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

        第1篇: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突發事件;作用

        一、新媒體在高校突發事件各個時期產生的作用

        新媒體在突發事件的形成、爆發、擴散、恢復四階段都有很大影響,覆蓋事件發生發展全過程,當然有可能新媒體在具體的事件中在各個環節發生作用不一樣,但是其顯現出來的信息聚合和傳播能力是巨大的。

        (一)新媒體在高校突發事件形成時期的作用。新媒體為突發事件在潛伏期提供極佳的醞釀環境。任何一個事件發生都是長期問題和情緒積累的結果,不會毫無原因就突然之間就爆發。雖然有不少的突發事件在幾天之內發生并達到,但是突發事件都有一個較長的、無意識的醞釀期,這個過程往往都是在新媒體中進行。新媒體的出現讓高校在突發事件的形成期危機監測更困難。新媒體的傳播的開放性和隱匿性,會導致突發事件在醞釀表面看起來的平靜,但是實際上可能是暗流涌動。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一些突發事件的案例得知,事件發生的起因很簡單,學生最初訴求也具體明確,就是要求在某一個問題及時得解決,但是如果處置不及,事件通過新媒體的再發酵,事件的性質就可能發生變化,學生群體的訴求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比如說,從單一問題演變對學校管理體制的不滿,甚至是對政府部門不作為的不滿,最后的結果可能大家都始料不及。所以,高校突發事件最佳的處量時期就是在它的形成期。

        (二)新媒體在高校突發事件爆發時期作用。高校學生是新媒體最主要和最活躍的群體,占據多種溝通渠道,而學校管理部門和宣傳部門對此類渠道卻占有較少,尤其是在突發事件的潛伏期就更不會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新媒體上,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傳統媒體報道上,當學生們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圖文并茂地熱議某些話題,或者某些話題已經引起群體性不滿,甚至出現大家以靜坐、絕食、游行等方式以促進問題解決的時候,學校很多管理部門可能還在新媒體的圈子以外。其次,學校突發事件出現后,不能很好地使用新媒體進行與學生溝通,不能與學生用平等地位、坦誠態度、客觀事實去實現解決問題的目標。當前高校常用的幾種處理方法都比較容易激化矛盾:一是采取回避降溫辦法,采用“鴕鳥政策”,清除新媒體中相關信息,希望事件能因此而降溫;二是采取勒令停止辦法,通過下發行政命令要求相關負責人或者涉及事件的學生停止推動事件的發展。

        (三)新媒體在高校突發事件擴散時期作用。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突發事件傳播的擴散是十分迅速的,這種傳播是直播式的,幾乎就在事件發生的同時。而且,新媒體的傳播早已突破了拉斯維爾“誰、說了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對誰說的、取得了什么效果”的單向傳播模式,而是雙向互動的,為一個焦點問題討論提供無限空間。與此同時,高校突發事件另一種擴散方式還表現在容易引起其他高校共鳴、效仿、聯動等效果。一搜索高校出現突發事件引發全國各地高校對此類問題的關注和討論,甚至以實際行動來聲援回應的時間比比皆是,特別是敏感時期的游行示威活動的 “傳染力”就最強。2011年8月,事件引發廣州、西安、香港、海口等先后開展反日游行。這類關于國家維護問題、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公共衛生安全的問題等共性問題最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擴散速度最快、所造成的影響也最壞。突發事件擴散以后處置就會變得更加困難,雖然事件起因只有一個,但是由于參與人群多訴求也變得十分復雜了,一時間各種聲音都會出現,產生了突發事件的聚變效應。

        二、新媒體影響高校突發事件發生和發展的主要特征

        新媒體和手機的高使用率,使高校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時刻處于風口浪尖上,高校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的參與度高,總是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有獨特的興趣,尤其是一些突發事件,這種旁觀者的心態就更加明顯,了解新媒體在高校突發事件中傳播的基本特征,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并讓它為我所用。新媒體在突發事件中傳播至少有如下幾點特征:

        (一)傳播口徑的不一致性。由于每個人都可以是“者”,同時可以是“評論者”,所以新媒體 在信息傳播的時候總是小道消息滿天飛,各式各樣的謠言四起,讓受眾無法辨別到底哪個口徑出來的信息才是權威。

        (二)溝通形式的交互性。以往的傳統媒體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我說你聽”,受眾根本沒有機會就此信息作出自己的回應或者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新媒體則不然,溝通渠道的暢通使受眾可以輕易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所有接受信息的人都可以互相討論、溝通、發表。這也是高校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輿情難以得到控制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2篇: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目前,在推進“五水共治”的過程中,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制約了長效管理機制的建構。具體而言:

        (一)治水經驗的特殊性與普遍性

        縱觀目前“五水共治”的管理機制建設,主要在“治污水”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有效推進了污水整治與水環境改善。這方面的典范是浙江省浦江縣在水環境整治上取得的經驗和成果。2013年以來,浦江縣打響了浦陽江水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重點整治水晶玻璃行業,采取一系列強力措施予以推進:在輿論引導方面,對水環境整治中利用網絡造謠中傷、試圖制造混亂的行為進行了打擊,查處了2名“網絡紅人”并追究了刑事責任;在組織基礎方面,嚴格落實“河長”負責制,明確“每個排污口就是一個槍口”,要求各“江段長”限期消除劣五類支流;在打擊力度方面,通過一年時間,關停、取締水晶加工戶14197家,拆除違章建筑347萬平方米,移送相關部門處理533人;在機制建設方面,注重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的運用,依法嚴厲打擊水污染犯罪行為,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擴寬行政執法監督渠道,同時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機制,包括主動介入工作機制、部門聯動工作機制、矛盾研判化解機制,等等。在肯定浦江縣污水治理方面的成果和經驗同時,也必須看到,之所以浦江縣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除了上述經驗之外,浦江縣的特殊情況也不可忽視。從產業結構上看,浦江縣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主要污水來源是水晶行業;從從業人員上看,從事水晶行業的人員大多數來自廣西、貴州等地,本地少較少;從水晶行業本身而言,由于存在大量無證無照、廣散小的家庭作坊,對財政收入影響較少;從社會反響上看,由于水晶行業長期排放污水,對當地老百姓造成影響,從事這一行業的本地人較少,社會輿論普遍支持政府進行嚴格執法,社會穩定風險不大。上述因素決定了浦江縣開展水環境整治在內外部環境上較為特殊,能夠集中精力圍繞“治污水”展開行動并快速取得效果。但是,其他地方和浦江縣的情況有較大差別,面臨的問題更為復雜,不適宜也不可能照搬浦江縣的做法。從國際上水治理的經驗看,治理污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為快速取得效果而采取急功急利的做法,亟需處理好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系,在長效管理機制建設上取得進展。

        (二)“河長制”與長效制度安排

        在當前“五水共治”過程中,“河長制”是最為普遍推行的機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治理的任務。應該看到,“河長制”能夠較快的提升水環境質量,在治理污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優點在于:第一,“河長制”明確了地方黨政領導對環境質量負總責的要求;第二,“河長制”最大程度整合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執行力,彌補了“多頭治水”的不足;第三,“河長制”提出了轄區內河道治理的總體目標和基本措施,并在行政系統內形成競賽氛圍,促使相關部門提升水治理水平。但是,本質上而言,“河長制”是一種類似突發危機應對式的制度創新,是一個有效但非長效的制度安排,它的出現并不能完全實現水污染標本兼治的功能,反而還有可能阻礙和消解當下防治水污染正規制度化的努力。如下問題值得思考:1.“河長制”的產生本身體現了當前的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機制的弊端———管理職能過于分散,但“河長治污”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制度的非理———畢竟“河長”們不是環保局長或水利局長,這種制度創新其實混淆了原有的行政部門職能分工;2.“河長”不是目前行政體制中的正式職位,“河長”發揮作用主要依靠其所能支配的公共資源。顯然,不同級別、不同職位的行政官員在調動資源能力上必然存在著差異,這實際上影響到河流污染治理的不同效果,也難免成為受到眾多“河長”們個人權力、地位之爭的影響。3.由地方黨政主要負責人兼任“河長”容易造成權力自我決策、自我執行、自我監督的狀況。在各地規定的“河長問責制”中,很多規定是由當地的紀委、監察局及“河長”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來監督和考核“河長”的工作,由各職能部門組成的驗收小組來按照既定標準進行考評驗收,實際上是“下級監督上級”,其客觀性和可行性有待商榷。

