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往禮儀的基本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職業技術學校開展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
禮儀是指人類社會交往中應有的禮節儀式,它既是人們文明素養的一種外顯行為,又是一種內隱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對于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來說,加強禮儀教育和培養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講究文明禮儀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禮儀是人的行為準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往往是通過待人接物的禮儀反映出來的。儀表是否端莊大方,談吐是否親切文雅,對他人是否以禮相待,反映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禮儀是搞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渠道,它滲透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規定著人們的交往規則,指導著人們的一舉一動。
(二)講究禮儀是對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基本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在各自的崗位上,都應盡心盡力地履行職責,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它要求從業者最起碼做到禮貌待人、文明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本職崗位上得到社會的認可,取得良好的業績。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職業學校的學生應努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提高禮儀修養水平,接受祖國的挑選,迎接未來的挑戰,在今后的事業中取得優異成績。
(三)講究禮儀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校園文化是以校園內生活成員為主體,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性文化。而禮儀教育恰恰是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禮儀教育,才能促進和諧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建立,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校園文化的和諧。
二、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禮儀教育現狀
與普通高中或高等院校相比,職業技術學校的生源質量往往較差,造成職業學校學生管理的難度較大。在職業技術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中發現,職業學校多數學生是講究文明禮儀的,能夠從自我發展和未來就業的角度思考問題,有良好禮儀習慣,不僅給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還為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但也有一定數量的學生表現不夠理想,禮儀觀念比較淡薄。究其原因,與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在社會交往中往往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關心體諒他人,缺乏與人謙讓、合作的思想。此外,一些學生對禮儀知識的了解很少,有些學生甚至反感禮儀課程。因此,如何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禮儀的意識,提高其運用禮儀的能力,是禮儀教學中需要重點探討的課題。
三、加強職業技術學校禮儀教育的方法選擇
職業技術學校是一種完成性教育,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將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禮儀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幫助他們掌握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培養得體的行為習慣。因此,學校應建立和完善禮儀教育管理體制,不斷探索有效的禮儀教育方法。
(一)通過情景式教學開展禮儀教育。情景式教學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使教育的內容豐富而生動,使學生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并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授課教師要把抽象的理論概念置于具體的應用條件下加以闡述,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學”,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讓課堂成為直接指導實踐的精神家園。
(二)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禮儀教育。結合班級的實際,積極開展班級活動,如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課外實踐等。利用活動的機會,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如站姿、坐姿、走姿和語言談吐等訓練,讓學生體會到什么是美,什么是對。要以系列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通過多媒體教學開展禮儀教育。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和交互性的特點,融圖形、圖像、文字、動畫、聲音為一體,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減少教學中的不規范因素,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交際禮儀時,通過視頻演示,學生對人際交往中的服飾、語言、動作都能有一個直觀的理解,加深對所講授知識的記憶,也能夠在實踐中更加熟練地運用。
四、加強禮儀教育應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
文明禮儀教育既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貫穿學生教育培養全過程的長期任務,因此,在禮儀教育中必須遵循教育的基本規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開展禮儀教育要圍繞創建和諧校園文化這一主題。校園文化與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三者相輔相成。把校園建設成一個充滿禮儀的精神家園,注重環境的隱性教育作用,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以積極健康、具有時代特點、針對性強的內容教育廣大學生。要把包容合作、團結互助的群體精神,自立、自強的獨立精神,誠信守約的道德精神,注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每一個層面。要以禮儀樹立學校形象,以禮儀展示學校風貌,經常開展各種禮儀活動和競賽,開展文明班級評選活動,營造濃厚的禮儀氣氛,使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糾正,形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從而促進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助推學校發展。
論文關鍵詞:小學生交往禮儀養成教育內容設計
一
小學生交往禮儀是指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老師、家長、同學、朋友及其他人員交往中體現良好禮節、習慣等行為方式。禮儀是交往的產物,由交往產生,隨著交往的發展而進步。所謂交往,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接觸,它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雙向或多向行為。在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中,進行交際的雙方或多方通過積極主動的相互作用,達到’溝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發展友誼、互利合作的目的。“交往是社會生活的開端,同時也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交往既是作為人類的成員所必需的,也是人們生活順利的重要標志。可以說,離開了交往,人們的生活寸步難行。人類生活離不開人際間的交往,怎樣開展交往?“禮儀”為人們的交往運載了文化認同、觀念認同,以及一整套相應的語言、行為模式與規范。交往禮儀,即在交往中要實踐和遵循的模式與規范。
