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震減災科學與工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防震減災發展現狀與環境
(一)地震災害背景。市地處東明——渤海強烈沉降區,轄區內自西北向東南平行分布有滄東斷裂、楊家堡——邊臨鎮斷裂、陵縣——冠縣斷裂、慶云斷裂、聊考斷裂等一系列活動斷裂,將第三紀前基巖切割成一系列的坳斷與隆斷,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具體到我縣,位于陵縣——冠縣斷裂塊上。據歷史記載,我縣曾受到周邊地震波及十余次,最大影響程度達到Ⅷ度。在即將頒布的新一代地震動參數區劃圖中,我縣抗震設防水平又有提高,由原來的Ⅵ設防提高為Ⅶ設防,再加上我縣基本都是松軟沉積地層,地震隱患較大,地震災害將是威脅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一個潛在因素。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二)工作現狀。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地震工作,專門成立了地震工作辦公室,大力推進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防御和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為全面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主要體現在:一是加強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地震科普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五進”活動,利用“5.12”、“7.28”大地震紀念日、科技活動周、減災日等有利時機,通過標語、掛圖、講座、演練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防震減災知識,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健全地震群測群防網絡體系。每個鄉鎮明確1名防震減災助理員,設置一處地震宏觀觀測點,明確1名宏觀測報員,每個社區明確1名災情速報員,定時和縣地震辦聯系,及時反饋信息,全縣上下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地震群測群防網絡體系。三是制定了《縣地震應急預案》,下發各級各部門,并分部門、分行業依次召開座談會,對預案分工情況進行再落實。四是建立地震觀測設施。設置強震監測臺1處,并與省、市地震主管部門聯網,實現了地震事件5分鐘內計算機自動速報、10分鐘左右人機交互速報。五是部分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實施了地震安全性評價,為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存在問題與不足。目前,我縣防震減災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防震減災基礎還十分薄弱,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幸福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諸多不適應。一是防震減災意識薄弱,對地震災害心存僥幸。防震減災事業協調發展機制還不健全,重視程度不夠,基礎能力不強。二是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存在薄弱環節??拐鹪O防要求還沒有全部納入基本建設審批程序,不少項目尤其是農村民居建設項目抗震設防能力十分薄弱。另外,由于我縣地震工作起步較晚,城市規劃區的地下地質構造不清,主城區及開發區的地震活斷層探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亟待進行。三是地震監測預報水平較低,捕捉地震前兆特別是短臨前兆信息的檢測網絡還不健全。四是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基礎薄弱。應急救援隊伍的組建和培訓,應急裝備、應急物資儲備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充實完善。五是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宣傳方式還有待于進一步創新。六是社會公眾普遍缺乏防震減災常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發展環境。一是縣委、縣政府對防震減災工作重視和關注程度不斷增強,堅持把防震減災作為保障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強化部署,加大投入。二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防震減災工作又有新需求。當前,幸福建設正在快速推進,新城區、開發區、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日益加快,在社會財富快速積累的同時,災害造成的損失也將越來越大,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地震監測預測,推進基礎探測,強化救援救助等地震安全保障措施,切實提升全社會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三是人民群眾對防震減災工作又有新期待。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群眾更加珍視生命安全,更加重視生存空間的安全,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參與應急演練、志愿者工作及組織民間救援團體等防震減災活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防震減災工作必須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減災訴求。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以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根本宗旨,以“監測廣覆蓋、預報顯實效,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結實,災情快獲取、救助更及時,科技再創新、服務更有力”為基本要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會力量,切實加強防震減災三大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全縣綜合防震減災能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各負其責原則。牢固樹立全縣一盤棋思想,將防震減災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進行安排和部署。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發改、住建、規劃、民政、公安、消防、地震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力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2.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原則。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部署,使防震減災工作與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3.堅持預防為主、防救結合原則。統籌推進防震減災體系建設,扎實做好防震減災各項基礎性工作,切實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4.堅持依法推進、強化監管原則。實現防震減災工作法治化、規范化、責任化。
5、堅持立足服務、創新發展原則。把握社會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新要求,追蹤地震科技發展前沿,努力把防震減災最新建設成果轉化為公共服務產品,不斷探索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新方法、新舉措。
(三)發展目標。
1.到年,地震監測能力明顯增強,基本形成多學科、多手段的綜合監測系統;地震預測預報系統不斷完善,對防震減災貢獻率進一步提升;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報系統,20分鐘內完成地震烈度速報。
2.城鄉抗震設防能力明顯增強,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全部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基本完成已有的抗震設防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設工程的加固改造,農村民居抗震能力不斷提高。
3.基本建成以地震專業救援隊伍為中堅、有關行業救援隊為為骨干、志愿者隊伍為補充的救援隊伍體系;破壞性地震發生后,15分鐘內啟動地震應急預案,1小時內組織并派出現場工作隊、救援隊開展現場震情監測與緊急救援,6個小時內初步確定災區范圍,24小時內受災群眾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4.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顯著提升,基本掌握防震減災基本知識和防震避險技能。
三、主要任務
(一)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
1.提高地震監測和預報、預警能力。在省、市地震主管部門的幫助指導下,積極推進地震臺網中心建設。利用廢棄閑置的油氣井和深水井建設1處測震臺,同省、市地震局直接連網,及時上報信息,實現對區域內的地震實時監控,力爭做到長期預報更加科學、中期預報準確率不斷提高、短臨預報有所突破。
2.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完善群測群防工作機制,加強地震宏觀測報網、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鄉鎮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充分發揮群測群防的重要作用。建成縣級群測骨干點2個、鄉鎮級宏觀測報點13個,各鄉鎮明確1名防震減災助理員、1名宏觀測報員,各社區明確1名災情速報員。對宏觀測報員和災情速報員建檔立卡,發放證書,制定制度,落實待遇,明確責任,建立“三網一員”數據庫。在全社會開通“12322”防震減災公益服務熱線,完善信息暢通渠道。
(二)地震災害預防體系建設。
1.完成縣城區及開發區地下活動斷層探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導下,年完成城區及開發區地下活動斷層探測和地震小區劃工作,真正達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結實”的目的,推進震災防御基礎性成果在城市防震減災中的有償使用,為我縣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進行城市建設和國土開發利用提供抗震設防依據。同時,新建、改建、擴建一般建設工程全部達到小區劃圖標示的抗震設防要求。依據我縣地震小區化圖標示,在編制國土利用規劃、城鄉規劃時,充分考慮區域內潛在的地震風險,嚴禁在地震斷裂帶上規劃建設城市新區、學校、醫院和重要基礎設施。
