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第1篇: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關鍵詞: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對策措施

        建筑市場信用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規范建筑市場的信用活動。加強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不僅對推動建筑產業健康發展,而且對于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筑信用體系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發育程度不斷提高,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也有所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誠信、新世紀等一批為企業發行債券和資本市場發展提供服務的資信評級機構建立起來。專業擔保、信用調查、商賬追收類信用管理機構也開始出現。90年代末期,在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的大力推動下,信用擔保行業得到迅速發展。進入21世紀初,上海、浙江、廣東等省市加快了地方信用體系建設的步伐,我國第一家個人信用調查機構——上海資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戰略任務。2003年4月召開的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會議提出了建立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工作目標。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2005年8月12日建設部出臺了(建市[2005]138號)《建設部關于加快推進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意見》,與此同時,遼寧省政府印發了遼政發[2005]21號《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省政府成立了遼寧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05年11月10日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的“全國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研討會”上長三角區域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同時,以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青島、沈陽、大連等地為主構建一個城市間聯合誠信信息平臺也將陸續啟動,可以說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我市信用信息的歸集與整理在各大部門內部已初具雛形。工商、稅務、建筑、銀行、公安、法院、財政、證券、保險、統計等部門基本已建成內部的信息數據庫,基本實現了內部信息的整合,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市住建委根據2002年建設部《關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場有關企業和專業技術人員信用檔案的通知》,組織并建立了部分企業和人員數據庫、加快了企業數據庫建設的步伐。

        二、建筑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對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缺乏必要的法規依據,獎懲措施不能有效實施;信用的信息收集、標準制定、評價結果應用缺乏統一;企業信用制度建設滯后;缺乏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政府部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三、加強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措施

        1.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信用意識。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的信用意識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整體信用狀況。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信用意識至關重要,只有他們的信用意識加強了,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才能夠提高。如果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在代表企業工作的過程中不守信,即使企業的債務到期償還也會影響企業的信用形象,不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

        2.建立建筑企業綜合管理系統。建立和完善以物資流為主線、以資金流和工作流為核心的綜合管理系統。主要包括計劃進度控制,估算與費用控制,采購管理和材料控制,質量控制,費用進度綜合監測,設計管理,采購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財務管理,電子文檔管理系統,管理信息協同平臺等共十二個子系統。同時,建立信用檔案,完善企業內部信用管理。

        3.加強對企業信用的外部監管。加強企業信用監管,充分發揮建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現有的監督系統的作用,逐步實現部門監控信息的互通互聯,建立綜合的企業信用風險預警、傳遞、監控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第一,開展重塑企業信用形象活動。第二,試行企業信用公示制度。第三,試行守信企業信譽免檢制。

        4.加強建筑企業信用文化建設。建筑企業要牢固樹立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意識、品牌意識、形象意識,增強維護自身信用的自覺性,積極創建以講信用為核心(下轉第77頁)(上接第75頁)的企業文化,使誠實守信成為建筑企業員工共同遵守的核心價值觀。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引導、教育建筑企業樹立信用意識,建立對建筑企業經營者定期教育培訓制度,幫助其樹立“效益第一,信用為本”的觀念,糾正輕視信用的錯誤思想,大力提高經營者的信用素質,增強經營者維護企業信用的自覺性。

        第2篇: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一)如何健全建筑市場信用管理體系

        一是政府相關部門要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監管平臺。通過平臺建設確保建筑市場各方主體行為信息的搜集整理、評價及時準確,并實現社會共享。同時,信用信息平臺要作為建筑市場管理部門的辦公平臺,日常對建筑市場主體行為管理和檢查結果要實現與平臺數據同步,充分發揮兩場聯動作用,即將建筑市場管理和施工現場管理聯動,將建筑市場和現場的失信、違法違規行為記錄及時納入信用平臺,對建筑企業或從業人員做出全面信用評價;通過平臺向社會公布評價結果或等級,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罰”的市場環境,以此推進建筑市場誠信制度。二是要以政府對市場主體守法誠信評價為前提和基礎,積極推進綜合信用評價。對建筑企業進行綜合信用評價是以市場為主導,以守法、守信、守德、綜合實力為基礎進行的綜合評價。具體評價指標由相關協會指導社會中介信用機構研究制定。

        (二)橫向完善建筑市場信用管理體系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信用意識,為誠信奠定文化基礎。加強對公民、企業進行誠實守信教育的力度。對企業、個人及銀行的信用進行評級,促進它們在經營活動中始終堅持講信用、守信用及履行信用契約,保持良好的信用狀況。二是加強信用法規建設,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傳導機制和失信約束懲罰機制。必須依靠扎實的、符合市場規律的原則,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共同促進建筑市場信用制度體系的完善和發展,以達到制約和懲治失信行為的目的。同時,還需建立守信獎勵制度。三是加強政府引導,行業自律。政府推行信用制度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建筑市場信用制度也是轉變政府職能改革、轉變管理模式、縮減政府部門裁量權、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舉措。市場信用體系不僅要發揮政府管理職能,還要加快建立健全、完善信用法規體系建設,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監察力度,構建激勵機制,著力創建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充分發揮市場的調解能力。建立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具體評價指標。

        二、探索建筑市場信用評價體系的科學性

        收集整理建筑市場主體行為是信用體系管理的起點。健全企業信用數據征集制度必須建立多種征信渠道,開展征信活動,進行企業信用資料庫建設。信用評價階段是信用管理的核心。這一階段主要是信用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政府行政機構、信用中介機構或行業協會等,通過此前收集的數據,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恰當的信用評級方法,最終對評價客體即被評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做出恰當的評價。

        (一)信用評價體系常用模型

        1.特征分析模型。特征分析作為目前國外信用評級機構在信用管理工作中使用較為普遍的一種分析模型。該模型的主要用途就是對所要評價分析的客戶的信用狀況做出綜合判斷和評估,并以量化的方式對所評價客戶的信用等級做出評定。特征分析的技術理論涵蓋了被評價客戶經營實力的重要指標。該模型將定性或定量的特征全部進行定量處理,將一些模糊的或直覺的、感觀的印象和信息指標變為確定指標,使信用分析更加精確、直觀和易于理解。2.5C模型。5C法主要考察企業的品德、贏利及還款能力、資本實力、抵押品和經營環境。在我國綜合類企業信用評估中,采用5C引申出來的五性分析法來評價企業信用狀況。所謂五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成長性、流動性和生產性。具體到實際的信用評級體系中,評級要素一般包括管理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獲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等。3.駱駝分析模型。駱駝評級體系是目前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經營機構的業務經營狀況、信用狀況等數據進行的一整套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和指標化的綜合評級制度。駱駝分析模型包含5項考核指標,即資本的充足性、資產的總量、資產管理水平、利潤水平和資產流動性,采用五級評分制來評定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及管理水平(一級最高、五級最低)。駱駝評級方法因其有效性已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采用。

        (二)建立適合國情的信用評價體系

        近年來,我國已在建筑市場信用信息的歸集和使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部分省市在工程招投標中簡單地應用各種信用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沒有真正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綜合信用程度。為此,在初步應用信用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對施工企業的多方面征信,深入研究建筑業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信用定量考核和評價標準,確定信用評價模型,根據5C模型和3F模型的思路,并結合其特殊性,形成完整的建筑業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以此建立起建筑業管理與信用管理的長效機制,使信用管理成為推動建筑業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根據我國建筑市場和建筑業的企業特點,信用評價內容可分為對建筑業企業自身經營能力、資產充足度的評價;對其承擔建設項目履行合同能力、履行行為的信用評價兩大類。企業基本情況按照目前國內外成熟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按照信用評價工作的可執行性、可實踐性和可區分性,對建筑業企業的評價內容可分為企業經營能力、財務狀況、技術能力及獲獎受罰記錄等幾個方面。

        現場履約行為記錄,結合當前我國在工程建設招投標活動及履行項目合同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主要問題及社會反饋建筑行業的問題,可分為市場交易行為、質量控制行為、安全控制行為、文明施工控制行為、勞務招募和使用行為以及承包合同履行行為6個主要方面。建筑業信用評價體系指標的設立實現了工程建設現場與招標投標活動的有效聯動,將建筑業的企業施工現場各種行為表現納入企業綜合信用評價體系,通過對工程質量、安全生產的監督,以及對建筑市場的檢查、勞務用工分包情況等,由各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建設業主單位和分包單位,將各種行為作為指標進行量化,然后對評價對象進行綜合評價計分,最終將通過量化評價的結果運用到招投標活動中的評標定標環節,實現從“兩場脫節”到“兩場聯動”的徹底轉變。這樣做必將促使企業改變以往注重招標市場經營、輕視工程管理的行為,以利于信譽良好、施工現場管理好的企業中標,以利于引導企業注重標后管理,踏踏實實搞好項目本身,認認真真做好多方主體評價行為,注重長遠發展。

