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方文化藝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地域文化資源;地方高校;藝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204-02
一、襄陽地域文化藝術資源的主要類別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中國三國文化之鄉”、“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書法名城”。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將襄陽地方文化藝術孕育得多姿多彩,襄陽市地方高等院校藝術專業完全可以利用這一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藝術專業課程及教學模式。襄陽地域文化資源從藝術類型方面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別。
1.襄陽歷史遺留下的名勝古跡如:棗陽雕龍碑史前文化遺址;宜城楚皇城遺址;有“鐵打的襄陽”之稱的襄陽古城墻和“華夏第一城池”的護城河;中國私家園林的鼻祖“習家池”,諸葛亮躬耕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的古隆中;因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繼在此隱居而名聞遐邇被后人稱為“圣山”的鹿門山及鹿門寺;廣德寺中印合璧多寶佛塔等等。
2.襄陽考古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如:雕龍碑彩陶、春秋戰國青銅器、戰國玉器、戰國漆器、漢代畫像磚、宋代墓室壁畫、明清瓷器等等。
3.極具襄陽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珍品如:老河口木版年畫、保康皮影戲、黃楊木雕、老河口木雕、保康石刻、襄陽竹編、草編、南漳刺繡、書法、繪畫、奇石、傳統建筑、古堡寨、古民居等等。
4.襄陽歷史人文資源如:春秋時期的玉石鑒賞家卞和、楚國大文學家宋玉、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三國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宋代大書法家和畫家米芾及其子米友仁等等。
5.襄陽非物質文化資源和民間文化藝術資源如:傳統音樂“沮水嗚音”、“薅草鑼鼓”等,傳統舞蹈“端公舞”、“高蹺花鼓”等,傳統戲劇“襄陽花鼓戲”“宜城蘭花筒”等,曲藝“保康獨臂皮影”、“棗陽市鹿頭皮影戲”等。
二、襄陽地域文化資源在地方高校藝術專業教學中的開發
襄陽豐富的地方文化遺產、藝術資源要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就要與襄陽地方高校藝術專業教育教學結合起來,開設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藝術方面的專業課程,引導襄陽地方高校大學生,尤其是藝術類專業學生了解本土歷史文化遺產和民間藝術資源,學習和研究其文化內涵與藝術成就,繼承和創新地方傳統藝術。
目前國內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形式基本上是采用西方的教育模式,缺乏民族文化、民間文化、地域文化的因素,把襄陽本土和地域文化藝術資源和高校課程開發及教學應用相結合的研究作為一種新的嘗試,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襄陽地域特色文化藝術資源的教學開發研究著力于探究襄陽地域文化藝術資源的課程價值,整合傳統課程形式與地域文化藝術資源特色課程,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性和系列性的研究。主要包括歷史理論研究、技能技術傳授及資源元素開發應用轉化等幾個方面:第一,開設襄陽地域文化藝術資源方面的鑒賞課程;第二,設立襄陽地域文化和藝術研究工作室;第三,開設具有襄陽地域文化和地域藝術特色的專業化課程;第四,設立襄陽地域文化資源開發應用的實踐性課程;第五,襄陽地域文化藝術資源符號元素的設計應用課程。通過以上各個方面的課程和教學開發,構建具有襄陽本土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高校藝術課程和教學體系。
三、襄陽地域文化資源在地方高校藝術教學中開發的意義
1.通過襄陽地域文化資源在地方高校藝術教學中的開發運用,培養和提高襄陽地方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的專業興趣、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通過襄陽地域文化和地方民間藝術等課程教學的開發,可以開拓地方高校藝術專業學生的文化和藝術視野,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大門。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藝術不只是大學課程里和課堂上那些抽象的理論和枯燥的練習,藝術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藝術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藝術就存在于民間。同時,把襄陽地域文化藝術資源與地方高校藝術教學相結合,可以使美術、藝術設計和音樂、舞蹈等藝術類專業課程豐富多彩的感染力、趣味性和多元化等優勢在藝術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藝術專業的興趣和熱情,并在對襄陽地方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獲得更深入、更專業的認識和了解的同時,產生熱愛襄陽地方文化、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化的情感,進而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之情,樹立起建設美好家園的情懷和理想。
2.通過襄陽地域文化資源在地方高校藝術教學中的開發運用,提高襄陽地方高校藝術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除了要具備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之外,還要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術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在開發地域文化資源特色的藝術課程中,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地域特色藝術課程的開發賦予了教師一定的自,為教師提供了發揮創造性的空間。教師在課程開發的實踐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如在專業領域里尋找和發現地方文化資源及其價值,分析和研究其內容,在專業和教學中實踐運用,開發相關專業課程,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等等。
3.通過襄陽地域文化資源在地方高校藝術教學中的開發運用,促進襄陽地方高校特色藝術教學體系的形成。襄陽地域文化資源豐富多彩,藝術成就燦爛輝煌。如襄陽考古出土的古代文化藝術資源有:彩陶、青銅器、畫像磚、漆器、玉器、陶瓷等;襄陽地方民間藝術資源有:民間版畫、刺繡、紡織品、木雕、石雕、編織、奇石賞石、建筑、地方民居、地方皮影戲、地方戲劇等等。這些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藝術是本地重要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在藝術教育上給予重視、保護和繼承,但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在襄陽地方高校的藝術教育課程和教學中得到體現和開發運用。因此,作為襄陽地方高校藝術專業要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辦學模式,就必須把本土的文化藝術和歷史遺產資源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起來,進行收集調研整理,全面深入的分析其文化內涵、藝術特色和運用價值,并加以系統化的研究和保存。在此基礎上,把其中最優秀的地方藝術精粹提煉出來,運用到藝術專業的課程和教學當中。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形成襄陽地方高校藝術專業的特色學科和教育教學體系。
4.通過襄陽地域文化資源在地方高校藝術教學中的開發運用,推動襄陽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傳承。對襄陽地域特色文化資源進行課程和教學的開發與應用,可以更好地保護與傳承地方優秀的文化藝術。襄陽地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藝術,如:老河口木版年畫、保康獨臂皮影、老河口木雕、南漳刺繡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教育的開展也有助于襄陽民間藝術的傳承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襄陽地方高校藝術專業教育教學中開設這些優秀地方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課程,能夠使襄陽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資源通過地方高校學生藝術專業教育得以繼續傳承。尤其應在教育過程中培養藝術專業學生對本土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之情,樹立對本土文化藝術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之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不斷的運用、傳承、創新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項仲平,等.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藝術教育創新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
[2]范兆雄.論我國現代課程資源短缺問題[J].教育探索,2003,(03).
