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測繪行業調研報告范文

        測繪行業調研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測繪行業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測繪行業調研報告

        第1篇:測繪行業調研報告范文

         

        今年年初,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這一文件被行業內認為是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件。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的精神,培育湖南新的經濟增長點,省國土資源廳成立專題調研組,就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趨勢和機遇、湖南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現狀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專題調研,形成了相關調研報告。記者就此次調研的成果以及湖南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方向采訪了負責組織調研的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專職副局長金勇章。

         

        產業規劃:政府主導、合理布局

         

        國土資源導刊(以下簡稱導刊):根據調研報告的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湖南地理信息產業年總產值接近120億元,企事業單位近1000家,從業人員約3萬人。從絕對數字上來看,湖南地理信息產業已經具備了不小的規模,但與北京、廣東、湖北等省份相比,仍然存在缺少強勢龍頭企業、整體競爭力偏弱的問題,同時在產業鏈中附加值相對較高的應用服務、軟件開發及終端制造等環節,湖南也存在著明顯的市場短板。從政府規劃統籌層面來說,該如何去引導地理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解決這些問題?

         

        金勇章: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事關數字湖南、綠色湖南,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因此需要政府采取長期的戰略安排和有效措施,加強對這個產業的規劃引導和統籌協調。統籌引導的原則應該是“政府主導、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

         

        考慮到湖南的市場需求和實際形勢,應當圍繞航空航天遙感技術應用、北斗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地理信息軟件研發、硬件裝備制造以及三維地理信息等領域進行重點發展和頂層設計;應當圍繞數字城市、天地圖、地理國情普查等重大項目的建設成果,國防科大、中南大學等科研院所的重大科教創新成果,基礎地理信息與其他行業專題信息集成融合應用等重點方向去組織和開展示范應用工程建設,起到示范帶動產業發展的作用。

         

        我們也在謀劃形成地理信息產業聯盟,按照“平等自愿、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原則,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聯合省內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產品使用者等力量建立一個“七位一體”的產業戰略聯盟,以期促進產業優勢資源深度整合、科研成果快速轉化、上下游企業深入交流以及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

         

        導刊: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地理信息產業集聚發展的特征越來越明顯,目前全國有十多個省市已經籌建了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和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基地,陸續建成了39個北斗產業相關的園區和基地。但湖南的企業分布還比較零散,如何進一步完善湖南的地理信息產業布局?

         

        金勇章:產業基礎設施落后將直接限制地理信息企業的發展。我們正在謀劃建設地理信息產業園工作,加強產業聚集平臺的建設。可以立足我省目前相關企業、科研單位的布局,依托現有的基礎設施和園區,建成幾個相對集中的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就目前情況,長沙高新技術區信息產業園已經聚集地理信息產業相關企業100多家,主要的方向是北斗導航和軍民融合、智慧城市和智慧醫療、金融電子和智慧銀行等;長沙暮云經濟開發區可以發揮省國土資源廳直屬單位的優勢,以地理信息大數據獲取、處理和服務等為主要方向;此外還有岳陽的北斗導航制造基地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大規模產業園區開發的良好雛形。

         

        此外,為了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我們將按照國家有關部署,實施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常態化,定期采集更新地理空間數據,持續推進數字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工程,著力完善北斗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湖南數據與應用中心,進一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應急保障服務體系等,全方位地推動地理信息產業的支撐平臺和基礎建設工作。

         

        政策環境:加強扶持、有效監管

         

        導刊:湖南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用以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主體扶持、產業配套服務體系建設等。但報告顯示目前湖南對地理信息產業投入明顯不足,產業發展的資金只能主要依靠國土、規劃、房產、公安等強GIS部門投入;而從產業政策環境來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與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關聯的政策文件,但還缺少全局性的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尤其體現在對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財政、金融、稅收等優惠政策還缺乏直接性的操作性政策措施。應該如何從政策環境上尋求進一步優化?

         

        金勇章: 我省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離不開有效的政策支撐,需要從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更好的扶持,幫助地理信息企業更好更快地做大做強。

         

        財政方面,建議參照扶持新興產業做法,設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稅收方面,建議稅務管理部門針對產業特點,加快出臺有利于湖南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優惠支持政策,尤其是針對產業園企業發展有利稅收政策;融資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展,建議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鼓勵擔保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給予小微企業更多融資幫助。

         

        另外重要的一點,可以適當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優化市場準入的審批管理程序。選擇一批具有一定產業規模、資金和技術力量雄厚的企業,通過提供政策、資源和培育品牌的方式進行重點支持,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行上市或兼并重組,盡快發展成為地理信息龍頭企業,并扶持優秀企業加快“走出去”,提高國際競爭力。

         

        導刊:長期以來,政府各專業部門和有關單位采集保有了大量專業地理信息數據,但這些數據一方面出現了重復建設,一方面又存在標準不統一、難以共享且渠道不通暢等問題。而企業在地理信息資源獲取方面也受到了諸多限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理信息產業的開拓和深化發展。相比之下,浙江、江蘇、湖北等省份都已出臺了地理信息數據共享交換的管理辦法和監管法規,湖南的相關法規制度建設工作該如何開展?

