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調查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高中 健美操 有效教學方法
0 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健美操成為了一個必修的教學模塊在高中學校中開展了起來。然而,健美操既是健身、美體、陶冶性情的大眾健身方式,又是一項競技運動,它對于初學者來說,具有較高的難度。因此,在高中健美操教學中,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高中健美操教學中,有哪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本研究欲通過以下調查與分析,探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健美操有效教學的方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 研究對象: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健美操有效教學的方法。
(2)調查對象: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福州市普通高中的20位體育教師,其中男教師10名,女教師10名,以及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的12位專家。
1.2 研究方法
(1)訪談法。本研究主要對福州市普通高中的20位體育教師進行開放式訪談。
(2)問卷調查法。根據訪談結果,在專家咨詢的基礎上,研制出《高中健美操有效教學方法調查的專家調查問卷》一份。
(3)數據統計法。本研究的全部數據分析由研究者采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及帕累托分析法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整理12份專家訪談結果,運用Microsoft Excel軟件進行分析及帕累托截集,具體情況見表1。
圖1是對高中健美操有效教學方法專家調查結果的帕累托截集分析圖,取值為78.12%可截取主要的對策5個;取值100%,可以將其余5個作為次要的對策。本文將重點分析5個主要對策。
2.1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健美操教學不僅是體育教學任務,同時還是學生美育、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健美操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授健美操知識時要關注的是學生,而不是知識本身,要使課堂設計由“傳授知識”逐漸過渡到幫助學生探索,鼓勵學生創新上來,在學生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后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使學生在創編過程中,發揮主動性、責任感和自信心。
2.2 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亮點。“小組合作”教學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體現了學生自主性、探究性、成效性,鼓勵探究與創新,鼓勵自我突破與相互突破。小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成員間互相交流,動作技術形成快,互幫互學共同提高。不僅有利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和運動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實現自身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發展。
小組合作的合作性不僅僅是讓學生在距離上與其他學生靠近,或者讓學生一起討論技術動作,互相幫助,或一起分享學習資料。①小組合作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步驟:
(1)每項教材施教前都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讓學生明確課時結束,他們必須基本會什么,達到什么等級標準。各人按自己條件對號入座,設立自己的目標加以努力。(2)基本學習方法手段的傳授,畫龍點睛的講解示范,焦點、重點、難點的肢解與指導。(3)小組成員自行探究學習,在組長的帶領下,成員間互相交流,動作技術的形成秘訣,過程,達到互補互學共同提高之目的。(4)師生共同檢查評價各小組學習情況,提出改進方法,再探究再時間,使之熟練和較熟練掌握教材內容。(5)師生共同考核各小組成員教材內容的掌握情況,設立頂級,結合每個成員及小組客觀評價,考查—評分—記載—鼓勵。(6)同特別典型又富有代表性的各層次學生交流課堂教學情況,了解他們心里的感受,了解他們心里的需要,師生間互相提出改進的方法,使教師與學生雙方和諧、民主、自在,共同享受體育課的快樂。(7)教師面對全體學生做總體評價,使學生看到自身的優勢,自身不足,以便朝著自身更高的目標努力。
2.3 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有示范講解法、領做法、語言提示法、對比展示法和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教師的示范和講解是影響高中生對健美操學習態度的主要客觀因素。健美操的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講解和示范向學生傳授美、表達美、展示美的過程。如果講解、示范重點突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使會更吸引學生的情感投入,產生積極情緒。如果講解、示范重點不突出,則會影響學生對動作的理解,甚至產生反感情緒。
2.4 采用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
健美操堅持以富有代表性的七種步伐為技術源點,逐漸由單個動作擴展到組合動作、難度動作,直至全套動作。高中生要想在健美操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將基本步伐作為技術的源點或源頭來訓練。
七種基本步伐為:(1)膝腿跳(Knee Lift);(2)踢腿跳(Kick);(3)開合跳(Jumping JIAK);(4)弓步跳(Lunge);(5)踏步(Maech);(6)后踢腿跳(Jog);(7)彈踢腿跳(Skip)。基本步伐動作簡單、易學易會,但不易規范,因此,在教學中,應嚴格要求學生在基本步法的學習中做到動作規范,才能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基本步伐練習的基礎上應開始擴展由易到難的單個動作練習,如手臂動作練習。組合運動是在單個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連接縫合,將若干個動作藝術地縫合在一起,使之形成銜接流暢的一組動作。在組合動作練習熟練后,方可進一步進行難度動作的學習。按照技術源頭的訓練宗旨反復精雕細刻,成套動作練習是在基本步伐、單個動作、操化組合動作、難度組合動作的基礎上深化擴展的最后一個訓練內容。
2.5 設計全方位的評價方案
在健美操教學評價中,在技術評價方面,僅僅注重動作技術的評價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學生是否掌握了健美操技術動作方面,忽略了學習態度方面,對于學生的情緒表現、動作參與、合作精神、鍛煉習慣養成等隱形指標重視不夠,過多重視評價的共性與一般趨勢,忽視個體發展的獨特性。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有效結合,教學評價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實現從量到質,從知識、技能到習慣、態度、情感的全方位的評價,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更好地發揮評價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功能。評價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兼顧每個學生,不能表揚了個別學生而使大部分學生產生自卑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應體現出良好的親和力,多與學生溝通,多了解學生,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教師的良好評價和語言的強化以及流露出來的贊賞和喜悅的表情,都會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此外,教師的鼓勵和關心有利于學生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和進取心,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2)客觀地評價學生學習不足,讓學生指導自己的問題,有利于教育進程的調控。
(3)重視學生運動參與、合作精神。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有效結合,從知識、技能到習慣、態度、情感的全方位的評價,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更好地發揮評價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功能。
