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比較難的科學實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比較難的科學實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比較難的科學實驗

        第1篇: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在科學實驗中有很多的材料資源在不同的實驗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種材料都有它不同的使用價值。可見很多的實驗材料都可以進行“一材多用”、“材”“材”巧變;可以將它的使用價值發揮到極致。通過“一材多用”的探究過程把科學現象淋漓盡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每個學生收獲意想不到的實驗效果。比如,鋼勺是實驗室里常見又常用的演示材料,在不同年級的科學課中都要用到它。如六年級《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一課的“給白糖加熱”的科學實驗、四年級《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課的“清水煮肉片”的實驗、五年級《馬鈴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課中“觀察比較兩種液體”等實驗都把鋼勺當作加熱的材料。其實鋼勺除了可以作為燒烤時的容器,它還可以作為《熱是怎樣傳遞的》的工具。除了鋼勺,科學實驗中還有其它的材料也可以“一材多用”,如:毛巾也可代替《運動和摩擦力》一課中所要求的砂紙;作為分離水中固體的過濾器,它也是《污水和污水處理》一課中的污水凈化實驗的工具,使用它要比教材上提到的用礦泉水瓶做過濾器效果要好,只要在鋪沙子之前放上一層餐巾紙就搞定了……所有這些實驗材料的再利用、再設計和再生成,使科學知識的獲得、科學方法的提煉、科學思想的提升都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二、變廢為“材”

        由此可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驗材料是學生進行實驗活動的必要條件,沒有豐富而有效的實驗材料,科學實驗的探究過程也就無從談起。更何況在我們的身邊存在著很多舊物、廢物……這些物體因為沒有被我們的“慧眼”識中,把它們當作無用的垃圾而被“無情”得處理掉。作為科學教師的我們更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多一點關注這些被我們忽略的“棟梁之才”,有效地整合它、利用它,讓它們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課堂,豐厚科學實驗的過程。例如《傳熱比賽》的這一課的實驗材料比較難處理,如果不做實驗吧,學生根本無法親歷銅絲、鋁絲、鋼絲在導熱時的實驗過程。而科學課的教學宗旨就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對實驗過程的盡情探究,來獲得科學能力和科學方法。于是我就決定自己動手實驗器材。我選取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易拉罐作為該實驗的“主角”,在易拉罐上打3個孔,孔的大小就是剛能固定住金屬絲就可以了,把三種金屬絲固定在易拉罐上,然后用分別在金屬絲上滴上紅色的蠟燭油,且它們的距離相等,把易拉罐固定鐵架上,把蠟燭放在易拉罐底部的中間位置加熱,這樣一個傳熱比賽的實驗裝置就完成了。借助被我改造過的實驗裝置,這個活動順利得以完成,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實在我們周圍像這樣可以被科學課所利用的材料還是很多的。例如:礦泉水瓶,如果給它的蓋子打上孔后,它就可以在我們的科學課上大顯身手了。如:“雨水對土地的侵蝕”、“填埋垃圾”等活動都可以用來模擬降雨。變廢為“材”,挖掘資源,厚實課堂,把看似“簡單”的材料進行“不簡單”處理后,往往會價值深遠。比如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一些不乏用完的筆芯,一般我們都會把用完的筆芯扔進紙簍,要是把筆芯和硬紙板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簡易的影子觀測儀等等。所以,只有我們擁有一雙“科學的眼光”去處處留心身邊各式各樣的材料信息,充分發掘身邊的材料資源,才會在自己的科學“教學檔案”中建立起豐富而充足的“材料超市”,激活我們的科學課堂。

        三“、材”“材”組合

        由于現行科學教學的工具箱中配備不夠齊全,還缺少很多的實驗器材,不能滿足我們的實驗需要。而對于實驗中所留有大量比較零星的常識材料,如果把它們當作廢物處理掉實在太可惜,雖然這些實驗材料不能滿足我們科學課的需要,但是我們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它們進行擇優錄取;對它們進行重新整理并再組合。這樣既可以彌補科學課中材料不足的實際問題,也可以通過對舊材料進行合理有效的使用,減少資源浪費,提升材料價值。例如我帶領學生探究潛水艇沉浮的原理時,假如運用我們現有的科學課材料是無法進行很好的操作的,于是我就從常識材料中找出了幾個零散的實驗材料(有注射器、皮管、浮標等)進行重新組合,做成了能進行科學實驗的沉浮裝置。這個浮標在注射器沒有灌水之前它是浮的,當學生慢慢的拉動注射器,隨著注射器里的水越來越多,浮標就會慢慢下沉;當注射器的活塞往下推,把里面的水都排出去的時候,浮標就會慢慢浮起來。通過這個實驗裝置的操作,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重量來改變沉浮的,同時也印證了前面的內容,體積相同,重量重的物體容易沉。另外,像科學課中的還有一些材料進行不同組合也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如“: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科學實驗,要想讓學生理解聲音怎樣產生的,就必須要給學生提供有結構的實驗材料,我們可以把實驗室里的材料進行重新組合,給學生提供鼓、大音叉、集氣瓶等主要實驗材料,還給學生提供紙片、水等輔助材料,這樣,學生通過紙片在鼓皮上的跳動,學生從吹集氣瓶時振動的空氣,在音叉振動蕩漾起的一圈圈的水波,由一系列的實驗學生們知道了,只有當物體振動時才會產生聲音。所以,通過不同材料的有效組合,會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感受科學實驗效果、體悟科學實驗原理、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四、結語

