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循環經濟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循環經濟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第1篇: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政策及標準解讀

        市場準入制度(Qs)實施情況

        為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79號,即《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食品行業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使得食品安全質量有了明顯提高。但是,許多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食品包裝材料、添加劑以及印刷油墨的安全衛生性能等存在嚴重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質檢總局從2006年開始,加強了對食品包裝產品的認證認可工作,從2006年底開始對食品包裝產品實施強制性市場準入(QS)管理制度,并逐步加強對食品包裝、食品包裝用原輔材料、添加劑以及相關設備實施的監管力度,以確保食品包裝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2007年8月23日,國家質檢總局下發了《關于開展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許可證無證查處工作的公告》(【2007年】第123號公告),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查處未獲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許可證的生產銷售行為。據調查,截止到2011年2月底,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企業,全國已有12900余家取得生產許可證。

        2007年7月30日,國家質檢總局開始實施《食品用紙包裝、容器等制品生產許可實施細則》,對外正式公布第一批實施市場準入制度管理的食品用紙包裝、容器等制品產品其中包括2類21個產品。

        2009年5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告,要求自2009年9月1日起,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生產食品用紙包裝制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獲得生產許可證的產品。截止到2011年2月底,食品用紙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企業,全國已有1200余家取得生產許可證。

        食品安全不只是食物本身的安全,因為食品安全的危害除了來自于食品本身和食品鏈全過程之外,還來自于食品包裝容器及材料。在與食品接觸的過程中,食品包裝容器及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如鉛、鎘、鉻等重金屬,甲醛,苯、多氯聯苯等)會遷移并滲入至食品中,造成食品污染。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他們對食品包裝不斷制定高標準,不斷提高食品包裝容器及材料安全指標,這樣就加大了發展中國家食品出口的難度。現在,食品包裝容器及材料的安全問題已嚴重制約了我國食品的出口,對于企業來說唯有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方能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食品安全法》

        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2009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明確強調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應當適用《食品安全法》。食品相關產品是指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和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

        2009年11月6日,七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食品包裝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并明確指出,已經在我國生產,銷售和使用,在其他國家批準使用,不存在安全性問題的,尚未列入我國食品包裝材料標準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設備等,應在2010年6月1日前填寫《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申請表》或《食品包裝材料用樹脂新品種申請表》,并報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衛生部組成專家組,對申報材料進行評估后,公布“可用于食品包裝材料的物質名單”和“禁止用于食品包裝材料的物質名單”。

        2011年1月31日,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按照衛生部等7部門《關于開展食品包裝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衛監督發[2009]108號)的要求,衛生部了《衛生部監督局關于公開征求擬批準食品包裝材料用添加劑和樹脂意見的函》(衛監督食便函[2011]36號),對外公布第一批擬批準196種食品包裝材料用添加劑,116種食品包裝材料用樹脂。其中擬批準的116種食品包裝材料用樹脂包括較為熟悉的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OH(乙烯-Z,烯醇共聚物),PESU(聚苯砜)(氧化,4-苯烯基硫化-1,4-苯烯基)聚合物、4,4’-磺酰基二苯酚與1,1'一磺酰基二(4-氯苯)的聚合物)、PLA(聚乳酸),PPsu(聚醚砜)(1,1-聯苯基)4,4'-二醇與1,1'磺酰雙(4-氯苯)的聚合物)等。

        《食品安全法》實施后,我國涉及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的標準,也由過去的“衛生標準”上升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例如,在最新公布的一批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中,原GB14942-1994《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衛生標準》修改為GB]4942-XXXX《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聚碳酸酯成型品》。在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中寫明:我國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衛生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聚碳酸酯樹脂衛生標準,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食品罐頭內壁環氧酚醛涂料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所設定指標限量值與原有標準沒有矛盾。

        修訂后的標準能夠更好的體現標準的科學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既符合本國經濟發展現狀,又能起到保護消費者健康的目的。

        食品包裝行業存在主要問題剖析

        一般油墨含有害物質,對人體危害較大

        一般印刷用油墨的顏料含有鉛、隔等有毒重金屬,而用的有機溶劑中多含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溶劑。雖然這些溶劑干燥后絕大部分都會揮發,但是由于殘留部分在包裝和使用過程中仍會繼續揮發,因此還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特別是上墨面積較大,墨層較厚的部分,其殘留溶劑會更多。目前,很多廠家都采用含苯油墨印刷,印刷過程由于采用的是極易揮發的苯類溶劑,所以既污染空氣,又危害工人健康。

        另外,大部分產品印刷完后均是疊放在一起,印刷面往往與食品接觸面直接接觸,有害物質極容易遷移到內壁,消費者使用時,不知不覺中就把有害物質吃下去。

        標準滯后又混亂,技術進步受局限

        市場需求決定企業產品生產,價格低廉的市場需求,推動了多層復合工藝的發展。最外層和與食品直接接觸的最內層由純料構成,內層使用填充料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經定的工藝配比,擠出壓延成片材后,再成型為一次性塑料餐飲具,三層五層甚至七層的產品更是不斷問世。因該工藝的特殊性,選擇正確的執行標準尤為重要。而現有的國家標準GB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中僅對于衛生性能部分進行了強制性要求,其余物理機械性能,微生物指標均為企業為滿足生產許可要求自行選用。

        另外,PVC保鮮膜標準(GB10457-2009《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存在的延期問題以及紙杯(0B22942006《紙杯》)等缺乏國標等問題目前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添加劑標準存在漏洞,隨意濫用無法取證

        目前,中國添加劑標準還不完善,對于有些違規物質如何進行測試和判定,至今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有些企業在生產中大量添加來源不明的廢塑料,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色母料以及石蠟等不允許用于食品包裝的有毒有害物質,產品明明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可技術上卻很難檢測或者即使測出也無法判定其不合格的被動局面。在紙質餐飲具和發泡塑料餐飲具的生產中,有些企業為了掩蓋廢料的顏色使產品增白,甚至添加可致癌的熒光增白劑,長期使用這類產品,有毒有害物質將深入到食物中,可能導致消費者慢性中毒,甚至致癌。2011年3?15曝光的劣質餐巾紙中添加可致癌的熒光增白劑,一時間談“紙”色變,紫外燈光下點點熒光,成了老百姓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

        為銷售夸大宣傳,騙消費擾亂市場

        可降解原材料相比普通塑料價格要高出20%以上。然而在環保意識日益盛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瞄準了消費者的環保心理,拿普通塑料甚至還達不到普通塑料要求的的產品冒充“可降解”產品。在產品或說明上標注“環保”,“可降解”、“綠色”、“可微波”等字樣,片面的強調產品的某方面特點。比如含有部分淀粉的塑料袋,快餐盒等,企業在銷售時多強調生產中使用了淀粉,但不會說明淀粉含量所占比重,強調可以降解,但不能提供相應的測試報告和測試數據。這樣就使消費者不但多花錢,而且還沒有買到好產品,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假冒降解產品。一次性包裝一次次污染,

