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中醫心理診斷及治療詳細情況。方法搜集歷代中醫書籍和現代期刊中記錄的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共122例,分別從案例年代、性別、年齡、療程、致病因素、中醫疾病診斷、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合并治療方案、現代診斷、現代治療分類以及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等11個方面進行統計。結果案例年代從唐代以前至近現代時期均有,其中男女比例相當,年齡從0~50歲,療程從1天至1年以上。有58例(47.54%)在治療當天病情就獲得緩解,1個月之內緩解的占68%。共有59例發病與情志刺激有關,其中,“憂”“思”致病為最多,分別為10.66%和11.48%。疾病診斷多為癲狂、郁證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內科雜癥(心身疾病),占55.74%。在精神疾病中,以郁證為最多,約占總數的1/5。心理治療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情志相勝法(19.67%)、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療法(12.30%)、勸說開導法(9.84%)、順情從欲法(8.20%)、和行為誘導法(9.02%)等,有31.97%的案例合并藥物或針灸治療。按現代診斷分別為神經癥(16.39%)、應激相關障礙(10.66%)和癔癥(8.20%)。有近一半(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現代心理治療的某些理論一致,如支持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另有一些屬于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如情志相勝治療。共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倫理的方法。結論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療,主要適用于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癔癥等精神障礙,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廣。
【關鍵詞】 中醫 心理治療 情志相勝療法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sychotherapy of TCM.MethodsThe record of 122 cases receiving psychotherapy of TCM were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s at ancient time and current magazines, and 11 aspects including occurring era, gender, age, course, causative factors, TCM diagnosis, TCB psychotherapy, concomitant treatment strategy, current diagnosis, current therapy classification and whether breaching ethic rul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cases occurred from Tang Dynasty to current time, with ages range from 0 to 50 years old and courses from 1 day to more than 1 year, 58% of which got relieved at the first day of treatment, and 68% relieved within 1 month. The 59 patient onsets resulted from emotional stimulation, especially “YOU (Anxiety)” and “SI (Thought)” occupying 10.66% and 11.48%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s mainly included psychosomatic diseases except psychiatric diseases such as Dian, Kuang, Depressed syndrome, etc., occupying 55.74%. The maximum of the mental diseases was depressed syndrome, occupying 1/5. The mostly applied psychotherapies included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19.67%), Suggestive Explanation Therapy (14.75%), Intense emotion Therapy (12.30%), Persuasion and Release Therapy (9.84%), Smoothing emotion and desire Therapy (8.20%), Behavioral Induction Therapy (9.02%), etc., and 31.9% of cases were accompanied with drug or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current diagnosis included neurosis (16.39%), stress-related disorder (10.66%) and hysteria (8.20%).Nearly half of psychotherapies applied (46.72%) were consistent with some theorie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 such as Supportive Therapy, Behavioral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etc., and some therapies such as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belonged to unique treatments of TCM. Among all cases, 22 cases (18%) might breach the ethic rules. ConclusionPsychotherapy of TCM is an effective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and is mainly applied for some mental disorders including neurosis, stress-related disorder, hysteria, etc., which has obvious Chinese culture distinctness and is worthy of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sychotherapy ;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中醫心理治療是中醫的主要特色治療之一,早在《內經》中就有許多心理治療方面的記載,如《黃帝內經》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 歷代醫家根據《內經》中的原則,創立了許多心理治療技術,留下了眾多的心理治療醫案,內容豐富,構思奇巧。為了解中醫心理治療案例中診治的詳細情況,現將收集到的歷代中醫心理治療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搜集歷代中醫書籍和現代期刊中記錄的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共122例,分別從案例年代、性別、年齡、療程、致病因素、中醫疾病診斷、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合并治療方案、現代診斷、現代治療分類以及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等11個方面進行統計調查,了解診治情況。
其中,中醫疾病診斷,根據案例記載的內容進行分析,按照《中醫診療常規》[1]中相關疾病的診斷依據進行診斷;現代診斷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2]進行診斷;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是依據現在的法律法規,以治療的實施過程有無涉嫌違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療師或他人)的權益為判定標準。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參照全國醫學院校心理學專業教材《中醫心理學基礎》[3]中的心理治療分類進行分類。其中情志相勝療法是指在中醫陰陽五行學說及情志相勝等理論指導下,醫生有意識地運用一種或多種情志刺激,以制約、消除患者的病態情志,從而治療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療法;勸說開導療法是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狀態采取語言交談方式進行疏導,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糾正其不良情緒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順情從欲療法是順從患者的意念、情緒,滿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釋卻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移情易性療法是通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過精神轉移,改變患者內心關注的指向性,從而派遣情思,改變心志,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暗示解惑療法是指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以誘導患者“無形中”接受醫生的治療性意見,或通過語言等方式,剖析本質,以解除患者的疑惑,從而達到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修身養性療法是指通過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發展多種興趣愛好及增加交往活動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質,陶冶性情促進身心平衡的治療方法;激情療法指有意識地加以誘發,以利用隨激情而出現的某些可以預期的強烈機體或行為反應,從而改善軀體功能狀態,達到治療目的的療法;習以驚平法是讓患者習慣于接觸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適應能力,使之不再對該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癥的一種心理療法;懲罰治療指對患者施以責打、旋轉、厭惡刺激等適當的懲罰,把癥狀和不愉快的體驗聯系起來,以矯正病態行為的方法;行為誘導療法是指用各種方法對患者施以行為誘導,以矯正變態行為的方法;音樂療法是使人處于特定的音樂環境,感受音樂的藝術意境,娛神悅性,宣通氣血,以此來產生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效應;導引吐納是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 結果與結論
2.1 案例年代見表1。表1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識別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時期46例;近現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國時期4例。可見,明清時期是中醫心理治療比較盛行的時期,到民國又明顯減少。建國后,中醫心理治療又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應用逐漸增多。
2.2 性別構成見表2。表2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性別構成(略)
2.3 年齡構成見表3。表3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年齡構成(略0
0~3歲4例;3~14歲4例;14~30歲17例;30~50歲18例;>50歲8例;另有71例不能識別患者的年齡。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齡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與這個年齡組壓力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關。
2.4 療程見表4。表4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療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療當天病情就獲得緩解,1個月之內緩解的占68% 。說明中醫心理治療是1種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療,多數在1個月內使病情獲得緩解。
2.5 致病因素見表5。表5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發病與情志刺激有關,其中“憂”“思”致病為最多,分別為10.66%和11.48%。可見憂思是導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 中醫診斷見表6。表6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中醫疾病診斷分析(略)
疾病的診斷多為癲狂、郁證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內科雜癥(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證為最多,約占總數的1/5(21.31%)
2.7 心理治療方法分類比較見表7。表7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治療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勝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療法(12.30%)、勸說開導法(9.84%)、順情從欲法(8.20%)、行為誘導法(9.02%)等。
2.8 合并治療情況見表8。表8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合并治療情況(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藥物或針灸治療,說明歷代中醫醫家很重視心理疾病的綜合治療。
2.9 現代診斷分類見表9。表9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現代診斷分類(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現代診斷分類,診斷較多的是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和癔癥,與現代心理治療的適應證是一致的。還有一部分為精神分裂癥患者,也使用了中醫心理治療。
轉貼于
2.10 現代治療分類見表10。表10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現代治療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現代心理治療的某些理論相當一致,如支持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但比現代心理治療要早許多年。還有一些屬于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如情志相勝等,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 倫理學問題統計見表11。表11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倫理學問題統計(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倫理的方法,對患者施以痛打等,嚴重的甚至因治療引來殺身之禍。
由上可知,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療,主要適用于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癔癥等精神障礙,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廣。但有些治療過程有悖于倫理學要求,應注意避免。
3 討論
盡管精神科臨床中,藥物治療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對社會心理因素的關注將逐漸成為精神科工作的重點, 心理治療也將成為精神科治療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療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維方式也是臨床醫生不可或缺的[4]。現代心理治療理論及操作技術大都產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療的理論建構、價值取向和具體操作會受到社會文化的深刻影響,西方的心理治療理論、概念、技術在應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詢時往往會產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國本土化的心理治療理論及操作技術是必要的[6]。
中醫學歷來重視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療一般指不超過25次會談的心理治療[7],它正逐漸成為最為流行的心理治療形式[8]。本研究顯示,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療效確切的短程心理治療,經治療后1個月之內緩解比例高達68%,而在治療當天就有明顯效果的達到47.54%,盡管當時的治療師和記錄者對于療效的評價不一定準確和嚴格,但也至少說明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療。如金代張子和著的《儒門事親》載:名醫張子和采用“思勝恐”的治療方法來治療恐懼癥,取得了滿意的療效,這就相當于現代西方心理學的系統脫敏法,收效顯著而迅速。
在中醫心理治療的適應證方面,本研究顯示,多以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和癔癥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為精神分裂癥的個案,當前精神分裂癥的非藥物治療也是一個重要的治療手段,對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和康復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勝治療是使用最多的一種中醫心理治療方法也是最具有中醫特色的心理治療方法。情志相勝心理治療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種基本情緒,按照五行的屬性分類,它們分別歸屬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相勝關系,如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根據上述五行相勝的規律,情緒之間也可以互相制約,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等。因此情志相勝心理治療是有意識地使患者產生一種情緒去克服、緩解另一種情緒,是醫學家在長期臨床觀察及實踐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來的對情緒相互之間最佳調節的一種假說[9]。例如,成書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續名醫類案》中記載的一例“怒勝思”案例,及《儒門事親》中記載有1例“喜勝悲”案例,這些案例的成功均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借鑒意義。
情志相勝心理治療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緒刺激多余的能量、改變情緒刺激的方向、改變在引起情緒的中介——認知(理性情緒療法ABC理論) [9],與當代被廣泛認可的認知行為療法有某些相通之處,值得我們在臨床中不斷實踐和探索。
在治療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療方法有悖于倫理學原則,占18%,在現代的治療中應當堅決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個文獻回顧性研究,年代跨度較大,每種心理治療方法操作各異,缺乏對照組。所以,本研究結論有其局限性,還需要在更為嚴格的大規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證實。
【參考文獻】
[1]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中醫診療常規[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 琳.中醫心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3.