        三、探索創新建筑市場監管手段,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管理機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行在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的實踐基礎上,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各個環節上來。信用體系建設要從長遠著想,科學規劃,也要立足當前,從現在做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筑誠實守信的市場經濟環境。建筑市場信用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加快建立建筑市場信用體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性工程,既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規范市場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強經濟社會活動的可預期性和效率,又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做好“放與管”結合的必要條件。因此,按照“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管理機制,在行政許可、市場準入、招標投標、資質資格管理、工程擔保與保險、評優表彰等工作中,應當將信用信息作為依據或參考。同時,考慮鼓勵社會投資項目在工程發包過程中使用信用評價結果,查驗信用主體的信用狀況。

        四、加快建筑市場信用體制立法工作

        第3篇: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這次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工作研討會是一次很重要的會議,經過兩天的緊張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會議在*省建設廳、青島市建委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在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各項議程。下面,我結合大家討論中關心的一些問題和下一步的幾項主要工作談幾點意見,也是對本次會議的一個總結。

        一、會議的基本情況

        *,黃衛副部長的報告,對近年來的全國建筑市場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充分肯定了建筑市場監管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8個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建設廳(建委、建設局)的同志,分別從強化政府監管、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等方面,在會上介紹了他們的經驗和做法,5個地區進行了書面交流。昨天下午與會代表進行了分組討論,剛才,宇昕同志對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專題向大家做了介紹,青島、河北做了信息系統演示講解。各小組召集人在今天大會上進行了小組總結發言,大家圍繞黃部長的報告,結合本地區建筑市場工作實際,進行了討論和交流,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同志們普遍反映,這次會議開得充實,效率很高,召開這次全國建筑市場工作研討會議,非常必要,會議的主題鮮明,內容集中,對加強建筑市場監管有很重要的借鑒、指導作用。會議總的來看開得很好、很成功。

        二、當前建筑市場監管的主要工作

        當前做好建筑市場監管工作,重點要解決一個認識問題,加強三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提高對建筑市場監管重要意義的認識

        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是加入WTO新情況的迫切需要,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組成部分。良好的建筑市場環境,對維護公平,推動建筑業發展壯大,保證工程建設水平提高,改善城鄉面貌,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和城鄉統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加強建筑市場監督管理,規范建筑市場秩序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一定要切實提高認識,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政治責任心和緊迫感,作為建筑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職能部門,在這方面責任重大。當然,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長期不懈的努力,逐步加以完善。當前,建筑市場在體制上和機制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市場主體行為誠信度不高,建筑市場的監管手段有限,但是,我們要保持工作的主動性,在體制上一時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多在機制上想辦法,理清思路,按照工程建設的規律,集中力量,抓住關鍵環節,力求在解決影響建筑市場秩序的主要問題上有所突破,切實推進建筑市場秩序的進一步好轉。

        (二)加強市場監管,整頓規范市場行為

        1、嚴格建筑市場準入,堅決查處資質申報中弄虛作假行為

        當前,企業資質申報中弄虛作假和資質許可后資質條件不達標的現象比較嚴重。2006年上半年,建設部針對企業資質申請資料弄虛作假、騙取證書、偽造資質證書等問題,共發出《建設部建筑市場資質舉報核實督辦通知單》142件,其中處理違法違規企業30家。在監理企業方面,截止到2005年末,根據建設部對監理企業上報的基本數據統計,全國甲、乙和丙級監理企業注冊監理工程師人數不達標的達188家、1061家和1198家,分別占其同資質級別企業總數的14.5%、51.9%和46.3%,反映出企業資質許可后條件不達標現象比較嚴重。企業資質條件不實的問題,不但干擾資質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而且破壞了誠實信用的市場秩序的基礎,已經威脅到建筑市場秩序的進一步規范,必須引起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今后,對有弄虛作假嫌疑或存在舉報的企業,將組織人員進行嚴格核查,一旦查清資質申報材料不實的,依法予以嚴厲處理,在一年內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不再受理其資質申請,并記入企業的不良行為信用檔案,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上予以曝光,加大不誠實企業違規成本,堅決遏制這種現象的蔓延。

        2、依法加強法定工程建設程序的監督管理

        近幾年來,隨著建筑市場法規的逐步完善,按照工程建設客觀規律的要求,已經形成一套法定的工程建設程序和制度,建立了項目法人負責制、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制、招標投標制、施工許可證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制、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制等,這些法定程序和制度,有力保證了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但是,當前仍然存在部分法定的建設程序和制度沒有得到切實貫徹執行,造成了惡劣的后果,據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提供的資料,2005年全國共發生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其中因部分未履行和均未履行工程建設法定程序和制度的,占安全事故總起數的49.16%,死亡人數占總數的52.56%。因此,加強對法定工程建設程序和制度執行的監管,落實市場主體執行法定建設程序和制度的義務,仍然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規范建筑市場秩序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前提。

        (1)嚴格工程施工許可管理。工程施工許可證制度是建筑市場管理的一項法定制度,是監督工程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建設的重要手段,各地一定要嚴格執行好這項制度。要進一步明確施工許可的辦理條件、程序、時限,嚴格按照法定條件進行辦理,當前要特別強調嚴把資金到位關,防止新欠工程款;要對施工許可的變更、延期以及現場進行跟蹤管理,加強施工許可動態管理,堅決杜絕不合格的工程進入施工階段。

        (2)強化對合同履行的監管,遏制轉包、掛靠和違法分包。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繼續健全工程合同備案制度,加強對合同履行的監管,強化建筑市場和施工現場“兩場”聯動管理,及時發現和嚴肅查處中標后隨意更換項目經理(建造師)、任意進行合同變更、不合理地增加合同價款、拖延支付工程款、拖延竣工結算等違法、違規和違約行為,促進合同的全面履行,營造誠信經營、忠實履約的市場環境;要建立工程實施階段信息系統,及時、全面地掌握工程項目的進展情況和合同履約情況,對于工程建設中的不良行為和違法行為,要及時記入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通過激勵和懲戒機制,維護建筑市場秩序,提高工程建設質量水平。

        當前,轉包、違法分包和掛靠現象較為嚴重,直接擾亂建筑市場秩序,威脅工程質量和安全,社會反映強烈。《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辦法》都對轉包、掛靠和違法分包做出了界定,并明確了總包和分包的責任,各地要在現有規定基礎上,進一步制定操作細則;要以項目為核心,監督建筑市場的各方主體履行法定義務和合同義務,落實項目管理機構人員,做到人員到位、管理到位、責任到位。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分析當地建筑市場的主要問題,對存在轉包、違法分包等行為的主體單位,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對于搞轉包、違法分包或掛靠的企業,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必須依法對雙方做出相應處罰。對建設單位與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企業串通,允許其轉包、違法分包、掛靠業務,或者強行指定轉包、違法分包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一經發現要給予公開通報,并會同有關部門嚴肅處理該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討論中也有部分同志認為轉包、掛靠和違法分包多年來屢整屢現,難以解決,需要反思這個問題,進一步明確和落實總包的責任,對于這個問題可以思考、探索,但在有關法律法規未作調整前還要嚴格管理,嚴格執法。

        3、進一步發揮有形建筑市場作用,規范工程招標投標活動

        (1)繼續完善招標投標制度。招標投標制在我國實施二十多年來,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規體系。當前的任務是,要在已有的招標投標法規體系基礎上,針對影響施工招標投標公正性的重要環節,進一步細化操作規則,在信息、資格審查、招標文件、評標、定標、中標結果公示等環節上完善操作規則和方法。在推進招標投標工作中,既要考慮目前我國建筑市場發育狀況,又要考慮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既要加強行政監督,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用過程的透明、規則的科學促進招標結果的公平。在招標文件方面,目前一些招標文件設置了一些廢標陷阱,導致一些企業在非實質性競爭條款上被判廢標,引發了不滿和不公的情緒,為此,我們正與其他部委聯合制定《標準施工招標文件》,以規范招標文件編制。在資格審查方面,對于具有通用技術和性能標準的國有投資工程,將逐步實行資格后審;對于實行資格預審的,要推行合格制的資格審查方式,投標申請人只要滿足招標公告和資格預審文件規定的必要合格條件的,即為資格預審合格,以抑制圍標、串標現象,為此,我們已經起草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資格審查辦法》(征求意見稿),這次作為待議文件提交會議討論。在評標方面,各地應當重視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減少人為因素,對于技術標,將逐步推行合格制評審制度;對于商務標中經評審的合理低價中標的評標辦法,大家爭議比較大,一些地方也反映不少問題,各地可結合本地區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研究,加快建立與合理低價中標的評標辦法相配套的制度,積極推行電子招標、投標,計算機輔助評標,以降低招標投標成本,提高招投標的公正性。

