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作者簡介
韋康博,知名財經作家,中國商業社資深財經編輯,工業4。0在中國的主要推動者與研究專家,曾發展多篇關于制造業的文章,介紹德國在智能化生產和先進制造業方面的最新學術成果。
內容簡介
工業4.0時代的到來給互聯網企業、工業生產、商品消費等諸多領域帶來了巨大變化。4.0時代產品實現了按訂單生產而不再是盲目生產,讓企業資源更加優化、能源效率提高、投資回報率也更高。
《工業4.0時代的盈利模式》詳細分析和介紹了多家知名企業在4.0時代的經營模式,希望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借鑒。本書作者旨希望通過本書可以幫助更多的企業管理人員對4.0工業變革時期的企業贏利模式進行合理地分析,從而提高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把握和定位能力。希望所有的讀者都可以通過閱讀本書,蓄勢待發,迎接工業4.0時代的到來。
目錄
第一章工業4.0時代: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3
1.什么是工業4.0?工業4.0具有哪些核心特征?4
2.工業4.0具有怎樣的發展戰略愿景?7
3.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10
5.重營銷輕制造的互聯網經濟即將落后17
6.創新2.0與工業4.0 20
第二章工業4.0的思維方式:顛覆全球制造業的新思維23
1.發達國家通過第四次工業革命搶占高科技制高點24
2.虛擬全球將與現實全球相融合27
3.人、機器和信息能夠互相連接,融為一體30
4. 4.0時代是個性化的生產與消費33
5.重營銷輕制造的互聯網經濟即將落后36
6.預測型制造與工業大數據40
第三章工業4.0進行時:發達經濟體的產業革命43
1.從德國開始,新革命將席卷全世界43
2.歐盟開始部署工業復興戰略47
3.美國國家先進制造戰略51
4.日本工業振興戰略與日本信息技術發展計劃54
第四章工業4.0的內涵:自動控制、人工智能與信息處理58
1.智能制造主導的產業升級58
2.機器人工業4.0時代的轉型升級62
3.在制造業中部署物聯網65
4.推進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的發展69
5.智能生產與智能工廠72
6.未來的智能工廠:零件與機器的交流76
7.產業集成的智能制造體系80
第五章工業4.0戰略:智能互聯系統引領的強國戰略83
1.工業4.0:智能互聯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83
2.西門子“三化”戰略布局“工業4.0”87
3.領先的供應商戰略與領先的市場戰略90
4.高標準化、組織先進化與個性化產品戰略94
5.讓制造業更具創造力、更加本地化和個性化97
6.智能互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100
第六章工業4.0生態系統: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生態鏈104
1.價值網絡進行橫向整合105
2.橫跨整個價值鏈的端對端工程108
3.垂直整合與網絡制造系統112
4.強化信息技術與制造工業的結合116
5.適應萬物互聯的發展趨勢119
6.匯聚優勢:人機協作改變工業生態123
第七章工業4.0投資機遇:如何了解并布局工業4.0時代126
1.自動化裝備系統集成:高鐵與航空的高新技術領域127
2.汽車產業的智能系統集成130
3.機器人系統集成:奮起直追爭市場134
4.自動化產業改造和升級138
5.數字化制造,助力工業4.0時代141
6.布局工業4.0:穩中求進,贏在起點144
第八章工業4.0在中國:從3.0向4.0的跨越148
1.工業4.0為中國經濟展現一幅全新的工業藍圖149
2.中國工業4.0需要突破軟硬“短板”,激活開拓式創新152
3.從廠商制造到用戶個性化制造的轉變155
4.注重具備獨創性的知識產權,拒絕山寨工業159
5.工業4.0時代背景下中國制造業的反思163
6.“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升級167
7.工業4.0:全生命周期管理170
后記
【關鍵詞】大數據;高等教育;機遇和挑戰
0.引言
數據是指一切保存在電腦中的信息,包括文本、聲音、視頻等。“大數據”是一股新的技術浪潮,也是逐步形成的歷史現象,其具體是指隨著信息存貯量的增多,人類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通過數據的開放、整合和分析,能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從而為社會帶來“大科技”、“大利潤”、“大智能”和“大發展”等新的機遇。大數據之“大”,并不在于其表面的“大容量”,而在于其潛在的“大價值”。大數據之所以被稱為革命性現象的根本原因,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它標志著我們人類社會在從信息時代經由知識時代快速向智能時代邁進,并給普通高等學校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1]。
1.大數據給普通高等學校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大數據,使教師面臨挑戰,使學科專業設置和專業知識結構面臨挑戰;大數據為大學管理的精細化個性化服務提供了工具;大數據給科研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1.1教師面臨的挑戰
智能學習平臺只是大數據大潮在教育領域掀起的一朵浪花。如著名的在線教育公司Coursera,已經和普林斯頓、伯克利、杜克、香港理工等全世界30多所大學達成協議,通過其平臺免費開放課程。如今這些學校的課程可以實現全球幾十萬人同步學習。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學習者不僅可以在同一時間聽取同一位老師的授課,還和在校生一樣,做同樣的作業、接受同樣的評分和考試[2]。
這種學習平臺的崛起,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激烈的討論。其中的原因,是因為該平臺已經不是一個鏡頭、一段視頻那么簡單,而能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自動進行提示、誘導和評價,從而彌補沒有老師面對面交流指導的不足。例如,通過記錄鼠標的點擊,計算機能夠記錄你在一張幻燈片上停留的時間,判別你在答錯一道題之后有沒有回頭復習,發現不同的人對不同知識點的不同反應,從而總結出哪些知識點需要重復或強調,哪種陳述方式或學習工具在哪種情況下最有效等規律。
