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村文化藝術活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承及保護農村民間文化藝術,關鍵是做到后繼有人。民間文化傳承人對實現文化價值傳承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文化藝術因為多種因素漸漸失傳,這實際上會造成重大損失。所以,必須全面發揮民間藝人在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及保護中的積極作用,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積極培養并鼓勵鄉土民間藝術家,激發民間文化藝術活力,建立好的民間傳統文化傳承基礎。具體來講,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對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人給予必要的扶持。通過培養農村的民間文化藝術傳承名人,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特別通過農村的民間藝人,用藝術表演效果去感染并影響農民,提升農民改變自我意識。同時,也需要造就并培育農民身邊的多樣文藝能人,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提升創辦文化藝術的積極性。二是,全面挖掘文化藝術傳承人的潛能,通過民間文藝隊伍工作當成切入點。鄉村文化廣場是文化藝術傳承人的主要活動場地,為彰顯地方特點,要讓文化藝術傳承人主動擔當民間文藝隊伍組隊、管理和培訓方面的工作,比如成立秧歌隊、小劇團等,同時,還需要對民間文化藝術傳承民間隊伍的質量進行全面評價,發揮好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人的組織領導作用。三是,發揮組織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人的倡導作用。積極鼓勵農村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人,廣泛參與到各類比賽中。通過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來激發廣大群眾的自我提高機能,并以此作為示范,進行積極推廣,培育民間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此外,鄉村歌曲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起到凈化民風的作用。通過編排一些廣大村民喜聞樂見的表演節目,廣泛宣傳民間藝人在保護民俗方面的積極作用,讓群眾能感受到身邊的優秀文化,以此來影響廣大群眾,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有序開展。
二、培養農村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人的自覺意識
文化在農村的走向與發展過程來看,文化產生的力量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成熟的過程,同時也是廣大農民群眾在開展生產與經濟建設中的自覺運用與創造。但是,從農村文化藝術傳承從創造到運用、發展來看,這是今后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具體來講,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指導農民去了解、熱愛自己的文化,承擔起傳承民間文化藝術的使用,滿足精神文化需求,并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培養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開放意識。在全面提升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礎上,全面提升農民的主體意識。三是強化農民主體創新性意識培養。確立廣大農民的自主性意識,能讓農民在文化層面發揮其創新能力,通過不斷開發農民創新意識,打造農民創新品格,提升農民的文化自信。
三、總結
民間舞蹈文化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體現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民間舞蹈根植于民間,反映出濃厚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在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闡述民間舞蹈文化保護與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的內涵,然后分析保護民間舞蹈文化與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的關系,最后指出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與保護和傳承民間舞蹈文化應協同發展。
【關鍵詞】
民間舞蹈文化;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保護;傳承
舞蹈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發展,在人類文明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慰藉心靈、傳遞知識、愉悅精神和傳承文化,并且能夠反映出一個民族獨有的文化、語言、民俗、禮儀等。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物質方面建設新農村的同時,更應當注重文化藝術建設,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民間舞蹈具有原汁原味的藝術風格,既貼近人們的生活,又能夠傳承歷史文化,在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民間舞蹈文化的保護與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在當前具有實踐意義。
一、民間舞蹈文化保護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對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也越來越大,民間舞蹈的傳承和保護成為當代舞蹈發展的重要課題。隨著海南打柴舞、安徽花鼓燈、寧夏回族踏腳、貢慶銅梁龍舞等民間舞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保護起來,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民間舞蹈的魅力。民間舞蹈文化保護在國家大力的支持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中傳承舞蹈的人的保護兩個方面:生態環境保護是指最大限度地保護民間舞蹈的原有生產生活方式,使民間舞蹈可以保持原有的風格整體靈活地保護起來;環境中傳承舞蹈的人的保護是保護的關鍵,人作為傳承民間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因素,保護好人就是保護好民間舞蹈。民間舞蹈反映了各個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會、經濟等環境下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情感,而人作為重要的傳承載體,以言傳身教、家庭式或師徒式的形式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作為傳承民間舞蹈的重要元素,一個人很可能代表了一種風格、一種樣式、一種絕技,如果不能找到合適的接班人,那么當老藝人逝去,這種風格、樣式與絕技就會永遠消失。民間舞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保護好民間舞蹈的傳承人,并為民間文化遺產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使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了解民間舞蹈,參與到傳承中,并發揚光大。
二、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的意義
國家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從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個方面開展,而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文化藝術是我國文化藝術的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廣大農村迫切需要加快文化藝術建設,提高當前新農村的精神文明面貌。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集中體現了農民的道德、民俗、風俗等,反映了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體現出勤勞、勇敢、善良的民族精神,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文化藝術建設能夠豐富農村民間傳統文化資源,激發農民熱愛家鄉的激情和精神,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包括舞蹈、音樂、剪紙、戲曲、皮影、刺繡等,集中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能夠豐富農民業余生活,提升農民的審美意識,培養藝術情操。加強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不僅能夠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需求,還能夠促進我國精神文化建設,帶動農村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實現快速穩定發展的目的。
