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老齡化的對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齡化的對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齡化的對策

        第1篇: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關鍵詞:老齡化;電視媒體;惠老服務;反思對策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121-02

        當前國際上通常采用兩個標準來界定老年人社會:其一是聯合國在1956年推薦的65歲,其二是在1982年召開的世界老齡問題大會上所推薦的60歲。發達國家一般遵循第一個標準,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一般采納后者。就我國而言,在196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術研討會上,60歲被規定為老年期;1981年第二屆會議建議將65歲作為老年期的起點年齡(此建議并未被采納)[1];經過數次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條明確規定:“本法所稱老年人是指六十周歲以上的公民。”因此在我國,老年期法律界定的起點年齡為60周歲。

        國際慣例是將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作為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按照聯合國的統計標準,我國在2000年就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根據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末,我國60~64周歲人口數為5866.7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4%;65~69周歲人口數為4111.3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3.08%;70周歲以上人口數為7781.3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83%[3]。從2001年起,平均每年增加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大大超過總人口年均0.66%的增長速度[4]。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數字,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5]。由此可見,中國社會已經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將關系到整個老齡化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一、老年受眾的信息需求與媒體接觸習慣

        目前國內很多研究是基于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探討老年人群體的需求狀況。美國耶魯大學的奧爾德弗在此基礎上,提出三種核心需要:生存、相互關系、成長。老年受眾的信息需求也不外乎這三個方面。基于生存需求,老年人普遍關注民生類、醫療保健類信息;基于相互關系或稱為社交需求,老年人對于文體活動類、旅游類信息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基于成長需求,老年人側重于科普知識類、教育類信息,這也是其求知需求與自我價值實現需求的集中體現。

        就老年人選擇信息渠道的比例而言,從高到低依次為電視、親朋好友、圖書報刊、廣播、網絡、講座[6]。電視媒體高居首位。這主要是因為,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現代家庭觀念的轉變,空巢家庭數量增加,老年人容易產生心靈上的孤獨感和精神上的空虛感。而電視媒體因其屏幕大、內容多元化、感染力強以及家庭普及率高等媒體屬性,自然而然成為老年人“家庭精神陪伴”的首選。這一點在農村地區尤為明顯。“村村通”政策使電視機在農村甚至更偏遠地區的普及率明顯高于其它媒體。即便出現了網絡新媒體,由于老年人群體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較慢,掌握網絡操作技術的能力較弱,而電視機操作簡單,因此更受青睞。當前,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出現分流了大批年輕電視受眾,但對老年受眾的分化作用不明顯。老年人群體的媒體接觸習慣相對穩定,在電視媒體受眾中的數量以及接觸時段廣度和時間長度上均處于首位。

        二、我國電視媒體惠老服務的缺位

        電視惠老服務屬于媒體公共服務的范疇。我國所要推進的電視媒體公共服務體系,是“政府主導的、以滿足農村的基本視聽權益為重點、以均等化為目標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7]。電視媒體既然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就應當面向廣大社會公眾,以保障公共利益作為媒體的“立業之本”。社會公眾既包括主流精英,也包括社會弱勢群體和邊緣人群,比如老年人群體。公眾需求是多元化的,公眾能分享到多元化的媒介內容也是公共利益的題中應有之義。

        然而反觀現實,當前電視媒體針對老年人群體的專門性節目少之又少,與這一特殊群體的現實需求無法匹配。這一切歸因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傳媒產業化發展張大了其自身的經濟屬性,使其在經濟活動中帶有明顯的趨利性,從而淪為“經濟人”。資源的稀缺性使得“經濟人”的思考和行為趨于在即定的約束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于是,電視媒體常常以收視率為導向,主動放棄那些社會效益好、但制作成本高、經濟回報少的公共服務類欄目,轉而投向成本低、見效快、能贏利的娛樂類節目[8]。

        這里還涉及電視媒體“有效受眾”的選擇問題。所謂“有效受眾”,是指“含金量”高的受眾群體,具體就是指“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人群。對媒體而言,他們是“高質量的商品”,可以向廣告商賣出高價[9]。而老年受眾則是“無效”人群,沒有“利用價值”,容易被媒體忽略。目標受眾選擇的功利性使媒體內容趨向單一,這也造成了電視媒體惠老服務的缺位。

        三、構建以電視媒體為核心的家庭惠老信息服務平臺

        作為老年受眾首選的“精神陪伴”,電視媒體提供的惠老節目應當更具針對性,更凸顯服務功能,更體現互動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家庭惠老信息服務平臺應當成為電視媒體的一個重要功能體現。

        第2篇: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醫療保險;制度;挑戰;對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66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2-0-01

        所謂的人口老齡化,其實就是總人口數量中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長的一種動態過程。按照國際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的60歲和65歲的老年人的人口比例超過總人口數量的10%和7%,這個國家或地區就步入了人口老齡化階段。而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已然形成。因此,政府要及時分析人口老齡化問題給醫療保險制度帶來的挑戰,并制定相應的對策維持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 人口老齡化給醫療保險制度帶來的挑戰

        相較于年輕人,老年人顯然更需要醫療保險。在人口老齡化現象越發嚴重的情況下,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遭到了巨大挑戰。就目前來看,人口老齡化問題給醫療保險制度帶來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給保險基金供給帶來的挑戰,二是給保險基金支出帶來的挑戰。