不難發現,該平臺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為大數據。單個個體學習行為的數據似乎是雜亂無章的,但當數據累積到一定程度時,群體的行為就會在數據上呈現一種秩序和規律。通過收集、分析大量的數據,就能總結出這種秩序和規律,然后有的放矢,對不同的學習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
這種智能學習平臺將會給教育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學校曾經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好的學校更是異常稀缺,由于這種智能平臺的普及,在不遠的將來,名校將人人可上,也就是說,如果應對得當,中國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將很快得到有效緩解。對個人來說,隨時隨地地學習、終身學習都將成為可能,例如,高中生可以嘗試大學的課程,離開了校園的人,也可以登錄在線平臺再和在校生一起聽課。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探討多年、孜孜以求的夢想。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中國的教育行業要面對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和挑戰。過去,是學生爭學校;將來,可能是學校在全球范圍中爭奪學生。發達國家的一流大學會擠壓發展中國家普通大學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普通大學該如何來吸引生源?它們會不會因此衰落?既然最好的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都可以免費獲得,教師的角色又需不需要調整?又該如何調整?這些問題,都是大數據時代催生的重大挑戰。
1.2學科專業設置和專業知識結構面臨的挑戰
網絡大數據在科學和技術上的突破,將可能誕生出數據服務、數據材料、數據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3].網絡數據科學與技術的突破意味著人們能夠理清數據交互連接產生的復雜性,掌握數據冗余與缺失雙重特征引起的不確定性,駕馭數據的高速增長與交叉互連引起的涌現性(Emergence),進而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從網絡數據中挖掘出其所蘊含的信息、知識甚至是智慧,最終達到充分利用網絡數據價值的目的.涌現性是指由低層次的多個元素構成高層次的系統時展示出的每個單一元素所不具備的性質.網絡數據不再是產業環節上產生的副產品,相反地,網絡數據已成為聯系各個環節的關鍵紐帶.通過對網絡數據紐帶的分析與掌握,可以降低行業成本、促進行業效率、提升行業生產力.因此,可以預見,在網絡數據的驅動下,行業模式的革新將可能催生出數據材料、數據制造、數據能源、數據制藥等一系列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使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和專業知識結構面臨挑戰。
1.3大數據為大學管理的精細化個性化服務提供了工具
教育是在生活中實現的,不在生活中實現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學校教育更需要“終極關懷”。華東師范大學一位女生節食減肥,很少在校內用餐,學校通過困難生預警系統察覺到其飯卡消費值較低,便發送了一條短信,詢問是否有經濟困難,是否需要幫助。這位女生收到短信,感到非常溫暖,便發了一條“華師大少女減肥減出人文關懷”微博,結果被網友紛紛轉發。網友們稱贊學?!巴ㄟ^對數據的挖掘、應用,更貼心地服務學生、關愛學生”,“讓冰冷的數字有了人性美!”這一事件至少告訴人們,大數據為大學管理的精細化服務提供了工具,有助于學校實現“終極關懷”[4]。
1.4大數據給科研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科技創新實質上是科學研究方法的創新,數據科學帶給大家改變探索世界的新方法――從大量的數據中,揭示世界運行的規律。新方法體現在大數據的三個特征中。
大數據在舍恩伯格看來,一共具有三個特征:全樣而非抽樣,效率而非精確,相關而非因果。
第一個特征非常好理解。在過去,由于缺乏獲取全體樣本的手段,人們發明了“隨機調研數據”的方法。理論上,抽取樣本越隨機,就越能代表整體樣本。但問題是獲取一個隨機樣本代價極高,而且很費時。人口調查就是典型一例,一個稍大一點的國家甚至做不到每年都一次人口調查,因為隨機調研實在是太耗時耗力了。
但有了云計算和數據庫以后,獲取足夠大的樣本數據乃至全體數據,就變得非常容易了。谷歌可以提供谷歌流感趨勢的原因就在于它幾乎覆蓋了7成以上的北美搜索市場,而在這些數據中,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去抽樣調查這些數據:數據倉庫,所有的記錄都在那里躺著等待人們的挖掘和分析。
第二點其實建立在第一點的基礎上。過去使用抽樣的方法,就需要在具體運算上非常精確,因為所謂“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設想一下,在一個總樣本為1億人口隨機抽取1000人,如果在1000人上的運算出現錯誤的話,那么放大到1億中會有多大的偏差。但全樣本時,有多少偏差就是多少偏差而不會被放大。諾維格,谷歌人工智能專家,在他的論文中寫道:大數據基礎上的簡單算法比小數據基礎上的復雜算法更加有效。
數據分析并非目的就是數據分析,而是有其它用途,故而時效性也非常重要。精確的計算是以時間消耗為代價的,但在小數據時代,追求精確是為了避免放大的偏差而不得已為之。但在樣本=總體的大數據時代,“快速獲得一個大概的輪廓和發展脈絡,就要比嚴格的精確性要重要得多”。
第三個特征則非常有趣。相關性表明變量A和變量B有關,或者說A變量的變化和B變量的變化之間存在一定的正比(或反比)關系。但相關性并不一定是因果關系(A未必是B的因)。
亞馬遜的推薦算法非常有名,它能夠根據消費記錄來告訴用戶你可能會喜歡什么,這些消費記錄有可能是別人的,也有可能是該用戶歷史上的。但它不能說出你為什么會喜歡的原因。難道大家都喜歡購買A和B,就一定等于你買了A之后的果就是買B嗎?未必,但的確需要承認,相關性很高或者說,概率很大。
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時代只需要知道是什么,而無需知道為什么,就像亞馬遜推薦算法一樣,知道喜歡A的人很可能喜歡B但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越來越多的事物不斷的數字化。使得人們可以從大量的數據中,發現隱藏的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和經濟規律。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數據將拓展人類的視野。