三、民間舞蹈文化保護與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之間的關系
(一)民間舞蹈文化保護促進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
發展生態環境是保護民間舞蹈文化的關鍵因素,生態環境是民間舞蹈得以鮮活地保存下來的重要外部環境。保護民間舞蹈文化應當注重發展生態環境,使民間舞蹈可以在原本的生存生活方式中得以發展,生態環境是民間舞蹈文化的根本,也是源泉。建設新農村文化藝術,不可避免地將從外部環境入手,營造出適宜文化藝術發展的氛圍,滋養文化藝術的發展。現代化進程雖然給人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富饒的物產,但是也破壞了原有的、原生態民間舞蹈存活的生態環境。原生態民間舞蹈環境被人為地破壞、改變或加工,那么民間舞蹈就不能表現出最原始、最本質的內涵,失去了歷史文化價值,也就失去了保護的意義。因此,民間舞蹈文化保護要求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保持著原生態的生產生活方式,既為民間舞蹈文化的保護提供給養,又為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營造適宜的外部環境,促進新農村文化藝術的建設。
(二)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為民間舞蹈文化保護提供了支撐
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最突出的特點是創新,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變化。從表面上看,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的創新與民間舞蹈文化的保護有著明顯的沖突,因為民間舞蹈文化保護首先是要保護原生態的舞蹈,看似矛盾,其實不然。民間舞蹈是群眾中最普及的舞蹈藝術,反映生產生活與精神面貌,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隨之改變,反映不同時期人們的心理變化,這與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是相符的。新農村文化藝術在建設過程中,會融入現代文化與西方文化,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在碰撞與沖突中得到轉型和提升,反映出時代的特征,這為民間舞蹈文化保護提供了重要支撐。保護民間舞蹈文化的生態環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以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化為民間舞蹈文化保護提供了支撐,使民間舞蹈文化在保持原生態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文化,反映當代生產生活與精神面貌。
四、民間舞蹈文化保護和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協同發展
(一)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保護和繼承民間舞蹈文化
正如西西里藏羚羊生態保護區為藏羚羊、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生態保護區為大熊貓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環境,藏羚羊和大熊貓才得以免遭滅絕,繁衍生息。民間舞蹈也是如此,保護文化生態環境成為保護民間舞蹈的重中之重,可以與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聯系起來,采取多種措施保護民間舞蹈,如拍攝記錄下民間舞蹈的舉行和民間藝人的表演;成立民間舞蹈博物館與工作室,向群眾宣傳民間舞蹈,重點培養民間舞蹈傳承人;保留民間舞蹈生態空間;組織開展藝術節等。文化生態保護應當盡可能保留民間舞蹈根植的原生態環境,使其浸潤其中保持活性,可將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寨保護起來,建設成文化生態村,實現民間舞蹈就地保護與傳承。民間舞蹈的發展與衍變,與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變化的時代精神息息相關。保護民間舞蹈,應當在保持其傳統的原生態的本質內涵基礎上,融入現代文化和元素,通過變化求發展,在現代洪流中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因此,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過程中應當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成立民間舞蹈博物館,使人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民間舞蹈的發展,更好地保護民間舞蹈;而且各地還應當保留與還原各種民族節日,使那些已經失傳的民間舞蹈可以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復原、存活,并代代相傳。民間舞蹈文化只有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才能存活與發展,而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為民間舞蹈文化保護創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使民間舞蹈有意識地被保護起來,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以實現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
(二)民間舞蹈文化豐富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內容
民間舞蹈是農村老百姓在生產生活之余表達情感、自娛自樂的一種藝術形式。民間舞蹈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包含著人類學、社會學、美學、民俗學、建筑學、文學、音樂學等多學科與知識。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56個民族有著不同的舞蹈形式,這極大豐富了民間舞蹈種類與形式,也為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內容。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內容不僅包括當代文化,更應當包括傳統文化,尤其是民間文化。民間舞蹈是寶貴的文化資源,如海南、云南、貴州、等省份,每年前往觀光旅游的人絡繹不絕,游客在欣賞美麗的大自然風光,同時感受著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民間舞蹈文化在其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保護各民族傳統文化,不能只以展示和宣傳的手段去保護民族傳統文化,而是應當同時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真正地實現傳統文化的保護。古老的原生態民族民間舞蹈在這種方式下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和生機,并倡導愛民族、愛家鄉、愛文化的行動指南,推動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因此,可以將民間舞蹈引入各個鄉村,借助民間傳統文化的溝通與交流促進新農村和社會的聯系,不僅將民間舞蹈的各種傳統藝術形式融入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當中,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也增加了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的內容。
結語
民間舞蹈文化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蘊涵著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舞蹈發源于民間、發展于民間、傳承于民間,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歷史文化和審美情趣的體現,具有濃厚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因此,民間舞蹈作為傳統文化在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間傳統文化歷經歷史的沉淀和積累,凝聚的文化和精神反映出當代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的重要內涵。因此,應當采取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在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過程中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民間舞蹈文化,充分體現民間舞蹈文化在新農村文化藝術建設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麗霞.舞蹈藝術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音樂大觀,2013(10).
[2]李鑫.群眾舞蹈對新農村農民文化生活的影響[J].藝海,2008(6).
