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貿企業會計實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對外貿易會計 存在的問題 對策
對外貿易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經濟和資本全球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和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國際大市場對對外貿易企業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面對著機遇與挑戰,對外貿易企業一定要自強本領,不斷完善外貿體制機制,完善會計管理就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只有了解清楚現實中對外貿易會計存在的具體問題,才能夠找出針對性強的解決辦法,進而加強對外貿易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
一、 對外貿易會計存在的問題
(一)對外貿易會計缺少完善的法規政策
中國對外貿易立法存在著諸多問題,從立法水平和等級來看,存在著法律條文過于簡單、可操作性差的問題;從法條分布來看,存在著法條分布分散,缺少系統性的問題;從立法類型上來看,帶有較多的行政色彩。對外貿易會計立法存在用樣的問題,對外貿易會計立法政策中存在的專業性不強、適應性弱的缺點,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擴張,逐漸暴露出來。
(二)會計資料通用性不強
就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所建立的會計準則是相對獨立的,與國際上通用的會計準則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此一來,當出現兩個不同的價格以及兩個不同的市場時,外貿會計就無法有效統一財務報表,且相關的核算工作以及編制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由于資料通用性不強,還直接導致了國內企業所產生的會計資料難以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尤其是在進行出口貿易的過程中,別國通常會質疑定價以及成本核算的真實性,致使正常的國際貿易受到影響。
(三)對外貿易企業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有待提高
對外貿易企業的會計工作并不是單純的會計工作,企業性質決定了需要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不僅要有過硬了專業會計知識技術,還要熟練操作會計實務,既要堅持會計原則,又要注重靈活性;
(四)對外貿易企業會計的外部市場形勢不容樂觀
由于對外貿易企業內部缺乏必要的會計理論和有效的內部控制,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對外發展,造成企業會計外部市場形勢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第一,貿易企業對國際反傾銷措施應對不足。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都與國際通用的規則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導致了企業在應對國際市場、國際規則時存在著事先準備不足、應變能力、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第二,對外貿易企業會計結算制度不健全。面對著對外貿易市場情況復雜、多種貨幣使用等情況,企業會計結算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二、 對外貿易會計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制定和完善對外貿易會計法規政策
相關職權部門要對外貿法規進行整理匯編,對條紋簡單、操作性差、不符合實際的法律條文進行刪除;整合分布過于分散的的法律條文,形成對外貿易會計綱領性的指導法規;制定符合市場和國際規則的會計政策,避免因法規和政策問題造成的貿易摩擦和企業利益受損。
(二)健全會計管理制度,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完善對外企業會計管理制度是加強企業財務管控的重要保證,企業要充分發揮會計管理對企業財產的監督效力,保障企業財產得到正確、規范、合理的使用;健全會計管理制度,充分發揮會計管理的各種手段,強化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性和效率。注重會計行業協會在對外貿易企業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利用協會的力量推動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引導企業會計標準與國際接軌,整合集體的力量,保證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合法權益,幫助企業維權。
(三)加強企業會計人員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
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對外貿易企業要解決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著手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第一,對會計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其會計思維模式。對會計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其從傳統狹隘的會計思考模式中走出來,接受國際先進的會計思維模式。促使其樹立不斷學習的正確理念,不斷學習新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方式;第二,企業要給予會計人員實務培訓的機會,鍛煉其實踐能力。企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實務培訓,可以加速他們吸收理論知識和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其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從而促進會計實務的進一步完善;第三,要注重會計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注重培養其道德素質和創新意識,提高會計人員綜合能力。
(四)采取多種措施,促進會計外部市場形勢優化
企業要從內外兩個層面上采取多種措施優化外部市場形勢。從內部講,要不斷優化內部控制機制,通過健全的會計制度和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加強會計管理,解決企業對外貿易中存在和容易出現的核算問題和貿易風險;從外部講要建立反傾銷會計系統,充分利用國際規則,解決涉及企業的反傾銷調查對企業國際經營造成的不良影響,不斷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和適應復雜條件的能力。
三、 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的今天,對外貿易企業的生存發展遇到的困難和挑戰越來越多,同時,時代給予的機遇也越來越多。面對機遇和挑戰,企業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與企業決策和經營密切的會計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變目前會計管理的不利情況,解決相關問題,從而促進企業對外貿易的快速健康安全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會計準則移植;會計文化;不相容
天下經濟之始,會計應之而生。自刻記記數到三柱結算法,自歲會、月要、日成到四柱清冊,自天地合帳到收付簿記,幾千年來漫長的沉淀,一代又一代會計人的創新與努力,傳承了中國傳統會計文化。
然而近代以來,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中國相對穩定的會計環境面臨巨大的沖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為了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中國開始了移植會計準則的嘗試。但是作為上層建筑的法規的移植,是否考慮過經濟基礎的現狀?是否考慮過其與本土文化的相容性問題呢?
一、國際趨同背景
在全球化時代,國際貿易中占優勢的經濟強國從傳統的資本、技術的輸出,越來越多地轉向文化制度輸出,為使會計能夠真正作為國際商貿通用語言而發揮作用,增強各國財務報告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減少國家經濟往來的交易成本,推動國際間間資本的自由流動,會計制度的國際化趨同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選擇。
成立于1973年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根據其章程,以“按照公眾利益,制訂和公布在編制財務報表時應遵循的同一會計準則,并促使其在世界范圍內被接受和執行”為基本戰略目標之一。至今其成員已發展到包括104個國家的143個會計職業組織,了39號國際會計準則,并公布了一系列"征求意見稿",推動著會計準則的全球同一化。
二、中國會計準則移植
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幾乎沒有經歷自然孕育階段,而主要是引入其他國家較為成熟的會計準則,尤其是國際會計準則。從此意義上來說,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是一種制度移植。
我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幾乎采取了一步到位、全然接受的做法,跨步式地一次性引入,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實質上的趨同。目前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度已經達到95%。然而,新會計準則必然會經歷一個與中國本土會計文化由沖突到協調的動態適應過程。到目前,中國會計實踐仍然在經歷著一個漫長的理解、接受、掌握和運用的過程。
三、基于霍夫斯泰德評估文化框架的中國會計文化特征分析
會計文化是一種以一定物質為基礎的社會現象,存在于每一社會;每一個社會都孕育著與其物質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會計文化,并隨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隨與會計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累而改變。
