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學藝術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堂教學寓教于學
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反映的范圍非常廣,宇宙之大,芥豆之微,千里之遙,萬年之長,文學都可以反映,不受任何限制。它既能狀物,又能敘事;既能抒情,又能議論;既能繪聲,又能繪色;既能觸及現(xiàn)實生活的各個領域,又能細膩地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它可以充分發(fā)揮我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甚至影視綜合藝術的表現(xiàn)力還要強無數(shù)倍。但是,面對這門如此博大精深的藝術,我們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該讓學生從何學起,不知道應該教給學生多少東西才恰當。其實,結合初中《語文》教材,循序漸進地教授文學藝術的基本常識,再指導學生去組合這些常識,文學藝術教育這塊“堡壘”還是不難突破的。
初中一年級在講授“選材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時,就可以拓展到“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這種層次,使學生初步明白作家寫作必然要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和集中,必然要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加以虛構和想象,而不是對生活原樣照搬,否則就失去了它的藝術性。為以后學生樹立文學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學審美觀奠定基礎。
在初中二年級的詩歌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古典到現(xiàn)代的階梯狀遞進。古典詩詞重點講授它的和諧連貫的音韻美與整齊規(guī)則的形式美,淡化和現(xiàn)代生活相隔太遠的意象,突出古典詩詞對現(xiàn)代詩歌的影響。這樣既保留了學生對傳統(tǒng)詩詞的美好印象,又避免他們因年齡小、學識少而對“意象”糾纏不清,重復前人窮經(jīng)皓首的老路;而現(xiàn)代詩歌的教學則重點講授它題材的廣泛性、形象的多樣性、情緒的包容性等特點,并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入現(xiàn)實與朦朧、直覺與形象、感受與文字等基礎知識,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詩心藝眼,這以后更系統(tǒng)地感知詩情畫意、詩風藝苑播下“種子”。
初三的“小說”單元教學,是進行文學藝術教育的最佳切入點,這個單元的教學時間、教學容量可以擴充到課本容量的三到五倍,結合影視文化,從課本內(nèi)容延伸到文學的起源、文學的源泉、文學的美感作用、文學的認識作用、文學的社會作用等,使學生對文學藝術的認識有一個粗略、大致的框架,激發(fā)他們的文學審美情趣,引導他們遠望文學藝術殿堂之門,為高中階段更深入了解文學語言藝術作好“引航標”。
課外活動添柴增溫
課內(nèi)學習掌握的文學藝術常識,由課外活動來鞏固和強化,使學生感受到“藝術即生活”、文學藝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教育氛圍。文學藝術教育在課外活動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施:
結局改寫
學過的記敘文,由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領會作者原意的基礎上,改寫結局,互相交流,并且說出自己改變原文結局的意圖和目的,經(jīng)過教師點評,學生明白得失,積累創(chuàng)作經(jīng)驗。
簡編原著
對于浩如煙海的文學藝術作品,偏遠農(nóng)村初中學生沒有條件去大面積汲取營養(yǎng)。但讓持有不同類型作品的學生簡編原著,在年級內(nèi)、校內(nèi)結集交流,可以加大普通學生接觸文學作品的“面積”和機會,使有限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評論文學形象(人物)
對于沒有圖書館,缺少閱覽室的鄉(xiāng)村學校,學生對藝術形象的接觸與了解主要依賴“電視文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評論,各抒己見,人盡其言,在互相碰撞中激發(fā)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學形象的塑造程序和“打磨”難度,并在寫作過程中借鑒。
小小說競寫
把小說的創(chuàng)作弱化為記敘文來布置,適當增加人物塑造和錘煉的份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展開競寫,鍛煉創(chuàng)作能力,感悟“藝術源予生活,略高于生活”的內(nèi)蘊,培養(yǎng)藝術感觸細胞,促進藝術素質(zhì)的提高。
手抄報制作
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手抄報,讓造型藝術(線描、上色、排版)與文學藝術水平較高的同學有機會展示自我風采、贏取尊崇之榮,會激發(fā)其他同學的良性“攀比”心理,從而在學習與生活中加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藝術品位。
諺語征集比賽
語言藝術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其中方言諺語有其獨特的、不可取消的功用。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收集方言諺語,不斷擴容,除了增加學識以外,還訓練出一雙雙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美感的慧眼。
教師素質(zhì)居高垂范
在常規(guī)教育滲透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對于教師的素質(zh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實施文學藝術教育,則要求教師擁有更高的素質(zhì),不但文理皆通,還要藝體兼修,具備相應的藝術審美修養(yǎng)水平,并且在日常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達到影響學生、居高垂范的目的。
向學生推介新書、新作
面對新人新作不斷涌現(xiàn)的文藝世界,初中學生往往不辨良莠,有“饑不擇食”的傾向。作為教師,首先挑選、鑒別出那些優(yōu)秀的、精彩的、適合初中學生接受的作品,推薦給學生,起到“領路人”的作用。
自己積極創(chuàng)作新品
教師結合生活實際,撰寫一些影評、劇評文字,積極投發(fā),讓一定數(shù)量的“鉛字”作品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可以產(chǎn)生“身教重于言傳”的教育效果。對學生、對自己來說都是一種“雙贏”之道。
制作原著人物動畫
[關鍵詞] 美育 素質(zhì)教育 審美教育
當今世界各國經(jīng)濟發(fā)展越來越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科技的進步又依靠教育發(fā)展和人才素質(zhì)的提高,在未來社會,我們是否能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關鍵是我們能否培養(yǎng)出有競爭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素質(zhì)教育是一項綜合的系統(tǒng)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內(nèi)容,需要從多種渠道加以實施,近些年來,教育工作者普遍認識到,美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具有其它科學不能替代的作用,審美教育呈現(xiàn)出了良好的態(tài)勢,但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各種原因,許多人還是熱衷于升學率,對美育并不關心。21世紀是一個審美的時代,在審美時代,探討美育與素質(zhì)教育的關系,明確目標,更新育人觀念,顯得十分必要。
