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護理病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稱特發性妊娠黃疸,易引起早產、胎兒窘迫、胎死宮內和產后出血等不良結局。是近幾年來導致圍產兒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文獻報道ICP早產的發生率可高達30-60%(1),羊水混濁發生率為25%-43.9%(2)(3),故加強ICP病員的臨床護理,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是產科護理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之一。本文現將本院自1988年初至1999年10月期間收治的ICP患者53例的臨床分析和護理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1988年1月至1999年10月收治的ICP患者53例,平均年齡27歲;分娩孕周平均37+3W,初產婦47例,占88.68%左右;經產婦6例,占11.32%;主訴孕期出現皮膚搔癢并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者46例,占86.79%;無自覺癥狀,實驗室檢查符合ICP診斷者7例,占13.21%;53例患者孕期二對半均(-)。其中陰道分娩3例(包括產鉗助娩1例),占5.66%;剖宮產分娩50例,占94.34%;自然早產6例,早產率11.32%;干預早產(因胎兒宮內窘迫)9例,占16.98%;產后出血1例(該患者合并血小板減少,中度貧血),占1.89%。
1.2主要實驗室檢查及結果(見表1和表2)表1妊娠期主要實驗室檢查及結果
檢測項目檢測例數(例)異常例數
表2產后十天內的主要實驗室檢查及結果
分析ICP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由于ICP患者肝小葉中央區毛細血管內膽汁淤積引起發病,病因尚在研究中,有學者認為與遺傳有關。由于血清膽汁酸孕期均有明顯升高,故使肝臟損害,使肝酶指標升高,如谷丙轉氨酶輕度升高以及其他相應指標變化;但是產后從所查病例中反應,血清膽汁酸、直接膽紅素、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等相關指標均有明顯下降并趨向正常范圍。
1.3ICP患者的妊娠結局分析
1.3.1ICP患者分娩時羊水污染情況資料(見表3)
53例病例共58名新生兒(5例為雙胎),死胎1例(由外院轉入我院),活產新生兒57名,平均體重2759克。
表357名新生兒羊水污染情況分析
分析上表主要由于胎盤組織也有膽汁沉積,引起胎盤血流灌注不足,胎兒缺氧。
1.3.253例ICP患者分娩時新生兒(57名)Apgar評分資料(見表4)
表453例ICP患者分娩時新生兒(57名)Apgar評分資料
1.4方法
回顧性資料分析
2、臨床護理
ICP患者為高危妊娠婦女,為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整體化、動態化、個體化的臨床護理和極積有效地配合醫師治療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職工作。
2.1針對性的心理安慰和行動上的支持幫助
2.1.1焦慮
焦慮是ICP患者首先出現的心理問題,因大多數ICP患者最早出現的癥狀是皮膚搔癢(本文皮膚搔癢者達86.79%),皮膚搔癢率明顯高于Lunzer報道的48%[4]。皮膚搔癢一般出現在孕中晚期,經常性的搔癢干擾孕婦的睡眠,使之產生焦慮(5)。可以采用邊作好解釋工作,告之孕婦此癥狀一般于產后一周內消失,邊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配合物理療法減輕癥狀,逐漸消除孕婦的焦慮心理。
2.1.2自責、自悲
從表1反應,由于ICP患者在妊娠期實驗室檢查報告出現谷丙轉氨酶升高,諸多孕婦會自責自己飲食不當心,并且會擔心是否患肝炎。同時,擔心是否會傳染給下一代、是否會傳染給親友等等,有些會產生自悲心理。此時需要護士運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向患者作好解釋工作,告知該病乃妊娠肝損,而并無傳染性,消除不必要自責和自悲,同時告之產后該病自然會緩解(通過表1和表2可以反應),增強患者的自信心。
2.1.3緊張、擔憂
由于文獻報道ICP早產的發生率可高達30-60%(1),(本文自然早產率11.32%),產時出現羊水混濁發生率為25%-43.9%(2)、(3)。(本文達50.88%),孕婦極易由于擔心胎兒的質量而產生緊張擔憂的心理。護士應針對性向孕婦和其家屬介紹成功病例,幫助其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妊娠,同時取得家屬的配合,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幫助孕婦降低情緒的緊張度和減輕擔憂心理。
2.2妊娠期的護理特點
2.2.1及時、準確地落實激素治療
本院對于ICP藥物治療,除給予保肝治療外,對于病情較重者給予強的松降低血雌激素和膽酸水平,以便盡快消除搔癢癥狀,改善肝功能(6),孕周較小時及時給予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以促胎肺成熟;對于需羊膜腔注射地塞米松者,應及早進行解釋,以及做必要的準備工作。
2.2.2積極主動的母胎監護
由于ICP會造成早產,胎兒窘迫和胎死宮內等諸多的不良結局,所以目前認為加強產前監護,適時終止妊娠仍是改善ICP圍產兒預后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名護士應主動指導和了解孕婦的胎動情況,正確留取血尿標本,了解雌三醇濃度,掌握胎盤變化情況。并及時協助孕婦完成胎兒監護,B超和生物物理五項指標等監測,及時了解胎兒、胎盤情況。同時特別注意患者膽酸濃度變化,一旦異常升高變化,及時迅速的配合醫師終止妊娠,防止胎死宮內。
2.3分娩期的護理特點
2.3.1ICP患者行剖宮產術時,可根據患者的孕周和胎兒具體情況,新生兒接生者提前進入手術室進行新生兒搶救準備工作,本文由于搶救及時無一例發生新生兒死亡。
2.3.2對于準備陰道分娩的ICP患者應加強動態觀察,和持續的母兒監測,一則觀察產程進展、破膜情況和羊水顏色變化;二則加強胎心變化監測,防止發生胎兒窘迫,以便及時處理。
2.4產褥期的護理特點
2.4.1防止產后出血
由于文獻報道產后出血率高達12.6%(3)、(7),所以及時有效地使用催產素,術前預防性的維生素K110-20mg/d,這樣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并防止產后出血。由于本院采取了正確的措施,故產后出血率僅1.89%,且該患者同時合并血小板減少。
2.4.2回乳護理
根據具體情況,對于產后需回乳者,應采用大劑量維生素B6口服或麥芽煎茶飲,配合皮硝外敷乳房1次/日,或根據具體情況增加外敷次數,但禁用苯甲酸雌二醇等雌激素類針劑注射回乳,因應用大劑量的雌激素可造成并加重可逆性膽汁淤積。
2.4.3新生兒的護理特點
從表3和表4反映出ICP孕母出生的新生兒特點是早產兒率、新生兒窒息率和宮內窘迫率高,故需根據新生兒出生時Apgar評分、羊水混濁程度和胎齡評分等情況,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如:新生兒窒息者的護理、羊水混濁者Ⅰ°~Ⅲ°的不同護理、早產兒的護理,及時有效的搶救復蘇(ABCDE復蘇等);持續密切的觀察生命體征、反射、肌張力、膚色、大小便、哭聲等;必要時作心電圖、心電監護和無創氧飽和度測定等;低流量適時的氧氣吸入(氧氣濃度20%-40%);緩慢有效的補液輸入(維持3-5ml/h輸液泵維持);循序漸進的喂養護理;恰當舒適的保暖工作等等,所有這些及時到位的護理,明顯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本文除帶入一例死胎外,無新生兒死亡。
