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

        第1篇: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一、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網絡時代的到來,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網絡時代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使得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網絡環境對于我國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對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專門的研究,然而目前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不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國對于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相對較少,相關內容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我國的網絡環境有著自身的特點,同時大學生群體有著自身的特點,如果僅僅研究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無法針對我國的網絡和大學生特殊性開展教育,因此不具有較好的針對性。

        (二)忽視網絡環境下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作為在校的大學生,在高校中進行生活和學習,因此高校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責任,然而網絡環境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所以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與校園教育共同進行。然而,目前通過調查和研究顯示,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目前,很多家庭的父母缺乏足夠的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所以無法更好地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過程中,發揮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無法更好地發揮社會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是因為社會教育認為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是高校應該承擔的責任,卻忽視了社會教育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二、網絡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可知,目前網絡環境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些影響有著積極的方面也有著消極的方面。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從而無法在網絡環境下確保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應對網絡環境的重要挑戰,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現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在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需要培養現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育工作者應該轉變自身在課堂中的地位,由傳統的教學向著引導學生的方向轉變,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第二,創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應該與老師建立平等的關系,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豐富網絡教育內容

        網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存在著消極的影響。所以,需要不斷豐富網絡教育的內容,讓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接收到積極的教學內容,屏蔽網絡中不良內容的影響,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利用網絡法律法規來對上網人員的言論和行為進行約束,不斷加強對網絡的管理,營造和諧健康的網絡環境;要積極引導網民在網絡上發表健康的言論,為大學生上網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第二,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美德和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提高國民的素質,能夠在上網過程中時刻約束自身的行為;同時,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避免受網絡消極內容的影響。

        (三)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為了更好地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其他活動,從而協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大學中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展相關的咨詢,使得大學生能夠有平等的環境去傾訴自己的困難,能夠通過專業的咨詢人員,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障礙;第二,可以開展多樣的心理咨詢方式,隨著網絡環境的不斷影響,大學生在身心成長過程中,如果遇到相關的問題,可以通過面對面的方式交流,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交流,從而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活動的開展。

        (四)建立和諧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

        第2篇: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一、問題與現狀

        當前,全國大學生體質不斷下降,健康狀況不佳。我國大學生體質綜合調查的結果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我國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并不良好。胸廓小,心肺功能差,視力不良十分嚴重。近期對我院500名男女大學生形態、功能、健康素質與運動素質跟蹤觀察的結果與全國大學生相比較還有一定差距。我院男女學生除身高較高外,體重、胸圍、肺活量均低于全國大學生指標,說明我院男女學生體質差、呼吸機能不良。我院女生除800米略優外,立定跳遠居同一水平,其他兩項指標和男生四項指標均低于全國大學生素質指標。目前,大學生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與現代社會要求差距大。

        二、影響學生健康狀況不良的原因與分析

        影響學生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有生物致病的因素也有心理致病的因素;有個體因素的影響,也有學校、家庭和社會方面的影響。而影響學生身心健康較為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片面追求升學率和高分率,忽視了全面發展。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從學校走向學校,在獲得文化知識與科學技術的過程中,受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很大,傳統的思想教育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直至大學,基本上是在片面追求升學率和高分率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度過的。人們關注的焦點是升學,學校的一切活動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升學這一中心。進入大學后,伴隨知識的更新與競爭,追求學位與出國的思潮覆蓋;很多學校擠掉了體育鍛煉活動。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文體活動減少,導致體質下降。目前,部分學校學生受社會“主觀為自我,客觀為他人”思潮的影響,在思想上產生嚴重偏差。片面追求升學率和高分率的結果是過多地侵占了學生休息與活動時間,違背了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規律,導致學生體質下降。

        2.學校管理制度不合理使學生健康受到了影響。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手段,學校的一切工作必須服從于教學,服務于教學。從課程設置、學校管理、作息制度等,都應考慮到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增強體質的需要。如每天堅持一小時體質鍛煉制度;有計劃地進行衛生健康教育等,如不重視,就會影響學生的體質發育和身心健康。

        3.學生個體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學生步入大學后,由于生活環境、學習方法、思維形式的改變及同學關系的重新組合等,各方面在心理上承受的壓力要比中學學習階段大得多,思維與情緒往往波動較大。在大學這個特定的環境里,既有利于身心發展的條件,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有不利因素,如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發生了挫折;學習與生活上的不適應;戀愛中出現了問題,等等,不能正確對待、妥善處理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導致心理疾病。加上大學生缺乏衛生保健知識與自我保健能力與體育鍛煉的習慣,抽煙、酗酒、暴飲暴食、挑食、偏食等不良衛生習慣,都會導致機體抵抗力減弱、體質下降。由此可見,學校教育應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衛生,預防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的發生,以提高學生健康水平與心理效能。

        三、加強學生健康教育的措施

        1.設立健康教育課程。

        健康教育不僅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體質增強,而且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當代大學生全面地進行衛生健康教育、樹立健康觀,有重要意義。

        對于一個大學生身心健康的評價范圍,除了形態、機能和素質外,還應考慮到心理因素、精神狀態,它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個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狀況,這是評價大學生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2.學會用腦衛生,改進學習方法。

        高等院校由于課程設置不合理,貪多求全,門類太多;教材內容多而不精;教師不講究教學方法;致使學生學習負擔重,造成大腦長期處于疲勞狀態。大學生要學會用腦衛生,改進學習方法,戒除死記硬背,抓住授課中心,達到全面理解,科學支配學習時間,勞逸結合,以便有效地提高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

        3.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

        把教育衛生工作納入高等學校教育的教學日程嚴格執行。經常進行心理衛生教育,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身心健康的重要意義。

        4.開展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是提高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健腦必強身”是經驗的總結。身體強壯了,大腦的發育也就良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耐受力增強了,對疾病的抵抗力、環境的適應力提高了,能夠加強身體各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和增進血液循環,從而逐漸消除腦力和視力疲勞,恢復人體生理機能和視覺機能的正常功能,使身體得到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有助于完成學習任務。

        第3篇: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關鍵詞】營養知識;健康;飲食行為

        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擁有健康才會擁有將來,健康從營養做起。合理的膳食可以促進人們身心健康,反之,不合理的膳食搭配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則損害健康。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校大學生的飲食條件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部分大學生由于缺乏科學的營養知識,在膳食中存在著諸多的不良行為,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

        為了了解廣東省非醫學專業大學生的營養膳食情況,筆者對廣東省某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并對結果作了統計分析和討論,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營養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各專業三個年級的15000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隨機抽取了1200名大學生,其中男生700名,女生500名。

        1.2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共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100份,其中男生620份,女生480份。有效回收率為91.67%。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營養態度的應答情況 見表1。

        表1對營養態度的應答情況(%)

