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葡萄溝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文介紹了我國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盛產葡萄的情況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說明了“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表達了作者對葡萄溝的贊美之情。
本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葡萄溝是個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用“五光十色”、“熱情”、“有名”等詞語口頭說話。
4、能對課文優美的句子進行摘抄。
5、感受維吾爾族老鄉的熱情好客。
6、能說出葡萄干的制作過程。
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知道葡萄溝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在于讓學生理解葡萄的特點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讀好長句。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在語言情境中,理解葡萄溝美在哪里。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感悟葡萄顏色的差異性,提高審美情趣。
3、情感目標: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利用對話與人熱情相處。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課的授課地點在學校的多功能教室,采用的教學設備有:電腦、閉路電視、音響設備等,所需教具與學具有:紙做的葡萄、水彩筆、搭滿葡萄架的掛圖、各種顏色的真葡萄、新疆產的葡萄干、課件等。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培養了較好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運用合作、討論等形式展開閱讀活動,初步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本課將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采用討論、表演、游戲、自學等學習方式展開學習。
四、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1、播放音樂VCD《咱們新疆好地方》
師:我知道同學們都十分喜愛音樂,現在讓我們放松一下,先聽聽音樂,想一想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隨音樂做動作。
(播放音樂,學生自由地做動作。)
2、師: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剛才同學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誰來說說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這個動作?(學生自己做動作)
3、師:讓我們隨著剛才輕盈、歡快的歌曲來學習今天的新課,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4、出示課題:《葡萄溝》
師:讓我們來齊讀一次吧!(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好,讓老師想起那又大又園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個夸張“吃”的動作)這三個字都是要求我們掌握的字,老師相信同學們能把這三個字寫得和葡萄一樣美,是不是?(是)那我們就開始寫吧!看誰寫得又快又好。(生寫,師巡視)
師:寫得真不錯,下面翻開書,課文里有一句話是夸葡萄溝的,我們邊聽錄音邊用“——”把它找出來。(播放錄音)
師:誰來說說這句話是什么?(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師板書)找得可真準,讓我們來讀一讀。(生讀)
(二)理解課文。
學習第一段:
1、師: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嗎?(想)下面我請一個同學來讀第一段。(抽生讀)
2、師:讀得真不錯!下面由老師領著大家來讀:
葡萄溝在什么地方?葡萄溝出產什么?出產些什么水果?(如讀得不好,可再讀一遍)最喜愛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來讀出喜愛之情?(抽學生鞏固讀一、兩次)
3、師:讀了這段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溝是個好地方?(生自由地說,師相機板書)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再來讀一讀吧!(生齊讀本段)
4、師:讓我們來夸一夸葡萄溝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學習第二段: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生讀)
2、師:讀得真認真!從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溝好在什么地方?請同桌互相說說。——根據說的內容邊讀邊講解。(抽小組共同來回答。)
如:生說: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允許同桌互相補充)師:說得可真好,能不能把這句讀給大家聽一聽?(生讀)“一個個”表示葡萄怎么樣?(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讀出來好嗎?(生讀)
步驟:先把說的讀一讀,把“一個個”“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讀好
3、師:葡萄有很多顏色,請在書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用“——”勾出來。
師:現在用你神奇的畫筆把葡萄涂上你喜愛的顏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掛在“涼棚”上,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先涂好。(師巡視,生自己掛,先掛上的給予鼓勵。)
4、師:哇!這么多顏色,真美!書上用了一個詞語來形容它,誰能把它找出來?(五光十色)我們來讀一讀這個詞語。葡萄這么美,我們再把這句話讀一讀。(生讀)
5、師:葡萄溝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連老鄉也非常好客,大家把這句話找出來,我們請一個同學來讀。(抽學生讀)大家一起來讀,雅不雅克西?
6、師:讀得真不錯,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熱情的老鄉會對你怎么說?看看課文的插圖,閉上眼睛想一想。(這時播放輕音樂)生回答,師給予鼓勵。
7、師:維吾爾族老鄉這樣好客,讓我們再夸一夸葡萄溝吧!
學習第三段:
1、師:葡萄溝真美,葡萄還有另外一種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師出示葡萄干。大家來嘗嘗,這葡萄干是什么樣的味道?(甜)我們把它說完整,好嗎?(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樣制成的?
2、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讀)
3、師:讀得真不錯,下面我請一位同學來讀,其余同學看電視,注意觀察葡萄干是怎樣制成的?
