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務勞動過程和感受范文

        家務勞動過程和感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務勞動過程和感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務勞動過程和感受

        第1篇:家務勞動過程和感受范文

        摘要:由于現代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獨生子女的不斷增多,獨生子女問題才成為社會的普遍性問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生活環境和地位的特殊,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著“心理偏異”的情況,這些年來,獨生子女的教育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消除這些障礙, 使獨生子女的身心健康的發展,我在不斷教育實踐中,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和探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獨生子女 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 對策

        近幾年,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于生活過于優越,以及父母的過分溺愛,相當一部分孩子在性格的塑造上走進了誤區。加之又受—些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以及一些媒體不健康的宣傳,很多孩子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障礙,如畏難、孤僻、嫉妒、自賞、自私等等,嚴重危害了同學們的身心健康。由于家長過分寵愛孩子,導致孩子自私、孤獨、協調能力差。如一位獨生子女出身,就讀于某名牌大學的出身品學兼優的三好生、優秀學生干部,因為在一次晚會上唱歌跑了調,引起同學的哄笑,便覺得無地自容而自殺。可見,一些獨生子女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獨生子女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1、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嬌寵,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從不知為別人著想。

        2、對“獨苗苗”百般袒護,長者不愿約束孩子,孩子在家庭這個最早加入的社會結構中,未能養成尊重長輩、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而是任性驕橫,家庭成員關系顛倒,走向外部社會也不懂得尊重別人。

        3、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幼時缺少與小伙伴一起游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

        4、在家里,父母代勞獨生子女的許多本應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賴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勞動自覺性。

        5、物質條件好,孩子所要有求必應,忽視應有的思想教育,容易養成大手大腳、不愛惜財物的不良習慣。

        獨生子女產生“心理偏異”的現象也是復雜、多面的。該如何消除這些障礙呢? 在不斷教育實踐中,通過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我認為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

        一、自信心教育

        獨生子女因心理較脆弱,經過一次挫折和困難就被嚇怕了,再也站不起來了,經受不起打擊,由此可能走向墮落。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多安慰、多鼓勵、多談心,幫助其分析失敗的原因:肯定其能力,并對其身上的閃光點和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適時表揚,使其體悟到老師沒有歧視他,放棄他,從而重新鼓起自信的風帆。

        教師教育中要信任、理解尊重學生。對學生評價時要多鼓勵、少批評多說溢美之詞,對學生的贊揚體現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夸獎一番。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教育中絕不能挖苦、諷刺他們,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他們,讓這些孩子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二、教孩子學會寬容

        做人應當有一點“雅量”,即容人之德。要力爭做到“待人寬,責己嚴”,不要動輒就指責和怪罪別人。我們應當認識到: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況且,過錯的原因未必就是動機不端正,它常和水平高低、能力強弱、方法是否得當等有關。再說,你認為別人錯了,未必就是別人錯了,也許是你自己的認識有偏頗呢!即使別人犯了原則性的錯誤,而心平氣和地開導和豁達大度的寬容,往往卻能使別人自責反省并改正錯誤,這也是生活中的常事。經常這樣推心置腹地與孩子交談,便可逐步地開導他們,使他們慢慢學會寬容。

        1、樹立榜樣。孩子的寬容之心最主要的來源是父母。也就是說父母的榜樣會給孩子一個努力的目標,讓他沿著這個榜樣的方向塑造自己,更多地得到欣賞和夸獎,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接觸父母的機會很多,會從父母那里學習到待人接物的方法。因此,父母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里、同事之間融洽相處的態度就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通過長期的影響,孩子也會變得寬容、好善、樂與人處。

        2、會理解他人。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人人都有缺點,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伴相處,沒有必要要求全責備,只要不是損人利己的品質方面的,應給他人一次寬容和理解。當然,寬容不是盲從,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對同伴的退讓。

        寬容能使人性情和藹,能使心靈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化干戈為玉帛,就讓孩子們擁有這種美德吧!

        三、樹立熱愛勞動的意識的教育

        爾基曾說: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雙手創造出來的。其實我們生來就是一群勞動者,是勞動讓我們創造出了這個七彩世界。

        1、要認清對孩子進行家務勞動教育的必要性,端正他們對勞動的態度。不論是經濟優厚或經濟困難的家庭,不管有無保姆,都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即從小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養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依賴別人勞動的良好習慣。但目前不少家庭非常忽視對兒女的家務勞動教育,對孩子過于溺愛,因而輕視家務勞動的現象十分普遍,這是必須引起重視的。父母應適時對子女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提高他們對勞動的認識,端正他們對勞動的態度。

        2、有意識地安排子女進行家務勞動,使孩子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如自我服務性的勞動和為集體的勞動。培養他們的勞動習慣。家務勞動是“生活的小百科全書”,對于兒女的智力增長,體質增強、品德健全都有積極意義。再次在家務勞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道德品質。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需要從學會做家務勞動開始,從家務勞動中培養他們愛勞動的品質。如在布置勞動任務時,不僅滿足于體力,還要發展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巧干和創新精神。打掃房間時,不僅要求清潔整齊,而且要求他動腦美化房間。又如,給兒童分配勞動任務時,除一些相對穩定的勞動外,還增加些臨時性的勞動,可以增加對勞動的適應性和興趣的多樣性,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總之,通過家務勞動的鍛煉,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四、集體感教育

        獨生子女因唯我獨尊慣了,難免會因自私或缺乏集體觀念,而與大家不能和睦相處,慢慢地被排除于集體之外,至使性格變得孤癖;這時要多方動員,大家齊行動,做通同學們的工作,讓他們伸出溫暖的手,把他拉回到集體中,重新感悟集體的溫暖,逐漸培養對集體的熱愛,樹立起集體觀念。春游,運動會,或是一些活動等,都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絕好機會。為了集體的榮譽,同學們能自發的組織起來,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一切都以大局為重。如運動會上接力賽跑,不要老師叫,同學們能自己根據個人的實際狀況、各自的實力水平安排好誰跑第一棒,誰跑最后一棒。他們其實懂得怎樣安排、怎樣合作才能發揮最高的水平、達到最佳狀態,取得最好成績的。

        同時,從另一方面,教育學生善于從他人的角度看自己,從自己的角度感受他人。這樣一來才有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東西奉獻給集體或集體中的成員,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就教育了自己——嘗到幫助別人后的快樂,才有學會如何理解人、尊敬人、善于為他人的幸福和快樂獻出自己的力量,從而豐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

        五、鼓勵孩子間的交流與合作

        過分寵愛呵護的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這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更不利于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習慣于被別人關心,不太會為別人著想,習慣于別人順從他,不懂得退讓。當走向社會后,他不再是眾人關注的中心了,別人不順從他了,他就不知道怎么辦了。如果不能正確調整自己,會很難融入一個集體。這時孩子會有很深的挫折感,嚴重的會出現心理問題。因此,鼓勵孩子間的交流與合作非常重要。合作不僅是一種交流、交往和學習方式,更擴展為一種生活方式,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同學們在一起學習,在一起交流,在一起玩耍,你幫我拿個東西,我借你一只鉛筆、你幫我弄懂一道題目,我和你一起玩游戲。這些看似不經意的接觸、如果引導得好的話,就能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使同學們沉浸在愉快的互助、合作、交流的氛圍中。

