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地質災害安全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進一步健全完善三項職責體系
1、職責體系:
總體原則:按照綜治工作屬地管理原則
二級政府職責:學校所在地鄉鎮政府
縣市區人民政府
職能部門職責:學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學校自身職責:對學校內部安全負有直接管理職責
2、責任體系:
縣市區行政主管部門責任
與各級各類學校簽訂安全責任狀
各級各類學校第——責任人責任
與分管綜治安全校領導、綜治安全辦主任簽訂安全責任狀
各級各類學校分管責任人責任
與各班主任、門衛、寢室管理員、保衛科簽訂安全責任狀
3、工作機制:
綜治安全工作定期上會制度。行政會議定期對本轄區、校內學校綜治工作進行研究、分析、部署,確保綜治安全工作領導重視。要求:有相關制度、有詳細的會議紀錄
安全知識教育制度。學校要有文本資料,安全知識教育計劃、教育形式、內容以及課時,各班要有安全知識教育課授課內容、授課時間、授課人紀錄,安全知識教育需納入學??傮w課時。鄉鎮以上學校每學期需進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質災害的突發事件緊急應急演練,此項活動作為安全知識教育重要內容。原則上初中以上學校要沒立學生心理咨詢室,省市重點以上學校必須建立學生心理咨詢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綜治安全組織機構。學校需有專門的綜治安全組織機構,行安全綜治領導小組、綜治安全辦公室、專職安全保衛工作人員、宿管員、門衛。
二、工作運作機制
1、行政領導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學校需安排24小時值班。
2、安全檢查工作制度,學校每周需對學校用水、用電、消防設施、食堂衛生、寢室狀況、防盜、校舍等進行一次檢查,填寫安全檢查紀錄表,并填寫學校及周邊安全隱患報告單,能整改的立即整改,無力整改的需急報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學校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兩小時記錄一次巡查狀況,學生就寢后一小時巡查一次并作紀錄。
4、食堂管理制度,分衛生、采購、留樣、規范化操作間、工作人員規范上崗等幾大塊。
5、學生寢室管理制度分衛生、設施管理、安全教育幾大塊。
6、晨檢制度。
7、用水用電管理制度
8、督查督辦制度
9、危險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11、安全預警制度,對暴雨、雷雨、高溫低寒等自然地質災害對學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脅進行預警通報。
12、告知義務。學生無故曠學、曠課或生病、發熱學校應及時告知家長并采取措施及時援助。
三、安全設施
1、嚴格按標準配備消防設施
2、緊急疏散通道需通暢
3、重點部位設置視頻監控設備
4、鄉鎮以上學校有住校生需在寢室安裝無線煙霧探測器
四、標準化臺賬
1、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分工名單;
2、學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3、學校安全工作責任狀;
4、學校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5、學校安全檢查記錄表
6、學校安全隱患報告單
7、年度學校安全隱患自查登記表
8、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會議記錄
9、安全月查情況
10、安全隱患整改情況
11、上級部門下發的有關安全綜治的文件資料:
為進一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強化對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將結合我市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實際,大力推行
“三三體系”,體系標準和內容如下:
三個平臺:
1、安全綜治信息管理平臺,逐步實現??h、市縣聯網互通,進—步加強對學校安全工作的動態管理。
2、綜治安全干部動態管理平臺。加強對各級學校綜治安全干部的動態管理,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工作待遇,增強工作合力。
3、應急反應平臺。進一步推進雙線巡查回訪、三級預警等工作,提高學校綜治安全工作應急反應速度和工作運行效率。
三個體系:
1、工作職責體系。進一步明確學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責,努力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責任體系。進一步理清各級責任人責任,確保將責任落實貫穿到綜治安全工作全過程。
3、臺賬體系。加強學校綜治安全標準化臺賬建設,確保綜治安全工作規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種機制
1、督查機制。
2、問責機制。
根據集團公司《2020年“安全生產月”及“6.5世界環境日”活動方案》的通知精神,緊緊圍繞“消除事故隱患、筑牢安全防線”、“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活動主題,研究制定了活動方案,全體干部員工積極參與,扎實開展了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圓滿完成了安全生產月各項活動任務,有效推動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一思想認識
為加強對“安全生產月”活動的領導,保證安全生產月扎實開展,成立了安全月活動領導小組,以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為目標,通過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安全文化建設,強化安全紅線意識,推動落實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促進安全生產工作各項措施的落實。
二、扎實開展各項活動
(一)營造氛圍、加強安全宣傳工作
1、在辦公樓、井口、選礦廠懸掛主題橫幅14幅,發放活動宣傳畫60張、懸掛安全月彩旗200面,發放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教育讀本、手冊160余本,營造 “時時講安全、處處防事故”的濃厚氛圍。
2、6月1日早上,公司舉行了安全旗升旗儀式,公司領導、全體員工以及各合作單位參加。6月4日-6日,組織員工觀看員工《安全生產月主題宣教片-《征程》》、《全面提升安全發展應急管理新水平-《履責》》、《生產安全事故典型案例》,觀看人數共計426人次,深入學習典型事故案例,剖析事故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做到舉一反三,防范安全事故。“6·5世界環境日”組織公司及各合作單位職工50人學唱《讓中國更美麗》歌曲,拍攝宣傳視頻,及時向西礦集團報送,展現公司積極向上精神面貌,積極準備集團公司組織的安全知識競賽活動,在22日競賽活動中取得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3、6月23日組織開展2020年“安全月”安全演講競賽, 11名選手參與演講,共計85人參加活動,這次演講內容豐富,貼近實際,選手們結合身邊的安全故事、事故案例、安全管控平臺應用等講述了自己對安全的理解和認識,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詮釋了安全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使公司廣大干部員工在思想進行一次洗禮。
4、開展安全月主題為題材征文活動,共收集安全征文14篇,開展崗位風險知識考試活動,共計562人參加考試,進一步督促全體員工學習崗位風險知識,掌握防范措施。