3 結論
[關鍵詞]大學生;科學素養;哈爾濱師范大學
科學技術在現代社會中所起的作用的越來越重要,公眾的科學素養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了解本國公眾科學素養的現狀和變化規律在各國科學技術和對科學技術態度的調查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即使在科學技術已經很發達的國家,提高本國公眾的科學素養仍然是各國政府機構和學者十分重視的領域。[1]大學生是國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中知識層次相對較高的一個群體,對他們的科學素養進行調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此次調查以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涉及的專業有物理、化學、生物、東語、西語、體育等)為對象,選取107份有效問卷為分析依據。調查問卷的設計,是以2003年中國科協對全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的問卷為基礎,然后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改制而成。問卷大致分三個維度展開評測,一是科學知識的評測,二是科學方法的評測,三是科學精神的評測。此次調查一方面能夠反映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整體科學素養的水平,另一方面能夠反映學生接受的教育對其個人科學素養的影響。本文對比了此次調查與2003年全國調查的結果,并提出一些提高大學生科學素養的措施與方法。
1.對科學知識的調查與分析
1.1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對科學觀點的了解程度
本次調查參考了中國科協開展的全國科學素養調查問卷,對科學知識的調查采用了如下表格內的10道測試題目。
本次調查中有20人能夠完全答對這10道題目,占到被調查人數的18.7%。對每一測試題目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各題的正確率均高于60%,有一題的正確率達到100%。各題正確率詳見下表1:
1.2科學知識素養與其所學專業的相關性
1.2.1科學知識素養與其所學專業正相關
本次調查的測試題目涉及化學、生物、地理等各科學門類,筆者將被調查者按所學專業進行了分類,并分析了其調查結果,對比結果顯示,該門類的科學知識的素養高低與其所學專業具有正相關性。
測試題目之三分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粒子,對該題目的判斷,與其相關的化學專業的正確率達到百分之百;測試題目之四DNA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對該題目的判斷,與其相關的生物專業的正確率達到百分之百;在這專業中均處于最高水平。筆者認為,這與被調查者所接受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
1.2.2科學知識素養與其所學專業的反常情況
測試題目之二孩子的性別由父親決定,對該題目的判斷,西語學院、體育學院、人文學院的正確率排名前三,分別為88.9%、83.3%、83.3%,而與此相關的生物學院的正確率為64.3%,處于較低的水平。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較為反常的情況,原因為何,有待進一步的調查分析。
1.3與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的對比
本次調查中科學知識測評部分與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中有五道相同題目(圖1)。其中,對“孩子的性別由父親決定”的回答,2003年中國公眾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比例為47.1%,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的正確率為67.3%;對“抗生素能夠殺死病毒”的回答,2003年中國公眾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比例為18.2%,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的正確率為60.7%;對“早期人類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回答,2003年中國公眾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比例為31.8%,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的正確率為86.9%;對“所有輻射都是人為造成的”的回答,2003年中國公眾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比例為40.2%,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的正確率為98.1%;對“被輻射過的牛奶經過煮沸后可以安全飲用”的回答,2003年中國公眾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比例為32.6%,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的正確率為72.9%。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的正確率不但高于2003年中國公眾的正確率,而且后四個題目是遠遠高于,這表明了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遠高于全國整體水平。
2.對科學方法的調查與分析
2.1對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科學術語的調查與分析
2.1.1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對科學術語的了解程度
對科學術語的調查,本次調查采用的測試題目是:分子是指()A.組成某種物質并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B.將某種物質分割到不能再分割的時候就得到分子C.物理世界中最新發現的基本粒子D.不知道。在被調查者中有95人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占到被調查者總數的88.8%,有8.4%的被調查者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有2.8%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不知道”。
2.1.2與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術語調查的對比
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中也采用了相同的科學術語。2003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分子”這一科學術語,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比例為15%,能夠選擇基本正確答案的比例為11%。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比例為88.8%,遠遠高于2003年中國公眾的正確率。
2.2對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科學方法的調查與分析
2.2.1.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對科學方法的了解程度
本次調查中對科學方法的調查分為對比實驗方法和概率方法兩個方面。對比實驗方法采用的測試題目為:如果要確認一種治療高血壓藥物的療效,最好的方法是()A.對患者和醫生進行調查,并對兩組調查資料進行統計對比分析B.用最新的醫藥知識來進行證明C.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服藥,一組不服,然后進行比較D.不知道。其中,能夠做出正確判斷(選擇C)的有62人,占被調查者總數的57.9%。概率方法采用的測試題目為:醫生為一對準備結婚的青年男女進行身體檢查后,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結婚生育孩子的話,孩子患遺傳病的可能性為四分之一。醫生的話意味著()A、如果他們生育的前三個孩子都很健康,那么第四個孩子肯定有遺傳病B、他們生育的孩子都有可能得遺傳病C如果他們只生育三個孩子,那么這三個孩子都不會得遺傳病D、不清楚。其中,能夠做出正確判斷(選擇B)的有95人,占到被調查者總數的88.8%。
2.2.2與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的對比
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中對中國公眾科學方法的調查也采用了相同的測試題目(對比見圖2)。其中,能夠對對比實驗方法做出正確判斷的比例為17.8%,能夠對概率方法做出正確判斷的比例為41.6%,均低于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的正確率。但是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在回答對比實驗方法的題目時,正確率不足60%,說明了他們對對比實驗方法的了解不盡如人意。