         

        金勇章:考慮到我省地理信息資源開發使用存在共享機制不健全、社會化應用程度不高、涉密地理信息成果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湖南應該加強相關法規制度建設,強化市場監管,優化市場環境。

         

        建議加緊出臺省級地理空間數據交換共享管理辦法、涉密地理信息使用管理等相關地方法規制度,梳理地理信息內容,劃分安全級別,明確信息服務的內容、范圍和方式。以更好地統籌相關數據的統一采集、管理、更新,實現由多部門分散管理向單一部門集中管理轉變,推動使用財政資金的地理信息建設項目的匯交、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復投資,提高使用效率,促使地理信息最大化地社會化應用。

         

        同時,鑒于地理信息產業關聯度大、產業鏈長,涉及國民經濟建設諸多領域、監管難度大的特點,應加大對地理信息安全、標準、質量等方面的監管力度,推進形成統一、競爭、有序的產業市場,建設公正、公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切實保障涉密地理信息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提高產品服務的質量。

         

        提升競爭力:加快創新、培育人才

         

        導刊:跟傳統產業相比,地理信息產業被定位為“知本密集型”產業,對人才和創新的要求很高。但調查報告顯示,湖南地理信息技術發展一直處于跟蹤和追趕狀態,缺乏“湖南特點”,除北斗移動終端制造技術外,大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配套產品 和增值服務都依賴省外供給。如何有效改善這種局面?

         

        金勇章:地理信息技術產品的更新換代遠遠快于普通產品,需要持續進行技術創新,而湖南的相關產業確實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有必要通過國家和湖南省有關科技計劃和資金對地理信息產業的引導性投入,引導相關企業、研究機構加大開展前沿關鍵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力度。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可以依托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等平臺外,還可扶持一批專業化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機構,打造一批技術交易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網上技術市場等平臺等機構,促進產業發展。

         

        此外,還應完善相關科技協同創新和軍民兩用雙向轉移機制,建設轉移平臺,切實推動北斗衛星導航、復雜環境高性能地理計算平臺、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應用等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成果兩用雙向轉移。

         

        同時,人才資源是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應充分加強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努力創造條件,把地理信息人才納入各級政府重點引進人才目錄,并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帶管理的人才來湖南創業,促進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的轉變。

        第2篇:測繪行業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項目制 雙元制 工作過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18-02

        1 加強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改革

        1.1 深化校企合作,實踐“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

        在培養模式的構建過程中,我系注重與企業實施雙元制“楔入式”的訂單培養,開發與建設服務于房地產服務型企業為主,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為輔的,具有較強房地產市場調研能力、房地產項目策劃能力、房地產項目銷售與銷售管理能力以及房地產中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構建“項目制教學與實踐、面對面式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的教學體系。最終形成“一”條主線:以基本素質與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在基本職業素質培養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實踐應用技能。“兩”個專業方向:滿足企業行業需求的房地產營銷與策劃方向和房地產銷售管理兩個方向。“三”個培養原則:職業針對性原則、職業應用性原則、職業實踐性原則。“四”個核心能力:房地市場調查與分析能力、房地產銷售及經紀能力、房地產策劃能力、房地產估價能力。“五”個突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學為途徑、以質量為根本的人才培養模式;開發具有工學結合的特色教材;建立一支教學水平高、職業技能強、“雙師”結構合理的專兼教師隊伍;建設好集專業教學、社會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的校內綜合實訓基地;深化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建成能覆蓋西南地區、并且帶動區域房地產服務型發展的房地產中介示范區,服務地方經濟。由于我院房地產營銷與策劃專業建設的獨特性,可在重慶市乃至全中國的同類院校的房地產市場營銷與策劃專業的教學改革中起示范及引領作用。

        1.2 推進項目制教學,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按照學科體系的邏輯來進行設計。這樣的課程體系化強,課程完整,有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但是最為高職學校,這樣的課程體系就顯得不太適應了。首先,高職學校是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重點強調專業技能的掌握,理論知識只需要夠用就可以。其次,高職學校是為社會培養實用性人才,因此,人才培養的方向性應根據社會需求來決定。因此,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情況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的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基于以上兩點,我系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革。

        第一,我們明確調研的企業都是房地產相關企業,也是學生就業的對口企業。如: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銷售企業、房地產經紀公司、(房地產)網絡營銷企業等。

        第二,我們制定詳細的調研方案,確定調研內容。主要對崗位及其工作職責等內容進行調研。重點針對各個工作崗位具體的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進行的詳細的調研和了解。

        第三,我們按照專業能力培養的過程,梳理出培養能力及課程體系。我們根據企業調研結果,發現這些企業非常需要具有房地產測繪與制圖能力、房地產估價能力、房地產營銷策劃能力、房地產經紀能力、房地產開發報建能力的相關畢業生。因此,根據這五方面的能力,我們擬定了專業課程的流程圖。通過這樣的專業課流程圖,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些課程的前向和后續關系。能客觀而全面的設計需要開設的課程。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

