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

        第1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引起全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嚴峻的就業形勢決定了大學生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而社會人才供需矛盾不斷加劇、就業市場中虛假信息盛行等又加大了大學生職業教育的艱巨性。大學生職業教育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須著眼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變化,努力探索職業教育的新形式、新規律。因此,構建一個面向職業教育的媒介素質教育新體系顯得必要而且緊迫,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大學生職業教育所面對的新媒體環境的客觀要求隨著計算機網絡和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大眾傳播媒體由傳統媒體(報紙、廣播和電視)轉到當下流行的新興媒體(互聯網媒體和手機媒體)。在由多媒介技術和產品合成的新傳媒信息時代,大眾傳媒的傳播手段日益多元化,傳播環境日益復雜,對大學生職業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大學生把虛擬影像的傳媒世界當作真實的現實社會,按照媒介的描述感知和理解社會。但面對內部運行機制極其復雜、充滿著各種社會利益博弈的媒介時,大學生因缺乏真正的媒介辨識力而無法甄別媒介信息的真偽,把媒介內容看作毋庸置疑的權威和真理,在心理上形成了對媒介的過分依賴、認同、輕信甚至盲從。例如,一些虛假的媒介信息常常會導致大學生求職者的決策失誤,給高校就業工作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和損失。因此,在傳媒網絡體系覆蓋下開展的大學生職業教育面臨的職業文化環境、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價值取向等都受到嚴重的挑戰,在大學生職業教育中實施學生媒介素質教育刻不容緩。傳統的職業教育方法已難以適應新形勢,創新和改進教育方式成為當務之急,而構建面向職業教育的媒介素質教育新體系則不失為一個極有意義的嘗試和創新。

        大學生職業教育中教育客體的客觀要求當前,大眾傳媒是大學生接觸和感知外部社會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根據生奇志等人的調查結果,大學生使用媒介呈“復合化”趨勢,95%以上的大學生使用兩種以上的媒介獲得新聞和信息。在傳統媒介和以網絡、手機為標志的新興媒介對比中,使用網絡媒介高居榜首。同時,由于缺乏對媒介知識的了解,大學生對媒介的批判能力較弱。信息傳媒社會將大學生置于媒介網絡之中,媒介及其傳播的信息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已經到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程度,給大學生職業教育帶來了深刻影響。因此,在媒介信息時代,在大學生職業教育實施過程中,有必要構建面向職業教育的媒介素質教育新體系,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質。這不僅可以讓大學生更真實、更理性地認識外部世界,也可以使其以更成熟的、社會化的心態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做好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自覺抵制媒體傳播的不良信息,為今后更好地發展自我、融入社會、貢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大學生職業教育中教育主體的迫切需要在媒體信息時代,大學生職業教育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職業教育的對象是伴隨著電腦、手機、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影響下成長的“90后”大學生,而校園媒介信息環境豐富多彩,媒體傳播手段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迫使高校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提升自身的媒介素質,充分地了解網絡,了解大眾傳媒,研究媒介傳播規律,才能適應時代及大學生的要求,給學生提供更好的適應時代要求的職業指導。然而,現實中大部分職業教育者獲取信息的水平不如學生,因此迫切需要構建面向職業教育的媒介素質教育新體系,以期師生的媒介素質同步得到提高。

        二、構建面向大學生職業教育的媒介素質教育新體系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學生職業教育中無論是面對不斷發展的媒介信息環境還是職業教育的主客體(即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對象),都需要加強媒介素質教育。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構建面向大學生職業教育的媒介素質教育新體系。

        (一)構建面向職業教育的校園媒介素質教育環境面向職業教育的校園媒介素質教育環境可以從多層次構建。良好的校園媒介文化在大學生職業教育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由表及里、潛移默化的作用。鑒于此,在高校中應積極推進多層次的校園媒介網絡文化建設,將黨的方針政策、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和大學生職業教育信息導入網絡,引導大學生在媒介網絡環境中吸取知識營養,提高其媒介素質,增強自覺抵制各種不良信息的能力。構建以大學生職業教育網站為主體的媒介素質網絡教育環境媒介素質教育網站不僅具有一般形態的動態網站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較強的新媒介特征的WAP形態網站功能,可實現手機與互聯網的結合,支持大學生職業教育的移動學習環境。網站將文字、聲音和視頻集成在一起,將各種媒介就業信息,如職業指導講座及職業生涯主題活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就業演講會、模擬招聘等等活動的文字、聲音和視頻素材掛在網站上,傳播職業教育領域的新知識。構建大學生職業教育課程學習輔導網站與教師輔導博客相結合的職業教育輔導學習環境應重點豐富面向職業教育的媒介素質教育知識,然后定期推薦一批好的有關職業教育的網址,指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信息;實施IP地址監控,并對不良信息進行屏蔽;設立一些大學生感興趣的職業生涯教育網絡論壇進行互動交流等。

        (二)構建職業教育中大學生媒介素質教育內容新體系一個良好的媒介素質教育內容體系有助于大學生在職業教育中媒介素質的提高。面向職業教育的大學生媒介素質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媒介的基本知識;網絡媒介傳播的基本原理;媒介信息制作與傳播技術;媒介信息隱含的商業目的與功能及媒介生存與發展的社會因素。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要求大學生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

        具備敏感的媒介意識、較強的媒介認知能力和媒介理性消費能力要學習掌握媒介基礎知識以及各種媒介的使用方法,包括網絡媒介和傳播學的基本知識以及網絡傳播基本原理等。大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媒介基本知識,才能理性地使用媒介信息。在大學生職業教育中,大學生要有媒介意識,通過現有的媒介環境尋找與職業目標、職業理想、職業意識、職業品質、職業道德和職業價值取向相關的媒體信息,養成正確的“職業媒介信息需要”。例如,大學生要經常查閱各種就業招聘信息,分析各種招聘單位的信息,了解用工單位的需求,通過各種媒介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提煉,了解社會的需求,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專業學習和職業觀。具備媒體信息分析評估和批判能力根據傳播學理論,媒介通常根據其自身宣傳目的選擇媒體報道的重點,在媒介信息生產和傳播的過程中存在一些主觀因素,可能出現一些不良信息。例如,現在的各種就業信息,傳播渠道復雜多樣,有一定的模糊度,真假難辨。一些招聘廣告含有大量水分,有的甚至是一些非法機構的具有欺騙性、欺詐性的聘用信息。所以,培養大學生對媒體信息的分析評估和批判能力特別重要。面對海量的媒體信息,大學生要做到不偏信、不盲從,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用批判的思維分析和評估各種媒體資源,提高對媒體信息的甄別和篩選能力。

        具備制作和媒體信息的能力及利用網絡正確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在媒介信息時代,大學生既是媒體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媒體信息的制造者和者。制作和自己的媒介信息、借助媒體信息表達自己的思想并相互交流是大學生媒介素質得到提高的象征。在大學生職業教育中,應要求大學生不僅會查詢瀏覽各種與職業相關的媒體信息,而且還要會制作和自己的求職媒體信息,如簡歷、求職感想、視頻演說、視頻自我介紹短片等。因此,大學生應該學習一些媒體制作方法和知識,同時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遵循媒體道德規范,要有自律能力,主動接受社會道德的約束,充分認識媒體信息的社會影響力,制作和真實的、健康的、文明的媒體信息,利用網絡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具備利用媒體信息發展完善自己的職業技能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大學生要善于從媒體信息中提煉出有關實用的職業技術信息,結合現實環境情況,消化吸收,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另外,大學生通過參與分析評估、制作和傳播媒體信息,可以完善自己的人格個性,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能以成熟的心態、理性的思維看待社會,實現自己與社會的良性互動,進一步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