[3]胡獻錦.試論民間舞蹈“花鼓子”與土家人的現代生活[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
[4]劉偉.民間藝術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功能探析[J].宜春學院學報,2013(4).
[5]邢海玲.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民間藝術傳承路徑探析[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6]胡愛祥.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優秀民間文化建設現狀研究——以鎮江新農村文化建設為例[J].科技資訊,2011(36).
[7]李偉,張彥輝.生態式發展民間藝術構建新農村公共文化發展體系[J].才智,2011(30).
群眾文化藝術教育不僅對人們的文化藝術素養具有影響力,同時對于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文化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性。因此,本文對當代群眾文化藝術教育作進一步探究。
一、當代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的概述
當代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的內容以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作為積淀,形成了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富有社會主義文化內涵的藝術表現形式,在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起到推動作用。群眾文化藝術教育與專業化、標準化的藝術教育不同,其特點主要表現在“自娛”、“自育”兩方面,即以“已”為中心,群眾通過藝術教育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群眾文化藝術涉及的范疇較為廣泛,其教育對象是社會生活中的每一位公民,教育內容包括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育區域不僅包括每一座城市,還包括廣大的鄉村和偏遠山區。群眾文化藝術教育具有教育的普及性和廣泛性,不僅可以提高整個社會中人們的素養,而且可以凈化心靈、弘揚正氣。因此,大力發展我國的當代群眾文化藝術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當代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的發展要求
我國的改革開放為當代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的構建奠定了扎實的經濟基礎,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開始追求精神生活。要想發揮當代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引進西方文化的精華;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廣大人民群眾學習藝術文化的環境與氛圍。國家要適當建設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的專門場所,加大對相關設備和專門場所的資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同時還要培養專門的教師,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為專業的藝術知識和技能培訓,逐步提高群眾的藝術水平。
三、當代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的意義
(一)推動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世界各國對群眾文化藝術教育都較為重視,相繼建設了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的專門機構,如日本的文化會館,我國臺灣的文化中心等等。這種藝術教育形式之所以能夠受到全世界各國的關注,主要原因在于其對社會有美育的重要作用。通過建設專門的機構,組織群眾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不僅可以提高人們對美的領悟和理解能力、規范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而且還可以培養新時代具有新理念的公民。群眾文化藝術教育自身的獨特性是各種專業藝術教育機構無法取代的。
(二)社會進步發展的推動力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質量得到了切實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豐富。群眾文化藝術符合廣大人民的要求,逐步走進了人民的生活之中。群眾文化在人們生活中的傳播性和滲透性較為廣泛,它通常以一種個體的創新形式傳播于其他人,而且多與廣大人民的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這種文化藝術已滲透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三)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
人們關注盛大慶典的同時,也更多地關注“CCTV體壇風云人物獎杯”,這個“小金人”獎杯,高48cm,由著名雕塑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偉創作,總體造型是一個運動員運動中的經典動作,緊握著鏗鏘有力拳頭,用盡全身的力量使整個身體向上揚起,深刻代表著運動員活力四射,挑戰極限,勇攀高峰的運動精神。獎杯的底座正面是“CCTV體壇風云人物年度評選”和評選“年度”文字,背面是獲得的獎項和運動員的名字。獎杯由青銅鑄造,表面貼金。底座采用的是熱彩色處理工藝,做工精美,厚重大氣。
由“CCTV體壇風云人物獎杯”可以看出各種獎杯已成為重大活動的焦點,先選取一些重大活動的獎杯進行文化藝術解讀。
一、最美鄉村教師獎杯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由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最美鄉村教師”獎杯,青銅鑄造,由著名雕塑家潘松設計。獎杯通過反襯的手法表達對教師最高敬意。獎杯上部塑造一個天真無邪的鄉村小學生,系著紅領巾,背著媽媽親手縫制的書包,站在走過的山間小路上,仰望天空,臉上露出充滿希望的笑容,下部圓柱體刻飾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寓指廣大鄉村教師用雙手托起孩子們希望的明天,充分表達了這次活動的主題。
二、科技創新人物獎杯
2014年12月30日,“科技盛典――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科教頻道隆重播出。“科技盛典”由中央電視臺、中國科學院共同發起,聯合科學技術部等部門共同舉辦,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題,隆重揭曉2014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和三大“科技創新團隊”。曲道奎、王堅、賈利民、鄧中亮、舒躍龍、張紅文、袁隆平、李蘭娟、喬杰、戴建武當選2014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國防科技大學天河高性能計算創新團隊、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團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團隊榮獲三大“科技創新團隊”。
獎杯高35.5cm,由著名雕塑家潘松創意設計,獎杯造型為正在思考的人的立像,沉思凝重,充滿思想的力量,與法國雕塑大師羅丹作品《思想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下半身表面是由數字符號來表達,具有時代感,代表科技數字時代的到來。底座正面分別是“CCTV2013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和“CCTV2013年度科技創新團隊”文字,底座背面是獲獎的科技創新人物和團隊的名字。獎杯由青銅鑄造,表面采用國際先進的熱彩色處理工藝,以藝術的視覺展示了中國科技的力量。
三、文化產業年度人物獎杯
年度“中國文化產業風云人物”評選活動由光明日報社主辦。2014年度王長田、王健林、呂建中、劉慶峰、張宇、張斌、陳昕、龐新星、趙依芳、龔曙光等10位文化產業界杰出人士獲此殊榮。
城鄉聯動,用務實精神夯實文化基礎。近年來,奈曼旗累計籌措資金1億多元,建成了圖書館綜合大樓、人民廣場、烏蘭牧騎辦公樓、多媒體電子閱覽室、文博數字化管理體系、內蒙古東部“影視一條街”等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同時,正在籌備“諾恩吉雅”大劇院、民族歷史博物館在內的會展中心;完成了12個蘇木鎮綜合文化站、100個村文化室、121個草原書屋、5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鄉村文化惠民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完成12個蘇木鎮、273個自然村、8004戶。目前,該旗95%以上農民都能通過圖書室、草原書屋或信息服務站掌握一門實用技術,既開拓了視野,又拓寬了致富渠道。
