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

        第1篇: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門”事件 傳媒 整合引導

        2008年以來,各種“門”事件頻發(fā),網絡媒體已成為一支無法忽視的輿論力量。從“艷照門”到“獸獸門”、“局長日記門”,網絡輿論風潮一浪高過一浪,并使網絡輿論“作為一種正式的社會現象進入公眾的話語”。①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網絡媒體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和寬松的平臺,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在輿論引導中不可避免地產生碰撞與合作。

        一、“門”事件

        “門”事件是網絡用語,是網友將現實社會中發(fā)生的具有重大影響或娛樂性的事件命名為“xx門”,一般具有現實性和娛樂性的特點。

        近年來,頻繁爆出的“門”事件都是發(fā)端于網絡,通過網友的轉載或跟帖成為熱門事件,然后傳統(tǒng)媒體跟進并引發(fā)廣泛的輿論熱潮。在這些事件中,網絡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表現出各自的傳播特性。

        二、網絡的輿論生成

        各種“門”事件先是通過網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后才為傳統(tǒng)媒體所關注。在輿論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網絡提供了輿論滋生和放大的平臺,傳統(tǒng)媒體成為輿論最終落地的‘助推器’?!雹诰W絡這種新媒體為何有如此“搶眼”的表現?

        1、網絡媒體的優(yōu)勢

        哈貝馬斯認為“隨著商業(yè)化和交往網絡的密集,隨著資本的不斷投入和宣傳組織機構程度的提高,交往渠道增加了。這樣,一種新的影響范疇產生了,即傳媒力量?!雹?/p>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每一種傳播媒介的發(fā)展都代表了歷史進步的趨勢。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媒體其歷史的進步性是顯而易見的。隨著網絡的日趨發(fā)展與進步,它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也變得愈加明顯,成為人們須臾不可離開的傳播手段和工具,其觸角在社會生活中的滲透也顯示了網絡傳媒力量的不斷擴展和延伸。在各種“門”事件中,網絡成為舞臺,并把現實生活中的善惡美丑搬到這個舞臺上,持續(xù)著永不謝幕的“震撼演出”。

        網絡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第一,無可比擬的時效性優(yōu)勢。第二,傳播過程的交互式特點。正如讓?博得里亞所說:“傳播不是說話而是使人說話;信息不是知曉而是使人得知?!雹芫W絡的交互式特點也激發(fā)了受眾參與的主動性,頻繁爆出的“門”事件便是廣大受眾作為傳播者主動參與到傳播中的表現。第三,傳播形態(tài)的多媒體化。

        網絡媒體雖然有優(yōu)勢,但其先天性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網絡的“匿名性”、基于“匿名性”的產生的群集行為,以及輿論的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由于“匿名性”,沒有人知道你是誰, “話語免責”成為可能,這也為一些通過網絡煽動等不法行為提供了渠道,“輿論審判”現象也日益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有些學者還提出了“陌生人中的現象”來分析網絡的道德危機。網絡的準入低門檻,網民素質的參差不齊等造成了網絡輿論的起伏波動。在一些“門”事件中,網民缺乏理性的審視,簡單的盲從,對當事人和者進行錯位點評和惡意攻擊。

        2、網絡信息亟待把關

        “把關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提出來的。其理論要義就是指在傳播過程中尤其是在群體傳播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guī)范和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

        傳統(tǒng)媒體中的把關人是傳統(tǒng)媒體日常運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負責傳統(tǒng)媒體的價值取向,內容選擇等,而在網絡傳播中,由于網民成為網絡傳播行為的發(fā)起者,受自身素質的影響,網絡輿論呈現出一種“有組織無紀律”的狀態(tài)。

        當代語境下,隨著社會的轉型,多元利益主體的出現使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相互交織。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媒體監(jiān)測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并促使輿論朝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各有優(yōu)劣,只有加強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的交流與合作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適應不斷變幻的局勢,為輿論引導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三、媒體的整合引導

        “關于傳統(tǒng)媒體的未來命運,國內外也有許多種預測,如亞當斯的‘喪鐘’論、默多克的‘改造論’和尼爾森的‘統(tǒng)一論’, 從這些論斷都能看出,在因特網的作用下,傳統(tǒng)媒體敲響了‘喪鐘’?!雹莸诂F實情形中,傳統(tǒng)媒體仍舊占據主導地位,況且龐大的傳統(tǒng)媒體王國也不可能在旦夕之間瓦解。網絡媒體應與傳統(tǒng)媒體加強合作,以取得雙贏。

        網絡作為觀念的自由市場,其現實的發(fā)展狀況以及滯后于產業(yè)發(fā)展的監(jiān)管體系帶來的法律及倫理問題日益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網絡輿論方面,有學者指出“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輿論的‘非實體性’讓其充滿了曖昧的神秘色彩。”⑥同樣,作為網絡輿論主體的網民在其性質上具有“非現實性”的特點,也給輿論引導帶來了困難。根據CNNIC的《中國互聯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9年末,中國的網民已經達到3.84億,面對如此龐大的網民數量,如何有效地進行輿論的引導是擺在網絡媒體面前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傳統(tǒng)媒體可以憑借其合理有效的組織形態(tài)和傳播網絡針對受眾進行合理的引導,實現與輿論的互動并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輿論場域。對“把關人”的呼喚以及網絡輿論引導的不明確性也促使網絡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聯姻,對輿論的整合引導成為大勢所趨。傳統(tǒng)媒體需要借助網絡來增強與廣大受眾的交流與互動,網絡媒體需要傳統(tǒng)媒體來提高自己的信息可信度和權威水準。在各種事件的輿論引導中,實現各種資源的整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媒體最大限度的貼近受眾,了解輿論的動態(tài),并實現對輿論的正確監(jiān)管與引導。

        結 語

        從“門”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今的媒體正在抬高人類風險的賭注,使得人類的好奇心淪為無窮的貪欲,媒介可以成為制造噱頭和轟動效應的工廠。”⑦

        “在現代性的條件下,媒體并不反映現實,反而在某些方面塑造現實”⑧在多元化的社會現實面前,我們應該發(fā)揮眾媒體的積極作用,加強網絡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引導,為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p>

        參考文獻

        ①⑥鄒軍:《虛擬世界的民間表達――中國網絡輿論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②詹新慧:《網絡媒體的社會守護與輿論引導》,《傳媒》,2008(4)

        ③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學林出版社,1999,P15

        ④⑦陳衛(wèi)星:《傳播的觀念》[M].人民出版社,2008,P270

        ⑤趙會權:《淺談網絡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整合與互補》,《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⑧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三聯書店,1998,P29

        第2篇: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課題:“當代大學生校內媒介接觸行為特點校內輿論環(huán)境影響研究”(2008204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趙明,男,江漢大學校報編輯部編輯,主要從事新聞出版與傳播學研究。

        摘 要:網絡時代下,要充分認識校園網絡媒體的特點和對校園輿論的影響,通過網絡媒體開展對校園輿論的有效引導,牢牢地把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動權,構建起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園輿論環(huán)境。

        關鍵詞:高校網絡媒體;校園輿論;引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5-0156-03

        網絡作為新興媒體,以其傳播快、信息量大、覆蓋廣、交互性強等特點,已成為報紙、廣播、電視外極為重要的第四媒體。據調查,當代大學生最經常接觸的媒體就是網絡,通過網絡獲取信息,進行溝通和交流,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發(fā)表觀點的重要媒介。高校網絡媒體作為校園里的一個主要媒體和重要信息源,發(fā)揮著宣傳、引導和活躍校園文化的作用。要掌握高校校園輿論的主動權,必須充分認識網絡媒體的特點及其對校園輿論的影響作用,充分發(fā)揮網絡媒體的作用,占據網上輿論的制高點,成為引導和影響校園輿論的重要力量,讓其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校園和諧、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陣地。

        一、高校網絡媒體特點概況

        (一)高校網絡媒體的概念

        高校網絡媒體主要有新聞網站、各學院、部門網站、各專題網站,還有BBS論壇等。各網站信息的受高校宣傳部門監(jiān)管,由專人負責日常管理和維護。從目前國內各高校網站來看,校園網絡媒體全面展示了學習、工作、文娛活動等校園生活的各個方面,是校園里涵蓋范圍最廣、最受歡迎的主流媒體之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二)高校網絡媒體的特點

        校園網絡媒體與其他傳統(tǒng)媒體相比,有著較大的傳播優(yōu)勢,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傳播迅速。通過數字化傳播,不受時空限制,信息上網時用戶就可同時使用。二是傳播范圍廣。網絡可以不分地域、疆界,互連互通世界各地。三是內容豐富。網絡可以不限量隨時貯存和傳播信息。四是檢索方便。用戶可以需要隨時隨地查詢,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五是多媒體傳播方式。網絡媒體可以用文字、圖像、聲音等組合方式,構建多媒體化傳播平臺。六是交互性。網絡媒體的用戶不僅僅是接收信息的受眾,也可能是者,具有很強的參與性。