        培養大學生信息溝通和協調能力大學生的信息溝通是指大學生獲得某一信息后作出反應的過程,也是學生之間思想、感情、觀念、態度的交流過程,即信息相互交換的過程。信息溝通的形式有橫向溝通和縱向溝通。橫向溝通是指處于同一級別的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傳遞;縱向溝通是指不同級別的組織、個體之間的信息溝通。信息溝通和協調的作用是使一個群體中的個體成員都能夠做到在恰當的時機將恰當的信息內容用某種適當的途徑傳遞給相應的對象,從而構建一個有效的、和諧的、快速的和健康的信息交流系統,有利于整個群體的組織和發展。在信息時代,整個社會充滿著信息和信息交換。高校應該注意培養大學生信息溝通和協調能力,尤其要培養大學生的就業信息溝通能力。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就業信息溝通能力,高校要研究和構建一個有效的大學生就業信息溝通能力培養體系。大學生就業信息溝通能力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學生受教育的程度和在校受訓的經歷、職業咨詢和指導、口頭表達訓練和交際能力,以及在大學期間的學業成績、獲得的專業技能和各種獎勵、科研能力和成果等等。當前,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是綜合素質要高,即以能為本,這些素質都取決于學生大學期間專業知識、技能的積累。

        (三)提高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質要大力加強高校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質,抓好各系學生輔導員、學工處工作人員的媒體技術培訓,培養一批既掌握職業教育工作技能,又能熟悉媒體技術、具有良好媒介素質的高校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者。高校職業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深入了解媒介時代大學生職業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不斷提升自身的媒介素質。作為高校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者,有了一定的媒介素質,才能深入網絡媒體世界中,了解學生的各種網絡媒體語用體系,掌握豐富的網絡媒體知識,具備較強的網絡媒體溝通能力,才能適應大學生在網絡媒體上的交流方式,才能真正與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在交流中進行有效的職業教育引導,提高大學生的求職能力。

        (四)構建面向職業教育的師生媒介素質教學互動體系有效設計職業教育多媒體網絡互動論壇通過校園BBS、QQ群、博客等進行師生互動討論。在各種互動活動中,教師圍繞某一職業教育熱點問題有效設計活動主題,并參與討論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同時給予指導,引導大學生在網絡媒體接觸過程中接受職業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質。

        第2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從2010年寒假起,我校就利用各種途徑對全體教師進行新的教育理念和當前職業教育形勢的學習,使全體教師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從觀念上加強教師投身課改的自覺性。校本教材的開發實際上就是在構建學校自身的特色。為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實現我校編寫教材和當前的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這一教學目的,開發和編寫出確能體現我校特色的教材。我校在確立各專業課程結構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選修課三大模塊為主后,根據這一課程改革的需要,擬開發近20本校本教材,為此學校成立了由校長、教務處、專業帶頭人和校骨干教師共同組成的教材編寫小組,刪除原來過時的不再使用的內容,增加了當今國內外先進的化工工藝和生產的內容。使學生出了校門后就能參加工作,為企業提高了生產效率。讓教師進行調研,選定內容,確定要素教師通過廣泛接觸社會,和企業同行交流,可以充實和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在教學實踐基礎上對教課內容本著去粗取精、刪繁就簡、易教易學的原則,形成自己的可依賴的校本教材。以“生活即教育,實踐出真知”為開發原則,以校為本、以人為本,對自己所開發的教學文本進行不斷的建構、加工,開發出有助于學生人人動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學習資源。年初,我所在的化工專業參加教材編寫的教師就開始進行調研工作,教師通過下到生產一線,和企業同行交流,獲取了化工行業的一些先進的經驗和知識,結合學生的特點,以體現“需用為準、夠用為度、實用為先”,培養學生實際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以及成為真正的職場能手為目標,決定編寫《化學工藝》、《化工單元操作》二本校本教材。為此發動所有教師搜集國內外眾多的化工教材、本地區化工產品的生產工藝,并結合學校的教師教學能力和實踐進行反復論證,審慎編寫,幾易其稿,不斷進行修改,盡量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力求開發出既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能夠充分體現學校教育教學理念的校本化工教材。

        確定教材編寫內容及原則

        1.以“會用、夠用、實用”為原則開發校本教材。“會用、夠用、實用”是化工專業教學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化工專業校本教材開發的總原則。根據化工專業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崗位(群)要求設置課程內容,并根據本地區企業要求工人必須了解哪些知識、掌握技術要求、具備哪些能力設置課程內容與教學要求。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化工企業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涉及以下幾個方面:①化工工藝流程識圖認識:識讀工藝方塊圖、識讀PDF圖、識讀PID圖、識讀與簡單繪制設備圖、識讀管道圖、繪制流程圖。②操作單元涉及內容:蒸發、吸附、精餾、干燥、沉淀、氣提、水洗、制冷。因此在教材編寫內容上只要求理清必要的內容,把握分寸,不宜過深,對于復雜的理論原理等可以概括性地進行通俗講解。2.教學合一原則。體現“教學合一”的職業教育辦學特點,即學生將來要干什么活就需要學什么,學生要學什么老師就教什么,不盲目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針對培養目標,簡化原理闡述,刪除現在已淘汰的舊內容和繁冗的計算等,充實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等內容。3.教材內容與考證技能一體化。將職業資格證書所需要的技能融入到教材內容中,使考證與常規教學結合,實現了雙證融通。4.課程綜合化原則。突破現行的單科獨進式專業課程體系模式,實行專業課程的綜合化和模塊化,并能適應本專業不同方向設置的教學需求。校本教材編寫以課程的綜合優化為手段,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橫向穿插,以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體現多元的智力理論,揚長避短地加強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培養為目標來組織教材內容。如《化學工藝》課程圍繞職業能力,綜合了化工設備、化工儀表、化工單元操作、化工安全等課程,克服了學科間的割裂狀態?!痘卧獙嵱栔笇?、《化工工藝仿真實訓》訓練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些教材的編寫和使用,切實地體現了用專業課程搭建學生職業基礎能力的平臺,用靈活的技術能力模塊滿足企業和學生的技能需要。

        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第3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關鍵詞: 外語教學法 高職教育 英語教學

        1.引言

        自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近十年以來,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它作為我國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生力軍,為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資源支持。隨著二十一世紀我國與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隨著高職教育進入全面提升質量的內涵發展時期,我國的外語教學尤其是高職英語教學面臨巨大的挑戰。高職英語教學如何適應新時期的要求,如何適應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值得每一位高職英語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外語教學方法何其多,針對高職學生,英語教學該如何開展呢?

