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90后;心理特點;一體化教學
“90后”是繼“80后”之后,更吸引大家眼球的一個詞。它是指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后的孩子。由于他們生活環境特殊,被媒體定義為“改革開放成果的徹底享用者,信息時代的優先體驗者,教育體制改革的保護對象”。因此成為了當今社會最受關注的群體之一。
目前中職學校的主力軍幾乎都是“90后”的孩子,他們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漸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因此,把握好“90后”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對今后職業學校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學改革具有積極意義。
1.“90后”中職生的典型心理
“90后”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目前又正好是青春發育期,他們的心理特征會更加特別。
1.1自我、樂觀、強烈的自尊心
90后的孩子大多喜歡展現自己,希望能吸引周圍所有人的目光。他們樂于展示自己的特長,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有的孩子為了讓自己成為焦點,甚至會有意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例如:故意遲到、大聲喧嘩、上課的時候做一些小動作等等。另外,他們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是最好的。喜歡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去思考問題、處理事情,感覺這個世上就沒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最反感別人對自己指手畫腳、品頭論足,或者盛氣凌人、說三道四。他們希望得到平等的對待,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們積極維護自身的權益,希望和父母、老師建立真誠信任的關系。
1.2張揚、獨立、叛逆的個性
90后的孩子崇尚個性、也有個性,崇尚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他們不喜歡一沉不變,討厭循規蹈矩,反感講大道理。他們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會在意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依舊我行我素。成年人覺得他們現在不應該懂的事情他們卻略知一二;成年人覺得他們應該懂的事情他們卻不屑一顧。他們思想開放且獨立、缺乏一種對團隊組織的忠誠感、酷愛顛覆傳統、早熟老練又有些叛逆。在他們心中有一個聲音在指揮自己:“做自己喜歡的、只要我喜歡、只要我開心......”。
1.3重實踐、輕理論、怕吃苦的學習態度
90后的孩子喜歡動手實踐,他們對實踐教學環節表現的更積極、更有興趣,對于基礎理論教學不屑一顧,用他們自己話說:“如果我對這些理論感興趣,我會到中職學校來嗎?”他們也在憧景著美好的未來,入學時也曾下決心重新開始、努力學習,但是由于基礎不扎實,初次接觸專業知識的不適應讓他們漸漸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同時,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還不夠明確,期待著高薪又輕松的工作而自己又不愿付出汗水。他們最怕吃苦,也吃不了什么苦,犧牲和奉獻之類的詞語幾乎不可能出現在90后的孩子的字典里。
2.根據實際情況,實施一體化教學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覺得課不好上,知識越教越簡單可是學生仍然覺得聽不懂。我們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改變學生的基礎,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模式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借鑒國外成功的實例,在電信專業部10級正式開始實施一體化教學。
2.1一體化教學的特點
一體化教學是一種邊學邊做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改往日的純理論教學的形式,將理論和實踐合理的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用理論來證明實踐結果,而是用真實的教具和實踐結果來驗證理論。這一改變,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并且也符合90后學生重實踐、輕理論的心理特點,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一體化教學在實施時要重視的幾點
2.2.1師資力量
培養“雙師型”師資。一體化教學需要雙師型教師,即在教學要求老師能上講臺,能講清楚原理“是什么、為什么”;走下講臺到實習場地能指導學生動手做實驗、能訓練出一批動手能力強的一線新人、能解決在實際操作出現的問題。所以師資的配備是開展一體化教學的關鍵。
2.2.2教學手段及教學設備
應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備完整的教學設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體化教學是“在做中學、在學中教”,需要靈活運用到現代化教學媒體。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計算機課件教學,可以把理論、實驗演示、實驗目標、實驗步驟直觀的展示出來。另外,要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所以要配備完整的教學設備。例如:穩壓源、示波器、信號發生器以及應用的測量儀器。為學生提供邊聽、邊看、邊想、邊做的一體化、個性化的學習機會,讓學生練好專業基本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2.3因材施教、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特點
[關鍵詞]認知特點數學學習心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90108
高中男生的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成年人的水平。在這個階段的數學學習應當特別注重高中男生的心理發展特征,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作用,引導高中男生的數學學習心理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促進數學學習。由于高中男女生的性別差異,數學學習心理也出現了一些不同。
一、高中男生在認知方面的特點
從認知發展特點來看,高中男生時空感知已接近成人,優于女生。此時觀察事物的自覺性、穩定性、精確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空間想象力發展較快,能夠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雖然高中階段男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較大提高,但必須經過一定數學練習,才能逐漸轉發化為精細的、準確的判斷數學問題的感知能力;才能敦促男生的數學學習目的更明確,自覺性、主動性增強,持久性得到明顯發展。在意志能力、觀察能力、記憶、思維、語言表達這些方面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注意:有人以有意注意穩定時間作指標,高中男生在數學課中注意力集中時間隨問題的難度而變化,能夠分辨并判斷老師講課中的失誤和不足,并發表自己的數學觀點。他們對專題的注意力不太持久,會發生思想拋錨,造成課堂知識系統斷鏈。雖然能夠專注研究,但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板塊、自己的解題思路。