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所謂“養成”,就是培養而形成。“養成”始于“養”,終于“成”。“養”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起點,人類形成之初,原始人為了生存,除了采集野生植物,還要進行狩獵。后來,人們逐步地認識了野生植物的生長規律和野生動物的習性,于是就開始種殖植物馴養動物,并取得了成功,由此開創了人類文明進步的起點。這一“養”的過程,就是“馴、育、培”的過程。人的養成不同于動植物馴化之處在于它具有社會性特征,是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社會化關鍵在少年時期,因而禮儀養成的最佳時間是個體社會化初始時期,所以我們強調交往禮儀養成從小學生抓起。“小學生交往禮儀養成”就是要在個體社會化初始階段——小學階段通過一系列教育干預使禮儀成為小學生交往中的實際行動,讓交往禮儀內化為小學生品德和性格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茍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茍子·儒效)。可見,聞見和知雖然重要,但不如行重要,行是學問的目的,養成是禮儀教育的目的。黑格爾認為,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倫理的事,還不能說他是有德的,只有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時才可以說他是有德的。那么同樣可以說,一個人做了一次或兩次合乎禮儀的事,還不能說他是有禮的,只有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時才可以說他是有禮的。小學生交往禮儀養成要通過長期的養成教育,使學生在交往實際中把合乎禮儀的言行固化。小學生交往禮儀養成應以“養”為手段,以“成”為目的。
二
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作為小學德育的重要部分,是時代的需要,是文明禮貌的具體表現,也是促進、加強和改善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手段。必須強調的是,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不同于其它形式的禮儀教育,它的對象是孩子。對孩子提要求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提出的要求要明確而不含糊,具體而不抽象。”因此,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要建立一套科學化、時代化、序列化的內容體系,使孩子們在相應的年齡階段得到潛移默化交往禮儀行為養成,開心快樂地學會交往,學會與人友好相處。依據小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將小學生交往禮儀教育內容設計為“三級九檔”,即將交往禮儀養成要求全面落實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階段的序列中,每個階段又根據學生層次分為“一、二、三”檔,一檔是該階段每個學生都必須做到的交往禮儀基本要求,可以稱為“普遍檔”,二檔是在做好一檔的基礎上,對大部分有能力達到的學生提出的交往禮儀要求,可稱為“提高檔”,三檔是在能做好一檔、二檔的學生中小部分表現突出的學生提出的拔高要求,可稱為“優秀檔”。具體內容如下:
(一)低年級階段(一、二年級)
一檔:1.上下課起立,雙手自然下垂,向老師行注目禮,問好(或向老師再見)。2.進校第一次見老師,微笑問好,離校時主動與老師再見。3.每天起初見到同學,互相問好。4.自己離(歸)家時,向家長打招呼。5.會使用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
二檔:6.課堂提問要先舉手,答問要立正。7.進老師辦公室,喊報告或敲門,聽到“請進”或看到示意方可進人,并主動與辦公室內的老師打招呼。8.出人教室不擁擠,樓內行走,慢步輕聲靠右行。9.對待同學不起、不叫綽號。10.家長離(歸)家時,主動打招呼,遞接物品有禮貌。
三檔:11.和老師談話時,適時適度的與老師交流,虛心接受指教。12.尊重老師,不在背后議論老師。與老師意見有分歧時,以尊敬的態度,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13.同學有進步,要衷心祝賀,不嫉妒;要熱情幫助有困難的人,不自私;同學遇到不幸,要同情安慰,不旁觀。14.認真聽長輩談話,不隨便打斷長輩的話。巧對爺爺、奶奶等長輩要用尊稱。
(二)中年級階段(三、四年級)
一檔:1.校園里要保持儀容整潔,正確行隊禮。2.就餐先請長輩人座,自己再人座。3.接聽電話、打電話時使用文明用語。4.做客時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再進人,進門先問好。t.待客要熱情,稱呼有禮貌。
二檔:6.在集體活動中懂得互相尊重、相互謙讓。7.用餐時不高聲交談,咀嚼不要太響。8.打電話時保持聲音柔和清楚,放話機時應講“打擾了”或“再見”之類的交際用語。9.做客時不隨便翻動主人的東西。10待客時要主動請坐,雙手端茶敬客人。
三檔:11.樂于與人合作,能聽取別人的合理意見,不固執己見。12.學校來客人時,主動問好,并為客人引路。13.用餐時,懂得給長輩盛飯、用公筷敬菜。14.咳嗽、打噴嚏時,不要面向餐桌或其他人,或用餐巾紙捂住嘴。15.主人(客人)發問時,要大大方方地回答,語言要客氣。
(三)高年級階段(五、六年級)
一檔:1.與人交談時態度誠懇、語言文雅、舉止大方。2.看見老幼病殘孕和懷抱嬰兒的乘客主動讓座。3.在公共場合,要做到人多排隊,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等。4.尊重他人,遇到問路,認真指路;遇外賓要有禮貌,熱情大方,不圍觀尾隨。5.網絡聯系時,要文明。
二檔:6.與人交談時眼睛凝視對方,認真聆聽對方談話。7.觀看演出時,不亂喊、不起哄。8.尊重別人的飲食習慣。9.尊重同學、客人的民族習慣。10.要善于網上與人文明交流,不瀏覽、不發送不良信息。
三檔:11.做到“立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12.尊重他人人格,不失禮、不失約、不誤時。13.與外賓見面交談時要落落大方、以禮相待。14.使用好基本體態語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起立。巧不進營業性電子游戲廳、網吧,不沉溺虛擬時空,不在網上侮辱欺詐他人。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tiquette
LI Ming1 JING Qiang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J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Nursing,Jinan 250102,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nan City,Jinan 250031,China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etiquette is a kind of special etiquette based on public manners and a study about communication art in the pharmacy workers work.Pharmaceutical etiquette is a code of conduct to guide and coordinate behavior of pharmaceutical workers.It has high-definition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to strengthen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workers in medicine.The quality of treatment will be improved,the body healthy will be ensured,medicine will be developed.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basic principle,basic content,category and characteristic of pharmacy etiquette briefly.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tiquette;Significance;Basic content;Category