        使用后廢棄物誰來監管

        多數塑料一次性餐具生產企業都是經過拉片后再二次成型制成制品。紙制品也存在印刷模切后再成型成制品的過程。在這期間,為了便于下一步工藝的操作,有些企業將制成的半成品塑料片材,印刷模切后的紙杯片,沒有做任何防護措施,暫時存放在車間內甚至露天存放,忽略了原料與半成品的交叉、車間產生的粉塵、存放位置不當以及搬運過程中對半成品造成的破損對半成品造成的污染。只有極少教企業將片材打卷后纏繞包裝,將紙杯片裝箱,防止受污染。

        受污染的半成品再加工的時候,大多數企業只憑感官評定,非常明顯的受污染部分會被廢棄,仍有部分受污染產品進入到再次加工流程,對終產品造成污染,產生的邊角料又被再次應用到制品的生產過程中,周而復始,造成質量安全隱患。

        另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條例》已制定兩年多目前仍未出臺、《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已制定五年多仍沒有結果。國家標準GB23350-2009《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雖然已于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但因法律依據跟不上而對違規者無法約束。

        包裝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循環經濟促進法》中明確了未來我國的經濟走勢必將會向“減量化”和“資源化”過渡。該法的頒布與實施,極大地促進各地、各級政府將“循環發展,節能減排”的決策意識統一到區域經濟發展的全局中來,包裝行業也不例外。

        就目前而言,包裝生產企業為了配合商家吸引消費者,往往只注重包裝的美觀與獨特,而忽略了其是否利于回收、是否便于拆解等因素,甚至有些包裝還會危害消費者的健康。作為包裝生產企業就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堅決貫徹執行《循環經濟促進法》,從包裝原料的選擇及包裝造型的設計入手,真正將“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的理念融入到包裝制品的生產環節中。企業不僅要在設計,生產過程中考慮到原料來源,還要考慮到加工過程中能源的消耗、環境污染以及銷售過程中的運輸、儲存、破損、商品用完之后的回收等問題。企業必須樹立“生產――消費――再循環”以及“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新的經營理念。

        綜合來說,包裝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應朝以下七個方向努力

        安全化――實現食品和食品包裝的雙QS化:

        透明化――開發和生產無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包裝制品,便于廢棄物回收利用;

        減量化――包裝用材料盡量做到薄、輕;

        資源化――對現有較高價值的包裝制品進行回收利用;

        無害化――對包裝廢棄物的妥善處理;

        產業化――企業自身或者委托他人對其產品進行回收利用,納入循環經濟的鏈條;

        國際化――通過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包裝業研究成果,來減少因出口問題引發的貿易摩擦。

        包裝材料今后發展的主流趨勢是功能化、環保化簡便化。保鮮功能將成為食品包裝技術開發重點,無毒包裝材料更趨安全,塑料包裝將逐步取代玻璃制品;采用紙,鋁箔,塑料薄膜等包裝材料制造的復合柔性包裝袋,將呈現高檔化和多功能化。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將使快餐包裝面臨巨大發展機遇。

        第2篇: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農業循環經濟是指運用循環經濟的原則,建設高產、優質、低耗、高效、生態、安全的循環經濟型生態農業。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領域更加廣闊。核心內容是將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無害化”四個原則運用在農業上,突出農業增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開發“白色農業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

        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情況

        1.全面宣傳、教育,營造氛圍。一是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促進經濟轉型,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載體,強化宣傳輿論作用,切實增強農業循環經濟意識,推進節約型農村建設。二是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運用各種手段和輿論媒體,加強對農業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的科普宣傳教育,讓農業循環經濟的理念深深扎根于農民群眾之中。

        2.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好轉。通過抓好樣板,建設一批農村循環經濟樣板示范戶,使農民看有樣板,學有方向。積極推行生態農業模式,重點發展農村沼氣,注重做到沼氣建設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相結合、與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相結合、與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相結合,實現“一池帶三沼,三沼興二業,二業奔小康”的發展目標。

        3.抓好培訓,提高素質。一是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二是采取各種方式,加強對鄉鎮和農村干部特別是農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三是強化科技對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支撐作用,依靠科技進步,加大新品種引進和新技術推廣、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促使農業產業優化升級。

        4.科學規劃布局,有序推進農業循環經濟工作。一是對高消耗、高污染行業的新建項目,要從能源、水資源消耗以及土地、環保等方面實行嚴格的產業準入標準。二是將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納入干部績效考核內容,引導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關注經濟指標,而且要關注社會指標、人文指標、能源指標、環境指標。

        三、制約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障礙

        1. 有些部門和企業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有相當一部分干部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工作中不能夠運用循環經濟理論指導實踐。

        2.發展循環經濟的規劃有待進一步完善。發展循環經濟在有關規劃和文件中都提到,但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夠,可操作性不強,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相配套的節水、節地、節能、清潔生產等方面的專項規劃不健全,對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和引導有待進一步加強。

        3.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率不高。一是觀念淡薄。二是管理弱化。三是技術制約。節能技術創新在體制、資金、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礙,節能技術改造籌資困難,高耗能的設備工藝淘汰困難。

        4.發展循環經濟的保障體系不健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和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相關的產業政策、稅收政策、土地政策、信貸政策以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需要進一步落實到位。

        第3篇: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增長,我國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難免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過于追求經濟發展和繁榮,而忽略了對我國資源存量的保護性利用和對環境承載力的考慮,這導致我國資源出現短缺化、環境出現極度惡化等問題。因此,在這樣岌岌可危的情況之下,我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保護我國環境的當務之急。但是,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國在發展的同時毫無疑問會遇到一系列的障礙性難題,本文就是對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難題進行探究,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1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所面臨的主要難題

        1.1缺乏行之有效的發展循環經濟的保護制度和政策

        目前,我國所存在的制度是促進我國循環經濟大力發展的主要難題之一,我國并沒有制定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來制約和引導人們學會保護資源和環境,基本上還是依靠道德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而道德有的時候對于人的約束是有限度的,并不能夠有效地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同時,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環境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的激烈,很多企業為了獲得良好的市場占有率和可觀的經濟效益,企業之間出現了過度競爭的現象,甚至很多企業為了私利,假冒偽劣,浪費資源,部分企業經常會出現過度包裝產品和使用一次性包裝產品的現象。這些行為都不利于循環經濟的發展,因為根據國家包裝技術標準要求而言,作為產品的外包裝其價值不允許超過產品本身的7%,但是我國的很多產品的外包裝價值已經遠遠超出國際包裝標準的要求,甚至有的外包裝價值已經超出本產品的20%左右,這種過度包裝的行為背后所隱藏的問題就是對于資源的極大浪費。除此之外,我國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同時,在稅收制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就是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經濟獲得高速發展,國際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但是與此同時我國卻并沒有根據經濟發展的狀況制定能夠與國際相接軌的稅收政策。在這里我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說明,國外對于廢舊輪胎早已實現循環無償使用政策和免稅政策,但是在我國不僅無法達到這一要求,其稅率還要遠遠高于其他行業的稅率。這種稅后政策的滯后性,對于循環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利。