        2.高職英語教學

        2.1外語教學法回顧

        理想的外語教學法一直是外語教育工作者們想努力尋找或構建的。從古希臘、中世紀到二十世紀再到二十世紀末,多種教學法競相涌現,特別是近二十年以來,隨著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教育學、二語習得等學科的不斷發展,外語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古典希臘,中世紀拉丁時期到二十世紀之前,外語教學法的發展呈鐘擺式運動于兩大方法之間。一種是教學習者使用某種語言,能說和理解。另外與之相對的一種方法是教學習者學會分析語言,掌握語法規則。十九世紀末,德國Charles Berlitz創立的“直接法”風靡歐洲,重視語言的使用比如發音和口頭能力等,對以后的外語教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直接法于二十世紀初傳到美國,隨后被閱讀法取代。閱讀法發展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即二戰時期,被聽說教學法取代。同期英國出現了情景口語教學法,法國出現了視聽教學法。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外語教學法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先后涌現了默教法、暗示教學法、集體語言學習法、全身全應法等。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所有的外語教學法都讓步給一種更有互動性的教學方法,即交際法。交際法汲取多學科的理論,比如語言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和教育研究等。它遵循語言是用來表達意義和用于交際的理論觀點,以學習者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此教學法曾風靡全球,甚至至今都被世界的一些地方所采用。

        縱觀外語教學法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尋求“某種”外語教學法的過程,一個一種方法被另一種方法不斷取代的過程。恐怕誰都不能說哪一種方法是最好的。因此,二十世紀末,特別是隨著因特網和多媒體技術在外語教學上的發展應用,關于最佳外語教學法的爭論開始減退,出現了折衷主義的外語教學法的觀點,或者說外語教學法已進入后方法時代,即外語教學者不應恪守哪一種方法而應該綜合利用各種方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教學環境,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此時強調的就不再是某種教學法而是教與學統一的過程。

        2.2高職教育的教學特征

        隨著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以及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的推進,其傳統的辦學方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等都面臨巨大沖擊。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有所區別,它具有自己的特色,即需要培養出生產、服務第一線的較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能夠就業,并勝任崗位需求。因此,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為能主動適應創新多樣化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其教學具有鮮明的職業特性。

        2.2.1以工作過程知識為核心的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最大之處就是在課程設置上。它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將來就業而設置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其教學內容因此指向職業的工作任務、工作結構和工作過程知識,即一種與情境相關、與實踐工作結合的知識,這種知識應是教學的核心,并將其承載于典型工作任務中。既培養學生的職業經驗的習得和形成,又注重學生以經驗為基礎的專業系統化知識的構建與積累。

        2.2.2以情境教學為典型的行動導向的教學方式

        這種學習過程包括兩方面學習,即通過學習情境中的行動來學習和為了真實情境中的行動而學習。其教學活動及其發生的情境應依據企業生產的真實情況來設計或者從真實的企業生產過程中來選擇。只有在這樣能全面整體地反映真實生產的結構與過程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在學習中獲得相應的職業實踐的工作能力。

        2.2.3以營造真實職業情境為代表的教學環境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中,學生學習的情境是直接反映實際職業狀況而不經加工的情境,所以高職教學環境即學習環境和實訓基地,就應以營造真實職業情境為代表,以實施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為目的,從而實現“做中學”的教學理念。這種真實的職業情境表現在校內的學習既具備學習的條件又要符合生產(服務)的要求,校外的實訓既要設計工作崗位又要設計學習崗位。正因為如此特性,新形勢下的以工作過程理念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環境各方面都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傳統的中專教育,其實踐教學面臨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挑戰。

        2.3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個人看法

        為了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英語教育不容忽視,特別是在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在高職與企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辦學模式要求下,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日益成為保證高職學生就業的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能。高職外語課程(一般為大學英語課程)雖然是作為文化基礎課程,但也應該逐步接軌于學生的職業崗位需求,形成有特色的職業外語教學體系。針對高職教育的特殊性,針對高職學生的差異性,高職英語教學該如何進行呢?我在高職院校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多年,學生專業各異,有電子通訊專業、機械專業、模具制造專業、建筑專業、文秘(及公關,電政專業)及藝術設計專業等。下面我將淺談一下自己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心得和感想。

        2.3.1客觀認識高職院校及學生的特殊性

        高職院校是為了培養技術型、應用性人才,確切地說是培養技工“藍領”人才,能就業、能上崗,因此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也頗市場化。為了更好地工學結合,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安排在專業課學習和實踐上,相對來說學習英語課程的時間比較短,一般為半年到兩年之間。另外,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在高職以前的基礎教育階段的消極學習體驗,以及社會上對職業教育持有的偏見,或由于高職傳統課程內容的枯燥或實用性不強、教學方式單一等各種原因,許多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著厭學傾向,內部學習動機明顯欠缺。體現在英語課程上主要表現為英語基礎差、應用能力差,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缺乏積極的英語學習方法和自卑的心理也都是影響他們英語課程明顯落后于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的因素。

        2.3.2英語教學方法應以能適用于學生為前提

        針對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的現實,固執地堅持哪種被認為很有效的英語教學法是既愚蠢又不理智的。中國的英語教學受西方外語教學法的影響和本國的社會需要,主要分為兩大派系,其一是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其二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傳入中國并相當流行的交際法。兩種教學法,特別是前者,在中國被廣泛地運用,也有過激烈的爭議,特別是在交際法傳入中國之后,有學者建議在中國外語教學中交際法應該完全取代語法翻譯法。我非常贊同外語教學后方法的觀點,特別是面對高職學生,能博采各家外語教學法的長處,比如通過語法翻譯法來補充高職學生薄弱的語法基礎,或用以培養交際能力為中心的交際法來改善高職學生口語差的狀況,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因材施教,將大有裨益。外語教學法再好,不能適用于高職學生也是枉然,否則整個教學過程無法順利開展更談不上達到一定成效。

        2.3.3高職英語教學的開展

        首先,要充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高職學生由于外部或內部的原因,對英語課程普遍沒有信心從而直接影響對英語興趣的投入。在課堂中英語教師一定要營造平等、和諧、輕松的氣氛,多以學生為中心,服務學生的要求,聆聽他們對英語方面的需要,拉近與學生的身心距離,盡量爭取學生對英語課程、對英語教師的信心。

        其次,生動的授課方式非常重要。英語教師應盡量把所學英語話題與學生生活或專業實際掛鉤,創造近似的情境,設計與話題相關的難度適宜的學習任務,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完成。英語教師對學生哪怕是一絲絲的參與行為也應給予肯定、鼓勵的態度,盡可能構建他們的信心。授課過程中應盡量以學生為中心,給予他們英語聽、說、讀、寫綜合技能的鍛煉機會,同時更可以保證學生保持更持久的興趣和專注力。

        再者,英語教學應照顧到考級與實用并重。對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而言,不談考級而只進行純粹的英語教學也不現實。在筆者看來,英語知識是融會貫通的,在隨堂的英語教學中既可以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講解,比如語法講解,或級別考試常見知識點或題型的穿插訓練,也可以側重聽說等實用技能的培養。也就是說英語教學可以做到精讀課中的聽說訓練或聽說課中的知識點精講,因為任何學習環節都可以是英語幾大基本技能的深度融合。

        最后,高職英語的教材選用也非常重要。高職英語教材的內容應更多地貼近真實的各種職業領域,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英語的應用性。學生除了掌握基本的人際交往英語之外,更多的是要掌握職業英語,能運用于實際工作過程中。不僅如此,英語教師也可以提升綜合素質,逐漸符合“雙師”結構教師隊伍的要求。

        3.結語

        由于種種原因,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現狀還遠不能令人滿意。如何改善高職英語教學的效果,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和應用能力的水平,更好地服務于高職院校示范性建設的發展,還需要廣大外語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職英語教師從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地研究和不斷創新。但有一點,作為高職英語教育者,永遠要對高職英語教學有執著追求,對高職學生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參考文獻:

        [1]高職教育信息.2008.5,(1),(總第55期)月刊.

