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級經濟知識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建筑施工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前言
靜力壓樁施工法早在20世紀60年代在上海開始研究應用,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壓樁機械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增強進一步得到推廣,到到20世紀90年代,壓樁機實現了系列化,既可施壓預制方樁,也可施壓預應力管樁,目前在全國許多城市得到了廣泛應用。
一、某工程簡介
某工程地上十五層,地下一層,建筑高度52.2m,建筑面積為16400m2,建筑結構類型:一類高層建筑,現澆框剪、框架結構。
本工程地質情況:①人工填土層平均厚4.4m;②沖積土層平均厚11m;③殘積土層均厚6.5m;④基巖均厚23.1m,頂面埋深16.1-26.95m。
樁基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其采用靜壓PHCΦ500mm預應力C80管樁,管壁厚125mm,單樁設計承載力: 抗撥1000KN,抗壓2000KN。樁端持力層為基巖的全風化巖層,樁長為18至25m。樁頂設計標高為-6.5m,局部達-7.5m,工程樁總數213根。
二、靜壓樁施工過程
(一)施工準備
1、對施工場地要求:場地地耐力應不小于140KN/m2,坡度不宜大于1%。當樁機在上坡時,坡度應控制在10%左右,上坡時卸掉樁機配置。樁機最小工作半徑:樁位中心距周邊建筑物應大于1/2壓樁機寬度+1.0m,且對建筑物應配備相應的保護措施。
2、管樁堆放和管樁進場前應有出廠合格證以及管樁的檢驗報告。堆放時應選擇在堅實、平整的場地,以防不均勻沉降造成損樁,并采取可靠的防滾措施。
3、樁位測量定位根據基準點進行放樣,將軸線控制點引出6至8m,做好測量控制網。
(二)壓樁技術
1、樁機的就位:樁機移至樁位置,將樁機調平,使夾持器的中心對正樁位中心。
2、管樁的就位:當管樁下放至地面10cm處停車,夾持器把管樁夾緊,吊車的吊鉤放松。夾樁的壓力不大于5Mpa,并應逐次加壓。管樁對中方法:將鋼筋制成的Φ500mm的模具放置在地面上,模具的中心對樁位中心,而管樁周邊與模具的周邊對齊。
3、壓樁
A、壓好第1節樁是保證整根壓樁質量的關鍵,定位和垂直度應嚴格控制,壓入時,先應根據機上水平儀調平機臺, 同時須在樁機的正面和側面分別設經緯儀或吊線錘,監控下樁垂直度, 樁身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壓樁速度不得大于2M/min。
B、合理的調節管節的長度,盡量避免在接樁過程中樁尖處于或臨近硬持力層,管樁接頭數不宜超過三個。
C、因為全風化巖面起伏的變化大,所以容易造成管樁終壓后樁長不一,有砍樁與超送,露出地面的管樁應及時截樁,截至地面以下300至500mm,以免樁機行走時損壞管樁。
D、要求現場測量工作者對壓樁過程進行全程測點測量。
E、在壓樁過程中通常會遇到突況,如遇以下情況時應暫停壓樁,并及時與監理、設計等有關人員研究處理:①樁身混凝土出現破碎及剝落現象;②壓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現象;③樁身突然傾斜、跑位,樁周涌水現象;④地面明顯隆起,鄰樁上浮或位移過大現象;⑤按設計圖上要求的樁長壓樁,壓樁力未達到設計值;⑥單樁承載力已滿足設計值,壓樁長度不能達到設計要求。
4、接樁
本工程的樁接頭采用CO2體保護焊,依靠焊比和焊件之間產生電弧來熔化金屬進行焊接,以CO2氣體在電弧周圍造成局部的保護層,以防止有害氣體的侵入,保證焊接過程的穩定性,從而獲得高質量的焊縫。
A、需接樁時,其入土部分樁段的樁頭宜高出地面0.8~1.0m,便于接樁焊接操作,上下節樁段錯位偏差不應大于2mm。
B、管樁對接前,上下端板表面應用鐵刷子清刷干凈,坡口處應刷至露出金屬光澤。
C、管樁接樁一般為“U”形坡口,可采用JM-56型的Φ2焊絲。
D、焊接層數不得小于3層,內層焊渣必須清理干凈后方能焊外層,焊縫應飽滿連續。每道焊接接頭必須超前引弧以免產生缺陷,根部必須焊透。
E、盡可能縮小接樁時間,焊好的樁接頭應自然冷卻后才可繼續壓樁,自然冷卻時間不宜少于 8min,嚴禁用水冷卻或焊好后立即施壓。
5、送樁
本工程送樁長度為0.5~4.5m, 當樁頂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樁時, 應測量出樁垂直度并檢查樁頂質量、合格后立即送樁。送樁器的中心與管樁中心線應吻合一致。
6、終壓
正式壓樁前,分別對不同的樁型進行試壓樁,確定壓樁的終壓技術參數為:以壓樁力為主要控制指標, 有效樁長為參考參數。當有效樁長小于20m時的終壓值取18Mpa,當有效長小于15m時,取終壓值19Mpa,滿壓不再貫入后復壓3次,間隔5min,每次持荷10s,總沉降量不超過 10mm。
7、截樁
樁頭截除采用鋸樁器截斷,禁用大錘敲擊或強行扳拉截樁。樁頂標高偏差不得大于2cm。電動切割機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抱箍上,通過手柄,進行割樁工作,割樁時需加水,操作時需要換幾個方向。
三、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要點分析
1、對管樁的進場檢查驗收工作進行嚴格把關。管樁的吊運應輕吊輕放、避免劇烈碰撞,進場的管樁應分類堆放整齊,墊木不可體用用有棱角的金屬構件,應該用耐壓的枕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當堆放管樁的高度不超過兩層時,可以拖拽取樁,但拖地端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廢輪胎等彈性材料進行保護。當管樁堆放高度超過兩層時,應用吊機取樁、嚴禁拖樁。
2、在壓樁施工過程中,應對施工現場周圍建筑物以及圍墻進行變形監測,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3、在對群樁承臺壓樁過程中,應考慮擠土效應的影響。一般靜壓樁的樁位復核在土方開挖后進行的,在土方開挖施工的過程中應注意樁的成品保護,此時就應該考慮土體反彈,土方開挖宜在壓樁后的兩周后進行,應采取分層均勻開挖,每次開挖的深度應視土質情況確定,粘土質土一般控制開挖深度為1.5~2.5m,淤泥質土的開挖深度一般控制在0.5~1.5m,土方開挖時采取了由四周分層均勻開挖,樁間較密的土方采用小型反鏟開挖,則土層中的擠土應力被均勻地釋放。
4、根據地質報告結果表明:本工程的地質中孤石較多,所以應對有孤石樁位采取補勘措施,探明孤石的位置、大小,因本工程孤石埋藏較淺,對小孤石可采取用送樁器進行排擠引孔,體積大的先用挖土機清除。
5、根據地質報告和實際情況確定配樁計劃,并考慮同一承臺的樁接頭位置應錯開。
6、當第一節樁入土垂直度偏差范圍應控制在0.5%內,樁身垂直度偏差范圍小于1%。
7、終壓值由設計根據現場試樁情況及工程地質勘探報告等確定,一般磨擦樁以樁長為控制條件:①大于20m的端承磨擦樁以樁長為主,終壓對照;②對于15~20m長的樁,密實砂土持力層時,應以終壓力達2.0~2.5倍的設計荷載為終壓控制條件,穩壓不少于3次;③對于長度小15m樁,粘土持力層時,應以終壓力為終壓控制條件。
一、對監管者缺乏監管的證券監管博弈分析
證券監管博弈模型的博弈雙方是證券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從證券監管的實踐來看,證券監管者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證券業協會或者證券交易商協會,還可以是證券交易所或者別的什么機構。不過幾乎各國的證券監管都是由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證券交易所共同完成。我國采取的也是這種模式: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代表政府進行強制性監管,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等自律性組織進行自主監管。至于被監管者,籠統的說就是整個證券市場,即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以及他們在證券市場上的活動和行為。不過絕大多數國家都把證券監管的直接對象定位于證券市場的參與者,具體包括發行各種證券的籌資者(政府、企業)、投資各種證券的投資者(政府、企業、個人)、為證券發行和證券投資提供各種服務的中介機構(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托管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證券律師、會計師和評估師),以及為證券發行和證券投資提供各種融資、融券業務的機構和個人。
實施證券監管對于監管者是有成本的,即監管者的行政成本。為了實施監管,監管者需要設立監管部門來專門負責制定和實施有關條例和細則(如證券發行審核、證券稽查等),這一過程中自然需要耗費人力、物力以及監管人員進行知識更新所必需的時間和精力,并且監管越嚴格行政成本越高,為了分析方便,假設監管者只有兩種純策略選擇,分別為低成本(low cost)的普通監管(監管成本為cl)和高成本(high cost)的嚴格監管(監管成本為ch.chcl) 。
實施證券監管對于被監管者也是有成本的,即被監管者的奉行成本。被監管者為了遵守或者符合有關監管規定不得不承擔額外成本,如為按照規定保留記錄而雇傭專人的費用、提供辦公設施和材料的費用、聘請專門中介機構的費用等,只不過這種奉行成本以抵減收益的形式存在。在利益的驅使下,被監管者有可能為了增加收益(包括一非法收人)、降低成本(包括奉行成本)而進行違規操作。所以假設被監管者的純策略選擇是遵紀守法或違規操作。若遵紀守法則可穩定獲得收益凡(已扣除了證券監管的奉行成本);若違規操作且未被查處,則可獲得超額收益(違法所得或降低的奉行成本)r ( reward ),但若被查處則不但要沒收非法所得,而且還會被處以罰款,此時的罰沒總成本為p( punishment )。進一步假定,在被監管者出現違規行為的情況下,低成本的普通監管是查不出來的,而一旦監管部門采用高成本的嚴格監管,就一定能予以查處并處以罰款。
基于前述假設,考慮到證券市場上博弈雙方得益信息的可獲得性,建立證券市場上監管者與被監管者的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并用矩陣形式示如表1。
利用劃線法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該博弈的純策略納什均衡:監管者實施普通監管,被監管者進行違規操作。最終結果是:監管者雖然付出了一定的監管成本卻毫無作用;一部分被監管者違規操作獲得了超額收益但卻使其它的證券參與者遭受損失。顯然,這是一個低效率的組合,只會加重證券市場的不規范性,違背了實施證券監管的初衷。
