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器材設備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醫療器械;計算機技術;應用;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7-0302-01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現代醫學科學技術正在突飛猛進的發展,醫院中醫療器械的管理也要跟上現代化的腳步,計算機現在已經普遍應用到醫院醫療器械管理中。但是,大部分的醫院對醫療器械的計算機化管理還處于發展階段,醫療器械管理相比醫院中其他管理還比較薄弱,這就導致一些醫院在醫療設備管理上很不成熟,不能全方面發揮醫療器械在醫院中的應用,浪費了寶貴的資源。所以加強醫院醫療器械在計算機中的應用和管理已勢在必得,這已成為醫院管理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二、計算機在醫療器械中的應用
(一)計算機醫學成像上的應用。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因為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半導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所以在人們生活中的各個地方各個領域都存在數字化的信息。在人們醫療中好多人體成像技術被廣泛應用,這就要歸功于放射學的快速發展,放射學在醫學圖像處理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目前在醫院的人體成像技術有CT、MRI、CR(計算機投影射線照相術)、DSA(數字減影)、NM(核醫學成像)、PET(正電子發射斷層X線照相術)、US(超聲掃描顯像裝置)等。這些先進的技術在臨床診斷中提供了大量的圖像資料,這些豐富的影像資料使醫院的醫療提高到了先進水平。(二)計算機對PACS系統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網絡通訊、圖像的采集等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也為醫學界圖像的數字化采集、存儲、管理、處理、傳輸奠定了基礎。在醫學界中醫學影像的傳輸系統和醫學影像的存儲被稱為PACS系統(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系統包括影像醫學、計算機技術、放射學、數字化圖像處理等技術,它有效的將醫學中采集的圖像資料轉化為數字的形式,充分有效利用了影像資料,為臨床的診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圖像的存檔和圖像的傳輸系統在醫院中可以分為四個大類,第一類是在科室的內部;第二類是在院內的圖像系統;第三類是整個醫院的PACS系統;第四個大類是基于全院PACS的遠程放射醫學系統。在醫學信息領域中,PACS系統能提供很多功能,比如它可以在會診、診斷、報告、遠程工作站上觀察醫學的成像,它還可以把這些圖像根據圖像的不同性質存儲到不同的介質中去,并且利用局域網或者廣域網進行通訊,給用戶提供一個集成的信息系統。PACS系統可以降低醫院的支出成本,提高醫生的臨床診斷率,讓醫院變成一個數字化的醫院。計算機具有強大的圖像壓縮功能,它可以將這些數字圖像有效的存儲起來,減少了一些專門管理的人員,而且已經存儲的圖像可以方便快捷的進行查看,在復診 或當診斷需要時能夠快速的對診斷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由于計算機技術還具有網絡傳輸能力,所以在PACS系統中可以將醫學圖像在整個醫院內或者是醫院和醫院之間互相傳輸圖像信息,促進了遠程醫療的快速發展。由計算機應用的PACS系統將成為現代醫學影像診斷的一個模式,這項高新技術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推動著醫學不斷發展,推廣和使用PACS系統將會是醫院的必然。但是中國的PACS系統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這項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中國,國家對PACS系統的研發經費發放的比較少,好多中小型醫院的醫療設備都比較過時,設備上的數字接口也都不是很標準,更不用說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圖像的傳輸了。而且在醫院中好多影像設備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加上好多醫務人員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不是非常熟練,這就制約了PACS系統的發展。
三、計算機在醫療器械中的管理
(一)計算機在醫療器械管理中目的和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醫療器械在醫院中所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對其管理的難度也隨之增大,計算機應用的加入方便了醫療器械的管理。目前在醫院中計算機管理的范圍一般為物品的采購、物品的出入庫、設備的使用管理和維修等,專門的管理人員可以將計算機作為主要工具,將計算機管理應用到全范圍的工作中去。在管理中使工作信息化,對醫院中的醫療器械進行全程跟蹤,從進醫院一直到設備因報廢離開醫院,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醫療器械中運用計算機管理技術,不僅可以加強醫院財務的管理,而且還能有效的加強價格調控管理。在過去醫院從采購到發貨都是人工操作,人工填寫各種表單,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容易出現差錯,一些業務部門還不能準確的把握器材的使用情況。通過計算機管理后可以有效的將這些問題一一刪除,對醫療器材的管理可以了如指掌,有效提高的醫療器材的利用率。在醫院中價格管理非常重要,為了杜絕一些科室對病人亂收費的現象,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跟醫療收費系統聯網,使收費價格透明化,當材料價格出現調整時可以迅速通過計算機進行修改。(二)計算機在醫療器械管理中的現狀分析。在醫療器械的計算機管理中應該加強對從事設備管理工作人員素質的培養,進一步提高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技術水平,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這樣才能促進醫療器械的計算機化管理。因為醫院中醫療器材種類繁多,設備的發放、出入庫相對頻繁,工作量也隨之加大。為了提高對設備管理的工作效率,應該使用條形碼技術將醫院中所有的醫療器械進行編號,這項技術大大方便了醫院設備的管理,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條形碼的參與下,計算機在醫療器械中的管理也變得非常簡單快捷,當以醫療器械在出入使用時用條碼掃描器一掃,這個設備的各種信息就會利用計算機儲備起來,這項工作不需要人工輸入,全部電腦自動記錄,減少了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差錯。而且當設備在出現故障時,可以迅速的找到設備的生產商,根據設備出現的問題進行快速維修,保證了醫院的正常運營。