        1.您認為營養對健康重要嗎?重要95.45不重要4.55

        2.如果要求學習營養方面的課程你愿意嗎?愿意81.82不愿意18.18

        3.你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的獲取營養知識嗎?會31.82不會68.18

        4.你會重視均衡營養搭配嗎?會25.45不會74.55

        表1顯示,該校大學生對注重營養的總體態度還是比較好的,有90.45%的大學認為合理營養可以維持和促進健康。有81.82%的大學生愿意被動地接受營養知識的傳授,比如有營養學的課程時,他們愿意去學習。有31.82%的大學生會在課余時間主動的通過查閱圖書、瀏覽網絡等途徑豐富自己的營養知識。只有25.45%的大學生在飲食中會注重均衡各種營養的搭配,大部分的學生是根據自己的飲食喜好獲取食物,而不會考慮到營養的搭配問題。

        2.2營養知識的應答情況見表2。

        2.3飲食行為的調查分析見表3。

        3結論

        該校大學生營養態度較好,營養知識掌握情況欠佳,存在不良飲食行為的現象比較普遍。

        4建議

        4.1營養是大學生身體發育的先決條件,必須擴大營養知識的教育范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營養保健意識和營養知識水平。

        4.2增設社區實踐教育,通過與營養相關疾病病患的交流,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營養對健康的重要意義。以此為動力,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最終達到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4.3廣東地區氣候多炎熱、潮濕,不利于體內代謝毒素的排出,因此,作為廣東省的大學生應該在保證營養全面、合理的前提下,注意飲食的清淡,忌辛辣、油炸、燒烤等飲食,降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癌癥等疾病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李軍,等.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與膳食行為的調查[J].中國校醫,2004,(15).

        [2]謝佩娜.大學生飲食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4,8(6):1028-1029.

        [3]劉敏等.行為危險因素監測的回歸余展望[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0(12).

        第4篇: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摘 要 高校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化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對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重視,減輕甚至消除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危險因素,提高大學生的生活、學習質量,為健康成才奠定良好基礎。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忽視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本文選取湖南省為例進行研究,先分析湖南省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具體表現,然后研究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最后提出可行對策。

        關鍵詞 健康教育 行為習慣 生活習慣 對策

        目前,湖南省擁有普通高校106所,每年的大學生畢業生數量高達32萬,由此可見,在我國湖南省屬于教育大省,對培養國家后備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大學生不僅僅表現為優異的成績,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也同等重要。但是,目前湖南部分高校仍然重視對專業課的培養,而有利于改善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課程卻有所缺失,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創新和完善高校健康教育課程勢在必行。

        一、湖南省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具體表現

        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包括日常勞動休息或者消遣,還包括飲食起居、穿著服飾等。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自身的調解,有利于擴大自身對外交往,培養更高的理想追求。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現如今湖南省大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令人堪憂,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作息時間沒有規律、日常飲食沒有規律、缺乏體育鍛煉、沉溺于網絡不可自拔、抽煙喝酒對大學生的影響巨大。

        二、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健康是指人們在身體上、精神上以及社會上能夠處于完全的安逸狀態,不是沒有疾病就代表著健康,身體不適、衰弱,精神緊張、憂慮等等也是不健康的表現。所以說,健康不只是單純地涉及到大學生的身體方面,還涉及到心理、社會道德等其他方面各種各樣的問題。概括說,健康是由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道德健康三方面構成的。

        大學生處于青春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期,此時大學生的思想也不斷地趨于成熟,但是現階段大學生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和改變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健康教育就是指高校通過開展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課堂教育以及課外實踐教育活動,使大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選擇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的行為習慣以及生活方式,減輕甚至消除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各種危險因素,預防疾病的產生,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優化學習、生活狀態。大學開展健康教育課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幫助大學生能夠樹立健康意識,激勵大學生盡快的遠離不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養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認識到哪些行為是對健康有不利影響的,并能主動地趨利避害,選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

        三、健康教育視域下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對策研究

        對大學生開展健康教育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這是由于健康教育本身的特征決定的,因此,健康教育整體系統的建立應當從自身特征出發。高校大學生作為中國社會文化層次最高的群體,高校最為社會培養全面健康人才的搖籃,在高校中開設系統的健康教育課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的兩極化和多元化,也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的產生。如何開展好大學生的健康教育課程,對于改善當下大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提高大學生的綜合健康水平,減少各種生理和心理疾病的產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規范高校健康教育課程,加強大學生對健康教育內涵的正確理解

        在現代社會,健康教育已從單純的生理指標提升為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統一的概念。早在1990年,聯合國世界衛組織(WHO)就已明確的提出“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和生殖健康五方面都具備,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往往大多數的大學生只知道健康對自身的重要性,但不能真正理解健康教育的內涵,盲目的認為只要身體好、沒有疾病就是健康了,對真正健康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要切實轉變大學生對健康的正確理解,這就需要高校更加正確的規范自身的健康教育課程,在高校中開設有目的性強、有計劃、有組織的健康教育教學課程,不僅僅是包括教學內容、教學課時順序的安排,還包括規定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心理健康知識、技能以及個性的階段性要求。對于努力提升大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提升大學生的生活和生命質量,必須規范高校健康教育課程。

        (二)高校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展培養健康行為的教育

        開設大學健康教育課程,課堂教學內容應靈活多樣,高校教師應注重對健康教育課程的創新,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大學生自覺地認識到充足睡眠對自身勝利功能的幫助,努力讓大學生認識到充足而且良好的睡眠可以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大腦細胞的能量和功能才能得到良好的恢復和儲備,才能更好的運行,同時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提升身體素質。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行為,使之更加愛護自己的身體,加強自身修養,還可以提升自身心理素質,以及對周邊環境的適應能力,養成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亞健康狀態,保證將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更多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三)開設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合理安排高校大學生的課余活動時間

        在對大學生課余生活時間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一半的大學生沒有對自己的課余生活以及活動進行合理規劃,這樣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生活規律,想玩就玩,想學就學的現象比較突出,更有甚者把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了玩上,課余學習時間、體育鍛煉時間、課外活動時間都沒有合理的安排。因此,高校應注重對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引導,高校通過組織更多的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壯大學校社團的發展,這樣可以讓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之外可以更多的參加一些體育鍛煉、文體活動,既可以在緊張的學習當中緩解自身壓力,也可以利用一些文體活動增加生活樂趣、陶冶情操,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

        (四)引導大學生放開心中顧慮,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

        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當代大學生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例如:家庭情況、就業情況、婚姻情況等一系列問題都會給大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在高校中開設心理輔導課程,或在輔導員中設立心理咨詢就非常有必要。心理咨詢可以使學生減輕自身帶來的矛盾和壓力,開發大學生身心潛能,更能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更快的適應社會大環境。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輔導課程或知識講座,可以使學生放松自我,在遇到心理壓力或挫折的時候,能通過活動調解法、激勵調解法等一系列專業方法來調節自身壓力,疏導不良情緒。同時要求輔導員要時刻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盡可能的早發現大學生心理存在的各種問題,使學生盡早發現自身的心理問題,并正確的對待、疏導。

        四、結語

        通過以上介紹,健康教育對糾正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不僅有益于大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對社會的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要正視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艱巨性、復雜性,正確地面對現階段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具體表現,有的放矢地開展有組織、系統化、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基金項目:湖南省2014年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資助項目。

        參考文獻:

        [1] 段鑫星,王靜.網絡德育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其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1(05).