2.3典型情況分析
2.3.1典型一
本次調查中有一測試題目為:下面哪一顆行星不可能在午夜看到?A、金星B、火星C、木星D、土星。對于該題目的回答正確率只有31.8%,與其他各測試題目相比處于較低水平。詳見下圖3:
筆者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如下兩方面:首先天文學教育的缺失與天文普及的缺乏。眾所周知,天文學是自然科學門類中唯一在義務教育階段沒有開設的學科。此外,由于相應人才的缺乏,導致了天文科學的普及受到限制。其次學生對知識缺乏內化。很多同學通過學習能夠知道水星和金星是內地行星,卻不能對此進行轉化推想出:在午夜時處于地球和太陽中間的行星背對著我們所在的地球這一側,因此不可能在午夜時看到它們。
2.3.2典型二
本次調查中有一題測試學生們對比例尺的了解,測試題目為:我們校園的長與寬都是100米,我們要在一張邊長為25cm的紙上畫出學校的地圖請選擇最佳的比例尺(?)A.1:2500?B.1:10000?C.1:100?D.1:500。該測試題考察了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經過簡單計算可以得出25:10000=1:400,根據實際情況,要把學校地圖畫在紙上,因此,最佳的比例尺為(D)1:500。但是,對這道題目的回答,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的只有44人,正確率為41.1%,另外有37人選擇(A)1:2500,14人選擇(B)1:10000,10人選擇(C)1:100,有兩人沒有作答。這道題目本身是比較簡單的,但其正確率卻低,這一情況值得重視,筆者認為,原因之一是學生們不注重基礎,對于基礎的、簡單的反而容易忽視,在平時不注意理解,在答題時也更容易粗心大意。
3.對科學精神的調查與分析
3.1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對科學精神的了解程度
本次調查中,對哈爾濱師范大學學生科學精神的調查設計為15道測試題目,包括是否對科學感興趣、對科學探索的看法、懷疑精神、科學倫理等多方面。具體測試題目及個題目的回答情況詳見表2。
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其結果呈現如下態勢(圖4):
從上圖可以看出:對于第五道測試題目“科學家們不應相互批評對方的工作”和第十五道測試題目“星座會影響人的性格,不同星座會有不同的性格,比如白羊座的人令人覺得他開朗而熱情;金牛座是慢條斯理的星座,凡事總是考慮后再過濾,屬于大器晚成型”的回答正確率較低,第五題答對的只有17人,占被調查者總數的15.9%,第十五題答對的只有23人,占被調查者總數的21.5%。這兩題回答正確與比較正確之和也處于較低水平。
3.2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3.2.1缺乏科學的懷疑精神與批評精神
懷疑精神與批評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勇于質疑傳統、權威,堅持真理,敢于向其挑戰。測試題目5、6、8、11的正確率均處于較低水平,能夠對“科學家們不應相互批評對方的工作”做出正確選擇的有26人;能夠對“在科學上是沒有什么不能懷疑的”做出正確選擇的有45人;能夠對“現今的科學知識已久被證實,其正確性毋庸置疑”做出正確選擇的有51人;能夠對“分類系統(如:生物的分類),久被科學家使用,可以毫無疑問的接受”做出正確選擇的有42人,正確率均低于50%。筆者認為這一結果表明被調查者比較缺乏科學的懷疑精神與批評精神,在科學中,有質疑才有突破,能科學的批評別人的不足,自己才能吸取教訓,更快的進步,因此,在以后的科普工作中要加強對科學的懷疑精神與批評精神的培養。
3.2.2星座預測在大學生中廣為流行
在2003年對中國公眾的科學素養調查中顯示,在中國公眾中相信“相面”這種迷信形式的比例最高,為26.6%,其次為“周公解夢”,比例為22.3%(圖5)。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本次問卷調查設計了大學生對星座預測的看法的評測,結果顯示,相信星座預測的比例竟高達28%,其中僅選擇非常贊同的比例就達到15%,還有21.5%的人選擇了不清楚,只有21.5%的人選擇了反對。這一調查結果表明,星座預測在大學生中非常流行,學生們對這種偽科學的迷信形式非常癡迷,這需要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學校及社會各界應加強這方面的科普工作,破除大學生及與他們同齡的年輕一代對星座預測的盲目迷信。
4.對獲取科技信息渠道的調查與分析
2003年全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電視和報紙是我國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大學生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了不同(圖6):在大學生中電視、報刊分別位于第三、四位,而排在前兩位的分別為學校教育和網絡,其中學校教育占到67.3%,網絡占到63.3%,電視占到53.3%,而報刊只占到10.3%。這與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分不開的,由于從小接受學校教育,所以其所受的科學教育大部分源于學校的教育,而在網絡如此普遍的現在,網絡的重要地位也變得不可忽視,電視則像對其他公眾一樣,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不容忽視,而報刊、廣播等,則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大學生現實情況的變化慢慢的淡出了他們的視線,在大學生獲取科技信息時的作用顯得不再重要。
5.小結
此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公眾中處于較高水平,這與他們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息息相關。大學生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為學校教育、網絡與電視,與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相比,前兩項比例明顯高于全國公眾調查數據。但是,大學生中存在的對星座癡迷,對知識缺乏內化等問題也應引起重視。在教育中應注意對這些方面的把握,在科普活動中也應在這些方面加以重視。2006年山西師范大學曾對該校大三的學生進行過一次類似的科學素養調查分析,[2]若將該調查結果與本調查結果進行比較,許會得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相關分析研究將是接下來的工作。
參考文獻:
市場調查報告的三大寫作要點
(一)市場調查報告——以科學的市場調查方法為基礎
在市場經濟中,參與市場經營的主體,其成敗的關鍵就在于經營決策是否科學,而科學的決策又必須以科學的市場調查方法為基礎。因此,要善于運用詢問法、觀察法、資料查閱法、實驗法以及問卷調查等方法,適時捕捉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情況,以獲取真實、可靠、典型、富有說服力的商情材料。在此基礎上所撰寫出來的市場調查報告,就必然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
(二)市場調查報告——以真實準確的數據材料為依據
由于市場調查報告是對市場的供求關系、購銷狀況以及消費情況等所進行的調查行為的書面反映,因此它往往離不開各種各樣的數據材料。這些數據材料是定性定量的依據,在撰寫時要善于運用統計數據來說明問題,以增強市場調查報告的說服力。關于這點,我們從上述市場調查報告范文中也可略見一斑。
(三)市場調查報告——以充分有力地分析論證為杠桿
撰寫市場調查報告,必須以大量的事實材料作基礎,包括動態的、靜態的,表象的、本質的,歷史的、現實的等等,可以說錯綜復雜,豐富充實,但寫進市場調查報告中的內容決不是這些事實材料的簡單羅列和堆積,而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充分有力地分析歸納,只有這樣,市場調查報告所作的市場預測及所提出的對策與建議才會獲得堅實的支撐。
市場調查報告的特征
市場調查報告是經濟調查報告的一個重要種類,它是以科學的方法對市場的供求關系、購銷狀況以及消費情況等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后所寫成的書面報告。其作用在于幫助企業了解掌握市場的現狀和趨勢,增強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近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政府正陸續與中國科協簽訂《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共建協議》(下文簡稱“《共建協議》”),通過約定各地的公民科學素質在2015年所要達到的水平,為實現5%的全國目標提供支撐。
為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設定明確的發展指標,或許可以歸因于一個事實:2010年的第八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僅為3.27%,遠低于美國和歐洲的發達國家。因此,迅速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這項工作的重要一環。
但是,作為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和《共建協議》背后看不見的“指揮棒”,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的結果,真的能反映全國各地不同階層的人們理解和應用科學的真實水平嗎?