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身體等方面有較高的修養(yǎng),并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強的競爭力,大力提倡高雅文明的藝術活動,加強審美教育,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他們積極奮進的力量,而且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實現(xiàn)對人才的文化素質(zhì)、價值取向的塑造。美育的內(nèi)涵極為豐富,文學藝術美、科學技術美、社會生活美、自然美等,并滲透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說,美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美育還涉及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技能教育,都有審美的因素,審美素質(zhì)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整體素質(zh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美育以真善美去凈化人們的心靈
美育可以提高青少年正確判斷人類社會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自覺抵制消極頹廢思想的侵蝕。藝術教育是美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藝術是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最具普遍性、直觀性、生動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現(xiàn)形式,作為審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學校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美育是情感的教育,借助于具體生動的美的形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情感、趣味、氣質(zhì)、性格等,通過審美,啟迪人的智慧,滋養(yǎng)人當心靈。杰出的藝術都體現(xiàn)了真善美的統(tǒng)一,以美引真,以美導善,美的欣賞是直接的,真善的影響是潛在的,當欣賞歷代的美術杰作時,將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深深體會到祖國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燦爛,一個個完美的美的形象,首先打動人的情感,由感情上升到理智,從而獲得各種情感體驗和接受各種教育,使學生與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進而達到高尚的境界,講道德、守紀律、舉止文明,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接班人。
二、美育可以增長知識,促進學生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獲取知識,不僅要借助于各門學科,而且也要借助于各種文學藝術。文學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人類生活的真實面貌已隨時光而流逝,但是我們憑借前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可以深刻了解過去的時代。在智力結構中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性能力,它是人類智慧的最高表現(xiàn),也是衡量一個民族、人類素質(zhì)狀況的直接標志。審美教育就是提高這種創(chuàng)造能力,在審美中,審美主體處于一種最自由的狀況,它就為個性的發(fā)展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最佳的機遇,成為新鮮活潑的創(chuàng)造精神的“契機”。
三、加強美育,有益于學生將來的社會工作
現(xiàn)代社會要求各類建設人才,不但要掌握最新科學知識,同時還要具有美學方面的藝術審美知識和空間形象的造型創(chuàng)造力。如現(xiàn)代建筑、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商業(yè)與美術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中小學生今后走向社會,都是各行各業(yè)的生力軍,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有助于他們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zhàn)。目前,雙向選擇的分配原則使大學生們十分關注自身形象,他們的審美品味甚至影響社會的審美風尚,美育可以幫助學生在外表(儀態(tài)服飾)、內(nèi)心(心理氣質(zhì))、行為(待人接物)等方面更好地設計自己,塑造富有個性的美的形象,展現(xiàn)新一代大學生的嶄新風采。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審美教育是學生成功的內(nèi)在需要,其意義已不是單純的娛樂、消遣,要從根本上實施素質(zhì)教育,應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提高美育教育的有效性。
1.把審美教育貫穿在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中
無論是社會學科還是自然科學的課程,無不蘊含著豐富的審美教育內(nèi)容,教師在講授各門課程時,要貫徹三個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使教學過程藝術化,讓學生既學到理論知識,又獲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學校應特別重視涉及到藝術美的音樂、美術課,切實糾正“重技藝、輕人文”、“重專業(yè)、輕教養(yǎng)”的傾向,不僅僅教教唱歌、學學繪畫,而要把精力集中在傳授審美文化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文化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
2.保持藝術教育的連貫性
要探討適合于小學、中學、大學等不同年齡和學習階段的藝術教育目標、內(nèi)容和形式。小學藝術教育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孩子們對某類藝術的興趣愛好為主,中學藝術教育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某一項藝術技能,大學藝術教育則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對高雅藝術的鑒賞能力。
3.豐富課外活動,擴大美育空間
開展審美教育,課堂不再是唯一的,甚至是無限的。要打破單一封閉的教育形式,組織富有吸引力的課外活動,滿足學生多方面的興趣,顯示其不同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如進行有關職業(yè)的自我形象塑造、舉辦美育精品講座、小型音樂會、書法作品展覽,組織看電影,讀小說,建立繪畫、書法、攝影、科技小組、學生藝術團,也可與高雅藝術團體相結合,讓高雅藝術進校園,或者走出狹小的校園,深入社會、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親身感受和體驗社會美、自然美。
一、密切語文教學與美育的聯(lián)系
首先語文教學與美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語文教材除學生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大多是以作家精心塑造的藝術形象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的。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本身就滲透著美育。語文教育的兩個基本方面在于:一是傳授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包括文字的音、形、義,語言的組織與思想的表達,文學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與手法等。二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的培養(yǎng)與陶冶,即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對待工作、對待他人等等,也就是常說的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而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工具正是一系列的文學形象。
二、強化與促進德育的功能效應
語文美育是語文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強化與促進德育的功能效應,有利于全面提高語文教育質(zhì)量。語文美育的因素十分豐富,它深存于課文的內(nèi)容與形式中,因此,在語文美育中,語文教師要增強學生的審美觀念、健全學生的審美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等特點,其途徑和方法具有靈活性。語文美育,是按照美的標準培養(yǎng)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yǎng),具有感受認識美、鑒別欣賞美、表達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語文學科的核心任務。