        1.2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規

        目前,我國關于循環經濟促進法的法律制度還不健全,存有的漏洞還比較大,這極其不利于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并且,關于如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條例都比較少,現存的法規條例所規定的內容具有很多的不清晰和不合理之處。這種模糊性的概念導致很多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為了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不惜以損壞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另外,我國各地區的政府和執法部門在執法的過程中也有疏漏之處。因此,健全我國的法律法規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經之路。

        1.3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對循環經濟的認識不足

        目前,我國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還存在思想上的障礙問題。首先,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正確,存有暴發戶的心理,部分人總是想通過金錢購買更多的產品證明自己的優越感,而忽略所購買的產品對自己所產生的實際效用。在這種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影響下,無形之中就造成很多的浪費。因此,作為消費者對于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必須要負有部分責任。其次,我國民眾受到傳統經濟模式的影響,對于循環經濟的認識不足,人們的思想觀念沒有發生改變,沒有意識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也就無法從行為上對自己進行約束。

        1.4社會機制滯后,影響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

        想要大力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就必須要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社會發展機制,只有二者進行有效配合,才能夠大力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的社會發展機制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難以跟上循環經濟發展的步伐。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可以看出,我國循環經濟之所以發展得如此緩慢、推進得如此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社會機制滯后所導致的。首先,我國政府雖然在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并與之制定了相應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標,總體來說動力非常足、態度非常積極和明確。但是在落實到地方的過程中,難度被不斷地擴大,地方政府難以有效的貫徹中央政府關于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互相推諉,缺乏執行力。地方環境部門和地方經濟部門之間更是難以有效地配合,常常出現環境保護部門“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希望實現經濟和環境之間共同發展和促進的局面。而經濟部門則是“只掃門前地上雪”的情況,更多的考慮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而忽略對于當地環境的考慮。其次,各個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時動力不足,產生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因為企業本身就缺乏內在動力,缺乏對循環經濟發展的充分認識,并且責任感比較低,意識不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第二是因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技術力量,而有些企業經濟實力比較薄弱,對于循環經濟發展這一方面沒有辦法投入大量的資金,自然而然也就無法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那么也就無法達到環保排放、降低消耗這一目標了。最后社會民眾的認識不足,參與性不強。我國民間的環保群眾性組織寥寥無幾,而單單依靠政府和環保部門來組織和實施環保活動的話,所取得效果又不是十分理想。這些問題都是阻礙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原因。

        2我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

        2.1建設行之有效的制度

        我國想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就必須要積極建設行之有效的制度,也就是要以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為中心,建立與之相匹配的能夠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各項制度,進而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對于循環經濟的發展,要將生態環境和資源作為首要考慮的前提,明確生態環境、資源以及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在明確問題之后,再進行相應的制度建設。首先,建設激勵機制,我們發展循環經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又實現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這就要求政府先做好政策導向工作,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支持,如直接投資、政府補助、給予貸款支持等政策,形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其次,建設環境保護機制。這就需要完善與循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宏觀管理體系,然后在此基礎上政府和市場相互結合,構建新的環境保護機制。既要對資源的開發使用進行嚴格管理,如明確規定資源勘察和開發的條件、對資源的使用方式進行合理利用與安排,還要綜合考慮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促進三者之間的良好循環。最后對于我國的稅后政策也必須要積極的進行改革,要相應的進行調整,使其跟上循環經濟發展的腳步。第一,對于一些歸屬于循環經濟型的企業要實施一定的免稅政策和政府補助;對于資源稅制度進行適當的調整等。第二,完善我國的關稅政策,對于一些污染比較大、消耗能源比較嚴重的產品提高其出口關稅率。

        2.2構建完整循環經濟的法律體系

        在我國想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必須要完善其法律制度,為其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法律支撐。我國循環經濟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在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再借鑒一些西方相關的法律制度。而在完善法律體系的過程中,尤其要以明確循環經濟主體的責任為核心。首先,明確政府責任,也就是說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將生態環境作為資源歸屬到政府的公共管理之中。其次,明確企業責任,尤其是要強調企業在污染物排放方面的責任,明確企業對于廢棄污染物的處理、資源循環利用以及環境保護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最后,明確社會公眾的責任,明確公眾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等。作為公民要知道自身有權利了解自己是否處于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中,一旦發現問題,公民可以對排污企業進行舉報,以此來保證自己的合法權益。在明確責任之后,就可以從以下幾點對法律體系進行完善了。第一點,我國要對憲法進行修訂,將循環經濟的發展和保護環境的相關內容歸入到憲法之中。第二點,對于現存的循環經濟法方面的相關法律進行歸納、整理和修訂,制定一部相對比較完善的循環經濟法律。第三點,制定專門性的針對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

        2.3創新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我國想要大力促進和發展循環經濟,不僅僅需要依靠政府的倡導和企業的自我約束,也更加需要社會廣大公眾的積極參與。而想要改變人們傳統的思想觀念,讓人們積極參與到循環經濟當中來。首先必須要積極展開關于循環經濟的宣傳和教育工作,讓社會民眾充分意識到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對于自身的益處,當循環經濟的概念深入人心之后,社會民眾自然而然就會將其轉化為行為,進行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工作。例如可以通在教材中深入循環經濟、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內容,影響到學生,進而讓學生影響到家庭、擴展到社會。還可以通過大眾傳媒等方式,通過電視、電腦、廣告等媒介方式傳播循環經濟的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每個人。其次,改變社會公眾的不良消費心態,讓其消費觀念變得正確和健康,積極倡導綠色消費觀,使人們自覺意識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性。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鼓勵人們購買耐用性產品,盡量避免購買華而不實、包裝嚴重超標的產品。鼓勵每個人做好節約水電、廢舊物品二次利用的工作。

        2.4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社會發展機制

        為了避免之后的社會發展機制影響到循環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社會發展機制。第一,中央政府要將關于循環經濟的發展政策貫徹實施下去,加大其執行力度,要求各地方政府必須積極配合工作,不得推諉躲避,促進循環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第二,地方經濟部門和地方環保部門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這兩個部門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部門,必須要緊密配合、互相促進,才能夠讓循環經濟發展工作順利開展。第三,企業提高內在動力,實現技術創新。

        3結語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已是必然的趨勢,為了讓人們生活在藍天下,讓我們的生活質量更加有保障,我國必須克服重重阻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參考文獻

        [1]王漢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江蘇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經貿導刊,2016(12).