        (三)高校網絡媒體的功能

        高校網絡媒體貼近師生生活,成為校園輿論導向、新聞傳播、宣傳教育的重要媒介,成為師生學習、工作的重要平臺。如開設學科專業(yè)網站,可以對課本、課堂知識予以豐富和補充,以更好地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就業(yè)信息網站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學生提供就業(yè)信息服務;BBS論壇以網絡的虛擬性幫助大學生宣泄情感,有效地解除郁悶,掃除心理障礙。

        作為校園內重要媒體,網絡媒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輿論引導的有效載體,擔負著宣傳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二、高校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影響

        高校網絡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參與校園生活、溝通信息的平臺,成為大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校園媒體,拓展了傳統(tǒng)輿論空間,對整體校園輿論產生重要影響,如何利用其對校園輿論的積極影響,化解消極影響;如何加強建設,利用好網絡媒體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是當前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高校校園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積極影響

        1.據調查顯示,筆者所在學校學生通過校園網了解學校信息的占比76.84%,這些新聞信息往往主要被轉載到校園BBS論壇進行討論,47.25%的人經常在BBS論壇發(fā)言,對遇到的問題表達意見。校園BBS論壇為在校生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臺,也成為釋放不良情緒的最佳途徑,同時校園BBS等網絡平臺使大學生的意愿意見得到真實、充分的表達。

        2.校園網絡媒體成為學生自由表達意愿意見的平臺,也使得高校管理者能及時對正確言論予以支持和肯定,對涉及影響社會與學校穩(wěn)定的傳聞、流言作出及時的回應和解釋,對少數學生的模糊認識,進行引導,以增強校園輿論引導的時效性、針對性和感染性,從而促進校園和諧氛圍建設。

        3.通過校園網絡媒體,利用網絡的開放性與交互性強的特點,把校內外各方面熱門話題,以“議題設置”的方式放到BBS等網絡媒體上,把學生注意力引導到特定的方向,幫助他們提高認識,使網絡媒體在輿論導向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二)高校校園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消極影響

        1.校園網絡媒體能夠強化輿論影響,形成良性校園輿論環(huán)境,促進學校工作,但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受社會思潮影響,使學生在校園BBS論壇等網絡平臺上發(fā)些宣泄型、非理性情緒的言論,擾亂校園視聽,使網絡媒體成為一把“雙刃劍”,對高校校園輿論產生消極影響。

        2.學生在校園網絡媒體上談論的主體泛化、觀點分散,不利于校園輿論的控制和引導。網絡環(huán)境下,用戶可以非實名注冊登錄,隨時言論信息,成為輿論的制造者,社會及校內外熱點問題所引發(fā)的各種各樣的討論觀點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有所反映。加上網絡媒體的傳播特性,使得類似傳統(tǒng)媒體“把關人”的把關作用被大大削弱,這樣也就增加了高校對校園輿論引導的難度。

        3.通過校園網絡媒體,學生對學校工作中的不足發(fā)表意見與建議,但網絡輿論容易被放大,學校的解釋與回應往往得不到理解與支持,加上網絡傳播的迅捷與開放性,容易引發(fā)社會關注,造成學校工作的被動,甚至形象的受損。此外,網絡媒體作為校園新興媒體,受一定條件限制,使其在傳播形式和內容上很難緊貼時代的發(fā)展,與大學生信息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使得高校對校園輿論的導向能力產生不足。

        三、高校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有效引導

        (一)高校網絡媒體引導校園輿論的原則

        高校網絡媒體在引導校園輿論時,應按照道德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有效引導。在對網絡媒體的管理上,首先,要堅持理性的引導原則,將校園網絡輿論帶入到理性的道德層面;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大學生表達言論的權利和自由,并從學生校園學習、生活需求上出發(fā),盡量滿足其輿論訴求。在實際層面引導中,一是要以正面回應為原則,對具體問題主動分析和評價,而不要采取消極回避態(tài)度。并通過誘導,以懇切而恰當的語言將網絡輿論加以正確引導;二是要以針對性為原則,即對不同類的信息使用不同的引導策略。對于意見性的信息,要將兩面道理都放在校園網絡媒體上,采用“兩面說”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甄別,以獲得正確的結論。

        (二)高校網絡媒體有效引導校園輿論的方法

        1.做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黨的十召開后,在新形勢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利用好校園網絡媒體引導校園輿論,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就要求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

        一是要加強網絡媒體的建設。要建設好校園新聞網站、校園BBS論壇等主要媒體,開通學校官方微博,豐富各媒體資訊內容,以形成影響力,在校園網絡輿論引導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此外,可建設專門的高校思政教育網站,將思政教育內容放到網上。如江漢大學開通了“延安精神研究”網站,傳播紅色文化同時,起到了一定的育人作用??梢酝ㄟ^建構網上文化精品庫,如詩詞、攝影鑒賞、藝術作品展示等,對學生進行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教育。還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媒體,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江漢大學通過校園網及BBS論壇開展活動標識設計征集、新生征文等活動,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同時,對校園網絡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是要做好輿情分析,加強網評力度,以營造健康輿論氛圍。要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關注焦點,掌握校園輿情信息,可以通過成立專門的校園網絡輿情收集與分析隊伍,以便輿情動態(tài)全面把握,在引導時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在廣泛收集網絡評論信息基礎上,經整理成文,提供給學校管理者,為學校管理提供參考。另外,為增強網評力度,可組建評論員隊伍,應由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干部組成,及時對國內外社會重大時事及校內外事件進行評論。同時,針對重點、熱點問題,組織采寫一批說服力強、有深度的評論文章,放在網絡上,引導評論導向,對校園輿論提供良好引導。

        三是要發(fā)揮校報等傳統(tǒng)媒體優(yōu)勢與網絡媒體形成互補,輔助引導校園輿論。校報、校園廣播、電視臺等校園媒體與網絡在傳播規(guī)律上有所區(qū)別,可以采取各有側重的宣傳策略,在時間上、內容上互相配合、呼應。新聞網及時消息,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對于校內新聞事件,校園新聞網、BBS論壇、微博等網絡媒體要把握話語主導權,在第一時間發(fā)出“聲音”,及時消除各種不實言辭的破壞性;校報可以跟進策劃深度報道及專題報道,為大學生提供全面、正確的信息,對于校園網絡上的正確輿論,逐步放大加強,加強正面宣傳,為促進學校發(fā)展提供良好的輿論保障。

        2.管理好校園BBS論壇

        校園BBS論壇是高校網絡媒體中最開放、互動性最強的區(qū)域,也是校園網絡輿論的主要來源,因而要做好校園BBS的管理工作是進行校園輿論有效引導的最重要途徑。

        首先,要制定一套校園BBS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規(guī)則和安全運行條款,并從具體操作層面制定相關的BBS論壇注冊、信息規(guī)定及監(jiān)察和管理辦法,等等,以確保校園網絡輿論的正常發(fā)展。同時,要配備BBS論壇的專職管理員,應由具備較高思想政治素質和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教職工擔任,還可以從學生中選拔一些素質較高的學生干部擔任兼職管理員。建設一支高素質的BBS管理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網絡論壇熱點話題的正確導向,引導輿論朝著預期的方向發(fā)展。

        其次,論壇管理員可以在論壇上主動設置議題,圍繞校園熱點話題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發(fā)揮好學生管理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他們以學生自身的認識角度積極與論壇成員就熱點話題進行交流,給予適當引導。在這種網絡輿論引導過程中要注意講好“兩面理”。即不回避一些有矛盾、爭議的話題,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通過講“兩面理”,讓有著較高教育水平的大學生自己找出正確的觀點。這樣,也可以避免因光講“一面理”的說教而產生的學生抵觸情緒。管理員通過主動、積極的交流予以引導,確保了網絡輿論的健康和積極向上。

        最后,要從技術上做好校園BBS監(jiān)控。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產生了一些能控制網絡信息的技術與軟件,要防止類似“黑客”等非法用戶利用BBS軟件及網絡漏洞,破壞網絡BBS論壇安全,篡改或不良信息。要及時升級BBS軟件,從源頭上斷絕網絡安全漏洞。此外,對于信息的管理,要使用技術手段進行過濾。使含有不良信息及制造誹謗、謠言的帖子通過設定“關鍵詞”的方式運用計算機技術自動過濾,使其無法上網。以完善的技術手段作保障,確保校園BBS論壇的健康與純潔。

        3.做好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目前,大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存在著有害信息污染、侵犯知識產權、人際情感疏離以及道德認知偏差等方面問題,必須做好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工作,讓學生文明使用網絡,從而實現高校網絡媒體對校園輿論的有效引導。

        首先,要制定網絡道德教育規(guī)劃,通過在校開設網絡文化與網絡倫理方面的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方面的教育;制定網絡道德規(guī)范,使大學生在校使用網絡時,能夠遵守規(guī)范,防止散布謠言、危害網絡安全等網絡道德失范行為的發(fā)生,既從教育與規(guī)范上對大學生予以網絡道德教育的引導。

        其次,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容易出現逃避現實、麻痹自己及誠實信用缺失等網絡倫理問題,同時對于網絡輿論,有一種盲從心理,必須通過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以避免因不健康的心理帶來的網絡道德失范的行為。

        最后,要提高大學生在使用網絡中的責任意識和自覺意識。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就要教育大學生對待各種網絡信息要認真鑒別,進行正確取舍,而不要被各種信息所湮沒,要有意識提高自己的信息識別能力,抵制且不散布網絡不良信息。同時,要通過教育宣傳讓大學生樹立起責任意識,自覺地遵守網絡有關法律法規(guī),做一名守紀守法的網絡使用者。

        四、結 語

        目前,高校傳統(tǒng)媒體對校園輿論的引導已顯示出較大的局限性,網絡使信息流通的開放性大為增強。如何發(fā)揮好校園網、校園BBS論壇、微博等網絡新媒體在校園輿論中的作用,對校園輿論進行正確而有效的引導,是網絡時代下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服務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因而,我們要充分認識和把握校園網絡媒體的特點和對校園輿論的影響,創(chuàng)新宣傳工作的模式與方法,利用好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通過做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管理好校園論壇、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等工作,從而營造健康向上的和諧校園輿論環(huán)境,增強校園凝聚力,牢牢把握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動權,形成共同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以培養(yǎng)和造就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王玲玲.大學生網絡輿論特征及其引導[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06(5).

