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蒙古族的藝術文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蒙古族的藝術文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蒙古族的藝術文化

        第1篇: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關鍵詞:蒙古族傳統圖案;蒙古族皮雕藝術;創新

        一、蒙古族傳統圖案與蒙古族皮雕藝術的關系

        蒙古族傳統圖案歷史久遠,產生于蒙古族原始先民的生活、自然崇拜、宗教和文化中,通過圖案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想法,同時也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對生活和藝術的不懈追求。其圖案在現實生活中取材,追求對稱與平衡,既美觀又實用。蒙古族傳統圖案主要分為動物圖案、植物圖案、幾何圖案、組合圖案等。其中包括龍紋、牛紋、虎紋、羊紋、鹿紋、魚紋、卷草紋、蓮花紋、哈木爾紋、回紋、犄紋、盤腸紋、普斯賀紋、圖門賀紋、萬字紋、火紋、水紋等……蒙古族先民們用抽象的手法創造出各種寓意吉祥的圖案,通過這些圖案來表達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福。蒙古族皮雕是一門古老的純手工藝術,最早可追溯至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直到二十世紀后才廣泛流傳于民間。蒙古族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蒙古族先民們的生活離不開馬、牛、羊、等動物,并且伴隨著氣候寒冷干燥等原因,會把動物的皮制作成生活日用品或可供保暖的衣物,例如皮鞍、皮水壺、皮衣、皮靴、皮帶等。后來,將蒙古族傳統圖案雕刻在皮革上,不僅保留了蒙古族皮制品淳樸、自然的藝術特點,還增添了獨具特色的藝術效果,對于蒙古族人民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隨著社會和生活的發展,蒙古族皮雕藝術也逐漸得到發展。當代蒙古族皮雕藝術是在傳統蒙古族皮雕藝術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在原始工藝的基礎上增加了創新元素,具有較強的裝飾性。但是,蒙古族傳統圖案依舊是當代蒙古族皮雕中最常見的圖案,它們被保留下來,應用在蒙古族皮雕藝術中,以簡單和抽象的形式來體現美好心愿,突出了蒙古族豐富的民族特色與歷史文化內涵。

        二、蒙古族傳統圖案在當代皮雕藝術中的應用

        蒙古族皮雕藝術分為兩大類,即實用型皮雕和觀賞型皮雕。實用型皮雕主要包括服飾類、配飾類、器皿類、馬具類等,觀賞性皮雕主要包括工藝擺件類和皮雕裝飾畫等。蒙古族人民用智慧的頭腦和靈活的手法,將蒙古族傳統圖案應用在皮雕藝術中,起到裝飾和美化的作用,既美觀又具有象征意義。蒙古族從古至今從事畜牧業,與動物緊密聯系在一起。羊是內蒙古地區最常見的動物之一,蒙古族與羊有著很深刻的感情。羊也是遠古時期蒙古族先民的圖騰崇拜之一,如內蒙古陰山巖畫中,有很多羊的圖案。在當代皮雕藝術中,人們也同樣喜歡將羊圖案應用在皮革上,如羊角紋(圖1)。皮雕藝術家將羊角紋應用在皮包和皮配飾中,突出立體感的同時,也體現了蒙古族人民樸素的精神以及對羊的喜愛。圖1羊角紋在動物圖案中,除了典型的羊角紋之外,龍紋也是蒙古族人民崇拜的圖案之一。早在幾千年前,龍圖案就已被應用在藝術品中,例如紅山文化的C字型“玉龍”。龍一直被蒙古族人民看作是神秘的象征,從古流傳至今。在當代皮雕藝術中,龍圖案應用廣泛,不論是服飾或者生活用品,均用龍作為圖案裝飾,如皮襖袖子上的龍紋圖案(圖2),嘴巴張大,具有神秘的色彩。龍鼻的圖案為哈木爾紋,四周纏繞著卷草紋,呈現出對稱的視覺效果。龍具有祥瑞的意義,龍紋圖案多表示多福多壽,降福于人。在皮雕藝術中運用龍紋,不僅是神秘的象征,還具有美好的祝福寓意。在蒙古族傳統圖案中,哈木爾紋為最常應用的圖案之一,又稱牛鼻紋,與蒙古族文化圖騰有關,具有神圣的意義,經常應用在服飾、鞍馬文化或蒙古包中。哈木爾紋似圓非圓,是以一種對稱半圓弧的形式呈現出來。圖3中的抽紙盒,是一個小型生活手工藝品,盒面雕有哈木爾紋,造型大方簡潔,線條靈活,看似簡單穩定卻又不乏變化,簡單的造型體現了蒙古族人民樸素的生活方式,在造型上符合蒙古族人民的審美,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并且象征著美好、吉祥與幸福。蒙古族作為游牧民族,敬畏大自然、崇拜大自然。植物為大自然的代表,他們的生活與植物密不可分。在蒙古族傳統圖案中,有許多關于植物的圖案,其中最典型的植物圖案為卷草紋(圖4)。卷草紋是以花徑的草和葉相互穿插卷曲而形成的圖案,廣泛應用在當代皮雕藝術品中,線條流暢,具有連續的韻律感,布局對稱,實際上都是在運用卷草紋來表示遵循大自然的原則,讓草自由的生長。將卷草紋應用在皮雕藝術品中,可以增加美感的同時,也使皮雕藝術品充滿生機與活力。圖4卷草紋圖5組合圖案蒙古族在游牧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包容、團結的品質。在蒙古族當代皮雕的設計中,除了有單獨的圖案,還有很多組合圖案,將多種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相互纏繞與交融,形成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新圖案。如圖5,將原本的蒙古族傳統圖案進行再加工,作品的中心部位雕有蒙古馬圖案,起到了平衡對稱作用,蒙古馬的四周雕有組合圖案進行裝飾,將多種蒙古族傳統圖案結合在一起,通過曲線與直線的交叉與變化,豐富了蒙古族圖案,表達了人們期盼和睦相處、相親相愛的美好愿望。

        三、蒙古族傳統圖案在當代皮雕藝術中的創新

        第2篇: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關鍵詞:蒙古族;民間美術;文化內涵;審美

        中圖分類號:J219文獻標識碼:B

        遍布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民間美術,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也是哺育滋養蒙古民族文化藝術的母體藝術。蒙古族民間美術是億萬勞動牧人為滿足自身社會生活需要而創造的藝術。就其多數來說,是直接用來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環境的,因而也就帶有強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表現出勞動者的質樸和審美意識。任何客觀存在的事物,都有著自身的特點,蒙古族民間美術也不例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蒙古族民間美術在其產生、發展和流傳過程中,顯示出與其他的特殊性質,這些特殊性質或差異,通常被稱為蒙古族民間美術的特征。這些特征,一方面是區別牧民創造的民間美術與宮廷藝術家、文人士大夫美術及其它造型藝術的主要依據;另一方面,也是正確認識和學習蒙古族民間美術的基礎。

        一、實用性與審美價值的統一

        實用美術的客觀規律是實用與美的辯證統一。實用,始終是第一性的,占據首位;美,是從屬于實用的,是以實用品的物質材料,工藝條件和使用場合等為標準的,兩者結合得越巧妙,愈能加強物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蒙古族民間美術,始終遵循著實用與審美緊密結合的創作原則。

        盡管蒙古族民間美術的魅力能讓人魂牽魄動,但是它的第一特征仍然是它的實用性。他的發生,發展均與牧民的勞動與生活相伴相隨。它既是牧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實用品,又是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品。