大數據給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同時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它將對現有的科研和教學體制帶來大幅度的變革,對科學與產業之間的關系、科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帶來大幅度的變革。
事實上,數據科學還帶給大家觀察世界的新方法――從大量的數據中,揭示世界運行的規律。2008 年《連線》雜志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就指出“數據爆炸使所有的科學研究方法都落伍了”,用一系列的因果關系來驗證各種假設和猜想的研究范式已經不實用了,如今它已經被無需理論指導的純粹的相關關系研究所取代。安德森指出:“現在已經是一個有海量數據的時代,應用數據已經取代了其他的所有學科工具。而且只要數據足夠多,就能說明問題。如果你有一拍字節的數據,只要掌握了這些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一切就都迎刃而解。
人們在研究自然語言處理方面走過的彎路,為安德森的觀點提供了有利的證據。20 世紀50 年代,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如果讓計算機來充當翻譯,就必須像人一樣,讓他理解詞句的含義。于是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讓計算機來學習的人類的各種規則。這種方法很快在70 年代走到了盡頭。但是基于大量數據、運用概率模型的統計語言學的出現使得自然語言處理柳暗花明。如果沒有這些概率統計模型,風靡一時的Siri(個人語音處理)等應用,就不可能實現。
2.結語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對大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管理和應用必將會推動普通高等學校的大發展,當然也會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利益和創新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趙國棟,易歡歡,糜萬軍,鄂維南.大數據時代的歷史機遇―產業變革與數據科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2]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移動通信;互聯網;
一、問題引入
1946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它的出現標志著一個計算機時代的開始。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進步與需求,計算機無論從體積形態、性能還是應用的領域范圍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直至今日,它已完全滲透到各行各業的各個角落,作為我們工作、生活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決定并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生活,甚至乃至社會發展。計算機多元化的發展,帶給我們太多的改變與驚喜,于此同時我們對它的要求也在同步增強,從最早的性能需求,到中期的適用領域需求,直至集性能與適用領域需求于一體,并且要隨時隨地,為此便攜式的筆記本電腦乃至今日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智能移動手機終端就出現了。
談到智能手機,就不得不從2007年美國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說起。iPhone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手機產業乃至現如今的移動互聯網領域,其優異的工業的設計及硬件性能再搭載上簡約時尚的ios手機操作系統,造就了智能手機新時代的“阿凡達”,更是因為它的出現,帶領著我國進入了3G網絡時代,在它的行業指引下,才有了現在的Andriod智能機,也是因為它的出現,為現在乃至是將來智能手機領域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業標準。
二、移動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機遇
(一)電信運營商將不再獨大,將會打破各自封閉的產業鏈,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產業鏈上的附屬企業合作,為相關企業帶來發展空間,拓展業務領域和增加收益。
在智能手機之前,以KJAVA為例,軟件從上架到下載、收費全部掌握在運營商手里,第三方軟件提供商都是以被動的姿態存在著,甚至容忍過分的二八分成,最終好多企業不得不放棄國內市場。相對而言作為運營商來說,“擁兵自大”,忽略了最終的客戶需求反饋,第三方開發者支持力度大大減小,市場一度進入冰封期,著實讓運營商緊張了一把。與之前相比,現在的智能手機由于本身客觀的原因導致,運營商不得不開放合作。
(二)龐大的用戶基數,將會給已有產品線的企業帶來更多的承載渠道和更快的散播直銷平臺,并提供多樣的營銷模式和手段。
以“汽車網站“為例,該網站在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了250萬,這一數字已經可以與傳統網站的PC活躍用戶數第二最高值進行媲美,而且正在以趕超的趨勢繼續增長著。據聯合國有關機構調查顯示,在2014年底,世界上移動通信設備用戶總數將會超過世界總人口數,有著這樣一個龐大的用戶基數,無論從傳播信息到營銷手段,都是給了眾多企業一個更好的全新的平臺去發展,有了更多的選擇,經營模式更加多樣化。
(三)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與深入,不僅對信息產業格局帶來了變革,也將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全方位的改變,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加快本地化產業飛迅速發展。同之前以往的信息傳播比較,移動互聯網依托手機這個連接點,組成了一個更大更全的社交網絡平臺,能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播到盡可能多的人,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圖文形式進行信息的傳輸。綜上所述,可以說移動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不僅只是改變,還有更多的驚喜,孕育著更多的機會,甚至是經濟神話。但機遇與挑戰并存,我的先生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涉足移動互聯網的人,正經歷著這一切。