        鼓勵孩子間的群體活動,努力創造各種條件為孩子建立群體活動環境,如春游,運動會等一些活動,都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絕好機會。各種各樣的群體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學會用他人的眼光看問題,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鼓勵、引導他們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學會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逐漸建立友情,培養合作能力。鼓勵他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利用節日游園、郊游踏青、參觀游覽、走親訪友、演出比賽等機會,有意識地安排孩子與集體頻繁接觸,增進孩子對集體活動的認識與了解,提高孩子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

        六、開闊胸懷教育

        第2篇:家務勞動過程和感受范文

        一、主要目標

        1.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全縣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良好勞動習慣和積極勞動態度的形成,明白“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培養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為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形成統籌資源,課程完善,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目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基本原則

        2.堅持思想引領。中小學勞動教育既要讓學生學習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要通過勞動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3.堅持系統整合。要有效發揮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勞動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正確觀念。

        4.堅持體驗為先。要讓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堅持適當適度。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性別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合適的勞動項目和內容,安排適度的勞動時間和強度,做好勞動保護,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三、關鍵環節

        6.落實相關課程。要根據國家規定,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用技術課程作為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渠道,開足開好。要明確并保證勞動教育課時,義務教育階段三到九年級在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安排勞動與技術教育課,高中階段執行通用技術課程標準,課時可視情況相對集中。、兩個實踐基地要充分發揮學校勞動教育的示范引領作用。各校要以兩個基地的勞動教育為依托,結合實際在地方和學校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開設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課程。在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其他學科也應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7.開展校內勞動。要在學校日常支行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有條件的學校可適當開展養殖項目,幼兒園創建種植角和養殖角。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活動,進行手工制作、電器維修、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勞技展演,提高勞動意識。

        8.組織校外勞動。要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育工作計劃,學前、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充分利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綜合實踐基地和其他社會資源,結合研學旅行、環境保護、團隊日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城鄉學生交流,組織學生學工學農。城鎮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農村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在農忙時節組織學生幫助家長進行適當的農業生產勞動。

        9.鼓勵家務勞動。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學校應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布置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要密切家校聯系,轉變家長對孩子參與勞動的觀念,使他們懂得勞動在孩子學習、生活和未來長遠發展中的積極意義和作用,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四、完善保障

        10.加強統籌協調。校長是學校勞動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統籌安排,確保勞動教育的時間、師資、經費、場地、設備等落實到位。學校要成立領導機構,加強校內統籌,既要發揮班主任、任課教師的積極性,也要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的作用。要發揮家長學校加強校外協調,積極借助家庭、社會力量,共同關心支持勞動教育。

        11.加強師資建設。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骨干教師培養等方面,對勞動教育教師同等對待,要廣開渠道、開門辦學,聘請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加強對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組織勞動教育教研活動,開展教學競賽,促進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不斷提高勞動教育教學質量。

        第3篇:家務勞動過程和感受范文

        然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校園勞動值日這門“必修課”卻備受社會和學生家長的質疑。迫于現實壓力,我們很多學校都改由教師或是聘請專職校園保潔人員代替學生勞動值日……

        學生的勞動技能從何而來?校園勞動值日是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的重要途徑和必不可缺少的步驟。對此,我們每一位育人者都必須給予重視、珍視并上好校園勞動值日這門“必修課”,讓其有效地融入校園課程,盡展其應有的課程效應。

        首先,必須從思想入手,引導家長正確認知校園勞動值日的意義與價值。校園值日勞動為什么會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抵觸?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的家長和學生都對校園勞動值日缺少正確的認知,沒有明白學校安排孩子進行校園勞動值日的目的。所以要想學生、家長真正認可并接受校園“勞動值日課”,我們必須要強化思想引領:一是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如專題會議等,向學生家長闡明學校開展校園值日勞動的目的與意義。要在思想上徹底糾正家長們的認知偏差,讓其認識到,學校開展校園勞動值日的初衷是通過這一形式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訓練他們的自理能力,幫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必備的勞動、生活的本領。二是開展校園勞動值日之前,我們還應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學生、家詢意見和建議,要在思想上引起學生家長的共鳴,通過校園勞動值日讓學生學到課本所沒有的知識,掌握課堂教學所難以傳授的技能。只有如此,校園勞動值日才會被家長所認可,并放心地讓孩子參與其中。

        其次,要精心“備課”,賦予“值日課”鮮明的教育功效。一是精備“內容”,安排校園值日勞動之前,我們必須要對所屬班級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要切實根據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以及身體狀況等,選擇一些學生力所能及且又不會對其造成傷害的勞動項目和內容,如:掃地、擺放桌凳、擦拭黑板等。二是巧備“方法”,想讓值日勞動教育取得理想效果,我們教師還必須講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可以先嘗試讓學生做一些簡單而有興趣的事情,隨后再逐步提高難度。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他們會因無法完成或完成得很不像樣而喪失信心,進而厭惡值日勞動。三是細備“保障”,值日勞動之前,我們教師要預先做好各項保障工作:要向學生講清從事該項勞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勞動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勞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意外問題以及問題的應對措施和方法,盡可能排除各類安全隱患……只有這樣,我們的校園值日才會讓家長真正放心、安心,并積極督促學生參與其中,接受鍛煉、教育。

        再次,要用心“引導”,切實提升孩子的“學習”熱情。一是學校教師要做好宣傳發動,要及時把勞動的好處和重要性通過生動的故事或是有趣的表演等形式告知學生,并在日常學科教學中巧妙引導、滲透值日教育,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值日勞動教育氛圍。二是教師要積極投身于校園勞動值日的行列,把校園值日勞動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不僅要在校園辦公區給自己安排一定的值日任務,而且還要在班級學生的值日任務中給自己安排一定的值日崗位并承擔相應的工作,并和學生一樣高標準、高質量地去認真完成。看到老師都如此重視校園勞動,學生們自然會備受感染和激勵,參與值日的興趣與動力也必然會大增。三是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值日勞動做好跟進指導與評價,當學生由于主觀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時,必須給予督促,并由其承擔相應的責任;對不能勝任工作的教師要及時更換;而對由于客觀原因造成工作無法順利完成的必須給予適當協助;同時在跟進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優異表現也要及時進行總結、表揚,讓學生產生勞動成就感。如此,學生必將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今后的值日勞動中。

        第4篇:家務勞動過程和感受范文

        關鍵詞:勞動性別分工;職業性別隔離;制度變遷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2)12-50 -03

        一、問題的提出

        職業性別隔離是女性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瓶頸之一,該詞最早由Edward Gross提出,指男女由于性別不同而在職位、聲望和薪金段聚集程度失調的社會現象 ,表現為橫向隔離、垂直隔離和性別工資差異。1949年以來,中國經歷了從再分配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意識形態、行政力量以及資本和市場都在不同程度的發揮作用,這為考察勞動性別分工與職業性別隔離提供了宏觀的制度性背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在于:制度變遷是如何影響勞動的性別分工,并由這種分工所維持?職業性別隔離如何作為制度和勞動性別分工互動的產物而隨社會大環境變遷的?

