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產品品牌戰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 品牌 措施
一、農業產業化的內涵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為中心,依靠各類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中介組織帶動,將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實施一體化經營的農業經營方式。通俗地說,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把分散經營的一家一戶組織起來,圍繞由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優勢決定的主導產品,建立市場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龍形”生產經營體系。它綜合地發揮了生產專業化、布局區域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等諸多優越性。
在當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踐中,仍存在一些急于解決的問題,如農戶的主體地位不明確,“龍頭企業”行為不規范、缺乏信息和管理水平低下、專門人才不足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普及面不盡如人意,其規避市場風險,增加農業市場競爭力的作用未能彰顯出來。如何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經營能力,特別是農產品市場營銷能力,就成了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業生產經營的產業化是農產品品牌創立和發展的依托。需要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規模經營,以龍頭企業為主體,按“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把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有機銜接起來,才能有效解決品牌創立和發展中的諸多問題,滿足品牌產品覆蓋市場的需要,提高品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品牌的內涵及品牌戰略對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義
市場營銷理論,產生于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完成時期,可以說它是關于一切產品經營銷售規律的總結。對農產品,特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借鑒的地方很多。在此,我們將圍繞品牌戰略談它對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義。
品牌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企業或企業集團產品的標志,代表著企業的社會形象。品牌作為抽象的企業文化和標識,已經融入到消費者的生活中。創建農產品名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的需要。名牌的創立可以使農產品在同類產品市場的可替代程度降低,具有相對市場優勢。這主要表現在:
1.農產品品牌能有效規避農產品市場風險。農產品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農產品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確保農產品穩定的銷量和暢通的渠道。農產品品牌有利于推動訂單農業發展,促使農戶根據其本身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德國麥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既減少農戶盲目決策,降低農業產業化的運行成本與風險,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加強企業之間、及企業與農戶之間的有機聯系,促進其均衡經營,持續發展。
2.農產品品牌解決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農產品生產的周期性、季節性、地域性明顯,其采收以后必須經過包裝、保鮮、儲運等工序才到達零售終端,進入消費領域,因此農產品的質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消費者在宣過農產品時,很難全面地、準確地把握農產品的質量水平,如營養價值、農藥殘留含量、添加劑含量等指標情況。信息不對稱使農產品在劃分等級方面存在嚴重局限,導致農產品“同質化”問題出現,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危機。農產品品牌集中體現了農產品在質量、價格、特色乃至農產品競爭優勢的有效“市場信號”,較為有效地解決農產品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而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3.農產品品牌拉動農產品消費需求。農產品屬于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價格缺乏彈性。由于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呈相對穩定,而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及不易儲存性明顯,當農產品供給增加時,“谷賤傷農”的現象屢見不鮮。由恩格爾定理可知,當社會購買力水平提高時,農產品消費支出在居民總支出中所占比例反而下降。相對無品牌農產品而言,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傾向于購買品牌農產品,從而提高農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通過農產品品牌定位,實現農產品目標市場營銷,通過農產品品牌延伸,實現農產品產品組合優化,更好的滿足目標市場的個性化需求。可見,品牌戰略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規避市場風險,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甚至,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核心和高級形式。
三、綿陽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優良、穩定的農產品質量是農產品品牌化的關鍵。目前,大多數農產品的生產由農戶分散進行,能進行標準化生產管理的企業并不多。對這一狀況,必須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實行專地生產、專倉收貯、專機加工,才能確保質量。只有生產優質的農產品并培育一定規模的企業,才能為創立和發展品牌奠定基礎。同時,必須加大農產品標準化力度,進行標準化生產與品牌的結合,共同促進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和農產品的品牌化。
相對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綿陽市農業產業化起步較遲。1997年,市委、市政府開始把實施產業化作為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振興縣域經濟的重要舉措提上了議事日程,成立了領導班子和工作機構,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著重抓了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規劃和建設了產業和13個農產品商品基地,短短幾年時間,產業化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推動了全市農村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截止2005年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110個,其中龍頭企業60個,”專合”組織50個,年末擁有固定資產21.2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6億元,利稅總額4.1億元,為農民創商品收入25億元,已建各類農產品商品基地178萬畝,帶動農戶150萬戶/次。實踐表明,綿陽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要與沿海發達地區和省內先進地區相比存在著很大差距和諸多制約發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主導產業過多,重點不突出。全市確立的糧油、畜牧、絲棉、林果、水產等主導產業共40多個品種,幾乎涵蓋了綿陽市農業產出的所有方面,多而雜,小而全。布局分散、零星,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產業化的一條重要思路就是實行區域化布局。產業化創始地山東濰坊市已完全實現了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的格局,如壽光的80萬畝蔬菜,臨朐、安丘70萬畝優質果園,安丘20萬畝姜蒜,昌樂20萬畝西瓜,高密5萬畝釀酒葡萄等等。而綿陽市規劃的13個商品基地,除奶牛、蔬菜相對集中于城郊外,其余的都幾乎分散在所有鄉鎮、村社,多的上千畝,少的幾十上百畝,很難形成優勢產業帶、產業片,規模效應難以產生。
2.在思想觀念上還沒有走出小農經濟的狹隘意識,肥水不流外人田,什么都想自給自足,市場配置資源的觀念、比較優勢的觀念在人們頭腦中還未打下深深的烙印。現有規劃的制定沒有充分把握準綿陽市的資源優勢和潛在優勢,缺乏對國內外市場前景的客觀分析和科學論證,往往被動地適應現實,過分依賴現實,缺乏前瞻性和戰略高度。使目前產業化經營活動多以縣域、鄉鎮范圍為主,難以以市場為導向形成跨區域的規模經濟,難有1-2個優勢產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主導產業。
四、實施品牌戰略,推進綿陽市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主要措施
1.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推動農業名牌產品迅速發展。農業企業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農業名牌的創造速度及市場競爭力。農業企業規模偏小限制了其功能的發揮,難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龍頭企業能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能引導和帶動一批農戶,在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增值、搞好服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農業企業要發展壯大,首先必須在技術進步上下功夫。以科技為支撐,不斷更新設備,改進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開展產學研聯合,運用科研單位雄厚的科技力量進行產品開發,培育成自己的品牌產品。
2.注重品牌整合傳播。現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產品銷售觀念已經落伍,優質的產品要靠科學的促銷手段才能擴大知名度,樹立名牌地位。一個農產品品牌的創建,首先要考慮產品有一個新穎獨特的名稱,容易記憶的標識;然后采用現代的營銷手段和方法進行整合宣傳。企業要根據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以及自身的特點和條件,依托資源優勢,找準切入點,宣傳名牌產品。農產品的宣傳應當采用多種方式,除傳統的媒體外,也應利用網絡做宣傳。