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20世紀80年代末由美國傳入的“舶來品”。美國人對“公民科學素質”及其衡量方法的研究,大約始于20世紀20年代。經過大批學者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有相對成型的理論體系。而后,與美國“2061計劃”相配合的“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正式開始實施。由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米勒提出,并沿用至今的測試方法,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等3個部分。其中,科學知識部分根據“2061計劃”中給出的公民應當掌握的知識點,設計了16道題目,后來在實際使用中逐漸精簡為9道。至于后兩個部分,幾乎從這項調查誕生之日起,關于它們是否科學的爭論便時有發生。
科技界與社會學界爭論的焦點,在于后兩個部分的調查結果,受人們文化背景差異等因素影響甚大。我們知道,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處在不同的“信息流”當中。而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最終選擇解決問題的途徑,與國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或者說,中國的媒體和教育機構賦予這個國家的文化背景,與美國存在相當顯著的差異。然而,由美國人設計的“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為以科學技術文化為主導的工業化國家設計的。因此,如果將這項調查的方法和題目不做任何改動,直接套用到中國,就很可能出現類似“邯鄲學步”的情況,得到不科學的調查結論。
即使在科學知識部分,調查問卷的題目設置也會由于文化背景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帶有傾向性。比如,有一道題是判斷“人類從動物進化過來”的說法是否正確。在美國這個典型的基督教國家,相當一部分人因為信仰的關系而選擇相信神創論,因此他們會在答卷中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為了避免誤會,這道題目后來不得不加上“按照生物學研究”的定語,但這又形成了另一種傾向性。而在中國,由于人們大多自幼接受唯物主義價值觀的熏陶,因此在回答這道題時會不假思索地選擇符合現代科學研究的答案,但這并不能代表真實的科學素質水平。
第一,創新發展理念,重視和加強學習,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去更多強調的是搶抓機遇,追求發展速度;現在必須強調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好”字當頭,更多地注重“以人為本”;掌握淵博的知識和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是對政研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為了適應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需要,我們要善于與時俱進地學習,敏于觀察形勢,勤于思考問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觀點和方法去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融入為領導決策服務工作中。
第二,求真務實,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過去講解放思想,更多地強調要樹立敢想、敢干、敢冒精神;現在除此之外,還要增強按科學規律辦事的認識,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合乎規律,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第三,要著力變革思維方式,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來觀察、研究未來發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那些一維性、凝固性和僵化性的傳統思維亟需變革。當前,在推進區域科學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把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寬視野,敏銳地捕捉國內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信息,著重對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進行戰略思考,努力提高對區域經濟聯系、協調發展的認識。
第四,創新調查研究的方法。在開展調查研究、服務領導決策的長期實踐中,我們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召開座談會、研討會、走訪調查、蹲點調查、典型調查、實地考察等。這些方法感受直接、體驗深刻、互動性強、人情味重。當前,政研工作者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著力克服調研方式方法不夠科學靈活、研究思路缺乏創新、調研成果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在堅持原本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積極運用統計調查、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網絡調查等現代方法,為調研和決策提供快捷、可信、全面、翔實的信息資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進行資料搜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調查研究的效率和質量等。
第五,勇于超越自我。過去主要是糾“左”;現在主要是針對我們在取得巨大成就基礎上出現的問題,如民生問題、社會矛盾問題、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等進行解放思想,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和辦法。
【關鍵詞】信貸;財務分析;數據真實性;風險管理
前言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契合了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也為盤活市場經濟活力、推進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力。信貸是金融投資公司的重要業務,但如何在信貸中降低經營風險,強調金融投資公司在信貸調查中,務實做好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降低信貸風險,增強金融投資的安全性和效益性,這是金融投資管理的必然要求。為此,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之下,如何提高今天投資公司信貸調查的科學性、有效性,必須突出財務數據真實性控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本文立足對信貸調查的研究,就如何嚴控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做了如下具體闡述,為金融投資公司信貸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
一、信貸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重要性
信貸調查是信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金融投資公司降低信貸風險的重要保障。對于金融投資公司而言,務實開展信貸調查,嚴控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是風險控制、科學決策的前提,突顯出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是降低信貸風險的重要保障
信貸是金融服務的重要方式,也是金融投資活動中風險最集中的環節。金融投資公司在信貸過程中,信貸調查工作尤為重要,是科學決策,風險管控的重要基礎。首先,金融投資公司要對企業的信用進行分析,并做出科學判斷,確定貸款人能否在規定期限之內,有能力依照合同進行債務償還。通過分析貸款人在一定周期內的財務狀況,并調查財務報表數據的真實性,進而預測其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效益。可見財務數據是信貸調查的基礎,其真實性是科學判斷的重要前提;其次,信貸調查中,財務報表分析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償還能力分析”、“運營能力分析”等內容,而這些分析的基礎建立在財務數據之上,只有財務數據真實可靠,才能科學預測和判斷借款人真實的還款能力,從而有效識別潛在風險。
(二)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是信貸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
信貸決策是一個過程,強調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的有效控制,切勿數據失真,而對信貸決策造成影響。在信貸調查中,基于利益關系的考慮,一些企業提供失真財務數據,出現“假賬真做”、“賬實表假”等欺騙信貸調查的行為,進而獲得信貸,這就為金融投資公司帶來較大的信貸風險。因此,在信貸調查中,一是要全面落實財務分析工作,嚴控信貸調查關;二是確保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為信貸提供良好的決策環境,消除因財務數據失真而對信貸工作造成影響;三是堅持將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是信貸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從工作制度,到責任落實,確保信貸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科學把控,從貸款人實際出發,從互利共贏的角度提高信貸決策的科學性,規避信貸風險。