[4]唐登華.心理治療在精神科中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5):355.
[5]Yii-Nii Lin.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to counseling Chinese[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2002 ,56(1):46.
[6]向慧,張亞林,黃國平.中國本土化心理治療的回顧與思考[J].醫學與哲學,2006,27 (2):64.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療的意義和方法[J].上海精神醫學,1999,(s1)55.
[8]Svartberg M,and Stiles T.Comparative Effectsof Short-Term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A Meta - Analysi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9(5): 704.
中醫院在開展醫院感染管理的工作過程中,是有著它不同于其他西醫醫院的特點,這取決于中醫,有著幾千年歷史的祖國傳統醫學的治療方法,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很多獨到的治病救人的醫療方法,比如中醫特有的“小針刀”、“水針”、“針灸”、“中醫手法按摩”等等。臨床治療過程中,有很多不同于西醫,甚至優于西醫的且更易于被廣大患者所接受的特色治療。要求我們中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在根據《辦法》制定并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操作規范和工作標準,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防止傳染病原體、耐藥菌、條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的傳播的同時,還要根據中醫院的特色建立一些獨特的預防和控制的方法。
在日常的工作中既要對醫院的各科室及部位(處置室、換藥室、檢驗科、手術室、供應室等)的無菌設備的操作,各種消毒滅菌劑和設備的使用,進行規范化管理,根據《辦法》的要求,制訂相關的規章制度,來指導臨床的醫務人員遵照其執行,同時也要根據中醫院的特色制訂一些如《“小針刀”、“水針”消毒管理要求》、《中藥熏蒸治室消毒隔離要求》、《中藥油紗條的消毒滅菌標準》等等特殊的管理方法和要求,來指導中醫院開展特定方法治療的醫療過程。
另外,還要根據中醫院不同的手法治療方法和治療過程,建立不同的消毒洗手方法,規范不同的洗手原則。如:對患者進行無創手法保健、治療按摩,患者間隔時可以采用衛生手的消毒方法;開展深入患者深部組織的有創治療時就應該采用無菌手的消毒方法,同時要求醫務人員治療操作過程中,戴無菌手套。
中醫治療中一個最具特色的方法,是中藥飲片的治療,在此項工作中開感染管理,是完全不同于西醫醫院的,必須從實際出發,按照中藥飲片的投藥、煎制、發放患者床頭服用,對藥品草藥調劑,煎藥過程,以及中藥煎制中的容器、包裝物,制訂相應的消毒隔離方法和規定,來支持這一治療過程。從而大大降低醫院醫源叉感染的發生。
醫院感染管理另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監測,在醫院的范圍內進行全面綜合性監測、目標性監測、靶位監測(特殊部位監測、特殊部門的監測、輪轉監測、暴發監測)。不同的監測方法有不同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監測條件,根據中醫院特有的祖國醫學的獨到的治療特點,開展相應不同的無菌監測;如開展“針灸針”、“小針刀”、“水針”無菌監測,接觸患者正常皮膚表面的拔火罐消毒監測,各種中藥導入治療、手法按摩、牽引等在具體治療操作過程中的消毒監測。
中醫中藥治療采取的方法和治療給藥途徑的不同,而采不同的監測方法,如中藥油紗的監測,中藥靜脈注射劑型的無菌和熱源監測。
【關鍵詞】 中醫外科;手術;治療;臨床
0.引言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醫療水平也需要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分析和研究中醫外科的手術療法,對于中外外科的手術創新和提升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組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中醫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26例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中醫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26例進行分析。男患者16例,女患者10例,年齡14―75歲,患者均需施行手術治療。結果,膿腫切開引流術患者9例,治愈9例,肉芽組織修剪術患者4例,治愈3例,痔瘡切除術患者9例,治愈9例,截趾術患者1例,治愈1例,肌健縫合術患者3例,治愈3例。
1.2治療方法
分別采用中醫外科手術療法中膿腫切開引流法、痔瘡切除術、肉芽組織修剪術、截趾術、肌腱縫合術對26例患者實施治療。
2.結果
26例患者中,膿腫切開引流術患者9例,治愈9例,治愈100%,肉芽組織修剪術患者4例,治愈3例,治愈75%,痔瘡切除術患者9例,治愈9例,治愈100%,截趾術患者1例,治愈1例,治愈100%,肌健縫合術患者3例,治愈3例,治愈100%。總效率為96.2%,治愈療效較好。詳情見表一
3.討論
中醫外科是我國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過幾千年的和綜藝發展和演變所積累的重要醫學財富。中醫一直都將手術看做一種外治法的重要手段,手術療法在中醫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并取得過輝煌的成就。近現代以來,收到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中醫外科的發展一度停滯,導致和西方醫學的外科手術產生了比較大的差別,使一些人一提到手術就想到西醫,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醫的發展。從中醫外科手術的發展情況來看,隨著時代的變遷中醫外科越來越邊緣化,很多實用技術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一些寶貴的經驗成了祖傳秘方,沒有能夠發揚光大,而大部分的外科治療方法都已經失傳,這不利于中醫外科的健康發展。新的時期,中醫外科有著很好的發展機會,作為醫務人員,我們有責任對于中醫外科手術的治療方法進行挖掘,并展開必要的創新。
4.結語
中醫外科手術療法能夠有效的治愈多種外科疾病,具有很好的臨床價值,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全面的推廣。
參考文獻:
與西方醫學相比,中醫學的特色具體表現在基礎概念的抽象性、思維方法的邏輯性、理論體系的系統性、描述對象的完備性、診療方法的生物性。認識和理解這些特色,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中醫,發揚中醫的優勢,在臨床和科研中保持正確的方向。
關鍵詞:
中醫學 特色 抽象性 邏輯性 系統性 完備性 生物性
中醫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然而近代以來,它受到西方醫學的極大沖擊,發展式微。中醫學和西方醫學是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形成的完全不同的醫學體系,雖然有其缺點,亦具有突出的優勢,不宜用西方醫學的工具方法來解析和應用中醫理論。本文從中醫學的抽象性、邏輯性、系統性、完備性和生物性五個方面,分析和闡述中西醫的異同,從而突出中醫學特色,更好地了解中醫學的優勢,并能更進一步發揮其優勢和特色。
1 抽象的陰陽五行
中醫學與西方醫學均以人體作為研究對象,但兩個醫學理論體系中的核心基礎概念屬性卻是完全不同的。西方醫學的基礎概念是基于解剖學的器官、細胞、蛋白質、DNA等,無一不是實體物質;而中醫學的核心基礎,如陰陽、五行、氣、經絡等,則都是抽象的概念。因為這些概念的抽象性,中醫學曾被認為是不科學的,但實際上,從具體走向抽象,正是數百年來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和已經之路。
能夠從具體實物中提取出抽象概念并進行宏觀的規律性描述,是自然科學體系中對相關學科領域理解深刻和能夠應用的體現。比如數學的發展就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不斷深化的過程。自然數的產生是對客觀世界描述的直接結果,之后出現的負數、分數、無理數、復數則越來越脫離我們可以眼見耳聞的“客觀世界”。類似地如幾何學從最開始的點、直線和平面等概念發展到拓撲學,微分、積分學發展到復分析等,均說明數學概念越來越抽象,其能描述的對象也越來越復雜。物理學的發展也遵循了同樣的軌跡,如從牛頓力學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可直接測量的量,發展到用廣義坐標、廣義動量、最小作用量原理等抽象概念來描述系統的分析力學以及之后發展出的熱力學、電磁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也是越來越向抽象和高緯度進行拓展。
抽象性的優勢在于可以脫離具體的實物對象,從更寬泛的角度概括和總結相關事物的規律,并根據規律從已知領域推廣到未知領域。中醫基礎概念的抽象性即具有這樣的優勢。一方面,抽象化的中醫理論具備抽象的思辨性。基于此,醫生可以對感性經驗作抽象的整體把握,掌握其本質和內在規律,因此,中醫理論立辭多簡潔凝練,并不對經驗事實作冗長具體的分析和詳密的論證。另一方面,抽象化的中醫概念在邏輯層面上形成了龐大而豐富的體系,使醫生可以進行思辨推演,從而間接而靈活地指導臨床實踐,在面臨臨床的具體問題、疑難問題、突發問題的時候,能夠從理論體系出發找到相關的應對方法,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例如,在解決疑難雜病方面,特別是某些病種,中醫方法比西醫方法會有更好的臨床效果[1-3]。在處理突發性疾病方面,如2003年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暴發是對中醫理論系統的一次有力檢驗。從中醫基礎理論出發進行辨證治療對于控制SARS的擴散起到了重大作用[4-7],后續的研究也顯示了中藥對SARS病毒的復制有抑制作用[8]。當然除去上述優勢,抽象性的一個明顯劣勢便是較難掌握。
2 遵循邏輯的生命理論模型
在基礎概念抽象化的前提下,中醫思維方法的邏輯性首先體現在構建人體生命活動模型過程中,能將抽象層面的概念和物質層面的概念相結合,并且清晰地表明了其層次性和相關性。中醫學以陰陽、五行各自的抽象屬性為標準,將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根據其特點,分別確定陰陽、五行歸屬,建立起了陰陽-五行-神-氣的生命模型。陰陽的概念是根本,是世界萬物的普遍規律,人體的生命活動也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陰陽兩方面。中醫學藏象學說、經絡學說、標本、正邪等概念無不體現了陰陽的思想。五行的概念是串聯不同層次物質的紐帶,它將器官、形體、情志、聲音、顏色、味道、季節、方位等納入其中,以此說明人體各層次、各部分之間以及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生克制化關系。神是生命體的特殊屬性,是陰陽相交的產物,它調節著人體的物質層面;而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維系著人體的生命活動,并且連接了神和肉體。