        工程勘察、設計和監理招標投標不同于施工招標。要針對勘察、設計和監理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通過方案比選,優化勘察、設計方案,注重服務,提高勘察、設計和監理水平,促進工程建設水平提高,這也是明年完善招投標制度的重點工作。

        (2)加強招標投標的監督管理。在監督的對象上,要突出重點,以國有資金投資的工程項目為重點,對非國有資金投資工程項目的施工招標投標活動,可以轉變方式。在監督的主體上,要以招標人、招標機構和評標委員會為重點,明確招標投標中建設單位和評審專家的責任,加強過程檢查、投訴舉報、標后監管等,提高招標投標活動的公開、公證性。

        (3)嚴肅查處招標投標活動中違法違規行為。當前,對規避招標、擅自采取邀請招標、圍標、串標現象,以及招標機構虛假、串通招投標、高價出售招標文件賺取非法利潤等違法違規行為,社會反映比較強烈,對此,我們要加強調查研究。業主行為不規范是當前的突出問題,由于管理體制的原因,建設管理部門監管有一定難度,但對招標機構虛假、串通招投標行為,我們應該研究辦法,上海市實行中標后公正度評價制度,湖南省實行招標機構從業登記制度都是一些好辦法,其他地區也要采取措施,對招標機構進行專項治理整頓,加大對招標機構違法違規的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以維護工程交易秩序。此外,要嚴格按照國家七部委頒發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投訴處理辦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投標投訴受理、處理制度,制定投訴處理的實施細則,完善招標投標投訴復議制度,建立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及時受理和妥善處理投訴,查處投訴處理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

        (4)明確地位,拓展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建設工程交易中心的服務作用。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是一個服務場所,拓展功能主要是拓展市場服務功能、服務內容和領域,為建筑市場監督管理提供全面、規范和高效的服務。要繼續擴大建設工程交易中心交易內容的覆蓋面,使之涵蓋包括勘察設計、項目管理、咨詢服務、施工、監理、專業和勞務分包、貨物采購(包括設備和材料采購)等工程交易的全部領域;要在有形建筑市場現有信息網絡平臺基礎上,繼續加強計算機管理系統和網絡建設,健全和充實相關數據庫,使其逐步為建筑市場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和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信息網絡平臺,為建筑市場參與各方提供真實、準確、便捷的信息服務;要進一步發揮交易服務功能,及時工程量清單單價信息,實施工程擔保資金或者保函集中保管,實現多功能的服務平臺。

        4、抓緊工作,完成三年清欠任務

        在此我簡要通報一下全國清欠工程款的情況。目前,工程款歷史舊欠基本得到解決,全國建筑企業通過中國工程建設信息網上報的2003年底前已竣工項目拖欠工程款共1860億元,截至到9月14日,已解決1807.6億元,占97.2%,天津、上海、北京等22省市的償付比例已經達到95%以上。政府投資項目拖欠的705億元工程款中,已解決694.2億元,占98.5%。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了17個防范新欠的政策性文件,防范新欠的機制建設初見成效,一些地方政府也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相關配套措施和實施辦法,據調查,2004年以后竣工項目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的情況明顯減少。據對各地上報數據調查匯總,到7月初,共發現未在網上申報的拖欠工程款125.39億元,目前已解決99.2億元。隨著清欠工作的不斷深入,市場各方主體行為逐步得到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有了明顯好轉,防止發生新拖欠的長效機制建設正在發揮作用,農民工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距離完成三年清欠工程款的工作,還剩最后三個月的時間,下一步圓滿完成清欠任務還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舊欠要按目標要求落實到位;二是防新欠長效機制要抓緊制定、完善,并下力氣推行;三是新欠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措施得力。今年10月份國務院還將派出10個督察組,對部分地區清欠工作進行檢查,各地也要對清欠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更有針對性的提出鞏固成果的措施。為防止新欠,下一階段,我們要建立健全統計通報制度,加強監管,嚴格施工許可證的發放,嚴格審查建設資金到位情況,對于資金未按要求落實到位的,堅決不辦理施工許可,從源頭上防止新的拖欠工程款。

        (三)加強市場機制、制度建設,完善市場監管體系

        1、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信用獎懲機制

        建立建筑市場信用體系,是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保證建筑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舉措。2005年以來,我們加大了工作力度,使得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新進展,目前大力推進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建設部關于加快推進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加快推進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按照政府啟動、市場運作、權威、信息共享的思路,采取措施,逐步實現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統一的信用法規體系、統一的信用獎懲機制的目標。一是要通過積極組織長三角和環渤海兩大區域試點,引導全國各省市,尤其是那些基礎條件較好的地級以上城市推進信用體系建設。二是加快信用體系法規建設,《建筑市場誠信行為信息管理試行辦法》和《全國建筑市場責任主體不良行為記錄基本標準》(征求意見稿)作為待議文件已提請大家討論,我們將聽取大家意見,盡快修改完善。三是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以守法為基礎,及時采集建筑市場主體違反各類行政法律規定強制義務的行政處罰記錄以及其他不良失信行為記錄,加快全國信用體系網絡建設,充分利用信息網絡資源,逐步實現建筑市場誠信信息的互通、互用和互認,向社會披露建筑市場主體誠信情況,努力營造誠實守信、失信必懲的輿論氛圍。討論中有的同志提出信用體系不僅要以守法行為為標準,還要以信用、道德更廣的內容為標準進行信息收集與披露,這種理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目前信用體系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以政府推動為主導,以守法守規市場行為為基礎進行信息披露,既不會引起企業爭議,又可加強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在這一階段完成后,信用體系建設還要更多的依靠行業協會和信用評級機構逐步完善,到時也可以更多地考慮信用、道德等更廣泛的內容。

        2、推行工程擔保制度,有效控制工程風險

        工程擔保是國際上控制工程風險所普遍采用的一種手段,作為一種經濟手段,它可以通過“守信者得酬償,失信者受懲罰”的原則,建立起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對防范和化解工程風險,遏制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深圳、廈門等地近年來推行了工程擔保制度,為我國其他地方開展工程擔保制度工作提供了經驗。

        最近,按照部領導要求,我們起草了《關于在工程建設項目中進一步推行工程擔保制度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這次也作為待議文件提交會議討論。對擔保制度的推行,大家有些擔心的問題,如工程擔保的法律地位沒有解決,誰為擔保公司負責,如何加強對工程擔保的監管,目前如何推進工程擔保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深入研究相關法律問題,完善擔保管理規定,促進工程擔保法規建設,依法推行工程擔保制度;二是制定辦法,明確進入工程擔保市場的條件,包括要求銀行出具保函和實力證明作為前提條件,根據擔保機構的實力,對擔保工程規模進行劃分限制,控制風險,與相關管理部門加強溝通,加強監管;三是建立對工程擔保機構的監管制度,規范工程擔保市場,近期將研究實施三項監管制度,包括對專業擔保公司從事工程擔保業務的登記和審核制度、保函集中保管和信息統計分析制度、工程擔保活動的誠信管理制度;四是積極推進擔保試點城市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并根據試點經驗提出進一步推進和規范擔保的措施;五是加強工程擔保制度的宣傳、培訓和行業自律工作,委托行業協會研究制定有關工作標準和辦法。

        推進工程擔保工作的總體工作目標是:到2010年,工程擔保制度應具備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信用管理體系、風險控制體系和行業自律機制;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在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全面推行工程擔保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本地實際擴大推行范圍,基本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工程擔保制度。

        3、強化市場監管體系其他環節建設,促進建筑市場協調發展

        目前,建筑市場監督管理體系和機制建設上發展不平衡、城鄉建筑市場的發育程度不平衡、市場中介機構發育不完善等問題還存在,因此也要重視解決建筑市場其他環節的建設問題,促進建筑市場全面協調發展。

        一是要加強對村鎮建筑市場的監管。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結合村鎮建設的特點,組織制定村鎮建筑市場的管理規定(或意見),將有關村鎮建筑的設計、施工、監理、招標投標等市場管理要求納入其中,充分利用村鎮現有的管理體制,對村鎮建筑按照項目規模和使用功能進行分類管理,加強對村鎮建筑市場的監管。