        1.1 人口老齡化問題給保險基金供給帶來的挑戰

        我國現階段的醫療保險制度主要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構成。其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費用繳納由個人和政府共同完成。具體來說,就是在一定的繳費金額范圍內,居民享受的待遇將由當年的繳費情況決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老年人的比例有所增加,對醫保基金的收入也不會產生過大影響。但是,不同于其他兩種繳費方式,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費用是由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的。而職工退休后,可在達到一定的年齡后享受醫保待遇,不需要繼續繳納費用。隨著老年人數量的增加,醫保基金的繳費人員將遠遠少于享受醫保待遇的人員。因此,人口老齡化就會給保險基金的供給帶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

        1.2 人口老齡化問題給保險基金支出帶來的挑戰

        在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下,老年人的數量將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基金的支出將遭到一定的挑戰。一方面,在醫療條件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人們的平均壽命將不斷增長。這意味著,居民在退休之后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享受醫療保險的待遇。另一方面,近年來老年疾病的發生概率不斷增加,醫療保險的支出費用也將逐漸增長。因此,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將會迅速增加。

        2 醫療保險制度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對策

        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已然發生,且在短期內也無法得到有效改善。為解決人口老齡化給醫療保險基金供給和支出帶來的矛盾,相關單位應積極尋找對策解決醫療保險基金供給和支出存在的問題。

        2.1 尋找更多保險基金的供給

        要想緩解目前醫療保險費用緊張的問題,就要尋找更多保險基金供給。一方面,政府應擴大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面,使更多人參與到醫療保險的費用繳納中,緩解目前醫療保險費用緊張的問題。例如,政府應將民營企業、民辦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納入到醫療保險的參保群體中。另外,在經濟運營多元化發展的今天,無論是事業單位還是民營單位,都應采取多元化的投資理財渠道。所以,相關單位應為醫療保險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使銀行理財產品、股票等資源成為醫保基金的投資對象。為降低醫療保險的投資風險,相關單位應構建多層次的投資模式,進一步拓寬醫療保險的投資渠道。最后,政府應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醫療保險的資金投入,解決醫療保險的資金供給問題。

        2.2 做好保險基金支出的控制工作

        一味增加醫療保險的基金供給,顯然無法解決人口老齡化給醫療保險制度帶來的挑戰。所以,政府還應做好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的控制工作,緩解醫療保險支出費用緊張的壓力。一方面,政府應通過規范醫療機構來解決過高的醫療費用問題。具體來說,就是使醫療水平盡可能高的同時,減少醫療支出的費用。這不僅可解決老年人的看病問題,還能解決醫療成本控制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要推廣社區醫療服務,進一步降低醫療費用。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建立集醫療、預防和保健為一體的老年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增強老年人的保健意識,降低老年疾病的發生率。另外,政府還可推廣體檢制度,使國民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有效減少醫療保險基金的支出。

        3 結 語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發展趨勢,政府和相關部門只有充分認識到人口老齡化問題給醫療保險制度帶來的挑戰,并處理好醫療保險基金的供給和支出問題,才能保證我國醫療保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康彩霞,王宏.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險制度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9(1):108-109.

        第3篇: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們需要把老年人的臨終關懷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因此,如何保障老年人在生命歷程最后階段的質量必然會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

        1.適應人口老齡化的需要。2013年2月,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我國第一部老齡事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本報告提到,2012年我國老齡化水平達到14.3,老年人口數量已經達到1.94億,預計2013年老齡化水平達到14.8%,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與此同時,老年人口的內部變動致使人口老齡化的形勢更加嚴峻。一是高齡老年人口持續增長,2013年比2012年增長100萬人,達到0.23億,而且這種年均增長100萬的趨勢將持續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持續增長,2013年比2012年增加150萬人,達到3 750萬。三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增長較快,2013年突破1億人。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規模越來越大,2013年也已突破1億人。五是無子女老年人和失獨老年人逐漸增加。因為實行計劃生育的那一代漸漸步入老年期,加上獨生子女的風險因素,沒有子女的老年人持續增加。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我國人口年齡分布已經遠遠超過國際標準,過早地進入老齡化時代。

        快速的高齡化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是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加之疾病譜的不斷改變,導致老年人死亡的疾病有心腦血管、惡性腫瘤等。老年人患有的這種疾病均有發展相對緩慢的過程,導致很多老年人在疾病和痛苦中徘徊。而現代社會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部分,這些老年人在臨終之際只有一個子女照顧,致使老年人照料成為一個大難題。二是伴隨著快速的老齡化使勞動力數量減少,勢必會影響整個社會勞動生產效率。而且,通過社會或者市場商業化養老機構來供養和照料他們難度很大,現階段我國社保基金缺口較大,給目前老年人照料造成很大的困難。

        2.能夠有效節約衛生資源。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衛生資源嚴重不足,而且這種局面在短時期內也不會有較大改變。因此,要從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講,要堅持最有效的原則,從人道主義觀念出發,關注生命質量。對那些身患不治之癥的病患來說,除了自身承受巨大的病痛折磨,甚至還會花費巨額的醫療費用。盡管臨終關懷需要社會支付較多的服務費用,但相比臨終病患的醫療費用而言,它將會使這些節約的費用轉移到其他人有結果的治療上,使醫療保險費用發揮最大的價值。臨終關懷改變了過去醫療機構對任何病人都進行醫治的做法,而是承認對某些患不治之癥的病患無法救治的客觀事實。通過設立臨終關懷機構對他們提供舒適的照料,而不是消耗無謂的衛生資源,這才是真正體現了人道主義關懷的精神。

        二、我國臨終關懷面臨的問題

        臨終關懷在我國發展了近20年,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相差很遠,這也與我國老齡化規模和速度不成正比。目前,我國臨終關懷面臨以下問題:

        1.總體水平低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相繼創辦的臨終關懷機構大約有200多家,基本能維持運營的有100家,從業人員在4-5萬人。而隨著老齡化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上疾病譜的變化,老年人醫療保健和照料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與此相關的臨終照護也越發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我國目前的臨終關懷機構數量少、規模小、覆蓋率低,總體水平低下。具體表現為:一是臨終關懷覆蓋率低,從業人員缺乏。目前人口老齡化規模不斷擴大,癌癥患者逐年增加,這就導致我國居民對臨終關懷需求日益強烈。而現在臨終關懷機構覆蓋率還很低,供需矛盾加劇。二是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待提高。

        2.傳統倫理思想的束縛。首先,我國傳統的生死觀過分強調生的問題,缺乏對死亡本體性研究,因而造成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從而避談這個問題。中國人的生死觀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必然導致人們對死亡缺乏理性的認識,面臨終關懷必然要和病人及家屬談論死亡問題,因此,臨終關懷和我國傳統死亡觀存在著內在沖突。其次,在我國傳統倫理思想中,強調百善孝為先,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些表明孝是評價人們行為準則的最高標準。深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不管父母親人患有何種絕癥,兒女及家屬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治療,而不能放棄,否則就會背上不孝的罪名。在這種觀念下,人們忽視了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更忽視了老人的生命質量和死亡尊嚴。在這種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下,我國臨終關懷機構受到冷落,往往出現空床的現象。

        3.缺乏社會資源的支持。我國臨終關懷的發展不僅需要精神的支持,更需要整個社會的支持,尤其是在資金和醫療政策方面的扶持。凡是接受臨終關懷的病人,一般都是采用姑息治療,使用藥品一般也都是比較便宜的,因此,臨終關懷機構的收入相較一般醫院收入相對較少。但是臨終關懷機構對病房設施等投入相對較高,這就導致一般臨終關懷機構入不敷出。而且,臨終關懷機構人員需要進行培訓,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如果沒有國家財政和社會資金的支持,這些機構存在的基礎就沒有了。目前,政府財政對臨終關懷機構支持比較少,阻礙了這些機構的發展。由于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財政實力有限,醫療保險覆蓋面還不夠大,導致臨終關懷機構發展受到了很大制約。

        三、發展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的對策

        1.加強宣傳教育,積極推進臨終關懷理念的形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命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更加關注死亡的過程。身患絕癥的病患在后期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通過臨終關懷能消除他們對死亡的恐懼,能夠安詳、舒適、有尊嚴的離開人世。發展我國的臨終關懷事業,必須要進行大力宣傳教育,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接受這種臨終關懷文化。一是開展死亡教育,樹立正確的死亡觀。由于我國傳統觀念的束縛,絕大部分人不能正確認識死亡過程。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是對傳統死亡觀念的巨大沖擊,人們需要加強死亡教育,克服對死亡的恐懼,這樣能幫助病患親人縮短病痛過程,提高生命質量。在很多發達國家,死亡教育已經是學校教育的一門學科,不管是在學校還是醫療機構,都能接受這種教育。而我國開展死亡教育的學校或醫療機構都很少,這就需要我們在醫學基礎教育和繼續教育中,盡快增加相關死亡教育課程,使醫護員工正確對待病患的死亡,并能指導病患家屬樹立正確的死亡觀。二是對傳統觀念的重新理解和認識。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其中孝在人們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種觀念要求善始善終。而當今對孝和善終的認識異化,對臨終病人的過度治療,不關心病患的臨終感受,病人死后大操大辦,這都不是孝的真正表現。孝敬父母,要估計父母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使他們得到關心和尊重。

        2.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臨終關懷模式。20世紀60年代,英國創辦了最早的臨終關懷機構,隨后相繼在美國、法國、加拿大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起來。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真正開展臨終關懷事業,到目前已經過了20多年的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臨終關懷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一是建立社區、家庭養老和臨終關懷一體化模式。我國目前普遍存在兩種臨終關懷模式:一種是以家庭臨終關懷為主,一種是以臨終關懷醫院為主。這兩種模式涉及面較廣,在實踐中操作起來有很大考驗。因此,要根據我國國情尋找一種適合的臨終關懷模式,既要考慮到現有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情況,還要改變傳統的護理模式,鑒于此可以建立社區、家庭養老和臨終關懷一體化模式。社區處于整個臨終關懷服務的核心地位,它本身可以提供醫療服務,也可以組建跨學科小組,參與針對家庭病患的照顧計劃。

        第4篇: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挑戰;對策;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6-0252-02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目前,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都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或即將進入老齡社會。1999年,中國也進入了老齡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僅是中國自身的問題,而且關系到全球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備受世界關注。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龐大老年群體的養老、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需求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全國老齡辦,2006)

        一、人口老齡化面臨的挑戰

        (一)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面臨的挑戰

        老年人口的首要問題是養老保障,而經濟保障是養老保障的基礎。城市地區老年人的照料和精神慰藉內容主要倚重家庭,農村養老則主要是依靠家庭。因此,城鄉老年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問題;而農村老年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養老經濟或物質保障問題。

        農村家庭養老面臨的挑戰:一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子女數量減少,家庭規模趨于變小,是家庭資源供給減少和不確定。二是農村家庭養老的經濟基礎已經開始動搖,農村土地的收入和保障功能被不斷減弱,使家庭資源供給具有不確定性。