藥學職業(或職業群體)是指經過系統學習藥學科學的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掌握藥學技術,具有藥學工作能力,并經國家考核合格;運用所掌握的藥學理論知識、技術和能力,遵循藥學倫理原則,為人類健康事業服務;依靠這種服務的收入為生的工作和地位[1]。藥學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高素質職業形象。本院藥學系從2004年開始深入探討了藥學禮儀的教育,首次提出藥學禮儀的概念。在專業課教學中開展了人文教育的工作,開設了《藥學禮儀》選修課,每年對將要實習的學生進行藥學禮儀及面試技巧培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實習單位和就業部門的一致認可[2]。本文綜述了藥學禮儀的重要性、基本原則、基本內容、分類及特點。
1 藥學禮儀的概念
藥學禮儀是一種建立在公共禮儀基礎上的特殊禮儀,是藥學工作者工作中交往藝術的學問,是藥學工作者的行為規范,用以指導和協調藥學工作的行為過程;是一種職業禮儀,是藥學工作者的職業形象,是素質、修養、行為、氣質的綜合反映,包括醫院藥學禮儀、藥店藥學禮儀、醫藥代表禮儀。
2 藥學禮儀的重要性
古人曰:“不學禮,無以立”“敬人者,人恒敬之”,道出了禮儀在現實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禮儀作為人類社會發展中形成的一種源遠流長、豐厚的文化,不僅是社會生活的要求,而且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體現[3]。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醫藥市場將更加開放,隨之行業競爭也日趨激烈,患者對醫藥行業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不但要求醫生有精湛的醫療技術,而且越來越注重為患者高質量的、全身心的、全方位的服務。藥學工作者的各種服務,除藥學專業技術以外,言行舉止也應充分體現對患者的關心照顧和體貼,都應該符合專業規范的要求。藥學禮儀是一種職業禮儀,是藥學工作者在執業活動中所遵循的行為標準。藥學禮儀要求藥學工作者必須有崇高的愛崗敬業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其作為技術服務的附加服務,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是藥學工作者素質、修養、行為、氣質的綜合反映,成為影響藥學從業人員在社會公眾中總體形象的關鍵。如何面對未來的醫藥行業競爭,藥學禮儀將成為這種規范的外在藝術表現,藥學工作者只有樹立更科學的服務理念,才能體現禮儀的隱性價值。
3 藥學禮儀的基本原則
平等原則:對患者不論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均應普同一等,一視同仁。律己原則: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約束自我、控制自我。敬人原則:尊重是利益的情感基礎,要尊重他人,要有同情心,待患者如親人,急患者所急。寬容原則:體諒他人、理解他人、容忍他人。適度原則:交往中把握分寸,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獻媚,做到自尊不自負,坦誠不粗魯,信人不輕信,活潑不放縱。真誠原則:真誠待人、童叟無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原則: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4 藥學禮儀的基本內容
藥學從業者的基本禮儀包括:儀容禮儀、表情禮儀、舉止禮儀、服飾禮儀、語言禮儀。
4.1 儀容禮儀
儀容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外在表現,是內在美、自然美和修飾美的統一,大方、端莊、穩重的儀容,既能體現自尊自愛,又能表示對他人的尊重與禮貌,基本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頭發應勤于梳洗,發型樸素大方:男士頭發不應蓋過耳部,不觸及后衣領,不燙發;女士頭發不應遮住臉部,前面劉海不要過低。②面部要注意清潔與適當修飾:男士剃凈胡須,剪短鼻毛,不留小胡子;女士化淡妝,不可濃妝艷抹,不使用氣味濃烈的化妝品和香水。③四勤原則: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漱口、勤換衣襪。
4.2 表情禮儀
表情可以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及心理活動與變化,眼神和笑容是表情的重要體現形式。藥學工作者應該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微笑,精神飽滿的投入工作。微笑是一種令人感覺愉快的面部表情,表現出溫馨、親切的表情,會給對方留下輕松舒適的感覺。微笑好比人際交往中的劑,藥學工作者在工作中保持微笑,可以給人以自信、真誠、友善、樂觀、敬業的良好職業形象。
4.3 舉止禮儀
舉止禮儀體現在待人接物時的站姿、坐姿、走姿等。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藥學工作者舉止落落大方,動作干凈利索,會給人以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感覺。男士要求沉著穩健,女士要求大方優美。
4.4 服飾禮儀
藥學工作者在工作時要求穿著職業裝,不僅是對服務對象的尊重,而且使自己有一種職業的自豪感、責任感,是敬業愛崗在服飾上的具體表現。規范穿著職業裝的要求是清潔、整齊、大方、挺括。穿著過于寬松給人以懶散的感覺,過于緊縮則缺乏莊重和諧之美,如果衣帶不整便使人感覺懶散和放肆。
4.5 語言禮儀
語言往往能反映人的文化素養、知識水平和精神風貌,俗話說:言為心聲,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自然、親切的表情,都可以給人溫暖和安慰,消除抵觸、敵意[4]。藥學工作者在與人交談時,應該注意加強語言的修養,講普通話,講究語言藝術;做到言談清晰文雅,禮貌用語。最常用的語言禮儀包括:問候時說您好;告別時說再見;致謝時說謝謝;致歉時說對不起;回敬時說沒關系、不要緊。
5 藥學禮儀的分類及特點
藥學禮儀在日常工作中體現在藥學工作者與患者之間、醫藥人員之間、顧客之間的行為規范。根據藥學專業工作者的工作崗位不同,藥學禮儀主要分為醫院藥學禮儀、藥店藥學禮儀、醫藥代表禮儀。
5.1 醫院藥學禮儀
醫護人員之醫德提升,如尊重患者,對患者有同理心,與家屬有良好溝通態度與表現,是讓患者及家屬感受到良好照護與安心就醫的重要保證[5]。在醫院中藥學工作者是以藥師的身份服務患者,特別是門診藥房,屬于醫院的窗口單位。患者及家屬到醫院看病,到藥房取藥,從藥師的衣著、表情、體態、語言中感受到藥師的技術水平、學術修養和人文素質。藥師整潔的隔離衣,醒目的工作牌,溫和自信的神態,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話語,干凈利落的舉止,都能使患者獲得安全感、親切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增強患者的信心,促進患者健康的恢復。同時反映出藥師愛崗敬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及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醫院藥學禮儀作為醫療服務的內在因素,其最核心的內容是對患者的關心、尊重和重視,真正做到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待患者如親人,急患者之所急,竭盡全力為患者服務。醫院藥學禮儀并不是單純追求形式的完美,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與關愛,是做好醫院藥學禮儀的靈魂。王紅[6]探討了禮儀在藥學服務中的隱性價值,使藥學人員在服務中塑造良好的組織形象,更加主動、自覺地提供優質高效的藥學服務,結果顯示在藥學人員中開展禮儀服務,是宣傳藥學人員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提高醫院整體競爭力中有重要作用。王世龍等[7]認為具備良好禮儀的藥學服務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增加了患者對醫院的信任,能減少和化解醫療糾紛,大大改善醫患關系。
5.2 藥店藥學禮儀
藥店藥學禮儀涵蓋了服飾、舉止、語言、表情等諸多內容,主要包括:儀容儀表、行為舉止、服務紀律、語言要求、接待技巧。要做到著裝規范,儀容整潔;言談清新文雅,舉止落落大方;熱情服務,微笑待客[8]。禮儀是一門較強的行為科學,藥店藥學禮儀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的發展,藥店非常需要一個懂禮儀、高素質的團隊為日常經營服務。藥店作為服務性行業,能否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藥學服務,能否給顧客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購藥場所,使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與店員的服務禮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藥店藥學禮儀是一種潛在資本,如果能夠恰當運用,將有利于藥店提高服務質量、服務水平,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2013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對藥店從業人員作出了明確要求:營業人員應當佩戴有照片、姓名、崗位等內容的工作牌,是執業藥師和藥學技術人員的,工作牌還應當標明執業資格或藥學專業技術職稱;在營業場所內,企業工作人員應穿著整潔、衛生的工作服。