中醫學的邏輯性還體現在古代醫家在運用上述生命活動模型的時候是非常謹慎的,進行了嚴密的邏輯思辨。以《黃帝內經》為例,其許多篇章采用問答的方式記述了黃帝和岐伯等辯論醫道的內容,記錄了講解和分析中醫學生命模型的過程。同時中醫思維的邏輯性還體現在應用中醫模型去解決具體臨床問題,如《黃帝內經》所建立的陰陽-五行-神-氣的生命模型不僅能夠解釋人體各層次結構之間以及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在此模型基礎上進行邏輯演繹和推理,闡釋人體病理變化,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比如,外感邪氣侵襲人體,多有一個由表入里的漸進過程,首先停留在肌膚衛表層次,而后逐漸深入經絡,傷及臟腑,臨床上則可以根據患者表現出的癥狀體征,判斷病邪所在的層次,然后確定治法方藥。又如根據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可以知道病邪在五臟的傳變,可以“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疾病加重。圖1展示了中醫學“陰陽-五行-神氣”模型。陰陽、五行總領人體所有生命活動,其中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通過調控氣的運行來調節人體的生命活動。在這一模型當中,中醫用陰陽平衡和五行生克兩種理論對人體各層次、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解釋。
3 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系統
中醫理論的系統性通過《黃帝內經》及其他經典得以體現,《黃帝內經》明確提出了中醫的哲學綱領——陰陽,并以此為出發點,將自然界環境的變化和人生命活動的變化一起放在這個框架下進行描述和討論,結合三陰三陽和五行的概念及關系,強調了精神領域(神)的重要性及其與身體物質器官的相互作用,并通過引入氣、血和經絡的概念,最終完成了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模型構建。基于這個生命體模型,同時引入了診斷方法(色脈)和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刺,兼述祝由、砭石、湯藥及其他)。《難經》以對《黃帝內經》做注解為基礎,除了闡述人體的結構、生理、病因、病機、診斷、治則和治法外,對于三焦和命門學說、奇經八脈理論均有所創見,對于脈診和針灸治療有重大發展,補充了《黃帝內經》的不足。《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外感疾病用六經辨證、內傷雜病用臟腑辨證,從而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體系和理、法、方、藥的運用原則,將《黃帝內經》抽象的理論知識用臨床現象進行了具體解釋,方便后世醫者快速應用和掌握。《神農本草經》系統地總結了漢代及其以前的藥物學知識,提出了藥物的寒、涼、溫、熱四性及酸、苦、甘、辛、咸五味,并提出“七情和合”等藥物配伍理論,為后世中藥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中醫學體系是系統的、完備的,是包括理、法、方、藥在內的整體體系[9]。
這樣的整體體系保證了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從而使得中醫經受住了各個時期的臨床考驗得以傳承至今。事實上古希臘人在自然哲學指導下,也建立了與中醫學某些理論有相似性的醫學。例如,古希臘醫學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在“四體液病理學說”基礎上提出了氣質與體質理論,認為人體與自然相統一,注重研究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強調預防[10],希波克拉底的這些理論與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重視扶助正氣、扶正驅邪等思想不謀而合。然而希波克拉底提出的這些理論是零散的,不能解釋人體復雜的生理病理現象,無法建立起完整的人體生命模型,也沒有系統的治療原則和方法。另外,希波克拉底的思想僅僅停留在了理論層面,未能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所以也未能長久地傳承下去。
抽象概念和具有邏輯性的模型雖然不是中醫學所獨有的特色,但能夠形成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系統,使得中醫學在臨床應用的時候總能夠有理所依,而不是通過類似西醫的窮舉法不斷嘗試各種可能性。這種系統性從兩千多年前就在醫療實踐中反復檢驗并日臻完善,直到今天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物質、精神、自然合為一體
中醫理論看待生命的方法是完備的,這種完整性體現在認識到生命體不僅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并且還受自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影響。《黃帝內經》將“神”與身體物質層面的聯系進行理論和實踐分析,形成了“形神一體觀”,具體表現為形神相合則生,形神相離則死,且形體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形體的主宰。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所以自然環境的變化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的生命活動。中醫理論中的“五運六氣”學說就是專論時間、地域及氣候對人體的影響的。中醫學還十分重視人在社會中的角色給身體狀況帶來的影響,《黃帝內經》中提到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群由于經濟條件、生活起居等方面的不同,從而導致身體體質不同,相應地治療方案也不同。
形神相關性在西方醫學中也曾經有過探索,但由于其基礎理論受到還原論和身心二元論這兩種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11],西方醫學在發生發展過程中逐漸淡化了人的精神領域對人體的作用。同時西方醫學也未能將精神心理等因素很好地與形體物質層面相關聯。自20世紀中葉始,西方醫學也開始重視精神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對疾病的影響,但相關醫學模式并沒有改變西方醫學界應用生物醫學模式進行診療的現狀。
5 用生命力量診療生命
中醫理論描述生命體特性包含了神的部分,這也是中醫在診斷和治療方面最大的特色,即使用了具有生命特性的包含了“神”/精神因素的診療方法。
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是與醫學理論息息相關的,西方醫學的理論以生理學為理論基礎,受化學的影響,認為疾病的發生是因為身體機能(生理學)的失調,而這樣的失調可以利用可測量的生物學變量標準的偏離來進行完全的解釋[12],因此,通過生化指標診斷疾病是西方醫學的主要診斷方法。相應的西方醫學的治療方法也集中在應用不同的藥物,一般有明確的靶點,將異常的指標調整至正常范圍,或通過手術將病理產物除去或更換。所以以生物醫學模式為主要范式的西方醫學,較少考慮生命體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的關聯,各種檢測和治療都是基于純粹的物理和化學方法,對生物物質進行調控,忽略了生物物質和生物精神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轉化這個事實,從而導致臨床上的治療有時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醫理論則創造性地提出了“平衡”的概念,認為健康的人是“平人”,即包含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的平衡,以及機體與環境處于對立統一的動態平衡狀態,抽象而言就是“陰陽平衡”。這個平衡不僅是上述西醫的身體機能平衡,更是身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一系列相關關系的平衡。所以在對人體失調的判斷上,不僅包括類似西醫的身體機能的診斷(脈象、顏色、舌苔等),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一個人自身的感受。在醫院中經常會遇到患者自覺身體不適,但通過西醫學的檢查卻沒有發現身體器官層面的病變,這些正是機體的“感知”與“物質”沒有同步的表現。
因此,機體變化最好是通過人的“感知”來完成,感知可以更靈敏和更直接地表現出人體的平衡與否。正是基于這點,中醫的診斷方法是“生物性”的,即通過望、聞、問、切這類需要醫者對患者進行感知感受的操作,通過感受患者在形神兩個方面的變化,進而對其進行診斷,而非單純的依靠生化指標。同樣,中醫學的治療方法也是“生物性”的,運用自然界的元素來治療人體的疾病,如運用天然的本草、礦石等藥物,或針灸、推拿等方法,均是通過感知來判斷其陰陽偏離屬性(而非其物質屬性),如中藥的“四氣五味”性質,針灸治療的“氣至”效果等。所以中醫診療過程中自然地囊括了時間、空間、社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對患者疾病的影響,并能給予相應的關注與治療。
6 結論
綜上所述,中醫以陰陽、五行、神、氣等抽象概念作為基礎,將精神、形體、自然和社會環境統一起來,用符合邏輯的思維方法建立起一個可以演繹和推理,能夠闡釋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的生命模型,并將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成為能有效地指導養生或治病的中醫理論系統,通過采用“生物性”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從整體層次上把握人體的狀態,實現了對生命體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的調整,形成了中醫學的最大特色。這些特色正是中醫學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原因,認識和掌握中醫學的這些特色,能夠有助學習、理解、掌握和發揮中醫學的優勢,在未來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繼承和發揚中醫學,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TU Y.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nd gifts from Chinese medicine[J].Nat Med,2011,17(10):1217-1220.