        二、再分配時代:“鐵姑娘”的勞動體驗

        1949年以來,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度顯著提高,婦女就業經歷了從計劃就業機制向市場就業機制轉換階段。總體上看,20世紀下半葉的前30年是一個“去性別化”的過程,即女性不斷擴大其職業領域,與男性勞動相互融匯混合。城鄉二元結構的分割使得城市和農村經歷著不同的勞動性別分工:農村是婦女由村一級行政組織安排集體勞動的模式,她們既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還從事著集體生產勞動。城市婦女則由國家和集體所有制企事業單位安排,在“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和“高就業、低工資、低效益、低素質”的就業局勢下,城鎮婦女就業一直也沒有成為經濟問題 。

        這種勞動性別分工模式首先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性別平等理論的貫徹。馬克思和恩格斯150年前就指出:“……婦女的解放,只有在婦女可以大量地、社會規模地參加生產,而家務勞動只占有她們極少工夫的時候,才有可能” 。此外,中國傳統家庭結構也是促成“低工資、高就業”的必然條件。從家庭或個體的角度看,“解放婦女的政治”和“低工資”,使夫妻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了參加有酬勞動 。調查表明,構成婦女就業的強制性因素是家庭經濟因素、醫療生育養老保障因素和工作成本因素,其次才是政治動機和社會性動機,即主體意識、自我實現的成分 。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兩性分工的內容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其等級化的實質并沒有改變,職業性別隔離依然存在,行業上的“去性別化”和職業性別分層并行。一方面,女性職業結構的低層化是一以貫之的,女性參加勞動的起點就是輔的、邊緣化的,如女性在重工業部門多從事后勤服務和輔工作,被視為技術性強的工作基本上仍然由男性執掌 。“銀賽花”運動折射出女性的參與不過是“性別化職業”選擇的結果,女性“適合”棉田管理的特質使其在勞動分配中處于劣勢 。另一方面,無論“男人生活”和“女人生活”怎樣變換都是受某種利益原則支配的,即比較利益驅動著男人與女人調整他們之間的分工 。這種比較利益最明顯的表現是性別工資差異,以農村集體勞動為例,原則上是男性一天10個工分,而婦女是6-8個工分,而農業勞動主要建立在體力勞動基礎上,婦女體力上的弱勢決定了其收入普遍低于男性 ,這反過來又促使女性在經濟上更加依附男性。

        從這個角度看,盡管計劃經濟時期的勞動性別分工模式廣泛促進了婦女的勞動參與,性別總體差異縮小,職業性別隔離也不同程度被打破,但是傳統的“男主女從”的性別分工模式和分配邏輯并未改變,職業的縱向隔離以及性別工資差異依然在聲勢浩大的婦女解放運動的旗幟下普遍存在。而面對這些不利因素,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與能動性的女性勞動者,會進行積極的調整與適應,如 “鐵姑娘”們利用現存矛盾的緩沖帶(意識形態對女性家庭角色的貶抑)和自我激勵(要勞動、要進步)來緩解潛在的沖突,或者通過痛楚的身體來表達自身的反抗 ,但這種自我調適未必有顯著效果。女性勞動者微弱的聲音湮沒在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和婦女解放運動之中。

        三、市場經濟時代: 市場主導下的“性別分化”

        再分配時代行政力量的推動使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同時也壓抑了社會成員的多樣性選擇和創造性。而市場條件下,由于行政力量的減弱和市場機制作用的增強,勞動力市場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分化”。在農村,隨著的實行和男性勞動力的外出轉移,農業呈現出女性化特征。這種分工模式給女性帶來了更重的勞動負擔,且弱化了女性的家庭地位,因為她們只是替代性的行使土地管理權且農業收益很低,而男性外出卻為家庭帶來更多的資源與機會 。在城市,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下崗最多的通常是女性,她們要為維持家庭而從事各種風險極大的生存勞動 ;外資的引進使大量女性聚集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廉價勞動力被使用。該時期的城鄉性別分工模式使男女兩性在發展機會、待遇上拉開了差距,職業性別隔離趨勢上升,對女性的不平等在加深 。

        總體上來看,這一時期的職業性別隔離廣泛存在于不同產業、職業乃至單位體制中。從產業上看,第一產業總體職業隔離狀況相對穩定且水平較低,二、三產業分別呈現上升和下降趨勢。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產業間的隔離程度會增大,但總體可能會保持穩定,因而性別職業隔離主要體現在不同產業內部 。從職業類型來看,女性在白領職業領域隔離指數下降,藍領和半藍領職業卻在持續 。從單位類型看,既有研究存在一定分歧。一方認為,體制內組織由于會遭遇國家政策制約和男女平等意識形態的抵抗,性別隔離并不顯著,而體制外組織則在市場作用下將這種隔離深化 ,表現在性別的收入差異上,國有部門小于非國有部門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市場化部門和再分配部門中的職位升遷都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升遷機會總小于男性,且在再分配部門中的差異要大于市場化部門中的差異,隨著就業部門市場化程度的加大,職位升遷的性別差異先增大后減小,呈倒U模式 。

        與計劃經濟時期行政力量占主導地位不同,市場經濟時期的職業性別隔離主要靠市場來發揮調節作用。理性選擇理論認為,職業性別隔離是雇主和女性各自理性選擇的結果,雇主出于利潤最大化的考慮,往往傾向于選擇那些人力資本積累(如教育、工作經驗等)較多的雇員 ,通常為男性,而女性因為要兼顧家庭,也會“主動”去選擇那些人力資本投資較小的職業 ,二者的“理性選擇”共同造成了職業性別隔離的產生。再比如,雇主的“統計歧視”理論就認為雇主難以在短時間內判斷求職者的能力,往往依賴于統計資料,而統計數據則顯示女性勞動者由于婚姻、生育和家庭責任,較男性更容易離職從而增加雇傭成本,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職業性別隔離的原因 。

        當然,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文化和制度層面的變遷將使得男女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從而大大削弱父權觀念和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觀念。教育投資的均等化也將明顯縮小性別的不平等。以及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效應,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參與就業 等等,都有望使得勞動性別分化縮小、職業性別隔離程度降低。

        四、從再分配經濟到市場經濟:父權制、資本與國家的互動

        從以上分析我們能夠看出,再分配時代由于國家行政力量的參與,勞動性別分工總體上呈“去性別化”特征,但職業性別隔離依然存在,表現為女性就業的低層化、邊緣化以及報酬的不對等。市場經濟時代則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分化”,職業性別隔離狀況顯著。這充分體現出不同經濟制度下的勞動性別分工模式的差異,以及二者互動之下的職業性別隔離狀況的復雜性。筆者認為,從再分配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勞動性別分工模式和職業性別隔離狀況,并不是制度調整之下自然而然的結果,而是有著更深層的解釋框架。

        首先,資本與父權制進行了充分互動。一方面,資本利用父權制,使女性在勞動力市場處于劣勢地位。她們的工作領域被局限于日常性勞動而無法進入較高層次,這不僅帶來了低工資的勞動報酬進而導致對男性的經濟依賴 ;而且女性在勞動分工中的低層位置,直接保證了男性勞動者很少會向下流動,反而促成了男性勞動者與資本之間的選擇性親和。工作和家務勞動的雙重負擔更使得女性勞動者身心俱疲,強化了男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的主導地位,等級制的家庭勞動分工就這樣被勞動力市場永久化,使婦女的從屬地位成為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父權制為資本塑造出了“合適”的勞動力。“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觀念,造就了婦女靈巧的雙手、敏銳的視覺、快捷的反應等適宜于從事流水線操作的身體條件和吃苦耐勞、安于寂寞的氣質以及溫順馴服、鮮有反抗的性格,更符合投資者的需要 。不僅這種性別化氣質,女性的情感也被資本所利用,通過“情感性勞動”來獲利。情感勞動是一種需要人們設法調動自己的情緒、創造一種大家能夠察覺并被接受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的勞動 。它通常也是父權文化所塑造出來的女性特質,表現為女性被要求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微笑、熱情、美好的姿態禮儀等。這種職業要求忽略了女性的主觀感受和情境化反應,充分反映出資本的獲利本質。