        第2篇: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一、充分利用教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教材在每介紹一個新的知識點都有一幅情境圖,而這情境圖的設計都是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為依據的,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幅情境圖,結合課堂周圍的環境盡可能地在教學中呈現出該情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電路的研究》一課時,教材引入的情境圖是“小鐵環闖關”的游戲,因為器材條件的限制,這個情景很難在學生面前呈現出來,于是我在網絡上搜了一段有關這樣的視頻:小鐵環繞著金屬圈游走,當小鐵環碰到金屬圈的時候就會發生火花。你能解釋其中的緣由嗎?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學生們猶如身臨其境,創設的情境已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問題的提出立即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欲望。

        二、創設問題,促使學生去探究、實驗

        在五年級上冊《開關加在哪里》的教學中,我向學生演示了一個開關控制兩個小燈泡和一個開關控制一個小燈泡的實驗,并提出一個問題:在兩個燈泡同時亮的電路里,要加上幾個開關,才能比較方便地控制燈泡的亮與滅?加在哪里會更好一些呢?用什么做開關呢?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即能激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并發展了科學思維,拓展了科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思想上形成“放之不忍,解之不能”的思維狀態,懷著急切的心情去關注實驗里所涉及的問題,全力以赴去解決。經教師正確指導、點撥,知識就一點一滴地被學生所掌握,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實驗過程

        1、明確實驗目的。

        每個實驗里都蘊含著某個科學規律,發現、理解、掌握這個科學規律就是我們做實驗的目的。在莖里的“運輸網”一課中,用紅藥水浸泡白花的實驗中,無論是浸泡在紅顏色水里的姜花莖的橫切面上看到許多小紅點,還是白花變成紅色,都是說明,植物的莖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水分。為實驗而實驗,沒有目的性,只會使學生表面地經歷了實驗的過程,而沒有深入地了解科學實驗真正的規律,不知道為什么做實驗,是件徒勞的事情。

        2、教師的演示實驗過程要有規范性

        小學科學實驗的操作大部分還處在模仿階段,如何讓學生在實驗時做到有條不紊,教師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操作實驗時的依據和參考,教師應該嚴格地遵照有關科學實驗的知識,注意使用儀器的規范性,演示的同時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力求做到每次演示實驗都能高質量的完成。如何讓實驗過程操作簡便,現象清晰可見,教師必需事先研讀教學資料,做好準備工作。

        3、合理指導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正所謂“好腦袋不如爛筆頭”,做好實驗記錄便于實驗后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如實記錄實驗方法、步驟和觀察到的現象,并用簡明的語句或學科術語敘述,是鞏固學生實驗操作、培養觀察和表達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學生往往只重視實驗的過程、忽略對實驗過程的記錄,教師必須予以糾正、指導。

        四、正確處理課堂生成性問題

        由于學校師資配套的不完善,大部分擔任科學課的老師都不是專職教師,都是由其他科的老師兼任的,這樣就增加了科學教學的難度,教師要在課前查閱大量的資料,準備實驗材料,明確實驗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些都可以在課前做好準備,但是在科學課堂上生成性的問題比較多,而且常常是教師始料不及的。我們首先應該正確正視問題的存在,不逃避。如果問題跟本課教學沒多大關系,可以簡單處理,“我們課后再討論”,問題較大,而且跟本課的教學任務緊密聯系,我們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共同解決,當堂深化認識。有時候問題較難,老師也不會,要勇于直言“老師也不了解,課后我們一起查閱資料”,課后一定不能忘記并且與學生共同執行。正確處理好課堂生成性的問題,可以開闊師生的知識層面,而且,提高學生們積極探究的良好學習品質。

        五、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

        第3篇: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一、簡化實驗步驟

        科學課上的實驗,步驟一般都很簡單,但有些實驗一涉及到實驗器材的使用,過程就會變得比較復雜,課本中會以很大的版面來進行講解。學生對這樣的實驗其實比較反感,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心思去看完這復雜的實驗要求,只想著自己去擺弄那些實驗器材,結果就會變得一團糟,這對老師來說也是不想看到的。

        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拿六年級上冊的顯微鏡的觀察實驗為例。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書本上講得相當繁瑣,學生如果一條一條按原來文字去記憶的話相當麻煩,而且實際上課的效果也不佳,所以簡化顯微鏡的使用規則成為必然。書本上是這樣來規范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和方法的:1.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著光,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轉到境筒下;3.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4.調節粗準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離載物臺大約2~3厘米。將想觀察的標本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要使標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5.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恰好在載玻片的上面;6.從目鏡往下看,調整準焦螺旋,將鏡筒慢慢地抬升到標本出現在視野里為止,調整光線使你能盡可能地看清標本;7.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課本上的文字多而繁瑣,學生根本就不容易記,于是在上課時我把顯微鏡的使用規則簡化成了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的十字口訣,學生記起來方便,在實驗的時候也很容易按照步驟進行。同時在講解每一步的過程中,也把顯微鏡結構名稱比較難記的問題解決了,例如安放,課上演示的時候就會強調安放的意思就要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放在平穩的桌面上,與桌子的邊緣保持一個安全的位置。其他的結構名稱也能用同樣的方法在其他四個步驟中一一讓學生掌握。

        簡化試驗后,學生實驗的操作步驟就會根據老師提出的來記憶,學生要死記的東西少了,實驗步驟就會記得很活很牢。在實驗的時候,學生的腦中就會按老師提出的口訣一步一步地有序進行,實驗的操作就會更完整。