4、師:現在請同學們互相說說,請加上“先、接著、再、后”等表示順序的詞語。(先互相說,再抽同桌起來說)
5、師:說得真好,那么這里生產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樣呢?(鮮、甜)我們再把這句話讀一讀,怎樣才能讀出“甜”的感覺?(抽學生讀,再齊讀)
6、師:讀得很好,把鮮、甜的感覺都讀出來了,下面誰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銷員,用生動的話語來打動每位顧客.?(學生自主發揮)
7、師:讓我們再夸一夸葡萄溝吧!(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三)小結:
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熱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現在讓我們用自己的話夸一夸葡萄溝吧!最后帶著這樣的感覺再讀一讀全文,相信你們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齊讀)
(四)抄寫:
師:讀得真好,葡萄溝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們努力學習,今后去開發建設新疆,建設我們西部。這一課有許多優美的句子,想不想記住它們?(想)那好,就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抄在本子上。(生抄寫)
如有時間,可讓學生起來讀一讀他們所摘抄的內容。
板書設計:
16葡萄溝
水果多,最喜愛葡萄
葡萄長得好
人好
葡萄干有名
五、教學反思
1、盡可能體現朗讀性,閱讀課應該是書聲朗朗的。
重視朗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體會感情,讀的訓練有層次性,初讀時要求理解內容,知道寫什么,再讀時了解作者的寫和方法,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深讀時體會感情,讀出情,讀出味。回顧這堂課,我覺得在學生體會句子之后,應多讓學生讀,從讀中悟,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2、盡可能體現能力性,注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在學習葡萄干特點時,我要求學生來學做推銷員,用生動的話語來打動每位顧客。通過反復地說,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葡萄干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教育了學生平時應多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但訓練下來,發現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只能抓住書本中的味道甜、顏色鮮、顆粒大來進行推銷,可見,平時要多注意學生的口語鍛煉。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逐漸被引入教學過程,多媒體集文字、
圖片、影像、聲音于一體,能變枯燥為生動,變抽象為形象,從聽覺、視覺多方面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
體驗,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多媒體技術的這些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更是發揮
得淋漓盡致。
在新課標的指領下,如何讓多媒體課件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作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 媒體課件使語文學習的資源更豐富,課堂教學更生動。
多媒體課件不僅僅是語文教學中的輔助工具,更是一種學習的資源,并且這種資源的內容廣泛、形式多樣
、作用巨大。它可以是圖像,是聲音,是文字,更可以是它們的結合體。它模擬了一個更為真實,更為形
象直觀的世界,同時又拓寬了教學資源的范圍。多媒體網絡利潤的使用,使得語文學習的資源更加豐富和
廣泛了。
有些語文老師感覺抒情散文相對比較難教,學生上課走神,提不起精神的現象較多,課堂氣氛也死氣沉沉
。但只要合理使用多媒體,這樣的課文也能上出彩來,《荷花》一課就比較突出地表現了這一點。我在教
學這一課時,用配樂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聽錄音的同時展開想象,學生聽著這如詩一般美的語言,想象
出如夢一般的畫面,就像他們所說,仿佛聞到荷花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態、亭亭玉立的荷花,得到了一
次美的享受。這時再出示圖片讓學生邊聽錄音邊欣賞,使優美的畫面與精美的語句一起印在他們的腦海里
,在此基礎上講解課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使學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音樂美,提高了
他們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 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知道讓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和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對教師所教的內容感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新課程標
準》要求學生認的字多了,難度加大了,更應避免走上為識字而識字,為考試而學習的誤區,抹殺學生學
習語文的積極性。多媒體課件通過聲情并茂的圖片、聲音、影視等手段不斷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了
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實了語文課堂的內涵。在識字教學中,用多媒體制成有趣的
動畫和游戲,學生們通過參與,激情被動起來了,全身心處于一種快樂的情緒體驗中,認識一個生字他們
就感受覺象是登高了一步,識字的效果非常好。孩子只有自己要學、想學、有興趣學,才能學到真本領、
學得快樂、學得輕松,也才能生成一種更深刻的體驗,提高記憶力,記得更牢、更持久。
三、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個開放的課堂。
語文課堂本來就是最為開放的課堂,學生只有在一種身心充分放松的課堂環境中,智慧的火花才能夠發出
耀眼的光芒,而多媒體正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種環境,它通過聲音、圖像,讓學生的感觀得到刺激,興趣
得以高漲,情感得以沸騰,思維變得活躍,如在教學《葡萄溝》這一課時,我抓住學生對葡萄溝的向往之
情,在課前播放一些葡萄溝的圖片,讓學生充滿向往和好奇,課堂氛圍輕松活躍,學生的情感也被很好的
調動起來了,使課堂處于一種高漲的開放狀態。
《新課程標準》更倡導一種學生個性化學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吸收、能力的訓練。通過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體會,去獲得成功的快樂感受。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習的效率。這也是我們教學要達到的最佳目的。
四、 利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為動,突破難點。
由于學生認知上的差異,總有那么幾個學生,對那么幾段課文或幾個知識點無法領悟,進而影響對課文整
體的感悟。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閱讀教學中改變了逐段講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訓練點"為中心忽視語