[2]ZHAO CQ,ZHOU Y,PING J,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progres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J Integr Med,2014,12(5):401-408.
[3]CHEUNG TS,SONG TH,NG TB,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 herbal chemical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lzheimer′s disease[J].Curr Med Chem,2015,22(19):2392-2403.
[4]JIA W,GAO W.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SARS?[J].Phytother Res,2003,17(7):840-841.
[5]LEUNG PC.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SARS:a review of Chinese publications after the crisis[J].Am J Chin Med,2007,35(4):575-581.
[6]ZHANG MM,LIU XM,HE L.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SARS:a review of clinical eviden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23):3500-3505.
[7]LUO Y,WANG CZ,HESSE-FONG J,et al.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acute and critical medical conditions[J].Am J Chin Med,2019,47(6):1223-1235.
[8]WEN CC,SHYUR LF,JAN JT,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rbal extracts of Cibotium barometz,Gentiana scabra,Dioscorea batatas,Cassia tora,and Taxillus chinensis inhibit SARS-CoV replication[J].J Tradit Complement Med,2011,1(1):41-50.
[9]王鍵.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2-5.
[10]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文集[M].趙洪鈞,武鵬,譯.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19-226.
方藥組成 桂枝3兩(去皮),甘草3兩(炙),大棗12枚(擘),芍藥6兩,生姜3兩,飴糖l L。
服法與禁忌上6味,以水7 L,煮取3 L,去滓,內飴糖,更上微火消解,溫服1 L,3服/日。
經方方論
小建中湯是桂枝湯的變方,倍芍藥君飴糖組成。芍藥斂陰和營,配桂枝、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姜棗溫煦益脾以助溫運,建中者建立中氣,借中焦以運四旁,助脾輸津,從陰引陽,從陽引陰,陰陽協調而愈。
經方新用
小建中湯治療心血不足之心悸配黃芪18g,當歸15g,元肉15g,五味子10g。
小建中湯配烏藥10g,艾葉10g,橘核10g,荔核10g,治療少腹拘攣作痛。
小建中湯加黃芪30g,黃連6g,青木香12g,吳茱萸5g,海螵蛸15g,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灼痛吞酸。
小建中湯配當歸20g,雞血藤30g,杞果15g,威靈仙18g,治療血虛不榮,肢節酸痛。
醫案舉例
患者,女,35歲。初產橫位,失血量多,貧血心悸,氣短自汗,因產褥期營養欠佳,身體一直難以康復。頭暈,身痛,少腹拘急常有空墜感,腰痛膝酸,下肢無力。刻診:面瘦萎黃,飲食少進,肌肉削瘦,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弦。
辨證:虛勞里急,營血不足。
治法:溫建中陽,補血養營。
方藥:小建中湯加味。
組成:桂枝15g,白芍30g,甘草15g,生姜10g,大棗12枚,黨參18g,飴糖30g(烊化),當歸15g,阿膠15g(烊化)。l劑/日,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復診:服藥10劑,自覺四肢溫煦,少腹拘急緩解,氣短、心悸好轉,貧血貌漸有改觀,后以上方調治月余,外加當歸生姜羊肉湯食補遂安。
新春祝福
尊敬的各位讀者您們好:
首先我代表中華中醫耳鼻喉醫師協會、河北黃驊市醫療新技術培訓學校向多年來支持我們辦學的各位讀者、各位領導、社區醫師雜志社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祝愿你們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步步高升。
我校從2003年創辦至今已8年的辦學里程,學員1萬余人,擁有一流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專業的多媒體教室,實習基地。讓學生都能學到真正能為人民服務和創利的新技術,多年來我們的辦學宗旨就是“教就教會,學就學真,學生不滿意,學費全部退”的原則,保你來去都放心。
特色是發展的硬道理,我校擁有一流的耳鼻喉新技術,不手術,采用中醫中藥特色療法治愈鼻炎、咽炎、扁桃體炎、耳聾耳鳴。契約鼻炎膏、鼻淵沖劑、耳聰液、咽炎散、鼻鼽丸、鼻炎導彈栓、鼻炎滴劑,都是我校與滄州市鼻炎咽炎研究所聯合研發成功,至今國家已全部批為準字號。由于療效確切,費用低,適宜農村基層發展。為此中華中醫耳鼻喉醫師協會推薦此項技術為2011年-2016年全國農村衛生發展特色技術推廣項目, 如你還在猶豫和徘徊,請別錯過發展的好時機。
頸肩腰腿痛已成為目前發病率較多的疾病,很多人為此煩惱。大醫院不敢去,小醫院不敢治。很多人都在尋求不吃藥、不打針、不針灸、不針刀,對人體無創傷的綠色技術,而且能讓患者滿意的特色技術,一學就會。尊敬的各位讀者,佛家講究的是緣分,我校講究的是誠信,歡迎你到我校考察,不滿意你的來回路費由我們付。
另:我校還開創了全國第一家直腸滴入培訓學校和不手術治愈痔瘡的特色方法。我們誠心的祝愿您擁有一項特色技術,搞好自己的診所。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為自己謀財。謝謝大家。
中華中醫耳鼻喉醫師協會會長,河北省黃驊市醫療新技術培訓學校校長:秦立鵬祝愿天下人健康快樂。
技術推廣辦公室電話,0317-88851208889120
招生咨詢電話: 13323277159
13303370239(短信手機)
在線QQ服務:1165228161
秦校長手機:13833756799
習基地電話:0317-5324533
網址:省略省略
乘車路線:河北滄州火車站下車,坐去黃驊的班車30分鐘即到。
中華特技名醫培訓學校常年招生
好消息 ①每月22~30日在山東省蒼山縣天龍花園全科開課。有病人實習。②每月1~21日在北京市中國中醫科學院南門東直門醫院對面海運倉8號樓7單元101室開課。
一次學習,終生免費進修學習新技術。
辦學證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辦學許可證:1516055000013
應廣大學員的邀請,本校決定于2011年3月20日~4月16日,舉辦“中華特技名醫培訓高級班”。提前報名,望報名從速。蔡老師電話:13869975712,招生辦電話:0539-5285712。
培訓科目 鼻炎聞藥班(學習聞藥20分鐘一次性治療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的最新方法),咽炎班(學習咽炎1~3次最新療法),頸肩腰腿痛班(學習中華神針1~3次治療60多種疼痛疾病的最新療法),前列腺炎班(學習最新專利配方治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癥的最新治療方法),靜脈曲張腋臭班(學習最新一次性治療法),痔瘡班(學習一次性注射法,抹藥法,挑痔法,割痔法),新特膏藥制作班(讓學員親自動手制作各種膏藥,黑膏藥,紅膏藥,黃膏藥,白膏藥,發熱膏藥,遠紅外陶瓷粉膏藥,巴布膏藥的最新制作方法,贈送高效涂敷機)。屆時由發明人蔡勝華主任親自授課帶領實習,授課期間有大量病人供學員實習,學員帶病人治療免費。2011年3月20日在廣州市京源賓館,3月28日在貴陽市貴信賓館,4月4日在成都市虹光酒店,4月10日在杭州市如家快捷酒店(下沙店)授課。
2010年3月20日~4月20日,蔡老師在廣州、貴陽、成都、西安、洛陽講課,受到廣大新老學員的熱烈歡迎。我們培訓學員幾年了,沒有真技術不敢走出去到學員家門口去培訓,療效說明一切。學習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只看學費高低或者廣告用語,在全國我們是首家能夠走出去的培訓學校。受學員邀請,2011年我們還會到達更多的地方去培訓,讓廣大醫務人員采用最先進的治療方法,盡快的為患者解除病患痛苦,讓我們的技術在全國遍地開花!