        二、簡化實驗材料

        小學生的科學實驗在我看來,其實就是讓學生親自體驗的過程,實驗時過分要求學生必須使用初中或高中的實驗器材,對他們來說也是有危險性的,畢竟他們還是小學生。只要知道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操作從而觀察到實驗結果即可,不必非得使用課本規定的實驗儀器。例如酒精燈,酒精燈在小學科學實驗中的使用還是比較多的,使用的次數多,講解的次數也多,但危險依舊存在,打翻酒精燈的現象比比皆是。所以我在上課時,一般都會使用蠟燭來代替酒精燈讓學生進行加熱實驗。小學科學課的實驗中,用到蠟燭加熱,其實已經足夠了。

        這是簡化單個實驗器材,其實整套的實驗器材也可以進行簡化,小學科學實驗崇尚的是實驗小型化和微觀化。這里我以過濾實驗為例,過濾實驗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過濾實驗需要的材料有很多,鐵架臺、燒杯、漏斗、濾紙、玻璃棒等,組成一個過濾裝置。其中玻璃儀器較多,打碎的概率也很高,對于小學生而言,過濾實驗要求的是讓學生學會過濾的這種方法,其實利用一些常見的材料,在家我們自己也能進行過濾實驗,學會怎樣科學地過濾。在我的課上,我把鐵架臺直接省略,利用的是飲料瓶,把飲料瓶的蓋子去掉,在中間部分攔腰一切,然后將上半部瓶口部分倒插入瓶身,在里面墊上疊好的濾紙,用一次性筷子代替玻璃棒,就可以開始過濾了。這套裝置即使學生實驗時不注意打翻了,也不會有什么危險。其實,實驗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不要老師幫他們都準備好,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實驗

        積極性。實驗要微型化,實驗材料也要環保,最好能利用我們身邊找得到的材料進行,培養學生生活中的科學探究精神。

        三、明確實驗觀察

        小學科學書上的實驗很多,有些實驗只有實驗過程,沒有明確實驗的觀察。例如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食物中的營養一課中,書本上只要求利用食用油、花生、肥肉在白紙上留下的痕跡來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可是編者似乎忘記了食物中還存在著一種營養物質――水,水也能在紙上留下痕跡。書上沒有明確脂肪到底在紙上留下的是怎樣的痕跡,學生就只能憑借自己的主觀來判斷,導致學生不明就里胡亂判斷。其實我們可以在實驗前,先明確實驗觀察到的是怎樣的痕跡,用食用油和水在紙上涂幾下,讓學生進行觀察,學生很容易就能觀察出食用油在紙上的穿透性更強一些。還有更簡單的觀察方法來判斷脂肪的存在,就是讓學生拿著紙看,涂抹了食用油的地方透光性更好。可見科學實驗中,如能更清晰地明確實驗的觀察,學生實驗時就會更具目的性。

        四、課前先做實驗

        小學科學教材中的某些實驗其實要求比較高,過程中稍微有些馬虎就會導致實驗的失敗,所以在學生實驗前,老師必定要先做一次實驗來保證實驗的可行性。

        例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熱傳導實驗,這個實驗一定要老師在課前親自把一根根火柴用蠟粘在鐵絲上,因為這個實驗的要點就在于蠟的多少,蠟要均勻,如果離蠟燭近的火柴粘的蠟比較多,離蠟燭遠的火柴粘的蠟比較少,就會導致離蠟燭遠的火柴比離蠟燭近的火柴先掉,出現錯誤的實驗結果。五年級下冊,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這課中,由于課前沒做實驗,給六個班的學生準備

        第4篇: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一、合理、充分利用好舊材料

        儀器室中過去留下的一些常識實驗材料雖然不能滿足科學教學中的實驗需要,但是有一部分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只要我們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合理、充分利用起來,對這一部分材料我進行了一番大的調整,哪些可以用于科學科的哪一個實驗,都心中有數,有效地為科學實驗教學服務。

        二、發動家長和師生共同準備材料

        首先,每學期開學前制定好相關的學期教學計劃和實驗教學計劃,并將一學期的教學內容、要做的觀察、實驗、制作,需要準備的材料,列出詳細的清單,哪些必須由學校統一購買或找專人制作,哪些可以從儀器室直接找到或由其它儀器代替,哪些材料需要教師自己制作,哪些材料可以讓學生參與準備一一羅列清楚。需要學生準備的材料用開學第一節課時間讓學生分單元記錄清楚,并通知家長。

        其次,將一學期每一課學生需要準備的材料清單,張貼在教室里,便于大家提前準備。讓家長知道孩子在科學課上學習的內容并能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我們的教學就會得心應手。嘗試這種做法以來,調查反饋顯示90%的家長支持學校的這一做法,80%的家長能協助孩子做好相應準備,約1/3的家長甚至能和孩子一塊去“搞研究”,對科學課的意義有了更深的了解,科學課在家長心目中再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

        最后,發揮學生家庭優勢,個別準備材料。一個年級有兩百多名學生,就來自于近兩百多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有的家庭父母是開小雜貨店的,有的家庭父母是做房地產的,也有的家庭開廠的等等,使每個家庭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優勢。我在讓學生準備某些材料時,就充分利用學生的家庭特色,發揮家庭優勢,個別準備材料。如:玻璃儀器店家長提供的玻璃片(比較流動的快慢);房地產家長提供的瓷磚(光滑面和粗糙面比較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三、結合本地實際合理替換、改進;及時鼓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平時的生活中留心觀察,注意調查發現。充分結合本地實際,把教材中本地能替代的材料合理更換。例如:《種鳳仙花》一課,很少人種植,種子比較難找,我就讓孩子們種辣椒、西紅柿。《油菜花開了》一課,經過考察我讓孩子們在菜市場購買有花朵的白菜苔。《花、果實和種子》一課,觀察雄蕊、雌蕊構造油菜花的雄蕊、雌蕊較小不夠清楚,我就讓孩子們觀察百合花;《電磁鐵》一課,經過考察實踐我給孩子們收集舊網線中的線芯來制作鐵釘電磁鐵,線圈既好纏繞又不易松脫。