5、充分利用安全環保管控平臺開展安全隱患大檢查、“反三違”活動,安全月期間查出各類安全隱患312條,推動落實安全責任、防范事故發生。
6、6月25日、26日、27日,完成2020年職業健康體檢工作,共計人參加體檢。
(二)應急演練活動
深入貫徹黨的全會和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以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3號,以下簡稱國務院《通知》)和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府發電〔〕59號,以下簡稱省政府《實施意見》)為主線,以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為重點,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加強基礎建設、加強責任落實、加強依法監管,深化安全生產三項建設、四項行動、四個延伸,大力實施“科技興安”戰略,促進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好轉,確?!笆濉卑踩a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標
杜絕重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確保不發生較大(3人)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和減少一般安全生產事故,不突破市政府下達的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控制指標。
三、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以國務院《通知》和省政府《實施意見》精神為主線,全面落實安全責任
1、確保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到位。各鄉鎮、街道()和區級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通知》和省政府《實施意見》要求,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關口前移,層層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使監管工作深入到企業生產經營每一個環節。及時糾正和查處違法、違章、違規行為,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及時責令停產,或者依法予以關閉。切實加強對各類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和指導,對企業安全發展規劃、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投入和隱患治理、領導現場帶班、班組安全建設等進行全面檢查,建立完善“責任落實、基礎扎實、投入到位、管理規范”的企業安全生產保障體系,著力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2、確保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切實強化企業法人代表、實際控制人、第一責任者責任。督促企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足額提取、用好安全費用,落實隱患治理資金,幫助企業安全發展。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領導干部現場帶班制度,研究解決遇到的突況。以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為載體,各鄉鎮、街道和經科、商務、交通、國土、工商、公安、質監、安監等行業主管部門要在工礦商貿、交通運輸企業、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煙花爆竹等行業廣泛開展以企業達標升級為主要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活動,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三必須三自行三加強”,即:必須遵守安全制度、必須健全安全監管網絡、必須按規定投入安全經費,自行落實安全制度、自行開展安全工作、自行整改安全隱患,加強班組安全建設,加強安全培訓,加強安全宣傳教育,不斷強化企業安全基礎。
3、確保安全問責制落實到位。嚴格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對目標責任制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對問題較多、隱患較重、安全工作成效較差的,責成單位主要領導向區政府述職,并按相關規定處理。對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的,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和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查處和追究事故責任,對瞞報、謊報、遲報事故的,依法從重、從快查處,對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考核不合格的責任單位,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
(二)強化安全生產源頭管理
1、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市場準入制度。各鄉鎮、街道()和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強化源頭治理,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嚴把安全生產準入關、建設關、運行關,不具備安全條件不準投入生產和建設。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和要求,嚴格安全生產行政審批程序,對已發放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危險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建筑等高危企業,要進行跟蹤督查,確保生產企業和單位持續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發現已不再具備安全生產相關標準的企業,依法停產整頓或吊銷許可證。
2、嚴格實行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各鄉鎮、街道()和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企業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建設項目設計時,應當依法組織或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安全設施設計,并編制安全設施設計專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未做到同時設計的,一律不予審批,不得開工建設;建設項目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進行施工,未做到同時施工的,責令停止施工;建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工業園區已建工程項目未落實安全生產“三同時”的,經濟和科學技術局、園區管委會等主管部門要及時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三同時”審查,確保企業安全生產。