觀察:高中男生能主動地制訂觀察計劃,有意識地進行集中的觀察,但不持久。對觀察數學課堂活動能夠進行自我調控,但在觀察方式上還不優化。能了解數學知識發生的細節,但觀察數學知識的正確率還需提高。對觀察數學定理、公理的本質的內涵能夠逐步深化,但觀察不夠全面,深度不夠。
記憶:高中男生的抽象記憶能力加強,對比初中男生的機械記憶,高中男生的數學學習以意義識記為主。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從記憶的自覺性看,高中男生以隨意識記為主。從記憶目的看,主要以理解數學知識的有意記憶占主導地位,并且對數學知識有意記憶是有目的、有計劃。
思維:高中男生的數學思維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開始形成辨證邏輯思維,數學思維逐漸從經驗型過度到理論型,已經能夠用數學理論指導來分析綜合各種事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高中男生數學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明顯的發展,但還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強調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視事物的另一面。
語言表達能力:高中男生的言語表達力發展,語言概括能力、語言的深刻性明顯提高,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數學問題,與老師進行課堂交流,發表自己的數學觀點。但在語言表達方式、邏輯關系、數學語言的精煉性等方面還需指導練習。
由上面的調查分析,在高中男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許多需要區別于女生的訓練方法。由此可知,不但要關注男生的性別特點,而且要關注男生的學習數學優勢。激發男生學習數學的潛能,提高數學成績。
二、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高中男生數學學習心理過程觀察對策
1.培養高中男生的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通過他們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數學新技能的掌握。同時加強了男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從而發展他們的精準數學思維。
2.系統小結是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深化了觀察的高度,達到良好的歸納概括能力。
3.及時復習是提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效,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這樣也突破了男生的記憶瓶頸,誘發永久記憶。
4.將優秀的數學男生的心理特點及形成條件進行交流、總結和梳理,使之發揮范例的作用,從而激發廣大男生的優勢與潛力,挖掘他們巨大的智力資源;根據探究總結培養高中男生數學思維素質和數學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中職生;就業指導課程;心理特點;市場需求
當前,中職學校的發展態勢良好,招生人數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中職畢業生流入社會,然而,中職學生步入社會后,大部分處于茫然狀態,無所適從,不知道找什么樣的工作才能適合自己,不能正確的定位自己的職業,那么,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面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就業指導課來指導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以及社會的需求來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確立正確的就業方向和擇業目標。如何開展就業指導課必須先了解一下中職生的心理特點。
1 中職生的心理特點
1.1 缺乏自信心:中職學生都是那些沒有考上高中,而不得已選擇了中職學校,潛意識里就具有自卑、不自信等心理,認為自己處處不如那些大學生、高職生,對未來喪失信心,不敢主動的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展示自己,從而喪失了很多就業機會。
1.2 年齡偏小、依賴性強:中職學生普遍年齡在17、18歲,又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依賴心理特強,不是自動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而是過多地依賴父母、學校,找什么樣的工作干什么樣的工作,往往是每個工作都干不長,經常換工作。
1.3 自身認識不足:大多數中職學生不了解自身的性格特點,也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更不知道何種職業適合自己,這就需要通過就業指導課來幫助他們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1.4 期望值過高:有的中職生不能正確認識自身的價值,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不愿意從事條件比較艱苦的工作,青睞于那些條件比較好、酬金較高的工作,但由于知識水平、操作能力等原因又不能勝任,喪失了很多就業機會。
1.5 學習興趣不足: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勁頭不足的現象。很多學生是在家長的逼迫下來上學的,根本就不喜歡本專業,無心學習,所以連基本的專業知識和簡單的操作技能都沒有掌握好,在其就業上崗后,就顯得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2 市場需求
2.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企業急需一批具有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的“雙技型”的技術型人才,這類人才一上崗,就能很快適應企業的發展,就能獨立操作,獨當一面。
2.2 穩定的、吃苦耐勞型人才。除了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較好的思想品德以外,用人單位還比較看好哪些能吃苦、不怕累,有較強的組織觀念和服從意識的學生,以及肯在自己的崗位上扎扎實實、勤勤懇懇工作的人。而我們的學生往往缺乏這方面的培養,一旦在其崗位上干的不如意了,就撂挑子,甩手走人,根本不顧企業利益,給企業造成不便和經濟損失。
2.3 具有創新和團隊精神。大多數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的需求,企業員工除了有較強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外,還要具備創新能力。在工作中,要有創意,要利用所學知識,發現好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達到實現某個目標最佳途徑的能力,同時,應具備團隊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與其他員工能團結一心,緊密合作,在工作中最好地發揮個人和集體的作用。
那么針對中職生的這些特征,以及結合就業市場信息需求,我們學校應該如何開展中職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呢?