求實創新,用互動培育文化產業。近年來,該旗借助“賽馬節”、“西瓜節”等平臺,累計吸引上百名企業家來奈曼旗洽談合作。同時以簽約合作的方式,旗文藝界先后赴四川、上海等地演出670多場;以奈曼王府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游,以新鎮“柏盛園”為代表的休閑文化游,以孟家段沙漠草原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游等旅游品牌聲名大振;大型歌舞劇《諾恩吉雅》獲得了自治區政府“薩日娜”獎,中編小說《洪水、女人和狗》、《遷墳》獲自治區政府“索龍嘎”獎,版畫《藍色的高原》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作品展”;制定《奈曼旗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文化產業項目庫,完成了《怪柳文化創意產業園》等17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的可行性論證,有8個項目列入自治區文化產業項目庫。
豐富載體,用特色活動增強文化氛圍。近年來,該旗以“諾恩吉雅”文化節、“西瓜節”為龍頭,以社區、企業、校園、村鎮、廣場為陣地,以廣場文化園、校園藝術節、秧歌匯演、民歌演唱大賽等為重要載體,以老年藝術團、女子藝術團、少兒藝術團等業余團體為骨干,以秧歌、攝影、版畫、書法、歌舞等藝術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東明鎮代筒村評劇團,義隆永鎮西地村人口文化大院,東明鎮和白音塔拉蘇木皮影戲等文化項目,已成為活躍在該旗農村的特色文化活動。
文化塔臺,用經貿唱戲吸引區內外目光。2011年的奈曼旗好戲連臺,為產業發展、經濟建設吸引了目光,凝聚了人氣,注入了活力。8月舉辦了第三屆奈曼“西瓜節”。耿蓮風、劉金泉等一批國家著名演員和奈曼文藝界人士一起,為奈曼人民獻上了一個個精彩的節目。通過舞臺,來自全國各地的西瓜專家為奈曼旗西瓜產業把脈建言。經過專家評審,奈曼旗被命名為“全國沙地優質無籽西瓜生產基地”,奈曼西瓜產業邁入新的里程。《鄉村大世界——走進內蒙古奈曼旗》節目火爆播出。長達80分鐘的節目,緊緊圍繞著西瓜產業這條主線,生動展示了奈曼旗的風土人情、產業特色、文化稟賦,為全國電視觀眾送上了一套獨具地方魅力的文化大餐,提升了“曼沙”西瓜的知名度。中國作家創作基地暨中國作家生態林揭牌儀式在奈曼旗舉行。中國作協組織20余名作家開展植樹造林、捐書題字、參觀生態建設基地等活動。奈曼旗也將以中國作家題字、題詞為主題,建設作家石林。“沙海明珠魅力奈曼”首屆奈曼國際沙漠文化旅游節在白音塔拉寶古圖沙漠旅游區舉辦。文化旅游節期間,開展了汽車越野、摩托車越野拉力賽,背媳婦、夫妻綁腿等趣味比賽,沙漠婚禮、篝火晚會、民間歌舞等民族文化藝術表演以及美術、攝影、書法作品展等文化藝術系列活動,吸引國內外游客12萬多人次,旅游收入達1200萬元。2011年8月,該旗參加了在沈陽舉辦的第四屆東北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通過參與開幕式演出、進行廣場蒙古族風情模擬實景展示、開展項目推介和室內產品展示等活動,全面展示奈曼旗的歷史文化、自然資源、發展成就,宣傳推介奈曼旗文化品牌和產業特色。
第三屆奈曼西瓜節、中國作家創作基地暨中國作家生態林揭牌儀式、“沙海明珠魅力奈曼”首屆奈曼國際沙漠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吸引了國內各大報刊和新聞媒體的關注。中央電視臺新聞播出了沙漠旅游文化節的訊息;《人民日報》以“黃沙大漠、見證浪漫”為題,刊載了沙漠婚禮的大幅照片及解讀文字;中央電視臺《賽車時代》欄目以摩托車場地賽、摩托車拉力賽為著眼點制作播出了專題節目。特別是《鄉村大世界》和《相約》節目的錄制播出,極大地提升了奈曼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甜蜜的草原、潔白的蒙古包、金黃的沙漠、甜蜜的西瓜、古怪的柳樹、歡快的蒙古歌舞……開放的奈曼面向全國、全世界發出了深情邀請。
落實科學正確“四觀”,加強青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和青年在先進文化建設中的生力軍作用,服務全縣三個文明建設,按照湖北省第七屆鄉村青年文化藝術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等單位決定,以“拓展青年素質,服務青年成才”為宗旨,以“送崗位、送文化、送法律、送衛生”等活動為載體,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大悟縣首屆青年文化藝術節活動。特制定本方案如下:一、指導思想
緊緊抓住冬春季節回鄉青年相對集中和元旦春節的有利時機,以“拓展青年素質,服務青年成才”為宗旨,以“送崗位、送文化、送法律、送衛生”活動為主要載體,舉辦青年文化藝術節,活躍全縣青年文化生活,培養青年文化人才,引領青年文化潮流,通過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形式,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宣傳黨的農村政策,傳播先進文化,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強團組織服務青年的能力和水平,為建設全省山區經濟強縣奉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二、宗旨和主題
宗旨:拓展青年素質,服務青年成才。
主題:送崗位、送文化、送法律、送衛生
三、主要活動
大悟縣首屆青年文化藝術節由創建“共青文明示范街”青年志愿者在行動、預防艾滋病“青春紅絲帶”衛生宣傳周、“你在他鄉還好嗎”農村務工青年座談會、“關愛老區”企業用工招聘會、“青春喝彩”青年文藝匯演等五大系列活動組成。
1、以向城鄉青年送崗位為主要目的,舉行一場大型用工招聘活動。積極向上爭取重視和支持,立足省、市及縣內企業,充分挖掘企業用工崗位,在縣體育館內舉辦一場省、市及縣內用工企業與城鄉求職青年供需見面洽談會。通過洽談會,促成用工單位與我縣求職青年簽訂用工合同,從而達到更好地促進我縣廣大青年特別是農村富余青年勞動力有序轉移的目的。
2、以活躍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為出發點,舉辦2-3場“青春喝彩”為主題的青年文藝匯演。參加匯演的節目形式體裁不限,歌舞、小品、詩歌朗誦、曲藝、絕活表演均可,并可增設與現場觀眾互動的知識問答、游戲節目等。節目內容要弘揚時代主旋律,健康向上,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展現當代大悟青年的風采。參加表演的節目由藝術節組委會統籌安排,每個鄉鎮一個節目,每個戰線3個以上節目,根據各單位報送節目的數量和質量,既可以由一個戰線或一個單位獨立承辦文藝匯演,并以“××杯”或“××之光”冠名宣傳,也可以由多個單位共同承辦,聯合演出。每場演出時間在一個半小時左右。藝術節將評選優秀節目獎、組織獎若干,并給予相應獎勵。
3、以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為著力點,開展一次農村務工青年法律援助座談會。組織縣司法局、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公安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的法律和勞動保障專業人士開展法律宣傳咨詢活動,發放宣傳資料,義務接受群眾咨詢。
4、以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主題,集中一周時間開展預防艾滋病“青春紅絲帶”活動,開展預防艾滋病衛生知識專題講座,并組織青年志愿者走上街頭、走進社區開展防治艾滋病衛生宣傳活動。
5、按照“四個一”的要求,開展創建“共青文明示范街”活動。圍繞一個目標即縣委、縣政府創建省級文明衛生縣城的目標,建立一支100人的青年志愿者隊伍,創建一批青年文明號單位,樹立一個品牌即“共青文明示范街”。
四、具體安排
藝術節系列活動大致分三個階段進行,具體安排為:
(一)宣傳發動階段(20__年12月5日-14日)
本次活動規模大、內容多、涉及面廣、意義重大,各相關單位接通知后,要迅速按要求做好活動的宣傳發動和前 期部署工作。青年人數較多的單位要積極籌備,按時、按要求報送節目;縣直各單位要充分發動,組織志愿者參與到全縣文明衛生縣城創建活動中去;各鄉鎮團委要深入村組農戶摸清外出務工人員與打算外出務工人員底數,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縣委宣傳部、團縣委將聯合有關單位舉行“大悟縣首屆青年文化藝術節啟動儀式”。
(二)組織實施階段(20__年12月15日-20__年1月20日)
1、20__年12月15日—20日,招募青年志愿者,創建“共青文明示范街”;
2、20__年12月25日—30日,組織開展預防艾滋病“青春紅絲帶”衛生宣傳周;
3、20__年1月5日—10日,組織召開農村務工青年座談會;
4、20__年1月15日—20日,組織開展用工招聘會及青年文藝匯演,節目報送截止時間為20__年12月25日。
(三)總結表彰階段(20__年1月21日-25日)
文藝匯演活動結束后,組委會將根據藝術節期間各個活動的開展情況,表彰獎勵一批先進個人和單位。主要是表彰一批優秀青年志愿者、一批先進組織單位及個人和一批優秀文藝節目。
五、活動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首屆青年文化藝術節活動的組織領導,確保整個活動圓滿成功,特成立大悟縣首屆青年文化藝術活動組委會。名單如下:
活動顧問: __縣委副書記
活動策劃: __x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組委會主任:__x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__團縣委書記
組委會副主任:
__x縣文體局副局長
__縣司法局副局長
__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__x縣衛生局副局長
__x縣委宣傳部宣傳科科長
__x團縣委副書記
組委會成員:__x團縣委組織部長
__x縣政辦戰線團委書記
__x縣經貿戰線團委書記
__x縣政法戰線團委書記
__x縣計劃戰線團委書記
__x縣宣傳戰線團委書記
__x縣農辦戰線團委書記
__x三里城鎮黨委委員、團委書記
__x呂王鎮黨委委員、團委書記
__x城關鎮團委書記
__x宣化店鎮團委書記
組委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團縣委,__x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藝術節活動聯系咨詢電話.