免費向各科學員傳授以下特色配方:帶壯皰疹一針治療方,雞眼一針治療方,腱鞘囊腫一針治療方,菌痢10分鐘治療方,小兒腹瀉3天治療方,小兒支氣管炎5天治療方,小兒支氣管炎外敷5天治療方,氣管炎膠囊特色配方,慢性結腸炎10天治療方,燒燙傷特色方,坐骨神經痛特色方,接骨配方,粉刺特色配方,輸卵管炎癥不孕4~10天治療方,慢性胃病10天治療方,角膜炎10天治療方,頑癬配方,最新直腸滴入推入法,埋線療法,電摩療法,各種盜汗癥外用方,止痛藥水(各種痛疼外用),牙痛(2次)特色方,腹瀉1~2次治療方,毒蛇咬傷效方,斑禿30天治療方,癲癇治療新方法。
知識就是力量 理論指導實踐 交流成功經驗
碰撞智慧火花 把握人生機遇 拓展創業思路
招生辦電話:010-84074318,
13810338446(蔡勝華手機咨詢)
郵政賬號:604734019200024077
農行卡號:6228481820449153915
戶名:蔡勝華
聯系人:蔡勝華
地址:中國中醫科學院南門(東直門醫院對面),海運倉8號樓7單元101室;網址:省略
全國多功能液針刀療法 鼻咽炎皮膚病免費班
(廣州.洛陽部)招生
多功能液針刀療法系列研修班
①多功能新液針刀療法班:新液針刀微創針法是黨東旭教授經20余年臨床研究,汲取眾家所長,獨創的一種集針刀藥物松解、三氧微創、神經根減壓于一體的新療法,榮獲國家發明專利及科技成果二等獎。專著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國內外發行。該療法具有操作簡便、易學易懂、安全無痛苦、不易復發等特點。骨傷泰斗尚天裕教授生前親自題詞:“多功能液針刀博采眾長,融中西新療法集成創新”。主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骨質增生、風濕、類風濕病、肩周炎、膝關節病變、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跟痛癥、各種神經痛等多種疾病。②多功能針脊柱區藥酶植入班:主治脊柱相關疾病及各科頑癥。如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癲癇、慢支、哮喘、盆腔炎、前列腺炎、面癱、三叉神經痛、減肥美容等。③最新注射療法班:講授新注射療法技巧、特殊部位注射,特效穴位注射、痛點注射、側隱窩注射、椎間孔注射、骶管沖擊療法等。
我院承諾:全國首家免費講授三氧微創技術。由液針刀療法創始人黨東旭教授等專家授課;授課時間長、病例多,有大量患者供學員臨床實習,學員帶病人免費治療。有疑問者免費學習,滿意后再報名。可協助辦理全國通用《資格、學歷、職稱證書》。
皮膚病外治及鼻炎咽炎班(全國首家免費學習)
講授藥物配合皮膚針及祛斑再生儀專治牛皮癬、白癜風、尖銳濕疣、扁平疣、黑白痣、黃褐斑、粉刺、面部雀斑、紅血絲、皮膚濕疹、真菌感染、雞眼、老年斑、胎記等。特色外用藥物,公開配方。沒有醫學基礎皆可掌握該技術。臺灣醫學家發明的中藥鼻炎膏,鼻腔內抹藥一次性治療鼻炎。15分鐘可使肥厚腫大的下鼻甲萎縮消失。免費傳授慢性咽炎咽后壁特色用藥、鼻腔塞藥、鼻竇炎配方、過敏性鼻炎等最新治療方法。
中醫外治特色療法班
①三維定位正骨手法班:主要傳授頸椎、胸椎、腰椎間盤突出癥快速正骨手法。②電摩藥物導入及電針療法班:醫生可帶電正骨按摩、針灸點穴、藥物導入。專治疑難頑癥,有無醫學基礎皆可短期掌握該技術,全國獨家技術推廣。
報名學習地址:廣州中醫藥大學學術交流中心(廣州市機場路12號 彭達樓上1213室)。
聯系人:周欽風
郵編:510405
[摘 要] 目的:探討針灸的適應癥范圍及確切療效。方法:回顧1388人次針灸病房住院治療患者的有關資料,統計分析針灸科病種與療效、治療方法、病源等關系。
結果:共收治病種104種,病源轄區內占79.97%,轄區外占20.03%,臨床治愈率為49.57%,總有效率為96.62%。
結論:針灸科收治病種廣,但病源較局限;神經精神、循環及運動系統疾病是主要病種,而與腦有關的疾病又是重中之重;治療有效率高,但治愈率有待提高。
[主題詞] 針灸療法/禁忌證;住院病人
AnalysisonClinicalDataof1388CasesintheWard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PangYong,LiBaoliang,NongZening(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
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xiCollegeofTCM,Nanning530023,China)
[Abstract]Purpose
ToApproachtoadaptablerangeandexacttherapeutic
effect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Methods
Thedataof1388inpatientsintheward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ererevi
ewedandrelationsamongkindsofdiseaseandtherapeuticeffects,treatmentm
ethodsanddiseasesourceswerestatisticallyanalyzed.Results
104kindsofdiseasesweretreatedinall,79.97%ofpatientswereinthejurisdi
ctionalareaofthehospitaland20.03%outofthearea;andtheclinicalcuredra
tewas49.57%and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6.62%.Conclusions
In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kindsofdiseasetreatedwerewi
derandthepatientswasratherlimited;diseasesinnervous,circulatoryandm
otorsystemsweremainkindsofdisease,anddiseasesrelatedwiththebrainwas
themost;theeffectiveratewashigherandthecuredrateneedstobefurtherincreased.
[Keywords] AcupunctureTherapy/contra;Inpatients
針灸療法臨床應用范圍較廣,文獻統計表明針灸對內、外、婦、兒等科300多種病癥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對其中100種左右的病癥有較好或很好的療效,世界衛生組織已肯定了43種病癥的針灸療效,并向各國醫療機構推薦。本文調查分析了1996年1月~2000年12月在本院針灸病房住院治療全部患者1388人次的有關資料,以期抽樣說明針灸治療病種與療效等關系,進一步探討針灸適應癥及針灸科應如何進一步揚長避短,提高療效。
1 研究方法
調查分析上述時期內我院針灸病房所收治患者的全部病歷,記錄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病人來源(即來自醫院保健醫療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患者,簡稱轄區內患者,和來自醫院保健醫療所轄行政區域外的患者,簡稱轄區外患者)、治療方法(中醫治療指以針灸治療為主適當配合中藥湯劑或中成藥治療)、療效(分臨床治愈、好轉、無效及死亡4級,以病歷記載為準)。統計分析針灸科病種與療效、療法、病源等關系,探討針灸適應范圍及確切療效。
2 結果與分析
2.1 概述
本院5年中針灸病房共收治住院患者1388人次。其中男681人次,占49.06%,女707人次,占50.94%;年齡3~94歲,平均51.15歲;住院時間為2~210天,平均住院日為37.35天。來自轄區內患者1110人次,占79.97%,來自轄區外患者278人次,占20.03%。所收病人病種數為104種。詳情分別見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針灸病房收治病種較廣,可見于全身各系統,其中神經精神和循環系統病人(842例)占總人數的半數以上(占60.66%),是針灸科治療的主要病種。在單病種方面,與腦有關的急性腦血管病、腦動脈硬化癥,高血壓病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幾種病(588例)又接近總人數的半數(占42.36%),成為針灸科治療病種的重中之重。這幾種病臨床有效率較高,治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今后應充分利用"腦十年"這一絕好的全球性學術活動,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以提高針灸臨床治愈率。
2.2 各系統疾病的有關資料
(1)神經精神系統
針灸治療可用于神經系統各個部位的病變,其中又相對集中在腦血管病及周圍神經病。中風病治療有效率高(占97.39%),臨床治愈率(占25.14%)尚待提高,如何提高治愈率將是我們今后研究的重要課題。
(2)循環系統
針灸治療多見于腦動脈硬化癥、高血壓病、冠心病等,其中腦動脈硬化癥及高血壓病,臨床治愈率較高(占66.99%)。可進一步總結經驗,探討其治療機理,進一步規范治療方法,得以推廣應用,應列入研究計劃。
(3)運動系統
針灸治療范圍很廣,多見于頸椎病、膝關節退變、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關節紊亂癥、急性腰扭傷、腰肌勞損、梨狀肌綜合征、骶髖關節錯位、強直性脊柱炎、胸椎后關節紊亂等,臨床有效率高(達99.51%)。如能開展小針刀療法,配合推拿治療,將會進一步提高臨床治愈率。
(4)呼吸系統
針灸治療多見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支氣管哮喘、急性扁桃體炎、肺炎等,臨床治愈率高(占82.29%),今后可從縮短療程方面進行探討,對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病的治療作用機理進行探索,以進一步具體說明針灸優勢。
(5)消化系統
針灸對急慢性胃腸炎、膽囊炎、膽石癥療效較好,治愈率較高。在緩解疼痛方面,效果尤佳。
(6)泌尿系統
針灸對泌尿系結石的治療有較好療效,排石率達77.00%,止痛效果明顯。這一療效應值得注意,今后應進一步規范針灸治療結石的適應癥,提高排石率,進一步探討其治療機理。
(7)五官
針灸對美尼爾氏綜合征治愈率較高,達94.00%。值得總結探討其有關作用機理,規范治療方案,以及推廣應用。
(8)結締組織
針灸對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療效,初步分析前者療效優于后者,但總的臨床治愈率不高,為24.00%。與吳氏[1]研究報道治愈率為53%相比,我科的療效欠佳,治療方法有待改進。
(9)其他
針灸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較好,進一步分析可知,針灸治療此病在止痛及療程方面明顯優于有關報道,到目前還沒有留有后遺神經痛癥患者。
3 體會
3.1 病種數量多,覆蓋面廣
筆者由抽樣調查分析得知,針灸科收治病種數量多,達104種,病種分布廣,可見于全身各系統。針灸科作為醫院一個臨床科室,而收治病種全面,其可謂"小而全"。進一步分析,患者疾病主要集中在神經、循環及運動系統。這就要求針灸科醫師應具備廣博的醫學知識,以滿足不同病人。針灸科作為一個集體,相應地亦應是"功能相對齊全"而又有特色的整體。從長遠發展角度看,針灸科應有計劃地從各方面而又不失重點地進行人員培養,如應有相應人員進修學習內科各系統疾病達一定深度,能解決本系統一定難度的疾病診斷及治療方法,同時亦考慮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病是針灸科的重點病,而且很多病是相互聯系,應盡可能地多投入,確保對某些病種的診治優勢,形成特色。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使針灸科室形成一個人才結構合理,診治高效的集體。
3.2 有效率高,治愈率有待提高
從統計分析可知,針灸科治療疾病總有效率為96.61%,其中臨床治愈率為49.57%,好轉率還占有相當的比例。而重點病如腦梗塞及腦出血治愈率低,為25.14%。因此如何將好轉之療效提高到臨床治愈即成為研究的重點。在此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筆者打算將現有針灸醫師按個人的興趣及專長暫分成幾大組,如中風病組、高血壓病組及軟組織損傷病組等。中風病組又可將腦血栓形成、腦出血、腦動脈硬化等列為重點病。各組嚴格科研設計,對有關病種按中醫主要證型,逐個探討其有效穴位、治療方法及有效又相對固定的針灸中藥處方,進行深入探討,把握總的治療規律,如單獨針灸治療的適應癥、針藥結合治療的適應癥及各自治療的適宜時期等。同時,針對各種癱瘓病人,引進開展康復體療技術,建立病房康復體療室,使得癱瘓病人及時配合功能鍛煉。對骨質增生及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可以增開小針刀療法,并配合推拿手法治療,力爭把臨床治愈率提高上一個臺階。只要堅持不懈的探索研究,形成對某些病種一系列獨到的治療方法,突出特色優勢,提高療效,擴大影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亦得以上升。
3.3 病源相對局限