[3]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關鍵詞:地方資源文化;美術素養;價值意義
一、立足教學生命的厚土,傳承本土資源文化
連云港是全國最豐富的美術遺存圣地之一。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在這片熱土上生息繁衍、辛勤勞作,以卓越的智慧和創造力,書寫了一部輝煌燦爛的文明史,留下了豐富、厚重的美術文化資源。如藤花落龍山文化城址(古城市遺址)、大伊山(船刻、石棺)遺址文化、將軍崖原始巖畫(原始農業)文化、孔望山(佛教造像摩崖)石刻文化、花果山石刻與佛教塑像文化、市博物館設有著名版畫大家彥涵美術館、市美術館設有名家畫廊并定期舉辦各類美術作品展覽等,這些都是可以有效利用的地方美術文化資源。
通過有效地組織和利用地方美術文化資源,建立系列教材、配套數據庫、網絡資源平臺引導學生學習、了解、研究連云港的地方美術文化藝術,進而理解地方傳統文化,體會港城人民勤勞與智慧,引導學生珍惜、繼承地方文化遺產,在學生時代造就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鋪墊好民族和地方文化基因,讓我們的青年學子全面健康、富有個性地發展。
二、開拓地方美術資源,培養本土文化的認同感
連云港地方美術文化資源是連云港地域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勞作以及社會歷史演進過程中長期積淀形成的富有特色的代表性的美術文化。每位教師和每位學生同時也都作為該地方的一分子,與其地方獨特的傳統、習俗、經濟、社會以及和價值觀念等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影響著地方每個成員的審美及行為模式。把以上連云港美術文化資源作為高中美術教學系列模塊的選修內容,或作為連云港地方中小學特色課程進行開發與應用,豐富各個階段審美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親和力自然會增強。
三、助推校園特色文化的形成,形成獨特的價值觀
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理念、精神面貌、心理狀態、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價值取向的總和。它不僅代表一個學校的特點,也反映了所在地方的文化特色。地方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背景和根基,地方美術文化作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汲取地方文化基因,豐富、助推、提升校園文化多樣性,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四、增強文化遺產與環保意識,發展創新能力與個性
將地方美術文化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以后,通過參觀、采風、考察、鑒賞、體驗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地方文化建設和地方美術文化融入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用研究實踐,激勵學生提出適合他們學習和傳承地方美術文化的建議和意見。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地方美術文化現象和遺產保護、民間美術的傳承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促進地方美術體系的形成,構建區域美術教育的發展
連云港地方美術文化資源始終以“美術遺址文化”“山海文化”“西游記文化”為主線,而它的內涵的是當地歷史與神話,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連云港地方美術文化資源這種特定的地理、歷史環境造就了連云港地方美術文化的久遠性、神話性、兼容性、互補性、開放性等特征,而通過系統研究與開發可以豐富、深入挖掘其中內涵,為連云港地方美術體系的形成與應用做好鋪墊,也為構建區域美術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
六、促進教師素質的不斷提升,加快新課程的改革進程
課程資源的開發對教師提出了新的專業能力要求,即課程開發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教師不再僅僅利用教材、教學參考資料進行教學的教書匠,而是成長為研究學生、研究教學資源、研究教學成果、研究自身學識優勢與劣勢的研究者、探索者,成為幫助學生開發、利用美術文化資源的引導者、開發者。教師必須具備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開發與選擇課程資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的能力。較以往傳統教學而言,教師要付出百倍的心血和努力,客觀上促進了教師的不斷發展。所以,通過對地方文化資源的研究和開發、實踐和探索,可以達到培養一批研究型和實踐型教師群體的目的,直接為當前的美術課程改革服務。
初春,還帶著一絲瑟瑟的寒冷,人們還未知春的降臨,櫻花,擁有著這樣一個夢幻般的名字。它,最先將春的氣息帶給大地。一夜之間,櫻花樹煥然一新,有的換上了粉衣,有的換上了白衣,它們,將笑臉展示在人間。遠看,櫻花猶如一片粉色云,悄悄地來到,遠遠望去,又像一段粉色的綢緞鋪在萬綠叢中,令人神往,如同一個美麗的童話。近看,那一朵朵花小巧玲瓏,由四個花瓣組成了一個像繡花球似的櫻花,一簇簇櫻花,懸掛在枝條上,朵朵花都有一個個綠綠的花蕊,它們極細,看起來似乎非常精致,淡淡的幽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櫻花的葉子雖稀少,但卻精美絕倫,像碧綠的翡翠,精美的工藝品,圓潤自然。剛抽出來的葉子看起來很稚嫩,淡淡的,清新,淡雅,讓人將一切煩惱和不開心的事都拋置于九霄云外,心情變得格外舒暢。
櫻花的枝干修長,光滑,呈棕色,曲折著。遠眺,它和櫻花一起,構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畫,讓人沉醉,讓人著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關鍵詞]文創產業:大數據:地方性:眾創
文化創意產業,從字面解析,即特指有創意的文化產業,文化經過創意再設計,通過文化產品及其衍生品的生產、推廣和銷售,將當地固有的文化用創意性的方式轉換為商品甚至服務,并形成產業鏈,實現產業鏈的擴散與增值。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這一新興產業概念最早是由英國提出。1998年,英國政府《英國創意產業文件路徑》,首次闡述了“創意產業”的概念,相較于傳統文化產業,創意文化產業更強調創造力,最終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應用,創造財富與就業,從而形成產業鏈。經過幾十年的全球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各國經濟轉型的重要產業支柱之一。包括英國在內,韓國、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正在世界積極推行各國文化創意產業。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源于2006年國務院的政府綱要。在《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務院明確了“進一步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并強調“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大力推動文化創新”。在此報告中,還列出了九個發展重點文化產業,并在全國各大城市推出相關政策,支持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2009年,國務院又了《國務院關于印發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通知》,并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道路”,通過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優秀文化發展成果,積極促進、推動我國民族、地方文化的繁榮發展。