        張道一先生在論述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時曾指出,民間美術是同廣大人民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就其主流來說,多帶有實用性,雖然有一部分也帶有“純藝術”的特點,但仍距其實用性不遠。

        蒙古族民間美術的作者是廣大牧民和民間匠師,其中絕大多數民間美術品是他們在勞動生產的業余時間制作的,主要為自己使用、欣賞。因此,表現了他們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觀念。蒙古族民間美術和民俗活動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是伴隨民俗活動而發展的。在民間的宗教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節日賽會等活動中,蒙古族民間美術創作也最為活躍。由于眾多的蒙古部落,在地理條件、風俗、感情、氣質等方面互有差異,又在民間美術中形成了豐富的品類和多彩的風格,這些美術品有的供生活使用(如馬鞍皮具、金屬器皿、雕刻氈帖、服飾地毯等)有的用于裝飾和美化環境(如剪紙、刺繡、圖案裝飾、壁畫等)具有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

        器物要在適應人的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利用造型、色彩等創造性組合,造成形式美,讓使用者得到美的享受,無論如何,造物過程中,不能因強化審美功能而損害了器物的實用性。蒙古族民間美術作品,通常以日常使用的居多,或是結合著婚嫁喜事和傳統的

        節令風俗,它的主體以歌頌生活為主,在形式上表現出強烈的裝飾性。在蒙古族民間美術作品中,我們清楚地看到,物質需要和精神需求是怎樣和諧地統一在一起。

        二、物質材料和自然美的充分利用

        物質材料和自然美的充分利用是蒙古族民間美術另一特征,這一特征主要是指材質對于蒙古族民間美術的造型和功能而言的。蒙古族民間美術選用的材料多是廉價的俯拾即是的自然物質,如用樺樹皮制作生活用品,牧民們自己制氈,熟皮,做皮囊。用氈和皮制作各種繡氈,布利阿耳靴,鞍具等。他們用大自然賦予的各種原料制成了花色繁多的實用美術品。《多桑蒙古史》記載蒙古八:“其家畜為駱駝、牛、羊、山羊、尤多馬。其家畜且供給其一切需要。在此種家畜皮革,用其毛尾制氈與繩,用其筋作線與弓弦,用其骨作箭鏃,其干糞,則為沙漠地方所用之燃料,以牛以之革制囊,以一種日之羊角作盛飲料之器”。那些骨雕和鑲嵌的首飾匣,骨雕蒙古象棋,嘎拉哈玩具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間美術品。蒙古族民間美術的創作過程,始終包含著對材料的開發和充分利用,體現出材料自身的肌理、紋飾、硬度、光澤等自然形態特征。蒙古族民間美術作品大多是人們日常生活,節日活動或祭祀活動中的實用物品,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膽取舍,夸張提煉的手法,形成獨有的特征。蒙古族民間美術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藝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藝。

        草原上的物質,取之不竭,幾乎一切物質材料都可以作為蒙古族民間工藝美術的表現對象。一般人認為是廢品的材料,蒙古族民間藝術家卻能將其變廢為寶,創作出樸實無華的藝術品。令人贊嘆的是,蒙古族民間藝人們在利用原材料的同時,善于識別、保持、發揚物質材料固有的自然美――色澤、肌理、質地等,這種自然的美往往是人工難以獲得的。這反映出草原牧人所持有的那種淳樸、坦率、真誠的素質和審美意識,很好地將材料與自然美充分利用,實在是難能可貴。

        三、創作的隨意性

        蒙古族民間美術最善于真實,深刻地反映民族生活風貌、風俗習慣、民族心理狀態,表現本民族的藝術趣味和風格。蒙古族民間美術的造型和裝飾,超越了所表現對象的生理和物體的科學屬性而以創作者自己的心中之意念、意象,即以“心”的幻覺去補充“眼”的不及,將所表現對象賦予傳統所規定的觀念,因而他們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均是隨意的,或是規整的概括,或是裝飾的均衡、或是模糊的抽象、或是大膽的夸張。只要他們認為好看的、美的、就都是合情合理的,這是一種可貴的主體意識。蒙古族民間美術的傳播本身就是再創作活動。對民間美術的創作來說是不斷刪改和不斷加工的過程,蒙古族民間美術的作者沒有創作權的觀念,這也是與專業美術工作者的一大區別。任何一個傳播者都有充分的權力根據需要來改動那些生活中的民間美術品,無論如何改動,民間美術傳統美的特色始終得到保留。

        四、鮮明的原發性

        從蒙古族民間美術的存在形態來看,具有與現實生活重合的性質,是藝術發生的原點,我們通常稱其為“原發性”。原發性不僅在于民間美術的生產是自發的,更重要的是它顯示了廣大牧民對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一種純粹的藝術審美創造活動。蒙古族民間藝人在創作民間美術時,即不炫耀技巧,也不矯揉造作,憑著自己的智慧和生產技能進行創作,帶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點,它遠比其它藝術更貼近現實生活。在內容上,它往往貼近于生產和日常生活情景;在形式上,一般不做過分的雕琢、修飾,保持著清新、質樸的原發性。在現代社會,雖然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社會工業化生產的進程,使得不少蒙古族民間美術被人為淘汰,然而蒙古族民間美術的原發性特點仍然存在。因此,愈是具有廣泛群體性的民間美術門類,就愈能反映民族的本原文化內涵與藝術形態。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蒙古族民間美術始終像一面鏡子,反映著草原牧民對生活的感受,貯存著可貴的知識,情感和技術。從這些物化的文化藝術符號之中,我們可以體味蒙古族民族的民族心理和審美取向,以及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的很多作品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是祖國燦爛文化寶庫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藏,我們應該繼承和發展蒙古族民間美術,為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阿木爾巴圖.蒙古族美術研究[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7.

        第3篇: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關鍵詞】蒙古族;碗;文化內涵;審美意蘊;舞蹈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166-01

        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歷史源遠流長,本民族是在生產方式、生活環境、文化傳統、審美習慣、性格特征及表達感情的特殊方式的影響與制約下逐漸形成的群眾自娛性舞蹈活動。但從民族風格出發設置和發展動作和技術技巧,再加上具有民族韻味的音樂,也完美地詮釋出了蒙古族舞蹈韻律的和諧之美。

        一、蒙古族舞蹈的文化歷史背景與淵源

        蒙古族舞蹈的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宋遼金西夏元時期,出現了蒙古族宮廷舞蹈,到了明、清時期,由于很多原因,草原文化的發展受到重重阻礙。一直到以后,隨著種族的逐步擴大,由狩獵逐漸變為游牧,牧民有了相對穩定的游牧點,改變了“逐水草而居,居無常所”的生活狀況,民間舞蹈的活動也有所改變,特別是一些老藝術家深入牧區采風學習,搜集各種民間舞蹈,整理加工蒙古民間舞蹈教材,創作新穎多樣的舞蹈節目,促進了蒙古族民間舞蹈的飛躍發展,并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可喜局面。

        二、蒙古族舞蹈中的表現形式

        (一)具有典型特色的介質――碗。在聚宴場合進行歌舞娛樂活動,是蒙古民族由來已久的傳統。古往今來,熱情好客的蒙古族牧民,總會借節日、婚禮之際將親朋好友邀至一起,于舉盞酬酢中縱情高歌、乘興起舞。對此,許多內蒙古地方志多有記載,“以碗而舞”便是其中之一。