        第4篇: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字:城市規劃;循環經濟;小區域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現在的科學技術、經濟在不斷的進步,而資源、環境、社會發展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那么我國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就提出發展循環經濟這個理念,著重強調了經濟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構建生態城市、綠色城市中,循環經濟有著重要意義,而隨著各國生態城市、綠色城市的發展,我國城市構建也在朝著生態城市這一方向靠攏,不斷的發揮著循環經濟所具有的作用。時間在不斷推移,體現出了城市規劃和循環經濟見得密切關系,所以研究這兩者的關系對于小區域的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 循環經濟的理論

        1循環經濟概念

        循環經濟其實就是生態經濟,其主要就是應用生態規律知道人們社會經濟活動,循環經濟是將經濟活動組成資源——產品——再生產這樣的反饋流程,特征就是高利用、低開采、低排放。在這個經濟循環中,所有能源、物質都能得到持久、合理的利用,從而就會將經濟活動影響自然環境的程度降到最小。

        2實現原則

        循環經濟的實現原則就是3R,即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原則,而這些原則排列的順序是有科學依據的。減量化原則是輸入端,其目的是降低消費流程、進入生產的無質量。再利用原則是過程,其目的是延長服務、產品的時間。再循環原則是輸出端,其目的是將廢棄物變得資源化,從而降低最終的處理量。在處理廢物時,其優先順序就是避免產生循環利用最終處置,就是首先在輸入端考慮到節省資源,從而提高生產產品對于資源的使用率,減少、預防廢物產生,然后就是源頭不鞥減少的污染物、舊物。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從而讓其能夠回歸于經濟循環當中,如果回收利用、避免產生都沒有實現,那么就要對這些廢棄物無害處理。

        二 城市規劃和小區域循環經濟之間的關系

        1循環經濟受小區域城市規劃的影響

        小區域城市規劃對于循環經濟有較大影響,有效的城市規劃會幫助循環經濟發展,那么不合理的規劃就會影響到循環經濟發展。不合理循環經濟阻礙循環經濟的作用是:城市規劃屬于預測性科學,因此城市規劃就不能對最終規劃結果預測的十分準確,而這樣的不確定性是因為受到了城市發展環境的制約。隨著現在經濟的不斷進步,我國城鎮化的進程也很快,但是所出現的不合理城市規劃卻造成了很多問題,比如說有些城市只片面的追求城市規模、經濟增長,從而忽略了資源環境的承載條件,這樣也就超過了發展階段的城區面積、經濟、人口指標;有些城市的布局構造并不合理,和相鄰城市的發展也就不夠協調;還有很多大城市功能都集中在了中心區,這樣也就出現了水資源短缺、人口膨脹、環境惡化、交通擁擠等問題。這些不合理城市規劃結果是與循環經濟理念、原則背道而馳的,從而也就影響到循環經濟發展,讓城市發展出現了很難調和的矛盾。

        2循環對于小區域城市規劃的影響方面

        (1)生態工業園規劃

        循環經濟3R原則對于生態工業園規劃有著重要指導意義,現在我國的生態工業園是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而生態工業園所根據的就是工業園設計、循環經濟理論所形成的新型工業組織,這也是生態工業所匯集的場所。有關調查曾經顯示,消費、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垃圾、廢料,有60%以上都是可循環利用的,那么在規劃工業園的時候,要要運用循環經濟再循環、再使用原則來對篩選入園門類,根據流線組織的工業布局把原料、產出有關聯的工業放在同一園區,從而讓這個區域能夠相互依存,然后加以利用垃圾、廢料,建設出生態工業園模型。我國生態工業園的建設起步比較晚,但是現在循環經濟的不斷發展,讓生態工業園建設也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成熟,像是在上海開幕的銅業展就能促進生態銅業的發展。

        (2)生態能源規劃

        人們在生活中,沒有考慮到所進行的活動會對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尤其是在利用能源這一方面,像是煤、石油和天然氣這就都是不能循環使用的能源,一方面這對環境造成了很大危害,一方面這些能源都是自然資源、不能再生,這樣也就會導致出現能源危機。現在循環經濟的不斷發展讓人們意識到了清潔型能源、節約型能源所具有的重要性,那么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就要表現出循環經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根據循環經濟減量化原則去規劃能源使用,在最小程度消耗原料下來完成最大化能源生產,所以在規劃城市的時候,最好可以使用風能發電、潮能發電、水力發電,盡量降低火電開發。同時也要強調循環經濟中的再利用、再循環原則,比如說我國可用循環使用原則和自然條件來大力發展潮能。風力能源、水電,這樣布置降低了對環境的破壞程度,也實現了循環使用自然資源;充分應用沼氣來代替日常能源,這不只讓廢棄物排放有了很大減少,也再循環使用了廢棄物,城市能源規劃在循環經濟的影響下,正在朝著生態能源方面蓬勃發展。

        (3)生態社區建設

        生態社區是基礎設施、居民家庭、社會服務、自然生態環境,那么就要規劃社區建設,建立起熱循環、小區水、節能節水、垃圾分類這一生態型的社區。在小區內要倡導人們可以循環利用水資源,比如說用洗澡水來洗衣服,用淘米水來澆花,用洗菜水來洗碗,用洗臉水沖廁所等。同時在垃圾處理方面也要進行分類,在小區垃圾堆放處設置出回收點,從而讓居民方便處理垃圾,像是可回收垃圾就包括金屬、廢紙、玻璃、布料、塑料;有害垃圾包括過期藥品、廢棄電池等。

        總結:

        城市規劃與小區域循環經濟之間有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那么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就要用矛盾、聯系、全面的觀點看待二者的關系,在城市規劃的時候要考慮到環境、資源的承受能力如何,充分的將循環經濟運用在城市規劃中,從而讓社會經濟系統、自然生態系統能夠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史寶娟;許亞平;索貴彬基于循環經濟的生態城市規劃及對策分析[期刊論文]-生態經濟 2010(05)

        第5篇: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農業在享受豐收成果的同時也存在著化肥、農藥的濫用,土壤中所含的有害物質增多,農產品的藥物慘流量也不斷增加,食品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所以探索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就顯得十分重要。

        1、農業循環經濟的概述

        農業循環經濟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實現農業經濟的“低碳”、“高效”、“可持續性”發展,以此作為目標循環利用經濟,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能夠保障生態環境的重復利用,節省資源,尤其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在人口眾多的今天,越來越依賴農業資源,隨著大力發展農業,基本滿足了龐大的人口對資源的需求,但是也出現了資源的國度開發和浪費現象,資源的利用率很低尤其是農業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所以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當前迫切需要的,農業循環經濟遵循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保障了資源的重復利用;農業循環經濟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保護整個生態環境,效益和環境相結合,體現了可持續性發展,作為一個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為日后的農業生產指明了方向。