        第3篇: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 信息傳播特點 高校新聞網 輿論引導

        隨著數字傳播技術的發(fā)展,微博、即時通訊、社交網站等媒體產品和服務已經深入到社會和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并以前所未有的時空覆蓋度快速發(fā)展,極大地豐富了傳媒形態(tài),一個多媒體融合并存的媒體格局和傳播環(huán)境開始形成,信息傳播進入新媒體時代。

        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特點與趨勢,為包括高校新聞網在內的網絡新聞媒體的發(fā)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信息傳播特點

        1.個體信息的公共傳播平臺普及,公民新聞頻頻出現

        在傳統(tǒng)的大眾傳播中,專業(yè)媒體具有信息的壟斷性和控制權。而隨著微博、社交網站、手機媒體等產品和服務的出現,個體信息的公共傳播平臺逐漸普及,任何個人都可以通過信息網絡,以點對點或點對面的方式傳播信息。新媒體使用者產生信息、發(fā)現信息、選擇信息、處理信息、使用信息,已經成為今天大眾化信息傳播中的一種主要力量。在這種環(huán)境下,每個人都可以是新聞者,公民新聞頻頻出現,公民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在“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中,網友的微博是事故最早的信息來源;大學生王凱使用手機微博直播舟曲泥石流災害災情,是國內第一個圖文“報道”舟曲災情的人。

        2.信息爆炸性增長,“海量信息”特性愈發(fā)突出

        與受限于版面的報紙、受限于播出時段的廣播、電視相比,網絡媒體的一大優(yōu)勢是信息量大。而隨著數字傳播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使用者加入信息傳播大軍,使得“海量信息”的特性愈發(fā)突出。據《中國微博元年市場白皮書》數據顯示,2010年7月,新浪微博產生的總微博數超過9,000萬條,每天產生的微博數超過300萬條。而據2011年10月的《CIC—新浪合作微博白皮書》數據顯示,新浪微博每天的微博量就已經超過了9,000萬條,信息量爆炸性增長。也正因為如此,個體發(fā)出的大部分信息都為海量信息所淹沒,在大部分情況下缺乏專業(yè)媒體的影響力。

        3.移動傳播趨勢加強,真正實現全時空覆蓋可能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手機已經從通信工具轉變?yōu)椤把b在口袋里的媒體”,因其具備的移動性、便攜性等優(yōu)勢,迅速成為現代社會傳遞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使得每個人隨時隨地接收信息、傳播信息成為可能。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為3.18億,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達65.5%。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習慣于隨時打開手機上網,收看最新事件,更新微博,對感興趣的事件及其最新進展進行深入挖掘、個性評論和即時轉發(fā)。政府部門現在也經常選擇手機媒介自然災害預警、區(qū)域服務、突發(fā)事件等信息。

        4.裂變式的指數級傳播,熱點在傳播中積聚發(fā)酵

        與以前強調網絡的虛擬性不同,社交網絡、微博等新媒體形式都倡導實名制,以熟人圈子為基礎,是人際關系在網絡上的具體體現。過去以大眾媒體為中心的“點對面”傳播模式正在向以“社會網絡”為基礎的網狀傳播模式發(fā)展。在新的傳播模式下,信息傳播速度進一步加快,呈現裂變式的指數級傳播。人們更愿意相信熟人、朋友發(fā)送來的信息,并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豐富,附加上自己的意見和評論,轉發(fā)給自己的熟人和朋友,網絡的聚集、放大作用大為增強。如日本地震引發(fā)“福島核危機”后,吃碘鹽防輻射的消息以手機短信等形式不斷被轉發(fā),一天之內就在全國多個省市出現了“搶鹽”風潮。

        新媒體環(huán)境給網絡新聞媒體帶來的挑戰(zhàn)

        1.對網絡新聞媒體單一模式構成沖擊

        隨著數字傳播技術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紛紛觸網數字化并積極采用新型傳播手段,推出手機報、電子雜志等服務,拓展信息傳播渠道。在這個媒介融合的時代,報紙也可以是立體的,電視廣播可以隨時點播觀看,許多媒介都融合了文字、圖片、聲音、影像、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在這種形勢下,網絡新聞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一樣,也必然要走向多元化,網絡新聞媒體要改變“一網(web網站)打天下”的局面,積極探索RSS、手機WAP網站等傳播平臺的使用,拓展發(fā)展空間。

        2.對網絡新聞媒體的用戶群體構成沖擊

        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信息依賴渠道逐漸改變,尤其是年輕人,更傾向于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用戶面對的可用信息源十分廣泛,用戶的主動選擇、信任建立、興趣取向顯得尤為重要。用戶注意力已成為眾多媒體競相爭奪的重要資源。面對多樣化的用戶興趣和各自不同的使用習慣,如何樹立網絡新聞媒體的自身特點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維持并擴大核心用戶群,是網絡新聞媒體更為緊迫并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現實課題。

        3.對公共媒體的輿論引導強勢地位構成沖擊

        新媒體背景下,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井噴式發(fā)展,用戶的主動關注和個性表達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深刻攪動既有的輿論傳播格局,造成了網絡輿論表達上的“眾聲喧嘩”,“民間輿論場”對公共媒體的輿論引導強勢地位形成了比較大的沖擊。網絡新聞媒體能否主動出擊,因勢利導,打通“民間輿論場”和“主流輿論場”兩個“輿論場”,搶占輿論制高點,有效引導網絡輿論和社會輿論,是新媒體環(huán)境給包括網絡新聞媒體在內的公共媒體帶來的最大挑戰(zhàn)。

        第4篇: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 輔導員 網絡輿論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57 文獻標識碼:A

        在高校中,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專職從事學生思想教育和行為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為管理。隨著網絡迅速的普及和發(fā)展,大學生網絡用戶逐漸增多,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各種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對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用積極的價值觀引導輿論的風向,倡導社會主旋律,積極有效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研究輔導員在高校網絡輿論引導中的對策有著重要的意義。

        1校園網絡輿論的現狀

        1.1學生網絡用戶數量逐年增長,形成龐大校園網絡輿論平臺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具備方便廉價的特點,大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閱讀新聞,下載學習資料,使得互聯網與大學生逐漸地全方位互動,網絡輿論也慢慢地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高校輔導員應自身加強校園網絡輿論的學習和研究,對維持校園的穩(wěn)定和諧的發(fā)展秩序有著重要的意義。

        1.2校園網絡輿論引導缺乏一定的監(jiān)管力度

        由于校園網絡具有的隨意性、開放性、隱蔽性和互動性等特點,大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通過網絡這個渠道進行情緒宣泄,有些負面的不良的情緒、不成熟的言論出現,導致一些不利于大學思想健康的輿論傳播,在管理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網絡輿論控制不全面,因此校園網絡輿論引導時會出現監(jiān)管力度不到位的情況。特別是一些敵對勢力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滲透破壞和其對意識形態(tài)安全帶來的一定的挑戰(zhàn),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未來的中堅力量,所以大學生也是西方敵對勢力的爭奪對象,例如敵對勢力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熱點問題、敏感問題等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提出挑戰(zhàn),鼓動影響大學生的情緒,煽動偏激言論,傳播謠言等,那么學校作為引領文化、培養(yǎng)人才、服務社會的重要場所,應該成為宣傳、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陣地。因此,高校輔導員在網絡輿論引導中必須堅決抵制境外宗教的滲透,確保高校意識形態(tài)安全。