三、移動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挑戰
(一)隨著iPhone、Andriod的異軍突起,數以萬計的開發者陸續進入這個領域,尤其是一些傳統大型網絡公司也涌入其中,使得行業競爭白熱化,也使得整個行業紐帶復雜起來。在2009年初,全國從事ios技術人員不過2000人,可到如今,這個人數已經無法統計,雖然大量涌入人員這是個行業趨勢,但是由于中國技術人員和用人單位的價值觀念取向問題,使得原本在國外受寵的新興技術,逐漸隨著人潮的涌入變得不再稀有,最為重要的是,直接影響了外包市場的價格,這樣間接的導致了好多中小企業入不敷出,因為缺乏資金基礎的他們,前期需要通過大量的外包來鍛煉團隊和積累資本;另外,在看到無數創造經濟神話的產品后,大量的傳統型大型網絡公司開始涌入,其中包括:制作魔獸世界的暴雪公司和國內的盛大這樣的巨型公司,使得中小企業在夾縫中求生,相反他們也沒得到他們想要的神跡。
(二)絕大多數開發團隊,受到《憤怒的小鳥》、《切西瓜》等一批經典小游戲創造的神話所吸引,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模仿、追風,丟棄了自己的想法,過于被動的去開發產品,沒有自我想法,最終導致產品失敗。
(三)國內市場越發混亂,破解、盜版隨處可見,唯有與大的平臺和推廣商進行合作,但對于中小企業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要么沒渠道,要么沒錢。
(四)目前核心技術都源于國外,對于國內開發者來說,相對都比較被動,一直是被人牽著走,只是在開發,相對主動性偏弱,技術更新迭代快速,對研發人員要求很高,并且需具備一定的英文閱讀能力。
目前我國國內技術力相對國外來說比較廉價,一定程度也取決于核心技術都來源于國外,一定程度上都在從事一些被動的開發工作,從開發工具到語言,從硬件到軟件商城都是國外的,包括研習的資料也都是英文的,所以在信息技術時代,我們也更應該鼓勵國內開發團隊,盡量多的創造和開發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同時,我個人覺得在大學期間,應該多開設一些比較前沿的技術課程,讓我們的學生有一個更高的起點,而不是總在學老的、舊的、落伍的東西,一來有利于進入社會找到好的工作,二來對國家整體技術研新也是有很大幫助。
四、結論
由此可見,其實移動互聯網在充滿機遇的同時,也到處是陷阱,充滿了挑戰,并非如外界一致所想。正在這個行業拼搏的需要時刻清醒、謹慎,正準備前往的,更需要保持冷靜,一定要能夠客觀的看到自己的產品方向,堅持做自己的,不隨波逐流,相信在這樣一個大好時機下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在此,也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中國也可以在這些新興領域領導世界,永遠走在技術創新的前沿!
參考文獻:
近年來,伴隨著客戶互動方式的改變,呼叫中心作為基本的客戶交互平臺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運營日益精益化、多媒體化、智能化和網絡化。已經從早期單純的語音服務通道發展成為集語音和非語音客戶互動渠道為一體的整合化客戶中心。相關行業在中國的發展路徑也正在遵循著呼叫、接觸、互動這樣一個過程發生深刻的演化。呼叫中心行業正在從單一的語音服務渠道進化成為多介質的復合服務渠道體,并最終將發展為整合服務、營銷、銷售為一體的互動中心的機制架構。
作為企業電子商務中信息流的接入平臺和整合載體,客戶中心正在成為傳統呼叫中心的升級版,將會快速、大規模地在國內得到新的應用和發展。
劉俊彥總結了互聯網+時代的客戶中心的三大機遇和挑戰:1.互聯網+時代,隨著O2O、移動電商、互聯網教育金融等行業的爆發,導致客服需求暴增,客戶服務中心開始重新崛起。2.客戶服務中心角色正逐漸從成本中心向營銷中心轉換,而移動客服產品正是加速這一轉化的催化劑。3.2015年北美客戶服務軟件的采購金額是96億美元,隨著中國互聯網+不斷深化,國內將開啟千億市場規模的客服軟件市場,開始一個新的軟件行業春天。
當機遇來了,應該怎樣抓住呢?首先必須了解互聯網+時代客戶服務的三個特點:1.移動為王,移動為先。數據顯示2015年6?18大促淘寶、京東移動端訂單均已超過50%。APP內置客服功能提升用戶體驗和保持品牌一致性已經逐漸成為APP主流??蛻羧ツ牧丝蛻舴站鸵侥摹?.全媒體和全渠道。來自于 APP、微信公眾號、微博、網頁和呼叫中心的全渠道全媒體接入將成為客服行業標配。3.智能機器人。沒有機器人是萬萬不能的,但機器人也不是萬能的,“機器人+人工”是現階段最適合的客服形式。
關鍵詞:人工智能;傳統會計;影響分析;對策
引言
“人工智能”這個詞,在很久之前也許還只是存在于人們的腦海中,甚至根本不敢想象它的實現,而自2016年谷歌智能系統“阿爾法狗”戰勝韓國著名圍棋棋手李世石后[1],引發了全球對人工智能的思考。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逐步運用人工智能這一技術,在會計這一領域,突出表現的是財務機器人的出現,這意味著從事著簡單重復性工作的傳統會計從業人員將面臨被替代的風險。根據財政部最近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累計有722萬余人通過考試取得了初、中級會計資格或高級會計師評審資格。其中,初級510萬余人,中級196萬余人,高級16萬余人。換句話說,在全國2000萬同行中,每4個會計中就有人持有一本初級會計證書;10個會計中就有一位持有中級會計職稱證書。這樣的數字顯得有些可怕,因此,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時代下,會計職能的轉變顯得尤為重要,會計人員只有不斷改變自己,適應新時代的大浪潮,才能抓住機遇實現雙贏,將人工智能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人工智能時代下會計行業的發展背景
(一)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的現狀