三、明確語文美育的地位和作用
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和美育對語文教學的作用是同一體中的兩個方面。既不可抹殺美育對語文教學的作用,更不應輕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美育。師生披文入情,引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在充滿愉悅的情景中感受美、鑒賞美和評價美。語文美育產(chǎn)生了陶冶情感、開發(fā)智力、強化道德觀念的作用??菰锓ξ兜恼f教,純理性的條分縷析,就必然會抹殺語文教育固有的以情感人、再現(xiàn)情景、寓教于樂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美育不是抽象的、難以捉摸的事,而是有許多具體的、實際的事情可做的。通過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美育與語文教學聯(lián)結在一起的媒介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美感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語文教學就所涉及到的文學作品而言是文學藝術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是作家將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用一定的藝術手段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美。文學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藝術意境作為一種美的存在就成為欣賞者的美感對象。學生學習文學作品時,就會涉及到作者的審美情趣、審美經(jīng)驗,也會伴隨著自己的審美意識去接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藝術意境,從而接受美的教育。在分析課文時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內(nèi)心活動去體現(xiàn)人物美的本質(zhì)的,讓學生自己作文,塑造一個美的形象,并把它們當作學習的楷模,使學生逐漸具備這些美的品質(zhì)。
在語文教育中,教師通過所進行的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美育活動,滋潤學生們的心靈,引導學生們?nèi)ジ惺苋ンw驗并正確鑒別這無所不在的美,乃至掌握創(chuàng)作美的方法和手段,養(yǎng)成愛美護美之心。
四、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享受美
在教學中從語文美育中,教師找到了這一撥動學生心弦的竅門,就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情”的世界,通過移情,使學生的情感頻率與作者接近,產(chǎn)生情感共振效應。教師若能體驗其情景,把握其情調(diào),不失時機地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就可以通過物我融合,通過移情和認同,學生與作家的思想感情、課文的藝術形象產(chǎn)生共鳴。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經(jīng)常教育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美的環(huán)境,如校園的美化、教室地面整潔、學生衣著整潔,不說臟話,不在教室打鬧等不良行為,然后在一個恬靜的環(huán)境中,師生心情舒暢的情況下上課,效果會更好些。這即“自然美作為經(jīng)驗現(xiàn)象,是人們能夠欣賞和感到的?!彼?,語文美育一旦納入了美育的軌道,課堂就會注入生機。
五、加強語文教師自身的美育修養(yǎng)
教師以端正的教態(tài),準確、簡潔、生動、優(yōu)美的課堂用語影響學生,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語文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津津樂道,學生是否愿意接受,這里面就存在一個審美感受的問題。而審美感受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其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如果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課堂用語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并從中產(chǎn)生一種愉悅的心理感受,那么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才樂于接受。若教師上課教態(tài)不端正,動輒發(fā)脾氣,訓斥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反感;若教師課堂用語啰嗦,無邏輯性,枯燥無味,使學生厭倦,無論教師如何強調(diào)自己講授的知識多么重要,學生都會不以為然??梢姡處煹慕虘B(tài)及課堂用語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效果。
例1 古人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黃色的礦物顏料“雌黃”涂抹后重寫。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篇有“以雌黃改‘宵’為‘苜’”的記載。后人把那些不問事實,妄論一番,輕易下結論,稱之為“信口雌黃”。“信口雌黃”這一現(xiàn)象說明( )
A.印刷術的發(fā)明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B.古代科學與技術之間開始走向結合
C.紙的應用帶動了相關技術及文化的發(fā)展
D.古人重視科學技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解析 本題考查同學們對基礎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雌黃改‘宵’為‘苜’”的記載”和成語“信口雌黃”是關鍵信息。礦物顏料“雌黃”類似于今天的修正液,說明紙的應用帶動了相關技術的發(fā)展。由此延伸出的成語“信口雌黃”豐富了漢語,所以說紙的應用也促進了文化的發(fā)展。材料中沒有提到印刷術,也沒有提到科學與技術的關系或科技的傳承創(chuàng)新問題。
答案 C
點撥 綜合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主要是圍繞四大發(fā)明命題,所以我們在學習此內(nèi)容時應該多留心。
這里還要注意的是,材料型選擇題注重對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能力的考查,認真閱讀材料是做好材料題的基礎。在閱讀時要根據(jù)題意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信息,排除無效信息。其次要聯(lián)系教材及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將材料反映的內(nèi)容同相關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
例2 《十袈齋養(yǎng)新錄》載:“自明以來又多一教……士大夫、農(nóng)、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迸c這段記述相符的作品是( )
A.王陽明《傳習錄》 B.文征明《點闡貼》
C.顧炎武《日知錄》 D.吳承恩《西游記》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分析和理解歷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說自明朝以來三教之外“又多一教”,并“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并且它通俗易懂,流傳廣泛,“士大夫、農(nóng)、工、商賈,無不習聞之”,聯(lián)系明清時期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市民階層壯大,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又多一教”指的是小說這種世俗文化。
答案 D
點撥 有關古代中國科技文化的材料多是文言文,給解題增加了難度,要充分利用教材知識來幫助我們理解和翻譯文言文材料。