        (二)蒙古族舞蹈中的碗的選定及應用。在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盅與碗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當其進入舞蹈,成為舞者手中的道具時,就演變成彰顯蒙古族民俗生活特點的象征物。傳統的“以碗而舞”,因受封建禮教“女子不能上席”的束縛,多由入席的男子即興而舞或由民間藝人表演。近現代,則改為以女子表演為主。在鄂爾多斯地區,由女子表演的此類舞蹈更顯風韻,同時也形成了此類舞蹈端莊、穩健、含蓄、柔美而不失熱情的藝術特征。現在,經過藝術家的創作、提煉、加工這種藝術形式,已經演變為蒙古族所特有的舞蹈表現樣式。

        三、碗與蒙古族民族文化內涵的關系

        (一)碗所表現出的審美情趣。頂碗舞作為一種民族舞蹈形式,在整個蒙古族民間舞蹈發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能夠在民族藝術領域內存活和發展,是因為蒙古族先民在吸收外來文化時非常重視與本民族的審美意識的結合,以民族審美需要和創新精神創造了符合本民族審美特征的舞蹈形式。頂碗舞這一古老舞蹈形式的繼承、延續、發展和創新在各時期融合了本民族的特色,同時也體現了這種舞蹈形式符合人民的審美情趣,具有特殊的內在表現力。

        (二)蒙古族舞蹈中碗的情感體現。茫茫草原給了游牧人民寬大的胸襟,他們直抒胸臆以宣泄情感,所以“以碗為舞”是情之所至,是能表達人在彼時彼刻的激動,碰撞出來更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真情實感。加之這是一種酒酣興濃的席間舞蹈,更貼近生活,易于被人們接受。“以碗為舞”所呈現出的意境和情感是藝術家創造出的想象性意境和想象性情感。主要有三個階段:

        1.捕捉情感。一些舞蹈藝術家和工作者為了要更加深刻和真切地表現蒙古族“以碗為舞”的這一風格特性,就會深入生活中觀察蒙古族婦女的端莊與典雅,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情感,用切身的體會去捕捉他們的人情與喜悅;2.凝聚情感。在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要將之前捕捉到的情感元素如人情、喜悅、端莊典雅等氣質凝聚起來轉變成觀念,把這些未加工的感覺變成想象,再通過想象來奠定“以碗為舞”的心理模型;3.表現情感。舞蹈藝術創作家經過第二階段整理后,結合心理狀態、肢體語言、音樂、道具等,再把這種想象具象地表現出來,這時觀眾所感覺到的便是舞蹈最真切的情感。所以藝術想象在舞蹈的創作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重要作用。

        一種既傳統又經典的藝術形式,能夠直接并全面地反映出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自身生活、文化特征。立足當今的藝術舞臺,我們享受“以碗為舞”的輝煌成就的同時,回首從前它的發展歷程,又讓我們感到無比的艱辛。藝術之果得來不易,作為當代藝術人,我們應該透過這小小的碗,看到民族藝術領域那片可以發展的廣闊天空。

        參考文獻:

        [1]烏蘭杰.蒙古族古代音樂舞蹈初探[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2]紀蘭慰,邱久榮.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史[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12.

        [3]王景志.中華舞蹈志?內蒙古卷[M].學林出版社,2006.

        [4]趙小丁.民俗文化對蒙古族舞蹈題材的影響[A].藝術探索,第5期.

        第4篇: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關鍵詞:舞蹈文化;傳承;蒙古族

        舞蹈承載著人類的情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象征,它的價值逐步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蒙古族舞蹈起源于元代,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蒙古族舞蹈動作優美,形式新穎,氣質典雅、風格獨特,這些特點讓蒙古族舞蹈在民間舞蹈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其還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

        一、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環境

        蒙古族人向來以豪邁著稱,一首朗朗上口的《敕勒歌》將這種民族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透過這首詩似乎可以看到蒙古族牧民策馬奔騰的豪邁景象。蒙古族的游牧歷史要追溯到北朝時期的鮮卑族。與普通的農耕民族講究安居樂土、隨遇而安、性格溫厚、樂知天命不同的是,蒙古族長期生活于蒙古高原,受到平坦的地勢條件、長期的游牧生活的影響,其普遍具有桀驁不馴、勇往直前的性格特征,這種性格特征在蒙古族文化中有著直接的體現。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人性格特征的一個重要體現。蒙古族舞蹈動作剛勁有力,體現了蒙古人豪邁豁達、追求自由、慷慨奔放的性格特點。逐水草而居是蒙古族牧民普遍的經濟生產方式,除非遇到重大節日,蒙古人民平時很少大規模集會,需要大規模集會的節日通常包括祭天慶典、部落聯盟以及歡慶勝利等活動,活動一般是在氈房內進行的。因此蒙古人形成了在大聚會上載歌載舞的習慣,通過歌舞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情感[1]。

        蒙古族舞蹈中常見的舞蹈動作也能夠表現,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生態。例如蒙古族人對鳥類有著特殊的偏愛,將其視為神的使者,受到蒙古人青睞的鳥類主要是雄鷹、大雁和天鵝,這也與蒙古人愛好自由、不喜拘束的性格吻合。在蒙古族的民間舞蹈動作中經常出現對各種鳥類的模仿,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征正是游牧民族性格特征的一個體現。通過民間舞蹈對蒙古族人的審美意趣進行創新和提升,從而產生了一批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代表性的蒙古族舞蹈作品,例如《鷹》、《雁舞》等。與此同時,馬既是蒙古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其重要的生產資料,與蒙古人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蒙古舞蹈中的肩部動作和上身動作很多都與騎馬這一動作有關,例如為了表現駿馬奔騰的姿態,舞者往往會擺動雙肩,并在平面繞圓。而蒙古族舞蹈中少見復雜的腳步動作,多以手臂和上身動作為主,這也與騎馬的姿勢吻合。

        二、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當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普遍放在文化遺產的收集、保護與整理上,極少人去關注傳承延續的問題,這種現象使得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被新時代各種新鮮文化侵蝕埋沒,成為“化石”。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需要保護還需要著重傳承,在蒙古族舞蹈文化精髓傳承與保護工作中,要重點關注蒙古族舞蹈所處的文化生態環境,深入分析與研究時代變化對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影響。對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傳承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保持蒙古族的民族特性

        蒙古族民族文化基因受本民族遷移性的影響具有移居文化的特性,在歷史的發展與傳承中已經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然其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生態圈中擁有著自己的文化存在價值。盡管蒙古族民族文化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影響,但其仍然保有著自身強大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也在蒙古族舞蹈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離開了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蒙古族舞蹈的生命源頭也會隨之枯竭。因此在對繼承中要尊重蒙古族舞蹈自身的特性,堅持自主的原則,在保持民族特性的基礎上推動蒙古族舞蹈的發展[2]。

        (二)樹立實事求是的態度

        多數舞蹈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存在著過度的問題,導致其失去了原來的獨特韻味。因此,在傳統舞蹈的創新方面,需秉持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蒙古族舞蹈的特性進行深入研究,不偏離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對蒙古族舞蹈的創造性文化層面進行認真的整理,并且積極挖掘蒙古族舞蹈的獨特內涵,以此為基礎開展創新,才能在對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態進行保護的基礎上,推動蒙古族舞蹈的繼續發展。