【關鍵詞】糖尿病;護理措施;護理效果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長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癥或應激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代謝紊亂。典型病例根據“三多一少”癥狀(即多尿、煩渴多飲和難于解釋的體重減輕),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不困難。糖尿病治療強調早期、長期、綜合治療及治療方法個體化的原則。選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措施進行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49歲。。所有病人的診斷均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1],入院時空腹血糖為9.2~20.5mmol/L。
1.2方法 通過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謝紊亂,防止急性并發癥的發生和減低慢性并發癥的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綜合治療包括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鍛煉、藥物治療和自我監測。
2 護理
2.1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加強個人衛生,經常用中性肥皂或溫水洗澡;出汗后及時用溫水擦干汗漬或更換內衣;避免皮膚抓傷、刺傷和其他傷害,避免使用熱水袋等過燙物品;觀察皮膚有無紅、腫、熱、痛等感染跡象,一旦發生受傷或感染,及時就醫。女患者易瘙癢,指導排便后用溫水清洗;清洗會陰的毛巾和盆應單獨分開,毛巾經常太陽照射消毒;會應保持干燥。
2.2飲食護理 主食固定,每日250g~300g,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平衡膳食,戒煙限酒,多飲水;每日食鹽攝入量應限制在6g以下。合理控制熱能,維持標準體重。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肥胖(BMI>25)者應嚴格限制總熱量,以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而消瘦(BMI
2.3糖尿病足的護理 囑患者勤換鞋襪,每天用溫水清潔足部。洗之前用上肢前臂內側試水溫,如果對溫度不敏感時請家人代替,洗凈后用干毛巾輕輕擦干,尤其是足趾間。若足部皮膚干燥,可涂抹適量羊毛脂。洗足后仔細檢查雙足,了解足部有無感覺減退、麻木、刺痛感;觀察足部皮膚有無顏色、溫度改變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注意檢查趾甲、趾間、足底部皮膚有無胼胝、雞眼、甲溝炎、甲癬,是否發生紅腫、青紫、水皰、潰瘍、壞死等損傷,有無變形,足背動脈搏動是否正常。定期做足部感覺的測試,及時了解足部感覺功能。患者自行檢查雙足時可以借助鏡子檢查[2]。指導患者不要赤腳走路,以防刺傷;外出時不可穿拖鞋,以免踢傷;應選擇輕巧柔軟、前端寬大的鞋子,每天更換鞋子,襪子以彈性好、透氣及散熱性好的棉毛質地為佳;每天檢查鞋子,清除可能的異物和保持里襯的平整;指甲保留1 mm,對有視力障礙的患者,應由他人幫助修剪指甲;不要用化學藥消除雞眼或胼胝,應找有經驗的足醫或皮膚科醫生診治,并說明自己患有糖尿病;冬天使用熱水袋、電熱毯或烤燈時謹防燙傷,同時應注意預防凍傷;休息時不將雙叉,不穿影響下肢血液循環的緊身褲或。發生足潰瘍的危險性及足潰瘍的發展均與血糖密切相關,血糖值是干預有效與否最敏感的指標。足潰瘍的預防教育應從早期指導患者控制和監測血糖開始,同時要說服患者戒煙,防止因吸煙導致局部血管收縮而進一步促進足潰瘍的發生。
2.4運動治療的護理 應進行有規律的合適運動,根據年齡、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癥指導患者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建議餐后30~60分鐘運動為宜;每次30分鐘以上,一般不超過1小時,每周運動5次以上。運動強度,一般以運動后心率來衡量,運動后心率=170一年齡(歲),這樣的運動量屬中度,這樣可以保持有氧代謝。運動量的增加應根據自身條件而循序漸進。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時間運動;避免在運動肢體注射胰島素;避免空腹運動,運動時攜帶甜食,結伴而行;運動后測血糖。急性并發癥(感染、DKA)、糖尿病壞疽、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嚴重微血管病變者。
2.5酮癥酸中毒的觀察與護理 若患者出現煩躁不安、嗜睡或昏迷、酸中毒、呼吸有爛蘋果味,脈搏細速、血壓下降或休克,血糖>13.9mmool/L,酮體陽性者,應遵醫囑予以處理。迅速建立雙路靜脈通道,選用留置針,快速補液;小劑量胰島素應用,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氧氣吸入。生命體征監護、血糖、酮體、血電解質、二氧化碳結合率監測。準確記錄出入液量。觀察有無腦水腫、低血鉀、低血鈣等表現。
2.6低血糖的預防與護理 定時監測血糖,定時定量進餐。胰島素劑型劑量要準確,注射準時。胰島素強化治療期間,大夜班護士注意觀察11PM的血糖值,如血糖低于5.6mmol/L,囑患者睡前加餐,并加強巡視,必要時叫醒患者,預防凌晨低血糖或無感知性低血糖。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出汗、心悸、饑餓、手抖、軟弱無力、面色蒼白、頭暈、嗜睡、反應遲鈍、視物模糊等低血糖表現,一旦出現,立即予含糖高的食物或50%葡萄糖20~60ml口服或靜脈注射。
2.7心理護理 重視患者的情緒反應,向患者說明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多與患者交流,鼓勵其說出內心感受,向其宣教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3 健康指導
指導病人自我監測血糖并定期復診:經常觀察記錄血糖水平;每2~3個月復查GhbA1;每年1~2次全面復查,了解血脂、心、腎、神經功能和眼底情況。掌握降糖藥及胰島素使用方法、不良反應及應對[3]。飲食治療的要求。體育鍛煉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生活規律,戒煙酒,做好個人衛生及足部護理。指導病人正確處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壓力,維持良好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幫助患者家屬了解糖尿病知識,關心和幫助病人。指導病人外出時隨身攜帶識別卡,以便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處理。