四、結束語
在醫院快速的發展中,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醫院醫療的器械當中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醫療設備經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科學管理將會使設備使用起來更加方便,醫院的醫療設備才能最大的發揮它的作用,才能夠更好的為病人、醫生和工作人員服務,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關鍵詞:醫院醫療器材;信息管理系統;醫療設備
1 相關概念
1.1醫院醫療器械 是指單獨或者組合使用于人體的儀器、器具、設備、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軟件,其用于人體體表以及體內的作用不是用藥理學、免疫學或者代謝的手段獲得,但是可能與這些手段參與一起并起一定的輔助作用一達到對患者治療的目的。高新醫療器械室現代科技的結晶,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是醫院普遍配備的醫療設施。
1.2信息管理系統 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通信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傳輸、收集、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的系統。而醫院醫療器械管理信息系統是針對醫院醫療器械而專門設計的專業化管理系統,主要管理器械的使用與回收等活動。
1.3醫療設備 是指醫療、教學科研、臨床工作學科等工作的最基本要素,包括專用醫療設備以及家用醫療設備。其中設備包括檢查設備、治療設備以及輔助設備[1]。
2 當前我國醫院醫療設備信息管理的現狀
2.1發展速度加快,加快了醫療器械信息管理的一體化進程。隨著我國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加上我國人口眾多[2],對醫療設施的依賴性比較強,促進了我國醫療器械信息化管理的步伐,使器械的管理更加的科學化。并且醫療器械的信息化管理也帶來了高額的利潤,對本國器械的合理分配以及向外出口都可以做合理規劃。在世界醫療器械的進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2.2當前我國的醫療器械總體功能比較強大,信息管理比較到位,但較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國對醫療事業中器械管理起步較晚,并且由于人口基數大,對器械更新換代以及耐用度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是信息化管理雖然不能整體上解決問題,但是可以實現醫療器械的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壽命,對我國醫療的專業化也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利益面前以及偏遠的地區還是無法普及這種技術,更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較。
2.3我國醫療器械信息化管理發展不均衡,東快西慢、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快、偏遠地區發展慢。我國最優秀的醫療條件都集中在東部,所以建立信息管理師規范化發展以及有效改善醫療資源緊張的重要舉措,政府的政策也有傾斜,畢竟東部占據了全國大部分人口。西部地廣人稀,醫療條件設施器械落后,沒有可供管理的醫療器械,更有可能加重醫療負擔,所以西部地區的醫療器械以及醫療事業還需要大力發展。
3 醫療器械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
系統采用c/s模式,也就是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第一層是實在客戶機系統上顯示業務邏輯,第二層是數據庫終端,最重要的是它具有交互性強的特點,可以方便查詢信息,提高了系統的使用效率。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
3.1醫療設備器械臺賬的錄入與修改、查詢以及各種報表的生成。
3.2醫療器械報廢信息的錄入與修改、管理。
3.3醫療器械維修申請報告與維修報告的錄入與修改、管理。
3.4器械使用記錄錄入與修改、管理。
3.5器械計量信息錄入與修改、管理。
3.6器械調動信息錄入與修改、管理。
3.7系統管理與設置:科室設置、器械分類、數據庫備份等方面。
4 醫療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應用注意
4.1領導應發揮組織作用,提高重視程度。領導重視是系統設計的首要原則。系統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涉及多方面多個問題[3],涉及醫院管理各方面,所以應該提高全院對系統的重視并且要提高使用率,領導也要注意對管理方式的轉變,因為這可能對每個科室使用系統的權限造成影響。
4.2加強對醫院醫療工作人員的對系統的操作水平,定期組織培訓。醫護人員的素質決定了系統的效率,一個有較高素質的醫護人員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醫院醫療資源,對醫療器械的使用以及保護都會產生影響。不僅可以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還可以對醫院的設備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
4.3提高系統的建設的適應性以及先進性結合的程度。首先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單純追求系統的先進性而忽視實際需求之上的技術沒有任何意義。其次,醫院應規范實行規范化管理,不僅可以減少系統建設的步驟[4],節省醫院的資源,也為系統設計提供了范例。使醫院運行的每一環節都標準化、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
5 總結
醫院醫療器械信息系統的發展使我國醫療事業更上一層樓,促進了醫療器械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使醫療水平也有所提升,提高了醫療效率,節約了醫療資源,有利于全國人民共享醫療設施器械。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開創了新局面,是未來健康發展的先行者,為未來醫療一體化進程做了鋪墊。更是使器械的使用、調動、回收更加合理化,節約了醫院成本。是未來全球醫療器械發展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王棟,余春華.醫院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 醫療設備信息,2006,09:14-16.
[2]羅寶文.我院醫療設備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J].醫療裝備,2010,01:39-40.