        2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改革

        2.1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再設計

        根據深入企業調研的結果,我們有針對性的對專業課程進行必要的整合和重構。將工作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相關技能進行重新搭建,突出課程對核心職業技能的培養。例如,我系房地產營銷策劃專業,根據營銷策劃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項技能的流程關系,重新構建了一門房地產整合營銷課程。該課程首先將房地產營銷策劃全工作過程中的各項專業技能和知識點融入其中,使得學生能系統和全面的把握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技巧。能輕松實現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無縫對接。其次,該課程根據房地產營銷策劃工作的流程,將課程整體設計為五個板塊。第一板塊為基礎能力板塊,主要培養和訓練學生基本調研能力和報告的撰寫能力。第二板塊為晉級板塊,主要在前期調研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和訓練學生市場定位和分析的能力。第三板塊為提高板塊,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進行房地產營銷策劃的能力。第四板塊為專項訓練板塊,主要培養學生對房地產企業品牌和形象的專題策劃能力。第五板塊為拓展板塊,作為對整個課程的綜合學習和訓練,主要是讓學生參與企業實際工作項目,采用仿真練習的方式,進行房地產銷售實務的模擬訓練。優秀學生會在這個環節得到推薦,進入訂單企業如易居中國、鋼運等房地產銷售企業進行實際銷售項目的帶薪實訓。

        通過對課程的整合,不但能彌補高職教學過程中,理論系統化薄弱的弊端,還能強化技能,讓學生真正的做到學有所用。

        2.2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

        要進行項目制的教學改革,第一,需要明確什么是項目?怎樣的項目才能為教學所用。在項目制教學中,我們的目的是希望通過項目的具體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技巧,因此,這一個項目或幾個項目一定要包含完整的專業技能點,否則不能為教學所用。同時,項目要來源于企業,充分體現職業性。

        第二,這個項目一定要有完整的工作結果。當學生學習一門課程以后,必須要能完成一項完整的工作,要有一個具體的工作結果。比如,《房地產市場營銷》就需要完成一個營銷策劃方案。《建筑制圖與識圖》就要求學生能進行樓盤的綜合分析,包括總圖分析(容積率等指標分析)、戶型分析、立面圖分析(建筑外形)、簡單的結構(性價比分析)、周邊環境分析(配套分析)等,《房地產市場調研》就需要學生能獨立策劃調研并實施,形成一份調研報告。

        第三,項目制教學,要求老師撰寫詳細的項目制教學方案。要求學生完成一項任務的同時,老師必須給出模板,讓學生仿照的去操作。

        第四,按照具體工作流程,設計和組織教學。以我系開設的《建筑制圖與識圖》教學為例,我們將課程設計為老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第一步,由老師選擇和擬定一個恰當的工作任務,并在授課前布置給學生。同時,學生接受任務,并根據任務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做好工作前的準備工作,以小組團隊的形式開展工作。第二步,由教師對該工作任務進行分解和說明。對完成該工作任務需要用到的各項技能進行講解和演示。各小組學生接受任務后,跟隨教師全程觀摩學習,掌握相應的工作要求和技巧知識。第三步,教師引進新的工作任務,要求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案。其間,教師參與小組討論,并進行引導。第四步,學生根據討論后的方案,繪制草圖。教師進行流動指導。第五步,學生將繪制完成的草圖進行展示,并開展小組互評,教師對其作出點評,提出修改意見。第六步,學生根據教師的修改意見修改圖紙,并完成作圖。最后,各小組展示繪圖成果,教師作出評價。通過以上教學步驟的實施,真正實現教學互動,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使得學生能獨立的完成一項完整的工作任務。

        3 項目制教學課程考試改革

        教學方式改變以后,考試方式也要隨之改變。考試的目的就是監測學生對該項技能的掌握情況。基于此,專業技能課程的考試設計必須以學生專業技能掌握情況、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運用情況、學生綜合能力情況為考核內容進行設計。這就分為理論考核目標、技能考核目標和綜合素質考核目標三個大類。

        以房地產市場調研實務為例,其理論考核目標為:房地產市場調研基本知識、問卷撰寫基本知識、調研基本技巧知識、調研報告撰寫知識等。技能考核目標為:調研基本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統計能力等。綜合素質考核目標為: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基本禮儀運用、應變能力等。

        項目制考試,主要以與課程相關的實際工作項目為工作情境,由教師根據本學期所授課程需要掌握的技能要點為技能考核點。將知識技能考核完全融入項目制工作情境中,讓學生主動并全面負責情境項目工作,通過一個個工作任務的完成來檢驗和考核學生對各項技能的掌握情況。主要以學生具體操作,老師負責指導同時進行考核打分為考核方式。老師根據學生在仿真項目中的參與情況,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4 抓住契機,推進改革

        我院正處于骨干院校建設的大好時機,必須抓住這樣的機會,從我系人才培養方案的擬定開始,到課程的整合設計與開發,再到每門課程的具體設計都進行具體的思考和改進。跟上市場發展需求,滿足企業用人需要,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由此,才能不斷的培養出社會、企業、學校和家長滿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高松.德國高等教育領域雙元制培養模式發展評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5):89-93.

        [2] 柴彥輝,周志剛.雙元制的可移植性研究:機理、內涵與借鑒―― 教育資源開發的視角[J].教育科學,2008,24(5):1-6.