        替換實驗材料、優化結構。例如:利用大可樂瓶替換測量肺活量的裝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所用的橡皮泥用油泥代替效果非常好;《造一艘小船》測試小船的承載重量和抵抗彎曲、形狀與抗彎曲能力、拱形的力量用的金屬墊片用烏龍幣替換;《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實驗裝置用一升牛奶盒替換,材料易找且效果好。《下沉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嗎?》一課,用大中小石頭實驗學生很難將石頭捆牢,我就讓用鉤碼和油泥替代,一個鉤碼代表小石頭,鉤碼上粘上一塊油泥代表中石頭,粘上兩塊油泥代表大石頭。

        這樣,上課時由于準備充分因此圓滿完成了課堂學習任務。

        四、平時注重積累,自制實驗材料、填補空白

        我們還應該做個有心人,平時注重積累,善于收集,自制實驗材料,讓科學課堂的實驗材料生動起來。如:收集輸液瓶和吸管自制液體熱脹冷縮的實驗裝置;收集棉線和螺絲帽自制擺的研究實驗裝置;積累學生用過的改正帶齒輪,提供給學生做制作一個一分鐘計時器的齒輪;收集學校裝修剩余的鋁合金片自制杠桿尺;收集學校裝修剩余的塑料管自制檢驗光的傳播路線實驗裝置。

        第5篇: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一p忌照本宣科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消極被動的,它是一個動態思維過程,這個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發生的,并且與教師的思維相同步。只有這樣,才能在思維上產生共鳴,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使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走,就要求教師在對教材融會貫通的前提下,采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多種表情和手勢以及優秀的板書設計等,做到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既做到寓教于樂,又深入學習了知識。可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照本宣科,拘泥于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重點不清,條理不明,胡子眉毛一把抓,使學生無所適從,興趣寡然。雖然都沒少下功夫,最后事與愿違,效果不佳。

        二p忌題海戰術

        學好物理這門功課離不開做大量習題,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也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可是學習物理也不能偏面地為了解題而解題,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科學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在教學中進行解題訓練時,要加強解題方法和邏輯思維方面的培養。掌握了處理問題的方法,就可以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從而真正地變書本知識成為自己的知識,真正地掌握所學的知識。然而目前由于應試教育的束縛,許多學校仍然沿用題海戰術來培養學生,學生為了參加各種考試和競賽,也必須硬著頭皮在題海中沖殺,何時到彼岸,誰心中也沒有底。因此,題海戰是不利于教學的,它對教學有誤導作用。作為教師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認識,不要使學生陷入茫茫題海,要從素質教育的理念著眼,加強雙基方面教學,使學生為將來升學或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忌脫離學生,缺乏反饋

        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進行認真分析,以便采取合適的教法,使學生能夠順利接受所學的知識。同時,由于教學是教和學的矛盾統一體,教師和學生也需要經常交流和溝通,特別強調的是作為教師,應該督促學生加強知識反饋,通過反饋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教師的教法是否得當等。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管教課,而忽視輔導、作業批改、課后討論等這些反饋環節,這樣就會嚴重脫離學生,當然也不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四、忌忽視實驗教學

        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科學,因為就其本質來說,所有的物理知識均來自于科學實驗。離開了科學實驗,物理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無法向前發展了。可是由于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人們學習物理知識不可能事事都做實驗。因此,在學習物理方面實驗所占的比重有所減少,但并不是不重要,其實書本上的知識都是科學家們親身實驗所得的正確結論,是久經考驗的。既然如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就應該加強重視實驗教學,盡可能多做一些實驗,通過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可是有些學校對實驗教學處理簡單化,做實驗馬馬虎虎,不注意讓學生進行觀察,不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不正確記錄數據和處理數據等。盡管做了,效果不佳。更有甚者用講實驗來代替做實驗,這樣的話,不利于學生對概念和規律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第6篇: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初中科學疑難實驗改進優化成本減負學生通過科學實驗可更好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技能,體驗科學過程與方法,提高其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而成本偏高、實驗繁瑣是學生通過實驗進行自主探究的一個難點。要有效解決該問題,教師可以切換實驗角度,從減少成本、精簡器材等角度入手,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型轉變,以生活應用為中心的實用性轉變,以微型實驗設計為方向的簡約性方向轉變,積極幫助疑難實驗的解決,實現目標的達成。

        一、切入微型實驗,加強學生參與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科學教學中,重視微型實驗的資源價值,盡可能多地讓每一個學生利用微型實驗、親歷實驗的發生過程,從而獲取或鞏固科學知識,理解和掌握運用觀察和實驗手段處理問題的基本技能,是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疑難實驗例證:在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實驗中,原實驗需要儀器有酒精燈、三腳架,燒杯(500mL)、燒杯(100 mL)、表面皿、膠頭滴管,藥品用量需要酒精50mL,用沸水開始加熱到完成實驗要15分鐘。

        問題癥結: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資源不足,器材成本較大,藥品用量大,開展學生實驗產生酒精味太濃,且實驗效果受實驗時間較長制約。