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在我國會計領域的應用還處于萌芽階段[7],財務機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中一個具體的應用。傳統會計有兩項基本職能:核算與監督,目前已問世的財務機器人,它們的功能都幾乎以會計核算為主,解放了手工賬,財務機器人在設定好程序后可以自動錄入數據、憑證,完成以前需要人工一步步煩瑣的工作,解放了會計最低層的勞動力,滿足了企業的日常會計信息需求,但是在會計系統中一些主觀的行為如審計、判斷等依然需要財務人員手動操作。會計核算的程序和七種會計核算方法的相互關系見圖1[5]。據國家統計局發表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為236億元,同比增長40.5%,人工智能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2017年正是人工智能運用于會計行業的一大歷史里程碑。
(二)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人工智能對傳統會計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的影響。從積極影響來看,首先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6]。在會計工作中,傳統的手工核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導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人工智能擁有數據庫的支撐,能夠自動生成財務報表,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幫助企業降低了風險和成本,促使工作高效率地完成。此外,人工智能可以降低信息失誤和失真,人工完成煩瑣復雜的工作,難免會導致一些錯誤,例如登記手工賬出現筆誤,進而影響了企業的工作效率,而人工智能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遏制了這一現象。從消極方面來看,主要影響是傳統會計人員將面臨失業的風險[2],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的應用,帶來的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取代了大量的簡單重復的工作,因而對傳統的會計從業人員需求減少,同時勢必會造成對會計人員能力要求的提高,那些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的會計人員便面臨著失業的風險。同時,會計信息存在安全隱患[2],人工智能技術的復雜性和高要求性將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企業會計信息安全風險,如果企業缺少相應的專業人員或系統維護不及時,很可能存在企業財務數據甚至商業機密泄漏的風險,對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人工智能與傳統會計對比分析人工智能與傳統會計相比在不同層面上存在著差異。見表1。
人工智能時代會計的發展方向
(一)傳統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
在繁瑣的基礎性核算工作逐漸被人工智能替代后,企業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型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會計人員不僅要幫助企業制作報表等財物方面的事宜,更多的是要將財務知識結合企業各個部門現狀,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考慮,同時利用自身積累的經驗,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全面預算、成本控制、風險評判等支持,積極參與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的制定,為企業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在此背景下,雖然傳統的會計功能被取代,但是管理會計反而能利用智能化,能夠對基礎的財務數據做出進一步分析,為企業的管理出謀劃策。面對目前瞬息萬變的市場,通過分析各項財務數據做出管理決策,整個過程都需要會計人員的參與,未來傳統會計也必向管理會計轉型,會計人員也不再僅僅記錄和核算過去的業務,更應該為企業未來的管理和發展出謀劃策。
(二)會計與人工智能相互融合,取長補短
未來智能化將是時代的發展趨勢,會計應該與人工智能更加深度融合,取長補短。一方面,在培養會計人才時加入人工智能知識的學習,注重培養綜合型的管理會計人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會計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不能松懈對會計基礎理論的研究,同時也要培養會計人員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工智能只是一個工具,把握大局的還是會計工作者,企業不能過于依賴人工智能。
(三)會計從業人員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會計從業人員在這一嚴峻的背景下,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積極轉變傳統的會計職能,達到能夠兼顧財務會計、財務審計和管理會計等多種工作,能夠完成人工智能無法實現的工作的程度,同時積極學習新領域的知識,例如現代的智能軟件,提高工作效率。通過本文研究,筆者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在未來是必然的,會計人員只有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優化自身的職業水準,提高管理決策的水平,才能立于時展之巔。
參考文獻
[1]何蘋.人工智能背景下傳統會計面臨的挑戰與選擇[J].經濟管理文摘,2020(14):128-129.
[2]郭昌榮,程永鵬.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及對策[J].會計師,2020(15):1-2.
[3]李怡.會計人工智能存在的風險與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20(28):96-97.
[4]朱石玉.人工智能發展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江蘇商論,2020(08):37-40.
[5]吳鐘山,焦棟.淺談“人工智能”背景下對傳統會計實務的影響[J].大眾投資指南,2019(02):162-163+165.
[6]劉潔.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財會研究,2018(06):33-35.