科技文化不能獨立于經(jīng)濟政治而存在,在考查古代中國的科技文化時,經(jīng)常涉及到經(jīng)濟史和政治史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我們做題時要打開思路,不要囿于文化史的范圍。以本題為例,聯(lián)系明清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特別是這一時期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萌芽出現(xiàn)和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從而助于我們理解材料并得出答案。
例3 著名學者、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說,語言使人類別于獸禽,文字使文明別于野蠻。語言的產(chǎn)生是自然的造化,文字的創(chuàng)造是文明的奇葩。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說:“凡解釋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敝腥A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字大家庭里,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下面關于漢字與中華文化關系說法錯誤是( )
A.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
B. 漢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C. 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與發(fā)達的漢字是分不開的
D. 以漢字為載體的文化就是中華文化
解析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字,文化不能記載和傳承,A項正確。漢字不僅有使用價值,還有審美價值,比如書法藝術,唐詩、宋詞、對聯(lián)等這些藝術形式只能寓于漢字當中。漢字文化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故B項正確。語言無優(yōu)劣,文字有高低,世界上很多語言沒有文字或只有一些簡單的文字,而漢字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演變,是一種發(fā)達的文字系統(tǒng),C項正確。中華文化對世界的貢獻,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四大發(fā)明,其實漢字也是。歷史上我們的鄰國日本、越南、朝鮮等都曾使用漢字,只是近代以來才逐漸停止使用。
答案 D
例4 從甲骨的刻符、青銅器的銘文,到筆畫詳備的楷書,綴連成一幅生動的文字史畫卷。觀察以下圖片,可以得出的準確認識是( )
A. 甲骨文具有現(xiàn)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B.楷體漢字飛舞飄逸便于抒情達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識讀的刻畫符號
D.楷體漢字形態(tài)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解析 本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歸結提煉和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以及對中國古代漢字的發(fā)展演變這一知識點的掌握。甲骨文和現(xiàn)代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根據(jù)題干圖片文字比較可知,甲骨文與現(xiàn)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處。根據(jù)所學知識,甲骨文是可識讀的文字,楷書之前是隸書、小篆,楷書工整規(guī)范,“飛舞飄逸便于抒情達意”指的是行書或草書。
答案 A
1.著名科技史專家江曉原曾說:“關于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的問題,在20世紀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國學者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他們認為中國古代當然是沒有科學的?!爆F(xiàn)在仍有學者認為古代中國只有技術,沒有科學;只有sciences(學科),沒有science(科學)。這種觀點反映了古代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什么問題( )
①古代中國科技發(fā)展落后 ②中國古代科技重實用,缺乏理論概括和分析 ③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主要通過經(jīng)驗的總結和典籍整理取得 ④古代中國社會注重社會人文問題的探討,不重視對自然的探求,阻礙了科技的發(fā)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2.中國古代書法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一些時代特點,如“宋人尚意”,即通過字體書寫,表現(xiàn)自己追求的意境。下圖為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局部),就很能體現(xiàn)“尚意”的特征。這幅作品字體的特點是( )
A. 字形方整,筆畫平直穩(wěn)重
B. 字形扁方,筆畫平穩(wěn)舒展
C. 字形嚴謹。筆畫密集繁復
D. 字形多變,筆畫簡約流暢
3.蘇軾對下圖評價:“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庇纱丝梢娫撟髌罚?)
A.追求布局嚴整
B.富于色彩美感
C.受印象派影響
D.注重詩情畫意
4. “豆棚茅舍,鄰里聚談,父誡其子,兄勉其弟,多舉戲曲之言詞事實,以為資料,與文人學子之引證格言、歷史無異?!辈牧现饕f明( )
A.戲曲最初在民間街坊興起
B.戲曲具有社會教化的功能
C.戲曲的興起拓寬了史學研究的視野
D.戲曲劇本主要由歷史故事加工而成
5.北魏孝文帝深受漢族文化影響,對漢族詩文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過的詩句是( )
①“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谷為之蕩波” ②“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 古代中國文學主流的表達形式經(jīng)歷了賦——詩——詞——曲——小說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反映了( )
①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 ②通俗文學的蓬勃發(fā)展 ③科舉考試內(nèi)容的變化 ④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輔導對象】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
【輔導科目】語文 數(shù)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地理 歷史 政治 奧數(shù)
【上課時間】署寒假 雙休日 平時 課外 隨到隨學
【輔導范圍】年級銜接課程輔導、同步課程輔導;小升初、中高考考試方向分析輔導;暑假班、寒假班;小學各科基礎知識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電學、力學基礎夯實);初三化學、初中英語(閱讀理解,作文、語法等);初中語文(寫作、閱讀理解、基礎知識等);高中理科(數(shù)理化生薄弱板塊針對性切入);高中英語(閱讀理解,作文、語法等);高中語文(寫作、閱讀理解、基礎知識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區(qū) 免費咨詢電話====
海淀區(qū) 北京人大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53
海淀區(qū) 北京公主墳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54
海淀區(qū) 北京城建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55
海淀區(qū) 北京北大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59
海淀區(qū) 北京中關村教學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2
海淀區(qū) 北京世紀金源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8