按照所有權屬的不同,臺灣的醫院可分為公立醫院和非公立醫院。公立醫院包括署立醫院和直轄市立醫院、縣市立醫院、公立醫學院校附屬醫院、軍方醫院、榮民醫院(服務退伍軍人為主)、公立機構附屬醫院、公立中醫醫院等。非公立醫院包括醫療財團或社團法人醫院、宗教財團法人附屬醫院、私立醫學院附屬醫院、公益法人所設醫院、私立中醫/西醫院等。按照醫院規模,臺灣醫院可劃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和精神專科醫院四類。臺灣從1978年開始推行醫院評鑒制度,是亞洲最早實施該制度的地區。2006年開始實施新制醫院評鑒制度。該制度關注病人的醫療服務品質,重視醫療團隊的整體合作,以病人為中心重新思考與規劃醫院應有的經營策略與制度,評鑒級別包括合格、優等、特優[4]。迄今已有臺大醫院、臺大新竹分院、林口長庚醫院、臺北萬芳醫院、臺中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等多家醫院獲得“國家品質獎”獎項。臺灣從1995年開始實施全民健保,該制度整合了之前的勞工保險、公教人員保險、農民保險和低收入戶保險中的醫療保障部分,是一種強制性的社會保險制度,范圍覆蓋全體民眾,全民納保、全民就醫權益平等。臺灣的全民健保制度推行起來,切實為民眾解決了醫療保障問題,同時也帶來了健保費的收支失衡。為了控制健保費用的合理支出,2002年開始實行醫療費用總額預算支付制度,2010年開始逐步導入住院診斷關聯群(Taiwanesediagnosisrelat-edgroups,TW-DRGs)支付制度[5]。一些醫療機構在全民健保制度的沖擊下,經營狀況面臨嚴峻考驗。在此背景之下,醫院惟有盡可能地節約開支、降低醫療成本才能夠保證收益,工業工程技術將為新形勢下的醫院管理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衛生部和商務部2010年共同制定了《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管理暫行辦法》[6],2011年1月開始實施,為臺資醫療機構進入大陸醫療市場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辦法。此舉在增加民眾醫療服務渠道的同時,必將促進兩岸醫院管理經驗的深度交流與共同進步。因此,本文針對新形勢下的醫院管理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回顧工業工程技術在臺灣醫院管理中的應用,分析改善醫療服務品質和提升醫院管理水平的途徑,推動工業工程理念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以助力兩岸醫療事業的發展。
2工業工程技術與醫院管理
工業工程(IE)在19世紀末開始發展,20世紀初便逐步運用于醫院管理。工業工程的先驅之一,Gillbreth[7-9]在19世紀20年代陸續發表文章,對醫院的效率問題、手術中的動作研究、醫院的科學管理等領域進行了奠基性的研究。其中在手術動作研究中,他建議對手術器械科學擺放便于拿取,主刀醫生需配備助手聽候差遣,使主刀醫生不必因尋找器械而分神,可以專心而高效進行手術操作。這種手術小組的組織形式一直沿用至今。19世紀60年代,美國醫院協會(AmericanHos-pitalAssociation,AHA)及美國醫院管理系統協會(HospitalManagementSystemSociety,HMSS)開始有系統地在醫院管理中進行IE技術的推廣應用。1964年,美國工業工程學會(AmericanInstituteofIn-dustrialEngineers,AIIE)成立醫院醫療服務部門(Hospital&HealthServiceDivision),以IE的應用促進醫院的發展。據1973年AHA的一份調查報告,在6079所美國醫院的反饋中,10.6%的醫院聘有自己的工業工程師[10]。時至今日,工業工程技術已經普遍運用于美國醫療機構的管理當中。美國一些大學的工業工程系所,如喬治亞理工學院、威斯康星大學等均已將醫院管理列為重點課程。在美國有大約4%的工業工程師直接服務于醫院,這也是美國醫院高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大陸這個數字幾乎為零[11]。醫院管理的目標與企業管理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對提升經濟效益、管控服務品質、減少浪費、提升醫療設備利用率、提升員工績效等。參考制造業的IE技術體系,本研究建構的醫院管理IE技術應用體系如圖3所示。底層是離散的IE技術應用層面,可靈活應用于醫院管理的相關局部;中間層是IE技術的整合應用層面,可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綜合應用效果;上層是醫院經營層面,IE技術體系的全面應用將為醫院的經營目標的達成提供技術支持。
3臺灣醫院管理中的工業工程研究
工業工程的理念在于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化的作用,工業工程在臺灣產業界已經有相當成功的應用,簡禎富等[12]歸納提出了一套臺灣工業工程典范轉移的架構,并通過臺積電、臺塑與富士康為實例驗證該架構,該架構對醫院管理導入工業工程技術具有指導意義。工業工程的應用領域不僅止于工業領域,因此韓國學界將其稱之為“產業工程”。隨著IE學科的飛速發展,IE的應用領域早已跨出制造工業而越來越廣。IE的技術體系包括運籌學、人因工程、物流與設施規劃、生產計劃與管理、ERP、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幾乎每一個分支都在醫院管理的相關方面得以不同程度的應用。IE技術已經在臺灣的醫院管理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1醫院管理信息化
隨著IT產業的發展,臺灣醫院大多實現了信息化管理,為醫院的發展提供基礎技術支撐。這方面的應用較多,如黃怡詔等[13]在東元綜合醫院構建網絡環境下的醫院主管信息系統,提供信息處理、決策支持、知識管理等功能,為醫院管理者決策提供參考,提升醫院管理績效與服務品質。張偉斌等[14]在臺北市聯合醫院構建了醫院主管信息系統。該系統能夠為醫院決策者清晰而有條理地呈現6大類191項指標數據,問卷調查顯示應用效果良好。
3.2醫院經營策略與管理