3.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全面導入電子商務系統,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需求、價格等與收集,以網絡為媒介,依托農產品生產基地與物流配送系統,提高農產品品牌形象、增進顧客關系、改善顧客服務、開拓網上銷售渠道并最終擴大銷售。依托網絡營銷技術,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可以使農業生產者通過因特網及時了解相關農產品的市場信息和營銷信息,以便制定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等計劃。
4.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包括資金、技術、信息、貯藏、保鮮、加工、運銷等系列化服務,特別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自我服務能力。
5.要更新觀念,增強品牌意識。這是農業創名牌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的先決條件。不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農業創名牌就無從談起。消費者的行為正在由過去的無品牌偏好向名牌消費轉移。農產品的生產者應認清形勢,加強品牌意識,創造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才會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
參考文獻:
[1]趙建朱弋瑋: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產品品牌戰略.商業研究[J].2001(5)
[2]張光輝張蓓:農產品品牌的理論與策略探討. 品牌與營銷[J].2005(6)
[3]蔣筱翡: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J]. 2006(3)
[4]查金祥黎東升:當前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系統架構研究. 農業經濟問題[J].2006(3)
[關鍵詞]皖北農產品;地理品牌;營銷戰略;符離集燒雞
[中圖分類號]F3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48-0070-03
1引言
皖北地區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和淮南六市,土地面積39214平方千米,占全省的28.1%,其特色農業資源豐富,由以碭山酥梨、蕭縣葡萄、懷遠石榴、渦陽苔干、太和香椿、阜南黃崗柳編、符離集燒雞、亳州中藥材、淮南麻雞、八公山豆腐等最為知名。這些由于受產地環境限制或生產者在特定區域集中而形成的“地名+產品名”的稱謂模式被界定為“地理品牌”(牛永革和李蔚,2006)。皖北地區擁有豐富的農產品地理品牌資源,但是其產業化發展水平卻是相鄰區域的低洼地帶。雖然一些地方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初步形成了以地理品牌為基礎的區域性支柱產業,但是從總體上看依然較為落后,表現為產業規模較小、產業結構層次偏低、名優產品少等(程宏志,2011)。地理品牌戰略營銷思路的滯后是制約皖北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戴維(2006)認為戰略是實現長期目標的方法。營銷戰略作為企業的職能戰略服從服務于企業的總體戰略和業務層戰略,支持其戰略目標的實現。科特勒和凱勒(2006)指出營銷工作過程是細分市場,選擇適當的市場目標,開發供應品的價值定位,其公式是“細分(segmentation)、目標(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STP”,它是戰略營銷的精粹。因此,本文以符離集燒雞為例,研究皖北特色農產品地理品牌如何進行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和市場定位,并進而為其突破區域限制提供策略指引,不僅有利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而且對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也具有重要意義。
2符離集燒雞及其產業發展
符離集燒雞是宿州市北符離鎮的特產。符離集燒雞的制作工藝十分講究,精制而成的燒雞,香氣撲鼻、色佳味美、肉質雪白、肥而不膩,肉爛有絲連,嚼骨有余香,1956年就被列入《中國名菜譜》,行銷海內外。歷史上,符離集燒雞一直是以手工作坊制作。直到1998年,符離集燒雞軟包裝保鮮技術試驗成功,燒雞當天生產當天銷售、不能外運和易過期變質的局面得到改變。從此,符離集燒雞的手工作坊加工逐漸被大規模機械化生產代替。資料顯示,符離集燒雞發展至今已有燒雞食品有限公司20多家,個體燒雞加工戶30多個,外出經營符離集燒雞的人員達200多人,年生產銷售符離集燒雞2000多萬只,年銷售額過億元。已有兩家龍頭符離集燒雞企業通過國際質量管理認證,兩個商標成為省著名商標。與此同時,“符離集燒雞”已經進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已通過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3符離集燒雞的市場細分
3.1市場細分變量的選擇
市場細分是指營銷人員怎樣把整個市場劃分為不同的群體,在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營銷反應等方面,群體內的消費者相似,群體之間則存在顯著的差異(格雷厄姆·胡利等,2007)。基于對符離集燒雞產業及市場需求的分析,我們選擇地理、產品用途與收入作為市場細分變量。
首先,采用地理因素將符離集燒雞市場分為核心市場、傳統市場和其他市場。由于符離集燒雞是地方特產,其地理品牌的知名度由原產地向周邊呈現出階梯減弱的差序格局。因此消費者對其有沒有認知,認知的程度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相關,而對符離集燒雞的不同認知、認知的程度會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產生影響。符離集燒雞核心市場是其原產地市場宿州市,核心市場對符離集燒雞的認知程度最高,對其具有獨特的感情和偏好。傳統市場是指合肥以及宿州周邊的徐州、阜陽、蚌埠、淮北等城市,傳統市場對符離集燒雞的認知程度比核心市場次之,僅為知道或聽過。其他市場是指全國其他有待拓展的城市市場,基本不知道符離集燒雞。
其次,根據對消費者的深度訪談我們發現,消費者購買符離集燒雞的用途主要有自食和作為禮品贈送兩種,這進而又會引起購買時對產品屬性側重點的細微差別,用于自食的消費者更多的關注食品安全、衛生、產品質量等因素,而用于贈禮的消費者更多的關注產品的包裝、價格、企業品牌知名度等“面子”因素,因此將產品用途作為細分的因素之一。一般來說,新鮮和禮盒包裝的符離集燒雞都可用于自食或禮品贈送,但用于自食的購買主要是新鮮符離集燒雞,用于禮品贈送的購買多是禮盒包裝的符離集燒雞。
最后,收入水平很顯然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燒雞與否,購買什么品牌、價位的符離集燒雞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應在細分時有所考慮。
3.2符離集燒雞的市場細分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綜合地理因素、消費者收入和產品用途作為符離集燒雞市場進行細分的依據,同時考慮到其他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和特征。具體市場細分如表1所示。
4符離集燒雞的目標市場選擇
吳健安和郭國慶(2007)指出目標市場是企業打算進入的細分市場,或打算滿足的、具有某一需求的顧客群體。綜合考慮符離集燒雞地理品牌的傳播現狀、產業資源匹配以及對各細分市場的吸引力,其應選擇M11、M12、M21、M22、M31、M32、M41、M42、M61和M62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其中,M11、M12、M21、M22細分市場是符離集燒雞的核心市場,消費者不僅對符離集燒雞地理品牌有較高認知而且對其有天然的情感聯系,同時市場快速成長。雖然競爭激烈,但卻是產品口碑向外傳播的發源地,因此必須進入并要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市場份額,形成絕對優勢地位。不選擇M13、M23細分市場原因在于,首先從自食角度看,市場上存在大量的低價位鹵制肉食產品會形成對符離集燒雞的直接替代,其次低端贈禮需求更趨于務實和更高的價格敏感性,不利于符離集燒雞地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溢價空間的獲取。M41、M42細分市場是符離集燒雞的傳統市場,市場基礎較好、潛力較大,因此選為目標市場。M31、M32細分市場因新鮮符離集燒雞更能滿足客戶的購買需求,過去由于物流技術和交通運輸的限制基本處于空白,而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已經具備了向其覆蓋的可能性,尤其是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所以進入這兩個細分市場。短時期來看,向M51、M52細分市場提供新鮮符離集燒雞產品的成本過高,因此暫時放棄。根據具體情況,符離集燒雞可以有選擇地開發和進入M61和M62細分市場中的若干城市市場(見表2)。
5符離集燒雞的市場定位
定位(positioning)一詞,是由艾爾·里斯(Al Reis)和杰克·特勞特(Jack Trout)在1972年提出的。他們對定位的解釋是:定位起始于產品,一件商品、一項服務、一家公司、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定位并不是對產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對潛在顧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動,即把產品在潛在顧客的心中確定一個適當的位置。他們強調定位不是改變產品本身,改變的是名稱和溝通等要素。菲利普·科特勒指出: 定位就是對公司的供應品和形象進行設計,從而使其能在目標顧客心中占有一個獨特的位置的行動。根據特色農產品地理品牌資源稟賦與認知現狀,其定位可以從產品利益點、地理形象、情感三個角度進行。
5.1產品利益點定位
特色農產品地理品牌可以從產品利益點的角度進行定位。某一區域的特色農產品往往是依托區域的特色資源而形成的,與區域內的特定自然環境具有密切聯系,因此其產品往往在某一屬性上,比如各種營養物質含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可以利用其產品屬性的突出利益進行定位。就符離集燒雞而言,可以從其使用的本地特有雞種“淮北麻雞”、長時間積淀而成的“制作工藝”以及制作過程所用輔料“中藥材”作為獨特的產品利益點進行定位。定位思路一:“特有雞種,絕佳美味”。《地理標志產品符離集燒雞》國家標準(GB/T 20558—2006)指出淮北麻雞產于中國淮北平原,雞體健壯、肉質細嫩。李雷等(2007)研究指出,淮北麻雞脛長、善飛翔,且數量少,加工而成的符離集燒雞光亮美觀,骨酥、味美,口感佳。因此,稀缺的雞種與絕佳的口感可以成為符離集燒雞的市場定位。定位思路二:“傳奇工藝,回酥留香”。符離集燒雞生產工藝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其中“回酥”技藝不僅特點鮮明,也成就了符離集燒雞“肉爛有絲聯,脫骨有余香”的產品特點。傳奇性的工藝形成極具沖擊力的產品特點,易于獲取消費者的通感與共鳴,從而易于實現對消費者認知的塑造。定位思路三:“地道藥膳,養生佳品”。雞肉對身體有益具備廣泛的消費者認知基礎,本草綱目上記載雞肉“甘、溫,補中益氣 ”,在此基礎上,符離集燒雞制作過程中所加入的十多種中藥材更強化了其“溫”、“補”利益點。因此,塑造與傳播符離集燒雞“溫中益氣、養生佳品”的差異化定位不僅具備現實的價值支撐點,也符合當今大眾消費的趨勢與潮流。
5.2地理形象地位
“地名+產品名”的構成模式本身就賦予了地理品牌以區域地理形象作為定位點的優勢。王海忠和趙平(2004)通過1005個樣本測量出消費者對歐、美、日、中的原產地評價,實證結果支持原產地對消費者品牌信念和品牌購買意向的顯著性作用。許基南和李建軍(2010)的研究進一步指出區域形象維度是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形象認知價值最高的部分,其差異性是區域特色農產品整合營銷傳播的關鍵。因此強調原產地域的獨特魅力并以此形成差異化可以作為地理品牌定位的重要思路之一。符離集燒雞的原產地符離鎮位于黃淮平原,多丘陵地帶。古符離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水草豐盛,有考古證據顯示其養雞烹雞的歷史可追溯至漢代,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千年烹雞歷史及技藝傳承的文化小鎮。鑒于此,符離集燒雞可定位為中國烹雞歷史最悠久、技藝傳承最綿長小鎮的文化智慧結晶,其差異性與價值感知不言而喻。