當下,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廣州作為我國的沿海開放城市,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始終走在前列。在2016年的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第三方獨立機構,五天的文博會參觀總人數達587.085萬人次,同比增加12.08%,實質性成交2032.014億元人民幣,比上屆增長23.42%,超百億元文化項目3個。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又下發《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重點指出可以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試行發展眾創空間,推動眾創空間的全面、縱深發展。眾創空間一方面推動了文創產業向專業化發展,另一方面也用低成本、全方位、專業化服務等給地方文創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契機。
一、地方文創產業發展現狀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產業,在我國政府積極推動的同時,各地方也做出了積極配合之態,但從目前發展情況看來,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并未達到預期。
(一)主動性缺乏
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相較而言,有許多地方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建設還處于觀望狀態。其實,地方性應該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最大源動力,我國歷史悠久,地方文化豐富,這些都是文化創意的溫床,所以,作為地方文化,更應該把握機會,借著文創甚至眾創的春風,主動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帶動地區經濟效益。可以選擇性的根據地區特色名片,主動出擊,設計文化產品,尋找創意點。
(二)同質化嚴重
以旅游產品產業為例,作為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業發展現狀令人堪憂。作者曾經以鎮江地區為依托,對當地旅游創意產業發展現狀進行隨機問卷調研,根據調研結果顯示,81%的游客曾表示出有購買旅游產品的打算,但經過對當地旅游產品市場的游覽和考察后,他們中73%的人表示不打算購買,還有11%的游客處于觀望狀態,只有16%的游客有購買行為。而整個游客樣本人群中,有67%的游客認為鎮江地區旅游產品毫無地方特色,與其他景區產品大同小異,這也是他們大多不愿意購買的直接原因。因此可見,地方性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迫在眉睫,但這種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獨特的地方文化烙印。旅游產品的創意設計是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優選出路,也是城市文化宣傳的重要窗口。
(三)創意點缺失
創意,可以說是中國設計的一個軟肋,長期以來,我們在產品設計上往往更精通于制作和模仿,而忽視了創意。這幾年,國務院在多個場合強調了創意的重要性,并積極推動創意產業。韓國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就有值得我們借鑒之處,他們善于打整合牌,借助本國發達的娛樂文化形成產業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如韓國常常會通過熱播的影視作品,對他國進行文化入侵,并帶動周邊的文化創意產品傾銷。就2016年剛剛熱播的《太陽的后裔》來說,在劇中多次出現的卡通玩偶“狐貍”和“兔子”,在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也將玩偶形象作為文化產品進行推介,在我國淘寶網交易平臺上,這兩個造型的玩偶及其衍生品賣的火熱,這種文化創意產業鏈的方式可以成為我們思考和借鑒的出發點。
(四)投入成本高地方性
文創產業往往起步非常困難,由于地方性資源較少,文化創意產業又作為一個不能立即收益的產業,其發展對于文創者以及眾創者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找準文化創意的方向,如何設計出市場需求的文化產品,如何將文化產品銷售出去,如何形成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這些都是關鍵問題。時展,文創產業也必須跟上時代,隨著近幾年大數據概念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和眾創產業迎來了關鍵的高速發展時期。
二、大數據時代特點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互聯網和計算機的高速發展又推動了信息的更快發展,面對龐大的信息群,人們逐漸認識到,信息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幫助,甚至幫助我們更全面的預算未來發展趨勢。由此,大數據概念應運而生。
(一)信息量大最初,大數據的引用
來自于天文學和基因學。2008年9《自然》雜志赫然推出印著“BIGDATA”字樣的“大數據”專刊,第一次將大數據概念帶入大眾視線,從此以后,大數據這個概念廣泛地被政府,機構和各大公司應用和傳播。在英國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提出,最初“大數據”的概念是指超出一般電腦所能處理的信息量,因此,大數據的特點在于信息量非常龐大。
(二)收集而非調研大數據
另一個特點是我們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更多的數據,甚至有時候面對某些特別現象相關的數據,而不必依賴于我們自認為具有普遍性的隨機采樣。我們以前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往往都是借助于調研,根據一定數量的樣本文件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要使結論更為客觀,在樣本選擇時,往往會盡可能多的收集不同類型的樣本,其實在這個收集的過程中,已經人為的有所篩選,因此,結果也只是人為的客觀而已。當今,科技進步使得計算機處理龐大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運用收集的方式高速、全面的處理信息,在此方法下得到的結果將不再是代表性,而是大量信息的表現性,結論也更為客觀。
(三)預測而非分析
大數據最為重要的部分就是預測。通過對大量信息的客觀采集和分析,預測信息的大體走向,這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巨大。換句話說,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數據收集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是一臺“信息發射器”,我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有意義的信息釋放,都能匯成大數據。比如我們可以針對個人設計定制化新型運動產品,通過對個人一天的活動進行數據記錄,包括心跳次數,血壓值,脂肪消耗值等,并將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目前的身體指標,并預測一段時間內身體健康走向。這種以數據說話的產品,將會有強大的市場需求,或許整個商業領域都會因為大數據而重新洗牌。大數據的應用基礎是,該領域產品差異不明顯,并且有龐大的可運用信息。因此,對于文化創意產業來說,大數據的引入非常必要。
三、文創產業需要大數據
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眾創產業如想成功,必須要一矢中的,因此,前期的項目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按照過去經驗,大多采用調研研究,但該方式信息來源慢,往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另一方面,調研往往人為痕跡太重,帶有一定的引導性和針對性,另外,一般文創者和眾創者的投入資金有限,這種勞民傷財的調研方式并不是非常適用,大數據的介入可以說恰到好處。
(一)快速有效尋找文化創意點
大數據可以幫我們分析處理眾多數據,無論是我國的還是世界的,歷史的還是現代的,只要有龐大的信息,我們都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分析某一段時期、某一地區人的文化需求,以及文化消費狀況,這為文化的創意設計指明了一條快捷有效的道路。
