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

        第1篇: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一旦發生危機事件,將呈現出顯著的“放大效應”。因此,上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嘗試探索出一套與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辦法。

        綜合舉措

        由于上海沒有煤礦和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所以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重點和難點是危險化學品的應急管理。上海以“源頭管控、過程管理、區域聯控、整體提升”為主線,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立足長效,推進危險化學品“減量、集約、受控”,探索從“負面清單”到實現“正面清單”的管理。

        實施源頭管控,完成布局調整。2010年世博會前,完成了外環以內、黃浦江上游水資源保護區內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的布局調整。

        加強過程管理,分步實施禁限控措施。在第一批《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基本達到預期目標的基礎上,2014年出臺第二批《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規定了88種全市禁止、170種中心城區禁止以及178種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實施“負面清單”管理,為第三批實施“正面清單”管制進行積極的探索。

        推進集中經營、逐步規范流通領域。出臺指導意見,在奉賢、閔行、金山和青浦4個區推進危險化學品集中經營平臺建設,對危險化學品的流動、流向、服務實行過程控制和全程監管,為下一步實現危險化學品閉環管理打好基礎。目前,4個試點區的集中交易市場均正式掛牌運行,已引進200多家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落戶。

        建立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助力安全治理。根據上海市13個重點領域,圍繞“以制度建設為核心、信息記錄和共享為基礎、流程優化再造和系統建設為支撐”的總體構架,構建完善上海市安全生產領域信用體系。針對各類市場主體建設“上海市安全生產(危險化學品)信用系統”,將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建設項目安全職衛審批、隱患督辦治理和事故調查處置等日常檢查、發現的相關信息適時錄入該系統,自動生成企業安全生產基礎信息。以分類、權重、分層(級)形成企業安全生產信用檔案,并作為實施安全分類分級監管的重要依據。同時,實施“失信懲戒”制度,向社會公開曝光企業失信行為,從而形成強大輿論約束。2014年7月,在“上海安全生產網站”上公告了8家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嚴重違法失信行為。

        構建體系

        上海市正以安全生產法制建設、責任落實、隱患治理為重點,構建和完善城市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安全生產法制體系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重要基石。在立法方面,上海市創設了一系列符合轄區安全生產實際的制度規定,出臺了《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上海市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規章。明晰了“兩級(市、區縣)政府、三級(市、區縣、辦事處)管理、四級(市、區縣、街道或鄉鎮、社區)網絡”以及“綜合監管與專項監管分工負責的”監管體系。

        健全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屬地監管、直接監管”的責任體系,使法律法規更具執行力,也將法治意識傳遞至基層。在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同時,通過《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對上海市安委會辦公室以及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綜合監管職責予以法定化,并通過《關于進一步強化地區安全生產責任的意見》對屬地監管職責予以規范。在此基礎上,以下達安全生產控制指標、責任簽約承諾、年度履職考核為抓手,充分發揮上海市安委會辦公室的平臺作用和安全監管部門“指導、協調、監督”的綜合監管職能,推動各區縣、市安委會成員單位、控股(集團)公司有效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創新隱患排查治理體系。一方面,上海創新總體制度設計,出臺了《上海市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嚴格規范隱患排查、監控、建檔、報告、督辦要求,基本形成分級分類掛牌跟蹤督辦,社會共同監督的隱患排查治理常態、長效機制,改變原來安全生產區域創先評優、指標考核的傳統做法,并納入社會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體系,加大安全生產在綜合治理考核中的比重,完善基層隱患發現報告和網格化屬地治理機制。

        另一方面,突出常態化治理,抓好制度落地。將隱患當作事故對待,對重大事故隱患責任單位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督促企業遵守承諾,限期完成整改,依法實施安全生產“一票否決”。每年對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隱患由上海市安委會辦公室實施掛牌督辦,督促行業、部門分層分類落實重點治理工作。2011-2013年,上海市共消除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燃氣管網、加油供氣、消防安全等重點行業領域26項市級重大事故隱患;2014年“大葉公路沿線長輸管道違章占壓事故隱患治理項目”等市級督辦事故隱患治理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轉變政府職能

        轉變政府職能,積極謀劃深層次改革。通過有效改進審批流程、合并審批項目、擬定下放審批權限、規范要素要件、采用告知承諾、簡化審批材料、發揮社會組織等方式,對上海市安全生產行政審批工作進行整體優化重塑。整合建立了安全生產行政審批信息系統,優化實施了內部并聯審批、監察效能跟蹤的行政審批流程。

        整體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審查上,合并審批項目、簡化審批流程。實施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和職業衛生審查與評價報告“二合一”。在專業服務機關資質審批上,簡化審批內容,鼓勵引導一家專門服務機構同時具備安評、衛評兩種資質,加大安全和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融合力度。在安全培訓管理上,取消機構資質審批,推進安全培訓市場化運作、行業自律,推進安全資格考試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安全資格證書管理簡政放權工作。

        在社會組織培育上,引導發揮技術支撐作用。大力發揮技術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將審批中的技術環節審查交專家或者專業機構委員會實施。探索政府部門負責完整性審查和合格性審查、社會組織負責技術審查的新模式。同時,積極采取定期盲審、結果公開、警示約談等多種措施,督促相關機構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創造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環境。

        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物質和設備上,做到與先進單位、地區和國家同步,有專人管理,確保物資完好。一旦有事,要備得有、找得到、調得快、用得好。

        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宣傳和教育上,尤其在基層單位,要少一些口號標語,多一些安全提示和演練,第一時間、第一反應非常重要。第一反應者的素質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往往決定他們在事故發生時能否生存。

        第2篇: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質量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L37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以地下工程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具有專業性強、周邊地質環境條件復雜、建設與周邊環境相互影響大、不確定性因素多、施工工法多樣、工程風險突出等特點。同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為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投資大、涉及而廣、社會關注度和公共安全要求高,一旦出現事故易引起社會放大效應。由于我國軌道交通工程的建設歷史較短、經驗不足,在建設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安全隱患,對潛在的技術風險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論證,以及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不足、管理不到位。因此,安全風險的科學管控,已成為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一、發展城市軌道對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性

        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城市化速度不斷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圍不斷擴大,使城市公交客運量大幅度增加。加上私家車擁有量急劇膨脹,使得各大城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交通阻塞、乘車難,行車難的現象,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趨勢。城市交通狀況對城市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城市交通緊張將嚴重地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區域群的發展。

        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由公共汽電車、小公共汽車、出租車、快速軌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鐵和輕軌)等組成。其中小公共汽車與出租車因載客量小,難以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流。公共汽電車,對道路條件要求不高,票價低廉,成為許多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但同時公共汽電車依然存在著種種缺陷和不足:載客量較小,發車間隔和站點通過能力有限,在單一的平面路網中,大量的自行車與人流,對公交車的干擾極大,使機動車的速度降低,加重了交通擁擠和乘車困難。如遇到客流高峰時間與節假日,客流量增大,車輛難以準時開出,導致交通狀況更為惡化。

        在我國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條件下,城市交通的發展已經不能用單純的拓寬道路來解決。發展地鐵、輕軌等大容量快速軌道交通對于提高城市交通系統資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污染以及引導城市結構優化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據統計美國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占總客運量的31%,加拿大占38%,快速軌道交通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交通工具。1863年倫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地鐵,自此之后世界上許多大城市紛紛建立了地下軌道交通系統。我國地鐵建設有近40年的歷史,地鐵建設的規模和水平遠遠落后于歐美等國家。輕軌運輸則是近幾十年在歐美流行的交通方式。它由軌道電車發展而來,是一種小于地鐵而大于有軌電車的中等運量的電動火車,能夠在專用的車行軌道上運行單節電動車輛或由數節電動車輛組成的短列車。根據城市交通發展的經驗來看:現代城市必須建立起以軌道交通為主、各種交通工具協調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地鐵及城市輕軌相較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有著如下優點:城市軌道交通與地面道路交通方式相比,通過綜合開發地下空間,可以完全不占用地上空間,能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運量大,約為公共汽車的3-4倍;安全性好,由于軌道交通一般均采用封閉線路的專用通道運行方式,無其他車輛和行人干擾,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幾乎為零,運行系統車輛設備均有自動化的保護措施,不受氣候等因素影響,故障率較低;速度快,約為公共汽車的2倍;以電力為主要能源,環保,污染少;專線交通,準時發車;經濟效益高;強化城市輻射功能、改善產業結構布局;城市軌道交通能夠改變土地的利用性質,促進城區的發展和城市經濟的繁榮,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等。