【參考文獻】
[1] 李雪芹.糖尿病營養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3.2.101.
關鍵詞:冠心病;優質護理;效果
冠心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 使冠心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人類心臟部位出現冠狀動脈粥揚硬化斑塊,引發人類心臟供血不足,出現心臟器質性病變,影響心肌功能。冠心病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心絞痛、胸部不適等癥狀,其誘發因素很多,如內分泌、糖尿病與高血壓等,都可能引發冠心病。采取介入治療是對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但是在冠心病的治療過程中,優質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方案,可以針對患者的病情與實際需要,提供完善的護理服務,利于冠心病患者恢復癥狀,達到最佳護理效果[2]。在本組研究中,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94例,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3.5±4.2)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1±0.5)年,所有患者出現胸骨后悶痛,氣短、心悸胸悶及心率增快等臨床表現,經心電圖檢查、冠狀動脈CT檢查及血液學檢查后確診,排除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將9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其他情況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較好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指導患者用藥及注意事項,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基礎護理 加強晨起與晚間的護理力度,徹底作病房的清掃,提高病房的管理強度,對于能生活自理患者,指導患者常規進食及用藥事宜,無法生活自理者,則需要定時為患者喂藥、喂飯,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觀察,一旦發現有不良情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糾正,幫助穩定患者病情[3]。
1.2.2心理護理 冠心病是以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且療程長,患者需要承擔經濟壓力與心理壓力,均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焦躁、抑郁、恐懼癥狀,需要護理人員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加強彼此交流。向患者介紹以往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多關心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作心理評估,盡量慢性患者的需求,并指導家屬多與患者交流,多鼓勵患者,使患者能夠積極與臨床治療配合,樹立起治療信心,提高治療效果。
1.2.3飲食護理 因疾病因素,導致大多數患者存在食欲較差的癥狀,醫護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多進行飲食搭配,多選擇顏色鮮艷的食物,提高患者的食欲,并盡量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提高患者免疫力。盡量多補充水分,多進食新鮮蔬果,確保患者能均衡攝入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功能改善[4]。
1.2.4康復訓練 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需要制定完善的康復訓練方案,達到運動的效果。運動量以患者可耐受為宜,避免發生過度負荷情況,通過康復訓練的開展,幫助患者提高身體免疫力,對心血管功能進行改善。運動后不能馬上淋浴,嚴格遵守作息時間,提高睡眠質量。在康復期間,禁止進食刺激性食物,適度鍛煉,注意相關注意事項,減少運動意外發生。出院后必須定時復查,一旦出現不適癥狀,立即就醫[5]。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出院時間,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復況及護理后的滿意情況,作對比分析。患者滿意度以我院自制調查問卷為依據,滿分100分,≥70分為滿意,50~70分為一般,
1.4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字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率為91.49%,對照組患者滿意率為57.89%,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觀察組住院時間及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病癥,其發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質代謝異常,導致血液中的脂質大量附著在動脈內膜上,致使積存過多形成白色斑塊,從而導致患者動脈腔逐漸狹窄,血流受到嚴重阻礙,心臟出現缺血、缺氧現象,進而出現心絞痛[6]。醫療水平的提高促使人們對護理工作質量的好壞有了新的評價與關注,并將其作為評價醫院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優質護理鮮明的體現出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通過給予患者全方位、全面化、科學化護理措施,保證患者身心健康,同時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促進醫院整體護理水平不斷提高冠心病患者因自身的特殊性,導致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要求更高也更為迫切[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及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護理中,行針對性全面優質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屬滿意度,減低復發率,促進患者恢復,應防范運用。
參考文獻:
[1] 武悅鏡.慢性腎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介入術后行血液透析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13):1240-1241.