        二、以戰略思維看待“五水共治”的必要性

        顯然,目前“五水共治”在長效管理機制建設上存在不足,亟待加以完善。這凸顯了從戰略思維看待“五水共治”的必要性。必須看到,作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舉措,“五水共治”對各級政府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以戰略思維看待“五水共治”,將管理活動與外部需求緊密結合,通過全面、系統的戰略管理落實治水與轉型的總體性戰略目標。具體而言:

        (一)戰略管理與水資源綜合治理

        水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五水共治”的首要目標即在于統籌水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屬性,實現經濟效率、社會公平、生態安全的綜合效益最大化。必須看到,污水、洪水、澇水、供水、節水作為五個“手指”,各自具有相對獨立的功能與屬性,但都是基于水資源綜合效益這個“手掌”上。同時,受多種自然與社會因素的影響,“五水”之間具有復雜的聯系,形成多個相互耦合的場域,較為常見的有“污水—供水”、“污水—洪水”、“洪水—澇水”、“供水—節水”等,這就需要從戰略的視角出發,在治理過程中予以統籌考慮、長遠規劃,絕不能人為忽視或者割裂治水各領域的相互聯系。

        (二)戰略管理與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近年來,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生活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水已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與環境要素,更是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公共議題。從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看,“五水共治”的最終目的是以治水為突破口,促進轉型,推動升級。因此,不能狹隘的從“項目管理”角度理解“五水共治”,將其僅僅視為建設一批涉水工程,而應該從戰略的高度出發,通過治水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互促共贏、國家與社會的互構合作、政府與市場的互動協調,推進經濟、社會、政府的全面轉型。“五水共治”戰略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于:多元主體,即在政府主導下,最大限度地實現多主體的共同參與,包括企業、社會組織、社區、公民個人等;多方聯動,即在各級政府之間、政府相關部門之間形成高度聯動;多種方式,即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包括強制性工具、激勵性工具、信息性工具、服務性工具等;多重責任,即明確相關主體的責任與義務,包括行政責任、財政責任、法律責任等。

        (三)“五水共治”的戰略管理體系

        “五水共治”重在行動、貴在落實、成在持久。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治水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性工程;在重點推進的同時,還必須形成“五水共治”長效機制,將“運動式治理”提升為“制度式治理”,從“非常態管理”轉變為“常態管理”。將戰略管理引入“五水共治”,就為長效機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指導與基本框架。總體而言,“五水共治”的戰略管理基本框架由應急管理、危機管理、風險管理組成,三者之間通過“風險———應急———危機”的演化范式相互聯系、相互轉化,共同構成“三位一體”的五水共治戰略管理體系。以這一戰略管理體系為基礎,充分借鑒吸收實踐中的先進經驗,深入總結暴露出的問題,建立系統性、主動性、持續性的“五水共治”長效機制,為子孫后代永享綠水青山提供制度保障。

        三、“五水共治”戰略管理的基本框架

        以上述“三位一體”的五水共治戰略管理體系為基礎,可以更加全面和綜合視角看待“五水共治”,推進相應長效管理機制的建設。具體而言:

        (一)“五水共治”的應急管理之維

        水是最為基本的環境要素,涉水領域發生的突發事件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具有影響力強、涉及面廣、持續性大的特征。近年來,浙江各地在“洪水”、“澇水”、“供水”領域的突發事件頻發,在2013年,就有由超強臺風和強降雨造成的大澇和大水、杭州市自來水異味事件等多起重大事件發生。從世界范圍看,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氣候災害風險不斷增強,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大,有效管理極端氣候與災害風險是政府工作的當務之急。因此,通過應急管理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是“五水共治”戰略管理體系的首要任務。在國家層面上,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以“一案三制”(即應急預案、應急體制、應急機制、應急法制)為框架的應急管理體系,明確了突發事件分級分類的處置要求。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共四類。從性質上分析,“洪水”、“澇水”領域的突發事件應歸入“自然災害”類別,“供水”領域的突發事件應歸入“事故災難”類別。就浙江的應對措施而言,在《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指引下:

        1.針對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

        省政府了七個專項應急預案,其中與“洪水”、“澇水”相關的有:《浙江省防汛防旱應急預案》、《浙江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浙江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各地市、縣也逐級了相應預案;同時,易受氣候災害影響的沿海地方基本制定了城市防洪、防臺、排澇的應急預案,如《溫州市城市防臺防洪應急預案》、《寧波市防汛防臺應急預案》等。

        2.針對事故災難類突發事件

        省政府了十四個專項應急預案,其中與“供水”相關的有:《浙江省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浙江省城市供水、燃氣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各地市、縣也逐級了相應預案??傮w而言,目前浙江的應急管理體系已建成,應急預案基本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能夠對“洪水”、“澇水”、“供水”領域的突發事件作出及時響應與有效應對。同時,省政府針對應急管理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修訂相應的應急預案,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系,這些都為“五水共治”的戰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五水共治”的危機管理之維

        危機是對社會結構及其核心價值造成的嚴重威脅。危機不能簡單等同于突發事件;以“控制事態”為中心的應急管理無法適應具有公共性的危機問題,在管理主體、管理手段、管理目的上均存在缺陷。一個顯著的特征是,應急預案具有預測與控制功能,其作為應急管理的核心,本意在于消減不確定性。但研究表明,應急預案及其編制過程本身則帶有悖論性,反而可能加大應急管理制度風險,具體表現為預案“復制化”、“碎片化”、“空想化”等問題。實踐中,一些地方已經表現出“應急失靈”的現象??梢姡瑔渭儜惫芾聿⒉蛔阋杂行獙碗s的公共危機;在應急管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發展以“改善公眾認知”為中心的危機管理。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水污染問題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公共議題,對政府的公共事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代表性的是浙江多地環保局長被“邀請”下河游泳事件,以及因臺風引發的“水淹余姚”事件,都暴露出行政管理、社會管理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因此,通過危機管理有力化解社會矛盾,變危機為轉機,是“五水共治”戰略管理體系的中心任務。危機管理是一種整合性的、持續的、動態的管理過程。形成“五水共治”的危機管理體系,需要重視并完善如下三類機制:

        1.政府協同與危機決策機制。

        政府是應對公共危機的核心主體,在危機管理中無疑應發揮主導作用。公共危機治理也對政府的決策能力提出了全面性的要求,具體包括:決策環境評估能力、決策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決策資源動員整合能力、決策制定能力、決策評估與自我修正能力。由于水資源天然具有流動性與跨區域性,同時公共危機具有共振性和非常規性,這就要求政府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是多向度、交織性的,而不能是傳統科層制中自上而下的直線控制。因此,應打破行政區劃與部門劃分的限制,建立“五水共治”的上下級政府之間、地方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政府多部門之間的協同治理機制,將“五水共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協調政府及部門間關系的中心機構,避免治水中出現“地方主義”與“部門主義”傾向,確保決策的快捷有效。

        2.多元合作與公眾參與機制。

        現代公共事務管理的最大特征在于政府與社會主體之間的合作,包括基層社區組織、非營利組織、企業、新聞媒體、公民個人等。在危機管理中,政府并非治理公共事務的唯一主體,而是應最大限度的包含非政府組織、企業、家庭、公民個人在內的所有社會組織和行為者。在目標上,通過多元主體間的合作與參與,形成全主體、全要素、全過程應對公共危機的長期合作網絡和制度平臺。從某種意義上說,多元社會主體在政府指導下的充分參與和積極互動并形成制度化的合作網絡,是“五水共治”取得成效的基本途徑。因此,應強調社會組織、企業和公民的主體地位,建立多元主體之間平等交流、協商互動的合作機制,讓社會各類主體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涉水事務的管理全過程,真正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五水共治”工作格局。