2.依法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監管。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基本建設審批程序,并作為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選址、工程設計和工程驗收的必要內容,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備案審查,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要依法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尤其對大型交通項目、水庫項目、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的接收、存儲、城市供水、供熱、大型居民小區、中小學校舍、衛生醫療場所、重大化工項目等,都要按規定進行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做到應評盡評,按“度”設防,確保安全。全面排查已有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和大型化工企業的抗震設防隱患,及時除險加固。
3.加強農村民居抗震設防工作。提高農村民居抗震設防能力,到年,建成1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60%以上的新建農村民居和村鎮公用設施采取有效抗震措施,農村社區、城中村改造等農居項目達到抗震設防要求,讓農民群眾逐步住上安全結實的房子。
4.加強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抗震設防。一方面,要落實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地震安全責任制。另一方面,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學校、醫院建設工程,要嚴格執行抗震設防標準,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增強抗震設防能力,建成最安全、人民最放心的學校和醫院。
5.加強地震次生災害防治,提高基礎設施抗震能力。交通部門要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抗震能力,按要求適當提高建設標準,加快危險路段、橋梁整治改造。水務部門要對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盡快完成病險水庫的抗震性能鑒定,確保水庫大壩的地震安全。供電、供水、供熱、供氣、各化工醫藥企業、通信等部門要適當提高系統抗震設防標準,對重要的設施和線路實行差異化設計,加強重要用戶自備保安電源的配備和管理,拿出應對地震次生災害的預案,切實做好地震次生災害的防治工作。
6.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將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納入縣委黨校干部培訓教學計劃和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計劃。推進科普示范學校和防震減災科普基地建設,“十二五”期間,建立省級地震科普示范學校1處,市級科普示范學校3處,達到“宣傳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目的。通過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六進”活動,全面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和技能。
(三)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1.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縣、鄉、重點部門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和補充工作,消除預案死角。健全應急預案的備案、督查、評估和演練制度,定期進行應急檢查,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縣城區內各中學、各鄉鎮中心小學要一年輪流演練一次。
2.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與培訓。本著“一隊多用、資源共享、專兼結合、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由縣地震辦、消防大隊、武警中隊、衛生局等有關部門組成一支反應迅速、機動性高、突擊力強,能隨時執行地震應急救援任務的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一旦發生地震事件,確保能拉得出、用得上、見成效。對所有應急救援人員建檔立卡,發放證書,加強培訓,提高能力,明確義務,落實責任。
3.做好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結合廣場、綠地、公園、學校、體育場等公共設施,因地制宜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合理安排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必須的交通、供電、供水、排污、物資儲備等設備設施。學校、醫院、影劇院、商店、酒店、體育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要設置地震應急疏散通道,配置必要的救生避險設施。“十二五”期間,要把我縣的和諧廣場、琵琶灣公園、師范廣場、三國文化廣場、醫院前廣場、一中廣場等規劃建設成地震應急避難場,滿足周邊群眾的應急疏散和安置要求。對應急避難場所要設定指示標識,劃定功能分區,完善基本的供排水、供電等設施,提高避難效用。
4.加強地震應急救援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地震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和城市救災物資儲備站,優化儲備布局和方式,合理確定儲備品種和規模。按照布局科學,種類完備,數量合理,調撥迅速的要求,完善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地震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等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家庭開展必要的防震減災應急物資儲備,實現專業儲備和社會儲備、物資儲備與生產能力儲備的有機結合。要建立全縣地震應急物資儲備數據庫,定時確認和更新,做到有備無患,真正應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防震減災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防震減災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強化協調合作,形成防震減災工作合力。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二)健全工作機構。要建立健全防震減災工作機構,積極落實“三網一員”人員,理順防震減災職能,加強防震減災力量,保證必要的人員編制和工作條件,確保防震減災工作正常開展。
(三)強化督導考核。要認真制定防震減災工作計劃,明確專門人員,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工作到位、落實到位、責任到位。縣政府將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并對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定期進行督導檢查。
(四)加大投入力度。要將防震減災經費納入本級財政年度預算,設立防震減災專項資金,建立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震減災投入機制。要積極拓寬資金渠道,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對各類工程設施和城鄉建筑抗震設防投入,以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一、認清形勢,增強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災害波及面廣、影響深、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是群災之首。因此,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2008年我們經歷了歷史上罕見、震驚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這次地震中受傷害的數十萬群眾中,我們無法知道有多少人具備應急避難的意識、知識和能力,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具有一定的避險意識,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和自救技巧,就能更加有效地保護自己,減少傷亡。四川桑棗中學,在地震中遭遇重創,但由于平時學校多次組織師生進行地震演習,地震發生后,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用時1分36秒,全部撤離到安全地帶,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跡,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屬于國務院確定的首都圈重點監視防御區,地處河北平原地震帶,滄東斷裂通過市區,*地區人口密度較大,邢臺地震、唐山大地震都波及我市,給我市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特別是1967年3月27日,河間發生的6.3級地震,造成河間損壞房屋達56816間。因此,面對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的嚴峻形勢,只有不斷牢固樹立“震情第一”的觀念,從思想上提高對防震減災工作的認識,提高城市綜合防御地震災害的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這也是我們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政府要不斷加大防震減災工作的力度,各部門之間要相互協作,真正把防震減災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才能有效地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我市的防震減災工作任重而道遠,各級政府一定要站在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當前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防震減災工作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切實增強防震減災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把防震減災工作做好,為全市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二、明確職責,切實做好當前防震減災重點工作
(一)全面提升地震監測能力。地震監測預報是防震減災工作的基礎和首要環節。市防震減災主管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防范意識,進一步提高迅速反映能力,確保在第一時間把我市及鄰區發生的地震向市政府報告,為政府決策當好參謀。同時,要切實做好監測預報的相關工作,技術人員要進一步提高地震監測和資料分析處理能力,完善震情短臨跟蹤方案,認真做好地震重點監視區的跟蹤監視,不斷提高分析預報水平。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要求,加強對現有地震臺網的管理、臺站的改造優化,保證地震觀測設施的正常運轉。各縣(市、區)公安、國土資源、城鄉規劃、建設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轄區內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工作。