        2、農業循環經濟的意義

        農業循環經濟體現的是經濟高效、可持續性、生態的目標,當前我國的農業經濟是高投入、高消費和低利用率的模式,對資源的依賴性很強,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有效的利用資源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現今資源充足但是存在各種問題,在農業循環經濟中資源到產品的過程中有效的得到利用,產品到廢物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產品的過多導致產品的實效不能使用,導致了大量了浪費,嚴重的資源浪費是我們禁止的,但是對于眾多的浪費,不作出任何措施體現的是資源的利用率低下,不能體現現在倡導的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的模式,作為一個正常的生態環境能夠對資源重復利用,所以提出了農業循環經濟,農業循環經濟是一種新型的、先進的農業發展模式,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農業循環經濟的高效利用,在先進的技術發展中,農業經濟的發展不斷的被更新,先進的技術不斷的得到更新和發展,實現生態經濟的高速發展,資源的利用率越來越高,更加體現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自古以來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自然環境,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中需要不斷的消耗自然資源來滿足高速發展的經濟,對自然環境造成重大的影響,而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使用新型的農業生產技術來促進的經濟的增長,避免了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體現了經濟的可持續的發展,實現綠色農業帶來的經濟增長。

        3、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農業循環經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這個模式,涉及眾多的環節,收到政治、教育和經濟政策等因素,因此存在眾多制約因素。

        3.1農業循環經濟的觀念少

        農業循環經濟是一個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態模式,與現今的農業發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別,在提出農業循環經濟概念時,很少有人能夠了解其中的含義,并且與當前的農業生產模式不相同,很難被接受和實施,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不符合當前所倡導的農業循環可持續發展,對資源造成很大的浪費,污染環境;在提出農業循環經濟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經濟和理論知識,無法開展和實施,在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中,雖然技術可以得到創新但是無法成功的開展也是一大問題,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中對環境保護意識非常淡薄,傳統的模式是在犧牲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條件下實施的,消耗了大量的資源,換來經濟的發展,與可持續發展背道而馳,嚴重污染了環境,不符合綠色經濟,盲目追求經濟效益。

        3.2農業循環經濟缺乏政策和技術支持

        農業循環經濟是一個大項目同時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改變國家經濟生產模式的方式,成功實施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利處,因此需要國家政策支持提供資金實施此項目,并且得到技術支持,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的好壞關系國家經濟發展,與國家息息相關,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支持;近幾年國家加大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國家的支持才能徹底的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政策上對農業循環經濟大力支持,深入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的宣傳農業循環經濟,使得循環經濟的概念深入人心,了解最基本的農業發展觀念,政策上支持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信服。

        3.3農業循環經濟的社會參與度不高

        農業循環經濟再給國家帶來高效益的模式下,需要的是人們的參與,全民參與到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下,養成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觀念,積極的去參與到建設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中,現今的情況是由于政府的重視度不夠,由于農業循環經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效益不能馬上看出,所以在政績的驅使下,只是做夠表面功夫并沒有深入切實的發展,從而導致給人們不好的觀念;對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夠了解,不能夠掌握其中的技術知識,無法開展,從而放棄了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由于教育水平和對環境的重視度不夠,無法理解循環經濟帶來長期的益處;農業循環經濟是對污染環境的源頭作處理,由于現在的農業生產大多是農民,教育水平低,無法理解保護環境的意識,保持一貫的生產模式,盲目生產,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浪費。

        4、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措施

        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改變以往的農業生產模式,我們要認識到農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并且要提出長期的發展戰略,徹底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我們需要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和不斷的學習。

        4.1建立政府扶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制度

        政府積極學習和貫徹農業循環經濟戰略,認識到農業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建立各種補貼,促進農業的發展符合農業循環經濟的生態、可持續性發展,鼓勵綠色發展,政府的扶持和鼓勵是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根本。

        4.2積極宣傳農業循環經濟

        農業循環經濟是個新型的發展模式,因此需要人們充分認識,認識不到位會帶來不好的后果,使人們抵觸和反對,在政府的支持下,積極宣傳農業循環經濟帶來的益處,由于新型的發展是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無法得到顯著的效果,在此階段可能會有很多人放棄,因此,需要讓人們積極正確的認識,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在宣傳的同時要建立相應的咨詢中心,新型的模式難以接受,如果需要接受還要系統的學習,難免產生疑問,建立咨詢中心可以協助解決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全面開展農業循環經濟。

        4.3培訓農業循環經濟的技術

        農業循環經濟需要技術的支持,因為作為一個新型的產業是技術的化身,結合了現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所以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同時必須有技術的支持才能實施,新型技術中涉及到如何平衡施肥、如何使用生物農藥、如何做到生態平衡發展,讓人們了解到生物技術的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技術的培訓是最根本的實施方法,使理論知識得到應用,不是單純的停留在理論層面,是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邁出重要的一步。綜上所述,農業循環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發展模式,長遠看來帶給我無盡的益處,需要我們重視和發展,綜上,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中涉及各個方面,注意多個因素,在政府支持下,開展新型發展模式深入人心,作為一個長期的發展戰略模式,需要大家的支持,徹底改變以往的生產模式指日可待,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雖然現在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我們要時刻保持這個觀念,大力宣傳農業循環經濟,使更多的人了解循環經濟帶給我們的好處,以及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我們要不斷的創新,把先進的技術和農業生產相結合,不斷的發展和探索,得到符合我國生產現狀的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農業發展會更上一層樓,更加生態。

        【參考文獻】

        [1]法玉琦.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問題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5(06)

        [2]李倩.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1

        [3]孫勇.對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一些建議[J].農業經濟,2012(09)

        第6篇: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內涵與特征;問題;對策

        1 循環經濟的內涵與特征

        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體現科學的發展觀,具有自身的獨立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系統觀。循環經濟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于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

        (2)新的經濟觀。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機械工程學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經濟活動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循環是惡性循環,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循環是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發展,經濟持續發展。

        (3)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在考慮自然時,不再像傳統工業經濟那樣將其作為“取料場”和“垃圾場”,也不僅僅視其為可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于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4)新的生產觀。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在生產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和農家肥等,使生產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盡可能地利用高科技,盡可能地以知識投入來替代物質投入,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使人類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2 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遇到的一些問題

        2.1 沒有深入認識循環經濟

        從目前循環經濟發展來看,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深入理解到循環經濟的內涵、原則以及特征。最主要是廣大群眾沒有認識到循環經濟在當前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大部分企業在一味的追求利益,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明顯,沒有顧及到資源與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還是以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為主要發展途徑,沒有認識到循環經濟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2.2 法律制度缺位以及政府部門不作為

