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能源管理體系推進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當前山東省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現狀
1.1 現狀
我省是全國最先開展能源管理體系研究和實踐的省份。2007年開始,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從制訂標準入手,沿著試點、示范、總結、推廣的路徑,研究和實踐能源管理體系。2008年,《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地方標準,組織開展試點工作;2009年,出臺《山東省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意見》以及《工業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實施指南》等標準;2010年,出版《工業企業能源管理體系》,擴大能源管理體系實施范圍;“十二五”以來,按照《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引導企業進行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目前,部分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體系,其中31家通過認證,占全國的21.4%。我省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1.1 持續改進的節能機制初步形成,企業能源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已經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的企業普遍形成了四個機制:一是,節能遵法貫標機制,實現了主動收集并自覺貫徹節能法規、政策標準;二是,能源的全過程控制管理機制,實現了對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全過程、即時化、系統化控制,能源計量、統計更加完善,能源利用過程監視、測量不斷強化;三是,節能技術進步機制,實現了主動追蹤、獲取、應用先進節能技術和節能技術進步常態化;四是,節能文化促進機制,節能制度不斷完善,員工節能意識不斷提高、節能習慣逐步養成。
1.1.2 單位能耗普遍降低,企業節能效果明顯提高。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的企業,產品能耗指標均有下降,節能潛力得到進一步挖掘。濟鋼能源管理體系已經運行四年,2012年噸鋼綜合能耗580公斤標準煤,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累計節能60萬噸標準煤,利用余熱余能發電123億千瓦時,減排氧化硫12萬噸、二氧化碳725萬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
1.1.3 產生聯動效應,“三能”建設形成合力。我省在推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同時,開展了能源管理師制度建設,培養能源管理師5849人;以鋼鐵、化工等行業為重點,引導企業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建立集能耗數據采集、實時監測、分析調控為一體的能源管理中心。“三能”建設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機制、人才和管理平臺三個層面形成節能合力,推動企業節能工作全面提升。
1.1.4 影響廣泛而深遠,能源管理體系上升為高層決策。國務院和省政府多次要求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我省在實踐中凝練的“四個機制”、“三個持續”等經驗,寫入國家《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方案》。還舉辦兩次能源管理體系國際研討會,參加中日節能環保論壇,積極參與能源管理體系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制訂工作,為在全國推廣能源管理體系做出了積極貢獻。
1.2 存在的問題
我省列入國家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的企業有1188家,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三,根據國家要求,“十二五”期間這些企業要完成節能量2530萬噸標準煤,節能量目標列全國第一。“十一五”以來,這些企業的節能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和能效水平都有較大提升,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節能法規政策落實不到位、節能技術獲取渠道不暢通、節能目標責任不明確、能源計量統計薄弱、能源管理不系統、過程控制不規范等普遍性問題,對進一步挖掘節能潛力,實現“十二五”節能目標,建立節能工作長效機制構成突出障礙。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措施。
2 全面推進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作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定。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實施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是落實十精神的重要措施。2012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認監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萬家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對萬家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做出具體部署,明確了目標和措施,要求萬家企業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符合《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 23331)的企業能源管理體系。
2.1 加強組織領導
省市節能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省里的推進計劃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實施計劃要按照全面啟動、逐步推進的原則。要抓好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國家注冊能源管理體系審核員和能源管理師的作用,把審核員熟悉認證業務的優勢和能源管理師掌握節能專業知識、熟悉企業情況的優勢很好地結合起來,培育能源管理體系咨詢專家隊伍和評價專家隊伍,提高為企業開展咨詢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2.2 抓好示范引導
充分發揮企業在能源管理體系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典型,培育示范企業,組織推廣。通過多種渠道,向企業推薦國內外先進的節能方法和節能技術,宣傳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先進案例、經驗和成果。淄博市和德州市要加大工作措施,率先開展培訓、咨詢、認證等各項工作,積累經驗,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創建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示范市。
2.3 搞好認證評價
充分發揮認證對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評價促進作用,鼓勵企業自愿開展認證。認證機構要在《山東省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推進計劃》和各市實施計劃指導下開展工作,通過山東省節能信息系統進行認證信息網上登記,省、市節能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認證工作的組織協調,提高認證質量。各市節能主管部門要按照《山東省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效果評價標準》,組織專家對不選擇認證的企業進行現場評價,確認效果,出具評價報告并報省經信委(省政府節能辦)備案。
2.4 實施激勵約束
要認真進行制度設計,探索建立健全項目申報、表彰獎勵、目標考核等制度在內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快推進全省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各級節能主管部門要加大對認證結果的采信度,在組織申報國家和省節能項目等工作中,優先支持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的企業。對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先進企業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把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對各級政府和企業的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嚴格進行考核。
2.5 強化監督檢查
省市節能主管部門和質監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對萬家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和咨詢、認證機構工作的監督檢查,促進和指導企業加快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確保有效運行;依法查處咨詢、認證工作中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省節能監察總隊每年都要組織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情況專項監察和抽查,驗證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及運行的有效性。
近年來,我市將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突出重點環節,強化節能執法監察,健全長效節能機制,全市節能工作進展順利。2017年,我市圓滿完成濰坊市政府下達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煤炭消費量71.9萬噸,同比下降13.9%(比去年同期減少煤炭消費11.6萬噸),超額完成煤炭消費控制目標。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節能目標管理