1、權力距離
權力距離是用以衡量社會接受機構和組織內權利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尺度。中國是一個權力距離極大的社會,組織集權化程度高,等級結構嚴密,指揮鏈明確,集中決策。會計人員處境被動,獨立性較差,對會計信息質量有一定影響。
一方面,管理層更易于通過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操縱,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脅。另一方面,大權力距社會下,嚴重的官本位思想,易于形成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造成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疏漏,從而對高層管理人員的監控也相當有限。
2、不確定性規避
不確定性規避,即一個社會愿意承受不確定性和模糊情景威脅的程度。中國自古以來推崇“中庸之道”,而這在會計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我國會計實踐偏好穩健性,準則對會計賬戶的規范、會計方法的選擇以及或有事項的確認等,極為審慎,高度回避不確定性,呈現出來的是會計職業的統一性要求。當然,這與我國現行經濟體制也不無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國家對經濟強有力的宏觀調控。相對于世界的經濟變幻莫測,中國維持著一定程度的“平均斯坦”境況,但隨著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極端化”傾向越來越明顯。與之相應的是,會計人員規避不確定性的意識正在慢慢減弱。
3、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是指社會中個人與群體關系。毫無疑問,中國是高度推崇集體主義的社會,傾向于政府用法律法規等強制性手段規范會計實務,而忽視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并高度強調統一性,包括會計科目、財務報告的形式與內容等,而較少考慮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環境和實務的差異,企業自主選擇的空間較小。
4、生活的數量與質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以“人之初,性本善”為基本人性假設,關注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人們的觀念中,關系和人情相對于法律制度和市場而言更為重要。長期宗法文化形成的人情社會,與會計以及審計的獨立性沖突產生的道德危機及其嚴峻。關聯方交易、內部交易等不易規范。
就企業內部監督而言,與西方傳統的等距交往不同,中國往往以關系親疏為導向的企業間交往的文化,使有關政策、法規和制度的約束力在人情面前退居其次,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普遍缺乏或者流于形式。就外部監督來看,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企業會計報表時,首要目標可能偏離如何提高會計報告的可靠程度,而是權衡明察秋毫與網開一面之間的利弊得失。許多監管者擔心執業時嚴格遵循職業規范所帶來的人際危機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業務范圍減少。而幫助被監管者蒙混過關,以謀求自己社會資源的升值,業務關系的長期穩定。
5、長期與短期導向性
就整個社會而言中國的長期取向明顯,重視節儉、毅力和豐裕的儲蓄。但筆者認為,中國在企業層面卻呈短期取向的特點,一方面,高度關注利潤成果,特別是看得見的短期利潤;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極為短暫。表現在會計上,會計人員為了當期引人關注的利潤而忽視了未來報表的延續性帶來的累積影響。
四、會計準則移植與中國會計文化不相容性
我國一直是由財政部會計司負責制定會計準則,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其權威較高,能夠很大程度上保證會計準則的實施。但相對的,這種自上而下的推廣方式對會計準則的適應性要求極高。在缺乏認同感和公認性的情況下,一點點的不相容性會被無限擴大。
1、國際會計準則實施的市場環境與中國會計文化的沖突
國際會計準則制定和實施主要是以發達的市場經濟為基礎,而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市場經濟基礎薄弱,尤其是資本市場發展不健全,國際貿易發展也還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并且,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市場監管水平較低,配套的法律制度也不夠健全,缺乏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使得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實踐存在脫節現象。
一方面,我國實行的大中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實力雄厚且數量眾多。企業的權益資本大多是由國家出資注入的,為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資本安全,會計準則必然要維護國家利益、滿足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需要,注重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而在資本市場高度發達,委托受托責任趨于模糊的西方國家主導下,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更注重滿足投資者決策的需要,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另一方面,我國現代企業產權不明晰,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企業內部控制缺陷比較嚴重,缺乏有效的企業內外監督機制,會計舞弊行為普遍生。針對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的企業短期利益導向的行為,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經常性的修訂會計準則,影響其穩定性、嚴肅性和內在的一致性。
2、國際會計準則自身的利益矛盾與中國會計文化的沖突
國際會計準則本質上是追隨美國準則,但由于其全球導向,不可避免的帶有各國博弈的痕跡,主要體現了發達國家利益集團的訴求,發展中國家對其影響極其有限。
改組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與會計實務界脫軌,轉向學術界推進。由國際上公認的會計技術最強的專家組成,其苛刻的資格準入條件不可避免地使得美英等發達國家在會計準則的制訂中占據主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將更多地符合美英國家會計準則的利益導向,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靠攏本質上其實是向美英國家的會計準則靠攏,美英是這場會計博弈中最大的贏家。
3、高度推崇公允價值在中國的風險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會計文化中強調以歷史成本為主導。會計準則的移植,迅速提升了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地位。
一方面,我國存在大量的關聯方交易、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在高度市場化的國家屬于非主流的業務,其以公允價值計量大大增加了會計造假的可能性。為此,中國對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做了專門規定,以歷史成本為基礎計量,并且專門出臺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6號——關聯方披露》嚴格規范關聯方交易,一定程度上預防了造假的發生,保證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但由此卻造成了會計計量口徑差異,對企業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有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公允價值要求的市場價格、預期未來現金流量貼現等,極大程度上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受制于主觀意志,具有很強可操縱性。而我國會計在職人員的整體素質相對較低,職業判斷等方面尚存欠缺,且長期以來主動性不足。近年來會計準則移植,改動內容規模較大,甚至涉及一些原則性的變化。會計人員雖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了相應的職業教育培訓,但對于這些專業知識消化和吸收的程度任然有待考量。
五、結語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會計準則的趨同是必然趨勢,就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帶來的經濟利益是巨大的。我國會計準則的移植,盡管存在的問題頗多,但確實是當前環境下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做法,或者說是當前經濟政治條件下的必然選擇。盡管如此,國際會計準則發展進程中的內在矛盾,即準則適用性和準則質量的矛盾,在政治經濟發展及不平衡當今世界,要求每一個國家,特別是非發達國家,在實現準則國際化的同時,充分考慮本國實際,尤其是本土會計文化,不可盲目移植準則。
同時,我們要進一步認識會計國際趨同的內涵。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使會計信息具有“普世”價值,是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筆者認為,在全球還未真正達到“一體化”的今天,最求會計趨同,應從原則,方向上一步步推進。由此,目前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國際會計的協調,增強會計信息可比性趨同而非單純強調統一適用的定量化、標準化準則。
參考文獻:
[1]史蒂芬·B·羅賓斯、瑪麗·庫爾特.管理學(第八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99~100.
[2]雷文謹.中西文化差異與會計移植問題研究[J].財會研究,2009,2:32~34.