        (三)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

        蒙古族舞蹈的傳承不是某個人的責任,它離不開社會群體的共同努力,應該是全社會的指責。基于此,文化主管部門必須制定一套良好的發展規劃,并成立專門的舞蹈機構來規范蒙古族舞蹈文化的發展方向,加強傳承隊伍建設提高綜合素質。除此之外,專家應該積極舉行專業講座,使蒙古族舞蹈從業者的文化素質得到不斷的提升。只有對蒙古族舞蹈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予以了解,才能掌握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精髓,并對其進行傳承和保護。

        (四)加強宣傳,提升知名度

        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一定的群眾基礎,要擴大群眾基礎就必須開展廣泛的宣傳活動。例如舉辦蒙古族舞蹈展覽會、專業研討會以及匯報演出等,不斷提高蒙古族舞蹈在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度,使更多的各族群眾能夠了解蒙古族舞蹈、喜愛蒙古族舞蹈,并通過蒙古族舞蹈來感受草原文化,使蒙古族舞蹈及其文化內涵,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和喜愛[3]。

        (五)制定實用性傳承與保護標準

        要對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態進行保護,并推動蒙古族舞蹈的創新與發展就離不開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在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應該積極發揮政府和社會力量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保障相應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以及相應的規劃,發揮出資金的最大效益,提高社會對該項工作的支持和參與度。

        三、結語

        在時展的過程中,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需要時刻緊跟時代的腳步。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離不開社會力量的推動,只有在全社會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蒙古族舞蹈才能真正發揮出其特有的獨特魅力,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護與繼承。

        參考文獻:

        [1]包美榮.論蒙古族舞蹈的美學特征[J].內蒙古藝術.2013(01).

        第5篇: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關鍵詞】蒙古族;舞蹈創作;文化

        中圖分類號:J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5-0160-01

        蒙古人民居住得比較分散,從古時候起,熱情待客,禮貌待人就成為了每個游牧人民遵循的禮儀。禮儀風俗體現在舞蹈方面主要是喪喜事、交際、飲食等等。

        在廣闊的大草原上,蒙古族的婚慶儀式有很多種,在娶親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喜歡寓情于歌舞,歡快的場面,喜慶高雅。其中典型的摔跤舞、頂碗舞、筷子舞都能表現出蒙古人民多姿多彩的具有民族氣息的婚慶儀式。

        蒙古族人民的是很強的,他們對神的崇敬一直都沒有改變,已經成為了傳統的信仰習俗。蒙族舞蹈最初的形態就是從宗教舞蹈開始興起,逐步創新和發展到現在的繁榮場景。宗教對于蒙族舞蹈來說,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后來的發展中,也一直受到宗教的影響。

        蒙古族的生活風俗是絢麗多彩的,蒙古族舞蹈在衣食住行方面有著別具一格的特點。在飲食方面,蒙古人民生活在草原上,生產的主要模式是畜牧業,奶制品和肉類食品。蒙古族人民個性奔放、熱情開朗,非常喜歡飲酒,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蒙古族人民經常借酒抒情,表達他們的好客之情,往往會伴隨著音樂起舞。舞蹈動作經常也會出現喝酒時的場面,給人以真實的生活場景,展示了蒙古族的民族風情。在服飾方面,蒙古族也有非常鮮明的特點。由于生活環境的特點,人們最愛穿的服飾是蒙古袍。蒙古袍袖子厚而大,顏色鮮艷多彩。受到自然因素的約束,蒙古族人民穿蒙古靴,靴子一般都是用牛皮制作而成,挺拔且厚重,從而使蒙古族舞蹈的基本步伐顯得沉穩而厚重。在居住方面,蒙古族游牧人民稱他們居住的住房為蒙古包,蒙古包結構簡單,易于拆裝,使游牧人民的生活變得輕便無壓力。里面空間適當,也可供人們娛樂玩耍,在舞蹈方面多以原地動作和上半身動作為主。

        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形式來源于生活和生產實踐,在外界因素的制約下,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就變成了蒙古族舞蹈的文化依托,是蒙古族舞蹈風格、民族內涵和民族特色的顯著體現。

        蒙古族居民受生活環境的影響,一直是唱歌和跳舞,人們喜歡用歌舞的形式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愛。游牧人民情感上較為豐富,有了高興的事就喜歡跳舞,用舞蹈來表達喜悅的心情。

        在蒙古族舞蹈中每一個動作,舞蹈時的步伐和面部表情都能看出蒙古族人民勇敢淳樸、熱情奔放的心情,所表現的民族特色非常的明顯。蒙古族姑娘很多都以翻腕和抖肩的動作表現自己的活潑美麗和熱情開朗。蒙古族男性勇猛彪悍,舞蹈步調一般是無拘無束的。

        蒙族舞蹈的基本舞步是平步、踏踮步、馬步等(馬步主要有軟騎馬步、硬騎馬步、跑馬步、踏點馬步、進退馬步、搖籃馬步、跟馬步、滑步馬步等)。

        一、平步:就像是在平地上走路一樣,但是跟平地走路又有些不同,主要要求是要挺胸立腰、兩個肩膀跟著步伐的走動前后自然晃動。

        二、馬步:馬步最常見的應該是搖籃馬步,搖籃馬步的主要動作是雙腿小腿前后交叉,兩個腳的腳踝靠在一起,雙腳向外展開,重心放在左腳,全腳著地,然后經過兩個膝蓋的屈伸,重心從坐腳移向右腳。

        蒙古族舞蹈藝術的發展,大致從濃郁、神秘、古老的宗教色彩開始,經過了反映真實、淳樸、熱情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的舞蹈,到今天典雅、奔放的唯美性舞蹈這樣三個發展過程。歲月如梭,時展的大潮滾滾向前,人類不斷地認識、了解和改變自己,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藝術作品,這是當代舞蹈藝術創作中的一大進步。

        第6篇: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關鍵詞:蒙古族傳統服飾;現代設計;啟示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8-0080-02

        民族服飾作為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現,充分體現出一個民族的發展特征。事實上,民族文化可以稱得上是與衣著附屬直接掛鉤的,換句話說,衣著服飾在民族進步的過程中會呈現出強烈的民族特征,具有蒙古族獨有的特色。衣著服飾審美標準也與民族文化密切相關,體現出濃厚的個性化特征。

        蒙古族傳統服飾擁有其自身的發展歷史,包含了創造來源、逐步完善、深入發展、定性演變等四個階段,借助對蒙古族傳統服飾的研究,既能夠充分表達出蒙古族服飾的特點,又能夠突出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

        一、蒙古族服飾的藝術特點

        服飾的發明是為了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并逐漸發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所表現出來精神風貌的載體,這促進服飾將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充分表現出來。具備實用性是服飾的前提條件,然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服飾已經逐漸成為人們審美水平的重要體現,它的生動形象性、裝飾點綴性在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時,還能夠融合各個時期、各個民族的潮流,進一步表現出其所包含的個性化的藝術涵養。蒙古族服飾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個性化的藝術魅力,向人們展示出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現出整個蒙古族的審美標準。

        服飾的式樣是體現服飾魅力的關鍵因素,同時服飾的式樣是生動形象化的,它是組成服飾的重要因素,服飾的式樣主要有:衣服質地、款式顏色、花紋圖像、服飾造型。需要注意的是,服飾魅力的展現主要是通過式樣來表現出。