        實驗優化:采納微型實驗。即青霉素瓶(9.5mL)、載玻片、鑷子、青霉素瓶自制的小酒精燈、注射器,藥品用量只需要酒精1mL,完成實驗只需要2~3分鐘。

        效果分析:實驗成本降低、簡單易行,時間短,效果明顯。

        農村中學班級人數較多,學生實驗資源明顯不足,而微型實驗是科學探究性學習的有效資源,也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微型實驗有著常規實驗無法比擬的優勢,正如方金祥教授指出微型實驗具有十大特點:“體積小,時間省,反應快,效果好,操作易,很安全,動手多,趣味高,用藥少,污染低”等優勢。同時創新微型實驗的設計與推行,能使每一位學生都各自擁有一套實驗裝置,在實驗課程中,每位學生在教師配合多媒體講解及演示之后,便可親自動手做實驗,以觀察科學反應的現象與實驗的結果,并加以思考、推理及分析,以便能得到最合理的結論。課后學生亦可在家里再多做幾次實驗,使其印象更為深刻。這就是微型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所在。

        二、控制實驗污染,開發綠色實驗

        初中科學實驗中的化學實驗,有很多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產生,如

        P2O5、CO、SO2等等。進行化學實驗時往往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經常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污染。通過改變這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制取方法,并進行巧妙的實驗設計,就會使實驗無污染,且同樣能達到預想的實驗目的,實現實驗的綠色化。

        疑難實驗例證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教材中利用紅磷燃燒不消耗集氣瓶中的氧氣,使集氣瓶中氣壓減少,引起燒杯中的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并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

        問題癥結:實際操作中,常常由于裝置的氣密性、燃燒匙伸入集氣瓶的速度、導管內原來沒有水而冷卻后有殘留水等問題導致實驗誤差太大,并且白煙擴散到空氣中還會引起大氣污染。

        實驗改進:往標記好刻度(容積分為五等分)的試管中放入一團白磷,用套有癟氣球的橡皮塞塞緊,浸入燒杯中的熱水里加熱,使白磷燃燒。待燃燒停止后,將試管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冷卻。待白煙基本散盡后,將試管倒立于水槽中,在水下取下橡皮塞,試管迅速冷卻。由于氣壓差,試管內的液面上升,約占原空間的1/5。改進后的實驗采用易燃的白磷代替紅磷,操作較原實驗更方便。利用氣球形成密閉系統,使整個反應都在密閉系統中進行,有效避免了原實驗方法中影響實驗成功的諸多因素,具有誤差更小、現象更明顯、試管冷卻快、無污染等優點。

        疑難實驗例證2:教材中“白磷在熱水下面通氧氣燃燒”的趣味實驗。

        問題癥結:該設計有三個弊端:①生成物污染大。②易燃物處理不好不安全。③向熱水下通氧氣時,水下白磷會到處“亂跑”。部分白磷會浮上水面燃燒,也有不安全隱患存在。

        改進方法:①紅磷、白磷著火點比較:將吸干水的白磷、紅磷加入試管內,塞上橡皮塞、再將試管同時浸入熱水里,讓白磷在試管內安全的燃燒。紅磷不會燃燒。取出盛紅磷的試管留待下一班的學生做相同實驗。②白磷的燃燒需要氧氣的支持:在一試管內注入熱水,加入一小粒白磷,再把試管放入盛熱水的燒杯內。通入空氣,既可觀察到白磷在熱水下燃燒,又可控制白磷不致“亂跑”。

        效果分析:減少了實驗污染,且實驗過程安全可控。

        教師和學生都要樹立綠色化學理念,教師不僅要了解綠色化學的理論,而且要具備中學化學實驗綠色化的研究能力;要選擇無污染的化學物質進行化學實驗,設計科學合理的實驗裝置,做好實驗過程的控制和實驗后的處理工作,將整個化學實驗達到零污染或在現有條件下將實驗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真正實現中學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三、簡化繁瑣實驗,提高實驗成功率

        實驗一般情況下要遵循系統性原則。實驗教學有其自身的規律,如對儀器的認識、使用是由簡到繁,實驗基本技能的訓練也是教師示范到學生模仿練習而逐步掌握的。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也是循序漸進的。因此,實驗的設計上必須遵循實驗教學自身的規律和系統,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征,否則會適得其反。

        疑難實驗例證:八年級《氧氣的性質》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中木炭的燃燒、硫的燃燒,學生一般能順利完成,但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實驗雖然簡單,但學生則較難使現象明顯。

        診斷分析:一是用酒精燈引燃火柴梗,火柴梗燃燒到什么程度學生很難控制火候,如果綁在細鐵絲上的火柴梗引燃后就伸入集氣瓶中,此時火柴梗將劇烈燃燒,集氣瓶內氧氣很快被用完,結果無法引燃細鐵絲。二是酒精燈距離集氣瓶太遠,當綁在細鐵絲上的火柴梗引燃將盡,離開酒精燈移至集氣瓶過程時間過長。此時火柴梗燃盡,細鐵絲溫度會明顯降低,不足以引燃細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下三是集氣瓶體積偏小,細鐵絲用火柴梗引燃后剛燃燒,集氣瓶中氧氣耗盡而致使燃燒現象不清楚不明顯。對于八年級學生無法分析清楚原因所在,而且容易出現實驗失敗。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學生要做好這個實驗的存在一定難度,因此要求老師在實驗課堂中做好充足的準備,不能為省時省力而匆忙一做了事,這樣往往導致實驗失敗,同時學生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探究機會。