[3]彭媛媛.中西方會計文化的比較與思考[J]學術探討,2008年4月:3~6
[4]何文穎.國際會計準則的歷史變遷和內在邏輯[J],現代經濟信息.2009年第10期:217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Baotou Service and Management Vocational School as a study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specialty, suggest school should establish a manual and computerization training venues,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現狀;實訓場地;建議
Key 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status;training venues;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F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6-0181-02
0 引言
包頭服務管理學校商貿管理系會計電算化專業定位于初、中級財務會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會計電算化專業在職業高中學校的培養方向應該放在培養愛崗敬業、品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受企業歡迎并能熱心服務于企業一線的技能過硬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學生具有出納、收銀、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會計往來核算等崗位所具備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的人才。
1 會計電算化專業現狀
包頭服務管理學校商貿管理系目前有教師17名,其中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師10人,都本科以上學歷,碩士研究生2人,平均年齡40歲左右。全系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共有230多人,分為三個年級六個班。目前開設的相關專業課程有:基礎會計、經濟法、珠算與點鈔、企業會計、稅法、會計電算化、企業會計實務、統計、出納實務等9門功課。專業課教師本學期人均周課時數為14節左右。由于我校在2013年9月份才搬到包頭市職業園區,學校還沒來得及建設實訓場地,目前上課沒有任何實訓教室和設備。教師課堂上還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來講解理論與實訓。在這種環境下上課,全體師生確實感到單調與艱難。好在,學校的領導非常重視我系專業實訓場地的建設,打算在下學期投資100多萬元建立幾個模擬實訓室。
2 實訓場地建設之我見
圍繞培養會計電算化初、中級技能人才的目標,按照職業性、開放性和先進性原則,我校第一步迫切需要建立手工會計實訓室、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室。然后根據我系會計電算化專業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再建立財會仿真實訓室和ERP沙盤模擬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然后建有1個“會計服務中心”,能滿足會計電算化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能力要求,實現課堂與實訓室一體化教學,具備教學、職業培訓、技術服務和師資培訓四項功能。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只談談建立手工會計實訓室和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室的建議。
2.1 手工會計實訓室功能與配套設施 本實訓室的功能是用來模仿企業會計工作的真實環境,是學生進行手工會計技能訓練和企業會計模擬操作的場所。本實訓室開出的實訓項目主要有基礎會計手工技能操作、出納模塊實務操作、財務會計手工技能操作等。學生通過分層次的手工基礎、專項、綜合模擬實訓,熟練掌握企業會計核算方法和賬務處理程序,掌握出納人員應必備的技能,提高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的操作技能,加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本實訓室配備的基本設施有老師示教臺、教學機、轉椅、多媒體教學設備、檢偽點鈔機、裝訂機、外幣票樣、各種票據、算盤、企業會計科目章、雙色印臺、多功能筆筒、財會模擬實驗專用憑證、賬冊、單據等。材料核算流程圖、生產工藝流程圖、銷售核算流程圖、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圖、上年度財務指標分析圖、會計核算方法體系圖、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圖、會計核算方法體系圖。同時學生還應配備學生實驗桌、凳,算盤,印臺,企業會計科目章,企業會計實驗教程,海綿缸及回形針等,點鈔紙,會計模擬專用憑證、賬簿、單證,增值稅專用發票、收購憑證、運輸發票、抵扣明細表等等。
2.2 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室的建設思路
2.2.1 建設電算化綜合實訓室,通常情況下是為了滿足手工會計向電算化會計過渡的需要。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掌握會計原理和各種核算技能知識的過程中,手工會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存在有著必要性。但是,從長遠來看,電算化會計是手工會計必然發展趨勢,這是科技不斷進步的條件下發展的必然。傳統會計的進一步發展就演化為電算化會計,通過會計電算化,一方面將把廣大財會人員從復雜的記賬、算賬、報賬工作中解脫出來,另一方面提高了會計的工作效率,對會計信息的分析、決策等,通過電算化對人工進行了取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管理提供了全面、及時、準確的會計信息。在當前的環境下,這兩種會計方式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情況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渡期。因此,在過渡期間,我們學校開展一體化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學校通過開展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一體化教學,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機融合這兩門學科,對于傳統手工會計和現代電算化會計之間的內在聯系便于讓學生進行了解。
2.2.2 電算化綜合實訓室的建設是較好掌握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技能的需要。通常情況下,當電算化會計和手工會計的實訓同步時,對于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之間的相同處學生才能深刻地體會,即兩者具有相同的處理的對象;處理的內容通常情況下圍繞賬、證、表三大部分;處理流程為:建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另外,在實訓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在會計信息系統中,手工賬的管理主要是記賬、算賬、報賬等,對于電算化會計來說由過去單一的管理演變為財務與業務進行一體化的管理。通過兩種賬務處理實訓同步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對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及利弊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它們之間是相通的。
2.2.3 通常情況下,在綜合實訓區和集中教學區設置電算化綜合實訓室。對綜合實訓區進行規劃和布局,往往是按照企業的生產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相應的要求,同時結合教學需要來進行的,通過對工作環境進行模擬,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在一個逼真的環境中完成崗前培訓,在區內需要設置相應的諸如公司財務部、采購部、倉庫等相關辦公設施和設備,為了確保模擬環境的真實性,在區內同時需要設置銀行、工商、稅務等。通過適當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讓全班學生都有機會進入相關崗位,體驗相應的工作。在模擬的工作環境中,通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實戰演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而便于了解各崗位之間的相互關系。
綜上,我校商貿系會計電算化專業,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會計手工實訓室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實訓室。因為手工實訓與電算化實操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學生加深理解會計理論,提高會計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模擬實驗方式與校外實習方式比較,更具有經濟、省時以及便于對實習內容按教學要求進行再加工、再設計的特點。因此,在實訓中將理論課有關的內容密切結合實訓現場的實踐操作,既從理論上解決“學”的問題,又在現場操作上解決“做”的問題,用理論與實踐相互交融的模式組織教學,是理論、實訓一體化的教學場所。
參考文獻:
[1]劉芳.高職院校會計綜合實訓室建設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2).
關鍵詞: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和諧發展
一、 綠色會計的概述
(一)綠色會計的涵義
1.綠色會計的概念
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二)綠色會計的特征
綠色會計的特征具有以下幾點特殊性:
1. 不確定性。環境問題具有多樣性,在資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復雜,由此綠色會計的經濟業務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2. 周期難以計量及綜合性。涉及環境因素的經濟業務不像一般的經濟業務周期很短、業務較為單純,環境經濟業務的周期很難計量,并且具有很大的綜合性。
(三)綠色會計的目標定位
1.基本目標: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改善社會的環境與資源問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最優化?;趯Νh境宏觀管理的要求,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盡量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2.具體目標: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對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的耗費、環境保護的支出、改善資源環境所帶來的收益等進行確認和計量,為政府環保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和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企業環境目標、環境政策和規劃等有關資料。
二 、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一)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綠色會計信息計量及披露缺乏規范
綠色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學的定量方法及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使得需用貨幣計量、披露的環境資產與負債,環境成本與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
2.綠色會計信息自愿披露的企業比例偏低
中國政府對于環境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環保局、證監會等都沒有提出對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必須披露環境信息,像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這些大公司都是環境敏感行業,也沒有主動做這些事。
3.政府機構監管松散
我國政府對于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管理松散,像環保局、證監會等政府機構都沒有提出對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必須披露綠色會計的信息??傮w來說,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我國公布環境報告的企業寥寥無幾。
4.綠色會計專業人員才人缺乏
目前我國培養會計人員還是以傳統會計為標準,大多數會計人員只對本專業知識掌握得比較好,相關專業即使了解也只是審計,稅務,財政等。很少在生物、生態、環境等方面進行研究,所以真正的綠色會計專業人才實際是個空白領域。
5.綠色會計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環境會計準則或相關規定,在企業會計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關法規中也很少涉及環境問題。在會計實務中,還沒有系統的環境會計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規范。
(二)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企業對環境問題比較敏感
由于社會公眾還沒有樹立很強的環境意識,企業主要受到政府如環境法規及行業政策的壓力而披露環境信息,大多數企業不會主動披露,而且披露的綠色會計的信息以強制性披露為主,使得披露信息的說服力較低,容易造成企業逃避環境問題。
2.現有的會計科目不能滿足確認和計量的需要
現有的綠色會計科目并未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并列入會計報表的辨認和確定過程之中去。
3.缺乏操作性強的會計準則
我國尚未形成具備可操作性的會計準則,使得當前環境會計缺乏與實務相結合的理論支點,導致環境會計實務還沒有相應的理論指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出現盲點。
三、發展我國綠色會計以促進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一)加強綠色會計理論研究
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理論,對綠色會計進行深入的探討,解決成本確認、計量等基本理論問題,完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理論體系。
(二)建立健全綠色會計準則和制度
綠色會計是環境學、環境經濟學與發展經濟會計學相結合的產物。綠色會計除了要秉承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之外,它同時要吸收、借鑒其它學科和領域的一系列觀念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一套綠色會計的理論與方法體系。
(三) 提高財會人員素質
首先,從最基礎的綠色教育和觀念培養做起,改變在校學生的課程結構和學校的授課方式,在高等院校增設綠色會計、審計專業課,將綠色會計作為一項專業課程進行推廣與傳授,。其次,要不斷提高企業財會人員素質,要讓企業財會人員充分了解綠色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
(五) 提升企業管理層的環境責任意識
對于企業管理層,提升他們的環境責任意識,也能起到一個榜樣的形象,帶動企業其他從職人員更明白環境責任意識。
(六) 建立審計與披露制度
我國綠色會計信息披露需要加強環境審計,建立完善的披露制度,同時加強與環保部門的聯系,共同監督,鼓勵上市公司自愿、充分而真實地披露環境信息,并建立更加科學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七) 發展和完善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點在于向環境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應以會計報表為主。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是會計的三大主要會計報表,它們也正是環境會計報告的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1]王霄霄.綠色會計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前景分析[J].中國外資,2012,20:114.