        第3篇:測繪行業調研報告范文

        蜀道既是首批國家風景名勝區,又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省級自然保護區,201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2018年8月,省委書記彭清華在考察調研劍門蜀道保護開發及鄉村振興工作時要求,要將劍門蜀道核心區延伸到昭化。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經濟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的意見》,要求堅持高水平規劃、多功能配套,建設“大九寨、大峨眉、大熊貓、大香格里拉、大貢嘎、大竹海、大灌區、大蜀道、大遺址、茶馬古道”等“十大”文化旅游品牌。2020年9月,省文旅廳牽頭,由我區發起成立了大蜀道文化旅游發展聯盟,并當選第一屆理事長輪值單位。2021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四川省“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建設方案(2021—2025)》。四川“十大”文旅品牌,是四川文化旅游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優勢資源,最具巴蜀文化影響力、市場吸引力和綜合帶動力,更是我區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實現大文化融入大景區、大景區推動大旅游、大旅游帶動大發展,建成劍門蜀道國際旅游目的地核心中的核心、重點中的重點。

        一、大蜀道(昭化段)基本情況

        大蜀道(昭化段)東起桔柏渡,經昭化古城、天雄關、牛滾凼、大朝驛、松寧橋、高廟鋪,西至與劍閣縣交界處界牌梁,全長27公里,保留有最原始的古石板路、古驛鋪、古關隘、古柏樹群、古村落等古代文化遺存,共普查登記旅游資源153處,其中五級資源2處、四級資源7處,是蜀道“關、山、驛、路”核心資源體系現存最為完整的集中展現區。蜀道遺產31個遺產區中,我區的昭化古城遺產區是廣元市四個遺產區之一,共有6段23.85公里驛道和12處遺產點,也全部位于該區域。

        為加強蜀道遺址遺跡保護,傳承蜀道歷史文化體系,豐富蜀道歷史文化內涵,推動蜀道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助推蜀道沿線鄉村振興,更好地推動“大蜀道”品牌建設。我區已先后建設昭化古城、牛頭山等景區,白龍灣景區、天雄關、中軍帳、大寨水庫等重要節點正在加快建設中。

        二、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堅持科學規劃。結合中央、省、市文旅產業發展思路,以豐富蜀道文化內涵、推動大蜀道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為目的,根據劍門蜀道(昭化段)文旅資源分布特點,先后編制了《昭化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昭化古城保護總體規劃》、《昭化古城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廣元市昭化區牛頭村鄉村旅游總體規劃》等,將文物保護、土地利用、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建設等全面科學融入規劃,形成了“一核、一城、兩帶、三區”的文旅產業發展格局。

        (二)完善基礎配套。建成廣元市區至昭化古城快速通道,提升寶輪至昭化古城旅游公路等級,建成劍昭旅游風景廊道,開通廣元至昭化古城、大朝旅游專線2條和寶輪至昭化古城公交線路1條,新建改造大蜀道沿線生態停車場5個。全面提升昭化古城游客中心功能,在昭化鎮高速出口、劍昭沿線設立旅游咨詢服務點5個。新建了昭化區文物保護消防中心,完成了改造昭化西市、天雄關生態環保示范旅游廁所2座,更新完善大昭化古城景區導視系統。在昭化古城安裝智能終端查詢機,實現景區免費WIFI、通信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

        (三)豐富特色業態。昭化古城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昭化鎮創建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天府旅游名鎮。昭化古城被世界研學旅游組織認證為首批合作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榮獲全省“夜景觀”人氣前十強。建成昭化西市特色文化商業街區、《葭萌春秋》沉浸式演藝、馬戰、樂樓演藝等旅游新業態7個,開通嘉陵江“水上高速”客輪旅游航線,環湖旅游公路“一橋一景”模式成為嘉陵江山水人文廊道建設的樣板。成功爭取大蜀道(昭化段)文旅融合債券項目資金2.4億元,完成天雄關段古蜀道修復,目前正在加快推進昭化古城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和怡心園、益合堂古院落修復項目。

        (四)創新宣傳營銷。建立政府、行業、媒體和社會多方參與的營銷機制,先后主辦和承辦了第十屆大蜀道文化旅游節、大蜀道國際山地馬拉松賽等國家、省級大型賽事、活動;推出蜀道自駕二日游精品旅游線路,常態化開展縣衙審案、走蜀道活動、牛頭登高、大朝年豬節、牛頭村柿子節等活動。邀請新聞媒體、網絡大V、旅游達人等83人次走進大蜀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宣傳昭化旅游,全年累計推送圖文、視頻700余條,網絡點擊量突破3000萬人次。昭化古城先后被央視、人民網、四川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30余次,拍攝影視劇近20部、省級以上專題片近30部。大蜀道的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啟動中止的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昭化古城至高廟鋪段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訂和報批,為大蜀道昭化段開發建設提供上位規劃保障。

        二是請相關領導和專家團隊對昭化古城進行考察,確定創建范圍,明確創建思路和方向,啟動昭化古城創國家5A景區規劃編制;