5.3情感定位
定位是一場位于消費者心智中的戰爭,于春玲和趙平(2005)研究指出賦予品牌獨特的情感內核可以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個性化體驗,更容易被記憶,品牌的溢價能力更強,也具有更大的延伸空間。與此同時,大量的地理品牌購買行為是以贈禮為目的的,Belk(1979)研究指出贈禮者的自我形象包括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影響著禮物的選擇。Belk 和Coon(1993)進一步研究指出贈禮者選擇的禮物象征著其延伸自我。因此,賦予地理品牌以情感內涵,訴求建立其與目標消費者更多的情感聯系是地理品牌定位的重要路徑之一。符離集燒雞的情感定位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一是擬人化,符離集燒雞擁有悠久的烹雞歷史傳承,以西漢著名學者韓嬰在《韓詩外傳》提到的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為基礎發展品牌的個性內涵;二是增強消費者感知到的自我關聯,舉例來說,“千年傳承、徽菜經典”的訴求就可以增強安徽消費者對符離集燒雞的感知關聯度,“中國四大名雞之一”的訴求就可以在更廣泛的區域內增強消費者的感知關聯度,從而形成較強的情感認知。
6結論與研究展望
皖北農產品地理品牌的塑造對于促進農業產業鏈的整體發展,以及農業增效的達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符離集燒雞為例,運用市場營銷戰略的經典理論分析探討了農產品地理品牌的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以及市場定位的一般規律,提出了通過“地理”、“用途”、“收入”細分變量將農產品地理品牌市場分為18個細分市場,進而對選擇其中10細分市場作為目標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最終提出產品利益點、地理形象和情感三個農產品地理品牌的定位思路。但是,符離集燒雞作為一種加工農產品,由于產品的異質性使得研究結論對其他農產品地理品牌的借鑒意義降低。與此同時,不是每一個生產企業都能夠擁有農產品地理品牌的完全所有權。在這種情況下,單個企業發展和塑造地理品牌的行為就有可能面臨成本過大和其他企業“搭便車”的風險。單個企業如何規避這種風險,企業品牌在地理品牌的背景下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如何理解和協調企業品牌與地理品牌定位的關系成為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牛永革,李蔚.基于共享地理品牌形象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營銷科學學報,2006(2).
[2]程宏志.科技推動皖北農業產業化的成效、問題及思路[J].安徽科技,2011(6):20-22.
[3]弗雷德·R.戴維.戰略管理[M].10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4]格雷厄姆·胡利,等.營銷戰略與競爭定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5]吳健安,郭國慶,等.市場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李雷,王厚樸,等.淮北麻雞(符離雞)品種資源的現狀與保護[J].中國家禽,2007,29(16).
[7]王海忠,趙平.品牌原產地效應及其市場策略建議[J].中國工業經濟,2004(1):78-86.
[8]許基南,李建軍.基于消費者感知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形象結構分析[J].當代財經,2010(7):71-77.
[9]于春玲,趙平.談品牌的情感定位[J].商業時代,2005(17):46-47.
關鍵詞 農產品;品牌;培育;措施;廣東中山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4-0288-02
2015年中央1號文件對“大力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培育知名品牌”作出重要部署。2014年底,農業部首次的《中國農產品品牌發展研究報告》指出,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標志。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專家認為,提升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中國農產品“走出去”迫在眉睫的需求,而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化則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中國農業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開始以標準化的生產和管理方式以及不斷更新的農業技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借品牌化加快其“出海”步伐。
1 中山市實施農產品名牌培育戰略的具體措施
為加強中山市品牌農業建設,讓品質過硬的名優特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積極促進地方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中山市已有不少農業類企業(下稱“農企”)探索電商之路。近年來,中山市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品,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名牌產品的生產和創建,逐步樹立了中山農業品牌形象。中山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農產品名牌培育戰略。
1.1 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
制定包括石岐鴿、神灣菠蘿在內的22個農業地方標準,引用國家、省及行業農業標準、技術規范達130項,建立省、市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60個,其中番石榴、香蕉、神灣菠蘿標準化生產示范園被提升為農業部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
1.2 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中山市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5個,這種產業化發展模式為農產品名牌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1.3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
加強監測與監督抽查,擴大農產品檢測機構網絡覆蓋面,為農產品品牌培育提供一定的質量安全保障。
1.4 做好名牌、“三品一標”培育工作
樹立企業品牌意識,增加產業扶持資金,抓好申報和認證服務,組織企業開拓市場,名牌、“三品一標”培育工作成效顯著,全市分別有農業類省級名牌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地理標志產品35、67、 16、 2個,以及“放心菜”基地19家。
2 中山市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農產品介紹
2.1 寶平牌草魚
廣東省中山市食品水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山水出集團)創建于1955年,是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寶平牌源自于綠色養殖基地,中山水出集團積50多年專業養殖經驗,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獨創“平衡養殖法”。一是打好基礎,在源頭上,精選健康魚苗,引進優質水源作為養殖基水;二是水質平衡,在養殖過程中,實時監控水質變化,調節酸堿平衡;三是生長均衡,以橡草喂食為主,飼料科學配比,定時定量喂養,讓魚體營養均衡;四是安全第一,養殖過程全自動監控,采用生物技術防病治病,無藥殘;五是嚴格把關,歷經多道出口標準檢測,保證產品符合出口衛生標準。造就出安全健康、優質美味的“寶平魚”[1-4]。
寶平魚魚身修長,無肥肚,富含多種營養;無泥味,少腥味,天然鮮美;肉質結實,口感細膩。寶平魚每年銷量1萬t,其中銷往港澳市場9 000 t,寶平草魚售出時規格為1.5~3.5 kg/條。寶平魚與一般塘魚的對比見圖1。
2.2 潮興牌沙欄雞
中山市潮興家禽發展有限公司的潮興牌沙欄雞(活雞)又名三角雞。主產于廣東省中山市三角鎮沙欄村,有著近 200年的飼養歷史,是廣東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被譽為廣東特有的四大名雞之一,載入《中國禽類遺傳資源》《廣東家畜家禽志》《廣東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012年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因其做成的白切雞皮薄、肉嫩、油少、色靚而聞名,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銷往港澳地區。年產量約80萬只,年產值約3 600萬元,其中每年銷往港澳地區占 30%左右[5-8]。
中山沙欄雞個體較小,多為直立單冠,6~7個冠齒,體軀豐滿,胸肌發達,120 d后上市體重1.4~1.6 kg/只。肉質鮮美、皮脆脂薄、肉滑香。公雞多為黃色和棗紅色,主翼有黑色。母雞多為黃色和麻色,以麻色居多,背部有麻黃、麻褐、麻棕色3種。雞腳部顏色有黃色、白玉色之分,以黃色居多。皮膚有黃色、白玉色,以白玉色居多。年產蛋70~90個,蛋殼呈褐色或淺褐色(圖2)。
2.3 石岐鴿
石岐鴿養殖有限公司白石鴿場是中山市最大規模的鴿場,也是正宗石岐鴿的主產地。石岐鴿原產于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一帶,是我國較為大型的名優品種之一。據資料記載,石岐鴿出現在1915年,毗鄰港澳的中山市前身香山縣的旅外華僑由國外引進優良的種鴿與本地肉鴿進行雜交培育的一種體型如芭蕉蕾形狀,生產性能高,肉質鮮美,耐粗而聲名遠播的品種,后經養鴿界人士及鴿場的不斷改良,成就了著名的中國石岐鴿。石岐鴿是中山市最早培育成功的肉鴿優良品種,由于大量集中產于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故名為石岐鴿。
在國家資源品種委員會2012年出版的《中國家禽品種志》中,石岐鴿是唯一入選的肉用鴿品種。目前,中山市存欄石岐鴿種鴿12萬對,年出欄乳鴿200萬只,產值約2 000萬元,其中銷往港澳的80%左右。石岐鴿養殖成本大,市場價比其他鴿子貴15%左右。
石岐鴿體型長,形如芭蕉蕾,平頭光脛,鼻長嘴尖,眼睛較細,胸圓,是鴿中的“貴族”。石岐鴿大小與王鴿相似,毛色多樣,以白色為主,瓦灰、雨點多見,紅絳、花鴿也不少,以白色為佳品(圖3)。石岐鴿繁殖力強,年產卵25~28只;就巢、受精、孵化、育雛等生產性能均良好;適應性很強,耐粗飼料,只食用玉米、高粱、小麥等天然谷物;性溫馴,毛質好,肉嫩,骨軟,,味美,帶有丁香味。成年鴿體重一般為700~800 g,乳鴿體重600 g左右。石岐鴿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深受消費者歡迎。
3 結語
近年來,中山市圍繞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目標要求,狠抓農產品名牌培育,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有效提升了農業的社會效益。隨著中山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加快,中山市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也將日益提升。
4 參考文獻
[1] 焦偉偉,董謙,梁俊龍.河北省縣域特色品牌農產品對接京津市場的策略[J].江蘇農業科學,2012(4):412-414.