        第5篇: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關鍵詞: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輔導員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指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有很好的適應性,在人際交往中彼此謙讓;有幸福感;堅持學習,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

        根據大學生群體的年齡、心理及社會角色的特殊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可以概括為:正常的智力;樂觀穩定的情緒;健全的意志;完整的人格;明確的自我意識;良好的人際關系;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及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三、現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患心理疾病的人群呈年輕化趨勢,大學生是社會集體中的一分子,必然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其中適應性問題、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經成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方面。

        1.適應性問題: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基本都是住家的,只有很少比例讀的住宿學校,住家時父母成天在后面管著,進了大學后就要過集體生活,沒有父母在一旁“嘮叨”,會出現對大學校園生活不適應、人際交往問題。大學生正處于似成熟但是還沒有真正成熟的年齡段,感情和理智容易混淆在一起,引起情感方面的問題。另外因為畢業后就要踏入社會,所以面臨職業發展和擇業問題。

        2.心理障礙: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員但其屬性和成年人不同,所以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一般性中包含特殊性。一般性心理障礙包括焦慮癥、恐懼癥、網絡成癮;特殊性心理障礙包括強迫癥、飲食障礙、神經衰弱。

        3.精神疾病:大學生群體中有一定比例已經發展成為精神疾病,比較常見的有分裂癥、抑郁癥及躁狂癥。

        案例一:張同學平時在老師面前是一個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的學生。大二開學時,通過查課和查晚宿舍發現張同學不在學校,手機關機,班級同學也不知道他在哪里。通過和張同學母親聯系,了解到張同學已經用掉了銀行卡里的學費,家長也聯系不到他,而且從張同學母親那里知道張同學平時在老師面前的樣子都是表象。一個多星期后張同學回到學校,通過交談發現張同學這些日子一直在網吧,張同學的父母已離異。

        分析:張同學的家庭原因是造成他心理矛盾的重要原因,由于父母離異、家庭不健全,造成極其復雜的心理問題。自卑感使他想通過做一個好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孤僻感使他沒有真正的朋友,所以有事時沒有同學知道他的動向和想法;被遺棄感使他迷上網絡虛擬世界;怨恨感使他和父母的關系不親近,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父母。

        在現實生活中,離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離婚而造成的子女在心理、道德上的問題不能忽視。隨著日益上升的離婚率,父母離婚后,能否為孩子創造適合生長的環境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通過這個案例認識到輔導員不僅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而且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輔導員不僅是老師,而且要做學生的好朋友,使學生愿意和你親近、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和想法說出來。輔導員要時常與他談心,傾聽他內心的想法,給予一定的指引;鼓勵他積極參加學校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人際關系,學會和同學相處;鼓勵他多看勵志的書籍,通過他人的經歷領悟生活的態度。同時讓其他同學多與他交流,給予他力所能及的幫助,讓張同學實實切切地感受到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四、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積極意義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需要。社會競爭、家庭條件的貧富差距、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人際關系的復雜等,都可能成為大學生主要的壓力源,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解決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2.心理健康是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的基礎,大學生沒有健康的心理狀態便無法完成學業,更無法承擔建設社會主義的重擔,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保證。在教育體制改革創新的形勢下,高校德育有了新的衍伸,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政治品質與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兩者應該緊密聯系、互相促進。

        五、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輔導員作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執行者。因此,輔導員應多渠道、多方法地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良好心理狀態有積極的作用。

        1.加強輔導員心理知識培訓,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輔導員要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同時經常接受職業培訓,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并且,輔導員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輔導員在學生面前要時刻保持健康向上的形象,不能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更不能轉移到學生身上。

        2.組織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營造適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氛圍。輔導員在學生課余時間組織開展各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娛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活動,學生走出心理誤區,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3.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高校輔導員需要管理幾百個學生,因此建立信息網絡,可以彌補輔導員一個人管理多個學生的缺陷。有些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交流,或者出于私密性等其他原因,不愿當面和輔導員交流,這時就可以通過網絡向輔導員咨詢,輔導員可以利用網絡開展個別輔導。

        第6篇: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學生;幸福感;影響因素

        大學生幸福感就是大學生人生活質量的主觀感受與體驗,它是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生活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大學生是社會的棟梁,其生活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影響到大學生成才,因此,國內的許多學者十分關注大學生幸福感問題。比如,苗元江的研究認為大學生是以積極情緒為主導的,最滿意的指標是道德、健康與家庭[1];何英、李景華的研究結果表明,二、三年級大學生幸福感水平最高[2-3];嚴標賓的研究認為社會支持與大學生幸福感存在著高度的相關[4];張雯、鄭日昌的研究也表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自尊顯著相關[5];等等。這些有意義的研究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目前,由于高校的大學生群體構成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自信與脆弱、獨立與依賴、熱情與冷漠、開朗與孤獨等心理特點成了當代大學生生活的主旋律,一方面,他們生活衣食無憂,具有較高的物質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他們對幸福的理解與感受超越了傳統的認知觀念,已經呈現多元化與獨特性的發展趨勢,這種多元化與獨特性的發展趨勢使得一些大學生身在福中不知福,從而導致大學生的生活質量下降。因此,研究大學生幸福感問題改善大學生的生活質量,促進其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文以遼東學院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苗元江的《主觀幸福感量表》,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遼東學院的306名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旨在通過該項研究,及時了解與掌握遼東學院大學生的幸福感狀況,為學校領導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研究設計

        1.1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1.1.1研究對象

        以遼東學院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選取本專科大學生360人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問卷360份,收回346份,其中有效問卷共計306份,有效率為85%。

        1.1.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苗元江博士的《綜合幸福問卷》(MHQ),該問卷分為A、B、C三個部分,包括生活滿意、正性情感、負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關注、自我價值、有好關系、利他行為、人格成長以及自述幸福感等10個維度。其中, A、B兩部分采用7級平分;C部分采用9級平分。總分越高,大學生幸福感水平就越高,反之亦反。