從表1可知,病人來源于醫院轄區內的占79.97%,來自于轄區外的占20.03%,病源相對局限,與全區針灸治療中心要求相差尚有距離。分析其原因,其一是宣傳力度不夠。多數外地患者在南寧市其他醫院治療一段時間,才知道中醫院及針灸科治療中風等病有較好療效,才轉來本科治療,遺憾的是當這些患者幾經周折轉來時大多數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本市市民也不甚了解針灸,有相當部分患者在其他科治療效果欠佳時,才抱試一試的心情接受針灸治療,感受到了針灸的奇效。其二是特色尚未形成優勢,針灸本身為中醫的一大特色,隨著針灸熱的興起,各地醫院均開展了一定水平的針灸治療,針灸醫師均能進行常規的針灸治療,且有一定的療效,在這種情況下,若我們也停留在常規針灸治療水平,僅有較高的治療好轉率,沒有自己科室獨特療法或幾種病的療效(治愈率)明顯優于其他醫院,那么就沒有特色優勢,不會吸引更多的病人。因此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不斷完善針灸科特色建設,將會不斷擴大病源。其三,院內收治病種的限制。神經系統病種是針灸病房收治的最多病種,針灸的療效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大多數病人不了解情況,只到神經科就診,不去針灸科求醫,致使許多病人得不到有效的針灸治療。如果針灸科與神經科攜手合作或者合并,針灸科病源局限的問題就可以從根本上得以解決。這樣,不僅有利于病人,也有利于科室與醫院的發展。
4 參考文獻
活動方案
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的“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主題”的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對引導中醫醫院保持中醫藥特色,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總結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總體安排和中醫藥工作總體部署,—繼續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主題”的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制定本方案。
一、活動目的
深入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精神,推進公立中醫醫院改革,引導和促使中醫醫院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中醫藥特色,發揮中醫藥優勢,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二、活動范圍
全市公立中醫醫院。
三、重點工作
(一)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措施
1.醫院中長期發展規劃體現以中醫為主的發展方向,具有明確的發展目標。
2.醫院年度工作計劃明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具體措施。
3.醫院管理體系中建立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鼓勵和考核制度,科室綜合考核目標中將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作為重要指標。
4.積極開展中醫對口支援及業務指導工作。
5.認真組織實施中醫藥特色優勢建設相關項目。
(二)人員配備與培訓
1.嚴格執行《關于中醫醫院突出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強人員配備的通知》。
2.制定中醫藥人員隊伍建設規劃和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
3.積極開展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
(三)臨床科室建設
1.按照有關規定,合理設置臨床科室,科室命名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規范中醫醫院醫院與臨床科室名稱的通知》的有關規定。
2.按照中醫醫院臨床科室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的相關要求加強科室建設與管理。
3.制定并實施常見病及中醫優勢病種中醫診療方案。定期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及評估,優化診療方案。對中醫優勢病種的療效及中醫藥特色進行年度分析、總結和評估,并制定改進措施。
4.嚴格執行《中醫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和《中醫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符合相關規定。
5.嚴格執行《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6.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掌握本科中醫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含中醫診療技術操作及常用中藥方劑應用)。
7.按有關要求,合理配置應用中醫診療設備。
8.開展中醫診療技術項目,積極采用非藥物中醫治療方法。
9.有一定數量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并積極使用;門診處方中,中藥(飲片、成藥、醫院制劑)處方比例應占60%以上,中藥飲片處方占門診處方總數的比例應占30%以上。
(四)重點專科建設
1.制定并實施專科建設發展規劃、工作計劃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具體措施。確定的重點病種應具有明顯的中醫藥特色優勢,主要研究課題應解決該病種中醫治療難點。
2.制定并實施本專科常見病及重點病種的中醫診療方案,定期對中醫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分析中醫治療的難點并提出解決難點的思路和措施。
3.按照有關規定,在臨床診療活動中開展中醫診療方案和中醫臨床路徑應用推廣工作。
4.重視本專科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加強專科學術繼承人培養。
(五)中藥藥事管理
1.中藥房設置達到《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
2.嚴格執行《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
3.按照要求積極使用小包裝中藥飲片。
4.嚴格執行《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
5.嚴格執行《關于中藥飲片處方用名和調劑給付有關問題的通知》。
6.按照《關于加強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管理的意見》開展中藥制劑管理相關工作。
(六)中醫護理
1.參照《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試行)》開展中醫護理工作。
2.執行《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積極開展辨證施護。
3.護士掌握本科常見病的中醫護理常規和中醫護理基本操作,能夠提供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康復和健康指導。
(七)中醫藥文化建設
1.貫徹執行《關于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及相關文件要求。
2.醫院宗旨等醫院價值觀念體系中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
3.建立并不斷完善行為規范體系,形成富含中醫藥文化特色的服務文化和管理文化。
4.建筑風格、內部裝飾、醫院標識、庭院等醫院環境形象體系建設體現中醫藥文化。
(八)中醫預防保健服務
1.醫院制定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工作計劃,明確具體措施。
2.按照《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平臺建設基本規范(試行)》,合理設置和建設“治未病”服務提供平臺。
3.按照《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服務基本規范(試行)》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
4.積極應用常用中醫預防保健技術,技術應用符合相關規定。
四、組織實施(8月—7月)
(一)動員部署(8—10月)
根據全國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會議精神,認真總結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工作經驗,查擺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提出針對性工作措施,制定和完善全市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方案,并召開會議進行動員部署。
(二)自查自糾(11月—5月)
各級中醫醫院按照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年度重點工作,結合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檢查評估情況,制定本單位的活動 實施方案和工作措施,開展自查自糾,認真整改。
(三)指導督查(12月—5月)
市中醫局制定督導方案,組織人員對中醫醫院開展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重點工作情況進行督導,確保實施效果。
(四)檢查評估(6—7月)
組織專家組對各單位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并形成書面報告,報送省中醫藥管理局。
五、工作要求
(一)統一認識,明確目標
全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市縣中醫醫院要進一步提高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重要性的認識,把發揮好中醫藥特色優勢做為參與醫改、順應醫改的重要工作來抓,要克服松懈情緒,保證重視程度不降低,工作力度不減弱,牢固樹立中醫醫院以中醫為主的辦院方向,堅定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信心,以開展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為抓手,全面提高中醫醫院中醫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領導,完善措施
各區縣衛生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繼續加大宣傳、指導、培訓和檢查力度。各中醫醫院要明確醫院主要負責人是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的第一責任人,圍繞主題廣泛開展動員部署,調動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的積極性,制定完善措施和制度,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關鍵詞】中醫;社區衛生服務;優勢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747-02
2006年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中界定:社區衛生服務(communityhealth service,NHS)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功能等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1】。
對于社區衛生服務的特點:服務的目標必須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需要"為導向: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不僅僅是疾病的醫療,而應是集防治保康教計劃生育為一體的全方位服務:服務必須是居民在經濟上能夠承擔且能方便地接受:提供者主要是直接在社區工作的醫療與預防相結合的社區醫生【2】。社區衛生服務屬于公共服務的范疇,具有公共性,在實現衛生服務公平性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目前擁有較充足的衛生人力,但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專業結構需要調整、人力資源配置需要改善,社會力量的引入是改善社區衛生人力的有效措施【3】。