        2高校輔導員在網絡輿論引導中的對策

        2.1輔導員在高校網絡輿論引導中扮演良師益友

        高校輔導員和學生接觸頻繁,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榜樣權威作用,所以輔導員通過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素質與網絡素養(yǎng),借助網絡工具,與學生進行交流,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聆聽大學生的心聲,融入學生中,與大學生們進行良性的交流與互動,及時有效地把握學生的最新的思想動態(tài),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一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話題或者分享一些班級動態(tài),暢通網絡交流機制,由于網絡可以通過虛擬匿名方式,使得大學生更加開放地交流出自己的真實心聲,輔導員可以借助網絡平臺聽到一些真實的聲音,大家通過交流彼此思想,聊天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團結在一起,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正確的網絡思想輿論,避免了負面的信息的傳播。輔導員還可以針對一些突發(fā)事件,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把握網絡輿論動態(tài),讓學生參與討論,根據學生討論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網絡輿論教育和引導,有效的輔助思想教育工作,進行正面、積極的網絡信息傳遞,讓學生有正確的、積極的觀點和看法,從而形成正能量的思想。

        同時,由于網絡環(huán)境十分復雜,夾雜了許多負面信息,高校輔導員要宣傳教育學生有關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引導和增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甄別網絡虛假信息能力,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規(guī)范素養(yǎng),使他們學會合理利用網絡,養(yǎng)成良好的上網習慣,能主動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襲,增強大學生的網絡法律意識,抑制網絡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2.2輔導員在高校網絡輿論引導中扮演網絡監(jiān)督者

        大學生處于青春發(fā)展時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尚未成熟,他們思維積極活躍,好奇心強,富于冒險創(chuàng)新精神,他們熱衷在網絡上參與各種討論,去開放自由的表達自我。(1)大學生可以不受約束地在網絡平臺上各種信息,有些信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有一定的自發(fā)性、隨意性和盲目性,可能一些內容含有個人感彩,加上一些主觀判斷導致信息失真,與實際存在偏差的不良虛假信息,然后大量快速的傳播,造成一些不良的負面影響,變成與事實截然相反的謠言,引起一些學生的恐慌;(2)大學生沒有甄別能力,可能散布謠言或者不健康思想的輿論消息。因此防止謠言散播的辦法就是選擇正式的途徑傳播信息,那么高校輔導員就起到了輿論引導中監(jiān)督者的作用,輔導員與學生平時接觸最為頻繁,學生也對輔導員信任度最高,在學生當中也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因此輔導員在輿論引導中可以傳播正確的輿論導向,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化解一些謠言傳播的危機,在短時間內采取一定的措施,維持校園穩(wěn)定秩序。同時,輔導員自身也要努力培養(yǎng)提高網絡輿論引導能力,通過正面引導教育,規(guī)范網絡行為,讓學生文明上網,及時發(fā)現和控制減輕消除負面的輿論信息,維護良好的網絡氛圍,監(jiān)督大學生們的網絡行為,維護校園網絡秩序,為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再興,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第5篇: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摘要:網絡媒體在傳統(tǒng)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媒介之后,因其包容性、互動性、多媒體性等特征成為“第四媒體”,在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新聞輿論引導工作顯得尤為特別,如何才能正確積極做好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輿論引導工作,使其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fā)展,是本文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媒體;輿論;輿論引導

        1網絡媒體的興起及輿論的界定

        在當今日新月異飛速發(fā)展的步伐中,新聞傳播活動也處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之中。隨著新聞傳媒的進一步發(fā)展,伴隨著因特網在世界范圍的迅速發(fā)展,網絡迅速向新聞傳播領域滲透,網絡媒體作為基于網絡技術的新聞傳媒崛起于當代傳媒的花園之中。在傳統(tǒng)三大媒介(報紙、廣播、電視)之后,以其獨特的特點迅速成為“第四媒體”。網絡媒體這個名詞也開始出現并流行。中外學者針對網絡媒體的定義也隨著時間以及自己的出發(fā)點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見解。

        薛瑞汗在《論網絡媒體之提高輿論引導能力》一文中指出網絡媒體即互聯網媒體,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媒體之后的“第四媒體”,但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互聯網媒體不再被置于報紙、廣播、電視媒體之后冠以“第四”之名,而被正式命名為“網絡媒體”。汪苑菁在《網絡媒體的道德危機和社會責任》一文中從法律的角度指出網絡媒體是指“根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建立,并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授權或承認,在國際互聯網上依法從事新聞信息的選擇、編輯、評述、登陸和鏈接等服務的專業(yè)網站?!边@種定義明確了網絡媒體的主體,即網站。

        那么,何為輿論引導?首先,“輿論”一詞,何梓華在《新聞理論教程》中認為,“輿論是社會生活中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們或社會集體對某一事態(tài)的大體相同的看法。”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雷躍捷在《新聞理論》中提到,“輿論就是普通大眾的言論或意見”“新聞輿論則是社會公眾通過新聞傳媒對最新事態(tài)的意見表達”。而輿論引導,則是“通過報道、分析當前形勢,研究改造社會、解決社會問題的各種途徑在公眾中形成和新聞媒介立場相同的強大輿論,把公眾的意志統(tǒng)一起來?!辈浑y看出,要進行新聞輿論引導,新聞媒介是其中重要的載體。

        2網絡媒體的基本特征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新聞信息的出口越來越多元化。作為新興媒體的網絡,在傳播活動中有其獨特的特征。

        首先,信息來源的多樣化。網絡的廣泛應用,決定了其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幾近為零。在網絡環(huán)境搭建的平臺中,人人都可以自由地發(fā)表各自的意見與看法,“全民記者”的時代正逐步到來。

        其次,多媒體化:網絡媒體傳播手段多媒體化,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媒介單一的傳播手段,而是集報紙、廣播、電視三者之長于一體,實現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報道手段的有機結合。報道同一新聞事件,報紙用文字、圖片,廣播用聲音,電視主要用圖像,而網絡媒體三者皆用,融合了報紙、廣播和電視的報道手段。

        第三, 實時性:網絡媒體的新聞來源廣泛,網民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者;網絡媒體制作、新聞簡便,同樣可以現場直播。因此,其時效性常常勝過傳統(tǒng)媒體,尤其以報道突發(fā)性事件見長。

        第四,互動性:網絡媒體能實現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雙向互動傳播。傳統(tǒng)媒體雖然通過問卷調查和讀者來信來電等方式與受眾溝通,但本質上新聞機構對受眾的單向傳播。網絡媒體通過開設電子論壇(BBS)、公布記者電子郵件和在每篇報道之后設置評論區(qū)等手段,給公眾提供一個交換批評和評論的場所,使網民能夠直接參與新聞報道,產生良好互動。

        最后,廣容性:廣容性是指網絡媒體信息的容量不受限制。就傳統(tǒng)媒體而言,報紙苦于版面有限,廣播、電視限于時段固定,不得不對許多材料忍痛割愛。網絡媒體則一改傳統(tǒng)媒體線性述事的方式,采用超鏈接的方式將無限豐富的材料立體式地。

        3 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實現新聞輿論的正確引導

        “網絡媒體是網絡新聞宣傳和網上輿論引導的主力軍?!陛浨榫指本珠L曾提出?;ヂ摼W已經成為最活躍、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新興媒體,也因此迎來了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機遇。要正確實現網絡環(huán)境下的新聞輿論的引導,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全面認識網絡傳播的基本特性和規(guī)律。如前所述,網絡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有著許多相同的屬性,同樣是社會輿論的工具,同樣具有反映輿論和引導輿論的功能,同樣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與紐帶。這就要求網絡媒體適應網絡傳播的新特點,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引導社會輿論的同時,還要堅持新聞“三貼近”原則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愿望和要求,通達社情民意。

        其次,網絡媒體的公開性與低門檻為社會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和情緒宣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客觀上能起到心理疏導、安撫情緒、緩和矛盾的作用。但網絡媒體不能只作為公眾的意見發(fā)表臺,而要緊緊圍繞其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針對人們的各種思想和意見,做好引導。

        第三,要包容多樣,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實現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有機統(tǒng)一。而對于那些影響社會穩(wěn)定、不利于社會和諧的少數雜音噪音,則應該加以“過濾”和“屏蔽”,用真實、有益、建設性的輿論主導傳播空間,壓縮和抑制失實、有害和破壞性的言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網絡媒體必須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網絡媒體中的大多數作為市場主體,在市場里發(fā)展壯大,已成為文化產業(yè)的一支生力軍。但應該始終牢記,網絡媒體與所有新聞媒體一樣,都具有滿足人們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和引領思想道德建設的雙重職能。網絡媒體要帶頭大興網絡文明之風,培育文明道德風尚。那些唯利是圖,為爭取網民的“眼球”,增加點擊率,不惜用不健康的內容去取悅網民的網站終將遭到廣大網民的唾棄。

        參考文獻

        [1]雷躍捷:《新聞理論》,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第6篇: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高校校報 新媒體 議程設置 引導力

        一、高校校報受到不斷興起的新媒體的挑戰(zhàn)

        高校校報作為黨委機關報,高校主流媒體,在高校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隨著新媒體的不斷興起,其競爭力受到挑戰(zhàn)。主要體現在:

        1、新媒體的不斷興起,分化著高校校報的讀者。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網民規(guī)模躍居世界第一位。網民的主體是30歲及以下的年輕群體,這一網民群體占到中國網民的68.6%,超過網民總數的2/3。[1]