(二)分析當代受眾需求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首先需要轉變的方式,就是不再依附于隨機采樣,而是分析大量的數據。大數據能幫我們判斷出受眾更需要什么。如由流媒體網站Netflix推出的美國網絡劇電視劇《紙牌屋》的拍攝,就是在大數據應用下的產物。網站通過對用戶在網上瀏覽、看視頻的習慣、評論等信息,通過大數據進行信息分析和預測,出資拍攝《紙牌屋》,并根據信息甄選男女演員,大數據分析和預測的準確性,注定了這部電視劇的成功。我們可以借鑒《紙牌屋》的成功方式,借助大數據信息,研究當代相關受眾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文化產品設計,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優化文化產業運作模式
由于大數據的信息優勢,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文化產業資源配置,這對文化產品設計提供了更好地平臺,各類資源在大數據指導下,在不同領域里高效市場化配置,跨界衍生成為常態,文化產品設計也不再是單打獨斗,可以結合文學、影視、游戲等領域多方面發展,形成一張更大的產業鏈,文化創意產業單一運作的模式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會是各領域互相融合后的廣闊前景。
(四)為眾創開啟成功之門
2015年,國務院總理提出“眾創空間”,旨在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由于眾創面向的群體是群眾,因此,在資源配置等方面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幫助緩解這一難題。大數據的信息往往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通過一定的渠道就能獲得,當然,信息渠道并不是完全公開的狀態,但相較過去而言,這種信息的獲得方式還是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無疑為“眾創空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能。
四、大數據給地方文創產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大數據”信息基礎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相關產業的經營交易信息;相關產業的商品、物流信息,以及互聯網上參與相關產業活動的人員交互信息等。大數據的高速發展,為地方文化創業產業和眾創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地方政府或民間組織也需要運用整合力量,為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及眾創空間營造出一個適宜的創業空間。
(一)加強與網絡平臺和電商合作
地方政府或民間組織可以加強與網絡平臺和電商的聯合,爭取獲得他們的大數據信息,在此基礎上建立政府或民間組織的地方信息庫,這樣會使信息庫平臺的建設更快速、更全面、更有權威性。以此建立的信息庫,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本地區文創企業及個人創業,讓他們快速、直接的了解地方市場和需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平臺發展自身數據庫
地方政府也可以自身或委托相關民間機構建設地方性網絡平臺,通過平臺上用戶個人以及在網上瀏覽、評論等信息,建立針對本地區的多種數據庫信息。并且,由于地方性網絡平臺對信息的收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就能在文化產品創作和生產的過程及時把握信息,并根據信息做出適當調整,更好地把握市場脈搏。
(三)開發相關信息處理軟件
大數據提供資源的同時,也可以作為我們產業發展的一種工具。就其本身而言,大數據向我們提供龐大的信息平臺,但并不對如此龐大的信息進行解釋,而是指導我們去理解。當然這種理解是否正確,取決于“大數據”是否被正確使用。因此,對于大數據的信息分析尤為關鍵。如何針對特定產業、特定需求等進行大數據分析?這就需要相關的信息處理軟件來支持。因此,地方政府或民間組織也必須要關注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產業開發不同的大數據信息處理軟件,加快信息處理速度,做到有的放矢。結論大數據的發展不可逆,它不但不會抑制文化、娛樂類產品生產的原創力,還會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高速發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大數據,在這股科技浪潮下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設計出更好的地方性文化產品。
參考文獻:
[1]張薔.中國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布局及發展對策[J].地理科學進展,2013(8).
[2]褚勁風,崔元琪,馬吳斌.后工業化時期倫敦創意產業的發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9).
[3]國務院辦公廳.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R].2006[
4]第十二屆深圳文博會攬金2032億“一帶一路”表現搶眼[N].2016-05-16.
近年來,幼兒園教學與課程的研究已從學科(領域)教學走向多學科(領域)之間的滲透,進而趨向以園為本,發展特色課程的構建,從而推動幼兒園課程內容向綜合化、多元化、現代化、個性化方向的發展。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地園本教研活動持續深入的開展,幼教界提出有能力的幼兒園應建立自己的“園本課程”的建議呼聲也越來越高,這對幼兒園課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幼兒園已經開始了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嘗試構建凸顯本園特色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主要是結合本地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社會人文歷史等資源,進行了一些零散的不系統的嘗試活動。目前我市的大部分幼兒園選擇使用的是外地課程(教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是依樣畫葫蘆,還不能真正消化外來教材的內容,不善于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本地、本園情況進行選擇、改造;大部分教師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對近在身邊的豐富的傳統民間地方民俗文化教育資源缺乏應有的敏感性,不善于去抓住身邊的民間地方民俗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園本教研活動中,開發出具有本地區特色、適合本地區幼兒的園本課程做好帶頭引領示范作用。
二、研究的意義
(一)對于促進幼兒健康個}生發展的意義。適合幼兒心理特點,為幼兒能接受的地方優秀民俗文化教育資源融入幼兒藝術教育,建構富有特色的幼兒園課程體系。
(二)對于促進教師素質提高和專業發展的意義。通過學前教育專家團隊與幼兒園教師的合作,積極探索地方民俗文化教育與幼兒園活動課程相互滲透和融合的研究,開發適合本地區、本園幼兒發展的園本課程。
(三)對于進一步彰顯本園特色,促進本園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未來幼兒園教育事業的發展必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唯有具有特色的幼兒園才有可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三、相關研究現狀
(一)關于民間民俗文化相關研究。民間民俗文化包括民俗戲曲文化、民俗節日文化、民俗工藝文化和民俗飲食文化等,認為幼兒園應根據本園幼兒發展的興趣與需要以及幼兒園的實際條件,創造性的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幼兒創設一個多方面深入接觸、了解、認識和熟悉民俗文化的環境,培養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進其對家鄉與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關于園本課程開發的研究。我國對園本課程的研究是在逐步的深入,從開始的討論園本課程設置的必要性,到尋找園本課程開發的資源,再到某些幼兒園進行園本課程開發的實踐,幼兒園慢慢認識到園本課程對幼兒園課程發展的重要性,從無意識地盲目跟風的設置園本課程到根據自己本園的實際情況,運用本地的鄉土文化資源到園本課程中,意味著園本課程已經開始逐步的發展成熟。