六、活動要求
1、高度重視,認真落實。舉辦首屆青年文化藝術節是全縣廣大團員青年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活動持續的時間長、參與的青年多,社會影響大。各地各單位團組織要高度重視,認真落實工作要求,及時向本單位主要領導匯報,大力宣傳開展此次活動的目的意義,認真做好參演節目的選送、組織工作。
關鍵詞:安徽;鄉村旅游;旅游資源
中圖分類號:F590,X32.0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2006602
0 前言
“鄉村旅游”(亦稱“農業旅游”)英語為Agritourism,法語為Agritourisme,在東亞地區,傳統將旅游稱為觀光的國家和地區則稱之為“農業觀光”。所謂“鄉村旅游”,即以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事生產活動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為資源,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度假于一體的旅游活動。旅游者到鄉村旅游是對大自然的追求,對融入自然并與之和諧共存的人文環境和人類活動的追求。他們把這種追求視為人類對自然的一種回歸。因而,許多國家亦將鄉村旅游稱為“綠色旅游”。
1 國外鄉村旅游的發展狀態
歐美發達國家的旅游者最喜歡的旅游方式是度假,他們稱鄉村旅游為“綠色度假”。第一種是休閑觀光式的度假方式。他們住在農家,吃農民自產自制的新鮮食品,觀賞農莊周圍的自然風景,學習農家制作面包、奶酪、果醬、葡萄酒的手藝,通過感受農家生活增加對自己的認識。第二種是參與各種農業勞動的度假方式,稱為“務農旅游”。在美國西部專門用于旅游的牧場上,旅游者放牧可以拿到牛仔通常的工資,以資助自己的旅游費用。其它國家多是無報酬的勞動。而在日本,無論成年人還是學生,參加勞動還要交費。
東歐的波蘭,鄉村旅游與生態旅游緊密結合,他們的特點是參與接待的農戶均是生態農業專業戶,一切活動在特定的生態農業旅游區內進行。到1996年底,波蘭全國已有由450家生態農業專業戶組成的總面積超過4000公頃的生態農業旅游區。另一個是20世紀30年代就曾聞名于世的匈牙利鄉村旅游。它將鄉村旅游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起來,使游人在領略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中體味著幾千年歷史淀積下來的民族文化。這樣高質量的旅游開發對國際旅游市場的影響極大,使客流方向、流量自90年代初開始,由歐洲的西部向東部轉移。波蘭與匈牙利的鄉村旅游模式為世界各國樹立了一個典范,指明農村地域環境中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2 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狀況和開發鄉村旅游的意義
2.1 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狀況
目前,我國各地開展的鄉村旅游均在向著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娛樂、購物和度假于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然而,由于地理條件的差異、興起誘因的不同,各地鄉村旅游內容各有側重。我國的鄉村旅游在國內市場上,表現出對旅游景區、農業生產的收獲活動和傳統節慶活動的極大依托性。這突出表現在游客對鄉村旅游部分活動項目的偏愛上。國內游客參加頻率和重游率最高的鄉村旅游項目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旅游;以收獲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采摘旅游;以春節、十五、端午、重陽等民間傳統的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俗節慶旅游。
2.2 開發鄉村旅游的意義
2.2.1 豐富了我國旅游資源
鄉村有著豐富的、天然的旅游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峰異嶺、河流水庫、牧場冰山、農村風光,自然保護區、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跡,無數的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于民間。
2.2.2 發展鄉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
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布不擁擠,旅游活動空間大,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目前,我國許多旅游城市已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鄉村的游客容量比較大,可以減緩旅游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
2.2.3 為振興農村經濟開辟了新途徑
當前有相當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鄉鎮企業要撤銷或調整,當地的經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而發展鄉村旅游,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將對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2.2.4 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
發展鄉村旅游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游、管理人員、服務人貝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游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為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
3 安徽省鄉村旅游發展狀況
安徽省發展鄉村旅游主要依靠青山綠水、田園風光、農耕文化、鄉風民俗等特色資源,開發觀光型、休閑型、文化型、生態型、學習型和名人故里型的鄉村旅游產品。1985年,安徽黃山西遞村農民勇開先河自辦旅游,掀起了安徽省鄉村旅游的新篇章。
3.1 安徽省鄉村旅游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3.1.1 獨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
安徽省境內長江、淮河流域以及皖南地區旅游資源稟賦、文化習俗差異較大,全省60%以上的旅游資源在農村。安徽省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山鄉云纏霧繞,梯田重迭,山青水秀林美;水鄉平疇沃野、水網交錯,棉海稻浪菜花飄香;還有皖東南的茶鄉、竹鄉等無不以其鄉村風光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中外游人。
3.1.2 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