言學習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的特點,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如教學《最大的"書"》,學
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地了解地殼運動使森林變成海洋、海洋高成高山的過程。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
生動,易于接受和理解。
五、 應用多媒體技術,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可以結合題目,聯系實際問題,設計一些多媒體課件,以加強學生切身體驗,激發學生思維潛能,使
學生看了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興趣大增。如在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我就從網上搜了一些"動
物尾巴的妙用"做成多媒體課件。通過反復播放觀察,邊看邊分析、討論,最終使學生不僅能自己說許多動
物尾巴的用處,回答了學習伙伴提出的問題,擴大了知識面,還可以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現
象相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當然,在我們現有的條件下,不可能每節課都用多媒體來教學,現階段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
。但是我們應該發現,多媒體課件作為我們常規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在激發興趣、攻克難點、突出重點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應用;輔助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不僅引起教育方式和教學過程的深刻變化,而且改變了教師分析和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思路。教育技術以其特有的魅力,不僅在教育學科中漸漸贏得了相應的學術地位,而且在教育實踐范圍內,已經成為促進教育教學變革的催化劑。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是為了減輕負擔,不僅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還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雖然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實惠,但是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濫用各種技術手段,就會使學習者出現信息迷航或信息過載的現象,就達不到預期設計的教學效果。下面我談一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1. 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以景激情俗話說“觸景生情”,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情境中,一定場合下產生的。具體生動的情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強化兒童的情感體驗。當媒體手段能發揮其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創設與課文有關的特定情境時,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從而產生情緒體驗,增加感染力。例如:在《最可愛的人》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將近幾年來長江洪水肆虐時,奮不顧身跳入水中,用身體鑄成人墻擋住決口的場面,制成課件,在屏幕上展示。把學生帶入這一特定場景,使情感受到了熏陶,對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這種內心的情緒體驗,使他們堅定了向學習的決心,由“激情”而達到了堅定信念的最佳效果。這顯然是運用傳統的講授法難以達到的效果。
2. 用信息技術可活化教材,把抽象的文字用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課本教材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靜止的世界,單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往往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把靜態的教材轉化成一個動態的認識活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制作動畫、課件、錄音等,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過程,這樣能夠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降低學習難度,形成了更為合理的教學結構,也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完成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使教材內容得以“活化” 。這樣,很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達到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目的,自然提高了課堂效果。 例:說明文是客觀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道理。即使文章的語言再準確,也不可能在每個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或事理。這時候,就需要用計算機把正確的事物呈現給學生。 比如在講《趙州橋》一課時,有同學反映說沒見過石拱橋,不知道什么是石拱橋,我就出示了趙州橋的圖片及一段介紹趙州橋的錄音,把趙州橋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趙州橋的特點學生也就容易發現并記住,再總結石拱橋的特點也就水到渠成了。
3. 利用信息技術與同行進行網絡研討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遇到困惑和疑問,有時又急于得到一個定性的合理的結論,我就在網絡中向同行請教。在網絡教研中,廣大網友對我教學設計中的點點滴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我充分認識到上課前應有嚴密的教學設計,應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他們坦誠的建議,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觀點,使我受益匪淺--使我的業務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和提高了教學觀念,還使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一如既往的應用信息技術與同行進行網絡研討來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