        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建設單位未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基本程序

        軌道交通工程由于工程規模大、技術風險高,審批手續比較復雜,從全國調研的情況來看,作為關系民生的政府重大的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很多地區在開工前沒有規劃許可、施工許可,施工單位就已進場,白圖施工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軌道交通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建設單位往往是政府的直屬機構或企業,基本建設程序的違規,大大損害了政府履職的權威性,給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帶來了困難,使得工程建設中產生的質量安全隱患不易排除。

        2、部分監理單位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不夠健全

        監理作為施工現場一線監管人員,能否充分履職,對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意義非常重大。在日常的監督檢查中,我們發現一些監理項目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制度執行不到位;監理公司對項目部的指導偏弱;項目部配備的人員數量不能保證,部分監理人員業務素質也不能滿足要求。更重要的是一些監理人員責任意識達不到基本要求,對現場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或是發現問題后缺乏有力的處理手段,不及時下發聯系單、停工通知,有的問題未得到及時整改又不敢追究、不敢上報監督機構。

        3、一些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沒有落實

        隨著軌道交通工程大面積的開展,施工企業的技術人員也被大量稀釋,現場管理人員的素質與水平不斷下降,導致施工企業在落實其主體責任方面有很多不足與隱患。如:關鍵崗位人員缺乏,項目經理不在崗現象時有發生;“以包代管”的現象依然存在;重大風險的施工方案論證流于形式,部分安全施工措施未得到全面落實;現場技術交底不到位,工程資料不真實、不及時等現象頻現。

        三、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管理的措施

        1、遵循國家和各級政府法令法規

        加強施工安全生產,關鍵是要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做到思想認識上警鐘長鳴、制度保證上嚴密有效、技術支撐上堅強有力、監督檢查上嚴格細致、投入支持上足額到位、獎罰激勵上界面分明、事故處理上嚴肅認真。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管理的體制機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為此南京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生產以管理制度建設為抓手,制定了《安全生產管理辦法》、《文明施工管理辦法》、《監測管理辦法》、《首件工程驗收規定》、《關鍵節點驗收規定》、《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專業搶險隊伍管理辦法》等管理辦法。

        2、遵循科技支撐

        依靠科技進步,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運用先進的防治手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網絡信息技術、數據庫、知識庫、專家系統等保證施工安全生產。為此南京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生產以科技支撐為手段充分利用社會技術力量,建立或實施專家評審機制、風險評估機制、第三方監測機制、現場巡查機制、安全教育培訓機制、綜合監控機制、應急救援機制等預防和控制各類工程安全風險。

        3、加大投入

        為了加大安全生產的治本力度,南京地鐵業主本身和各承包商對加大了安全生產的投入,加強了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大力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確保形成有利于工程安全風險控制的有力態式,為工程安全推進打下堅實基礎。為此南京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安全生產中業主自身出資,通過投標等形式選定定第三方監測單位、風險評估單位、現場巡視單位、安全風險監控單位、應急救援隊伍等各種社會力量代表業主對施工安全進行管控,并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簽訂安全風險責任狀,實行重獎重罰。

        結束語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關系到人身安全和國家財產安全,落實安全工作是貫徹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通過對工程施工質量安全風險管理研究,建立較為完備的安全控制體系,以防為主,依靠科學,規范管理,為提高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質量安全水平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案例。

        參考文獻

        [1]王淑嬙.軌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監控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

        第3篇: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關鍵詞:城市飲用水 水源地保護 飲用水安全保障 公眾參

        1 武漢市飲用水安全隱患及其原因

        1.1 武漢市飲用水現狀 武漢市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結合武漢市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實際,以河流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為劃分,建有19處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設施供水廠,供水范圍覆蓋武漢市的中心城區和遠城區。其中市區中心10處,近遠郊9處,水廠的地表取水水源就來自于水源地保護區內部各級保護片區內分布的河流及湖泊。

        1.2 武漢市飲用水安全隱患的原因

        1.2.1 城市飲用水污染的應急措施與防范措施不完善?,F階段武漢市環保局僅制定了《武漢市環境保護局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這針對的是武漢市轄區內的所有鄉鎮,且是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并不是僅針對城市的集中式飲用水供水,也沒有專門的針對因供水設備和二次供水設備的問題導致的居民飲用水污染的應急措施與防范措施。

        1.2.2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污染對飲用水安全的影響。①武漢市城市發展與水源地環境保護日益加深的矛盾。城市的快速發展是社會的進步,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的必經之路,但城市的發展必然伴隨著對自然界的干預和破壞,因此城市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對城市用水水源地附近的自然環境產生壞的影響。伴隨城市發展,居民生活污水直接向水源的江河湖泊排放。②水源地“多、小、散”格局對于武漢市飲用水安全的影響。武漢地區統一供水的客觀障礙是水源地數量多、規模小、分布分散的特征。在遠城區,由于地處分散,目前武漢市大部分遠城區居民飲用水以內河、湖泊等為水源就近取水。水廠規模和供水人口不平衡。集中供水程度未及中心城區高。規模較小的水廠取水的水源地納污能力不高,水廠的緩沖區小。水廠的規模、自身條件不同意使得遠城區水廠缺乏統一的供水管理標準,水質難以得到保障。③水源地環境污染問題對飲用水的影響。近年來,盡管武漢市在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方面投入加大,截污工程與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速,關閉了大批污水排放口,但因歷史原因,目前城區18個水源地保護區內仍有排污口。同時在水源地附近存在的一些違章建筑物,江河湖泊上的水上沿河餐廳等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常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其中生化需氧量、懸浮物、氨氮等污染物會嚴重影響水源地水質。

        1.2.3 供水管理制度不完善。武漢市在90年代初期就開始對城市供水進行管理,但至今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規支持。目前,供水管理部門包括自來水供水、物業公司、開發公司、房產公司等不同類別的單位,管理起來非常復雜。有些單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水不設專人,水箱的清洗消毒也未形成制度化和規范化,水箱清洗頻率不足或清洗不當。甚至有些二次供水無管理部門,水房內雜物亂放,不衛生,水箱無蓋、無鎖,或有蓋未蓋沒加鎖,排氣孔和溢流口無防護裝置。

        2 武漢市保障飲用水安全法律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武漢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立法不夠完善,體系不夠完整 現有的飲用水安全保障相關法律規范不夠全面,對于城市飲用水從采集到凈化再到儲存、輸送的整個過程中,針對于水源地的保護居多,這僅僅只是將法律措施集中在了保障水源地和取水的安全上。近幾年武漢市的大力整改,對水源地的保護加強,水廠的取水水質已經基本達標,但是在城市集中制水供水以及二次供水的環節法律措施還是比較少的,現有的只有《武漢市供水條例》,對《武漢市城市飲用水二次供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意見稿仍在向全武漢市市民征求意見當中。