[2]李淑麗.綠色會計實施存在的阻礙因素及其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6:19
[3]趙晶.我國企業實施綠色會計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3,04:138.
[4]王敬理.淺析綠色會計在企業發展的實際應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3,12:214.
近年來,我們通過走訪企業、畢業生回訪等形式,對會計行業背景、中小企業會計人才供需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校企聯手圍繞社會需求和崗位定位,反復論證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出基于工作過程的“校企一體、能財會商”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此為基礎,創優遞進式課程體系,在課程結構模塊化、課程內容綜合化、課程資源現代化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較為顯著的成績。
一、模塊設計,構建“三以一化”的“能力遞進式”項目課程體系
1、課程體系的設計
我們以崗位需求為依托,按照“基礎能力專業能力拓展能力”遞進、模塊化設計課程體系。其中,德育課程、文化課程、專業課程分別按能力遞進的順序設置相應課程,構建“三以一化”(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模塊化)的“能力遞進式”項目課程體系。(見圖1。)
2、模塊課程的構成
(1)德育課程。對德育課程內容和實施策略進行整合,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紀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緯,以各項要素的不同層次為經,以德育綜合課與德育活動課為主渠道,注重德育內容在專業課程中的滲透,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覺行動”的三段式分層遞進、螺旋上升的德育課程體系。激勵學生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做身心健康、品學兼優的人。
(2)文化課程。適當增加文化課課程比例及課時比例,按專業課的遞進式結構,優化課程結構,形成“基本素質核心素質綜合素質”的結構模式,體現文化課的“二為”(文化素質、專業水平)服務目標。以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為標準,兼顧學生興趣愛好,適當開設選修課,促進學生文化綜合素質的提高。
(3)專業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在工作任務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工作能力的內容,圍繞“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綜合能力”遞進的專業能力,重構專業項目課程體系。專業主干課程以專業共同職業能力為基礎來設計,旨在培養專業關鍵能力;專業拓展課程(選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需要,針對專門化方向而設計。
3、模塊課程的組織
我們制定相應課程標準,科學編排課程順序,與后續高職教育課程相銜接,依托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體系,通過教、學、做、培訓、考證、競賽等途徑,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會計技術應用能力。實現人文素養與專業能力并重、專業特長與個性發展兼顧。
二、立足校本,開發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
第一,校企聯合開發理實一體化校(院)本教材。我校深入各類企業廣泛調研,引入行業職業標準,與企業專家、技術人員共同開發《企業會計實務》等10余冊符合專業特色和崗位實際的、與項目課程配套的校本系列教材。其中《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財務管理》教材已成為江蘇省國示范重點建設專業教材。積極參與聯院8門核心課程及配套實訓院本教材的編撰。在開發中堅持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基于工作過程、突出實踐技能。
第二,編寫實踐教學案例等實訓指導用書。為配合實踐教學,結合崗位業務流程,編寫《會計崗位模擬教學案例》、《出納工作手冊》、《收銀崗實訓手冊》、《納稅指導手冊》等系列側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講義資料和實訓指導用書。
第三,創建校本課程開發新模式。通過開發校本課程,創建了集教材開發、編寫、出版、使用、反饋、服務、教研和培訓于一體的新模式,形成國家和省級規劃課程有機統一的、體現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促進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和教師的專業成長。我校承擔的聯院科研課題《職業院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被評為教學成果一等獎,教材建設初見成效。
三、優化調整,對接大賽項目和職業標準整合課程內容
1、賽教結合,嵌入與技能大賽對應的課程內容
我校建立完善會計專業技能競賽內容與專業課程內容的對接機制,通過廣泛市場調研,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將點鈔、翻打傳票、會計業務手工處理及信息化處理等技能競賽內容嵌入專業課程教學。把來自企業的最新技術設計為競賽項目,選用來自實際工作中的真實票據、單證樣式,就某一個真實會計崗位任務設計為競賽內容。切實做到把競賽活動作為一種教學活動,把技能競賽訓練過程作為一個教學過程,實現技能競賽內容和課程內容融合,技能競賽訓練與常規教學活動同步。實現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使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我校在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省市會計技能大賽中多次獲獎。
2、課證融通,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有效對接
我校實施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體系(見表1)。按照職業資格標準進行崗位能力分析,瞄準市場變化,貼近企業需求,調整專業課程結構。在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將涵蓋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的所有知識模塊、技能模塊嵌入專業課程,使證書課程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專業課程內容與崗位技能需求相融合。結合會計專業特點,密切關注與本專業有關的財經政策法規,不斷追蹤行業發展和職業崗位需求,對接職業標準及時調整更新課程內容。
四、示范引領,推進精品課程和資源庫建設
1、加大學校、聯院兩級精品課程建設
確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實務》、《納稅實務》等專業主干課程為精品課程加以重點建設,《會計電算化軟件應用》作為國示范校精品課程進行數字資源開發。2012年,《財務會計實務》被評為聯院精品課程,在聯院24門精品課程中排名第二。該課程以會計崗位核算流程為主線,以實際工作任務為驅動,采用“教學項目化、學習開放化、實踐職場化”的教學模式,按9個會計崗位組織項目教學。
2、充實完善數字化課程資源庫
我校本著開放、自主、創新的原則,建立豐富的數字化核心課程資源庫和考級考證資源庫。不斷充實完善電子教材、授課教案、多媒體課件、教學錄像、訓練測試、習題庫、視頻庫,并將資源庫全部上網,加強師生間雙向交流,實現數字化信息資源共享,取得較好的效果。
五、突出實踐,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魔方體系
1、構建三級實踐教學魔方體系,遞進培養綜合職業技能
通過模擬單元實踐,提升專業基礎能力;通過仿真崗位實習,提升專業核心能力;通過全面綜合實訓,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按照專業能力培養要求和課程標準,從初級動作技能訓練逐步過渡到高級智力技能訓練,形成分崗實訓和綜合實訓相結合、手工實訓和電算化實訓相結合、校內模擬實訓和公司真賬實訓相結合的“教學做”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
2、加大投入、科學規劃校內實訓基地
我校攜手用友、廈門網中網等公司構建了一個涵蓋企業、銀行、證券、稅務、工商等多技術領域、開放共享的實踐教學環境。與實踐教學相配套,購置了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10多款主干課程的實訓軟件平臺、用友暢捷通T3、U8系列常用會計軟件,為學生模擬實習提供了基礎保障。
六、多元評價,構建多維課程評價體系
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逐步形成以學??荚u為核心,社會各方參與的“雙主體”考核(學生、教師)、“多主體”評價(行業、企業、學校等)、“多形式”(課程、項目、任務考試、職業資格考證、技能競賽)推進的多維課程評價體系(見圖2)。
其一,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考評形式多元。在日常教學考評中,對學生采取過程與結果、專業能力與全面素質相結合的多元考核評價方式,通過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綜合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機制,促進學生思考、借鑒、反思、改進、提高。
其二,參照行業標準,引入企業評價。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改進課程評價方法,將職業技能競賽標準、職業資格標準納入課程考核指標,以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為核心指標,將企業評價作為考核的一部分,根據評價結果和社會要求及時調整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專業建設與發展。
七、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建設的保障措施
1、加強團隊建設,構建雙師雙能(智能、技能)師資隊伍