        網民中新增的年輕群體主要是以學生為主,尤其是高校學生。近年來,各高校校園網的觸角逐步深入到學生教室、圖書館、宿舍等學校基本單元,網絡利用較為充分。校內的各種新聞、動態(tài)、事件,甚至是通知和文件等都能在第一時間出現在校園網上,并且可以隨時更新、修改、上傳和下載,從而使網絡成為了師生獲取信息最為及時和方便的渠道。

        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手機用戶越來越多,86%以上的大學生都擁有手機,比任何階層比例都高。而“網民中的28.9%在過去半年曾經使用手機上過網,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到7305萬人。手機上網成為網絡接入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盵2]

        當前,以博客、播客等為主的各類私人網絡空間層出不窮,手機報方興未艾,手機電視呼之欲出,這些都使得捕捉新聞、記錄新聞不再是新聞媒體和新聞記者的專利。數字技術的進步,拍照手機的問世,3G手機的產生,使得新聞事件快速傳播??梢?,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使得高校師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日益多元化、迅速化和便捷化。

        高校校報讀者群主要是校內師生,出版周期較長,現在最短的高校校報是周報,大多數為旬報和半月報,還有許多是月報,刊載的報紙大都是“明日黃花”,對高校師生失去吸引力。雖然各高校校報順時創(chuàng)辦了網站,也僅僅是報紙的翻版,在內容和形勢上并沒有適應新媒體的特點,致使受眾不斷流失??梢姡旅襟w信息傳播以即時性強、傳播面廣的優(yōu)勢,不斷分化著高校校報的讀者群。

        2、新媒體的不斷興起,給高校校報的引導力帶來挑戰(zhàn)。網絡和數字化技術的快速更新,讓新媒體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當前,主要是以Web2.0為技術支撐的第二代網絡時代,Web2.0是一種在新的傳播理念指導下的新的傳播技術,其具有可以向用戶端滲透,使網民具有表達、參與、聚合資源等豐富的技術手段,這使傳者和受者擁有可以平等對話的權利成為可能。Web2.0的產生,促使博客、播客、維克……一夜興起,伴隨的是“那些一貫被輕視、被忽略的‘微內容’、‘微價值’、‘微力量’由于網絡作用而強大的令人刮目相看……過去經典、標準、楷模的光彩不再,它們紛紛被解構、被矮化、被無厘頭化了――即所謂的惡搞?!盵3]

        當代青年大學生追求個性化、思想多元化,要求對過去需要仰視聆聽的狀態(tài)轉變?yōu)槠揭暤慕涣鳌kS著網絡媒體的快速跟進,Web3.0、Web4.0時代的網絡技術將網絡后臺進一步向用戶端轉移,那個時候,資金與規(guī)模變得不再重要,“媒介的概念成為一種資訊的空間,傳媒的最大介面正在被廣大受眾的主動傳訊所覆蓋,并成為受眾接收訊息的基礎,社會也將由此進入分眾傳播、窄眾傳播的‘個人媒體時代’?!盵4]那個時候,“個人媒體”即“自媒體(受眾自己利用網絡技術創(chuàng)辦私權媒體)”的興起,傳統(tǒng)價值,甚至于傳播的價值和規(guī)則都要受到顛覆。

        面對這種對傳統(tǒng)解構性的顛覆的危險,作為高校主流媒體校報,其輿論引導力尤顯重要。然而,高校校報這種輿論引導能力目前尚顯不足。

        二、媒介的議程設置及其作用

        大眾傳媒的議程設置功能在傳統(tǒng)媒體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任何一個媒體要確立自己的地位,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就必須注重“議程設置”的作用。

        早在1922年,美國新聞工作者和社會評論家沃特?李普曼在其經典著作《輿論學》中就提出了:“新聞媒介影響‘我們頭腦中的圖像?!盵5]這是議程設置的基本思想和雛形。

        1963年,美國政治學家伯納德?科恩提出了一條關于媒介對于其受眾產生了何種影響的重要線索:“很多時候,媒介也許在告訴人們‘怎樣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在告訴讀者去‘想什么’方面卻驚人的成功?!盵6][p307]這一結論中的核心元素,成為議程設置功能假說的中心思想。

        但“議程設置”作為一種理論假說,首次提出概念,是美國傳播學家M.E.麥庫姆斯和D?L?肖。1972年,他們《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對這一理論假說的核心內容作了經典概括,即大眾傳媒對某些命題著重強調和這些命題在受眾中受重視程度構成強烈的正比關系。這種因果關系表達出來就是,大眾傳播越是突出某個命題和事件,公眾越注意這個命題和事件。通俗地說,就是大眾傳媒報道什么,受眾便關注什么,大眾傳媒越重視什么,受眾就越關注什么。這意味著,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7][p87]

        可見,“議程設置功能”假說從認知層面上用告訴人們“想什么”的方式來把他們的關心和注意力引導到特定的問題上。[8][p216]或“通過反復播出某類新聞報道,強化該話題在公眾心目中的重要程度?!盵9]

        但隨著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的興起與迅速發(fā)展,許多學者認為,由于網絡等新媒體有著很強的互動性,受眾不再受媒體控制,所以在新媒體傳播中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將會弱化甚至不再存在。

        近年一些實證研究表明,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在網絡環(huán)境下不但仍然存在,而且與傳統(tǒng)媒體的“議程設置”相比,有著自己鮮明的特征:首先,傳統(tǒng)媒體議程設置是單向的,自上而下的;而網絡議程設置則是雙向的、互動的、參與的,自下而上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主流媒體議程設置,有時候甚至成為主流媒體議程設置的資源。其次,“網民議程設置”自發(fā)性、分散性、隨意性、私人性、個性化,都是傳統(tǒng)議程設置所不具備的;第三,其鮮明強烈的個人特征,在新穎、別致、富于想象力等方面,往往超出傳統(tǒng)的議程設置。[10]

        三、加強高校校報的輿論引導力

        高校校報要提高自身競爭力,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自身輿論引導能力和輿論引導水平。簡言之,要把師生的目光吸引到校報上來,這就必須整合校內媒體資源,利用議程設置的功能,把輿論引導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1、高校校報要充分發(fā)揮自己權威性和公信力,整合校內媒體資源,主動設置議題。面對新形式和新特點,特別是面對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我們“必須加強主流媒體建設和新興媒體建設,形成輿論引導新格局……把握媒體分眾化、對象化的新趨勢……努力構建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功能齊補、覆蓋廣泛的輿論引導新格局?!盵11]

        高校校報有著百年的歷史,是高校發(fā)展的見證和歷史的記錄,在高校工作中一直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報紙的出版過程有著規(guī)范的新聞采寫、編輯、制版、印刷、發(fā)行等程序。故,校報在高校中擁有著有勿容置疑的權威性。

        但校報周期長,時效性差。廣播、電視、網絡等新媒體各有著自身的優(yōu)勢:廣播傳播迅速,時效性強,滲透性好,對象廣泛,群眾性強,感染力強;電視有強烈的現場感,親切感,簡潔明了;網絡、手機報等新媒體新聞傳播快、信息量大、受眾面廣、互動性強。[12][p85-86,p357]

        我們要從傳播媒介各自優(yōu)勢特點出發(fā),發(fā)揮校報在高校媒體當中的主流媒體的主導作用,要以校報為權威信息來源設置議題,統(tǒng)一校內媒體資源的傳播口徑。在學校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重要會議、重大成就、重要經驗以及重大事件所形成的重大主題,開展集中的、持續(xù)的、突出的報道,以形成輿論熱點和輿論強勢,有效引導輿論。網絡等新媒體的快捷滿足了受眾快速獵取信息的心理,但不能滿足其對新聞事件更深層次認識的需求,因此,高校校報還要圍繞學校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善于調動新聞報道的多種表現方式,合理采用連續(xù)報道、系列報道、深度報道、現場直播等報道方式,以豐富新穎的主題宣傳方式,增強主題宣傳的吸引力。”[13]

        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貼近學校實際、貼近校園生活、貼近廣大師生”的原則,以此來擴大受眾面與影響力。

        2、從網絡資源中搜集、整理、構建議題,使之成為影響引導師生的力量源泉。在高校媒體的多元傳播中,校報要做到內容新鮮、內容為先,就必須適應數字化、網絡化的潮流,運用新媒體優(yōu)勢占領受眾群。

        作為高校校報輿論引導的對象,知識層次高、思想活躍,隨著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變遷,他們心理活動和閱讀體驗已經發(fā)生變化,他們不再沉默,希望積極參與到輿論當中去,新媒體的產生和快速更新為他們提供了舞臺,原先“沉默的大多數”希望能夠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積極參與到各種議題的討論中來,甚至希望能夠影響新聞事件的進程。

        當對某一新聞事件有不同看法時,受眾總想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有的在網絡公共空間上,有的在私人博客上,當引起大多數“沉默者”的共鳴時,就形成了網絡公共輿論。

        公共網絡空間上經常會不斷出現“惡搞”的聲音,“‘惡搞’的本質就是去中心化,但‘去中心’并非無中心,只是表達的方式轉變?yōu)椴煌趥鹘y(tǒng)社會的‘多元主張、多元審美、多元標準’等等?!盵14]這符合高校校報受眾群的特點。