二、對監管者實施監管的證券監管博弈
若我們對證券監管部門實施監管,那又會是個什么樣子呢?這里讓我們進一步假設,如果監管者通過嚴格監管查處了被監管者的違規行為,就會得到一定的鼓勵b(bonus),這種鼓勵既可以表現為物質獎勵(比如來自違規者的罰款,用以增加辦公經費),也可以表現為社會公眾對其褒揚帶來的精神鼓勵,或者兼而有之;但是如果監管者為了節省成本(或偷懶)只進行了普通監管而導致被監管者的違規操作得以成功,則要對其施以一定的懲罰f(fine),這種懲罰可以是行政上的、法律上的或是經濟上的。如此一來,上述博弈模型就發生了較大變化,新的博弈模型的得益矩陣如表2。
仍然利用劃線法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當對監管者的監管力度較大、使得對其的鼓勵與懲罰的量化絕對值之和大于監管者實施普通監管和嚴格監管的成本差時(即f+b>c-c}),該博弈不存在純策略納什均衡,從而避免了(普通監管,違規操作)這種低效率策略組合的出現。這種情形下,博弈雙方都將在博弈中采取混合策略,即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各自以一定的概率隨機選擇嚴格監管或是違規操作。讓我們定義:監管者進行嚴格監管的遨纖二幾登三尋多籠罐熟:弓多雀諾態咬乏導鑄泉錄名室圣聆多石殺漣返絡題透漢蛋定召磚羅亨惡璧三兮概率為r,進行普通監管的概率為(1-r);被監管者選擇違規操作的概率為e,遵紀守法的概率為(1-e)。
給定e,監管者選擇普通監管r=0和嚴格監管二1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即,若被監管者違規的概率小于(c‑-c,)/(f+b),監管者會選擇普通監管;若被監管者違規的概率大于(c‑-c洲(f+b),則監管者選擇嚴格監管;若被監管者違規的概率等于(c‑-c,)/(f+b),監管者就隨機地選擇普通監管或者是嚴格監管。
給定r被監管者選擇遵紀守法e=o和違規操作e=i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即,若監管者進行嚴格監管的概率小于r/(r+p),被監管者的最優選擇為違規;若監管者進行嚴格監管的概率大于r/(r+p),被監管者的最優選擇為遵紀守法;若監管者進行嚴格監管的概率等于r/(r十p),被監管者則可能違規也可能遵紀守法。
因此,混合策略納什均衡是:r=r/ (r+p).e=(c,}c,)/(f+b)即,監管者以r/(r+p)的概率進行嚴格監管,被監管者以(c‑c,)/(f+b)的概率選擇違規也可以解釋為,市場上大量的被監管者中(c,}-c}/(f十b)比例的被監管者選擇違規,(f+b-c‑+c,)/(f+b)比例的被監管者選擇遵紀守法;監管者隨機地對r/(r+p)比例的被監管者進行高成本的嚴格監管,而對剩余的被監管者則僅采取普通監管。
三、結論
關鍵詞:維修電工;考證;教學策略
為了保證中職教育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更好地為各地方經濟發展和科技服務。在中職教育中推行“雙證”制度,讓學生在畢業時既能取得畢業證書又能獲得相關專業技能等級證書。筆者所在學校根據各專業的特點,結合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開設了考證的輔導課程。
維修電工中級證是筆者所任教的電子電器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考取的技能證書,也是學生專業學習上必須完成的基本任務。它是衡量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水平是否合格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學生能否取得畢業證書的條件之一。如何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考證輔導,讓學生順利地考取技能證書呢?
一、結合課程設置,分析教與學實情
筆者所在學校,學生從入學到考證前,根據電子電器專業課程設置,已學習了以下相關專業課程:電工基礎、機械與鉗工、電子技術、電力拖動、可編程控制器等。這些課程基本上涵蓋了考證的相關知識點,而開設的考證輔導課,主要依據考證的各考點,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強化,以點帶面引導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系統性的復習。
目前,進入中職就讀的大部分學生知識基礎比較差,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學習跟不上教學進度,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加強學生對考證重要性的認識,是考證輔導的前提。筆者認為在輔導課程的一開始就必須提高學生的認識,讓他們明確該課程的學習目的,引導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在考證輔導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階段性引導工作,反復提醒學生考證的重要意義。同時,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改進,使他們在學習上達到良好的效果。讓學生在考證輔導課程上重新掌握以前遺漏的知識,打消他們學不懂、學不好的念頭,讓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信心。
二、配合教學進度,分模塊選用教學開展考證輔導
(一)理論模塊,借用歷屆考題進行針對性復習
維修電工中級理論考試是通過試卷的形式進行考核的,如果筆試不合格就無法參與實操考核。因此,在考證輔導中必須進行充分和系統的知識點復習,保證學生能夠打好考證的首個戰役——筆試。
理論考試涉及的知識容量大,知識面廣。筆者通過讓學生練習歷屆考題、引導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分析解決問題、在練習中讓學生了解筆試考核方式與真題試卷出題的大概方向,同時,讓他們了解筆試的難度,引起他們對后面相關理論知識點復習的重視。接著,教師通過對歷屆考證題目進行知識點的歸類與總結,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知識點復習。在教師的復習輔導下,讓學生弄清各知識點的由來,幫助他們重新理解與掌握前面所學知識,補充未接觸的考點知識,并讓學生在復習中找到考證的自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實操模塊,通過多次練習提高實際操作效率
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富有創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環節,實訓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的能力。根據勞動部門關于《專業技能考核鑒定》維修電工實操技能考核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按試卷題目要求完成操作,考評員會根據考試中整個操作過程與完成的結果進行評分。維修電工實操技能考核內容包括:電氣故障檢修、配線與安裝、測繪與調試。
筆者通過近年的教學總結出以下三種方式,進行實操模塊的教學,以達到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
1.實操演示,掌握規范操作步驟要領
學生對以前所學知識實操能力掌握參差不齊,雖然已初步掌握操作技能,但操作還不是那么規范,細節問題還注意不到,因此,教師需要針對實操各個環節進行指導演示,要給學生清楚、明確的示范動作,強調規范操作的要領,保證全體學生能重新掌握正確操作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掌握操作的要領,進而規范操作細節,保證考證過程中能達到“操作規范、動作熟練”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電氣故障的檢修實訓時,在實訓前組織學生復習常用的檢測故障的方法,如電阻法、電壓法、電流法等。接著分析電路的常見故障,同時指出在檢修中經常出現的不規范操作,強調正確使用儀表和檢測工具的重要性。最后教師演示正確操作,并提示學生如何做好安全保護工作。通過教師的再次分析、強調與演示,加強了學生的操作技能,減少了學生的不規范操作。
2.分組合作,熟練掌握操作技能要點
筆者在教學中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相互監督,在反復練習中掌握操作要點。筆者在實訓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分組進行技能練習,讓技能好的學生幫助落后的學生,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也解決了教師一個人輔導忙不過來的難題。例如,在元器件的檢測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對元器件進行質量好壞的檢測。通過小組團隊相互幫助、相互考核的實訓方式,確保所有學生在練習中掌握各類元器件檢測的方法。
分組合作讓學生有更充分的練習時間,在練習中互幫互考,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
3.“紙上練兵”,輔助實訓教學能加強操作技能的熟練度
所謂“紙上練兵”是指學生在理解電路原理和掌握電路接法的基礎上,在作業紙上練習布線的做法。該做法為實操練習提供不受場地與器材的限制練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所復習知識及時地消化、理解和鞏固,讓學生在有限的實物實操中做到心中有數,大大提高了實操訓練的質量和速度。實際教學中證明“紙上練兵”輔助實訓教學,既能加強學生對技能掌握的熟練度,而且能減少耗材,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筆者在2009屆學生進行電拖板的安裝與配線部分的復習時,采用“紙上練兵”輔助技能實訓,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明顯增多,同學間的相互討論熱情明顯增加;實訓操作效率明顯提高,學生的熟練程度也明顯增進。該部分的復習時間比前幾屆節約了三分之一的課時,而且學生掌握的效果也比前幾屆好很多。
總之,經過有針對性地進行各考點的理論復習與不斷地實操練習,學生在輔導課中明確了考證的方向,樹立了考證的信心。通過充分的考前復習,學生對考證已不陌生,并能帶著自信去參加維修電工中級考證。
參考文獻:
[1]邱和平.維修電工考證前的技能培訓[J].機械職業教育,2005(7).