二、信貸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存在的問題
信貸調查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強調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以科學判斷信貸風險系數,提高信貸風險的防范能力。但從實際來看,金融投資公司在信貸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人為因素干擾、工作落實不到位、分析方法滯后等問題,影響了信貸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有效性。因此,具體而言,信貸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人為因素干擾,數據真實性受影響
信貸調查是信貸的重要環節,是降低信貸風險的重要基礎。但是,基于各方利益關系的考慮,在信貸調查中,數據財務真實性分析往往會遇到人為因素干擾,數據失真、造假等問題時有發生。首先,金融投資公司的信貸人員,缺乏良好的職業道德,在信貸中,接受貸款人賄賂,進而在信貸中給予企業“開后門”,進而造成信貸調查財務數據失真,影響信貸調查結果;其次,企業(或個人)基于個人利益考慮,在信貸調查中,財務報表“假賬真做”、“賬實表假”等情況,造成信貸調查中難以發現數據失真問題,增加信貸調查難度;再次,信貸調查人員業務能力不足,專業能力缺乏,在財務數據真實性辨別中,缺乏辨別能力,進而對潛在的風險無法及時發現、規避,增加了信貸風險。因此,在信貸調查中,消除人為因素干擾,是確保財務數據真實性的重要保障。
(二)分析方法滯后,難以適應實際需求
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大量的會計信息,要求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但從實際來看,金融投資公司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方法單一,存在較大的不足,進而造成數據真實性辨別局限性大,難以適應實際需求。首先,分析方法單一。在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中,主要運用“趨勢分析”、“同業分析”兩種,但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較大,難以對信貸風險規避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在趨勢分析中,一是要通過表面的比率變化,對差異性因素進行分析。市場結構、市場變化等因素的趨勢分析尤為重要;二是比較有效問題控制。在調查分析中,由于會計方法(準則)、產業結構等的差異,導致趨勢分析比對失去意義,進而弱化了對財務數據真實性的有效控制;其次,分析方法局限性大。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建立的基礎是大量的會計信息,要求金融投資公司信貸人員在分析方法的有效運用上,應針對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提高分析方法的適應性。但從實際來看,由于分析方法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特別是企業行業類型不同、市場變化等因素,導致分析方法難以適應實際需求,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有效性不足。因此,在信貸調查中,創新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方法,是確保分析有效性的重要基礎。
(三)審查機制不完善,工作存“空白區”
完善的機制保障,是確保信貸調查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金融投資公司在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過程中,缺乏完善的審查機制,以至于數據失真難以及時發現,這對于信貸而言,無疑是增加了金融投資公司的信貸風險。首先,審查機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審查制度,導致審查工作不到位,數據真實性難以保障;其次,審查部門鮮有建立,對財務數據真實性的控制缺乏力度,流于形式的工作狀態,弱化了信貸審查的作用力;再次,缺乏信貸人員隊伍建設,在信貸調查中,工作力量缺乏,專業能力不足,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求,以至于工作存在“空白區”。因此,在信貸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工作的提高,應建立健全審查機制,為信貸調查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確保信貸調查落實到位,財務數據真實可靠。
三、提高信貸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應對措施
在信貸調查中,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有效控制,關鍵在于務實工作態度,提高信貸審查能力,明確工作責任,創新信貸調查方法,為信貸調查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因此,具體而言,應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規避人為因素影響,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
人為因素是影響信貸調查的主要因子,強調規避人為因素影響,確保財務數據真實性的有效控制。首先,提高信貸人員的綜合能力。(1)提高信貸人員的專業能力,特別是財會專業知識的、業務操作能力,都應充分具備,以更好地適應工作需求,全面而有效地落實信貸調查工作;(2)提高信貸人員的職業道德,恪守職業底線,規范工作及思想行為,規避“利益”誘惑對信貸調查的結果的影響;(3)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提高信貸人員的積極性;(4)建立嚴格的懲處機制,對信貸人員的行為偏差進行監督與糾正。其次,規避外部不良因素影響,如借貸企業走“后門”,通過不可取渠道,通過信貸調查,財務數據以假亂真的方式,獲得金融投資公司的信貸。對于這些不良外部因素,需要金融投資公司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實施信貸業務前、后臺分離,強化對信貸人員的管理,并通過制度約束,規避外部不良因素的滲透,進而促進信貸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提高信貸調查能力,創新分析方法
信貸調查中基于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關鍵在于分析方法的有效選擇。而在信貸調查中,分析方法單一,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這就強調創新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對于金融投資公司而言,應從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方法的創新入手,不斷提高信貸調查能力。首先,強化對財務報表分析。通過資產負債表分析,對其全面的經營狀況進行了解。確保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資產項目及負債項目等的財務數據,真實可靠,能夠對及其財務狀況進行全面而真實反映。資產負債表可以展現企業償還能力,其數據的真實性尤為重要。金融投資公司一方面要強化指標分析,通過計算企業的盈利能力、償還能力和現金流量等指標,進行比率分析,進而有效發現風險,對異常變動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其次,運用方向驗證法,通過相關報表的驗證,分析數據的真實性。如,通過納稅申報表對企業收入真實性驗證;再次,對重點項目因進行全面分析,在解剖分析中把握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對于會計報表中的重點項目,在信貸調查中,應進行全面核實。如,通過對項目在建工程、應收賬款、其他應收賬款、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等進行明細和聯動分析,掌握其可靠性,進而研判企業真實的資產和經營狀況,發現客戶自身存在問題,降低或規避信貸風險。
(三)完善制度機制保障,提高信貸調查能力
信貸調查涉及面廣,繁重的數據分析工作,強調制度機制保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首先,金融投資公司應從長遠發展出發,建立完善的信貸調查制度,從明確工作職責出發,規范工作行為,確保信貸調查工作落實到位,強調財務數據真實性的嚴格把控;其次,完善激勵考核機制,通過完善的考核細則、明確的獎懲機制,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再次,完善審查機制,對于數據真實性分析要建立在審查、復核等流程的基礎之上,確保信貸調查落實到位,嚴控財務數據真實性。因此,在制度機制的建立完善的過程,要充分認識到信貸調查的重要性,明確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是信貸調查的前提。在這樣的信貸調查環境之下,著力提高信貸調查能力,消除工作“盲區”,更好服務企業金融信貸。
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貸調查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強調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信貸調查中,由于內外因素的影響,導致財務數據失真,進而影響信貸到處結果,最終引發信用風險。金融投資公司要重視財務數據真實性分析的工作開展,通過提高信貸調查能力、創新分析方法、完善制度機制保障等工作,為金融投資公司信貸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降低信貸風險,實現“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周源.H分行信貸盡職調查中財務分析工作的優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3
[2]殷康諾.銀行信貸中財務報表真實性分析的局限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4(07)