        二是建立完善勞務分包制度,規范勞務分包秩序。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建立和完善勞務分包制度發展建筑勞務企業的意見》(建市[2005]131號),以發展勞務企業為突破口,建立預防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長效機制,要結合當地實際,加強工作的主動性,針對問題,積極研究相應的政策措施,加強勞務分包制度建設,注重制度的落實,及時總結經驗,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是強化對工程勘察設計市場的管理。勘察、設計單位改企建制后,將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整個行業將全面走向市場。下一步要重點對勘察市場進行專項調研,摸清現狀,提出加強和改善管理的具體意見和措施,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加大對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行為的檢查和清理力度,促進使勘察、設計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

        四是培育和發展工程總承包企業和項目管理公司。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是國際通行的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符合工程建設規律和特點,有利于質量責任落實和提高投資效益。當前推行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重點要解決三個方面問題:一是市場需求不足,主要是業主的認識與需求不足,這需要政府投資體制改革來推進,當前,要加大宣傳,為推進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社會認可度不高,這方面需要明確總承包和項目管理的地位,進一步解決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的市場準入問題,加大對其發育的支持力度,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培育和發展一批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公司,積極引導其成為成熟的市場主體,提高競爭力,迎接入世過渡期結束后面臨的挑戰,在這方面,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熱情的支持;三是有關政策不配套,這方面建設部已經出臺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試行辦法》、《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和《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下一步還將出臺有關招標投標的辦法和管理規定。10月底,我部和商務部將召開“推進工程總承包和對外承包的高層論壇”,統一認識,研究對策,進一步推動這一事業的發展。

        五是大力推進工程咨詢服務體系的發展。要加快制定工程咨詢服務體系發展的指導意見、配套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為工程咨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逐步調整現行的企業資質管理辦法和資質標準,支持有能力的工程勘察、設計、咨詢、監理、招標、造價咨詢等企業拓寬服務領域,發展成為獨立于業主和承包商,與各級政府脫鉤的各類工程咨詢公司,為工程建設活動提供各類技術性和管理的工程咨詢服務。

        (四)加強層級管理,創新管理方式

        1、加強層級監督,規范行政許可

        進一步明確地方和國務院專業部門在建筑市場監管及行政許可事項上的工作內容及責任,嚴格按照統分結合、各負其責的要求,在資質審查上落實初審責任,把好資質初審關。最近我們對今年1-6月份資質受理情況做了一個分析,從通過率看,有的省達到90%以上,也有的省只通過不到50%,甚至20-30%,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希望各地也進行一下分析,找出問題,加以改進。今后我們要建立行政許可審批的動態評估機制,加強工作協調,強化內部監督,使行政許可流程更加規范化;要加強層級監督檢查,認真清理超越法定職權做出的行政許可決定事項,對不符合規定的行政許可決定,應予以撤銷,并報符合法定職權要求的行政許可機關重新審查核準。

        2、轉變職能、簡化辦事程序

        以便民、規范、高效為原則,從統籌考慮整合資源、服務企業的要求出發,從簡政放權和實際工作情況出發,統一規范行政許可的有關程序和要求;進一步明確資質的分級管理辦法,明確權責,加強地方權利與責任;繼續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將資質受理由過去定期集中受理的方式改為隨時受理、限時審批,逐步向隨時審批過渡,同時盡快在資質審批中應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逐步做到網上受理、審查和審批。最近我們在建設部網站上設置“建設工程企業資質核準專欄”,逐步實現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招標等各類企業資質網上申報,計算機輔助資質審查,進一步整合企業資質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企業人員、業績等考核指標數據關聯和各類企業信息資源的融通,提高行政審批的效率和水平,規范行政許可行為。

        3、加強職能機構執法聯動,推進建筑市場閉合管理

        從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內部看,與建筑市場監督管理相關的職能機構涉及建筑業管理、工程管理、資質和資格、招標投標、工程造價、質量和安全監督以及市場稽查等內設機構,涵蓋勘察、設計、施工、招投標、造價咨詢、工程監理等工程實施全過程。為提高建筑市場監管水平,提高監管的有效性,涉及建筑市場監督管理的相關職能機構要主動相互配合,監督管理既分工管理又聯動執法,既不重復執法又不留下空白,進行全過程、多環節的齊抓共管,并將制度性巡查與日常程序性管理相結合,形成建筑市場監督管理的合力和建筑市場閉合管理體系,共同促進建筑市場的規范。各地可以根據各地工作基礎逐步推進,比如可否將招投標與造價工作閉合監管,施工許可、市場準入、清出與質量安全監督、竣工驗收備案閉合,行政管理與行政處罰閉合,在這方面,上海、蘇州、青島等地方都有一些好的經驗,其他地方也要積極推進。

        4、加快建筑市場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監管現代化水平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建筑市場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加強建筑市場監管,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新的手段,各地近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要加大投入,提高建筑市場監督管理的技術裝備,在充分利用原有計算機信息系統基礎上,加快建立本地區建筑市場監管信息管理系統;要加大信息技術在工程招標投標、信用體系建設、施工現場監管、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施工許可、合同履約跟蹤監管中的應用,并實現信息在建筑市場監管職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運用計算機和信息網絡技術,強化政府部門對工程項目實施和建筑市場主體行為的監管,并逐步形成全國建筑市場監督管理信息系統;要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方便市場主體,及時全面政策法規、工程信息、企業資質和個人執業資格等相關信息,全面推行政務公開,不斷提高行政行為的透明度和服務水平。

        5、加強建筑市場監管隊伍建設,提高監管水平

        加強建筑市場監督管理,提高建筑市場監管水平,隊伍建設是根本。要進一步健全建筑市場監管機構,充實監管力量,利用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市場的多種監管手段,為切實履行好監管職能提供有力保障。建筑市場監管機構要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沒有法律依據的職權不得行使,嚴格監管程序,明確監管的職能;要加強對建筑市場監管人員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業務素質教育,建立服務承諾制、崗位考核制等制度,加強內部管理,逐步健全內部監督、層級監督和社會監督機制,進一步提高建筑市場監管效能和水平。

        第4篇: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關鍵詞:安全質量,誠信體系,建筑市場

         

        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質量,促進建筑市場和諧運轉是建筑業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課題。同時也是工程建設節約能源、保護國家和群眾利益、構建和諧行業的重大舉措。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業安全質量誠信考評體系,加強安全質量信用管理,既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推進建筑業社會信用建設的有益嘗試和大膽創新,也是建筑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樹立行業形象的客觀需要。

        一、充分認識推進建筑業安全質量誠信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社會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國歷年來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度重視,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十七大明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方向、目標和措施。。“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重點,這既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也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筑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牽扯國家、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十五”以來,尤其是我市實施“一創六建”活動以來,我市統籌城鄉發展的建設速度迅猛加快,城鎮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高、大、難、新為特征的各類建筑工程急劇增加。這給建筑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工程質量一點都不能差”,“安全管理絲毫不能馬虎”,這是市建設局黨委確定的工作原則。經過全市建設系統干部職工的艱苦努力,近幾年,我市的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取得了歷史性的好成績,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但是,由于有些施工企業安全質量意識差、管理松懈、技術規范落實不到位,甚至偷工減料等,安全質量事故、投訴仍時有發生。這些問題雖然都得到了及時處理,但是,由于現有管理制度的局限性和處罰措施的一次性,對企業只能“就事論事”,處理結果不涉及其他,沒有連鎖放大效應。因而,這樣的結果有時不足以起到應有的震懾作用,很小的違法成本不可能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這是個別企業忽視安全質量管理,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問題的關鍵所在。鑒于這一現狀,把社會信用建設引入到安全質量管理工作中,進一步豐富安全質量監督管理的深度和廣度,形成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使問題的處理結果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最大限度的與企業的切身利益掛鉤,產生連帶效應,顯得尤為重要且非常緊迫。這樣才能真正使失信者“一處失信,寸步難行”,時刻警醒企業堅守安全質量防線,不敢越失信的雷池半步。

        在安全質量誠信制度的引領和規范下,使我市的建筑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更加堅實可靠,更加保障有力。