豐田生產方式和精益生產為企業帶來績效,同樣也在醫院管理中發揮巨大作用。精細化管理、減少浪費、改進以及持續改進是其核心內容,精益的理念可以貫徹在醫院管理的多個層面。精益醫院管理模式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長庚醫院所秉持的“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理念即為精益醫院理念的最佳實踐。目前已經有中文版的精益醫院相關著作出版[15]。本文作者與北京清華醫院團隊亦在推動全面資源管理[16]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張力平[17]利用問卷調查方式,采用層級分析法建立了醫學中心營運競爭力指標群,并給出了各指標的權重,研究結果中權重最大的是經營管理構面。郭家良[18]以兩家醫院為研究對象,采用層級分析法,將兩家醫院各部門對財務和非財務績效目標的貢獻程度進行兩兩比較,繪制出核心能力矩陣圖,能夠找到醫院核心能力部門與瓶頸部門所在,以利醫院制定正確的發展規劃。朱文洋等[19]采用平衡記分卡對中小型醫院經營策略與營運績效進行探討,對比分析后給出了醫院經營策略與營運績效的關系、醫院經營策略與醫院規模的關系。結論認為平衡記分卡4個構面(顧客、財務、內部營運和學習成長)之績效分布與醫院規模和經營策略均有關聯。馬啟康[20]研究了病床等級劃分與定價策略,利用收益最大化的需求規劃層級(revenue-basedde-mandplanninghierarchy,RDPH)原理進行規劃,實現利益最大化。
3.3醫療過程管理
醫療過程管理范圍包括門診、住院、ICU、急診、康復等環節。工業工程中的作業研究、流程管理、排程優化、人因工程等技術均有用武之地。呂俊德等[21]以一家區域醫院急診部門為應用對象,將ARIS(architectureofintegratedsystems)流程管理方法運用于醫療作業流程,應用的可行性得到了驗證,并建議進一步推廣到一般門診部門、醫療臨床路徑、醫療器材管理等業務部門。ARIS可以結合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提升醫療服務過程的效率。黃凱琳等[22]采用作業研究原理,在彰化基督教醫院肝膽胃腸科,對肝癌患者的動脈化學栓賽治療流程進行研究。所建立的標準流程使住院天數、醫療費用、病患滿意度等方面均有相應改善。李佳靜等[23]應用人因工程對醫療器材的安全問題進行了研究,醫院采購醫療器材前對其進行人因工程評估,包括一致性、可見性、配合度、最簡化等14項指標,結合人為失誤風險評估,盡最大可能將醫療器材所導致的安全隱患降至最低。
3.4醫院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環節。以人為本,關心員工健康。傅柏翔[24]利用人因工程原理對醫院病理室工作人員肌肉骨骼不適現象進行了研究,經過人因基準風險認定(baselineriskidentifica-tionofergonomicfactor,BRIEF)檢核表數據分析,找到肌肉骨骼不適原因,并給出改善建議。廖茂宏等[25]以平衡記分卡建立了醫院人力資源管理指標體系,包括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4個層面。經過多方意見收集、整理分析,30多家醫院取得共識,自2005年開始采用本人力資源管理指標作為人力資源評估的參考依據。
3.5醫療服務品質
醫療服務品質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全面品質管理(TQM)與六西格瑪管理均已在醫院中有相關研究和應用。簡禎富等[26]采用遺傳算法,在康復治療中,對病人和康復設備進行優化調度,開發了具有圖形化軟件界面的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在實際應用中,提升了設備利用率,使病人等待時間明顯縮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品質與病患滿意度。孫文忠[27]將TQM理念導入醫院病例管理,結合病例管理特性,建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病例室持續改進模型,包含組織系統、教育訓練、病例管理、激勵與控制4個子系統,形成閉環,實現基于TQM原理的病例持續改進管理,進而提升醫院競爭力。陳淑玲以成功大學醫學中心門診服務品質為研究對象,基于PZB(parasuraman,zeithaml,berry)服務品質理念,以患者為服務品質的決定者,醫院要滿足病患的醫療需求,探索醫療服務品質缺口[28-29]。經由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得出該門診部門的服務缺口為交通因素、醫生準時性和批價掛號環節,為醫療服務滿意度的改善提供了方向。
3.6醫院物流與供應鏈
湯淑貞等[30]研究了某區域醫院自2003年起所進行的醫材配送流程再造及其物流外包前后的經濟成效,并對實施方案進行滿意度調查。自新的物流作業實施后,相關的人事成本降低70%,雖然配送成本及物流費用增加96.9萬臺幣,但倉儲空間外包每年能節約132萬臺幣,綜合經濟效益為每年可節約142.9萬臺幣,效果明顯。黃怡詔等[31]以新竹科學園區藥品訂購作業作為實證研究對象,應用供應鏈管理訂單與網絡采購模式,進行醫療機構在線物流電子化系統之導入,將原始人工窗體作業轉置為互聯網商務電子化作業,除節省人力與物力資源的浪費,在財務處理上也實現了安全化與效率化。本系統在園區實施后,在系統操作接受度與服務質量滿意度上,廠商皆給予高度的肯定,證實本研究所導入藥品在線訂購系統,確實改善醫療機構整體運作流程并提升科學園區各廠商藥品訂購作業之效益。張月霞等[32]針對國泰綜合醫院手術室器材管理問題,結合標桿學習、制定標準作業程序和查核措施,形成了手術室器材改善專案。該專案實施效果明顯,器械損壞率從8.3%降至3.8%;手術平均備物時間從8.2min降為3.5min;器械清洗檢驗正確率從30%提升至98.6%;各科器械保養率則達到100%。
4臺灣醫院管理中的工業工程應用實例
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已有百年歷程,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行業所認可,目前工業工程在醫院管理領域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在管理上,不同所有權屬的醫院均有工業工程技術的引入,下面以3個醫學中心級的臺灣醫院為典型進行說明。