3 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
學校、企業和社會都是學生就業指導的主體,學校要轉變觀念,在充分發揮其對學生就業指導主體作用的同時,必須要加強與其它學校、企業合作單位及社會機構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共同進行指導,同時,建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全面的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導服務。
4 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目前,中職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大多數是其它專業老師代課,缺乏具有專業知識、職業資格的專業指導師進行指導,這種現狀,嚴重違背了開設就業指導課的意義,阻礙了就業指導課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中職學校應加大就業指導隊伍的建設力度,提高從事就業指導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水平,鼓勵他們走出校園,到企業、到社會去獲取相關信息,同時提供一切培訓、學習機會,以此來提高就業指導教師的整體素質、業務水平,從而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化的師資隊伍,為搞好本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打下夯實基礎。
5 就業指導方式多元化,就業指導涉及面要廣
就業指導課的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元化。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內容安排上將就業指導貫穿學生整個求學生涯當中,面對所有學生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指導。在形式上要多元化進行教學,除了正常的課堂指導之外,還應組織學生到企業和社會上進行參觀學習,了解企業文化、企業需求、崗位設置等等,使學生對企業、社會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將來踏上社會做好心理準備。此外,還可以邀請畢業于本校的優秀企業家和成功人士到學校以座談或報告的形式現身說法,用具體的案例說明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以及他們是如何就業和創業的,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個人發展創造機遇。
6 加強就業后的跟蹤服務
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應加大學生就業后的跟蹤服務管理力度。大多數中職學校的畢業生一走出校門,學校就不聞不問,缺乏畢業生就業后的跟蹤調查工作。就業指導部門應對就業學生進行跟蹤管理服務,建立健全就業學生、就業單位檔案資料,掌握就業學生相關信息,密切與用人單位聯系,做好追蹤、回訪工作,及時掌握就業學生動態,同時配合用人單位解決學生的一切具體問題,讓學生安心工作,提高就業穩定率。同時也能了解企業的具體用人特點,掌握了第一手市場需求信息,以便今后更好地指導學生就業。
總之,中職學校應轉變觀念,建立健全就業指導教育體系,通過多樣、靈活的就業指導方法為中職生開拓廣闊的就業之路,更加全面的為學生提供有效地就業指導,幫助學生規劃其職業生涯。
【參考文獻】
[1]楊明祥.職業學校職業指導應從何開始[J].職業技術,2006(16).
[2]盧容遠,等.職業心理與職業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楊艷,趙燕.論中職個性化職業指導[J].成功(教育),2012(24).
[4]陳志剛.中職學校職業指導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 2006(11).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成因
從年齡來看,中職學生集中在l5至l8歲之間,其身體、心理、性格都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青春期最為關鍵的時期,此時學生的心理、行為都還不成熟,處于選擇期和迷惘期。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大多都在中學求學,在為高考拼搏。中等職業教育被人普遍認為是走向社會的最低層教育,對于即將面臨的就業和社會,學生大多都不適應。在一些地方,中職學生甚至是被初級中學以考試成績較低的原因分流進入的。如此以來,他們的自卑心理就更加強了。因此,在入學之初,他們就對自己的學業、將來不抱希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不自覺的退縮。
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當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除了自卑、軟弱、不善交流、心理承受能力差外,他們還有明顯的厭學情緒,對周圍事物和社會不關注,過于自我,缺乏群體情感和責任感,遇到事情容易沖動,對待喜歡的事情熱情也不夠高,耐心偏差。
中職學生存在的這些心理問題是受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影響形成的,當然,其個人心理不成熟的內在原因更不容忽視。心理學家指出:個人心理健康水平與遺傳因素、性別、年齡、神經活動等生理因素密不可分,這可謂是先天因素。雖然,先天因素不容易改變,但它是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和關注的,是我們有針對性的教學依據。中職學生心理素質在先天方面普遍偏弱,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心理素質不強。家庭、學校、社會是對中職學生影響較深的外在環境。調查顯示,大部分中職學生的家庭教育不夠甚至直接缺失,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對孩子的學習不關心,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自己辛苦掙錢給孩子交學費就是對其最好的教育了。有的父母雖然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但是對自己的孩子沒有信心,覺得就這樣了,再管再打孩子也不上進,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教育環境有問題。而社會上對中職學生存在已久的偏見,成為中職學生自卑的主要社會原因。社會對中職教育的關注不夠,造成中職教育的教學內容不完善、業余生活不夠豐富,這些都也影響了中職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特點
有針對性的分階段開展心理教育 學生的心理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周圍的學習環境、接觸的人或事都會使學生的心理產生變化和調整。為了培養學生樂觀的心理,更好的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和調節適應能力,新生入學主要是開展心理保健課程,使學生了解和適應新環境,能夠以更好的心態投入新的學生生活中。二年級的教學內容以人際交往教育為主,通過一年的學習、生活,這時可以激勵學生多交往,積極地展示自己,樹立樂觀、豁達的幸福交往觀念。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性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書籍,傳授給他們心理發展、調節的本領,激發學生心理成長。三年級的學生面臨就業的壓力,這時將對學生進行心理抗壓能力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擇業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到自知但不自卑。學校加開《擇業心理》《社會心理學》等課程,幫助學生調整心態,積極應對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