一是分解落實節能目標任務。與各鎮街、經濟開發區及重點用能單位分別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嚴格落實能耗強度和總量“雙控”措施。市政府印發了《**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將煤炭消費控制工作分解落實到鎮街和重點企業,并納入年度節能目標考核。強化能耗數據分析,定期測算節能目標和煤炭削減任務完成進度,密切關注影響完成任務完成的重點因素和潛在障礙,及時落實有效措施。
二是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管理。進一步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的監督管理。各重點用能單位嚴格執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按期填報能源利用狀況報告。12家重點耗能企業按要求設立了能源管理崗位,聘任了能源管理負責人,并在濰坊市經信委進行了備案。在全市積極推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除“十三五”新增的3家重點用能企業外,有11家重點用能企業建成能源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其中9家企業通過能源管理體系評價,2家企業通過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組織重點用能企業開展能效對標活動,推進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三是大力推進節能技術改造。進一步加大企業的節能技改力度,廣泛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中化弘潤多功能和TMP循環水系統整體優化項目、中聯水泥1#、2#原料立磨粉煤灰摻加設備節能改造項目、英科醫療煙氣余熱利用節能改造項目等預計可形成年節約1.2萬噸標準煤節能能力。
四是依法開展節能執法監察。制定印發了《**市2017年節能監察工作意見》,組織對益能熱電、惠澤新材料、海化盛興、諾迪維鑄造、奧普利金屬和多路馳橡膠6家企業產品能耗限額執行情況進行了專項監察。與濰坊市節能監察中心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中化弘潤、中聯水泥、明祖山水泥開展了國家重大工業節能專項監察,對中聯水泥、中化弘潤和振興化工3家企業開展了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執行情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情況等節能專項監察。
二、主要減煤措施
一是加快燃煤鍋爐淘汰改造。積極開展清理整治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行動,拆改工業用燃煤鍋爐594臺,其中改電(氣)245臺,預計年減少工業煤炭消耗15萬噸。
二是實施節煤改造項目。中聯水泥高熱值粉煤灰配料替代原料項目,可使噸熟料煤耗降低10千克/噸左右,預計年可減少煤炭消費2萬噸。盛興熱電近兩年對部分小區蒸汽供熱改為循環水,涉及供熱面積近40萬平方米,年可減少煤炭消費約1200噸。
關鍵詞:電石生產;工藝流程;能源評審
1.電石企業能源評審的必要性
企業應識別出是否有正在使用的國家限制使用或淘汰的耗能設備,制定更新替換的方案,并按計劃進行更換。如電石產品限制使用或淘汰的耗能設備:小型開放式/半開放式電石爐。
2.電石企業能源評審的過程
2.1確定能源變量所符合的具體情況
如電石企業在確定能源變量時應關注:回收爐氣,爐氣綜合利用,炭素材料的水分、固定碳、揮發份粒度及灰份。
2.2考慮節能技術的使用情況
電石企業在識別改進能源績效的機會時,要考慮節能技術的使用情況。如進一步推進大型密閉電石爐替代開放電石爐工藝及爐氣回收、爐氣綜合利用、節能型炭素材料烘干、中空電極、余熱回收等技術推廣。
3.能源管理體系策劃與能源評審示例
以某電石生產企業為例,重點對如何策劃能源管理體系并實施能源評審進行示例。
3.1能源評審輸入信息
3.1.1工藝流程
企業主要采用電熱法生產電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無煙煤或石油焦)在電石爐內,依靠電弧高溫熔化反應而生成電石。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定義為用單位標準產量表示的綜合能耗,即單位標準電石產量直接消耗的能耗量,以及分攤到該產品的輔助生產系統、附屬生產系統的能耗量和損失量。產品綜合能耗統計范圍從焦碳等原材料和能源經計量進入電石生產開始,到電石成品計量入庫的電石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由生產系統工藝裝置、輔助生產系統和附屬生產系統設施3部分組成。具體生產流程如圖卜2所示。
電石企業的主要生產過程是:原料加工―-配料一通過電爐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將混合料加入電爐內,在開放或密閉的電爐中加熱至2000℃左右,依下式反應生成電石:GaO+3C―CaC2+CO。熔化了的碳化鈣從爐底取出后,經冷卻、破碎后作為成品包裝。
3.1.2電石生產工序能耗
(1)原料準備工序能耗:包括石灰石煅燒、石灰破碎、篩分輸運以及炭的干燥、破碎、篩分、輸運等所消耗的以電能形式計量的能源。(2)電石生產工序能耗(單位產品電爐電耗):用單位標準電石產量表示的生產過程中生成電石所消耗的電力,其中包括燒爐眼用電,但不包括動力電、照明用電和環保裝置用電。(3)電石冷卻破碎工序能耗:電石冷卻、一次破碎、二次破碎、電石運等所消耗能源。
3.1.3電石產品綜合能耗
(1)電力消耗包括電爐電、動力、照明用電和環保裝置用電。(2)炭素原料包括焦炭、石油焦、無煙煤、電極糊和其它炭素還原劑等。數量從進入生產后第一道工序為計量點。(3)干燥焦炭耗燃料,熱值和計算起點同上。如用電石生產的余熱干燥焦炭時,其余熱不計算燃料消耗。(4)電石生產系統中消耗的各種耗能工質:包括冷卻水、氧氣、氮氣、壓縮空氣,其熱值按規定的當量熱值計算。(5)輔助生產系統消耗的能源:各輔助工序(包括電石生產界區內自石灰進廠到電石成品入庫止)所消耗的能源(前項中計算過的不得重復統計)。(6)附屬生產系統消耗的能源,包括電石生產界區內維修工段、化驗室、控制室、庫房及車間辦公室等消耗的能源。輔助和附屬生產系統的能源消耗量和損失量應全部分攤到產品中去,產品分攤輔助、附屬能耗及能源損失量,采取按產值比例分攤。由于各種能源的熱值不同,應折合為標準煤統一計算單位。企業外購的各種能源,其熱值以該地區或該企業在報告期內實測的低位熱值為準。綜合能耗中應扣除向外輸出的能源。電石產品綜合能耗具體包括耗電量、耗炭量和耗石灰量3種:①單位產品綜合電耗:單位標準電石產量總計消耗的電量,包括動力電、照明用電和環保裝置用電等。②單位產品耗炭量:統計期內生產單位電石所消耗的炭量,其中炭量按焦炭、蘭炭、煤炭用量填寫。③單位產品耗石灰量:用單位標準電石產量表示的生產過程中生成電石所消耗的石灰量。
3.1.4資源綜合利用指標
(1)電石爐廢熱利用率:電石爐廢熱利用率為電石生產過程中電石爐廢熱利用量與電石爐產生廢熱總量的比值。
(2)電石爐爐氣利用率:電石爐爐氣利用率為電石生產過程中爐氣總使用量與電石爐氣生產量的比值。
4.能源評審的實施
企業成立了由各專業部門組成的能源評審小組,利用工藝流程圖、能流圖、能源統計網絡圖、能效對標等工具,分析能源種類和使用現狀,尋找節能機會。
4.1能源管理機制
企業為電熱法電石生產企業,建立了文件化的能源管理體系,企業領導對能源管理工作高度重視,明確了能源管理的相關職責劃分,主要生產工藝車間員工節能意識比較強。為保證節能降耗工作的落實,企業應建立健全比較完善的能耗計量和考核機制,制定《節能責任制》《能源管理辦法》《用能統計分析管理辦法》《測量設備管理辦法》《能源消耗指標管理辦法》等,并每月對企業的耗能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同時,為了提高相關人員節能降耗的積極性,企業需制定獎懲措施,對節能降耗有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獎勵,對浪費能源的行為進行處罰。
4.2能源狀況分析
4.2.1主要用能設備情況
企業重點能耗設備共計xx臺,包括破碎機xx臺、輸送皮帶xx條、各類電機xx臺、電熱窯爐xx座、環保設備xx臺,已經在逐步開展設備能耗的監測工作。
4.2.2能源輸入、輸送分配及使用管理
該企業主要涉及的能源計量種類有電力、炭、石灰、自來水、電爐氣體等,除電爐氣體外其他全部由社會購入,企業建立了電計量網絡圖。企業的能源分配傳輸管線布局較為合理,供電線路由電儀車間進行維護,各車間維修人員負責對企業全部的管網進行維護,定期巡檢,形成書面的管線維護、巡檢制度。企業各車間充分實現了電的合理性利用,生產及冷卻用水的循環使用,配備了能源計量器具,計量各車間的能源消耗總量。
4.2.3能源計量狀況
電力企業在企業進廠母線安裝電能表計量購電量,共安裝電能表xx塊,用于計量各主要用能工段和主要用能設備的用電量,電力部門計量企業用電量后增加一定的線損和變損后,作為企業的總購電量。自來水從自來水企業購得,在進廠主管道和主要用水工段安裝水表xx塊,計量自來水用量。為便于準確可靠的對能源進行計量,并為能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測量數據。炭素原料由衡器計量后使用。企業計量管理實現三級管理,其中設備部設有計量管理人員,各分廠機動處設有計量管理人員(不包括檢定、維護人員)2人,分廠各車間分別設有1名計量管理人員,負責計量全廠所用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以及相關文件的編制整理工作。企業建立了專門的計量檢定站,負責計量器具的檢定、維修等。企業對計量器具的采購、驗收、保管、使用、檢定、維修及報廢處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并按照文件要求嚴格執行。企業嚴格按照GB 17167《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要求,配備了相應的能源計量器具,截止目前已經配備各類能源計量器具總計xx塊,配備率達XX.x%。其中進出用能設備配備率標準要求達到100%,實際100%。
4.2.4能源消耗定額管理
企業根據實際能耗情況,并參照同行業的先進能耗指標開展對標管理工作,制定能源消耗定額標準,編制管理辦法,并定期分析實際消耗情況,分析消耗指標降低和升高的原因。企業制定了產品綜合能耗數據的計算方法及依據,明確了企業主要產品能耗數據統計范圍及計算標準,電石產品依據GB 21257《電石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計算,統計方法依據《電石生產技術經濟核算規程(電熱爐法)》。企業通過每月能耗統計、目標指標考核、績效考核、每日的運行檢查及不定期的綜合大檢查,確保能源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4.2.5能量平衡分析
企業主要涉及的能源計量種類有電力、炭素原料、石灰、水等。消耗方式分為工業生產消費和非工業生產消費,其中工業生產消費為生產線、廠區照明耗能,非工業生產消費為辦公樓、食堂等耗能。通過采購量與監測量比對進行能量平衡分析。
4.3識別出影響重要能源使用的相關變量
電石生產主要耗能工序有:原料運輸與破碎工序、原料預熱工序、電爐冶煉工序、成品破碎分裝工序等,主要能耗設施設備有窯爐、運輸設備、破碎機、篩分設備、電石爐等(見圖1-2)。企業從能源、原輔材料及中間產品質量參數,生產過程中影響能源使用的工藝參數、環境參數及其它相關因素,輔助生產系統和附屬生產系統(含廢物的處理)相關參數;反應熱、余熱余壓、循環水等利用;副產品利用,識別出影響重要能源使用的相關變量。