        第4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關鍵詞:教學法;產學研;授課過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04-0205-01

        一、問題提出

        產學研的模式在校企層面或者在各級政府的產學研辦取得中迅速的發展,對該領域的研究也長期集中在高校輸出與企業需求的斷鏈領域,這可稱為產學研的外向延伸。但對于高校的自身根據產學研的模式在專業設置、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改革卻落后于外延的發展。該現象可以理解為對產學研的內部承接滯后。內接滯后于外延的直接結果是高校培養的學生綜合能力仍然低于企業崗位設計的期望。間接后果是使產學研的理念流于形式化,表面化。這種斷鏈的生成除了內接原因外,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對理念的認識偏差導致,因此,需要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去理解產學研的內接意義。三段式教學法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下進行實踐探索。

        二、三段式教學法定義及原理

        三段式教學法是根據高校產學研辦學模式和目標的指導下,充分發揮高校與社會實訓資源的優勢,并將其融入到理論教學中,通過一看(引)、二聽(教)、三實踐(示范)的授課方法,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從而銜接產學研內接與外延的斷層現象。

        三、三段式教學法內容

        (一)三個方向。從教師與學生的角度出發看產學研模式對自身的啟示作用,首先從教師的角度剖析其隱含的對教師指明的要求、方向。(1)深入生產一線。只有參與到社會生產中才能掌握市場的需求,市場對于課程的定位、技能的要點,才能更好結合教學內容抓住關鍵進行課堂設計。(2)不斷提高技能水平和更新優化知識結構。這是知識經濟高度發達、生產技術手段日新月異、新理論新方法不斷涌現對教師的考驗。(3)能結合實踐與理論前沿進行一定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這是對教師理論與實際結合程度的體現,也是高校教師的一個基本素養。其次從培養學生的角度看。(1)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這點的關鍵并非是學生學會計算諸如1+1=?的問題,而是要學會在實踐中加以聯想的推導,掌握大的領域與理論。從而在工作中解決1+2=?的問題。(2)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相比較具有高學歷、高技術而缺乏職業道德的人才,企業更需要的是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卻具有鴕鳥精神的奉獻者。(3)啟發學生自動自發的思考并具備一定的參與企業科研、工藝改進、技術升級的工作。(二)三個目標。產學研辦學模式的必然要求該模式下培養的學生要達到“下得去,留得住,上得來”的標準。從教師角度講,特別是工科教師,需要有實踐精神、奉獻精神、科研精神的灌輸,因為在工科領域的教學更為貼近生產,更需要其有實踐與理論結合的理念,不是純粹的板書專家和理論家。想要達成學生的三個目標,教師的三個目標是堅實的基礎。(三)實踐流程(要點)。(1)看(引)。使學生首先整體把握課程、形成概念、并在具體的課程學習中可以產生聯想,激發對課程的激情,這是決定課程成敗的關鍵一環。往往學生滿懷信心走進第一節課堂,第二節就失去了信心,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切實感受內容及實際形象。因此,結合教學先進行認識實習再進入具體理論學習。尤其是工科專業其操作性更強,也更需要先由具體而上升到抽象。教師則在旁加以引導、解說,闡述課程的實際運用及社會意義,并介紹相關前沿科技,率先抓住教學的爆破點。(2)學(教)。經過認識實習即可進入課堂理論,在該階段需要時刻結合“看”的成果,調動一切教學資源、創新課程教案、設計課堂討論、總結教學效果。但其核心理念是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灌輸知識。企業需要的不是圖書館,而是需要能閱讀書的人。(3)實踐(示范)。用實踐來衡量教學效果,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說明

        三段式教學法不僅僅拘泥于具體的某一課程,可以放大到整個專業培養,同時也可以具體到某一堂課。教學中間也可不斷的調整穿插,最終目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高校課堂教學不流于形式,或是個別學生的努力。同時,增大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互動性,是教師能深層理解課程,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及興趣度。

        五、結束語

        該教學法是在筆者從學生到員工,從員工到管理者,從管理者再到學生,進而走上講臺的過程中,通過對學員、企業、高校三方的角度來認識高等職業教育而得出的一點感想,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是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循環和反復過程。當然,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本文提供一個思路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第5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在我院2011級大專護理1-14班,隨機抽取3個班(124人)為實驗班,3個班(111人)為對照班。兩班均采用李秋萍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高職高專內科護理學》教材(第2版),教學內容包括呼吸、循環、消化、泌尿、血液、內分泌代謝、風濕及神經系統疾病護理。依照河南省護理專業(??疲┲笇越虒W計劃,教學時數為126學時。

        2研究方法

        2.1教學方法

        對照班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理論+實驗授課模式,理論課采用講授法,實驗課采用示教練習法。實驗班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即重點病剖析、簡單病自學、理論壓縮、實踐增強、綜合實訓強化,以護理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將評估能力、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知識應用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培養融入理論與實踐教學中,采用先單項后綜合、先理論后實踐、先知識后應用的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培養方式。遵循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榮譽感。實驗班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2.1.1理論教學方法

        (1)巧妙引出課題,激發學生求知欲。內科常見病、多發病較多,內科患者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只要留意、認真觀察,均能找到真實素材,課堂上通過視頻、電影場景、語言及學生的親身感受等途徑引出課題,巧妙設疑,激發學生求知欲。(2)加強知識和方法引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內科護理學的特點是內容繁雜,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規定了十二大類60多個疾病的內容,其理論性強,深奧難懂,缺乏直觀性。但內科疾病的診療和護理有規律可循,每一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有普遍的方法,教師加強引導和總結,可使學生在掌握一般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某個疾病的特殊性。加強學習方法指導,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例,詳細講述疾病相關知識,提供臨床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運用評估方法開展有針對性評估,找出護理問題,分析相關因素,應用已有知識完成護理任務。在掌握基本的學習和思維方法后,教師提供學習資源(網站、圖書),提出核心問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達到觸類旁通、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目的。(3)總結梳理知識線條,培養分析應用能力。基礎課上學生學到的知識常常是一個個的知識點,而臨床患者是一個整體,如何引導學生將點串成線,將線圍成面,將面組成體,是臨床課教師的責任。在了解疾病病因和誘因后,引導學生制定防治措施;在熟悉疾病表現后,要求學生明確護理診斷及依據;掌握疾病治療要點后,結合藥理學知識,引導學生總結該病常用藥的用法、療效判斷和副作用觀察;在熟悉某疾病常用的檢查項目后,要求學生結合標本采集技術,做好各項檢查的標本采集和檢查前準備工作。在學習各常見病、多發病后,教師引領學生理清3條主線:①疾病知識主線,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檢查項目—治療措施。②臨床思維主線,護理評估(問病因、誘因、病史、主要癥狀及病情變化、入院前的診療情況)—護理診斷(主要不適及其原因)。③知識應用主線,消除病因、誘因—減輕不適癥狀—采集標本、協助診斷、監測病情—預防保健。我們常常采用小結、結構圖、線條圖、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線條,培養知識應用能力。