        3.社會資本培育機制。

        社會資本是以信任為核心的價值觀與規范集合。正如學者所言,社會資本是指社會組織的特征,信任是其中至關重要的方面,能夠通過促進合作行為來提高社會的效率。社會資本的有效運作,能避免國家權力單向度運作的缺陷,從深層次推動社會行動和解決矛盾。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說,社會資本的形成與集聚狀況是“五水共治”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所在。形成社會資本培育機制,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在制度層面,政府應重視自發并保障形成社會資本的社會條件,通過信息公開、關注弱勢群體、加強執法等方式加以促進;在價值層面,政府要給予多元主體平等的關心與尊重,培養并生成“普遍信任”,引導形成有利于“五水共治”的共同價值觀。

        (三)“五水共治”的風險管理之維

        突發事件與危機是一種已經發生的事實,其根源于事前存在的風險,即可以引發大規模損失的不確定性。必須看到,“風險社會”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全球氣候變化、極端氣候頻繁發生等外在因素也正在不斷提高風險的復雜性。2013年,我省在夏天遭遇歷史罕見高溫干旱,秋天又遭遇百年不遇強降雨,已經暴露出認識不到位、缺乏預防措施的問題,凸顯應對災害的社會脆弱性問題。此時,就有必要破除“天災/人禍”的二元對立思維,從更基礎的層面對自然與社會風險進行綜合預防,實現危機管理的“關口前移”,減少突發事件與危機發生的可能性與損失,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持續發展。因此,通過風險管理有序推進經濟、社會與政府的全面轉型,是“五水共治”戰略管理體系的最終目標。一般而言,綜合性的風險管理包括四個主要環節:1.風險識別,即在事件發生前,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識別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包括危險源、發生區域、種類、主要危險因子等;2.風險分析,即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進行分析,以確定該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損失程度;3.風險評估,即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對各種風險進行比較,確立風險優先順序,決定風險的可接受性;4.風險決策,即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制定風險應對方案,采取有針對性的綜合性預防措施,減輕風險產生的影響及造成的不利后果。因此,在污水、洪水、澇水、供水、節水五大領域,都應當建立涵蓋“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決策”全過程的風險管理體系。從目前情況看,一些領域已經初步建立起風險管理框架,為“五水共治”風險管理體系提供了基礎,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之處:1.在環境保護領域,針對化學物質的應用、工程項目的興建和運轉、各種開發行為引發的環境風險,環保部門已經全面開展了環境風險評價(ERA)工作,制定了《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等行業標準,為調整產業結構、保護水源地提供了決策依據,構成了“污水”、“供水”領域風險管理的基礎工作,目前需要強化規章制度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協調不同政府部門之間在環境風險治理上的府際關系,將風險管理措施落到實處;2.在防災減災領域,各地氣象部門已經開展了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工作,利用多種災害風險評估方法和評估模型,進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并制定風險區劃。浙江省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已在2009年3月向社會公布,為“洪水”、“澇水”領域的風險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目前需要細化風險區劃的范圍并加強后續的風險決策工作,真正實現風險評估與政策過程的“對接”;3.在社會管理領域,由于社會性風險不同于技術性風險,是決策主體與利益相關方之間的訴求沖突所產生的,需要建立專門的風險評估與管理制度框架,即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從實踐情況看,針對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重要政策、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等,浙江省在全國范圍內較早實施了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制定了《浙江省縣級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等政策文件,對重大事項開展經濟效益和社會穩定“雙評估”,切實預防減少實施中的社會穩定風險。這為“五水共治”中重要政策、重點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工作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也必須看到,目前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尚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評估主體、內容、方法上進一步完善,真正實現從“被動保穩定”向“主動創穩定”的轉變。

        四、結語

        第3篇: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預警機制

        [作者簡介]江燕燕(1982―),女,南昌航空大學學院研究生;彭本紅(1969―),男,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江西南昌 330063)

        據統計,到2011年,我國高校的在校學生已突破了2千萬,大學生群體成為我國當前最龐大的有組織群體。高校人數的急劇上升、經濟的飛速跨越前進、社會發展的轉型,都給我們的高校群體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大學生的數量和參與的人數也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大學校園穩定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晴雨表,加強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的控制和干預,是防范社會危機與政治危機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我國社會發展的“十二五”階段,社會各方利益急劇調整,社會不滿意的程度可能會呈現突變情形。因此,建立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的預警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的含義

        群體危機是指多人參與的不良聚眾行為,某個單位、組織普遍存在的消極現象,社會在某一時期、某一領域出現的惡性事件,一群人或者一類人暴露的共性問題。高瑞艷[1](2008)認為大學生一般是指高校中的部分學生,因某種共同的注意中心或共同利益臨時聚集,具有明顯的自發性、一定的組織性和言行的一致性,并構成較大影響的特殊事件。張書明,楊林[2](2011)把大學生定義為大學生受特定的中介性事件刺激,聚眾以非法形式或手段來表達意愿一種群體行為。曾學龍[3](2008)認為群體性害發事件是指在高校校園中突然發生的,可能引起學生情緒的動蕩,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影響學校穩定和社會安定的緊急事件。彭學君[4](2006)對大學生群體性危機的界定,指在某種社會環境中的大學生群體,在壓力或外界刺激下,對政府(高校)或某種國內外的政治、經濟、社會行為或現象,發生不滿與騷動,可能發生大規模集會、游行、示威、沖突、靜坐、絕食甚至對抗政府,影響到社會或高校的正常秩序,構成超越法律界線的行為或狀態,極易引發社會力量卷入與敵對勢力介入,它屬于社會危機的一種。

        二、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與危害

        學校高校治安管理方面的專家與學者將高校學生看作一個過程,認為其發生具有突發性、演化具有互動性、參與個體心態具有從眾性、矛盾性質具有可轉變性等特征。從以上對大學生群體危機事件的定義來看,大學生群體危機的特征有:

        1.發生的不確定。不確定性是群體危機事件的最突出特征。誘發群體危機事件的因素有其不確定性。有對國家的某些行為或社會輿論不滿意爆發事件類型的不確定;也有對學校管理方的考試、畢業等行為上的不確定性;還有對授課教室、就餐食堂、宿舍等地點上的不確定。也就是說,大學生群體危機事件的發生有其多樣性。

        2.產生的影響大。一般性的群體危機影響的至少是一個群體,大學生的心理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具有一定的從眾性。只要有同學參與其中,就很容易影響到其同宿舍、同班、同社團等一群具有共性的群體。這對大學生而言,影響不止是當前的學生行為,還影響其以后的思想行為。

        3.結果危害大。這是大學生群體危機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征。一旦爆發群體性危機事件,首先受其影響的是整個校園的輿論方向,這會導致部分的學生參與其中,上訪請愿、罷課、示威等行為嚴重影響學校的正常秩序。更嚴重的還會引起敵對勢力的介入,淪為他們破壞社會穩定的工具。

        三、大學生突發的原因

        中國現階段的大學生群體危機多屬于人民內部矛盾。這類事件的發生是社會處于變革過程中各種矛盾的綜合反映,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矛盾的表現形式。當前我國大學生群體爆發危機的頻率呈上升趨勢,其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思想行為自由化。經濟發展使廣大民眾從以前的集體主義思想轉變為如今的獨立化思想行為。大學生更是追求自由時代的杰出代表,他們追求思想解放、追求學術自由和人生自由,從高中跨入高校,他們思維、眼界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由中學時期的單純思想轉到多元的社會觀念。一些學生的政治觀念、紀律觀念自由化,碰到一些管理嚴格的事件就會想到用集體行為去解決,以此來演繹他們所謂的“自由”。