4.1公立醫院—以臺灣大學附設醫院為例
臺大醫院創建于1895年,曾經是東南亞最大型最現代化之醫院(1921),經過百余年的發展,育人無數,成績斐然。作為教學醫院,臺大醫院肩負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臺大醫院在肝炎、器官移植、癌癥診斷治療及生醫光電上的先進研究成就屢獲國際肯定。目前,臺大醫院下設金山、北護、新竹、竹東、云林5個分院。臺大醫療體系擁有超過4500張病床及9000名專職員工[33]。臺大醫院組織簡圖見圖4。臺大醫院1982年即成立了資訊室,是臺灣率先導入IT技術協助醫療作業的醫院之一。臺大醫院的管理人員中有來自工業工程專業的專職人員。臺大醫院積極與工業工程領域開展合作計劃,以提升醫院之醫療服務質量,如與臺大工業工程所執行的“快樂醫療—工業工程的服務應用”計劃,研究內容包括創新醫療服務模式、醫療資源管理與績效衡量、候診預約排程優化、偶發需求下的醫院物流網絡優化、智能主動式醫療服務研究等[34]。
4.2財團法人醫院—以長庚醫院為例
長庚醫院成立于1976年,是臺塑集團王永慶先生為紀念其父王長庚所創辦。目前擁有臺北、林口、基隆、高雄、嘉義、桃園、云林7個院區(在福建省建有廈門長庚醫院),有超過萬張病床,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醫院。自建院之初,長庚醫院便將臺塑集團的工業工程應用經驗引入到醫院管理中,借鑒企業管理經驗,實行標準化管理,所有的工作均有章可循,有標準可以參照;醫院實行分科經營體制,定期檢討,持續改進;實現信息化管理,80%~90%的物料通過電腦完成采購;實施基于效益評估的設備管理;科學的空間規劃與工程管理等等[35]。長庚醫院的管理以了解醫療產業特點為切入點,結合工業工程的分析方法與工具,在實踐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36]。如圖5所示,長庚醫院具有獨立的行政中心,管2010年開始,長庚醫院與北京清華大學合作建設北京清華醫院,在醫院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將來的醫院運營均借鑒了長庚醫院管理模式。同時,建設中的清華醫院與新竹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開展“海峽兩岸先進醫院經營管理模式對比研究”課題,全面整合醫院管理與工業工程技術,探索先進的醫院管理模式,以作為發展大陸醫院管理研究和應用的基礎。
4.3宗教財團法人醫院—以馬偕紀念醫院為例
馬偕醫院隸屬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為紀念來臺灣行醫傳教的馬偕博士而設立,前身為1880年的“偕醫館”。目前擁有臺北、淡水、臺東、新竹4個院區,病床數約為2900張[37]。在臺灣,馬偕醫院是第一個聘用工業工程師的醫院。早在1967年就有東海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到醫院實習。黃佳經先生在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后,被推薦到馬偕醫院任行政助理,后赴美攻讀醫院管理碩士學位。1975年,年僅29歲的黃佳經被任命為馬偕醫院行政副院長。馬偕醫院組織簡圖見圖6。圖6馬偕醫院組織簡圖Fig.6TherelativeorganizationofMackayMemorialHospital新竹馬偕醫院目前正在與新竹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進行“醫院全面資源管理之研究”計劃,建立醫院全面資源管理指標體系,采用OEE分析方法針對關鍵醫療設備進行績效分析,并將對醫療管理中的海量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分析,了解指標數據更深層次的內在關聯、可能致因與發展趨勢。
5結論與展望
財務管理是醫院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其工作效率和工作實施能力都與醫院的利益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新財務管理工作在改革醫院財務會計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多方面進行分析和考慮,醫院財務管理上也要從綜合角度進行分析,通過研究多種因素,進而提升與保障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二、新財務會計制度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財務管理在醫院經營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在分配資金、資金投入等方面,都必須進行多方面管理,只有通過財務管理的運作,降低成本投入,并且通過財務管理分配資金使用能力,進而降低醫院成本投入,才能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定發展。醫院通過遵照新財務管理可以實現資源合理運用與配置,可以提高醫療器材和設備的使用率,通過加強對各項使用資金的投入,發揮了財務管理上必要性作用。同時均衡了各個方面的財務關系,能夠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
醫療改革促進了醫院的發展,在加強改革進度的同時也對財務管理工作要求不斷提高,新財務會計制度完善了醫院財務體系的構建,使得醫院發展更加現代與專業化。從另一方面看,新財務會計制度加強了醫院編制預算管理,使其更加合理,也可以使財務管理發揮出各種監控作用。在各種福利與獎勵機制上也有所提高,把醫院各項工作變得更加合理、規范。強化內部控制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數據對其進行控制與分析,能夠避免日后發生大的管理風險問題,為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不斷加強提供了保障。