        2.1.2實踐教學方法

        (1)強化??萍寄苡柧?,培養動手操作能力。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制定統一的實驗教學計劃。保證實訓崗位:增加實訓教師,保證一位實訓教師所帶學生不超過30人;學生合理分組,每組不超過6人;實驗儀器設備配備到位,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時間。教師利用多媒體、標準化病人、模型、臨床綜合技能訓練室等資源示教,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練習。實驗課結束時,隨機抽取學生測評練習效果,根據測試達標情況進行反饋矯正。在單項訓練中不僅要求操作熟練,還強調操作前的核對、解釋,操作后結果的告知和注意事項的交代,培養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實驗班增加實訓學時,鼓勵學生通過錄制視頻、觀看視頻完善自己的操作。(2)增加綜合技能訓練,培養崗位適應能力。實驗班在理論課和實驗課結束后,增加綜合實訓30學時。由臨床護理專家和專業教師圍繞醫院典型病例,結合常見病臨床護理路徑,設置入院接診、入院介紹、入院評估、采集標本、藥物治療、健康教育、病情監測、搶救配合、出院指導、慢性病管理等情景,提出護理任務和具體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途徑完成任務,不僅強化了單項技能,還培養了溝通交流能力、評估能力、診療技術配合能力、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健康教育等核心職業技能。(3)強化課外見習和社會實踐,培養職業素養。除學校安排的課間見習外,實驗班根據教學進度,在完成每一系統的理論學習后,教師布置任務,提出見習內容,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等課余時間深入醫院、家庭,調查人群對護理的需求,感受百姓疾苦,以便對醫院環境、護士工作內容、患者、疾病有初步認識,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對親人進行疾病知識教育,學以致用,體現自身價值。見習和社會實踐后書寫報告,匯報自己所見、所聞和感受、感想。教師通過閱讀見習報告和實踐報告,肯定學生成績,指出存在的不足,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2.2教學安排

        對照班嚴格按照省指導性教學計劃安排理論與實踐課學時,按照我院一貫的管理方式組織期中、期末兩次理論考試,實驗課成績由學生從訓練項目中抽取一項,現場操作,教師現場打分。實驗班采用壓縮理論、強化實踐、增加綜合實訓的模式,除了與對照班一致的理論、實驗考核外,理論教學中增加兩次階段性考試作為平時成績,實踐教學中增加學生自我矯正反饋的機會,由學生將自己每一項最理想的操作錄成視頻并轉交教師評閱。在最后現場抽考時,除了教師評價外,學生本人、同學和標準化病人均參與評價,評價成績供教師參考。

        3結果

        3.1理論成績評價

        期中、期末均采用教考分離方法,在內科護理學試卷庫中隨機抽取試卷,對兩班統一命題,集中閱卷,統一評分標準。考試題型中名詞解釋、填空和簡答題(識記類)考查學生對專科知識的識記,期中、期末試卷各50分,共100分;選擇題和病例分析題(應用類)考查學生的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能力,期中、期末試卷各50分,共100分。

        3.2技能成績評價

        兩班期末均采用抽簽方式,從內科護理??谱o理操作13個項目中抽取一題,在標準化病人身上操作,教師當場從基本素質、溝通解釋、評估判斷、操作水平、結果判斷和健康指導等方面進行考核。

        4結論

        統計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識記類試題成績無顯著性差異(t=0.90,P=0.37),而應用類試題成績有顯著性差異(t=2.19,P=0.03)。實驗班與對照班技能考核總成績無顯著性差異(t=1.26,P=0.21),但在各項素質、能力評價中,除基本素質(t=0.16,P=0.87)無明顯差異外,兩班在溝通解釋(t=10.92,P=0.00)、評估判斷(t=11.18,P=0.00)、操作水平(t=7.10,P=0.00)、結果判斷(t=10.84,P=0.00)、健康指導(t=10.70,P=0.00)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班在知識應用、溝通解釋、評估判斷、結果判斷和健康指導方面均優于對照班,而對照班在操作方面優于實驗班。

        5討論

        5.1高職生基礎下降與人才標準增高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挑戰

        近年來,隨著考生人數的下降和本科院校的擴招以及人們對職業院校的偏見,高職院校的生源愈發緊張,學生入學成績越來越低。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技術、新藥物的應用,人們對護士的要求日益增高,行業對護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這種認知基礎與目標要求相矛盾的情況下,如何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突出護理特色和職業教育特點,以基礎為臨床服務、疾病知識為護理措施服務,強化技能訓練,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等成為職業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5.2護理專業特點與現行制度影響了工學結合

        護理職業教育不同于其他職業教育,面對的是人,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社會等需求;而人不同于機器,其各項指標會隨著環境不斷變化。為保證人的安全,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在模擬病房和模擬人上進行訓練。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和醫療糾紛的增多,臨床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越來越少。由于制度建設的滯后,醫院對醫學生培養職責不明確,提供給學生的訓練崗位有限,因此,護理職業教育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較為困難。而加強綜合實訓,培養崗位適應能力是護生向護士轉變的必由之路。

        5.3深化教學改革是走出高職護生培養困境的重要途徑

        第6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關鍵詞: 合作學習 高職英語教學 教學創新

        引言

        “十二五”期間,高職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家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發展要求。為了進一步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新形勢,2010年,我校提出培養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同時學校的“十二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建立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為了實現培養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學校在廣大教師中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創新。作為學校的一員,筆者嘗試各種方法積極開展教學創新。通過實踐,筆者認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進行教學創新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1.高職英語教學創新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教師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更要導之以“創”。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習慣。所以,高職英語教師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觀,而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高職英語教學創新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念,學生跟;教師寫,學生抄”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被動地接受一切,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被忽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高分低能,無法適應時展的要求。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學”,而不是一味地“教”,高職英語教學首先應遵循語言習得理論中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教師應主動地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也就是讓學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讓學生接受教師所教的現成結論。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創新中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者和組織者的觀念,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同時,教師應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組織各種教學活動。當然,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應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關,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有些教學活動應以語言交流為根本目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方向、多角度思維,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思考、自由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學生才會積極地思考,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高職英語教學創新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為目的。教師應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強學生創新的自信心。合作學習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實踐為主線,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語言信息并產生大量語言輸出,而且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創新中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大大強化英語教學效果,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與人協作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合作學習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和70年代的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各國的研究一致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教學理論。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主要涉及以下三種理論。

        (1)認知理論:前蘇聯心理學家Vygotsky于1978提出:認知發展產生于概念,并通過社會間的相互交流而被內化為個體知識。認知理論強調學生共同活動本身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合作學習更好地提供了學生間的這種相互作用。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需經常向其他組員解釋材料、進行講解等。根據認知的精制理論,這是精制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當然,耐心傾聽其他同學解釋的學生,也會比單獨學習的學生學得更多更好。因此,通過合作學習,能提高學生的認知層次,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2)自控理論:人的行為內驅力來自人的固有需要。學生有自己的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影響別人的需要、與別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合作學習同傳統教學相比,更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從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自覺地從事學習,培養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

        (3)集體動力理論:集體動力即來自集體內部的一種“能源”,集體內各成員的良好合作會對每個成員產生多方面的“增值效應”,具有不同智能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成員可以互補。在長期的合作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在小組中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鼓勵,實現思維和智慧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更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3.合作學習在教學創新中的應用形式

        目前的高職班級人數多、班級大,筆者所授的班級也不例外,如2011級有個班的學生人數達到53,2012級有個班的學生人數為55。要在如此大的班級內進行教學創新,最好要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核心恰恰在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所以筆者把所教班級的學生按3~6人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各組有一位組長。組長負責對組員完成的任務進行詳細的記載,同時和筆者一起對各組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分。到期末階段對各組完成學習任務情況進行評比,評出最佳學習小組給予獎勵。最后,由筆者根據各組長的記錄及各組每次任務完成情況的得分,評出每一位同學的分數記入英語學期總評成績。

