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保健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門診口腔衛生宣教;兒童;窩溝封閉
[中圖分類號] R78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2(c)-0162-03
Impact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tpatient on children′s dental health on and pit and fissure sealing effect
LI Zhou-bi
Injection Room,Foshan Cit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rvey the impact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tpatient on children′s dental health and pit and fissure sealing effect.Methods 200 children given infusion in outpatient clinic transfusion room from July to September 2015 in Fosha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ducation group (100 cases) and non education group (10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in education group were given d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re was no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in non education group.After 1 year,the test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The same questionnaire was filled by test children and took back.The survey results were counted.Results Understanding rate of dent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and dental hygiene situation in education group children were obvious better than those in non education group childre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outpatient;Children;Fissure sealing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變了兒童的飲食結構,食物的糖分含量增加,導致兒童口腔疾病的發病率升高[1]。兒童由于第一恒磨牙的頜面有較多窩溝空隙,易導致食物殘渣的留存;而窩溝的深度為1.3 mm左右,在刷牙時,牙刷毛不能進行有效清,因此易形成窩溝齲和平面齲[2-3]。為改善兒童齲齒的情況,我院采用門診口腔衛生宣教的方法對兒童進行口腔衛生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5年7~9月在佛山市口腔醫院門診輸液室輸液的兒童200例,并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雙盲分為宣教組(100 例)和無宣教組(100 例)。宣教組:男/女=47/53例,年齡為5~12歲,平均(6.11±0.78)歲;無宣教組:男/女=48/52例,年齡為5~12歲,平均(6.19±0.68)歲。所有參試兒童均為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或牙冠窩溝點隙均完全暴露于口腔。兩組患者的牙齒發育狀況、年齡、性別比例及平均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第一恒磨牙已經齲壞或未長出第一恒磨牙的兒童,排除精神不正常的兒童,排除有肝、腎及代謝異常性疾病兒童,排除重大疾病兒童。
1.2方法
宣教組進行講述指導、發放宣傳冊、播放窩溝封閉宣傳視頻及PPT等,于宣教組輸液室內張貼宣傳海報,加深患者對窩溝封閉的認識,根據患者的情況必要時引導前往牙防科進行窩溝封閉。無宣教組不做宣教處理。
調查口腔保健行為及知識:設計調查問卷內容,調查內容包含兒童基本信息,有無第一恒磨牙、有無做窩溝封閉術,及生產生活行為習慣等,并設計窩溝封閉相關知識的調查問卷,包含齲齒的危害、第一恒磨牙是否可被替換、什么事窩溝封閉及窩溝封閉的作用等。同時,與牙防科醫生協調好被宣教患者的診療路徑,保證醫護工作人員之間銜接,對宣教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完善對相關專科知識、宣教方式等的了解。1年后隨訪復查參試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參照標準為《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4],并有口腔醫生實施CPI探針檢查,同時讓參試兒童填寫相同內容的調查問卷,且當場收回,統計調查結果。參試兒童的問卷全部回收率為100.00%。
1.3觀察指標
統計兒童受教育后,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了解,同時統計兒童的牙石檢出率、齲齒率、牙齦炎發生率及菌斑指數等。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結果的比較
宣教組兒童對牙齒方面的保健知識的了解率及用牙衛生等情況明顯優于無宣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兒童口腔狀況及窩溝封閉情況的比較
宣教組兒童的牙石檢出率、齲齒率、牙齦炎發生率、菌斑指數及窩溝封閉情況明顯優于無宣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兒童的飲食結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漸發生改變,其中糖分含量的升高是導致兒童口腔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齲齒病、牙周炎及相關的口腔疾病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5-6]。我國口腔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兒童患齲齒發生率較高,每位兒童平均有2.94顆齲齒[7]。窩溝的平均深度為1.3 mm左右,牙刷能到達的深度僅有0.4 mm左右,因此僅用刷牙的方法無法徹底清潔窩溝深處的菌斑,殘留的食物經過微生物作用產酸,破壞牙釉質,從而形成窩溝齲[8-9]。
兒童時期尤其是5~12歲兒童是口腔疾病發病的高發期,是影響兒童一生口腔健康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對兒童進行口腔衛生宣傳教育,可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提高口腔保護意識[10-11]。宣傳教育常采用的方式是校園宣傳教育的方式,不足之處是封閉性較大。如果通過門診口腔衛生宣傳的方式,發放宣傳資料,免費口腔檢查、窩溝封閉等,不僅能讓兒童自己認識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還能讓兒童家長也意識到口腔衛生的對孩子的重要性,讓家長起到其監督兒童的作用[12-13]。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家長對窩溝封閉可預防齲齒予以關注和認可,讓家長和兒童了解窩溝封閉的重要性,并引導患者前往牙齒防護醫生處就診[14],同時定期聯合牙防醫生在門診處舉行義診等活動,增強兒童及家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家長對窩溝封閉知曉率及窩溝封閉率[1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沒有采用宣教的兒童對牙齒健康知識的了解率較低,其中,不良生活習慣,如牙刷的選用、刷牙次數、飲食習慣等方面的知識薄弱,對牙齒的保護意識不強;兒童經過健康教育后,對牙齒方面保健知識的了解率及用牙衛生等明顯好轉,且經過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兒童的牙石檢出率、齲齒率、牙齦炎發生率及菌斑指數明顯低于沒有采取措施的兒童。
綜上所述,對兒童進行門診口腔宣傳教育保健知識可提升兒童對口腔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提升口腔健康狀況,值得臨床普及。
[參考文獻]
[1]李潔儀,李叢華,曾興琪,等.350例兒童窩溝封閉預防齲的臨床療效及滿意度調查[J].重慶醫學,2015,44(6):834-835.