安徽省南北兩地自然條件差異懸殊,北方多平地而南方多山地丘陵,各地鄉村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經濟狀況各不相同。加上盛行于安徽省各地鄉村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霄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以及游春踏青、龍舟競渡、花鼓戲等,五彩紛呈,令人神往。這些民俗活動都具有較高的旅游開發價值。
3.1.3 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
安徽省的鄉土文化藝術古老、樸實、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歡迎。廣大鄉村出產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倍受游客的青睞,如文房四寶、徽派四雕和盆景、徽州漆器、竹編、蕪湖鐵畫、靈壁磬石、青陽折扇等。
3.1.4 風格迥異的鄉村民居建筑
安徽省因其獨特的徽州文化而享譽海內外,徽州民居可謂是古今中華民族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如黔縣西遞村有清代民居120多幢,深宅大院,棟宇鱗次,布局精巧,磚石木雕琳瑯滿目,堪稱鄉村古代民居之寶庫,具有很大的旅游開發價值。安徽農村還有許多古代工程、古老莊院、橋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如位于壽縣城南30公里處,古稱芍陂的壽縣安豐塘,就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這些民居與鄉村建筑等體現了當地的文化藝術特點,鄉韻無窮,令人叫絕。
3.1.5 富有特色的鄉村勞作
鄉村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正因為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游者產生新奇感,并為之吸引。在安徽省紛紛涌現出的菜花節、西瓜節、采茶節等一批頗具特色的旅游節慶,就是鄉村勞作作為旅游項目的一種體現。這些勞作充滿了生活氣息,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陶醉留連。
3.2 安徽省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力舉措
3.2.1 創建鄉村旅游行業規范標準
在2006年,安徽省創建了國內首個鄉村旅游標準――《安徽省創建優秀旅游鄉鎮評定標準》。該標準在鄉村旅游景區建設、旅游線路組織、旅游產品開發等方面強調了差異化和個性化發展,引導與鼓勵各地在發展鄉村旅游時突出特色。與此同時,游客在參加鄉村旅游時也可以享受到一定標準的服務。
2009年7月,安徽省旅游局編制了《農家樂服務質量等級標準》,推進農業生態游、農家樂、農耕文化和農村民俗游等各種業態的鄉村旅游形式健康發展。該標準著重對包括農家樂在內的鄉村旅游景點的衛生環保、體驗參與、服務質量等都明確了量化指標,對組織管理、文化注入、人員培訓、品牌宣傳等方面也提出了較高要求。
3.2.2 舉行大型旅游推介會及鄉村旅游攝影大賽
早在2006年,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旅游集團為了響應國家旅游總局推出的“中國鄉村游”主題活動,在南京舉行了“江蘇百萬人,安徽鄉村游”大型旅游推介會,引導廣大江蘇游客走進安徽,充分領略江淮大地獨具神韻的民俗風情和絢麗多彩的田園風光,實現以旅助農、城鄉互動、促進新農村建設。此外,舉辦“江淮晨報杯”安徽鄉村旅游攝影大賽,七百多幅作品見證了安徽省鄉村風景魅力。
3.2.3 積極組織專家打造全省鄉村旅游規劃
從2006年12月安徽省第一個縣級鄉村旅游規劃――《休寧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誕生至今,安徽省旅游局積極會同南京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組成評審組對多個重點鄉村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對其旅游發展前景、旅游資源、旅游市場等的透徹分析,提出積極的發展戰略,并對其功能進行合理定位,確定具體的規劃目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2.4 打造120個鄉村旅游精品村落
安徽省境內長江、淮河流域以及皖南地區旅游資源稟賦、文化習俗差異較大,60%以上的旅游資源在農村。2007年,安徽省旅游部門在全省選擇120個村落,依據不同村落的旅游資源、客源或區位優勢,打造都市依托型、景區依托型、交通樞紐型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精品。
4 安徽省發展鄉村旅游需要解決的問題
4.1 道路問題
安徽省某些鄉鎮的道路尚不能滿足游客的需要。而交通是否暢通無阻,影響著“鄉村游”的發展。
4.2 同質化問題嚴重
安徽某些地區鄉村旅游景點遍地開花,但真正有特色的休閑項目并不多,玩來玩去,不外乎釣釣魚、打打牌、吃吃農家菜,格調單一。鄉村旅游亟待不斷創新,只有通過深度挖掘鄉村旅游資源的特色,逐漸擴大產業鏈條,才能夠開發出更具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產品,進而推進鄉村旅游升級換代。
4.3 基礎設施簡陋,衛生狀況不盡如人意,環保與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多數鄉村旅游景點管理水平落后,服務檔次不高。隨著接待人數的增多,污水垃圾處理以及消防安全隱患增多。部分農家樂大多臨河、溝、渠,靠近公鐵路,大多沒有固定的安保人員,缺乏重點部位的提示性標牌,存在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郭濟東.波蘭旅游業奏響田園交響樂[J].中國旅游報,1997,(3):24.
[2]王兵.淺析影響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思想誤區[J].旅游管理,1997,(34).
[3]王兵.從中外鄉村旅游的現狀對比看我國鄉村旅游的未來[J].旅游學刊,1999,(02).
[4]安徽省旅游局.鄉村游標準首現安徽――鄉村旅游創建設立三個等級[EB/OL].安徽旅游資訊網,2006813.
[5]張文洲.鄉村旅游年:農業大省安徽鄉村旅游方興未艾[EB/OL].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2006331.
[6]王立武.安徽鄉村旅游遭遇“成長的煩惱”[EB/OL].中國經濟網,200962.
新瀉縣的傳統織物“小千谷s?越后上布”,已成為無形的文化遺產。《自[人》與武藏野美術大學合作的研究計劃,致力于把這種傳統工藝商品化,而旅館住客可以率先試用這些商品的樣本。
「住
面對當地的古民居陸續損壞的情況,《自[人》提出了翻新成旅館的建議,使建筑物的傳統特色得以保留下來。例如支撐房屋的結構“t墼欷輟保現在已經很難重新再造一次。
「食
新瀉出產的傳統蔬菜比京都和金g還多,在這里可以吃到以這些蔬菜為主的野菜料理。旅館所處的南魚沼市出產越光米最有名的地方,加上當地有名的日本酒,可說是絕妙的搭配。
「農
身處于以米聞名的新瀉縣,而《自[人》亦有栽培自家品牌稻米的經驗,不難想象在這里的住客可以參與種植體驗。
「健康
“里山十帖”提供的都是以有機蔬菜為主的低卡路里飲食,而在寢具方面亦下了一番功夫。另外,旅館不會使用殺蟲劑,為住客保留了一片新鮮的空氣。
「藝術
在旅館內,到處都可以看到不少藝術家的作品,旅館將它們視為啟發地方經濟活性化的原動力,而旅館亦會定期舉辦展覽會和講座。
「游
在旅館周圍,可以看到樹齡超過300年的櫸木林、棚田和山脈,在冬天亦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雪景。