[2] 柴俊文,周發明. 提升品牌農產品差異化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2(3):148-149.
[3] 董謙,劉賓,董海榮.河北省縣域特色品牌農產品對接京津市場的調查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2(21):196-197.
[4] 陶冶,于儉,張世龍.關于品牌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信息流的思考[J].北方經濟,2009(16):35-36.
[5] 王俊杰,吳芳.我國品牌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若干問題探討[J].消費導刊,2008(16):14-15.
[6] 陳霞,李彥葦.贛榆縣品牌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387-388.
[7] 王鳳山,任雪芬.要重視品牌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基于奉化市的分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1(6):1-5.
[8] 岳柳青,胡俊彥.品牌農產品生產商機會主義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3(1):345-347.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要成為商品走向市場并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離不開品牌建設。為此,在今年江山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祝朝國等多名代表提出了“實施農產品商標品牌戰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建議。
代表們認為,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及農產品市場化速度不斷加快,具有地區性品質和特色的農產品數量逐步增多。但由于受傳統農業經營觀念的影響,廣大農民的商標品牌意識十分薄弱,許多農產品因沒有商標而出現無名無姓、包裝簡陋、不易識別等問題,極大影響了這些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少數農產品加工企業雖為農產品注冊了商標,但也只是徒有其“牌”。
代表們建議,政府要充分認識到農產品品牌建設對發展效益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品牌的培育與保護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樹立商標品牌意識以及開發利用商標的觀念。加強政策引導,積極扶持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民辦理農產品商標注冊,培育地方特色主導產業,形成地域品牌,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從而有效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辦理結果:力推“品牌興農”鋪設富民之路
對祝朝國等代表提出的建議,江山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辦理。市政府及工商、農業部門組織人員對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認真調研,確定要通過實施“品牌興農”工程,以培植農業龍頭企業為抓手,發展效益農業為主線,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切實推進商標品牌戰略,積極發揮品牌效應,為農民群眾鋪設一條品牌富民路。具體做法是:
一是深入宣傳,強化意識。市政府有關部門狠抓商標法的普及宣傳與推廣實施,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和“4.26”知識產權日等時機發放宣傳材料,并在市級主流媒體上定期組稿、系統宣傳,從商標常識及馳名、著名商標的認定條件、方法、商標維權等進行系統介紹,著力提高廣大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商標品牌意識。
二是分類指導,提高質量。按照“普遍指導、重點扶持、注冊保護”的原則,江山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發展規劃。依據規劃,采取分類指導、循序推進、依次提升的方法,引導迅速崛起的綠色食品產業積極申請注冊商標,變無牌為有牌;對有一定規模、產品有一定知名度的,鼓勵其逐步做大品牌,變小牌為大牌;對已獲得省市著名商標的,實行跟蹤指導,幫助其創造條件,變大牌為名牌。根據企業特點和規模,篩選了40余家規模大、經營效益好、產品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作為創牌、樹牌重點幫扶對象。制訂了品牌聯絡溝通機制,專門列出掛聯企業人員名單,實行定期不定期上門走訪措施,從創牌、樹牌、護牌三個不同層面,為企業指導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征求意見建議,進行重點扶持。
三是立足市情,注重特色。向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出一系列商標使用合理化建議,引導企業善于運用商標、提高商標質量,在產品外包裝上突出使用商標,廣告宣傳圍繞商標搞好創意,讓商標變成產品的核心。培育和組建農業企業,形成“農業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組織形式,組織種養大戶按照要求統一種養,組織經紀人統一按商標注冊名稱對外銷售,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四是政策扶持,營造氛圍。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對農業龍頭企業申報獲得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名牌和國家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品牌,市政府獎勵每只10萬元;對新被農業部認證中心確認為國家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農產品,由市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新被農業部認證中心確認為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的,由市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1萬元;對新被省農業廳確認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由市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5000元。
關鍵詞:新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品牌建設;對策
品牌是一個地區和國家重要的經濟資源,擁有知名品牌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地區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1]。自199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明確提出“實施名牌戰略,振興民族工業”以來,我國產品品牌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2013年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累計注冊商標達6423件,累計核準注冊和初步審定地理標志商標59件,其中,昌吉市累計注冊商標2513件,居新疆各縣市前列,表明企業產品品牌主體品牌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注冊商標成為目前我國農產品走向市場的通行證[3-4]。2014年9月,科技部等4部門舉行新絲綢之路創新品牌行,聯手推進一路一帶戰略[5]。實踐表明,實施品牌戰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在要求[6]。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推動實施品牌化戰略,著力打造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是提高農業競爭力和整體效益的必由之路。
1新疆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品牌發展現狀
被譽為“西北現代農業硅谷”的新疆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于2002年5月成立,總體規劃面積34000hm2,核心區面積2800hm2,示范區31200hm2,是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和天山北坡經濟帶優先發展的核心區域。園區充分發揮了農業科技的研發基地和平臺作用,集成、轉化科技成果,并通過市場機制進行推廣,推進農業產業化,對周邊地區的農業發展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7]。例如,“永春華”的品牌影響力逐步遍及全疆,而隨著園區企業吉瑞祥、泰昆、西域、新實良種和慧爾等品牌效益不斷提高,截至2014年,園區培育創建了中國馳名商標1個,新疆著名商標6個,新疆名牌企業7家。但整體來看,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品牌建設多局限于企業品牌及地方區域性品牌,自治區內乃至國內、國際品牌較少,建設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
2新疆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品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園區企業品牌意識淡薄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農業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常重視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也非常注重發揮現代園區的品牌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當地及周邊的農業生產發展提供了新技術、新品種,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有效載體,增強了當地的農業綜合實力,有力帶動了當地乃至整個自治區農業經濟的發展。但目前,園區只有1個中國馳名商標,與內地其他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相比差距很大,大多數農產品仍屬于自治區級名牌。這多半是由政府主導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體制決定的,導致園區建設缺乏正確的市場化引導及運營,一方面,企業忙于追求擴大自己產品的銷量,缺乏對產品品牌及價值全面和正確的認識,參與品牌建設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企業農產品銷售利潤得不到有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利益得不到保障。