        二、創新方式,科學監管,把安全質量誠信建設推向深入

        為切實加強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安全質量誠信管理,市建設局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調查和研究,根據《建筑法》、《招標投標法》、建設部《建筑市場誠信行為信息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了《臨沂市建筑施工企業安全質量誠信考評管理辦法》(臨建發〔2009〕157號),與2009年7月27日下發實施。。本考評辦法適用于在臨沂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建設工程施工活動的本市及外地進臨沂施工企業。本市施工企業在市外承建工程中的安全質量行為也納入本企業誠信記錄管理范圍。考評管理辦法制定了詳細的施工企業安全誠信評分標準和質量誠信評分標準,起評分為零分,凡有行為優良記錄的予以加分;有行為不良記錄的予以減分。如同一情況受重復獎勵或處罰的,其評價加減分以最高分計算,不重復計分。安全質量誠信記錄評價每年度一次,結果每年公布一次,對有安全質量嚴重不良行為記錄的施工企業每季度公布一次。市建設局根據年度安全質量誠信記錄評價結果,從最高分依次向下排列,前若干名為安全質量誠信記錄優秀企業;從末位第一名起依次向上排列,倒數若干名為安全質量誠信記錄差劣企業。評價結果在全市通報,并在有關報刊、網站等新聞媒體上公布,市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資質管理、市場管理、安全生產許可證管理等單位將依據公布的結果分別對企業做出相應的獎勵或處罰。這樣,就使企業不僅在日常監督管理中受到獎勵或處罰,而且其結果將成為建筑行業其他管理制度對該企業進行考核管理的重要依據,從而使安全質量誠信考評的結果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發揮關聯效應,增強和延展安全質量誠信管理的力度與廣度。從整個管理程序上來看,較好的體現了社會信用管理的聯動效應,形成了安全質量誠信考評管理的聯合獎懲機制。真正使企業一處失信違法,多處被動受罰;時刻誠信守法,信譽質量雙佳。

        三、加強組織領導,創造有利環境

        建筑企業安全質量誠信考核工作在我市是第一次,既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創新。希望各縣區建設安全質量監督管理機構從建設工作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增強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建筑施工企業誠信考評工作做好、做扎實。

        一要明確責任。各縣區建設質量安全監督機構作為具體負責誠信考評管理的有效責任主體,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對安全質量工作的領導,要成立領導小組,設立專職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二要嚴格標準。各級監督機構要在認真學習相關標準要求的基礎上,不折不扣地把各項評分標準落實到安全質量管理工作的始終。要認真做好日常監督考核數據的的統計管理工作,確保每項考核數字公正、真實。要深入調查研究,對貫徹執行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與市里溝通交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使誠信考評制度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充分發揮。

        三要加強宣傳。各縣區建設主管部門要大力宣傳開展施工企業安全質量誠信考評的作用和意義,充分調動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經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輿論引導和典型帶動,在全行業形成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良好風氣,營造起“重質量、保安全、講誠信”的良好氛圍。

        第5篇: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建國以來,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各種資源由國家配置,企業信用完全依附國家信用,企業缺乏樹立良好形象的內在動力,企業信用先天不足。以信用為基礎的契約經濟也隨之終結。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市場機制的作用日益發揮。相應“市場失靈”、“市場缺陷”也逐步顯現出來。法治精神的缺乏使得經濟倫理的底線———社會信用的建立缺少動力。傳統的信用文化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信用體系被打破,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體系未建立起來,導致整個社會“信用真空”。當前企業信用缺乏遠不止于假冒偽劣泛濫、合同欺詐、逃避債務、偷稅漏稅、走私騙匯、虛假注冊、黑幕交易、價格陷阱、偽裝上市等等表現。特別是在食品安全領域,近年來發生了“地溝油”、“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故,使有著誠實守信數千年傳統美德的中國,今天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嚴重信用危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建立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證。也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市場經濟運行的過程當然地包含了信用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體系在我國已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首先,信用環境不佳已嚴重制約了消費、出口和投資需求,宏觀經濟的良性運行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市場經濟環境上。其次,企業自身誠信建設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客觀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是信譽和品牌的競爭,而品牌由信譽凝聚而成。品牌的本質是建立在消費者的高度信任和忠誠的基礎之上的。一個企業失去了信譽和忠誠,也就失了消費者,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可能。第三,誠信體系建設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客觀要求。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中,“誠實信用,超凡入圣”是至高無上的道德理念。在今天的社會道德結構中,“明禮誠信”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十明確把“誠信”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它要求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即以思想道德建設為核心的先進文化建設中,人們相互之間的關系應形成“善意真誠、守信不欺和公平合理”的風尚。通過全社會的信用倫理教育,培養他們的信用觀,為社會保持良好的信用秩序和風尚營造高尚的道德基礎,促進社會文明和人類的全面發展。

        二、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踐與路徑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于2003年底啟動,已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和經驗。特別是2011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進行了研究部署,要求各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社會誠信和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完善制度、加強教育,努力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使誠實守信者得到保護、作假失信者受到懲戒,為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改革和發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并進一步明確了“十二五”期間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六項主要任務:一是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設;二是推進行業、部門和地方信用建設;三是建設覆蓋全國的征信系統;四是加強監管,完善信用服務市場體系;五是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大力培養社會誠信意識。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自2003年啟動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健全了工作機制。2003年9月,成立了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商局。先后成立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中心和市工商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處,統一組織實施全市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目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達到65個,包括政府職能部門、司法部門、公用企事業單位及相關行業協會。各區縣也相應建立了企業信用建設的工作機構。二是完善了信用制度。市政府和市信用辦先后制定出臺了《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方案》、《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聯合征集記錄辦法》、《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公開管理辦法》等20多個規范性文件,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撐。三是搭建了聯合征信平臺。2006年市政府投資1139.6萬元,開發建成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聯合征信系統(一期工程)并投入運行,該系統包括信息征集、信息比對、信息共享等15個子系統,實現了市工商局、區縣工商局、工商所的三級縱向聯網和成員單位間的橫向聯網,為各成員單位數據征集共享提供了技術平臺。四是建成了全市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依托企業聯合征集平臺,截至2012年底,全市已征集整合了65個部門的企業信用信息2000萬條,其中基礎身份信息1442.7萬條、優良信用信息4.8萬條、不良行為信息74.6萬條、警示信息166萬條,黑牌企業信息311.8萬條。

        三、從各地的實踐來看,企業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

        第6篇: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建設部在部門戶網站上構建了全國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平臺的主要功能是:運用現代化的網絡手段,采集各地誠信信息數據,建筑市場各方主體誠信行為記錄,重點對失信行為進行曝光,并方便社會各界查詢;整合表彰獎勵、資質資格等方面的信息資源,為信用良好的企業和人員提供展示平臺;普及和傳播信用常識,及時行業最新的信用資訊、政策法規和工作動態,為工程建設行業提供信用信息交流平臺;推動完善行政監管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營造全國建筑市場誠實守信的良好環境。

        為保證平臺能夠及時準確地誠信行為信息,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全國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的運行

        全國建筑市場各方主體誠信行為記錄信息以建設部門戶網站(網址:中的“信用體系”欄目為指定公布平臺。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通過該平臺,報送本地區建筑市場各方主體的信用行為信息。主要要求如下:

        用戶登錄。進入建設部門戶網站,點擊導航欄中的“信用體系”欄目后,點擊左側菜單中“信用信息管理平臺”,在彈出的登錄頁面中輸入用戶名、密碼和驗證碼進入平臺。平臺根據用戶的注冊信息自動分配其操作內容和權限。在平臺的登錄頁面中可下載《操作手冊》,或登錄進入平臺后,點擊右上角的“幫助”菜單,查看平臺的使用幫助信息。

        數據報送。對于尚未建立信用信息平臺的省份可以登錄建設部系統平臺,按照《建筑市場不良行為信息填報表》的要求逐項填寫企業基本信息和企業不良行為記錄信息內容。對于已建立建筑市場信用信息平臺的省份,按照《建筑市場信用信息數據標準》要求準備需要報送的數據信息,然后登錄到建設部系統平臺,進入上方菜單中的“數據同步”欄目,按照界面中操作提示,上傳數據文件。數據傳輸過程中,以企業組織機構代碼為唯一標識編碼,必須嚴格準確填寫。

        信息查詢。依據《全國建筑市場各方主體不良行為記錄認定標準》和《建筑市場信用信息數據標準》所歸集的信息,為數據整合、查詢、統計、分析提供了技術保障。通過系統提供的誠信信息查詢界面和軟件查詢接口,各級建設主管部門和社會公眾可以動態查詢建筑市場各方主體的誠信行為信息。

        信息應用。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逐步建立信用獎懲機制,在行政許可、市場準入、招標投標、資質管理、工程擔保與保險、表彰評優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已公布的誠信行為信息,依法對守信行為給予激勵,對失信行為進行懲處。在健全誠信獎懲機制的過程中,要防止利用誠信獎懲機制設置新的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

        二、各地要認真做好不良行為記錄信息的工作

        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參與建筑市場活動的各類建筑企業、中介服務機構和各類從業人員的基本信息和不良行為記錄是公共信息,應實行公開公布制度。不良行為信息以有權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行政處理決定之日起7日內予以網上公開公布。