        其次,國家的角色也不容忽視。制度和法律對婦女保護的缺失為投資者利用,以將女工收入減到最低從而獲益更多。典型的是資本為壓低工資成本而采用的宿舍勞動體制,它使得工人處于工廠的全面控制下,其勞動時間被任意支配和延長,勞動力剩余價值被榨取、勞動生涯被濃縮 。而雇傭于這些資本的廉價勞動力,通常都是處于社會底層的打工妹,這些女工完全沒有“政治經濟發言權”,工作性質決定了她們工作群體的同質性,造成其在資源和機會上相對于男工的匱乏 。她們在男性主導的職場中,根本無力抵抗,生存境遇日益惡化。而國家為了吸引投資促進經濟發展,也為了逃避勞動力再生產的責任,往往對此采取默許的態度,成為職業性別隔離的無形助力。

        總之,從再分配時代到市場經濟的轉型期,職業性別隔離在各種力量互動之下,呈多樣化態勢發展。職業性別隔離作為性別歧視的一種表現形式,投射到主體身上,很容易產生性別的不平等意識,如私下或半公開的抱怨、責備、怨恨等情緒反應。它直接關系到女性的收入和職業發展、社會地位的提高、女性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能力的實現乃至自我定位,進而影響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而需采取有效措施來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Gross, Edward. Plus Ca Change…? The Sexual Structure of Occupations over Time[J].Social Problems, 1968, 16: 198-208.

        [2]孫曉梅.城市婦女就業研究綜述.載中國婦女研究年鑒(1991-1995)[M].中國婦女出版社,1995.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73.

        [4]佟新、龍彥.反思與重構——對中國勞動性別分工研究的回顧[J].浙江學刊,2002,(04).

        [5]陳慶浩.淺談女性就業[J].溫州論壇,1989,(05).

        [6]金一虹.“鐵姑娘”再思考——中國期間的社會性別與勞動[J].社會學研究,2006,(01).

        [7]高小賢.“銀花賽”:20世紀50年代農村婦女的性別分工[J].社會學研究,2005,(04).

        [8]金一虹.“男人生活”和“女人生活”——蘇南農村工業化過程中的性別分工變化.載李小江、朱虹和董秀玉主編,主流與邊緣[M].三聯書店,1999.

        [9]王金玲主編.女性社會學的本土研究與經驗[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42.

        [10]Pun Ngai, Subsumption or Consumption? The Phantom of Consumer Revolution in Globalizing China. Cultural Anthropology, Vol.4:106-117,2003.

        [11]費娟洪.上海近郊農村婦女經濟角色變遷[J].載李小江等主編,平等與發展,1997.

        [12]顧瑤池,袁青.市場經濟與女性就業[J].理論月刊,1998,(08).

        [13]蔡禾,吳小平. 社會變遷與職業的性別不平等[J].管理世界,2002,(09).

        [14]易定紅,廖少宏.中國產業職業性別隔離的檢驗與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05,(04).

        [15]劉德中,牛變秀. 中國的職業性別隔離與女性就業[J].婦女研究論叢,2000,(04).

        [16]武中哲.職業地位的性別差異與形成機制——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比較[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8,(04).

        [17]邊燕杰等.結構壁壘、體制轉型與地位資源含量[J].中國社會科學,2006,(05).

        [18]朱力等.就業機會中的性別不平等——市場轉型與不平等關系的另一面[J].南京社會科學,2003,(11).

        [19]Anker, Richard. Gender and jobs: sex segregation of occupations in the world [M].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1998.

        [20]Solomon Polachek. Occupational Self Selection: A Human Capital Approach to Sex Differences in Occupation Struc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58:60-69,1981.

        [21]Phelps, Edmund S. The Statistical Theory of Racism and Sexis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

        [22]李春玲.中國職業性別隔離的現狀及變化趨勢[J].江蘇社會科學,2009,(03).

        [23]Z. Eisenstein, “Introduction,” in Z. Eisenstein, ed., Capitalist Patriarchy and the Case for Socialist Feminism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1979), pp.5-55.

        [24]胡傳榮.經濟發展與婦女社會地位的變遷——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之間的比較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2003:102.

        [25]Arlie Hochschild, 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26]任焰,潘毅.跨國勞動過程的空間政治:全球化時代的宿舍勞動體制[J].社會學研究,2006,(04).

        [27]譚深.打工妹的內部話題——對深圳原致麗玩具廠百余封書信的分析[J].社會學研究,1998,(06).

        第5篇:家務勞動過程和感受范文

        等待他慢慢長大。像等待小樹抽枝或一朵花悄悄綻放。

        大自然里豐富奇妙又溫柔的體驗,打造他最敏銳的五感。

        從參與勞動的整個過程中,體味季節的變遷。

        不說教,你所要告訴他的一切,只在你的行為里面。

        你用你的眼睛,手,你的心。

        為什么如今社會精英階層如此推崇華德福教育?

        它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我們愛上華德福——不說教的教育。

        吳蓓帶你解讀華德福

        華德福理論太“哲學化”,我們可能無法理解魯道夫·斯坦納提出的“人智學”理論;無法清楚人的本質由身體(body)、精神(spirit)和心靈(soul)結合,這是怎樣一個怎樣的結構;亦不知一個人的意志力(willing)、感情(felling)、思考力(thinking)的培育,這三方面作為生命成長的動力,是怎樣運作的。但我們可以請教華德福教育在中國的先行者之一吳蓓老師,剔除所有玄而又玄的名詞,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為我們解讀華德福。

        在幼兒階段,即把孩子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培養

        樹在很小的時候,你不知道他會長成桃樹、梨樹,還是蘋果樹,所以只有精心照顧它。所以當面對一個小孩子,你怎么能單一地培養他學數學或者樂器、繪畫、舞蹈呢?因為你同樣不知道他將會在哪一方面占有優勢。對于一個完整的人來講,就要各個方面都均衡發展,而不是過早的單一培養哪方面的興趣。

        你要等待他慢慢長大,他自然會去尋找自己的方向和道路,要讓他自己完成找尋的過程,而不是按照你自己想要的樣子去引導。

        相比較于你代孩子做事,克制自己不去代替孩子做事,更難。你看他走路不穩便將他一把抱起,你看他拿不好勺便替他喂飯……你代他完成太容易了,但這樣“代子完成”的過程,會讓他失去自己“學習”的機會。從前我們理解“學習”這兩個字,總以為是只有研習課本知識才是學習,而其實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就連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用杯子喝水、爬樓梯、玩沙子都是在學習。

        到大自然中去,保護孩子的感官

        尊重孩子在各個年齡段的身心發展規律,這不僅是華德福,而是各種教育理念都會認同的觀點。

        每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不一樣,而0~7歲更要側重身體健康發展。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每天有大量戶外活動時間,在安全前提下,讓他摸爬滾打,讓身體運動起來。