2.2缺乏品牌核心,品牌競爭力不足由于園區農業標準化體系不健全,企業品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企業缺乏品牌文化的構建和傳播,主題文化定位背離產品和行業特征,無法達到培養消費者忠誠的目的;缺乏準確的品牌定位,創新能力明顯偏弱,品牌潛力挖掘不足,未能有效地提煉出企業產品的獨特賣點和提供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尚未形成有效的產品價值增值模式,致使品牌輻射帶動能力弱,不能充分發揮品牌價值的作用,產品也因此缺乏持久的競爭力與生命力。
2.3品牌發展規劃重視不足品牌規劃是企業品牌戰略的核心內容,關系到一個品牌的前途和命運,園區內很多企業在品牌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就是從品牌誕生開始就不太重視規劃的重要性或者沒有進行品牌規劃的意識,而是過度依賴政府宣傳,或在炒作上做文章,搞不切實際的宣傳,一味追求品牌短期利益,實際品牌推廣動力不足。
2.4品牌管理人才匱乏、宣傳不到位品牌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園區雖然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與內地一些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相比依然比較落后,產品品牌專業管理人才極其匱乏,未能形成專業化管理。同時,園區企業自有資金規模有限,又缺乏專業人員進行恰當的“投入—產出”分析,往往省去或壓縮了大力度、大規模和持續性的宣傳活動支出,導致農產品品牌宣傳難以到位,品牌知名度亦難以提高[8]。此外,政府品牌扶持政策針對性不強,品牌建設投入不足也是品牌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2013年,我國財政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僅占GDP的2.08%[9],有調查顯示,我國有過半的企業沒有得到過政府品牌建設資金支持,基層政府對產品品牌建設的支持力度仍然偏低,這對企業尤其是小型企業的品牌建設影響較大。
3新疆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品牌發展的對策
3.1加強政府分類指導建議園區成立商標品牌指導站,掛靠在園區工商局,旨在開展設立注冊商標臺賬和數據庫建設,協助制訂和完善創建商標品牌計劃,及時為轄區企業的商標注冊及保護提供商標咨詢服務,宣傳品牌建設獎勵政策,做好商標維權工作,推動“三品一標”標志的應用與推廣等工作,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積極開展農產品注冊商標管理服務工作,協助企業做好農產品質量商標、集體商標和原產地商標認證工作,切實推進園區商標戰略方案實施[10]。
3.2加大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建議園區加強現代農業科技的引領示范推廣,以品牌戰略引領一二三產融合,積極參與絲綢之路創新品牌行動。一是以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為突破口,依托當地優勢資源,立足區域優勢,提升園區農產品、食品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民族特色產品品牌影響力,發揮優勢產品的帶動作用。二是加強園區內現有高新技術企業、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挖掘、開發和建設,加快“泰昆雞”、“天康豬”和“”系列產品及小麥、玉米、棉花和番茄等特色名牌產品建設,逐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把品牌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進而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爭做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引領區[11-12]。
3.3重點培育園區大型龍頭企業產業化是園區發展的基本方向。只有與產業化發展相結合,才能把質量較突出的產品轉化為市場上暢銷的名牌,實現產品與市場的對接,實現優質優價,使企業增加效益,讓農民得到實惠。截至2013年,園區共入駐各類企業500余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和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建議園區繼續扶持西域、泰昆、慧爾和永華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大力培育引進扶持紐優新型建材、雪山果園農產品加工、洽洽食品和金天山小麥研發中心等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和綜合實力強的示范企業、品牌企業,推動園區、企業、基地和產業聯動發展。
3.4推動“商標富農”工程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繼續推進農產品市場,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為契機,繼續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加快農業地方標準制定,推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優勢。同時,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制訂特色農產品商標培育計劃,挖掘、培育和整合獨具地域特色的傳統優勢農產品品牌,抓好特色農產品的品牌產權保護[13],全力推進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工作,使園區力爭在地理標志商標培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3.5實行品牌獎勵制度加強政策扶持,建立完善激勵機制,積極引導企業增強創新意識,加大技術研發和質量保證經費投入力度,加快質量提升步伐,培育和認定一批質量好、效益高、知名度廣、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以及馳名商標。通過推動設立“政府質量獎”,執行《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實施品牌戰略獎勵辦法》等方式,實行政府獎勵制度,鼓勵企業重質量、講誠信和樹品牌,發揮品牌產品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推動企業走以質取勝發展道路。
3.6搭建有效的農產品營銷渠道有效暢通的營銷渠道是品牌農產品實現價值的必要前提,也是擴大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建議園區以大力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建設為契機,依托北京、上海和廣州等省新疆農產品展銷平臺,提高農產品的物流效率,積極開拓內地和中西亞市場,占領絲綢之路經濟帶現代農業的制高點。同時,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重點,以連鎖超市為主體,引導知名農產品進賣場,提高產品知名度和拓寬營銷渠道。3.7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園區要積極主動地加強與新聞媒體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利用科洽會、博覽會、招商會和網絡營銷等多種手段形式宣傳推介當地農業品牌,提高園區名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進一步加大市場推介力度,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同時,大力加強品牌文化建設,以豐富的文化內涵鑄造園區品牌的強勢地位。
4參考文獻
[1]劉英杰,吳良.新階段農業品牌化戰略研究與探討——新疆的實踐與借鑒[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1(6):68-75
[2]國家質檢總局.質量振興綱要(1996年—2010年)[EB/OL](.2011-08-09)[2015-06-16].
[3]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管理總局.中國商標戰略年度發展報告(2014)[EB/OL](.2015-04-20)[2015-06-16].
[4]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中國已注冊和初步審定地理標志情況表(截止2014.12)[EB/OL].(2015-03-11)[2015-06-16].
[5]余曉潔,楊.科技部等4部門舉行新絲綢之路創新品牌行[EB/OL].(2014-09-17)[2015-06-16].
[6]邱小文.福建農產品品牌化發展戰略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7]劉輝.走進西北現代農業硅谷——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EB/OL].(2014-07-01)[2015-06-16].
[8]王溶花,朱倩.中國出口農產品品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13,32(1):86-88
[9]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201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EB/OL](.2014-10-23)[2015-06-16].
[10]范瑩瑩.安徽省農產品品牌建設問題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1
[11]駱志敏,張劍帆.廣東農業園區公共品牌形成機理與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2,32(6):3-4,6
[12]曹長省.國外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發展啟示與中國創新[J].世界農業,2013(5):18-22
關鍵詞:農墾品牌戰略 研究
中圖分類號:DF4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按照“樹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拉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江蘇農墾集團弶港農場實業有限公司堅持用“品牌的理念、市場的意識、科技支撐、產業的思路”來推進農業戰略性調整和品牌農業建設,通過大力實施品牌農業戰略全面提升農產品市場知名度、競爭力和占有率,品牌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自2003年以來,弶農”牌西瓜、西蘭花連續被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授予“江蘇名牌”產品稱號,“弶農”牌西瓜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名牌農產品”。