        1.2研究方法與數據處理

        1.2.1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主要是采用苗元江博士的《綜合幸福問卷》(MHQ)對遼東學院大學生進行幸福感狀況測量,以此測量結果為依據來分析與研究遼東學院大學生幸福感的現狀。

        (2)數據統計分析法

        主要是運用數學的方法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包括平均數、百分率以及標準差等具體的數學研究方法。

        1.2.2數據處理

        本論文的所有數據均利用計算機設備,采用spss/pc+12.0軟件進行自動處理。

        2.研究結果

        2.1丹東地區大學生幸福感整體現狀

        對遼東學院306名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總分及10個維度上的得分情況進行平均數與標準差統計,其結果如表1所示。

        2.2大學生幸福感人口學比較研究

        2.2.1低高年級大學生幸福感狀況比較

        對遼東學院306名低年級與高年級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10個維度上的平均得分比較,如表2所示。

        2.2.2文科與理科大學生幸福感狀況比較

        對遼東學院306名文科與理科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10個維度上的平均得分比較,如表3所示。

        2.2.3城鄉大學生幸福感狀況比較

        對遼東學院306名城鄉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10個維度上的平均得分情況比較,如表4所示。

        3.討論與分析

        3.1遼東學院大學生幸福感現狀分析

        3.1.1遼東學院大學生幸福感現狀總體分析

        從總體上來看,遼東學院大學生幸福感指數處于中等水平(見表1)。由于本研究采用維度計分,沒有合成總分,因此,采用自述幸福感維度作為衡量大學生整體幸福感水平。本研究測評的分數全距在1-9分之間,平均分5.85,標準差1.65(N=306)。總的看來,本研究顯示大學生整體幸福感狀況良好,自述幸福感位于中點(包括中點)以上者占87.65%。

        3.1.2遼東學院大學生幸福感影響因素人口學分析

        在本研究中,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人口學因素主要包括年級、專業、城鄉、差別以及獨子與非獨子等4個因素,從問卷調查的情況來看,這4個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人口學因素。

        從年級比較看,大學低年級的正性情感高于負性情感,而健康、利他以及自我價值好于高年級;其他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見表2)。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可能在于,大學生剛剛從高中進入大學,由于高校十分注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因高考而使身心健康狀態沒有完全康復,因而大學生都十分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由于剛剛步入校園,實現了人生的夢想,對未來有著無限的憧憬與向往,其幸福程度是最高的。對于高年級來說,已經習慣了大學的“三點一線”的生活,經歷了無數的成功與失敗,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激情,因此,幸福感的指數較之低年級,沒有明顯的變化。

        從專業比較看,理科大學生在健康、利他、自我價值以及自述幸福感方面得分略高于文科生,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不一致,造成上述結果可能與所選樣本的性質有關(見表3)。另外,從社會的實際情況來看,文科大學生了解社會多于理科大學生,對社會認識的程度也比較深刻,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較大,而理科大學生正好相反,因而幸福感的指數就高。

        從城鄉比較看,城市大學生在正性情緒、自我價值、自述幸福感等方面得分明顯高于農村大學生;而農村大學生只是在利他方面得分高于城市大學生(見表4)。作者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家長的整體教育素質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促進了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因而,城市大學生更容易體驗到幸福。而農村大學生,因經濟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在校生活困難,為解決生計,不得不走出校園勤工儉學,因而農村大學生很難體驗到幸福,但是,由于勞動人民樂于助人的淳樸本性并沒有改變,因而農村大學生的利他行為得分明顯高于城市大學生。

        3.2遼東學院大學生幸福感存在問題分析

        (1)大學生幸福感缺乏

        目前,“90后”大學生以及成為高校的主體,他們的思想與心理已經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他們思想活躍與敏銳,但不具有合作意識;接受新知較快,但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理想與信念淡薄,抗挫折能力低;等等。從大學生所表現出的這些特點可以看出大學生體驗不到幸福。遼東學院的大學生是大學生總體的一部分,也同樣存在著上述問題。

        (2)大學生幸福感的認識誤區

        通過個別訪談發現,大部分大學生對現實生活比較滿意,其幸福觀也是積極向上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學陷入了幸福觀的誤區。其中,問題最嚴重的是幸福觀的拜金主義傾向。他們常常認為,錢是萬能的,有錢就會幸福。因此,有許多大學生在思想上崇尚金錢,在行為上追求物質享受,過分強調感官快樂。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在總體上,遼東學院大學生的幸福感指數處于中等水平。其中,從年級比較看,大學低年級的正性情感高于負性情感,而健康、利他以及自我價值好于高年級,其他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從專業比較看,理科大學生在健康、利他、自我價值以及自述幸福感方面得分略高于文科生;從城鄉比較看,城市大學生在正性情緒、自我價值、自述幸福感等方面得分明顯高于農村大學生,而農村大學生只是在利他方面得分高于城市大學生。

        4.2建議

        4.2.1開展幸福觀教育

        幸福觀是人對幸福有關問題的基本看法,有什么樣的幸福觀,就有什么樣的追求與行為準則,因此,幸福觀教育是當前德育的基本內容。通過幸福觀教育,是大學生真正懂得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體驗到幸福,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4.2.2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來源是社會規則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統一思維,而決定這種思維的根基在于民族傳統文化。因此,在高校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對培養大學生的幸福感有著重要的意義。

        4.2.3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渠道

        大學生的幸福感歸結起來就是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時得到的幸福;學會做人,學會了怎么樣與社會接觸,學會了怎么樣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為自己人生目的和奮斗目標而不斷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帶來的幸福感。因此,實踐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幸福感的最佳途徑。

        4.2.4加強大學生的挫折教育

        主觀幸福感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是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因而應培養大學生能夠體驗到快樂的心態。一般來說,大學生能否體驗到快樂與客觀的環境、事物的認知相關聯。大學生體驗不到幸福,主要是由父母的愛太多,自己的生活太一帆風順所致。如果大學生能多嘗試挫折與失敗,在去體驗成功就會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因此,對大學生的挫折教育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苗元江,余嘉元.大學生幸福感研究與思考[J].青年研究,2003(1):8-10.

        [2]何瑛.主觀幸福感概述[J].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9,(4).

        [3]李景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測試分析[J].西安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95-98.