        2.學生訴求未能及時得到解決。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的民主意識逐漸增強,他們有滿腔的愛國熱情,在碰到國際、國家事務和國家問題時,若國家政府未能及時處理,在事實未查明、問題未解決的情況下,有相同不滿心理的大學生很容易聚集在一起,并產生在其大使館或相關政府部門門前靜坐、游行示威等行為。或者碰到學生飲食衛生、及課程考試通過率這些事關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問題時更容易引起雙方矛盾對立,而導致群體危機的發生。

        3.學生自身的壓力和情感等心理狀態未得到調整。當前小部分大學生對學習有“讀書無用論”、“上大學就是浪費青春”等消極思想。大學幾年的付出,在其畢業時還不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心里上覺得辜負了父母的期望,也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這種矛盾心理在其思維中不能得到很好的釋放和疏導,久之會生出仇恨心理,“破罐子破摔”的情緒也隨之而來。另一方面少數大學生的情感沒有得到同學或者朋友的認同,如談戀愛不成功,看著其他同學情感順利,會受到刺激。當學習壓力和情感壓力沒有得到釋放時,容易產生一群人相約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情。

        4.別有用心者在學生群體中的挑撥和教唆。新疆的燒事件,是別有用心者利用人民的弱點,破壞社會穩定、分裂國家的極端行為。經事后調查,很大一部分參與群眾都不知道事件的嚴重性。大學生的心理和思維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難以辨別事件的性質,個別用心的破壞分子利用這個弱點來煽動一些有思想弱點的學生,利用他們的不成熟來達到其分裂國家的行為。

        除上述原因外,西方價值觀和政治思潮、政府官員腐敗行為、社會治安問題、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三農問題、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改革以及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等社會熱點問題的網絡謠言也是導致大學生群體危機事件形成的原因。

        四、預警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的主要環節。“預警”就是在大學生群體危機發生之前對其進行預測、預報。是對風險狀態下各系統運行中的不良狀態進行監測、評估的基礎上,就風險可能導致的各種危害所作出的早期預報,是對風險的可能趨勢與未來結果所作的觀念判斷與運用實踐。所以,大學生群體危機預警是依據對校園發展狀況的判斷,按照校園系統的分析,對社會系統運行的安全質量和后果進行評價、預測和報警。

        預警是一個系統、一個過程。對大學生群體危機預警過程中的主要環節有:

        1.監測警情。監測警情是指觀察記錄特定校園風險的不同表征,收集整理相關危機現象的各項信息。它是預警活動得以開展的條件。

        監測警情環節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合適的預警對象―平時具有對國家社會現狀情緒不滿、懷有仇恨心理、經常瀏覽非法網站等思想行為比較極端的學生群體;緊密跟蹤危機現象的表現形態―單個人的不合適宜的論壇帖子、群體對某一事件的不確定情緒的持續時間等各種危險信號;收集與危機有關的各類信息―學生群體曠課、參與的宗教群體活動等;匯編成不同形式的監測報告。監測學生群體危機的關鍵之處在于保證監測活動的及時性、連續性,所獲取的信息的真實性、完備性。只有找到危機現象產生根源,才有可能把握危機的發展脈絡,才有可能繼續開展下一步的預警活動。

        2.尋找警源。警源是危機現象產生的策源地、肇始者,在危機的發生過程中大致起著“導火索”的作用。尋找警源即是指依據警情的表現特征,回顧危機的既往歷史,追溯風險源頭。它是整個預警活動的起點。

        尋找警源的工作主要按如下步驟進行:依據當前警情現狀,逆時針方向回顧大學生群體危機形成過程;追溯式地考察學生之間的貧富差距、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等心理壓力對大學生造成危機的背景;確定危機發生的起始條件和對學生心理造成較大刺激的事件;經過選擇、分析、對比等環節大致劃定危機的發生區域即策源地為學生宿舍、食堂等公共場地;搜尋引發危機的主體因素即肇事者是否為平時心態不太穩定、內向、思想偏激的學生。從外部環境和內部個人價值觀、社會心理需求等主、客觀方面進行全面而細致地分析。尋找警源的關鍵之處在于回顧分析的全面性和追溯研究的徹底性。

        3.分析警兆。大學生群體危機形成與發展過程中預先表現出來的帶有征兆性、標志性的現象,稱之為警兆。警兆是學生危機的“指示器”,在預警研究中起著“路標”作用。這是整個預警活動的關鍵環節,它為后續的預警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

        分析警兆首先要進一步明確預警對象,集中地、針對性地分析學生群體罷課、游行示威等行為。其次要明確預警對象中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各種危機傾向,如群體商量一起參加不正當的集體活動。最后,對于各種風險狀態進行背景和成因分析,識別主要風險與次要風險,還要判斷其發展趨勢,評估其可能產生的后果。

        五、構建大學生群體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

        一套完善的高校穩定預警機制通常由高校預警指標體系和高校預警接處系統構成,由一系列反映社會系統中比較敏感的熱點問題和關鍵點的數量指標所構成。高校預警接處系統是社會預警接處的各種組織、各種團體的有機結合體,它由三個層次結構組成(如下圖)。

        第一層次:預警報告系統。大學生黨員是當代大學生中的骨干力量和先進分子,是我們預警報告系統中的基層信息員,他們擔任著關注身邊同學的行動動向的職責。他們和班級輔導員一起定時收集學生群體的心理發展信息,一旦有群體危機的警情,及時報告學院專管領導。第二方面,應當設立網絡信息員?,F在很多群體信息通過網絡,網絡信息員須要對這方面的輿情加強監控。若發現警兆信息,要及時上報。通過建立這兩方面的報告系統,監控群體危機預警將更加立體化。

        第二層次:預警分析系統。它由學校各級黨委決策機構、政法綜治機關和相關工作人員構成,是在得到預警報告信息資料的基礎上,綜合事件產生的原因,為預防控制事件將產生的不良影響提供對策。及時、準確、客觀、有效是這一層次的內在要求。該部門的工作應具有相對獨立性、自主性。本部門領導要從全校觀念出發,著眼未來,建立一套與學生工作事務管理相對應的分析系統,運用原理方法,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大學生群體,不帶偏見地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盡可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愿望和要求,反映事件的本質和外在的表現形式,準確地把握學生的種種消極現象,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第三層次:協調疏導系統。根據我國的國情特點,目前大多高校對學生群體危機預警的協調和疏導工作都是由學校黨委組織來履行。處理學生危機事件,可以從心理疏導和媒體宣傳兩方面展開。大學生群體危機大多是心理因素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平時加強對學生生活、學習方面的關注,加強輔導員與學生心理上的溝通,定期舉行學生思想交流會,舉辦多種趣味性的班級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集體活動,進而對他們進行思想同化。另外的疏導程序,大多都在危機發生之時,學校有關領導出面解決事件,使之得到控制,可以從情緒的控制、心理的化解、行為的平復等多方面來疏導?,F在的網絡和大眾媒體也是我們疏導群體危機的極好手段,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通過各種媒體來引導大眾輿論,使危機事件瓦解于初始狀態。

        六、結語

        總之,在“十二五”的發展時期,我們大學教育工作者一定做好對大學生群體危機的預警工作,為建立和諧社會打好穩定的社會基礎。

        [參考文獻]

        [1]高瑞艷.大學生的預防及處置[J].社會科學論壇,2008,(2).