[2] 李俊鳳,陳宇,任麗娜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69-1470.
[3] 彭彩虹,康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重癥冠心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1(6):720-722.
[4] 羅南,黎麗,劉斌等.冠心病患者"雙心"護理的研究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773-1775.
[5] 魏麗麗,王艷輝,劉秋菊等.一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冠狀動脈搭橋患者術后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治療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7):1609-1610.
[6] 馮明華,鄭明霞.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患者血管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2):314,316.
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 ,我所完成 95 例原位肝移植 ,7例受體發生膽系并發癥 ,發生率為713 % ,除 2 例受體因膽系并發癥死亡外 ,余均得到及時有效診斷治療。現將原位肝移植后膽系并發癥的護理經驗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1 一般臨床資料
95例受體中 ,男性81例 ,女性 14 例 ,年齡 19~68 歲[平均(4318± 1012)歲]。肝移植術前診斷:進展期肝癌并肝硬化 29例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8例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18 例 ,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4 例 ,酒精性肝硬化、 膽汁性肝硬化各3例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肝包蟲病、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各2例 ,肝淀粉樣變性、 多囊肝、 Caroli 病、 肝移植后環孢素毒性肝損害、 轉移性肝癌各1例。
112 手術方式
體外靜脈轉流下原位肝移植 12例,背馱式肝移植 78例,活體部分肝移植5例。5例活體肝移植外的 90 例移植中,71 例肝移植物的切取采用標準法,19 例采用快速切取法[1]。
標準法及活體肝移植獲取的移植物熱缺血時間為 0 min ,快速切取時肝移植物熱缺血時間為5~19 min。供肝冷灌注、 保存使用 4 ℃平衡液、 UW液。肝移植物冷保存時間310~1815 h ,平均(718± 315) h。
肝移植物植入時膽道的重建方式:移植物膽管與受體膽總管對端吻合91例 ,其中55例放置 Fr 12 T管或 Fr 8 橡膠尿管外引流膽道 ,其長臂經受體的膽總管戳孔引出 ,36 例未放置膽道4例應用膽管空腸 Roux 2en2Y吻合 ,未放置膽道外引流管。
膽道的吻合重建均在直視下應用 520 或 620 Vicryl、Monocryl 或 PDS縫線單層縫合完成 ,對端吻合的兩膽管內徑 ≥4mm時 ,采取連續縫合方式 ,內徑 < 4 mm時采取間斷縫合方式。移植后應用環孢素 A 或 FK 506 + 霉酚酸酯 + 甲潑尼松三聯抗免疫治療。
根據術后患者進食及血清膽紅素下降情況 ,在術后5~7 d夾閉膽道外引流管 ,于術后3個月拔除膽道外引流管。
113 膽系并發癥診斷及治療
7例受體術后發生膽系并發癥 ,發生率為 713 %。2 例術后7、 10 d時 ,出現腹脹、 腹部隱痛等腹膜炎臨床表現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及噬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T管造影提示吻合口處膽漏 ,超聲掃描見右膈下、 肝下間隙積液 ,再次剖腹探察 ,見吻合口左前方有013φ、 015 cm破口 ,予修補 ,腹腔引流 ,治愈。1例術后1個月時血清膽紅素水平、 堿性磷酸酶及γ 2谷氨酰轉肽酶活性升高 ,ERCP提示膽管吻合口狹窄 ,內鏡下支架內支撐治療 ,迄今已2年 ,無膽道梗阻表現。2例術后3個月拔除 T管時出現腹脹、 腹痛等膽汁性腹膜炎表現,1例保守治愈,1例腹腔鏡下縫合竇道、 腹腔引流治愈。
1例術后5個月寒戰、 發熱,血清膽紅素水平、 堿性磷酸酶及氨酰轉肽酶活性升高,CT掃描提示膽管消融、 膽泥形成,患者因膽管炎死亡。1例術后 10 d時肝動脈血栓形成,CT提示肝內膽管壞死,并有膽汁性腹膜炎表現,再次手術見吻合口處膽漏,行膽道外引流,3 d后死于肝衰竭。
114 膽系并發癥護理
1141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肝移植后早期發生的腹脹、 輕微腹痛可能是膽漏的首發癥狀 ,因肝移植后鎮痛、 免疫抑制等處理措施的聯和應用 ,有膽漏并發癥的受體腹膜炎的臨床表現并不典型 ,所以要認真觀察患者腹痛性質及腹部體征、 腹腔引流物性狀。
如患者訴腹脹、 腹痛 ,腹腔引流液中有膽汁性液混合或切口處有膽汁性液溢出時 ,應高度警惕膽管吻合口處膽漏。肝移植后1~3 個月出現黃疸、 發熱、 腹痛時 ,應考慮膽系并發癥可能。
單純吻合口狹窄致膽管擴張未合并膽道感染時患者可能無任何不適而僅表現為黃疸及血清堿性磷酸酶及γ 2谷氨酰轉肽酶活性升高 ,而合并膽道感染時則通常伴有發熱、腹痛。
繼發于肝動脈血栓形成后的膽管壞死患者 ,在有上述膽系疾患臨床征象同時 ,常伴有嚴重的肝功能損害 ,隨著肝臟合成功能的下降 ,出現低白蛋白血癥及出血傾向。
11412 膽道系統影像檢查的護理
超聲、 CT、 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 、 經內鏡逆行膽道造影(ERC)及核磁共振膽道成像(MRC)是常用的膽道系統疾患檢查手段。在實施超聲、 CT、 超聲等非侵入性檢查前,應作好腸道的清潔,防止腸道積氣影響成像。
實施 PTC及 ERC等侵入性檢查時,在圍檢查期需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并注意觀察有無膽道出血等并發癥發生。11413 膽道外引流管的護理
肝移植時 ,膽道重建后可留置經吻合口的膽道外引流管 ,常采用 T型管或硅膠管。留置膽道外引流管時 ,應保持膽道外引流管的通暢 ,觀察膽汁的量及性狀 ,有無泥沙或絮狀物混合。每天更換引流袋并嚴格行無菌操作規范。
定時作膽汁細菌培養。膽道外引流管妥善固定 ,防止患者變換時脫出或折疊影響膽汁外引流。治療膽系并發癥時 ,可能留置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PTCD)管或經十二指腸留置鼻膽管 ,應定期沖洗 PTCD管及鼻膽管 ,保持其通暢 ,同時注意記錄外引流物的量及性狀。
11414 心理護理
接受肝移植的終末期肝病患者手術后期望獲得優良的生活質量 ,對痊愈期望很高。而膽系并發癥的發生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患者思想顧慮多 ,焦慮不安 ,表現為沮喪、 情緒低落 ,對移植遠期療效失去信心。護理時宜在精神上給患者以關心、 幫助 ,主動與其談心、 緩解其心理壓力 ,告知患者膽系并發癥通過積極外科治療能獲得痊愈 ,并不影響其遠期生存 ,使患者保持樂觀情緒 ,身心處于最佳狀態 ,更好地接受治療。