5.3 醫藥代表禮儀
所謂禮儀是指在一定社會交往場合人們的行為準則和交往規范。具體來說,就是指交往的雙方或多方借助語言、儀表、儀容、儀態、表情、舉止動作等形式,向交往對方表示重視、尊重敬意、和友好塑造自身真、善、美的交際形象。“禮”是在一定社會形態下的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禮貌;“儀”是社會人際交往的外觀形象和行為規范。恰當的禮儀可以表現自己誠懇善意,平和文明的素養,從而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和諧良好的人際氛圍。禮儀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中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幫著稱于世,禮儀文化淵源流長,有豐富而寶貴的禮儀文化遺產,對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有益于弘揚我國優秀的禮儀文明傳統。第二,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已見端倪,世界性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過去的單純“知識”型人才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未來社會的人才,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體的高素質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基礎,有較高的科學技術才能,還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的人格心態和較強的團結協作、適應社會的能力。對中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幫助他們掌握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培養他們優雅端莊、大方得體的舉止和文明禮貌的習慣,培養他們養成樂觀、豁達、健康的性格和善于合作、熱心參與、善于交往的品質,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能夠更好地發揮才能,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將很有裨益從這個意義來講對中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既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要,也是學生完善自我的內在需要。第三,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庭、社會、學校對青少年學生關心重視的是考試分數,而對他們的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傳統禮儀文化教育、道德修養的教育遠遠不夠。他們對為人處世、人際交往的知識知之甚少,對傳統道德教育方式又有著較強的逆反心理,加上社會上一些不健康因素對他們的影響,這一切使得青少年學生在行為習慣、為人處世方面常出現不得體、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于是,他們在承受著考試分數的重壓的同時,又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指責、批評與否定,他們往往又以不得體的方式面對這一切,或逆反、抗議、頂撞,或委屈自己失去自尊、自信,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而禮儀教育屬于德育范疇,又深喻著美育、健康心理素質教育青少年學生對其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對他們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將是一條令其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德育途徑。
二、現農村中學生禮儀現狀分析
青少年是跨世紀的一代,負著改革開放、振興中華的重任,應該把發揚和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視為己任。如果連起碼的禮儀準則都做不到,又怎能承擔此重任?反觀現今農村學生禮儀教育,學校更注重于學生的英語成績高低,無暇顧及學生的禮儀教育。由于家庭和學校等諸方面的原因,目前農村中學生中的禮儀修養普遍不高,不少農村中學生與陌生人交往不時面紅耳赤、手腳無措、語無倫次,就是趾高氣揚、目中無人、高談闊論。這樣很難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則這些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將處于劣勢。如果這種現象不改,勢必影響到他們與他人的合作能力的發揮。再次,我們的農村中學生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學習、生活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認識,與此相關地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沖突。這是他們需要有學習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夠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這些問題。家人在這方面應該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下家里的其他親屬或父親母親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以及面對成長中的不解,使得農村中學生缺少了學習禮儀的機會,這種缺少,對于農村中學生心理將來進入社會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我們應該看到,農村中學禮儀教育不僅僅是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以種道德修養,一種健全人格的教育。更應該遵循總理寫給農村中小學生的“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這句滿含感情的寄語,關注農村中學生教育,推行“將禮儀教育在英語教育中滲透的精品教育”,讓每一個農村中學生充分享受學習英語的快樂。體驗學習禮儀的喜悅,追求最大發展,讓農村中學生在學習英語課堂活動中認識禮儀、感悟禮儀、運用禮儀,把每個農村中學生都培育成為新時代的優秀人才。
三、英語課堂中禮儀用語的教學實施
英國哲學家培根談到教師時說:“教師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文明之樹的培育者,人類靈魂的設計者。”教師肩負著教育學生、培育學生,使學生成為接替老一輩事業、延續社會發展的新一代。因此,教師無論是在英語教學活動中,還是在平常的交際場合,都需要講究禮儀,做文明交往的使者。語言禮儀是言語交際中的普遍現象,是發話人為維護交際雙方的面子,達到其目的的一種標記性言語行為規范。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一定的禮儀原則,采取相應的禮儀策略,維持正常有效的社會交往秩序,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融洽。
(一)稱呼
交際從稱呼對方開始,稱呼不當會直接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英美人家庭中的長輩稱為Grandpa,Grandma,Dad,Mum,UncleJim,AuntMary,這與中國人基本相同,但為表示親熱,英美人家庭之間可直呼其名,甚至子女對父母也如此稱呼,這在中國卻是不禮貌并會受到指責的。對非親屬的稱呼較簡單,一般在姓氏前加Mr,Mrs,Miss或Ms或直呼其名或用頭銜加姓。在英語當中很少用職務加姓作為稱呼,只有少數詞例外:Dctor,Judge,Govermor,Mayor,Professor和President可直接加姓作為稱呼。
(二)見面問候語
中國人見面常問:“你去哪兒?”,“你吃過了嗎?”等,用以表示對對方的關心,但對英美人來說,這些都是個人的私事,無須你來詢問。他們見面時只進行有實質內容的寒喧:“Hello!Howareyou?”對方不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如何,一律回答:“Fine,thankyou.Andyou?”
(三)稱贊
中國人和英美人對自己所喜愛的人或事物總要稱贊一番,但因文化習俗的差異,對稱贊的反映是不同的,比如同樣一句夸贊“你的英語真棒。”英美人會很簡單而坦然地接受對方的稱贊,說句“Thankyou.”或“It’Skindofyoutosayso”,以接受對方的肯定或尊重。而中國人則會“自貶”以示謙恭,說:“哪里,哪里,比你還差得遠呢。”
(四)致謝和道歉
在承認作了不應做的事或沒有作應做的事時,英語用I’msorry或sorry表示歉意。對方接受道歉時說,“That’Sallright,”,“That’sOK.”,“Notatal1.”等。在英語國家里,只要是受益于他人,受益者總會說聲“Thankyou.”或“Thanks.”,甚至夫妻間也會說“Thanks,darling’,而在中國一般只有犯了嚴重過錯才會說“對不起”,致謝語則越是熟人之間用得越少,用了反倒會讓人覺得見外。