[2]王春曉,陽揚,張麒,等.中國兒童第一恒磨牙齲齒患病狀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6,32(5):599-601.
[3]申洋,劉凡,蔣瑩,等.四川省綿陽市5歲兒童口腔健康現況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15,31(10):940-942,946.
[4]唐莉紅,施樂,袁爽,等.3種不同方法預防兒童恒牙齲的臨床效果評價[J].上海口腔醫學,2014,23(6):736-739.
[5]涂蕊,鐘亦思,李雪,等.四川省652名6歲兒童乳恒牙齲3年觀察結果[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5,33(1):46-49.
[6]羅光浩.玻璃離子用于窩溝封閉3年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7):2831-2832.
[7]鐘微,黃佩貞,甘標.廣州市海珠區窩溝封閉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10):1540-1542.
[8]蔡琛,程由勇,劉媛,等.醫校互動口腔齲病預防模式的探討[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5(4):642-644.
[9]劉娜,趙君,韓曉蘭,等.合肥市3~17歲孤殘兒童患齲狀況調查[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6,51(9):1350-1353.
[10]日孜瓦古力?阿木提,劉菁,瑪依熱,等.457例維吾爾族兒童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2年療效分析[J].上海口腔醫學,2014, 23(2):201-203.
[11]潘恒標,謝超毅,顧豪勇,等.寧波市鎮海區接受窩溝封閉兒童家長相關知識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11):1386-1388.
[12]辜雙嬌,林居紅,王孟宏,等.重慶市4~17歲孤兒口腔健康現狀調查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4,32(4):378-381.
[13]丁賢彬,呂曉燕,毛德強,等.重慶市兒童口腔窩溝封閉干預的遠期效果評估[J].現代預防醫學,2016,43(7):1202-1205.
[關鍵詞]口腔健康教育;窩溝封閉;齲病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4)21-18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preventive eff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Project of Children's Oral Diseas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for second-year pupils. Methods This study randomly selected 546 second-year pupils from 5 primary schools in Fancheng district,Xiangyang.The awareness score of oral health care, rightly brushing or not, and caries of the first molars were recorded for all students (the first survey).Two schoo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222 students),and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n't received any treatment. The other three schools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324 students), and all stud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oral health education. 238 of them (the pit and fissure group) received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the other 86 (the education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 Two years later, all the pupils' oral health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gain (the second survey). Results In the first surve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in the awareness score of oral health care, the rate of rightly brushing, and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first molars(P>0.05). In the second survey,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awareness score of oral health care and rate of rightly brush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pit and fissure group's caries prevalence rate of the first molar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pit and fissure sealant;caries
衛生部自2008年開始在中西部地區開展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我院自2011年起承擔本地區的干預工作,目前已對湖北襄陽市近萬名適齡兒童實施了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齲病是青少年兒童的多發病[1-2],屬于細菌性疾病,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可形成齲洞,導致牙冠完全破壞消失,甚至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癥[3-4]。因此如何有效預防齲病就顯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以口腔健康教育和窩溝封閉為主要內容的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對二年級小學生齲病的預防作用。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隨機選取襄陽市樊城區5所小學二年級學生共546人,對所有學生進行第1次口腔問卷調查和口腔檢查,記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分數、是否正確刷牙和第一磨牙的齲壞情況。問卷調查使用國家項目辦制定的標準問卷。
1.2方法:隨機選擇2所學校(學生222人)為對照組,對照組學生不作任何干預。另3所學校(學生324人)為干預組,干預組所有學生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根據學生家長的意愿,對其中238名學生(窩溝組)進行第一磨牙窩溝封閉,剩余86人(教育組)未進行窩溝封閉。實施干預的成員由我院數名口腔臨床醫師組成。兩年后,對選取的546名學生進行第二次口腔問卷調查和口腔檢查,同時記錄窩溝組學生窩溝封閉劑的存留。
1.3統計學分析: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學生保健知識知曉分數和齲均的差異比較采用“完全隨機設計多組間均數比較的方差分析”,正確刷牙率的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雙側P
2 結果
第1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保健知識知曉分數分別為36.40±7.40、37.41±6.19和36.22±6.38;3組間兩兩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第2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保健知識知曉分數分別為48.69±6.72、78.25±5.83和80.47±6.14;3組間兩兩比較均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
第1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正確刷牙率分別為30.63%、31.40%和29.41%;3組間兩兩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第2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正確刷牙率分別為49.10%、73.26%和82.77%;教育組和對照組、窩溝組和對照組之間均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
第1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第一磨牙齲均分別為0.04±0.23、0.03±0.24和0.04±0.23;3組間兩兩比較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第2次檢查對照組、教育組和窩溝組的第一磨牙齲均分別為0.25±0.57、0.17±0.49和0.11±0.35;教育組和對照組之間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窩溝組和對照組之間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旨在加強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防治工作,主要人群是8歲小學生。齲病是青少年兒童的多發病[1-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以口腔健康教育和窩溝封閉為主要內容的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對二年級小學生齲病的預防作用,從而進一步尋找項目實施中的薄弱環節,為項目的改進提供參考意見。
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正確的刷牙方式可以有效潔凈牙齒,從而減少齲病的發生[5]。本研究中,教育組的保健知識知曉分數、正確刷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從數值上看,對照組和教育組的第一磨牙齲均分別為0.25±0.57和0.17±0.49, 我們仍然可以推斷口腔健康教育對于齲病預防的積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口腔健康教育后,教育組的正確刷牙率僅達到73.26%,這說明兒童口腔健康教育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強、改進。
窩溝封閉是對容易發生齲病的窩、溝、點隙,用一些有機高分子材料進行封閉,隔絕口腔致齲因素的作用,從而預防齲病[7-8]。本研究中,窩溝組的保健知識知曉分數和正確刷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口腔健康教育和窩溝封閉可顯著減少齲病的發生,顯示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啟到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Kemparaj U,Chavan S,Shetty NL.Caries risk assessment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davangere city using cariogram[J].Int J Prev Med,2014,5(5):664-671.