針對學生性別特點,開展青春期心理輔導 青春期的學生對性知識既感到神秘、渴望了解,又有些懼怕,甚至覺得麻煩。教師根據學生的性別和心理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分開授課,以講座、輔導的形式進行學習,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解決了學生的不好意思和秘密心理。對于學生青春期經常出現的身體不適,老師們更要多關心,積極指導,讓學生學會照顧自己和保護自己,使學生更加自信、自愛、自強。
以德育教育為主線,健全學生人格 建立健全的人格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學的大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涵蓋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健全人格的培養是各項教學的主旨和中心。心理健康教學不是單純為了讓學生學到知識,而是著眼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發展和養成,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不僅要有針對性,還要具有前瞻性,重點是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獨立民主意識是學生人格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而學生要形成和具有獨立民主意識,首要就要有足夠的知識底蘊,對自己自信。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自身努力,學校各項教學的成功完成也是心理教學得以成功完成的重要保障。
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引導職能 中職學生相比大學生來講,其年齡偏小,大多又都住校,離開了家庭,其對老師的依賴性相對較強。教育實踐表明,中職學校班主任的言行,對班集體的管理方式方法對學生有極大的影響。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能夠更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情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學生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能夠有的放矢的進行糾正。班主任還有與學生交流的天時、地利,能夠形成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結束語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重要地位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2)04-0020-01
中等職業學校,俗稱中專,現又稱中職,它在歷史的舞臺上曾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基礎還比較薄弱,但由于中等職業學校(下稱中職)的學生能盡早參加工作減輕家庭負擔,對眾多農村的孩子來講又是脫離農村的羈絆,一躍入龍門的橋梁,因此中職的學生多是農村和各個城市優秀學生的最佳選擇。但改革開放的腳步加快之后,隨著社會經濟的大發展,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從1999年起的擴招到現在的自主招生,陸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但隨著高校的擴招和自主招生,中職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進入中職的學生不在是以前的優秀尖子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學習能力、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較差的學生,那么,如何讓中職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畢業后,最大程度的發揮個人優勢,首先應該做好的就是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一、中職學生生理、心理特點
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中職顧名思義是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它的招生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與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進行的是在高中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職業培訓。因此中職學生正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的年齡一般在15歲至18歲之間,仍然處于青春發育期,這個時期的特點就是身體形態的發展已經趨于完成,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別強,大多敢想、敢說、敢做,較少受傳統習慣勢力的束縛,敢于標新立異,勇于解決新問題。此時他們的社會化程度產接近成人水平但還存在著差距,準確地說正處于一種“心理斷乳期”,他們的生活不斷充滿著矛盾和沖突,對社會知識的缺少導致社會生活能力的匱乏和對融入社會生活的強烈欲望,是引起矛盾和沖突的歸結。同時這也正是他們走向成熟但還未完全成熟的一種表現,由此可見這個階段是一個適應的過程,是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踏入中職的大門后,由于學業不再繁重,個人可支配的時間增多,生活實踐內容的逐漸豐富,社會交往的增加,互聯網的極速發展,都在不斷地誘惑著他們。中職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主要有:1.與父母、長輩之間: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但自控能力還達不到,心理上想要擺脫如父母、師長等的束縛,以獨立的人格出現,但由于生理、心理的迅猛發展和自身條件缺乏的差距,總會讓他們處在焦慮之中。2.與同輩之間。這又分二類,一類是與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朋友相比。中職的學生大部分是基礎教育中就經常被忽視的群體,學習成績不好,長期還會受到老師、家長的指責以及同學、朋友的歧視,再和比自己優秀的同學相比,會更加覺得前途迷茫,自卑感增強,表現到行為上就會出現更加怪異的行為和強烈的反叛意識。另一類是會和與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同學、朋友一起。因為有強烈的自卑感,中職的學生會選擇與自己相似或不如自己的同學、朋友相處,但這又會出現二種情況。一種是積極作用:如果說結交的同學和朋友是雖處劣勢但仍然有強烈的進取心,不斷想通過個人的努力取得社會、長輩的認可的話,這部分學生也會慢慢地改變,更特別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各方面都會有良好的提高。一種是消極作用:經常交往的同學如果沒有進取心,這部分學生也會出現心理缺失,久而久之會更加固執、多疑,為人處事能力更差,更甚者會存在社交障礙,直接影響日后的就業和生活。
正是由于中職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在他們就學期間必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發展成最佳狀態。在現代的中職教育中,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這里面又著重提出了全面素質,即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講,身體心理素質又決定著各種素質的質量水平,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個人全面素質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因此,要進行素質教育必然要進行提高心理素質的教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素質教育里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學生素質教育中地位