三、新財務會計制度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
1.在新財務會計制度的影響下,醫院財務管理也迎來了新的管理理念。隨著財務會計制度的深入發展,無論對醫院的領導層還是對相關的財務人員,都促使他們觀念進一步轉變。如今,新財務會計制度下醫院作為獨立的一部分,其地位與屬性都需要重新定位。如今醫院屬于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同時也是經營性質的實體。改變了傳統管理理念中被動接受財務信息的問題。在這一制度要求下,雖然也有部分醫院在實施過程中力度不夠,對于新會計制度理解不深入,但在這一制度要求下必然會得到改善,可見,新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使醫院領導者及其財務管理人員思想上得以轉變。對其認識與理念上都有所影響。這樣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醫院的相關工作人員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進一步加深。在新財務會計制度下,對于財務人員來說必須具有醫院經營管理的理念,還要結合實際情況與自身工作經驗為醫院的財務管理精細化提供有效數據與分析依據。
2.新財務會計制度凸顯出財務預算管理與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新財務會計制度中明確要求我國的公立醫院必須充分發揮其公益屬性的特點,在新醫改的大背景下全面降低社會平均醫療成本,切實解決我國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這也就對我國的公立醫院的預算管理、成本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實這也是我國醫院追求健康、可持續、穩定發展的內在動力。在傳統的醫院預算工作中,財務部門的主管領導與醫院的高層一拍腦袋就決定了本醫院的預算規劃,根本不要求其他職能部門參與。而在新的財務會計制度中要求醫院在今后必須實行全面預算管理,這也意味著醫院的預算管理將更加嚴格、更加科學,醫院的所有收支都將納入到預算管理中。全面預算管理對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劃分更加清晰、科學,預算管理也更加具有權威性、科學性,將實現全員參與的新局面。在新財務會計制度中統一了成本核算方法使財務數據更加真實,更具有可比性。
3.進一步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我國新實施的醫院財務會計制度對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明確地規定了工作的方向、工作的目標,也能夠在提高全體員工財務風險意識方面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這就要求醫院的各科室、各部門都必須嚴格的遵循財務預算指定的標準,一定要將各職能部門、各科室的支出嚴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將財務風險的意識滲透到醫院的每一位員工心中、每一個科室、每一個職能部門,以及醫院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4.新財務會計制度將對醫院的業務系統進行重新整合。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醫院已經基本實現了HIS系統、財務核算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的使用與推廣。這些系統在對醫院業務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起到了積極地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些系統是比較分散的、各自為政,無法適應新財務會計制度于新醫改方案的實施。因此,在新形勢下,各醫院必須以此為契機,加快醫院業務系統的整合工作,以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醫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醫院全面推進ERP系統,更好地適應新醫改和新財務會計制度的需要。
關鍵詞:醫療用水;衛生質量;管理規范
醫療用水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療、檢驗、配藥配液,以及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等方面。醫療用水種類繁多、要求復雜,其衛生質量與患者和醫護人員健康密切相關,是影響醫療機構水源性感染、傳染病傳播和職業危害等事件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近年來,醫療用水水處理系統在醫療機構的應用日漸廣泛,在提高醫療水平的同時也帶來新的衛生風險,已引起各方關注。本文通過闡述當前醫療用水的衛生質量及管理現狀,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以期促進相應對策實施,進一步規范醫療用水衛生管理。
1醫療用水的定義和范圍
目前已有規范性文件提及醫療用水概念,但對于醫療用水尚無明確定義和范圍。一般認為,醫療用水指在醫療機構中用于診療及相關操作的各類用水,包括臨床科室診療操作用水、醫技科室檢驗、制劑用水和醫療器具洗滌消毒用水,如血液透析用水、口腔診療用水、制劑室制藥用水、分析檢驗用水和供應室醫療器具清洗、消毒用水等,其中不含任何添加物,無菌生理鹽水、消毒液等不屬于醫療用水;醫療機構中非診療用途的日常用水,如生活用水、集中空調用水、消防用水以及灑掃/綠化用水等也不屬于醫療用水。
2醫療用水的衛生質量和管理
醫療用水水源主要是市政供水,部分經二次供水設施儲存后直接用于臨床診療;部分通過水處理設備生成自制醫療用水,滿足不同診療需要;另有部分醫療機構根據自身經濟狀況,采購商品包裝水如無菌蒸餾水、滅菌注射用水等作為補充。各醫療機構、機構內部各科室和部門根據自身工作性質和流程的不同,對水量和水質的要求均存在差異,以下對各類醫療用水分別詳述。