2 討論
原位肝移植已成為終末期肝病的常規治療手段 ,移植后 5年存活率達到80 %以上 ,但膽系并發癥已成為可能影響患者長期生存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膽系并發癥是指具有臨床表現、 有放射學依據 ,需要進行手術或介入性治療的膽道狹窄、 梗阻及膽漏等[2 ]。
肝移植術后發生膽系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可分為兩類 ,一是外科操作技術因素 ,二是膽道缺血性損害及免疫相關性損害等非技術性因素。因手術操作技術導致的膽系并發癥主要有膽漏和膽管吻合口狹窄。膽漏是嚴重的并發癥 ,發生率可高達22 %[3 ],膽管吻合口狹窄的發生率為 5 %~20 %[4 ],發生部位在吻合口或膽道外引流管引出處 ,主要與縫合技術不當、 供肝膽管斷端血液循環不良、 肝動脈血栓形成等有關。肝移植物冷保存 > 1115 h、 多次排斥反應事件等是導致非技術性膽系并發癥的主要因素[5 ]。
黃疸、 腹痛、 發熱常是肝移植后膽系并發癥共有的臨床表現 ,護理時應嚴密觀察上述癥狀、 體征 ,在實施侵入性檢查及治療時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并作好膽道外引流管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 Y anaga K, P odesta L G, Broznick B , et al1 Multiple organ recovery fortransplantation1 In Starzl TE ,ed1 Alas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1 J1 B1 Lip2pincott C o[M]1 Philallphia : G ower Medical Publishing , 1992. 3 - 111
[2 ] Moser M A , Wall WJ1 Management of biliary problems after liver trans2plantation[J ]1 Liver Transpl , 2001 , 7 (11 Suppl 1) :46 - 521
[ 3 ] Neuhaus P , Blumharrdt G, Bechstein WO , et al1 Technique and results ofbiliary reconstruction using side2 to2side choledochocholedochostomy in 300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 ]1 Ann Surg , 1994 , 219 (4) :426 - 4341
【關鍵詞】老年心血管疾病;臨床護理;療效對比
本文選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間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采用常規的方法進行護理,治療組40例,采用特殊的護理干預方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間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治療組37例,對照組40例。87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0例,年齡在60-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3±2.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
治療組:在常規的護理基礎上使用特殊的護理干預,具體有以下一些方面:
①一般護理:為患者安排舒適、整潔的病房,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病房的設施以及環境,給患者帶去溫暖和關懷,同時取得患者家屬的信任。
②心理護理:針對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的各種負面情緒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與指導,尤其要注意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等狀態進行及時的疏導與排解。同時,也要耐心向患者介紹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前景,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③生活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細致的生活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要注意老年患者的飲食護理,要保持患者飲食上的低鹽、低脂、低糖以及低熱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盡量多食用粗纖維類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同時,針對老年患者不便咀嚼的狀況,也要選擇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防止患者出現便秘。其次,針對患者的排便,也要采取不同的對策,比如心肌梗塞的患者排便不能太用力,有便秘現象的患者要使用緩瀉劑,心動過緩的患者避免在排便的過程中屏氣過度。最后,對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由專門的護理人員來協助完成洗漱、飲食、大小便等事項;相關人員要時刻注意患者的皮膚以及口腔黏膜的變化和清潔;要嚴格限制患者有吸煙、喝酒的現象,以防止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加重。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來進行處理,計量的資料使用方差來進行分析,使用t值來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的平方進行檢驗,P
2 結果
治療組患者無病例死亡,而對照組患者有2例死亡,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明顯的差異,同時,治療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具體情況見下表(表2):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作為老年人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對老年人的死亡造成很大的威脅[1]。而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不斷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護理的重要性也在增加[2]。總體來說,老年心血管疾病有效的護理需要相關的醫護人員具有先進的護理觀念、豐富的護理知識、嫻熟的護理技巧以及良好的護理形象,為患者帶去一個舒適、安全、放心的護理環境[3]。