四、研究的價值
(一)理論價值。本研究探討地方民俗文化教育與幼兒園活動課程相互滲透和融合的有效方略,試圖從課程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構建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園本課程體系,豐富園本特色課程開發的理論。
(二)實踐價值。首先,在把民俗文化滲透幼兒藝術活動過程,不但可以讓幼兒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萌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本研究也可以為幼兒園進行園本課程開發提供借鑒。
五、本研究的技術線路
(一)文獻研究法:了解本地相關民俗的背景來源,學習與幼兒美術教育相關的理論,并能運用理論來指導研究與實施,便于更好地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研究活動。
(二)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等形式分別對教師在幼兒繪畫教學中的困惑進行調查、研究,尋找依據與方向。
(三)觀察法:對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班級主題活動環境創設進行了仔細觀察與記錄,并對幼兒園教師組織開展民間美術教學活動的環節、具體教學活動目標執行的情況以及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四)經驗總結法:定期進行階段小結,將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比較零碎的經驗進行匯總。
六、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
【作者簡介】李 群(1960—),白族,云南大學畢業,研究館員,大理學院圖書館館長。主編參編圖書10種,發表圖書情報論文50多篇。研究方向:圖書情報及非遺管理利用。
1.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情況簡介
云南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省,大理州又是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州。大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考古證明,遠在4000多年前大理就有古人類活動,創造了璀璨的青銅文化和稻作文明,秦漢時期商道就通往內地和東南亞,成為祖國西南邊疆開發和開放較早的地區之一。大理不僅是南方絲綢之路的樞紐,也是南詔、大理國的故地。元、明、清時期生產生活水平與中原同步發展,各種文化與之交匯,被稱之為“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大理是云南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遠在新石器時代,白族、彝族的先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漢武帝時期,在大理設置了郡縣,唐宋時期先后建立的“南詔國”、“大理國”地方政權延續數百年,一度成為云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大理不僅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全國歷史文化特別豐富的地區之一。大理現有8個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有9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5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1年初,大理州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近年來,大理州積極組織對民族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加強對農耕文化、白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搜集整理了一批民族民間文獻資料,在大理州圖書館設立了“南詔大理國資料研究中心”,在大理州博物館設立了民族服飾保護庫,啟動了大理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工程。目前,大理州已經有白族繞三靈、白族扎染技藝、彝族打歌、彝族跳菜、白劇、白族民居彩繪、石寶山歌會、大理三月街、彌渡花燈等9個項目先后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張仕紳、趙丕鼎、李云義、茶春梅、魯朝金等5位民族民間藝人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利用存在的問題
對文化遺產傳承重視不夠。對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認識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文化遺產科學利用水平不高。大理州的許多文化遺產極具文化價值、科學價值,擁有知識產權和品牌效應,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但目前還缺乏科學利用的機制,重申報、輕管理,重保護、輕利用,一大批文化遺產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大量的文化遺產沒有轉化為旅游資源、人文教育資源。
對文化遺產傳承缺少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的開發和利用是一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的系統工程。大理文化遺產內容豐富,數量眾多,但由于缺乏科學系統的保護規劃,仍處于被動保護、單一保護和靜態保護的狀態,一些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同步,仍處于原始自然保護的狀態,甚至少數文化遺產在發展中遭到人為破壞。特別是在文化遺存相對豐富的少數民族地區和農村,由于人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遷,民族或區域特色文化消失加快,許多傳統技能和民間藝術后繼乏人,瀕臨滅絕。
對文化遺產傳承方式落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經濟價值的轉換,不是自動的,必須有一定資金的投入,一部分文物基礎設施簡陋,保存條件差,自然損毀嚴重,安全技防設施落后,文物藏品存在安全隱患。同時,由于經費緊缺,投入不足,大量文物年久失修,面臨毀損危險,維修任務還十分艱巨。
3.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要把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館藏特色建設。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地方高校圖書館發揮資源優勢、建好特色館藏對服務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大理學院圖書館要把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作為圖書館館藏特色加以建設。要在文獻購置經費和采購人員上給以保證,并作為一項長期的工程加以建設。
建立大理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資源平臺:大理學院圖書館要在“南詔大理專題數據庫”的基礎上,努力建設“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數據庫”,努力把大理學院圖書館打造成滇,西“南詔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信息中心。