[2]維修電工國家職業標準[S].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
[3]郭漢新.《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的教學探索[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1(7).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7-0054-03
《中級財務會計》是高等學校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是繼《初級會計學》之后開設的會計專業主干課程之一,也是學習高級財務會計和其他會計專業課程的基礎,是會計學專業知識結構中的主體部分。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應側重于讓學生掌握六個會計要素的確認標準與計量規則,并且理解不同的確認標準和計量規則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的影響,側重培養學生對會計確認與計量規則的分析、理解和判斷能力。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學習會計知識以及在工作中應用財務會計這門課程至關重要。
一、相關研究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述法,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想象這是一筆什么樣的經濟業務。因為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內容龐雜,所以講課效果較差。由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差,許多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就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學方法,并積極運用于教學中。張亞麗(2010)提出,如果一筆交易業務涉及交易雙方并且交易雙方是彼此對應的,應運用對比分析法進行教學,同時對交易雙方會計主體賬務進行處理;王華、張永欣(2010)、郁翔(2012)、涂必玉(2012)指出,項目教學法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高景霄(2010),李玉博(2011),朱幼鳳(2012)分析了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發揮的作用;趙智全,王懷棟(2006)、虎玲華(2008)等認為,《中級財務會計》涉及到具體核算業務,為了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會計、出納、采購員、經理等人員,模擬各種角色,了解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面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除了以上的幾種教學方法外,還有一些研究提出了觀摩法、歸納法、實踐教學法等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由于《中級財務會計》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不能一概地強調某一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教學中應根據課程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形式,每一個章節可以根據具體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二、幾種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
1.對比分析法。對于一筆交易業務,運用對比分析法同時做交易雙方的賬務處理,可以使學生同時掌握兩個知識點,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盡快掌握知識要點,從而全面把握《中級財務會計》的內容。涉及到“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應收票據”和“應付票據”、“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應收股利”和“應付股利”、“應收利息”和“應付利息”等賬務處理時,應運用對比分析法。例如,運用對比分析法從不同的角度講解“應收票據”和“應付票據”的核算內容。對于一筆交易業務,同時做交易雙方的不同賬務處理,能夠掌握3個知識要點:第一,應收票據和應付票據的賬務處理;第二,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的賬務處理;第三,主營業務收入與原材料的賬務處理。通過對比分析找到不同點,便于理解和掌握兩方的賬務處理,但學生應注意不要混淆賬務處理的主體。
2.案例教學法。會計的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一定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會計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會計案例教學通過案例將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實踐有機結合,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在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中的六個會計要素具體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等內容的教學中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案例介紹。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據寶鋼股份年報,2008年寶鋼股份實現凈利潤64.59億元,每股收益0.37元,相比2007年大降49.2%。而由于鐵礦石和鋼鐵價格暴跌,寶鋼股份2008年累計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達到了58.94億元,占其利潤總額的72.28%。僅在2008年四季度,計提存貨減值就高達48億元,這也導致2008年前三季度還盈利124.9億元的寶鋼股份,在四季度就巨虧了60.3億元。(資料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相關知識點。存貨跌價準備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如由于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差額提取,并計入存貨跌價損失。當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在核算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時,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與該準備的存貨項目或類別應當存在直接對應關系。在原已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意味著轉回的金額以將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沖減至零為限。(3)案例分析。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掌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必要性和亂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負面影響。首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符合謹慎性的原則,使企業資產真正符合資產定義的要求。同時,資產減值會計為資產的真實價值提供了量度。資產計量接近真實價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資決策。其次,由于被一些企業為了種種目的歪曲使用,以及資產減值準備本身存在的缺陷,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又影響會計數據和會計信息質量。不計或少計資產減值準備不僅與會計謹慎性原則背道而馳,還反映出上市公司依然難以擺脫年末粉飾報表的情結。另外,利用資產減值準備規定,把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作為調節各期利潤的一個“蓄水池”,根據企業各期實現利潤的情況,多提、少提或是不提資產減值準備甚至沖回資產減值準備,從而調節各期資產賬面價值和利潤。這就造成了企業利潤均衡的一種假象,使會計信息不再真實可靠。(4)思考題。①如何發現上市公司利用大額資產減值調節利潤?②新舊準則下資產減值處理的區別有哪些?案例教學法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首先應通過實際案例導入本節所講解的問題,引起學生探索的愿望和興趣,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去分析這些問題來自何處、如何演變、如何解決。然后引入本問題的基本理論對問題加以分析,引導學生掌握關于類似問題的主要分析思路和結論,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對問題有比較深入的認識。
3.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以工作任務為依據來設計教學項目,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來實施項目的教學方法。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時,工作任務應按照會計工作崗位來劃分教學項目。具體包括:出納崗位、往來核算崗位、工資核算崗位、財產物資核算崗位、資金核算崗位、收入費用核算崗位、報表核算崗位等會計工作核算崗位。以下以出納崗位中的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為例,說明項目教學法的應用。教學目標:掌握銀行存款收付與核對內容中的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通過銀行存款的核對掌握未達賬項的含義。
工作任務:根據教師發放的已登記經濟業務的銀行存款日記賬和銀行對賬單進行核對,找出未達賬項并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分析項目:學生根據分組情況分小組進行核對,找出企業的銀行存款日記賬與銀行對賬單余額不符的原因。
完成階段:根據分析的結果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并針對銀行存款的賬務處理提出觀點。
通過以上項目教學法的具體運用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表與教師出題、學生計算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教學方法相比較,其教學過程更加形象,學生由簡單地、抽象的計算變為主動地投入到實踐當中,體驗真實的工作。項目教學法可以充分解決教與學的矛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
4.角色扮演法。《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涉及到很多核算業務,由于學生沒有接觸實際工作,對于工作的分工和業務流程缺乏感性認識,而會計核算與管理往往按照特定的流程進行,學生缺乏空間和時間的認識。為了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就在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即讓學生扮演會計、出納、采購員、銷售員、經理、客戶等,模擬各種角色,體驗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分工。角色扮演法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各司其職,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授原材料的采購與固定資產采購時,企業采用支票結算方式進行結算,扮演采購人員的學生把采購計劃報經理(學生)批準后,到財務部門領取支票;會計人員(學生)按照規范要求填寫支票后交給采購人員;采購人員持已填寫的支票到售貨單位,辦理采購手續;售貨單位開出發貨票的同時把商品交給購貨單位;采購人員購貨之后,到倉庫保管員處辦理入庫手續。采用這種角色扮演法,各種扮演者各司其職,完成了材料的購買、款項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庫等業務流程及會計單據的傳遞。
5.任務驅動法。教師根據當前教學主題設計并提出任務,針對所提出的任務,采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首先讓學生理解本課的任務,然后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完成任務,并分組記錄和陳述任務的完成結果,最后教師點評任務完成情況。任務驅動法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調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以“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例介紹任務驅動法的運用。(1)布置任務。①了解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是什么;②掌握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區別是什么。(2)分小組自主學習、討論教材的相關內容,完成相應的任務并記錄完成結果。(3)分小組陳述任務完成結果,其他小組可以點評。(4)教師點評各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會計處理方面有許多相同和不同之處,在分析兩者的區別時也應分析相同點,在總結時應該予以強調。
除了以上的講授方法之外還可以采用觀摩法(對一些業務的原始憑證及業務流程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讓學生觀看)、歸納法(按教材的內容,先闡述概念、分類、意義和作用,再講述具體的核算事例)等教學方法。
三、結論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學生專業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提升的關鍵一課。教師應認真組織好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研究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努力,不僅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以滿足社會對會計專業畢業生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綜合要求,從而走出一條具有高校特色的財務會計教學新體系。
參考文獻:
[1]張亞麗.對比分析法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財會教育,2010,(4).
[2]王華,張永欣.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財務會計》課程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10,(3).
第二條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評定制度,是為客觀公正評價農業技術實用人才建立的一項新的人才評價制度,納入全省人才評價體系。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在我省鄉(鎮)、村、組等農業生產第一線直接從事農業、畜牧、工程(林業、農機、水利、水保、農電、水產、農村能源、農業環境保護)等專業技術工作的農村實用技術人員。
第四條取得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人員,表明其已具備承擔相應技術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
第五條農業實用技術職稱按專業技術工作特點分為農業工程、農藝(種植技術)、畜牧(養殖技術)、農牧產品加工、經營服務等五個專業,各專業適用范圍如下:
(一)從事林業、農機、水利、水保、農電、水產、農村能源、農業環境保護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
(二)從事技術試驗、示范,技術推廣、應用等種植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
(三)從事畜牧(牛、羊、豬、馬、驢、騾、兔)、家禽(雞、鴨、鵝)、蜂和特種經濟的飼養管理、畜、禽繁殖,飼料生產與加工,環境保護與動物衛生保健及相關方面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
(四)從事農牧產品加工技術工作的人員。
(五)從事運輸、營銷、中介服務行業的農村經紀人才。
上述各專業均加注在相應職稱名稱之后。如農技師(農業工程)等。
第六條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等級設置為:初級、中級、高級。各等級分別對應的技術稱號名稱如下:
(一)初級:農技推廣員、助理農技師。
(二)中級:農技師。
(三)高級:高級農技師。
第七條我省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評定工作,在省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省人事廳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各市(州)、縣(市、區)人事職改部門會同農業等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具體實施。
第八條農業實用技術職稱通過評定或認定的方式取得。高級職稱通過評定取得;中、初級職稱通過認定取得。
第九條國家已建立準入制度和實行專業技術資格認證的專業,不進行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評定。
第十條凡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熱愛本職工作,努力為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評定或認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
(一)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認定初級(員)農業實用技術職稱:
1.基本了解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2.具備下列條件之一項或兩項:
(1)具備下列條件之一項:
①從事林業、農機、水利、水保、農電、農村能源、農業環境保護、水產等農業工程專業技術工作,能按技能要求基本完成本專業技術工作的一般技術內容,了解一般農機具或常用設備的主要結構原理,具有完成一般技術輔工作的實際能力
②參與農業技術推廣,能在科技人員指導下進行群眾性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正確記載和整理技術資料。
③了解種植、養殖技術操作規程,能承擔規模種植、養殖的技術操作工作。
④種植規模是本村勞動力平均種植規模的1倍以上;或在同等土地條件下,單產超過本村平均水平的30%以上;或在同等條件下單位面積的收益高于本村農戶平均水平50%以上。
⑤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能獨立承擔農牧等產品的運輸、營銷等工作,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信息和中介服務。
(2)具備下列條件之兩項:
①中專畢業,或高中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年以上;
②獲得農民技術資格證書(即“綠色證書”)或勞動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級技術等級證書》(即職業資格證書);
③初中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
④參加區縣(市、區)以上部門組織的50學時以上或參加鄉(鎮)組織的100學時以上的本專業初等技術培訓或已被鄉(鎮)確認為某一專業的示范戶且連續兩年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認定初級(助理)農業實用技術職稱:
1.基本掌握并能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2.具備下列條件之一項或兩項。
(1)具備下列條件之一項:
①從事林業、農機、水利、水保、農電、農村能源、農業環境保護、水產等農業工程專業技術工作,掌握本專業技術工作的主要生產程序和操作技能,能發現并排除一般農機具或常用設備設施的簡單故障,具有一般技術工作的實際能力。
②在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中,向群眾傳授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藝,進行一般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咨詢服務工作。
③種植規模是本村勞動力平均種植規模的2倍以上;或在同等土地條件下,單產超過本村平均水平50%及上;或在同等條件下單位面積的收益高于本村農戶平均水平1倍以上。
④能因地制宜的提出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建議,幫助農戶做好農牧等產品的收購、營運、工作,為群眾致富作出一定貢獻。
(2)具備下列條件之兩項:
①大專畢業,或中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年以上;
②獲得勞動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技術等級證書》(即職業資格證書);
③高中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或初中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7年以上,并累計參加區縣以上部門組織的100學時以上或參加鄉(鎮)組織的200學時以上本專業初等技術培訓;
④取得初級(員)農業技術稱號4年以上;
⑤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鄉(鎮)農業技術人員初級基礎專業知識培訓和考試且成績合格。
(三)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認定中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
1.掌握并能運用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2.具備下列條件之一項或兩項。
(1)具備下列條件之一項:
①從事林業、農機、水利、水保、農電、農村能源、農業環境保護、水產等專業技術工作,掌握本專業技能標準和技術規范,了解本專業相關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能正確操作和維護保養較復雜農機具和常用設備,能協助開展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具有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的實際能力。
②組織并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應用,能對農戶進行有關試驗、示范技術和操作技能的輔導,具有采集與處理試驗數據的一般知識,能獨立撰寫單項的技術工作總結。
③結合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情況,推廣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能解決試驗、示范、推廣和本專業技術工作中的某些技術難題,在工作中作出一定成績。
④種植、養殖、加工等示范大戶,近3年家庭人均純收入不低于當地人均純收入的3倍以上,并能帶動一定數量的農戶共同發展,已產生一定規模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⑤在經濟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下,能制定與本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經營項目規劃和產品流通、銷售、加工方案,在引進資金,促進流通,加強合作,創建品牌等方面成績顯著。
⑥能指導初級農業技術人員開展本專業技術工作。
(2)具備下列條件之兩項:
①大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4年以上或中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7年以上。
②獲得勞動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技師合格證書》(即職業資格證書);
③取得初級(助理)農業技術稱號5年以上;
④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鄉(鎮)農業技術人員中級基礎專業知識培訓和考試且成績合格或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培訓半年以上取得結業證書;
⑤獲得縣(市、區)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獎或被縣(市、區)政府授予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技術能手、科技狀元等榮譽稱號;
⑥在縣(市、區)及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論文;
⑦受縣(市、區)政府表彰的示范戶、專業戶。
(四)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評定高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
1.能熟練掌握和運用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
2.具備下列條件之一項或兩項。
(1)具備下列條件之一項:
①從事林業、農機、水利、水保、農電、農村能源、農業環境保護、水產等專業技術工作,熟練掌握本專業生產技術知識和技術要點,獨立制定生產計劃、技術工作計劃或規劃,提出技術推廣項目,制定技術措施,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指導中、初級農業技術人員工作。
②了解本專業科技發展動態,能倡導開展科學試驗,及時引進和推廣省內外先進技術,分析解決當地生產及業務工作中的技術難題。
③在種植、養殖、加工等方面有獨到的生產、經營方法,近3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不低于當地人均收入的5倍以上,并帶動周邊農戶(至少2/3以上農戶)共同發展,產生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④能夠運用本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獨立處理經營活動中的業務問題。能進行經營業務的洽談、經營合同的起草,具有對專項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綜合的能力。
⑤熟悉農村市場的流通環節,具有熟練的實務操作的技術和技能。有豐富的農業經紀實踐經驗,熟悉市場行情變化,有較強的創新和開拓能力。
⑥具有承擔農業技術實用人才培訓施教能力,或具有講解、傳授本專業知識或技能的經歷。
⑦能指導中級農業技術人員工作。
(2)具備下列條件之兩項:
①大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8年以上或中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1年以上。
②獲得勞動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技師合格證書》(即職業資格證書);
③取得中級農業技術稱號5年以上;
④獲得市(州)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獎或被市(州)級以上政府授予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技術能手、科技狀元等榮譽稱號;
⑤在市(州)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論文。
⑥受市(州)政府表彰的示范戶、專業戶等。
第十一條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評(認)定工作由相應評(認)定組織負責。高級職稱由高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負責評定;中、初級職稱分別由中、初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認定委員會負責認定。高級職稱的評定工作每年進行1次,中、初級職稱的認定工作每年應不少于2次。
第十二條各級評(認)定委員會的組建應符合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由省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授權各市、州人事職改部門負責組建,報省職改辦備案;中、初級職稱認定委員會按原農民技術職稱管理權限分別由各市(州)和縣(市、區)負責組建。
各級評(認)定委員會組成人員,要從取得農業技術職稱的農技人員中遴選,并充分考慮其專業覆蓋面。評(認)定委員會成員應是熟悉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或具有較高技術職稱、公道正派、堅持原則、組織紀律性強的專業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須在15人以上,且必須是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中級職稱認定委員會由11-13名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組成。初級職稱認定委員會由9-11人組成,其組成人員中具有中級職稱及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應不少于1/2。
第十三條評(認)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程序是:推薦、審核、評(認)定、頒證。
(一)推薦。按照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評(認)定范圍和條件,對符合本通知第五、九條規定的人員,由其所在的村委會或相應的專業協會負責推薦并提供相關材料,具體包括個人基本情況、主要業績、貢獻、成果,以及相關的證書、證件、證明等,并由被推薦人所在的鄉(鎮)政府將有關材料報送縣(市、區)人事職改部門;擬評(認)定高、中級職稱的,由縣(市、區)人事職改部門按行政區域管轄權報送市、州人事職改部門。對暫不具備組建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的市、州,其相應的評定工作由省職改辦負責委托。
(二)審核。被推薦評(認)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人員,其推薦材料由推薦單位送當地鄉(鎮)政府審核,經審核材料屬實的,由鄉(鎮)政府簽署意見,并負責將有關材料報送相應評(認)定工作部門(機構)。對推薦材料的審核,要重點審核能證明被推薦人主要業績、貢獻、成果的相關材料是否屬實,要嚴格按照標準條件,確保材料的真實性。
(三)評定與認定。各級評定委員會應根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評(認)定的有關規定、要求及評(認)定標準條件,對被推薦人進行考核、評定或認定。具體的評(認)定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以會議形式或現場考評的方式進行。以會議形式進行評(認)定的,必須有2/3以上的評(認)定委會成員出席會議,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同意票超過評(認)定委員會組成人員1/2以上才算通過。以現場考評方式進行評(認)定的,其考評標準須逐條量化,參加現場考評工作的評(認)定委員會成員仍應達到評委會組成人員的2/3以上,并根據現場考評情況對被考評人進行逐項打分,經統分計算出的平均分數達到60分及以上的才算通過。
(四)公示。對按規定程序通過評(認)定相應職稱的人員,由人事職改部門予以公示,公示期10天。對在公示期內群眾反映的問題,由組建評(認)定組織的部門(機構)進行查實,并由市(州)或縣(市、區)人事職改部門按其管理權限,根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經公示無異議的,初級職稱由縣(市、區)人事職改部門行文公布認定結果;高、中級職稱由市(州)人事職改部門公布評(認)定結果。
(五)頒證。獲得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人員,由各級人事職改部門頒發省人事廳統一印制,人事職改部門加蓋印章的《四川省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證書》。高、中級職稱證書由市、州職改辦頒發;初級職稱證書由縣(市、區)職改辦頒發。
第十四條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評定要堅持重實際操作能力、重效益、重業績、重貢獻的原則,要將申報人員所從事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作為主要評價依據,將申報人員自身的科技應用能力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對有特殊技藝,貢獻突出的人才,可不受學歷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年限的限制。
第十五條獲得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人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符合評審農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業績條件的可申報評審相應的農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業績特別突出的,可由省職改辦直接推薦評審高級農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對做出突出貢獻并取得高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人員,可推薦參加各類優秀專家的評審選拔。
(三)取得高級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人員,可作為項目第一負責人申報省外專局引進國外人才項目或農業引智成果示范推廣項目。
(四)受聘在基層單位工作的人員,享有與聘任單位平等簽約的權力。
(五)鄉鎮農業基層服務組織和集體單位在農村招聘農技人員時,優先從具有相應農業技術稱號的人員中挑選。
(六)在進入農村人才市場進行人才引進、交流和勞務輸出時、優先選拔推薦。
(七)優先與單位或農戶簽訂有償服務技術承包、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和推廣合同。
(八)優先參加技術培訓、講座、交流、進修或應邀參加有關學會、協會、研究會的學術活動,或應聘到外地傳授技術。
(九)優先獲得有關部門提供的學術技術資料、信息等。優先參與農業開發項目和獲得貸款。
第十六條獲得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人員應履行以下義務:
(一)積極鉆研業務和參加業務、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二)努力完成業務主管部門布置的技術推廣和試驗示范任務,帶頭搞好科學技術普及和技術服務,積極向當地群眾傳授科學技術,帶動當地群眾共同致富。
(三)積極提出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意見和建議,為當地領導當好參謀和助手。
第十七條取得農業實用技術職稱的人員,應按照國家和省對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主動接受各種形式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各級人事職改部門要統一將這部分人員納入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規劃,各級業務主管部門應積極為他們的培訓和繼續教育提供條件。
第十八條各級人事職改部門要對本地區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評(認)定工作及時進行總結,及時了解和掌握有待進一步完善解決的問題,各市、州人事職改部門要每年定期將本地區取得相應職稱的人員總量及相關工作情況書面報省職改辦。
第十九條本辦法下達后,不再進行農民技術員職稱評定工作。四川省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四川省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工作領導小組原制定的關于農民技術職稱評定的有關規定均停止執行。
第二十條原已通過評審取得農民技術職稱的人員,可根據本人所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按照本辦法第五條的規定,持《四川省農民技術職稱證書》到當地人事職改部門加注專業類別,或重新換發《四川省農業實用技術職稱證書》。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各項規定中凡有量化要求的,均含相應規定之最低量化標準。
關鍵詞:民辦高校;中級財務會計;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F234.4-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2