        2.2 相關部門機構職能劃分不清,管理范圍重疊,管理效率低下 武漢市水行政部門是武漢市水務局,武漢市城市供水行政管理部門是武漢市城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和各區公用事業局,水源污染和水源地保護區的行政主管部門又是武漢市環保局以及各區環保局。三個機構相互獨立,互相不是隸屬關系而是平行關系,同時管理范圍存在重疊,所以在日常管理和事故處理上易造成權責不清,管理混亂的情況。

        2.3 現有法規執行力度不足 現有的武漢市保障飲用水安全的法律規章政府性文件當中對于污染飲用水的行為的自然人和法人規定的承擔的法律責任的執行力不足。各管理辦法、條例、政府規章雖然都有或多或少的規定破壞飲用水安全,污染飲用水的行為所要承擔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責任,但有些并沒有明確規定處罰的力度以及處罰的程度。

        2.4 公眾參與制度有待落實 從法律保障措施的實施到對保障措施的監督管理,公眾參與飲用水安全保障的制度并沒有落實起來。大多數老百姓只是根據行政主管單位的公告以及從電視新聞上了解飲用水的安全問題,有些甚至是完全不關注自己飲用的飲用水的安全問題。

        3 完善武漢市飲用水安全法律保障措施的建議

        3.1 完善保障武漢市飲用水安全的立法

        3.1.1 加快《武漢市城市飲用水二次供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出臺。加快《武漢市城市飲用水二次供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出臺,將飲用水的安全保障系統化體系化。促使供水主管部門明確職責,大力進行飲用水二次供水污染的防范于治理;促使人們多關注身邊的二次供水設施,多關注自己的飲用水安全問題;促使部門機構,人民群眾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推動武漢市創建成為全國領先的飲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城市。

        3.1.2 修改《武漢市城市供水條例》中對污染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的金額。提高《武漢市城市供水條例》中對違法行為的企業的行政處罰金額,公正嚴格行政執法,以高的處罰金額處罰既能震懾和教育其他的排污企業,又能將罰金適用于水源地治理和發展,還可以提高條例的執行力。

        3.2 完善武漢市飲用水安全法律制度

        3.2.1 在武漢市建立網上公示制度。有學者提出建立水源地重點污染源排污在線監測數據網上公示制度,該制度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在線監測污染源排污和網上環境信息公示。

        建立網上公示制度,直觀和清晰的顯示污染企業的檢測數據,便于全社會進行監督,保障了公民對環境的知情權,有助于緩解因為飲用水水源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

        3.2.2 扭轉多頭行政管理帶來的監管執法效率低下的問題。由于水資源的自然屬性,出于優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觀需要,應當由水務部門統籌考慮水資源的配置和管理、水源工程的建設、飲用水源的保護以及對供水企業的水質管理和行業指導等,并牽頭組建統一的飲用水水質檢測網絡和組織信息工作,在飲用水安全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

        3.2.3 增加生態補償和公眾參與的機制。當前,武漢市已經開始探索建立水污染生態補償制度、廢水排污權交易制度、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制度、飲用水安全建設多種形式的公眾參與機制。

        4 結束語

        筆者認為,進一步完善水污染生態補償制度,包括再次明確補償對象、確定補償主體以及相應的水污染生態補償管理和飲用水安全監督機制。其次,將排污權交易引入水污染的行政管理制度中,拓寬排污權交易范圍。最后,借鑒國外的水污染防治的實踐經驗,使公眾參與在武漢市相關立法中受到足夠重視。政府能做到及時客觀公布各項數據,政務公開,能確保環保組織和市民個人的權利的運用和權利保障。

        參考文獻:

        [1]黃艷紅.武漢市飲用地下水安全性評價[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統計學院,2011.

        [2]夏春萍.湖北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經濟學院,2005.

        [3]張齊云.沌口污水處理廠水質水量調查與預測[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土建學院,2004.

        [4]翟青.強化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 維護人民群眾飲水安全[R].北京: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2009.

        [5]許風華,王懷記,等.武漢市二次供水衛生狀況調查[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0,21(6):115-116.

        [6]萬田英,王玲.自來水廠水源水及飲用水水質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2):302-304.

        第4篇: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一、基本思路和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綠色、和諧,打造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示范區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手段,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措施為著力點,以構建技術規范、監管有效、運行安全較為科學的天然氣汽車管理體系,確保我區天然氣汽車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二、時間安排

        推進天然氣汽車規范管理工作分兩個階段:一是整頓階段,二是規范階段。

        (一)整頓階段。時間為2012年8月—2012年12月。

        1、2012年8月,完成天然氣汽車基礎資料的匯總建檔工作。

        2、2012年8月—9月,整頓天然氣汽車運行車輛。要求不是正規汽車企業生產的天然氣汽車和沒有經過認定的天然氣汽車改裝廠改裝的天然氣汽車,限期到認定的天然氣汽車改裝廠進行改裝技術確認,沒有經過確認的有關車輛,加氣站不予加氣。

        3、2012年10月—12月,整頓天然氣汽車改裝企業。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我區轄區內的改裝企業進行技術資質認定,沒有經過認定的企業不能從事天然氣汽車改裝業務。

        (二)規范階段。時間為2012年12月—2013年4月。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協調有關部門理順管理渠道及關系,將天然氣汽車納入機動車輛年度審驗中,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監管系統。

        三、分工和責任

        區經貿局負責天然氣汽車規范管理的牽頭工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相關工作;區發改委負責相關政策的制定并參與相關工作;區建住局負責加氣站的規范管理,并做好現有公交、出租及其他汽油改天然氣汽車基礎資料的匯總工作;質監分局負責天然氣汽車氣瓶及其相關裝置的認定監管工作;區交通運輸局負責天然氣汽車改裝維修企業的管理及相關制度的擬定工作;公安分局負責做好天然氣汽車的年度審驗及相關協調工作;環保分局負責做好天然氣汽車改裝技術的排放認定工作;工商分局負責依法做好相關企業的注冊登記和經營行為的監督管理工作;區物價局負責對天然氣汽車“油改氣”系統的檢測收費標準進行調研,提出解決方案和相關意見。

        四、有關措施

        (一)加大宣傳,提高認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地區,是國家清潔燃料汽車推廣應用的重點城市。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副中心城市,分擔著部分重要的城市功能,對全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各有關部門要立足長遠,顧全大局,密切配合,狠抓落實,促進我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

        (二)加大組織保障力度。成立由副區長房安宏任組長,區金融辦副主任劉有權、區經貿局局長張智峰任副組長,區發改委、建住局、物價局、經貿局、科技局、財政局、交通運輸局、衛生局、規劃分局、國土分局、公安分局、環保分局、質監分局、地稅局、工商分局、供電分局、公安分局消防中隊為成員單位的市區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研究決策涉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大事項、相關政策等,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經貿局,具體開展推進我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日常工作。

        (三)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一是嚴格執行國家、行業有關液化石油氣汽車運行、維護、安全檢查等標準規范;二是認真落實市天然氣汽車改裝技術規范及相關管理辦法,確保改裝天然氣汽車安全可靠;三是制定市區天然氣汽車改裝企業管理辦法,提高天然氣汽車改裝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四是嚴格執行市燃氣汽車裝置項目的檢測、檢驗相關標準,以便將燃氣汽車納入正常機動車輛年度審驗。

        (四)規范安裝行為。新增燃氣汽車要盡量采用整車廠生產的產品,逐步減少我區現有車輛上安裝汽車燃氣裝置。目前開展的燃氣系統安裝工作要嚴格執行安裝企業的資質審查制度,安裝拆卸工作要堅持在原整車廠授權或定點改裝企業的技術指導下進行,嚴禁私自安裝拆卸。各燃氣汽車安裝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燃氣汽車相關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使用經指定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或特許生產的汽車燃氣裝置、車用氣瓶等產品。相關企業購進或改裝的燃氣汽車必須在系統布置、部件采用、性能及安裝要求等方面達到國家和地方相關技術標準、技術規范的要求,確保車輛的使用安全性。