海淀區(qū) 北京牡丹園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9
海淀區(qū) 北京人大附小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70
海淀區(qū) 北京學院路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71
海淀區(qū) 北京五棵松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85
海淀區(qū) 北京四通橋數(shù)碼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84
海淀區(qū) 北京公主墳天行建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86
海淀區(qū) 北京萬柳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89
海淀區(qū) 北京蘇州街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94
海淀區(qū) 北京清河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95
海淀區(qū) 北京花園橋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96
朝陽區(qū) 北京勁松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56
朝陽區(qū) 北京朝外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57
朝陽區(qū) 北京亞運村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58
朝陽區(qū) 北京團結湖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4
朝陽區(qū) 北京精學望京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73
朝陽區(qū) 北京大屯南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87
朝陽區(qū) 北京CBD國際部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88
西城區(qū) 北京宣武門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0
西城區(qū) 北京四中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1
西城區(qū) 北京崇文門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7
豐臺區(qū) 北京馬家堡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3
豐臺區(qū) 北京方莊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6
東城區(qū) 北京雍和宮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65
東城區(qū) 北京東直門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72
東城區(qū) 北京交道口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74
大興區(qū) 北京亦莊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90
石景山區(qū) 北京石景山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93
懷柔區(qū) 北京懷柔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89397
【溫馨提示】家長您好,請先撥打前十位總機號碼,聽到提示語音后,輸入對應校區(qū)的五位分機號,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專業(yè)老師,把您孩子學習存在和遇到的各種問題做個說明,我們的老師會熱心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規(guī)輔導機構還有:您可以貨比三家,通過免費電話溝通,比較下師資、教學位置、收費價格、學習環(huán)境等哪家更適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轉分機 99667
***************************************
北京精銳教育:
海淀區(qū) 海淀黃莊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4
海淀區(qū) 公主墳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5
海淀區(qū) 大鐘寺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6
海淀區(qū) 牡丹園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7
朝陽區(qū) 朝陽門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8
東城區(qū) 王府井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9
東城區(qū) 交道口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0
東城區(qū) 和平里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1
西城區(qū) 月壇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2
西城區(qū) 白廣路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3
豐臺區(qū) 方莊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4
豐臺區(qū) 馬家堡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5
一、單元導語是單元線索的概括
單元導語是對一個單元核心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以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為例,每一個單元正文前都有單元導語,通過閱讀單元導語,學生對這一單元,甚至全書內(nèi)容有初步了解,這樣就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識,這也是學生學習歷史需要有的整體意識。而且通過對單元導語的學習,單元中課與課之間的關聯(lián)、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就一目了然。如,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提示中的“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到維新變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學、接受”提出了近代的各個階級尋求救國之路和向西方學習的不同階段。通過閱讀,本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脈絡即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不同階段,學習的不同內(nèi)容和特點,以及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是一個不斷深化和不斷壯大的過程,通過單元導語就清楚地揭示出來,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在上新課之前就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總體認知。
二、單元導語是單元重難點的展現(xiàn)