一、翻轉課堂概述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師制作的教學材料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在課上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學習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與傳統的“先教后學”模式相比,更強調知識的內化。Beygmann認為:翻轉課堂強調既要轉變課堂形式又要優化學習效果。
(二)翻轉課堂的特點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改變教學程序。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學以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的“先教后學”模式,鼓勵學生自學,并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二是教師提前準備好學生自學所需要的電子材料,例如電子教案、課件和教學視頻,便于學生自學。三是監督、反饋學生自主學習的全過程,并通過講解解決學生自學過程中不會的問題。四是改變評價方式。考試作為傳統教學模式學業水平的評價標準,不能夠準確、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而翻轉課堂可通過自學評判、互動總結等方式綜合性的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由以上四點可以看出,翻轉課堂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和自主學習水平的提高。
二、“翻轉課堂”下民辦高校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改革
民辦高校會計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為《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是《基礎會計》的延伸,是具體內容的講解;為《高級財務會計》的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奠定基礎。中級財務會計的相關知識包含了理論成分和實踐成分,因此,如何使學生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并能夠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實務處理成為該課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民辦高校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將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并通過練習運用知識。這種模式既不利于學生記憶知識,又不利于學生形成學習思路,難于自主性的解決現實公司經濟業務的會計實務問題。
本文以固定資產減值為例研究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中級財務會計中的應用,從而尋求更適當的教學方法,并借此培養學生自覺性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獨立性的完成實務操作。
(一)開發課前教學資源,做好翻轉課程準備
我國民辦高校起步晚,時間短,培養目標與公辦院校有別,且缺乏適合民辦高校學生學習特點的教材。因此,民辦高校所用教材與公辦院校基本相同,而這類教材通常難度較大,使學生在預習環節容易碰到難于理解的知識,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使得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預習環節存在虧難。
翻轉課堂模式,要求教師依據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開發教學資源,并據此提前準備好電子教學材料。教師在準備材料時,應考慮到該材料要應用到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分組討論與總結及教師評價教學效果的整個教學過程。因此,在設計教學材料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考慮如何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外,還應該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分析真實案例,從而便于課堂教學的展開。
微視頻是翻轉課堂模式常用的電子教學材料。微視頻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視頻時間短,微視頻是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錄制的短于15分鐘的小視頻;二是視頻容量小,微視頻一般為十幾兆或者幾十兆,便于學生從資源網站下載。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尚未普及使用翻轉課堂模式,網絡資源較少,且針對性較差,這就要求教師根據自己教學的特點自行錄制。
以“固定資產減值”為例,其基本知識點如表 1所示。
知識點1 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的內容及核算原則
知識點2 固定資產發生減值的跡象
知識點3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
知識點4 已經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以后期間不得轉回
講解基本知識點的材料應當簡潔明了,便于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固定資產減值的知識點。以知R點1中固定資產減值為例,教師可通過圖示的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該核算原則,如圖所示:
在基本知識講解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學生通過思考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及聯系已學過的知識點來回答問題,拓展思維。
以“固定資產減值”為例,其問題延伸如表2所示。
問題 提問的目的
1.是不是只要出現減值跡象固定資產就要進行減值測試呢? 考慮多種情況,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2.固定資產減值的計提是否會影響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為什么? 使學生能夠將本節知識點與相關知識點緊密聯系,加深相關理論的理解
(二)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民辦高校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存在任務重、課時少的現狀,教師為了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各項日常業務的講解,一般會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就使得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大多數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處于簡單的死記硬背階段,很難能夠理解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側重于把學生的互動式學習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師的職責在于幫助和引導學生自學,課堂教學活動應把“內化知識”和“拓展能力”作為根本任務。因此,筆者認為民辦高校中級財務教學應該通過以下步驟實現翻轉課堂:
(1)分組討論課前問題。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于課前自學環節已經了解了相關理論知識,課堂教學環節應該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實現知識內化。因此,教師應于課前搜集學生在自學環節遇到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列示,并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些問題,使學生通過討論與互助主動的解決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思路提出自己的意見,從而引導并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2)分組展示討論結果。在討論環節結束后,首先,由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其次,教師總結各小組的匯報結果,對各小組的成果給予評價,并指出其不足之處和相關要點補充。最后,教師根據已得出的結論和學生未思考到的層面,總括性的闡述相關理論內容,促使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識。
(3)布置課后作業。學生已通過課前自學,課堂討論與總結學習了相關知識,為了加強學生的概括和應用能力,還應該布置課下作業。作業可以是總結本節知識點,從而使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加深理解;作業也可以是布置業務題,通過做題使學生綜合性的應用本節知識。
(三)評價教學效果,提升教學內容
在傳統模式下,民辦高校分別通過學生評教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通過期中、期末考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要綜合性的考慮課前自學環節的學習成效、課堂討論的小組成績以及各組成員的表現記錄、課后作業的完成程度和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在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詳細闡述該課程學期成績的構成及各環節所占百分比,讓學期充分了解課前自學、課上討論、課后作業在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從而能夠認真對待并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二是在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時,關注每位學生的表現,并針對各自的特點給予一定的評價和鼓勵;三是教師應于課下,總結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并探討和改進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由此可見,翻轉課堂能夠全面和系統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成果。
總之,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較少,不少教師在轉變教學理念和掌握技術應用上還存在一定的挑戰,而各專業、課程的差異和各學校學生學習能力的差別,也要求各學校各專業形成自身特色的翻轉課堂模式。因此,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學習并掌握全新教W理念的翻轉課堂模式,并運用該模式指導學生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還應該不斷總結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尋求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陽,劉見陽,印培培,陳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幾點思考田[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
關鍵詞:工程造價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 TU723.3 文獻標識碼: A
目前,在我國高校工程造價人才的培養中,存在諸如缺乏系統的教材體系、能力培養與課程配置不合理等問題。本文在廣東地區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我院2012級工程造價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總結出應用型工程造價本科人才的培養要點,以期為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1市場需求
1.1企業崗位設置
工程造價行業是建筑業的子行業之一,同時又與房地產業、市政公用業和勘察設計業緊密相關。無論是建筑施工企業,還是房地產企業、市政公用設施類企業、勘察設計單位等,都設有工程造價崗位。
1.2從業人員結構
目前,工程造價崗位主要有注冊造價工程師(高級技術崗)和造價員(輔助技術崗)兩類崗位。在對施工類企業的招聘及應聘狀況進行調查發現,需求最多的是造價工程師,其次是造價員、項目經理、造價技術負責人等職位。
2 能力要求
2.1 綜合能力
工程造價專業人才應是具備工程知識、經濟和管理知識與實踐經驗的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能熟練地運用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 從事投資工程項目的全過程工程管理與造價管理。如項目的決策、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項目管理與合同管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并且能對各種造價進行技術和經濟方面的有關分析, 提出有關合理化和理論化建議。
2.2 實際應用能力
工程造價是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和經濟及法律等管理手段, 解決工程建設活動中的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技術與經濟、經營與管理等實際問題, 從而提高投資效益和經濟效益。
3 人才培養方案分析
表1為我院提出的工程造價專業2012級本科人才培養的初步方案。
表1 2012級工程造價專業本科教學進程計劃表
課程平臺 課程名稱 課時比重
工程技術平臺 土木工程材料74、土木工程制圖80+、建筑力學30、房屋建筑學64+、土木工程測量42+、建筑結構構造52、建筑設備識圖與安裝技術74、土木工程施工74+、施工組織與計劃64 40.74%
工程經濟平臺 工程經濟學64、會計學60、工程財務管理56、工程風險與保險44 16.47%
工程管理平臺 管理學56、建設工程項目管理60+、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60、工程咨詢概論30 15.15%
工程法律平臺 土木工程法規30、招投標與合同管理60+ 6.62%
專業方向平臺 工程估價68、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64+、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56+、房地產估價42、工程造價軟件與信息管理56 21.02%
選修課平臺 建設工程項目投融資、工程造價國際慣例、建設工程項目審計、產學結合項目訓練、土木工程鑒賞、建筑CAD、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綠色建筑、物業管理、專業技術規范、建筑工程質量事故分析與處理、工程造價專業英語、道路工程 —
技能考證 CAD中級考證、造價員考證、施工員考證、資料員考證、材料員考證、監理員考證 —
注:標有+ 號的課程另有安排與其教學內容對應的課程設計或實習實踐。
從表1可以看出,技術平臺課程課時占培養計劃專業課程課時總數的40.74%,專業平臺課程課時占培養計劃專業課程課時總數的21.02%,經濟平臺、管理平臺與法律平臺的百分比則相對較低。我院這種課程設置與其工程造價專業強調工科背景、專業技能方面突出上手快的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定位密切相關。此外,我院培養計劃中還設置了《建設工程項目投融資》、《建設工程項目審計》和《工程造價國際慣例》等專業選修課, 力圖通過此類課程的學習開闊學生視野, 培養學生全面造價管理理念和從國際視角看問題的能力。
4 培養方案的優化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定位于培養面向生產和管理第一線的人才。就工程造價專業來說,一方面要著眼于工程造價專業基本能力的要求,以確保畢業生能在就業市場中保持優勢;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培養執業能力的要求,兼顧個人專業發展能力的知識積淀。
結合實際對照造價工程師能力結構標準, 造價工程師在工程實務中主要涉及清單編制、制定招標文件、工程計價與分析、合同簽訂和管理、定額管理、項目索賠和合同糾紛仲裁等綜合性和技術性很強的業務,需要有較為全面的專業視野,在工程造價業務相關領域的很多問題都需要用到經濟平臺、管理平臺與法律平臺課程的知識加以解決,比較強調中觀或宏觀上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目前大多數院校著重強調微觀層次實務技能的培養與操作,即建筑和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但這僅僅是施工階段前后的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自從造價師執業資格制度實施以來,一直強調全過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因此,應用型工程造價人才的專業培養方案中,可以通過增設課程設計環節引導學生豐富畢業設計選題內容,強化學生全過程造價控制的意識,拓展學生實踐經驗。
此外,要善于依托行業辦專業,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建立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其核心是企業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學生的學習場所從學校課堂延伸至企業現場,使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實現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職業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杰, 劉元芳.工程造價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的研究[J].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9: 431-436.