        (五)加強車用氣瓶監控。質監分局負責我區車用氣瓶的安全監察工作,對持有“改裝合格證”的汽油改天然氣汽車使用的車用氣瓶進行登記注冊、監督和定期檢驗。各加氣站要嚴格執行車用氣瓶的安全管理制度,嚴禁不符合要求的車用氣瓶繼續使用,對超期使用的氣瓶不予加氣。鼓勵使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車用氣瓶進行管理,保證車用氣瓶管理具有科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5篇: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緊緊圍繞全區安全生產中心工作,以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為切入點,以保障社區居民享有健康和安全權利為重點,深入開展安全社區創建工作,充分運用社會力量,整合各類資源,加強源頭管理,促進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形成公眾積極參與機制,全面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水平,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奠定良好的安全生產基礎。

        二、工作目標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安全社區標準和國家安監總局《安全社區建設基本要求》,廣泛宣傳安全社區理念,營造全民關注、全民參與的氛圍,積極推進安全社區創建活動,逐步提高社區安全預防水平,并通過持續改進和發展,創建安全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上臺階、三年見成效”的基本步驟,全面開展以鄉鎮(街道)或工業園區為單位的安全社區創建活動。年底前,每市至少培育個—個鄉鎮(街道)為安全社區工作示范點,年開展創建安全社區推廣工作,每縣(市、區)力爭3年內至少創建個國家安全社區。

        (一)年上半年,按照國家安監總局《關于深入開展安全社區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總政發號)及其評定管理辦法、評定指標,全區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個鄉鎮、街道(其中:個)啟動創建國家安全社區試點工作,爭取在年底前,有個—個試點鄉鎮(街道)通過國家安全社區驗收。

        (二)年開展創建安全社區推廣工作,力爭到年,全區建成符合《安全社區建設基本要求》的國家安全社區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的國際安全社區個(市個,市、市、市、市各個)。

        三、工作任務

        (一)建立安全社區建設組織機構。安全社區建設包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場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兒童安全、學校安全、公共場所安全、體育運動安全、涉水安全、社會治安、防災減災與環境安全,涉及到安全監管、綜合治理、公安(消防、交通管理、社會治安)、民政、社會保障、建設、交通、工商、質監、衛生、教育等部門及工會等群眾組織,創建工作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城市以街道辦事處為單位開展創建工作;農村以鄉鎮為單位開展創建工作;相對獨立的大型企業,建設企業主導型社區。各市、縣(區)政府要建立跨部門的安全社區建設工作機構,制定本地區安全社區創建目標和計劃,精心組織,分類指導,落實責任,科學創建。

        (二)加強安全宣傳與培訓。各市、縣(區)要突出特色、加大宣傳,以試點帶動、逐漸擴大覆蓋面,推動安全社區建設工作快速發展。試點鄉鎮(街道)要嚴格按照《安全社區建設基本要求》和國家安監總局的指導意見,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法,學習經驗,勇于創新,推進安全社區創建工作。要通過各種宣傳教育培訓活動,營造安全文化氛圍,提高社區人員安全意識和防范事故與傷害的能力。

        (三)開展危險源辨識和事故隱患排查等工作。試點鄉鎮(街道)要制定事故與傷害預防計劃,逐步建立和完善事故與傷害監測機制。對隱患排查、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預防措施。規范生產、交通、消防和社會治安等方面的事故與傷害記錄和統計工作。

        (四)加強社區應急能力建設。試點鄉鎮(街道)要針對社區潛在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制定具體的應急響應預案或計劃,配備應急器材和設施,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組織應急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和必要的應急演練,增強社區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五)強化社區安全基礎工作。試點單位強化各項基礎工作,做好創建過程的全面記錄,建立規范完整的安全社區創建工作檔案,采取多種形式,全過程記錄本地區安全社區創建工作情況,將文件資料、表格、照片、圖片、音像等相關資料認真規范歸檔,全面反映創建成果。同時,加強信息交流,建立通暢的信息交流渠道。做好指導幫助和檢查整改工作,認真總結交流創建經驗。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全區安全社區創建工作順利進行,自治區成立安全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具體負責全區安全社區建設的指導協調和績效考核等工作。

        各市、縣(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制定安全社區建設實施方案,于年2月底前,將實施方案和第一批試點單位推薦名單報自治區安監局,由自治區安監局統一向全國安全社區促進中心備案,以做好“全國安全社區”創建申報工作。有關具體工作規范、評定標準、管理辦法和需要填寫的表格,由自治區安監局負責印發和無償提供。(聯系人:王成東 電話:郵箱:)。

        (二)加大建設投入。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完善社區安全基礎設施,改造社區環境和公共設施,開展安全社區創建宣傳培訓,并給予試點鄉鎮(街道)補助和獎勵。對取得“國家安全社區”或“國際安全社區”稱號的社區,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分別獎勵人民幣萬元和萬元。

        (三)加強創建考核。將安全社區創建納入市縣(區)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對安全社區建設工作成果好,群眾滿意度、參與度高的市縣(區)予以通報表彰,優先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對命名后的安全社區,加強督導和檢查,確保其不斷改進和完善;對不符合《安全社區評定管理辦法》“證后管理”要求的,按規定撤銷稱號。

        第6篇: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一、200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體制改革取得了長足進展

        (一)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1.加快完善廉租住房制度

        提出了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逐步將廉租住房保障范圍擴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新建、收購、改建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建立規范、穩定的廉租住房資金渠道,建立中央財政對財政困難地區的專項補助制度?!读庾》勘U限k法》已于2007年11月8日正式公布。

        2.改進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

        會同發展改革委、監察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制定了《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掇k法》進一步完善制度,明確供應對象,強調和加大政策優惠,嚴格套型建筑面積控制,規范準入和退出管理。

        (二)加強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調整住房供應結構

        1、建立科學合理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

        認真貫徹落實國發〔2007〕24號文件,堅持從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出發,合理規劃,主要建設中小套型住宅;科學建設,提高住房的節能環保水平和住房品質;引導居民適度消費,樹立經濟適用、理性實用的住房觀念。

        2、調整完善住房供應結構

        繼續加大住房供應結構調整力度,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應;加大限價商品住房的供應規模;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

        (三)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宏觀調控作用,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1、完善城鄉規劃法律制度。完成了《城鄉規劃法》的制定工作,配合法制辦完成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草案)》,上報國務院提請審議。

        2、扎實有效地開展城鄉規劃效能監察工作,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推進城鄉規劃依法行政。通過深入開展城鄉規劃效能監察,城鄉規劃機制建設得到加強,城鄉規劃的全過程監管機制基本形成,查處違法、違規建設活動的力度得到明顯加強。規劃委員會制度、規劃督察員制度、政務公開制度和規劃的公眾參與制度得到完善和加強,城鄉規劃管理機構也逐步健全,職能更加明確,城鄉規劃績效評估機制逐步建立。

        3、清理整頓開發區,理順規劃管理體制。按照國發〔2002〕13號文件的規定,市一級規劃管理體制得到了加強,城市的各類開發區都納入了統一規劃管理。通過對2058個開發區的審核工作,基本理順了90%以上開發區的規劃管理體制。城鄉規劃工作更加注重加強市域內區域統籌和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促進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四)穩步推進供水、供氣、供熱等市政公用事業改革

        1、城市水務體制改革取得較大進展。城市供水投資規模迅速擴大,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推進城鎮污水處理的制度化。引入市場機制,推動行業改革,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實施城市污水處理收費制度,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

        2、貫徹落實建設部等八部委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做好收費制度改革,北方地區70%的地級以上城市,完成了“暗補”轉為“明補”的改革。完善供熱價格形成機制,與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了《城鎮供熱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推進供熱商品化和貨幣化,培育和完善供熱市場,保障低收入困難群體取暖。