        第7篇: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關鍵詞] 素質拓展;大學生;研究綜述

        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模擬現實生活情景對參訓人員的體能、心理、團隊精神等進行鍛煉,從而提高參訓人員在現實生活中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素質拓展訓練起源于德國的海上模擬逃生訓練,后來的研究發現素質拓展適用于各種教育情景,對參訓人員的身體及心理素質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于是素質拓展運動在全球迅速傳播開來,尤其是素質拓展訓練引入了教育領域,更是讓素質拓展訓練運動得到了快速發展。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最具活力和創造力,身心整合最關鍵的階段,通過組織他們開展形式多樣、富有一定挑戰性的素質拓展運動,可以有效提升其身心素質,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促使他們更快融入到全新的大W生活中。

        一、素質拓展項目的分類

        以項目培訓目的為依據,可將拓展訓練項目分為破冰項目、創造力和領導力項目、溝通項目、挑戰項目、團隊信任項目。破冰項目是為了讓團隊成員打破隔膜,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而設置的項目,以互動游戲、熱身游戲為主。創造力和領導力項目主要是給拓展團隊成員設置若干問題情景,團體成員必須在領導者指揮下發揮團體創造力才能完成的項目。溝通項目是團隊成員必須反復溝通、集合眾人的智慧才能完成的項目。挑戰項目具有較高難度、需要拓展團隊發揮勇氣、克服困難才能完成。而團隊信任項目則是通過這些項目能讓團隊成員之間更加信任或者必須充分信任團隊成員才能完成的項目。

        二、素質拓展的特點

        (一)體驗性

        素質拓展訓練以自然或模擬自然環境為背景設計的各個挑戰環節,需要參訓人員全身心地投入體驗。素質拓展的理念就是要在“做中學”,即通過參與、體驗、合作來獲得感悟,促進受訓人員心理上產生改變的需求。

        (二)反思性

        素質拓展訓練在完成一定的項目后,能引導參訓人員去反思整個拓展訓練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所獲,并進行組內分享。而通過參訓人員的分享,能引起其他成員的共鳴,因而對整個團隊凝聚力產生積極影響,從而使個人及團隊獲得成長。

        (三)游戲性

        素質拓展的性質注定了它是一種輕松、活潑、快樂與緊張并存的富有挑戰性的活動。相對于嚴肅的課堂教學而言,素質拓展訓練更具趣味性,它往往以游戲、競賽的形式開展,因而能激發起參訓人員強烈的興趣及參與熱情,并從中受益。

        (四)領悟性

        素質拓展訓練在組織參訓人員進行積極的體驗之后,重點在于領會體悟到素質拓展訓練的意義,體會到團隊成員的力量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體驗相互信任、互幫互助的必要性,從而產生領悟,并將這種領悟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工作中。

        三、素質拓展的基本環節

        從拓展的過程考慮,拓展包括破冰、建隊展示、體驗、分享、總結等五個基本環節,每個環節都有許多注意事項。

        第一, 破冰是素質拓展培訓的第一步驟,也是素質拓展培訓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破冰的目的是消除參訓人員的陌生感、緊張感、恐懼感,讓其得以展現他們的熱情,以一種放松的心情參加素拓培訓。破冰活動應靈活多樣,根據團體成員的身份、性質、男女比例、熟悉程度、年齡等選擇不同的破冰活動。且破冰活動時間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太短,以達成彼此放松、消除陌生感和緊張感的目的。帶訓人員可適度點評,也可適時關注參訓人員感受。

        第二, 建隊展示是拓展培訓的第二環節,也是拓展培訓順利進行的前提。建隊展示的目的是激發參訓人員參與的熱情、積極性和為團隊榮譽而努力的動力,同時也更好地管理參訓人員,消除安全隱患。建隊時間一般以5分鐘左右為宜,時間過長會導致成員疲倦。建隊應有隊長、隊名、口號和隊形展示、隊歌等,目的是增進參訓人員的凝聚力。團隊展示是展示隊員風采和隊長領導能力的平臺,同時也是激發競爭意識的平臺,通過團隊展示可以更好激發隊員參與的熱情和增強團隊的自豪感。

        第三, 體驗是參訓人員與帶訓人員直接互動及達成參訓目標的最重要環節。帶訓人員根據參訓人員本身或其組織要求達成的目的,選擇特定的體驗項目,讓參訓團體在體驗中學會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展示個人自信和風采。體驗中應注意,必須保持成員高度集中于所參與的項目,避免成員受其他項目的吸引而分散注意力,可以通過暗示、鼓勵其為他人加油,加強隊長對成員的管理等方法來實現,體驗中帶訓人員應高度關注參訓人員的狀態,尤其是安全方面。一些有安全隱患或有較高挑戰性的項目,應有兩名以上帶訓人員作安全保護,以防出安全事故,導致參訓人員受傷。

        第四, 分享是拓展培訓達成目標的最后一道重要環節。在這個分享過程中,帶訓人員應對各隊表現,及參與項目中失敗和勝利的原因作出簡要點評,然后讓參訓人員積極主動地分享自身感受,也可結合一至兩個項目分享。帶訓人員應及時鼓勵參訓人員充分分享自身感受和心得,如給予掌聲等。

        第五,總結是帶訓人員對整個拓展過程、學員心得分享后的一個概括。總結的目的是讓成員意識到團體凝聚力及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重要性。同時應強調將這種精神遷移到現實生活、工作中。

        四、素質拓展的意義

        (一)增強團隊凝聚力

        素質拓展是一個團隊為了共同的目標、共同的任務而組合在一起所開展的活動。素質拓展設置的活動情景及任務能迅速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讓團隊成員把心凝聚到一塊,即使有少部分成員剛開始不太愿意投入到團隊中,但在團隊其他成員的鼓勵和幫助下,會由被動轉為主動,甚至不由自主參與到素質拓展訓練中,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

        (二)增強紀律觀念

        素質拓展中的項目或任務,大部分都有時間限制,以增加項目的挑戰性。團隊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快完成任務,就必須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各員必須服從領導者的安排,而不能各行其是。對于一些缺乏紀律觀念的隊員而言,在這種情境下,必然會意識到服從安排、遵守紀律的重要性。素質拓展能夠有效增強受訓人員的組織紀律性。

        (三)挑戰自我,激發自我潛能

        素質拓展有部分項目是專業設計用來讓參訓人員挑戰自我、激發自身潛能的,例如高空項目。在這些項目中,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參訓人員在帶訓人員的指導下,在團隊成員的鼓勵下,戰勝自己的恐懼心理和不自信,最終取得了成功。這使參訓人員的自我潛能得到了實現,能大大提升參訓人員的自信心,使其意識到許多看似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情,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也能達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

        (四)增強個人歸屬感和價值感

        素質拓展是以團隊的形式對拓展項目和任務進行挑戰,在團隊建立初的取名、設計口號、隊形展示等過程中,就讓每個團隊成員意識到自己是屬于這個團隊,必須為這個團隊貢獻力量,以確保團隊目標的實現。而在體驗拓展項目、完成拓展任務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互幫互助、互相鼓勵,團隊成員之間的情感漸漸加深,團隊成員便能對團隊產生一種強烈的認同感,愿意為團隊目標盡最大努力甚至作出犧牲,也使自我價值得到體現。因此,素質拓展能增強個人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為個體的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五)提升交流及溝通能力