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也正是增強中職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淺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主要凸顯在以下三個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必要性。
2002年國務院頒發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第七條明確指出:在職業教育中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加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職業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一大批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而近幾年來所發生的馬加爵殺人案,美國校園槍擊案,藥加鑫交通肇事案等一系列和學生相關的案件都傳遞我們一個訊息,在青少年學生中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職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隨著學習生活的重心由義務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也由升學為主向就業為主轉變,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就尤為重要,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會直接影響中職學生以后的價值取向。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具體表現有很多比如:能很好地適應環境,有著和實際年齡相匹配的心理年齡,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并能充分發揮個人能力,有高品質的生活方式等等。而這些優良的心理素質也會影響中職學生就業以后的處事態度和應變能力。因此在中職學生學習生涯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學生素質教育中的必要性。
2.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
從2002年國家專門制定相關政策來重申在中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到近幾年來各中職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辦心理健康咨詢室,并對進行心理健康咨詢的學生實行保密協定,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心理教育環境等等。這些一系列的舉措旨在適應時代的需要,探討構建、培養他們的心理素質,都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為了使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了解自己,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同時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形成健全優良的人格魅力,提高綜合素質,更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快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保持心理健康,提升畢業后迅速融入社會的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長遠性。
【關鍵詞】中職生 高職單考單招 心理特點 對策
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教育部對中職生的發展越來越關注。為了拓寬中職生進一步學習的道路,教育部先后制定了各項政策,包括:3+2五年一貫制、技能優秀免試升學、成人高考、高職單考單招等。其中,高職單考單招是教育部單獨對中職學校應屆畢業生高考招生的一種形式,覆蓋面最廣,最具針對性,且與高考同步進行,考試嚴格程度與高考一致,被稱為中職生的高考,是中職生升學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途徑。
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經歷過中考的失敗,他們對未來多了一份迷茫和不安。相對于普高生而言,中職生有著升學和就業兩種選擇,加上學業上一直經歷著挫敗感以及長期以來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他們對考大學普遍缺乏信心,難以堅持,但又希望能圓自己的大學夢,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這些復雜的因素交錯在一起,使得中職生比普高生在參加高考時有著更為特殊的心理特點。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準確把握住中職生參加高職單考單招的特殊心理狀態,并且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幫助他們在考試中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具體來講,中職生在面對高職單考單招時,主要有以下幾個心理特點:
一、信心不足,自我懷疑。
這是中職生在考前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他們從小到大經歷著學業上的失敗,這種長期以來的挫敗感導致他們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認為再努力也難以成功,所以干脆放棄努力。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習得性無助”。它是由一次次的重復失敗造成的一種無望感和消極心態,在中職生中存在較為普遍。而事實上,高職單考單招本身就是與中職生的學習能力緊密結合的,考試內容與試題難度都非常具有針對性,如果復習到位,學生完全有希望考上大學甚至是本科院校。他們不是沒有能力考上大學,而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導致信心不足。
二、壓力過大,盲目學習
由于缺乏信心,又迫切想要升學,一些要參加高職單考單招的學生容易給自己制造過大的壓力,導致沒有計劃、沒有方法的盲目學習,效率自然不高。這又會給學生重新施加壓力,加重考前的心理焦慮,造成惡性循環,最終影響發揮。尤其是成績名列前茅有希望考取本科院校的學生,在老師、父母的期望下,加上自身的高要求,往往由于壓力過大而難以高效率地復習。在高壓狀態下,他們失去了方向,仍然盲目地做試題,卻毫無收獲,以至于出現嚴重的考試焦慮癥狀,導致發揮失常。
三、心存僥幸,過于放松
相對普高而言,多數中職生在入學時并沒有做好考大學的準備。到高二下學期分流時,面對升學和就業兩種選擇,一部分學生才臨時決定要升學,這部分學生多數成績中等或者偏下。他們在迎考時容易抱著僥幸心理——“考得上是運氣好,考不上則自認倒霉”。在復習中,他們沒有壓力,也沒有動力。高三復習枯燥乏味,心存僥幸的學生寄希望于自己復習過的知識點都能考到,他們往往會厚此薄彼,導致復習不系統、不全面、不扎實。當考試越來越臨近時,他們開始亂了方寸,僥幸心理越發強烈。
四、自制力差,易受干擾
由于中職生在學習上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自制力相對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面對高職單考單招,中職生容易受到的干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正值青春期,學生內心波瀾起伏,容易將關注點放在異往方面,從而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二是容易受到選擇就業的同班同學的影響。在多數中職學校,高一、高二階段,升學與就業的學生共同學習。到高三后,選擇就業的學生到企業實習或者自己找工作,而選擇升學的學生則要繼續學習。在經過了前面兩年相對沒有壓力的高中生活后,選擇升學的學生要開始為考大學努力奮斗,而選擇就業的學生則可以到社會上去鍛煉自己。相對來講,升學的學生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更為辛苦。這種不平衡的心理狀態也容易給學習帶來干擾。