長期以來,我校堅持“培養為主、引進為輔、專兼結合”的原則,加強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以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為龍頭,突出培養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能力、教科研能力及技術服務社會能力,實現師資建設由雙師“素質”向能力的轉化。鼓勵教師參加會計職業資格考試;引導教師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和技能大賽;建立校外專家和校內教師交流機制,實現優勢互補;支持教師業務進修等等,從而打造出一支德藝雙馨、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雙師雙能優秀教學團隊。
2、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互惠共贏的校企交流平臺
我校拓寬校企合作的思路,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原則,進一步密切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參與會計實際工作,培養學生的職業應用能力。聘請企業行業專家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承擔我校的教研課改、教學質量評定、課程建設等工作。實行工學結合的“訂單式”培養,設立“用友班”、“金鷹班”等冠名班,定向培養企業發展所需人才,與25家單位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見圖3)。
八、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建設的成果
【關鍵詞】 銀行會計 教學改革 教學創新
《銀行會計學》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學科,銀行會計教學承擔著為銀行培養現代化實務操作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因此,銀行會計教學要實現理論與實踐并重。但是,目前高校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教材內容陳舊,沒有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金融電子化對銀行會計基本核算方法的影響以及銀行新興的業務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新科技應用不夠,在理論教學中雖然一些教師采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但還沒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輔助教學;教學計劃制定重理論輕實踐,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教學主體地位不突出,甚至有的高校由于經費資金有限,沒有建立銀行會計模擬實驗室等等。因此,對《銀行會計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銀行會計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銀行會計教學現狀
目前,一些高校銀行會計理論教學仍舊采用落后的傳統“粉筆+黑板”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作筆記,這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些高校雖然在理論教學中實現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教師也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來突破教學難點,但只有極少數高校實現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大多數高校沒有實現將《銀行會計學》課程的教學資料、教學課件、參考資料、教學錄像上傳到校園網上,使學生在校園網上可以直接查到所需的相關資料,根據個人情況自主安排學習。對于銀行會計實踐教學,只有極少數高校與銀行建立了“大學生校外實訓基地”,絕大多數高校采用實驗教學,然而,實驗教學主體地位不突出,實驗課時在整個課時中所占比例較低,甚至有些高校沒有開設《銀行會計》實驗課程。一些高校雖然開設了實驗課程,但由于受經費資金的限制,銀行會計模擬實驗室的建設難以實現銀行會計的仿真性;由于實驗指導老師專業素質不高,自身實踐經驗欠缺,還不能正確指導學生完成《銀行會計》課程實驗實訓任務。
2、銀行會計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現出版的教材內容陳舊,亟需進行修訂完善?,F出版的《銀行會計學》教材內容陳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未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教材內容進行及時修訂、未考慮金融電子化對銀行會計基本核算方法的影響、未考慮金融電子化對銀行會計核算人員的新要求、未介紹銀行新興業務的核算方法。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對新科技應用不夠。目前,大多數高校在銀行會計理論教學中實現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教師也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如采用對比教學法,增強學生對銀行會計業務的了解;采用案例教學、問題式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多媒體,結合圖示教學,來突破教學難點,但只有極少數高校實現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大多數高校沒有實現將《銀行會計學》課程的教學資料、教學課件、參考資料、教學錄像上傳到校園網上,使學生在校園網上可以直接查到所需的相關資料,根據個人情況自主安排學習。由此可見,銀行會計理論教學還未充分發揮網絡環境的現代教育技術優勢。
(3)教學計劃制定重理論輕實踐。目前,高校在制定該課程的教學計劃時,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理論課時在整個課時中所占比例較高,實驗課時在整個課時中所占比例較低,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重視不夠,沒有根據該課程的特點著重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
(4)實踐教學主體地位不突出,忽略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銀行業作為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行業,具有高風險特征,高校要想通過與銀行建立了“大學生校外實訓基地”,安排大批量學生到銀行柜臺進行實習難度非常大,這決定了銀行會計實踐教學只能選擇校內模擬的模式,即在校內建立銀行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實驗教學。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銀行會計實踐教學主體地位不突出,甚至有些高校沒有開設《銀行會計》實驗課程。一些高校雖然開設了實驗課程,但由于受經費資金的限制,銀行會計模擬實驗室的建設難以實現銀行會計的仿真性;由于實驗指導老師專業素質不高,自身實踐經驗欠缺,還不能正確指導學生完成《銀行會計》課程實驗實訓任務,使實驗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銀行會計教學問題原因分析
1、新企業會計準則在實務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執行
目前,在實務中除了上市銀行按照要求執行新會計準則外,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還未執行。原因如下:一是缺乏實施新準則的市場環境。如公允價值需要有近乎完美的市場環境,這樣才能使交易價格與公平價格保持一致,而目前我國的市場環境還不完善,有些金融產品甚至還沒有公開市場,從而影響公允價值的運用。二是新準則與監管口徑及稅務政策存在差異。如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銀監會要求按五級分類法計提,而新準則要求按未來現金流折現計提,造成各銀行執行規則不統一;在稅務政策方面,如《關于縮短金融企業應收利息核算期限的通知》(財政部財金〔2005〕5號)中對利息收入“雙90天”的政策規定與新準則規定有矛盾,按新準則利息收入確認應由原按合同利率法改為實際利率法,但執行新準則的商業銀行為了便于計算繳納營業稅仍按照合同利息核算營業稅。三是對相關準則的研究還處在理解、消化階段,深入理論研究、實證研究的較少。
2、既精通會計理論又熟悉銀行業務的教師欠缺
銀行會計教學應對金融電子化挑戰的關鍵在于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教師不僅需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踏實的工作作風,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水平,這就需要通過業務實踐來充實專業知識和提高教學水平。然而,銀行業作為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行業,其工作特別強調保密性和安全性,所以高校教師不容易介入,在實務中對銀行的業務接觸又有限,致使對銀行會計實務不甚了解,掌握銀行業務信息較少,講授《銀行會計學》限于書本知識,缺乏實踐經驗。所以,高校既精通會計理論又熟悉銀行業務的教師非常欠缺。
3、實驗教學、網絡教學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學校資金有限
實驗教學有助于把課堂教學與實踐業務結合起來,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網絡教學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和個性化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許多高校都認識到實踐教學和網絡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學校教學資金有限,銀行會計模擬實驗室的建設難以實現銀行會計的仿真性,致使實踐教學效果不好。要發揮網絡環境的現代教育技術優勢,實現銀行會計教學管理數字化、網絡化,這需要巨額的經費資金來支撐硬件設施建設。
三、銀行會計教學改革與創新思路
1、加強教材建設,完善教材資源