(二)切實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機構和群測群防“三網兩員”建設工作。一要不斷健全完善防震減災工作機構。要根據河北省地震局《關于在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中機構設置的意見》、省編委《關于加強縣級地震工作機構建設的通知》和《河北省縣(市、區)地震工作機構職責》等文件要求,各縣(市、區)政府在新的一輪機構改革中,要繼續保留原有獨立的縣級地震工作機構,對有條件的縣(市、區)也要建立獨立的地震工作機構。二要繼續加強群測群防“三網兩員”建設工作。各縣(市、區)要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防震減災“三網兩員”建設工作的通知》(滄政辦字〔2008〕57號)要求,進一步加強“三網兩員”隊伍建設,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穩定的“三網兩員”經費渠道,制定崗位津貼發放標準,確保群測群防工作正常運行。市地震局要做好“三網兩員”人員的業務指導和骨干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
(三)加強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監管。各級防震減災主管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河北省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定,進一步加大對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監管檢查力度。對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必須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各縣(市、區)要依法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審批納入建設項目管理程序。地震、發改委、規劃、建設等部門要各自負起法律賦予的責任,在項目立項、選址、規劃等環節相互協作,對未確定抗震設防要求的項目不予辦理相關手續。建設部門要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施工,確保新建、改建、擴建等重大建設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對可行性報告中未包含抗震設防要求的項目,地震監督管理部門不予審批。建設工程竣工驗收時,建設單位須邀請建設工程所在地地震監管部門對抗震設防要求采用情況進行驗收,未經驗收或經驗收不合格的,不得將建設工程交付使用。
(四)組織實施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我市農村及城鎮人口密度高,建設房屋多數達不到抗震要求,存在嚴重的地震安全隱患。發改委、規劃、建設和地震等部門要有針對性地把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與“社會主義新農村”、“文明生態村”建設、“三年大變樣”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切實把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任務,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免費給建房農民提供房屋設計圖和抗震設防技術指導,使農民住上既有抗震能力,又有抵御其他自然災害的新民居,從而全面提高農村綜合抗災防災能力,真正為農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五)進一步做好地震應急與救援工作。一是各級政府要建立地震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備案和檢查制度,不斷加強地震應急工作檢查,適時組織地震應急演練,增強應急反應能力。要明確完善工作程序,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做到臨震不亂,科學決策,行動迅速,處置有力。二是要進行地震應急技術系統、災情速報系統和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系統建設。要配置必要的裝備設施,為地震應急工作提供有力的裝備、技術和信息保障。三是要加強救援隊伍建設。各縣(市、區)政府要根據實際需要,充分利用消防等現有隊伍,按照一隊多用、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四是要做好物資儲備、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工作。民政部門要結合城市商品物流,合理建設應急物品儲備網絡;交通部門要保障震災發生后救災物資的緊急運輸工作;衛生部門要掌握周邊醫療機構救治資源狀況,特別是要掌握群體性創傷的救治能力狀況,在震災發生時,統籌動員組織和安置傷員的救治工作,并確保災后無大疫情。五是搞好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工作。各縣(市、區)政府要按照“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本著因地制宜,平災結合,便于疏散的原則,統籌規劃、科學布置,依托城市規劃和改造,在廣場、綠地、公園等場所設置應急疏散通道和避難場所,安置明顯標志,配置必要的避險救生設施。
(六)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基礎。只有大力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才能使公眾在災難來臨之際,做到臨危不亂,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地震知識宣傳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形成地震部門推動,宣傳、教育、科技、文化、媒體等相關部門配合的宣傳教育機制。要創新地震知識宣傳方式,構筑宣傳教育立體模式,努力拓寬宣傳教育的渠道,實現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經?;⑵占盎?。要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開辟防震減災知識專欄,向社會公眾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努力擴大宣傳面。相關部門及城市社區要制定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完善宣傳網絡。防震減災主管部門要組織專家深入到校園、社區、鄉村、企業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講活動,要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作為“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的重要內容。市地震局要加強基層宣傳員的培訓工作,在防震減災知識常規宣傳的基礎上,組織防震減災知識宣講團,開展有針對性的防震減災宣傳活動,不斷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切實提高群眾災情面前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全面推進全市防震減災工作
一、目標任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強基礎,抓落實,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監測預報、震災預防、應急救援三大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綜合防震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災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力爭到2020年使我縣基本具備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
二、重點工作
(一)地震監測能力建設
我縣屬省級重點監視防御區,經積極爭取,我縣兩項地震監測項目已列入省級計劃,一是地震監測的測震臺建設項目;二是前兆觀測的地下水觀測項目。目前兩個項目已與省地震局簽訂任務書,正在積極建設實施。同時在建立古堰承壓井觀測點的基礎上,由科技局負責,再選址建立兩個宏觀觀測點,以全面提高我縣地震監測能力。國土局、城建局、林業局、電信公司等有關部門及鄉鎮要全力支持,積極配合,保證地震監測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地震災害防御能力建設
1、城建局、科技局負責分年度組織城區重要建筑物抗震性能鑒定,對達不到設防標準的,要督促業主單位進行抗震加固和改造。
2、城建局負責,科技局配合,在城建局建立我縣農村地震安全民居技術服務站。
3、將饒峰鎮光明村設為我縣民居安全示范點,將城關鎮北街社區設為民居安全社區。
(三)地震應急處置能力和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1、科技局負責完成我縣防震預案的修訂。
2、由縣人武部負責公安局配合籌建以民兵、公安、武警、消防、醫療、通信等人員為主體的地震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隊伍。
3、由城建局負責將縣體育場、中學操場、城關一小操場、城關二小操場、縣城中心廣場、紅花廣場、人民廣場等設為縣城應急避難場所。
4、科技局負責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對鄉鎮負責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干部進行地震專業知識培訓。
(四)宣傳教育網絡建設
1、將在建的測震臺設為縣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2、將城關一小、城關二小設為地震科普示范學校。
3、信息網、電視臺、科技網等政府部分網絡增設防震知識宣傳欄目。
三、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防震減災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大局。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強化防震減災點意識,增強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領導,完善防震減災組織領導機構,調整充實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定期研究和解決防震減災工作的重大問題、明確目標任務,督促檢查任務落實。
(二)強化部門協作,確保工作落實。城建局、科技局、教體局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協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確保防震減災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萍季忠ν七M監測設施、應急通信設施的組織實施工作,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指導;要加大防震減災的科技投入,加大防震減災技術研究和科技平臺建設,積極申報防震減災科技項目。城建局要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避難場所的規劃、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鑒定和安全民居建設工作。教體局、科技局要通力協作,積極開展學生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地震科普示范學校建設工作,制定完善學校地震應急預案。財政局要適度增加防震減災經費的預算額度,大力支持防震減災基礎項目建設。文旅局、公安局、工商局要制定商場、網吧、娛樂場所等人員集中場所的地震應急預案。民政局要做好救援物資的儲備工作??h武裝部、公安局、武警消防部隊等要積極配合,協同做好應急救援隊伍的籌建、培訓、演練等工作??萍季?、廣電局要積極配合,共同做好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及地震知識宣傳普及工作。