(五)介紹
在英美國家中正式介紹時,一般用頭銜加姓作稱呼,把地位低的、輩份低的、年紀小的或男士介紹給地位高的、輩份高的、年紀大的或女士,被介紹者相互問聲“Howdoyoudo?”或“Nicetomeetyou.”,回答是一致的。
(六)體態語言
中國人常用食指和中指表示“二”,而對于美國人來說這卻表示勝利(victory);可當我們用拇指和食指表示“八”時,美國人卻認為是“二”。我們在日常交往中,若不了解此差異,會惹出不少笑話。
(七)禁忌語
中國人常公開談論的年齡、工資和婚姻等在英美國家中卻被認為是隱私(privacy),所以我們在與英美人士進行交談時,應避免這些問題,為便于記憶,可將這些禁忌歸納“四字”:I,where,WARM和meal。I代表income,WARM中的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可以引出七不問:不問收入,不問去哪兒,不問吃了嗎,不問年齡(尤其不問女士的年齡),不問體重,不問,不問婚姻狀況。若要與英美人士談話可從談論天氣進入談話的正題,“It’Salovelyday,isn’tit?”同時,在有計劃、有步驟地介紹和傳授文化知識的過程中,老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情景對話,讓他們真正進入角色:也可充分利用幻燈片、電影、電視等視聽直觀教具,或引導學生讀一些有關英語文化方面的材料、難易適中的原著等,使學生了解有關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言語行為、社會風貌等,體會中英禮儀用詞的差異。
四、在生活中進行禮儀英語用詞鞏固
在英語中教導農村中學生學習如何使用好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除了可以直接使用英語來說外,在平常生活人際交往中,教導學生靈活運用生活中的英語禮儀詞匯。
(一)談吐方面的禮儀常規運用
1.尊稱(敬稱):對長輩、友人或初識者稱“您”;對師長、社會工作人員要稱呼職務或“老師”、“師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2.對他人提出要求時說“請”:與人打招呼時說:“您好”:與人分手時說“再見”;給人添麻煩時說“對不起”;別人向自己致歉時回答說“沒關系”;受到別人幫助表示感謝時說“謝謝”。
外事接待禮儀的基本內容,主要與維護民族形象和國家形象有關。特別應予指出的是,公民參與涉外交往時應高度重視自己所留給外方人士的第一印象。因為第一印象的好壞直接與我方人員的形象相關,而且其一旦形成便往往難于改變。
一、維護形象
在涉外活動中,我國公民要注意維護自身形象。其中,尤其要注意下列兩點。
1.國家形象對于外事人員而言,維護自己偉大祖國的形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都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才是真正的維護國家形象呢?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政府。
2.個人形象公民在涉外活動中維護形象,首先要從維護好其自身形象著手。要做到儀表堂堂,落落大方。在涉外場合,公民必要注意修飾儀表,檢點舉止,使自己形象上乘,風度翩翩,無愧于炎黃子孫的稱號。
二、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外事禮儀的一項基本原則。它要求每一個參與外事活動時,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在他國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國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單位。要做到從容得體、堂堂正正。不應該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囂張。
三、熱情有度
待人熱情不僅意味著自己對待交往對象具有誠意,也能體現對對方充滿了友好、關懷與熱誠。但是,作為外事人員對人熱情相待,必須有一個“度”,注意“熱情有度”。
四、尊重隱私
尊重隱私,實際是上述“熱情有度”的順理成章的推論。所謂尊重隱私,主要是提倡在國際交往中主動尊重每一位交往對象的個人隱私,不詢問其個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開的私人事宜。目前,在國際社會里,尊重隱私與否,已被公認為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無個人教養的基本標志。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隱私實際上具體表現為人們在交談中的下述“八不問”。
1.不問收入支出。
2.不問年齡大小。
3.不問戀愛婚姻。
4.不問身體健康。
5.不問家庭住址。
6.不問個人經歷。
7.不問信仰政見。
8.不問所忙何事。
五、守信約定
在國際社會里,人們十分重視交往對象的信譽,講究“言必信,行必果”。
1.慎重許諾。在涉外交往中,基層公務員對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諾必須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開河,草率許諾,也不要使承諾大而化之,模棱兩可。
2.嚴守約定。在國際社會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既然“中國人歷來說話都是算數的”,那么基層公務員在涉外交往中就一定要努力恪守約定,兌現承諾,如約而行。
六、尊卑有序
在外事交往中,依照國際慣例,將多人進行并排排列是,最基本的規則是右高左低,即以右為上,以左為下;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換言之,在進行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時,為了表示禮貌,主人理應主動居左,而客人居右;男士應當主動居左,而請女士居右;晚輩應當主動居左,而請長輩具右;未婚者主動居左,而已婚 者居右;職位、身份較低者主動居左,請職位、身份較高者居右。
七、女士優先
女士優先,是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里所通行的交際慣例之一。
在社交場合,“女士優先”主要應在下列方面得以表現。
1.尊重婦女。與婦女交談時,一律要使用尊稱。涉及具體內容時,談話亦不應令在場的婦女難堪。排定禮儀序列時,應將婦女列在男子之前;
2.照顧婦女。在一切社交活動中,男子均應細心地照顧婦女:就座時,應請其選擇上座;用餐時,應優先考慮其口味;3.關心婦女。外出之際,男子要為女士攜帶重物。出入房間時,男子要為女士開門、關門。在女士面前,任何時候都不允許男子吸煙;4.保護婦女。在一切艱難、危險的條件下,男子均應竭盡其全力保護婦女。通過危險路段時,男子應走在前列。在馬路上行走時,男子則應行走于外側。任何危險之事,男子均應主動承擔。
外事接待禮儀流程
迎 送
在涉外活動中,到機場、車站迎接或送行客人,也是一種禮節。迎接時,須在飛機或火車抵達之前迎候。外賓出機場或車站時,應按照身份高低站成一列,經禮賓工作人員介紹,主動與外賓握手問候,表示歡迎。
為外賓送行時,應在外賓登機或上車之前到達機場或車站,按照身份高低排成一列與外賓握手告別,并表示良好祝愿。在機場送行時,一般說“祝你一路平安”(不說一路順風)、“歡迎再來”等祝愿話;在車站(站臺)送行時,要等到火車開動后揮手告別,直至走遠時方可離去。
陪 同
陪同作為一種禮遇,一要按照“對等原則”(對外交往有兩個原則,另一個是“國際慣例原則”),視外賓的職務、身份而定陪同人員。二要,依據“誰迎送誰陪同”的要求,確定專人陪同外賓的全程活動,不應頻繁調換陪同人員。
在陪同外賓活動時,應該注意乘車(轎車或出租車)時的規矩:即上車時要請外賓從后面的右車門上車,主人從后面的左車門上車。這樣一是外賓上下車方便(距離目的地最近),二是為了外賓安全。如果外賓先上了車,并坐到了主人的位置上,可不必讓外賓調換位置。
會 見
會見是外事禮儀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內容。它是指有身份、有地位或上級領導(如市長)出面給來賓的一種禮遇。安排會見,要注意三點事項:
一是,要按照來訪外賓的身份、地位和內容來確定由什么樣的人出面會見,一定不要過多、過濫;不可“小題大做”,也不應“降格以求”。
二是,要事先確定好會見的時間、地點和參加人員。
在時間上,一定要比外賓先到,做好事先的有關事宜。當客人到達時,參加會見的人員要按身份或職務站立一排,一一同客人握手致意,表示歡迎。
在地點上,要講究環境和氣氛:會見場所要寬敞、明亮、整潔而有特色,桌子(或茶幾)上應擺放鮮花,甚至可擺放國旗(對官方人員)。
在參加人員上,要遵循對等原則。這里的對等指人員的身份、職務、專業的對等,也指外方與我方人數上的對等。外賓6人以下的,我方參加人員對等,6人以上的,我方人員可少于對方。
會見時,可以上茶水、飲料或水果。
三是,贈送紀念品。會見時,外國人特別是日本、韓國等有贈送禮品或紀念品的習慣,以表示對會見人的答謝。所以我方也要做好事先準備,否則將處于被動。贈送或回贈禮品時,要在會見完畢,客人即將離開時,由主要會見人即身份或職務最高的人來贈送。
會見結束后,賓主應合影留念。
工作會談
工作會談或業務洽談,應掌握以下兩點:
其一,必須事先準備好“會談提綱”或“洽談要點”。會談時要提綱挈領,言簡意賅;會談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個小時,業務洽談時間一般掌握在一個半小時。如果沒談完,可臨時休會。切忌沒完沒了,費話連篇,使人感到厭煩。