        [2]張書明,楊林.大學生預防中的網絡輿情監控手手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

        第4篇: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自媒體的信息傳播規律

        1.什么是自媒體

        2003年美國新聞學會的媒體中心出版了一份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人聯合提出的“We Media”報告,揭示了自媒體的基本特征:首先,自媒體應該是一種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其次,自媒體應該是一種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媒體,其核心在于普通市民的信息自主提供與分享。因此,博客、播客、網絡社區、論壇、BBS、E-mail等網絡媒介形式,都屬于自媒體。

        2.自媒體的信息傳播過程

        自媒體是與大眾傳媒、傳統網絡媒體不同的信息傳播形式,其本質區別在于社會公共信息的生產方式由專業的新聞媒體工作者轉向了一般的社會大眾,即草根進行內容生產與自主傳播。從拉斯韋爾建構的5W傳播過程看,自媒體的信息傳播過程如右上表。

        3.自媒體傳播信息的特點

        (1)傳播速度快。(2)傳播內容個性化、草根化。(3)傳播過程自由隨意,信息可信度低。(4)傳統大眾傳媒與自媒體形成互動和信息共享。

        網絡流言傳播模式分析

        1.網絡流言的宏觀傳播模式

        在自媒體流言傳播過程中,政府、網絡自媒體、網民、公共突發事件構成了流言傳播的四個重要支點。其模式如下圖:

        x

        第一,整個流言傳播處于復雜的危機環境中,突發事件是流言產生的源泉。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涉及公眾的切身利益,一旦正常渠道不能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各種意見就會以非正常狀態出現,并且演繹與放大公眾的恐懼心理,進而推動流言的傳播。

        第二,政府信息公開與否是流言產生的主要根源。在危機期間,政府的信息越公開,公眾獲得的信息越多,對有關部門的信任度就越高,流言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第三,網民在流言傳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網民的不斷互動形成網絡議題和輿論,并與其他媒體形成互動效應,將危機信息影響力成倍放大。

        2.網絡流言的微觀傳播模式

        在分析流言在網絡自媒體環境中的傳播過程時,筆者采用“六度傳播模式”理論。該理論起源于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于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論”。

        如上圖所示,網絡信息傳播中每個傳播主體既是傳播者(C),又是接受者(R)。通過網絡,他們可以匿名查找、和接受信息。當然社會和心理因素會對每一個傳者和受者產生作用,決定他們在網絡上的興趣和偏好,決定他們在網絡上尋求什么信息,把什么樣的信息輸入到網絡中。

        以“蛆橘”事件為例分析

        1.流言產生與傳播的原因分析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G?W?奧爾波特的觀點,在一個社會中,流言的流通量與問題的重要性和涉及該問題的證據曖昧性之積成正比。根據本文的上述分析,不難推斷“蛆橘”事件中“別吃橘子”流言大肆傳播的原因:第一,傳播內容的特殊性。內容圍繞人們比較關心的飲食問題,涉及身體健康這一切身利益,其實現程度關系到所有社會成員。第二,來自正規渠道的權威信息不足,推動人們通過網絡尋求信息和答案,人們在網絡中針對“蛆橘”事件交換意見,形成輿論議題,流言亦如附著溫床的細菌般滋生。第三,傳播時機的特殊性。時值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關注。第四,傳播途徑的特殊性。網絡自媒體是一種私人媒體,傳播過程自由隨意,且“把關”功能弱化。

        2.自媒體在流言傳播過程中的角色分析

        第一,流言的始發地。自媒體的本質在于草根內容的生產,這種原創性已經讓其成為公民自我表達意見的主要場所。

        在“蛆橘”事件中,一部分人收到手機短信后,會把短信內容輸入電腦,利用博客、論壇、QQ、MSN、電子郵件等渠道對信息進行再傳播,進一步拓展了信息的傳播范圍,使得更多受眾了解這一事件。同時,網絡自媒體會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對信息內容的真實性進行論證。

        第二,流言的擴散地。流言在自媒體環境中的傳播速度極快,網民能夠通過各種相應的手段輕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由于網民的大量介入、參與和互動,并利用復制、粘貼的便捷性和網絡“把關”的弱化,“蛆橘”事件就在短時間內形成了一個影響力不斷增大的議題。

        第三,流言的接收地。網絡信息傳播中每個傳播主體既是傳播者(C),又是接受者(R)。流言在博客、論壇、貼吧、QQ、MSN等自媒體之間傳遞并接受,再傳遞,形成了產生、傳遞、接受這樣一個融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為一體的傳播系統。

        自媒體環境下流言傳播的控制策略

        第一,信息公開,是網絡流言控制的基本方略。建立以政務公開為核心的信息傳輸網絡。目前政府已經出臺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一系列文件,為危機傳播制訂了基本的政策依據。

        第二,打造以媒介融合為基礎的危機信息平臺。在現代傳播條件下,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多種媒體,可以形成組合信息渠道,從而為媒介融合創造條件。

        第5篇: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傳統旅游;新型旅游;探

        一、引言

        隨著人類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日益得到了提高,旅游也就自然成為了人民群眾生活當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誠然,人們對旅游的認識和需求也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那么,如何凈化、規范旅游市場,更加有效地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求,這無疑是對旅游組織團體及其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傳統旅游的現狀

        (一)傳統的旅游模式是以旅行社組團為主,他針對游客的服務,采用的是固定路線、固定景點等模式。

        (二)在旅行過程中,針對游客的飲食,采取的是統一、簡單化標準,無特色、游客無自由選擇的余地。

        (三)在旅行過程中,針對游客的住宿,采取的是簡單化標準,游客依舊沒有自由選擇的余地。

        (四)在旅游市場中,滋生的低價團、強制購物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阻礙了旅游發展的進程。

        三、新型旅游的現狀

        隨著全國旅游市場的不斷變化,旅游消費者的觀念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們的出行也日益轉向自由行、自駕游、戶外等不同的新型旅游模式。

        (一)新型旅游無固定模式,他的基本特征是以自由行、自駕游、戶外等形式來體現,其表達方式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明顯區別于傳統旅游。

        (二)新型旅游自由行、自駕游、戶外等的優勢就是擺脫了傳統模式的束縛,擁有了自和自由度,能夠較好的反應出游玩的隨意性。但是,這種旅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新型旅游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不夠成熟,大多消費者仍然局限于盲目的旅游消費狀態,不能夠真正理解什么才是旅游的真諦。

        2.新型旅游消費者對旅游環境缺乏一定的認識和適應性,還有就是對旅游區域在食、宿、行等方面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

        3.新型旅游消費者在旅行過程中,對路況、天氣等諸多因素的不明確,加之車輛導航儀的局限性,導致消費者多走了冤枉路、多花了冤枉錢。

        4.另外,涉及到帶有老人和小孩的旅游消費者,必然會缺乏應變突發事件、突發狀況的處理能力,難免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其它不良后果。

        5.旅游消費者在旅行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消費諸如:路費、景區門票費、食、宿、行費等,都需要游客自理。

        6.戶外運動針對旅游消費者具有較高的體能要求,還有,野外生存技能的非專業性,以及戶外后勤保障、安全保障的準備不足,皆是導致事態發生變化或造成事故發生的不利因素。

        四、旅游定制服務及超級旅游定制服務

        (一)旅游定制服務

        1.旅游定制服務的基本模式

        旅游定制服務是為了完善新型旅游的內容、彌補新型旅游的不足,而產生的新的旅游定制服務模式;是為了幫助旅游消費者體現自、自由度,實現個性化、隨意性的新的旅游服務模式;是公(專業旅游咨詢服務單位)和私(旅游消費者)自覺自愿、靈活巧妙地結合的產物,是由公和私攜手共同完成的新的旅游服務模式;是為了提升旅游品質、提高服務質量、保障旅游消費者安全和權益的新的旅游服務模式。

        2.旅游定制服務的基本特征

        (1)旅游定制服務是由私(旅游消費者)自主決定旅游定制目標、自由選擇旅游定制線路、自行確定旅游出發時間。同時,由公(專業旅游咨詢服務單位)根據旅游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景區、景點、天氣、路況等各種信息以及后勤服務和安全保障。