關鍵詞:新技術 傳媒業 發展
技術對于傳媒領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國的傳媒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這與技術的運用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傳媒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技術運用定位與對內的服務上,實際上,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媒體對于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未來的發展階段下,移動辦公技術、移動采編技術、全媒體采編技術等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普及,新技術的發展必然對傳媒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影響。近幾年來,網絡的快速發展賦予傳媒業一種新的角色,個人實時通訊工具的不斷演進也在極大程度上拉近了媒體與人們之間的關系,因此,有關的專家學者也提出,技術的變革已然成為新媒體時代媒體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新技術發展為傳媒業帶來的機遇
1、寬帶技術為傳媒業帶來的機遇
隨著寬帶技術的大力改善,數字視頻的質量以及運營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升,據悉,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未來兩年內將會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改善寬帶技術的環境,因此,我國的寬帶網絡在未來兩年之內還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相關的數字網絡視頻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普及,視頻的精度、清晰度也將得到全面的改善。寬帶技術的進步將大量的用戶由傳統的廣播、報紙、電視媒體帶入到網絡媒體中,這就給網絡媒體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開放式平臺為傳媒業帶來的機遇
在現階段下,開放式平臺已經漸漸成為主流,用戶由傳統意義上的接受者變為主角,傳媒的互動應用以及社會化朝著縱向深化的方向發展,微博、微信等個人實時通訊工具的發展讓用戶與媒體之間的互動變得簡單化和直接化,此外,網絡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媒體在策劃、選題等方面的進步,基于開放化平臺的發展,信息的互動和傳播的速度也更快,互動技術和社會化在傳媒中的應用也將不斷的深化。
3、智能化終端的發展為傳媒業帶來的機遇
智能化終端在近兩年內得到了翻天覆地的發展,各種與區域、位置相關的貼身服務和咨詢模式也不斷的涌現出來,隨著Android和ios兩種移動操作平臺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視的終端也表現出多媒體的特性,也衍生出了互動性強、表現力豐富的媒介服務和媒介產品,在智能化終端的發展之下,傳媒業在未來必會創造出新的應用產品。
4、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傳媒業帶來的機遇
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下,現階段已經形成一種桌面互聯網媒體、傳統媒體、移動互聯網媒體三足鼎立的局勢,媒介的應用也逐漸由傳統媒體切換至移動互聯網平臺之中,因此,智能終端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結合也必將在下一階段給傳媒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二、新技術的發展對于傳媒產業內容、流程、媒介、模式等方面的影響
技術的發展推動這傳媒業角色和定位的變革,傳媒已經由起初的信息傳遞者,逐漸的轉化為信息服務者,同時,技術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傳媒業的盈利渠道,使傳媒業朝著新的商業模式發展,在未來階段下,傳媒產業將會朝著以下的方向發展:
1、傳媒行業將會朝著全媒體的方向發展
在網絡技術的發展之下,傳媒行業也逐漸實現其產品內同的全媒體化,同時,國家各種政策的出臺也在一定程度上將廣告客戶以及視頻的內容逐漸轉移到互聯網平臺中,在未來的發展階段下,網絡視頻產品逐漸會成為傳統媒體的標準配置,此外,隨著視頻網站競爭的加劇,網絡媒體也會逐漸加強與節目制作公司、電視臺的合作,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視頻內容的創新化發展,即傳媒行業將會進入一個全媒體時代。
2、在未來階段下,傳統媒體將會開發多樣化的終端產品
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網絡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新技術的發展和變革之下,傳媒業也會將終端產品的開發重視起來,并不斷的挖掘具有深度的內容。在智能終端的普及之下,傳媒行業也可節約諸如油墨、紙張、發行等一些固定的成本,因此,在新的發展階段下,傳媒業的生產流程也將會發生大的變化,可以進行分眾化產品的開發,這也成為現階段下傳統媒體達成的共識之一。
3、個性化新聞聚合服務的發展
目前,人們已經全面進入信息碎片化時代,在現階段下人們對信息的全面性、及時性、便捷性等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模式下的黃金時段已經不復存在,用戶的消費時間在信息碎片化時代也呈現出碎片化的發展趨勢,當然,用戶希望獲得的也是一種經過篩選、處理和整合之后的信息。在這些需求的推動之下,個性化的新聞聚合服務方式也應用而生。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之下,傳媒業也呈現出一種新的發展格局,技術的發展為傳媒業帶來了比之以往更多的可能性,也為傳媒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傳媒業來說,我們要清醒的意識到改革的迫切性,解放思想觀念、改革經營模式、完善管理體制、引進專業人才,積極的迎接新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開拓出一條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梁泉.新技術趨勢下的傳媒業發展思考[期刊論文],中國記者,2012;01
人工智能語音也成為智能家電重要的突破口,無論是傳統電視廠商還是互聯網電視企業都對此給予關注,作為互聯網企業的暴風集團也是如此。
5月10日,暴風TV在京召開新品會,推出首款可實現遠場語音交互的人工智能電視X5 ECHO。同時,暴風TV還將與科大訊飛聯合成立人工智能服務實驗室。
值得注意的是,暴風集團公布的一季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4.5億元,同比增長136%,凈利潤為-1648萬元,同比下降585%。為何在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凈利潤卻也快速下降?與科大訊飛成立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將具體關注人工智能的哪些方面?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家電企業都在人工智能電視,暴風TV的智能電視與其有何區別?暴風TV又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帶著這些疑問,《投資者報》記者來到暴風TV新品會現場,并采訪到暴風集團CEO馮鑫,得到較為詳細的答復。
暴風TV尚處發展期
在收入越來越多的同時,凈利潤下滑幅度卻越來越大。這是暴風集團一季度的業績寫照。
根據暴風集團一季度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為4.5億元,同比增長136%,凈利潤為-1648萬元,同比下降585%。針對凈利潤虧損原因,暴風集團歸結于暴風TV目前的硬件尚處于發展時期,又處于市場擴張期,在此期間的營銷推廣費用增加所致。
具體營銷推廣費用增加了多少,目前尚o詳細數據。不過,該數據歸屬于銷售費用(包含職工薪酬、廣告費和市場開拓費),一季報的銷售費用為7961萬元,同比增長48%。
除了費用增加以外,暴風集團的營業成本也在不斷增加。一季報數據顯示,其營業成本為4.1億元,同比增長297%,其增速遠高于收入的增速。
另外今年一季度,暴風TV電視收入同比增長297%,銷量23.5萬臺,同比增長344%。其中線下銷量達到16萬臺,占總銷量的69%,同比增長323%,銷量增長的同時,第一季度平均獲客成本為321元,較上年平均獲客成本下降20%;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比同期增長374%。渠道方面,重點布局了線下渠道,截至一季度末,渠道建設達6000余家,并且在2017年目標擴充到10000家。
2016年投資者策略會上,馮鑫曾提到暴風TV將在2019年實現全面盈利。邏輯是基于獲客成本的下降和ARPU值的上升,2017年也在被定義為入軌階段。那么,目前暴風TV獲客成本和ARPU值情況如何?