[2]樊麗軍,杭彥龍.張家口市小學生六齡齒齲病的抽樣分析[J]. 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3):296-297.
[3]Costa S M,Abreu M H,Vargas A M,et al. Dental caries and endemic dental fluorosis in rural communities, Minas Gerais, Brazil[J].Rev Bras Epidemiol,2013,1(4):1021-1028.
[4]Medina-Solis CE,Pontigo-Loyola AP, Mendoza-Rodriguez M,et al.Treatment needs for dental caries,restorative care index and index of extractions in adolescents 12 and 15 years old[J].West Indian Med J, 2013,62(7):636-641.
[5]臺保軍,江漢,杜民權,等.學校口腔健康教育項目的3年效果評價[J].上海口腔醫學,2006,15(6):591-595.
[6]馬松波,高紅媛,段義峰,等.口腔健康教育對泰州市城區小學生口腔衛生知識和口腔健康行為改變的影響[J].口腔醫學,2011,31(12):753-754.
[7]Paris S,Lausch J,Selje T,et al. Comparison of sealant and infiltrant penetration into pit and fissure caries lesions in vitro[J].J Dent,2014,42(4):432-438.
[8]萬呼春,盧展民.非創傷性治療技術充填和窩溝封閉年輕恒牙2年效果觀察[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1999,17(1):42-45.
[9]雷志紅,任輝.Helioseal F,窩溝封閉劑在6~12歲兒童第一恒磨牙早期窩溝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美容醫學,2011,20(7):1152-1153.
[摘要] 目的 探討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的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3個 班學生共150人,均為12歲,分為模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和空白對照組各50人,通過教育前后問卷調查口腔健康 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比較教育效果。結果 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為形成情況 在教育前3組差異無顯著性(F=1.03、1.54,P>0.05);教育前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性 (t=9.38~24.14,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組 和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F=116.56、40.78,q=10.12~19.41,P0.05)。結論 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可使這項工 作有效、經濟、廣泛、持久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農村兒童口腔衛生狀況.
[關鍵詞] 農村人口;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ork mode on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ldren inhabiting in rural area.
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150 children of 12 years old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mode education (ME) group, doctor-education (DG) group and blank-control (BC) group. The ef- 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of oral health and formation of oral health behaviour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via a questionnaire. Results Before educat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in terms of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behaviour (F=1.03,1.54;P>0.05). A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 of ME and DG group was significant (t=9.38-24.14,P0.05). After educ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E, DE and BC groups were signif- icant (F=116.56,40.78;q=10.12-19.41;P0.05). Conclusion The mode education for oral health enables this program to be developed effectively, eco- nomically, extensively, and enduringly, which will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dental hygiene of rural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rural population; child; mouth; health education; work mode
由于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資源有限,長 期以來沒有規范有效的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 式,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無法持續開展,造成農村兒 童口腔保健知識匱乏,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針 對這一情況,本課題組總結多年農村兒童口腔健康 教育工作經驗并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研發了一套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這套模式的特點就 是將一套成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交由幼兒 園、學校老師,替代醫生完成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 這項工作可以科學、有效、長期、廣泛開展,逐漸形成 規范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對這套模式實際應用效果 進行科學評估,為其推廣應用提供實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3個班學生共150 人,均為12歲,分為模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和空白 對照組各50人。模式教育組教師參加過由當地教 體局組織專業醫生舉辦的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 作培訓.
1.2 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內容 本模式健康教育教材針對教育對象實際情況分 為3~5歲、6~11歲、12~18歲3種版本,分別制作 了教育幻燈、手冊、展板、教案等材料,本研究使用 12~18歲版本。其教育內容如下。①口腔生理知 識:牙齒的解剖構造、恒牙介紹、口腔健康標準;②口 腔疾病危害、治療知識:齲病、牙周病、牙列畸形的病 因、危害及治療知識;③口腔疾病預防知識:刷牙方 法,牙刷的選擇,含氟牙膏的使用,牙線的使用,窩溝 封閉,健康飲食及定期檢查牙齒等知識;④兒童前牙 外傷的緊急處理知識.
1.3 口腔健康教育問卷調查 根據調查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和口腔健康行 為養成情況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口腔保健 知識、態度和行為,學生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前1 d 和教育后3個月用相同調查問卷測試.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1]統計軟件對結 果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組學生口腔健康知識知 曉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性(F=1.03,P>0.05)。教 育前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 性(t=25.14、15.83,P0.05)。教育 后,模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 均有顯著意義(F=116.56,q=19.41、17.90,P< 0.001),而模式教育組與醫生教育組比較差異無顯 著性(q=1.51,P>0.05)。見表1.
2.2 口腔健康行為養成情況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組學生口腔健康行為養 成情況差異無顯著性(F=1.54,P>0.05)。教育前 后比較,模式教育組和醫生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意義 (t=11.30、9.38,P0.05)。教育后,模 式教育組、醫生教育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 顯著性(F=40.78,q=11.94、10.12,P0.05)。見表1.