3、嚴厲打擊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工商部門要牽頭組織各鄉鎮、街道()和行業主管部門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打非”專項行動,落實“打非”主體責任,完善綜合監管、行業主管和屬地鄉鎮、街道聯合執法機制,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繼續保持“打非”高壓態勢。嚴厲打擊企業生產、經營、建設過程中非法違法行為,特別針對無證、無照或證照不全的各類企業、作坊,要依法依紀嚴肅查處。對打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切實做到“四個一律”。即對非法生產經營建設和經停產整頓仍未達到要求的一律關閉取締;對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一律按規定上限予以處罰;對存在違法生產經營建設的單位一律責令停產整頓,并嚴格落實監管措施;對觸犯法律的有關單位和人員一律依法嚴格追究法律責任。同時,各有關單位應結合行業(屬地)特點分別制訂安全檢查標準,細化、量化安全檢查內容、程序和要求,記錄檢查和處理結果,建立健全安全監管檔案,規范監督檢查行為,對非法違法企業列入黑名單,向社會公開曝光。
4、狠抓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繼續抓好道路(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地質災害、民爆物品、文化娛樂、宗教場所、工礦商貿、用電用氣、食品衛生、醫院、學校、賓館酒店、十小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繼續實行較大安全隱患掛牌督辦制度,各鄉鎮、街道()和行業主管部門也要繼續實行隱患排查治理經常化、制度化,層層實行安全隱患掛牌督辦,明確隱患治理第一、二、三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在隱患治理前要及時制定隱患整治方案,治理中要加強安全監管,治理后要及時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復核、上報區政府及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部門銷號,并隨時公告(報送)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情況。其安全隱患涉及市上相關單位的,區級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鄉鎮、街道、社區要主動銜接、匯報情況,履行好“屬地管理”職責,千方百計采取多種方式會同市級相關單位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
1、夯實鄉鎮、街道、社區(村)安全基礎。按照“抓基層、打基礎、重投入、強監管”要求,全面加強鄉鎮、街道()、社區(村)安全生產和事故預防工作??偨Y“安全生產示范鄉鎮(街道)”和“安全文明社區(村)”建設經驗,深入開展鄉鎮、街道、社區(村)安全生產監管規范化建設,推行鄉鎮、街道、社區(村)安全生產工作劃片包干“網絡化”管理。鄉鎮、街道、社區、鄉鎮場鎮所在村要逐步建立志愿者消防服務隊,配備基本消防設施器材,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安全應急處突能力;創建安全文化廣場、長廊、安全知識櫥窗等,為深入開展安全工作提供活動陣地。教育、衛生、商務、文化、工商等部門要在“十二五”期間有計劃有步驟分期分批對轄區內所有學校、醫院、較大商場市場(娛樂場所、賓館酒店)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安全應急演練,并邀請消防、安監、公安和屬地鄉鎮、街道等單位參加,學校、醫院安全應急演練每半年不少于3個單位,通過安全應急演練有效提升企業安全經營和人員逃生能力。
2、加強企業車間、班組安全管理。督促企業建立嚴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體系和制度標準,并充分落實到車間或班組生產過程中,使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常態化、規范化、標準化,督促企業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員工安全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一線從業人員預防生產安全事故能力,推進車間、班組安全基礎不斷提升。
3、提升安全監管、執法水平。各鄉鎮、街道()和區級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安全監管體系,強化安全監管職能,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進一步明確和落實責任,充實安全監管力量,創新工作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業務素質,加大安全執法力度,不斷提高安全監管監察效能。區法制辦要牽頭組織建設、國土、交通、公安、工商等有關職能部門和鄉鎮、街道、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等單位加強安全生產委托執法工作,切實作好“三規范一加強”,即:規范執法范圍、規范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檔案、加強執法隊伍,對安全生產委托執法人員統一培訓,持證上崗,不斷提高執法隊伍安全監管和執法水平。
(四)強化職業安全健康工作
1、扎實推進重點行業領域職業危害治理。各鄉鎮、街道()和安監、衛生、工會、人社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切實履行調整后的職責職能,建立監管隊伍,做好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管、職業健康監護、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職業健康培訓和監督檢查等工作,狠抓職業危害、作業環境、健康保障等工作。
2、全面落實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主體責任。各鄉鎮、街道()和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強化對生產經營單位(企業)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職業安全健康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的監督管理,積極推進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職業危害申報和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制度,對職業危害嚴重的企業,要設置或指定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機構或組織,配備專(兼)職專業管理人員,指導企業防范和減少職業危害,改善從業人員生產、生活、工作環境。
(五)嚴格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監管
1、交通安全。認真貫徹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大道路交通“五整頓、三加強”工作力度,從嚴整治超載、超限、超速和酒后、疲勞駕駛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水陸交通安全源頭管理,不斷完善安全設施,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帶”行動、摩托車專項整治行動、水上交通“救生衣、簽單發航”行動、“防船舶碰撞、防泄漏”行動、水運企業、渡口、渡船、吸沙船、采石船、工程船、貨船、低質量船舶和支小河流通航環境整治,破壞通航安全標志及其設施、砂石開采、岸灘土地開發惡化航道以及在航道內亂挖、亂采、亂堆、亂建、亂占、亂鋪漁網“六亂”等專項治理行動。