        1.蒙古族服飾的面料質地

        服飾的質地是體現服飾魅力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時期蒙古族是沿水居住、經常需要遷移放牧的一個民族。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蒙古族服飾的面料大部分是選取的動物的毛皮。早在13世紀時期,用動物毛皮制作成衣服的現象就已經十分普遍。在那個時候的蒙古族,一些貂狐的毛皮都是十分貴重的,包括某些動物的毛皮也可以制作成為服裝,比如火鼠、花鼠、花貍、青貍、黑貍等。其中,黑貂是較為珍稀的動物毛皮。

        與此同時,蒙古族還大量使用了紡織材質進行服飾的制作。從唐宋的發展歷史中來看,蒙古族紡織品的應用領域十分廣闊。隨著中原各種各樣的絲綢、布料、天鵝絨不斷進入,大大提高了蒙古族服飾面料的選擇范圍。后來,蒙古汗國的成立拉近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距離,使得歐亞的貿易聯系更加密切,大量的歐洲織物涌入到蒙古地區,給蒙古族帶來了更多的服裝制作原材料。與此同時,蒙古族從西亞虜獲許多善于制作服飾的人員、勞動人民,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蒙古族服裝的制作樣式,為蒙古族服裝原材料的豐富性提供更好的基礎。蒙古族服飾多方面的吸收了本民族的草原文化以及中原的文化、歐洲的文化,體現出蒙古族服飾式樣的包容性。

        2.蒙古族服飾的式樣造型

        蒙古族服飾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和風俗的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形制,然而最基本的形制大體上相同。蒙古族服飾的式樣造型主要表現為:衣身寬大袖口窄小、配有腰帶、合體下跨、腳穿皮靴。這樣的造型才與北方的自然環境相適應。

        蒙古族傳統服飾的式樣造型主要表現出上身緊湊、下身肥大的特征,同時配有一根腰帶使得整件服裝都能夠合體,而下身比較松大,腰部挨挨擠擠的打上小褶子或是用腰帶緊緊勒住。所以說,衣袍的上身、腰帶和衣擺處都表現出規律性和節奏性。與此同時,上身緊湊的造型方便蒙古族人騎馬而不受到約束,肥大的下身則有利于人們上下馬,腰帶則起到促進人民腰部挺直的作用。

        二、蒙古族現代服飾的特點

        從古至今,善良大膽、勇于開創的蒙古族人民能夠在蒙古土地上長期居住,游牧馳騁、依水而居的原因很大一部分由于他們的服飾,因此可以說蒙古族服飾是人們生存的有利幫手。時代的不斷前進,蒙古族服飾也逐漸走向現代化,而蒙古族現代服飾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風格各異的地域特征

        事實上,立足于蒙古人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他們主要有群居和散居這兩種途徑,居住在森林、山原、湖泊、雪山附近等多樣化的自然條件下。蒙古族服飾的原料質地、樣式造型、制作手藝、面料色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蒙古族服飾的制作,造成了蒙古族服飾文化的多樣性。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流傳的近八十種的蒙古族地域服飾,成為蒙古族歷史中最杰出的體現。

        2.功能多樣的裝飾特點

        蒙古族服飾十分注重于實用性,并使用了大量有關實用性的元素。立足于整體的蒙古族服飾而言,其局部細節處都處理得十分精妙,體現出實用性。同時,蒙古族服飾創造性地將匯護體與美融合到一起,包含了裝飾性和實用性為一體,使人贊嘆。眾所周知,蒙古族人的性格粗獷、不拘泥于小節。先前蒙古族人制作的服飾并未使用馬蹄袖,而是連接動物毛皮,通常是將毛皮朝向外面一層起到裝飾性的作用;天冷時則會將毛皮袖口放下,充當手套發揮保暖的功效,這是蒙古族服飾裝飾性與實用性并重的體現。

        第7篇: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加強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對于蒙古族傳統文化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的民間傳承受到較大的挑戰,在高校教育中,加強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將現代化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相結合,采用高校教育中現代化的教學模式與方式能夠促進傳統音樂的發展與傳承。

        一、蒙古族傳統音樂特色

        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悠久的音樂文化歷史和音樂文化品種,包括具有特點的蒙古族民歌、馬頭琴等特色音樂表達方式、民族樂器等,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蒙古族的文化特色以及豐富的人文歷史。

        (一)蒙古族歌曲

        蒙古族歌曲是蒙古族音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類型,蒙古族傳統的歌曲類型包括長調(烏爾汀哆)、短調(寶格尼道)以及呼麥等多種類型,其中以長調與呼麥最具有草原文化特色。長調聲音恢宏雄壯、無固定節拍、節奏循環規律,氣息寬廣、曲調高亢悠揚,內容豐富多樣,通過長調反映出蒙古族人民的風土人情;短調具有鮮明規整的節奏和輕快的速度,而且短調吸收其他民歌的特點而呈現出特有的效果,包括《嘎達梅林》《森吉德瑪》《達古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之夜》《飛速的棗紅馬》《亮鬃黃驃馬》等都具有草原文化的特色;呼麥是蒙古族傳統音樂的特有技法,通過獨特的“喉音”藝術,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

        (二)蒙古族調式

        蒙古族的音樂主要由不帶伴音的五聲音階構成,因為蒙古地區具有遼闊雄壯的特點,因此蒙古族的傳統音樂也呈現出雄壯、大氣、豪邁的特色。蒙古族傳統音樂中的五音均可作為調式主音,而且以徵音和羽音做主音的調式更為常見。蒙古族傳統音樂中的音調起伏較大,一曲歌曲會出現大跳,音域也較寬,給人以遼闊、奔放的感覺。

        (三)蒙古族樂器

        蒙古族傳統音樂中常見的樂器包括馬頭琴、四胡、三弦、蒙古琵琶、胡笳、火不思等多種樂器。蒙古族的樂器豐富多變,其中馬頭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其音色低沉柔美,表現力豐富,適宜于獨奏與合奏,能夠呈現出馬匹奔跑與嘶叫,具有明顯的蒙古族傳統音樂的特點。

        二、高校音樂教育中蒙古族傳統音樂傳承的可行性分析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深,網絡化以及信息化發展,民間傳承傳統音樂逐漸失去吸引力,蒙古族傳統民族音樂傳承與傳播遭到巨大的挑戰,為了確保蒙古族傳統音樂得到有效的傳播,需要在高校中加強傳統音樂教學,做好文化傳承。

        (一)高校教育的使命

        高校肩負著培養傳統音樂人才、延續民族音樂傳承的使命。通過在音樂教育中設置特色專業,開展民族音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開展傳統音樂的創作,能夠促進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對于蒙古族傳統音樂而言,在高校中開展傳統音樂教育與研究,能夠為傳統音樂的傳承提供良好的土壤,并且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與生態環境,從而推動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二)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

        在高校中開展蒙古族傳統音樂的教學,能夠為音樂傳承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高校學生已經逐漸形成個人的學習習慣、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高校中開展蒙古族傳統音樂教學,能夠為音樂傳承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通過高校音樂院系開設傳統音樂課程,能夠為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接觸到蒙古族的傳統音樂。

        (三)聚集盡可能多的受眾群體

        在高校中推廣蒙古族傳統音樂,能夠通過高校所聚集的一定規模的學生進行傳播,為蒙古族傳統音樂的校園傳播與傳承提供受眾基礎。民族民間音樂得以傳播與傳承的最大因素為活態的人,將蒙古族傳統音樂引入高校音樂課堂,能夠使年輕人接觸音樂,從而為傳統音樂提供盡可能多的受眾群體。