2.1血液透析及相關治療用水
透析用水由透析用水處理設備制備,主要包括透析濃縮液、透析液用水和透析器再處理用水。通過透析裝置,患者每周可能接觸超過300L水,比正常攝入量增加近30倍。血液透析是治療腎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透析用水的衛生質量直接關系到血液透析的療效和安全,其衛生質量問題早已引起重視。20世紀70年代,研究發現透析用水微生物學污染與透析患者的急慢性并發癥相關,細菌內毒素還可引起熱原反應;微量元素和有機化合物可導致溶血和貧血等[1]。國內外曾多次發生因透析水水質不合格導致的重大透析事故,甚至導致個體或群體死亡事件[2]。湖南省疾控中心曾于2003—2011年期間收集128家醫院的透析用水水樣223份,檢測理化指標合格率在90%以上,菌落總數、內毒素合格率則分別為70.3%和41.7%[3]。陳曉泓等[4]在2011—2012年期間定期檢測上海36家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內毒素水平,其中85.40%(3790/4438)樣本內毒素含量<0.1EU/mL,10.86%(482/4438)在0.1~0.5EU/mL之間,有3.74%(166/4438)的內毒素含量>0.5EU/mL,上海地區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內毒素控制情況總體滿意,但仍有提高的余地。調查發現,在導致透析用水污染的因素中,供水體系的管理疏漏、相應監管機制的缺乏是重要原因。如水處理系統工藝流程不符合要求、缺乏規范化控制體系;工程技術人員配備不足,無專人操作、維護和保養導致設備長期使用未及時更換組件、未定期進行清洗消毒;工程技術人員與透析醫護人員工作銜接不暢;水質監測數據缺失或不規范;對水質超標應采取的處置措施不明確等[5-6]。我國對血液透析用水的衛生要求較為明確,主要參照衛生部印發的《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10版)》(簡稱《規程》)[7]以及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關治療用水》[8],包括微生物、電解質和毒理等一系列指標。《規程》規定細菌培養應每月1次,細菌總數<200CFU/mL,內毒素檢測至少每3個月1次,內毒素<2EU/mL,化學污染物至少每年測定1次,軟水硬度和游離氯檢測至少每周進行1次;YY0572—2015規定細菌總數<100CFU/mL,內毒素<0.25EU/mL,比《規程》要求更高。各標準對血透用水的微生物和化學污染物具體指標見表1。透析用水處理設備目前在國內已作為第二類醫療器械,多數醫療機構將透析用水作為醫院感染控制的長期重點開展監測,水質衛生質量逐步提高,但透析用水的微生物污染仍普遍存在,水質仍需提高。隨著血液透析治療的開展、水處理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對于透析用水中污染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認識不斷提高,對血液透析及相關治療用水的要求也不斷提高。2017年開始實施的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關治療用水》已與國際標準ISO13959:2014[10]接軌,內毒素限值由1EU/mL降至0.25EU/mL,并增加干預水平要求,建議為最大允許濃度的50%,即0.125EU/mL,新標準的實施將對透析用水水質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2.2口腔診療用水
口腔診療用水主要指口腔外科操作手機冷卻用水和診療沖洗用水,其中診療沖洗用水包括手術部位沖洗用水和非外科手術部位沖洗用水,如超聲潔牙設備用水、漱口水等,主要經牙科綜合治療機水路,通過手機和三用槍接觸患者。我國口腔診療服務需求量巨大[11],但對口腔診療用水的衛生質量關注較晚,首次報道見于2002年[12]。口腔診療用水的主要問題是微生物污染嚴重,按照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13]的要求,江寧等[14]檢測187家醫療機構6168件口腔診療用水樣品,僅62.89%的樣品細菌總數符合上述標準(≤100CFU/mL),水源水、管道水、漱口水、沖洗水和手機出口水的合格率分別為84.21%、83.42%、67.24%、65.75%和52.97%,儲水罐水合格率為57.05%,并均有多種致病菌檢出,可見口腔診療用水的微生物污染問題確實比較嚴重。導致口腔診療用水污染的原因眾多,目前較為認可的三個主要環節是:①對水源和水處理工藝無要求,儲水箱清洗消毒不徹底造成原水污染或選用的水處理裝置未能達到凈化效果并造成二次污染;②患者體液經手機和三用槍等診療器械回吸導致水路和儲水箱被微生物污染;③口腔診療臺供水水路彎曲且直徑微小的結構特殊性使管道污染后細菌繁殖形成生物膜,管道難以徹底清洗消毒等[15]。這一現狀與目前口腔診療用水水質衛生標準以及管理手段的缺失有關。且目前在口腔診療時無法將艾滋病、結核等傳染病患者與其他患者區別對待,病原微生物經水路引起交叉感染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已有研究顯示患者甚至醫生可因接觸污染的口腔診療用水或氣溶膠從而引起感染[16],口腔診療史也是造成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險因素之一[17]。國內對手機、三用槍等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已有要求和具體措施[18],并將牙科綜合治療機、牙科手機和超聲潔牙設備等納入醫療器械管理,但未包括附帶的口腔診療用水處理裝置,對口腔診療用水尚未出臺相應的衛生標準或者規范,業內大多參照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或國外標準(表2)。選擇合適的限值既要考慮到患者的健康還要考慮國內水處理設備、牙科診療器械的現況。目前由于缺乏監管標準和常規監測機制,醫療機構主觀感控意識不強,且口腔診療目前存在社區化、小型化的發展趨勢,分散式口腔診所給水質管理工作帶來難度。因此,制定并完善相關規范及衛生要求,并對口腔診療用水實施切實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3醫用器械、設備洗滌用水