「愈
旅館的露天溫泉,得到不少雜志和電視節目的介紹。從溫泉可遠眺日本百大名山之一的卷積山,在晚上亦可眺望星空。
「集合
這里既是一間旅館,也是一個“集合”的場所。除了前述的藝術家講座,旅館亦會不時舉辦創意工作坊,邀請各地的旅游專家,跟當地的居民,討論和啟發“地域活化”的前路。
里山十帖
“里山”二字,日語中意指人與自然的交界。從空間上講,就是位于自然與城鎮之間,人與自然共存的鄉村地帶。長久以來,日本形成了獨特的“里山”文化,在廣袤田野中偶見幾戶傳統民宅,人們的活動點綴于自然之中,并在融合了自然的生活當中產生出傳統手工、思想與智慧的生存藝術,引導后世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但現代化的步伐使得日本山村面臨耕地荒廢、老齡化的嚴峻問題,顯然不少人已經覺醒――巖佐十良與他的“里山十帖”便是其中一例。
巖佐十良將老溫泉旅館的改造當作雜志選題來做,在他眼里,“雜志算是紙張的媒體,這里是實物媒體,盡管都算是媒體,雜志是把內容全塞進紙本里,旅館的話可以解放到整個空間,可以觸碰,可以坐下,可以吃。”
延續《自[人》的主張,保留建筑主體的原木風貌,開辟12間房,其中9間房擁有絕景溫泉,面對海拔兩千公尺的卷積山,一邊享受溫泉一邊看漫山豪雪絕對是獨一無二的體驗。空間改造對室內設計專業的巖佐十良來說并非難事,他利用所長,與設計師合作,打造出風格迥異的房間。空間上頗費心思,從丹麥設計大師阿納?雅各布森的“蛋椅”到日本工藝大師柳宗理的“蝴蝶椅”,各種設計真品遍布房間及旅館各個角落,在古樸舒適之外,增添了些許個性。
除了空間,食材與飲食的挑選,亦是巖佐十良十分看重的部分。從多年前準備著手采訪稻作專題開始,自然所孕育的生態理念,一直是《自[人》想要傳遞的。他們請來三星主廚神田裕行,用口感豐富的神田米以及新鮮采摘的時蔬,制作出自然料理“早苗宴”。“早苗”寓意感恩:自古以來,插秧結束后,當地會舉行名為“早苗”的晚會。
這些之外,巖佐十良及其團隊還繼續發散。在立于主建筑外的小閣樓里,與不同生活品牌合作建立合作商店,而由“里山十帖”自主經營的店,則是每月編輯精選,從農產飲食、經典家具、紙品衣物到地方民藝。館內的用品幾乎都可以在商店買到,材質一流的寢具、家居服,住過一晚后,許多客人第二天都忍不住在此消費。
2014年,“里山十帖”正式開業,“里山十帖”這個名字,意指“食”“住”“衣”“農”“環境”“藝術”等構筑旅館的十個要素。在巖佐十良團隊的精細構筑下,“里山十帖”成為一個靈活的媒介,當地美麗的風景與豐富的物產,通過觀光客、媒體的力量宣揚出去,不僅吸引了更多的人前來,帶動了相關旅游和文化產品熱度,更由于宣揚有機食材,以體驗帶動消費,聯動了當地農業的繁榮,南魚沼地區的農產品訂單大增,有效提振了地區經濟活力。
開業不久,“里山十帖”便榮獲了當年日本的優良設計大獎(2014?Design Award,G-Mark),這也是以工業設計為主的Good Design首次有旅館入選。南魚沼這個并不算熱門的景點也因為這間旅館而聲名大噪。
他山之石
“里山十帖”以農田為實踐場域,旅館作為媒介,試圖探討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重振日益衰頹老化的農業地區,同時也實現了雜志的轉型。它并非外來力量撬動當地經濟的首個成功案例,在新瀉縣的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已是現象級的地方藝術節。
“里山十帖”的成功,讓以文化與藝術之力振興鄉村又一次成為顯學。近些年在臺灣與大陸,標榜“里山經驗”的項目遍地開花。而細究起來,大部分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這些本著功利主義心態,認為文化藝術只是經濟發展的附庸的行為,必然導致對文化藝術的投入是一種短期應景式的,無法為地方經濟帶來任何長遠的發展。想要真正的撬動鄉村,不是喊兩句口號,做幾場表演能夠實現的。還需扎根當地,放棄啟蒙者和拯救者的心態,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地挖掘在地資源,實現鄉村價值的輸出。
海峽旅游:里山十帖之所以成功,關鍵在于哪些方面?
德村志成:民宿這個概念最早由日本而來,民宿在日本有其獨特的模式與價值,日本民宿講究由內而外的文化存在,里山十帖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為它有良好的區位條件,新瀉的稻米農業發達,經濟基礎相對較好;其次里山十帖保留了當地最原始的風貌,與周圍的溫泉風景及自然環境結合的不錯。再加上里山十帖根據在地特色,設計出實在的旅游觀光線路,形成了一個旅游、生態、文化、產業的鏈條。
海峽旅游:如果說要把里山經驗復制到其他地區,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德村志成:民宿最早由日本傳到臺灣,漸漸往精品民宿方向發展,而到大陸之后,則完全成為沒有主人的奢華鄉村酒店。站在學者的角度,我是不太贊同復制里山模式的。如果要談的話,我認為是文化要素的導入。
地處杭州灣畔的金山,人文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蘊藏和傳承著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山農民畫就是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一朵爭奇斗艷的奇葩。金山農民畫取材于江南風土人情、民間傳統和民間生產生活習俗;融合民間剪紙、刺繡、挑花、藍印花布、灶頭壁畫、漆繪等民間藝術表現手法;運用豐富的想象,以豐滿的全景式構圖、夸張的表現手法、強烈的色彩反差,形成了金山農民畫特有的藝術風格。
金山農民畫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創立到逐步走向文化藝術市場,再到走出世界參與國際文化藝術的交流活動,走過了30多年的光輝歷程。據金山農民畫院統計,從1980年到2010年的30多年中,金山農民畫先后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作品3000余幅,銷售作品10萬多件,銷售總額達到1.5億元。在國內各大城市展出近300場次,展出作品萬余幅。在歷次全國性美術大展中,金山農民畫多次獲國家級獎項,有30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等單位收藏。更值得驕傲的是在2010年全球文化匯集的世博會中精彩亮相。現有18位農民畫作者被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美術家協會、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吸收為會員,有4位被評定為金山農民畫藝術傳承人,22位被評為農民畫師,張新英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這一系列的數字背后,顯示了金山農民畫一路走來的豐功偉績。