積極爭取在高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課程。國內各高校已經開始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但是這些關注的程度遠不及人們所期望。大理學院是一所建在民族自治州的綜合性高校,在學校通識教育、藝術相關專業、旅游管理、建筑專業及民族學相關專業開設非物質文化遺傳承與研究的相關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在大理學院圖書館設立大理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技藝館。目前,大理州已經有白族繞三靈、白族扎染技藝、彝族打歌、彝族跳菜、白劇、白族民居彩繪、石寶山歌會、大理三月街、彌渡花燈等9個項目先后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張仕紳、趙丕鼎、李云義、茶春梅、魯朝金等5位民族民間藝人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大理學院古城校區已被命名為“大理市十大旅游景區“之一。在大理學院圖書館設立大理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技藝館,無論是對非遺的傳承,還是對教學實習、研究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高校圖書館的科研工作直接對申報起作用,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申報者必須提交:申請報告項目申報書保護計劃以及其他有助于說明申報項目的必要材料鑒于此,高校圖書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圖書館的科研工作為申報提供了全面和完整的相關資料。利用大理學院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通過對于古代文獻系統完整地查閱,調用大量第一手材料,以掌握申報項目的歷史、現狀、價值和瀕危狀況等情況;通過對資料的研究,全面了解申報項目演變的全過程,為合理設計保護計劃提供具有規律性的參考,突出對申報項目進行保護的意義和價值,豐富申報資料的內涵,以達到項目的成功申報目的,另一方面,大理學院的科研工作對申報材料進行鑒定和辨明真偽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性、動態性、傳承性的特點,使得收集申報項目的相關資料有一定難度,加上傳承人在傳承過程中不可取代的核心地位,使得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不是非常具體和有針對性的為避免在申報過程中出現弄虛作假,確保申報項目的價值和真實性,對申報材料進行真偽鑒定就顯得尤為重要繁雜的申報材料收集和鑒定工作,由于高校的參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不僅為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支持,也為進一步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奠定了基礎高校擁有高素質的專業人員較先進的專業設備較充實的圖書館以及不斷改進的課題研究計劃,在科研方面,有著其他保護單位無法比擬的專業性優勢。
省會文化藝術中心項目距主城區中心約10公里,位于濟南西部新城核心區中心發展軸與臘山河景觀帶的交匯處,是由大劇院、中心廣場、配套高層三部分組成的大型城市綜合體,屬濟南市重點工程。2011年10月份,深基公司與其它三家兄弟單位共同承接了省會文化藝術中心裙房與地下車庫鉆孔樁工程,首期施工樁數為650棵。于2012年1月8日圓滿完工。
2 工程地質條件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該場地地層由上至下依次為:(1)填土:分布于場地表層,主要為素填土及雜填土。層厚:0.60~4.10米。⑵粉質粘土:褐黃色,可塑,濕。層厚:1.40~6.00米,層底深度:3.90~7.80米。⑶粉土:褐黃~灰黃色,中密,濕,含氧化鐵斑點,搖振反應迅速,刀切面粗糙。層厚:0.20~4.50米,層底深度:4.90~8.90米。⑷粉質粘土:灰黃色,可塑,濕,含鐵錳氧化物,少量姜石。 層厚:1.40~6.70 米,層底深度:9.00~12.80米。⑸粉質粘土:淺棕黃色,可塑,濕,含鐵錳氧化物,少量姜石、砂粒。 層厚:10.00~16.80米,層底深度:21.00~26.50米。⑹粉質粘土:淺棕黃色,硬可塑,濕,刀切面較光滑。 層厚:2.20~8.00米,層底深度:26.00~31.00米。⑺粉質粘土:淺棕黃色,硬可塑,濕,刀切面較光滑,含鐵錳氧化物。層厚:18.70~26.20米,層底深度:47.70~54.30米。 ⑻卵石:棕黃色,中密,濕,原巖成分為灰巖,亞圓形,粒徑2~12厘米,含量60~85%,混中砂及棕黃色粘性土。層厚:5.69~18.80米,層底深度:56.18~67.80米。⑼全風化輝長巖:黃綠色,密實,濕,劇烈風化。層厚:0.60~6.10米,層底深度:64.00~69.50米。⑽強風化輝長巖:層厚:4.30~31.00米;層底深度:71.50~99.50米。⑾中等風化輝長巖(δ53):灰綠色,較硬,粒狀結構,塊狀構造,該層未揭穿。
3 設計要求:
工程設計為多支盤鉆孔灌注樁,樁徑分為Φ1000mm和Φ1200mm兩種,支盤徑分別為Φ2100mm和Φ2500mm,每棵樁均四級支盤,成孔深度41m—47.5m有效樁長39m,樁端全截面進入第8層卵石層不小于2米,總樁數996棵。
施工主要設備
施工投入旋挖鉆機1臺,多支盤擠擴機1臺,吊車1臺。
清孔方法:
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提供的地質資料:地層含砂、卵石層較厚,進行鉆孔樁成孔施工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護壁措施,很容易產生塌孔現象。工程開工后,先期進行了2根樁的施工,施工時采用化學泥漿進行護壁成孔,在進行多支盤擠擴及下放鋼筋籠時對孔壁造成了破壞,造成孔內沉淀物進一步大幅增多;清孔時,直接采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泥漿進行清孔,由于施工場地狹小,無法設置滿足要求的沉淀池,且在清孔時,循環采用的泥漿為化學泥漿,導致相當數量含砂率較高的泥漿重復使用,不能有效清出孔內的沉渣。在進行商討后,又購置了彭潤土,進行造漿,設置小型循環池,不停的循環清孔、清理循環池,方才完成清孔工作。完成兩棵樁后,泥漿池內泥漿含砂率已經很高,沉淀物也撈出了很多,已無法再進行成孔施工使用。如果再采用此種工藝進行成孔施工,則須將泥漿池清理干凈,重新制備泥漿,進行成孔,增加了施工工序,如果以后的樁基施工,均采用此種工藝施工,則將大幅提高工程施工成本,施工工效將非常慢。
經過研究分析,我們認為目前的正循環清孔方法,將嚴重制約工程施工進度。因此我們進行了分析、研究,制定出一整套反循環的的清孔方法,主要是:加大主泥漿池,并進行制備足夠量的泥漿(大于2個孔的泥漿理論值),設置小型沉淀池,由孔內出來的泥漿先經過沉淀池沉淀后,再進入泥漿池,且沉淀也內的沉淀物,由專人負責清理,及時由人工或機械對沉淀池進行清理。
首次旋挖鉆機成孔時,成孔深度≤0.5m設計孔深(這樣在二次清孔撈渣時,旋挖鉆機在鉆至設計孔深后,能有效地清除孔內的沉渣),而后鉆機移至附近區域;多支盤設備進行對位,進行多支盤擠擴施工,擠擴施工結束驗收合格后,再次進行定位放線,確定樁位,旋挖鉆機再次對位,進行撈渣并鉆至設計孔深,將因擠擴而對孔內造成的沉淀物清除;經撈渣后,孔內的沉淀物基本很少,而后再進行定位,下放完鋼筋籠(鋼筋籠為三節,采用孔口搭接焊)和導管后,量測孔深。若孔內沉渣≥0.5m,則在導管上對接改裝的反循環泵(改安反循環泵:將GF-200型反循環鉆機的反循環泵體拆解下來,底端改焊變徑法蘭,并增加鋼管(與反循環孔徑相同)對接法蘭,再將導管沖孔帽頂端加焊鋼管變徑,焊接同等型號法蘭,中間加密封墊,使反循環泵法蘭與沖孔帽能密封對接,加焊的鋼管不宜過長,以15-30cm為宜,能夠進行操作即可。反循環泵出漿口布設在沉淀池前端約4-6m,端口變成φ325mm口徑,長度≥1m,用紡織帶圍裹,周邊進行圍堵,范圍以噴出來的泥漿不外溢為宜,反循環出來的泥漿注入沉淀池后,經沉淀后流入泥漿池。)。孔入補漿根據泵量進行核算,采用2臺3PN泵布設管路,同時對孔內進行補漿,形成循環系統,達到反循環清孔的目的。各個工序均由專人進行管理,協調一致,統一指揮。若孔內沉渣<0.5m,則直接按照正循環清孔的方法進行。
(蚌埠學院 藝術設計系,安徽 蚌埠 233000)
摘 要:數字媒體藝術對地方社會經濟與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從區位性出發,緊跟區域社會經濟與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趨勢和發展需求,積極培育學科建設的新方向,形成學科、專業與地方文化資源藝術產業對接.