4.4識別改進的機會
企業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合理的工藝布局進行電熱法電石生產,按照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體系要求》中各要素的要求,提高了節能意識,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耗計量和考核機制,通過持續改進使企業的能源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業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進一步完善能源管理體系職責的劃分;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現狀,識別改進能源績效的機會,加強人員能力評價、培訓有效性的確認;嚴格執行企業崗位操作規程;按照能源管理法律法規中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規程、管理標準等制度,并切實得到貫徹實施;加強能源使用監視和測量工作,完善計量檢測手段,實現不易拆檢的計量設備的定期校驗;完善用能設備的能效分析,合理匹配生產負荷;完善余熱余壓的回收利用。
4.5能源評審的輸出
4.5.1能源績效參數、能源基準、目標、指標
企業確定了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單位產品耗電量、單位產品耗炭量、單位產品耗石灰量、電石爐廢熱利用率、電石爐爐氣利用率作為能源績效參數,并以上一年度的實際值做為能源基準,同時參考行業標桿值,建立了企業的能源目標和指標。在日常的能源管理過程中,企業將能源目標、指標分解至各生產車間,每月進行監測和考核。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促進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推動石化和化學工業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強度,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形勢嚴峻
石化和化學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能源資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點行業。"十一五"以來,石化和化學工業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總體要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不斷加強企業能源和環保管理,全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顯著進展。煉油、乙烯、合成氨、燒堿、電石等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均有較大幅度下降,重點污染物減排任務均超額完成,部分企業能效指標居于世界先進水平。
但是,石化和化學工業能源資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2012年全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4.73億噸標準煤,約占全國工業能耗總量的18%;2011年全行業化學需氧量58.1萬噸,排放廢水43.9億噸、二氧化硫231.1萬噸、氨氮11.5萬噸、氮氧化物98.3萬噸,均位居工業行業前列。行業技術裝備工藝水平參差不齊,企業間節能、清潔生產、綜合利用等方面工作開展情況差距較大,部分企業單位產品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節能環保水平離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為確保國家中長期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順利完成,石化和化學工業必須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發展方式轉變到內生增長、創新驅動上來,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二、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把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與產業轉型升級、化解過剩產能相結合,加快形成轉變行業發展方式的倒逼機制;堅持強化責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強監管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堅持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有效驅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行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學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2年下降18%,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持續下降,全行業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減少8%、8%、10%和1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廢水實現全部處理并穩定達標排放,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到93%以上,新增石化和化工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三、重點任務
(一)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繼續做好淘汰落后產能工作,2015年底前,淘汰200萬噸/年及以下的常減壓裝置(青海格爾木、新疆澤普裝置除外),淘汰380萬噸電石落后生產能力;積極推進煉化一體化和乙烯原料結構優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控制氮肥、磷肥、“三酸兩堿”、電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礎化學品的總量,淘汰或改造其中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產能和裝置,提高新建項目的能效和環保門檻;在化工產業集聚區,通過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大力發展高性能合成材料、新能源產業基礎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產品,延伸產業價值鏈,提高石化和化學工業的精細化率。
(二)推動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推廣。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建設技術創新平臺,積極開展石化裝置能量系統優化技術、化工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削減和治理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攻關和應用示范。加快推廣應用回收低位工藝熱預熱燃燒空氣技術、高效清潔先進煤氣化技術、低能耗水溶液全循環尿素生產技術、氧陰極低槽電壓離子膜電解技術、電石爐和黃磷爐尾氣凈化綜合利用技術、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技術、低汞觸媒技術、鹽酸脫吸技術等重點節能減排技術,編制推廣方案,組織實施示范工程。
(三)加快低碳能源的開發利用,積極發展低碳技術。加快以頁巖氣、煤層氣為代表的非常規低碳能源的勘探和開發步伐,突破水平井鉆完井、儲層多段壓裂改造、頁巖氣含氣量及儲層物性分析測試等關鍵技術,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低碳化。大力支持以二氧化碳驅油技術、煤基多聯產技術、二氧化碳作為碳源合成有機化學品技術等為代表的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產生少、好收集、可再利用的工藝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在合成氨、甲醇、電石、乙烯和新型煤化工等重點碳排放子行業中開展碳捕集和封存的示范項目。
(四)夯實節能減排管理基礎。完善企業節能減排責任制度,督促重點用能企業和污染物排放企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加強石化和化工企業能源審計和能源統計工作,建立和完善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信息監測系統,抓好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加強企業節能減排能力建設,針對石化和化學工業生產特點,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企業節能環保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重點崗位操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使重點用能企業和污染物排放企業均具備專業化節能環保人員隊伍。
(五)推動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在煉油、乙烯、化肥、氯堿、電石、純堿、無機鹽、橡膠等子行業開展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對能源的購入存儲、加工轉換、輸送分配、最終使用和回收處理等環節實施動態監測、控制和優化管理,實現系統性節能降耗。到2017年,石化和化學工業力爭建設150個企業能源管理中心。鼓勵產學研聯合開發石化和化學工業企業能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技術和系統,逐步建立統一的企業綜合能耗及排放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接口標準,為構建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信息監測系統提供支撐。
(六)加強企業能效對標達標工作。完善石化和化學工業能效領跑者制度,定期合成氨、甲醇、燒堿、乙烯等產品的能效領跑者及其指標,制定石化和化學工業能效提升路線圖計劃,指導、督促石化和化工企業開展能效對標達標活動。組織行業協會不斷完善能效對標信息平臺和對標指標體系,總結并能效最佳實踐案例,引導企業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