一、品牌農業建設方面的成效
1、農產品品牌化銷售比例逐年增長。通過實施品牌化戰略,農產品品牌化銷售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銷售率逐步提高,目前90%以上的西瓜、西蘭花和20%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實現了品牌銷售。
2、具有一定知名度、競爭力的“弶農”牌農產品漸露頭角。近年來,憑借科學種植,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弶農”牌西瓜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和競爭力的品牌。2006年以來,公司大棚西瓜總產量在20萬噸以上,年銷售額在3億元以上,“三膜”全覆蓋設施栽培西瓜種植面積在國內同類產品中的比例達0.8%,占江蘇省西瓜設施栽培面積的6.6%,占東臺西瓜種植面積的22.5%。產品在上海及蘇南各市占有11.5%的市場銷售額,深得蘇、浙、滬等地大中城市消費者歡迎,銷售市場延伸至湘、粵、鄂、贛等地城市。
3、 “弶農”牌農產品品牌效應初步顯現。實施精品名牌戰略,確立了應有的品牌地位,實現了較好的品牌效應,大大增強了公司農產品的市場營銷能量,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了農業增效,職工增收的良好局面。“弶農”牌西瓜普遍比以前增加了每公斤0.2元,每畝增收近800元,按人均種植10畝計算,每戶可增收1.6萬元。
4、實施品牌農業的社會環境正在形成。經過品牌戰略實踐,廣大干部群眾以及從事農產品生產、銷售的經紀人已經認識到,“弶農”牌農產品已成為高質量的“身份證”和代名詞。質量好、包裝精、信譽高的“弶農”牌農產品,不僅銷路不愁、而且還能賣出高價錢,向品牌、品種、質量、信譽要市場,要效益的做法,得到較好的推廣。
5、以江蘇名牌產品——“弶農”牌西蘭花為主體的公司外向農業發展迅猛,優質西蘭花種植面積已達萬余畝,初步建成布局連片、訂單規范、產品優質的高品質西蘭花生產基地。在培育壯大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基礎上,公司搶占產業“制高點”,加強國有資本在蔬菜生產和加工中的引領作用,加快形成與生產基地規模相配套的加工儲藏能力。場域西蘭花儲藏加工能力達到種植面積的50%以上,建成省內最大的西蘭花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形成以西蘭花為主,品種系列化、加工精深化的蔬菜加工出口產業發展格局。
二、實施品牌農業戰略的具體做法
(一)、打造品牌基地,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基地是品牌農業的依托,是品牌農業發展的基礎,是優質農產品的生產核心。因此,該公司把標準化基地建設放在品牌農業的首位,作為基礎來抓。目前,全公司所有耕地全部通過農業部綠色食品產地認證及產品認證。按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則,公司確立了以西瓜、西蘭花產業為特色產業和優先推進的優勢產業來培育和建設,是省內市場影響度最高、規模最大的綠色西瓜核心生產基地。。
該公司成立綠色農產品生產領導小組,在創建品牌過程中 把規模經營放在重要位置來抓,確立了“統一規劃、穩定面積、改進技術、提高產量、標準生產、主攻品質、打響品牌、增加效益”的產業總體發展思路,并制定了西瓜、西蘭花等優勢農產品三年區域布局規劃,按照區域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變化,科學布局主導特色產業,促進了品牌農業產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保證西瓜優勢產業的穩步發展。
(二)加大科技支撐,提高名牌農產品科技含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品牌農業,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更影響著品牌農業的發展和前景。所以公司在發展品牌農業上始終把技術進步放在特別突出的位置, 依托江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大專院校和世界知名企業臺灣農友種苗公司,使“弶農”牌西瓜、西蘭花始終保持產業的領先地位。全公司有98%的西瓜、西蘭花種植戶告別了采用傳統營養缽育苗的方式,實施基質穴盤工廠化育苗,提升了西瓜產業化經營水平,從種子、種苗源頭上保證品種原有特性,保證“弶農”牌西瓜、西蘭花的產業特色。
(三)強化質量管理,推進品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品牌的出路在于標準,標準化是農產品創名牌的重要標尺,按標準進行農業生產是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農產品品質使之成為名牌的技術基礎,農業標準化實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的名牌進程。因此,在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過程中,重點做好了三項工作:一是制定匯編標準化技術規程。通過進一步完善西瓜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進一步規范種植這行為。二是建設綠色食品示范基地。,借力打造強勢品牌,謀求品牌農產品進入高端市場。三是加強質量監管,確保安全規范。實行綠色農產品管理 即:統一作物布局、統一物資供應、統一種子種苗供應、統一技術措施,統一品牌運作。。
(四)、擴大品牌效應,加強品牌農產品推介力度
發展品牌農業,開拓市場是關鍵。在實施名牌戰略過程中,該公司十分注重品牌農產品的運作,成立了專業組織,開展相關工作,實行專人負責。把品牌農產品的推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推介活動,全力擴大宣傳覆蓋面和增強宣傳效果,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先后參加了中國北京、上海、江蘇省各類農業博覽會及全國一村一品發展研討會。每年有關人員赴蘇、滬、浙走訪各大果品交易市場,邀請市場供應部門經理到農場進行實地考察,召開“弶農”牌西瓜產地與市場、生產者與經營者座談會。
三、下一步發展思路及設想
打造品牌農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要實施整體戰略,把它當作一項戰略性任務統籌安排、持久實施。
1、明確目標,加強品牌發展規劃。為加強對品牌農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公司將立足實際,高起點地制定品牌農業發展總體規劃。
2、搭建招商平臺,強“龍”促基。通過加快培育品牌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積極引進、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品牌農產品基地發展,形成產供銷鏈條,增強打造知名品牌創造積極因素。
3、進一步促進品牌農產品大流通,積極探索發展超市、專賣店等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進一步加強各類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的培育。
4、加強資源整合,進一步做強品牌。充分發揮“弶農”牌品牌的帶動作用,實施一牌多品、品牌共享,通過統一標識、統一標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加速打造“弶農”牌品牌產業鏈。
5、實施有序管理,加大對品牌的保護。按照“質量、誠信、效益”原則,加大對“弶農”牌品牌“保駕護航”力度,積極營造誠信經營氛圍,減少毀壞“弶農”牌品牌形象的事件發生,穩步推進品牌農業戰略實施。
參考文獻
一、加大宣傳力度、實行四個結合,打開注冊商標工作新局面
我國加入WTO后,注冊商標這一知識產權,已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商標注冊與產品名牌化已是當今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特別是特色農產品一旦進入市場,經營企業所有努力的全部價值都落在自身的產品商標上,沒有注冊商標,產品就無名氣,產品質量再好,也賣不出好價錢。如烏衣、黃圩苗木種植已發展萬畝規模,由于無品牌在地頭銷售,產品價格要與一河之隔江浦湯泉苗木價格低三分之一;如沙的紫玉米種植,前幾年,因市場種植少、價格高,農民大量地擴大種植面積,由于沒注冊使用商標形成品牌效應,超市進不去,農戶大多是東奔西跑擺地攤,結果形成價格上不去、農戶賣貨難問題,種植面積也大大減少。這充分說明,商標是產品走向市場的通行證,是企業產品推向市場的紐帶,是企業參于競爭的有力工具。
當前,我區各類市場主體商標意識還比較薄弱,商標注冊總量與我區各類市場主體注冊數相比極不相符,特別是農產品商標,還遠遠落后與其他地區,有相當一部分農產品經營企業缺乏商標意識,只顧生產不顧商標注冊,這就需要我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開展商標法律法規的宣傳與教育工作,并做到四個結合:一是集中培訓與座談相結合;二是街頭法規咨詢與多媒體宣傳相結合;三是深入企業宣傳與重點幫扶相結合;四是法律法規的講解與印制書面宣傳材料相結合。通過商標知識宣傳和商標法規的培訓,引導農產品經營企業從開拓市場需要出發,認識商標注冊的特殊作用,從知識產權的角度認識商標的巨大價值,從企業發展的需要出發,認識商標在樹立企業形象中的綜合作用,提高企業商標意識和品牌意識,增強農產品經營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推動我區農村特色經濟在“品牌農業”的帶動下快速發展。如南譙綠園蔬菜經濟合作社,從前幾年起步種植普菜發展到種植深加工精菜,從幾個農戶試探性種植發展到大戶帶小戶的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組織,企業規模日益擴大,蔬菜產品也遠銷南京、上海等地并有較高市場信譽,但是,由于企業商標意識不強,蔬菜產品沒有使用商標,附加值較高的超市市場進不去,只是將統貨蔬菜在當地農貿市場銷售,企業蔬菜產品銷量和效益受限,去年七月,通過宣傳動員,該企業認識到注冊使用商標的意義,申請注冊了“美中之玉”、“爾兵”牌兩個蔬菜商標,企業使用商標后,不僅產品進入南京、常州等地超市,企業效益也明顯增加,不到一年的時間,為合作社社員增加近千元的收入。
近年來,通過大力開展商標注冊宣與動員工作,轄區各類企業商標意識大大提高,申請商標注冊的積極性也日益高漲,我局商標注冊工作被動局面也得到初步扭轉,**年發展商標注冊**件,其中農產品商標*件;**年發展商標注冊**個,其中農產品商標*個;今年新發展商標注冊**件,其中農產品商標*件。
二、抓好已有注冊商標的使用與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商標品牌效應。
商標一但注冊后,要引導企業正確使用商標,制訂注冊商標使用管理制度和實施商標戰略計劃,注重產品質量,提高商標信譽,擴大防御性商標注冊,增強企業品牌保護和防御能力,幫助企業在調整實施商標戰略中,以商標為工具,塑造企業形象;以商標為商戰利器,求生存,求發展,開拓市場,占領市場。