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中醫藥參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也在有關文件中明確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采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筆者所在的崗位是中醫院的社區服務中心,通過我們的具體實踐,深有體會:中醫藥人員的有效參入,中醫預防、治療手段的運用,是十分符合我國國情的。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中醫及傳統治療方法在社區衛生中的重要性及所表現出的巨大優勢。
1 中醫全科醫學在社區診療工作中表現出的優勢【4】:
1.1 中醫全科醫學的臨床思維是人格化的服務,重視人勝于疾病,體現“以人為本”的關懷,注重人的生活習慣和疾病發生的關系;專科醫生采用以疾病為中心的權威型診療模式,一見胸背疼痛即首先考慮心血管疾病,中醫全科醫生除了掌握西醫診療方法外,還要掌握中醫全科診療模式,考慮的范圍更廣,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1.2 中醫全科診療有其獨特的思維和方法。中醫以整體辨證論治,人的生命規律與萬物的生息規律具有同態性。《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日:“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這就是說,氣候的突然變化可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改變,又能影響人的精神狀態,人的健康必須服從于自然界的生態節律,順應生態節律是提高生命質量的基本保證。
1.3 通過中醫全科治療,可改善濫用抗生素的問題。《傷寒論》16條講:“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全科中醫診療就是要跟著脈證走,不要跟著指標走。
2 中醫“治未病”理念
這一應用于社區衛生服務是落實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舉措【5】。
“治未病”思想充分體現了傳統醫學重視保健的思維模式,是中醫的至高境界和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近些年來,社區醫療服務在我國極大推廣,它打破了有病去醫院的傳統觀念,使得人們在社區中同樣可以保健養生、預防疾病、治療疾病。中醫“治未病”的思想與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的理念有共同之處,“治未病”思想逐步滲透到社區醫療服務中來【6-9】。
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原則主要包括以下6 個方面:①道法自然,平衡陰陽。注重自然規律,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有效的預防疾病。③飲食調理,以資氣血。病從口入,要合理、規律膳食,滋養身體,食補大于藥療。④強身健體,動靜相宜。生命在于運動,勞逸結合,利于健康。⑤增強正氣,規避邪氣。增強自身免疫力,注以內養和外防,預防疾病的發生。⑥早期診療,防病傳變。早期發現疾病的征兆,判斷病邪的蔓延趨勢,對癥下藥,防治疾病的惡化和復發。把握好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原則,在疾病發生之前或者已有疾病惡化之前,做出判斷,及時治療,從而治未病,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
中醫治未病思想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可體現如下原則與具體應用:
2.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預防疾病的發生,注意觀察疾病發生前的身體變化,根據變化,推斷疾病的性質和發展趨勢,從而在發病前對疾病有效遏制。在社區中,社區醫生積極開展多種健康教育宣傳活動:舉辦健康衛生講座、印發預防疾病的健康手冊,社區內廣播養生秘訣、組織社區居民晨練、晚間運動等,使人們充分重視“治未病”思想觀念,自覺地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積極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時,當身體有不適的時候,就近到社區門診向醫生咨詢,及時發現疾病。社區醫生也定期在社區內為居民義務做健康檢查。通過義診、咨詢、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治未病”、實踐“治未病”,從而推動全民身體預防保健意識的形成。
2.2 既病防變
得知已經患病后,積極進行有效的早期治療,防治疾病的進一步惡化。社區醫生叮囑患者,要重視已經發生的疾病,不要因為沒有明顯的不適而忽視治療,延誤治療,加重病情。例如,日常的傷風感冒,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累及其他呼吸器官,導致鼻炎、咽炎、支氣管炎、肺部疾病等嚴重疾病。中醫治療疾病使患者盡量遠離抗生素,用中醫的中藥方劑,刮痧排寒、排毒,針灸疏通經絡,拔罐去除邪氣等措施對患者進行治療,在病情初起有效控制疾病,副作用小,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同時價錢合理,不會造成患者額外的經濟負擔。
2.3 愈后防復
疾病痊愈后,應該采取必要措施積極預防疾病的復發,加快身體的恢復狀況。疾病的恢復期,雖然癥狀已經減輕消失,但是從中醫來看,“大病傷元氣”, 還要通過一定的治療保健使身體的元氣盡快恢復,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復發。如老年肺病的患者,痊愈后應該盡量防止傷風感冒的發生,社區醫生叮囑老年人在天氣轉涼或者外出受涼后,服用中藥的麻黃湯可以有效治療外感風寒感冒;對于患腦卒中愈后康復階段的患者,常伴有意識障礙、肢體偏癱、語言不流利等后遺癥,去醫院接受康復訓練,不但給身體行動不便的患者帶來困擾而且還有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可以采用中醫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手段同時中藥煎服雙管齊下,恢復效果顯著,副作用小,價錢合理,患者不用出遠門在家人的陪伴下就可得到良好的恢復。
這種思維指導下的中醫“治未病”模式是以“治未病”為核心理念,以個體人健康狀態為中心,中醫藥治療為基礎,通過結構化設計、規范化模塊的系列服務,全面防范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并在經濟上實現廉價優質的健康保障服務模式,以實現“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變、瘥后防復”的目標,達到祛病健人、健康長壽的目的。
通過反復實踐,該模式的實施可以制定中醫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針對“未病、欲病、已病”3大類人群,分為9類管理,如此分類便于社區日常工作的開展。
3 中醫藥對社區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有獨特的臨床療效
社區衛生服務處在城市醫療服務工作的最基層,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治療服務為重點。中醫主要運用來源于天然動植物和礦物的中藥以及針灸、推拿、刮痧、拔罐等非藥物療法來治療疾病,在許多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治療上, 具有治療方法獨特、臨床療效確切的優勢。如外感發熱、咳嗽、頭痛、眩暈、面癱、肩周炎、痛經、濕疹、帶狀皰疹等社區常見的病證,療效好、副作用少、價格低。而且,對一些疑難雜癥,中醫也有不少獨特治療方法。
4 在社區康復服務中的一些防治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11】。
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醫藥在疾病治療的康復中逐步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治療方法,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如運用中醫藥辨證施治,結合應用針灸、推拿、拔罐、熏蒸等特色療法,治療中風偏癱、傷后功能恢復、腰腿痛等病癥,安全、有效、便捷、經濟。這些綜合的中醫藥康復防治手段,不僅療效好,而且服務成本低。有些方法可以就地取材,使用設備和器材簡單,不依賴高檔儀器設備,不需要豪華場地設施,醫藥資源豐富,行醫方式靈活,操作簡單方便,特別適合廣大城市社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用,與其他治療方法比較具有顯著優勢。
5 “冬病夏治”之特色
每年三伏日給患者實施穴位敷貼,治療小兒及成人哮喘、咳喘、反復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凍瘡、風濕性關節炎、部分腎臟病等。“冬病夏治”體現了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重‘于“治”的思想。
6 中醫思維帶動社區衛生服務經營理念的創新
將社區衛生的服務對象由以病人為主拓展到病人、亞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務范圍由以醫療為主拓展到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領域,服務網絡由單一的醫療服務體系發展為醫療服務和保健服務兩大體系。
醫療服務體系即“六位一體”之功能:即“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街道為基本范圍,集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基本醫療為一體”(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保健服務體系以中醫“治未病”為理論,以中醫經絡為手段,以無藥、無創、安全為康復理念,將調理前方案制、調理中技術規范制、調理后效果反饋制、調理問題技術督導會診制等現代經營理念植入傳統中醫經絡文化之中。中醫經絡康復調理方式的應用與普及,使百姓生活質量得以提高,國家醫療費用得以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這些 21 世紀人類健康的頑疾得以控制。
中醫經絡既然效果顯著、成本低廉、無副作用、易于復制、綠色無污染,那么中醫經絡調理的方式非常適合在中國廣大缺醫少藥的農村及醫療設施缺乏的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中應用和普及,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則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的中醫文化和實用方法將對全人類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貢獻。
例如:中醫飲食養生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作用【12】
中醫糖尿病飲食療法的原則為:比例平衡、性味辨證、食量有度。所謂比例平衡,即各類食物之間的比例要平衡。而性味辨證,要求寒熱溫涼以及甘酸苦辛咸平衡。至于食量有度,要求飲食既不“太過”,也不能“不及”,過飽過饑都是飲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貪食;忌食肥甘、油膩之品,以免助濕生熱;忌食辛辣、煎炸、烤炙的菜肴,防止助熱傷陰,加重病情;慎飲酒。中醫膳食觀不僅包含了對食物種類搭配、食量的認識,同時也包含了食物的性味,即對人體陰陽寒熱、五臟功能的糾正作用,這一點在糖尿病飲食治療領域是獨有的。
飲食養生不同于營養學,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的系統、辨證調養過程,不只適宜于糖尿病,各種慢性病都是如此。
通過以上分析,說明中醫藥學在社區醫療活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特別是中西結合的全科醫師在社區具有非常明顯、獨特的優勢,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金鑰匙;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的一條基本路徑,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療事業發展的新亮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從2010年起,啟動了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創建活動,是一項獨具匠心的政策引領,深得廣大社區工作者擁護。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Z].2006.