雖然現代的媒體課件,可以集中大量信息和資料,利用各種媒體素材,生動形象的展現課程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展現傳統教學不能表達的內容,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并不是說有了現代教育技術,就可以放棄傳統教學。傳統教學必須與現代信息教育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一定要慎重應用教育技術于教學之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科內容都適合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如果強行使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反而使得其反,加重了師生的負擔,效果又不明顯。甚至說會使課堂出現技術喧賓奪主的現象。如有一節語文課講《葡萄溝》,學生在網上一會兒欣賞葡萄溝的風光,一會兒查葡萄干的生產工藝,一會兒畫葡萄,一會兒品嘗葡萄,忙活了半天,唯獨忽略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節課因技術應用不合理而顯得支離破碎,在有意無意間使語文課變成了活動課。更有甚者,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越是采用高級的技術軟件,就越能體現教學的先進性;教學課件越是新穎,所用圖片、動畫和音響越多,就越能體現信息技術的作用。在這種誤解下,結果卻導致了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術面前茫然失錯。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能濫用各種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變成了新型技術裝置的展覽會。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還有更多的優勢,這顯然是一個有更大潛力可探索的課題。要讓計算機自然地成為教師教學的教具、學生學習的學具。就像圓規、三角板、直尺那樣,真正發揮其工具的作用,為學習所用。要積極主動學習運用計算機軟件,不讓這些設備成為學校“先進”的擺設。一定要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去潛心鉆研,使其在教學改革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一定會成為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能夠善用教育技術的新型教育者。
參考文獻
參加比賽的每位老師教學態度端正,課前能認真鉆研教材,積極備課,準備課件,教具,課堂教學中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表現出了良好的教學素養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良好。在比賽中出現了很多閃光點,值得推廣:
1、注重了文本細讀。所有授課教師都能通過文本的詳細閱讀,逐字逐句地對關鍵詞、中心句、各種表現手法等,進行細致、精確的語義分析,從而實現對文本意義準確、透徹的解讀。比如徐老師抓住了文眼“惑”字,一字引出了全文的中心。楊老師抓住“望、饞得流口水、抓耳撓腮”等動詞等于抓住了皮皮和汪汪的神態和動作。
2、注重學法指導。尤其是廖老師在古詩教學中的 “平長仄短”誦讀法,看注釋理解古詩法,將古詩中的單音字轉換成現代的雙音詞的翻譯法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講練結合。這點肖老師做得特別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課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學生仿說家鄉的特產,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型說說葡萄干的制作過程。課后作業要求設計一則廣告,推薦葡萄溝。
4、教學形式多樣。比如楊老師設計的讀一讀、擺一擺、演一演、想一想等環節,寓教于樂,非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使學生真正愿學樂學。
5、能運用多媒體教學。比如肖老師的課件圖片豐富、資料齊全。楊老師的準備的小島、椰子樹教具、徐老師的紙船學具都為學生理解文本起到了關鍵作用。
說到聽課后的感悟,還是想強調兩句老話:
第一句是請脫下公開課繁華的外衣,還語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師把公開課的教學目標定得過高過全,想通過一堂公開課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學理念,想多教一點文學常識、想多幾個拓展練習、想多教學生幾種學法,這種積極態度是值得肯定的,這種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勵的,但一堂課中承載了太多的內容卻很可能讓老師和學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導致兩種后果的產生:一是因為內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學任務,另一種是太多的內容擠掉了對語文教學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時間,看似面面俱到,實則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們期待“刪繁就簡教語文”,提倡“簡約、務實、自然、真誠”的語文課堂,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自然、簡樸實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堅決不留,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盡量不做”——憑借簡單的教學目標、簡單的教學環節、簡單的教學方法,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
第二句老話:閱讀教學,“讀”占鰲頭。朗讀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說。朗讀看起來是最簡單的一種教學方法,可要想指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感悟卻需要高超的教學藝術。我想指導朗讀可以從“四有”入手。
一是讀有層次。
有些老師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這是不切實際的。讀出感情應建立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應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是朗讀的三個層次,一定得循序漸進。
二是讀有指導,這個指導不應著眼于指導學生如何讀好停頓、重音,而是要引導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在的含義,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悟。
三是讀有示范。四是讀有評價。