        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建筑市場信用信息平臺為轄區內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公布不良行為信息的統一平臺。公布內容應與建筑市場監管信息系統中的企業數據庫、人員數據庫和項目數據庫的基本信息相結合,形成企業和人員的信用檔案,內部長期保留,不得撤銷。

        其中,符合《全國建筑市場各方主體不良行為記錄認定標準》的不良行為記錄,除按時在省級建筑市場信用信息平臺公布外,還應在公布之日起7日內,由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建設部,由建設部統一在全國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上公布。

        通過與工商、稅務、紀檢、監察、司法、銀行等部門建立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獲取的有關建筑市場各方主體不良行為記錄,也應納入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信用管理,在相應的平臺上予以公布。

        三、各地要明確工作職責并落實責任單位和人員

        建設部、省(含自治區、直轄市)、市(含省會城市和地級市)要形成各司其職、層級監督和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市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建筑市場各方主體的誠信行為進行檢查記錄,將所采集到的不良行為記錄信息及時報送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采集、匯總和公布本地區建筑市場各方主體的誠信行為記錄信息,統籌轄區內建筑市場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并將符合《全國建筑市場各方主體不良行為記錄認定標準》的不良行為信息通過信息平臺報送建設部。

        建設部負責建立和完善全國建筑市場信用管理信息平臺,匯總、公布全國建筑市場各方主體誠信行為記錄信息,檢查、指導和督促各地建筑市場誠信行為信息管理工作。

        各地要加快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建設。要以工程招投標管理系統、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系統、企業資質管理系統和執業注冊人員管理系統等為基礎,充分依托有形建筑市場的軟硬件條件,加大整合力度,實現各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形成覆蓋建筑市場各方主體和執業注冊人員的信用信息系統。

        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明確此項工作的分管領導、業務負責單位和具體責任人員,落實工作責任制,推進誠信信息平臺建設,切實做好信息的采集、整理、報送等工作,真實、完整、及時地公布不良行為記錄信息。

        四、各地要嚴格按照規定要求按時報送誠信行為信息

        全國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是對外建筑市場各方主體誠信行為記錄信息的權威渠道。為切實做好平臺啟動后信息數據充實的工作,各地要按照《建筑市場誠信行為信息管理辦法》(建市[20*]9號)要求,認真做好本區域內誠信行為信息的歸集和整理,按時登錄建筑市場誠信信息平臺,報送有關誠信行為信息。總的時間要求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在20*年12月30日以前,完成本區域內20*年全年發生的建筑市場各方主體不良行為記錄信息的報送工作。20*年1月1日以后,按照不良行為信息公布制度的要求,轉入常規的信息報送機制。

        第7篇: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關鍵詞】市政公用工程,誠信建設,問題,方法

        一、研究背景

        當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建筑市場信用體系逐漸形成并完善。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在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絕大多數市政公用工程都是由政府進行投資的,容易出現政府利用職權,對當地與外地企業在經濟上差別對待、新進入的相比在位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違背市場經濟秩序的信用缺失與道德失范等等狀況,使得公平競爭和追求效率的市場秩序變得混亂,經濟發展道路受阻。

        二、市政公用工程的誠信體系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以下幾種行為之中:

        (1)政府行為

        各地政府在組織進行建設單位考核評定時,把建設單位的項目業績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并且加大參與門檻,實行當地與外地企業在經濟上差別對待這樣的地方保護主義,有的還形成讓新進入的相比在位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行業壁壘。

        (2)招投標行為

        甲方在組織進行招投標時,會出現違背公平的情況。在招標和投標過程中出現的犯規作弊行為多種多樣,如違反國家和相關行業法律規范、暗示圍標、陪標、隱蔽招標、泄露底價、收受乙方回扣等等。這些違規的招投標行為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市政公用工程的行業秩序。

        (3)執法行為

        作為監督管理部門,本應公正執法,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社會上仍有一些執法人員借自身職務之便獲取個人利益,“在其位不謀其政”,不顧法律法規和肩負的責任,收受建筑單位賄賂或對建筑單位的違法行為采取聽之任之的放任態度,使得工程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4)建設和施工單位行為

        當前我國各類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設通常是由政府出資的,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對績效評估的認識存在誤區,過于注重執政業績,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進行工程的招投標。資金匱乏帶來許多負面后果,導致工程款不足,建設單位不能付給工人報酬,無法購買建設所需的材料和設備,拖欠銀行借貸款項。施工單位將工程轉移給進行施工的承包方,又要從中獲取部分工程利潤,而進行施工的組織繼續唯利是圖,置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于不顧,使用劣質材料和設備進行施工,使得工程多虎頭蛇尾,難以善始善終。這樣的行為不但不能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容易造成工程質量不合格的情況,不能保障人民安全,最終既降低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又導致社會人力和財力遭到損失。

        三、改進市政公用工程誠信體系建設的方法

        (1)建立誠信的市場競爭環境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在這樣的條件下,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倡導樹立誠信意識,加強競爭能力,讓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設向優質、安全、公平的方向發展。除此以外,針對部分政府和企業的違法和失信行為,應加以曝光和懲治,才能為市場競爭提供一個誠信公平的環境。

        (2)加強全社會的誠信教育

        市政工程行業的誠信建設任重道遠,要想改善目前誠信缺失的行為,并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加強對政府和民眾的誠信教育,明確誠信的重要意義。加強全社會的誠信教育的方法有:利用教學、書本、網絡等加強對誠信的宣傳力度,使人們增強誠信意識,樹立全民誠信觀念,建設自覺反思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凝聚中國力量,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3)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立法執法水平

        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強制性,信用體系的建設需要法律的保障。國家立法機關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現狀完善法律法規,讓市政行業的運作依法進行,明確違法行為,防止不法分子鉆法律的空子,促進市政公用工程行業的誠信建設。

        (4)提升政府公信力

        針對社會出現的各種腐敗問題,應采取措施規范政府的各項行為,擴大各項民生政策的透明度,努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加強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的誠信建設。這樣也有助于保持政府的優秀形象,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5)完善誠信監督和失信懲戒體系

        之所以當前市政公用工程行業會出現信用缺失的局面,是因為在現階段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并未得到完善和落實,相關人員思想道德修養較低且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建設誠信監督和失信懲戒體系至關重要。加強對相關人員的監督,對違規現象進行檢舉和處罰,有助于誠信文明的建設。例如,可在有關部門的組織下調查和整理各個工程單位的概況、經營狀況、銀行資金記錄、項目工程實施等具體情況。接著對他們的從業資格、招標投標、施工過程中的不誠信行為加以警告、記錄和通報,根據情節大小予以相應的懲罰。

        (6)加強信用評價體系的建設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全球化進程的推進,現代社會已進入數字時代。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適應時展的潮流,加快信用信息數據庫和企業誠信檔案的建設。具體來說,即做好建筑行業的信用信息采集與歸整,按照要求對數據庫信息進行利用。該數據庫和數據檔案還可以用于對相關單位和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綜合全面地評價和管理,成為招標投標、評價評優的參考。該體系的建立也有助于提高人員思想道德素質,減少市政公用工程行業中的暗箱操作行為,整治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業壁壘。

        四、總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我國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說過:“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今天更需要誠信。加強誠信建設對于規范市場秩序,推進國家市政公用工程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楊福炬.施工企業加強誠信建設之我見[J].管理觀察,2009(06).