        孩子的感官是在逐漸發展完善的過程中。他不會生下來視力就是1.5,我們要保護他的視覺系統讓他慢慢適應這個世界,而不是一開始就給他強烈的光線;我們要保護他的聽力,所以也不能有很大的聲音刺激,幼兒階段最好不要給他聽錄音機。我們要讓他聽人的聲音,知道聲音來源是媽媽或者爸爸;或者大自然的聲響,天上的雷聲和雨聲,讓他與聲音的來源產生連接。

        讓小孩子更好認識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是讓他與大自然接觸。保護他感官的敏銳度,讓他更好地觀察自然、接收來自大自然的滋養。不僅是直接接觸的衣物,哪怕玩具最好也是純天然材料的。

        為什么我們不提倡給孩子電視?因為我們的視野在自然界能看到遠近不同的東西,而電視卻是平面化的;還比如,相對于面對超市里眼花繚亂的布置、污濁的空氣、色彩燈光的強烈刺激,我們更希望自己身處大自然的懷抱中,安寧、放松,沒有任何東西刺激你的感官。面對著一片小樹葉或者一朵花,你的欣賞和贊美,是由衷的、由內而外的,而不是外界的強加于你的。所以我們帶孩子去自然界是保護孩子感官的好的方式。

        讓孩子建立人與自然、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識物卡片上的小狗,永遠沒有真實的小狗更活靈活現;畫上、書本上的蘋果再漂亮,也不如真實的蘋果更讓你垂涎欲滴。圖片再逼真,也是平面的,摸上去就是一張紙。我們感官再怎么敏銳,也無法對一張紙產生“食欲”。所以,讓孩子先接觸自然的事物,而不是想當然認為書本很重要就讓他先看圖片,否則他可能面對真實的蘋果反而不知道是什么,這樣的過程就是顛倒了。書本當然重要,什么時候給?在他在自然界中充分感受之后。

        與自然的連接,不僅僅是去戶外去玩,還有不同的季節,讓孩子參與勞動。如果家里有一塊菜地,你可以清晰感受到季節的變化。直接買面包給孩子吃自然簡單,但是如果讓他參與整個勞動過程,就會是一個全新的體驗:播種,收獲,拾麥穗,脫粒,磨成粉,做成面團,一起烘烤,然后做成面包和大家分享……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有5個方面得到滿足:一是步行往返在麥田里播種和拾麥穗時,身體運動的需要;二是同伴交往的需要,大家一起拾,一起磨面粉,小伙伴間有交往;第三是為未來的理性思維奠定基礎,孩子會想“面包從哪里來”?他通過磨粉、脫粒、揉面、烘烤的過程知道,事物的形成是有步驟的;第四,孩子的感官得到滋養。他可以聞到面包的香味和大自然中空氣的清新,看麥田中的美景、聽來自大自然的聲音,用手拾麥穗和接觸面粉,觸覺也有豐富的體驗,當然吃的過程,也是味覺的享受;最后,如果我們每次吃飯時把餐桌侍弄得很漂亮,桌上有花做裝飾,還有別致的餐巾布,這也是審美情趣的陶冶。

        這整個過程,沒有說教,沒有讓他有比如認兩個字等顯而易見的“成果”,但從長遠來講,坐在教室里學了“麥穗”兩個字與讓他參與從播種到做面包的過程,哪個更有意義?

        身教重于言傳,孩子可以感受到你的“心念”

        在華德福幼兒園,除了每天兩次的戶外活動,也有室內的自由活動時間。老師不會說教,也不刻意組織游戲,而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自由玩耍。孩子與同伴相處時學到的東西之多,遠非刻意去教所能給予的。他們可以在玩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能力,建構自己的內心世界。

        你可能很奇怪,老師不去講課,那他們做什么呢?華德福幼兒園的老師會做各種家務,搞衛生、做點心、摘菜、燒飯……像媽媽在家里做的一樣,把家務勞動的環節也呈現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對7歲以下的孩子口頭說教,他們是通過模仿來學習,所以他們身邊的成人最重要——不在你說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做的。

        華德福的老師在幼兒園里要像演員站在舞臺上,小孩子就像觀眾,他們還沒有分辨行為好壞的能力,他會全盤吸收。所以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比如類似擦灰塵這樣一件簡單的事,你要想到給孩子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然后帶著一顆寧靜的心,做好準備再去做。你做事的態度,孩子會看到,并且學進去。

        德國有一個做了40年的華德福老師,所有玩具都是自己親手做的。做玩具的過程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她讓孩子看到玩具是怎樣一點點做出來的,同時也讓孩子看到“這是我的工作,我必須完成它”,不是心情好就做,心情不好就不做;我每天做一點,要有意志力。孩子在這里面接受的教育,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現在的孩子太即時滿足了,他應該知道,想要得到什么,要有付出,要學會等待。這對孩子未來的人生之路,很重要。

        你內心的東西,孩子會感應得到。所以如果班上兩個老師彼此不合,班里小朋友的攻擊會偏多。你內心藏的東西,可能你沒說也沒做,但它在你的潛意識當中。小孩子會感受到的親密的人的內心狀態,而成人沒有這個能力。所以華德福要求“把不良的情緒像脫掉外衣一樣脫掉再進教室”。其實和孩子在一起,不在于時間長短,而在于“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一定要在”。因此,對華德福幼兒園來說,最難的不是墻壁涂的是華德福的粉紅色,用的是絲綢和棉布質地的玩具,關鍵是老師的心念。

        Part1游戲玩樂篇:保留玩的能力

        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游戲孩子需要玩樂游戲,他們以此來與生活的周遭一次又一次親密地接觸,華德福教育告訴我們,保留玩的能力,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健康精彩。

        《母子健康》提示:

        游戲是讓孩子心靈成長的一部分,除了在游戲中得到豐富的想象力和游戲技巧,也會讓孩子在游戲中參與更多的人際互動,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到做人處世的技巧。而父母則需要不斷地提供新的游戲方法,讓他們一道道難關闖下去,在游戲中得到學習機會。

        制定一些基本的游戲原則也很重要,比如不要弄傷自己和別人,每天的基本游戲時間。這些原則的好處是能夠讓孩子更早地了解游戲規則。而媽媽也可以同時考慮一些游戲方向,孩子喜歡什么?你想讓孩子完成什么?做好一定的規劃,能讓孩子在游戲中收獲更多。

        無處不在的游戲

        自述:王小慧,28歲,寶寶:2歲5個月

        女兒歡歡幾個月大時,我就開始與她玩游戲了,周圍的朋友早在寶寶半歲多時就開始急著找各種早教班,開發寶寶的潛力,而我卻知道,寶寶需要的是慢慢地長大。等她開始邁著小步子在家里四處逛時,我把家當作最大的游樂場,我疊衣服的時候,也會讓孩子參與,還會特別選擇一些柔軟的衣服、圍巾讓她自由發揮,這讓她很快就從這里找到了樂趣。甚至家里的地磚格子,她都能把它們想象成小房子,搬來她的小玩偶們一起住,比起那些奔波于早教班的小伙伴們,歡歡已經成了一個玩樂高手。