        (1)課內合作學習。為了便于課堂上的合作學習,筆者在上課時要求學生按小組就座,完成各種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為了避免有些同學在活動中投機取巧,筆者要求每次活動中小組派出的代表不能總是同一個人。筆者在課堂上常采用的合作學習活動有“小組頭腦風暴”活動,即小組成員按筆者指定的教學任務集思廣益,圍繞一個主題創造出新的觀點和想法。每個成員都要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小組集體智慧的基礎上,把個人想法匯總成一個總的觀點。例如,在學習新起點大學基礎英語教程第一冊第二單元課文“From Trash to Treasure”之前,要求個小組用五至十分鐘的時間提出自己對節能減排、廢物利用的觀點,并列表闡明;“單詞競猜”活動,即各小組派代表用英語解釋單詞的含義,由其他組的同學猜生詞,猜中最多的一組為勝者?!敖巧缪荨被顒?,即要求學生把課文改編成短劇后,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表演,角色扮演最大的優點就是語言在真實環境中全部運用,場景可以模擬,也可以假設,學習者的表演越接近于角色,其語言體驗就越自然,對學到的知識越理解。小組成員在角色扮演時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善于表現不怯場的分配臺詞多的角色,膽小羞怯者可以當幕后制作人?!氨尘爸R介紹”活動,在正式講解課文前,要求各組進行課前背景知識的準備,即在圖書館、期紙雜志、網站、電視媒體中尋找搜索相關材料并在課堂上分享?!罢n文復述”活動,在講解完課文后,要求學生在組內對所學課文進行復述,并推選一位同學上講臺復述?!罢n文講解”活動,有些課文要求各組派代表當小老師進行詞匯講解、篇章結構分析、設計問題和別的同學互動等,達到對課文全面的理解?!稗q論比賽”活動,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教材中的某個話題進行討論。如學完第一冊第五單元后,要求學生討論“Which is the better transportation tool,a bike or a car?”,小組成員從小組觀點出發,各盡所能,集中智慧,獲取信息,形成可以說服別人的觀點,然后開始辯論。辯論一般分正反方,各小組可以組合為兩個大組,或小組各持己見,最后持相同觀點的小組聯手,共同闡述一個問題。

        (2)課外合作學習。筆者第一學期授課所采用的教材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起點大學基礎英語教程》第一冊,該教材的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相關。筆者每單元都會分配任務給各個小組,讓各組學生在課外合作完成任務并做好準備,然后各組派代表利用上課時間進行呈現。如第四單元的話題是電影明星,所以教完課文之后,要求各組課后找電影片段并用英語進行配音,課外練習熟練后,在課堂上展開比賽;第六單元的課文A要求各組學生自己先讀懂,然后把課文改編成對話并做好課文講解的PPT,利用上課時間讓學生進行PPT展示和對話表演。第二學期筆者采用的教材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職業英語》職業綜合英語第一冊,該教材圍繞一個特定的職業崗位,如公司介紹、商務宴請、產品介紹、產品銷售、產品運輸、客戶服務等,安排內容和設計任務,所以筆者講授第一單元時就讓學生按小組成立虛擬的公司,給公司取一個主題鮮明的名字,選出公司的CEO,設立Personnel Department,Marketing Department,Research and Develop Department,Production Department,Maintenance Department等公司部門,小組成員設定為各部門的manager,secretary等角色,在整個學期中,各公司(即各小組)成員各司其職,積極參與單元主題活動。在期末口試時,讓各小組的學生挑選一個或兩個教材涉及的話題,用開學時確定的角色和設立的公司,結合所學知識自己編寫英語劇本,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并拍攝好視頻,在學期的最后一次英語課上,各組播放視頻供全班同學觀賞,各組長和筆者一起對各組進行評分。另外,針對我校學生每學期要參加專業課程實,訓這一具體情況,筆者要求學生按小組把實訓內容做成PPT,在實訓回來的第一次英語課上,各組派代表用英語對整個實訓過程進行展示。

        4.合作學習在教學創新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動參與的機會,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參與各種活動,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習。通過學習合作,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使學生個體從那些與其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迪,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優化學習方法,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決心,有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有利于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上,而是在多角度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利用現學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去探索,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不斷得到增強。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能發表不同觀點、提出修改意見等,這樣激發了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善于與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體驗團隊成功感,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動手、動腦、合作表演,從而發揮了每個人的長處,使個體思維在集體智慧中得到發展。在合作過程中,學生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的交互思維網絡。而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的方法,也是開拓學生創新思維的主要途徑。有人說,交換一件物品,得到的還是一件物品;而交換一種思想,得到的是更新、更豐富的思想。

        通過實踐,筆者認為在教學創新中采用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語言交際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解決問題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筆者認為自己的實踐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起到了教學創新的作用,而且學生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下面摘錄的是學生的感想:

        “這么一次活動可以提高自己寢室成員的凝聚力及一些同學的領導能力,因為寢室長在分配任務時,是根據每一個人的特點及特長分配的,比如哪些人英語比較好,可以來編對話,誰的電腦操作比較好,則可以主要負責PPT的制作,誰的口語比較好,則負責進行PPT的演講,其他則可以對某些資料進行收集及對不足之處提出要求等。……總之,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通過自學掌握了課本知識,而且提高了同學間的凝聚力等,使我們受益匪淺?!保▽W生感想1,未作修改,以下同)

        “通過這次實訓PPT的制作及上臺演講,培養了英語寫作文及對話能力,鍛煉了自己的演講能力。通過這次演講,也同樣使我培養了團隊組織協調能力,使我加深了對電子電工的實訓過程內容和操作方法。”(學生感想2)

        “這次情景劇的表演對我們來說收獲很挺大,不僅僅在英語知識上,更重要的是對英語的認識,以及團隊合作和興趣上,這是超越知識上的,我覺得這才是這次參與其中的最大收獲吧!”(學生感想3)

        “在大學的英語學習中,很多活動都是以小組開展的,這不僅給我們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更讓我們學會了與人合作共贏的方法,增強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大家群策群力做了很多,例如“電影英語配音”、“巧記單詞的分享”、“英語菜單的設計”、“實訓歸來的小結”,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學生感想4)

        5.結語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來到學校,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是為了變得更聰明。”由此可見,造就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才,是教師的天職。高職英語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大力開展教學創新,使學生跳出書本的知識框架,學活知識,成為21世紀的創新型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Vygotsky L.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The MITPress,1978.

        [2]Slavin.R.E.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Needham Heights.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1995.

        [3]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4]郭德俊,李原.合作學習的理論與方法[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4(3).

        [5]車小茜,陸洪珍.創新教育思想與英語教師角色的轉化[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2(1).

        [6]潘梅英.淺議高職英語教學創新[J].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04(2).

        [7]韓紅.論合作學習法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

        [8]梁爽.淺談外語教學中的合作式學習理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24).

        [9]陳映丹.合作學習在高職實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及成效[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1).

        第7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關鍵詞】 始業教育 適應 實踐 高職

        始業教育又稱高校入學教育,在西方國家被稱作新生定向輔導(Orientation service),其歷史幾乎跟高等教育一樣悠久。國外高校非常重視該門課程,如哈佛大學安排了四周時間,對新生進行包括“怎樣聽課”、“怎樣提問”、“怎樣參與教學實踐”、“如何完成大作業”、“怎樣管理自己的時間”、“怎樣與團隊合作學習與活動”等內容的始業教育,新生必須修滿該課程的學分方能獲得后續學習的資格。國內幾乎所有高校都有始業教育,但是普遍缺乏理論指導和理性思考,各校在始業教育的模式、內容、形式、實施主體等方面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缺少深入研究與探討。因此,研究大學新生的特點,對始業教育的具體操作內容進行探討,對提升學校學生工作的品質與績效具有現實的意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開端,將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個高職新生走進新的校園,都面對著全新的環境,無論是學習方法還是生活環境.抑或個人目標還是社會期望,與中學時代相比,都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必將經歷一段艱難的心理適應期,大部分新生都會在兩到四個月里順利完成角色上的轉換,班主任通過始業教育將幫助學生提高適應能力,縮短角色轉換的適應期,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成才觀、就業觀、職業觀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高職新生的特點