馮鑫對此表示,當前ARPU值的變化不是特別大,ARPU值是向用戶收費,未有明確的變化。下一步ARPU值的上升,主要是源于新的廣告、電商、游戲發行等方面。
“針對獲客成本,一季度比去年平均下降了1/3,接近一半,已經下降的非常多。”馮鑫說。
談及獲客成本下降的原因,馮鑫稱,獲客成本主要取決于硬件的盈利情況和渠道、市場的費用。2016年上半年,互聯網電視競爭激烈、各企業均未提價,恰逢上游原材料電視面板大幅漲價,導致硬件銷售虧損。目前這一情況隨著行業整體的漲價已經改善。
布局人工智能
在此次新品會上,暴風TV提出要把電視變成能夠主動提供服務的家庭人工智能助手,這一思路的主要特點,是把電視變成“免遙控、遠講語音、隨時觸發和隨時待命”。用戶通過與暴風人工智能助手――暴風大耳朵的語音交互,可以實現無遙控器操控。
馮鑫認為,互聯網正在走向下半場,隨著人口和市場紅利消失,傳統入口飽和,總量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挑戰的本質在于效率和創新能力。同互聯網下半場對應的是,人工智能電視正進入上半場。
暴風TVCEO劉耀平在會上表示,智能電視旨在解決用戶三個痛點:隨時觸發、多任務切換、個性化需求。他指出,此次與科大訊飛的合作,是基于暴風TV在產品創新、渠道和服務、開放內容架構等方面的優勢,以及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方面的優勢。
據了解,暴風TV還與科大訊飛聯合成立“人工智能服務實驗室”。那這個實驗室具體關注人工智能的哪些方面?雙方的合作模式又是怎樣的?
馮鑫告訴記者說:“科大訊飛主要是做基礎技術的,這些基礎技術需要在不同的垂直領域里打磨。他們需要垂直領域的應用環境和應用的基礎數據來源,我們需要它的基礎技術,所以我們在電視垂直領域當中一塊打磨語音識別、自然語音識別、交互這些語音和大數據技術?!?/p>
目前,無論是傳統的電視廠商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在布局人工智能家電,暴風TV與之有何區別?
暴風TV副總裁侯光敏對記者表示:“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人工智能是自然語音識別。而暴風TV的則不一樣,暴風大耳朵的對話不是單一性指令,而是帶有上下文的基礎對話。”
當智能化技術應用于數字電視,數字電視的屬性甚至已經發生改變,可以滿足用戶更多樣化的需求,比如訪問網絡、在線搜索、網絡購物、視頻點播等。因此,智能化的數字電視是更具吸引力的電視,也更具“高智商”,而這一切都是智能化技術帶給數字電視的改變,也必然在無形中增強數字電視的競爭力。顯然,智能化技術將電視媒介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同時輔以高清的視覺享受,無邊界的觀賞體驗與家庭影院式的立體觀感,從而徹底顛覆傳統電視的概念,帶給消費者、用戶最佳的享受和體驗。一旦智能化技術逐步成熟并大面積推廣到數字電視領域,那么數字電視產業鏈的發展也會面臨一次重組,其結果是數字電視產業的成熟與市場的穩定,背后蘊藏的經濟利益無可估量。所以,數字電視中智能化技術的運用是必然趨勢,也是改變數字電視產業的需求之所在。
2、智能化技術應用推動“智能電視”產生,引發全新電視市場變革
數字電視需要用戶購買機頂盒方能管控電視節目,而智能化技術一旦在數字電視上廣泛應用,那么電視的運作與技術形態都有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尤其是近年來國際上對數字電視的發展已經呈現出熱度下降的趨勢,而眾多互聯網智能電視的出現則進一步沖擊著數字電視的堡壘,“智能電視”呼之欲出,引發了消費者和市場的高度關注。例如,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三網融合”產業發展,這將改變有線數字電視的單一服務模式。內容格式的多樣性、服務種類的多樣性、接入方式的多樣性將成為三網融合環境下的數字電視新特點。電視整機正從平板時代向互聯網時代甚至向目前的智能時代跨越,電視機巨頭也一直在醞釀著向技術平臺等內容產業鏈擴張,避免在數字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被智能機頂盒取代。所以,智能化技術應用于數字電視領域將推動智能電視的出現,而其間的競爭也將不可避免,這對電視市場而言或許又是一次大的變革。
在這個正在到來的“大數據時代”,隨著信息成為企業戰略資產,市場競爭要求越來越多的數據被長期保存。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每天都會從網絡管道、業務平臺、支撐系統中產生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基于這些數據的商業智能應用,將是比傳統基礎電信業務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社會信息化發展,大數據正成為企業最為值得關注的領域之一?!?月5日,在第六屆上海通信發展年會上,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思偉表示。此次年會的主題正是“通信與大數據”,這也釋放出一個信號:上海的電信運營商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上海電信方面認為,大數據這一技術概念的發展和應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其終將形成變革之力。中國電信三年前已提出了新的轉型目標:智能管道的主導者,綜合平臺的提供者以及內容應用的參與者。大數據無疑將在中國電信“新三者”的轉型上發揮重要作用。