2、消防安全。深入開展對市場、商場、學校、醫院、網吧、歌舞廳等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加大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堅決整改和關閉不符合消防安全基本條件生產經營場所,完善消防自動報警系統;加強消防宣傳“五進”工作,提高全社會消防安全意識;繼續落實消防設施建設規劃,增添消防設施;強化消防“三基”(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工程建設,重點整治西門市場、文化娛樂場所、大型商場市場等公共場所安全(消防)通道堵塞、私拉亂接電線、燃氣管道等消防安全隱患。
3、重點建設項目、建筑施工安全。區發改、經科、建設、園區管委會等部門和重點建設項目牽頭單位要加強對工業園區、?。ㄊ?、區)重點建設項目安全監管,嚴把施工企業準入關、安全條件審查關、現場安全檢查關,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堅決整治,對未落實“三同時”審查的再建(已建)項目和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要嚴格落實“三同時”審查制度。
4、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安全。各鄉鎮、街道()和公安、工商、國土、質監、安監等部門要加強對高危行業(企業)日常監管,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運輸、儲存、經營行為,逐步在高危行業(企業)安裝安全生產視頻監控系統,提高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基礎。
5、衛生和學校安全。加強學校、醫院食堂衛生及公共食品衛生、安全通道等監督檢查,防治群體性中毒事件和踩踏事件發生,醫院要加強對易制毒藥品安全管理,全面排查安全隱患,確保安全。
6、旅游安全。加大風景區、清泉寺等旅游宗教場所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警示標志設置和安全防護設施配置,確保游客和參加宗教活動群眾安全。
7、森林防火安全。加大重要林區消防安全整治力度,把森林防火責任落實到村社,落實專人看護防守,確保萬無一失。
8、地質災害安全。國土部門和屬地政府要認真排查地質隱患,提前制訂預案,建立和完善群眾監測防御網絡,預防地質災害事故發生。
9、“十小”場所安全。公安、文化、消防等部門以及鄉鎮、街道()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加強“十小”場所安全監管,加大整治力度,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無事故。
(六)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1、建立安全專項資金保障制度。繼續加大政府安全投入力度,按照《區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專項資金納入社會經濟發展投資總體計劃,主要用于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公共安全基礎建設、重大隱患治理、安全生產支撐體系建設等預防性投入。
2、建立安全生產工作備案機制。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對工業園區、礦山、危險物品生產和儲存、道路、橋梁、鐵路、碼頭等國、省、市、區重點建設項目進行安全預評價和驗收評價,凡未進行安全生產設施“三同時”審查和安全設施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建設項目,審批部門不得辦理行政許可手續。所有建設項目應在立項后1個月內送安監部門備案。
(七)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1、開展多種形式宣傳貫徹活動。以“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為主題,組織開展好年“百安活動”、“全國安全生產月”、“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系列宣傳活動,各鄉鎮、街道()和區級相關部門要深入村、社區、企業進行宣講,推動國務院《通知》和省政府《實施意見》各項政策規定全面貫徹實行。同時,要充采取電視、報紙、網絡、廣播、宣傳車、安全專欄等多種形式進一步開展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宣傳安全管理先進典型,曝光隱患整治不力等行為。
《中國城市經濟》: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央政府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國務院總理及隨行8個救災工作小組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災區。在此后的搶險救災過程中,我國政府的快速反應和有效組織有目共睹,也贏得了國際贊譽。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應急機制在經歷了非典、洪災、大冰雪等頻發的災害之后,已經完備與完善,并跨入國際領先水平行列呢?
金磊:一方面來看,這確實體現出中國應急機制運轉越來越靈活、越來越有效。近年非典、洪災以及暴雪等突發災害頻繁,中國積累了大量應急經驗,并于2006年1月公布了《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2007年11月1日進一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今年5月1日則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確保機制化和透明化的搶險救災應急體系。在地震領域,早前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1998)、《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1995)等。
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在災害處理和應急管理上還不健全??偫淼谝淮伪几暗卣馂膮^,非常感人,令人敬佩。但執行力是需要落實在各個層面不同的人身上的,人的安全素質、人的安全責任心、人的安全投入做的夠不夠呢?我們在研究災害本身及其影響的同時,必須要跳出震災看城市安全,要站在城市高度去關注城鄉發展中一切災害風險所引發的問題,反思經驗教訓,否則就會重蹈覆轍。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發生地震,倒塌房屋1.8萬間,損壞15萬多間,那次教訓告訴我們:農村民居不能再不設防了;而這次大地震農村民居大量倒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都表示要加強住房的安全建設。是建設部、地震局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指導實施嗎?不是,大致歸納一下,有40多個法規。問題是缺少執行力、缺少落實。
應該承認,與地震多發的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相比,中國大陸居民防震教育和意識還不夠強,近年來地震多發生于西部人煙稀少地區,日益繁榮的人群密集區缺乏警惕。在日本每年有法定的“防災日”,全國上下都會動員市民參與大規模的地震防災演練,首相與全國200多萬人投入到防災演習中,針對如果東京等城市發生8.0級、甚至8.5級地震時該怎么辦,讓市民懂得如何應付突如其來的災難,也提醒市民居安思危。這并不是說日本做得多么好,而是在這一點上,我們還有差距。
《中國城市經濟》:城鎮化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趨勢,那么在中國城市防災減災管理機制中,有沒有針對具體城市或地域特點,譬如說,深圳與成都所面臨的災害的種類與發生概率就不一樣,就該災害出現的頻率與強度在地域上采取相應的減災方案呢?此外,城市應對這些災害時,是采取單一災種規劃還是綜合防災體系協調運作呢?