3 討
論 口腔健康教育作為健康教育的一個分支,是以 教育的手段向人們傳授口腔衛生保健知識與技術, 促使人們主動采取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為,是實現 人人參與并享有口腔衛生保健的根本途徑,也是口 腔預防保健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2]。通過口腔健康 教育,增加了人們的口腔保健知識,同時口腔保健意 識也會相應提高。在本研究中,模式教育組和醫生 教育組在教育后無論是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還是口
表1 口腔健康知曉情況及健康行為形成情況比較 (n=50,-x±s) 組別時間知識知曉率(χ/%)行為形成正確率(χ/%) 空白對照組教育前23.25±16.94 19.25±16.60 教育后23.50±16.68 20.25±16.51 醫生教育組教育前25.25±16.27 18.25±14.77 教育后 73.75±24.12*# 52.25±24.83*# 模式教育組教育前20.50±16.51 14.50±10.81 教育后 78.00±17.96*# 58.00±24.71*#
與同組教育前比較,*t=9.38~24.14,P
腔保健行為養成率都比教育前有了顯著提高,證明 該模式可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科學、有效的開展.
由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基本而持久的工作, 其內容豐富,手段多樣,可以在臨床、學校、社區等場 合,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3]。與學 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 知識[4]。小學時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養成 期,小學生接納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在學校中學到的 口腔保健知識和技能對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顯著 的意義[5]。本模式將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交由學校老 師完成,充分利用了學校的各項優勢,解決了農村醫 療保健資源不足的問題,使這項工作能持久廣泛地 開展.
本模式的研究突出針對我國農村現狀,由于我 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設施相對落后,所 以在模式研發過程中,不僅制作了多媒體教學系統, 也制作了簡易展板,使這項工作能在各種教育條件 下實施。本研究結果顯示,該模式的教育效果與專 業醫生所達到的效果無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為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2009年,我們在青島周邊農村實驗推廣這種模式, 通過當地教體局組織,對該區學校相關教師進行了 培訓,在后來的調查結果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 果。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跟蹤觀察,以便更深入地研 究本模式教育的遠期效果.
知-信-行理論認為,衛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 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度,進而改變健康相關行為 的基礎,而信念和態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6]。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經被我國所重視,但是 這項工作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創建一套行之有效 的工作模式尤為重要,我國現階段沒有這方面的報 道。本課題組通過農村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研 究,使這項工作有希望科學、有效、廣泛、持續開展,作為農村兒童口腔 疾病預防工作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對我國農 村兒童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曉彬,紀新強,徐莉. PPMS 1.5統計軟件的功能及其應用 [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9,45(1):91-93.
[2]馬濤.口腔預防保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13.
[3]王祥才,張展堂.山東省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 [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6.
[4] CHAPMAN A, COPESTAKE S J, DUNCAN K. An or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J].Int J Paediatr Dent,2006,16(1):40-44.
關鍵詞:口腔保健 健康知識 健康教育 調查研究 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246-01
為了解我省郴州永興地區不同年齡組人群對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情況、日常口腔健康行為及態度,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地制定并開展口腔健康知識宣傳提供依據,現就本次調查結果及健康教育效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當地的居民450名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14年7月3~10日。利用居民的空閑時間進行隨機整體抽樣問卷,年齡0~7歲、8~12歲、50歲至今,總體分兒童與成人兩張問卷。
1.2 方法
問卷內容結合群眾所關心的口腔問題及其他文獻進行設計。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姓名、年齡、性別);口腔檢查(齲齒、牙齦、牙異常等情況);口腔保健行為(刷牙方法、刷牙次數、持續時間、定期口腔檢查等);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和對自身口腔狀況的了解程度。所有調查對象均按照WHO制定的《口腔衛生健康調查基本方法》進行調查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
(1)兒童幾歲開始刷牙。
根據調查永興地區兒童刷牙起始時間為5~6歲的比率達到50%,而據口腔檢查結果,齲齒病率達到85%,兒童預防齲齒和其他口腔疾病的重要方法就是刷牙。養成每天刷牙的良好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可去除菌斑和軟垢,預防齲齒和牙周疾病的發生。這需要家長引起足夠的重視,那么兒童從幾歲開始刷牙比較好呢?目前,對于兒童刷牙的時間,應強調早。乳牙會在出生6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生長,家長應該在乳牙剛開始萌芽的時候就用濕紗巾定期清潔牙面。在一歲半左右會長出第一乳磨牙,家長就可以開始幫孩子刷牙了,牙膏可以含少量的氟化物。家長在這個時期幫孩子刷牙時可以使用套在手指上的專用小牙刷,這樣對于誘導孩子的注意力,操作也更簡便,更夠更好地完成刷牙。家長可以在孩子2~3歲的時候開始培養孩子自己刷牙,兵進行督促。一般在6歲以后,經過訓練的兒童都能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所欠缺的就是恒心和毅力,所以家長仍要進行必要的監督。