單元導語中隱含學習目標和重難點,通過閱讀能提煉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大部分單元導語圍繞本單元中的重難點高度概括和闡述。通過對單元導語的理解,教師和學生也能讀出教學要求的重難點,來加強教學和學習的目的,這些語言我們在教學中要合理利用起來。如,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中“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紛紛提出治國救世主張,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這時的學術思想大放異彩,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發(fā)展的源頭;漢武帝即位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等”就是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在教新課之前就要給學生強調(diào)重難點,這樣學生可以圍繞這些問題有的放矢,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單元導語中學習方法的引導
每個導語中都有學習建議。有學生必須完成的,有指導性的。在人教版教材中,每個單元導語都有學習建議,如,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提示:采用密切結合社會生活實際的探究學習方式,將所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內(nèi)容和身邊常見的事例結合起來,探討中國傳統(tǒng)思想對現(xiàn)實生活的影響。結合所學過的本階段政治經(jīng)濟史內(nèi)容,分析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出現(xiàn)的背景及其影響。如果我們對這部分內(nèi)容高度關注,我們就能不僅知道該達到什么學習目標,而且能學會方法,比如,結合社會生活實際的探究學習方式、結合所學過的本階段政治經(jīng)濟史。不少單元導語還特別注重對每一個時期發(fā)展規(guī)律的闡述,由歷史知識提煉出歷史規(guī)律。如,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八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紀文學藝術”單元導語中就提出:文學藝術反映了政治的演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遷,反過來又影響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這就要求學生理解一定時期的文學藝術是一定時期政治經(jīng)濟的反映。通過在教學中對歷史理論的理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理論知識,反過來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
四、單元導語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思維
精彩的新課導入能迅速提高學生的興趣。新課導語的方式有很多種,教材中有現(xiàn)成的而且可以為我們所用的導語。人教版歷史書單元導語抓住高中學生對新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特性,為我們編寫了很多有特色、有針對性的問題。如,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單元提示:“向西方學習成為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過一浪”,老師可以提問,為什么近代中國會開始向西方學習?為什么說是一浪高過一浪呢?這樣的問題在上新課的時候可以直接使用,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點出本單元的核心知識點。這樣的課前提示很多單元都有,教師在導入時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任何學習就是從未知到已知不斷深入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簡單知道是什么是達不到高中學習要求的,必須學會思考,只有學會思考,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授課過程中必須有有效的提問,而有效的提問是幫助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單元導語中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問題,這就便于教師利用現(xiàn)有問題層層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這樣既給老師提供了現(xiàn)成的教學材料,相對減少了教師的備課量,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當學生翻開課本,看到課本提綱挈領,豐富生動的單元提示,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學生也可以帶著單元導語的問題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新課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給學生一些時間,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jù)單元導語的問題,自己在老師授課之前,花適當?shù)臅r間落實一些基礎知識,在自學中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問題,大家共同合作直至解決問題。
總之,單元導語是一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利用往往事半功倍,教師和學生都應充分利用單元導語,以便更好地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高效學習和教學。
參考文獻:
哈佛本科4年,至少要學32門課,大概分為:8門“核心課程”、16門專業(yè)課、再加上8 門選修課。所謂“核心課程”,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涵蓋“外國文化、文學與藝術、歷史 研究、道德推理、數(shù)量推理、社會分析、科學”等7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數(shù)十種課程輪流開設,供學生選擇。我讀大四的時候(XX年秋),校方為了擴大學生選課的自由度,已將 “核心課程”改為7門。
“核心課程”制度是哈佛大學1978年的教研成果,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完善“通才教育” 。校方認為,本科階段更重要的不是造就某個特定行業(yè)需要的“專才”,而是培養(yǎng)一個完整 的人,不論學生今后往哪個方向發(fā)展,都應通過“核心課程”的學習達到這些預定的培養(yǎng)目 標:
能夠清楚、有效地進行思考和寫作;
對某種專業(yè)知識有一定深度的認識;
具備文學和藝術方面的審美能力和理性知識;
能夠用歷史的方法認識現(xiàn)實問題和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
能夠運用現(xiàn)代社會科學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掌握物理學和生物學的計量方法和實驗方法;
對道德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和思考的經(jīng)驗;
有更為廣闊的社會經(jīng)驗。
我很喜歡哈佛的“核心課程”制度。我感覺,要求文科學生必修一些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方 面的核心課程,可以增加文科學生對科學技術的敏感性,避免成為“只會務虛,不會務實” 的人。同樣的,理工科學生“被迫”在歷史、文學藝術、外國文化、道德推理等方面的課中 修滿一定的學分,也可避免成為“只懂技術,不會欣賞藝術,缺乏人文知識和生活情趣”的 人。事實上,自從哈佛實行“核心課程”制度之后,很快就引起美國其他大學和世界各國的 效仿。因為“核心課程”制度的好處十分明顯,它既保證了基礎知識,又提供了選擇自由, 系統(tǒng)性和合理性都得到了滿足,有利于提高畢業(yè)生的素質(zhì),現(xiàn)已成為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主 流模式。(聽爸爸媽媽說,國內(nèi)大學現(xiàn)行的“專才教育”是計劃經(jīng)濟時代效仿前蘇聯(lián)的產(chǎn)物 ,XX年前后,中國已有一批大學開始向“通才教育”轉型。)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古典詩歌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44