        三是啟動創建區域的地形圖設計。需要邀請專業地形測繪公司設計制作大蜀道(昭化段)地形圖。

        四是組建大蜀道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壓實工作責任,有序推進大蜀道改造提升工作。

        第4篇:測繪行業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規劃信息系統;規劃空間數據庫;規劃綜合應用平臺

        1 引 言

        城市規劃信息系統在我國起步于1980年代中后期,進入90年代后期,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開發已成為熱點,到如今,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對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業務能力、信息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適應新的形勢,越來越多的城市探索應用計算機技術來提高規劃、管理、決策的效率和質量,推動規劃領域的信息化水平。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CAD、GIS、OA及MIS等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并廣泛進入規劃領域。與日常工作緊密相關的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集中體現了行業技術的發展狀況[4]。它突破了以往的傳統管理手段,打開了城市建設管理的新局面,實現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理念的創新,對于城市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如何在中小城市建設并完善城市規劃信息系統已經成為一個丞待探索解決的問題。

        2 城市規劃信息系統

        2.1 城市規劃信息系統的概念和現狀

        一個完善的城市規劃信息系統是以城市規劃數據庫為核心,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遙感技術、城市規劃及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綜合應用于城市規劃與管理事務的圖文一體化技術集成系統;其目標是實現城市規劃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加工、維護、使用、動態更新、統計分析及輔助決策等功能[5]。城市規劃信息系統能夠在提高規劃局業務處理速度和質量的同時,為建設單位和群眾提供科學和規范的服務。

        目前,城市規劃信息系統在各地有如下幾種應用模式:

        (1)以建設項目申請、審批案卷的登記、流轉、批注、查詢和統計為基礎,再發展相互平行的圖形數據的查詢和顯示。

        (2)將圖形的查詢、顯示和案卷的處理結合在一起。

        (3)跨機構、跨部門的數據傳遞與共享。

        以上三種模式代表了城市規劃信息系統由低向高的應用水平。

        2.2 在中小城市建立城市規劃信息系統的難點

        計算機是一項迅速發展的技術,管理信息系統是計算機技術的典型應用領域,國內外各行各業的管理信息系統應用開發不計其數,達不到預定效果、失敗或再重來的屢見不鮮,國內城市規劃行業顯然不例外,肯定會有不少城市的規劃機構,投入了資金,花了精力,達不到實用,或者能實用的僅是全部工作的一小部分,真正將信息系統和日常業務緊密結合的,還不是所有城市都能達到,尤其是中小城市。因為城市規劃信息系統在中小城市發展還存在下面難點:

        (1)業務的規范化問題;

        (2)信息的規范化問題;

        (3)數據的采集和更新周期長;

        (4)專業人員缺少。

        3 東營市規劃信息系統

        3.1 東營市規劃信息系統建立背景和目的

        隨著我國城市規劃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穩步推進和信息化建設思想的不斷成熟以及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結合近年來東營市的城市建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而受編制等因素的影響,規劃局人員少、業務較繁重的實際情況,東營市規劃局提出了建設東營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其建設內容,覆蓋了東營市規劃局規劃業務、綜合辦公等職能,基于科學、合理的東營市數據標準化體系,建成東營市規劃空間數據庫,搭建起規劃業務綜合應用平臺,“一書兩證”審批、批后管理、行政辦公和地理信息應用于一體的,以數據共享為核心、應用整合為目標的新一代規劃政務信息平臺,實現東營市城市規劃信息系統。

        3.2 東營市規劃信息系統的建立過程

        第一步建立基于局域網環境的公文處理和規劃業務審批計算機處理系統,實現東營市規劃局的規劃業務審批、業務數據管理,全局的公文處理、個人辦公。2004年,一期項目建成,因為人員變動,業務流程變化,一期系統只是試用,并沒有真正應用起來。

        第二步覆蓋東營市規劃局規劃業務、綜合辦公等職能,基于科學、合理的東營市數據標準化體系,建成東營市規劃空間數據庫,搭建起規劃業務綜合應用平臺,“一書兩證”審批、批后管理、行政辦公和地理信息應用于一體的新一代規劃政務信息平臺,實現東營市規劃信息系統。2006年,二期系統建設首先對一期OA+MIS系統進行升級,主要是針對業務審批、行政辦公的工作流程及表單進行重新的需求調研、制作、調試及實施。其次是構建東營市地理信息系統,建立共享數據平臺。最后是集成業務審批和地理信息系統,在審批過程中,業務審批人員可以調用規劃數據資源為業務審批服務。

        第三步對原有東營市規劃信息系統進行全面升級。2009年,對二期項目又進行改造,重新開發公文辦理子系統、業務審批子系統,在改造的同時保留二期中的業務歷史數據,新增窗口受理子系統、會議管理子系統、業務時限督察督辦子系統、規劃門戶子系統、即時通訊子系統、領導查詢子系統、業務檔案管理子系統,對二期GIS系統進行升級,利用二期GIS沉淀的業務數據,新增業務GIS分析功能,

        經過三期的改造和升級,現在東營市規劃信息系統成了東營市規劃局規劃管理的有力助手,在不斷的使用和摸索中,我們的系統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符合規劃局和建設單位的需要。