(2)是否做過窩溝封閉。
據調查結果顯示,湖南省永興地區做過渦溝封閉的兒童為0,而且知道有窩溝封閉的家長為0,窩溝封閉是最佳的對兒童牙齒的保護方法,能有效的避免蛀牙的出現。
(3)每天刷牙的次數。
據調查數據顯示,51%緊早晚各刷一次,科學刷牙的最佳次數和時間是“三、三、三”,就是每天刷三次牙、每次都在飯后3 min刷、每次刷牙3 min。因為飯后3 min正是口腔齒縫間細菌開始活動并對牙齒產生危害的時刻,對于普通群眾來說比較合適的刷牙的時間應該是起床后刷一次及睡覺前刷一次,因為大部分人中午由于上學或者工作幾乎沒有空閑刷牙,建議在午飯后用水漱口,而工薪階層能做到的當然是午飯后也刷一次,每次刷三分鐘,并能保證每個牙面都能清潔到,時間不多不少,保護牙齒最好。
(4)口腔保健產品的推廣情況。
功效性牙膏、漱口水、美白牙貼、止痛含漱液、牙線等功能性口腔保健產品在永興地區的使用率為0,刷牙雖然是維護口腔衛生的有效方法,但有報道單純的刷牙平均只能清除菌斑的50%左右,特別是難以消除鄰面菌斑。所以,應該加快口腔保健產品的應用推廣,尤其是牙線的使用推廣,使用牙線可以預防口腔疾病,大大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為此,美國衰老學專家邁克爾?羅伊森更指出,堅持每天使用牙線,能讓你多活6.4年。
(5)口腔服務設施的利用。
調查發現,55.8%的當地居民因為牙疼而就醫,僅有1%的是做定期檢查,4.3%的接受預防性措施,這說明目前農村居民是被動就診口腔科,未能充分利用口腔服務設施。郴州永興地區獲取口腔保健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媒體(廣播、電視、網絡等)76.2%,媒體是傳播健康信息的主渠道,應組織口腔專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科學引導大眾的口腔健康行為。
2 討論
2.1 原因
本次調查顯示,郴州永興當地居民口腔健康有關的知識知曉率較低,對口腔保健缺乏積極態度,口腔衛生狀況普遍較差。大多數居民不能定期口腔檢查,不能正確掌握刷牙時間和方法。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牙石、菌斑、通過問診調查及統計學分析其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第一口腔保健知識缺乏:口腔健康知識主要通過家庭教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渠道獲得,從這些渠道獲得的相關知識一般較為膚淺,缺乏連貫性與針對性,有時還較片面,并缺乏實際的指導,對于口腔健康持順其自然的態度不夠重視。第二農村地區相比城區醫療條件落后,受教育程度低下。因此,在本次調查的人群中牙齦出血、菌斑、齲病的患病率較高,而齲面充填構成比卻較低。
2.2 對策
(1)發展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網。
(2)人力資源開發:用多種形式培訓基層各種口腔保健工作者、健康教育者,鄉村醫生;為各省及農村地區舉辦牙防專業人員培訓試點班;編寫各種教材,參考書等。
(3)利用墻壁板報和學校學報的形式在校園中宣傳。
將口腔健康宣傳知識和圖片制成生動活潑的墻壁板報形式或在學報中開辟專欄,可使居民在趕集以及學生在業余時間,不經意中學到口腔保健知識。
3 結論
這次調研結果顯示兒童口腔疾病問題最大最常見的就是齲齒,其次就是牙齒發育異常的情況,成人中最常見的口腔問題是牙周病,有必要對農村地區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和宣教,使他們認識到其重要性,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并組織定期檢查,對口腔疾病進行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如果能普遍提高農村居民口腔健康意識,不但有利于他們今后的口腔保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成年人群體中口腔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姜紅,姜廣水.大學生口腔健康認知及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口[J].中國公共衛生,2011,27(9):1181-1183.
筆者主要針對遵義縣南白鎮城區9所中小學,15206名中小學進行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統計結果為:小學生患齲率為58.65%,6~12歲兒童第一恒磨牙齲病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直線上升,下頜牙患齲率為75.20%,中學生患齲率為25.3%。另外在對縣城區及郊區中小學生人群患齲率、刷牙知識測驗及其行為綜合分析得知:市區學生患齲率及刷牙率分別為68.5%和90.5%,而郊區學生患齲率和刷牙率分別為46.5%和25.7%。針對遵義縣中小學生的口腔衛生健康情況,結合調查患齲率情況,對其老師、學生家長、學生及特定人群,加強了口腔健康教育,收到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以學生為中心,學校為平臺,全面帶動家長和社會
為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加深人們對口腔衛生的認識,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口腔健康教育的計劃和安排。制定了“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教育方針。為此,我們把學校作為口腔保健宣傳的重要場所,首先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口腔健康普查,使其從根本上充分認識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將口腔健康教育納入課程范圍,利用學生在校期間開展一定的防治活動,培養學校口腔衛生保健員。以學校為基地帶動學生、學生家長以至于整個社會,從而達到全民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
抓住重點,循循善誘,逐層推廣,鏈式宣傳
我們組織開辦了“學校教師口腔知識培訓班”,提高了教師們的口腔健康專業知識,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利用開家長會的時機召集學生家長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很多家長聽完課后,對口腔疾病有了較全面的認識,不少家長聽完課后“現身說病”,收到了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針對青少年的特點,提出了:聽好一次衛生課,備好一支保健牙刷,帶上一支含氟牙膏的“三個一”要求。為使口腔衛生課形式生動活潑,準備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口腔衛生保健圖片,講課力求淺顯易懂,深入淺出,教會學生正確的刷牙方法。對于需要接受窩溝封閉的學生,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講清窩溝封閉的原理,消除心理誤區,促使學生接受這項預防措施。各學校、班級還自編了刷牙操進行比賽,出愛牙墻報,排練相聲、小品等,通過這些活動,涌現了“愛牙先進班級”、“愛牙先進學校”,從而吸引了省地(市)級領導和教師來參觀、指導,達到了“以點帶面”全面促進全民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口腔保健知識水平。
健康教育,任重道遠