[3]王紹宇.財務報表還原技術在小微貸款調查中的實證分析[J].首席財務官,2015(13)
[4]段李斐.商業銀行貸前調查中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J].市場科技,2016(02)
關鍵詞:婦產科學;教學方法;優化策略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最靈活易變的要素,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素質和學校的物質條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優化,就成為能否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進步的關鍵。原蘇聯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體系在全世界教育界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教學過程最優化是指“根據教學任務或教學目標,按教學規律和原則,綜合考慮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最優地選擇教與學的教學手段,制定一個較好的教學方案,用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及費用,取得盡可能最好的效果[2]”。目前最優化理論應用于醫學教學少見報道。本研究通過查詢文獻資料,對我院學生進行訪談、問卷調查,分析婦產科學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最優化理論為理論基礎,對我院婦產科學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和優化,并進行比較研究,進一步探討婦產科學的優化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1對象與方法
1.1培訓對象選擇2016—2017學年由我教研室授課婦產科學的班級,均為全日制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共80人,其中男52人,女28人。根據教學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傳統教學)38人及實驗組(優化策略教學)42人,兩組的性別、年齡、既往課時數、既往能力及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均選取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婦產科學同一章節為教學內容,理論課均為大班授課,臨床實踐見習課均為小組(6~8人/組)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理論部分采用普通講授法,實踐技能部分均采取三段式教學即情境設置,教師在模擬的臨床情境下示教,繼而學生練習,最后考核。實驗組理論課和實踐見習課都采用優化策略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1.2.1培訓師資:選擇我教研室臨床經驗及教研經驗豐富的臨床骨干組成培訓組,系統學習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體系,均具有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和優化的能力,并進行考核合格。
1.2.2資料收集:針對婦產科學教學方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通過查詢文獻資料,對我院80名學生進行訪談、問卷調查,匯總分析調查結果,發現我院婦產科學教學方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見表1。
1.2.3整合和優化:針對以上問題,對實驗組婦產科學教學方法進行了整合和優化:(1)理論部分:優化多媒體教學,力求課件簡潔、文字簡練,以圖片、動畫或視頻為主要表現形式,適當保留板書;多媒體教學可導入臨床病例和錄像,力求理論與臨床密切結合,教學方法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素質及老師自身條件選用多媒體教學、錄像、合作學習、PBL教學等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實踐技能部分:按照組間素質均等、兼顧學生情感原則進行分組;自制錄像教學,增加臨床見習次數,結合教材,加強典型病例分析;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合理選用情境模擬教學、項目教學法、PBL教學、合作學習等模式進行教學,增加學生參與感,提高臨床實踐能力。
1.3考核本章節教學結束后采取同一試卷及實踐操作考題對兩組學生理論和操作考試,并制定調查問卷,發放學生,進行學生滿意度評分(各考試及滿意度評分滿分均為100分)。
1.4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width=30,height=13,dpi=110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優化策略教學)的理論考試成績、實踐操作成績、問卷調查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傳統教學),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3.1婦產科學教學方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婦產科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十分突出的醫學課程。因長期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灌輸式和傳授式教學在婦產科學教學中十分普遍,而創新教學方法應用較少[3]。從文獻資料、本研究中學生訪談及問卷調查所反映的情況看,婦產科學教學方法主要還停滯在傳統講授的方法上,因內容抽象,授課方式單一,學生易感疲倦;諸多現代新型教學方法中,比如“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PBL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情感和學習興趣的情境模擬教學”“有利于培養協作精神的合作學習”在婦產科學教學中使用較少;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各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沒有結合婦產科學課程的特色,不能將多種教學方法在婦產科學教學中進行合理地整合和優化。
調查結果反映,雖然教師使用了一些新型教學方法,但并沒有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同,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反映有的多媒體課件流于形式,內容如“課文翻版”,教師過度依賴課件。比如:有些老師運用PBL教學時,仍是授課教師主講為主,學生沒有參與感,典型病例分析較枯燥,教師對PBL教學的機械運用并未產生良好的效果。可見在某些教學方法的應用上,并沒有體現該教學方法的核心和本質。
婦產科學課程是一完整的課程體系,其知識體系連續、完整,有前因,有后果,學生的知識構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調查結果顯示,一些老師選擇教學方法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和基礎,而是一味的灌輸,學生變成了記憶工具,這樣違背了教學的初衷。從當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上,可以看出,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缺乏對教學方法“最優化”的考慮。
3.2婦產科學對教學方法的整合和優化巴班斯基提出教學最優化理論,其核心內容是如何用盡量少的精力、時間及物質消耗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活動最優化是指“在充分而全面考慮教學原則、規律、教學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征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準看來發揮最優的(即最有效)作用而組織的控制[4]”。教學方法的制定必須遵循教學目標和任務,適合該教學內容的特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及情感因素,還要考慮現有教學的條件和時限等等,這也是醫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有效益”“有效果”“有效率”為優化教學方法的評價尺度和追求目標[5]。本研究根據文獻分析、訪談和問卷調查等實際情況,發現我院婦產科學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最優化理論為理論基礎,對我院婦產科學教學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整合和優化,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3.2.1優化各種教學方法,博采眾長,靈活創新,使之更好地適應婦產科學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力求簡潔,文字精簡,重點突出,將難以理解或抽象的內容制作成簡潔明了的圖片、動畫或視頻,多媒體教學同時應適當保留板書,有利于學生明確重點,做好筆記。積極引入情境模擬教學、PBL教學、項目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素質、教師本身條件、教學條件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法,揚其長,避其短、優化和整合各種教學方法。按照教學大綱和各章節具體內容,精心設計臨床病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2.2重視學生接受程度,因材施教,提倡分層次教學: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的選用既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基礎條件,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于基礎不同的學生,采取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在同一小組學習中,也要進一步考慮到組員之間的差異,這樣才能以保證教學方法合理地開展,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3.2.3分析課程特點、合理整合教學內容,科學優化組合方法:婦產科學教學只有將理論和臨床實踐靈活結合,學生學習才能腳踏實地,其理論水平及臨床能力同時得到提高。從實際情況出發,把課堂教學打造成一個培養專業知識、綜合運用、溝通合作等綜合能力的平臺。根據教學目標的側重點不同,把婦產科學實踐內容設計為產科基礎、產檢分娩、難產助產、婦檢治療、計劃生育共5大學習模塊,讓學生依靠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學到最實用的臨床技能,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整體思維。