金山建區以后,農民畫得到了進一步的繼承、開拓和發展。金山區人民政府已連續數年舉辦了全國性金山農民畫民間藝術節和國際民間藝術節,金山農民畫院從提高農民畫的藝術質量入手,上世紀80年代中期與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聯合成立“現代民間藝術研究室”,近幾年則與上海工會管理學院聯合開設學習農民畫創作課程。金山農民畫院也是全國最先在國際市場上創出規模效益的銷售經營業績,近年來金山農民畫院以文化藝術市場為導向,以創意時尚的精神相繼開發了以農民畫題材和色彩及造型為母本的衍生品,如絲巾、掛毯、賀卡、瓷盤、環保袋、交通卡、賀年片、瓷板畫、全棉T恤衫等30多種產品,受到中外客戶的青睞。農民畫衍生產品已連續6年保持年均100萬元的銷售額。近年來,農民畫院又開發了以良渚文化為背景,以金山農民畫圖案為題材的黑陶制品,在世博會期間大受歡迎,金山農民畫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金山農民畫發展模式作為一種獨特和成功的發展模式為世人所矚目。縱觀在這三十多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我們不難看出,當今社會時代背景、人們的觀念、審美品位和現實生活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內部的自身因素和外部市場生產機制的雙向作用下,金山農民畫在當下發展過程種面臨著許多問題,步入了重重困境。農民畫的作者已不是傳統農民,而是一個新時期的新農民,那么農民畫該何去何從?該如何在時代改革的浪潮中前進?傳統的、本土的、原生態的藝術如何實現向現代轉化?農民畫該怎樣調整,超越自我,以贏得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且無法回避的問題。筆者作為金山農民畫院的輔導老師,對現階段如何拓展與創新金山農民畫等問題談幾點看法。
目前金山農民畫作者中普遍存在著一種強烈的“求新”意識。首先,我得說明創新不是換湯不換藥,創新不是對古今中外藝術的簡單拼接移植,有些農民畫家,特別是一些年輕作者盲目崇拜專業繪畫,一味地將專業技法及裝飾風格移植到創作之中,而他們對藝術作品的現代性主題又認知甚少。這些貌似新穎的作品,其實內容缺乏精神內蘊,沒有從文化內涵上對民族藝術形態、樣式和精神進行深刻的認識,缺乏尋緣問道的精神。
時代性是生命,開拓創新是關鍵
上文已經提到,經濟迅速發展,高樓大廈林立,信息傳遞飛速,鄉村田地迅速縮小,現代社會背景下的農民身份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土地的主人,已經成為新時代的農民。他們筆下的畫作成為了新時代的寫照,是新農村建設的見證。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時代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內容,二是藝術形式。就內容而言,不同時代人們對繪畫有著不同的審美情趣和愛好,例如農民畫發展的幾個階段都有著明顯的時代脈絡。農民畫先后經歷了合作化、、、改革開放到當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事件。上世紀五十年代 “壁畫化”、“詩畫墻” 等配合“”的文化藝術活動,以詩配畫、漫畫形式表現滿懷趕超激情的政治運動;六十年代以寫實、半寫實、單線平涂的形式熱情歌頌戰天斗地、耕耘、豐收的社會主義生活;七十年代農民畫其形式為年畫、版畫、國畫,反映革命、斗爭的時代精神;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使農民畫擺脫政治窠臼,農民畫藝術創作也進入了新的篇章,繪畫風格自由化,主要反映了改革以來,廣大農村和農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他們畫生產勞動、畫豐收、畫風俗、畫新風、畫理想,回歸本真,走上了現代民間藝術的發展道路,成為市場化的標桿。半個世紀以來,畫風的轉變都是隨著時代的主旋律在變,反映了藝術創作的規律性,也反映了農民畫家在不同時代的不斷變化。同樣,新的時代必將產生新的審美方向,農民畫是否具有新的“時代價值”的美術價值觀。農民畫的“大眾化”如何展示藝術的當代性?時代性迫切要求農民畫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所以任何藝術創作必須順應時代,這樣才能被時代認可,被大眾認可。例如,最近社會普遍關注農民工這個群體,畫家陸永中以此為題材創作了一幅農民工騎摩托車上班的場面,整個畫面鋪天蓋地的紅色,展示了新時期農民工愉悅的心態和昂揚的激情,或許是因為新時期解決了社保、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等問題使得打工者像沐浴著春風一樣。又如畫家王阿妮創作了一幅農家婦女產期使用可視電話與遠在城市打工的老公打電話的場景,看了讓人感動,新時代的農民用藝術展示了新時代的生活。
立足本土 凸顯江南•金山地域性
新生代的農民畫家,對什么是傳統文化、什么是鄉土風情、什么是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年輕一代的農民畫作者不能只停留在原始創作上停滯不前,應鼓勵其打開思維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在作品題材、內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創新和表達方式,使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金山農民畫更加豐富和充實。
我國現有現代民間繪畫畫鄉100余家,分布在我國廣闊的地域中,各自的地域特征鮮明,風土人情各異,大西北的渾厚質樸,江南水鄉的靈秀、西南的異族風情、東北黑土地的富饒,這些都為農民畫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而金山地處杭州灣畔,獨特的地域優勢產生了金山農民畫江南之美靈秀的藝術風格。金山區遠離上海市區,貴在仍保持未開墾的原生態的田野和農舍,美在純真的農家生活。這里的民俗便是一幅幅圖畫,他們代代相傳,他們四代同堂,他們薪火傳承,每幅作品都蘊藏著濃濃的地域情。例如張新英的《鬧廚房》一角,完美的展示了保留至今的鄉村農家灶臺一景,慵懶的小貓,陳舊的桌子,濃濃的江南鄉村情調充斥著整個畫面。
創新輔導好方式引領創意衍生品
輔導員一直在金山農民畫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金山地區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是小學、初中學歷,他們雖然是民間藝術的創造者和傳承人,由于自身文化素質的局限性,還不能跟隨時代的變化,用新的審美觀念對民間藝術再認識,也不了解民間藝術的發展規律,不能用現代符號來表現,種種困境就要求輔導老師能夠加以引導和提升,不單單是繪畫技巧的輔導,而要從理論和時代審美傾向上進行提高與培養。只有審美觀念的提高,才能畫出契合時代,展現當代農民生活的藝術作品。
農民畫要得到創新和拓展,輔導員自身藝術素質的提高必不可少,一個合格的輔導員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素質:1、要熟悉傳統民間藝術;2、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審美情趣;3、熟知金山農民畫自身的藝術特點。輔導員的審美能力將引導作者的創作傾向和格調,進而對形成金山農民畫藝術風格起了關鍵的作用。如近年來分別舉辦了以蟠桃節、廉政文化法制作品大賽等與現實生活緊緊相關的各種題材的專題性活動,輔導員的引導在其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另外,在金山農民畫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農民畫作者隊伍的日益壯大,導致農民畫作品的積壓,嚴重影響了農民畫事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本著讓“藝術生活化、生活時尚化”的考慮,本著開拓農民畫創意產業發展的新途徑思考,我們以農民畫衍生產品的方式對現代民間藝術進行新的詮釋,賦予其時代意義和概念,從而使民間的農民畫萌生更為豐富的內涵。通過藝術化的產品,使中國的即是世界的這一理念更廣泛地傳播國外,讓更多的人得以了解和欣賞現代民間美術。但衍生品市場的開發和創意具有投入大、風險高、產出大的過程,這一新興的朝陽產業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愿意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