一、防震減災機構和隊伍建設及經費落實工作
(一)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按照市編辦下發的《關于加強區縣防震減災工作機構的通知》要求,完成地震局掛牌及內設機構設置工作。加強地震工作人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地震工作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
(二)加大防震減災工作經費投入。將防震減災工作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逐步解決投入不足等制約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二、地震監測預報工作
(一)做好臺站的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要按照《市前兆臺網運行管理規定》的要求,確保臺站正常運行。要充分利用地震監測資料開展綜合分析研究,不斷提高我縣防震減災整體水平。
(二)加強監測預報和震情短臨跟蹤工作。按照《市年度震情跟蹤工作方案》的要求,扎實做好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對出現的宏、微觀異常要迅速落實,并及時上報。
(三)繼續堅持月震情會商制度。縣地震主管部門按時參加全市會商,并參考會商結論,將會商意見以書面報縣級各大班子領導。
(四)繼續推進地震信息節點建設工作。年內完成縣級信息節點和虛擬地震遙測臺網建設工作。
(五)加強地震監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工作。按照有關要求,做好全縣境內地震監測臺站(點)的監測設施和監測環境保護,確保監測環境不受外界干擾。
(六)加強群測群防管理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縣級地震群測群防“三網一員”隊伍建設,做到人員、任務、管理三落實,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及其他各項工作中的作用。要重視人員培訓和隊伍管理,不斷提升群測群防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震災預防工作
(一)依法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監管。認真落實《省防震減災條例》相關要求,縣地震主管部門要加強與縣發改、建設等相關部門的協調聯系,不斷完善管理措施,扎實做好縣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備案工作和抗震設防要求監管。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不斷加強地震行政執法工作。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主動配合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施,確保新建校舍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二)推進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建設。按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市政發78號)和《關于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市政發121號)的要求,主動加強與縣發改、建設等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結合新農村建設、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移民搬遷等工程,大力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設,以點帶面,逐步提高農村村民住宅和鄉村公共設施抗震設防水平。年內每個鄉鎮至少建成2-3個地震安全工程示范點。
(三)積極創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借鑒先行試點區的經驗,按照省、市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建設指標體系要求,積極探索創新,結合我縣城中村改造項目,大力推進地震安全社區創建工作。
四、地震應急工作
(一)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戒備。根據新修訂的《市地震應急預案》(市政辦發173號)文件,完成縣政府地震應急預案和地震工作部門地震應急預案的修訂,并組織有關部門、鄉鎮及社區、居委會、學校、醫院、大型商場、影劇院、體育場館、車站等企事業單位開展地震應急預案的編制和修訂工作。加強預案的備案登記、管理。年內至少組織2次地震應急演練,不斷熟悉預案內容和工作程序,確保應急工作有序開展。
(二)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相關鄉鎮和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完善縣城區和余下鎮區應急避難場所基礎設施,切實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落到實處。
(三)加強地震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工作。按照市地震局、市文明辦和團市委聯合下發的《市地震災害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市地震發26號),不斷加快我縣地震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
五、防震減災宣傳工作
(一)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加強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增強公民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能力。根據省、市防震減災宣傳要點,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在“防災減災日”、“防震減災宣傳活動周”和“科技之春”宣傳月等重要時段,開展集中宣傳教育活動,采取系列電視片、報告會、講座、播放錄音錄像、發放資料等方式,利用電視、網絡、報刊、廣播等平臺,扎實有效地開展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提升公眾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強縣地震部門門戶網站建設,使門戶網站成為宣傳防震減災知識的重要平臺。
(二)主動督促、協助、指導社會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有針對性地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活動。加強與黨校等黨政干部培訓機構的聯系,把防震減災知識教育納入干部培訓計劃,不斷提高領導干部應急指揮決策能力。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加強突發性地震事件新聞宣傳工作,及時準確震情災情信息,加強輿論引導,維護社會穩定。
(三)按照國家、省、市有關建立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的文件要求,縣教育、科協等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科普示范學校創建活動,年內至少建成2所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
(四)加快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逐步形成層次分明、協調一致、覆蓋全縣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網絡。
六、重點項目實施工作
縣地震主管部門要配合市地震局,完成“市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軟件平臺建設”項目的實施,積極配合做好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收集工作。
七、防震減災規劃編制工作
“十二五”時期是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也是攻堅時期。縣地震主管部門要根據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盡快完成我縣“十二五”防震減災規劃制定工作,并做好規劃項目的啟動實施。
防震減災工作要牢固樹立震情第一、預防為主、急救為重、服務為先的觀念,堅持以人為本,重民生,始終把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需要,從創新出發、教育入手、落實見效,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此,突出抓好六項重點工作。
一、著力在防震減災轉變理念上求創新發展
在思想上要高起點,解決影響我市防震減災事業創新發展的思想障礙。
1、繼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按照市委的要求,結合防震減災工作實際,重點解決“四個不統一”:重視震后,忽視震前防御;重視救援,忽視宣傳教育;重視單一防御,忽視全民綜合防御;重視系統指揮,忽視啟動預案等問題,為防震減災事業創新發展注入新思維、新理念、新舉措、新活力。
2、繼續開展理論與實踐學習研討。利用每周五法定學習研討日,重點學習政治理論、法律知識、業務知識和管理知識。創新學習方式,采取領導授課、專題講座、座談討論、體會交流、知識競賽、征文比賽、閉卷考試等形式,提高學習效果。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拓展知識面。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轉化為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提高防震減災工作的能力和才干。
3、繼續開展“創新立功、減災為民”教育活動。組織“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為誰服務,怎么服務”經驗交流會。以我市防震減災系統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為樣板,引導干部職工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爭做無私奉獻的人,務實創新的人,埋頭苦干的人,攻堅克難的人,為推動防震減災工作新的突破注入強大的思想動力和典型的帶動力。
二、著力在防震減災工作到位上求創新發展
防震減災工作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創新,促進發展。