        實驗改進:改進后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現象明顯和清楚。主要表現在:①在實驗桌上其余器材和藥品相同的情況下,將50毫升的集氣瓶改為100毫升的集氣瓶,收集氣體時保留一層淺淺的水,并用蓋玻片蓋上;將1~2根細鐵絲綁在1根長大約15厘米的直徑約為2毫米的鐵絲上備用;②在教師講解實驗步驟時,提醒學生:酒精燈可以在右側,集氣瓶在左,兩者之間距離盡量小,這樣可以在更短的時間更方便地操作;③演示實驗時,讓細鐵絲的另一端螺旋狀綁在火柴梗上,點燃火柴后讓火柴燃燒掉3/4左右即可離開酒精燈迅速插入集氣瓶中,即可看到細鐵絲在氧氣中連續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現象就會明顯得多。

        效果分析:改進之后的實驗與原實驗方案相比其優點有:①器材更簡單,可以省去學生將細鐵絲綁在坩堝鉗上的過程,縮短了實驗準備時間,當然這里需要教師課前花更多的時間準備。②學生操作簡單,去掉了一些次要的且容易造成實驗現象不清楚乃至失敗的環節。③縮短實驗時間,較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④本實驗改進的最成功之處就是提高了實驗成功率,實驗成功的關鍵在于提高鐵絲的溫度和保證充足的氧氣。

        實驗的失敗也許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能給教師啟發學生思考,以尋找失敗根源的機會。但是,教學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教師不會常做可能失敗的實驗,因為這會影響到教學的效率,甚至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規律。因此,如何研究改進實驗以提高某些重要實驗的成功率,是非常必要的,不僅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成功的實驗有利于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啟發學生思考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感悟與反思

        在初中科學實驗中,我們有時缺乏“實驗現象和書本結論不一致”時的應對策略,更有甚者會隨意糊弄應付完成,而不認真研究為什么會這樣。實驗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體驗并養成科學思維方式,初步形成科學精神,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科學和社會的互動關系。面對疑難實驗,師生都應該不言放棄,在合理的限度內不斷去嘗試、探索,無論失敗還是成功,都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育和塑造。

        在初中科學“疑難實驗”中,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以前瞻的學科理論矯正認知誤區或思想偏差。認真解析“實驗瓶頸”,讓更多的疑難實驗在師生合作中突破,在分享中觸摸真知,培植學生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

        疑難實驗問題解決離不開實驗手段的多樣性和實驗過程的多元化。教師應積極開發各種實驗資源,不斷豐富實驗手段,提升實驗過程的豐實性、貼切性、體驗性,引領學生叩擊實驗大門,觸摸實驗的樂章,有效提升“疑難實驗”的效率和深度,以達到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

        初中科學教學中對疑難實驗改進是教學的一種創新和突破。發揮實驗的優勢,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利用一些簡單的實驗器材,設計出更具吸引力的實驗,讓實驗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實驗疑難”活動的開展,給教師們提供一次交流實驗教學的平臺,在各種思維火花的碰撞下,使疑難實驗不再變得疑難。當然,疑難實驗的改進需要教師注意以下一些要求:一是“直觀”,讓學生能從演示實驗中直接觀察到實驗過程,認識實驗現象本質,避免拐彎抹角;二是“明顯”,實驗現象、實驗過程要顯著;三是“簡單”,演示器材盡量的少,結構盡量簡單,操作盡量簡便,不必過分追求儀器的精密、先進和結構的復雜;四是“可靠”,確保演示實驗一次成功。只要在科學教學中通過對實驗的不斷探究、改進和實踐,就能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在科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仁靜.中學生物實驗創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2\]楊淑萍.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7).

        第7篇: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在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理科方向的教學中,自然科學類課程的實驗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現在卻問題多多。據了解,目前一種通用的做法是選用部分理工科大學本科層次基礎實驗的方式,但問題是現有的針對理工科學生設置的實驗項目并不適合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而有些院校干脆在相關課程中去除了實驗部分,以求教學簡便。因此,探索建設和完善適宜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特點的理科實驗開設方式,是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面臨的一項新課題。考慮到小學教育的特點,具備寬廣、全面、具有整體性特點的基礎知識儲備,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是必需的。如果將各學科的知識過分專業化,則不符合實際需求。由于學時所限,即使是本科層次的學程長達四年,也無法保障在十分寬泛的知識基礎之上再趨向精深,達到專業程度[1]。因此,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要加強綜合性建設,以各學科專業知識為核心,注重學科知識體系間的聯系,適度拓展學科課程內容,堅持師范性、綜合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要注意的是,這種綜合并不是許多學科課程的大拼盤,必須是各學科課程的內在整合[2]。因此,對于小學教育專業的理科實驗應把目光放寬廣一些,認識到各學科的實驗只不過是自然科學實驗的一個有機構成。可以在小學教育專業中開設一種理科整合型實驗,其特點是:一方面要把各個實驗項目置于自然科學實驗的大背景中,注重學科間知識的綜合運用,一般來說可立足于各學科本體,覆蓋到其他學科,靈活應用各學科內部知識,較大跨度地調度知識以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能充分體現小學教育專業“厚基礎、強能力"的特色,尋求學生最易于理解、最生活化、最靠近已有知識與經驗的內容,借助于一系列的科學實驗與技術制作活動,加深對自然科學的理解,培養他們的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3]。