金磊:早在2000年8月在中國災害防御協會主持下,出版了《西部開發的警示――災變防范?安全投資?決策指南》,分災種、分省份,以城市化為研究重點,各省編寫各省的問題,特別真實地梳理并分析了歷史與今天發生在中國西部的災情,對西部災害區劃及規律、西部城市化與小城鎮減災建設、國外開發欠發達地區的經驗教訓啟示、西部開發綜合減災對策及政策建議等專題作了很好的歸納。應該說,近年來在西部大開發的倡導下,各界把著力點放在生態環境及沙塵暴的治理上,忽略了對西部固有重大自然災害“國情”的分析與傳播,不能不說使本來就難以預測的地震的危險性的防范增加了難度。
從綜合災情出發,西部除了嚴重的地震與地質災害外,還有水資源安全、水旱災害、氣象災害、沙漠化災害、農林牧災害、地方病與流行病災害等。要看到,近年來西部大開發已熱火朝天,但應更清醒地認識到,由于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綜合抗災能力的低下,任何開發建設項目都要按總體規劃去做。要通過“5?12”四川汶川大震,提升西部城鄉規劃政策研究在防災減災認識上的“起點”,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在西部城市化建設及其開發建設中的基礎性地位。
對于第二個問題,以北京市規委的防災規劃為例,它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減災規劃。2004年12月7日《北京城市防災減災綜合規劃研究》經過北京規劃委員會評審,它作為一個“亮點”成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30年)修編中的重要成果,因此可供城鄉綜合減災規劃借鑒。所謂綜合性原則是全面分析城市各災種的綜合作用所進行的災害區劃,其主要標志可視單一災種的形成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它不是單一災種區劃的“再版”,更不是把各種災害區劃的簡單地重疊,它是一種系統思想下的多災種降臨在城市層面上的一個整合。單一的災害也會引發和衍生出各類次生災害,這個規劃就是要調動北京市的各個委、辦、局綜合防范,突破單一災種防災規劃的局限性,著重解決城鄉綜合減災的共性問題,用綜合減災規劃協調聯動,協調應急預案,協調綜合減災管理的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等。當然,即使日本《災害對策基本法》也不是要把所有可能發生的災害的綜合防范都包括進去,什么都可以防,而是把相關的主要部門集合到一起。沒有一個國家是可以把任何發生的災害及后果都能預見到的,所以也不必要成立數不清的各種應急指揮中心或指揮部,只要能夠認真執行相關的防災減災法律法規,落實好應急預案就可以了。假如北京應對暴雨,就不僅僅是市政排水和河道管理部門的事情;氣象局有沒有及時地提供精確的信息,例如幾點幾分會在二環還是五環的局部形成強降水等等;交管部門也不能只是在電子指示牌上顯示一成不變的幾個字“雨天路滑,小心駕駛”,否則就有可能發生前方車輛不斷駛入積水區域熄火堵塞整個交通的危險情況。
確立城鄉安全發展的系統觀,開展巨災綜合管理與技術對策研究
《中國城市經濟》:這次汶川地震,感受非常深刻的一點就是,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始終強調“以人為本”,搶險階段爭分奪秒地搶救生命,那么在災后重建工作中,又怎樣具體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呢?
金磊:災后重建不只是要給災區人民一個遮風避雨的居所,它是要通過長遠的規劃和具體的建設,使災區經濟能健康正常運轉,使中國經濟和社會整體都能受益。這當中,遵循“安全發展”的原則,就是以人為本。它既是科學定律,也是這場劫難給人們的啟示。
如果初步觀測“5?12”汶川災區建筑倒塌情況,至少發現如下特點:大量房屋位于山坡和河岸邊,地震引起房屋地基失效(滑坡)是造成本次地震中房屋出現大量嚴重倒塌的原因之一,山區震害高于平原地區;磚混結構和磚(石)墻木架結構建筑居多,水泥砂漿勾縫砌筑,水泥砂漿強度低、粘結力差,導致墻體整體抗震能力低;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多采用強梁弱柱、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但柱體尺寸小,填充墻砌縫砂漿強度低,墻體難以與梁柱共同工作,它極易造成傾覆式坍塌破壞;由于底層抗震性能差,從而導致整個建筑坍塌;無論是何種結構建筑,普遍存在基礎淺、基礎與柱體連接弱或無連接的不安全形式,這是導致嚴重坍塌的主因之一。
眾所周知,地震造成的最大危害,莫過于房屋倒塌帶來的人員傷亡。因此,減少了房屋倒塌,也就等于減少地震的損失。重建后的房子一定要抗震,這并不意味著都要把房子蓋的像碉堡一樣,八級地震,烈度11度都不怕,這也是不現實的。即使房子倒塌了,也可以盡可能不砸死人。在地震面前,我們絕對不是無能為力的。只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趨利避害,完全可以將地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在這一方面,是有經驗可借鑒的。
新疆是國內知名的地震多發區。南疆有些地州,幾乎年年發生地震災害。2003年發生在巴楚縣的“2?24”地震:那場震級6.8級的淺源地震,曾使許多村落頃刻間夷為平地。災難促使建筑專家們發現,南疆維吾爾族傳統民居中有一種“木全梁”建筑,具有驚人的抗震效果。這種建筑,并不復雜:四壁由木料相互咬合在一起,然后房梁再與四壁咬合在一起,如此,整個建筑就成了一個相互支撐的整體,遇到強震,頂多是墻皮脫落,很難將整個房子震塌。建筑專家們將這種傳統建筑技術與現代建筑技術相結合,在地震多發區推出了“抗震安居房”。這種房子,造價不高,卻安全實用:今年3月21日,和田地區的策勒縣發生7.3級地震,其他結構的民居損壞達21100間,而政府建設的67177戶“抗震安居房”,無一間出現問題……