        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將嚴重挑戰原有的養老保障體制。主要表現:一是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養老金支出的快速膨脹。二是養老保險的隱性債務巨大。三是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養老金空帳風險加大。(姜向群,2006)

        (二)健康與醫療保障的困境

        根據2004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資料,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絕大部分老年人身體健康,有91.19%的老年人生活能自理,其中男性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女性,占92.58%,女性為89.86%,比男性低2.72個百分點,說明男性老年人生活自理的比重高于女性。

        從總體上說,中國的食品、住房、教育和保健服務以及影響健康狀況的許多其他因素均達不到經合組織(OECD)的水平,結果,中國老年人壽命比經合組織國家的老年人短,而且他們的晚年往往是體弱多病,存在嚴重的健康問題。

        人口老齡化使城鎮醫療保險面臨風險。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老年人口醫療需求的普遍提高,再加上老年人口護理性醫療需求的快速增長,這些都將給醫療保障帶來巨大的壓力,主要表現:一是人口老齡化速度與醫療保險基金增長速度不相適應。二是老年人口醫療服務需求與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承受能力不相適應。(陳佳貴,2001)三是老年人口醫療費和占醫療保險基金的比重逐年上升。(穆懷中,2005)四是勞動年齡人口醫療保險繳費負擔加重。

        (三)社區服務與生活照料的阻礙

        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是社區服務。隨著人口老齡化壓力的增大,傳統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經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開居住已經相當普遍,“空巢”家庭增多,這給老人的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帶來諸多不便。因此,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對社會福利和社區照料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對眾多獨生子女來說,將來對老人的贍養、照料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四)社會福利設施不足

        社會養老設施供給水平低,老年床位數嚴重不足,利用率不高。中國目前共有各類老年社會福利機構3.8萬個,養老床位120.5萬張,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僅有8.6張,與發達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數50-70張的水平相差甚遠。(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2006)另一方面,現有各類社會福利收養單位的床位數利用率不高。社會養老設施的區域分布不平衡,導致服務能力的差異。

        (五)迅速的老齡化對計劃生育提出的新挑戰

        由于計劃生育中國人口又提前步入了老齡社會,而且生育率迅速而持續的小將導致21世紀上半葉人口老齡化空前的加速。據預測2000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7%,將在2025年左右達到14%,如果是低方案,達到14%的時間將是2020年,人口老化速度之快可以與發達國家日本的人口老化比肩,而且成為21世紀世界上人口老化最快的國家。(李建新,2005)

        二、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對策

        面對日趨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我們必須從人口老齡化的共同成因與特殊誘因出發,在分析老年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從多方面著手,有針對性的逐步解決。

        (一)經濟方面的對策

        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后盾,來解決因人口老齡化所帶啦的社會問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集中到一點,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沒有經濟的發展,老齡化所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難以解決。

        第5篇: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上海;醫療保險

        中圖分類號:F812.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8-0067-03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對老年人口的關注也逐漸成為人口研究當中的一個核心命題。尤其是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患病人口尤其是患慢性病人口的增加這一突出問題也開始顯現,用于老年人的醫療保險費用支出也呈現出大幅度增加,這無疑給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帶來了壓力。那么,人口老齡化將會給醫療保險帶來哪些影響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將會使我們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給醫療保險基金帶來的風險。尤其是,上海市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階段的城市,并且也是目前全國老齡化程度最嚴峻的城市,因而研究人口老齡化對上海市醫療保險的影響將更具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對人口老齡化對上海市醫療保險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上海市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特點

        上海市是中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之一,發展至今,上海市人口老齡化主要呈現出老齡化的程度高、速度快和高齡化突出等特點。進入21世紀以來,上海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比有逐步增大的趨勢,老齡化速度更是明顯。

        概括起來,上海市人口老齡化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老齡人口基數較大,增速快。從上海市統計局數據來看,截至2012年,上海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數已經達到367.32萬人,老年人口較多;而且從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比來看,2012年度,上海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比已經達到25.74%,高于國際社會公認標準約15.74個百分點,也遠高于1979年上海市首次進入人口老齡化時的比例。這一現象說明上海市老年人口不但絕對數額較大,而且老齡化增速也快。第二,高齡化發展態勢迅猛。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上海市人均預期壽命大大延長,人口老齡化已經表現出明顯的高齡化趨勢。20世紀90年代后,上海市老年人口中高齡老人占比不斷上升。1964年,上海市高齡老人占比僅為4.43%,到1996年,這一比例已經升至10.80%;同時,絕對數額,也從1964年的2.9萬人上升到1996年的24.9萬人。這說明無論從相對數量還是從絕對數量來講,上海市高齡化發展都非常迅速,并且都達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高齡老人的增加也意味著需要用于老年人醫療的費用也將增加。

        二、人口老齡化對上海市醫療保險的影響

        隨著上海市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和日益加劇,社會負擔也在不斷加大,用于老年參保職工的醫療費用也將不斷增長,老齡化將給上海市醫療保險基金帶來沉重的壓力。從老年人的疾病特點來看,一般而言,老年群體發病率比年輕人高3―4倍,住院率高2倍左右,因而用于老年參保人員每年消費的醫療費用一般來講要高于年輕人。與此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老年群體基數的增大,社會上的大部分醫療資源將被老年群體所消耗,整個社會的醫療費用亦將呈現上升趨勢。凡此種種,我們不難設想,在老齡化加劇的形勢下,如果維持現有的參保規模、籌資水平及享受水平不變,上海市醫療保險資金在未來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1.社會年齡結構老化導致醫療保險基金積累不足