1. 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通過教師直接傳授得到的,而是在師生相互交流中結合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進行同化與順應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識。教師如何利用預設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學習情景,是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的關鍵。教師恰當適時的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利用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交互的積極性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師通過運用色彩、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把教學內容,形象、逼真的展示給學生,在多種感官刺激和多元知識表征下,喚起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知識的建構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如筆者在進行《驚弓之鳥》教學時,首先利用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更羸生評事跡的圖片,并配上由成語制作的動畫。學生一開始就被動畫創設的教學情景所吸引,不知不覺進入了課文學習的狀態,然后筆者自然引入預設的兩個問題,通過師生的交互,很快解決了對包拯生評事跡的了解,為課文學習和對更羸智慧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2. 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構成知識體系中最重要、最本質的內容。也是進行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有時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可以便捷的向學生展示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 在強大的視覺刺激下,讓學生聞其聲、觀其境、觸其情。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從而深入理解所學的重點、難點知識,提高了教學效率。如,筆者講授《葉公好龍》這篇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很少接觸到這類文章,所以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斷詞斷句、理解文章的涵義是這篇課文的重難點。只有文章的意思明白了,每句話的涵義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單靠口頭說教, 學生很難理解。為突破這個難點,我首先給學生播放預設的《葉公好龍》Flas,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又不失時誤的讓學生傾聽聲情并茂的范讀。 再通過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課文內容詳解,就這樣學生在創設的多媒體氛圍中輕松的完成了學習任務。最后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課文內容的關鍵環節,讓學生參與自演課本劇,深刻體會本文是“諷刺一些人言行不一”的寓意,從而使課文內容不解自通,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
3. 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視野
多媒體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學習內容不再僅是教師講授的書本知識,還有豐富數字化的課外知識。網絡課程或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課堂教學,師生情感交互的機會,打破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另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入,擴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學生單位時間所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量增加了很多,從而拓展了學生學習的視野,這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如《葡萄溝》教學中, 由于很多學生沒見過果農晾制葡萄干的場景,難以理解葡萄干的制作過程。我首先播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感受一下果農建造的陰房及在陰房晾制葡萄干的情景,對那些沒有葡萄干晾制知識的同學進行初步感知,然后又設置一些與吐魯番當地的氣候有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查找問題的答案,通過分組討論和小組匯報的方法,把設置的問題逐一解決。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了學生計算機操作的能力,又調動了學生參與交流、共享知識的積極性,達到了學習新知的目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4.復習鞏固、概括總結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為單元編寫的,也就是說在一個單元內設置幾篇不同文體的課文,共同表達一個主題。因為主題單元知識點很多,教師難以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復結,讓學生深入理解主題涵義和編者意圖。這就需要利用多媒體課件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在復習時,教師利用計算機把要復習的主題單元內所有知識點羅列出來,利用連線把知識點非線性鏈接起來,這樣教師就可以方便的講授每個知識點,然后返回總知識點概念圖。并且通過總概念圖之間的知識連接,讓學生感受到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更好的學習和深入理解單元主題內涵。如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單元進行課堂復習時,我根據選編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全神貫注》和《魚游到了紙上》,所涉及的知識點制作單元主題概念圖。先整體復習每篇主題課文結構,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使我們懂得了對權威要尊重,但不要盲從,權威也有錯的時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魚游到了紙上》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全神貫注》表現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通過三篇文章,讓學生明白學習中不但要敢于質疑,更要全身心投入,全神貫注。然后再利用總概念圖中的字、詞、句的分類方法進行單元知識點的復習與總結。
5. 及時反饋評價,教學相長
關鍵詞:生活化;閱讀教學;策略
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揮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可見,生活是最好的、最有意義的教學情景。
語文教學需要生活化,閱讀教學需要生活化。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大語文觀”理論的支持下,我們可以充分營造生活氛圍,創設生活情景,讓閱讀教學與生活相溝通,從而達到我們的閱讀教學目標,即進行生活化閱讀教學。
那么,進行生活化閱讀教學可以采取以下幾種策略:
策略一:課前觀察了解,聯系生活
有的文本中一些人和事與學生的生活現實有一定的時空差距,學生往往認識不全面,甚至出現偏差,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教學前,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自覺地去親近生活,指導他們留心觀察、聆聽、感悟……
策略二:以文本為藍本,還原生活
受生活所限,學生的直接經驗在閱讀不同的文本時往往顯得比較蒼白。我們應當尋找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合點,使文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讓學生的生活充實文本內容。
1.模擬場景,還原生活