地震工程專家陳永祁曾指出,結構保護系統,是國際地震工程界借鑒機械、宇航等行業的經驗,將其成熟的研究成果、設備和理論引入抗震工程后提出的新概念,它會給傳統地震工程帶來強大活力。經過十幾年的淘汰發展,液體粘滯阻尼器耗能技術、基礎隔震技術、金屬屈曲約束支撐成為國外應用發展公認的成功技術與產品,但中國城市化建設太快,對這一系列技術手段來不及消化,不僅市場混亂,還不負責任,不顧也不問效果,甚至有弄虛作假的事發生。
《中國城市經濟》:唐山大地震之后重建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提高住宅的防震性。但是,這次汶川地震后發現,只關注建筑物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是不夠的,還要理解城市化過程中的地質結構,如活斷層分布。有觀點認為,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對地理的全方面考察是異常重要的,可以利用行政手段來改變區域規劃,使之適合地質學意義上的城市化發展,而不能一味依賴歷史、市場以及產業集群所形成的城市群地理發展路徑。也有觀點認為,地震是極小概率事件,考慮上述因素進行城市規劃不僅不經濟,更不現實。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金磊:第一個觀點是,僅以地震為例,四川汶川一帶是構造活動極為強烈的地區,由于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中國東部向西部推擠的聯合作用,使西部地區有呈一定方向的多條活動斷裂帶。西部地區的地震大多位于地下30-40公里處,對地表及建筑物造成較大破壞;地震活動周期短,20世紀歷經百年西部共發生7級以上大震27次,其中震中在四川的有五次之多。研究表明:以東經107.5°為界,我國大陸西部的地震活動頻次與東部比例為6.7∶1,地震釋放能量之比高達25∶1。據國家地震局研究報告預測,未來50年西部地區南北地震帶活躍,地震遵循西密東疏、西強東弱的規律,西部城市地震災害會加劇。所以,能否利用這次重建的機會進行整體遷移呢?重新進行新城規劃,舊址可以作為紀念遺址,這種做法初期投資大,但是一種一勞永逸的辦法。
強調城鄉巨災的綜合技術對策研究要汲取并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日本作為多震國度,其經驗之處在于將防止巨災與城市化戰略非常充分地聯系在一起。日本在其早期的城市化防災進程中,也是將重點置于建筑本身上,大量慘痛的教訓讓他們痛悟到研究防災技術十分重要但必須透徹了解城市化建設中地質結構不能有“硬傷”(地震和活斷層分布),這就要求城鄉安全減災科技工作者要從城市的地理、歷史、地質構造等綜合要素出發,研究真正適宜城市安全的建設項目選址,這是站在系統觀上看城鄉安全發展的嶄新技術與管理新理念。
另一個觀點是,沒有什么事不能用安全來解決,把所有房屋都建得倒塌不了,是不現實的,但哪些建筑是必須不能倒塌的呢?從立足中國城鄉安全減災建設的高度出發,我們有決心為災區設計“震不倒”的中小學,“震不倒”的醫院,“震不倒”的抗震救災指揮所!特殊場所要特殊考慮。
2008年10月8日是“國際減災日”,聯合國早在2008年3月便確定了“防災減災重點在醫院及弱勢群體”的主題。但從目前災區反饋的受損嚴重的情況看,中小學及醫院的建筑尤其明顯。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執行主任強調,醫療體系受損會再次造成毀滅性災難。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沖垮了印尼整個國家醫療系統,影響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建造一所安全的和不安全的醫院,在投資上沒有很大區別,但直接導致的生與死的社會結果卻完全不同。為此聯合國要求:第一,確保醫療設施的抗災能力,保護病人和醫務人員的生命;第二,在突發事件中和災難后最需要的時候,確保醫療設施和服務能夠持續有效地工作;第三,提高醫務人員及相關機構的抗風險能力,包括應急管理能力等。
這里不追問為什么四川汶川大震中學校及醫院損毀嚴重,而特別希望從四川每個災區的校園或醫院開始:中小學(含托幼)、醫院等建設項目要成為該城鄉的“特別保護區”,其硬件設施建設要真正落實“安全第一”的原則,其具體措施是必須保證國家甲級設計施工單位去完成,絕不可因資金短缺壓價而放任不管,在此基礎上還要重審相關設計標準的安全項目,最大限度地落實聯合國“國際減災日”的目標要求。
《中國城市經濟》:我們國家已經頒布的《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的規劃期為2006-2020年,以“十一五”期間為重點,其中就我國防震減災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指出:“改變廣大農村不設防,地震成災率高,人員傷亡嚴重的現狀,為城鄉提供無差別公共服務;保障長江中上游、黃河上游及西南地區大型水電工程的地震安全”,而這次地震的發生,可以說是規劃沒有趕上變化。那么,今后如何盡快地實現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呢?