        在家也能像在戶外一樣玩耍

        自述:劉敏然,30歲,寶寶:3歲

        帶文文去過一次老家后,發現他特別喜歡戶外空間。我們住在鬧市中心,想要像鄉下的孩子那樣撒著歡兒地在野地里玩耍不大可能。回來后,我就在陽臺上開始給他建立起一個像戶外一樣的游戲樂園;用撿回的樹枝給他搭了一個秘密基地,他平時最愛鉆進去,一玩兒就是半小時;還有在散步時撿到的漂亮小石子洗干凈了堆放在陽臺一角,他可以拼石子,推來推去;去海邊時,我們還撿了貝殼回家,由他自己來裝飾。雖然陽臺不足十平方米,但是,有花有草,還有一個木頭的小秋千,時刻讓他有在戶外玩的感覺,彌補了不能經常到大自然中去的遺憾。

        找呀找呀找玩伴

        自述:何靜,27歲,寶寶:1歲8個月

        如果孩子有幾個好玩伴,這要比任何玩具都會帶給他更多的樂趣。所以我最常做的就是帶著寶寶去找朋友玩。而去玩時,我也總會為大家準備幾個游戲點子,這樣會讓他們很快就能夠熱絡起來。1歲多的孩子正是語言發展期,也是跟別人打交道的重要時期。難得的是,盡管他的年紀最小,卻也學會了向別人求援或者幫助別人。這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把他放養出去遠比圈養在玩具收納間里要好得多。

        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1. 讓孩子洗自己的小手帕或襪子,這樣孩子就有機會盡情地玩水。

        2. 帶孩子去秋收過后的田野或果園,在那里可以找到最天然的原材料,而媽媽可以趁機跟孩子講解大自然的四季規律。

        3. 隨時把在書中或電視上看到的游戲好點子記錄下來。

        4. 把家里的外包裝盒留下來,那些都可能成為孩子游戲時用到的最佳道具。

        5. 當你在廚房里做家事時,也可以讓孩子在廚房里玩。并且可以設定一些簡單的任務讓他玩成,這會讓他的興致提高,又能了解到廚房里的一些知識。

        6. 我們沒有辦法每天去海邊,而玩沙是孩子最百玩不厭的游戲,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玩沙箱。

        Part2感官潛能篇:真實的觸摸遠勝卡片教育

        孩子最先是通過自己的眼睛、手指、去感受這個世界,真實的觸摸感受遠比卡片式的教育生動,也比從電視電腦中得到的信息要更深入孩子的心中。

        卡片走開,我們去認識真正的蘋果

        自述:莫艾,28歲,寶寶:1歲8個月

        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迫不及待地要繪上各種圖案,稍有不慎,或許只會造成孩子的混亂,那就是熟知卡片里的動物和水果,卻面對真正的實物一臉茫然。我沒有給寶寶買各種各樣的卡片,而是讓他接觸最自然的東西:水果商店里,我們去認識各種水果;動物園里,我們去跟小猴子交朋友,搶先把這些真實的實物裝進他腦海里。也許這樣做,會讓他認識的東西有限,但實際上,這些對他來說卻總比在電視或書本里看到的有印象。

        聽,那是自然的聲音

        自述:林瑞芬,28歲,寶寶:2歲

        我幾乎不帶小魚兒去商場,對于孩子,那里只有噪雜聲和各種物質誘惑。我選擇帶他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去海邊玩沙,讓他嬌嫩的小腳丫感受踩在細沙上的感覺,聽海浪打過來的聲音;有時我們還會帶著他去山里度假,那是他的“音樂課”,在靜靜的夜里,聽狗叫聲,蟲子的鳴叫,這跟CD里的音樂完全不一樣。這些大自然里的聲音讓他更能了解自己身處于一個復雜而有趣的環境里,好奇心也會促使著他渴望去探索更多大自然的奧秘。

        寶貝,摸一摸

        自述:莫艾,28歲,寶寶:3歲

        欣欣最喜歡抱著她的小娃娃睡覺,那是我用一個用舊了的棉布做的簡單的布娃娃,卻成了欣欣的心頭愛。我會讓她感受棉、麻、綢緞的不同觸感,這是孩子最初的探索;木頭和鐵塊相比,木頭的觸感更柔和;在外面玩時,我們也留意到了不同的樹,有不同的感覺,有的渾身長滿了樹結,像一雙雙眼睛,而有的樹非常光滑。我相信,這能夠讓他變得更為敏銳,她需要這樣一個靈敏的感官探知她生活的環境。

        《母子健康》提示:

        孩子了解世界是通過感官去游戲,并且在不斷的游戲經驗中累積起來的,他必須用他的身體不斷與環境做互動。因此,媽媽需要不斷創造出他能夠與環境有互動的機會。比如,給寶寶一個球時,別急著給他撿球,而是讓他自己去與球接觸,了解它的形狀,特點。另外要值得注意的是,要以孩子的年紀來分階段給孩子創造環境,這樣才不至于他接受過于繁雜的訊息而引起混亂。

        媽媽還可以這么做!

        1. 買一些色彩鮮艷的蔬果,和孩子一起切切看,紫的茄子,紅的胡蘿卜,綠的甜椒,不僅帶給孩子視覺上的體驗,也能馬上感覺得出它們的味道各不一樣呢。

        2. 帶著孩子在有落葉的路上散步,踩在葉子上的沙沙聲,不同色澤的落葉,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

        3. 睡覺時,給孩子哼唱歌曲,低沉溫和的曲調,給孩子讀些情緒起伏的詩歌,會讓孩子感受到情感的不同表達。

        4. 去公園里看花,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味道,這是最直接的嗅覺感受。

        5. 在孩子的窗臺掛上一串風鈴,當風吹過時,發出的悅耳聲音也很神奇。

        6. 給孩子一些特別的味道,比如蠟燭燃燒后的味道。

        Part3藝術開發篇:手與心的共同協作

        在華德福教育理念中,想要讓孩子得到充分的發展,就必須注重他們對藝術的體驗。無論是在紙上作畫還是隨興地捏泥巴,關鍵點就是,只要孩子的手與心能夠得到訓練,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就會產生藝術的最初構架。

        《母子健康》提示:

        孩子的藝術體驗集中在手和心的訓練,并不是要他們畫得多么完美,有多么不同于一般孩子的鑒賞能力,而是訓練他們對藝術的表達和對藝術的敏銳。他們通過各種藝術表達來建立自己與世界的聯系。神經學家法蘭克威爾森認為經常使用雙手的人,像木雕家、畫家都有自己認知世界的獨特方式。在兒童時期如果能夠訓練到手指,對于腦部的發育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1. 可以讓孩子用一些如蘿卜、南瓜、蘋果一類的蔬果來做一些簡單的雕刻手工。

        2. 和孩子探討對一幅畫的感受,媽媽不需要糾正他的看法,這是孩子對藝術感知的開始,如果被迫按照大人的思維進行,則可能扼殺他的興趣。

        3. 給孩子一張專門用來創作的桌子,備有顏料、彩筆、紙張、畫板,營造出創作的氣氛也至關重要。

        4. 收集孩子所有的作品,并且展示出來,效果會很直觀。

        5. 嘗試不同的彩色筆。

        6. 和孩子一起做不同的手指操,這會活躍孩子的大腦。

        寶貝,給你一坨面團兒

        自述:修燕,31歲,寶寶:4歲

        小燕兒喜歡捏泥巴,我就用面團代替了,不僅可以做出美味的面包,還能盡情地發揮創意。我通常會把面團時間安排在下午,當她睡得飽飽的醒來之后。她1歲多時,只能最簡單地把面團合在手里里不斷地揉成一個個條狀或是圓形的東西,我會稍加利用她的材料,加工出一只小兔子或小花朵,讓她體會到了神奇之處。雖然兩年多來,她的作品幾乎是抽象派的,但她能夠向我解釋她的想法。現在她已經是個很有成績的小面包師啦,做出的小面包一點也不輸我。