對高中生古典詩歌的教學,與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高中生在經(jīng)過了多年的基礎詩歌的背誦和學習,對詩歌的學習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思維和學習習慣,因此,為了深入拓展高中語文的古典詩歌教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們加大對古典詩歌學習的重視。除了要求學生們完成必要的詩歌背誦和默寫之外,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歌的分析鑒賞能力,尤其是引導他們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了解整首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文人心態(tài),實現(xiàn)對詩歌的全面了解,將對詩歌學習的技術層面上升到理論層面,繼而拓展學生們古典詩歌的藝術視野,豐富語文基礎知識儲備。筆者認為,對高中生古典詩歌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實施。
一、古典詩歌的字詞教學
高中生對古典詩歌的學習,首先是要弄清古典詩歌中相關字詞的意義和語法用法,繼而在此基礎上完成對詩歌句子意義的理解。一般情況下,高中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和掌握到常見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這對他們今后獨立完成古典詩歌的閱讀和鑒賞有著很大的啟迪作用。
首先,高中語文教師針對學生們的字詞教學,可以從字詞的類別來進行。高中生所學習的古典詩歌主要分律詩和歌行體,對詩歌中各句的結構劃分應該有一定的語言辨別能力,繼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對個別字詞的意義和用法辨析。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時,要引導學生們對詩歌中的七言歌行進行語法和語義的劃分,這種劃分基本上就可以幫助學生在語義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部分實詞虛詞的理解,繼而為接下來的翻譯和鑒賞詩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從字詞的對仗技巧的角度教授學生們學習古典詩歌字詞理解的互文。中國古典詩歌往往會追求對偶的特點,因此,在分析和解讀古典詩歌時,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們掌握基本的字詞分析方法,還可以利用詩歌中的前后文實現(xiàn)對相關字詞的巧妙解讀。這種教學方法既是字詞解析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可以應用到其他古典詩歌的學習過程中,在提高古典詩歌教學效果的同時,進一步讓學生感受中國古典詩歌的強大魅力和技巧性。
二、古典詩歌的翻譯教學
高中語文教師在完成了基礎的古典詩歌字詞教學之后,還需要引導學生們完成對古典詩歌的翻譯。一般情況下,古典詩歌的整篇意義是可以為讀者讀懂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將古典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白話文,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翻譯技巧,力爭做到信達雅的翻譯效果。
首先,高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們針對所翻譯的詩歌中的句子,進行重點標記,遇到模棱兩可的句子翻譯時,應該回歸到全文或段落中進行反復對比和思考,繼而得出最合適的翻譯效果,這就是古典詩歌翻譯中的精準,也就是信的體現(xiàn)。這是詩歌翻譯的基礎,也是詩歌翻譯的重中之重。學生們只有做到了正確的詩歌翻譯,才能在接下來的詩歌翻譯中保證信達雅的藝術層面的標準。
其次,高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合理編織現(xiàn)代白話語言完成古典詩歌和詩文的翻譯,在保證語言通順的同時,盡量體現(xiàn)語言組織的邏輯和優(yōu)美。優(yōu)秀的詩歌翻譯,往往能夠進一步升華古典詩歌的藝術技巧,同時也能夠讓讀者感受到古文和現(xiàn)代文之間的相通性。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杜甫的《登高》這首詩時,不僅僅要求學生明確詩歌翻譯過程中的語義的準確翻譯,同時還需要深入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以第一人稱的翻譯視角感受作者的語言寫作的張力,繼而在現(xiàn)代文的翻譯中加以體現(xiàn)。學生們在這種翻譯教學中既可以鞏固所學的字詞類知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詩歌寫作翻譯的技巧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鑒賞語文古典詩歌的能力。
三、古典詩歌的藝術鑒賞教學
相較于初中階段古典詩歌基礎知識和技巧的教學,高中階段的古典詩歌教學很大程度上還需要教師鍛煉學生對詩歌藝術的鑒賞和分析能力,這是對傳統(tǒng)詩歌教學內(nèi)容的升華,也是現(xiàn)代教育模式下詩歌教學手段更新的體現(xiàn)。學生們在這樣的教學訓練中,一方面可以實現(xiàn)對古典詩歌的深入認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詩歌欣賞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
首先,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對詩歌中作者的寫作技巧和藝術特征的分析,學習和了解古代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素,感受中國古典詩歌嚴謹性的同時,體會他們語言的表現(xiàn)力。尤其是針對部分詩歌中作者的煉字和煉句的藝術技巧,思考作者選取該類字詞的原因和意義,繼而從語義和語法的層面探究和鑒賞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魅力。例如,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們進行詩歌藝術鑒賞時,可以鼓勵學生們從詩歌的體裁、語言表達、形式技巧等層面進行分析,鍛煉和提高學生獨立鑒賞和思考的能力。
(一)參與通識教育目的多樣化
調(diào)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專業(yè)外知識的興趣是其認同通識教育的主要原因,76.36%的同學表示對專業(yè)外學科感興趣。目前,學生有意識自學的專業(yè)外知識最多的兩項為“經(jīng)濟”和“外語”,最少的是“機械工程”和“數(shù)理”,將這個結果與“如果開設通識教育您對哪門課程最感興趣”的結果進行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并沒有學習他們最感興趣的“文藝”和“歷史地理”類的內(nèi)容,而是學習“最有用”的“經(jīng)濟”和“外語”;最不感興趣的“數(shù)理等自然科學”同樣也是專業(yè)外學習最少的內(nèi)容。這部分調(diào)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在通識教育內(nèi)容選擇上有以下特點:
1.選課傾向與學科背景相關但影響有限。在選修通識教育內(nèi)容上,39.71%的同學選擇“跨專業(yè)但基本同屬于一大門類(文、理、工)”,同時有22.62%的同學選擇“與原專業(yè)密切相關的課程”;調(diào)查結果顯示選擇“文學藝術”的391名學生中理、工、文科學生分別為154、62、175人,占各學科總人數(shù)的比例分別為43.38%、38.5%和47.55%;在回答“是否對專業(yè)外知識感興趣”時,有28%理、工科學生選擇了“不感興趣”,而選擇此選項的文科學生只有16.85%,同時調(diào)查表明在通識教育理念問題上,文科學生認同度要遠遠高于理工科學生,這表明文科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活躍。
2.人文、社科類課程受歡迎,自然科學類通識課程受忽視。但這一傾向并不像我們原來認為那樣是自然科學知識需要一定知識基礎的緣故,因為在交叉分析中發(fā)現(xiàn),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206人中理科、工科和文科學生為占該學科學生總數(shù)的比例大體相當,均為22%左右。
3.高職學生學習選擇功利性,學生最感興趣的科目“文學藝術”(44.23%)“歷史地理”(43.21%)與他們正在學習的科目“經(jīng)濟”(28.28%)“外語”(27.49%)并不相同;另外,就通識教育目的來說多數(shù)學生(32.24%)是為了“通過學習其他領域內(nèi)容能更好促進本專業(yè)能力”而選擇“培養(yǎng)審美,提升自身修養(yǎng)完善人格”的比例最小僅占12%。我們認為出于就業(yè)的需要學生將通識教育作為加強專業(yè)課學習的工具,社會競爭的壓力使他們自學了能在日后對自己工作有直接幫助的經(jīng)濟和外語,這種興趣和現(xiàn)實需要的差別顯示了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和短視。