(七)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推進重點領域治污減排工作。重點做好石油化工、煤化工、農藥、染料等污染物排放量較大子行業的污染防治。石油煉制企業的催化裂化裝置都要安裝脫硫設施。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在石化行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完善涂料、膠粘劑等產品揮發性有機物限值標準,推廣使用水性涂料,鼓勵生產、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于2015年底前完成石化企業有機廢氣綜合治理。加強基礎化學原料制造和涂料、油墨、顏料等行業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減少重金屬排放。推進磷礦石、磷石膏、電石渣、堿渣、硫酸渣、廢橡膠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強與鋼鐵、建材企業合作,聯合處置鉻渣。
(八)全面推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引導和政府推動相結合的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推行機制,在全行業推廣硫酸、磷肥、氯堿、純堿、農藥、橡膠等子行業推進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成功經驗。推廣以煤電化熱一體化為代表的共生耦合產業發展模式。加強對石化和化學工業的清潔生產審核,針對節能減排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到2017年重點行業排污強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推進非有機溶劑型涂料和農藥等產品創新,減少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制修訂氮肥、磷肥、農藥、染料、涂料等重點子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指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審核。引導企業開展工業產品生態設計,盡可能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物質,在農藥等重點領域開展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開發推廣環保、安全替代產品。實施一批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培育一批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創建一批清潔生產示范園區。
(九)推進企業責任關懷行動。推廣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安全健康、清潔生產為主旨的企業責任關懷行動,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責任關懷體系,制定評價標準,探索評估認證方法,促進規范有序發展。把責任關懷與"健康、安全、環保"(HSE)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深入開展責任關懷試點,大力宣傳石化和化學工業責任關懷工作成效,樹立責任關懷工作先進典型,提升石化和化學工業整體形象,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十)加強行業節水工作。制定石化和化學工業高耗水產品、工藝、設備淘汰類目錄。推動企業加強節水管理,重點用水企業制定和完善節水管理制度、規劃,配備節水設施和器具。加快研發先進節水技術、設備、器具及污水處理設備,大力推廣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大節水技術改造資金投入。加快推進工業廢水深度循環利用,開展廢水“零排放”試點。到2017年,在石化和化學工業樹立一批節水標桿企業。
(十一)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創建活動。選擇一批有代表性的石化和化工企業,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創建試點工作。制定“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認定標準。積極總結先進典型經驗,加強經驗交流和推廣,研究制定鼓勵“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推動全行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轉變。
四、政策措施
(一)強化監督管理。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重點用能企業和污染物排放企業的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定期組織相關分析,開展預測預警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涉及石化和化學工業的產業政策,嚴格執行合成氨、電石、氯堿等行業準入條件。加快研究制定石化和化學工業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辦法,從嚴控制大宗高耗能產品產能擴張。開展重點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實施情況督查行動,定期公告落后產能企業名單。
(二)完善節能減排機制和優惠政策。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鼓勵專業節能服務機構為石化和化工企業提供能源審計、節能減排工程、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項目融資等服務。研究出臺能效領跑者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引導石化和化工企業積極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能源梯級利用等工作。研究支持石化和化學工業廢棄物利用的優惠政策,完善廢棄物管理體系,理順廢棄物來源渠道,鼓勵廢棄物專業化收集和處理。
(三)建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制修訂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技術的標準和規范。完善重點產品能耗限額標準體系、統計標準體系、審核和認證標準體系,制定尿素、乙烯、二甲醚等重點耗能產品的能耗限額標準,修訂合成氨、燒堿等產品的能耗限額標準。推動制定石化和化學工業主要耗能設備效率測定與評價標準,不斷完善石化和化學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標準體系。繼續做好重點產品清潔生產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編制重點耗能產品能效對標指南等技術標準。
(四)積極鼓勵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推動國家級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新技術研發資金投入,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工程應用。鼓勵裝備制造骨干企業提升制造水平,帶動石化和化學工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加大技術改造工作力度,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裝備,加快先進適用環保技術裝備的產業化應用和推廣。篩選一批對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的節能減排技術,制定專項工程實施方案,會同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
一、建設要求與產業布局
(一)水泥建設項目(包括水泥熟料和水泥粉磨),應符合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家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當地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方案。建設用地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使用標準。
(二)禁止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大氣污染防治敏感區域、非工業規劃建設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新建水泥項目。
(三)建設水泥熟料項目,必須堅持等量或減量置換,遏制水泥熟料產能增長。支持現有企業圍繞發展特種水泥(含專用水泥)開展提質增效改造。
(四)新建水泥項目應當統籌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新建水泥熟料項目,須兼顧協同處置當地城市和產業固體廢物。新建水泥粉磨項目,要統籌消納利用當地適合用作混合材的固體廢物。
二、生產工藝與技術裝備
(一)水泥建設項目應按《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采用先進可靠、能效等級高、本質安全的工藝、裝備和信息化技術,提高自動化水平。
(二)水泥企業應按《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規定集約利用土地,廠區劃分功能區域,按《水泥工廠設計規范》(GB 50295)建設。
(三)水泥熟料項目應有設計開采年限不低于30年的石灰巖資源保障。水泥粉磨項目要配套建設適度規模的散裝設施。
(四)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快建立企業能源、資源管理系統,提升信息化水平,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產生,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本質安全水平。
三、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
(一)水泥企業應按《水泥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發展改革委公告2014年第3號)要求,建立清潔生產推行機制,定期實施清潔生產審核。
(二)建立主要污染物在線監控系統。易產生粉塵的工段,配套建設抑塵、除塵設施,防止含塵氣體無組織排放。采用智能裝置,減少含塵現場操作人員。水泥熟料項目采用抑制氮氧化物產生的工藝和原燃料,配套建設脫硝裝置(效率不低于60%)和除塵裝置。水泥粉磨項目配套建設除塵裝置。氣體排放達到《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