        做賀卡

        自述:李小格,29歲,寶寶:3歲

        在我的資料袋里已經收集了厚厚的一疊卡片,都是小飛在各種節日送給我的。雖然只是一些簡單的線條居多,但是主題很鮮明,比如母親節,她會畫花;我過生日時,她會畫一顆大大的愛心。我鼓勵她,不僅給爸爸媽媽做賀卡,也可以給她所有喜愛的朋友們做賀卡。而做賀卡也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簡單無趣,在一片樹葉上畫個笑臉,用水彩給小石頭涂上顏色,用小布頭做成花朵,只要想得到的都可以成為賀卡的題材,這就是一種藝術。小飛已經學會天馬行空地創作她的賀卡了,在我看來,都是一件件獨一無二的好作品。

        跟著節日去做手工

        自述:孫晴,33歲,寶寶:5歲

        我喜歡和小雷按照不同的節日來做一些手工。比如中秋時做月餅,端午節時包粽子,圣誕節時就一起裝扮圣誕樹,過年的時候更豐富,畫畫,貼窗花。這是一個重復但并不單調的過程,小雷也很喜歡這樣的手工,既好玩又總是能夠別出心裁地慶祝各種節日。今年我也開始有意識地讓他收集春夏秋冬的樹葉,并把它們用相機拍下來,在層層漸變的葉子中,讓他觀察四季變化的特點。

        Part4想象創造力篇:提供空間與機會

        孩子的潛能就像井里的水,它或許需要時間和機會,不停地噴射出來,而父母就是要不斷地提供一個空間與機會,讓他能夠發揮他的無限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讓他了解想象力和創造力帶來的神奇效果。

        和孩子一起釀葡萄酒

        自述:李衛詩,28歲,寶寶:4歲

        今年秋天,我學著釀葡萄酒,也讓小美跟我一起學習,還特別給她一個專用的小玻璃瓶。洗干凈、晾曬葡萄的過程,都讓她親歷親為。我想讓她感受得到葡萄變成葡萄酒的整個過程。我們在細心地一個個捏破葡萄時,小美也會不停地問我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釀葡萄酒要放糖?為什么要把瓶蓋密封起來?我覺得這些都是好問題,一個簡單的動作,引發出來很多問題。當十天過后,她的小玻璃瓶中的葡萄開始變成紫紅色的酒液時,她很快樂,也非常有成就感。

        嘿,讓我們看看它還能做什么?

        自述:吳文萱,28歲,寶寶:2歲9個月

        當孩子還在咿咿呀呀學說話時,他們的腦子里就已經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了,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強仔就是一個好奇心特別重的孩子。他的玩具基本都是一些半成品得來的。記得有一次我把保鮮膜用完之后的筒芯放在角落里準備扔掉時,就被他拿了過來,整整玩了三天,他對著它說話唱歌,當傳聲筒,又不厭其煩地在上面畫了一些他認為好看的畫,最后還成了他手里的一把迷你小劍,完全地嗨皮在自己的創意之中。現在我們很習慣地在面對一件普通的物件時,會一塊動腦筋想想,嘿,它還能做點什么呢?

        媽媽還可以這么做

        1. 用一輛簡單的沒有太多裝飾品的小車當主題,讓孩子不斷地想象出游戲空間,忙碌的消防車,抓小偷的警車,運水果的貨車,可以讓孩子挖掘出他熟悉的車輛類型。

        2. 教孩子用各種漂亮色彩的毛線編織一條圍巾,這是一個有趣的創造過程,孩子喜歡看到這種變化。

        3. 按孩子想象出的游戲去做,你會發現,當他不滿足于自己的游戲點子時,就會創造出更高難度的游戲。

        4. 買一些花種子,便交由孩子種植照顧,觀察種子從發芽到開花,會讓孩子體會到生長的具體過程。

        5. 經常設置一些“難題”請求孩子幫忙,比如,“我實在想不出胡蘿卜還能切成什么形狀,你能幫我嗎?”

        6. 經常給孩子讀一些幻想類兒童故事。

        《母子健康》提示:

        想要幫助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得更全面充分,父母需要找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事,給他們一定時間去思考,忍住告訴孩子答案的沖動,在孩子不斷地提出“為什么?”“怎么辦?”之后,把問題拋給他們,啟發他們開動腦筋找答案,允許他們異想天開,不按常理出牌,鼓勵他們把想象力變成真正的創造力,不限制、不束縛,讓他們充分的自由發揮,當他們的創造力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爆發出令人驚喜的火花。

        Part5親子互動篇: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多數養育觀念里,父母的角色歷來都是指導、給予、判斷的角色,孩子需要學什么玩什么,幾乎由父母來做決定,但華德福教育觀念卻是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長,并創造出屬于你家的獨特家庭文化,這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件非常珍貴的禮物。

        不是幫孩子做事,而是和孩子一起做事

        自述:羅敏,30歲,寶寶:3歲

        當每個孩子都被當作小祖宗寵愛起來的時候,但我卻深知,其實在一個家庭里,讓孩子最快成長起來就是建立起他的責任感。因此,我在寧寧能夠走路學話時,就開始分派給他一定的工作。從最簡單的幫我遞紙巾開始,在他兩歲時,已經能夠提一些輕便的垃圾到樓下去,他最喜愛的還是跟我一起用毛巾耐心地擦拭木地板,擰毛巾、一塊一塊地板擦過去,他都很專注投入。而我們完成之后,一起躺在地板上看書時,他會特別開心。隨著他漸漸長大,我會調整對他的要求,如今,他爸爸出差時,他會說:“爸爸,我是小小男子漢,我會照顧好媽媽的。”

        不是看著孩子玩,而和孩子一起玩

        自述:廖小星,27歲,寶寶:2歲

        和孩子玩在一起,是父母最好的陪伴。我們有時會一塊捉迷藏,有時會全家人分組來比賽拍球。無論多忙,我也總會在完成工作或家事之后,和孩子撒著歡兒地一起玩,在大人的世界里,其實扔小石子,無厘頭式的歡呼都是挺無聊的,但是,用孩子的心去玩時,你就能發現,快樂是那么單純。每次帶孩子在小區里玩時,我總有點像異類,我有時會跟他一起玩蹺蹺板,有時跟著他不斷地奔跑著,很多時候,我變成了一個孩子王,而別的孩子也說,我是最好相處的媽媽。

        建立我們家的家庭文化

        自述:小白,32歲,寶寶:4歲

        我家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活動,有運動日,家庭聚會日。比如,每年我們都會為父母過生日,不是那種簡單的去酒店大吃了事,而是一次別開生面的聚會,孩子準備自己做的禮物,我們則會親自下廚,像去年父母生日,我們還為他們準備了婚紗,拍全家福,看似簡單的一件事,但串聯起來就成了我們家獨有的文化。是這對于孩子,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家庭觀念的機會,讓他明白自己身為家庭一份子的重要性。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極盡可能地參與他的每一次重要的時刻。