如《小鹿的玫瑰花》一課教學片斷采擷:首先,歡快的音樂響起來,圖片演示玫瑰怒放、蜜蜂忙著采蜜……教師借助課件虛擬了小鹿的玫瑰花給大家創造了幸福的場景,還原了文本生活內容。接著,學生想象小動物們看見玫瑰花后的動作、語言,仿照5~7自然段來說話,使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體會了文章的中心,同時也經歷了一次童話世界的漫游。
2.補充資料,再現生活
如《懷念母親》的第2自然段的教學,教師為了引領學生感悟作者的愛、悔、痛、恨,不失時機地先后兩次補充季羨林的《賦得永久的悔》片段,再進行練筆――“作者的補白”,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寫下作者的心聲。這樣通過揣摩重點語句、補充資料、補白練筆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地感悟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策略三:聯系生活實際,體驗生活
教師可以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再現場景,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如《慈母情深》重點句“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的導讀,教師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品讀:學生自由品讀后談感受――學生想象母親的背是一個怎樣的背,并帶著想象讀句子――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生活,把課桌當作縫紉機,彎曲著脊背。學生在演繹中感受那頭昏目眩,感受母親勞累與艱辛。從而獲得主觀感受,感受母親的工作是那么枯燥,那么乏味。
策略四:喚醒生活經驗,反思生活
我們要喚醒學生生活經驗,鏈接與教材之間的聯系,然后進入充滿生活靈性的閱讀教學殿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創設或生成一些類似情境,引領學生回憶生活,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內化,語言實踐。
如《葡萄溝》一課的教學,師生共同研讀文本后,教師設計仿寫練習:臨海素有“江南桔鄉”的美譽。請你模仿課文的寫法,向大家作介紹。學生聊起蜜桔,心中油然而生自豪感。可是對蜜桔的生長過程知之甚少。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課件演示桔樹開花、結果、豐收的過程,學生迅速將單調的仿說變成了“角色演說”,實踐了課堂人文思想與課文內容人文思想的結合。
策略五:推薦課外閱讀,走進生活
一堂課的終結,往往是另一個學習活動的開始。教師可以推薦與文本有關的課外閱讀資料,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讓閱讀走進孩子們的生活。
如學習了《找春天》,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描寫春天的經典詩文進行課外誦讀;學習了《懷念母親》,教師可以推薦季羨林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寸草心――我的母親》。教師可以依據不同教材推薦不同的課外讀物,可以是與文本同一主題的群文閱讀,可以是同一人物的生平故事閱讀,還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的閱讀欣賞。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如果能讓閱讀教學與生活很和諧地接軌,把生活融入閱讀教學中去,學生學會了用語文的方式去體驗生活,那也就達到了“真正的”語文教學之境界。
參考文獻:
[1]劉云生.在文本與生活對處感悟.小學語文教師,2008(10).
[2]李秀香.課文內容與生活融合的嘗試.小學語文教學,2008(10).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力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7-260-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必須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求教師應注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換、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我們必須正確把握這一精神,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地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讓信息技術成為構建活力課堂的得力助手。這也是時代要求的反映,體現了教育的現代特征和課程自身發展的需要。根據新課標要求,工作于教育一線的教師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教學中構建活力課堂?現代信息技術為此提供了切入點。
一、聲樂相融,入境生情,引領學生感悟文本
詩歌語言精練但情意深長。由于小學生的領悟能力有限,他們對于古詩的情感和意境韻味的感悟還停留在表層,需要借助外界刺激使其產生直接、深刻的情感體驗。例如學習古詩《贈汪倫》時,在學生了解寫作背景并初步朗讀的基礎上,為加深學生對詩歌含義的理解,選取李叔同《送別》曲的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并簡要介紹這首曲子。在悠揚溫婉的樂曲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個人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得到審美體驗,與教師、文本產生共鳴,達到與詩歌“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視頻展示,具體直觀,引導學生理解難點
1、化抽象為具體,易于理解。二年級課文《葡萄溝》中,“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鑒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加上缺乏生活經驗,他們難以理解“陰房”、“碉堡”、等含義,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沉悶的狀態。此時,我播放出預先準備好的介紹葡萄干制作方法的視頻。視頻畫面華美、講解詳細,學生看得非常投入。觀看完畢,我又順勢提問:“誰愿意說說葡萄干是怎么做成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踴躍舉手,紛紛嘗試用自己的話陳述制作方法,課堂氣氛由先前的沉悶轉為活躍。由此實現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難點的化解。另外,《恐龍的滅絕》一課中,為了讓學生理解“撞擊說”,同樣可以使用這一教學方法。學生通過視頻獲得感知,繼而理解內容,再以口頭陳述的方式進行應用和再創造,從而實現了“感知理解運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情景再現,生動直觀。在《開天地》中,課文描繪了開天地的過程,但要使學生真正感受這一過程,則需借助多媒體的視頻展示。我從互聯網中搜集了視頻動畫,通過情景再現,學生得到直觀體驗。緊接著讓學生談感受和體會。從教學效果看,在學生的陳述和飽含深情的朗讀中,他們較好地理解了的獻身精神。由此,課本中靜止的、抽象的文字變成了動態的、具體的動畫,實現了教學難點的突破。
三、動畫游戲,新鮮刺激,激發小組合作興致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通過活動建構知識、提升能力,新課標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此理念相符合。“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好地學習和交流。但小學生年齡小,需要教師的引導。通過具體實踐,課堂中創設學生喜歡的、具有挑戰性的動畫游戲情境,讓每一小組合作沖關,激發小組合作興致并提高效率。