1、堅持不懈地做好“三網一員”建設。建立縣、鄉、村“三網一員”逐級培訓制。完善縣、鄉、村“三網一員”逐級承諾制。制定培訓計劃,上、下半年分別開展集中培訓。采取舉辦培訓班、專家講座、以會代訓、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形成市級培訓縣級、縣級培訓鄉級、鄉級培訓村級的整體網絡,提高群測群防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縣、鄉、村優秀防震減災助理員評選獎勵機制。市地震局適時召開“三網一員”建設報告會,表彰獎勵“三網一員”建設先進典型。
2、堅持不懈地做好震情監測。實現省會震情監測信息聯網,解決震情信息“兩張皮”的突出問題,達到震情信息共享,確保第一時間和省地震局溝通情況,向政府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建立健全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震情報告責任制、地震異常落實責任制。嚴格執行各項制度,檢查督促,追責問效,確保對地震宏觀、微觀異常,地震謠言,有感以上地震第一時間落實上報。做好周、月震情會商,建立以會代訓的半年、年度震情趨勢會商長效機制,吸收“三網一員”骨干參加。建立半年、年度會商專項檔案,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軌道,為年奧運會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3、堅持不懈地做好地震臺站升級改造。完成對市地震觀測站深井觀測的環境改造和元氏地震觀測臺觀測手段的優化改造。按照城市布局調整,增設地震監測網點,保障城市安全。力爭將極5井、熱1井、晉2井、澤1井、西湘洋井、王家莊井、西平樂井等觀測手段納入國家地震安全工程河北省項目觀測井網建設和改造。積極爭取進入省地震局臺網維修中心,得到技術支持和提高服務質量。
4、堅持不懈地做好對地震監測臺站觀測環境和觀測設施的保護。把地震監測臺站觀測環境設施的保護納入當地建設規劃。地震觀測臺站要及時更新保護警示牌,有保護警戒線,有專人看管維護。有關縣(市、區)在6月份之前上報有臺站保護范圍的圖紙和當地規劃部門批準的文件。并將當地地震地質構造和歷史地震活動情況上報。
5、堅持不懈地做好城市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項目。在河北省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辦公室領導下,按照城市布局調整,選好探查起點。上半年舉辦項目開工奠基,年底前活斷層項目的初查任務見實效。
6、堅持不懈地做好市、縣、鄉、村四級地震應急預案的整理備案工作。上半年完成各級地震應急預案電子文檔,印制正式文本。修訂市地震應急預案、市地震局地震應急預案,簽定各指揮分部“預案”責任狀。將市地震局預案責任到人,落實到位。上、下半年各自分別組織開展地震應急預案演練活動。按預案程序,開展地震應急救援技能專項培訓、演練,使依法落實預案成為防震減災工作者必備的基本技能。組織專門班子,指導好各級各類地震應急預案的落實,提高各級的預案執行力。
7、堅持不懈地做好基層地震應急救援能力建設。3月份完成代市政府起草的《加強縣鄉地震應急救援管理的意見》。爭取省地震局的技術支持,一季度完成地震應急現場指揮技術系統基礎數據庫的優化升級。進一步做好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工作,積極主動配合共青團組織做好對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的管理和培訓,逐步形成培訓、服務、行動網絡化、規范化,加強街道、社區、鄉鎮、村,人員密集場所,大型廠礦企業、學校、醫院等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爭取政府將地震應急救援建設工作納入“三網一員”管理程序。提升學校、企業、商場、醫院等特殊行業志愿者隊伍對口培訓、演練質量。按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以裕西公園試點為樣板,指導各區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加快步伐。
三、著力在防震減災科技進步上求創新發展
科技是防震減災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支撐,必須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建立開放合作的地震科學創新體系,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地震科技人才,取得一批高水平的地震科技創新成果。
1、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地震科技大會精神,大興“科技興局”之風,實施人才強局戰略,積極培養一批自己的科技人才,重點引進一批社會的科技人才。按照上級文件精神,積極院校組織人事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大膽破格提拔使用年輕的科技人才,做好科技人才的評聘、招錄工作。
2、建立健全有效的競爭機制,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大膽進行科技創新。給青年科技人才壓擔子、交任務,創造有利條件和良好發展環境。樹立典型,重獎先進。設立局長特別獎,重獎省級以上科技創新成果。
3、充分發揮局青年科技研究小組在科技創新中的帶頭作用。做好科研開發、技術攻關、科技管理等工作,思想上鼓勵,財力上傾斜,政策上支持,物力上保障。努力開展防震減災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加強科技成果的申報工作。力爭將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培訓基地申報省科技成果。
4、舉辦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科技講座,聘請國家級地震科技專家、學者,講授地震科技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科技素質。
四、著力在防震減災服務民生上求創新發展
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生存發展最基本的需要。防震減災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必須把服務民生做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繼續深化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的“四進”宣傳教育活動。成立流動宣傳小分隊,組建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車”,深入集市、田間地頭,入村入戶開展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2、做強做實保障民生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保障群眾享有防震減災知識的權利、防震減災成果保安全的權利、知曉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權利、參與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的權利、群測群防成果受保護的權利。一是編印《防震減災十大招數》、《防震減災市民應急自救手冊》,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精神食糧。二是扎實推進農村民居地震保安全工程。積極與建設部門溝通協調,選好試點,開展農村民居地震保安全示范村建設。
3、指導各縣(市、區)建立健全一流的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咨詢服務站。市地震局網站要設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專頁,定期更新,豐富宣傳內容,創新宣傳形式。
4、做好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培訓基地建設二期工程。有安排、有計劃、有組織地做好對外開放。
5、下半年會同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協做好對全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建設的檢查、驗收。
6、編輯《市防震減災工作五年回顧》畫冊和電視片。
五、著力在防震減災依法行政上求創新發展
嚴格守法、嚴格執法是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有力保障,依法行政是履行防震減災職責的基本準則。
1、加大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力度。做好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實施十周年宣傳活動。各縣(市、區)要組織好形式多樣的宣傳紀念活動。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認真實施防震減災“五五”普法規劃。
2、嚴格落實防震減災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認真執行《市地震局依法行政指南》。用制度規范各自的依法行政行為。
3、認真貫徹實施《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依法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管理。與發改、規劃、建設等部門密切配合,嚴格把關,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和施工審批的必備內容。指導各縣(市、區)做好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工作。上半年對各縣(市、區)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開展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重點檢查是否進入審批大廳,項目檔案備案情況,次生災害工程安評工作的落實,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年內市地震安全性評價所要積極爭取省地震局工程勘查設計院的支持和幫助,聯合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逐步納入省地震局工程勘查設計院統一管理。
4、舉辦全市防震減災系統法律、法規培訓班,邀請省、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省地震局有關領導、專家授課,提高全市防震減災系統依法行政的素質。
六、著力在防震減災隊伍建設上求創新發展
實現防震減災事業科技發展、創新發展,必須加強自身建設,使全市防震減災系統增強憂患意識,成績面前反驕破滿,謙虛謹慎,艱苦創業,爭創新的業績。
1、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把以制管事、以制管人的長效機制進一步落到實處。嚴格執行局規范化管理制度,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進一步轉變服務作風,用公平、公正、公開的各項制度,規范干部職工的行為。
2、堅持周績效評估制,實施追責問效制。建立追責問效跟蹤卡,各項工作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加大考核和監督檢查的力度,加大獎懲力度,切實解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把績效評估作為提拔使用干部的依據,嚴格追究失職瀆職行為,形成第一責任人負總責、層層抓、抓細化、抓落實的責任機制。
3、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競爭、擇優的用人原則,嚴格執行干部職工錄用、考核、晉升、獎懲、辭退等制度,推行干部交流輪崗制度,優化公務員隊伍。積極推進事業單位用人制度改革。
4、用先進典型推動防震減災工作的創新。大力培養和樹立各個方面的先進典型,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營造學先進、趕先進、人人爭當先進、先進更先進的濃厚氛圍。