        (四)規模化教學體系提供常態化進程

        當前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發展與傳承失去了自我發展、自我傳承的能力,即使有一些音樂已經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仍然無法改變民族音樂發展與傳承現狀。在現代化高校中引入蒙古族傳統音樂教學,能夠發揮現代化教學的優勢,以規模化的教學體系為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提供有效支持,通過常態化的音樂教學,使傳統音樂成為習慣,實現其常態化發展。

        三、蒙古族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現狀

        蒙古族傳統音樂引入高校教育是當前傳統音樂發展的重要趨勢,通過高校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弘揚民族精神、提高綜合素質,對于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的高校音樂教學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影響了傳統音樂的傳承發展。

        (一)音樂教學理念本土化不足

        為了加強高校藝術教育,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令,規定通過藝術教育必須要傳承優秀的文化成果,提升學生的審美觀與藝術素養,激發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當前的高校音樂教育主要是以西方音樂為標準的,民族音樂處于邊緣地位,而且當前的高校音樂教學并不完全適合民族音樂教學,適合于高校蒙古族等民族音樂教學的教學模式與方式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與探討,還需完善當前的音樂研究體系。

        (二)音樂教育實踐性不足

        內蒙古地區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起步較晚,而且學生的專業與學歷層次不同,因此蒙古族傳統音樂的教學實踐達不到有效的效率。對于音樂教學而言,音樂教育課普遍缺乏教學指導性大綱與之相適應的教材,不能夠為傳統音樂教學提供教學支持。相關研究顯示,現有的蒙古族音樂教材相對比較專業,主要是專業音樂教育使用的教材,不能夠適應普通高校學生使用,應用性不足,無法發揮民族音樂教學的效果。

        (三)針對學生創作的蒙古族風格作品較少

        因為蒙古族音樂具有較強的民族性與地域性,因此無法有效地應對現代文明與發展方式,無法得到真正的傳承。而且同時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教師掌握民族音樂精髓的較少,尚未形成系統和正規的蒙古族音樂教育,影響了蒙古族音樂的教學效果。為了提升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性,需要增強音樂的表現性,從而創造真正符合青年學生心理特點的民族音樂。

        四、蒙古族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傳承途徑

        為了提升高校中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效果,需要加強當前的音樂教學研究,通過政策支持、高校土壤等方式,構建出適宜蒙古族傳統音樂發展的背景環境,以細致化、專業化、科學化的途徑方式,促進傳統音樂的傳承效果。

        (一)高校樹立整體音樂文化觀念

        音樂教學并不僅僅是音樂唱法、歌詞等方面的教學,同時也包含著歷史、文化、意識形態等多層面的內容,為了做好音樂的傳承,應將蒙古族傳統音樂教學作為一個體系,使學生能夠置身于傳統文化環境之中,更好地感知音樂內涵與表達意義,從而更好地促進音樂教學。提升音樂教學效果,需要充分利用地區的人才和科研優勢,加強音樂理念的研究,對于蒙古族傳統音樂的風格、實踐課程以及蒙古族人文等方面進行教育,從而構建蒙古族傳統音樂教學體系,為蒙古族傳統音樂教學提供支持。

        (二)營造良好的蒙古族傳統音樂傳承實踐的生態環境

        在蒙古族傳統音樂教學中,應該從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重視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在藝術教育、舞臺、藝術評論等方面對蒙古族音樂進行傳播與推廣,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蒙古族音樂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跳出固定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創造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蒙古族音樂,通過社團、課程等方式培養蒙古族音樂的受眾,開展有效的人才教育與培訓,從而推動教學實踐發展。

        (三)內蒙古地區高校加強實踐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任務

        內蒙古高等院校作為民族音樂人才培養的基地,承載著傳播文化、輸送人才的歷史使命。為做好蒙古族傳統音樂在高校中的傳承,內蒙古地區高校需要加強對蒙古族傳統音樂的認識。高校培養學生不僅僅是培養未來發展適用的人才,也需要進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重視蒙古族傳統音樂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以教師的綜合素質的提升作為出發點,將教師作為傳承的主力,培養教師對傳統音樂的感受與認知,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水平。為了做好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從而促進教師以自身的思想與行動帶動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感受傳統音樂的魅力,從而加強民族音樂的推廣與傳承。同時將蒙古族傳統音樂的教授當作保護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方式,將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相結合,推動蒙古族傳統音樂的有效傳承。

        第8篇: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關鍵詞]那達慕 蒙古族 草原文化

        一、那達慕概況

        在古代,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先哲們很少以美為話題談及一個事物美還是不美[1]。那么,只有體現了人類進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歷史發展趨勢、顯示客觀規律和必然性的社會生活才是美的[2]。蒙古族那達慕起源于13世紀,是人們為了感謝今年雨水豐沛、草場肥美、牛羊健碩而舉辦的大型盛會;也是因為蒙古族自古就是游牧民族,牧民以放牧為生,家家戶戶相距較遠,那達慕就成為了親朋好友相聚、商量重大事宜的喜慶節日。屆時,人們會出售畜牧產品如牛、羊、駱駝、馬還有自家制作的奶食品等,也會從一些專門趕來的商販手里購入一些米、面、茶葉等生活必需品,同時會舉辦各式各樣的競技活動,如最原始的男兒三技包括摔跤、騎馬、射箭,當然對于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來說音樂舞蹈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3],我國少數民族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4],我國蒙古族藝術歷史悠久,獨具特色。

        二、源流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那達慕與草原聚會的關系。蒙古族聚會其實被稱為“耐亦日”,“那達慕”是“耐亦日”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那達慕”在《蒙古語詞典》中解釋為:“人們歡喜的玩耍娛樂;體育競技等集體表演、集會;玩具、戲耍;賭博。”。“耐亦日”在《簡明蒙古語詞典》中解釋為:“建立和平關系;禮物;宴會;娛樂;游戲之意。”由此可以看來,那達慕是耐亦日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也可以這么說,祭祀敖包被稱為“敖包耐亦日”;馬駒節被稱為“珠拉格耐亦日”,以聚會娛樂為目的的那達慕就是“那達慕耐亦日”了。許多少數民族中都存在著圖騰崇拜,并世代相傳[5]。祭敖包,馬駒等活動想必也與蒙古族的獨特的圖騰崇拜息息相關。那達慕作為一種草原上的聚會活動,在古代,人們借那達慕之際,商討政治、軍事等重大問題,例如,草場的分配問題、官員的任免問題、更是推選可汗的重要會議;對于老百姓來說,人們可以互相交換、挑選優良的馬中、牛種等,也可以進行一些商業活動;對于青年男女來說,可以在那達慕大會上挑選心意的配偶。所以,那達慕大會不僅滿足了游牧民族政治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提供了對匱乏的精神生活的滿足。由此可見,自古以來那達慕大會是草原上的聚會,是蒙古族的重大節日。