金磊:中國超過80%的5級以上地震發生在農村,由于經濟的制約,長期以來廣大農村民居基本不設防。2006年6月,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令,印發了《關于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見的通知》。截止到2006年底,已有23個?。ㄊ校┙M織了該工程,20個省(區、市)編制了農居地震安全工程的設計圖集。但四川汶川大震所暴露出的數十萬間倒塌房屋看,平安農居極不樂觀。從防止余震及次生災害入手,必須加快對受損各類建筑的風險評估,這不僅是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要求,更是恢復重建工作的基礎支持。民政部在《災區民房恢復重建管理工作規范》中要求,依據統籌規劃、科學指導、協調發展的原則,切實指導災區恢復重建工作。按現有情況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要依據其在規劃、設計、施工、管理上的綜合優勢,在“大安全觀”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到城鄉建筑受災風險的評估中,不僅為救災,更為大力推進的城鄉防災減災綜合規劃奠定技術與數據基礎。
從“5?12”大震的考驗看,暴露出我國城鄉防災規劃上的漏洞。為此我建議:
其一,借“5?12”大震,應最大限度地要求各?。ㄊ校┰谠谐鞘锌傮w規劃基礎上,編研城鄉綜合減災規劃,其中一定要包括農村新農村與新農村建設的防災對策;
其二,借“5?12”大震垮塌的絕大多數是民房的事例,啟動我國農村住宅設防實施對策研究等項目,從多維的經濟性、從農村應急管理的迫切性、從農村生命線系統建設的欠完備性,建立“平安農村”的模式,切不可因為資金不落實,再讓農村不設防局面延續下去。
“安全奧運”觀與國民安全文化教育
《中國城市經濟》:“9?11”事件之后,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以及社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也包括改組政府機構,組建了一個新的綜合防范對策管理體系國土安全部。請問我國有沒有這樣的保障體系,僅以北京奧運而言,即使是臨時設立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呢?
金磊:通過災難的教訓,必須要聯系實際,那就是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在即,2010年上海世博會建設正進入關鍵時期,正確的態度是要從錯綜復雜的發展中找到對我們有用的要素,發現我們自身安全建設中的弱項,必須極大地關注并把握城市安全的總體狀況,必須從城市客觀存在的事故災害風險的高度會看待城市備災的種種能力,尤其要從整個城市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體系建設上去考察并評估城市公眾及中外賓客的安全文化自護能力的素質。
安全奧運建設盡管已很完善,但仍要臨深履薄。2003年6月,我特別建議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中一定要補上綜合減災立法這一項目,然而此后,一直沒有具體的立法出臺。之所以在北京防災減災及應對危機事件上特別強調綜合減災立法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從形式上構筑起法制的“防火墻”,而在于從實踐上有著迫切需求,它是北京作為首都這樣一個特殊城市所決定的。如何使“安全奧運”觀落到實處,如何使北京潛在的自然與人為災害化解為最低,如何提高北京市民的防災應急救助能力,如何從根本上構筑起北京的安全屏障,這些都不是某一個單項法規可以解決的。可以設想,北京雖然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制定實施細則,其內容再細,也有必要在奧運之前就出臺具有自身特點的城市綜合減災和公共危機管理法規。現在北京市針對奧運有70多條相關法規,甚至具體涵蓋到街道環境衛生方面的法規,但唯獨沒有應對重大“災事”發生的法規。我們到底是用什么法律來支持保障“安全奧運”呢?
在這里我要特別強調“市情”,什么市情呢,就是固有災害的背景:北京地處我國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帶,有較重的旱、澇、風、雪、霧、雷等氣候災害;北京地處華北地震帶北翼,受河北、山西地震帶“靜中總動”危險之包圍,近3800年的統計,北京處在6大地震帶包圍之中,發生過5級以上的地震80次,其中7級以上大震6次;北京城市災害種類隨城市的發展而變遷,可能出現的災害狀態比城市化進程中固有的災害更復雜、層面更多。
我們按經濟規律辦事,更要按自然規律辦事。針對北京的特點,專家認為在奧運會期間出現的災害狀態主要包括自然災害、人為災害、社會事件以及公共衛生安全四大類。現在由于恐怖襲擊的威脅暴露較多,大家都意識到恐怖襲擊是一個必須要遏制的問題。但是我認為現在有些偏頗,過于注重恐怖襲擊,未按照公共危機的四大災種展開,僅僅局限于奧運安保建設上。城市現代化及北京城市綜合減災研究表明,考慮2008年奧運會的建設及一流奧運會召開的安全目標值,應特別關注的災害類型是:極端氣象災害、生命線系統事故、高技術事故、地下空間場所的致災隱患、恐怖襲擊與社會災害。
《中國城市經濟》:在四川地震災后的恢復重建工作中,國家非常重視人的心靈建設和安全文化教育。對此,您怎么看待?