其二,會談時要以主談人為主,決不可不分主次,隨便插話,七嘴八舌,海闊天空。如果問到誰時,可以講。
參觀、旅游
安排好外賓來訪時的參觀(觀光)、旅游活動,是涉外工作中最常見的一種禮儀。最重要的是,要根據外賓的情況(如代表團的性質、來訪內容、人員層次等),選擇好參觀的項目或內容,(外賓確實感趣)安排好參觀的路線和時間。
在選擇參觀項目時,應該考慮到:
1、能與代表團業務或來訪內容相一致、相配合;
2、安排最能體現本地經濟(產業)實力或特色、最有典型意義的企、事業單位。如經濟技術開發區等;
3、根據來訪者的職業、興趣、愛好與愿望,安排相應的參觀單位。如教育工作者應安排參觀學校,科學家可安排參觀科研單位等;
4、對于某些女性外賓,可安排到社會福利、文化藝術、婦幼保健等單位參觀。
簽字儀式
在雙方簽署重要的協議、協定、議定以及聯合公報、聯合聲明或重要合作項目合同書等時,往往要舉行簽字儀式,由雙方代表分別簽字,然后交換文本。參加簽字儀式的人員,可包括雙方參加談判的人員及其它必要的人員。為了表示對所簽協議、合同等的重視,往往還請更高身份或更多的人員出席。
古人說:“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反映一個人的個性氣質教養,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個人素養的標尺。禮儀教育自孔子時代就成為對人的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在我國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所以,學校和家庭必須從小抓好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一、提升學習禮儀知識重要性的認識
禮儀、品格是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提升學習禮儀重要性認識是落實禮儀教育、提高學生素養的關鍵。從目前情況看,學校對禮儀教育存在著不夠重視、無計劃、隨意性大、忽冷忽熱的問題。小學生對禮儀知識的認識比較薄弱,更談不上講禮儀。要知禮,就得先學禮儀知識,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小學階段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所以,一個人從小就應該學習禮儀常識,熟記禮儀格言,形成一定的動力。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維還未充分發展,對他們進行簡單的說教,往往效果不大。
針對小學生禮儀教育存在的實際問題,切實落實好禮儀教育,使禮儀教育取得實效,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首先制定了《彭陽縣第二小學學校禮儀教育方案》,使學校禮儀教育能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根據學校禮儀教育方案我校開設了禮儀課。禮儀課的編制以《小學生禮儀規范》和《弟子規》為藍本,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從稱謂禮儀、問候禮儀、就餐禮儀、待客禮儀、做客禮儀、穿著禮儀、行走禮儀、尊師禮儀等十八各方面系統編寫了《彭陽縣第二小學禮儀常識》課本。
二、家校協同增強文明禮儀教育實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有什么樣的孩子;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并直接在孩子身上發生作用。由于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較多,眾星捧月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年輕父母對孩子過分嬌慣和溺愛,望子成龍心情迫切,造成了家庭養成教育的淡化,忽視了對孩子的禮儀教育。缺乏禮儀教育表現在獨生子女身上是,目無師長和他人,隨心所欲,驕橫不羈,不懂禮貌,不知禮儀;缺乏禮儀教育的家庭表現是,孩子坐上座,父母站著忙;電視霸著看,父母靠一邊;家長未動筷,孩子早先吃……凡事父母“禮”讓,孩子優先。小學生在禮儀方面表現參差不同的表現反映了家校教育的不平衡和家庭成員禮儀素質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的存在影響了學校禮儀教育的效果。
三、實踐活動豐富文明禮儀教育內容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關鴻羽說:“習慣培養需要訓練”。禮儀教育是養成教育。禮儀教育不是教育者將禮儀規范強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過認識、理解而產生的一種正確的自發性的外在的表現活動。禮儀教育要重視做中學、實踐中養成習慣。任何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必須通過親眼看,親耳聽,親自實踐,通過在多次體驗中反復積累,最終把外在行為表現真正內化成穩定的心理品質。因此,禮儀教育必須開展一些實踐教育活動。
1.舉辦禮儀教育主題班會活動
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重要陣地。學校每學期積極組織各班召開“以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同學們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自我教育,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找出自己在禮儀方面的不足,使孩子們在活動中知道“講文明懂禮儀”的深遠意義,不斷糾正自己的行為,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2.開展禮儀教育角色游戲活動
角色游戲是培養學生承擔社會角色和遵守社會角色規范的一種自我教育活動,是學生禮儀習慣訓練途徑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表現拘謹、羞怯、被動,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扮演角色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表演如何問候、就餐、待客、打電話、購物等,學生心情愉快,樂于參與,可以強化學生對禮儀常識的掌握,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練習,進而習得他人的行為、積累社會經驗,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
3.舉行學期禮儀知識競賽活動
競賽可以達到鞏固和檢查的目的。學校每學期分年級舉行一次文明禮儀知識競賽,不但鞏固了同學們已具有的文明禮儀知識,而且讓學生學到新的禮儀相關知識,增強禮儀意識,加強自身修養。
4.組織觀看禮儀教育視頻活動
各班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利用班會課時間,播放各種禮儀教育視頻,內容直觀形象,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當代公民文明禮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以及各領域的交往禮儀技巧,使孩子們對于生活中的禮儀有新的認識和具體的行為指導。
四、樹立典型引導文明禮儀教育方向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首先要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著名作家冰心說過,“教師的現在就是學生的將來。”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禮儀教育主要實施者,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教師自己首先應該做到。教師要以深厚的思想感情、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處處給學生示范。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要熱情還禮,教師有錯誤,要敢于承認,要向學生道歉,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其次,要發揮學生的榜樣作用,學生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給他們樹立身邊的榜樣,實效性強。我校每年三月份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在全校舉行“文明禮儀示范班”和“文明禮儀標兵”評選活動,并進行隆重表彰;在宣傳櫥窗張貼文明標兵照片和自我介紹;利用紅領巾廣播大力宣揚文明標兵先進事跡;推選文明標兵輪流進行國旗下講話,當期手,當禮儀監督崗監督員;組織文明標兵參加春游、掃墓等活動;以點帶面激勵、帶動所有學生自覺形成文明禮儀習慣,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氛圍,實現全校學生文明素質的提高。
五、注重細節做到禮儀教育的常態化
第二個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交往中不懂禮貌,不懂規矩有時會把事情搞砸。(比如接電話)。拜訪要預約,預約要準時。