        二、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理科整合型實驗開設實例介紹

        (一)教師設置的實驗課題

        實驗題目:測量給定導體的電阻率并分析其化學成分。實驗要求和說明:(1)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充分收集相關實驗資料(物理和化學方面)。(2)參考實驗室現有實驗器材配備,從實驗儀器、實驗過程、實驗結果等方面全面考慮后制訂出實驗方案。(3)依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根據實驗中的具體情況修正實驗方案。(4)可著重在實驗報告中闡述本小組在實驗中的發現、思考,對實驗的改進要有自身特色。待測導體:一卷漆包線。

        (二)一學生小組的簡要實驗過程

        1.實驗方案設計。該學生小組認為:最簡便的方法是先測出該導線的電阻率,再從電阻率出發分析其化學成分。依據電阻率計算公式ρ=RS/L,其中的導線長度L可由米尺測出,導線截面積S可由螺旋測微器測出直徑后計算得出。另外,考慮到導線電阻R很小,從實驗的簡便性和誤差方面考慮,可用伏安法(安培表外接)測量。

        2.初步物理實驗的結果和發現的問題。該學生小組在實驗室選取相應實驗器材連接好測量電路后,發現通電后安培表無示數,經檢查發現是導線外面涂有絕緣漆。用小刀刮干凈導線兩端后再接入電路,通電后經測量,所得數據如下:L=0.99m,D=0.892mm,U=0.1V(0-3V),I=1A(0-3A)。代入計算公式得ρ=(U/I)π(D/2)2/L=6.31×10-8歐•米。對比電阻率表,沒有發現與之相對應的材料。再經仔細檢查待測導線后,學生小組一致認為這是一條涂有絕緣漆的銅線。但銅的電阻率為1.7×10-8歐•米,與實驗結果相差數倍。經過再次測量,所得數據與以上基本相同;再檢查電壓表和安培表,其讀數也正常。因此,學生小組推測該待測導線的化學成分不是純銅,因為如果摻入別的金屬,對電阻率影響應該很大。

        3.初步化學實驗。經學生小組討論,認為可以用化學的方法幫助檢測以上猜測,如果是摻雜有其他金屬的話應該很容易通過化學反應觀察出來。實驗目的:檢測導線的化學成分是否為純銅。實驗原理:用銅和濃硫酸反應Cu+2H2SO4(濃)CuSO4+SO2+2H2O實驗用品:導線(已刮去絕緣漆,切成小段)、濃硫酸、純凈水。實驗現象預測:因為CuSO4溶液為藍色,若只生成藍色溶液和刺鼻的SO2氣體,證明導線為純銅;若還有其它生成物,則導線中應該有其它金屬成分。實驗結論:導線的成分中有銅,但反應后沉淀在下層的黑色小顆粒和灰白色小顆粒的成分有待進一步檢驗。

        4.進一步化學實驗。學生小組認為,若導線化學成分為純銅,則沉淀的生成物應該也是銅的化合物,而銅的化合物中為黑色的只有CuO。學生小組查閱相關資料后得知銅與濃硫酸的反應實際上分成兩步:Cu與氧化性強的濃H2SO4接觸,表面部分被氧化為CuO。Cu+H2SO4(濃)CuO+SO2+H2OCuO再與硫酸反應。CuO+H2SO4=CuSO4+H2O綜合兩式為:Cu+2H2SO4(濃)CuSO4+SO2+2H2O因此可以推斷,因反應未徹底進行,所以CuO未能完全與H2SO4反應,則黑色小顆粒最有可能是CuO。經查堿、酸、鹽的溶解表,沉淀的灰白色物質若是銅的化合物,則有可能是因為水少形成結晶的CuSO4晶體。

        5.進一步物理實驗。學生小組回過頭再次認真檢查測量電阻率實驗設計,發現問題應該出在選用的銅線電阻太小,經計算其電阻約為0.027歐,若電流為1安培時,電壓只有0.027伏。對此學生小組對測量電阻率實驗設計做了相應的改進:(1)將J0408型直流電壓表換成J0403型直流電壓表,用直流1V檔讀數來減小讀數誤差;(2)增大銅導線的電阻,選用了一條2米長,直徑0.5mm的漆包線;(3)因為銅導線的電阻較小,電路中電流較大,為防止導線發熱產生影響,把電流控制在2A之內和控制好通電時間;(4)為防止接觸電阻的影響,導線兩端和接線柱緊密接觸上。采取以上改進措施后再進行實驗測量,所得數據如下:L=1.96m,D=0.5mm,U=0.32V,I=1.8A,代入計算公式得ρ=1.78×10-8歐•米。至此實驗基本取得成功。

        第8篇: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1.構建試題庫。題庫建設遵循三個原則:科學性、安全性、實用性。科學性是指參照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并經專家嚴格論證,題型全、題量多、覆蓋范圍廣、難易程度適中。在原有題型基礎上增加選擇題,題量367道。知識點覆蓋總論全部章節。難度分布為容易占21.4%,較易26.9%,中等20.7%,較難17.3%,難13.7%;安全性是指題庫上網,考教分離,減少任課教師考前泄漏題目、圈定范圍等失密環節;實用性是指考題皆為臨床案例改編,符合臨床實際,從題庫反復多次抽題,節約勞力。

        2.增加實踐考試環節。操作考試要求應試人員必須通過一定過程的操作,才能得到結果,操作過程無法省略,必須了解和練習全部題目的操作過程,達到了考試的目的[7]。實驗成績納入總成績,占20%,采取世界通用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多站考試形式,分為無菌技術、器械打結、心肺復蘇、切開縫合等站。創建“三位一體”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學生、教師以及教學督導三方面的監督及評價作用;考教分離,主治以上醫師擔任實驗師,只負責上課及課后網上作業布置及閱卷,OSCE考官由經過培訓考核合格的研究生組成,教學過程中的多階段考核及課程結束的考核均由OSCE考官負責。