        但受眾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發(fā)泄,也有很多理性的、有價值的表達和真知灼見。一般這些都是關于學校改革發(fā)展、關于師生利益、關于當前新聞熱點事件的話題和內容。校報要尊重這些原創(chuàng)的精神,搜集、整理這些源于網絡,發(fā)自于心的表達,總結分析,主動設置議題,使非主流的聲音成為校報權威的話題。

        在傳播方式上,要改變過去灌輸、說教的模式,通過新聞報道用事實說話的方式,通過新聞報道的各種表現形式,增強報道的親和力和吸引力,反映出這些聲音,以感染受眾。

        校報還可以在校園公共網絡空間上信息和話題,讓受眾從網絡平臺上獲取信息,表達意見,拓展輿論引導的空間,并反映在最新的校報及廣播、電視和網絡上,通過優(yōu)化報紙版面,通過廣播、電視報道的先后次序,通過網絡頭條的設置,通過評論,通過稿件選擇,形成強勢輿論。

        在使用議程設置時,要按照新聞傳播規(guī)律,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p>

        注釋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22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2008年7月

        [2]同[1]

        [3]喻國明.談談WebX.0的社會內涵及其行動邏輯[J].新聞與傳播,2008,(3).

        [4]趙曙光.數字顛覆與報業(yè)創(chuàng)新[J].新聞戰(zhàn)線.2008.(2) .

        [5]斯蒂文?小約翰.傳播理論[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6]斯坦利?巴蘭 丹尼斯?戴維斯著,曹書樂譯.《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第三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周鴻鐸.應用傳播學史綱[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8]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9]轉引章宇光.從“王石捐款門”事件看網絡議程設置的特征[J].新聞記者,2008(10).

        [10]劉暢. Web2.0時代的“網民議程設置”[J].人大復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8,(8).

        [11].在人民日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J].人民日報.2008,(6.21四版)

        [12]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三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13]雷躍捷.把握輿論引導特點 提高輿論引導能力[J].新聞戰(zhàn)線.2008,(10)

        第7篇: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檢察宣傳;群眾路線;機遇;挑戰(zhàn)

        信息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檢察機關的宣傳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檢察機關必須充分了解新形勢下網絡宣傳的復雜性,認真研究網絡傳播規(guī)律,在群眾路線的基礎上提高對檢察宣傳工作的應對和引導能力,充分發(fā)揮網絡等新媒體的積極作用,以公信力和影響力的提升來贏得社會和群眾的理解、支持和擁護。

        一、新媒體時代的宣傳特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都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移動電視、數字廣播、手機短信以及網絡通信等新媒體形式不斷涌現。新媒體與報刊、廣播及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不同,它以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光纖通信技術為基礎,融合了聲音、文字、視頻、圖像等多種信息傳播手段,通過數字電視、電腦和手機等終端為人們傳遞信息和提供服務。

        新媒體也被稱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它極大改變了傳統(tǒng)的社會輿論形成機制和傳播方式,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媒體多樣、宣傳覆蓋面廣以及及時互動性強等優(yōu)點,但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它也比較難以控制和管理。新媒體的社會輿論宣傳形成機制相對便捷,并能夠通過網絡、數字電視、手機短信等形式實現快速傳播,其傳播形式也多種多樣,涉及圖片、視頻、文字、聲音等各個方面,更能夠吸引群眾的關注目光。同時,網絡的及時和接收也有利于更好地實現信息者和接受者的雙向互動。但是,由于新媒體特別是網絡信息的任意性和分散性,也使得信息的傳播不利于被控制和管理。

        二、新媒體時代下檢察宣傳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新媒體時代將我們帶入了一個網絡話語多元化的時代,基于新媒體傳播引發(fā)的社會輿論熱點層出不窮。社會輿論是社會需要和社會矛盾的集中體現,檢察機關面對基于新媒體所引發(fā)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的改變,應積極面對,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更好地完成檢察宣傳工作。檢察宣傳是檢民溝通的重要渠道,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檢察宣傳和檢民溝通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

        (一)新媒體為檢察宣傳工作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條件

        新媒體極大豐富了檢察宣傳的載體,為檢民交流提供了便利,對檢察宣傳工作產生了許多積極有利的影響,深入提高和拓展了檢察機關為民服務的實效。

        1. 豐富了檢察機關面向群眾宣傳的載體

        新媒體相對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信息的傳播形式更為多樣,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網站及飛信等多種形式進行?;诰W絡、通信等的信息傳播,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等特點,可以實現信息的迅速、有效傳播,起到更加良好的宣傳效果,加之圖片、視頻等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信息傳播形式,更容易引發(fā)群眾的關注和共鳴。

        2. 拓展了檢察機關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

        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的傳播和交流更加便捷,民眾越來越多地利用互聯網來反映社情民意,提出訴求。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我國網民數量與日俱增,每天的信息數量不計其數,檢察機關可以從這些信息中很容易就發(fā)現民眾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把握檢察宣傳的方向和重點,使其工作開展更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取得更加良好的宣傳效果。

        3. 暢通了檢察機關加強檢民交流的渠道

        新媒體具有即時性和互動性等特點,網絡的便捷為檢察機關和民眾提供了更加暢通的交流渠道。群眾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形式與檢察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及時的交流與互動。檢察機關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與民眾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及時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滿足群眾的要求和訴求,真正做到為民服務,拉近檢察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從而在人民群眾中樹立更好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二)檢察宣傳在新媒體時代依然面臨嚴峻挑戰(zhàn)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檢察機關面臨更多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挑戰(zhàn)。新媒體環(huán)境具有復雜性,不容易被直接控制和管理,檢察機關的檢察宣傳工作在新環(huán)境下面臨新的難題和挑戰(zhàn)。

        1. 部分檢察宣傳工作者觀念認識不到位

        部分檢察宣傳工作者對新媒體的認識還存在不足,不懂得利用新媒體及時獲取群眾觀點,解決群眾難題的重要性。檢察宣傳工作只有做到與群眾觀點相統(tǒng)一,才能真正發(fā)揮其作用,收到良好的引導輿情的效果。然而,仍有檢察宣傳工作者沒有意識到網絡是傳達民意、輿論疏導的重要渠道,依然運用傳統(tǒng)的輿論宣傳手段開展工作,延誤了化解輿情危機的最好時機,使得新媒體對檢察宣傳工作的積極作用得不到合理有效的發(fā)揮。

        2. 部分檢察宣傳工作者方法掌握不到位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的形成機制、宣傳格局、宣傳手段以及社會輿論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手段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人民群眾參與輿論討論的方法和途徑也發(fā)生了極大改變,網絡的便捷性和公開性使得社會媒體和輿論環(huán)境更加開放、透明,新媒體在一定意義上成為了檢察機關宣傳工作的放大鏡。而有的檢察機關工作人員卻忽視了新的輿論機制和輿論宣傳規(guī)律,不懂得利用網絡等新媒體對群眾進行正確的宣傳和輿論引導,最終導致對新媒體的運用失當,不能及時引導輿情,嚴重影響了檢察機關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引發(fā)群眾信任危機,使得檢察機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受到極大影響。

        3. 檢察機關機制完善不到位

        檢察機關宣傳工作的開展情況與相應的檢察機制密切相關,然而一些基層檢察院卻未能形成合理、完善的工作制度,使得檢民溝通機制形同虛設,因而無法起到真正為民服務的工作效果。檢察機關應該致力于建立健全檢察宣傳和輿論引導的工作機制,把宣傳工作制度、宣傳責任追究、檢務公開、輿情引導等一系列工作都做到位,落實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網絡評論員機制,從各個方面入手加強其檢察宣傳工作,贏得良好的群眾認可和口碑。

        三、以踐行群眾路線作為檢察宣傳工作的主導方向

        新媒體時代為檢察機關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檢察機關應緊隨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真正發(fā)揮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的新特點和新規(guī)律,以群眾路線為基礎,努力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 提高社會溝通能力,在輿論宣傳和引導過程中不斷傳播正能量,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一)認清形勢,深化認識,通過加強自身建設取得群眾認知

        1. 深化檢察宣傳群眾性的認識

        檢察宣傳工作對于宣揚檢察機關為民、清廉、文明的理念具有重大作用,也是檢察機關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知民意、察民情的重要途徑。檢察機關要恪守其職,利用新媒體加強與群眾的溝通和交流,真正把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做到位,深化檢察宣傳工作的輿論屬性認識。以群眾路線為基礎,正確引導輿論宣傳方向,真正提高檢察公信力和影響力,在人民群眾當中樹立愛民、為民的良好形象。

        2. 重視檢察機關自身建設

        只有具備過硬的檢察隊伍,加強檢察機關的自身建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檢察機關的工作和執(zhí)政能力,真正做到為群眾負責、讓群眾滿意。檢察機關應時刻以群眾路線為基礎,切實加強和改進宣傳工作。努力提升檢察親和力和公信力,建立強有力的檢察宣傳隊伍,嚴格開展各項檢察宣傳工作,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