第三個作用維護形象。個人、企業和國家形象。商務禮儀就是要維護企業形象。減災效應,經濟學概念。少出問題,少影響人際關系。有時不知怎么做時,有一個保底的做法??緊跟或者模仿,吃西餐一般要看女主人的動作,女主人坐下,你才能坐下,女主人拿起刀叉,你再動刀叉,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意思是宴會結束。所以不知道不要緊,跟著別人學,別認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要錯大家一起錯,大家全錯不算錯。了解這一點的話,你就會應對自如,落落大方。
商務人員的著裝要求和規范。個人著裝是個人修養的標志,是審美情趣的體現,是企業規范的一種形象的體現。規范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商業人士要穿西裝,熱也要穿;二、要揚長避短,重在避短,六指就不能戴戒指,圓臉的女孩就不能戴圓的耳環。戴項鏈,項鏈的長度和粗細應該和脖子的粗細成反比。三、遵守慣例。不能講各有所好,比如,商務人員一般穿西裝不帶領帶夾,如果用,要有講究,黃金分割點,0。618,上2/3下1/3,襯衫4~5粒扣子之間。四、區分場合。不同的場合著裝要有所區別,現在我們有些人正相反,該穿西裝時不穿,不該穿時穿,比如逛街時就不應該穿西裝。
商務交往中我們會遇到哪些場合,這些場合又應如何著裝?在商務交往中,遇到著裝的場合主要有三種。1、公務場合,上班的時候,公共場合商務人員著裝四個字:莊重保守。三類服裝:第一類制服,它具有企業識別功能,企業形象可是別系統有三個要素構成,第一個企業理念識別;第二個企業行為識別,就是它做了那些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們的事,就是做了那些好事、大事。第三個系統是企業視覺可識別系統,廣告、商標、員工著裝等。第二類是套裝,男士首選西裝套裝,女士首選西裝套裙,天氣很熱怎么辦?很熱的話允許有第三個選擇,男士可以選長褲配長袖襯衫,女士可以穿長裙配其他服裝。商務交往中最不能穿的就是時裝和便裝。不允許的。2、社交場合。狹義的社交,聯絡老朋友,結交新朋友。對商務人員來說社交場合,主要是以下幾種場合。第一,宴會,商務人員,參加宴會,吃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以酒會友;第二,舞會,舞會的第一支曲子要請你帶來的朋友,但是第二支曲子,就要換舞伴,舞會上不能總與一個人跳,不然的話,別人會以為關系不正常,是一見鐘情,墜入情網。第三、音樂會。商界人士比較講檔次,一般經常去聽音樂會。第四、聚會。第五、拜會。串門。五會是商務人員上檔次的社交場合。那么那些服裝符合要求?1、時裝,時裝者此時此刻流行也,時裝是不斷變化的;2、禮服,禮儀場合穿的服裝。在隆重而正規的慶典儀式上選擇禮服時恰到好處的;3、民族服裝,
會面禮儀
商務交往中,見面時的禮儀是要講究的,前面講過首輪效應,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說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事,一個年輕的小姐與一位先生握手,有的小姐自認為很淑女、很懂禮貌,相反表現的卻是不懂禮貌,沒有見過世面、不夠落落大方。(握手的表現)。握手要用2公斤的力。見面禮儀的幾個重要細節:一、問候。問候者打招呼也。問候時有三個問題要注意,1、問候要有順序,一般來講專業講位低的先行,下級首先問候上級、主人先問候客人、男士先問候女士,這是一個社會公德;2、因場合而異。在國外女士與男士握手女士可以不站起來,這是在國內,在工作場合是男女平等的。社交場合講女士優先,尊重婦女。3、內容有別。中國人和外國人、生人和熟人、本地人和外地人不大一樣。下面講兩個要點,一是那些稱呼是最普遍的適用的,1、稱行政職務;2、稱技術職稱;3、行業稱呼;4、時尚性稱呼;先生、小姐、女士等;和外商打交道時,更習慣稱呼先生、女士。慎用簡稱。
商務交往中的介紹。自我介紹、介紹他人、業務介紹。自我介紹,第一盡量先遞名片再介紹,自我介紹時要簡單明了,一般在1分鐘之內,內容規范,按場合的需要把該說的說出來。介紹別人:第一誰當介紹人,不同的介紹人,給客人的待遇是不一樣的,我們專業的講法是三種人:1、專職接待人員,秘書、辦公室主任、接待員,2、雙方的熟人,3、貴賓的介紹,要由主人一方職務最高者介紹。第二是介紹的先后順序,“尊者居后”,男先女后、輕先老后,主先客后、下先上后、如果雙方都有很多人,要先從主人方的職位高者開始介紹。業務介紹。有兩點要注意:一是要把握時機,希望、想,空閑等,在銷售禮儀中有一個零干擾的原則,就是你在工作崗位上,向客人介紹產品的時候,要在客人想知道、或感興趣的時候再介紹,不能強迫服務,破壞對方的心情。二是要掌握分寸,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要明白,一般來說業務介紹要把握三個點:第一人無我有,產品技術同類產品中別人沒有我有,第二人有我優,我有質量和信譽的保證。第三人優我新。
行禮的問題。行禮要符合國情,適合社會上的常規,我們還是比較習慣于握手。握手時第一要講申手的前后順序。“尊者居前”尊者先出手,主人和客人握手,客人到來之前,主人先出手,客人走的時候,客人先出手。伸手的忌諱:一般不能用左手、不能戴墨鏡、不應該戴帽子、一般不戴手套、與異性握手是不能雙手去握。與外國人見面時他怎么待我我怎么待他就行了。
名片禮儀。社交場合,沒有名片的人是一個沒有現代意識的人,不會使用名片的人也是一個沒有現代意識的人。名片是我們商業人員個人形象和企業形象的有機組成,沒有名片對方會對你產生懷疑,是真的嗎?說了算嗎?還能找到你嗎。有名片不會用名片等于形象自殘,在商務交往中,特別是在對外交往中,有三不準,第一不能涂改、第二不準提供二個以上的頭銜。第三不準不提供私人聯絡方式,公私有別。內外有別。
商務人員名片的使用和制作。首先,名片的制作,自己要有自己的規格、尺寸、色彩要自己有自己的標準化要求。第一規格,商務人員的名片是有規格的,國際的標準規格是6*10厘米,國內商務交往的通用規格是5、5*9厘米,藝術界人士另當別論,第二材料,一般比較專業的還是紙的,而且是再生紙的比較好。第三色彩,商務交往中一般色彩淡雅,要單色,不要花色,一般選擇淺白色的、淺黃色的、淺灰色的、淺藍色的。第三是圖案,一般來講不要有與本題無關的圖案。商務人員名片上一般可以有企業標志、單位的所處位置、本企業的標志性建筑,主打產品。特別不主張印照片。第四字體,用標準的印刷體和楷體,中文和外文要兩面印刷。再有就是不要印名人警句之類的。
【關鍵詞】禮儀;幼兒園禮儀教育;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1)05-0018-03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注重禮儀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美德。然而,調查發現,幼兒園里許多幼兒對禮儀知識知之甚少,禮儀認知與禮儀行為相脫節。〔1〕當前,許多國家非常重視對下一代進行禮儀教育,如韓國的幼兒園內設有專門的禮儀室,對幼兒進行行為規范培養;新加坡以儒家學說為核心,在幼兒園開設好公民課程,等等。反觀我國,幼兒園禮儀教育存在許多不足。筆者認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是十分緊迫和必要的。
一、幼兒園禮儀教育現狀
筆者通過日常觀察、問卷調查等途徑,發現許多幼兒對禮儀知識知之甚少,生活中禮儀行為缺失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教師在重陽節前組織了禮儀教育活動“尊敬老人”。為了解幼兒在對待老人方面的禮儀認知,教師提出問題:“媽媽買了好吃的肯德基雞翅。想想看,是買給誰吃的?”幼兒理所當然地回答:“是給我吃的。”教師追問:“為什么不是買給奶奶吃的?”幼兒說:“因為奶奶牙齒不好,咬不動。”教師進一步假設:“如果奶奶牙齒能咬動,你愿意把雞翅給奶奶吃嗎?”大部分幼兒不加思考地回答:“不愿意,因為我最愛吃肯德基。”可見,許多幼兒缺少相關禮儀認知,對老人的關愛和尊敬不夠。在幼兒園里,幼兒與教師、同伴交往時不懂得交往禮儀的現象屢見不鮮。例如,有的幼兒不小心撞到同伴,卻不愿意開口道歉;有的幼兒在玩玩具時不會與同伴協商,而依靠武力霸占玩具;有的幼兒離園時不會和教師說再見,而是急急忙忙離開活動室,等等。〔2〕
面對幼兒禮儀認知和禮儀行為的缺失,目前許多幼兒園已經意識到禮儀教育的緊迫性,紛紛開展禮儀教育實踐。以上海市為例。筆者訪談教師發現,大多數教師認為幼兒園禮儀教育非常重要。例如,教師J表示,“現在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讓他們成了‘小皇帝’。禮儀教育可以讓幼兒知書達理,適應今后的社會”;教師W認為,“對幼兒而言,禮儀教育還是非常重要的,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然而,雖然大部分教師能基本理解禮儀的含義,如教師Z認為“它是指良好的行為習慣,舉止得當,談吐禮貌”,但是許多教師對幼兒園禮儀教育基本內容的認識比較含糊、不全面。例如,教師M認為禮儀教育的內容就是“講文明,吃飯不說話,等等”;教師W則表示“說不上來”,以“生活的方方面面”來解釋禮儀教育的內容;教師Y則指出“目前沒有相關的課程模式,幼兒園禮儀教育缺少系統的內容”。
筆者觀察發現,幼兒園禮儀教育缺少系統性和預見性。教師對幼兒的禮儀教育多采取隨機教育的方式,即當幼兒表現出不文明的行為后,教師會隨時、隨地開展禮儀教育,教育的即時性強,靈活性大,指向明確。但是,隨機教育僅僅發生在教師可觀察到的范圍內,這種對特定事件的指導往往只對一部分或個別幼兒具有教育意義,無法兼顧到每個幼兒。就隨機教育的具體方法而言,教師多用語言提醒,講道理,制止幼兒的不文明行為,如告訴幼兒不打招呼就拿走別人的玩具是不禮貌的行為,應當先征求玩具持有人的同意等。當講道理的方法未達到良好效果時,教師往往會采用厲聲警告、批評等方式,以糾正幼兒的不文明行為。