具體來說,要做好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護理工作首先要更新相關護理人員的護理觀念,讓患者樹立“護理質量至上”的護理理念[4];其次,相關的部門也要加強對患者護理技能系統性的培訓,保證相關的護理人員能夠以嫻熟的護理技巧來為患者帶去舒適的護理服務;同時,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優質護理服務還需要護理的人員能夠專注于老年人群特殊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狀態,通過細致耐心的態度來為患者帶去親切、溫暖的生活服務,及時解決老年患者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通過對老年人日常護理的精神狀態的關注,及時排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緒,以促使其更好地配合護理人員的相關工作[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無病例死亡,而對照組患者有2例死亡,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有明顯的差異,同時,治療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知:對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朱艷霞,豐慧艷,蔡芙霞.整體護理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31):158-180.
[2]萬艷玲.護理干預在社康中心Ⅰ級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34):189-190.
[3]李子鳳.護理干預在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診療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08):123-130.
方法:將我院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分別為33例、32例,干預組和對照組都給予常規護理,其中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心理陪護、飲食調理、康復訓練、環境護理等綜合臨床護理干預。
結果:干預組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生活狀態、綜合質量各項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結論: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質量,應該在醫院臨床護理工作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冠心病老年人臨床護理干預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46-02
冠心病在老年人群體中屬于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由于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老年人口的逐漸增多,冠心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也逐年升高[1],所以在臨床護理上采取有效干預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即研究如何對患者進行綜合性臨床護理干預,以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5月收住入院的6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且都自愿參加本次臨床對照研究[2]。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干預組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齡(62.5±7.2)歲,平均病程(12.9±4.7)年;對照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齡(59.3±5.8)歲,平均病程(11.8±5.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其他護理干預,具體包括健康教育、心理陪護、飲食調理、康復訓練、環境護理等措施。①健康教育: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情況向其講述冠心病的基本知識、冠心病與生活方式的關系及其搶救措施等內容,并定期組織患者與家屬之間相互交流冠心病的防治方法。②心理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在其產生消極悲觀情緒時及時進行疏導,加強與其溝通,在其精神上給予有力的支持和鼓勵,使其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③飲食調理:少食多餐,清淡飲食,不吃過于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低鹽、低脂、低糖、低熱、高纖維食物。保持體重及大小便正常,禁煙、酒。④康復訓練: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適當開展康復訓練,不可過量,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每天可進行1小時的輕度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但應避免飯后立即運動,如身體狀況允許,亦可進行騎自行車或游泳等項目,心率不得超過110次/分。⑤環境護理:改善生活環境,避免噪音污染,使患者居住在綠化優良、空氣清新的環境里,保持室內整潔干凈,濕度溫度適宜,保持柔和明亮的光線,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使患者擁有高質量的睡眠,按時作息。
1.3觀察指標。由我院自行設計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問卷,針對與老年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因素,請患者自行填寫,然后進行回收,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從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生活狀態以及綜合質量四個方面進行評價。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后造成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臟病。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生存壓力大增大,使該發病例上升,成為嚴重威脅中老年人身心疾病之一。情緒和心理狀態的改變,可使患者血中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左心室負荷過重,藥物作用減弱。隨著冠心病是身心疾病觀點的確立,在“生物-心理-社會”新的醫學模式中,如何完善臨床護理工作過程,是在整體醫療護理的基礎上,應該強調醫學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1 臨床資料