        3.分析試卷結果。試卷分析是題庫建設的重要環節[1]。試卷分析能促進教學效果的實現,提高題庫建設的水平,避免試題沉積的出現。以南京醫科大學2009級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外科學基礎試卷為分析對象,利用統計軟件分析試題的難度、信度、區分度和效度[13]。

        二、試卷分析

        2009級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共計8個班,243名學生,全部參加了考試,統計每個學生各題型得分及總分,將原始數據錄入SPSS19.0,進行試卷分析。滿分為100分,最低是39分,最高95.5分,平均得分為81.7860,標準差是8.78776,本次考試平均分較高,總體偏易,標準差較大,說明學生間的差距存在較大的差距(見附圖)。試卷難度常用系數P來表示,P的取值范圍是0-1,選擇題難度系數P=0.85,本份試卷單選題選項個數為4,則選擇題的校正難度系數cp=0.80。難度偏低,建議適當增加難度;填空題的難度系數為0.68,比較合理(見表1)。試卷的區分度是指試題把不同水平的受試者區分開來的程度,用字母D來表示,-1≤D≤1。總體區分度為0.256較低,說明試卷難度較小,沒有很好地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區分開來,建議適當增加試卷難度或增加試題量,填空題與名詞解釋的區分度尚可(見表2)。試卷信度是指同一份試卷對受試者進行多次檢驗的一致程度,反應了試卷的穩定與可靠程度,用信度系數R來表示,0≤R≤1,其值越大,說明對受試者進行多次檢驗的結果越一致,試卷的信度越高。可見各題型總體信度均>0.6,信度較好(見表3)。試卷效度反應了測試結果與受試者實際能力水平及欲測內容的吻合程度,總分與平時成績的相關系數為0.24,很低,效度較差。外科學實驗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有些學生雖然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動手能力,理論考試結果與實驗成績可能有較大誤差,因而兩者的相關性降低,造成信度偏低。

        三、總結

        第9篇:比較難的科學實驗范文

        一、豐富感性實驗材料,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心很強,即使是高年級的孩子,他們也不喜歡枯燥的講解,都希望課堂上能有盡可能多的時間親自動手實驗。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就要在教學中讓學生行動起來,要讓孩子們自己去活動、去操作,讓孩子們親歷探究活動或者讓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實驗。在親身實踐中感知,會讓孩子們記憶深刻。例如,在教學“區分純凈水、白醋、白酒”這個實驗時,讓學生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的方法,學生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

        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他們能夠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發現,得出結論。很多學生認為科學比較難學,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復雜的推理判斷,他們總是記不牢,而且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利用趣味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強化科學知識,達到提高興趣、認識自然現象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太陽系》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了解太陽系的家族成員和它們的大小,如果只是用簡單的文字說明,學生可能不感興趣,也比較難理解,于是,我借助多媒體技術設計了一個動畫的模擬太陽系家族,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而且各大行星的大小,與太陽的距離等都一目了然。

        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是科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而注意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對象上去,才能產生求知的欲望,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正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集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于一體,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直觀形象地感性材料,其生動性、趣味性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魍辰萄Х絞街饕靠粉筆、黑板、掛圖或模型,學生興趣小,而網絡環境中的科學課堂生動、形象、直觀,學生興趣濃厚。例如教學《鯽魚與青蛙》一課,在學生掌握了兩棲類和魚類的區別以后,訓練學生能否在眾多的動物中判斷哪些是兩棲類,哪些是魚類。這時可以在電腦上出示“把它們送回家”的題目,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拖拽”兩棲類和魚類到相應的欄里,同時,對學生容易分錯的動物大鯢(娃娃魚),配上了生動的文字、圖片加以介紹,這樣,既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強化了科學知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巧用信息技術,化難為易

        科學課上有很多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或引導下去進行調查、考察或實驗,但有些活動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完全展現的。例如在教學《生命之水》這一課時,如果只是反反復復地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可能很難理解,也很枯燥。這時我們就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虛實互補,讓學生“看到”植物根的水與植物莖、葉脈向上輸送的水緩緩流動的情景,再在重點處點撥,這樣,“植物喝水”這一難點就自然解決了。再如《觀天認星》、《探索宇宙》等一系列天文知識的課文,《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等表現多種生物類的課文,都可以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觀看,使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不限于課堂上,從而實現學習時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學課的實驗過程中,一旦學生操作失誤,不僅會導致實驗失敗,造成儀器損壞,還會引起某些危險性,更會引起學生的恐懼心理,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采用多媒體技術對實驗操作進行模擬,這樣讓學生在計算機前進行模擬操作,以掌握正確的操作和對不正確操作的理解,再進行實驗,將大大提高學生實驗的有效性。例如自己動手做“塑料”實驗時,要給牛奶加熱,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加入幾勺醋,這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于是,我設計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軟件,供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模擬實驗操作,如操作正確,便給予鼓勵。一旦學生操作失誤,計算機便對失誤操作所引起的后果進行模擬,加深了學生對操作錯誤會引起傷害的認識,然后再進行實驗,這樣不僅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更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正確操作實驗的重要性,從而使科學實驗化難為易。

        三、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網的有機整合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首页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和欧美四区 | 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最新国产自在自 |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