        由于退休老人的醫療保險支出主要依靠在職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基金來支出,因而,人口老齡化將會使提供醫療保險基金繳費的人數相對減少,而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的人數增多。加上老年人發病率比年輕人高3-4倍、住院率高2倍左右這一患病特點,因而,毫無疑問的是社會年齡結構的老化對未來醫保基金的積累提出了挑戰。

        首先,離退休、退職人數增加。從圖1上海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情況來看,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每年離退休、退職人員占總參保人員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從圖中來看,2001年末參保人數中離退休、退職人數為239萬人,到2012年,該人數直線上升至421.52萬人,短短11年間,參保人數中離退休、退職人數就增加了182.52萬人。從上升趨勢和幅度來看,離退休、退職人數的絕對數額每年都呈上升趨勢,最初年份年增加5-7萬人,2004年以后,每年絕對數額增加達到10-15萬人。

        圖1 2000―2012年上海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情況

        資料來源:上海市統計局編.上海市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2013年.

        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1年對社會保險政策進行了調整。原參加“小城鎮社會保險”和“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的從業人員被納入城鎮職工保險范圍內,并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的相關政策作出了調整。

        其次,享受醫療保險的離退休人員占全部參保人員的比例較高。由圖1上海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情況來看,2000―2010年間,享受醫保的離退休人員占全部參保人員的比重大概在35%―40%之間,并且這一比重基本上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即參保人員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深。隨著上海市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退休人數的增長速度逐年加大,甚至超過在職人員的增長速度。這客觀上要求需要有更多的醫療保險基金,以應對老齡化高峰到來和醫保基金的不均衡。2011年和2012年,享受醫保的離退休人員占全部參保人員的比重有所下降,這主要是因為 2011年起上海市社會保險政策調整時,將原參加“小城鎮社會保險”和“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的從業人員納入了城鎮職工保險范圍,由于參加綜合保險的外來人口多為年輕人,客觀上使得上海市享受醫保的離退休人員占全部參保人員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從具體數值來看,雖然2011年以后有關政策將大量外來人口納入到上海市城鎮職工醫保范圍,但享受醫保的離退休人員占全部參保人員的比重仍保持在30%左右。

        另外,饒克勤、尹力和劉遠立(2000)的研究表明,在醫療費用價格保持1998年的實際價格不變時,人口老齡化將導致醫療消費負擔增加。2000―2015年間,人口老齡化所造成的醫療需要費用負擔將增加28.7%,醫療需求費用負擔將增加26.4%。上海市作為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不難設想,其未來的醫療負擔將更嚴重。

        2.人類疾病譜的變化,老年群體醫療需求量上升,對醫療保險基金產生壓力

        上海市人口老齡化程度和速度居全國之首,人口老齡化將對人群的疾病模式及死亡模式產生影響,而疾病譜和死因譜的改變又將影響醫療保健服務的數量、內容及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的支出量。

        近100年來,人類的“疾病譜”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上世紀初,急慢性傳染病、營養不良及寄生蟲病等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2012年,排在上海市人類死亡“疾病譜”最前列的疾病分別是循環系病(占死亡總數37.02%)、腫瘤(占死亡總數30.67%)和呼吸系病(占死亡總數10.48%)。導致這些疾病的主要因素有社會、心理、環境等因素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等。同時,這些疾病的發生與年齡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隨著人群老化,這類疾病發病率呈現增高趨勢。另外,由于老年人期望壽命的延長,一般老年人患此類疾病的數量要明顯高于其他人群。因此,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總人群對醫療保險的需求量也會進一步增加,醫療費用發生額也會增加。

        衛生部有關調查顯示,老年人發病率比中青年人高3―4倍,住院率高2倍。老年患慢性病的比率為71.4%,其中有42%的老年人患有2種以上的疾病,這也進一步表明,老齡化所導致的醫療費用的消耗也將大幅增長。老年人群具有在其生病周期當中的特殊性,一般而言,老年人群由于其生理特點,已經淡出了勞動力市場,對社會而言,老年群體更多的是一個消費主體而非生產主體,進入退休階段后,他們不再繳納醫療保險基金卻大幅度的享有醫保基金帶來的福利,這對我國實行的現收現付的醫療保險模式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三、對策和建議

        1.擴大醫療保險基金覆蓋人群,增強參保人群的可持續性,是減少基金風險、應對未來嚴峻老齡化形勢的有效渠道

        上文已就人口老齡化對基金可能造成的壓力和問題進行了分析,我們知道,如果保持現有參保人群不變,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醫療保險基金在未來是不可能應對老齡化所帶來的風險的。可行的解決方案在于擴大醫療保險參保人群,從而增加基金數額。醫保基金數額的增加,不僅能夠減緩老齡化壓力,而且更能較好地發揮保險所追求的互濟功能。

        從人口自然增長來看,21年來上海市戶籍人口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戶籍人口參保人群呈現出明顯老化狀態,單純依靠目前參保人群中在職職工的較少增量而退休職工的較大增量,很難保持未來基金的平衡。但上海市是中國一個巨大的經濟增長體,其經濟的增長每年對外來人口的拉力是巨大的,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入滬,如2012年上海市外來常住人口達960萬人,戶籍人口為1426.9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占戶籍人口的比例已經高達67.28%。如若能夠把這部分外來勞動力很好地吸納進來,無疑對緩解醫保基金壓力的貢獻是巨大的。若從此角度看,自2002年上海市對外來勞動力實行的綜合保險政策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