近年來,我局結合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行動和轄區商標監管實際情況,認真開展注冊商標的使用與管理工作。一是結合專項整治、企業年檢、市場巡查等,對轄區所有注冊商標使用進行檢查規范,查看企業注冊商標的使用情況,是否桉核定的商品正確使用,是否自行轉讓商標,是否擴大保護范圍,是否改變注冊人名義,許可他人使用是否按規定辦理備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二是指導企業制定實施商標使用與管理制度,加大企業商標品牌的保護力度和防御能力;三是及時規范商標用行為,正確處理地產名牌商標使用爭議問題,為“品牌農業”健康發展鋪平道路。施集茶葉在皖東享有較高的信譽,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年,南譙區政府在對原國有施集茶場進行改制的同時,又新發展了永太、金鷹、云峰三家茶葉加工企業,使當地茶葉加工能力增加了近兩倍,新成立的制茶企業,在產品包裝上紛紛使用或者掛靠使用“施集”品牌,由于施集茶場****年就注冊了“施集”牌商標,當時已獲得市知名商標,新成立的幾家制茶企業商標使用問題,嚴重損害和影響了“施集”這一品牌的健康發展,施集茶場因此也與周圍幾家新成立的制茶企業發生了較大矛盾,并強烈要求工商部門予以查處。我局針對既要保護“施集”牌注冊商標權益,又要扶持發展幾家新興茶葉加工企業的實際情況,多次組織幾家企業進行磋商調解,又組織幾家企業的負責人,到市局商標科、省局商標局進行咨詢和說服教育,幾家新興茶葉加工企業,觀念得到轉變,商標意識和法律意識得到提高,改正了涉嫌商標侵權行為,申請注冊了自己的商標。去年八月,我局會同施集鄉政府,及時規范、協調了施集茶場與永太茶廠商標使用問題,規范了永太茶廠注冊商標使用行為,又協調兩家因商標使用發生的不和解問題。“施集”牌注冊商標,在我局大力幫扶下,****年榮獲安徽省著名商標,施集茶葉也在這一名牌產品的帶動下,茶葉種植加工總量和產品效益日益擴大,也為當地茶農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
三、前移服務方位,實施跟蹤幫扶,推進企業品牌戰略
注冊商標是企業實施商標戰略促進地方經濟崛起的基礎性條件,引導幫助企業積極申請注冊商標,實施品牌戰略,就是引導企業站在市場經濟的制高點,以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創新的精神,推進企業品牌戰略。
一是前移服務方位。在腰鋪工業園、南譙綠園蔬菜種植區、黃圩苗木種植水產養殖區、沙河西瓜嫁接育苗等重點鄉鎮設立“紅盾咨詢服務站”、“紅盾進村走近三農服務站”,接受法律法規咨詢,宣傳商標法律、法規,指導、幫助企業申辦商標注冊,由坐等服務方式變為主動上門提供服務。
二是對商標注冊重點幫扶對象實施跟蹤幫扶,對有能力申辦商標注冊但商標意識不高的企業,實施上門宣傳、動員,一次不行就兩次,直至做通工作獲得成效為止。如烏衣、黃圩安江園林工程綠化有限公司、國友苗圃場等苗木種植大戶,其經營規模及信譽度較高,但商標意識不強,烏衣工商所多次宣傳動員他們注冊商標,提高苗木的市場競爭力和信譽度,一開始幾家苗木種植大戶也同意申辦,但等到烏衣所帶著商標事務人員上門為他們辦理申辦手續時,幾家苗木種植戶又變卦了,烏衣工商所的王忠所長和分局王玉東分管局長又多次上門動員做工作,終于注冊了“安江”、“國友”、“養心”牌三個商標;春洲木業、朝友木業、楊天汽車、施集茶場等企業,通過宣傳動員,在原有注冊商標的基礎上又申報注冊多個商標,為企業實施商標戰略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為企業申請商標注冊提供服務,幫助、指導企業填寫申請商標注冊的各種表格及商標注冊申報材料準備工作,去年以來,上門指導、幫助商標申請企業填寫商標注冊申請各種表格及申請材料***余份,幫助商標注冊申請企業設計商標圖樣**件,組織商標注冊機構上門為企業辦理商標注冊申請手續**多件,只要商標申請企業要求工商所人員培同去商標單位辦理商標注冊的,工商所均能及時無條件的派人培同辦理,為商標注冊申請企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實現轄區商標注冊及農產品商標的新突破。
四是鼓勵支持重點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企業商標一但注冊后,我局就引導企業正確使用商標;當企業產品有一定信譽和知名度時,我局就鼓勵支持特色農產品和效益好信用高的企業樹品牌創名牌,爭創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和市知名商標,目前,江淮楊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楊天”牌、施集茶場“施集”牌注冊商標已獲得省著名商標,快樂防水有限公司“喜旺”牌、春州木業有限公司“春洲奧德”牌、格銳礦業有限公司“格銳”牌注冊商標已獲得市知名商標;當企業注冊商標受到他人侵權時,我局積極維護企業商標專用權和合法利益,為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保駕護航。如上海新超門業有限公司滁州公司“百樂門”牌注冊商標,被浙江永康一家企業侵權,企業因顧慮省外侵權,怕地方保護難以維權,于去年十一前夕,向我局投訴,并要求我局派人前往浙江永康協助其進行投訴,分局領導非常重視,及時向市局、省局進行匯報,得到省、市局領導的大力支持,分局分管局長和商標監管人員隨市局商標科張科長,前往浙江金華、永康市工商局投訴維權,當地工商部門迅速行動,當場查扣侵權非標門**檔,商標標識*****多套,并對當事人進行了嚴處,有效地維護商標專用權人合法利益,促進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步伐,該企業“百樂門”牌注冊商標今年已申報市知名商標,企業產品信譽和經營規模也在日益提高。
四、建立有效地商標監管機制,促進“品牌農業”和農村特色經濟的快速發展。
為充分發揮商標監管職能,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轉變服務觀念,提高認識,把品牌興農、富農作為工商部門服務“三農”的重要任務,積極引導、支持轄區各類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促進“品牌農業”和農村特色經濟的快速發展,結合商標監督管理工作面臨的“兩小兩少”實際情況,認真制定實施了商標監管機制:
一是商標法律、法規宣傳機制。在開展商標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中,分局采取每年對各類企業集中培訓一次,統一編制商標法律、法規宣傳材料;工商所每年舉辦*期轄區生產加工型企業和農產品經營、種植企業商標使用管理座談會,并利用廟會、鄉鎮集市、鄉鎮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商標法律、法規宣傳。
二是商標注冊跟蹤幫扶機制。各工商所要結合商標普查、驗證等情況,于每年*月底前,對轄區內所有注冊商標、未注冊商標、無商標產品企業,進行深刻細致的調查,科學地確定商標注冊幫扶對象和創名牌商標幫扶對象;在重點鄉鎮設立“紅盾咨詢服務站”或“紅盾進村走近三農服務站”;對商標注冊、創名牌重點幫扶對象實施跟蹤幫扶,全年不少于*次以上的上門跟蹤幫扶;為企業申請商標注冊提供服務,幫助、指導企業填寫申請商標注冊的各種表格及申報材料,幫助商標注冊申請企業聯系商標注冊單位;工商所今后發展商標注冊每年遞增百分之十五以上;按照年初商標重點幫扶對象和事項,積極開展名牌商標的培育和幫扶工作。
三是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機制。根據市局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行動文件精神,結合轄區監管實際,每年開展一次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行動;指導企業正確使用、保護注冊商標,制訂注冊商標使用管理制度和實施品牌戰略計劃;加強商標印制管理,從源頭上切斷商標侵權行為;每兩年開展一次商標驗證工作;標本兼治,綜合執法,堅決遏制假冒侵權違法行為,為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促進地方經濟崛起保駕護航。
四是考核與獎懲機制。實行目標管理制度,考評良好以上單位才有參加當年評先、評優的資格;實行季匯報、通報制度,每季度未,各工商所以書面形式匯報當季度商標監管任務完成情況,分局根據各工商所當季度完成任務情況進行通報;實行商標注冊幫扶獎懲制度,根據幫扶工作成效,年終進行精神和物質獎勵或處罰。
一、領導我市品牌推進工作
*市推進品牌戰略辦公室設在我局,2月16日,全市推進品牌戰略聯席會第一次會議正式召開,明確了部門職能職責,規范了工作流程,制訂了實施意見、三年發展規劃和年度培育目標;3月召開了行業協會(商會)推進品牌戰略工作座談會,充分調動了各行各業的積極性;平面媒體、戶外、網絡等公共資源的品牌展示宣傳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二、加強法規宣傳,提高公眾的商標意識
為實施商標戰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工商管理部門緊緊圍繞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開展了一系列的商標法規宣傳活動。深入開展“品牌服務進企業”活動,廣泛聽取企業的需求和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培訓、指導和培育,已走訪重點企業260余家,提出品牌發展建議600余條;多渠道、多層次地舉辦集中培訓輔導,市局先后組織了全市品牌企業座談會兩次、品牌培訓會兩期,各區(市)縣均舉辦了企業品牌培訓講座1—2次。
三、健全維權機制,加大維權力度,品牌合法權益保護更加到位。
一是積極幫助企業完善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司法保護體系,開通品牌企業維權綠色通道,快速處置各類侵權事件,及時為企業排憂解困。較好地處置了“白家”與“白象”商標糾紛,積極爭取國家工商總局的大力支持,為我市企業贏得了難得的整改機會和時間,“白家”公司自行召回了1000余萬元的商品,24個城市工商部門對其免予近700萬元行政罰款。快速、有效地處置了*藍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紅玫瑰”系列洗滌產品被侵權事件,有效地保護了品牌企業的合法權益。二是積極構建異地維權協作網絡,協助企業異地維權。主動出擊,跨省打假,查獲假冒“郫縣豆瓣”證明商標標示64650件套、成品400件,切實維護了我市品牌產業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三是加大防范力度,提升企業維權能力。舉辦了兩期企業品牌合法權益保護培訓會,對130余家企業近300名負責人及品牌管理專員進行了系統培訓,有效地增強了企業品牌管理和保護的實戰能力,受到廣泛好評。同時,深入企業現場檢查指導,加大監管整改力度,切實糾正企業品牌運作不規范、使用不合法的行為,消除侵權風險,防患于未然。
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執法為民,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與商標權利人的利益結合起來,不斷強化查辦力度,嚴厲打擊商標違法行為。開展以保護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為重點的執法活動,對展會、商場、專賣店等零售企業進行商標巡查117次,對商標印制企業巡查66次,查處商標印制違法案件2件,罰款3.5萬元。
今年一季度共查處商標違法案件44件,其中一般商標案件2件,商標侵權案件42件,沒收侵權商標標識3950件(套),罰沒金額22.75萬元,沒收、銷毀侵權商品22件。有力地打擊了商標違法行為,形成尊重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濃厚氛圍,為消費者營造了安全健康的消費環境。
四、強化服務意識,服務于企業、服務于經濟發展
(一)指導企業商標工作,注冊商標擁有量持續增長。指導440戶企業進行商標注冊,提出注冊建議511件,指導企業完善商標轉讓、許可、變更等法律手續38件;幫助企業整合商標、確定主次品牌、理順品牌關系25件次。上半年新增注冊商標6897件,是去年同期的2倍,目前*市擁有注冊商標63054件,有效注冊商標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名。
[關鍵詞]農業合作社;品牌戰略 ;啟示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36-0149-02