        第8篇: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摘要:本文試提出信息化在工程建設招標管理中的應用、建設重點和發展方向。

        關鍵詞:信息化;建筑市場;招標投標;應用;發展

        中圖分類號:TU7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bid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construction poin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Building market; Tender and b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信息化管理(以下簡稱信息化)從本質上講,是采用計算機智能模擬技術,以計算機、電子大屏幕及觸摸屏等硬件為依托,以網絡傳輸為媒介,以計算機信息軟件的智能管理為途徑的現代化管理方法,更迅速、更準確、更靈活地解決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過程中信息渠道不暢、透明度不高的問題,切實改善工程建設招投標環境,從源頭上杜絕工程建筑領域腐敗現象的發生。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信息化的應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工程建設招投標網上辦公系統。包括工程招標信息、招標文件等交易資料上傳下載、網上評標、網絡監督監察、即時查詢等功能。二是各方責任主體信息庫網絡管理的應用開發。收集匯總各方責任主體的市場行為、合同履約情況、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市場誠信等數據信息,建立網絡數據庫,提高市場主體參與投標活動質量的透明度,從而為規范各方責任主體行為以及企業發展、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準確的參考。

        一、 信息化在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1、信息化解決工作效率方面的應用

        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的主要工作分為日常的交易受理工作和招投標活動,針對日常工作,通過建立流程化管理與服務體系,將管理和服務工作進行梳理,借助交易管理系統做到上下環節環環相扣,以項目招標流程為依據,從項目登記、日程安排、公告、報名等過程,形成一套規范的辦事流程。通過系統的使用,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工操作失誤,而且避免了重復投資造成的浪費。同時,通過辦公系統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崗位分工,理順了關系,簡化了手續。

        針對招投標活動的重要性,通過建立“建設工程評標專家語音通知系統”、“建筑市場交易主體信用體系管理系統”和“建設工程量清單招標評標管理信息系統”,使建設工程評標專家語音通知系統解決了人為干涉的問題。開標時,工作人員根據每個工程的特點和投標報名情況,設定專家抽取條件和回避條件,系統自動完成即抽即通知的過程,并打印出密封的評委名單。在整個即抽即通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并不知道抽取的專家名單和是否與會等信息,確保專家名單的保密。

        “建筑市場交易主體信用體系管理系統”是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保證建筑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舉措。為建筑市場與工程項目招投標的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信息網絡平臺。我們設想下一步企業信息經主管部門審核后錄入生效,作為招投標相關項目分值產生的唯一依據。同時從合同履約入手,收集各類企業誠信行為相關信息,包括資質變更、技術人才流動、項目經理調動、法人變更等內容。為營造誠實守信、失信必懲的建筑市場環境,提高整個行業的信用水平,推進建設領域誠信建設創造條件。

        “建設工程量清單招標評標管理信息系統”,通過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實現電子標書投標,電子評標系統評標,利用電子標書代替傳統紙質標書,降低投標文件制作成本,減少繁瑣的手工計算和符合工作量,縮短評標時間,提高評標效率,增強評標效果,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服務檔次。該系統對投標數據具有快速分析能力,可以將數據進行有效排序,還可以將企業的應答信息進行類比,使評標專家一目了然,減少了來回翻標書的繁瑣工作。另一方面,電子標書可以降低業主和施工企業的招投標成本。執行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后,投標單位需要提交清單綜合單價分析表和措施項目分析表,投標單位提交文字表格時,打印的文檔大大超過以前在定額模式下的評標時提供的文字文檔。運用計算機評標系統對招投標數據的快速分析能力,將投標文件中有疑問的報價搜索出來,供評標專家評定,可以把評委從勞神耗時的找錯工作中解脫出來,達到評標的最佳效果,體現公平、公正、科學、擇優的原則。通過這些信息化的使用,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規范了辦事程序。

        2、 信息化在改善市場秩序方面的應用

        造成建筑市場混亂的癥結有很多,齊抓共管是搞好有形建筑市場的關鍵。為了更好地完成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建立評標監控系統,安置監控探頭,開標時對評標去人員的活動行為和評委實時全程監控,并把評標全過程音像資料刻錄光盤永久保存。在監督區設置電視墻及專用通話設備,監督人員可以在監控室內對評標區人員進行監控。既不干擾招投標活動的正常進行,又對招投標活動出現的問題,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通過完善的監督機制,逐步治理建筑市場的秩序混亂的現象,進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確保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3、信息化解決信息不暢問題的應用

        為了解決以前建筑市場中信息工作混亂,行政部門各自信息,缺乏條理性和統一性,甚至還有的把信息作為私有財產,實行壟斷或有償等問題。通過建立“建設工程交易信息系統”,作為聯結政府行政部門和廣大企業的橋梁,其重要的職責就是收集、存儲和各類建設信息,并為各方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完善中不斷提升服務功能,“建設工程交易信息系統”不僅可以提供行業信息、辦事指南、工程信息、中標公示信息、招標公告信息、企業信息、人力資源、材料價格等信息。同時,還提供網上報名、網上交易受理、信息咨詢等網絡遠程服務。系統中提供的信息有著來源廣、準確性高、及時性好的特點,解決了信息流通不暢問題。

        二、 當前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管理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1、 信息公開,促進招標信息規范化

        信息在招投標工作中貫穿于各個環節,信息是否溝通及時、是否掌握充分、是否公開透明,都可以直接影響到招標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如:招標階段需要招標信息、發投標邀請、發售標書等,而在評標定標階段還要依據于信息。這就有必要實行施工企業數據庫全國聯網。通過信息全國共享,以提高辦事效率,實現信息化辦公。同時便于進行資格審查時,不受投標企業的人員、信譽、業績等情況真實度問題的影響,全面了解各企業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為建設單位提供真實、客觀的企業評價信息。

        第9篇: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范文

        為轉變監管方式,提升監管信息化水平,住建部印發了《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數據標準(試行)》和《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管理辦法(試行)》(建市[2014]108號)。各地大力推進建筑市場監管與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和誠信體系建設,建立省級一體化工作平臺,全面實現“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總體目標。依據住建部文件精神,湖北省按照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管理、分級實施原則,正在建立省、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兩級建筑市場綜合監管信息系統,省、市、縣(市,區)三級建筑市場綜合監督信息數據歸集網絡,實現全省建筑市場監管信息的互通互聯。

        1.1切入點

        2007年起,湖北省便著手建立市場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一體化平臺,從前期試點反饋情況看,各地基本建立了信息化辦公和信息公示等資源,也建立了一些監管平臺,主要以質量安全監督和施工許可、檢測在線監測為主,少數地方加入了市場行為、商品混凝土、起重機械管理。住建部兩年行動方案中提出的落實質量終身責任、打擊轉包分包違法行為、健全工程監督管理機制、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和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等重要任務,其終極目標是規范市場行為和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受控,因此,在前期工作基礎上,以現有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和市場行為管理作為切入點,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基礎數據庫是可行的。

        1.2管理線

        在整合現有信息系統資源的基礎上,管理系統應集中完整反映在建工程項目各類主要信息,如工程基本信息以及施工許可證、各方責任主體及責任承諾書、初步設計審查、施工圖紙審查備案、節能設計審查備案及建筑市場管理、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的主要信息等。所有信息可來自已有各業務系統,并通過一個綜合性平臺進行直觀展示,為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相關管理人員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支持,也為各工程參建單位相關人員和社會大眾提供信息服務,即在省、市州平臺上無論哪個項目的市場、質量安全、招投標、圖紙審查等相關信息均能顯現。從建筑業綜合管理的角度來說,垂直管理可以通過用戶權限授予的方式在管理平臺中實現閱覽、審批等業務,水平管理可以在各系統間設置數據關聯,實現程序化、流程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管理數據“平級閉合,上下暢通”。

        1.3監管網

        以往的建設工程監管靠人海戰術實施,監管人員常年奔波于各建筑工地,查安全、查建筑材料、工程質量,但由于人少工地多,根本無法保證監管到位。為了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必須改革監管模式,從監管方式、重點和方法上想辦法。在監管模式上,應當重點關注企業從部門到項目的質安保證體系運行管理,管理部門從上到下的層級管理,主管部門到企業的行業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點、線、面的全方位監管。而且,建筑市場監管部門對工程項目的市場、質量安全的檢查記錄必須納入統一的工程項目數據庫,形成管理閉合。

        1.4數據庫

        作為建筑市場監管與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的基礎,必須建立企業基本信息數據庫、注冊人員信息數據庫、項目數據庫、信用信息庫。2015年,湖北省將初步建成省級綜合監管平臺,將省市縣三級建筑市場監管部門現有監管工作通過網絡平臺有效對接,全面實現建筑市場“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目標。

        2一體化監管平臺功能與內容

        2.1實現目標

        通過建立建設工程市場監管與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及時采集和分析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建筑市場責任主體(各類建設業主、工程建設企業和執業人員)信用信息,實現對工程建設項目流程、建筑市場責任主體行為、項目質量過程控制和安全生產的動態監管,增強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政策、做出重大決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提高監管水平;通過加強建筑市場的監管,進一步健全和規范建筑市場;工程信息,增強建設工程交易活動的透明度,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建筑市場責任主體信用信息,建立有力的誠實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行政監察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信用保障機制。

        2.2主要功能

        2.2.1市場行為動態監管

        采集工程基本信息以及施工許可證、各方責任主體及責任承諾書、初步設計審查、施工圖紙審查備案、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等重要數據,了解項目的基本情況。對項目招投標、發包分包情況,執業人員持證、扣證情況等實施監管。

        2.2.2施工許可信息查詢

        采集項目施工許可信息,包括施工開始、結束日期、施工內容等臺賬內容,動態了解和查詢工程施工時間及內容情況。

        2.2.3質量動態監管

        采集工程形象進度數據、分部驗收數據,動態了解工程進度和質量管理情況。采集混凝土質量管理數據,動態查看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異常情況、外觀、坍落度等情況;從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監管系統中采集相關檢測數據,通過檢測數據匯總和數據分析工作,對檢測結果進行跟蹤處理,了解工程質量狀況。