        我國頒布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各個地方也逐漸制定了并在不斷完善與本地區相符合的循環經濟發展法規,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相關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部分企業為了追求利益對環境造成破壞,這是浪費資源的經濟活動,并且法律中還存在很多漏洞,對于企業來講影響他們實踐循環經濟理念的實踐性。最近幾年,不斷探索循環經濟的實踐策略,通過對示范點循環經濟發展進行分析獲得了一些經驗教訓,但是卻沒有對這些經驗進行總結與更深層次研究,最終這些可以成為改善策略的信息沒有上升到政治層面。

        2.3 缺乏支撐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

        目前我國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術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總體上看,循環經濟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明顯滯后,大多數企業還沒有能力開發出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的技術;同時也缺乏了解、掌握相關技術信息的渠道。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做基礎,包括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但是我國當前循環經濟的理論和政策研究同其在經濟實踐中的推行乃至效應的發揮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時滯。

        3 改善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對策

        3.1 提升循環經濟理念的宣傳力度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科學發展觀應該作為主要指導思想,對人類、環境以及資源三者之間協調發展的重要性進行大力宣傳。將循環經濟基礎知識對民眾進行普及,最大限度將《循環經濟促進法》深入人心,加強廣大群眾對循環經濟的認識與理解,爭取在社會中成功營造循環經濟發展相互監督的良好氛圍。循環經濟要從教育入手,例如:從高校經濟學科方面開展培訓、教育、科普活動、大師講座等等,這是循環經濟教育宣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良好學習氛圍的構建。從企業經濟發展角度來看,循環經濟若要深入到各個環節中,首先要做好監督檢查工作,若要培養員工這方面相關的意識,就要加強技術培訓、提升管理力度,最大限度讓每一名企業人員都能具有循環經濟發展的理念,重點推行清潔生產、廢物循環利用技術,提高綠色產品生產效率與生產量。

        3.2 循環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

        在我國目前已經具備了與循環經濟發展相關的支持性政策,但是還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應“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以及制定相關鼓勵政策發展循環經濟,同時把建立循環型社會作為國家發展的主要方向”。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以《循環經濟促進法》為依據,對相關配套法律制度進行完善,將最近幾年循環經濟發展的做法、經驗、觀點進行總結,進而逐漸成為今后的管理手段與規范性制度,讓循環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有法可依。另外,關于循環經濟的發展,政府應該積極配合好相關企業,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做好高新技術的研究與引導,尤其是相關利益之間的沖突,一定要做好協調工作,讓循環經濟有一個良好發展的環境。

        3.3 加大對相關技術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

        加大創新力度,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技術支撐。將循環經濟的技術開發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計劃。確立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科技原則及工具、方法,包括產品生態設計原則與方法、物質流分析方法和供應鏈管理的原理和技術,提高生態效率的經濟、技術效益分析原理與方法等;研究開發一批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和環境污染少的平臺性技術;研究不同企業、不同產品之間的鏈接技術以及生態產業園區的優化設計技術,建立企業共生網絡和生態工業集成系統的技術,鏈接工業、農業和社區的物流和能流;確保獲得最合適的資源、能源利用率的技術等。積極推進新的清潔生產,并且把著眼點從單個企業擴大到生態工業園,通過試點示范,建立一批生態工業園區,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需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來解決我國的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但是由于我國循環經濟的起步較晚,我國人民對循環經濟的發展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盲區,目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只要我們能夠克服困難,正確的克服盲區,循環經濟一定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懿.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戰略[J].中國有色金屬,2011(17).

        [2]陶霹翔.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的對策[J].科技探索,2011(8).

        [3]劉廣龍.循環經濟模式構建探討[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2(1).

        第7篇: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工業企業;循環經濟;模式;實踐路徑

        循環經濟是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其核心是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目標,構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閉路循環,有效利用資源和減少廢棄物排放,實現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工業是循環經濟實施的主體之一,其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工業生產作為將資源轉化為產品的主要途徑,是“減量化”的關鍵環節;工業是再制造和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擔者;工業是循環經濟所需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的供應者。

        一、發展循環經濟的動因

        1.追求經濟效益,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動力。從發展循環經濟比較成功的企業看,基本上都能夠通過循環利用本企業的副產品或廢棄物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2.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導推動力。環境保護政策日益嚴格,迫使一批企業不得不考慮減少污染排放,以便減少污染排放費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壓力。

        3.資源的短缺和市場相對價格變化,迫使企業為了確保利潤,開始尋求從廢棄物中提取有用物質和循環利用資源,替代原始資源進行生產,以規避企業的環境風險。

        4.規模經濟是實現資源消耗的減量化、實現成本最小化、實現循環利用資源的社會化的前提,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

        5.發展循環經濟的可能性和經濟效益好壞,往往取決于技術體系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技術創新為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6.政府對企業循環利用資源給予一定的財政或稅收優惠和直接或間接的補貼,對全面發展循環經濟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二、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選擇

        路徑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路徑二:從推行清潔生產入手,打造新型循環經濟型企業。路徑三:推動企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路徑四:將循環經濟理念引入企業設計、管理、生產的全過程,以資源循環利用為主線,延伸產業鏈。路徑五:建立循環經濟發展的咨詢服務體系。

        三、發展循環經濟的支撐要件

        (一)制度支撐

        1.計劃和布局制度

        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計劃應以國家環境保護計劃為基礎,包括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方針、分期目標、考核目標、計劃性對策和重大項目等事項。針對地質的環境資源情況和外來資源的可得實際,對產業結構體系的功能進行重新定位,調整產業結構和企業空間布局,明確企業循環經濟的目標、任務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證循環經濟戰略的順利實施。

        2.循環程序和示范制度

        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導致不同的經濟、環境后果,為了保證循環經濟循序漸進地發展,應重視循環程序的制定,通過建立重要技術、工藝、設備和區域的示范制度來帶動面上循環經濟的發展。

        3.市場準入制度

        企業循環經濟離不開市場的推進,但市場的推進必須符合市場規則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市場準入條件,主要表現為:投資是否符合一定的數額標準,技術和設備是否符合國家的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結果是否合格等。通過提高資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限制和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技術、產品和設備。凡新建和改、擴建工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必須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4.信息化建設制度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生態工業化,逐步建立綜合信息系統、安全生產調度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人力資源信息網、資金管理信息網、產品銷售信息網、物資管理信息網等,提高企業循環經濟的水平。

        (二)管理支撐

        1.建立循環經濟統計體系和信息平臺

        這是對循環經濟進行有效管理的基礎。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質流量表,對于企業和地區進行循環經濟管理缺乏基本的數據信息。針對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數據,建立相應的綜合性的數據統計和信息系統,在企業建立基本物質流量表,企業之間實現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關聯和交換,逐步形成生態型企業網絡。

        2.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企業需要逐步把資源和環境代價計入成本,真實反映、科學評價企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通過設置經濟運行指標、資源消耗指標、循環再用指標、廢棄排放指標、建設保障指標和發展潛力指標,指導工業企業循環經濟建設,使抽象的循環經濟具體化。