        (五)進一步完善建筑市場監管體系的建設,推動建筑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1.依法完善建筑市場準入制度

        積極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以突出企業技術創新指標、淡化企業資本金和設備為原則,以培育工程總承包和項目管理為重點,進一步改進企業和個人資質(資格)受理、審批方式。出臺《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資質管理規定》(第158號部令)、《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第159號部令)、《工程建設招投標機構資格認定辦法》(第154號部令)等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以及《注冊建造師管理規定》等個人執業資格管理規定。

        2.創新管理制度和方式,推進市場誠信體系建設

        印發了《建筑市場誠信行為信息管理辦法》,在確定了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誠信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后,按照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公布了《建筑市場各方主體不良行為記錄認定標準》,市場信用建設取得了突破進展。

        3.繼續加強招投標制度建設,招投標監管和服務進一步規范

        針對建筑市場中存在的利用資格預審限制和排斥潛在投標人現象,以及利用資格預審搞假招標或者圍標串標行為,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修改完善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招標投標資格審查辦法》。

        4.繼續加強建筑勞務用工制度建設

        初步建立了各地勞務企業的定期報告制度,提出多項政策措施,促進勞務企業的健康發展。截至年底,全國已發展勞務企業一萬家以上,收納農民工500萬人以上。

        5.大力完善工程監理制度

        明確監理工作發展方向,會同國家發改委出臺《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收費標準》,明確勘察、設計、施工、保修四個階段的監理與相關服務收費標準,為企業開展監理及工程項目管理服務業提供收費依據。

        (六)強化工程質量管理,完善建筑生產安全機制,初步建立城市建設綜合防災和應急管理體系

        1.工程質量管理進一步加強。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監察部、審計署聯合頒布《關于加強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設管理的若干意見》,加強了對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質量的管理工作。

        2.健全和完善了生產安全機制。研究制訂《建設系統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從加強制度建設、提高防范處置能力、做好領導保障等方面做出部署,提高了建設系統應急能力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2008年改革工作動態

        (一)深化住房保障體制改革,落實住有所居的目標

        (二)全面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整頓規范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改革城鄉規劃管理體制。

        (四)繼續深化市政公用事業的各項改革。

        (五)落實新農村建設的工作要求,推動村鎮建設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

        第7篇: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1 概述

        **作為廣東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近1o年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正按照精心打造“經濟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成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前進,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推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在此進程中,必須加強和推進三防應急管理工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 **市汛情現狀與特點

        2.1 **市汛情現狀

        **市地處東、西、北三江匯合處,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和臺地,汛期易產生山洪。南部屬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地勢低洼,易受熱帶風暴潮襲擊。年降雨量在1 009~2 865mm之間,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831mm。年內降雨量分布不均,汛期(4~9月)集中了全年80% ~85% 的降雨量,易形成洪澇災害。而枯水季節,雨量減少易發生旱災,南部河網易受咸潮影響。

        2.2 汛情的主要特點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市三防形勢呈現出5個方面的特點:

        1)洪水的復雜性。**市城區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北邊的防洪屏障北江大堤防御西、北兩江洪水。西江是珠江第一大干流,發洪較北江遲,主要集中在6~ 8月,洪水峰高量大、歷時長。北江是珠江第二大干流,發洪時問較西江早,主要集中在5~7月,洪水峰高而量較小,歷時也較短。因此,在每年5~8月,西、北兩江洪水會對北江大堤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兩江同時發生特大洪水時,對北江大堤的威脅更為嚴重。

        2)臺風的頻發性。由于我市地處亞熱帶地區,瀕臨南海,是西太平洋、南海臺風登陸我國的主要地區,每年5~10月為臺風活動季節,每年7~9月是臺風影響和侵襲**的活動盛期。臺風往往帶來狂風、暴雨,引發沿海風暴潮、洪澇災害和山洪災害,還伴隨強對流天氣,從而導致一系列次生災害發生,往往造成較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統計,登陸或嚴重影響珠江口附近/時中心風力在8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平均每年約有2個(次),其中中心風力在1o級以上的強熱帶風暴或臺風平均每年約有1個(次)。1983年9月9日9時,8309號臺風登陸珠江口,最大風力達12級,臺風災害造成我市2o人死亡、127人受傷,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這次臺風是解放以來影響我市最嚴重的一次,風暴潮給番禺區的海堤造成了嚴重毀壞。

        3)潮位的趨高性。在每年的4~8月,珠江水位受東江的頂托,更受來自伶仃洋的潮夕影響,因此洪(潮)水會對珠江堤防構成嚴重威脅。據中大站水位統計,“05.6”中大站點水位2.77m,比歷史(XX—07~07)最高水位2.62m,超高0.15m。特別是西、北兩江發生特大洪水又適逢天文大潮時,對城區的防洪安全最為不利。

        4)暴雨的突發性。近年汛期暴雨表現為短歷時、強降雨量、局部性。最典型的有黃埔區XX年5月26日,出現強降水過程,測得日雨量192mm,最大3h雨量152.9mm,超過該地區歷史記錄。XX年10月18日2時~10時,花都區局部地區突降大到特大暴雨,錄得的最大降雨量為279mm,造成多個村受災。突發暴雨易造成城區內澇,市區地勢低洼,高程在珠江基面3.om以下的面積為582km ,占城區總面積的40.3% 。市中心區街道高程低于2.om的有402條,低于2.5m的有483條。城區排水河涌出水口高程多在一0.5~1.om之間,排水管網出水口偏低。汛期若突降暴雨,再遇洪潮水位的頂托,常造成“水浸街”,特別是地下商場、地下停車場因監控不嚴、排水不暢造成水淹

        5)山洪災害的次生性。主要發生在北部的從化、花都等地區。按照山洪災害發生的機率、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及地形地質條件,確定了特別重要防治區有從化市淄二河流域的鰲頭鎮、良口鎮、呂田鎮以及花都區的梯面鎮。

        3 **市防汛應急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三防應急體系的現狀

        1)三防應急管理體系。根據本地區自然災害和城市成災的特點,**市以三防總指揮部作為防御自然災害的主要工作機構,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總指揮,由20多個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組成成員單位,統籌協調全市防汛防旱防風工作,形成了“市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的三防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當發生洪澇災害時,各成員單位按職能分工,做好抗洪搶險工作。

        2)三防法規體系。頒布實施一系列防汛防臺風地方性法規,主要有:《**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市堤防建設管理條例》、《**市水庫大壩安全管理辦法》等對防汛抗旱、堤防工程、水庫大壩等進行了規定,明確了相關的法律責任。

        3)三防應急預案體系。為全面提高我市應對排澇、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反應能力,及時有效地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編制、實施市級《**市北江大堤抗洪搶險預案》、《**市山洪災害應急預案》、《**市城區防洪預案》、《**市干旱災害應急預案》和《**市臺風災害應急預案》。“四級”逐步完善。實行逐級承包、責任落實到人,從被動抗災轉為主動防災的覆蓋全市城鄉各級的防災減災預案體系。

        4)三防責任制體系。建立完善了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以責任追究制為保障的技術責任制、崗位責任制等各項制度,并將防災減災的成效納入干部考核內容。已建立防汛值班、防洪安全檢查、防洪調度等13項制度。同時,還制訂了三防信息報送與考核辦法、三防信息管理辦法、搶險物資管理辦法、洪澇災害損失評估辦法、水毀水利工程資金安排原則、搶險隊伍調用程序等,使三防應急管理工作更加規范。

        5)應急信息指揮系統。已建成以水文遙測站、專用中繼站、遙測數據接收站、衛星云圖接收站、測雨量站點為節點的水文遙測系統,覆蓋了全市重點小(一)型以上水庫、重點水閘和堤圍,基本完善了全市實時水雨情信息的遙測站網和傳輸網,實現了信息自動采集、接收、處理、傳輸和監視。建立了水情遙測系統、水情信息會商系統和水情預報業務系統,實現了洪水預報作業模型化,提高了報汛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建成了三防辦公管理、三防信息查詢、遠程監控、三防pda預警和臺風預報分析等系統。