好的教材無論對于教師的教學還是對于學生的學習,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材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礎環節,沒有優秀的教材,就不能培養優秀的學生。為了提高《銀行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加強教材建設,完善教材資源是首要工作。高校教師可以邀請銀行專家共同編寫《銀行會計學》教材,根據企業會計準則、金融電子化對銀行會計基本核算方法的影響以及銀行新興的業務及時更新、完善教材內容,使得教材符合新準則的有關規定,避免教材內容與銀行實際核算脫節,從而提高銀行會計學教材內容的實用性。也可以由財政部會計司聯合銀監會共同編寫統一、規范的《銀行會計學》教材。
2、不斷調整和豐富教學內容,確保其具有先進性
要根據金融會計改革的內容、金融電子化對銀行會計核算人員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銀行內外部環境發展的需要和人才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和豐富教學內容,確保其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時代性。教學內容要突出重點,激發學生學習銀行會計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梢云刚堛y行專家對教學難點、金融熱點進行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先進性。
3、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使用,既強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實現銀行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復合式教學方法,如將傳統的講授法與案例法、討論法、實踐教學相結合,取長補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實施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方法,開展情境教學;充分使用實物形象進行直觀教學;運用多媒體,結合圖示教學法,突破教學難點;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合作式、研究性學習。
4、加強實驗教學,強化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
實驗教學要與銀行會計實務發展保持同步,要重視銀行會計的仿真性。加強實驗教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銀行會計模擬實驗室的建設應突出仿真性;重視手工實驗與上機操作相結合,通過手工實驗與上機操作的結合,銀行會計前臺基礎業務和后臺綜合業務相結合的實習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通過舉辦“銀行業務知識技能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課堂教學與課下自學相結合,從而帶動實踐教學。
5、加強校銀合作,努力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高校可以通過讓本校教師免費給銀行工作人員進行會計方面的培訓,與商業銀行建立“大學生實訓基地”。通過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觀摩,激發學生學習銀行會計的熱情;通過實地實習,使學生熟悉銀行業務核算的實際操作流程,具備將來到銀行參加工作的基本技能。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此,高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既精通會計理論,又熟悉銀行業務的教師隊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聘請銀行專家作為做客教授或擔任該課程的兼職教師,從而強化課程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建立校銀聯合的實習制度,定期安排任課教師到銀行熟悉業務,學習銀行業務的實際操作流程和核算方法,及時掌握新的業務知識及新的規章制度,了解銀行工作的實際操作情況,努力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一。
(注:基金項目:《銀行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課題編號:2012JGQN54。)
【參考文獻】
[1] 萬靜芳:金融電子化條件下的銀行會計教學改革[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4(6).
[2] 鐘云燕:商業銀行會計課堂教學研究[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7(5).
[3] 王濱、歐陽歆、張守芳:論高素質銀行會計人才培養[J].現代商貿工業,2009(2).
[4] 王愛霞: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會計》教材改革的思考[J].中國證券期貨,2011(9).
關鍵詞:會計專業 企業鍛煉 財務管理
一、會計專業教師入企鍛煉的目標
教師到企業里進行鍛煉,主要目標包括四個方面:①對企業的票據傳遞以及業務流程的熟悉掌握,在實務中也能達到熟悉掌握,在以后使課堂教學緊密的聯系實踐,以便消滅理論上空洞的說教。②為了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對傳授實用性和夠用度的知識進行檢驗,檢查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否適應社會的需求。③能夠更好的熟悉掌握票據的分類、裝訂會計資料、以及粘單等操作技能,在財務核算中,能夠更好的從事會計教學實踐。④為了會計理論能夠更好的結合實踐,會計專業課的教師自身的財務應用能力必須得到提高。
二、提高的會計教師的專業能力
1.提高會計專業教師應用財務軟件的能力。目前會計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必備的技能是能夠掌握一兩項財務軟件的使用。但是現在企業里的很多會計人員不會根據財務軟件的自身報表編制功能,對企業的財務編制報表。很多是通過導出財務軟件中的數據,經EXCEL軟件整理編制而成。其主要原因是:對于生成財務報表的財務軟件不準確的自定義報表編制功能,會計人員不熟悉軟件不知道怎么更正,所以花費很多的時間,不得不在EXCEL中對財務報表完成編制的工作。
2.提高了會計專業會計教師操作的基本技能。粘單、登記賬簿以及制單是會計人員操作的基本技能,使用電腦記賬單的話,粘單和制單是操作技能的主要體現。會計人員能夠熟練技能的話,則可生成牢固、整潔、正確以及完整的會計資料。反之,會造成不牢固散失的會計資料、不整潔不方便查閱的會計資料以及不真實、不完整甚至錯誤的信息記錄等等。
3.提高會計專業會計教師的管理財務應用能力。審查賬目、籌劃納稅以及分析財務、設計內部控制制度等時財務人員在管理財務等方面的職責所在,很多企業在審查賬目的時候,發現了入賬沒有經過審批的原始憑證,記錯的會計科目以及長期掛賬的項目等等,了解到了真實的數字背后的情況。如:在分析“其他應付款”余額明細賬的時候,發現了總帳所顯示的金額遠遠低于私人借貸的金額。大量的明細賬的借方余額存在于其他應付款里,企業沒有記錄借入的款項,只記錄了歸還的貸款。但是在總賬中,使其他明細賬的貸方余額起到了抵減的作用。另外,會計人員在參與了管理企業的財務科目時,也會發生不當的行為。
三、進企業鍛煉對會計專業課程建設的影響
1.增設企業會計分行業核算課堂。目前很多經貿類的職業院校開設了會計基礎、管理財務、會計財務、會計成本、實務納稅、會計預算、以及在財務中運用EXCEL等會計電算化專業課堂。這些開設的課堂從理論上講,都能滿足傳播會計知識的需要,但是從職業院校學生的自身素質和就業去向來考慮,在知識的夠用度上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缺陷。他們在進入不同的中小企業后,業務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建筑業、運輸業、服務業、物流企業、教育機構等等。不同的業務特征增加了學生上崗的難度。因此在學院增設會計分行業制度,讓學生認知不同行業的經濟業務,并且帶有針對性的學習會計專業知識。這樣在畢業后學生才能有更好的適應性,也使用人單位滿足了人才的需求。
2.樹立專業會計教育理念。目前,職業教育大力提倡理論和實踐并重的教育模式,因此會計專業要注重培養實踐能力的形式。很多的職業院校對會計專業來講,培養技能是次要的,這是因為會計的技能操作非常的簡單,而那些培養解決、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則不是培養技能就能達到的。從技能操作和會計理論的掌握上看,操作技能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學會了,但是操作過程也是一個必須的過程。為了學生在就業后就能上崗,職業院校要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高度重視,在學生在校期間,是學生會計實踐教學時間必須得到保證。
3.重視在財務應用EXCEL的課堂學習。一般在會計實務課程中,把EXCEL當作輔助課。但是不能顯示出他的重要性。EXCEL是一個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軟件,它的函數應用和計算功能都非常強大,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快速提高,使會計人員的勞動時間能夠得到減少以及保證了正確和準確的計算結果。如:在工資管理中,計算員工的工資和編制工資計算表的時候,可以通過定義函數完成很多項目,并且進行高速的計算??梢杂胕f()函數的七層套嵌計算個人所得稅??梢杂脃ear()/nom()/if()套嵌工齡工資;可以使用month()函數計算基本工資。因此學生熟練的使用EXCEL軟件,會在畢業后很大程度的幫助到從事的會計工作。
4.合理保證開設會計實訓課堂。為了使理論知識融合到實踐中,合理的保證開設實訓課堂。能夠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理論知識,也能夠掌握操作技能,目前很多院校對實踐課堂安排的很少,只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模擬的訓練,學生跟著按部就班的做,導致學生發揮的主觀能動性不高,沒有達到訓練的理想效果。因此,學生在校期間的各項操作技能的熟練要得到保障,就必須保證開設充足的實踐課堂時間,并且以學生為主進行訓練。
5.保證上機操作財務軟件的時間。由于目前財務軟件的普及,在院校中,學生要學會應用財務軟件的熟練操作能力。因此要保證學生能有充足的上機操作時間,同時也能夠有效地運轉硬件設施。但是老化的財務軟件設施和較低的配置,會影響到培養學生掌握財務軟件的目標,因此,職業院校要積極地完善財務軟件的設施和配置,從而能夠達到培養學生在校期間上機操作財務軟件的目的。
四、總結