針對以上中職生在高職單考單招前的特殊心理特點,作為教育者,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來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
首先,建立合理認知,重塑信心。
筆者認為,首先要給學生多一些正面的力量,尤其是當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時,應及時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從而將由于長期失敗所導致的“習得性無助”感逐漸減輕。此外,用能引發學生感同身受的事實說話比單純地告訴學生要有信心更為有效。教育者可以從往年考上高職院校甚至本科院校的學生中找出從小到大同樣經歷過一次次失敗,成績并不理想但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考上大學的實際例子來激勵學生,讓學生與自身相比較,從而相信自己同樣具備獲得成功的能力。
其次,開展心理輔導,緩解壓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是激勵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它使學生在不斷調整自己投入學習的過程中,改變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習成績。但學習壓力過大而產生的種種問題則容易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對于給自己制造過大的壓力而出現考前焦慮的學生,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考前壓力大,焦慮水平較高,影響到了學習,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在不同的階段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以緩解壓力,這一做法與普高較為類似。針對個別焦慮癥狀較為嚴重的學生,則可以采用個別心理輔導,用一對一的方式幫助學生緩解考試焦慮。
再次,糾正僥幸心理,點燃動力。
僥幸心理把希望寄托于偶然因素上,具有投機性,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在考前復習中若存在僥幸心理,則會導致復習不到位,最終影響考試成績。要糾正這種僥幸心理,主要應在認知上進行調整。讓學生認識到考試并不是靠押題、猜題就能考好的,而需要扎實的知識儲備和靈活的答題技巧,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既然選擇了升學,就應該踏踏實實地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投機取巧上。心存僥幸,只會增加知識點的疏漏和考試的風險,是很不可取的做法。此外,學科老師若能在復習過程中增加趣味性,在系統、全面的同時能讓學生感覺到復習并沒有那么枯燥乏味,由此點燃學生的學習動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學生的僥幸心理。
最后,營造良好氛圍,減少干擾。
由于中職學校的特殊性,高三升學的學生容易受到就業學生和高一、高二學生的影響,他們所處的環境學習氛圍相對較差,加上正值青春期,難以抵抗外界的各種誘惑。因此,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是排除外界干擾的關鍵。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便容易受外界干擾。筆者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參加高職單考單招的學生在高三階段單獨安排在一個校區集中封閉式學習是一種可取的辦法。這一做法最直接的作用是排除了外界干擾,給學生一個相對安靜、獨立的環境進行考前復習。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種做法營造出了一種積極的團體動力,團體中的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沒有外界的干擾,成員之間相互影響,使得整個團體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綜上所述,高職單考單招給中職生提供了繼續學習的機會,但它與普通高校招生相比又有著特殊性,學生在迎考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也具有特殊性。作為教育者,我們應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筆者希望通過以上的分析,給中職學校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參考,以幫助學生在升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
參考文獻:
[1]鐘志農,劉鵬志,周波.高中生心理輔導案例解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北京市中醫學校
教育部2009年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將《心理健康》列入到中職課程體系中,進一步強調了在中職學校開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一課程是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和突破口,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質量。雖然心理健康課已在中職學校得以實施,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仍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一、對中職校心理健康課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教學內容不能滿足中職生心理需求
中職生由于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向就業轉變,他們有著不同于普通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獨特個性。在大多數人眼中,“中職生”一詞經常會與不求上進、不思進取、后進生這些貶義詞聯系起來。就讀中職校是多數學生的“無奈選擇”。作為教育者我們應關注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特點和需求。不同學者在不同地區的中職校所做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都顯示: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高中生。他們普遍存在著自我評價消極、缺乏目標和學習興趣、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這就要求中職校的心理健康課在內容選取上立足于中職生的實際,將中職學生在學習、日常生活、情緒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使心理健康課符合中職生這一特定群體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但是,目前中職心理健康課在內容上對中職生的心理把握不夠準確,有些內容基本照搬普通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材,沒有考慮到中職生有別于普通中學生的特點;還有些心理健康教材的案例將中職生的形象描寫得比較消極,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此外,有部分體驗活動和案例或陳腐過時,或刻板說教,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存在一定偏差
在有些心理健康課的課堂上,教師過度重視活動設計,有關的知識或技能被淹沒在花哨的活動和任務當中,造成了“為了活動而活動”的情況。課堂氣氛固然熱鬧,但教師對學生的認知、領悟、情感體驗等心理品質缺乏切實的引導措施,導致學生的反省、感悟、行動、自助難以真正展開,偏離了心理健康課程的培養目標。而另一種傾向則是,不少心理健康課教學內容偏重于心理知識的傳授,教學時間由教師決定和控制,活動由教師發起,學生只是活動的回應者,只需按照教師的期望回答出教師預期的理想答案。致使大多數學生缺乏體驗和感受,難以真正發揮主動性和能動性。這些現象說明我們對心理健康課的教學還缺乏深入的思考。