        事實上,2011年起,上海市已將“小城鎮社會保險”和“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納入了城鎮職工保險范圍,從而擴大了醫療保險參保人群,尤其是參保人群中的年輕群體。

        然而,雖然參保人群有所擴大,但參保人群的可持續性卻有待增強。很明顯,雖然上海市從2011年起已將“小城鎮社會保險”和“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納入了城鎮職工保險范圍,但現行戶籍制度并不利于外來勞動力持久地納入到參保系統當中來。外來人口在上海市工作多年,也參加了綜合保險,但往往由于遲遲不能夠落戶而使他們考慮去其他城市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講,現行的戶籍政策束縛了基金的長遠積累。因此,改革戶籍制度,弱化附著在戶籍上的福利,逐步放寬落戶條件,是未來增強參保人群可持續性根本途徑。

        2.醫保政策設計可鼓勵引導老年人去社區醫院就診

        社區醫院相對于大的三級醫院,具有醫療費用低的特點,醫保政策設計時可以鼓勵患者去社區醫院就診,以降低醫療保險負擔。

        首先,就老年人的患病特點來講,去社區醫院就診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從老年人的發病特點來看,老年人是慢性病的多發群體。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指出,居民80%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都可以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斷和治療。老年人的身體一般都較弱,而且經濟狀況相對處于劣勢,去離自己居住地較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但方便,而且治療費用較三級醫院低。所以,醫療保險在設計上可以秉持“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原則,鼓勵參保老年人去社區就診。

        其次,從上海市醫療資源利用現狀來看,鼓勵老年人進社區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社區醫療資源。目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級醫院,一、二級醫院尤其以社區醫院為代表存在較為嚴重的病源不足問題。三級醫院目前大量的工作和時間都消耗在常見病、慢性病的診療上面,因而用于高難度的診療和研究項目上的精力比較少,長期來看不利于三級醫院技術的精進;而一、二級醫院及社區醫院完全有能力對這些常見病、慢性病進行診療,卻由于參保人的心理等等因素的影響,病源比較少,這造成了一、二級醫院尤其是社區醫院資源利用不足,大量的資源被閑置。

        最后,做好醫保政策設計,降低醫療保險壓力。醫保政策設計時可以采取自由就診和雙向轉診相結合的方式。對直接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治的老年人,可以給予一定數額的醫療保險優惠。

        社區醫院通過全科醫生服務于老年人,全科醫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將患者轉診到上級醫院;直接到上級醫院就診的病人,可以根據需要將患者轉診到社區醫院,進行雙向轉診。醫保部門在對雙向轉診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進行結算時,要對不同的就診方式采取有差異的醫療保險待遇,比如:直接到社區醫院就診的老年患者享受程度高于非直接到社區醫院就診的患者;到社區醫院就診的患者享受程度高于轉診到上級醫院就診的患者;轉診的上級醫院就診的患者高于直接到上級醫院就診的老年患者。

        3.提高醫療保障中的財政支付水平

        我國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相對較高,個人支出比例過大,政府和社會支出不足。上海市財政支出中每年用于非公費醫療的衛生支出比重也不高,高齡無保老人、精減退職回鄉老職工、農保以及居民醫療保險醫保報銷比例都不高。所以,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未來上海市還要加大醫療保險的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制度,使醫療保障費用隨著居民的收入增長而增加,提高保障力度,減輕居民患病的經濟負擔,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及人口老齡化對上海市醫療保險帶來的問題。

        4.從全局和長遠看,應該制定相對穩定的人口發展政策

        年齡結構給醫療保險帶來的問題是我們思考制定相對穩定的人口發展政策的一個重要原因。從老齡化進程來看,發達國家社會年齡結構從成年型到老年型持續了幾十年至100年時間,如法國用了15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日本用了25年,而我國的老齡化只用了18年(1981―1999)。

        我國提前進入老齡化是由于政策性因素引起的,20世紀80年代初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加劇了我國老齡化的進程。又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進入老齡階段的人口絕對數額很大,這給整個國家的社會保障帶來巨大的負擔和風險。因此,充分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從人口發展的戰略高度制定相對穩定的人口政策,可以消除人口政策當中的人為因素帶來的人口的急劇轉變,亦可大大減少政策原因所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合理的相對穩定的人口政策能夠減少社會矛盾,使社會得以平穩發展;同樣,如果保證了新生參保人群的數量與新退休人員數量大體相當,就可減緩隱性債務帶來的矛盾。

        參考文獻:

        [1] 上海統計局.上海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2013.

        [2] 饒克勤,尹力,劉遠立.中國居民健康轉型、衛生服務需求變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之二)[J].中國衛生經濟,2000,19

        (10):10.

        [3] 仇雨臨.基本醫療保險應正視人口老齡化[J].社會保障制度,2005,(7).

        [4] 黃黎若蓮,張時飛,唐鈞.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與老年服務需求[J].社會保障制度,2007,(4).

        [5] 廖曉春,廖淑梅.人口老齡化與社區老年護理服務[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6,(7).

        [6] 姜向群,萬紅霞.老年人口的醫療需求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J].中國人口科學,2004,(增刊).

        [7] 林楓.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J].中國社會保障,2004,(11).

        [8] 李再強,林楓.醫療保險制度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J].中國衛生經濟,2005,(1).

        [9] 董朝暉.我國醫保改革中的隱性債務及解決途徑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04,(7).

        [10] 林楓.構建覆蓋全民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衛生經濟,2002,(2).