財務專業教師下企業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綜合能力,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效益。會計專業的教師入企鍛煉是很多院??缂皩I發展的必然途徑。它激發擴大了校企的合作面。同時教師又把企業中的新技術、新標準以及新要求帶到了課堂中,提高了自身的任教能力。
參考文獻:
[1]武俊梅.高職院校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的實踐與探索[J]. 北京教育(高教). 2010(06)
關鍵詞:非貨幣交易;會計處理;建議
非貨幣易,是指交易雙方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以及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發生非貨幣易時,交易雙方相互交換的是非貨幣性資產,此時,通常意義上所講的收入確認和資產計價等原則往往并不完全適用。我國稅法和會計法規對非貨幣交易都做了具體的要求,會計與稅務的要求不盡相同。
一、稅法方面的規定。
1、增值稅的定。
1994年我國全面改革增值稅時,要求企業對非貨幣交易視同銷售,即要求按銷售繳納增值稅,2009年出臺的《增值稅暫行條例》關于視同銷售的主要精神與1994年的規定基本一致。具體列舉的非貨幣交易歸納如下:
(1)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職工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即營業稅項目。
這里歸納為非貨幣交易的內部交易,最大的特點是交易的價格由企業自行決定。稅法對購買的貨物用于內部交易沒有要求視同銷售,因為其價格是內部決定的,并且增值稅規定:“第十條 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企業外購的貨物用于這些方面沒有要求做銷項稅,已經做進項稅的,用于這些方面時要做進項稅轉出的賬務處理?!?/p>
(2)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用于投資、抵債、分紅、捐贈等。
這里歸納為非貨幣交易的外部交易,其交易價格受交易雙方的控制。
2、企業所得稅的規定。
企業所得稅法及補充規定的精神,要求對這類業務產生的收益調整增加所得。
我國所得稅在對應稅所得的認定上是按照凈資產增加學說來執行的,企業在一定時期的凈資產只要實現了增加,都要計入應稅所得征收所得稅,非貨幣交易所發生的凈資產增加部分要求調整增加所得,征收所得稅。
2008年的《企業所得稅法》以及國家稅務總局的補充規定,要求對非貨幣交易按公允價銷售資產和交易兩次賬務處理,企業會計實務中不管對非貨幣交易如何處理,都必須按銷售繳納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
二、會計方面的規定。
1、財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制定、了《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易》,并于2001年1月18日進行了修訂,以規范企業非貨幣易的會計核算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以非貨幣易換入的長期股權(債權)投資,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涉及補價的,應按以下規定確定換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1)收到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確認的收益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補價后的余額,作為初始投資成本;(2)支付補價的,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和補價,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判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參考原則為:補價占整個交易金額的比例低于25%。
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應按應付債務的賬面價值結轉。應付債務的賬面價值與用于抵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資本公積,或者作為損失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
2、2006年2月在此基礎上修改了《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一)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二)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新準則規定,如果某項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就應以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帳面價值加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任何損益
三、結合稅法和會計方面對非貨幣交易的規定,建議我國各類企業按照稅法精神對非貨幣交易做如下的賬務處理。增值稅條例要求按銷售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要求按公允價銷售資產,再進行交易。會計要求沖銷實物資產價值,差額部分確定當期損益。由于會計的規定與稅法不一致時,要按稅法精神納稅,建議無論什么性質的企業,直接按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精神處理非貨幣交易的業務:按公允價銷售實物資產再交易兩次賬務處理。因為企業會計的處理與稅法不一致時,要求按照稅法計算繳納稅款。具體建議如下:
1、企業以非貨幣資產發放職工福利的會計處理建議。
以非貨幣資產發放福利,先按公允價銷售實物資產,再以應取得的款項做福利發放。例:企業將一批產品發放給職工作為職工福利,產品的成本為10萬元,以前該產品的銷售價格(無稅價)有:12萬、13萬、14萬。
由于企業以產品法福利屬于內部交易,價格是有企業決定的,可以選擇較低的公允價(12萬)銷售產品,(因為企業選擇較低的公允價銷售,納稅降低,又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接收資產方的實際利益),再發放福利。另外,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實際發放的職工福利費,在不超過工資總額的14%以內允許稅前扣除。企業按傳統提取福利費再發放福利的會計處理辦法,會出現年末“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的貸方余額,按企業所得稅法的精神,沒有實際發生的福利費不允許稅前扣除,要求調整增加所得。建議企業的福利費采取直接列支的辦法,即:在發放福利費時直接計入“管理費用—福利費”,稅法規定對發生的福利費要求單獨記賬核算。上述以產品發放福利的會計處理建議為:
(1)、借:應收賬款14.04萬(12萬×1.17)
貸:主營業務收入12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萬(12萬×17%)
(2)、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萬
貸:庫存商品10萬
(3)、發放福利:
借:管理費用——福利費14.04萬
貸:應收賬款14.04萬
2、企業以實物資產抵償債務的會計處理建議。
企業以實物資產抵償債務,同樣建議按公允價銷售實物資產,再做抵債的賬務處理。只是抵償債務屬于外部交易,交易價格一般會經過交易雙方的商議,一般會有協議價,協議價不同于正常的貨幣交易,會出現重組收益或損失,企業再選擇公允價銷售時多了一個協議價,會計要選判斷協議價是否公允,是否較低。
例1:企業以一批產品抵償債務16萬元,產品的成本為10萬元,以前銷售的價格(無稅價)有:12萬元、13萬元、14萬元。抵償的債務16萬元是含稅價,增值稅的收入要求換算成無稅價,換算成無稅價為13.675萬元(16萬÷ 1.17),超過成本價10萬元,可以算是公允的,但企業還有更低的公允價12萬元,可以選擇12萬元作為公允價銷售實物資產。會計分錄建議為:
(1)借:應收賬款14.04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12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萬(12萬×17%)萬
(2)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萬
貸:庫存商品10萬
(3)抵償債務:
借:應付賬款16萬
貸:應收賬款14.04萬
營業外收入2.04萬
例2:企業以一批產品抵償債務10萬元,產品的成本為10萬元,以前銷售的價格(無稅價)有:12萬元、13萬元、14萬元。抵債10萬元換算成無稅價為8.574萬元,低于成本價10萬元,應該理解為不公允,要求按公允價12萬元做銷售,再進行抵債。會計分錄建議為:
(1)借:應收賬款14.04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12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萬(12萬× 17%)萬
(2)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萬
貸:庫存商品10萬
(3)抵償債務:
借:應付賬款10萬
營業外支出4.04萬
貸:應收賬款14.04萬
例3:企業以一批產品抵償債務14萬元,產品的成本為10萬元,以前銷售的價格(無稅價)有:12萬元、13萬元、14萬元。抵償債務14萬元,換算成無稅價為11.97萬元,高于成本價,應該理解為公允價,又比以前的公允價低,可以選擇該協議價銷售再抵債。會計處理建議為:
(1)借:應收賬款14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11.9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3萬(1196萬× 17%)萬
(2)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萬
貸:庫存商品10萬
(3)抵償債務:
借:應付賬款14萬
貸:應收賬款14萬
3、企業以實物資產進行債券投資的會計處理建議。
企業以實物資產進行債券投資,實物資產的所有權發生了轉移,同樣建議選銷售實物資產,再進行投資的賬務處理。例:企業以一批產品對外進行債券投資,協議價17萬元,產品的成本為10萬元,以前銷售的價格(無稅價)有:12萬元、13萬元、14萬元。由于投資的協議價16萬元是公允的,但還有更低的公允價(12萬元),可以選擇12萬元做銷售。建議的會計處理為:
(1)借:應收賬款14.04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12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萬(12萬× 17%)萬