關鍵詞 :數字媒體;工程化教學;地方文化
中圖分類號:J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2-0050-02
數字媒體藝術,作為一個新型的專業,已不再是計算機對圖形設計的一種輔助藝術設計的技術和手段,而是一種“獨立”完成藝術設計的主題.凡是數字化的藝術應用都可以稱為“數字藝術”,例如:數字繪畫、數字動畫、網絡藝術、多媒體藝術、數字音樂、數字電影等.以此看來傳統藝術設計專業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這一新興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1].因此,在我國數字媒體藝術相對應的教學模式和體系中,數字媒體藝術作為一直走在教育改革前沿、需要借助教材之外的資源才能實施的課程,同時作為需要創造性地實踐教學內容的課程,如何將學校、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課程資源與地方資源相結合并充分發揮其優勢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地方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工程化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種教育理念,其內涵是在培養高級工程人才的全過程中,從培養目標、業務規格設計到教學環節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選用,從教育決策到教育實施再到教育模式,充分考慮工程的本質、工程工作的要求,體現工程教育的工程特色.其核心是開放辦學、校企合作、理論聯系實際、教學聯系工程實踐、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提高大學生工程素質,提高畢業生步入社會工作的適應能力.
2006年6月,教育部戰略研究重大專項“面向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中國工程教育改革”第三次研討會在徐州召開.此次會議紀要提出:工程教育課程設置也應該從原有單一的“工程專業課程”的傳授逐漸轉變為以“大工程觀”、“大系統觀”為指引、“人文社科哲學”類課程為輔助、“工程專業課程”以及“工程實踐課程”為主體的課程架構體系.2010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應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其實質就是要對我國現有的教育模式進行工程化改革,以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面對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及我國數字媒體藝術高速發展的新趨勢,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教育必須將工程化教學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主線和重要手段,在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體現工程化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實工程化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目前國內學者關于工程化背景下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也有不少,如王培崇的《〈軟件工程〉工程化教學改革的嘗試與探索》,焦炳連、浦江的《應用型本科計算機網絡專業工程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田金云、劉忠超的《PLC程序設計工程化教學方法探討》等,但這些研究也僅從工程化教育內涵的部分方面探討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并沒有涉及到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工程化教學與地方文化產業對接研究.數字媒體藝術是新建本科高校中較為羸弱的學科專業,但其對地方社會經濟與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其擺脫困境,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從區位性出發,緊跟區域社會經濟與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趨勢和需求,積極培育學科建設的新方向,形成學科、專業與地方文化資源藝術產業對接[2].
因此本文嘗試在工程化教育背景下,對數字媒體專業工程化教學與地方文化對接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并對該專業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性研究.
1 地方文化資源有利于形成工程化教學特色
地域文化資源是指本校所在地的行政區域范圍內歷史和現當代的人文教育資源,包括歷史和現當代的名人及其生平事跡,歷史和現當代的名勝、文化古跡、文化遺址、紀念館、陳列室等.課程資源是形成課程的主要要素來源,同時也是實施課程建設必要而直接的條件,第八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作為重要概念列入國家頒布的各學科課程標準之中.因此開發和利用現有的地方文化資源,在已有教學成果的基礎上,組織系部教師,進一步整理、挖掘、開發出適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工程化教學方法,結合工程化課程對學生進行實踐培養,建設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重點的教學模式.通過將地方文化資源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并與學生產生互動,形成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工程化教學體系.
2 地方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存在的弊端分析
長期慣性的技能教學,使得數字藝術課程資源在開發和利用上存在著不少弊端和誤區,導致數字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相對落后,這也成為觀念前衛的數字藝術資源開發難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2.1 課程資源形式單一
數字媒體藝術課程資源被理解成教材和教師的技能技法,而實質上數字媒體藝術課程資源在呈現方式上有文本資源、實物資源、活動資源和信息化資源.而地方文化資源,有更為親近學生、更為直觀、形象的特點,是教學中傳播民族文化最常用的課程資源.但這方面資源的整合與應用明顯存在不足.
2.2 課程資源實施空間狹隘
目前課程資源的實施空間僅限于書本、課件、網絡,其實校外課程資源更適合數字媒體藝術課程,尤其地方資源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內容之一,既能讓學生通過實踐學到真知,又為地方文化資源的發展做出了可行性方案.
2.3 課程資源內容挖掘欠缺
由于長期傳統模式教學,使得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范圍僅限于三尺講臺,沒有通過地方文化資源將藝術與技術進行結合.鑒于數字藝術本身就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因此我們應該借鑒和研究當今國內外科學技發展的新趨勢,結合藝術傳新思維,開創新的學科和專業,發展當前的數字藝術設計教育.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數字藝術設計教學應該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尋找地方性資源,充分發揮數字藝術設計這門動手能力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
3 蚌埠地方文化資源的特色與數字媒體藝術工程化教學對接的價值
蚌埠歷史悠久,蚌埠文化具有品位高、獨特性強的特點.雙墩1號墓、固鎮垓下文化城址入選2008、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一個城市連續兩年獲此殊榮,這在全國開了先河.大禹文化、花鼓燈藝術、雙墩古人類文化等國家級、世界級文化資源集中在一個城市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我市申報禹墟遺址、湯和墓、雙墩遺址、雙墩春秋墓、教會建筑舊址、垓下遺址、化明堂嚴氏墓為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蚌埠既有領一代的帝王文化,又有享譽世界的民間文化,還有代表人類古代文明成就的遠古文化,這些都極其珍貴,是一筆巨大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形資產[4].但目前蚌埠地方文化展品的數字展示都是以文物為主體,圖片配上文字或對一些精品用動畫或虛擬現實方式呈現,總體模式相對單一,并不能反映出當時的民俗風貌、工藝水平以及相應的生產消費能力、社會關系等具有藝術、實用價值的信息.而當前數字媒體技術的日益發展以及瀏覽者獵奇心理的提高必然驅使著數字化應用范圍和應用深度的不斷加深,因此將地方文化產業作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實施研究的對象,對具有代表性地方文化產品進行實踐設計和理論研究,將地方文化展品以二維展示、三維展示,利用設計軟件對地方文化展品虛擬性、互動性以及時空延展性進行研究,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有效促進了地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綜述,數字媒體藝術本身就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數字媒體教學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因此我們應該借鑒和研究當今國內外科學技發展的新趨勢,結合藝術傳新思維,開創新的學科和專業,以地方文化資源為依托進行數字媒體專業工程化教學研究,通過有效的組織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認識蚌埠地方文化藝術,了解傳統文化,體會勞動人民的勞動和智慧,引導、啟發學生學會珍惜,利用自己所學的數字技術與不斷發展變化中的藝術形式相結合,為地方特色資源創造出符合當代大眾審美和藝術需求的新的數字藝術形式,是進行一種新的繼承文化遺產有效形式的嘗試,從而達到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工程化教學與地方文化產業對接研究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華.數字藝術設計—21世紀中國藝術設計的主流[J].裝飾,2006(1):21-22.