讓人高興的是,絕大多數教師都能意識到要注重自身的言傳身教,為幼兒樹立榜樣。例如教師Z認為,“很多時候,孩子對我們教師說的話、做的事都看在眼里,他們對教師有崇拜心理,會以我們為榜樣,模仿我們的舉止,所以我們要當幼兒的榜樣,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禮儀學習氛圍”。雖然教師們認為應該通過社會、家庭和幼兒園三方面合作,提高禮儀教育的效果,但目前的家園互動遠遠不夠,家長往往不太關注幼兒園的禮儀教育宣傳內容,在家庭中也很少與幼兒園配合教育。
二、提高幼兒園禮儀教育質量的建議
綜上所述,目前幼兒禮儀認知及禮儀行為有所缺失,而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內容則不夠系統完整,教師開展禮儀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單一。為提高幼兒園禮儀教育質量,幫助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筆者建議如下。
1.把握禮儀教育的豐富內涵,構建全方位的禮儀教育內容體系
禮儀的含義十分豐富,相應地,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內涵也十分豐富。從內容上看,既包含個人禮儀修養,涉及面部表情、言語、體態等,又包含社交禮儀,涉及交往禮儀、通聯禮儀、應酬禮儀、聚會禮儀和餐飲禮儀等。雖然分類各有不同,但全方位的幼兒園禮儀教育內容應涵蓋幼兒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個人禮儀、家庭禮儀和公共場所禮儀三大部分。教師在選擇禮儀教育內容時,要遵循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無律、他律到自律的心理發展規律,以體現禮儀教育的系統性和預見性。〔3〕
幼兒的禮儀行為既在師幼關系、親子關系、同伴關系中體現,又可分成對待位高者、位低者和為朋者三種情況。〔4〕因此,全方位的幼兒園禮儀教育要注重涵蓋多種對象關系,體現禮儀教育內容的層次性,讓幼兒逐漸學會適時、適當地表現禮儀。
2.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多樣化的禮儀教育方式
幼兒園禮儀教育要重視榜樣的作用。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與榜樣相比,沒有任何事情,能這么溫和而又深入地打動人的心扉”。〔5〕幼兒可塑性強,且善于模仿,因此,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講究禮儀規范。教師要注意言傳與身教的統一,時時、處處為幼兒樹立禮儀榜樣。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禮儀教育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切忌枯燥抽象,形式單一。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比較、手工制作、討論交流、游戲體驗等豐富多樣的禮儀教育形式,讓幼兒感禮、知禮、踐禮。
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因此,幼兒園禮儀教育重在踐行。教師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時機,通過移情教育、情境創設、觀點采擇、角色扮演等,為幼兒提供練習和鞏固禮儀行為的機會,讓幼兒學習禮儀知識,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3.結合生活場景,營造一體化的禮儀教育環境
為促進幼兒禮儀習慣的養成,教師要注重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時時處處滲透禮儀教育,營造濃郁的禮儀文化氛圍,如創設禮儀文化長廊,介紹各種禮儀;創設禮儀漫畫坊,讓幼兒用漫畫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眼中的文明行為等。當然,崇尚禮儀,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不只局限在幼兒園,而是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需要家庭、社會和幼兒園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以營造一體化的禮儀教育大環境。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可以提高禮儀教育質量。教師應主動與家長溝通,建議家長在家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禮儀形象,營造文明的家庭氛圍,讓幼兒在家庭的和諧禮儀環境熏陶下成長為懂禮儀的人。教師應定期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動態,尋求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
只有創造文明禮貌的社會氛圍,幼兒才能鞏固和遷移在幼兒園養成的良好禮儀行為。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與社區的聯系,在社區開展禮儀教育活動,爭取社區居民的配合,共同營造文明禮貌的社會環境。
此外,筆者在調查幼兒園禮儀教育時發現,許多教師比較注意施禮教育,卻相對忽視受禮教育。例如,乘坐公共汽車時給有需要的人讓座是一種禮貌行為,但是在接受別人讓座時應該如何還禮呢?這種在受禮后進行得體回應的教育有待加強,因為施禮與受禮的良性循環可以實現雙方的禮儀性互動,讓幼兒體會到尊重與被尊重,從而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耿向陽.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3,(1).
〔2〕陳佳捷.幼兒禮儀教育及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3〕方富熹,方格,林佩芳.幼兒認知發展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劉次林.“禮之用,和為貴”:兼談學校禮儀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8,(6):46.
〔5〕肖光華.洛克的禮儀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4):12.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prieties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and Suggestions
Gao Jing, Xiang Y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其一,是安排來賓的住宿。
其二,是出訪外國時自己的住宿。
安排住宿問題,主要有兩種方法。方法之一,是由來賓自行解決住宿。之二,是由接待方以主人的身份為來賓安排住宿。
在為外國來賓安排住宿的具體過程中,一般應當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外賓的生活習慣。
業已強調,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風俗,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一般而論,外賓對于個人衛生大都十分重視。對于他們而言,隨時可以洗熱水澡的浴室,單獨使用的干凈清潔的衛生間,都是自己的臨時居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其次,必須慎重選擇外賓的住宿地點。通常應當被安排條件優越設施完備的涉外飯店里住宿。在一般情況下,因公正式接待的外國來賓,不應被安排到住宿條件較涉外飯店稍遜一籌的旅館、招待所里住宿。
除了需要照顧外賓的個人生活習慣,尊重其特有的風俗、滿足其特殊的要求之外,尚有如下幾點應當注意。
其一,是為外賓安排住宿所需的經費預算狀況。
基二,是擬住宿地點的實際接待能力。
其三,是擬住宿地點的口碑與服務質量。
其四,是擬住宿地點的周邊環境。
其五,是擬住宿地點的交通條件。
其六,是擬住宿地點距接待方及有關工作地點的距離的遠近。
最后,必須熱情照顧外賓的生活需要。
“賓至如歸”,體貼入微,善解人意理當在接待人員的身上得以發揚光大。應當注意的是,對外賓的關心、照顧,應以不防礙對方私生活為準,并應以不限制對方個人自由為限。
在前往國外進行參觀、訪問、工作或學習中國人大都會住宿在賓館、飯店之內。也有人可能直接在外國人家里住宿。先介紹一下在國外住宿飯店在國外住宿飯店時的禮儀須知。國外的飯店雖說差別很大,但大都設施完備,條件較好。特別是那些上了星級的飯店,可以為每一位住店客人提供優質的服務。
一般而言,通行于世界的住宿飯店的禮儀主要包括下列四條:
一是應當講究禮貌。在飯店里住宿,對于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都應當以禮相待。在通過走廊、也入電梯、或是接受飯店里所提供的各項服務時,要懂得禮讓他人。對于為自己服務的各類飯店工作人員,要充分地予以尊重和體諒。
二是應當保持肅靜。飯店是專供住宿者進行休息的處所,因此,保持肅靜被視為飯店的基本規矩。在飯店內部的公共場所,一定要注意調低自己說話的音量,走路輕手輕腳。即使是在自己住宿的客房里,亦應當保持安靜,不制造與周圍環境不和諧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