        1、家庭條件較以往任何一代人都要優越。

        現在的高職新生基本都為95后,他們生長在一個經濟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年代,從群體上來講,他們的家庭條件較以往任何一代人都要優越。另外“95后”高職新生獨生子女比重很高,自小就受到多方的關懷,百般呵護。進入高職院校,很多人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在陌生的環境下生活,會產生一些不適應。另外家庭期望與要求在學生進入高職有所變化,使得約束學生的外部因素又減少了一個層面,很多人會短時間失去了了目標。

        2、自我意識強,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較弱。

        在更為開放的社會文化氛圍中長大,95后的高職新生對自我的認可同樣也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代人,不怎么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他們在情感上的表達上更為外在和直接,但是抗外界環境的干擾欠佳,與陌生人溝通能力不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普遍較弱。

        3、學習動力不足,方法不當

        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多人自認為自己是是高考失利者,或者高中學習成績不佳者,多數人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忽略了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意識的培養,甚至個別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厭學心理。雖然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成功,內心深處的渴望與改變現實的不求上進矛盾多多。時常有很多好的想法,但要徹底改變以往養成的不良學習生活習慣,又缺乏持久動力。

        4、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對未來自己的發展認識不清

        筆者曾對新生做過一項調查,問他們的職業理想是什么,他們給出的答案又相當模糊,看到社會就業狀況堪憂,以及社會上“唯本科碩士”不用的的某些歧視時,又難免陷入自卑心理。這種缺乏正確擇業觀和就業觀指導的模糊化職業想象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發揮。

        二、班主任做好高職新生始業工作的重要意義

        1、拉近新生和班主任的距離,開展思想引領和疏導的工作

        高職新生遠離家庭,即便遇到問題也不愿請教父母;而普通任課教師大多是上課碰面,平時不怎么接觸的。如果連班主任對他們都疏于指引的話,學生就只能在自我摸索中艱難成長,心理適應期延長,對未來發展極其不利。高職新生在學習、生活和未來規劃上所具有的特點,以及各種不良心態的存在,使得他們極需一個人生引路人。在長達十幾年的求學過程中他們習慣了班主任管理,對班主任這樣一個具有特殊身份的老師往往存在心理依賴,渴望得到指引和幫助。班主任必須深入學生生活,在班級中營造民主、平等、健康的心理環境,這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和成功之路,也是良好班集體形成的基礎。學生的心里話需要有人傾聽和理解,特別是剛來到一個非常陌生的校園時,班主任要經常與學生溝通,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生的需求進行全面了解,面對面地與學生談心,盡可能地給學生宣傳自我辨別、防御心理疾病的方法,同時鼓勵學生之間互動。

        2、初步建設具有良好班風的班集體,發揮集體的影響力

        應該說,高中生的班集體是完全的學習集體,而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則是一個全方位的生活、學習、工作的集體,在以往的實際中,大學班集體往往被忽略。大學班集體建設,雖然有極大的難度,但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多種形式的始業教育,可以充分體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班主任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中,精心挑選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號召力,愿意為同學們服務、辦事公道、作風正派、有熱情、有能力的同學來擔任,建設一支團結務實精干的學生干部隊伍,形成班級工作的核心,大力加強班風建設,揚正抑邪,營造良好的育人小環境,強化班級凝聚力,倡導互敬互愛互助和諧共進,使新生在良好的班級集體中感到優越和自豪,并從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塑造和感染,從而帶動整個集體。

        3、通過始業教育,大力強化學生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習激情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類型,也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使命。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但是因為傳統的一些觀念影響,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思想上會產生失落感和挫折感,部分源于同學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的不理解,因此通過始業教育,大力強化學生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習激情,以社會、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為出發點,樹立“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學習目標,把握高職教育技能學習的特點,適應高職教育學習、生活的需要,并初步考慮自己的職業規劃。

        三、高職新生始業教育的班主任工作探索

        1、結合時代特點,開展人生目標和心理教育

        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的目標簡單又明確:那就是要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一旦進入了校園,為之奮斗多年的目標就消失了,而新的人生目標卻還沒有出現。以專業和職業為導向的人生目標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專業”和“職業”并不僅僅是只學習的專業內容和工作的職業性,更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和社會需要相一致的人生目標。社會需要是多元化的,學生實現自己目標的途徑當然也是是多元化的。

        2、貼近學生生活,多種形式創新始業教育

        新生入學后會出現諸多不適應:學習要求的不適應、學習環境的不適應、同學、老師關系的不適應等。常規的始業教育大多在開學時通過迎新以及入學指南的方式進行,不能滿足新生的需要。教育內容、教育形式常常決定它的效果。班主任是新生始業教育的落實者,,除了學校統一的常規活動,可以針對新生需求的多樣性和個性的多樣化,班級始業教育可以采取聽、說、讀、寫、動等多種形式。聽――聽報告、聽講座、聽介紹、聽課;說――新生與師長、新生與校友、新生與老生、新生與新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讀――讀校紀校規、讀名人傳記、讀經典名著、讀人生哲理和勵志成才書籍;寫――寫感受感慨感想、寫大學生涯規劃、給家長寫信;動――主題班會活動、參觀活動。

        3、圍繞高職教育目標,體現始業教育的實踐性

        高職教育具有職業性強和實踐性強的特點。注重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強化實踐性教學是高職教學的主要特征。因此對新生的始業教育同樣也要發揮企業的作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教學資源,確保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用性。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始業教育的專業教育內容要充分考慮行業、企業的需要,如有條件,始業教育的場所也可以有選擇地放在企業中進行,開展企業調研、生產實踐參觀、模擬招聘等實踐活動,班主任也可以聘請企業經理、企業人力資源主管、技術專家、歷屆校友等,這些人士有的有豐富的創業經歷,熟悉行業發展背景,有的熟悉職業生涯規劃,有良好的培訓經驗,有的熟悉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律,他們帶來的各類創業事跡、企業管理方法、職業精神,對學生有非常強的吸引力,是在校大學生入行前的最佳“就業指導”。在此基礎上,始業教育應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新生明確自己的特點、興趣,根據自身的主客觀條件設定目標,才不至于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不知所向??梢蚤_展輔導,通過生涯故事、觀念分享等方式,建議高職新生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合理籌劃與安排高職生涯的三年寶貴時光。

        4、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專業引領的能力。

        以上種種的工作,對于高職班主任的要求是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既要求他能做到學生心理和精神上的指引者,還盡可能是學生專業方向上的指導者。因此班主任必須加強自己的修養提高,以積極樂觀的情緒,融洽的人際關系、堅定的信心、誠摯的愛心、頑強的毅力,充分發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影響學生,使學生的心理問題逐漸得到釋放、排除。同時班主任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給予學生在專業學習方法、未來職業規劃等方面以幫助。

        高職教育與之基礎教育相比,其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剛進入校門的新生,也往往要經歷從不適應到適應這樣一個過程。班主任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切實有效的始業教育,使學生盡快了解學校,了解專業,掌握學習方法,規劃學業及職業生涯,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為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馮剛:大學,夢起飛的地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 黨竹青: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淺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4).