        3.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指標考核體系

        把發展循環經濟的指標和措施具體化、定量化,納入干部、職工的業績考核體系,從而將有關監督、考核、獎懲制度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應有的動力。

        (三)技術支撐

        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哪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撐。循環經濟的技術思路,是通過對經濟系統進行物流和能流分析,運用生命周期理論進行評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產和消費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先進技術,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的深度、廣度和精度,從而降低資源消耗的強度。因此企業要強化循環經濟領域有關技術研發工作,把重點放在降低生產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廢棄物再利用的資源化,生產過程無廢少廢,綠色產品的清潔生產等科技項目方面,盡可能實現對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將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

        (四)文化支撐

        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不只意味著體制和機制的轉變,也不只是工藝、技術、設備等硬件的建設問題,同時需要企業文化的有力支撐和配合。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精神靈魂。現代企業文化的構建必須以企業的社會責任為基礎,把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企業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內容。企業的社會責任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資本與公眾的矛盾和企業與消費者的矛盾。要搞清潔生產、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就要減少利潤。生產優質產品,不欺騙顧客,也存在著與消費者爭利的問題。這都關系到企業的精神和文化。企業要把循環經濟的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當中,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促進作用,大力營造有利于資源節約、發展循環經濟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第8篇: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環境的客觀存在保持著永恒的互動關系,當今世界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已嚴重威脅人類的自身安全。2005年6月,國務院通過《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隨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部門聯合推出了第一批試點單位,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一五”規劃綱要對發展循環經濟做出了具體規劃,提出了明確要求。由此可見,循環經濟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生態問題。努力緩解資源不足的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十分緊迫的任務。因此,從循環經濟的戰略思想出發,設置面向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循環經濟新模式的引進、實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企業是社會經濟的基本構成單位,循環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在循環經濟理念下企業的管理方式也應隨之而改變。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

        以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是世紀之交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早已為人們所熟知的知識經濟。是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智力資源對物質資源的替代,實現經濟活動的知識轉向。循環經濟就是運用生態學規律,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循環經濟(circuhrEconomy)一詞是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closing Materials CycleEconomy)的簡稱,由英國環境經濟學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資源和環境經濟學》(Economics ofNatural Resourcesand the Environment,1990)一書中首先提出,有別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以“資源一產品一廢物”為流程的單向線性經濟模式,以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謂的“兩高一低”)為特征,經濟發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越大,最終將喪失發展的基礎和后勁。循環經濟改變了線性發展模式,是一種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為流程的反饋式經濟發展模式,以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為特征,實現自然環境、人類社會和經濟增長的“三贏”。循環經濟的根本操作原則是“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減量化原則屬于輸入端方法,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從源頭節約資源使用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則屬于過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要求產品和包裝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減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環原則屬于輸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變成再生資源。可見,循環經濟是對傳統線性經濟的革命,為工業化以來的傳統經濟轉向可持續發展經濟提供了戰略性的理論范式,從而從根本上消解了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因此。它是世界各國實施可持續戰略的必然選擇。

        二、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的基本內容

        面向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是指運用科學、規范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通過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資產運營、財務效益、贏利能力、綠色效果、環境效果、發展潛力等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對比分析。從而對企業實行循環經濟的經營成果和經營風險做出真實、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

        (一)建立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目標

        循環經濟的發展目標是在充分利用資源、能源,最大限度減少污染排放的基礎上,追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追求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針對循環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對循環經濟系統的發展狀態、水平和趨勢進行監測評價,為宏觀調控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二)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的特征

        1、目標的長期性。目標是企業經營的指南,是企業為之奮斗的方向,是企業生產目的的具體化,企業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著企業的目標來進行。在戰略經營時期,企業經營目標的基本取向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在循環經濟條件下,企業以自身的價值最大化為第一目標無可厚非,但企業絕不能以犧牲自身的長遠利益甚至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為代價換取短期的經濟利益,而應從長計議,追求企業長期利益最大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2、利益的全局性。循環經濟指標必須充分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不僅要考慮經營者利益、職工利益、債權人利益、政府利益,還要考慮環境、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單考慮經濟利益而不考慮環境及社會方面的效應是無法達到循環經濟目標的,也無法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充分的信息。因此,循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能夠反映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3、因素的全面性。循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必須能全面、系統并相互聯系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必須結合經濟、環境、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以往的指標體系大多是基于線性經濟基礎上構建的,偏重于關注經濟的增長和結構轉變,必然對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等方面缺乏考量。循環經濟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彌補這些缺陷,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整合性的體系,充分考慮了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循環經濟指標體系能反映出環境、社會及經濟等層面之間相互作用的問題所在,能系統地、相互聯系地對企業經營業績做出綜合的評價。

        4、治理的效率性。循環經濟要求的是資源效率與效益化原則,其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也必須貫徹這一根本原則。通過設計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資源的利用效率統一起來。

        (三)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置的原則

        建立指標體系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為了達到科學性、規范性和能在大范圍內使用的目的,其建立是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面向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這是指標體系設置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指標與指標體系的設置應與循環經濟思想和企業績效評價的概念相一致。因此,指標體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指標的概念要準確,內涵和外延要清楚,測定方法標準,統計計算方法規范,數據來源可靠,評價方法科學,評價模式合理,這樣才能使評價結果真實而客觀,能夠度量和反映循環經濟系統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2、相關性原則。這里的相關性是指指標體系應與企業戰略經營目標、戰略管理要求、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與保持、企業的社會效應、環境效應的評價相關。首先。企業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能充分體現企業的戰略經營目標的實現情況,為企業戰略經營管理提供所需信息,應能預示企業的發展趨勢;其次,指標體系應能綜合體現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和保持的關鍵;最后,指標體系應能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能夠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社會的影響。

        3、全面性原則。面向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從經濟效益,而且要從企業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多個方面出發,全面、系統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績效。一方面。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影響企業戰略目標和競每優勢形成的內外部各主要因素方面,便于從不同的重要側面對企業戰略經營業績做出全面的評價;另一方面,指標項目的不同層面之間還應具有因果關系,能系統地、相互聯系地對企業經營業績做出綜合的評價。

        4、重要性原則。循環經濟下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涉及多個方面,由多個子系統構成,必須對它們的層次、結構和相互作用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但是。過于全面的指標體系會使企業的績效評價變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圍繞核心問題展開評價。全面、綜合不等于面面俱到,而是應抓住能反映業績的最主要因素方面,要突出主導因素的影響。

        5、可操作性原則。指標的設置要具有可測性和對比性,易于量化和獲得以便進行統計和處理。指標與指標體系設置時必須有明確的計算方法、表述方法,使各項指標容易計算出來,以便于操作。離開了可操作性,再科學、合理、系統、全面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也是枉然。