        6)應急搶險隊伍、人員和物資保障。市區兩級已組建由防汛搶險和施工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組成的防汛機動搶險隊,初步裝備了現代施工機械。已初步建立一個由水利、水文、氣象及其他災種方面經驗豐富、素質良好,并具有較高技術職稱的專家組成的專家庫。我市8座防汛倉庫,儲備了搶險機具、搶險物料、救生救援器材、應急照明器材、抗旱器具物料等多種搶險物資。

        3.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三防機構建設仍需加強。市本級防辦機構級別、編制性質、職級設置不利于工作開展。個別區的三防應急隊伍亟待加強。有些區三防辦還沒有專職的機構、沒有配備三防工作人員。部分鎮、村管轄的小型水利工程設施普遍存在編制偏少、待遇偏低、裝備落后的實際問題,已對三防工作正常有序開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2)安全隱患問題。主要包括:全市存在一批安全隱患的水利工程,部分在建工程存在度汛安全隱患.小型水利設施防御標準低,防范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3)城區內澇問題比較突出。遇到強降雨和大暴雨,市區多處出現水浸街。另外,部分在建工程打亂了原有排澇體系,造成排澇不暢。

        4)防汛物料的儲備問題。鎮、村管理的小(二)型水庫及部分堤圍工程防汛物料儲備不足。

        5)河道管理問題。流溪河和增江部分河段非法采砂情況仍未完全遏制,有的建設項目未嚴格按有關規定報批防洪影響評價,違規施工占用河道、損壞防洪排澇設施的現象仍有發生。河道范圍內的突發公共事件:水污染、取水糾紛及危害水利工程的事件,缺乏多部門的聯動應急響應機制。

        6)應對超標準降雨、超標準洪水和“超級臺風”襲擊的預案和應對措施還待進一步完善。

        4 完善**市防汛應急管理機制的主要措施

        4.1 建立健全防汛應急管理機制的基本思路

        筆者認為,防汛應急管理是指政府依法加強對三防災害全過程的綜合管理和組織協調,調動全社會力量,合理配置人才、信息、技術、資金、物資等救災資源,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網絡體系?;究蚣苡山y一的防汛工作領導機構、防汛信息系統及相關信息管理制度、統一的應急指揮系統、完善的全市應急處置的預案體系等4個必備要素構成。根據**市三防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們要以“四個原則”為基本理念,以“三個整合”為主要手段,以“四個體系”的完善為主要內容,推進三防應急機制建設。

        1)堅持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原則。災害的本質屬性是其對象性,即凡是災害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造成損失。防汛工作的重點在于減少和降低災害對人類生命與財產造成的威脅,尤其是對生命的危害。因此做好防汛工作是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然要追求的目標,體現防汛工作的宗旨。

        二是堅持“以防為主、常備不懈”的原則。災害發育、發生、發展是一個動態的因果過程,防汛工作可分為“測、報、防、抗、救、援”6個環節。把預防工作放在整個防汛工作的首位,是防汛工作的目的和效益所決定的。所以實施防汛應急管理應把防汛工作各環節聯系起來,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進行展開。只有將各環節系統考慮才能形成合力,實現防汛效益的最優。

        三是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即地方政府對所轄區域發生的災害,負有組織應急處置的義務和權利。目前,**市主要實行市、區(縣)、鎮級防汛管理體制。

        四是堅持“專業救援與群眾救援”相結合的原則。針對防汛工作的專業性和社會性,要求以防汛機動搶險隊和輕舟大隊為基礎,并組建和完善群眾性兼職救災隊伍和志愿者等非政府組織,逐步形成專業救援為主,群眾救助為輔的救援力量體系。

        2)推進三個整合

        一是實施組織整合,健全防汛管理的領導機構、應急指揮機構和專家咨詢機構,完善防汛應急管理領導體制。它包括:調整完善市防汛指揮部,統一領導全市的防汛工作;強化市三防辦的職能,恢復1998年降格的副局級規格,根據省的要求,落實行政編制,統一組織指揮全市三防的應急處置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市三防專家庫,主要是向市三防總指揮部提供決策咨詢,發生特大災害時,專家參與現場指揮等相關工作。

        二是實施信息整合,主要是整合和集成**市水利數據平臺、網絡平臺和應用平臺,為防汛應急管理機制提供信息支持。通過整合和集成**市水利數據平臺、網絡平臺和應用平臺,基于gis技術的基礎上,建成**市水利綜合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初步形成**“數字水務”框架,以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信息的傳遞和共享為基礎,以決策支持系統為手段,全面建成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水利信息化體系,實現水利系統化管理、自動化監測、實時化調度、科學化決策、網絡化辦事、“一張圖”管理、規范化服務,以水利信息化推動水利現代化,支撐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

        三是實施資源整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實施防汛處置能力提供物質保證。平時要做到對防汛資源的建設、管理和儲存進行統籌安排,提高利用效率;應急時要實現對防汛資源的統一調度,提高救援效率。抓緊《**市防汛防臺風應急預案》補充修訂,并依據“四級響應、四色預警”的要求,結合**市的實際,擬制定《**市防御超強臺風應急避難場所(村級)建設方案》,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的防臺風預警、響應機制,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運行規則和工作要求,以及信息、避險引導、人員撤離、應急搶險、災情統計等操作性預案,以提高防汛指揮調度、應急搶險和災后避難的效率。

        3)完善四個體系

        一是通過整合現有防汛指揮和組織網絡,完善統一、規范、科學、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主要工作內容是完善各級防汛指揮機構的運作程序,規范各級各類災害的現場處置程序。

        二是進一步完善三防指揮應急體系。堅持預防為主。進一步加強三防基礎設施建設和防汛物料儲備,建立完善的**市三防信息系統、三防決策支持系統,以及洪水、抗旱和咸潮預測預報系統等,與**市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聯網,與**市110預警系統實行聯動;進一步完善《**市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市城區防洪預案》、《**市山體滑坡防治預案》、《**市北江大堤抗洪搶險預案》以及抗旱防咸潮預案等,科學調度各種防洪設施。

        三是通過整合現有防汛應急處置資源,完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優勢互補、常備不懈的應急保障體系。主要工作是制定信息、通信、指揮技術、工程、隊伍、交通、醫救、治安、物資、資金、科研、立法等12項操作性強的保障計劃,并組織實施。

        四是通過整合現有災害的信息系統,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優化、防患未然、科學減災的應急防范體系。主要工作有開展演練、培訓、宣傳教育、科研等,這是一項基礎性的長期工作,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

        4.2 完善防汛應急管理機制的主要措施

        為進一步完善防汛應急管理機制,工作重點放在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提高防汛工作的社會參與度、增強防汛工作的信息和技術手段等方面上,以實現防汛應急管理效能最大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強化政府綜合管理和協調能力。在法律上將進一步明確和規范政府在防汛工作中的主導地位、綜合管理協調職能和運作機制,為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的防汛應急管理機制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進一步明確防汛機構和職能管理部門的職能,完善協調機制。通過對涉及防汛工作全局性的重大項目實施決策,組織編制防汛減災總體規劃,加強對預案的綜合管理,不斷提高政府的綜合減災管理能力。