        3. 善用媒體,把握規(guī)律,通過加強檢察宣傳獲得群眾認可

        新媒體是時展的產物,它的發(fā)展不能成為逃避與社會和群眾溝通的借口。檢察機關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所帶來的積極效應,把握新媒體時代宣傳和輿論傳播的特點,真正讓新媒體為我所用。應認清全新的媒體形式,變革傳統(tǒng)的工作方式,切實走好群眾路線,加強與群眾的直接溝通和交流,把新媒體作為知民情、察民意的重要渠道,真正滿足人民群眾對社會輿論和焦點問題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

        (1)拓展宣傳方式,凸顯群眾性

        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時代的宣傳方式多種多樣。為此,檢察機關要努力拓展宣傳方式,牢牢把握住人民群眾的需求導向。一方面,檢察機關可以利用全方位、多層次、高覆蓋率的新媒體廣泛開展群眾答疑、群眾法律咨詢等活動,服務于民,切實了解人民群眾廣泛關心和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時刻把握檢察宣傳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信息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積極作用,將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全面強化檢察宣傳工作的主陣地建設,掌握好輿論宣傳的主風向。

        (2)注重宣傳內容,突出親民性

        檢察機關要切實把握好檢察宣傳的群眾性,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對其宣傳內容秉承嚴格負責的態(tài)度,確保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檢察機關要改善輿論宣傳方式,突出親民性,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人民群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從而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真誠公開,提高能力,通過溝通引導贏得群眾認同

        1. 完善檢務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jiān)督

        檢察機關要以群眾路線為基礎,不斷加大檢務公開力度,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通過不斷擴大檢務公開內容,創(chuàng)新群眾監(jiān)督形式,提升檢察機關的公信力。要著力建設人民群眾評價反饋機制,虛心接受群眾監(jiān)督,認真聽取群眾評價,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和信任感。

        2. 規(guī)范檢察人員的網絡語言和行為

        檢察機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難免要通過網絡與群眾進行溝通和交流,檢察人員的身份使得其在與群眾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代表的不是個人形象,而是檢察機關的形象,因此規(guī)范檢察人員的網絡行為和語言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每一位檢察人員在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端正自身行為,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絕不能因自身行為的缺失損害檢察形象,更不能隨意泄露相關秘密,破壞檢察機關的正常工作秩序。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檢察宣傳工作創(chuàng)設了更加廣闊的環(huán)境,檢察機關需要做到趨利避害,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積極效應,在檢察宣傳工作中積極踐行群眾路線,更好地加強輿論引導能力和檢察宣傳能力,切實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加強檢務公開,虛心接受群眾監(jiān)督。

        參考文獻

        [1] 孫志華.論檢察機關如何應對食品安全問題[J].行政與法,2011(09).

        [2] 張揚.淺論涉檢網絡輿情的前因與應對[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1(07).

        [3] 薛瑞漢.提高領導干部應對網絡輿論能力是時代的新要求[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0(02).

        第8篇: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輿論;調查;鹽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09-75 -02

        一、引言

        隨著手機等終端媒體的普遍使用以及網絡的快速發(fā)展,自媒體時代已經快速到來。在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越來越容易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表達自己的想法,傳達自身的意見。然而,大學生由于受其自身閱歷、知識背景、辨別是非能力的約束以及網絡輿論中存在大量非理性虛假信息和隨意的感情宣泄的影響,如果對其缺乏及時引導或處置不當,大學生容易在網絡上發(fā)表違法違紀的言論,甚至可能引發(fā)校園網絡輿論危機事件。因此,在自媒體背景下,研究大學生網絡輿論現狀及規(guī)律,研究影響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的影響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特征

        大學校園網絡輿論的載體形式多樣,例如網站論壇、學校貼吧、微博、微信、QQ等,這些載體為個人觀點的自由表達和傳播提供了一個自由的公共平臺,隨著智能化手機、電腦等廣泛的使用,每個大學生都是一個媒體,都可以成為信息的者,但是通過對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研究發(fā)現,大學生的網絡輿論行為發(fā)展在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階段表現。而且大學生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輿論主體、客體和網絡媒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一個信息傳播、反饋互動、衍生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程度地經歷著淺輿論、顯輿論和輿論化三個依次遞進的階段。

        (二)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的表現特點

        1.調研對象

        本次研究選取了鹽城市5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學生,涉及理工類、文史類、經管類等10個專業(yè)。于2016年6月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300份,其中有些問卷280份,問卷有效率93.3%。其中,男生162份,占57.9%,女生118份,占42.1%。

        2.結果分析

        由于受大學生在心理、生理及生活狀態(tài)和自我角色定位等因素影響,同時,隨著社會環(huán)境、價值理念的多元化,大學生群體在情感、信念、價值觀等呈現特有的方式,形成具有青年大學生群體特性的網絡輿論行為。

        (1)大學生把互聯網做為交流主要媒介,對網絡輿論行為認同感高

        互聯網在不僅可以作為資料、數據共享平臺,也逐步成為人際交流溝通、意見發(fā)表的平臺,還可以作為信息傳播媒介,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通過調查發(fā)現,100%的大學生認為互聯網是一種交流的載體,且會經常利用各種網絡平臺與他人進行交流,85%的大學生表示會經常利用網絡平臺發(fā)表輿論,73%的認為互聯網是資源豐富的數據庫。

        (2)網絡輿論行為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群體的青睞

        隨著智能手機、電腦等廣泛使用,以及互聯網的全面覆蓋,大學生對于借助網絡進行溝通交流的依賴性也越來越高,不僅是由于網絡的方便快捷,而且網絡的無拘無束、寬松氛圍、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能夠為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提供良好的空間。同時,大學生群體處在思維、情感活躍的年齡階段,他們對于社會的認知和把握也處在逐步深入、逐漸成型階段,這樣的階段勢必需要有思考、判斷、分辨,直至做出是非選擇,這個過程需要有合適的表達、交流的空間和機會。借助于網絡平臺,無論自身的觀點對錯與否、情感宣泄或安慰、理念主流或非主流等等都可以有表達的途徑,都可以被容納、尊重和理解。網絡空間提供的寬松的空間,能推動大學生的成熟與成長。

        (3)大學生網絡輿論形式多樣,但以理性表達為主

        通過調查發(fā)現,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主要包括文學作品、隨想手記、簡短的感觸感想等,通過發(fā)帖和跟帖等多種方式展開,其中,76%的受訪者表示經常在網絡上發(fā)帖和跟帖。但大學生網絡輿論以理性表達為主,抵觸情緒化、不冷靜的思維和行為,贊成理性的思考和行為。雖然大學生網絡輿論有時存在一定的情緒化和偏激、過激的行為,但是從總體上看,理性的聲音仍是占大部分,即使會出現一些情緒化或者明顯偏激、過激的言論帖子,在跟帖中的理性反思、自省也會幫助其改正一些不當言論。根據調查數據得出,有占65%的被調查者認為“網絡世界的言論同樣需要負責任,需要網絡道德的約束”,僅有10.5%的被調查者認為“網絡世界言論不需要負責任”。82%的受調查者表示,“在網上能夠做到自律”,僅有6%的人覺得“在網絡世界無需自律”。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大學生所接受的良好教育以及形成的對于文化素養(yǎng)、學識才干的尊重,使得他們在表達意見、態(tài)度、情感時,基本上可以做到以理性表達為主。

        三、影響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的原因分析

        (一)校園網絡輿論的引導機制

        學校中的主流話語有時是由于少部分學生制造的校園網絡輿論,對大多數大學生產生影響,在其影響機制上,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1.網絡輿論話題前置化

        在校園網絡上,學校論壇、貼吧的話題已經成為大學生關注校園時事熱點,并且論壇、貼吧成為大學了解各方針對事件的意見、想法的主要途徑,通過將輿論話題提前設置,達到引起學生注意,并以此來引導大學生輿論范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網絡輿論出現“沉默的螺旋”現象

        “沉默的螺旋”是德國學者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在大眾傳播效果研究中提出的,說的是“占支配地位的或日益得到支持的意見就會更得勢:看到這些趨勢并相應地改變自己的觀點的個人越多,那么一派就顯得更占優(yōu)勢,另一派則更是每況愈下。這樣,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傾向便開始了一個螺旋過程”。在校園網絡輿論中,一些事件,最早出現消息傳播和輿論的討論、話題,就成為他人了解事件的基礎。同時,其他與之持相同觀點的人也會隨之發(fā)帖跟帖,隨著帖子數量的增加,這些相似意見就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形成強勢聲音,而其他網絡用戶由于從眾心理則容易把這些意見當做“多數”或者“優(yōu)勢”意見進行認知,其他人即使持不同意見也不會輕易發(fā)表。

        3.輿論的放大機制

        網絡就像放大鏡,把現實生活中一些微小事件或是大學生思想的最新動態(tài),進行放大,變成網絡輿論的焦點內容,都會在校園網絡上得到廣泛傳播,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4.網絡輿論的強化機制