關鍵詞: BEC 口語考試 備考策略
一、引言
劍橋商務英語(BEC)考試,是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UCLES)設立的一種國際性考試,由于頒證機構的權威性,在英國、英聯邦各國及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商業企業部門獲得認可,并得到國內數百家外資企業認可,有“外企綠卡”之美譽。它為英語學習者提供的國際商務語言資格證書考試,注重考查考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用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商業等各種機構的日常公務和商貿活動。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參加BEC考試,因為不僅可以獲得國際認可的實用英語證書,提高求學就業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切實加強考生實用英語的應用能力,正確理解、掌握和運用商務英語知識,提高商務管理和業務能力。
劍橋商務英語證書考試分讀、寫、聽、說四個方面進行。其中,口語一直是中國學生的薄弱環節。很多考生由于沒有掌握口語考試題型、應試技巧、評分標準及考試過程中心理緊張等因素,沒能發揮正常水平,導致口語部分失分嚴重。本文針對實際口試過程中考生所表現出來的弱點,以及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中暴露出的問題,談談BEC口語考試的備考策略。
二、BEC(Vantage)口語考試題型及評分標準介紹
1.考試題型
BEC Vantage口語考試采用兩人一組的面試方式,每組考生口試時間約為14分鐘。有兩位考官主考,以為為提問考官,負責對學生對話交談并打出總體表現分;另一位為評分考官,旁聽并從語法與詞匯(Grammar and Vocabulary)、話語組織(Discourse Management)、語音(Pronunciation)及互動交際(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四個方面分項評分。
第一部分:對話
采取考官與考生交流的方式,時間約為3分鐘。
考官和每位考生輪流進行交談,了解考生的個人情況并設計一些商務問題。
第二階段:簡短發言
采取考生與考生交流的方式,時間約為6分鐘。
每位考生根據考官所給的題卡選擇其中一個題目進行一分鐘簡短發言,每位考生發言之后,考官就其所說內容對另外一位考生進行提問。
第三階段:討論
考生與考生之間討論商務語境中的工作問題,時間約為5分鐘。
考生討論結束后考官會根據時間和考生表現情況,提問一至數個與商務交際主題有關的問題。
2.評分標準
語法與詞匯(Grammar and Vocabulary):主要測試考生在口頭表達中語法和詞匯運用是否正確,得體并豐富多樣。避免詞匯和句型單一或不斷重復相同的詞句。
話語組織(Discourse Management):主要測試考生運用句子以上語言單位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包括能否恰當地展開話題,話語是否連貫、流暢。
語音(Pronunciation):主要測試考生清晰發音的能力。根據各個單詞及句子重音、音調、語調節奏的正確性打分。考生要特別避免母語口音給交際帶來的困難。
互動交際(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主要測試考生在兩人或三人小組中相互合作,有效交際的能力。打分依據主要看考生是否有能力恰當得體地主動引入話題,應答自如,輕松轉換話題,充分參與討論,最終圓滿完成題目要求。
三、分析題型,掌握技巧
了解題型及評分標準有助于讓考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從上述題型我們可以知道,語音、語法與詞匯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礎,話語組織及互動交際則是獲得高分的關鍵。因此,作為考生,首先要有扎實的語音功底,同時也應該掌握一些技巧。
第一部分的對話比較簡單,口試前可以充分設想考試中考官可能會問到的問題,思考從哪些方面回答比較適當得體,事先進行練習。這一部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考官招呼考生入座,介紹自己,和另一名考官對考生表格上的信息進行核實,內容涉及姓名、籍貫、工作、學習等。第二階段是話題問答,內容涉及個人和家庭的一些日常問題,如愛好、職業、工作、運動、學習、計劃、購物、旅游、交通等。
在考試過程中,考生要集中注意力,聽清考官所問問題,必要時可請求考官重復一遍,千萬不要不懂裝懂,按照自己“所聽到的”去回答,這并非明智之舉。針對考官提出的問題切莫用“Yes”“No”或者用一兩個單詞來簡單回答,而應該盡量全面、有深度,并簡單舉例說明。比如“What do you study at college?”這一個問題,不要僅以“Business English.”來作答,而應該適當進行擴充。如:“My major is Business English,which is what I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it since middle school.”
第二部分是簡短發言。考官給每位考生三張卡片,每張卡片上都有指定的話題。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張,用大約一分鐘的時間準備一段持續一分鐘的有發揮的簡短發言。每道題目下面提供兩個代表論點的提示詞,外加一個空白圓點符號。每個考生講完后,就會請他們的搭檔對他所講的內容提一至兩個問題,因此考生在搭檔發言時要注意聽并在頭腦中想好提問問題。該部分要求內容完整,有開頭,有結尾;能將所提供的兩點提示詞擴展為論點,并加以論證,同時能圍繞題目,自己再提出一個論點并簡短論證。考試時間為6分鐘左右。
三張卡片上的三道題目形式相同,都是以“What’s important when...?”開頭。考生應該充分利用一分鐘的準備時間,寫下要點和關鍵詞,使發言結構緊密,層次清晰,并借助關鍵詞擴展成句。針對這一部分題型,可以把一分鐘的發言分為三個部分:開頭句、主體內容(要點及論據)及總結句。考生可以在平時練習中為這三部分設計一個框架,采用相對固定的句型,以不變應萬變,使整個簡短發言顯得條理清晰,結構完整。如下:
開頭句(Opening sentence):
When...,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ing...,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are important when...
要點及論據(Main points & Supporting ideas):
Firstly,...Secondly,...Finally,...
First,...Second,...Last but not least,...
(one or two sentences to support each points)
總結句(Concluding sentence):
To conclude,/Therefore,.../In a word,.../In conclusion./All in all.
例如題目:
What is important when...?
Choosing a conference center
?Size of conference centre
?Cost of hiring centre
參考回答:
When choosing a conference centre,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size of conference center,the cost of hiring center and the transport connections.
Firstly,the size of conference should go with the scale of the conference and the number of delegates,people would feel uncomfortableif there’s not enough space.Secondly,the cost of hiring center should be affordable according to our budget;or it will influence the whole event.Finally,transport connec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the place you choose for conference should be convenient for delegates to reach.
In a word,the above three poi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 my mind.
第三部分由考生就題卡上指定的話題當場進行討論,考生有30秒鐘的時間閱讀提示詞各自進行準備,然后討論3分鐘。考生應利用所給的時間消化題卡上的信息,迅速理清表達的思路。討論過后,考官會根據考生討論的內容問幾個問題。
這一部分的考試,相互配合非常關鍵。考生應該努力通過想象,把自己置身于真實工作環境中,討論提示卡上提示的某個實際工作問題,相互交換意見。考生要注意這一部分是一個討論的過程,不要只是陳述自己的觀點,或只是對對方觀點表示贊同,而應該盡量詳細、深入地陳述自己的論點,最終達成某項決策。因此,討論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部分:
*Leading in開題
*Raising up questions質詢
*Stating your views觀點
*Extending your conversation擴展型對話
*Making conclusion總結
四、考前準備
BEC口語考試決不能臨時抱佛腳,要做到不打無準備之戰。口語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而應該是在平時的反復練習中逐漸提升。
1.尋找合適拍檔
在BEC口語考試中,與搭檔的互動交際是評分標準之一。提前與搭檔培養好默契顯得尤為重要。考前必須找一個同伴,每天約定一個時間一起練習口語,并要做到持之以恒。這樣可以互相指出缺點,共同提高,事半功倍。有時,同伴的提示和暗示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尋找一位合適的拍檔是非常必要的。
2.擴展商務詞匯
眾所周知,英語詞匯的特點是詞匯涵義范圍寬,內容豐富多彩,詞匯的意義取決于具體的語境,對上下文的依賴性很大,獨立性較小。所以,對于詞匯的積累,不能死記硬背,而應該在具體語境中來積累單詞,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并自如地把它們運用到口語交際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當掌握的商務英語詞匯越多,口語表達過程中所運用的詞匯就越豐富。
3.積累商務案例
參加考試的考生大多數是在校的學生,缺少接觸實際商務情景的經驗,所以在口試中難免出現冷場現象,考官所提的問題自己完全沒遇到過,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因此,需要在平時多看書,收集相關的商務背景知識、商務案例。這樣,考試時能夠以鮮活的例子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對整體思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注重平時練習
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決不能臨陣磨槍,大多數學生口語水平提不了的主要原因就是甚少開口練習。本來所處環境已經缺少英語語言氛圍了,還不試著為自己創造機會,口語水平又怎能提高呢?所以,BEC考生要想在口試中取得好成績,就應該丟棄懶性,多思考,勤練習。
5.培養感覺,克服心理障礙
有些學生平時成績不錯,但在正在考試時,心理過度緊張,思維混亂,什么話都說不出來。這種現象并不少見。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各位考生要注意培養感覺,把每一次練習都當成實戰考場,并且要嚴格把握好時間,爭取在規定時間內把重點內容陳述出來。相信只要準備充分,收獲自信,緊張心理自然就消除了。
五、結語
BEC口語考試是一次對考生從詞匯、語法、語音語調、語言組織能力、交際溝通能力及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全方位測試。所以考前充分了解它的題型及評分標準非常重要,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同時考生平時要注意積累詞匯、商務案例,勤練口,在考試過程中要放松心態,掌握答題技巧,就能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Lan Wood.新編劍橋商務英語(中級).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3.
[2]陳小慰.新編劍橋商務英語口試必備手冊(中、高級).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9.