        素質拓展團隊為了完成拓展項目和任務,領導者和團隊成員及團隊成員之間必須經常交流信息,征求團隊成員的意見,并對團隊成員的意見進行反饋。團隊成員間要互幫互助、培養友誼,加強互相了解,這些都必須要在充分的交流溝通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對于一些缺乏交流和溝通能力的團隊成員而言,團隊成員的鼓勵和友誼,可以促使他們漸漸克服膽怯、不自信的心理,讓他們有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可以不斷嘗試與其他成員交流和溝通,從而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并從人際交往中得到快樂和成就感。

        五、素質拓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一)素質拓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

        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結果表明,素質拓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影響。趙世杰、周瑩的研究認為,拓展訓練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有著顯著的積極作用,拓展訓練對學生增強自我認知、建立自信、改善人際關系、提升社會適應能力都有顯著提高,對學生自閉、敵對、偏執等心理問題均有較顯著的改善作用。韋宇通過對某軍事大學334名學生進行實驗性研究,表明拓展訓練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良好作用,特別是對心理困擾因子中的社交退縮、社交攻擊,焦慮、抑郁、沖動和心理適應中的人際關系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滿意度和總體適應等因子有顯著影響。楊文明的研究認為,開展拓展訓練可使學生的心理獲得松弛和消遣。調節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從而增強自信心,甚至改變自身形象,同時幫助學生克服心理惰性,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還有研究者的研究表明,拓展訓練能提高受訓學生的集體自尊。

        大部分研究者認為素質拓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耿聰、張偉的研究表明:實驗后除男生50米以外,其他各項身體素質指標均表現為非常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學生的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軀體化各項心理指標均表現為非常顯著性差異,強迫、抑郁、焦慮心理素質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不顯著。還有研究者認為拓展訓練比常規體育教學更有利于提高學生運動素質及心理健康。

        (二)素質拓展對團隊精神和人際關系的影響研究

        大多數研究認為素質拓展能加強受訓人員的團隊精神,改善受訓成員的人際關系。黃藝農、劉雯通過對湖南師范大學2003級旅游管理系接受拓展的25名學生調查后發現:68%的學生認為自己“加強了團隊精神”,56%的學生覺得自己“提高了心理素質”,認為“人際溝通能力”的學生占到了36%,還有24%的學生認為通過素質拓展“戰勝了自己”。楊奇靖的研究認為素質拓展對于調節同學間的人際關系、增強班級凝聚力成效顯著。劉宇認為素質拓展有利于培養班級文化中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有利于培養班級成員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有利于培養班級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班級學生工作有正相關作用,能幫助班級文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六、當前研究存在的問題及研究的方向

        (一)應進一步明確素質拓展訓練的目標

        素質拓展訓練的目標是為提高大學生的身心素質,培養其團結協作、加強人際溝通,增強學生之間凝聚力,而不僅僅是為拓展而拓展,或者是因為娛樂、好玩而拓展,因此拓展訓練的研究必須明確訓練的目標,并根據目標選擇合適的項目,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二)應加強對素質拓展效果評價工具的開發研究

        素質拓展訓練的效果必須有科學的評價工具才能進行,僅僅依靠一些簡單的問卷、訪談等,無法得到全面而科學的數據,難以準確地評價素質拓展的訓練效果。因此,必須開發出一些信、效度都能達到統計學標準的問卷。

        (三)應將素質拓展對大學生身心發展影響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導實踐

        素質拓展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積極的影響,這已是公認的事實。這些研究成果不能僅僅停留在實驗研究中,而應該將其應用到實踐中,來指導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開展,讓更多的大學生從素質拓展中受益。

        參考文獻

        [1]趙世杰,周瑩.拓展訓練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5):171-172.

        [2]韋宇.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3]楊文明.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現代職業教育究,2014,(03):150-153.

        [4]屈東利.拓展訓練對大學生成功心理素質的影響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5]耿聰,張偉.拓展訓練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9):114-115.

        [6]趙濤.拓展訓練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05):92-94.

        [7]黃藝農,劉雯.論素質拓展訓練在高校培養學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廣[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5(06):58-61.

        第8篇: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預期;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221-02

        2006年9月,教育部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定位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領導者。然而,到了一線,輔導員的定位顯得混亂而模糊。不同部門從各自不同的角色預期出發,對輔導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期許。學生工作部門的期許是輔導員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項學生管理任務;組織部門的期許是輔導員配合做好學生黨員的培養、選拔、吸納工作;教學管理部門和任課教師則期望輔導員能夠一切事務緊緊圍繞教學為中心來開展,幫助提升教書育人的水準;宣傳部門和團委希望輔導員能夠組織好學生社團工作,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抓手,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保衛部則要求輔導員協助做好校園治安穩定工作,確保和諧校園建設的成效。這樣一來,輔導員便成了各種相互沖突角色期望的焦點。

        一、高校大學生對輔導員的角色預期

        帕森斯在《社會行動論》中提出,任何社會都存在著一整套“角色期待”,社會的角色期待構成了“社會價值觀念體系”,它規定了社會中每個成員彼此期待著要充當的社會角色。輔導員,歸根到底,是為學生服務的。那么站在學生的立場,他們對輔導員究竟有哪些角色預期?有人設計了專門的問卷,調查大學生對輔導員角色的期望。調查選取北京某高校大學生為對象。從調查數據來看,在大學生心目中,對輔導員具有最高預期的角色分別為:“思想問題的解惑者、了解學生的善察者”,其次分別是“人生發展的導航者、心理問題的咨詢者以及生活上的關懷者”。有將近3/4的學生認為“思想問題的解惑者”角色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大學生希望輔導員能真正深入細致地了解他們,與他們打成一片,從而引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還希望輔導員能夠成為“導航者”與“咨詢者”角色的需求逐漸強烈,選擇“比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人數比例接近2/3。筆者認為,從高校輔導員直接的服務對象出發來研究輔導員需要扮演的角色,意義重大。

        二、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扮演多角色,是推進高校大學生全人發展的多面手

        從大學生的視角輔導員至少需要扮演好以下四種角色。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踐行者。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師的扮演者,其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應與一般的教師大相徑庭,應避免理論的灌輸和書本的教條,而更多的是作為大學生理想信念塑造者的身份,走近學生的生活、心理,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通過言傳、身教來打動學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學生,以身體力行的行為鼓舞學生,讓學生移情式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應以大量生動的案例、新鮮的資訊材料,輔以創新的、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如微博、飛信、QQ互動,面對面談心,電話訴情等來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民族精神,幫助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形成良好的禮儀形象和文化修養,造就健康的心理狀態等,最終將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全過程。