(三)固體廢物按規定收集、貯存和再利用。石灰巖礦山建設、生產堅持生態保護、安全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嚴格按照批復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進行,嚴防水土流失,統籌骨料(機制砂)生產。
(四)完善噪聲防治措施,廠界噪聲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
(五)限制使用并加快淘汰含鉻耐火材料和預熱器內筒,積極推進水泥窯無鉻化。
(六)開展廢物協同處置,須嚴格執行《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標準》(GB 30485)。
(七)實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生產冷卻水循環使用,廢水經處理后盡可能循環使用,確實無法利用的必須達標排放。
(八)環境保護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九)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制定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四、節能降耗和綜合利用
(一)統籌建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推進能源梯級高效利用,開展節能評估與審查,建立能源管理體系。
(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按《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GB 16780)執行。
(三)年耗標準煤5000噸以上的企業,定期向工業節能主管部門報送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報告。
(四)支持現有企業圍繞余熱利用、粉磨節能、除塵脫硝等開展節能減排改造,圍繞協同處置城市和產業廢物開展功能拓展改造。
五、質量管理和產品質量
(一)建立水泥產品質量保證制度和企業質量管理體系。
(二)按《水泥企業質量管理規程》(工原[2010]第129號公告)設立專門質量保障機構和合格的化驗室,建立水泥產品質量對比驗證和內部抽查制度。
(三)開展產品質量檢驗、化學分析對比驗證檢驗和抽查對比活動,確保質量保證制度和質量管理體系運轉有效。
(四)水泥粉磨生產中添加助磨劑的,水泥產品出廠檢驗報告單上要注明助磨劑的主要化學成分和添加量。復合水泥產品出廠檢驗報告單要注明混合材的種類、成分和摻和量。
(五)水泥質量符合《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水泥熟料質量符合《硅酸鹽水泥熟料》(GB/T21372)。
(六)不向無水泥產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出售水泥熟料。
六、安全生產、職業衛生和社會責任
(一)水泥建設項目符合《水泥工廠職業安全衛生設計規范》(GB 50577)要求。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完善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基礎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三)配套建設安全生產和職業危害防治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四)不偷漏稅款,不拖欠工資,按期足額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金。
(五)鼓勵企業定期社會責任報告。
七、監督管理
(一)水泥建設項目應符合本規范條件。項目的投資融資、土地供應、環保評價、節能評估、安全監管、生產許可和淘汰落后等應依據本規范條件進行。
(二)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督促本地區水泥企業執行本規范條件。
(三)工業和信息化部依企業申請公告符合本規范條件的企業和生產線名單,并實行動態管理。
(四)鼓勵企業自我聲明企業生產經營符合本規范條件。有關協會和中介機構配合宣傳和監督執行本規范條件。
八、附則
(一)本規范條件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臺灣、香港、澳門地區除外)水泥企業。
(二)本規范條件所涉及的國家標準、政策和法規若進行修訂的,按修訂后的執行。
“十一五”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節能決策部署,圍繞全面完成各項節能目標和工作任務,攻堅克難,扎實工作,資源節約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將如期完成“十一五”萬元gdp能耗降低22%的目標。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全省資源節約工作面臨的形勢將更加嚴峻,任務將更加艱巨,工作將更加繁重。初步考慮,20__年資源節約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全省經濟和經信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建立節能長效機制,突出抓好產業引導、科技支撐、政策激勵、標準規范、調查研究等工作,確保全面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為“十二五”節能工作開好頭、起好步,為轉方式、調結構做出貢獻。
具體工作中,要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企業為主。企業是節能降耗的主體。以提升企業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引導企業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立持續改進的企業能源管理體系,落實企業節能責任,提升企業用能水平。二是堅持政府推動。節能工作涉及面廣,任務艱巨復雜,既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也要依靠政府實施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落實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企業節能工作深入開展。三是堅持規劃先行。發揮規劃引導作用,將企業節能作為推動全社會節能的重要內容,制定出臺《__省“十二五”節能規劃》,明確全省節能工作思路和目標任務,強化工作措施,全面推進節能工作。四是堅持示范帶動。總結工作經驗,培育先進典型,打造節能樣板,樹立最佳節能實踐,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帶動企業節能工作加快推進。
二、20__年資源節約工作主要打算
在“十一五”工作基礎上,20__年,資源節約工作要積極開拓,勇于創新,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扎實做好“五項工作”。
(一)加強產業引導。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一是加快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項目能效評價體系,制定審核評價指南,培育第三方中介機構,開展節能診斷、咨詢、服務、節能量確認等工作,支持一批符合條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二是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堅持以應用促生產,以生產促發展,推廣太陽能光熱與建筑一體化1000萬平方米,繼續在學校推廣太陽能集熱系統。三是加快推進節能產品認證。以認證促進節能產業發展,擴大節能產品政府采購范圍。支持節能燈、太陽能、節能電機、半導體照明等企業參與國家招投標,爭取納入國家財政補貼推廣范圍。加快高效照明產業發展,培育一批節能燈生產企業。
(二)加強科技支撐。支持企業采用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和研發。一是推廣應用節能產品。繼續公布先進節能技術、裝備和產品推廣目錄,加快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步伐。二是實施節能技改項目。圍繞工業鍋爐改造、換熱技術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輸配電系統應用等領域,組織實施200個節能技術改造和節能產業化項目。三是淘汰改造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引導企業積極淘汰電動機、鍋爐等8類10種落后機電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四是加強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制定出臺《關于加強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的意見》,落實財政部、工信部印發的《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示范項目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在建材、化肥、鋼鐵、有色等行業推進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發揮示范作用,提高重點企業能源管理水平。
(三)加強政策激勵。一是加大資金支持。省節能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和節能產業化項目,尤其要支持一批成長性好、社會節能量大的高科技型中小企業。二是爭取稅收政策支持。組織開展節能節水專用設備減免稅確認,為企業創造條件,確保及時享受到國家和省優惠政策。三是開展節能產品金融創新示范。針對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持節能服務公司為企業提供信貸擔保、融資租賃等服務;依托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組織召開銀行、企業、節能服務公司三方對接會議,搭建節能融資平臺。四是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做好世行、亞行節能項目,在組織實施現有項目基礎上,擴大對外交流合作范圍,多渠道爭取國際節能贈款支持。五是落實節能產品惠民政策。組織實施節能燈、節能電機等高效節能產品財政補貼推廣活動,抓好半導體照明中標企業管理和半導體照明示范工程建設。