        2.2.4安全動態監管

        采集工程形象進度數據和安全評價數據,動態了解工程進度和安全管理情況。掌握現場施工安全狀況,從深基坑、軌道交通安全監測預警系統(武漢市)、高支模監測警報系統和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測等系統中自動采集相關的監測數據和信息并實時傳輸,及時進行預警和報警,避免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通過鏈接建筑工地視頻監控系統,實時查看施工現場各視頻采集器上傳的監控視頻圖像,掌據工地現場實時情況。

        2.2.5從業人員監管與誠信評價

        查看施工五類管理人員參加質量安全的培訓記錄,查詢綠色施工開展情況,查詢資金支付進度,延伸對接企業勞務用工及財務系統,反映勞務人員每月工資支付臺賬、累計支付額,動態了解工程資金狀況,最終通過采集項目在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現場誠信評價自動評分系統中的排名和各明細得失分情況,展示工程項目的誠信排名。

        2.2.6企業管理互動

        企業通過平臺開展報建報監,參與項目檢查處置,整改處罰閉合管理,評優評先等活動。一次性輸入數據,一站式服務,避免了重復勞動。企業通過平臺進行集約式管理,在企業信息平臺中內嵌數據接口,實現外部管理無縫對接。

        3湖北省信息化監管現狀

        3.1省級平臺

        受省住建廳委托,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安全總站目前已建立了省級質量安全監督平臺,實現了監督數據收集整理、信息公示、三類人員考核認證、檢測機構管理、檢測監測信息上傳。2013年,為貫徹住建部《關于加強和完善住房城鄉建設統計工作的指導意見》(建計[2012]150號),進一步加強監管信息化,省質安總站開發了《湖北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系統》,采取模塊化設計,逐步將結構、建設優質工程和安全文明標化工地評選、質量安全檢查、監督機構及人員考核的信息收集與分析功能集于一體,加強了分析和預測功能,將各級監督機構層級管理納入工作流程,工作嚴謹,數據準確。其他廳二級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各自開發了省級垂直管理系統,如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建立了《工程建設統計系統》,省住房保障局建立了《湖北省住房保障管理系統》,省標準定額總站建立了《合同備案系統、造價人員管理系統》等,各系統間,橫向互聯。目前,各系統分別正與省住建廳綜合監管平臺進行數據對接,為市場管理和信用評價提供基礎數據。

        3.2市州平臺

        省住建廳選擇武漢、黃石、宜昌、十堰、襄陽作為全省區域性《建筑市場綜合監管信息系統和誠信信息平臺》建設的試點市。武漢市建委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充分吸收先進發達地區信息化建設經驗,實行模塊化設計,以招標投標為龍頭,以質量安全為核心,以規范市場為主線,以誠信體系為抓手,審批工作流程化,一開始便建立了完備的監管平臺框架,在該框架下分批不斷完善各職能站辦的功能模塊。在工程監管模式上不斷創新,自2012年,武漢市以區為試點,將市場、質量、安全三站合一,針對項目成立綜合監督小組實施監管。襄陽市2012年5月開始由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獨立研發質量監管系統,歷時一年建立“襄陽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系統站內系統”,分為:監督管理、質量監督、監督預警、查詢統計、任務處理五大模塊。管理內容涵蓋從工程報監登記管理到工程竣工備案管理的全過程,實現現場巡查與后臺處理的高效聯動,行政監管與執法監督同步一體,確保監督站對責任主體的質量行為和工程實體質量的有效監督。為了打通監督站與工程項目參建單位的信息通道,深化監管的信息化作用,隨后又開發了“站外系統”,將原“站內系統”功能進行了延伸,提供了工程項目建設各責任主體(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檢測機構)的報監,質保體系上傳、隱蔽工程報驗、復工申請、文書查詢、竣工驗收備案申請、結構評優報送、監督管理規定下發等功能,實現了監督站與工程建設相關單位信息交流的網絡化,并在系統平臺上外掛商品混凝土、檢測監管系統。宜昌市由宜昌市建委牽頭,從2012年一次性建立了市級建設行業綜合監管系統,已正常投入使用的有建設行業基礎信息管理系統、企業信用管理系統、施工圖審系統、招投標系統、造價合同管理系統、施工許可證辦理系統、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市場行為管理系統、質量檢測系統、建筑節能管理系統、商品混凝土管理系統、數據查詢系統、統計報表系統13個子系統,以網絡平臺為載體,為行業管理和誠信評價提供最全面、最真實的依據和支撐,推進行業管理監管機制和評價機制的有機結合。這個信息化平臺系統,以無紙化辦公來完成市場和現場監督機構的充分、準確、快速的溝通,實現實時動態監管和全過程閉合管理,確保了誠信體系的科學、及時、準確。三個試點開發現狀呈現了三種模式:一是總體框架,規劃預留模塊接口,逐步升級功能;二是獨立功能研發,逐個推進,相關部門互聯技術難度大;三是一次性系統開發,統一研發。比較而言,采取總體框架,統一接口分步開發,投入適中,便于升級管理,前期數據關聯,編制方案工作量較大;單獨模塊開發,投入小,如不是同一公司,綜合平臺后期互聯調試工作量大,短期內實現綜合監管較難;一次性系統開發,數據關系明晰,便于調試,但資金投入大,時間長。

        3.3區縣及企業情況

        大部分縣、區目前僅建立了門戶網站,而未開發自己的管理平臺。個別建設與規劃合并辦公的地區有項目查詢和電子政務系統,其余地區目前僅限于信息公示。日常監管系統均依賴各市級平臺運行,少數外掛省級監管平臺入口,如省檢測監測平臺、合同備案平臺。企業在各業務平臺上,需要多次錄入信息,出現多個數據庫,不同管理平臺并行的局面。大型一級、特級企業,建立了較完善的企業管理平臺和內部數據庫,但由于外部數據接口不統一,很多外部監管信息還依賴于人工查找和篩分,企業信息數據庫與市場、質量安全監管平系不緊密。

        4問題與對策

        各試點單位在推動質量安全市場綜合信息化監管方面都做了大量嘗試,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部分以市為單位的監管平臺系統已開始運行,縣市整體獨立開發綜合信息化監管平臺進展緩慢。

        4.1存在的主要問題

        1)各個市州除了武漢、宜昌外還未形成統一的系統張巍:建立建設工程市場質量安全一體化監管平臺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性監管平臺和統一數據標準,一些地方質量、安全,市場、招投標系統各自獨立開發獨立運行,有的只實現信息公示功能。各獨立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成為發展瓶頸。如果系統對接各軟件開發單位原來的項目編碼,需要按住建部標準重新生成,工作量大。2)一些貧困縣市,目前綜合監管信息化工作還停留在“大廳口念筆填,后臺電子表格輸入,人腦電腦并用”的階段,還未實施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管理,而且單獨建立平臺和數據庫缺乏財政支持,缺乏專人管理。3)住建部基礎數據字典部分尚有修改。對于各地現有系統,這個數據轉換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由于標準是2014年7月開始試行,標準中很多還是舊的定義。最新的《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于2015年1月1日開始執行,因此代碼修改不可避免。4)省級監管平臺目前各功能模塊尚未完全融合,實現聯動,數據關聯性不強。

        4.2應對方案

        如果廢止現有各地系統,重新建立數據庫和管理平臺,工程量浩大,資金投入大,對各地日常監管工作也有影響。另外,市、區、縣各級獨立分別開發平臺工作量大、投入浪費且產品不易銜接。因此,建立省級統一數據交換平臺,市級平臺兼顧縣市區一體化運行,定期按規定的格式導入形成總體數據庫,則相應要簡單和易行(見圖2)。1)要求各地市先將現有數據庫的數據集中上報,分析各地輸出輸入格式,數據組成。2)召集各地原軟件系統開發單位的數據庫設計負責人、省級平臺開發專家進行數據轉換標準制定;按照數據轉換標準,開發專門的軟件,將已經集中的數據轉換成符合住建部標準的數據。3)組織專家制定地市數據定時上傳的機制,保證各地的數據能及時集中到省級平臺;組織市區縣各單位分批進行使用培訓,上報前由專人收集數據,在省級平臺中輸入標準數據或在市級平臺中輸入數據,使用數據轉換工具,定時將數據轉換成標準數據上傳至省級平臺。

        5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 特一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AV官网 | 五月天久久亚洲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