四、多重結合,表現力強,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且引導學生仔細體文本所反映的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的生活形象,感受和領悟情感,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實現心靈的碰撞,感悟課文所承載的真、善、美。因此,教學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在《可貴的沉默》一課中,伴隨著悅耳動聽的《生日歌》,多媒體課件上播放動態的生日場景圖,畫面中搖曳的燭光、漂亮的蛋糕、閃亮的燈光,立刻勾起學生們的幸福回憶。教師順勢提問:“同學們過生日時,有哪些難忘或有趣的事情嗎?”輕松的氛圍,熱衷的話題,大家踴躍發言。學生在表達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與文中小朋友相同的情感體驗,因此學生朗讀時聲情并茂,加上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更好地把自我情感融入故事中,感受著文本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由于對課文理解的步步深入和前面的情感鋪墊,孩子們的情感體驗也逐漸豐富,因此在教學的最后環節中,設計“我手寫我心”拓展活動。學生在《感恩的心》樂曲聲的溫馨氛圍中,認真專注地在“心靈卡片”中寫下對父母的心里話,并在課后將其送給爸爸媽媽,這無疑又是體驗情感的好機會。
綜上所述,在以上的教學案例中可以看出,信息技術集中通過畫畫、音樂、視頻等多種結合,表現力強,避免了傳統課堂中平淡、粗淺的弊端,是構建閱讀教學活力課堂的強有力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 林偉民,侯建成.活力課堂――讓生命煥發活力的教學藝術[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審美能力 方式 探討
一、語文審美活動教學內容的把握
語文教育的審美教育資源十分豐富,除課堂教學資源以外還有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文物古跡、社會生活等等。而課堂教學資源,除課文以外還有各種教學媒體,特別是計算機課件。下面重點談談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課文中所包含的審美教育內容。
怎樣的課文具有審美價值呢?凡人們在創造性的活動中顯示出來的聰明才智,在追求新生活中所表現出的理想、情感、愿望,都是人們的本質力量。通過語言文字形象地表達這種人的本質力量的課文都包含著審美教育的內容。從課文所表達的內容和所采用的表達形式來分,大致可分為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語言美。
反映自然界中自然物的美,屬自然美。如《葡萄溝》中葡萄豐收的美景,《荷花》中荷花楚楚動人的風姿,《鳥的天堂》贊美了一種令人鼓舞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自然美在于它能把學生引想和想象的天地,感受生活的情趣,領略自然帶給人們的啟示。
社會美,是指社會生活的美,也就是人類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里的美。它是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的活動,因而勞動的過程和創造的成果都是美的。《長城》描寫古長城“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我國崇山峻嶺之巔”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結成的偉大奇跡,更顯示勞動美。
二、語文審美活動教學方式的探討
(一)渲染情境,感受美。
審美的主要對象是形象,美是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現的。美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它以感性的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快樂感和愉悅感,從而產生情感。教學《草原》一課時,我把欣賞草原的美作為引線,充分運用電教手段來展示草原的自然美,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以境入情,感受美的目的。教學第一段時,我用投影映出草原的全景:“天空是那么明朗,地上一片碧綠,白色的羊群,綠色的小丘……”“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投影片向學生充分展示了草原的自然美,將學生帶入了“一碧千里”的茫茫大草原,讓學生有了初步認識:草原美麗、寬廣。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作者看到白色的羊群,綠色的小丘,就聯想到“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看到靜立不動的駿馬和大牛,就聯想到“……好象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通過討論,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這樣寫,可以表現景物的幽靜、美麗。有這樣的景物,才可能產生這樣的聯想。因此情和景是交融的。
隨即,我又引導學生看幻燈片,激起學生美的聯想,并讓他用自己的語言把草原的美描繪出來:“草原真美啊!”到處一片碧綠,我好像看到了風吹草浪起伏,像輕輕的流水,流向遠方,真是一幅只有綠色渲染的中國畫”。“草原一碧千里,翠流。我仿佛跨馬奔馳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真想放聲歌唱《草原之歌》……”然后再讓學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是如何描述的。這樣,既強化了學生的審美感受,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品讀結合,體驗美。
課文表達的自然、社會、藝術之美,都蘊涵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之中。教學時要調動學生的感覺、知覺,對那些表情達意比較深刻的詞句“咬文嚼字”,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處,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中,用貪婪、吮吸、歡笑等生動的擬人詞語一下子把楊梅樹的可愛之處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又如《趙州橋》一文中,有一段描寫橋欄板上雕刻的有關龍的內容,語言優美,句式整齊,可謂文情并茂。教師在講這段時,讓學生抓住中心詞“精美”,看著投影片上的龍的形象,來品味語言文字的“形象”。“回首遙望”、“相互纏繞”、“前爪相互抵著”、“嘴吐水花”等詞,勾畫出了一群活靈活現的神物,顯示出一種奇特豐富的想象創造力 ,學生通過品詞品句,無不發出由衷的贊美,感情得到了升華。
教學中我們應通過配樂、朗誦、慢讀默讀自由吟讀等手段,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把優美的畫面,真摯的情感讀出來,學生用有聲的語言再現美、表達美。又如在教學《林海》第三自然段的2、3句,如果用輕柔輕快的語調,自由輕聲吟誦,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文中所展示的“綠海銀波”圖中,再加上美讀指導時教師的激情描述,學生定會得到美的體驗。
(三)想象拓展,創造美。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 小學課堂教學 作用
Brief talk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t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ing