        3.3 東營市規劃信息系統的經驗

        (1)作為典型的中小城市,東營市規劃信息系統雖然在前期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一期項目也遭遇了常見的問題,比如:對推進規劃信息系統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推進方向不明確;軟件方面專業人才缺乏;職工參與機制沒有形成;數據庫沒有建立等。從二期開始,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干部職工克服心理上的排斥,一邊使用,一邊提出建議,在修改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終于讓信息系統變成大家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東營市規劃信息系統建立地理信息數據庫。數據庫的建設和維護包括數據庫設計、數據的采集和輸入、數據更新、數據供應等多個方面。東營市地理信息數據庫包含的數據信息完整,數據分層標準,同時還是多尺度、多時段的,這樣就能給規劃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 總 結

        規劃信息系統的建設雖然會碰到很多困難,但是在城市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大形勢下,全國各地基本都實現了規劃管理的電子化并建立了規劃信息系統。通過在東營市建立規劃信息系統的經驗可以得出,在中小城市,通過合理規劃、合理定位、合理規模和合理布局,建立規劃信息系統輔助規劃管理是可以成功的。

        參考文獻

        [1]王華,朱付保.省級土地整理項目管理數據庫設計及應用[B].測繪通報,2013,9:70~74.

        [2]宋小冬.城市規劃基本數據庫建設與維護[J].新技術應用,2005,29(9):31~38.

        [3]宋小冬.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若干問題及探討[J].城市規劃匯刊,1995,(2):18~22.

        [4]王全.數字城市規劃發展淺議.數字城市的理論與實踐(第三屆中國國際數字城市建設技術研討會論文集).486~488.

        第5篇:測繪行業調研報告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院系設置;文化分類;高職教學單元;院系設置理論;院系設置實例

        院系設置,是高等教育管理學研究的范疇,它是高等教育教學單元的總分類在教學管理實踐中的應用。高等教育管理學在我國還不是一門十分成熟的學科[1],專門研究“院、系設置”的論述極少。高職教育的院系設置,還沒有進入高職教育研究的視線,許多比這更重要的問題正等待厘清。然而,當高職教育理論的邏輯起點確定之后,其理論體系構建就應該開始了。高職教育理論的邏輯起點若能認定是從“人類三種文化”[2]41-42的分類開始的話,高職教育的“總分類”(實踐中的院、系設置)就是我們首先要弄明白的一件事,高職教育理論應該按著高職教育的邏輯來發展。

        一、高職教育“院、系設置”的依據

        普通高教,是“知識文化”體系的教育類型;高職教育,是“技術文化”體系[2]42-49的教育類型。在技術文化體系下的“院、系設置”,與在知識文化體系下的“院、系設置”,應該是有區別的,不管普通高校對“院、系設置”的研究是否開始或成功。因為普通高校的“院、系設置”是以學科為標準的,即以學科分類的名稱來設置;高職院校的“院、系設置”是以技術為標準的,即以社會產業、行業、部門的名稱來設置。

        注:中國大學的學院設置情況來源于各學校的網站,學院數量中不包括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等管理型學院及獨立學院。國外高等學校的學院設置情況來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透視與借鑒——國外著名高等學校調研報告》以及有關學校的網站。關于學科分類,中國學校主要參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國外大學主要參照2000年修訂的美國學科專業目錄(ClassificationofInstructionalPrograms,簡稱CIP),為了便于比較,也參照了中國的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

        上表中清楚表明,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上的普通高校,它的院系設置都是按學科分類設置的。而高職教育,因為是以技術文化為邏輯起點的,它的院系設置就只能以技術部門來分類。問題是學科分類經歷了幾百年的研究與發展,已經十分明確并細化,它可以按學科門類和一、二級學科設置院系(只有中國內地按二級學科設置院系)。而技術教育過去是附著在知識教育體系之中,靠知識主體在各技術部門的實際工作中體悟、試驗、重復、熟練而得到。國際上,專門開設技術教育,只有半個世紀的歷史,而且各國模式不盡相同。所以,我國高職教育的院系設置,不是我們想怎樣設置就怎樣設置,必須在技術文化理論指導下找到高職教育院系設置的依據,才能研究、分析出來。

        知識文化存在于人們的大腦中,記錄、儲存在書本里。技術文化也存在于人的大腦中,但不全部儲存在書本中(書本中的技術來自實踐經驗的總結),但全部、系統地存在于社會各技術部門里。知識文化是主觀認識的產物,技術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因此,高職院校只能以“社會技術部門”的分類為依據,進行教學分類。

        社會技術部門,泛指社會存在的各行各業。對各行業的分類有許多種,如產業、行業、部門、職業等多種稱謂。有的部門是產業,有的則不能稱之為產業,只能稱之為部門,像“教育產業”的稱謂還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就是在一個產業內部也有層次之分,如機械行業——汽車行業——轎車行業等,它們之間是包含關系。這樣復雜的社會技術部門,理出一個大中小的類別,比較困難,但我們必須選定一個社會公認的依據,對社會技術部門(技術文化)進行必要的“總分類”,且能細分下去,直到專業設置為止。