摘要:本文在對計量經濟學內容模塊及課程體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基于新興的教學方式――微課,以經典計量經濟學中單方程模型最小二乘估計量的最優線性無偏性質為例,進行了具體的微課教學設計,并且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融入了“互聯網+”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本文還對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認為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理論與應用脫節、學生理解效果較差等一系列問題,而基于微課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設計可以在教學安排、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微課;教學改革;計量經濟學的地位與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3-0081-06
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定義是,以經濟學為基礎,運用數學方法,構建計量經濟模型,闡述經濟中隱含的數量關系的一門學科,是經濟理論、數理統計學、經濟統計學的有機結合體。在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學科體系中,計量經濟學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計量經濟模型的創始人克萊因、世界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等著名學者都多次指出了計量經濟方法的重要性。
1980年,以經濟計量學“頤和園講習班”為標志,計量經濟學開始進入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作為一門專業課程,計量經濟學陸續進入國內高等院校的經濟類專業課程體系中。1998年,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教指委將計量經濟學納入經濟學類專業的8門核心必修課程。同年,教育部在經濟學科中審定了“應用經濟學(一級)數量經濟學(二級)”的學科分類,明確了數量經濟學的學科設置。此后,計量經濟學作為數量經濟學中的主干課程,在各高等院校中廣泛開設。目前,在各高等院校的經濟學類、管理學類等專業中,計量經濟學被教師和學生評為最重要、最實用的方法。計量經濟學的學科人才也深受社會青睞,其就業面廣泛,在管理、社會、醫學、生物、統計等各個領域都有涉及。
計量經濟學之所以得到學者、教師、學生及社會的廣泛接受,一方面是因為計量經濟學方法具有科學性和普適性,如前所述,其方法已經在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甚至是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應用;另一方面,計量經濟學將經濟學、統計學、數學及一系列相關學科緊密聯系到一起,不僅實現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高度統一,更為重要的是推動了經濟學由探討變量之間的定性關系向研究變量之間定量關系的轉變,并成為各學科之間相互融合、共同進步的重要工具。
目前,計量經濟學在各高等學校中越來越受重視,從某種程度上說,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全國各高校相繼將計量經濟學及其相關課程列為重點建設目標,在課堂教學、教材編寫、精品課程、教學改革與實驗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目前國內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教學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對前期儲備知識要求較高且理論性較強,出現了學生學習效果參差不齊等問題。本文將在梳理計量經濟學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基于新興的微課方式,對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進行梳理,提出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改革方案。
一、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階段及學科體系
(一)計量經濟學發展的四大分支
計量經濟學的主要作用在于利用現有數據資源,構建實證模型,不僅定性地判斷各個自變量(解釋變量)對因變量(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方向,同時定量地求出了自變量(解釋變量)對因變量(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程度,這種研究方法不存在時代局限性,在任何一個時期對于所有學科來說都是成立的,因而計量經濟學從出現至今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相當多的經濟學者進行科W研究的重要手段。
以20世紀70年代為界,計量經濟學大致可以劃分為經典計量經濟學、現代計量經濟學兩大類。早期的計量經濟學經過多位研究學者對其概率論基礎、理論框架、數據模型、模型應用等內容進行擴展,形成了完整的經典計量經濟學方法體系。從理論方法角度而言,經典計量經濟學是在經濟理論基礎上,對所獲得的時間序列樣本數據或者截面樣本數據建立線性化的參數模型和隨機模型,運用最小二乘(OLS)等方法對所構建的實證模型求解,得到模型的估計結果。在應用實踐方面,計量經濟學屬于經驗分析、實證分析,模型結果可以用于分析經濟結構、評價經濟政策、預測經濟趨勢走向、檢驗并進一步發展經濟理論等。
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世界經濟遭遇了經濟滯漲、石油危機、利率自由化等一系列變動,經濟活動更為復雜,以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經典經濟計量模型受到嚴重挑戰,模型的預測性和解釋力大大降低。在經典計量經濟學的基礎上,現代計量經濟學應運而生,實現了對此前計量經濟學的傳承。
目前,現代計量經濟學已經逐漸發展為4個主要方向:微觀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分析、面板數據模型、非參數計量經濟模型。目前,上述分支已經成為經濟學類專業研究生的獨立課程,且相應的教科書也已相繼出版,這標志著它們作為計量經濟學的分支學科已經成熟。
時間序列分析方法是現代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方面。經典計量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前提假定就是解釋變量的非隨機性,這就要求解釋變量的數據滿足平穩性這一條件。而在實際的問題中,時間序列數據往往是非平穩的,因而采取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進行的估計和分析就會得到“虛假回歸”的結果,即在經濟理論中本來不存在任何關系的兩個變量,卻能夠通過回歸得到較高的相關性,但這種高度相關的結果卻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就是在上述問題中,以研究時間序列自身的變化特征為主線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對于多個非平穩(有單位根)的時間序列而言,如果其線性組合是平穩(無單位根)的,則可以稱這些序列之間具有“協整”關系,那么這些時間序列所表征的宏觀經濟變量之間行為上的均衡關系就是真實的。
與單獨的橫截面數據模型或者時間序列模型相比,面板數據模型包括了上述兩類模型所不能表達的內容,更能反映經濟活動的行為特征和變動規律。此外,面板數據模型還可以反映個體效應,即揭示不同個體之間的確定性或者隨機性差異。同時,基于面板數據模型可以構造更為復雜的模型并對其進行檢驗,也減少了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
與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先驗地設定模型的結構不同,非參數計量經濟學的模型形式要通過估計之后才能得到。非參數計量經濟模型一般可以劃分為完全非參數模型與半參數模型兩大類,其估計方法通常為權函數方法,常見的權函數估計方法主要是核估計與局部線性估計。目前該方向發展的重點仍然在新的參數估計方法及其性質上。
(二)計量經濟學的三個教學層次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計量經濟學通常被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分別適用于不同學歷背景的學生。其中,初級計量經濟學一般以經典計量經濟學為主要內容進行講解,介紹單方程線性計量經濟模型,并進一步對放松經典模型假定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主要教學對象為沒有接觸過任何計量經濟學內容的本科學生,教學周期為一個學期。對于研究生的教學而言,重點講解的內容一般都放在中級計量經濟學以及高級計量經濟學上。鑒于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背景不盡相同,因而在中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中,除了要求沒有接觸過計量經濟學的學生對初級計量經濟學的內容進行自學外,還需要穿插講授初級計量經濟學的某些重要內容,以確保計量經濟學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方向性問題和核心模型理論有更好的理解。在課時比較充分的情況下,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又在中級計量經濟學課程體系中單獨列為一門課程,進行更為詳細、更為深入的講授。與初級、中級計量經濟學課程不同,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中側重于對最新發展或者較為前沿的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講解。
在上述理論課程結束后,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高校還繼續增加部分應用課程,通過經濟研究中的具體案例,講授如何運用理論部分所學的概念和方法進行實際的計量建模、估計和檢驗;增加上機課程,演示講解主要計量經濟軟件的基本操作和實際應用,讓學生熟悉計量軟件的操作過程,從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熟練使用。
除了課程的講授之外,在計量經濟學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首先,作為一門綜合類的交叉學科,計量經濟學不僅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經濟學功底,還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統計學、數學,特別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的基礎;其次,計量經濟學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夠熟練操作至少一種計量經濟學軟件進行模型構建;最后,計量經濟學還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估計得到模型結果后,能夠發現結果背后所隱含的經濟規律,理清邏輯,進行深入分析。
當然,根據“教學相長”的理論,計量經濟學的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計量經濟學的開設不僅為學生綜合分析、研究經濟問題創造了條件,也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打下了較好基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作用與價值體現在:一是提高了學生對經濟科學方法的應用技能,特別是應用計量經濟方法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二是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例如基于先進的計量經濟學方法,構建符合經濟現實或者社會發展狀況的模型,從中挖掘、發現新知識;三是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因為建模所需要的知識是多維度、全方面的。
二、“微課”改革的興起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網絡課程應運而生,教學領域“互聯網+”促使了“微課”的產生。“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現在已經迅速成為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教育研究和教學改革的熱點。“微課”的主要傳播手段為微型教學視頻,同時綜合了影像、動畫、幻燈片、音頻、圖片、文本等不同媒體,通過自主學習、在線學習等方式將零散化、碎片化的教學內容清晰、明確地傳達給學生,具有“主題突出、短小精悍、針對性強”且“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等特點,有助于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學習,同時照顧到了學習者的“注意力模式”,更加符合廣大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對于計量經濟學課程而言,進行相關的“微課”設計與改革,可以使得這一理論性強、相對枯燥的課程更便于理解和學習,因而“微課”計量經濟學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P于“微課”的起源,大多數學者普遍認同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1993年由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課程”是“微課”的開端。作為化學專業教授,McGrew希望簡單的有機化學常識能夠得到普及,然而當時的有機化學教材晦澀難懂且篇幅很長,沒有化學基礎的學生及民眾需要花費大量精力研讀。因此,McGrew教授希望能夠讓人們在課堂以外的其他地方也能方便、簡捷地學習到化學常識,為此提出了“60秒課程”,并且他還將“60秒課程”劃分為三個主要部分:概念引入、解釋、結合生活列舉例子,同時建議其他學科的教授也用相似的方法對各自的專業知識進行推廣。第二種說法是,1995年由英國納皮爾大學的Kee教授提出的“1分鐘演講”是“微課”的起源。具體而言,Kee(1995)認為在知識量與信息量大爆炸的時期,能夠快速準確地從各學科中提取核心概念滿足學習需要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個關鍵能力,因此他提議讓學生針對知識的核心內容進行一分鐘的精練演講,并要求演講具有良好的邏輯結構且包含一定數量的例子,一分鐘演講不僅促進了學生專業知識的提高,同時還將所學內容相互聯系起來,從而避免了學習的孤立性與片面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此基礎上,微課程開始迅速發展。2008年美國圣胡安學院的教學設計師Penrose最早提出了“微課程”的概念,也就是現在的“微課”,他還將微課程的概念解釋為“知識脈沖”,經過研究表明,通過配合一定程度的作業、討論、實踐,微課程的學習效果完全可以與長時間的授課相媲美,甚至更好。
胡鐵生(2011)將“微課”引入我國,對“微課”的概念、特點、分類、適用范圍等內容進行了系統的介紹。自此以后,“微課”開始了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隨著“微課”的快速發展,國內外有關“微課”的教學專題網站迅速涌現,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微課”網站是2006年國外創建的可汗學院。在國內,最知名的平臺是“中國微課網”以及“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網站。截止2013年6月28日,各地重點大學、本科等在內的高等學校1600多所、教師12000多名參加了“微課”的教學比賽。此外,另一個重要的國內“微課”平臺是網易云課堂,目前,該網站開發“的課程數量已經達到了1100多門,且每門課程是由系列“微課”組成的,各個“微課”之間以從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高級的進階方式呈現。
三、基于“微課”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設計
計量經濟學課程具有結構化、模塊化等特點,即每一章節的完整性較強,包括性質、估計方法、檢驗等內容,體系較為完整,適合進行“微課”的設計。一節完整而優質的“微課”需要很多準備工作和開發工作,再具體到應用過程。就計量經濟學而言,該課程既包括基本的理論方法,又可以應用到具體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中,與“微課”的設計理念高度一致。
與其他“微課”一致,計量經濟學“微課”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分類,可以分為問答型、演示型、討論式、實驗式等類型;根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式分類,又可以分為答疑型、解題型、證明型等類型;按照計量經濟學“微課”的制作方式,則可以分為智能手機拍攝、專業攝像機拍攝、錄屏軟件拷貝等類型。