二、自我肯定訓練簡介
自我肯定(Assertiveness)是指在不侵犯他人權利的情況下,表達自己觀點與情感的能力。自我肯定行為有著多層次的內涵,有學者認為它包括四種反應內涵:(1)說不的能力———拒絕不合理要求;(2)請求的能力———堅持你的權利;(3)進行談話、維持交談和停止談話的能力;(4)表達正向和負向情感的能力。許多學者將自我肯定行為、非自我肯定行為以及攻擊行為一并作比較區分,以便更清晰地認識自我肯定行為。非自我肯定行為(Non-assertiveBehavio)r是對自我價值的否定,缺乏自信,壓抑內心的感受,缺乏主見,羞怯、焦慮、畏縮,常有負面的反應與情緒,即使被人侵犯了權益,也不敢表達出個人需求,只在心里覺得委屈或憤怒。攻擊行為(AggressiveBehavior)則是一種凡事“我第一”(mefirs)t,不考慮他人的權益、好支配他人、主觀固執、自我防御性強的行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和滿足個人要求,往往出現侵犯而引起別人不悅。此三種行為放在同一數軸線上,能更直接地闡釋出三者的關系。
由此圖可見,自我肯定行為位于中間,處于合適的位置。而非自我肯定行為和攻擊行為位于兩個極端位置,越向右側表現出的攻擊行為越多,越有可能引起他人的不快與敵意,越可能傷害他人;而越向左側則越被動,越傾向于表現出退縮的行為,容易產生內心的焦慮并讓他人反感。而自我肯定訓練意在將兩端的行為與認知方式向自我肯定的方向發展,形成更健康的交往方式與品格。自我肯定訓練(AssertionTraining,簡稱AT),又譯為自我決斷訓練。20世紀70年代,西方學者提出了系統的自我肯定訓練理論并對其加以發展。自我肯定訓練是一種教導個體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自在表達自身權益和意見的訓練策略。訓練的目的是幫助參與者做到開放而真誠的溝通。它能夠直接對人際互動產生影響,進而改善人際關系。國外和我國港臺地區有許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將自我肯定訓練運用于教導青少年表達和自我情緒管理,因為青少年常用一些不當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如對他人有身體或口語上的侵犯動作、消極的不言不語、轉移目標或責怪他人等。青少年通過訓練學習自我肯定的技巧和如何表達情緒,并了解情緒的不當宣泄會如何影響他人及與他人的關系。
三、將自我肯定訓練引入中職校心理健康課的優勢
(一)自我肯定訓練的內容符合中職生心理需求
在學校的心理健康課和心理咨詢工作中,筆者經常感受到:人際關系困擾是眾多中職生煩惱的來源。例如,有些人厭惡同屋室友的萬般使喚,可又不好意思拒絕,只能選擇生悶氣;有些人受不了同學的出言不遜,自尊受到侮辱可又不愿發生沖突,以默默遠離為解決方法;有些人則害羞、膽小,怨恨自己沒有出息,不敢與異往,甚至不敢與教師溝通;還有些人缺乏自控,出言不遜,常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頂撞、辱罵教師。這些現象并非個別,可以說人際關系不良在中職生中是較為普遍的。而諸多人際關系中的問題或困擾都與當事人不能自我肯定有關。自我肯定訓練可以改善個人的溝通,進而有助于建立自信。同時,自我肯定訓練體現著積極正向的人性觀,有助于學生形成正向積極的思維觀念,引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人際交往。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過分關注中職生心理的消極方面的傾向,轉而去關注他們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這也非常符合積極心理學的精神。
關鍵詞:中職學校、思想政治、實施策略
隨著市場人才結構的逐步調整與融合,職業技術教育成為適應社會人才培養需求的重要途徑,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條件下,加強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教育,探索中職學生思想教育的策略,是促進現代中職人才教育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1、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特點
中等職業學習在校的學生一般年齡大都在15-20歲。他們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強,這個時期正是在個體心理、生理上的一次重要飛躍時期,也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發展成熟時期,這一時期在人的一生所受教育序列中處于重要階段。他們的心理正在從少年向青年過渡,他們朦朧的意識開始清醒,開始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內心充滿了對未來對各種美好的希望,并渴望能把這些希望變成現實。這種希望一旦化為泡影,就會使躍躍欲試的狂熱心理遭受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因此就會出現失望、憂傷、痛苦、沉淪等交織著的心理特征。這也是他們目前剛入學存在的一種心理特點。這一心理特點,作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當中存在的現象和問題
①、厭學情緒產生惡性循環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分數線相對比較低,一些沒有考取高中的初中生和沒有考取大學的高中畢業生,以及沒有讀完初中或高中的學生都選擇了就讀中等職業學校,這樣大部分學生存在“底子薄、基礎差”的現象。由于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正在對教材進行改革,現在所使用的教材從內容上來講比較難,所以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的時候感到比較吃力,久而久之對這些課失去了興趣,產生厭惡感。那么就出現了上課睡覺的、看課外書的、作業抄襲的、逃課的等等不好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學生當中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學生就表現出一種懶散、自由自在、不思進取的行為。這在代課老師的眼里就是那種不學習、愛搗亂的學生,老師就愛對這些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學生一味地從老師哪里得到的是批評而沒有表揚,這樣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一種敵對情緒、越發對自己沒有信心。
②、沉迷于網絡
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和高中的教育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在時間上不會像高中學校對學生要求的那么緊迫。由于學校的學生多來自于農村,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感,又由于他們年齡偏小,自我束縛能力低,所以有些學生就比較喜歡到網吧上網或打游戲,一旦迷上就沉迷于其中。這樣有一部分或大部分時間就會在網吧上網,這就犧牲了他們的休息時間或上課時間。有些學生就表現在夜不歸宿、上課萎靡不振甚至曠課等現象。由于大部分學生來自于農村家庭,每月的生活費用都是固定的,除過吃飯的錢外所剩無幾,他們就會出現偷竊的行為,更有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的學生會到同學當中進行敲詐勒索。這種行為及其惡劣,在學生當中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二、加強中職學生思想教育的措施途徑
1、更新思想教育觀念,強化中職學生思想教育職能建設
當前市場化人才結構需求的調整,中職學校的學生思想教育必須適應時展趨向,構建開放的思想教育理念,強化學生思想教育職能,學校要積極容納社會力量,依靠科學管理,利用校企聯合的基地實訓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輻射滲透到實踐教學中,使思想教育與職業道德實踐緊密配合,促使學生系統地理解和運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2、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優化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環境