(四)加強標準規范。標準化對規范企業節能降耗具有重要作用。圍繞市場準入、產能退出和節能監管等重點工作,制定一批地方節能標準,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規范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嚴格控制產能過剩和“兩高一資”產業盲目發展。一是制定節能標準。繼續制訂一批地方節能標準,組織實施太陽能熱水器聯盟標準。二是推行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完善能源管理體系標準,制定相關政策和實施指南,在省重點用能企業中進行推廣。三是推進能效對標。做好“三個結合”,即把對標與節能技術改造結合起來,與淘汰落后產能結合起來,與節能管理調控結合起來,在水泥等行業開展對標的基礎上,擴大對標范圍,完善對標工具,推出一批能效標桿企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確保對標工作對的準、抓得實、有成效。
(五)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基層和企業調查研究,及時發現節能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一是加強碳排放、碳計量、能源消費總量等問題研究。提出降低能源消耗強度等指標的具體意見,提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政策措施,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強行業節能工作指導。研究分析主要耗能行業“十二五”節能潛力,提出主要行業節能目標,指導行業節能工作。三是開展太陽能行業調研。進一步摸清光伏、光熱行業底數、發展情況,完善太陽能產業相關政策。舉辦第四屆中國(__)國際太陽能展覽會和太陽能光伏、光熱高端論壇,打造交流合作與宣傳展示的平臺。
三、一季度資源節約工作安排
今年是鞏固“十一五”節能成果,為“十二五”節能工作奠定良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必須全力以赴做好一季度開局的各項工作,切實防止能耗反彈。
(一)加強節能監測分析。去年下半年,部分企業采取提前檢修設備、輪休等
措施,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一季度,隨著高耗能產品市場需求趨旺,一些新建項目產能將集中釋放,企業將開足馬力生產,可能帶來能耗急劇增加。各市要密切關注企業能耗變化情況,加強監測分析,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能耗反彈。
計量器具是計量技術服務的基礎,構建和完善計量器具管理體系是企業計量和質量保證的基礎,計量技術機構的服務內容不應僅僅限于傳統的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而是參與到計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中去。一方面,根據企業實際需要,計量技術服務可從設備需求環節著手,服務可貫穿需求分析、采購、驗收、計量確認、使用、維護、周檢、維修、報廢整個環節,為企業提供配備、測試、數據管理等一攬子服務,幫助企業構建和完善計量器具管理體系。大部分企業對產品質量檢測用計量器具配備較為齊全,但對原材料、能源消耗、工藝過程控制所使用的計量器具配備不齊全,受檢率不高。技術機構可指導企業提高和優化配備,幫助企業利用計量器具探索最佳控制點,利用計量器具掌握能源和物料消耗規律,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只重視計量器具的溯源,忽視數據的管理和應用,認為計量器具只要檢定合格了就行,對于出具的證書上的數據不予理睬,沒有將計量數據反饋到產品生產中去,致使質量成本上升。計量技術機構可幫助企業建立計量數據對產品控制的快速反應機制,充分利用統計技術對計量測試數據進行處理和判斷,并結合工藝控制將數據處理結果反映到產品質量上來,這樣才能實現計量的技術支撐作用和控制把關作用。
2提供計量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培訓服務,幫助企業提高人員素質
人力資源是控制生產過程、工藝參數、確保質量的關鍵因素,計量技術機構可根據企業需求,提供計量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培訓服務,包括定制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方案,幫助企業制定計量測試人員中長期培訓規劃及短期、定期考核計劃。計量人力資源包括計量測試、工藝過程管理、操作和維護以及相關管理人員,通過優化配置和人員培訓,可提高其技術能力,科學地使用和維護計量器具,優化和提高計量管理水平。以深圳計量檢測院為例,設立培訓部專門為企業提供各類計量和質量技術培訓。去年共開展對外培訓服務逾150場次,超過115萬余人接受了培訓,培訓內容涉及計量基礎知識、計量技術法規、標準規范、行業質量分析、產品質量分析與風險控制、供應鏈品質管理、標準更新、技術貿易壁壘等方面,為企業的人才培養和技術進步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3參與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運作,為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越來越多的客戶在正式簽訂合同前,往往要對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進行調查和評判,并到生產現場查看,了解其質量保證能力和體系運作情況。計量技術機構在和企業的深度合作下,可參與到企業管理體系的運作中去,幫助企業加強生產、經營、工藝等過程計量控制管理,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利用計量數據為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包括規劃、科研、設計、建設、生產等各環節提供決策依據。計量數據是企業信息管理的基礎,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依據。例如對于一個生產經營的企業來講,所需信息總量有70%來自計量數據。技術服務機構可幫助建立符合企業特點的計量數據系統,為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各環節提供決策依據。計量數據系統包括3個方面:量傳數據系統,反映在用計量器具的基本情況,為企業使用的測試設備和系統提供準備可靠的依據;參數監控系統反映生產系統內在的聯系和變化規律,提高工藝和產品質量;參數測量系統反映企業原材料、能源等消耗情況和變化規律,為領導層在經營和能源管理方面提供決策依據。
4幫助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提品全生命周期的技術服務
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計量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在支持企業生產有序進行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高質量的產品需要具備許多條件,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必須要有先進的計量檢驗手段。從原材料的質量檢測,到生產加工的各個重要環節,只有每道工序檢驗合格,才有最終產品的檢驗合格。特別是在產品的研究與設計定型階段,需要對幾乎每個研究結果、每個功能或性能的設計結果、定型結果等進行測量或檢測,存在著大量的研究和設計定型所需的計量檢測工作,以確保產品技術性能和質量達到預期要求,這樣才能從源頭開始控制產品技術性能和質量。計量技術機構可為企業提品終端檢測(產品相關標準、環規安規等符合性檢測)、產品形成過程的量值檢測服務(在線檢測和過程監控)、檢測方法研究(動態量、關鍵量、微量痕量及新參數的檢測)、檢測設備(包括過程控制、工藝控制設備)研究、測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有效運行等服務,貫穿于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流通、使用、報廢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幫助企業把好原材料進貨關、產品設計審查關、生產過程質量關、產品出廠檢測關,幫助企業提升技術和工藝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
5開展能源計量工作,幫助企業進行能源管理,實現節能增效
計量是科學利用能源的基本條件,能源計量是企業進行科學管理、節約能源的重要技術基礎,它能保證能源統計報告信息和數據資料的準確,保證能源消耗的可比性,進而達到先進合理地保證能耗定額的貫徹執行。計量技術機構可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指導企業在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配備滿足生產經營需要的能源計量器具,并安排企業按期對所配備的能源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校準;正確指導企業加強能源計量檢測數據的應用,積極推廣先進數據的采集、分析和管理系統,促進企業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和水平,加強對合理使用能源的控制;幫助企業開展能效測試、能源審計、能平衡測試等活動,幫助企業摸清能耗情況,找出節能降耗的切入點,幫助企業落實節能降耗的具體措施;幫助企業建立能源計量管理制度,分析節能降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節能整改措施,落實節能整改方案。要將能源計量數據應用引入到企業的績效管理、能源成本核算中,大力推進精細化管理,指導幫助企業通過能源計量數據分析,發現和堵塞能源跑、冒、滴、漏現象,減少能源浪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結合企業產品和體系認證需求,提供認證相關計量測試服務
認證作為一種為組織提升質量管理水平、為各方傳遞信任的增值服務,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和廣泛應用。體系和產品認證有利于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市場信譽,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經過認證的產品可以方便地進入國際市場,企業對認證工作的重視程度與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計量技術機構可結合企業產品認證和體系認證的需求,為企業提供認證所需的計量測試服務,為認證的合格評定項目提供公證數據和證明。當然,機構應積極獲得各類認證機構的認可(簽約)實驗室資質。現階段各類熱門認證包括UL認證、CB認證、CE認證、RoHS、能源之星等產品認證,以及ISO9001質量體系、ISO14000環境體系、OHSM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HACCP認證、FSC森林體系認證等體系認證,幫助企業通過認證可確保企業滿足國際貿易通用規則,突破貿易壁壘,搶占國際貿易先機。
7結束語
關鍵詞:節能減排;技術措施;項目實施
一、概況