        其次,了解那達慕的起源不得不談談那達慕與敖包祭祀的關系。敖包又稱“鄂博”、“腦包”,是用石頭堆成圓形尖頂的巨大石堆,現在人們在堆敖包時有的還會在旁邊樹幾根柱子,柱子上會系上哈達或者紋飾美麗的布塊兒,他們造型優美,種類繁多,風格獨特,紋飾華麗[6]。如今的一些蒙古族飾品已然作為一藝術作品登上了藝術的舞臺,藝術貴在創造性,這種創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態揭示更豐富的精神內涵[7],那達慕也是能直接的表現蒙古族人們的生活狀態的一種藝術。比如在賽馬的時候,人們用的馬鞍、射箭的時候的弓箭等,都是蒙古族祖先發明使用的生活生產基本工具,在現來說在都可以當做工精美的蒙古族手工藝品,所以從工藝品的審美歷程來看,凡是產生年代久遠的物品往往帶有某種實用性[8]。藝術能啟迪智慧,拓寬思維,增長才干[9]。這種藝術使我們深思,使我們無不感嘆偉大的蒙古族人民的智慧。這些藝術作品包含有審美功能和非審美功能[10]。在歷史上,敖包祭祀是薩滿教的一種祭祀儀式,是從祭祀神山演變而來的具有信仰特質的習俗,祭敖包時常伴隨著一些競技比賽如騎馬、射箭、歌舞、娛樂等活動,所以那達慕又是作為敖包祭祀的一個附屬活動存在著,而在現代那達慕大會上祭敖包也是重要的項目之一,所以祭敖包和那達慕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祭敖包是蒙古族精神的寄托,通過對神靈的崇拜祈求分調雨順、草肥馬壯甚至是家人子女平安多福,祭敖包直觀的反映了薩滿教的思想哲學。

        敖包祭祀有以下幾點主要功能:第一,是娛神、媚神,蒙古族人民認為江、河、山川、湖泊、火、雨水等都是由神靈掌管的,要尊重這些就規定了許多的禁忌,比如蒙古人不能把臟水污穢倒入湖泊、河流當中等,在祭敖包時要通過舞蹈、比賽來感謝神靈賦予的這一切,蒙古族就是通過這些來娛樂神靈尋求神靈庇護部族;第二,自我增強的心理暗示行為,人們在祭敖包時通過射箭、騎馬摔跤等競技展現自己強壯和勇敢,比如,在摔跤動作中就有模仿雄鷹展翅和猛獸奔跑的姿勢,這是蒙古族勇士期望自己同猛獸雄鷹一般勇猛、睿智;第三,祭敖包也有娛樂的作用,在祭敖包時人們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帶來家里最好的馬奶酒、酸奶、奶食品、肉等食物除了撒在敖包上,也會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一起飲酒,一起唱歌跳舞。

        三、草原文化精神

        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又是這個民族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和精神支撐,民族精神與文化內涵又可以從這個民族的生活習慣、思想、思維方式、信仰等各個方面反映出來。蒙古族那達慕基本可以反映蒙古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娛樂方式和等多個方面,所以那達慕反映了蒙古族的文化和精神內涵,是了解草原文化的展示臺。那么從那達慕談談草原文化的精神內涵:

        (一)、蒙古族的

        蒙古族起先的信仰是薩滿教又有后來自上而下推行的藏傳佛教,還有蒙古族對自然地信仰,比如對山、水、火的信仰。

        1、薩滿教

        歷史上的薩滿教儀式敖包祭祀與今天的那達慕活動是分不開的,敖包祭祀與那達慕通常相伴舉行。薩滿不僅主持祭祀還會主持一些部落里的重大事件,是氏族部落的保護者,薩滿法師最初也要掌握蒙古族基本的騎馬、射箭、摔跤,在祭祀活動時,通過騎射、摔跤等技藝的比試和跳神等活動來娛樂神靈以表達對神靈的感謝之意,這也是為后來那達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薩滿教信仰“萬物皆有靈”,所以蒙古族對自然是崇拜的,對數字、顏色是崇拜的,對英雄祖先也是崇拜的。蒙古族自古就有“不要玷污了水火,污了就要有禍災”的諺語,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歡的數字是“九”,比如在射箭比賽中,采用的就是三輪九射的比賽方法,在獎品上也設為“九九八十一”項獎品,蒙古人在歷史上就有崇拜“九”的說法,他們認為數字始于一,而終于九,然后位數遞進循環趨于無限,故九最大。在顏色方面,蒙古族最喜歡的是白色、藍色、紅色即白云、藍天、火焰的顏色,這又呼應了蒙古族對自然的崇拜,白色代表著純潔、圣潔像蒙古族的奶酒奶食一樣,白色的哈達往往代表祝賀之意,藍色是天空的顏色,具有永恒之意,紅色是火焰的顏色有喜慶吉祥之意。

        2、藏傳佛教

        在蒙元時代初期,政府不限制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在國內傳播,因為藏傳佛教因其所主張的“因果”、“輪回”等十分贏得上層統治者的青睞,也因藏傳佛教在醫學上主張行醫而不是薩滿教封建的跳神祛病,并且佛教“好生截殺”譴責了薩滿教的殉葬制度,贏得了老百姓廣泛的支持,并逐漸在蒙古族地區傳播開來。所以在這一時期開始,薩滿教的地位受到了動搖,就連祭敖包的主持也由薩滿改為喇嘛,所以直至今日敖包祭祀活動中一直保存著喇嘛念經的內容。藏傳佛教直至今日對蒙古族的信仰甚至世界觀、人生觀都有重大影響。現如今,許多蒙古族老人家中都供瞻著佛龕,擺著酥油燈、奶茶、奶食、哈達等表達對神靈的敬仰為子女祈求平安。

        (二)、尚勇、尚力的英雄精神。

        過去,騎手騎馬,不備馬鞍,不穿馬靴,對騎手的技藝和勇氣考察非常嚴格,除賽馬之外,有的還要比賽套馬、跳馬等。跟據《蒙古風俗鑒》的記載,想要將馬馴服首先需要套馬,就是把馬套住以后,抓住馬給它套上籠頭,然后用繩子將馬的上唇綁起來,再給馬披上馬鞍,當騎手騎上馬背讓馬跑時即拉繩子,這樣馬在跑的時候如果不聽話就會感到疼痛,經過反復這樣的訓練一匹桀驁不馴的馬駒才能被馴服。套馬、馴馬、不配馬鞍的騎馬,無不體現蒙古男子的勇敢和力量。蒙古式摔跤即有力量的較量又有耐力技巧的比試。摔跤手站法要穩健、握法要靈活,在摔跤比賽時,沒有具體的時間限制,這也與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蒙古族對時間觀念比較模糊,自古就有“草青為一歲“的諺語,所以在摔跤比賽中不設時間同時這就要求摔跤手有足夠的耐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贏得比賽的最終勝利。由此可見,崇尚勇敢和力量,與蒙古族特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活密切相關。在這種生活習慣中,鑄就了蒙古族男人的勇猛剽悍、豪邁爽朗的性格特征和草原人民熱愛、崇尚騎馬摔跤、射箭運動的傳統。

        (三)、自由、平等精神

        那達慕大會的各種比賽項目中,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尊卑貴賤發揮自強堅毅的自由、平等精神來參加比賽。在那達慕大會的主要活動中,射箭這一項目即不分男女老幼又不分尊卑貴賤,大家自由參加,賽馬、摔跤比賽參賽者也可以不分貴賤、尊卑自由參加, 據記載,元代時期就有女子參加摔跤比賽的事例。這反映出在蒙古草原上有與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統治地位不同的自由、平等精神。在歷史上,蒙古族人民也和其他民族一樣,受森嚴的等級制度制約。汗和那顏作為蒙古族中的游牧貴族,是蒙古族上層社會的統治者,他們擁有廣闊肥美的牧場、健壯的牲畜,并且有權力向牧民們征收稅務還有權利讓牧民為其服役。而廣大的牧民卻是社會的下層,處于被統治和被被剝削的地位。由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與當時社會相一致的就是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夫婦有別、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直到元帝國建立后,蒙古草原以家庭為單位的阿寅勒游牧方式開始盛行起來。在這種小規模的家庭經濟生產生活活動中,婦女的家庭地位逐漸顯現出來,婦女既要從事放牧、擠奶、打奶食等體力勞動還要教育、撫養子女,所以在這種生活環境下,保證了草原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