[2] 朱金楠.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的研究綜述[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9:589―04.
[3] 梁萬年,李靜,關靜等.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現狀調查――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狀況及地區間比較[J].中國全科醫學.2005,8(13):1038-1041.
[4] 游元鴻. 中醫全科醫學在社區衛生診療工作中的優勢[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2):1501-1502
[5] 倪榮,戴國琴,劉新功等. 中醫“治未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探索[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3 (28):191-193
[6] 曹惠云.未病的漢方治療[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2004,26(6):339-340.
[7] 田虎, 王素改. 淺議中醫“治未病“思想[ J ] . 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10(1):7.
[8] 陸征麗, 魏大鵬. “治未病”對減少醫療費用的意義[ J ] . 中國食物與營養,2008,13(8):21.
[9] 胡虹,臧雷雷.中醫“治未病”體系建設之淺見[J].中醫中藥,2009,47(16):84.
[10] 黃甫初.《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大運河高級論壇材料匯編》2009年
關鍵詞: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證分型;中醫內治;中醫外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組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或燒灼感、餐后上腹飽脹和早飽感的癥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噯氣、惡心或嘔吐等癥狀,血生化及內鏡等檢查無異常發現,臨床表現難以用器質性疾病解釋[1]。目前F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考慮與胃運動功能障礙、內臟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精神心理等因素有關,西醫治療效果欠佳,中醫湯藥、針灸等治療方法對緩解FD癥狀,改善FD患者生活質量及預防疾病復發均有較滿意的療效。
1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雖無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名,據FD患者的臨床表現,可將其歸于祖國醫學 "痞滿"、"胃脘痛"、"嘈雜"等疾病范疇。FD常以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倦過度、素體正虛等為誘因,導致肝失疏泄,脾胃氣機升降失常,中焦氣機不利。FD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兩臟,基本病機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脾運無權。
2中醫辨證分型
由于FD病因病機復雜,目前臨床上尚未制定出公認的分型方法,各醫家主要依靠臨床經驗進行分型。劉氏[2]等收集的62篇文獻共5157例FD的各證型中,肝胃不和證43.28%,脾胃虛弱證26.35%,其他還有肝胃郁熱證、肝郁脾虛證、胃陰不足證、脾胃濕熱證、瘀血阻絡證、寒熱錯雜證等。其中以肝胃不和證及脾胃虛弱證為主。何氏[3]統計了23篇文獻共2497例FD的證型,共分26個證型,其中以肝胃不和型、肝郁氣滯型、及脾胃虛弱型最多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4]"中將FD分為肝氣郁結證、脾胃氣虛證、肝氣犯胃證、濕熱滯胃證4型,隨著研究的深入,后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0)[5]"中在原有分型上增加寒熱錯雜型,共5型。
FD中醫分型繁多,其中很多分型名稱雖不同,但實質是相同的,又因在臨床上可出現單一證型,亦可出現證型交叉,使FD分型尚未標準化。
3中醫治療
3.1中醫內治 薛氏[6]對55例FD分型論治,肝郁脾虛型選柴胡疏肝散,肝郁氣滯型選四逆散合小承氣湯,寒熱錯雜型選半夏瀉心湯,飲食積滯型選保和丸,脾虛痰盛型用中藥(白術10g、黨參12g、麥芽30g、枳實6g、川楝子10g、雞內金12g、炙甘草3g、山藥30g、桔梗6g、黃芪15g)治療,總有效率94.54%,高于對照組(多潘立酮)的74.55%(P
總的來說,中藥內服治療對FD有效是肯定的。雖然分型標準尚未統一,但各醫家據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辨證,隨證立法,均獲得較滿意的療效。部分醫家還對治療后患者癥狀緩解、療效持續、疾病復發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均獲得了較滿意的結果。
3.2中醫外治
3.2.1針灸治療 金氏[9]等將36例FD分肝氣郁結、脾胃氣虛、肝氣犯胃、濕熱滯胃4型,在中脘、天樞、足三里、內關基本腧穴基礎上隨癥辨證取穴進行針刺治療,總有效率為94.1%,優于對照組(伊托必利片)的63.9%(P
3.2.2其他中醫外治法 焦氏[12]采用穴位埋線治療FD60例,臨床治愈率為43.33%,高于對照組(西利)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張氏[13]通過觀察穴位埋線對FD癥狀及胃電圖影響,發現穴位埋線能明顯改善 FD 臨床癥狀,并能促進胃腸動力。易氏等[14]則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療FD,患者消化不良癥狀改善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多潘立酮)均存在顯著差異(P
3.3聯合治療 李氏[16]采用針灸與中藥內服并用治療FD36例,總有效率為91. 7%,對照組(單純中藥)總有效率為70. 0%,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中醫博大進深,對FD認識有其獨到之處,治療方法種類繁多且獨具特色,無論是采用單一療法還是多法聯合治療,其臨床療效確切、較西醫更有優勢是公認的。研究還發現有些聯合療效優于單一療法。
4問題與展望
中醫治療FD療效確切,在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減少復發等多方面較西醫更具優勢。中醫治療FD的方法種類繁多(如中藥、針灸、穴位埋線、耳穴貼壓、拔罐等),不良反應少,因而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臨床上多種中藥、方劑都具有興奮胃腸道,促進消化運動的功能,有些中藥(如陳皮、木香等)還具有雙向調節胃腸道功能,從而消除FD患者上腹飽脹等不適癥狀。中醫認為FD涉及肝脾胃三臟,故其治療大法主要是疏肝、健脾、和胃,結合臨床辨證合以理氣消痞、消食導滯、清熱利濕等其他治療方法,系統調節機體機能,使邪去而正安。針灸、穴位埋線等其他中醫療法主要通過局部刺激,使臟腑功能得以恢復,氣血得以和順,陰陽得以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但由于對FD發病尚無清晰認識,故診斷及治療存在不少問題。首先,認識的不足及臨床表現的多樣,致中醫辨證難以統一,治療難以標準化。其次,目前臨床觀察及研究大部分系小樣本,研究方法也未嚴格按照科研步驟設計,故獲得的結果難具有強的說服力。再者,FD臨床療效的評價系統尚不完善,各家采用的評價方式、標準不盡相同,導致療效比較難以在同一平面上進行,也就難以知道何種治療更合理。因此,首先應通過多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獲得大量疾病證型樣本,以規范中醫對FD的分型。其次擴大臨床觀察及研究的樣本量,規范研究方法,使獲得結果更準確、更具說服力。再者,加大研究FD的范圍及深度,以了解其發病機制,根據發病機制制定科學、合理、完善的療效評價系統,以規范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中國消化不良的診治指南(2007,大連)[S].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2):832-834.
[2]劉松林,梅國強,趙映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臨床辯證規律研究[N].中國醫藥學報,2004,19(8):449-451.
[3]何婧,周曉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常見證型研究概況[N].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7(3):263.
[4]張萬岱,危北海,陳治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S].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5(6):559-561.
[5]陳治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0) [S].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11):1545-1549.
[6]薛常慶.淺談中醫辨證論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5例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633-634.
[7]曹東輝,楊志新.中醫分型辯證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87例分析[J].航空航天醫藥,2010,21(2):279-280.
[8]馬海麗,朱瑩.柴胡疏肝散治療氣郁質功能性消化不良 30 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1):17-19.
[9]金磊,胡曄,高志成等.針刺辨證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療效評價[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6):1222-1224..
[10]章振宇.灸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報告[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6,18(1):61.
[11]趙會玲.針灸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J].陜西中醫,2007,28(7):883-884.
[12]焦玉祥.穴位埋線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06,22(4):45.
[13]張燕,馬朝陽.穴位埋線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及胃電圖的影響[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05):13-14.
[14]易梅,羅萍,朱艷.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觀察和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15:142-143.
[15]張黨升,薛衛國,李建輝.腹部推拿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藥,2010,29(8):619-621.
[16]李學軍.針灸合六君子湯治療脾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N].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7,26(1):31-32.
[17]方芳.穴位埋線治療肝郁脾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10):1568-1570.
[18]王全權,陳海林,宗芳,等.穴位注射配合中藥內服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