        二、高職教育“總類”選定

        選定高職教育的“總類”,有兩大目的:一是找到技術文化的科學分類方法,既與知識文化區別開來,又能自成體系;二是找到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的依據,既讓專業技能完整,又能與社會實踐一致。

        目前,擺在我們面前可供參考的“社會技術部門”分類方法有3種:一是職業分類法;二是人口職業分類法;三是教育分類法。

        職業分類法,是對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職業按一定標準進行劃分歸類,以便于統計的方法。職業分類的方法很多,標準各異。1958年,國際勞工組織制定了《國際標準職業分類》簡稱ISCO(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s),并于1986年第二次出版。它把職業由粗而細分為4個層次,即8個大類、83個小類、284個細類、1506個職業項目,總共列出職業1881個。如加拿大《職業崗位分類詞典》,把主要行業的職業劃分為23個主類,下分81個子類,489個細類,7200多個職業基本名稱。

        1999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4]正式頒布,對我國社會職業進行了科學劃分和歸類,將其歸入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并具體劃分為1838個細類(職業)。到2005年12月12日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分5次增補收錄了共77個新職業。

        8個大類分別是:

        第一大類: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其中包括5個中類,16個小類,25個細類;

        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包括14個中類,115個小類,379個細類;

        第三大類: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其中包括4個中類,12個小類,45個細類;

        第四大類:商業、服務業人員,其中包括8個中類,43個小類,147個細類;

        第五大類: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其中包括6個中類,30個小類,121個細類;

        第六大類: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其中包括27個中類,195個小類,1119個細類

        第七大類:軍人,其中包括1個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第類:不便分類的其他從業人員,其中包括1個中類,1個小類,1個細類。

        人口職業分類法,是為人口和職業統計需要,由國家標準機關頒布的職業分類。國家技術監督局1999年3月18日的國家標準(GB/T6565—1999)——《職業分類代碼》,把我國全部人口按職業分成10大類,66個細類,并分別給定代碼。

        教育分類法,是指清華大學袁德寧教授(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研究負責人)牽頭,先后7次在全國范圍征求意見,經一年半時間研究出的“職業性與學科性相結合的”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最后,由教育部頒布,從2005年起,在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試行的專業目錄分設農林牧漁、交通運輸、生化與藥品、資源開發與測繪、材料與能源、土建、水利、制造、電子信息、環保氣象與安全、輕紡食品、財經、醫藥衛生、旅游、公共事業、文化教育、藝術設計傳媒、公安、法律19個大類,下設78個二級類,共532種專業。

        上述3種分類法,都是“國家級標準”。由于高職教育理論的不完善,以學科分類為模式的“教育分類法”,不是“技術文化”的產物(甚至能與本科專業目錄一一對應,只是專業名稱后面加了“技術”二字,以示高職特色)。職業分類法和人口職業分類法,都是以社會存在的職業為分類對象的國家標準,而且二者的修訂時間基本上是同時進行的,實現了相互對接與兼容。因此,我們選擇以國家職業分類標準為藍本,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分類方法,作為高職教育分類、析種的基礎。因為,它既參照了《國際標準職業分類》ISCO-88,也參考了外國典型職業崗位分類;既結合我國國情與實際,又能隨著社會新職業的產生而增補。

        當然,我們不能直接借用它的名稱,而是讓它既具有教育特征的名稱,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國家標準》基本一致。

        三、高職教育內部“教學類與單元”的確定

        《職業分類代碼》的10大類,除學生和失業兩類外,還有8大類,8大類的名稱,不能直接用于高職教育的分類。如第一大類: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其一,它指的是人,而非產業、行業、職業。其二,領導干部,不是高職教育培養目標,高職培養的是勞動一線的操作工、辦事員、技術員。因此,第一大類,必須改成“社會管理類”,把中類的領導干部綜合為“公務員行業”,同時,析出“公共事務管理業”、“企業管理業”、“社區管理業”。第二大類“軍人”改成“軍事”,列為第類,把第三大類“專業技術人員”提到第二大類,改為“社會專業服務類”。把“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提到第三大類,改為“服務保障類”。把“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拆解為兩類,即“加工制造類”和“資源、環境類”,以突出我國資源的稀缺性和環境的相對惡劣性,分列第六和第七大類。

        高職教育分類的直接目的有3個,一是使高職教育系統化、科學化;二是要實現教育與社會各行各業的技術崗位零距離對接;三是為了科學設置院系和專業。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分類代碼》大、中兩類我們可參照,小類和細類是指具體的職業、工種,對高職教育的院系和專業設置沒有指導意義。按國家職業標準,第一大類,基本上是按產業和大的行業分類;中類基本上就是具體的行業或部門;小類是職業。而“我們需要的小類”不僅僅是職業,還可能是崗位群,二者統稱為“專業”,有的專業可能比小類還要小,就是崗位或工種。因此,大中小分類方法,是高職教育院系設置的根據,中小類和細類(指崗位和工種)是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根據。

        四、高職院校“院系設置”的理論與實踐

        一所高職院校,究竟應當設置多少系或學院較為合適、合理?這絕不能僅僅靠決策者的憑空想象,而應當尋求一定的理論根據,使決策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