        2)要加快三防信息化發展步伐。實現與相關職能部門的信息聯通和共享,完善**市防汛指揮決策綜合服務平臺,注重信息綜合集成處理,提高信息加工利用深度。

        3)要促進社區防汛減災建設。采取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拓展防汛防臺風科普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指導和鼓勵社區大力開展防汛減災工作,形成防汛減災工作廣泛的社會基礎。今后工作的重點在積極倡導組織防汛志愿者等非政府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形式的防汛演練等方面,以提高公民參與防汛工作的積極性,增強公民的防汛減災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4)加強洪水的有效管理,提高防汛科技含量。一是洪水資源化利用。根據水庫下游受益區耕地變化和實際用水需求,對現有主要水庫功能進行復核,轉變水庫功能以供水為主,以流域為單元,研究水庫群的優化調度方案,提高水庫群的調蓄洪水能力。城區可利用低洼地,建設人工湖、濕地、地下水池等設施攔蓄雨水,為城市水景觀、綠化、洗車和道路澆灑等提供用水,提高區域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建立防洪排澇影響評價制度。在工程規劃和建設時,應對防洪安全的影響進行評價,讓洪水有出路,確保區域防洪排澇安全。三是建立洪水風險管理制度和洪水保險救災機制。編制全市防洪保護區的洪水風險圖,廣而告之。逐步建立洪水保險的救災機制,確保災后補償,減輕在出現重大災害時財政支出的壓力,利于災后快速得到補償和恢復生產。四是進一步提高預報預警、救災技術和裝備、減災理論研究、救援程序的規范、信息服務、風險評估等方面的能力。

        第8篇: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無錫市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完整版全文第一條 為了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促進餐廚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維護城市市容環境整潔,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江蘇省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餐廚廢棄物,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飲服務、集體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食物殘余和廢棄食用油脂等廢棄物。

        前款所稱的廢棄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動植物油脂和各類油水混合物。

        第三條 本市市區范圍內餐廚廢棄物的產生、收集、運輸、處置及其相關的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餐廚廢棄物的治理,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集中定點處置的原則。

        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餐廚廢棄物治理政策。

        對在餐廚廢棄物治理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有關餐廚廢棄物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環境衛生管理機構負責市區范圍內餐廚廢棄物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負責本轄區內餐廚廢棄物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條 質量技術監督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食品生產環節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以餐廚廢棄物為原料進行食品生產的違法行為。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在固定場所銷售以餐廚廢棄物為原料的食品和食用油脂的違法行為。

        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餐飲服務環節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以餐廚廢棄物為原料制作食品的違法行為。

        農林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對畜禽飼養場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餐廚廢棄物飼養畜禽的違法行為。

        發改、商務、公安、財政、物價、環保、規劃、水利、市政園林、食品藥品監督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餐廚廢棄物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八條 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和處置費用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市、區人民政府適當補貼,并組織制定統籌解決措施。具體統籌解決措施由市城市管理、財政等部門另行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

        第九條 飯店餐飲業協(商)會應當發揮行業自律作用,規范行業行為,推廣減少餐廚廢棄物的方法,將餐廚廢棄物的管理工作納入飯店餐飲企業等級評定范圍,督促飯店餐飲企業配合有關單位做好餐廚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

        第十條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編制環境衛生專項規劃。

        環境衛生專項規劃應當包含餐廚廢棄物治理的內容,統籌安排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設施的布局、用地和規模。

        第十一條 餐廚廢棄物處置設施用地應當作為環境衛生設施用地納入城鄉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其用途。

        第十二條 餐廚廢棄物實行分類投放、專業收集、運輸和處置。

        第十三條 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應當與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企業簽訂協議,并報當地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在向環境、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辦理有關登記或者許可申請時,應當主動出示協議。

        第十四條 餐廚廢棄物實行申報制度。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應當根據規定按期如實申報餐廚廢棄物的產生情況,取得餐廚廢棄物申報證明。申報證明應當懸掛在主要經營(服務)場所的顯著位置。

        新設立的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應當自餐廚廢棄物首次產生之日起10日內向當地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申報餐廚廢棄物產生情況。

        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在申報餐廚廢棄物產生情況時,應當提交其與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企業簽訂的協議復印件。

        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經營場所發生變更或者餐廚廢棄物產生量發生較大變化時,應當及時向當地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五條 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設置符合標準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點和收集容器;

        (二)將餐廚廢棄物與非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集、單獨存放,并按照有關規定,設置油水分離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設施;

        (三)保證餐廚廢棄物收集容器、污染防治設施完好、密閉和整潔,并保持周邊環境衛生、整潔;

        (四)在餐廚廢棄物產生后24小時內,按照規定將餐廚廢棄物交由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單位收集、運輸;

        (五)法律、法規、規章的其他規定。

        第十六條 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將餐廚廢棄物裸露存放;

        (二)將餐廚廢棄物故意混入其他生活廢棄物或者將其他物體故意混入餐廚廢棄物;

        (三)將餐廚廢棄物排入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河道、湖泊、溝渠和公共廁所等;

        (四)將餐廚廢棄物交由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單位或者個人收集、運輸、處置;

        (五)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十七條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招投標等公平競爭方式作出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許可的決定,向中標單位頒發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服務許可證,并與中標單位簽訂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經營協議,約定服務范圍、服務期限、服務標準、違約責任等內容,作為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服務許可證的附件。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在招投標前,應當會同市財政等部門制定相應的方案。

        未取得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服務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從事餐廚廢棄物經營性收集、運輸、處置活動。

        第十八條 從事餐廚廢棄物經營性收集、運輸服務的單位,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備法人資格,注冊資金不少于人民幣300萬元;

        (二)餐廚廢棄物收集采用全密閉專用收集容器,并具有分類收集功能;

        (三)餐廚廢棄物運輸采用全密閉自動卸載車輛,具有防臭味擴散、防遺撒、防滴漏功能;

        (四)具有健全的技術、質量、安全和監測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執行;

        (五)具有合法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車輛行駛證;

        (六)具有固定的辦公及機械、設備、車輛停放場所;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九條 從事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的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作業標準和規范,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收集、運輸餐廚廢棄物,保證餐廚廢棄物日產日清;

        (二)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收集的餐廚廢棄物運送至符合本辦法規定的餐廚廢棄物處置場所;

        (三)收集、運輸餐廚廢棄物后,及時清理作業場地,保持周邊環境的衛生整潔;

        (四)用于收集、運輸餐廚廢棄物的車輛應當統一標識,并做到密閉、完好和整潔;

        (五)建立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臺帳制度,于每月10日前向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上月收集、運輸餐廚廢棄物的來源、數量、去向等情況;

        (六)法律、法規、規章的其他規定。

        第二十條 從事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的單位,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任意傾倒、拋撒、丟棄、排放或者堆放餐廚廢棄物;

        (二)將餐廚廢棄物混入其他生活廢棄物收集、運輸或者將其他廢棄物混入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

        (三)擅自收集、運輸其服務范圍以外的餐廚廢棄物;

        (四)將餐廚廢棄物交由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單位或者個人處置;

        (五)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一條 從事餐廚廢棄物經營性處置的單位,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備法人資格,注冊資金不少于人民幣500萬元;

        (二)選址符合城鄉規劃要求,并依法取得規劃許可文件;

        (三)采用的技術、工藝符合資源化利用要求和國家有關標準;

        (四)具有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污染防治措施,污染排放達到國家標準;

        (五)具有完善的工藝運行、設備管理、環境監測與保護、財務管理、生產安全、計量統計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執行;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十二條 從事餐廚廢棄物處置服務的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處理餐廚廢棄物;

        (二)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要求接收餐廚廢棄物;

        (三)設置符合要求的餐廚廢棄物處置及計量、監控等設施設備,并保證設施設備運行良好;

        (四)按照要求定期進行水、氣、土壤等環境影響監測,對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的性能和環保指標進行檢測、評價,并向環境保護、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檢測、評價結果;

        (五)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符合環保標準,防止二次污染;

        (六)使用微生物菌劑處理餐廚廢棄物的,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

        (七)在餐廚廢棄物處置場(廠)設置餐廚廢棄物貯存設施,并符合環境標準;