        對于一些消極,甚至極端的觀點,校園網絡輿論會產生強化作用,不能夠為實際問題的處理提供有利的幫助,而且,評論性觀點具有擴散效應,少數網絡活躍者群體,熱衷于發(fā)表意見,并有針對的開展交流,形成“主流觀點”,從而制造校園輿論。

        (二)社會環(huán)境因素

        通過調查發(fā)現,60%以上的同學認為“對瀏覽網絡上信息的作戰(zhàn)不了解”?,F實生活中,大部分同學將網絡作為獲取信息的來源,由于無法通過電視、報紙等獲取信息,大學生主要是通過網絡來獲取社會最新發(fā)生的大事,同時,他們也會閱讀、關注在網絡中傳播的言論。信息傳播的全覆蓋是網絡開放性的最顯著特點,但是信息來源卻難以查明,由于這一“短板”,致使不法分子利用不真實的圖片與文字破壞網絡的和諧與民族的團結,危害著國家和社會,誤導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而且也會給學校的輿論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念

        隨著網絡輿論的興起,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大學生更容易近距離接觸到社會現實,為大學生了解、認識、參與到社會實際中提供了平臺,因此,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念對校園網絡輿論產生一定的影響。網絡輿論能夠促使大學生自我認知,角色定位,引導其積極尋求自我意義。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扭轉了個人與社會在傳播領域里的傳統(tǒng)關系,甚至對個人在自己賴以生存的整個社會中的角色、地位、作用都產生了重大的作用。通過網絡輿論,大學生能夠便捷了解其他各方觀點,掌握社會思想偏向,促使其與社會的接軌,促發(fā)學生自覺的角色認知,同時,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也會影響校園網絡輿論的發(fā)展導向。

        四、結論

        通過研究表明,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受大學生觀念因素、校園網絡輿論引導以及社會環(huán)境因素制約,而且網絡的消息即時性、真實性、網絡監(jiān)管性等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但是,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對發(fā)展新媒體輿論功能又起著推動作用。所以,大學生網絡輿論行為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輿論教育引導工作,也需要社會各方共同配合,這樣才能有效、安全地提高大學生網絡輿論的辨識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玲玲.大學生網絡輿論特征及其引導[J].思想理論教育,2006,(03):32-33.

        [2]李國芳,翟周,植秀成.大學生網絡輿論的現狀調查及分析――以廣東海洋大學為例[J].出國與就業(yè),2010,(07):44.

        [3]秦楓.高職院校網絡輿論的現狀、影響因素和引導策略[J].空中英語教室(社會科學版),2010,(11):185.

        第9篇:網絡輿論傳播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話語權;BBS;博客;微博

        互聯網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出現到二十一世紀普及,已經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對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0年7月15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10年6月,網民數已增至4.2億人,1可以看出網絡傳播作為一種新型傳播方式,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在這樣一個泛話語權的背景下,如何引導話語權的充分和正確行使,引起了專家和學者的注意。

        1信息網絡傳播話語權概念

        話語,意味著一個社會團體依據某些成規(guī)將其意義傳播于社會之中,以此確立其社會地位,并為其他團體所認識的過程。通俗地理解,話語權即是自我表達的權利,同時應當保證擁有一種說話有效的社會環(huán)境和機制,人們不但有發(fā)表意見的權利,還應該讓別人傾聽自己的意見,從而保證話語表達的效果和力量。[1]網絡時代的話語權,不僅表現為在網絡中擁有說話的權利,更為重要的是構建一種保障網絡話語表達效果和力量的話語環(huán)境和機制,這樣才是完全的網絡傳播話語權。

        在網絡的世界里,話語權不再緊緊掌握在高度組織化的媒介組織手中,而是分散到每一個公眾。本文將主要分析BBS與博客、微博這兩種目前比較流行的信息網絡傳播形式。

        2  BBS

        2.1  BBS的定義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又稱“電子布告欄系統(tǒng)”或‘電子公告牌系統(tǒng)”,是有許多人參與的網絡論壇系統(tǒng),是網絡用戶用來交換信息的場所,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作為用戶發(fā)表觀點的論壇,形成了“觀點的自由市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輿論互動。

        2.2  BBS中話語權行使的現狀

        網絡BBS的興起改變了傳統(tǒng)形態(tài)輿論互動中大眾的弱勢狀態(tài),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放大自己的聲音,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受眾能隨時對接受到的信息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短時間內呈現出對于某一事件的眾多意見的集納形態(tài)。作為一種新興的輿論載體,BBS體現了輿論自下而上的色彩。有學者歸納BBS具有以下三大特點:“一是新聞的集散地,二是觀點的集散地,三是民聲集散地”。用“四面來風,八方來雨”來形容論壇的熱鬧景象或許最為貼切。BBS這類網絡功能,使普通公眾包括弱勢群體、邊緣群體也擁有了某種“話語權”。

        2.2.1 匿名性引發(fā)的分散性和多元化

        匿名性是BBS輿論傳播區(qū)別于其他傳播最主要的特點,也是其本質特征。在BBS輿論空間里,輿論主體的ID是虛擬的,其他人并不了解其真實身份,如現實生活中他的職業(yè)、性別、社會地位等等。在網絡BBS中,一個人同時擁有一個ID身份,也可以擁有多個ID身份。目前我國的論壇注冊無需身份證登記,任何人進入論壇中可以虛造自己的身份資料。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身份、不同職業(yè)的網民""聚""在BBS中對某一問題暢談自己的觀點看法,而不必擔心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差異。輿論主體的匿名性使得輿論客體范圍無所不及,從日常生活的各種現象到政治、經濟各個層面話題。網絡BBS論壇好像歐洲中世紀的咖啡館和沙龍,好像中國古代的茶舍和酒樓,任何人都可以在這里傳播信息,觀點,展開討論。強大的互動性使它吸引了無數的網友積極參與,并由此造就了在重大問題上迅速形成輿論的能力。在BBS中,網民""聚""在一起所關注的主題各種各樣,即使對同一主題,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由此造成輿論的分散性和多元化。網民身份的隱匿性使其沒有道德的束縛,也無需承擔法律上的責任,不受現實條件約束,因此討論無所顧忌,表達了網民自己真實的想法,并因此引起強烈的爭論。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匿名性是一把“雙刃劍”,給輿論的調控帶來了難度,因為虛擬的背后是復雜多元的社會人群,其發(fā)表的言論也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其中既有理性中肯的意見,也有大量的不負責任的情緒宣泄,還有許多沒什么實際意義的話語。

        2.2.2 平等性導致其內容的廣泛性

        登陸B(tài)BS站的用戶在言論、權限上是平等的,因此參與BBS的人很多,話題廣泛,內容或是有趣或是當前熱門話題。人們將BBS當成交流思想、互相學習、平衡心理的重要場所。

        網民可以通過BBS參與議程設置,只要該議題有重要意義,能引起他人的注意,就會首先在網絡上形成輿論,進而波及到其他領域。與網絡新聞不同,BBS不僅提供新聞還提供討論新聞的平臺。一則新聞在論壇中被網民反復討論后,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吸引傳統(tǒng)媒體的目光,在社會上產生更大的影響。網民在得知新聞后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看法,迫切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

        2.2.3 簡單操作性滿足網民深入、全面溝通的需要

        BBS的簡單操作性,使得網民可以比較方便的進入論壇。對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在論壇中與他人進行討論。網民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解決的的事情可以通過BBS來請求他人的幫助。有些人閱歷豐富能為他人提出有效的建議。該論壇要求問題發(fā)起者從諸多答案中選擇最合理的一個作為該問題的最佳答案,并對答案提供者相應的獎勵(例如增加積分、提高等級),從而刺激瀏覽者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使BBS的參與者達到雙贏。[2]

        2.2.4 草根話語權促進民間維權

        在過去發(fā)生的幾乎所有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突發(fā)事件,廣大網民能夠通過新聞跟貼、論壇上貼等方式在網上迅速形成輿論,成為當今民意表達最洶涌的場所,這一點已成為不爭事實。如日本非法扣押我國船員等,都有規(guī)模龐大或相當數量的網民以不同方式在互聯網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其中不少是將焦點聚集在不公正的個案上,進行了一場接一場的民間維權。草根話語權時代的來臨,為公眾發(fā)表言論、表達意見、釋放情緒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道,使得網絡媒體時代的輿論監(jiān)督來臨,且比傳統(tǒng)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更猛烈,更尖銳。

        3博客以及微博

        3.1 博客和微博的定義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河池市| 上林县| 伊通| 昔阳县| 德保县| 溧阳市| 玛沁县| 慈溪市| 吉隆县| 手游| 繁昌县| 郑州市| 泸西县| 兴和县| 池州市| 肃宁县| 荣昌县| 会同县| 岳阳县| 平阴县| 博爱县| 南开区| 赫章县| 洞头县| 黎平县| 墨竹工卡县| 卫辉市| 全南县| 会泽县| 茌平县| 龙陵县| 建湖县| 武定县| 象州县| 太和县| 房产| 句容市| 农安县| 昭觉县| 湾仔区| 永和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