Hai Ying
【Abstract】The logical conformity of the intet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ubject will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t can give prominence to the emphasis, break the difficulty and enrich students’ learning better through combining seeing with hearing, concentrating students’ attention and inspiring students with their interest.
【Keywords】Intet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Elementary classroom teaching Function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此時應運而生,做為新時代的教師,如能將電子白板技術與所教學科合理整合,將會極大的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下面,我就根據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情況,談一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視覺聽覺相結合,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電子白板的出現使教學在視覺和聽覺的結合上實現了重大的突破,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視覺與聽覺是教學的基礎,借助電子白板進行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電子白板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聽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具體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地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插圖,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體感不強,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作用,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生動悟意。在教學《燕子》時,第三段中講到“還有幾只橫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便一圈圈地蕩漾開去”時,學生很難理解“橫掠”的意思。于是我適時地放了燕子“橫掠”飛行的課件,很好地展現了燕子飛行的動態,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同時也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在教學數學課《十幾減幾》時,我將小動物賽跑的情境融入課堂中,低年級小學生看到伴著音樂賽跑的小動物非常興奮,好奇心一下子被吸引了,積極動腦思考老師的問題。在美術教學《中國龍》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首先利用電子白板的探照燈功能,出示龍頭上的角,讓學生猜是什么動物。學生猜是鹿,老師搖搖頭;接著出示龍的爪子,學生猜是鷹,老師又說不對;再出示龍的身體,學生猜是蛇,老師還是說不對;最后將龍的形象完全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出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達到了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及的教學效果。
2.集中學生注意力,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電子白板的復制、粘貼、旋轉、平移等功能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我先利用電子白板的復制功能分別復制出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再利用旋轉、平移功能,把它們分別拼成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因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是同學們已經掌握的舊知,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使新知轉化成舊知,電子白板在這一環節起到了剝絲抽繭、突破難點的作用。
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對于圓周率的推導一直是一個難點,因為以往的教學手段及學生的動手操作都很難真正的把圓的周長是圓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準確、明顯地顯示出來,利用電子白板的直觀演示功能,學生對這一知識一目了然,本課的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
3.動靜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把事先畫好的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利用白板筆描紅,強化角的組成,同時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繞頂點旋轉,組成各種不同角度的角,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
在教學“鼎”、“馨”、“凹”、“凸”等難寫字的筆順時,教師可以先在白板上正確地書寫這些字的筆順,然后利用電子白板的錄制回放功能將書寫過程錄制下來再反復播放。學生在下面練習書寫時,老師就可以解放出來到學生中去巡視指導。利用電子白板的這種功能,學生書寫筆順的正確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4.借助強大的信息資源,豐富學生所學知識。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廣泛地搜集了“歐元”、“日元”、“美元”、“臺幣”、“港幣”等給學生展示,讓學生了解各個國家地區的貨幣,增強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幣的意識,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鳥的天堂》、《桂林山水》、《葡萄溝》等課時,為了讓學生看到、了解到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見到、聽到的內容資料,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展示,可以讓學生拓寬視野,增長閱歷。
5.發揮電子白板的強大交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電子白板的強大交互功能極大地解放了教師和學生,促進了教與學模式的改變,更好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課堂練習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設計不同的問題,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自由選擇問題做答,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