        2.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輔導者。輔導員首先也是一名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雖非“保姆”、“保安”、“勤雜工”,但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陣地都在校園,作為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的輔導員而言,對學生學習生活進行輔導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對學習生活的輔導主要融進班級、宿舍的管理中。在班級管理中,加強班級的黨、團、班委會建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理想信念以及社會公德教育,塑造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激發每位成員的學習斗志;精心準備主題多樣、內容豐富的班會或講座,開展豐富多彩的班團活動,加強班級同學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班級凝聚力。時刻做到以身作則,行為世范,學為人師,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學會做事,堅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宿舍管理中,對學生學習、生活以及衛生習慣等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有意識的培養;以宿舍為小家,促進班集體的融合和凝聚,通過團隊建設等活動,營造宿舍成員間團結奮進的氣氛等。

        3.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懷者。此外,輔導員還應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懷者。現如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斷凸顯。大學生的交友壓力、經濟壓力、競爭壓力、就業壓力、升學壓力以及考試壓力如此總總匯合成心理壓力。面對眾多遠離父母的學生,輔導員更要扮演起家長的角色,利用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的幫助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做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懷者。在關注所有學生的基礎上,要重點關注問題學生,特別是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學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性格較孤僻的學生等;作為輔導員的我們要學會用真心去傾聽學生的訴求,用愛心去呵護學生的成長,用熱心去澆灌學生的熱情;學會同理心思考,從同齡人的角度關心學生,熱心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將教育工作情感化、人性化。如果當學生處境困難時,遭受挫折時,情緒低落時,收獲欣喜時,享受成功時,都能想到向輔導員傾訴,那么輔導員的角色扮演就取得了質的飛躍。扮演好這一角色需要我們輔導員老師掌握心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提高心理專業知識的理論水平;其次應該用寬廣的胸懷、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情緒、積極向上的態度、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來從容開展自己的工作;再次,要掌握心理疾病的常見表現、成因及處理方法的一般知識,加強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要掌握有效的心理咨詢技巧和方法,學會耐心地去傾聽,多做換位思考,放下老師的權威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才更能觸動學生的內心,引起共鳴,幫助他們走出心理誤區,實現心理健康和諧發展。

        4.大學生生涯發展的引領者。輔導員要主動承擔起學生學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和指導的重任,做學生生涯發展的引領者。在學業生涯的引導方面,工作要開始于大一,剛入學階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完善的學習計劃。有了目標,才不會迷失方向;有了規劃,才不會虛度時光。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特長和優勢,開發班級人才資源,爭取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揮才能的舞臺,讓每一個同學在大學期間都能得到鍛煉,有所貢獻。在職業生涯引導方面,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估,是就業,是升學,抑或是創業?都要盡早明確定位,對于要就業的同學,輔導員應該引導其進行性格—職業傾向性分析、SWOT分析,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要升學的同學,輔導員要引導其分析升學與現有水平之間的差異,制定完善的升學計劃,一步步朝目標邁進;對于要創業的同學,輔導員要積極了解校內外關于創業的政策,給學生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不同人群從各自不同的角色期待對輔導員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預期。誠然,能夠成功在不同預期的人群中實現角色轉換是輔導員應該具備的素質,但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輔導員教師,實現學生的角色預期理應是重中之重。根據學生的角色期待,輔導員至少應當扮演好以下四大角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踐行者、大學生學習生活的輔導者、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懷者以及大學生生涯發展的引領者這四大多元整合的輔導員角色。因此,為了更好地扮演好以上四大角色,更需進一步了解所肩負的責任,并掌握應有的能力素質。

        參考文獻:

        第9篇:大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分析范文

        一、關于大學生心理承受力的基本涵義

        關于心理承受力的基本涵義,已有的規范定義不多。筆者認為,心理承受力是個人抵抗外在壓力的能力,它是個人遭遇的外在壓力與個人身心健康之間的中介調節變量,可以起到外在壓力對個人身心健康沖擊的緩沖作用。

        1.大學生心理承受力的觀測值

        大學生身心健康狀況不僅受到外在壓力事件的負面影響,而且受到個人心理承受力的積極調節。換句話說,在一定程度上,個人的身心健康狀況與外在壓力成反比,而與個人的心理承受力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就是,H=R/S。H表示身心健康狀況,S表示壓力大小,R表示心理承受力大小。為了考察心理承受力,我們變換一下公式就得到,R=S×H。這說明個人心理承受力是外在壓力與身心健康狀況之間的函數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大學生心理承受力可以通過身心健康指標和壓力量這兩個觀測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表達出來。

        2.大學生心理承受力的極限值

        其實,在現實情境中,在學生個人心理承受力與大學生承受的壓力量及身心健康指標之間不是簡單的函數關系。大學生心理承受力要發揮作用需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心力潛伏階段。第二,積極抵抗階段。第三,心力衰退階段。隨著壓力強度的不斷增大,達到一定的程度,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超過極限,其抵抗作用反而得到削弱,個體從積極抵抗轉向消極退縮或放棄,最后甚至導致心理崩潰。在這里,某個壓力強度使個人心理承受力達到極限,發揮到最佳水平,那么這個壓力強度下的心理承受力水平就是心理承受力的極限值。大學生心理承力的極限值是反映大學生心理承受力水平的真正指標(如圖1)。

        不過,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心理承受水平是不斷在發展變化的。其發展變化的過程有兩個特征,其一,學生心理承受力水平總體上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不過期間也有波動,比如到了青春期,學生心理承受力水平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二,大學生心理承受力的水平在極限值下的壓力刺激下會不斷受到鍛煉而有所提高。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大學生不斷經受壓力和挫折的考驗和錘煉,將有助于大學生心理承受力的提高。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承受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大學生心理承受力受到其成長、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壓力的考驗,并通過其常見的身心健康指標反映出來。這種心理承受力是一個復雜的人格特征,它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接受社會刺激、不斷適應社會環境而漸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的形成和發展受到先天生物性因素、后天社會性因素和個人自主能動性因素的制約。

        1.先天的生物性因素

        正如大學生人格和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一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作為一種穩定的人格品質,也包含一些先天的生物性成分。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體的基本人格結構中蘊含著兩個具有明顯先天傾向的心理成分(也稱氣質成分),即內傾一外傾和情緒穩定性一神經質,這兩種成分都與接受和忍耐外在刺激的程度有很大關系。這些先天氣質因素在接受和忍耐刺激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導致了大學生后天心理承受力的個體差異。