一、關于赫哲族“魚皮藝術”
魚皮文化藝術是人類一項獨特的生存藝術,它創造了人類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存的奇特景觀。魚皮文化在漫長的歷史傳承之中發展與演變,一脈相承的“魚皮藝術”是赫哲族魚皮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文化遺存。赫哲族人世代以三江為家、漁獵為生,具有著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反映了濃郁的北方捕魚民族的地域特色,“魚皮藝術”利用野生魚皮天然特有的魚鱗花紋形成的自然肌理之美,引起視知覺的強烈感受來造成視覺心理的情感共鳴,傳達出風格渾厚、古樸粗獷、造型別致、色彩和諧、工藝精細的藝術風貌,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裝飾性和藝術性。其獨特的材料與工藝特征,體現出了重要的藝術和研究價值,是獨具魅力的藝術奇葩和“民間瑰寶”。
二、赫哲族“魚皮藝術”產業的成因及現狀
近幾年 “魚皮藝術”產業的興起并得以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赫哲族人沒能與商品經濟的時展同步,仍然處于漁獵經濟時期,依舊穿著魚皮衣使用魚皮制品,這一獨特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人們懷著各自的目的來換取、購買、收藏魚皮制品,使其在不經意間得以傳承至今。這一現象引起了文化學者以及文化機構、政府部門的注意,并成為“魚皮藝術”產業形成的重要推動力,先后出現了學者的研究著作、論文、相關新聞報道等,經過黑龍江省佳木斯地方的整理挖掘2005年“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被批準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隨著近幾年赫哲族“魚皮藝術”在國內的各類展覽、展會上不斷得到推廣,赫哲族魚皮工藝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青睞,同時也給赫哲族漁民帶來了可觀的豐厚利潤。“魚皮藝術”所產生的高額經濟利潤同時也刺激了更多敏銳商家的介入,使專門從事“魚皮藝術”產品制作的企業和個人不斷增多,逐漸形成了“魚皮藝術”產業。
目前是“魚皮藝術”產業由原始的稚拙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魚皮藝術”產業呈現出了方興未艾的發展態勢,加工制作群體也不斷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制作工藝水平良莠不齊、層次較多,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一是赫哲族漁民在冬閑時節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方式,雖然時有地方組織培訓,但整體風格仍呈現粗獷化、形式單一化在特點,二是少數魚皮藝術傳承人或愛好者單體設計制作,其中不乏佳作,但產量較少,三是由工廠、公司設計制作營銷的魚皮畫的藝術品在數量與質量上相對較好,價格昂貴,流水化制作易呈現過于模式化、商業化氣息濃,從而造成設計風格單一,難見精品。
三、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與“魚皮藝術”產業對接的重要意義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及其專業群對接地方文化藝術產業群是地方社會經濟文化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地域優勢與“魚皮藝術”產業緊密結合,及時準確地把握地方“魚皮藝術”產業發展、變化和升級的方向需求,進一步提高服務社會的功能和成效,實現產業化生存和發展的拐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利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理論體系服務于赫哲族“魚皮藝術”產業,提高制作人員的藝術審美修養的,為保護和創新地方文化藝術資源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使其在保持原始粗獷類型的基礎上向更精美的高端產品發展勢在必行,對保持“魚皮藝術”產業平穩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魚皮藝術”產業對接的研究途徑與研究內容
1、魚皮的加工工藝研究: 高職藝術院校通過到赫哲族及企業、商家調研走訪,研究傳統與現代的魚皮晾干去鱗、晾曬魚皮、捶熟、漂色等加工技藝與處理方法及不同處理手法的魚皮風格特色,現在魚皮藝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養殖基地,也有了穩定的魚皮供貨貨源。
2、魚皮藝術的形式、功本文由收集整理能與發展方向研究:在校內實施階段,組織師生到商家觀摩,參觀三江國際旅游節赫哲魚皮藝術展,記錄赫哲族魚皮藝術的多種形式及使用功能,介紹赫哲族魚皮的加工工藝、作品形式、題材、功能,鼓勵師生大膽的拓展設計思維,開展實訓操作訓練,組織教師開展藝術設計教育專業教研室關于“魚皮藝術”的專題研論。增加相應實踐課程講座,通過藝術設計教育實踐指導專業學生拓展現代魚皮藝術發展新的可實現的藝術形式及可應用的領域及方向。
3、魚皮畫的設計形式、題材、風格、內容及發展演變:通過分組搜集素材、市場調研等,研究傳統魚皮畫的設計制作形式及題材內容拓寬現代魚皮畫的形式,將現代的畫面構成由平面的層次間的拼貼向深度空間、半浮雕、半立體、立體的雕塑式的形式發展;以引起更大的視覺效果;題材應該體現出民族化、國際化的多元化發展方向,由赫哲族傳統漁獵生活內容向更加藝
轉貼于
術、更生動的題材發展,結合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審美的需要,將傳統的中國畫藝術或寫意或工筆;風格由粗獷轉為精美、生動或簡約、華貴大方。豐富作品規格,在原有小幅作品基礎上向更大型具有恢宏氣勢的作品發展。
4、運用形式美學原則創新魚皮畫藝術的發展水平:組織師生到校外企業或農民中做設計思維指導,充分利用魚皮天然肌理而形成的自然美的獨特風格,運用高職藝術設計系統的教學展示將平面形式美規律及色彩學的原理去追求畫面的生動效果,抽象畫與具象畫兩大風格,或運用明度對比強化肌理效果古樸粗獷意本文由收集整理境深沉幽遠或運用素雅的色彩突出畫面雕塑之感,或者強化色彩對比色彩斑瀾運用裝飾效果,提高地方“魚皮藝術”的美學水平及作品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