現代社會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口腔資源嚴重短缺地區,如何將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如何使牙病防治工作納入每年政府議事日程;如何變被動服務為主動出擊;如何把現代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方法、手段教給廣大民眾,讓其成為口腔衛生的主人,增強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的主動需求,這些都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入托兒童;發育狀況;疾病檢出率
【中圖分類號】R211.0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204-02
1 方法
由互助縣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的醫務人員用統一測量工具、標準和方法對兒童進行測量身高、體重、心肺、肝功能、血紅蛋白等測量,并將體檢結果統一整理、匯總、分析,將體檢結果及時反饋至托幼機構和兒童家長。
2 結果
體檢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及異常情況統計前八位(及其他情況)的排序為齲齒、上呼吸道感染、營養不良、佝僂病、肥胖、貧血、心臟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共計1230人患病率69.77%(見表1)
3 討論
齲齒是兒童常見病、多發病,患齲齒率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此次體檢齲齒患病率42.93%,較文獻資料報道明顯增高[1]由此說明我縣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意識差,口腔清潔不良習慣,早晚不刷牙,餐后不漱口、飲食不良習慣,喜歡吃甜食或刺激性食物、天生齲齒。齲齒發生的原因復雜,因此在防治上必須采取綜合措施,應將口腔保健知識加入托幼機構的教育課程,進一步加強口腔衛生宣傳教育,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正確掌握刷牙方法。同時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時治療齲齒。
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童常見的疾病,由于此次體檢是在3月份進行,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大,上呼吸道感染率28.05%,如有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先心等疾病發病率會增高,居室擁擠、通氣不良、空氣污濁等,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流行趨勢。因此,集體居住的兒童因加強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和合理營養,注意居住環境的空氣消毒,空氣流通。
營養不良是由于兒童營養攝入不足及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癥。本次體檢營養不良患病率16.75%,這是一個較高的比例,說明了我縣邊遠貧困山區農民生活水平差,雖然兒童的身高、體重增長與種族、遺傳、教育、環境等因素有關,但是也與農民單一的飲食習慣密不可分。今后我們婦幼保健機構應進一步強化托幼機構的營養管理,加強集體兒童飲食的合理搭配,指導營養素達標。
貧血是兒童常見的小兒“四病”之一,可直接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和智力發育,長期貧血可影響兒童的情緒和智力,引起注意力渙散,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下降,因此預防和治療兒童貧血是兒童保健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兒童抓起,早預防,及時發現和治療兒童貧血是保證兒童健康成長和智力發育的關鍵。兒童貧血原因是多方面的,兒童時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降低兒童貧血的發生至關重要,大力宣傳科學育兒、飲食衛生等保健知識,努力提高家長和托幼機構的營養衛生和健康意識,進行科學合理配餐,注意膳食平衡,改變導致貧血和營養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確保兒童營養攝取充足、均衡。
入園兒童中查出乙肝攜帶者6名,發病率0.49%,由于大多數家長認為只要注射了乙肝疫苗就不會再感染乙肝,對兒童不加防范,且兒童的ALT都正常,兒童也沒有特殊表現,所以隱蔽性極強,這對兒童今后的身心健康極其不利。故入托兒童體檢是極其重要的。
4 監督與干預
兒童生長發育及傳染病防治涉及家庭和社會各個方面,也影響今后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是一項系統工作,婦幼保健機構應與各個托幼機構合作對年輕父母,幼兒園教師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大力宣傳普及平衡膳食、健康飲食和常見傳染病的防治等知識,開展幼兒健康教育,采取全社會聯手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 肖艷 3-5歲兒童患齲齒情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05, 20(21):286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婦幼衛生司,九省兒童體格發育調查研究協作組1995年中國九省7歲以下兒童體格發育調查研究[M] 北京:北京醫科大學、 中國協和醫院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
20__年9月20日是第__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為增強我校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自我保護意識,普及少年兒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同時通過學生向家長傳護齒健康知識,讓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牙齒的好習慣,關注自己的未來。我校決定在全校1-6年級開展校園口腔健康月的教育活動。
一、活動主題:健康口腔伴成長,幸福家庭展笑顏。
二、活動時間:9月22日
三、活動對象:1-6年級學生
四、活動內容:
1.""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活動,參與活動的1-6年級各班主任老師利用班會課借助相關資料向同學們傳播講解護齒知識,請同學上臺向大家介紹關注口腔健康的必要性。學校利用午休時間向全校播放愛牙知識宣傳視頻,各班組織學生收看,并向學生家長發放宣傳材料。
2.""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國旗下講話活動。鼓勵學生把自己學習到的口腔知識向父母、爺爺、奶奶宣傳口腔健康知識。
3. "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手抄小報創作活動。號召同學們以關注口腔衛生健康和護齒教育為主題收集有關資料制作手抄報。內容可包括:口腔護齒的小知識,愛牙護齒的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等等。版面以圖畫和貼畫為主輔以文字內容。
4.""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黑板報評比活動,內容可包括:口腔護齒的小知識,愛牙護齒的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等等。版面以圖畫和貼畫為主輔以文字內容。
5.面向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口腔自我檢查。
五、活動要求:
1. 希望參與活動的各班級認真組織落實,讓學生在活動受到教育,增長知識,得到鍛煉。
2. 3-----5年級每班挑選四張手抄報,各班出一期關于口腔健康的墻報。
3.認真收看愛牙健齒活動動畫片.