(2)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萬
貸:庫存商品10萬
(3)債券投資:
借:長期債券投資17萬
貸:應收賬款14.04萬
營業外收入2.96萬
4、企業以實物資產進行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建議。
增值稅條例規定的視同銷售沒有明確投資時股權投資還是債券投資,企業對外進行股權投資時,由于投資資產的所有權沒有轉移,做銷售比較勉強。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的規定:適用一般性稅務處理規定:企業股權收購、資產收購重組交易,相關交易應按以下規定處理:
(1)被收購方應確認股權、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2)收購方取得股權或資產的計稅基礎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
(3)被收購企業的相關所得稅事項原則上保持不變。
股權轉讓所得是指股權轉讓價減除股權成本價后的差額。
企業以實物資產進行股權投資時,可以不做銷售的賬務處理,即不用按銷售來繳納增值稅,但實物資產所外購的材料是已經做了進項稅的,既然不做銷售,就應該在投資時做進項稅轉出的賬務處理。例:
企業以一批產品對外進行股權投資,協議價16萬元,產品的成本為10萬元(成本中含有材料成本7萬元),以前銷售的價格(無稅價)有:12萬元、13萬元、14萬元。建議的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16萬
貸:庫存商品10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7萬
營業外收入43萬
(作者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玉龍.對非貨幣交易相關問題的探討.財經界(學術版),2012,(1).
[2]張曉琴.非貨幣易會計的問題研究.商場現代化,2013,(17).
[3]許廣娟.上市公司非貨幣交易準則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集體經濟,1010,(30).
【摘要】中職的會計專業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性與技術性,其專業課程需要與實踐良好結合,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學法正是提升課堂中理論與實際聯系的重要教學方式。本文闡述了案例教學法概論,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中職;會計教學;應用
隨著社會對會計人員的崗位要求越來越高,中職會計專業其教學方式正面臨著改革,將中職會計朝著綜合性與實用性方向發展,就需要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增強會計課程實踐操作水平的重要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縮短適應工作崗位所耗費的時間,是解決中職會計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聯系不強的有效手段。
一、案例教學法概論
(一)內涵
案例教學法是按照本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由教師進行課程的情景化處理,并通過案例的模擬讓學生進行分析與思考,并通過學生小組之間獨立商討和研究的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對問題的分析c解決能力。我國教育部門現階段正在大力的號召素質教育,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到中職的會計專業教學中,是響應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舉措。
在傳統的會計課堂中,主要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體,這種灌輸式的傳統教育方式顯然已經無法實現現階段中職會計專業的需要,案例教學法應運而生。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促動式的教學方式,根據本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通過課程案例及事件的收集,經過加工并將其運用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自主調查研究以及獨立思考、討論的方式進行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夠將課堂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連接。
(二)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1.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專業課教師的良性引導,通過實際案例的講授,將教學的專業性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形結合,是提升中職會計課堂質量水平的重要手段。通過案例法的教學,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將理論與案例進行有機結合,能夠引導學生自主性的參與教學過程中,是活躍氣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教學手段,案例教學法能夠將被動的課堂轉換為學生主動性探究的課堂模式。
2.完善案例內容
會計專業本身的實踐性特征,使得其對學生的操作與知識應用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案例教學法能夠將學習情境進行假設并高度還原,學生通過實際案例的引入,能夠將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真實,對學生的動手操作以及思維的培訓有著極大促進作用,對于提升學生綜合專業素質也有著較直接的影響。
二、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一)組織實施
1.組織并設計案例,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案例教學方式中的案例選擇和設計環節十分重要,教師需要根據本專業演技本節課所需要教授的知識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目標,進行案例科學化選擇。中職學生其學習基礎知識較弱,好奇心比較強,因此,教師可以適當選擇一些有趣味和高度代表性的案例進行講授。教師需要預先對所選擇案例進行設計,并在課堂開始時下發給學生。學生也需要在課程開始之前做好充足準備,準備好案例的背景資料以及所使用到的工具,并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具體化補充或提問。
2.分析案例、課堂討論
在此環節中,重點在于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引導,設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出,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科知識與案例主體的討論。教師應當進行學生討論方向的適時引導,學生通過意見抒發,來進行小組討論,將較為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與邏輯推理,通過分析和實際操作處理,讓學生的業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自身疑惑的問題進行小組之間商討,同時教師也應當給予一定的方向引導,以保證學生問題討論過程的有效性。
(二)具體應用
1.導入案例,并提出問題
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案例的選擇需要具備高度實踐性特征,教師可以將會計實務作為教學案例的基礎,例如在課程“采購實務”相關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企業實際采購工作的觀察,對企業的財務工作和采購環節以及所需票據、材料等作出了解,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案例的設計,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模擬,提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
2.創建學習小組,展開案例討論
案例教學法需要創建不同的學習小組,通常情況下,小組內成員為10人最佳,教師將課題提出之后,由學生進行小組內的自由商討和研究。在課堂中做好討論,并在一段時間后,由小組派專人進行觀點的闡述,然后及時進行觀點的歸納與總結。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此環節,有的可以扮演收款方、有的可扮演付款方、單位開戶行以及付款單位開戶行等,通過全過程角色的模擬,實現操作程序的熟知。
3.課程結束后進行案例總結與報告
案例的總結是案例教學法的重要結晶,是學生對自我思考和研究成果的總結,因此,在課程完成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這樣不僅能夠做到知識的總結,還能夠起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師可對學生報告進行適當點評,并綜合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給予客觀評價,以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結束語
案例教學法對中職會計專業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性意義,是推動中職會計教學水平的重要推動力量。在具體的教學法實施中,需要通過案例合理選擇與客觀討論、評判等環節,加強案例教學的整體效能和水平,為學生今后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俞福明,劉平榮.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08(06):164165
[2]王恩君.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11(09):245246
[3]張容芳.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0(0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