        一是管理跨度理論[5]131。管理跨度,亦稱管理幅度,指一名管理者直接領導或管理的下屬的數量。管理跨度的寬窄是直接影響組織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管理層次設計的關鍵制約因素之一。管理跨度過寬或過窄都不利于組織的高效運作,常常會造成管理者疲于奔命或人浮于事的現象。

        管理跨度理論認為,一個管理者由于精力、知識、能力、經驗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屬人數是有限的。隨著下屬人數的增加,可能存在的相互人際關系數將呈指數級增長,信息量和管理難度也是如此,當下屬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過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范圍。而且越往高層,一個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人數越少。研究表明,基層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不宜超過15至20人,中層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不宜超過10人,高層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不宜超過7人。當然,管理跨度的大小還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管理者的能力、分權的程度、下屬的水平和素質、管理的環境等。一般而言,管理者的能力越強,分權的程度越大,下屬的水平和素質越高,管理的環境越好,管理跨度可以越大。但就高職院校而言,在管理跨度方面,院、系數量不宜超過10個。否則會導致學校和校長的管理效率下降。二是知識管理理論[5]131。知識管理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從西方國家傳入我國的新興管理理論。知識管理理論重視和強調知識的交流和共享,認為知識與有形資產不同,它具有收益遞增性質,即知識的使用不但不會減少價值,反而會使價值有所增加。如果措施得當,管理有方,知識得到共享,其價值會呈指數級增長。如果兩個人互相交流知識,雙方都可以取得知識的線性增長。但如果隨后他們都與其他人共享新知識,其他人會提出疑問、作出解釋或提出修正意見,這樣收益便會呈指數增長。因此,善于進行知識交流和共享所獲得的收益是巨大的。相反,如果知識得不到交流和利用,不僅得不到增值,反而會變得陳舊和失去價值。

        從知識管理視角看,高職院校設置10個左右的院系,在同一學院內使不同的專業相互交叉融合,有利于不同專業知識的交流和共享,有利于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知識面的拓寬,也有利于人才的培養。

        三是集權與分權理論[6]。教學一級單位是設院,還是設系,就有一個集權與分權的問題。按照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鐘朋榮的理論,在制度與成本之間,一般表達是制度決定成本,即不同的制度產生不同的成本。反過來,即根據成本的高低來選擇制度,從若干可供選擇的制度中,選取成本最低的制度。

        1.企業決策的集中和分散。在企業決策中是一個人說了算,還是大家說了算,這是企業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方面,我們可以作出多種制度安排:可以一個人說了算,可以大家說了算,可以在兩者之間進行多種組合,比如:一般決策一個人說了算,重大戰略決策大家說了算;與職工利益無關或關系不緊密的問題一個人說了算,與職工利益關系緊密的問題大家說了算,等等。

        2.權力安排與決策成本。從信息方面看:權力越集中,權力背后的信息越少,盲目決策就會越大,由此造成的損失就會越大;權力越分散,權力背后的信息就越多,決策的失誤就越少。從效率方面看:權力越集中,決策效率越高。在所有的決策制度中,如股東會決策、董事會決策,職代會決策,黨委決策,等等,都不如一個人說了算的效率高。從利益方面看:在私人企業,權力越集中,越有利于避免;在公有制企業,權力適當分散,相互制衡,更有利于避免。

        3.信息分布與權力安排。從知識和信息方面看,權力資源與信息資源的高度統一,是科學決策的基礎。在任何一個企業,信息資源都是相對分散的。企業規模越大,產業越是多元化,信息資源就越分散。比如,某種產品在上海市場是否該降價,只有上海分公司的經理最有發言權,按照權力跟著信息走的原則,應該將此項權力交給上海分公司的經理,而不應該由總公司的總裁說了算。因為總公司在北京,讓總公司的總裁決策在上海市場是否降價,很可能盲目決策。

        4.權力安排與決策效率。集權的好處是,有利于提高決策效率;分權的弊端是,一件事情反復研究,大家七嘴八舌,久拖不決,貽誤商機。

        5.權力集中與成本。在私有企業,集權的好處是,有利于減少。權力越是分散,給他人的機會就越多。由于企業規模較大,管理鏈條較長,委托——關系較多,給人的機會也多。結果,職業經理人利用權力牟取私利的現象大量出現,公司成本由此大幅上升。這個成本就是分權的成本。

        綜合上述三大理論和高職院校的實際,1~1.5萬學生的院校,以設10個左右的系為宜,不宜設置學院,學院本身就是“學科”的標志,否則會延長鏈條,增加管理成本。一個系500~1000學生為宜,超過1500人的,學生管理就會出問題,就應該分設。

        [參考文獻]

        [1]羅建國.論高等教育管理學科建設中需要處理好的幾對關系[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年:(1):23-25.

        [2]王波.觀念主義——觀念與哲學、美學、藝術和社會文明[M].香港:天馬圖書出版社,2002.

        [3]李福華.研究型大學院系設置的比較分析與理論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6):20-26.

        [4]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M].北京: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亚洲日韩另类中文字幕20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欧美理论电影久久网站 | 亚洲小说少妇区图片 | 日本久久国产精品 |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