        第6篇: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城市社區;社區醫療衛生服務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6 — 0054 — 02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我國人口老齡化面臨嚴峻挑戰,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昆明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到846 559人,加上在昆明居住的外戶老年人約9.7萬人,在全國31個省會城市中老齡化程度比率排第9位①。昆明市人口老齡化呈現出“增速快、基數大、高齡化、空巢多、貧困面大”等特點。

        一、老年人對醫療衛生需求利用的特點

        老年階段是一個特殊的人生階段,老年人特定的生理決定了其對醫療服務需求較其他年齡階段的人群呈現出該年齡自有的特點。

        (一)以日常護理和醫療照顧為主。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老年人更多地被諸如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所困擾。針對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及身體狀況的特殊情況,調查表明,老年人的衛生服務更需要的是日常醫療護理和醫療照顧,這是相對其他年齡段患者的一個明顯特征。

        (二)就診地選擇上更注重就近方便。根據老年人的多發病情來看,老年人兩周患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等一些常見病、慢性病,這些問題多數都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解決,再加上老年人行動不便,因此,老年人在選擇醫院時,更加看重就診地點距離所住地的距離和是否容易到達。

        (三)醫療服務費用較高。我國的衛生服務調查表明,老年人醫療費用支出遠高于一般人群。根據經合組織國家用于測算衛生總費用的計量經濟學模型,65歲以上人口人均醫療費用大約是 65歲以下人口醫療費用的2~8倍②,中國的調查也顯示,65歲以上年齡組醫療服務要明顯高于其他各年齡組。

        調查顯示,昆明市城區老年人年人均醫藥費用遠高于昆明市全人群平均水平,昆明市城區老年人的醫藥費用的上漲幅度遠超過了老年人的收入上漲幅度,昂貴的醫療費用影響了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嚴重影響老年人對衛生服務的合理利用。

        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的意義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不僅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負面效應,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的疾病和失能改變了我國衛生國情現狀。老人疾病以慢性為主,這些病更嚴重,病程更長,致殘和死亡的可能性更大。隨著老年疾病態勢的發生和發展,醫療服務需求量和醫療費用也在增加。而社區衛生服務的初衷是通過基本服務降低過度使用醫療服務資源和醫療價格上漲帶來的高衛生費用。是緩解城市居民就醫難、住院難的有效手段之一。

        2000年衛生部在《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若干意見》的指導下,制定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標準》。近年來,昆明市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昆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建設新昆明、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和構建公共衛生體系“網底”的戰略措施來抓。截至2010 年,昆明市共有360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已實現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在全市14個縣(市)區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在逐步為轄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康復、預防、保健等社區衛生服務職能。

        三、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最佳服務模式。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社區老年醫療服務資源供給與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數量及其醫療需求不平衡,二者之間存在供給缺口。其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定位不準確

        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是對所負責的社區人群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和健康教育等綜合性的衛生服務。調查顯示,老年人最希望獲得的社區醫療服務排在前列的是,上門醫療服務,得到有關常見病多發病的醫療保健信息,有固定的保健醫生并經常與之交流者。但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觀念仍停留在“坐堂行醫”、“被動醫療”的服務模式。調查中,一些老年病患及其家屬表示:“由于老年人行動不便,一些小病要老人到大醫院就診十分辛苦,想請社區醫院的醫生上門為病患做簡單的治療,但是很多醫生都以各種借口拒絕上門。”另外,還存在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把病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防治分離,將社區醫院的功能局限于生物醫學上的治療疾病,出現“重醫輕防”的現象,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康復、預防、保健、心理健康等功能缺位。

        (二)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后

        目前,以《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為基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社區衛生服務的政策性文件,明確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目標、任務和要求等,從中可以看出政府對社區衛生工作發展的態度。

        但有關社區衛生服務的法律法規相對薄弱,尚無專門的立目前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制度建設方面還很滯后,只有一些不具備強操作性的服務框架,缺乏適合本地的統一的服務標準和規范,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這使得在服務程序等方面缺乏規范。在調查中筆者發現,一些醫院進行治療時,未將處方出具給病患,一旦出現醫療事故,患者無法出具有效的證明,最終將難以劃定責任。另外,社區衛生服務的收費標準、管理辦法不配套,機構及其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的考核、獎懲等方面的規范也不盡完善。

        (三)衛生服務人才匱乏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的素質與合理配置是決定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體現為醫護人員的結構不合理,醫護人員老齡化,知識結構單一。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的影響,社區衛生工作人員的職稱和待遇不如大醫院的好,這也導致了社區衛生服務服務機構人力資源不盡如人意。在調查中,很多醫生都反映:“我們現在在醫院看病的醫生人手都不夠,怎么還可能跟你上門看病呢?”另外,全科醫生匱乏也影響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目前全科醫生主要是從專科醫生轉型而來,接受全科醫生培訓的時間較短,臨床經驗不豐富,在專業素養上與國際上的全科醫生還有較大差距。

        四、推進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轉變觀念,明確定位,拓展服務空間

        現代化的發展,家庭趨向小型化,在這些家庭中,無子女照顧的老人又占了很大比例。因而,老年居民尤其是高齡老人對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醫療服務的需求更高,對社會和家庭的負擔也更大。因此,這就要求社區老年醫療服務工作人員要盡快轉變觀念,樹立主動服務的意識,適應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群眾多層次健康服務需求的變化,在服務方式上變被動為主動,變院內服務為上門服務,變單純醫療服務為集預防、保健、康復、醫療為一體的綜合。