5、加強基層防震減災隊伍建設。繼續強化基層工作,深入基層臺站,幫助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認真落實省編辦《關于加強縣級地震機構建設的通知》精神,加強各縣(市、區)地震局的職能,充實基層干部隊伍,搞好培訓工作,最大限度的充分發揮縣、鄉、村防震減災工作的基礎性作用。
6、加強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工、青、婦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協會的促進作用,加強老干部工作,共同打造和諧友愛、嚴肅活潑的工作環境。
一、工作思路
牢固樹立“震情第一”的觀念,緊緊圍繞全縣的重點工作,切實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防御、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有效提高全縣的地震監測和應急反應能力,服務全縣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大地震安全宣傳教育,完善地震災害管理機制,依靠科技、法制、全社會力量,不斷提高綜合防震減災能力,全力做好地震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臺網維護管理,不斷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
強化措施,規范管理,提高觀測資料質量。依托現有監測手段進行綜合分析,及時準確地向市地震局報送監測資料,定期向上級提出震情趨勢會商意見。報送電磁波資料300份,報送會商意見42份。及時掌握震情,對省市提出的震情預測意見及時報送縣委縣政府。加強臺網監測管理,實行24小時震情值班,確保工作人員在崗、儀器設備正常、數據處理準確,為地震監測預報提供及時、準確、連續、可靠的觀測數據。
(二)開展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全民減災意識
按照“積極、慎重、科學、有效”的原則,統籌宣傳資源,5月12日在縣城東大街、文化廣場舉行了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擺放地震科普知識版面20塊,懸掛防震減災宣傳橫幅3個,發放地震知識讀本5000本、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材料10000份。通過贈送《防震減災圖冊》、分發地震知識宣傳材料,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防震減災意識,全面提高全民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和地震災害綜合防御能力。
(三)加強地震應急演練,提高抗震自救能力
聯合縣消防中隊在實驗中學、東關小學等城區學校進行應急演練,制訂了較為科學的演練方案。演練前,對老師學生進行了培訓,進一步明確了疏散集合地點、疏散順序和注意事項,要求師生一切行動聽指揮;演練中,各配合單位各司其職,到達規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務;演練后,組織開展討論,總結成績,尋找差距,不斷豐富地震災害的“實戰”經驗。演練活動是對我局《地震應急預案》的又一次檢驗,不僅落實了應付自然災害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實際應對和處置實發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赴震區開展調查工作
6月3日18時11分,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緯37.99度,東經103.56度)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我縣震感強烈,距我縣最近的居民點為南湖鎮南井村,直線距離約26公里。地震發生后,我局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報告震情、第一時間派出現場工作隊赴震區開展調查工作,沒有發現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和財產損失情況。
(五)開展“百村萬戶大走訪大調研”活動
縣委、縣政府“百村萬戶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動員會后,縣地震局根據動員會議精神,結合本部門實際,早部署、早安排、早啟動、迅速成立“三同”活動領導小組,成立工作組,精心制定活動方案,并迅速進駐重興鎮扎子溝村,正式拉開以“送政策、訪民惰、辦實事、促發展”為主題的活動序幕。飽含著對人民群眾的深情,采取召開村民大會、座談會等方式,積極宣傳政策,按戶走訪、聯戶座談,將中央、省委、市委、縣委有關文件精神送到村干部手中,將強農惠農政策進到農戶家中。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連續奮戰圓滿完成駐點村309戶的走訪民情工作。召開駐點聯系村黨員干部和村民大會、座談會3次,填寫調查表309份,送出《惠農政策匯編》手冊309份,撰寫民情日志近35篇,掌握了民情民意100余條,走訪調查入戶率達到100%。
(六)提升機關辦事效率,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認真執行依法行政各項制度,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無行政執法錯案發生。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積極協調處理案件,黨務、政務及時公開,內部財務管理規范,工作作風扎實,辦事效率顯著提高,無工作作風方面的違紀違規問題發生。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無違法違紀案件發生。
三、工作成效
(一)嚴格依法行政,履職能力進一步提高
一是地震工作步入法治化軌道。貫徹實施防震減災法律法規,推進當地防震減災法制建設,進一步規范全縣地震行政許可工作,嚴格依法行政,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好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關。逐步健全執法隊伍,有計劃的開展執法人員培訓,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防震減災法規大眾教育機制。結合實際,先后制定了《縣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縣地震災害應急處置操作手冊》等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地震應急工作流程,完善了地震應急管理制度,落實了地震應急工作職責,加速推進了地震應急工作法治化建設的進程,縣鎮村三級干部和防震減災成員單位應對地震災害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是地震工作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縣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同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縣和鎮都成立了防震減災領導小組,并實行動態管理。目前,民政、衛生、消防等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基本建立應急組室,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有專人負責。全縣18個鎮配備防震減災助理員,部分村社配備地震安全員。
三是地震規劃管理逐步完善。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強與省市地震工作對接,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組織力量,全面科學地制定防震減災規劃工作。加快探索縣級防震減災工作管理新機制,穩步推進縣鎮地震預測、減災等基礎性工作,督促協調發改、規劃、建設、土地等部門切實把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
四是地震災害應急基礎與災情速報體系基本形成。對全縣中小學校舍地震安全排查鑒定工作進行了排查,并組織多部門協同開展了地質災害檢查、消防安全檢查等活動,對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及時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對重大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和次生災害源進行險情排查。加大“三網一員”建設力度,健全縣、鎮、村三級地震災情速報網絡建設,加強各種應急通訊設備、設施、通訊網絡的建設、管理和維護,進一步完善地震災情速報制度,規范災情速報程序,確保及時快速上報震情與災情、應急與救援等動態信息。目前,全縣鎮防震減災助理員和村社地震安全員達60余人,專兼職地震災情速報人員28人。
(二)把握震情趨勢,監測預防救援能力不斷增強
一是地震監測預報能力不斷提高。牢固樹立“震情第一”的觀念,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科學嚴謹的作風,嚴密監視震情的發展變化,及時捕捉和研判前兆異常信息,積極開展地震趨勢判定工作。積極推進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和地震知識宣傳網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職責明確、聯系緊密的地震群測群防網絡。
二是地震災害預防能力不斷增強??h抗震減災領導小組各成員部門單位緊緊圍繞全縣重大建設項目,強化防御措施,做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結實”。推進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一體化,認真貫徹落實《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和《市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分工負責,相互協作,密切配合,依法加強監管,從源頭上把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關,確保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加強對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加強對各類重大建筑工程、生命線工程和易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以及交通、水利、電網設施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了抗震設防整體水平。全面推進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建設,結合新農村小康農宅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危舊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小城鎮建設等項目,加強在場地選址、規劃設計、工程實施等環節的抗震技術指導,提高農村整體防震減災能力,讓廣大農民群眾看得見、學得會、受教育、得實惠。
三是地震應急救援能力不斷加大。高度重視地震應急工作,嚴格落實應急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按照《縣地震應急預案》的要求,全面落實和監督檢查地震應急預案要求的各項工作。加強和推進“三網一員”建設,落實人員和經費。切實加強震情監測、短臨跟蹤和震情研判工作,加強應急避難場所管理,進一步完善使用功能,健全管理制度,確保應急啟用正常。