關鍵詞:森林采伐調查設計;精度;效率;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18902
1 引言
森林在可再生資源中屬于保護利用的資源,如果采伐不科學不合理,將會影響到森林質量與數量。在森林采伐中首先需要的是采伐調查設計,其采伐設計的精度將會直接影響到采伐的效率和采伐質量。在過去的森林采伐調查設計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調查不仔細,設計不合理,誤差值偏大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不得到合理的解決,將會影響到采伐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對森林的管理工作帶來不便,因此,森林采伐部門要提高采伐調查設計的精度,控制誤差,提升采伐工作的效率,做到合理開發保護森林資源。
2 森林采伐調查設計存在的弊端
2.1 采伐設計方式不合理
傳統的森林采伐調查設計中,存在采伐方案不合理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首先,對應采伐樹木的齡級調查設計不合理,一般情況下,馬尾松和濕地松的生長周期相對較長,20年為一個齡級。桉樹和杉木的生長周期相對較快,2年為一個齡級,因此,森林采伐調查人員進行調查需要采伐的林木時,對于齡級要有精確的數據,這樣有利于針對齡級來劃分采伐林木的范圍。其次,由于林業采伐部門有時候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采伐指標,對于林木還在中近熟林期或者中齡期就進行采伐,造成森林的樹木齡級周期加長,形成惡性循環。最后,會為了完成指標開始采伐幼齡期樹木。因此調查齡級的數據上不準,會使得采伐的方式不合理,影響到采伐的質量。
2.2 應伐樹木的樣點選址不合理
傳統的森林采伐調查設計中,對于應伐樹木的樣點選址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一是樣點的選擇方法不合理,傳統的采伐設計使用的是抽樣選擇或者是隨機選樣,這種方式沒有考慮到應伐樣點中的樹木質量的好壞情況,樹木的齡級是否存在差別等等。二是在森林采伐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規定進行采伐設計,只針對材質優良、經濟價值高以及直徑較大的樹木,而沒有把一些容易生病或者是不好的樹木涉及到采伐方案中,比如病腐木、傾身樹、霸王樹等等,這種情況不利于森林資源的科學開發保護,在傳統的樣點選擇中,調查人員的專業技能不足,不能專業的判斷出森林林木的生長情況以及應伐樹木的種類和應留樹木的種類,也會造成樣點選擇不合理。
2.3 采伐樹木數量誤差控制不合理
在傳統的采伐調查設計中,由于使用的調查方法不科學,使得在采伐數量精度上無法控制。森林自身的特點決定了調查設計的方法無法準確控制數量,這主要是由于,森林的分布不具有規律性,主要表現在,利用傳統的調查設計方法,無法對森林的行距、株距進行控制,使用抽樣選擇方法時候,對于數量上不能精確,無法確定準確的采伐數量和蓄積量,這種情況就會造成調查設計方案的數量與實際的采伐數量之間存在誤差,導致采伐調查設計精度上存在問題。
2.4 林I調查管理不合理
目前,在我國已經形成了森林林木采伐管理的相關政策及法規,但是目前部分林業部門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落后,與現在的林業發展不相符合。地方的林業管理部門管理環節繁多且冗雜,在林農進行采伐證的辦理過程中需要經過多環節、長時間才能簽下來。林業的相關規定與條例多,政策具有方向性,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依照規定進行管理方法實施,林業管理人員工作開展相對較為麻煩,落實起來困難。林業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存在權力尋租行為,為自身的利益而將林木限額任意支配。林木管理不規范,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出現挪用林業專項資金,采伐審批權超標等。這些在林業部門內部的管理問題會使得森林采伐的工作開展出現調查設計精度不準,影響林木采伐效率和質量。
3 提高森林采伐調查設計精度和效率的措施
3.1 定樣點布置方法與數量合理確定
經過實踐證明,通過定樣點布置方法與數量的合理確定,可以增強代表性,達到明顯的效果,同時對于森林的經營管理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提高了森林經營管理技術,這需要森林經營管理者,通過一定的管理方法,對于需要進行林木采伐的樹木,使其可以進行合理控制。首先,是在設計的過程中,把需要進行采伐的林木進行逐一的標記,具體的標記方法是,使用紅色油漆,在樹木上進行“×”或者“O”記號標記,并把具體的尺寸進行測量記錄,包括樹的高度、齡級、直徑、生長狀況等。其次,進行數量的調查統計,通過需要標記記錄,計算出需要采伐的數量,并保證數量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最后,進行調查設計的方案審批,在調查設計書上詳細的內容羅列,相關的審批人員要依據審批書上的內容一一進行核對,確保采伐數據的準確性以及采伐點的檢查,進行采伐過程中的實時監督與指導,保證采伐的實際數量與調查設計審批書一致,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小誤差,還可以提高采伐的效率。
3.2 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樣點調查
在樣點的調查中,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保證操作的流程科學合理化。這個過程的調查可以使用科學技術來進行,比如林業調查可以利用GPS定位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來進行。具體的方法是:在采伐工作的前期,進行森林區基礎信息的采集,這些信息包括林木的種類、生長狀況、樹木的高度、密度等等,這些信息在采集時候僅僅依靠人工工作量大且工作復雜,目前有專業的森林無人機探測,以及機器人巡查技術,GPS定位信息技術等等。在信息采集完畢后,建立一個數據庫,使用地理信息系統,借助計算機,讓森林的實際情況進行虛擬的模型展示。利用這些科學技術,可以有效的針對樣點調查,調查的結果也能夠直觀具體的展現在設計人員的面前。在調查分析時候,可以根據地理信息系統的功能來評判需要采伐林木的科學合理性,如果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模型中直接進行標注,直到所有的樣點進行準確分析完畢后,再把實際中需要采伐的林木進行準確標記,這樣可以減少誤差,提高采伐的精度,保證質量。同時,在采伐的方法上要遵循少量多次采伐,這樣不僅能保證森林的采伐科學,還有利于林木的生長環境,比如,在一個成熟的林區,一次的采伐面積控制在30%,也就是說,每10棵樹中采伐3棵,即使是密度較大的林區也不能超過這個采伐率,避免出現一次采伐率過大,使得林木生長環境聚變,影響剩余70%林木的生長。
3.3 內業編制合理化避免誤差
內業編制要達到合理化,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針對森林采伐的調查數據進行整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針對每一次的采伐都做到有記錄可以追尋。把調查設計與實際的采伐情況做對比,并進行資料的保存,這些資料要進行林業管理部門的審批蓋章,并作出必要的回報,這些資料包括使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記錄的采伐情況,保存的方式使用紙質文檔加電子文檔兩種方式共同存放,避免遺失,這樣有利于下一次采伐調查設計時候進行檢索查閱。具體的做法是:在數據收集上,利用抽樣的方法來獲得采伐前林木數量和蓄積量,這兩者的代表的是修養技術和實際的采伐數,通過這些數據,進行科學的計算與對比,能夠及時的發現采伐調查數據設計的誤差,再將這些數據通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處理,打印出采伐的地形圖紙,保證圖紙的完整、信息準確,通過直觀的圖形可以科學的判斷出在調查設計中哪些地方是合理,哪些地方不合理,并進行重新的修改。另外,調查的面積要計算準確,形成統一的文檔。
林業的管理部門,要進行人員的分組管理,利用小班調查進行,提高效率,簡化流程,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具體的方法是:林業管理人員在采伐調查制度上進行優化,保證國家林業相關政策在下達時候,完成的質量高且有效,例如在采伐調查設計方案制定時候,給予重視和相關的支持,使調查人員順利開展工作,進行調查計劃審批時候組建審核小組進行檢查與核對,并保證采伐指標的規范使用,使采伐調查設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正常、科學、合理地進行,保證采伐調查的質量和效率。
4 結語
本文詳細分析了傳統森林采伐調查設計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合理的建h,希望林業管理部門提高對森林采伐調要性的認識,加強改進傳統的森林采伐調查方法,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時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使森林的采伐調查設計的誤差減小,提高采伐調查工作效率,為我國林業的發展打好基礎,保證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保護。
參考文獻:
[1]周 明.提高森林采伐調查設計精度和效率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35(14):61~62.