相對于學校教育來說,校園文化建設是針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和宣傳的重要陣地,當前中職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立足于職業化教育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融入到專業技術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家庭教育對于學生思想教育的功能引導,優化社會文化安全環境,倡導文明和諧風氣,消除不健康低俗思想對中職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腐蝕影響,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協調發展。
3、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強調學生個性與集體觀念的融合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學校管理與學生自我管理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強中職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充分發揮班主任工作以及共青團和學生干部等團體組織的帶頭引領作用,強化中職學生法制觀念與紀律意識,加強集體建設,發揮中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促進學生個性化與集體觀念的融合。
總之,當前社會環境下,加強中職學生思想教育,引導學生以立場、觀點和方法面對各種思想問題,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各種職業技術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深化思想道德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有利于促進中職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中職女生 排球墊球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排球墊球技術是學習排球的基本技術之一。在排球體育教學中,墊球技術是容易學習的排球教學內容,可是對于中職女生來說,由于主觀和客觀等因素,給排球墊球體育老師提出難題。為了使中職女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排球墊球技術,增強教學效果,我們對中職學校女生進行問卷、訪談,并結合多年的排球教學經驗、教學實驗和文獻數據,對中等職業學校女生排球墊球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進行闡述,供同行分享。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以中等職業學校的女生為調查對象,通過互聯網、期刊檢索和查詢、手動收集有關“排球教學”、“中職女性心理特征”等文獻資料法,對我校中職一年級女生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同時訪問部分中職二、三年級的女學生,了解她們學習排球墊球的感受,最后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了總結。
二、研究結果和分析墊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于問卷調查的分析。
據調查統計,中職的第一年100名女孩中,喜歡排球的占67%,不喜歡的占33%,會打排球的占13%,不會打的占87%,想學習排球的占21%,79%不想學習。由以上數據可知,傳統的男孩喜歡打籃球,女孩喜歡排球的說法是存在的。大多數女孩都喜歡排球,但是喜歡和不知道如何玩,又不想學習的占多數,女生在學習排球的興趣觀念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
2.訪問調查結果和分析。
在部分中職學校我們對部分學生不想學習排球的學生進行走訪,得知她們不想學習排球,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打排球,在練習時排球會到處亂飛,或覺得撿球是比較麻煩和累人的活動。此外,在排球墊球練習時,覺得手很痛,有點受不了也是一大原因。
3.收集資料和實踐分析。
經過數據查詢和多年對中等職業教育女生的了解,中職女生有強烈的獨立意識,依賴性也強,他們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依賴性比較強,但在學習、生活和思想等方面遇到問題時,希望得到他人的指導和幫助,對家長、老師仍然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另外,在中職學校就讀的女孩,心理發展階段都是在青春期,對未來充滿希望,敢說敢做,只要有合適的環境條件,就會積極參與,展現自我。但是職業學校很多女孩從農村來,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綜合素質較低,性格內向,即使自身有某方面特長,也因為缺乏信心,害羞,優柔寡斷,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人們普遍認為,就讀職業學校的前途不是太好,所以她們自卑,缺乏自信,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都感到低人一等。這樣主觀和客觀因素,使得中職的女孩不同于其他普通高中女生的心理特點,對排球墊球體育老師教學提出難題。
三、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
1.依據中職女生的心理特點,提高鍛煉意識。
中等職業女生排球墊球教學活動,是一個典型的群體活動。體育老師,應讓女生在練習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逐漸達到學習活動群體的效果。這種積極的群體效應有利于提高中等職業女孩的學習興趣和掌握技能。如在友愛、依賴、愉快合作的排球墊球教學氛圍中,當某個女孩練習失敗時,老師和同學都給予熱情的幫助和耐心的鼓勵,增強學生繼續練習排球的決心,堅定成功的信念,當她們小的進步得到集體的肯定和贊美時,會產生喜悅,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激發自我實現的需要,激發學習熱情。為讓她們真正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培養她們終身體育的理念。
2.簡化動作要領,增強中職女生的學習信心。
對于中職女生,一次性講解“一插、二夾、三抬臂”等動作要領,會導致概念混亂,無法做到。對于她們,我使用的方法是動作要領簡單化,最初只要求她們做“夾”,即手臂夾緊、伸直,擊球時手腕注意下壓。經過實驗大多數學生都能快速接受,不會亂飛球,撿球也比較方便,從而更快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興趣更濃厚。等到基本動作熟練后,再逐步提高技術要求,使學生逐步掌握動作要領,從而使學生完成動作,提高教學質量。
3.結合中職教學實際情況,采取克服排球墊球疼痛的方法。
(1)心理療法。教師要親自實踐陪練,并對她們多鼓勵多贊揚。中職女生在剛剛學習排球時,因疼痛難忍而對學習排球產生排斥心理。體育老師在教學中要主動陪練,不失時機地用“好樣的”、“好球”、“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表揚與贊美她們,轉移她們的注意力,囑咐她們每次墊球后,回到宿舍用溫水浸泡疼痛部位,從而減輕甚至消除疼痛感。
(2)排球墊球教學應盡量安排在夏季。無論是橡膠或皮制排球,在夏天,當練習時會顯得較軟,將極大地減輕初學者的疼痛感,可是在冬季,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氣里,當練習時手臂的疼痛感加倍,這樣會讓初學者望而生畏,從而學習更困難,并影響后來的學習,結果將得不償失。所以在安排教學課時時,最好在夏季。
(3)使用軟式排球進行墊球教學。軟式排球比普通排球具有柔軟,重量輕,體積大的特點,避免墊球時的疼痛感。軟式排球還具有球體柔軟不易造成傷害、飛行速度慢容易判斷等特點。
綜上所述,為做好中職女生排球墊球教學,讓她們快速學會墊球,體育老師必須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她們的心理特點,選擇良好的教學時間和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設備與器材,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