“十二五”期間,西南地區某油企業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立足企業實際,深入貫徹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積極推動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的運用,節能減排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十二五”期間,生產綜合能耗24.17千克標油/噸,下降26.06%,整體綜合能耗25.30千克標油/噸,下降30.93%。生產綜合能耗年均降幅為7.73%,整體綜合能耗年均降幅為8.35%。(見圖1)
二、企業主要的節能減排措施
(一)夯實節能減排管理基礎,完善管理體系
成立涵蓋相關職能部門和生產單位的節能減排領導小組,統籌能源管理、節能節水、環境保護等方面工作,從組織上保障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
完善節能減排制度,為持續改進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了《企業節能降耗專項工作考核辦法》,對主要用能單位制定綜合能耗、單耗等考核指標。每季度召開節能減排專項工作會議,分析現狀,制定改進措施,并討論考核兌現,納入企業比學趕幫超管理內容,為節能減排管理及新技術應用方面的持續改進提供保障,通過績效考核保障節能減排工作實效。
通過建立統計分析模板,每月對各單位能源結構、單耗、綜合能耗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及時發現異常趨勢。
(二)完善計量器具配備,節能減排向精細管理深入
持續開展能源計量器具的配置工作,為能耗的精細管理創造了條件。計量表的精度校驗,空氣表和天然氣表的更換安裝,配電室電表計量的改造,使得各單位的分攤更加準確細化,為能耗的統計分析提供了更加準確的基礎數據。同時也為能源管理實現“說得清”、“管得住”、“省得下”提供技術支撐。
(三)通過技術改造,促進節能減排工作
實施變頻節能、蒸汽管線維護、導熱油爐和蒸汽鍋爐燃燒系統進行定期清洗、總配電室和二級配電室功率因素補償裝置的檢查維護、綠色照明等節能技術,優化調合工藝技術參數,促進了節能減排工作的提升。
(四)抓節能減排項目實施,促綜合實力提升
企業通過地方環保局清潔生產審核,整體提升了全體員工節能減排意識、知識、技能和實踐水平。開展清潔生產工作,企業進行污水系統改造。通過集中生產戰略、規模生產、整合生產資源、淘汰落后產能等專項工作,提升了節能減排、環保裝備水平,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強化過程管控,降低生產損耗
根據油脂生產工藝特點,開展生產過程物料平衡工作。根據物料投入產出過程開展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之間的橫向物料平衡,詳細分析造成物料損失的具體原因,調整管控措施,優化生產方案,努力降低生產過程主物料損耗。
三、結論
加強能源計量管理、實施技術改造是小企業有效提升能源管理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節能減排、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C。
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按照“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綠色理念,發揮“規劃引領、政策激勵、行政監管、技術支撐”的作用,推動重點項目和區域實施綠色建筑示范,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實現人與建筑、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
二、目標任務
根據省綠色建筑示范城市相關驗收要求,確定我市三年內(2015-2017)綠色建筑示范城市主要工作任務目標。
(一)綠色低碳生態
1.低碳生態城市。單位建筑面積能耗0.05噸標煤/m2.a,單位建筑面積CO2排放強度0.10噸/m2.a。
2.綠色建筑發展。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居住建筑及甲類公共建筑執行65%建筑節能率。新建綠色建筑示范項目總面積511.7萬m2,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面積266.1萬m2,比例52%,建成303.8萬m2,比例59.4%。
(二)節約型城鄉建設
1.節約型規劃。規劃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20m2,城鎮控規全覆蓋率。示范城市范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的用地面積占整個示范區域面積的比例100%。
2.城市空間復合利用。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建筑面積80萬m2。
3.綠色交通。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75%,公交站點可達性300米覆蓋率50%,公交站點可達性500米覆蓋率90%,新能源公交車輛、清潔能源車輛比例30%,公交站臺智能化改造50%。
4.節約型村莊建設。村莊設施完好率85%,村莊環境達標率85%,美麗宜居鎮村20個。
5.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比例70.6%,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10%。
6.綠色施工。綠色施工覆蓋率50%。
7.成品住房。按照省《成品住房裝修技術標準》實施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積占所有商品住宅建筑的60%。
8.城市綠色照明。照明年節電率5%,新建的城市道路裝燈率達100%,公共區域裝燈率達98%,燈具效率在80%以上的高效節能燈具應用率85%,高效光源應用比例85%。
9.節水型城市建設。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12%,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9%,新建建筑節水器具普及率100%,雨水利用率3%,非傳統水源利用率10%。
10.垃圾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效率4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建筑垃圾綜合處理率60%,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60%,污水市政淤泥資源化利用率100%,醫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100%,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率95%,工業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率100%。
11.建筑工業化。推行建筑工業化,采用建筑工業化施工的工程建筑面積10萬m2。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按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積占同期新開工建筑面積的比例每年提高3個百分點(2015年3%,2016年6%,2017年9%)。
三、重點工作
(一)綠色生態專項規劃
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時,編制出臺市綠色生態專項系列規劃,全面推進市綠色建筑發展,積極實踐建設低碳生態城區戰略目標,推動城市建設發展轉型升級,構建低碳生態的城市格局。綠色生態專項規劃分別為:
《綠色建筑發展規劃》;
《能源利用規劃》;
《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城市實施方案(2013-2017)》;
《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專項規劃》;
《城市照明專項規劃》;
《城市固體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規劃》。
建立包括綠色建筑比例、65%建筑節能率、成品住房、生態環保、建筑產業現代化、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再生水利用、廢棄物回收利用等內容的指標體系,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規劃中,并落實到具體項目。針對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如何落實,提出措施和計劃。
(二)綠色建筑全面發展
突出重點,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動綠色建筑,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且居住建筑及甲類公共建筑的建筑節能率達到65%水平。積極引導商業房地產開發項目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綠色居住區,重點推進大學城、新區等綠色建筑集中示范區域,實現綠色建筑集中連片發展。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機關辦公建筑、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時,率先垂范,具備條件的按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進行改造。引導商業開發的賓館、酒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進行節能改造。積極培育節能服務市場,大力支持節能服務企業和用能單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節能改造,對符合條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按規定落實財政扶持政策。加強既有公共建筑運行監管。積極開展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設計和能耗公示等工作,擴展市級建筑能耗監測中心數據采集的覆蓋范圍,實現監測數據的采集由市區向各轄市、區延伸。所有建成示范項目按照建設部《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審計導則》中的能耗指標體系結構設置各分項計量裝置,并將統計得到的建筑能耗數據上傳至省住建廳監測中心。推廣建筑能效測評工作。全面開展建筑能效測評工作,對綠色建筑示范城市中所有的示范項目開展能效測評,并將建筑能效測評達到設計要求作為建筑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的必要條件。同時,大力培育能效測評機構,加強能效測評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