[2]王吉順,鄒洪海,秦風巍.提高民營森林采伐調查設計精度和效率的探討[J].中國林副特產,2013(4):71~72.
[3]沈 振.試論伐區調查設計對森林采伐量的影響[J].生物技術世界,2015(8):35.
[4]魏士忠,宋玉萍,魏 然,等.全林標記采伐木在森林經營作業設計調查中的應用[J].河北林果研究,2015(1):72~74.
[5]覃道彪.采取伐區調查設計精度控制措施確保合理利用森林資源[J].吉林農業,2015(7):107.
[6]江小珍.建甌市伐區調查設計出材量與生產出材量存在誤差問題的探討[J].低碳世界,2016(4):214~215.
[7]紅 玉,于曉光,鄭小賢,等.集體林區森林采伐限額執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2(6):47~49.
【關鍵詞】地質調查技術方法;材料收集
一、地質調查的技術原則
1.1收集材料,遙感解譯現行多學科結合
在地質調查開始之前,重點需要做好的工作是收集地質材料,尤其是要通過遙感圖形進行地質的解譯和破解工作,從而可以準確的得出該地段的地貌、低層、結構和水文特點,同時,遙感圖像還可以提供當地的環境、氣候、植被等具體的數據,這對于地質的勘探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提取的各種信息,進行合理的綜合,從而得出該地段整體的地質和環境情況,對于其中關系進行有效的分析,得到該地段在一段時間內的發展和演變過程。
1.2新技術 新方法、新理論綜合運用
現在的地質勘探通過一些具體的技術來完成,比如遙感圖像的解析、綜合性的地面和環境的勘查、合理的實驗操作以及地下水為的長期監測和數據顯示等,把這些收集到的數據建立一個成型的數據庫,方便研究,在后續的工作中,要學會寫研究報告,進行圖形的破譯和解析工作,從而得出下步工作的方法,比如在3s系統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數據庫的建立對于整個系統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貫穿整個報告的始終,同時可以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于本地的水質情況進行評價,采用層次性的分析模式,利用電腦等高科技的手段畫圖,從而制作出符合實際要求的多媒體狀態圖形,可靠的數據和科學的技術水平,會使得我們以后的工作更加的完善和完備[2]。
1.3控制與重點調查相結合
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些水量大,生態環境比較惡劣的地區,這些地區可以作為重點的調查地區,而其他的地區可通過一定的控制調節,從而達到完備的效果。現在,遙感圖像技術和成果,主要是按照精度水平進行調查工作的,在遙感解析的過程中,選擇一些合適的方法進行水資源和當地環境的調查工作十分必要。當然,重點的是做好各個地區的整體化的研究,就是指在生態地質環境的研究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動態性的因素,比如水質,地下的巖體,植被的自身生長以及一些化學元素的不斷變化,這對于當今的演化規律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當今世界,各種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各種生態環境變的異常脆弱,因此,為了更好地做好地質的控制盒調查工作,需要多方的努力,需要更加可靠和有代表性的方式。
1.4由表及里 由淺入深的分析
所謂的地質勘探和實驗工作中,一定要科學的制定方法,采取智慧集結和思維相互補充的方案進行,特別是要做到到最后各方面達成共識的方法,尤其是要合理的運用唯物主義的哲學觀念,在獲取更多更新的知識的同時,采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技巧,建立合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地質環境的發展過程中,要善于抓主要的矛盾,認識到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和重要意義,進行全方面的深入調查,才能夠準確合理的進行工作,做一些一般性的調查和控制,壓根不能夠解決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生態環境之間的利弊,以及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響,這些因素之間都是相互影響和發展起來的,利用唯物主義原理,就是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能夠做到整體和部分之間的管理合力,能夠考慮到各個分子在地質環境中的租用,從而更好的掌握生態環境發展的規律,能夠由表及里的進行問題的分析和研究,透過現象看本質,走實踐發展的道路。
1.5基礎性 公益性原則
在地質調查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底線和準則,首先不能夠違反國家的相關法律要求,特別是一些行為規范和準則,要合理的遵守,工作的結果能夠如實的表現出當地的地質地貌情況,特別是一些生態資源的發展狀況,通過科學的研究,不斷了解生態環境發展的各個方面,充分認識到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重要作用,這些工作都是基礎性的,尤其在公益性戰略性的過程中,是為了地方經濟的不懈發展,以及城市和農業經濟之間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斷夯實進行的。需要十分可靠而準確的數據[1]。
二、地質調查的技術方法
2.1收集資料
在地質勘探過程中,任何科學的圖像和報告都不是主觀臆斷的,而是根據科學的方法和方式進行合理的匹配和發展出來的,特別是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對于現有的科學成果來說,事物和問題之間需要高度的重視和分析,也就是說,我們收集的資料是在地質調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對于我們的生活來說,十分必要。而總的來說,我們需要收集資料內容多而雜,主要內容有:當地的水田面積、機井的分布情況,各個地下水位的下降程度、水土的流失程度,以及地下水的開放狀況等,尤其是一些長遠的規劃方面來說,具有科學的文件作為指導,具有一些文物和環境的因素作為保證,才能夠保證農業的綜合發展前景,才能夠對于當地的水土條件進行有效的分析。
2.2遙感解譯
一般來說,生態環境地質的工作區面積大,地形地貌復雜,開展遙感解譯提高了工作精確,加快工作進度,同時對全區的地址、地貌、構造、區域水文地質條件、植被、水系、礦產及生態地質有一個區域性的認識。能精度較高的定位、定量到地塊,提取多種信息,拓寬視域,有效地分置野外工作,減少工作量,提高成果質量。分析現有數據的時相、質量。如果為1/50萬的工作區,則應用1/25萬地形圖校正,然后經過重采樣、圖像增強、制作1/50萬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遙感影像圖。建立解譯標志,并進行解譯。利用一體化的RS與GIS技術,采用人機交互的作業方式,實現土壤、植被信息的快速提取,即遙感數字影像――人機交互判斷――計算機量測匯總――數據的有機綜合。
三、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地質調查后,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地質資源信息以及其他一些需要的信息,而地質進行調查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與手段,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讓調查方法能夠得到提升。使得調查的結果信息更全面、詳細,為我國目前地質調查工作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