(三)堅持群測群防,社會防震減災力量逐步形成
一是群測群防措施更加科學。積極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對地震的監測和預防,因地制宜的開展地震宏觀異常觀測,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報告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重要作用。在現有7個觀測點的基礎上,計劃新增4個觀測點。每個鎮確立了1名災情速報聯絡員,篩選培訓了10個宏觀監測員,大范圍收集地震宏觀前兆異常信息,使防震減災知識逐步深入人心,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普遍增強。
二是地震科普宣傳深入人心。堅持以“科技三下鄉”、“防災減災”活動周等大型活動為契機,以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示范基地、示范社區建設為抓手,不斷完善地震應急科普宣傳教育體制機制建設,認真開展科普周、7.28地震紀念日、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和12.4法制宣傳日等科普活動,鼓勵地震科技人員參與科普創作,深入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推進防災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救援技能知識“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進一步提高了全社會風險防范和災害應對能力。
三是地震應急隊伍發展壯大。結合實際,不斷完善了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隊伍建設。建立了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依托縣消防緊急救援隊,組建了縣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督促民政、建設、衛生、電力等成員單位成立了防震減災工作隊,各鎮組建了以基干民兵為主的突發事件工作隊,基本形成了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為骨干和突擊力量,以搶險救災等專業救援隊伍為基本力量,以企事業單位專兼職隊伍和志愿者為輔助力量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四)及早安排部署,地震突發事件處置科學合理
堅持“超前謀劃,及早安排”的原則,修訂下發了《縣地震災害應急處置操作手冊》,出臺了《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科學合理的安排部署地震突發事件應急工作。一是認真做好隱患排查工作。以精準扶貧工作為契機,與縣扶貧辦一道對全縣農村住房進行摸排,建立了農村住房情況工作臺帳,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民居納入危房改造工程項目,有計劃地分步整改。二是抓好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制定了地震災害應急演練方案,組織消防、公共衛生、學校等方面的應急演練3場次。通過預案演練增強了各應急救援隊伍應對突發事件應急反應處置能力,檢驗了應急聯動和協調配合能力,熟悉了響應程序,為應對地震突發事件積累了“實戰”經驗。三是加強地震應急保障能力。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不備”的原則,購置了發電機、GPS定位儀等設備,確定了以廣場、公園、學校操場、體育場等開闊場地為主的應急避險場所6個15萬平方米,不斷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四、存在的問題和2018年工作打算
我局在防震減災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廣大群眾的地震憂患意識比較淡薄,群測群防工作力度需進一步加大。二是專業技術力量十分薄弱,工作人員少,而且來自不同的崗位,需要進一步培訓提高。三是工作經費十分緊張,地震應急裝備的配置、保障物資的儲備、監測設備的運行和維護、日常的業務培訓、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等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對于以上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今后的地震工作,要認真貫徹省市地震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服務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科學的開展地震監測、預報、應急救援等各項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一是抓好防震減災法制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開展防震減災法律法規教育,提高領導干部和防震減災成員單位應對地震災害的意識和指揮調度能力,提高全縣防震減災法規大眾教育的普及率。
二是抓好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做好地震監測臺網的建設和運行、地震觀測數據的處理與匯交共享,做好地震群測群防的建設和運行,抓好地震異常及時落實、上報,進一步完善會商機制。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堅持防震減災同經濟建設一起抓,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切實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地震災害管理機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會力量,不斷提高綜合防震減災能力,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發展目標
我市未來五年防震減災工作的奮斗目標是: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相當于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力爭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防御、地震應急和震后重建等防震減災工作體系和體制建設達到中等城市水平。全市消除地震監測盲區,消除不按抗震設防要求設防的地區和工程,消除地震應急體系不完備的地區,努力實現國務院提出的防震減災三大戰略要求。
三、主要任務
(一)完成地震數字測震臺建設。在此基礎上,建好地震通信網絡和地震應急指揮系統。
(二)加強基礎科學和實用技術研究的應用。完成*市地質構造與地震活動性研究等三項重點科研項目。
(三)健全我市防震減災法規體系。加大地震行政執法力度。
(四)依法、依規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管理。進一步完善建設工程抗震設計和竣工驗收制度。
(五)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積極推廣農村民居地震安全適用技術,提高農村民居安全水平。
三、實施措施
(一)加強領導,認真做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防震減災工作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各級政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把防震減災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
(二)嚴格依法行政。按照依法治國的戰略指導思想,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加強行政執法的監督管理,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嚴格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我縣對貫徹實施《防震減災法》十分重視,積極宣傳防震減災知識,把它作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件重要工作來抓??h地震部門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較好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半年來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地震防震、避震科普知識宣傳。
(1)發揮科普示范點作用,提高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在北甘小學興建科普展覽窗口,工程在上半年已完成。此展覽窗口能發揮先進的示范作用,以點帶面,今后將會有更多的學生通過此窗口,了解到更多的地震安全知識。
(2)在"科技進步活動月"期間,協同其它專業學會的科技人員到我縣紅豐鎮開展科技知識現場咨詢活動,我地震工作人員開展了地震安全知識咨詢點,向當地的民眾講授防震、避震安全常識,同時發放"防震與減災"小報和"防震減災法"小冊子,共250多份。該次活動對能有效提高當地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3)在縣政府大院前的科普長廊上,開設地震知識宣傳掛圖欄目,旨在向農民群眾講解房屋抗震、設防的重要性,推薦一些符合農村特點、經濟實用的抗震措施。
二、數字化地震遙測子臺網建設。
縣數字化地震遙測子臺是與省、市數據聯網工程的一部分,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設備和技術手段,能在全縣范圍內如實地記錄地震引起的整個地面互動過程。20__年末,經省級地震部門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勘測選址工作,子臺地址最終選定在東平鎮大澳村大澳山西南面山腳。目前只爭取到縣財政5萬元經費支持,所以資金缺口很大?,F時工程正在興建當中,處于基礎建設階段,下步工作將進行監測設備儀器的安裝,計劃在今年內完成該工程的硬件建設工作。
三、加強宏觀監測系統建設的維護。
設在縣塘坪鎮北甘小學的水井監測點,是我縣地震宏觀監測點之一。為了加強地震前兆觀測設施、觀測環境的保護,確保地震監測預報準確性,及時對該水井及周圍環境進行了清洗、補修、整理等維護工作,同時為該校購置一批新的必備的測量器材。
四、防震減災助理員隊伍的建設。
防震減災助理員隊伍不斷壯大,現時已達到40多人。為更好發揮助理員的作用,我局對有較大貢獻的助理員積極分子,給予物質獎勵。北甘小學的助理員一直為我縣宏監測工作提供必不可少的數據資料,經我局周詳考慮,作出了適當增加了該監測點的運作經費決定,以此更大程度調動其作業的積極性。
五、做好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
建設工程實施抗震設防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防御措施和重要環節。我縣的生命線工程、重大工程都需做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為更好地完成該項工作,省、市地震局著手在我縣開展地震影響小區劃工作,為城市建設和土地開發利用科學依據,為一般工業和民用建筑設防提供準確依據。上半年,我局配合計劃局、建設局等職能部門的工作,認真做好了雅韶、大八和合山地區的學校、稅所等公建項目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
六、爭取建立和完善氣象與地震工作機構。應對縣域內經濟建設的須要和人民生命財產的考慮,根據上級有關指示精神及各地抗災救災的經驗教訓,盡快組建我縣氣象、地震方面機構十分必要。為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減輕人民生命的損失,只有健全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建設,才能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F已向縣政府提出議案。20__年下半年的工作計劃:
(一)加大對《防震減災法》的宣傳力度。從我縣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特別是抓好中、小學校地震科普教育,提高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積極籌措尚未落實的字遙測子臺建設資金,爭取上級支持,盡快我縣的數字遙測子臺網建設完工,投入使用。
二、指導思想與奮斗目標
1.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持防震減災同經濟建設一起抓,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切實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地震災害管理機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會力量,不斷提高綜合防震減災能力,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提供可靠的保障。
2.奮斗目標
到年,我市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相當于本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防震減災能力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到年,我市城區基本達到抗御6級地震的能力;農村新建民居普遍采取抗震設防措施;在“十五”建設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地震災害管理機制,使我市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建設達到中西部地區的先進水平。
該目標是指:在遭遇6級地震時(相當于當地基本烈度)我市建筑物被破壞的比例很低,農村的新建建筑物沒有嚴重倒塌,易燃易爆有毒設施不會遭受嚴重破壞而引起大規模次生災害,生命線工程不會被嚴重破壞而導致功能失效;政府有序高效地實施應急反應,受災居民自救互救,救援隊伍和社區志愿者迅速展開救援,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較少,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比較小。
三、“十一五”期間防震減災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體系建設
進一步完善監測體系,不斷提高地震監測能力。經過“十五”建設,雖然我市地震監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根據《省防震減災條例》的規定,還應加強和促進社會地震監測臺站的建設。
加強地震預報技術研究,提高我市地震分析預報水平。開展地震預報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研究,提高地震預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努力開展地震科學研究,逐步解決制約地震科技發展的瓶頸問題,不斷提高理論技術水平。加快地震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防震減災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震災預防工作體系建設
1、高度重視城市建設的地震安全
做好城市地震安全基礎工作。年前完成我市部分轄區地震小區劃工作,為抗震設防提供基礎資料。
強化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認真貫徹執行《陜西省防震減災條例》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堅決杜絕不按抗震設防要求設防的建設工程。要依法加強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建立完善配套制度,依法將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和基本建設管理程序,明確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施工審批和竣工驗收的必備內容,從源頭上加大對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力度,確保我市城鎮新建、改建、擴建的一般建設工程全部按《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的標準進行設防,提高城市整體抗震設防能力。
2、逐步實施農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
各級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市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年前,市、縣要結合移民、扶貧等搬遷項目,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建設地震安全農居新村,要通過試點,以點帶面,初步建立村鎮房屋抗震設防政府扶持引導體系和農村農居抗震設防管理制度。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地震主管部門,編制“市地震安全農居工程”實施方案,開發研究適合我市實際的農村民居抗震技術。
市、縣(相關區)建設、地震部門要采取各種方式,向農民群眾宣傳住宅建設抗震設防基本知識,積極推廣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技術,把農居防震抗震知識普及到鄉村和農戶;縣(相關區)建設部門要組織開展農村建筑工匠抗震設防技術培訓,使其掌握農村民居基本抗震技術措施,提高農居建設施工質量。
3、切實加強群測群防工作
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的思路,研究制定我市加強群測群防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使地震群測群防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繼續推進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鄉鎮設置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
4、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防震減災
市地震主管部門會同宣傳、教育、科技、科協等部門和單位,制定我市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力爭年前建立我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區、縣地震主管部門要會同宣傳、教育、科技、科協等部門和單位,制定本地區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完善宣傳網絡,加強基層宣傳員培訓,制作針對不同宣傳對象的宣傳作品;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生課外讀物和科普活動中,年前每個區、縣至少要建立一所防震減災宣傳示范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
(三)緊急救援工作體系建設
1、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市規劃管理部門要會同市地震、建設管理部門編制我市應急避難場所和緊急疏散通道規劃方案,并納入城市建設發展規劃,要拓展城市廣場、綠地、公園、學校、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的避難功能,設置必要的應急疏散通道和避險救生設施。
區、縣政府要做好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工作。加強居民和學校學生地震應急避難知識宣傳,并結合實際,適時進行地震應急演練,以提高市民應急避難的意識和能力。
避難場所的建設由建設部門負責,地震部門給予技術指導。
2、地震緊急救援力量建設
通過推廣雁塔區長延堡社區地震災害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試點的經驗,逐步形成以“公救”、“共救”、“互救”、“自救”相結合的多層次災害救援、救助機制。
各區、縣要做好社區地震災害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工作,進行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壯大地震災害救援力量。
3、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
地震應急指揮中心作為領導和專家共同迅速有效處置地震應急事件的工作平臺,是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的主要工作場所,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收集發震的各種參數和震害信息,了解與評估災害損失,掌握災情的發展狀況,針對震害與災情做出實時響應,并為市政府制定減災措施、救災命令、指揮抗震救災提供各種資料和決策建議。
4、制定應急工作體系建設
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地震應急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序、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落實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形成統一指揮、相互補充、協調一致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根據地震形勢,適時組織地震應急演練,檢驗反應能力,使地震應急預案更科學、實用,增強可操作性。
建立和完善地震應急檢查制度。定期開展地震應急檢查,落實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地震緊急救援人力、物力及各項救援措施,做到有備無患。
5、地震災害保險
積極推進地震保險工作,發揮保險業防災減損的作用和參與社會管理的功能,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地震救災、震后恢復與重建機制。
四、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1.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經費投入保障體制
2.加強防震減災法制建設
3.依靠科技進步和加大對外合作
4.防震減災隊伍建設
5.繼續健全防震減災組織工作體系,強化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五、“十一五”期間的重點項目
(一)建設項目
1.大型水庫地震監測系統建設
2.城市地震小區劃
3.防震減災科普宣教基地建設
4.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建設及推廣
5.地震災害緊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
6.城市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7.市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
(二)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