“微課”的基本要素包括6個方面:微視頻,即“微課”的教學錄像或者教學視頻;微教案,簡言之,就是微視頻教學的教案;微課件,即輔助教學的素材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通過統一的教學平臺,采用“互聯網+”技術,將這些資源綜合為“非常6+1”,如圖1所示。
如前所述,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的前期儲備知識要求較高,因此學生在上課過程中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吸收課程內容。經過對比分析各種類型的“微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可得,計量經濟學最好應該采用“融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微課”的設計,即在計量經濟學“微課”的設計中,基于“互聯網+”的理念,根據胡新生等(2012)、孟香惠(2013)提出的一體化基本設計思想,將課程分成面授學時、網上學時兩大主要部分,先通過網絡課程讓學生進行課前網上預習,然后教師進行課堂上的重點、難點講解,最后再讓學生進行課后的網上復習,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的全部內容。其中,相鄰兩個環節互為聯系、相互補充,前一環節對學生起到指導作用,后一環節為教師和學生同時提供準確的反饋信息,計量經濟學“微課”的教學步驟如下。
(一)網絡課前預習
此階段需要依靠學習者自己獨立進行,一般是通過互聯網將該階段的“微課”放在教學平臺上,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在網絡課前預習階段,計量經濟學課程應該主要集中于對新知識、新內容的介紹,無需過于細致,但應對整體性和方向性的知識框架進行講授,使得學習者大體了解所學內容的整體概念、基本思想、估計方法、理論模型等基礎知識。此外,由于學習者的教育背景不盡相同,因此本階段的內容還需對所授內容的前置知識點和問題背景進行回顧。同時,授課者應啟發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思考,特別是適當講授如何應用計量經濟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或者例子,使其產生學習興趣。在課程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在課程中提出問題,或布置簡單的預設任務,以便在面授時檢查學習者的預習情況,提高預習效果。教師也可根據預習情況有計劃地安排面授課程的內容和進度,及時調整上課計劃,更多地發揮學習者的積極主動性,使得課堂教學更有效果,也更有效率。
(二)面授課中學習
將“微課”應用到計量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中并不是讓“微課”取代教師教學,而是把“微課”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教師圍繞“微課”所授內容,引導學生進入W習情境,并且根據“微課”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解讀和解析,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思維方式,對于計量經濟學這樣一門具有較高適用性的課程而言尤其如此。在這一階段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在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情況等進行課程內容的講授、調整,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一般而言,在面授課學習階段,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對知識點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或是對計量經濟軟件進行示范操作和過程演示,以及對例題進行講解,從而學習者可以跟隨教師一起解答問題,深入了解計量經濟方法的內涵與實質。同時,在面授課堂上,學習者與老師可以進行直接互動,對“微課”所展示的內容與知識可以進行更為深入與廣泛的討論。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反饋,積極改進計量經濟學“微課”設計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三)網絡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階段也是計量經濟學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在課后對課堂上所學知識點進行反復的鞏固與練習,學生才能全面理解課程的主要內容。因此,本階段計量經濟學的“微課”內容以鞏固和習題為主,基于“互聯網+”帶來的資源優勢和信息優勢,為學習者提供充足的復習資料與習題,并進行要點提示和分析講解,以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由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對于吸收消化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對其提供開拓性和思考性較強的“微課”。
一般而言,學生在最初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中,接觸的第一個重點內容就是經典計量經濟學中的最小二乘估計方法。由最小二乘估計方法得到的估計量具有何種性質和優勢,從而使得該估計量能夠在計量經濟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這是學習者接下來會關心的問題。本文基于上述教學框架與“微課”特點,以經典計量經濟學中單方程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計量的最優線性無偏性質一節為例,進行了面授課中學習階段的“微課”設計,基本內容列于下表1。
四、有關計量經濟學傳統教學方式的思考
(一)計量經濟學傳統教學的不足
鑒于計量經濟學的學科地位越來越重要,其在科學研究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因此對計量經濟學教學的重視程度應進一步提高。基于目前國內各高等學校的教學情況分析,在實際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傳統的授課方式為主,即以幻燈片演示、板書講授為基礎,采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或者課程論文等方式進行測驗。在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建設如何順應時展,基于“互聯網+”、“微課”等新技術和新模式做出相應改進,是非常現實并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在這一部分,本文將對傳統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類典型問題進行思考,并進一步說明、驗證計量經濟學“微課”設計與微課改革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課時限制,傳統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內容主要涉及計量經濟的基本方法與基礎理論,如參數估計、假設檢驗等,而對于如何建立符合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現實的實證模型,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計量分析軟件的操作卻甚少提及。很多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后,只了解計量經濟學的相關概念、模型、性質、檢驗方法等知識,但并不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定量分析與經濟預測。學生在進行本科和碩士畢業論文寫作時經常出現模型中變量選取、模型形式設定以及數據處理等問題,這都是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學生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導致的。同時,目前大多數的計量經濟學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基本上只與本章內容相一致,不能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從而案例教學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在教學安排方面,傳統計量經濟學教學的課程安排與時長安排也并不合理,例如,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中設置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課時為54課時。計量經濟學的學習要求學生預先學習必要的微積分、概率論、統計學等相關知識,但是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往往發現,學生對一些先修課程的相關內容已經遺忘、甚至還未學習,對在計量經濟學課程中需要用到的基本知識并不熟悉,導致該課程的教學在規定學時內很難完成。
雖然國內大多數高校在計量經濟類課程教學中構建了多分類的教學體系,例如,根據講授內容的深淺程度、講授知識的范圍將計量經濟學分為初級計量經濟學、中級計量經濟學與高級計量經濟學,但是計量經濟學教學大綱的規范、教學日歷的制定、重要教材的建設與課程體系的設計還有很多不一致、不協調甚至脫節的地方。傳統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授課時長一般為45―50分鐘,授課時間固定,學生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錯過課程,則需進行自學,而自學中沒有教師的指導和提示,在理解上將會存在很大困難。特別是,學生的理解與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之間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從而導致學生學習上的不連貫性和無效性。
在教學手段方面,計量經濟學授課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一般是“多媒體+板書”形式,以多媒體為主,例如在進行計量經濟學課程講授時,部分原理、定理的推導和演算過程中會存在大量的矩陣,不利于板書的書寫,因此類似于這樣的內容都使用多媒體的方式講解。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教師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教師能夠快速更新教學內容而不必書寫板書,從而減少上課時不必要的時間浪費。但是,計量經濟學中多媒體教學方式使得教師不容易把握教學進度,不了解學生是否理解內容,在短時間內將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填鴨式”地“塞給”學生,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不深,從而不能及時吸收理解所學內容。
(二)“微課”改革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優勢
基于“微課”的框架下進行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設計具有諸多優勢。首先,從教學內容上來講,“微課”對于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內容更加寬泛,所授知識并不受到課時限制,因而不局限于理論推演與數學推導。更為重要的是,“微課”可以對傳統課堂上無法或是沒有時間傳授的內容進行講解,且講解內容可以更加細致,擴大了學生的學習范圍。“微課”內容可以作為教師面授課程的補充,學生既能夠在課前對教師即將講解的課程內容進行預習,了解課程整體思想,做好銜接;又可以在課后積極復習,以解題型和答疑型的“微課”內容為輔導,鞏固課堂內容。
其次,計量經濟學的“微課”教學能夠滿足不同能力、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需求。“微課”的教學更加方便靈活,對于不同教育程度與教育背景的學生來說,“微課”的內容更具針對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自由選擇需要觀看的“微課”內容。例如,數學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直接學習計量經濟學課堂講授的“微課”;而基礎薄弱、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統計學知識的學生則可以先通過學習前置課程彌補知識缺陷,而后再進行正式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相對于傳統計量經濟學教學,“微課”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持續性注意力。“微課”將授課時長控制在10分鐘左右,在較短的時間里對某一突出知識點或難題進行系統、細致地講解,學習者能夠集中聽講,畝有效地實現學習目標,而不會感覺到課程冗長,信息接收也不會產生相互干擾。“微課”視頻能夠反復多次觀看,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學習者不用擔心錯過的課程無法彌補,可以通過微視頻進行自學,且學習內容一致,具有連貫性。
最后,“微課”以多種形式、豐富多彩地展現學習的內容,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偏好與學習習慣。“微課”的核心是微視頻,這種呈現方式不僅可以將課程的重點全部展現到視頻中,而且可以排除其他無關的視覺刺激,加強學習者對知識的記憶力。例如,可汗學院所制作的“微課”教學視頻,畫面中突出強調了一個黑板,沒有教室和教師,只能聽到老師對教學內容的詳細講解,也只能看到黑板上簡練列出的教學內容。同時,“微課”運用了各種信息技術手段,表現形式豐富多樣,與當前課程內容有聯系的各類信息,例如影像視頻、動畫片段、音頻、圖片、文本等,均能夠通過“微課”視頻得以展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了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效果。
五、結論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統計學、數學多學科相互融合形成的交叉學科,在科學研究、社會實踐、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具有科學性和普遍適用性,其理論與方法已經在社會經濟的各個范疇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基于“微課”這樣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計量經濟學適宜采用融合式教學模式進行網絡課程的設計。本文以經典計量經濟學中最小二乘估計量的線性、無偏性、有效性為例,進行了具體的“微課”設計。另外,通過對傳統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進行深入思考,本文發現以“多媒體教學+板書演示”為主要方式的傳統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在教學安排、教學目標等多個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與之相對,基于“微課”框架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設計和教學改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有效提高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效果。
如何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計量經濟學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已經成為高等學校經濟管理學科發展和教學實踐的重點內容。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微課”為基礎,開發、擴展、充實計量經濟學相關教學資源,豐富和完善計量經濟學教學體系,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是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也是高等教育經濟管理學科內涵發展的重要方向,值得教師、教學工作者進行深入思考與深度開發。
參考文獻:
[1]Kee T.P.The One Minute Lecture.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2]Shieh,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55(26):1-13.
[3]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張同斌.高等學校經濟計量分析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5,(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