消毒供應室、手術室、內鏡室和部分臨床科室需要使用洗滌用水去除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污物。按消毒前清洗步驟,洗滌用水分為沖洗、洗滌、漂洗和終末漂洗用水。按WS310.2—2016《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22](該規范技術操作部分參照了國際標準:美國ANSI/AAMIST79醫療護理機構壓力蒸汽滅菌和無菌保證綜合指南)要求,前三者多為流動水,終末漂洗采用電導率≤15μS/cm(25℃)的水。采用化學消毒劑消毒滅菌的器具在消毒滅菌完成后,還需再使用無菌蒸餾水沖洗,去除殘余消毒劑。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醫療器械具有結構日趨復雜、精密度高、材質多樣的特點,增加了使用后清洗的難度。很多醫院消毒供應室、內鏡室的清洗設備和手段落后[23],未安裝水處理裝置,洗滌用水水質污染問題未引起重視,業內少有報道。近年來,陸續有研究表明,洗滌用水尤其是純化水,受微生物污染嚴重。田春梅等[24]對一家消毒供應中心的原水、初次漂洗水和終末漂洗水采樣,按照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初次漂洗用的純化水合格率為66.67%,終末漂洗用的自來水合格率為50%,質量不容樂觀。洗滌用水與器械的清洗效果密切相關[25],水質未達到軟水要求可導致器械和清洗消毒機內部管腔結垢,影響器械壽命,并導致消毒滅菌失敗,增加感染風險,亟需引起重視。目前WS310.1—2016《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范》[26]要求,醫療器械清洗用自來水水質應符合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終末漂洗用水電導率≤15μS/cm(25℃),但對軟水水質、微生物指標均未提出要求;WS310.1—2016新提出了應配有水處理設備,但對水處理設備的選型評估、安裝和產水量等亦無明確要求,給管理實踐帶來難度。此外,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普及已造成部分無手術室的基層醫療機構消毒供應室功能萎縮、設施老化、人員配置不足、人員缺乏專業知識,但仍有少量復用器械需洗消處理。增加水處理設備和洗消設備雖可滿足相關要求,但將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消毒供應室管理,并探索區域化消毒供應中心集中供應模式或將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
2.4氣道濕化用水
氣道濕化是國內醫療機構的常規治療措施,濕化用水主要用于中心供氧系統、氧氣瓶、霧化器、呼吸機和新生兒暖箱的濕化裝置中,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濕化液。濕化用水和備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現象普遍,污染率可達57%和46%[27],并可檢出銅綠假單胞菌等多種致病菌;氧氣濕化液被污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28]。目前國內的濕化用水選擇無統一要求,臨床上多使用制備的蒸餾水、冷開水或自來水;對備用水的保存時限未做規定,部分醫療機構使用包裝滅菌蒸餾水、滅菌注射用水或一次性氧氣濕化瓶自帶濕化液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風險;水質檢驗和評價標準亦未明確,《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29]中要求濕化液應為無菌水,但無明確水質指標要求;臨床實踐中評價標準多參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使用中消毒劑的細菌菌落總數要求、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均要求≤100CFU/mL)或GB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30]中接觸黏膜的醫療器材要求(≤20CFU/mL),這些標準的合理性有待探討;日常監測內容和頻率尚不明確。氣道濕化過程中,在潮濕溫暖的使用環境下連續使用極易造成水中微生物繁殖,且氧療患者多為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感染將導致嚴重后果,因此須盡快完善相關制度,開展有效管理以提高水質。
2.5制劑用水
部分醫療機構設有制劑室,根據制劑規程選用工藝用水,主要包括飲用水、純化水和注射用水[31],有部分醫療機構直接采購滅菌注射用水作為補充。飲用水應符合GB5749—2006《生活應用水衛生標準》,純化水和注射用水目前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32]要求,滅菌注射用水則作為藥品進行管理。醫療機構制劑品種多、產量小,且國家對醫療機構制劑的管理要求也不斷提高,生產成本較高。隨著醫藥工業發展,上市藥品品種不斷擴充和豐富,已基本能夠滿足日常診療需要。因此,考慮到研發資金和管理成本,除部分兒科、皮膚科制劑、殺菌劑及中藥制劑外,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不再自行生產制劑,但制劑用水的管理仍需視醫療機構制劑工藝的發展而進一步完善。
2.6其他醫療用水
除上述醫療用水外,醫療用水還包括手衛生用水、新生兒沐浴用水、急性中毒洗胃用水、外科術前備皮用水、手術沖洗用水等,一般為市政供水或二次供水經管網輸送至各科室,經加熱或過濾處理后使用。醫院供水網絡復雜、盲端多,容易造成水質污染。調查顯示醫院供水系統存在軍團菌、快速生長分支桿菌等條件致病菌定植[33],應對水源性感染應提高警惕,并加強對二次供水設施的有效監管。
3醫療用水管理的現狀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