        2.后天的社會性因素

        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會在后天的社會和教育環境中漸漸地形成和發展起來。后天的因素對大學生心理承受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早期的經歷。在早期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兒童的個人需要得不到適當的滿足,他們的行為受到過多的限制甚至懲罰,那么就會導致兒童的壓抑和麻木,于是后來的環境要求和壓力就可能使這些個體產生心理退縮和行為倒退,相反,如果縱容兒童的欲望和行為,在將來的成長環境中,他們一旦受到壓力刺激,就可能導致心理崩潰。總之,在成長的早期,學生的需求和愿望得到適當的合理的滿足,可以為其將來適應環境、應對壓力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其二是后期的成長。如果說在人生早期,學生的社會行為主要由其本能的需要和愿望所推動,那么,隨著年齡的增大,進入青少年以后,學生就是在其漸漸形成的價值觀的指引下適應社會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通過接受教育和個人經歷,并經過自我選擇,漸漸形成一定的價值取向。這些價值取向決定自己對所處環境的看法和要求,也決定個人對外在壓力刺激的感受和反應。

        3.個人的自主能動性因素

        從一般意義上說,人們從來不是被動適應外在環境的。人們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人們通過對外在環境的主動選擇、調控和改變來維持與環境的相互適應。大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個人啟動自主選擇機制適應環境,即個體通過選擇和建構那些自己喜歡的、與自身的人格素質相匹配的環境,那些有利于自身素質得到發揮的環境,從而使自己不至于遭受太多的威脅和太大的挑戰。其二是個體啟動自我認知調節機制以適應環境,即個體通過對自身人格素質和認知能力的優勢與劣勢的認知和調節,揚長避短,利用其優勢來應對外在壓力,適應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人們在這兩個方面的自主能動性是有差異的。有些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對環境的自主選擇能力,能通過注意情境信息反饋來指引自己的行為。由于他們對情境信息敏感,而對內心狀態和情感不敏感,所以他們傾向于通過靈活的行為策略來應對壓力。而有些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對自我的認知和調節能力,他們能夠注意自己的內心狀態和情感,但是對情境變化不敏感,所以他們傾向于通過調節自我情緒、穩定自我信念來應對外在壓力。

        三、大學生心理承受力結構成分的系統分析

        大學生心理承受力在外在壓力沖擊與個人健康之間充當緩沖器的作用,其內在的心理機制比較復雜,至少包含以下幾個心理行為過程:個人對壓力的認知評估過程,在壓力狀態下個人情感的表達和管理過程,個人通過意志努力對壓力的抵抗過程,個人選擇應對策略和執行應對行為的過程。在這些心理行為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心理承受力中認知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行為的力量在抵抗壓力沖擊中的作用。因此,下面也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系統分析大學生心理承受力的結構成分。

        1.認知成分

        有研究表明,壓力的性質和大小,一方面決定于實際的外在刺激因素,另一方面也決定于個體對刺激因素的主觀認知評估。在一定程度上,個體不能選擇所面臨的壓力情境,但是個體可以決定對刺激因素進行何種理解和評估。在這個過程中,有幾種具有認知屬性的人格特征影響大學生對壓力的認知評估過程,從而影響他們抵抗壓力的狀況;(1)理性,即一種冷靜、理智的行事處世的風格。具有理性的個體會冷靜、理智、客觀地分析和把握壓力情境,而缺乏理性的人則會在壓力情境面前表現思維缺乏邏輯、情緒沖動、行為莽撞,失去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2)自信,也稱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特定活動任務的主觀信念。高自我效能感者認定自己有足夠的資源抵抗某種外在壓力,于是體驗到挑戰感;低自我效能感者認定某種壓力是他們無法應付或抵抗的,于是就會體驗到威脅感。(3)樂觀,即一種認為生活中通常發生好的事情而不是壞的事情的積極信念。在壓力面前,樂觀者通過個體對壓力事件性質的自我服務歸因或自我保護歸因表現出來,總會說“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悲觀者則會說:“完了……我總是這樣倒霉!”總之,理性令我們客觀分析壓力,自信讓我們積極評估自己,樂觀使我們積極面對整個世界(自我與壓力情境組成),它們都是我們在對壓力情境的認知評估過程中所需要的人格品質,是大學生心理承受力的有效認知成分。

        2.情感成分

        當處于壓力情境中時,伴隨著對壓力情境一定的認知評估,個體也會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不過,在壓力情境中,情緒是認知的衍生物,卻不是認知的附屬物,情緒一旦產生,就有其對外在壓力情境的獨特的適應能力。現代健康心理學認為,情緒是一把雙刃劍。情緒壓抑不好,適度的表達和發泄有利于身心健康;情緒放縱也不好,情緒的適當調節管理才有利于身心健康。青少年學生正處于情感豐富而激蕩的年齡,也是情緒方面心理問題比較多的群體。因此,當處于壓力狀態下時,大學生應該注意情緒的調節和管理。那么如何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呢?情緒的調節和管理又需要哪些素質呢?

        根據現代心理學的觀點,情緒的調節和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從而也就形成兩種情緒管理的素質:(1)情緒的自我控制,即個體對自我情緒表達的適當控制。它通過延遲滿足、抑制攻擊、作出計劃等行為方式表現出來。情緒控制有控制過度和控制不足的兩個極端,情緒控制過度導致壓抑性人格,情緒控制不足導致放縱性人格,只有自我控制適中的人才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外在壓力也才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2)情緒的自我管理,即個體調整情緒的自我控制水平以滿足情境需要。它通過情緒的適時適度激發、情緒的恰當表達、情緒的靈活轉移等方式表現出來。情緒的自我管理反映出個體面對變化的情境要求時所表現出來的靈活性、變通性等人格特征,也被稱作自我彈性人格。高自我彈性者有充分的心理資源和能力適應環境的變化和隨時的遭遇,從而靈活地使用切實可行的問題解決策略。相反,低自我彈性者表現很少的適應靈活性,他們不能對變化的環境要求作出及時反應,很難從挫折經歷中恢復過來。個體沿著從低彈性到高彈性這一連續體序列,表現為其適應功能的不斷增強。高自我彈性者集中表現了情緒表達和管理的最優化傾向。

        3.意志成分

        意志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心理過程,因此抵抗外在壓力需要個人意志的能動力量。那么,從理論邏輯上分析,哪些意志品質是我們抵抗壓力所需要的呢?首先是動力性意志力,即個體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心理動力。其次是挑戰性意志力,即個體面對困難和壓力的積極態度。再次是控制性意志力,即個體控制壓力情境的信念。最后是自主性意志力,即個體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意識。概括起來,只有具備迎接困難的動力,面對困難的勇氣,駕馭困難的信心,依靠自我解決困難的意識,大學生才具備了戰勝困難的完備的意志品質。當然,大學生的這種承受壓力的心理素質是在長期的教育和鍛煉中漸漸形成的。

        4.行為成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影视 | 日本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激情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专区 | 天堂v在线视频 | 天天综合网久久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