        《母子健康》提示:

        無論是和孩子一起做事還是一起玩,都盡量不要用大人的思維去局限孩子;而在盡可能的條件里,創造出更適合孩子生活的環境,才是父母要做的。

        媽媽還可以這樣做

        1. 明確地安排好家庭中的每個人需要完成的工作,并且按照很好的規律去完成它,這對孩子也會起到督促作用。

        2. 對孩子充滿好奇心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如果你也不確定的答案,跟他一起去尋找答案。

        3. 在與孩子一塊做事時,可以示范出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去學習,讓他能更好地領悟。

        4. 每天晚上堅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如果是連續性的自創故事更棒。

        5. 把孩子進步的事件認真仔細地記錄下來,這不僅會讓你了解孩子的成長,在未來也是對他的一個很大鼓勵。

        6. 傾聽孩子的聲音,會讓你理多地了解孩子內心的世界。

        他們都愛華德福

        艾斯苔爾(毛毛蟲童書館總編輯、華德福教育追隨者):

        我曾經在澳洲墨爾本的華德福學校進修過三個月,那幾乎可以說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月,我親身體驗了華德福學校的狀態,那種充滿了開放和呵護的氛圍,那種處處都是美處處都是藝術的地方,讓我也得到了滋養和力量。最讓人震動的,是華德福教育是互動的,可以讓老師得到滋養,同時又去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簡單,但是也如此神秘,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順應孩子的節奏來教育他們。華德福教育就是這樣一種充滿大愛的教育體系。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斯坦納認為孩子內心有三種基本力量,來進行身體,情感和頭腦的活動,所以需要通過頭,心,手三方面來進行學習,以平衡發展這三個方面的能力,這形成了華德福學校的基本教育模式。而老師的任務,則是懷著崇敬之心接納孩子,懷著愛護送他們邁上自由之旅。

        李躍兒(著名兒童教育家,巴學園創辦者):

        每一種比較完善的教育,都經過了幾十年到上百年的不斷完善與發展。人類是一種先天就具有全因素能力胚胎的動物,具有廣泛吸收性,在后天的環境中,先天性格的偏向,決定了他們在環境中偏好于哪些因素,決定他們使用哪方面的能力,這使得他們在將來成為這方面能力的特長者。所以每個人都發展成為與別人不一樣的人,世界才有各行各業。

        黃曉星(成都華德福學校創始人之一):

        華德福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無論接受過什么樣的教育,都是個人生命旅程中的一段經歷,比如人可能從事不同的職業,包括在家帶孩子做全職媽媽或爸爸,這也是職業。華德福教育并非為未來的職業做準備,不是為上名牌大學做準備,而是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華德福教育是為未來的生活而準備的教育。

        徐明幼(臺灣華德福幼兒園導師):

        我一直在推廣華德福幼教理念,希望孩子能回歸自然,并依循天性培養出強健的體魄,才能讓他們在往后的人生長路中,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在這世界上實踐生命計劃,學會用平穩的心面對生活,并能有積極的態度面對困境。

        小巫(美國Rutgers大學教育學碩士):

        華德福教育是非常完備的體系。它源于一種生命哲學,華德福教育只是它其中的一部分。華德福不設立目標,而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軌跡,健康、和諧、完整、平衡地發展,幫助他找到今生的使命。華德福教育是靈性教育,注重孩子的精神發展,而不強調所謂的分數、成績、升學率。德國有過調查,華德福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遍及各個領域,如果一定要找到他們之間的共性,那就是人格魅力:一方面源于對自我的確信——我知道我是誰、我知道我要做什么、我知道我能做到;另一方面源于與人溝通時的傾聽和共情能力。華德福畢業生擁有與眾不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敏銳性。所有教育體系中,惟有華德福畢業生無比熱愛自己的求學經歷,并樂于推廣之,甚至投身于此。

        張俐(成都華德福學校創始人之一):

        很多人對華德福教育有興趣,但存有一些誤區,認為華德福教育沒有考試、不主張競爭、不進行早期教育,不適合中國的實際,帶有理想主義色彩。其實華德福教育不主張的是刻板的、形式化、標準化的考試,而通過學生們的作業、表演、手工作品等方式展示教育成效;主張建立個人在群體中的責任感,建立合作精神,反對學生之間的惡性競爭。

        那些關于華德福教育的書

        《兒童健康指南》:寶貝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指南

        作者:(德)米凱拉·格洛克勒

        當年幼的孩子還無法訴說自己哪里疼痛或不舒服時,父母就越要了解那些疼痛對孩子的傷害和及時診療。在孩子的健康問題中,除了身體的健康,還有心靈成長的健康,父母則需要創造出適合滋養孩子的環境和條件。

        《我從彩虹那邊來》:寶貝,請你跟我這樣做

        作者:(美)芭芭拉·帕特森

        如果你不清楚什么樣的游戲能夠刺激孩子的想象力,怎么保護孩子發展12種感覺,怎樣教會孩子做娃娃和布偶,芭芭拉幼教經驗豐富,她理解孩子和孩子的需要,無論是玩耍游戲的重要性,還是生活節奏,紀律性,她都會一一告訴你答案。對于忙碌的父母,這本書能夠化解許多讓你無頭緒的煩惱。

        《心靈的色彩》:華德福學校的繪畫課

        作者:(荷)狄克·布魯因、艾提·莉赤哈特

        本書著重于開發孩子的靈性認知,這是一種比單純的看和聽更全面和有力的認知方式。通過它,孩子可以保留并發展與生俱來的敏銳覺察力,大大提升自身的創造力。在繪畫中各種色彩的運用,表達著他的情緒和對世界的看法,在他心里,時間不斷消失,但是色彩卻可以串聯起發生過的一切。

        《故事和你說晚安》:寶貝,在媽媽的故事里做個好夢

        作者:(英)比亞翠斯·洛奇

        給孩子講故事,是每位媽媽都會做的事,但是,怎么講好故事,卻需要不斷地練習和一些技巧;比如在講故事時,要用眼神與孩子交流,觀察孩子的情緒。而為了更吸引孩子進入故事氛圍里,還可以讓他熟悉的人和他自己走入故事里去成為故事的主角,另外,反復地講一個小故事,孩子也會喜歡聽,他們喜歡那種跟故事里的人物成為老朋友的感覺。

        《請讓我慢慢長大》:長大就是參與生命的過程

        作者:(中)吳蓓

        這是一本華德福幼兒園記錄手冊,里面的許多教育案例都很實用,也很打動人,它讓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參與和學習的過程,無論是植物課、手工課,孩子們都會參與其中的過程,作者認為,對12歲以下的孩子,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學會觀察事物、體驗生少和大自然,鼓勵他們表達出內心的感感,而不是為他們設置標準。

        《大地的禮物》:與孩子一起做園藝

        作者:(英)比亞翠斯·洛奇

        孩子對泥土和植物是他們與自然的最基本的接觸,可以帶給他們無盡的快樂。書中用清晰的語言和精煉的插圖,把一整年的周期中每個階段的園藝技巧娓娓道來,介紹各種花園,甚至如何制作果醬和鳥兒的窩。音樂、歌曲和故事穿插其中,我們是有著與大自然息息相通的能力的。

        《故事知道怎么辦》:讓孩子有令人驚喜的改變!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A午夜福利免费区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全国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sm |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线观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