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劃和實施方案,開展可再生能源資源量評估,指導和規范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動太陽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擴大太陽能利用,將太陽能利用納入建筑設計標準規范,推廣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集中供熱水工程,在農村和小城鎮推廣戶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房等。
(四)城市空間復合利用
加強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和開發利用,提高城市空間資源利用效率和綜合承載能力,體現豎向分層立體綜合開發、橫向相關空間連通、地面建筑與地下工程協調配合的原則,兼顧人民防空要求,統籌開發地下停車位、公共停車場(庫)、商業服務設施、物資倉儲、人防設施等地下設施。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間權屬管理制度。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城中村改造和舊城改造時應按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同步開發地下空間。
(五)構建綠色交通體系
建立多層次的公共客運交通體系。優化城區區域交通設施布局,完善公交線網,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全面推進和落實公共交通優先,建設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加快城市公交建設,實現公交站點可達性300米覆蓋率50%以上。形成適應風景區休閑旅游功能的慢行網絡系統。改善慢行交通環境,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加強步行系統建設,構建與城市發展相適應,與機動車發展相協調,與公共交通良好銜接的非機動車道路系統。建立便捷借還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系統,實現機非交通運行的空間分離;另外自行車交通作為休閑運動方式,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城市居民的自行車休閑運動文化建設。擴大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服務的范圍。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工具。積極推廣新能源公交,推進交通工具低碳化,推動公交使用LNG(液化天然氣),鼓勵混合動力、純電動等新能源車的使用,出租車實現CNG(壓縮天然氣)全覆蓋,加快淘汰落后交通工具。
(六)節約型村莊建設
堅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經濟適用、集約建設,地方特色、鄉土風情,試點示范、逐步推開”的原則推進全市節約型村莊建設。重點集中在農居集中、村莊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對農村生態環境改善,依照省《關于推進節約型城鄉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圍繞村莊土地節約、環境整治、污染治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選擇具備條件的村莊開展節約型村莊建設試點,同步開展特色村莊建設改造,探索節約型村莊建設的方法、途徑,建成一批環境整潔、自然生態、特色鮮明的節約型村莊。
(七)深入推動建筑產業化和住宅全裝修
推動建筑產業化。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按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積占同期新開工建筑面積的比例每年提高3個百分點(2015年3%,2016年6%,2017年9%)。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裝配式、鋼結構、木結構等結構體系,培育發展具有新型建筑工業化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的建筑業企業。鼓勵各地政府安排適量用地支持建筑工業化基地建設,推動新區率先在全市建設建筑工業化研發生產示范基地,開展工業化建筑示范試點。研究出臺對于開展建筑工業化的企業享受一定的扶持政策,政府主導的保障性住房應率先開展住宅工業化應用試點。推進成品住房。開展裝飾裝修工廠化生產示范試點、菜單式裝修住宅小區試點,研究集裝飾裝修設計、生產、施工于一體的裝飾裝修新模式,并給予一定政策扶持。鼓勵品牌家裝企業、材料企業構建生產加工制作、物流配送、民工培養管理平臺,為成品住房質量提供市場保障。在綠色建筑、廉租房和公租房中率先推行成品住房,鼓勵房地產開發項目積極推行成品住房建設,按省《成品住房裝修技術標準》實施的成品住房面積占所有商品住宅的60%。
(八)推進城市綠色照明
加強照明設施的改造,推廣高效節能燈具和節能控制技術,具備條件的區域,積極推廣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對其進行節能改造。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構建綠色照明信息網絡平臺、綠色照明管理業務應用平臺和信息資源服務平臺,安裝路燈照明遠程監控管理系統,對路燈照明系統施行精細化管理,提高路燈使用壽命,保證節能、高效、安全運行。
(九)節水型城市建設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重點針對舊城改造,兼顧新城開發,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樹立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理念,采用低影響開發(LID)等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和修復城市水生態系統,有效應對洪澇災害和水環境污染。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工程應制定節水措施方案,采用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節水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根據有利地形、自然溝渠等條件,合理統籌規劃建設區域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提高綠化澆灌、道路清洗、景觀水體等雨水利用率,規劃用地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應當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推廣下凹式綠地建設,提倡應用透水路面工程技術,建設區域性中水回用系統,對污水處理廠進行中水工藝改造,合理建設市政中水供應管網,鼓勵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社區自建中水處理站。
(十)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
市垃圾處理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總體原則,垃圾源頭減量、過程分類、高效收運與資源化處置同步推進,向“分散收集、集中轉運、集約處置”方向發展。優化生活垃圾管理體系。加強源頭分類,按照“三分類法”(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完善日常保潔系統,提高日常保潔能力和環境衛生公共服務運營服務水平,加快建設城鄉環境衛生管理體系。提高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水平。實施對工業固體廢物收集、運輸、貯存、處置的全過程監管,鼓勵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技術,促進各類廢棄物在企業內部的循環使用和綜合利用。積極探索污泥資源化途徑,加大污泥焚燒發電力度,加快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場建設,有效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加快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發推廣,扶持發展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企業,推廣利用建筑廢棄物生產新型建材產品。加強醫療垃圾監督管理。加強醫療廢物污染防治,推進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建設,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進行規范化升級改造,建立全封閉的收集、運輸、處置系統,推進醫療廢物收集系統向鄉鎮、村級衛生單位延伸。
四、推進計劃
《市綠色建筑示范城市重點任務推進計劃(2015-2017)》
五、資金方案
《市綠色建筑示范城市專項引導資金使用方案(2015-2017)》
六、考核指標
《市綠色建筑示范城市實施方案考核指標(2015-2017)》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領導小組的協調組織職能,統籌協調推進示范城市建設工作。各轄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明確責任分工,安排專人有重點、有步驟地抓好組織推進,確保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二)加強部門聯動。市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合作,積極支持、主動服務,認真細化落實目標任務,確保工作責任落實到位。各責任單位,要加強協調溝通,合力解決全市綠色低碳建設推進中的各種問題,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三)加強目標考核。建立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層層分解下達目標任務,嚴格目標考核。市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年度目標任務執行情況的匯總分析,牽頭部門和各責任主體,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措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四)加強政策扶持。按照市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專項引導資金管理辦法,對符合條件的綠色建筑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對裝配式建筑要研究制定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的獎勵政策,對于符合綠色建筑星級標準的項目,可優先享有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返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