        6、成本效益原則。指標的設置要充分考慮獲取該項指標數據所花費的成本和帶來的收益,并在而者之間進行適當的權衡。如果為獲取某項指標數據所花費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帶來的收益,一般應該放棄該項指標轉而采用其他成本較低的替代指標項目,但必須注意,如果該項指標符合重要性原則,在指標體系中是核心的。居于主導地位的指標,則仍應進行該項指標的數據收集工作。

        三、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

        循環經濟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評價循環經濟發展的水平,也就是說循環經濟發展應從哪些指標來表征,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指標來評估目前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不僅是量化循環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也是評判循環經濟發展質量的主要依據。它可以使政府明確循環經濟發展進程中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同時幫助決策者和公眾了解和認識循環經濟發展進程的有效信息。只有建立一套科學、嚴密、有效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才能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對循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監測和預測,從而為循環經濟的發展規劃提供決策服務。也只有建立了循環經濟評價體系,才能對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科學評判,找出存在的問題,校正其發展方向(見表1)。因此,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是對循環經濟研究從定性向定量邁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綜上所述,適應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該包括財務層面指標、客戶層面指標、內部生產經營過程層面指標、創新與治理層面指標、學習與增長層面指標5個方面。該指標體系既繼承了傳統績效評價體系和平衡積分卡的指標體系,又彌補了傳統績效評價體系和平衡積分卡的不足,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特點。

        四、結論與啟示

        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的完善是一個長期的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的過程。而隨著人類發展觀的演進和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對循環經濟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必將不斷深化,在以下方面取得進展。

        第9篇: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鋼鐵產業;結構調整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4-0-01

        一、我國鋼鐵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鋼鐵大國,但是卻不是鋼鐵強國。我國鋼鐵行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產業結構、產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整個鋼鐵行業的產業水平相對低下

        鋼鐵行業屬于高能耗行業,消耗著巨大的礦石資源、水資源、煤炭資源。面臨能源資源日益緊張的局面,鋼鐵行業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我國鋼鐵行業的產業水平較低,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

        (二)鋼鐵產業集中度偏低

        中國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和世界其它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產品集中度偏低,這使得鋼鐵產品的結構、產品質量都跟不上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雖然中國的資源儲量豐富,但是存在開發不充分的現象。

        (三)鋼鐵產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我國鋼鐵行業的產能增長過快,產品精細化程度不高,生產的粗鋼產能過剩,制約了鋼鐵行業的長遠發展。眾多不具規模的中小企業違規生產,加劇了產能過程的矛盾。

        二、鋼鐵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鋼鐵產業是工業發展的重要保證,為工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材料,工業中使用的機械設備離不開鋼鐵產業的發展。而鋼鐵行業作為資源密集型產業消耗著眾多能源,發展循環經濟對于鋼鐵產業來說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一)鋼鐵產業具有巨大的循環經濟發展潛力

        鋼鐵產業屬于典型的流程制造業,現代鋼鐵工業是巨大的系統性行業,囊括了眾多生產部門和工作環節,如采礦、選礦、煉鐵、煉鋼等,在眾多環節中消耗著大量的能源,同時也排放大量的廢棄物,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鋼鐵行業可以通過清潔生產和循環生產來降低能源的消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生產出更多的滿足工業需要的產品。鋼鐵生產企業發展循環經濟能夠實現優勢的轉化,最大限度上降低鋼鐵產業的負面影響,實現社會和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

        (二)鋼鐵產業發展循環經濟能夠節約巨大的能源和資源

        鋼鐵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煤炭資源、電力資源、水力資源、礦石資源等,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的廢氣、廢水、廢渣和粉塵等,這些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鋼鐵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就是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對廢物進行回收利用,這樣能夠變廢為寶,為我國節約大量的資源。據初步統計顯示:我國鋼鐵產業的能耗占據全國總能耗的10%左右,水耗占據全國工業水耗的9%,與發達國家的能耗相比,我國能耗高、資源利用率低,所以,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鋼鐵產業的必然選擇。

        (三)鋼鐵產業的發展關系到整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鋼鐵產業屬于產業關聯性極高的行業,因為鋼鐵產業處于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不僅關系著上游產業,同時關聯著下游產業,可見鋼鐵產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著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進程。極高的產業關聯性促使鋼鐵產業能夠和任一產業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鋼鐵產業鏈的形成能夠推進我國產業化的發展趨勢,實現鋼鐵產業與非鋼鐵產業的緊密結合,從而推動我國整體經濟的更好、更快的發展。在鋼鐵產業中發展循環經濟能夠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推進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三、發展循環經濟,促進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具體策略

        循環經濟、綠色經濟都是經濟高速發展的產物,體現了低碳、節能、環保等理念。作為高能耗的鋼鐵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降低環節污染,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理念。實現鋼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必由之路。

        (一)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后產能,促進鋼鐵產業的集聚式發展

        循環經濟要求規模經濟,如果形不成規模化發展模式,就不能實現循環經濟的在經濟上的效益性。鋼鐵行業關聯著眾多的行業,具有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條件。鋼鐵產業可以利用關聯性構建完整的產業鏈,通過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緊密配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例如,在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立生態工業園區,對資源要實現綜合的開發和利用。產業鏈上游的廢料可以作為下游的生產原料,通過廢物的合理利用實現污染的零排放,從而形成循環健康的產業鏈。此外,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進行產業結構的改造和升級,淘汰落后產能。

        (二)鋼鐵產業要制定合理的循環經濟標準

        鋼鐵產業實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資源的開采到產品生產的全過程都要遵循循環經濟標準,從源頭加強控制,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減少廢棄物排放,對廢棄物進行循環再利用,同時淘汰落后產能,實現鋼鐵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制定循環經濟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遵循標準化原則,在鋼鐵行業的設備設計過程中,按照行業標準進行設計,便于設備進行優化升級,降低設備淘汰率;其次,遵循減量化原則,減量化通俗地說就是降低生產過程中對于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最后,遵循清潔化原則,即鋼鐵產業在產品生產時,要降低排放物對于環境的污染,實行清潔生產。

        (三)鋼鐵行業要構建產業鏈,形成循環生態圈

        鋼鐵產業實行循環經濟就要構建循環生態圈,借助循環經濟時代的高新技術為支撐,創造性地構設全新的產業鏈,實現清潔化、生態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建造一個能夠輻射全局并與外部充分聯接的生態循環經濟圈。以鋼鐵為中心,實現水泥廠、鋼廠、熱電廠、化工廠、聚合物加工廠等綜合性的產業圈,構建互動式的循環生態體系。

        鋼鐵產業屬于資源密集型產業,具有實施循環經濟的巨大潛力,鋼鐵產業要長久、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就是發展循環經濟,以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作為重要原則,不斷挖掘鋼鐵產業的潛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處理好鋼鐵產業和循環經濟的關系是實現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社會主義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全国 | 日韩国产麻豆中文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蜜桃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