機遇與挑戰并存
雖然大數據給運營企業帶來了巨大商機,但國內運營商對數據應用的新技術研究普遍起步較晚,在創新意識方面相對于移動互聯網企業有所欠缺。王思偉稱,“由于數據采集不足、數據分析不足、數據應用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大數據的價值仍然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據業內專家分析,運營商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在內部硬件上,目前運營商的各類系統數據吞吐能力尚有所欠缺。事實上,目前運營商對類似升級改造項目的投資,在優先級上要低于網絡質量和計費系統等核心系統的水平。
在內部軟件上,運營商作為大型的國企,企業組織在地域、業務和IT等維度的條塊分割比較嚴重,地域上劃分為全國、省(直轄市)和地市(區)三個層級,業務部門劃分為政企客戶、公眾客戶、市場營銷、客服等多個部門,這些部門之間的互相溝通協作存在著一定的障礙,而大數據應用往往要求從客戶的角度綜合統籌各種信息,對運營商而言管理成本巨大。
在外部關系上,運營商還存在著如何界定和規避用戶隱私、如何解決用戶數據安全,以及如何應對部分互聯網企業已捷足先登提供的主機云、數據庫云等服務的問題。
總體而言,大數據背景下通信運營企業機遇和挑戰并存,更多的是機遇。運營商在大數據技術研究和應用已被互聯網行業拋離的趨勢下,正在緊抓有限的時間窗口奮起直追,避免徹底淪為管道的尷尬,真正轉型為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
發力大數據相關業務
上海電信目前正主要從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挖掘和開放等兩個層次發展大數據相關業務。
上海電信高級經理傅志仁在第六屆上海通信發展年會上表示,大數據需要傳輸網絡提供高速的傳輸能力,也需要數據中心和云計算提供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計算能力。運營商大數據的價值來源于管道,反過來,要發揮大數據的價值,運營商需要建設一個高質量的管道,進行海量數據的存儲和傳輸。
在基礎設施方面,上海電信除建設城市光網等基礎設施外,更加關注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計算設施的建設,包括IDC服務器托管和云產品。這為大數據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的資源。
據他介紹,上海電信一直在通過基礎資源的建設來助力大數據的發展。上海電信積極推進城市光網和無線城市建設,截至今年1月,全市光網覆蓋能力已達680萬戶,光網用戶突破 260萬戶、平均帶寬達到16兆。光網用戶占寬帶用戶比例達70%。到今年年底,全市光網覆蓋能力將達780萬萬戶,光網用戶將達360萬戶、平均帶寬將到32兆。至2013年年初,上海電信已建成無線寬帶熱點超過9000個(約5.2萬個AP)。 3G網絡實現全市覆蓋,3G網絡質量同城最佳。
同時,截止去年年底,上海電信已擁有各星級標準數據中心32個,機架超過1.6萬個。并規劃形成東、南、西、北四個核心節點和分布上海市不同區域的若干邊緣節點的下一代數據中心布局。在云計算方面,以基礎、應用云產品為基礎,積木搭建滿足行業和目標客戶群的整體解決方案,打造云、管、端的統一服務模式。
據悉,上海電信將以建設國家云計算試點城市為契機,繼續實施“云海計劃”,集聚國內外大型互聯網企業,在金融、健康、文化等領域,探索建立云計算商業模式,打造亞太云計算中心。將以市場化為導向,重點建設“金融云”、“中小企業云”、“健康云”等,向企業和個人提供服務。同時進一步重視行業解決方案,包括:一是在云計算服務器、云安全、云管理平臺、桌面虛擬化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云計算關鍵技術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二是深入智慧城市應用,進一步加強物聯網公共平臺建設和推廣智能車輛監控、電子校徽、智能制造、社區安防等行業應用。
大數據與“新三者”
中國電信希望能夠成為智能管道的主導者,綜合平臺的提供者以及內容應用的參與者。這一轉型目標也充分體現了其在大數據時代的戰略訴求和企業定位。
傅志仁表示,建設智能管道的目標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網絡和業務體驗,實現流量經營。運營商通過采集和分析網絡數據,可以優化網絡資源的調度,同時實現識別用戶,從而根據用戶類別按需提供網絡資源的差異化服務。
在綜合平臺層面,運營商通過實施數據能力開放,提升用戶群統計信息等企業數據應用的開放能力,為更多的企業運營提供決策參考。
而作為內容應用的參與者,運營商可以基于用戶狀態、位置、終端和喜好等,直接將大數據產品化,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