        (2)旅游定制服務是由私(旅游消費者)在旅行過程中,可根據自身條件,自行選擇飲食、住宿的檔次和價位。同時,由公(專業旅游咨詢服務單位)根據旅游消費者的需求,提供飲食放心、住宿舒心的后勤服務和安全保障。

        (3)旅游定制服務是公(專業旅游咨詢服務單位)的所有后勤服務和安全保障一定要以私(旅游消費者)的利益為中心,認真負責、有序有度、具體全面,以此提升旅游品質和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二)超級旅游定制服務

        1.超級旅游定制服務的基本模式

        首先,超級旅游定制服務采取的是無固定模式的服務模式,他是建立在旅游定制服務的基礎之上,所爆發的又一場革命;其次,超級旅游定制服務是進一步革新、完善旅游定制服務內容,彌補旅游定制服務不足,又一種全新的超級旅游定制服務模式。再次,超級旅游定制服務是充分體現人性化、實現旅游消費者自主、自由的真正意義上的旅游服務模式。

        2.超級旅游定制服務的基本特征

        (1)超級旅游定制服務應是專業化、規?;?、系統化以及技術性為一體的高品質、高質量的旅游定制服務。

        (2)超級旅游定制服務應充分體現旅游消費者的個性化;應最大限度的體現旅游消費者的自和自由度;應絕對保障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3)超級旅游定制服務應以旅游消費者的滿意度為基準,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切實依據旅游消費者的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安排旅行過程中的飲食、住宿等各項事務。

        第6篇: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高中語文 課堂管理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6-023-01

        課堂管理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基本功。課堂管理為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一個教師若是不善于進行課堂管理,課堂秩序混亂,那么即便教師有著很高的教學水平,很深的學術造詣,教學質量也無法保證。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綜合性、技能性、最廣泛的文化性和復雜性等特征,與其它學科相比,知識序列性差,見效慢。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少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對教學進行了大膽改革,運用了不少新的教學方法,并建立了很多新的教學模式,但最終成效并不顯著。究其根本原因,是忽視了課堂教學管理這一關鍵環節,而課堂教學的管理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實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證。所以課堂管理是每個執教者都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總結的重要課題。。

        策略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期伊始幾乎每個老師都會給學生上一節預備課,千萬不要小看這一節課,如果利用得當,本學期的課堂管理就會事半功倍。這節課主要就是讓學生明確規則,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事情應該做,要做到什么程度等。例如,課前要求學生背誦,在這節課上就要給學生明確本學期背誦的篇目,背誦的進度,提問落實的方法。課前如果要求學生演講,就要讓學生明確演講的目的、規則、方法、范圍等。這樣每節課前三兩分鐘學生或者大聲背誦,或者聲情并茂地演講,有利于師生迅速進入緊張有序的教學狀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避免出現一些學生由于不知道該干什么而在課前追逐打鬧,聊天睡覺,甚至于連上課鈴聲都聽不見,等教師整頓好秩序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分鐘的消極局面。教師切不可在教學之初給學生留下松松垮垮的印象,一定要規范好學生的行為,讓學生迅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策略二:適時準確地使用指令語言

        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半幼稚、半成熟向成熟過度。較之高中以下的學生他們能夠很好控制自己的思想行為,但我們也不能對他們的自制力盲目樂觀。這就要求教師通過明確的管理指令信息,來實現對課堂教學的主動控制。這是易行又高效的一種課堂管理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在講到重難點或一部分學生進入疲勞狀態時明確指令 “全體都有,請大家把腰板挺直,頭抬高,集中精神進入本節課的重難點”,需要記錄的重點內容明確指令“請大家把該知識點記錄在書本某頁某處”等。直接指令的使用要適度管用,否定的指令不宜過多,要努力做到令行禁止。教師也可運用比較隱蔽的表達方式,傳達課堂管理意圖,讓學生在某種暗示情境中,自動遵守課堂管理要求。比如:“好,現在同學們都在認真看書,有的同學還動筆圈點,已經進人了學習的最佳狀態?!边@樣,那些本來認真看書的學生更加認真,一些不怎么認真的也自動端正了態度。

        策略三:巧妙地使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由身體的各種動作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巧妙使用肢體語言在課堂管理中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當教師從一種講話速度變到另一種速度時,學生已分散的注意力會重新集中起來。在講解中適當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強注意和突出重點的作用。課堂中經常會有學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同桌偶爾講幾句話,這個時候,教師停下來,望著他們,課堂很快安靜下來,這時候講話的同學也會意識到全班都在等他們,這樣不用一句話就能使課堂保持安靜。有時語文課堂涉及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如社會熱點、時尚、情感等時,學生會特別興奮,討論的時間過長聲音過大,忘形忘情,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用雙手向他們做出一個暫停的動作或將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靜的表示,以示意學生安靜讓課堂教學繼續有序進行。

        策略四:機智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

        作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還要隨時做好準備解決突然發生的狀況,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是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的重要體現,一個偶發事件的解決方式也許會改變你在學生心中的印象。

        如課堂上突然飛進一只小鳥,當然會一下子吸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這時,需要把課停下來,打開門窗,把小鳥放出去。然后幽默一下:連小鳥都想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可見學習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讓我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吧!接著繼續上課。再比如課堂上發現某學生在寫其他學科的作業??梢宰叩剿磉?,輕輕敲一下他的課桌,示意他停下來?;氐街v臺繼續講課,并注意該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有需要提問的,可以向他提問,促使他保持注意力。課下,可找他個別談話,告訴他這樣學習不是好習慣,付出同樣的努力卻不會取得好效果。有時學生會在課堂上會突然出現流鼻血,肚子疼,頭暈出冷汗等病狀,這時教師就要迅速做出判斷,癥狀輕的可簡單處理一下鼓勵學生繼續聽課,嚴重的讓一兩個學生陪護其到醫務室先進行診斷,并在第一時間內聯系其家長到校,千萬不可延誤學生病情。

        第7篇: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一、應將“機動而有效”作為建立我國突發性事件應對機制的基本原則

        風險社會中的突發性事件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一是突發性;二是多樣性;三是小概率;四是損失大;五是頻繁發生。應對突發性事件的基本困難與突發性事件的這些特點密切相關。由于突發性事件所造成的損失往往是巨大的,因此以必要的投入建立應對機制是必要的。但同時必須看到,在特定的區域內突發性事件發生的概率是比較小的,而且不同的突發性事件需要的應對措施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大量投入建立的應急準備往往可能會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費。以這次雪災為例,南方高速公路缺少應對雪災的除雪設備是造成災情損失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可能不計成本地在南方高速公路上配置可能幾十年都不見得用得上的除雪設備。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面對危機,必須防止兩種可能的傾向。一是對危機估計不足,缺乏防范公共危機的意識,準備不足,反應遲緩,倉促上陣。二是對危機反應過度,缺乏科學的預警與判斷,不計成本地進行投入,造成國家和社會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

        因此,我國建立突發性事件應對機制的基本原則,應該是機動而有效。這個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以相對小的投入建立規模較小但精干的突發性事件應對機構和為應付突發性事件而必需的資源準備(不僅僅是物質資源)。(2)機動性。由于突發性事件具有多樣性和小概率的特征,我們不可能對每一種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件都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準備應當具有很強的機動性,即能夠應對多種不同特征的突發性事件。(3)保障基礎性的前提是基礎性、寬口徑及國家層面的協調?;A性是指基礎性的機構、信息和物資準備;寬口徑是指,只要對這些準備進行必要的調整就能應對不同的突發性事件;國家層面協調是指,上述準備要更多地在國家層面上進行。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地區之間差異性大,盡管特定的突發性事件是小概率的,但這么大的國家,各種突發性事件實際是經常發生的。這樣以國家層面為主建立突發性事件應急反應機制,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資源。

        二、突發性事件應對機制的構成

        應對現代社會中的突發性事件,最關鍵的是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科學準確的預警,二是迅速的權威性決策,三是有效的執行。因此,突發性事件應對機制應當主要圍繞這三個環節來建立。