        四、結語

        蒙古族向來就是草原文化的代表,說到草原人們也第一時間會聯想到蒙古族,草原環境孕育了蒙古族寬廣、豪邁的情懷,蒙古族遵從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的規律,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對自然的征服與崇拜建立了獨一無二的包括那達慕在內的草原文化。

        參考文獻:

        [1]秋浦.薩滿教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蘇和平.藝術人類學與藝術教育芻議.北京:民族教育研究,2008,第2期,P41-44;

        [3]蘇和平.藝術學原理.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P77;

        [4]蘇和平.中國少數民族美術發展史.貴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P55;

        [5]羅布桑卻丹.蒙古風俗鑒(漢譯本)[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88。

        第9篇:蒙古族的藝術文化范文

        民間美術的出現就是伴隨著人類對美有懵懂意識開始的,它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并不象宮廷藝術和廟堂藝術高高在上,而是一直伴隨這廣大勞動人們的生產和勞動向前發展著。它并非粗俗簡陋,而是極具哲學、美學、人類學、社會學的內涵,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凝聚,它自誕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們的點滴生活當中。內蒙古民間美術與其它民間藝術具有共同性,都是以(1)生命為主題祈求繁衍與生存,(2)祈禱祝福吉祥的民間吉祥藝術文化內涵,(3)驅災辟邪是民間吉祥藝術信仰中的另一種文化內涵。這些都是追尋盡善盡美,祈福納吉的審美思想,這是值得現代藝術設計借鑒和運用的。例如一些剪紙作品中會出現柳枝插在敖包上的表現內容,其表達的就是草原上的牧民祈求多子多福的祝福含義。

        二、“求全求滿”的藝術表達

        蒙古族民間美術的造型語言不只限制于表現對象的外在造型和事物的固有屬性。而是以創作設計者的“心”為中心,根據自己的理想意念和意象,用“心象”的感知幻覺去補充看不全的內容,所以這些設計者創造的藝術形象都是隨性的,或是秩序美的概括,或是裝飾美的平衡,或是簡練而抽象,或是大膽奔放而夸張。蒙古族民間美術的表達既有本民族的原始審美趣味,同時也融合了其它周邊民族的藝術特點,民間美術的相互傳播融合本身就是再創作再發展的活動。相互融合的民間美術創作來說就是不斷加入不斷刪減的過程,無論如何改動,民間美術最終的傳統美學的“求全求美”的思想宗旨始終得以保留。

        三、蒙古族民間美術的造型語言

        蒙古族由于受生活的地理環境的影響,性格都很直爽,并且熱愛生活,所以在圖案方面具有自己的鮮明的藝術特色。

        (一)蒙古族圖案的造型語言特點:

        蒙古語圖案稱為“賀烏嘎拉吉”,卷曲類圖案叫“烏嘎拉吉”,其他類叫“賀”蒙古族圖案的種類分別有:一為自然紋樣、二為吉祥紋樣。

        1.卷曲是蒙古族民間美術中圖案造型最重要的特點

        蒙古族的抽象型卷曲紋既不是以葉形為主要表達,也不是以花為主要表達,而是以近似盤羊犄角卷曲對稱的線條為主,這種圖案也叫“烏嘎拉吉”。卷曲多表現的是虛實、重復、對比、多樣統一等形式美感。而蒙古族的卷曲紋較少的出現粗細變化,所以顯得更加簡潔和粗壯,既能折射出曲線的陰柔美又能表現出力量美,充分體現了自然樸拙、粗獷勁美的草原風格。富有節奏的和韻律的卷曲花紋象征著草原上的生生不息、牲畜興旺,吉祥美好的寓意。草原上的草經過風吹也會呈現出卷曲的造型,預示著草原上水草豐美,這樣就可以養育草原上的更多牛羊,也代表著蒙古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蒙古族民間美術中圖案造型常用的構形方法

        “圓滿”一直是民間美術的表達思維,所以對稱就成了最主要的構形方法。這與中國的陰陽審美意識是相一致的。

        (1)對稱,對稱雙數中包含著和、完美的寓意。蒙古圖案中對稱的蓮花花瓣、、山紋、水紋、圖案,

        (2)重復,蒙古族圖案確定基本的單體形態后,構成方法是中心點向四周發射的重復,或者是又四周向中心發射的重復。或者是整個畫面的重復構成。

        3.幾何構成,直線曲線相互轉換的藝術表現手法

        蒙古族圖案中經常會看到回紋以二方連續組成的圖案形式,回紋圖案多是由短直線構成,以正方形為一個基本單位,組成連續圖案。在佛教圖案中的盤長圖案中,盤長是由直線構成,而盤長的外延連接卷曲線條,直線與曲線自然結合,形成別具特色的圖案表現手法。這中藝術表現手法常常會出現。

        4.蒙古族民間美術中圖案造型的正負形法

        蒙古族的圖案正負形表現,并不是兩個不同的形態的形疊加構成的,而是由兩個同樣的形態的圖形,以圖與底的不同形態構成,既有實形空間的正向陽圖形美,有可以看到虛型的構成陰形的美。

        5.蒙古族民間美術中圖案造型的“豐滿”的藝術感染力

        由于蒙古族圖案有吉祥美好的寓意,祈求圓滿的意思。所以在一些花卉圖案的描繪時,追求“豐滿”的造型,每一個造型都是大而飽滿,在動物的造型上也是魁梧、舒展,自由。體現了草原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蒙古族生活用品器具的造型語言特點

        蒙古族生活用品器具主要包括建筑,家具、金屬等器物。蒙古族使用的生活用品器具的造型受到游牧的流動性生活習慣的影響,主要以輕便,便于攜帶為主,這也讓這些物品造型有了蒙古族特有的形態,注重美的時候也不忽略實用性。這也可以為藝術設計各專業帶來不一樣的營養源泉。蒙古包的造型除了功能作用外,也體現了圓滿的思維觀念。包內的布局是以火撐子向包內墻擴散,這種構成也體現了均衡,圓滿,無所不包的寓意。包內的物品擺放以西為尊貴,因為蒙古族人認為當太陽升到最高處的時候是在西方。這與蒙古族信奉的藏傳佛教以“尚右”的觀念不謀而合。生活使用的器具由于受到蒙古族的穹頂和勒勒車運輸的影響,器物的形制相對小,都是低矮型,因材料決定制作工藝,造型多簡潔明快。

        (三)蒙古族服飾造型語言特點

        蒙古族服飾是民間美術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直伴隨著蒙古族的發展歷史,蒙古族在長期的生活和勞動中不斷摸索發展、借鑒兄弟民族的服飾設計的精華完善著自己的服飾的種類,裝飾方式方法創造許多華美的服飾。

        四、蒙古族民間美術的色彩語言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 中文字幕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午夜色福利久久免费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 无色码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