我院內科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均符合WHO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60例,年齡在50歲至79歲之間,男性48例,女性12例,均在正常醫療護理基礎上,通過心理觀察及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心理護理
2.1 給予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
2.1.1 對緊張,焦躁心理:用良好的語言和行動關心患者的生活,解釋疾病發生,發展情況,說明讓患者體會監護室以及各種儀器在對其治療過程作用,盡快適應環境,通過我們細致周到的服務,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2.1.2 對恐懼,焦慮心理:冠心病患者有的擔心各種監護費用,檢查費用,治療費用等承受不起,有的因子女對其照顧不周,有的擔心病情是否能好轉等等。而出現情緒波動起伏特別大針對這些原因,我們必須耐心、細微、關心、體貼和解釋關于冠心病的病因及康復過程中鍛煉以及治愈的效果,安慰患者,讓其知道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恢復與轉歸起著重要作用,鼓勵戰勝疾病信心。同時贏得患者對護士的信任,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困難。
2.1.3 自憐、孤寂的心理:這類患者多半是反復發作,多次住院治療的長期患者,由于其年齡大,生活行動不便,有時家屬、朋友、子女等不能經常來探望,因此患者易出現孤獨、沉默、自憐的低弱情緒。對這類患者我們應主動、和藹、幫助為主,多于其溝通,激發患者傾訴自己心中的苦悶和不快,讓其感覺還有一種醫患、護患之間的溫暖存在,提高患者治療疾病,恢復身心健康的信心,并有助于身心疾病康復。
2.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特別是夜間應注意監測心率、血壓、心律、心電圖的變化,以利明確診斷,為臨床提供可靠的監測依據。
2.3 強化基礎護理,注意臥床休息,減少心肌耗氧量。合理氧療,調整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關鍵詞】甲狀腺;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6-0073-02
甲狀腺疾病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且多發的疾病,對于該病的治療來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手術治療[1]。但因為甲狀腺部位有著十分復雜的生理解剖結構、重要血管和神經的分布十分密集,所有在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會非常得大,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如何對該病患者的術后并發癥進行有效預防及處理已經引起社會和臨床的廣泛關注,是當今醫學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2]。在術前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對手術進行積極準備,在術后對并發癥的跡象進行嚴密觀察及周到的護理,是對該類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關鍵,可對患者的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3]。為了對患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在手術所出現的并發癥的預后情況進行觀察,并對相關護理體會進行總結,為今后臨床對該類患者進行更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并發癥現象的發生提供可靠依據和方法,我們進行了本次研究。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隨機抽取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這三年時間里,在我院就診的接受了甲狀腺手術的患者病例106例,對這些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其在手術后所出現的并發癥類型和原因,并對相應的護理措施和體會進行系統的總結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這三年時間里,在我院就診的接受了甲狀腺手術的患者病例106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齡在17至69歲之間,平均年齡35.8歲;患者病程在1至19年不等,平均病程6.4年;41例為甲亢患者,36例為結節性甲狀腺炎患者,29例為甲狀腺癌患者。所有患者的自然資料,沒有顯著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均經過臨床確診,并在同意書上簽字。
1.2方法:隨機抽取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這三年時間里,在我院就診的接受了甲狀腺手術的患者病例106例,對這些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其在手術后所出現的并發癥類型和原因,并對相應的護理措施和體會進行系統的總結,對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并發癥情況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差異性顯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護理
2.1 術后出血:①對術前準備進行完善,健康指導患者及家屬;②將負壓吸引器、氣切包等搶救物品常放在床邊備用;③手術過程中應先結扎而后在縫扎,止血要徹底,并將負壓引流管置在手術腔的最低處用來引流,確保引流能夠通暢,術后對引流出的液體量和顏色變化進行觀察;④術后要求患者采用半坐臥位或半臥位,對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特別注意對有無呼吸困難和血壓變化進行觀察;⑤對敷料有無滲出進行觀察,并了解頸部是否迅速增大[4]。
2.2甲狀腺危象:該并發癥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體溫在39攝氏度以上,且持續不退;脈搏跳動快而弱,每分鐘在120次以上;并發有汗出、煩躁、嘔吐、腹瀉,甚至昏迷。護理措施為:①手術前對患者情緒進行穩定,充分對患者心理進行了解,心理疏導為對甲狀腺危象進行預防的前提;②術前給患者進行常規口服盧戈氏液2周,針對心率快的患者,服用鹽酸普萘洛爾,精神緊張者服用地西泮等要對癥處理;③手術后兩天內,要防止高熱,主要采用物理降溫[5]。