4.對經(jīng)典閱讀的態(tài)度積極但缺乏引導。在問及對經(jīng)典閱讀的態(tài)度時,絕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應該閱讀”,只有10.52%的學生認為“無所謂,經(jīng)典雖然對提升個人修養(yǎng)有幫助,但對生活沒太實際的意義”,總體形勢較為樂觀。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在選擇“應該閱讀”的同學里又有三種分化:“順其自然,不會刻意閱讀經(jīng)典”(34.73%)“有意識去閱讀”(31.67%)和“應該,但經(jīng)典似乎艱深,讓我望而卻步”(23.08%),這一結果顯示在沒有外部干預和幫助的情況下有57.81%的潛在閱讀需求流失,表明了在高職學生中間開展經(jīng)典閱讀干預的必要性。
(二)對通識教育的實施方式有新期待
對于通識教育的實施方式,多數(shù)同學認為不應該沿用目前常規(guī)授課模式,希望在授課方式上更加靈活,有所創(chuàng)新。“圍繞議題、課下閱讀、集中討論”這種授課方式受到92.31%同學的歡迎,但同時也擔心“這種方式閱讀量大影響專業(yè)課學習”,并且大部分同學認為討論積極性會受參與人數(shù)的影響,目前的班級規(guī)模會使“討論流于形式”。在考核方式方面也呈現(xiàn)多元化傾向,開放的考核方式如“集中討論時表現(xiàn)為主”“小組為單位課題驅動考核”等等。
二、問題與思考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要正確處理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提高通識教育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的地位,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并重。二者在人才的全面成長中具有對方難以取代的作用。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引入通識教育十分必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通識教育培養(yǎng)的是人的各種心智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這種能力和素養(yǎng)不會因為其職業(yè)的轉移而消失,相對于技術性和知識性較強的專業(yè)教育,通識教育對于學生今后全面發(fā)展作用更大?,F(xiàn)代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社會的需求、崗位的變化不是人們自身可以把握和預知的,各種新思潮、新問題、新知識不斷涌現(xiàn),面對這些新問題僅僅靠學校掌握的專業(yè)知識是無法應付的,而通識教育的訓練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個處理新問題的心智基礎,以適應這種變化。所以,只有把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結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出既能處理專業(yè)問題又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級人才。我們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就業(yè)導向的短期利益驅動使“唯專業(yè)教育”思想在高職院校中根深蒂固,許多學生雖然認同通識教育理念,但對通識教育是否影響專業(yè)學習存在很多顧慮,許多教師也有同樣的想法,這些都是在高職院校推行通識教育所面臨的現(xiàn)實阻力,不從認識觀念上著手解決,通識教育將只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要大力加強通識教育的宣傳工作,從根本上扭轉“唯專業(yè)教育”觀念,勇于改革,銳意創(chuàng)新。
(二)構建高職院校通識教育內(nèi)容體系
為防止通識教育實施的隨意性,有必要構建穩(wěn)定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這一體系的構建要遵循以下原則:
1.目標明確,體系清晰
通識教育目標是通識教育體系的靈魂。通識教育目標應在回應“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問題”的前提下結合各學校自身的教育理念設立。目標設立之后結合現(xiàn)有課程體系構建學院自身體色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構建首先要將學生所學課程性質(zhì)進行歸類,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只包括基礎課和專業(yè)課,要進行通識教育就需要改變這種二元化的課程體系,引入通識教育課程。在教學體系上應該建立專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并重的模式,將現(xiàn)有的基礎課再細分至通識教育體系下。一般說來,通識教育的目標無外乎“人的自我發(fā)展”和“社會的適應”兩個方面,所以在通識課程體系構建時可以采取不同維度進行分類:1.按照人的發(fā)展層次進行劃分,如:事物認知、批判思維、精神追求;2.按照適應社會所需素質(zhì)進行分類:身心健康、文化熏陶、精神追求、科技創(chuàng)新等模塊;3.按照知識門類進行劃分:文化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
2.適應性
通識教育體系建立之后,在通識教育內(nèi)容選取上要與高職院校特點相適應。首先,要適應高職院校學生知識水平,學生基礎知識水平是高職學生和本科學生的根本差異。所以在課程選材上要適應高職學生的理解力。其次,課程設置上不苛求完整,因為高職院校的學科設置和師資水平較本科院校有很大差距,所以,一味追求學科設置完整并不現(xiàn)實,不如集中精力將幾門通識課程作為突破點做出自身特色,使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文化底色。第三,學科設置上要適應學生需求,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為適應社會競爭而在“經(jīng)濟、外語”方面表現(xiàn)出強烈需求,在設置學科和選材時不應否定這種功利性的學習傾向,應尊重這種社會需求在高校的正常反應,同時利用這種需求傾向開設通識教育科目吸引學生,如:西方經(jīng)典原著課程、全球化與民族性課程等涉及外語和經(jīng)濟的通識課程。
3.循序漸進
在教學改革中切忌先破后立。因為沒有成功的先例,我們在這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要循序漸進。所以,在現(xiàn)有的教學體制前提下,在圖書館內(nèi)實施這種經(jīng)典閱讀模式是一種積極穩(wěn)妥的選擇。
(三)實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通識教育理念的內(nèi)化不僅體現(xiàn)在課程設置上,更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模式上,理念如何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才是關鍵。調(diào)查結果也反映出高職學生對不同教學方式的期待,下面將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一些討論。首先,可以嘗試改變教學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教學地點是教室,但是可以根據(jù)課程不同而進行變化。其次,可以根據(jù)專業(yè)背景設計教學內(nèi)容。通識課有自身的特點,上課的學生來自不同專業(yè)并且有著各自的文化背景,因此老師的教學內(nèi)容也應區(qū)別于專業(yè)課。再次,可以與不同文化活動形式相結合。對于文學藝術類的通識課程,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開展多樣的文化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加深學生對作品的領悟。秦職院圖書館不定期開展文化沙龍活動,活動中先就某一主題進行講解,再引入一段有關的文化藝術表演,比如,最近開展的《<琵琶行>賞析》活動,就在原文講解之后邀請藝術系教師進行現(xiàn)場演奏,隨后對中國古典音樂、樂器以及與詩歌的關系進行講解和討論,參與者在這樣一種綜合的文化藝術活動中了解到相關知識,陶冶性情,加深對作品本身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最后,可以開展研討型學習。對于當代政治和社會的相關課程,教師可以設計和布置課程討論題目,指導學生收集資料、進行寫作,這樣在教學中教師充當?shù)牟粌H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習的引導者。通過自己參與的調(diào)查研究活動學生可以提升對課程的理解,又可以增強團隊合作能力。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