        (八)建立餐廚廢棄物處置臺帳制度;

        (九)法律、法規、規章的其他規定。

        第二十三條 從事餐廚廢棄物處置服務的單位,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擅自拒絕接收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單位運送的餐廚廢棄 物;

        (二)接收、處置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單位或者個人運送的餐廚廢棄物;

        (三)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四條 餐廚廢棄物產生、收集、運輸和處置實行聯單制度。

        第二十五條 餐廚廢棄物處置單位服務范圍內的餐廚廢棄物無法滿足其處置能力時,經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以接收、處置其服務范圍以外的餐廚廢棄物。

        第二十六條 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單位不得擅自歇業、停業。確需歇業、停業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單位應當提前60日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30日內作出決定;餐廚廢棄物處置單位應當提前6個月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60日內作出決定。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單位歇業、停業前,落實配套保障措施。

        第二十七條 餐廚廢棄物處置單位應當保持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的持續穩定運行。

        因正常檢修需要暫停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運行24小時以上的,餐廚廢棄物處置單位應當提前15日向市環境衛生管理機構提出申請,市環境衛生管理機構應當在10日內作出決定。

        因設備故障等原因有可能造成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24小時以上不能正常運行的,餐廚廢棄物處置單位應當自設備故障發生之時起2小時內向市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報告。

        第二十八條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和處理應急預案,建立餐廚廢棄物應急處置系統,確保緊急或者特殊情況下餐廚廢棄物正常收集、運輸和處置。

        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和處置單位應當制定餐廚廢棄物污染突發事件防范的應急方案,并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九條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對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和收集、運輸、處置服務單位執行本辦法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根據需要,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市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可以向餐廚廢棄物經營性處置單位派駐監督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市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閱復制有關文件和資料;

        (二)要求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就有關問題作出說明;

        (三)進入現場開展檢查;

        (四)責令有關單位和個人改正違法行為。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配合監督檢查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妨礙、阻撓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執行公務。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和市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不得濫用職權,損害餐廚廢棄物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條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投訴舉報制度,接受公眾對違反餐廚廢棄物管理規定行為的投訴和舉報,并為投訴人或者舉報人保密。受理投訴或者舉報后,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到現場檢查處理,并在受理投訴或者舉報后15個工作日內將處理結果告知投訴人或者舉報人。

        第三十一條 餐廚廢棄物管理實行記分公示制度。

        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和收集、運輸、處置單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除依法予以行政處罰外,還應當按照規定由主管部門扣除相應的記分。對扣分達到規定分值的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將違法單位名稱、扣分事由及扣分情況向社會公示;對扣分達到規定分值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單位,可以向社會公示,并按照協議約定解除與其簽訂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協議。

        記分公示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規章已有規定或者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辦法中已明確行政執法主體的,從其規定。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的,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以外,當事人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負責清理或者恢復原狀,逾期未清理或者未恢復原狀的,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作業單位代為清理或者恢復原狀,所需費用由當事人承擔;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未將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協議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備案;拒不備案的,可以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未經許可從事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活動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處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使用符合標準的收集容器存放餐廚廢棄物的;

        (二)將餐廚廢棄物裸露存放的;

        (三)將餐廚廢棄物故意混入其他生活廢棄物或者將其他物體故意混入餐廚廢棄物的;

        (四)將餐廚廢棄物排入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溝渠和公共廁所的;

        (五)將餐廚廢棄物交由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單位或者個人收集、運輸、處置的。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一)任意傾倒、拋撒、丟棄、排放或者堆放餐廚廢棄物的;

        (二)將餐廚廢棄物故意混入其他生活廢棄物收集、運輸或者將其他物體故意混入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的;

        (三)擅自收集、運輸其服務范圍以外的餐廚廢棄物的;

        (四)將餐廚廢棄物交由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單位或者個人處置的。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餐廚廢棄物處置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處100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的罰款:

        (一)擅自拒絕接收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單位或者個人運送的餐廚廢棄物;

        (二)接收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單位或者個人運送的餐廚廢棄物;

        (三)擅自暫停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運行的。

        第三十八條 從事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置服務的單位,未經批準擅自停業或者歇業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20xx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九條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餐廚廢棄物監督管理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9篇: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辦法范文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我縣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包括縣城及周邊集中式供水單位和各鎮集中式供水單位)。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條縣建設局主管城鎮供水工作,縣衛生局負責城鎮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縣環保局負責水污染監督管理工作。建設、衛生和環保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水質進行監測。

        第四條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第五條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取得縣衛生局簽發的衛生許可證,經縣建設局資質審查合格取得《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經縣環保局監測,排污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取得排污許可證,經縣工商局登記注冊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并辦理稅務登記證后方可從事供水經營活動。

        第六條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具有滿足凈水工藝要求的水質凈化、消毒設施,以及必要的水質檢測儀器、設備和人員,建立飲用水衛生管理規章制度,配備專職人員或兼職人員負責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必須取得體檢合格證后方可上崗工作,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

        第七條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應按照國家規定的檢測項目、檢測頻率和有關標準、方法定期檢測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水質,確保供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同時,做好水質檢測資料存檔工作,并按月向縣建設局和縣衛生局報送水質檢驗資料。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自檢能力達不到國家規定且不能自檢的項目,應當委托有檢測能力和資質的檢驗機構按上述要求進行檢測。縣衛生局應按規定的檢驗頻率(每季度)對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的供水水質衛生進行監測檢查,并定期將監測檢查結果在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上公布。

        第八條以河流為飲用水水源的,取水點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范圍內的水域及沿岸為地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縣城生活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為取水點上游4300米至下游100米范圍)。以水庫和湖泊為生活飲用水水源的,根據實際需要,其取水點周圍部分水域或整個水域及其沿岸為地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水源的,取水點周圍半徑30米內為地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第九條環保、衛生、公安、建設、水利、國土等部門要加強對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管理和保護,做好水源防護和水源水質檢測工作,并設立明顯的范圍標志和嚴禁事項告示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嚴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及一切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行為。城鎮飲用水水源水質不得低于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標準,并應當符合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若水源水質不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規定,限于條件需加以利用時,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應采用相應的凈化工藝進行處理,處理后的水質應符合規定,并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的批準。

        第十條發生突發性水源污染時,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應當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在第一時間報告縣建設局、縣衛生局、縣環保局(各鎮集中式供水單位應首先報告所在鎮人民政府),并及時進行水質檢測,報送處理報告。當出廠水水質難以達到國家標準需要采取臨時停水措施的,必須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在水源污染嚴重威脅供水安全的緊急情況下,縣環保局應當報縣人民政府批準采取強制性的應急措施,包括責令有關單位減少或停止排污。

        第十一條縣城規劃區范圍內任何單位、個人未經縣建設局、水利局和環保局批準,禁止興建水廠和開采地下水。其中開采地下水還必須經縣國土局會審。

        第十二條實施城鎮供水特許經營制度??h建設局要聯合衛生、環保、工商、稅務等相關單位加強對各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的檢查與監督。堅決禁止不具備城市供水資質的集中式供水單位對縣城和各鎮規劃區范圍內供水;對不符合城市供水水質標準等方面要求的供水單位責令限期整改,對經整改后仍不能安全供水的單位,報經縣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整頓;對無衛生許可證、《城市供水企業資質證書》、排污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存在重大供水安全隱患的城鎮集中式供水單位,報經縣人民政府批準堅決關閉取締。

        第十三條建立和完善對城市供水水質重大突發事件的值班、報告、處理制度,制定好城市供水緊急情況應對預案,形成有效的預警和應急救援工作機制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在異常情況下安全供水。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码 | 亚洲无线码在线 | 一本久久伊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 | 日韩少妇AV在线不卡中文 | 热久久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