2.3喉部神經受損:①術中要輕柔操作,保證黏膜和腺體的完整,在對上極結扎時要靠近腺體,而且要避免對血管進行過分牽拉;②術后對患者的發音進行正確的評估,患者清醒后向其提問,要留意患者的聲音改變,讓其少說話;③保證呼吸道的通暢,對呼吸頻率、節律進行觀察,有沒有呼吸困難或窒息等狀況。將氣管切開包,吸痰器及搶救車放置在床邊;④進食尤其是飲水時,觀察患者有沒有嗆咳、誤咽等狀況,進食的速度不要太快[6]。
2.4受阻抽搐:①醫生要對手術中切下的腺體進行仔細檢查;②術后注意口唇周圍、面部和手足有沒有針刺或麻木感;③對飲食盡量控制,對高磷食物的攝入量要嚴格限制。
3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抽樣患者的并發癥類型主要包括術后出血、聲音嘶啞、音調降低、手足抽搐、甲狀腺危象、飲水嗆咳等,經過我們的積極治療和細致周到且有針對性護理,患者的上述手術后并發癥得到了有效和及時的控制,并發癥人數較護理干預前明顯減少,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
4 體會
對接受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后對其進行嚴密觀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發癥現象出現,對并發癥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對于提高該病的治愈率,促進患者早日恢復,使患者避免承受不必要的痛苦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值得在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進行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于向英.甲狀腺術后簡易負壓引流安置[J].中華護理雜志,2006,9(9):2645
[2]李 黎,李金葉.甲狀腺癌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4,6(1):27
[3]云 霞,柏亞玲,彭永杰,等.甲狀腺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9,6(5):445
[4]于向英.甲狀腺術簡易負壓引流安置.中華護理雜志,2008,9(9 :2645
[5]羅加.131I顯像用于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隨訪.中華核醫學雜志,2006,(2):2
[6]朱本章,劉莉.硒缺乏與甲狀腺疾病.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7,6(3):86-87
作者單位:425500 江華縣人民醫院
關鍵詞:產后出血 病因 臨床護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33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94-01
產后出血在產科是比較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造成產婦產后死亡的是了主要因素。臨床上把胎兒娩出后24h內如果產婦出血量超過500mL,(現第八版是順產超過500mL,剖宮產超過1000mL本例根據第七版分析)稱之為產后出血。在我國孕產婦死亡調查是居于首位。如果能夠有效地分析臨床上造成產后出血的原因。
1 臨床資料
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85例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初產婦例45,經產婦37例;年齡18-40歲,平均29歲;孕周37-42周,平均39.5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61例,剖宮產21例。出血原因:子宮收縮乏力56例,胎盤因素20例,軟產道損傷6例。患者出血量分別采取容積法、稱重法、休克指數法、血濕面積法進行測量。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為:在胎兒正常娩出24h內,出血量≥500mL,即可診斷為產后出血。本組病例中,產后出血量500-700ml 52例,800-l000ml 26例,1000-2000ml 4例。
2 結果
本組病例經過臨床搶救和住院護理,未出現死亡病例,其中給予輸血者35例(41.1%),輸血量為懸浮紅細胞2U-5U。
3 護理措施
3.1 產時護理。①第一產程要密切注意觀察產程、胎心、宮縮以及血壓等情況,定時檢查,了解宮口擴張和胎先露下降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產程延緩和停滯。如需手術助產或剖宮產時做好一切術前準備和預防產后出血的準備;使用催產素時要有專人守護,嚴密監測。②第二產程要注意科學接生,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指導孕婦正確使用腹壓,注意保護會陰,防止軟產道損傷,胎兒娩出后立即監測出血情況,采用聚血盆與容積法,準確計算出血量。③第三產程注意識別胎盤剝離征象,避免過早粗暴揉擠子宮或牽拉臍帶,正確協助胎盤娩出。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胎盤娩出后認真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及時縫合。④準確收集和測量產后出血量至少2h,這時如出血量超過200ml應積極尋找原因,給予相應的處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全身情況和面色,檢查宮縮和陰道出血情況,特別要識別產婦大出血發生休克的一些病狀,如面色及口唇極度蒼白,出冷汗、呼吸淺快、、四肢冰冷等征象。
3.2 產后出血的搶救與護理。①遇到產婦發生產后大出血的情況,醫護人員必須密切配合,爭分奪秒進行搶救。首先,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有效的吸氧,采用雙鼻導管,流量4~6L/min,同時密切觀察吸氧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轉紅潤,呼吸是否恢復平穩。②迅速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道,備血、配血,密切監測血壓、脈搏、皮膚顏色、表情等生命體征的變化。視病情而正確掌握靜脈輸液速度,快速輸液的同時,要注意產婦的自覺癥狀,以免輸液過多、過快而發生急性肺水腫。③經手按摩子宮底,刺激子宮收縮,從而使子宮壁血竇閉合。在按摩過程中須將子宮腔內積血壓出,有利于子宮收縮,達到止血目的。④迅速協助醫生邊搶救邊查明原因,及時、有效地止血,并做好各種檢查及相關的術前準備。⑤產婦取平臥位,必要時取頭低腳高位,有利于下肢靜脈回血,注意保暖,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⑥做好心理護理,絕大多數患者對出血存在恐慌心理,應在做好搶救及護理的同時,安慰患者并給予解釋,對患者細心、熱情,解除其緊張的心理,保持鎮靜,使其積極配合,有利治療與搶救。
4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