金磊:談到安全文化的基本問題對文化的領會,從汶川地震之后再次認識“什么是文化”,我的感覺是,經受了這樣一次磨難洗禮后的升華。如果說重建是“改善體質”,那么安全文化的建立就是“改善品質”。對于人類來說,不一定五體健全就是幸福,還需要內心的充實。我們必須加強國民安全文化教育,不僅是老百姓的素質,也包括公務員的素質?!鞍踩R+安全自護技能”是老百姓應該掌握的;“安全意識+安全技能+安全責任心”是公務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美國不僅強化國民的防災自護文化教育,在學歷及學科中也突出城市防災工程學科的建設。據統計,國外可至少有百余所院校開設工程防災減災專業,因此城市防災規劃設計是能夠落到實處的,在國外能見到許多內容詳實的城市防災減災規劃設計圖紙,相對中國,我們尚屬“空白”。我建議要在注冊制管理中補防災減災的繼續教育課程,更要有針對性的充實各類注冊制課程的防災減災強化教育的內容。
由于近年來疏散避難場所的推進與普及,國家現有以唐山地震為代表的一批紀念館,城市各類防災公園也大批涌現,但現在缺少的是供專業人員學習并掌握各類防災知識的“學習館”,因此建議研究并籌建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的“國家防災抗災技術學習館”,并賦予它相應的學習、培訓、演練等職能,相信它對推進中國建設系統防災減災技術水平及事業的提高會有極大的促進。
大地震給今人的頓悟是如何高舉“科學減災”的旗幟,客觀地對災情發生完成一個從預報、預警、防范、救援、搶險、恢復全壽命過程的分析;大地震使我們深感,人是渺小的,但在與災害的抗爭中,人的偉大之處在于它能有所為。在這場較量中,人性如建筑一般經歷了破碎與再組合。災害雖可抹掉一切城市的痕跡,但人類及其人性的力量最終會獲得對防震抗災有科學理性的全新認知。國家已將5月19日―21日定為全國哀悼日,這是全民自覺接受防災減災教育的好時機,要抓住機遇,因勢利導,提高國民安全文化素質,也是汶川地震之后全民族的最大受益。
相關鏈接
四川綿陽九洲體育館安全設計經驗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周邊縣(市)的大災,綿陽市房屋毀壞嚴重,位于綿陽南部的綿陽九洲體育館成為綿陽市及周邊災民的避難場所,連續收納來自災區的數萬人次的災民。在受災嚴重的綿陽,該建筑不僅以其宏偉而奪目,更因其堅固而倍受災民的信賴。總理親自來到九洲體育館看望災民,稱該館的設計為國家抗震救災做出了貢獻。
該項目是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第二設計所完成的項目,建筑總面積2.4萬平方米,6000個固定座位。2003年11月開始初步設計,2004年5月施工,2005年10月竣工,項目建成后受到西南地區的一致好評,被稱作“西南第一館”,同時成功地承辦了世界第13屆拳擊錦標賽,該項目曾獲全國優秀結構設計二等獎。
城市公共建筑除滿足必要的功能外,安全防災是建筑本身必須考慮的,為此該項目的建筑師除在設計中使綿陽九洲體育館成為一個堅固的避難場所外,還同時規劃設計了建筑的大面積廣場,使公眾在面對不測有了較廣闊的避難疏散空間。該項目最重要的是結構安全設計。考慮到體育館是人員聚集場所,是綿陽重要的公共建筑,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多位結構總工程師當年在院技委會上一致認為,該地區雖在設計上是6度設防地區,但在構造上要保障安全度,為此做出了構造按7度設計的重要決定;此外,該項目屋蓋為斜置柱面形,平面由圓弧線擬合成樹葉狀,其長軸為165m,短軸為105m,屬目前國內最大拱形體育館。主要受力結構為四榀落地的傾斜巨型格構拱架,拱架間山平面桁架聯系,平面桁架間設置支撐桁架和支撐桿件,結構形成一空間體系,為增加安全度特在邊跨中間結合機電設備豎井增加了節點,從而提高了建筑整體抗震能力。
該項目在大震中不倒且為綿陽市防災減災的關鍵時刻發揮著作用,不僅是建筑設計行業的光榮,也為世界抗震界留下的一個可供研究推薦的范例。
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歷了邢臺地震(1966年)、海城地震(1975年)、唐山大地震(1976年)、四川汶川大震(2008年)、臺灣大地震(1999年)等;世界也經歷了日本阪神大地震(1995年)、印度洋大地震海嘯(2004年)等,確實在建筑物抗震上有一系列經驗和教訓,它們對提高建筑師、結構工程師隔震減震水平十分重要。
(1)由于地震預測的局限性,城市各類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不應僅僅局限在滿足“設防烈度”的要求上,而要著重去考慮防御突發性超烈度大地震的要求;
(2)城市建筑物的大量破壞及倒塌,城市生命線系統的破壞多數是山房屋倒塌引發的,所以提高城市建筑結構的抗震安全性是減輕地震災害的主要對策,這是特別要強調對機電工程師系統可靠性設計的要求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