        (一)預警系統

        從這次雪災的經驗看,首先必須有一套完整可靠的預警系統。我國目前的突發性事件預警系統有幾個主要缺陷:一是負責和參與危機預警的機構多,但同質性強,信息單一;二是預警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受部門利益的制約,反應遲緩,質量較低;三是預警往往僅從單個部門或專業的領域出發,缺少對危機所造成的整體危害和連帶危害的綜合分析和判斷,亦缺少專門負責進行這種綜合分析和判斷的權威機構。更重要的是,這些信息在上達的過程中,其中一些重要信息往往根據某些原則被過濾掉,結果是到達決策層的信息嚴重失真。

        準確可靠的危機預警,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必須具有超越性、綜合性、權威性,即必須超越局部部門利益和單一專業知識的立場,對危機的整體危害和連帶危害由權威機構做出綜合性判斷和合理預測。第二,必須建立在有差異性信息的基礎之上。這主要是指信息的提供應該是多渠道的,信息的內容應該是多角度的;應該允許基于不同角度和渠道信息基礎上得出的不同判斷;應該采取更嚴厲的法律手段和懲罰機制禁止信息的不當過濾。

        為保證預警系統的超越性、綜合性、權威性,這種危機預警系統應由三個層次構成:執行專項業務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具有專業知識的專家學者;實施專門調查或服務的民間機構。這些系統不僅要在總量和指標方面對公共危機加以分析和判斷,而且還應從社會結構的不同層面出發,分別考察公共危機對不同層面的人群所可能造成的不同影響。

        (二)決策系統

        建立相對穩定的國家公共危機管理決策系統,該系統由兩部分組成:

        國家公共危機管理領導小組。該領導小組是權威性的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的樞紐,由中央政府各核心和相關部門及軍隊主要負責人組成,主要任務是在不同危機處理方案中進行宏觀決策和指揮。

        國家公共危機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該辦公室為國家公共危機管理的常設機構,其職能為:負責預警系統的運行及其成員的遴選;負責與危機管理有關的資源調查;負責危機管理的各項規則、規章和文件的制定;制定或提供危機應對預案;負責危機管理結束后的總體評估工作。

        (三)執行系統

        公共危機管理的成敗,取決于執行系統是否能夠迅速且有效地運轉。首先要保障國家公共危機管理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具有高度的權威,可根據國家利益有效地進行資源調動和配置,政令暢通。同時在地方和基層政府設立相應的精干機構。

        依據國內外以往的成功經驗,在處理公共危機,特別是抗災救災的過程中,軍事力量往往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煽紤]對部分部隊官兵進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他們處置各種危機的基本專業能力。甚至可以考慮在武警部隊中建設一支類似消防部隊的以應對突發性事件為主要職能的部隊,或是在現有消防部隊的基礎上擴大其規模和職能,以肩負起應對突發性事件的任務。

        事實證明,除政府、軍隊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組織外,在公共危機發生時,充分調動基層社會的各種力量,強化基層社會的自組織能力,發揮社區、居委會、非政府組織、志愿者等各種社會力量的作用,加強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危機管理培訓,培育具有危機管理專業素質的民間組織,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三、公共危機管理機制得以機動、有效運行的條件

        一是公共危機管理成敗的根本,既在于非常規狀態下中央和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具有較高的應變和執行能力,更在于常規狀態下對公共危機的預研預判。因此,除國家公共危機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外,國家應該擁有一支非專職、有專責、常運轉的危機研究和預警咨詢的專家隊伍。

        二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信息收集和溝通是預警和解決危機的最根本的前提條件。信息收集渠道應該多樣化,以有差異的信息渠道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和及時;信息收集機構必須具有獨立采集、調用和上傳信息的權力;信息應真實、權威、及時、集中和透明,既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又可以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到危機的狀況、事態的發展和處理進程;同時也必須進行合理有效的信息管制,統一認識、統一步調,消除因集體恐慌或錯誤信息帶來的衍生性危機。

        三是常規性資源普查,是保證在危機突發時刻能夠迅速、有效地調動和配置資源的必要基礎,也是加強危機管理系統機動性的前提。

        四是加強針對公共危機的法制和法規建設,充分運用法律手段來規范危機管理程序和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安全法》的基本準則,制定如《緊急狀態法》及《災難和緊急事件援助法案》等法律,制定如《國家應急反應計劃》及《公共危機管理條例》等法規,才能保障危機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是將與公共危機有關的各種社會建設計劃,納入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目標中來,強化各城鄉社區、物業、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和組織能力,強化管理人員、社會工作者、志愿者與突發事件有關的各種技能培訓,建立相互之間密切聯系和協作的社會網絡。

        第8篇: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手機媒體的主要特點

        手機媒體作為網絡媒體的延伸,其基本特征是數字化,具有網絡媒體互動性強、信息獲取快、傳播快、更新快、跨地域傳播等特性。

        第一,從新聞傳播方式來看,手機媒體消除了時空維度對新聞傳播的限制,實現了傳播的隨時性、隨地性;消除了不同媒體之間的隔斷,實現了媒體大融合,使新聞傳播走向全媒體化;消除了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的主從關系,使新聞傳播更多地表現為個體;消除了傳與受的界線,使新聞傳播從單向傳播向多向互動傳播轉變。

        第二,從新聞傳播內容來講,新聞被手機媒體注入新內涵,只要是信息,在手機媒體上就能成為新聞,內容的構成更加趨向多元化。

        第三,手機媒體對新聞生產機制產生了重構。新聞的生產和不再由媒體的記者所壟斷。只要有一部手機,人人都可以是記者,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和者。手機用戶顛覆了傳統的新聞生產流程和規則,以獨立的身份參與新聞生產活動,具有很強的突發性、隨意性、隨機性和獨立性,他們唯一遵循的是自己的表達欲、價值觀和傾向性。

        盡管受制于技術標準、政策、商業模式、終端等因素,手機媒體的發展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但是手機媒體正在改變現有傳播格局,形成新的交流環境,媒體生態更加復雜,傳播主體更加多元,用戶分化更加明顯。手機媒體的發展導致社會控制進一步弱化。

        充分認識當前手機媒體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當前手機媒體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虛假與不良信息傳播、侵犯個人隱私、信息垃圾、信息安全、手機所固有的技術缺陷如屏幕小和電池維持時間不足等。

        目前,在內容方面,很多手機視頻出現了無趣甚至趣味低級的情況。其標題一般都運用聳人聽聞的字眼來吸引受眾的眼球,提升點擊率,而內容本身卻乏善可陳,即所謂的“標題黨”。另外,現在許多拍客都涉及到偷拍、侵權的問題。雖然很多拍客所拍攝的視頻是出于對社會生活的關注,但一些惡性的偷拍事件也頻頻發生。這種情形,在地鐵、公交車、娛樂場所等公共場合尤為嚴重。更有甚者,還偷拍別人的住所及私人生活。這不僅缺少人文關懷,還容易侵犯他人的個人隱私??梢?,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拍客在許多方面尚不夠成熟。

        對手機媒體的監管也存在不少難點,諸如:傳播者身份的隱蔽性、手機用戶的海量性、跨地域傳播帶來的挑戰、政策法規滯后等。在中國實行手機和網絡實名制不切實際而且存在負效應。包括政府、企業在內的各種組織要學會運用手機媒體。特別是面對當今多元化、即時性、多樣性的輿論生態環境,必須積極運用手機這一最新媒體,順應新聞傳播規律,提高傳播技巧,主動設置議程,及時信息,努力占得輿論引導的先機,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手機媒體可以說是把“雙刃劍”,正以不可逆轉的方式挑戰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理念和意識形態。由于其虛擬性、獨立性、互動性和時效性等特點,它的雙重性質比其他傳統媒體更為突出。我們必須一分為二地看待手機媒體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既要看到手機媒體的發展對文化發展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又要看到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潛在危害,進而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