        第8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一、建立和諧關系,融洽師生情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好惡,在很大程度上與他是否喜歡授課的那位老師有關,當學生喜歡一位老師,就很自然的會喜歡他所教的課,就會感到他講授的內容生動有趣,從而自覺主動地接受老師的教導。記得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學生教的喜歡學自己教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查他們的課堂需求,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氛圍,使其自信地、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民主、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還應具備淵博的知識和幽默風趣的談吐,這樣才能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只有教師的教妙趣橫生,學生的學才可能生動活潑,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職業生涯這門課程。

        二、巧設課堂導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惶谜n的優劣,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的創設至關重要。俗話說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課必然有個精彩的導入。如我在講職業生涯規劃前言“開啟充滿希望的人生”這一課時,采用音樂導入,給學生播放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學生欣賞完歌曲后乘機提問:同學們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想?我們應該怎樣過好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呢?通過優美的歌聲學生能得到美的熏陶,歌詞的再現能讓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對未來生活信心十足,從而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最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進行深層次的探究。使這堂課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三、利用現代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直接目的的教學模式,并形成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被忽略了。這種教育模式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記憶儲存,而不注重發展其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不利于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人才”的培養,不能適應新時期教育的需要。

        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象這樣的特點,具有 許多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這些特性與功能是其他媒體(例如幻燈、投影、電影、錄音、錄像、電視等)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語音處理技術、圖象處理技術、視聽技術都集成在一起, 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多媒體教學能容納更多的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視野。例如在上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職業生涯要從所學職業起步”這一課時,該課涉及到專業對應的職業群及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我把專業對應的職業群進行動畫演示,把關于職業道德當中的不講誠信的事件用圖片展示,如地溝油、瘦肉精事件等事件,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看了之后必然關注自己的健康,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做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從而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的教育,真正體現職業教育中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

        四、創新學習方式,增強濃厚興趣,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是一種艱苦復雜的腦力勞動,學生長年累月的學習是很辛苦的。如果沒有興趣來支撐,那的確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和困難,學習起來不僅不覺得苦和累,而且會感到其樂無窮。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童年時代就對生物研究具有濃厚的興趣,在采集標本時,為了騰出手來捕捉昆蟲,竟然將甲蟲塞進嘴巴。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數學研究中達到了如癡如迷、廢寢忘食的境地。古往今來,大凡卓有成效的“大家”“學者”無一不對自己所從事的科研事業充滿濃厚的興趣。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討論合作、交流等方式,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如在講職業性格這一教學內容時,我讓學生兩人一組,人人參與互相說出對方的性格特征,從而更全面的認識自己。因為有一句話說得好,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五、端正教學態度,樹立良好品質,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第9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感想范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 自信心 技能大賽 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86-01

        目前,高職院校將面臨生源減少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質量也遭遇難以適應社會需要的困境,使得高職院校的發展遭遇進出兩難的窘境,而其中學習質量提高不顯著很大一部分原因都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主觀能動性不強。主要表現為: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學習行為具有較強的從眾性與依附性;精神狀態懶惰松懈,滿足于一知半解;缺乏求知欲、上進心,感受不到學習壓力和社會責任等等。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主動性、學校課程設置、教師評價等幾個角度進行測評,結合數據分析結果,從教育教學這一系列問題出發,造成高職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學習基礎差、學習方式不當;(2)學習動機缺乏、學習目標不明確;(3)缺乏正確的歸因方式;(4)對所學專業缺乏了解;(5)課程設置呆板、教材選用缺乏特色;(6)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7)教學評價體系單一;(8)缺乏完善的就業指導與心理咨詢。

        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影響高職學生的學習和成才,也將制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需要予以高度重視?,F結合本人的體會,就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談談自己的感想與體會。

        1.培養自信心,教師有責任

        首先,高職的學生,在中學階段,普遍存在著學科發展不全面,或是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他們在學習上往往自暴自棄,對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認為自己永遠也擺脫不了差生的帽子,自卑心理較重。其次,中學階段的學習主要以教師為主體,而高職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專業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專業教師的專業介紹和專業導讀等形式,讓新生全面了解所學專業和就業前景,樹立學習目標,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專業學習的積極性,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面對學習主體的轉變以及深度、廣度都有較大提高的專業學習,他們在知識、能力以及心理上的準備不足,難以適應,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差的問題也就隨之突顯。因此,老師在學生入學的初期階段的合理引導就尤為重要,在初始授課階段,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從某種意義來說比單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另一面使得學生因為對老師的喜愛而更加喜歡這門課程。

        2.優化學習環境 ,改革教學模式 ,激發學習興趣 ,改善學習狀態

        傳統課堂教學活動是以老師為中心,“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被充分應用到現代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使教學方式形象生動,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思維想象力和培養創造能力。一些晦澀難懂、抽象枯燥的知識,通過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展現出來,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達到了抽象概念具體化,微觀概念宏觀化的良好效果,容易理解接受,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變成身臨其境的親身體驗,變死記硬背為理解型思維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同時實驗實訓是高職院校發展必不可少的環節,讓同學們自己動手進行相關操作,同學們在別樣的教學方式中,興趣濃郁,也能更好的感受理論知識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需要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相互結合,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相互配合。

        3.加強就業指導 ,定位職業角色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市場制約著職業學校的辦學方向和辦學行為,要求職業學校主動適應市場進行辦學。如果學校培養出的技術工人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滯后于經濟和科技發展,或者由于專業不對口,造成人才的積壓,導致產銷不平衡,那么學校必會被市場所淘汰。所以職業學校要獲得持續的發展,就必須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及時調整專業。一個好的專業如同一個知識的品牌,會受到學生的青睞。學生會以此為驕傲,產生學習的動力。相反,一個不被市場所需的專業,培養出的學生不能被社會所需要,“英雄無用武之地”,久而久之,“英雄”也就不愿學習了。所以,學校在專業設置上一定要考慮市場所需,及時調整學校辦學方向。同時對自我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和評價,能夠正確定位自己的職業角色,學會調整擇業心態,以積極的態度應對挫折和失敗。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特點和個人興趣、能力等,設計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高職高專院校應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學習期間,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引導。 通過各種渠道讓學生全面了解當前宏觀和微觀的就業形勢,了解本專業就業去向和行業的發展趨勢。

        4.技能大賽搭平臺,大家都來試身手

        教育部定期舉行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此項比賽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職業學校師生專業技能水平、實踐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入。各職業學校應以全國技能大賽為契機,在本學校開展各種技術大比武,讓同學們人人都有機會參加,要形成一種尊重、崇尚和爭做優秀技能人才的良好風尚。技術大比武不僅是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創造能力的考驗,更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成果的展示。技術大比武是展示臺,同學們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技術、技能和技巧,顯露真活、細活和絕活。通過比賽,同學們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更培養了自信心,讓他們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學校在安排學生就業時要優先考慮比賽中獲勝的同學,使學生明白“學與不學不一樣,學得好與不好不一樣”,讓學生懂得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充滿了競爭與機遇,只有不斷學習,艱苦創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獲得成功。

        5.豐富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內要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知識競賽、職業技能比賽,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加學習樂趣,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組織開展多種文體活動,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增長學生知識,陶冶學生情操;邀請優秀的專家、學者,杰出校友、企業家到校作報告,將先進的科技成果、管理經驗和個人的創業經歷展現在學生面前, 拓寬其視野,鼓舞其士氣,增強其信心,啟發其靈感。

        參考文獻:

        [1]李彩云.提高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探究[J].科技信息,2009(24).

        [2]王付全,柴紅.激發高職學生學習興趣之探討[J].科技信息,2006(11).

        [3]查俊峰,李敬.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及其對策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09(3).

        [4]王水江.如何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動力[J].改革與開放,2010(18).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电影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少妇视频 |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 亚洲电影手机在线五月 | 日韩综合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