各醫療衛生單位:
今年9月20日是第二十四個全國“愛牙日”,為認真落實《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愛牙日”活動的通知》(衛辦疾控函.201X.735號)文件精神和要求,進一步普及口腔衛生知識,強化公眾對口腔衛生的關注,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訂本次“愛牙日”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主題: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題:關愛自己,保護牙周
二、活動背景
口腔衛生工作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疾病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尤其是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與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和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家庭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在口腔保健中能發揮重要作用,開展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狀況、提高兒童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途徑。
三、圍繞主題,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活動
緊緊圍繞“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的宣傳主題,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
等手段,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和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圍。使公眾了解愛牙日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增強公眾主動參與意識。健康教育所要做好宣傳工作,切實加強重點防治人群的口腔衛生工作。宣傳重點是:牙周疾病的常見表現和防治方法,切實提高宣傳教育實效。讓群眾了解早晚有效刷牙、飯后漱口、戒煙限酒等自我口腔保健行為的養成,對維護口腔尤其是牙周健康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讓群眾了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早診早治,對控制牙周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作用。
四、認真落實各項宣傳措施
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在宣傳日當天組織一次集中宣傳活動,具體工作要求如下:
1、開展一次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為主題的宣傳咨詢活動,并對前來咨詢的人群進行口腔檢查。在“愛牙日”宣傳活動期間,通過進學校、進社區等形式,發放宣傳單、愛牙知識問答、有線電視宣傳等方式,一方面宣傳愛牙知識,一方面掌握學生與各類人群對口腔知識的了解情況,以便在下次宣傳中有針對性,努力促進學生與各類人群保護好牙齒。
2、在主要街道或人口密集區域開展宣傳活動時懸掛至少一條宣傳橫幅。
3、出一期以愛牙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欄。
4、組織一次愛牙知識的健康專題講座。
一、活動背景及目的
201X年9月20日是第__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愛牙日活動主題是“窩溝封閉,保護牙齒”,旨在普及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推動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健康。為了倡導廣大群眾愛護牙齒、關注口腔保健,更大程度地加強愛牙日的宣傳工作,我口腔醫學系團總支特開展了此次愛牙日活動。
二、活動主題
窩溝封閉、保護牙齒
三、活動對象
學齡兒童(6——12歲)
四、活動時間
201X年9月19日——-201X年9月20日
五、活動內容
1、采訪附院口腔科,邀請__副教授宣講窩溝封閉的意義
及適宜人群。
2、在學院及附院宣傳欄上張貼愛牙日主題板報,擴大愛牙日的影響。
3、在附近的小學和幼兒園開展愛牙日主題知識課堂宣講活動,張貼愛牙日主題海報。
【關鍵詞】口腔健康;健康教育;齲齒;兒童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10-1568-02 中圖分類號:R18 文獻標識碼:B
齲病是兒童的常見病,也是兒童口腔保健最主要的內容。為了解本溪市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建立口腔健康教育和齲病防治的基礎資料,我們于2007年6月對本溪市604名4~6歲兒童進行了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整群抽取本溪市4所幼兒園共604例兒童為調查對象,男313例,女291例;年齡4~6歲,其中4歲組216例,5歲組202例,6歲組186例。
1.2 方法: 采用WHO推薦的口腔健康調查方法及全國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方法[1]進行調查,使用統一設計的表格,調查人員為4名專業口腔醫師。在調查之前和調查之中進行標準一致性試驗,Kappa值均大于0.8,可靠度為優。口腔健康狀況檢查在幼兒園現場自然光線下進行,使用統一的口腔檢查器械,每名兒童口腔檢查時間約5 min,并對其中10%的受檢兒童進行復查以確定檢查結果的可靠性。
1.3統計學方法:調查資料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用百分率描述,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乳牙患齲情況:604例兒童中,乳牙患齲384例,患齲率63.58%,其中男童患齲196例,患齲率62.62%,女童患齲188例,患齲率64.60%。男女患齲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不同年齡兒童間患齲情況不同,患齲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P
2.2 牙周疾病情況:604例兒童中,檢出牙齦出血279例(46.19%),牙軟垢74例(12.28%)。男童中檢出牙齦出血146例(46.65%),牙軟垢40例(12.78%)。女童中檢出牙齦出血133例(45.70%),檢出牙軟垢34例(11.68%)。男女牙齦出血及牙軟垢檢出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不同年齡組兒童牙周疾病患病情況不同,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組間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見表2。
3 討論
3.1 兒童口腔健康狀況: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本溪市4~6歲兒童齲病患病情況比較嚴重,齲病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加明顯上升,乳牙齲病總患齲率為63.58%,但治療率卻很低,乳牙齲的總體充填率僅為15.06%,大部分兒童齲病沒有得到相應的治療;兒童牙齦出血、牙軟垢的患病率也隨年齡的增加明顯上升,平均患病率分別為46.19%和12.28%。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盡管本溪市早已對兒童口腔保健進行了健康教育和定期口腔健康檢查,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的口腔保健意識淡薄或口腔保健知識欠缺,依從性差,明知自己的孩子患有齲病,卻不肯引導其積極接受治療。這主要與口腔健康教育力度不夠及有些治療方法不易為兒童和家長所接受有關,致使干預性治療不能順利實施[2~3]。本次調查結果與WHO口腔流行病學資料庫和相關的多項調查結果一致,表明齲病在發達國家呈下降趨勢,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呈上升趨勢[4]。這種狀況與本溪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稱,并沒有像某些疾病那樣,生活條件改善了,其發病率就能夠自然下降。
3.2 兒童牙病防治策略:本結果顯示,現有的預防措施尚不足以從根本上遏制兒童牙病的高發態勢。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加強以口腔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兒童、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使家長與孩子都能認識到齲病的危害性;要對兒童進行口腔衛生指導,使之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還應定期對兒童進行口腔檢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齲病,提高齲病的充填率。在充填防治方面應積極探索療效可靠、經濟、實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進一步提高乳牙的保護率。
參考文獻:
[1]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 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368.