        發展健康向上的手機文化

        1.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切實提高利用網絡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和水平

        針對手機媒體上各種思想理論觀點、各種社會熱點、各種文化現象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特點,積極主動地加以引導,形成正面輿論強勢。加強對各種思潮和模糊認識的引導,加強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把公眾情緒引導到健康理性的軌道上來。加強對突發事件的網上引導,完善快速反應機制,第一時間權威信息,用尊重民意的實際行動贏得民心,用改進工作的實際成效凝聚民心。要注意發揮手機媒體的“平民化”功能,搭建平等溝通的平臺,運用可以接受的形式與方法進行有效的、因勢利導的教育引導,掌握話語權,提高引導的有效性與實際影響力,使手機媒體成為加強政府與網民進行深度溝通的橋梁。

        2.不斷提高拍客的素質,逐步提升畫面質量,改進拍攝內容,形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

        廣大手機用戶既是手機文化的享用者,又是手機文化的創造者,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文化創造活力。要充分發揮他們參與手機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激發他們的文化創造潛能,鼓勵他們創作格調健康的手機文化作品。加強對拍客特別是職業拍客的培訓,以便廣泛提高拍客素質,從源頭提高拍客視頻的質量。對于比較嚴肅的新聞類內容來說,拍客充當的是新聞記者的角色,可以一邊拍攝,一邊對該事件進行報道。就趣味性的視頻而言,拍客可以在攝錄的同時,加入一些對于所發生事件的描述或后期配音,融入自己的一些觀點,減少視頻內容乏善可陳的情況,提高網民收看的興趣。至于風景類的視頻,則可以在強化拍客拍攝水平的基礎上,配以適當的音樂,同時加上對景點的介紹以及當地的奇聞軼事。視頻網站要加強管理監督的力度。一方面要縮短審查時間,另一方面要扮演好“把關人”的角色,杜絕一些媚俗化的視頻出現。對于一些可能危及個人隱私,但又具有新聞價值的視頻,必須對所涉及到的人物圖像特別是一些過于血腥、殘酷的畫面加以適當的處理。

        3.加強法制建設,營建手機媒體的法制環境,完善有關管理機制

        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提出的“加快形成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共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管理體系”的要求,堅持科學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不斷提高手機文化管理效能。手機媒體成為現在媒體產業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然而在發展中存在許多問題,如稅收、國際民事訴訟、知識產權、言論自由與隱私的沖突及電子合同的有效性等,同時圍繞信息網絡引發了一系列管理問題:國家信息安全、網上著作權、網絡不健康內容等。重視安全問題,建立管理機制,依法加強管理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4.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合作,早發現早處置

        手機媒體既是技術產業,又是通信工具、交易平臺,不可能由一個部門來管。因此,加強協調、綜合治理、形成合力是手機媒體管理的基本方式。要建立與虛擬社會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輿論宣傳、信息技術、公安等部門都要切實負起責任,各司其職,明確“事前防范、事中監管、事后處置”的管理思路。加強對手機媒體群組活動的監控,提高及時處置能力。加大對手機輿論的源頭管理,確保不讓負面影響形成氣候。

        5.建立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

        對于以手機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的管理,要區分“日常狀況”與“非常時期”兩種管理形態。日常,要切實加強對手機媒體的監管工作,重點落實自律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最重要的是對重大事件發生時的應急管理,國家應加強重大事件應急預案的建設。實行分級分類管制,制定更細致的分類管理措施,使重大突發事件處置法制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①陸彩榮:《充分重視新媒體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和影響》,《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6年第1期

        ②李文明 岑丹娜:《拍客的源起、現狀、利弊及發展對策》,/index_bbs_show.php?id=814787&page=1

        ③肖弦弈:《手機電視:產業融合的移動革命》,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年1月版

        ④柳斌杰:《新媒體現狀與趨勢》,《青年記者》,2007年第3~4期

        ⑤高暢宏:《新媒體發展現狀與趨勢淺議》,《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第9篇:突發事件的基本特征范文

        現在有很多關于業務理念的培訓,但都太空洞,不夠實用!業務員基本是右耳進左耳出,根本不能在江湖上學以致用。為此,筆者總結多年的實踐經驗,得出一個關于業務員的“行為準則”,在多家企業推行后效果顯著,反響熱烈。也被一些企業戲稱為“開著寶馬走江湖”的贏家理念。

        訓練有素

        要行走江湖了,那么你的基本功是否修煉到家,對業務“兵器”是否能嫻熟使用?訓練有素是業務員成功的基本前提。

        關于這個問題,很多人在認識方面存在兩大誤區:一是有些業務員心境比較浮躁,無心練好基本功,卻羨慕一些有業績的同仁,信奉他們一定有“絕招”;另外是經常可以見到一些業務員徒有虛表,外在形象看起來很職業,卻沒有內功是個花架子。

        第一種情況,我在廣東、上海多家企業講課的時候,有業務員求解業務“絕招”,我告訴他們,在你們熟悉的東西里面,繼續不斷的去熟練,直到能夠熟能生巧!這就是“絕招”。你可以不服我的觀點,但是如果業務員連最基本的一些基本功,比如行業的一些發展動態、你公司產品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優勢你都搞不清楚,就算有絕招,又有什么意義?!

        第二個問題是,筆者為什么不把強調“外在形象”作為一個重點?!

        俗話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比如現在很多零售商都很注重“表面文章”,如果只是從門外走過,它們都將給你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但是如果當你走進店內,做一些產品咨詢時,卻會發現很多店員連一些基本的產品知識、功能都不懂,更不用說什么推銷技巧了。你說這樣的職業形象有什么用?!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不要形象,而是不要只注重外在形象,首先要練好“內功”!只有在練好內功的基礎上,外在形象才能起到進一步的完美和襯托作用。

        危機意識

        其實,同樣的一件事情,因為你處理的時機不同,將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現實中很多問題的發生,都是業務員缺乏危機意識、看問題不夠前瞻造成的結果。

        有些業務員表面看很忙,每天為了一些緊急、突發事件忙得焦頭爛額??芍灰屑氂^察一下,就會發現他是在“瞎忙”。因為他是屬于那種處理危機、收拾殘局、在事件中很被動的忙。

        舉個例子。拜訪老客戶,有沒想過你要提前做什么?

        很多業務員沒有這種意識,結果一到客戶那里,被客戶提出的問題搞得直冒冷汗,工作不僅無法協調,還被客戶設局“套住”無法動彈。

        可見,如果你沒有危機意識,看問題不夠前瞻,那將很容易陷入被動的不利局面。

        可以信賴

        很多人都以為口才好、交際能力強、滑頭,就能做出很好的業績,甚至一些公司在招聘業務員的時候,口才好不好、人是否滑頭也是決定是否錄用的重要條件。

        筆者堅決反對這樣的觀點,要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汽車推銷員喬·吉拉德是有嚴重口吃的。再來看一個實際的案例:

        年齡40左右的劉先生是某公司華南區經理,為人滑頭,很有社交經驗,可是業績并不理想,竟然比不上入行2年多老實巴交的小林。老總后來給他們換了區域,結果更令人不解,劉先生原曾經走訪6至8次都搞不定的客戶,小林跑一趟就搞定了。

        后來事實證明,原來客戶覺得小林人老實、實在,可以信賴,跟他合作比較放心。而劉先生太滑頭,他們有一種不安全感。

        贏家原則

        幾年前,筆者在某大型臺資企業任營銷總監,老總有一句很經典的格言:

        “你是要做英雄,還是要做贏家?!”

        一語道破業務員行走江湖的玄機。話不用再多,也是本文的核心!

        如果業務員堅持做贏家,不做英雄,那么不久,“開著寶馬走江湖”,將會變為可能!

        不斷創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女同欧洲亚洲一区二区 |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免费中文字幕 | 亚洲Av不卡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不卡 | 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