1 農業合作社實施品牌戰略的國際經驗比較
從1844年世界第一個公認的農業合作社――英國羅虛代爾公平先鋒合作社成立以來,農業合作社在世界范圍內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品牌戰略的深入實施,發達國家的農業合作社取得了快速發展,涌現出一批如日本的農協、西班牙的蒙德拉貢合作社、以色列的基布茲合作社等國際知名合作社。
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以及歷史演進軌跡的不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合作社在品牌戰略實施路徑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差別。目前,從世界范圍看,法國、美國、日本的農業合作社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發展模式。在這里,主要就這三個國家的成功經驗展開分析。
(1)美國。美國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跨區域合作與聯合,共同銷售為主。美國政府為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強,創建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美國國會于1922年通過了“卡帕――沃爾斯坦德法”,把合作社從“反托拉斯法”中豁免出來,對合作社的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美國政府幫助成立了農業信貸合作體系,專門為農場主和合作社提供信貸支持,這為合作社品牌培育提供了資本支撐。同時,美國聯邦政府還設立了農業合作局,專門負責合作社的業務指導工作。與法國相似的是,美國也對合作社實行低賦稅,并積極開展社員教育培訓活動。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為促進機制創新,在扶持新一代合作社品牌戰略實施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2)日本。日本農協的主要特征是以綜合性為主,是在政府倡導和扶持下發展起來的。日本政府為推動農協品牌化,在兩個方面做得較為突出。一是實行嚴格的農產品質量控制。日本頒布了一個“肯定列表”制度,對農業的投入品,包括農藥、肥料規定了1萬多個標準,并把這些標準下發到各個農協嚴格執行。二是給予了大量的資金補貼。如日本在新品種推廣、農業基地建設等方面都是通過制定相應的補貼政策來保證項目順利完成。又如為確保農協資金來源,日本政府提供貸款貼息、無息貸款及農林漁業金庫貸款等支持。此外,日本也在稅收方面對農協給予政策優惠。(3)法國。法國農業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專業性強,即以某一產品或某種功能為對象組成合作社。如奶牛合作社、銷售合作社或農機合作社等。為了推進合作社品牌化發展,法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建立國際化的農產品品牌標準和質量認證體系。目前,法國有4種國家級官方認可的農產品標識認證:原產地命名控制認證、紅色標簽認證、生物農業標識認證、產品合格證認證;②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為合作社品牌經營提供強大的法律保障;③政府積極支持,實行了一系列減免稅收、優惠貸款、財政補貼等政策。如一般企業需繳納贏利后30%的利潤稅,而合作社免征;④重視科研。法國合作社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科研,將科研成果在社員中推廣,并給社員進行技術指導,以此來統一質量標準;⑤重視對社員的培訓和教育,尤其重視對經營管理人員的培養。合作社開辦各種長短期培訓,為農民傳授科學知識和新技術。
2 對我國農業合作社品牌化發展的啟示
(1)提高農產品質量是農業合作社品牌化發展的重要基礎。發達國家的農業合作社普遍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從經驗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日本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排除貿易技術壁壘因素,農產品質量無疑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所在。當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必須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夯實合作社品牌化的基礎。
(2)培育合作社文化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化發展的關鍵前提。國外的許多合作社品牌之所以發展良好,在于它們重視合作社文化建設,有意識地把合作社理念、合作社基本人文精神等貫穿到農民教育中去。我國有部分合作社如果不加強文化建設,很可能會因為缺乏文化根基而無法永續發展。這是今后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化進程中需要重點防范和關注的一個問題。
(3)政府的政策扶持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品牌化發展的必要手段。從發達國家的做法看,政府為鼓勵和支持合作社做大做強,在各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扶持,尤其在投資、稅收、金融、財政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相比之下,我國在這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導致合作社品牌規模偏小,影響力弱。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民專業社的政策扶持力度。
(4)完善合作社立法是農業合作社品牌化發展的基本保障。國際經驗表明:凡是立法比較完備的國家,合作社都取得了持續穩定的發展。合作社的品牌化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幫助和指導,而政府的幫助和指導首先體現在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 為合作社生存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合作社產生160 多年來,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社法律體系。目前,我國雖然頒布實施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主體地位,但在品牌保護和發展問題上依然任重道遠。
3 制約我國農業合作社品牌化戰略的主要因素
(1)內部因素。主要包括:①資金約束。絕大多數專業合作社自身沒有建立積累機制,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組織活動經費短缺,不利于品牌的打造;②人才約束。合作社普遍缺乏較為優秀的經營管理人員,品牌運作水平不高;③專業合作社的運行不規范。相當多合作社的組建和發展在制度上還存在問題,影響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2)外部因素。主要包括:①政府扶持不利。在扶持上,政府越位、缺位、錯位的情況并存,無法有效解決合作社普遍面臨的資金、人才、技術、項目等實際問題;②合作的文化基礎薄弱,合作水平低。由于缺少合作的文化傳統,特別是我國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而目前的合作教育培訓還不能普及。各種合作社大多處于孤立經營的狀態,區域性的合作聯盟較為少見,難以形成組團出擊、集中打響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場競爭力;③品牌的保護和淘汰機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和農民受自身眼前利益驅使,競爭行為不規范,有的以次充好,自砸牌子,有的假冒別人品牌,影響農產品品牌的美譽度。農產品品牌數量過多過濫,形不成品牌優勢,浪費了資源。
4 我國農業合作社品牌化發展戰略
(1)明確品牌個性定位,塑造鮮明品牌形象。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個性化特色。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強調鮮明的個性,強調特色的品牌,使產品更具個性, 更具有傳播性,從而更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要積極引進合作社形象識別體系,塑造鮮明的品牌形象。
(2)加快推進管理創新,積極培育品牌文化。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加強對品牌管理的長遠規劃工作,加快建立品牌管理機構、完善品牌管理制度。此外,一個品牌要想獲得真正成功就必須要有“文化”,這是一個品牌實現更大成功的基礎和關鍵,文化是品牌的根。所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培育一個在顧客心目中有分量的、具有親和力的、滿意的品牌,就應該通過品牌傳播培育獨具個性的品牌文化。
(3)注重品牌整合傳播,加強產品文化營銷。品牌整合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品牌管理方法,是指為了維持和提高長期競爭優勢, 農業合作社把品牌管理的重心放在建立合作社旗幟品牌上, 明確旗幟品牌與其他品牌的關系, 使品牌家族成員能夠相互支持,并且充分利用合作社現有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 進行品牌擴張。文化營銷就是在農產品品牌中注入文化的內涵,從而使產品區別于競爭對手的產品。文化營銷模式可以根據農業產業文化資源特點與消費者需求趨勢,依托當地產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在合作社品牌的設計和培育中,強化濃厚的人文、風土氣息, 豐富品牌的文化內涵,提升品牌價值。
(4)加強品牌自我保護,科學進行品牌延伸。農業合作社要在品牌設計、注冊、宣傳、內部管理以及各項品牌運營中加強自我保護, 同時也要進行科學的品牌延伸。任何一個成功的合作社品牌,都離不開其賴以成長的農業背景和農產品土壤。因此,在向其他行業和產品延伸時,合作社必須考慮品牌已經形成的市場形象和消費者認知是否符合準備進入的行業和產品的特性。
(5)建立農業合作社聯合會,品牌經營形成規模。2006 年11 月全國第一個合作社聯合會在浙江溫嶺成立, 這個名叫“溫嶺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的組織總共由76 家專業合作社組成,從成立之初就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由于運行得當,效益明顯,不久之后浙江的臺州等地先后成立了多個合作社聯合會。借助聯合會的力量,原本依靠單個合作社無法實現的品牌經營可以因為擁有更雄厚的資金、更規范的操作流程、更豐富的人才儲備得到很好地實現。
參考文獻:
[1]李中華,曹春燕,辛德樹.國際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2]王愛芝.國外農業合作社的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J].開發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