[2] Disney JA,Graves RC,Stamm JW,et a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aries Risk Assessment Study: future developments in caries risk predictions[J].Community Dental Oral Epidemiol,1992,20:65.
[3] Kaste LM,Marianos D,Chang R,et al.The assessment of nursing cariesand itsrelationship tohighcaries in thepermanent dentition [J].J Public Health Dent,1992,52(2):64.
關鍵詞:社區兒童保健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490-0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社會醫療體系中扮演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了兒童保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根據兒童的生長發育規律和兒童的常見健康問題,必須及時進行兒童保健,對兒童疾病和健康問題進行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社區兒童保健的現況分析:社區兒童保健是對社區范圍內的兒童進行持續性、整體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證兒童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社區是兒童生長的主要場所之一,社區兒童保健工作的好壞,與兒童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息息相關,[2]為兒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務,是整個社會對衛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每個社區都應配備具有醫師資格的專職兒童保健人員,定期接受相關保健知識的培訓,每年對社區兒童進行身高、體重、心肺檢查等,為兒童家長提供健康咨詢,為社區內兒童提供醫療保健。
0-6歲兒童健康管理:
1新生兒家庭訪視
1.1新生兒出院后1周內,醫務人員到新生兒家中進行新生兒家庭訪視,同時進行產后訪視。了解出生時情況、預防接種情況、新生兒疾病篩查情況等。觀察家居環境,重點詢問和觀察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臍部情況、口腔發育等。為新生兒測量體溫、記錄出生時體重、身長,進行體格檢查,同時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根據新生兒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家長進行母乳喂養、護理和常見疾病預防指導。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種卡介苗和第1劑乙肝疫苗,提醒家長盡快補種。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受新生兒疾病篩查,告知家長到具備篩查條件的醫療保健機構補篩。對于低出生體重、早產、雙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兒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訪視次數。
1.2指導按需哺乳并介紹母乳喂養的優點:母乳成分合理,能夠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增強嬰兒免疫力。此外喂養簡便、安全衛生、溫度適宜,還能增加母嬰感情交流,并利于母親產后恢復與身體健康,指導產婦從觀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養。
1.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預防。
1.3.1此病是由于維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常見于3個月-2歲小兒,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是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國北方佝僂病發病率明顯高于南方,可能與北方冬季日照短,嚴寒季節缺少戶外活動有關。其早期表現為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癥狀,如易激惹、煩躁、夜間驚啼等,常伴有多汗,尤其是頭部,致使小兒常搖頭擦枕,出現枕禿,嚴重者可出現骨骼改變,如雞胸、肋外翻等。故一旦發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診。
1.3.2指導產婦為預防佝僂病,出生后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并應加強室外活動,每日不少于1小時。此外,生后1-2周開始,作為預防,應每日口服維生素D400-800IU,直至2周歲。
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
新生兒滿28天后,結合接種乙肝疫苗第二針,進行隨訪。重點詢問和觀察新生兒的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等情況,對其進行體重、身長測量、體格檢查和發育評估。對體重增長不足500g者應查找原因,按體弱兒進行管理。
3嬰幼兒健康管理
3.1滿月后嬰幼兒在3、6、8、12、18、24、30、36月齡時,分別進行隨訪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詢問上次隨訪到本次隨訪之間的嬰幼兒喂養、患病等情況,進行體格檢查,做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進行母乳喂養、輔食添加、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在嬰幼兒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測。在6、12、24、36月齡時使用聽力行為觀察法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癥,若無,體檢結束后接受疫苗接種。
3.2幼兒膳食指導:4個月左右可以添加輔食,添加的原則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需選擇細軟食物,同時注意均衡選用魚、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避免小兒挑食。
4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
為4~6歲兒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詢問上次隨訪到本次隨訪之間的膳食、患病等情況,進行體格檢查,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血常規檢測和視力篩查,進行合理膳食、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癥,若無,體檢結束后接受疫苗接種。
5加強流動兒童管理
流動兒童住處多為租住,更換頻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長留的電話已經更換,不及時通知,容易失去聯系;有些家長文化層次低,保健意識差,不好溝通;這些情況最終限制了兒童保健工作的連續性。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保健知識,社區醫生要深入到社區,摸清流動兒童底數,了解其去向,保證他們得到優質、連續的兒童保健服務。[3]
6開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是宣傳普及衛生保健知識,提高家長對兒童保健工作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保健的內容不同,教育的內容就不同。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比如舉辦知識講座、觀看光碟、出板報、發傳單等。
7健康問題處理
對健康管理中發現的有營養不良、貧血、單純性肥胖等情況的兒童應當分析其原因,給出指導或轉診的建議。對口腔發育異常(唇腭裂、高鄂弓、誕生牙)、齲齒、視力低常或聽力異常兒童應及時轉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兒童保健工作對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衛生保健也日益受到社會、家長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因此需要基層醫務工作者通過優質、熱情、周到的服務做好兒童保健工作,促進與兒童家長的交流溝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為保障兒童身心健康,作出應有的貢獻。[3]
參考文獻
[1]田愛紅.社區兒童保健服務對兒童健康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08,15(11):1932-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