        一是探索家庭責任醫生制度,即根據轄區內居民的戶數和健康狀況,成立社區衛生服務團隊,一個團隊至少包括全科醫生、社區護士、預防保健人員各一人。主要提供家庭出診上門服務,包括查體、康復、護理、輕微病癥的醫治,尤其針對老年人的慢性病的家庭康復指導等服務。居民與服務機構可簽訂服務合同,明確雙方的權責,規范服務。通過該形式為家庭成員提供安全、有效、連續、可及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二是建立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檔案。對于健康或處于亞健康狀態的老年人,應做好定期健康檢查,建立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檔案,便于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測。三是經常性宣傳醫療衛生保健知識,提高老年人自我保護意識,組織與指導老年人參加合適的健身活動。

        通過改善服務模式,使社區衛生服務功能進一步延伸,提高了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更加有效地滿足了社區居民的健康服務需求。同時,也轉變了居民就醫觀念,提高了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可度和利用率。

        (二)推進城市社區老年醫療服務標準化建設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標準化建設是在政府的指導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保證服務的質量和安全為目的,逐步將服務標準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重點可放在,一是在明確社區衛生服務內容的基礎上,規范價格體系。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很多,是無償服務和有償服務的結合。例如疾病的診治費、藥品費,定期的健康檢查、護理、康復服務等針對個人的健康促進,為個人提供醫療設備使用等,應該實行非盈利性的有償服務,按服務成本收費。而健康檔案建立費用、健康教育、衛生保健、疾病預防等為公眾提供的衛生服務應實行無償服務,但也要計算成本,以便從其它渠道加以補償。二是在服務程序上,政府應當制定類似相對細致的規范和運行規程。比如,對于上門診療,要出臺相對細致、規范、統一的基本診療規范,在上門服務時以書面的形式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屬整個診療過程,以便監督。也可開展社區責任醫生團隊服務,以塊為主,”分片包干、明確條線、責任到人的崗位責任制”,通過探索一些標準化管理模式和工作評估體系,引導社區衛生服務向既定的方向。

        (三)加強社區醫療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實行正規院校培養與在職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培養全科醫學人才。制訂長遠規劃,通過醫學院校培養適應社區衛生服務需要的全科醫學人才。對于在崗人員,以繼續教育為依托,以全科醫學教育為形式,對現有的醫護人員根據不同層次委托高校進行相關培訓。二是穩定的社區衛生醫療的基礎性隊伍。在薪資待遇上可參照大醫院醫生工資標準,給社區服務人員同樣的待遇,定期輸送優秀醫護人員進行更高一級的專業深造,由此留住優秀的人才;規范人才管理,確定服務人員的資格認定標準,對社區護理人員要有一個相應的考評制度,要定期對社區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 對不合格的進行辭退;三是探索彈性化的人才管理體制,實現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專業人才來源的多元化。例如,利用大醫院優勢資源,開展“對口支援”和“千名醫生下基層”活動,要求大中型醫院和預防保健機構要切實履行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技術指導的職責。

        〔參 考 文 獻〕

        〔1〕王昀,段捷.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北京城市社區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思考〔J〕.前沿, 2012,(04).

        第7篇: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一、引言

        人口老齡化是人口發展的普遍趨勢,是科學與經濟不斷發展進步的標志。人口老齡化對人口、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影響不僅將是持續的,同時也將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持續壓力和挑戰,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著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制度變革等方面帶來的良好機遇。事實上,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各種老齡問題也是重大的社會民生問題之一,是涉及國計民生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性社會問題。因此,正確處理好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趨利避害,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社會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聞喜縣人口老齡化現狀與趨勢

        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以上,那么這個地區就屬于人口老齡化地區。人口老齡化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所產生的,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取決于出生、死亡和遷移三個因素。決定人口老齡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總體來看,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聞喜縣65歲以上人口達到32724人,占總人口數404150人的8.1%,60歲以上人口達到49696人,占總人口數的12.3%。分別超出聯合國標準1.1和2.3個百分點。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分別高出1.9和2.1個百分點。聞喜縣已屬老齡化地區。同時聞喜縣人口老齡化有如下特點。

        1.“三代同堂”式的傳統家庭越來越多,一對夫婦同時瞻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的家庭逐漸增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數據查顯示“三代戶”共35128戶,占全縣總戶數102652戶的34.22%,比2000年高出2.53個百分點;具有60歲及以上老年的戶共33893戶,占全縣總戶數的33%,并在繼續增加。本文由收集整理

        2.高齡老年人口急劇增長。聞喜縣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1.8歲,80歲以上高齡老人高達4168人,占60歲以上老人總數的8.4%,比2000年的5.8%高出2.6個百分點。

        3.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聞喜縣是在尚未全面達小康,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2010年聞喜縣人均gdp為20284元,比全國平均水平的29992元還相差9708元。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355元,比全國平均水平5919元低1564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4元,比全國平均水平19109元低5545元。屬于未富先老。

        三、人口老齡化對縣域社會經濟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根據人口學的基本規律,老齡化使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比重下降和勞動力年齡的老化導致勞動力供給的縮減以及勞動力價格上升。歷年來聞喜縣主要依靠玻璃制品、金屬鎂、鋼鐵冶煉及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拉動經濟增長,并依靠供應充足的廉價勞動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展將會弱化這種優勢。近年來盡管縣勞動部門一直努力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但是第二、第三產業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不斷增加。2010年全縣玻璃企業共關閉25家,其中30%的企業是因勞動力短缺而關閉;全縣65%的飯店和賓館從業人員不足,短缺人員在20%以上;全縣近30%的門店因人員不足以各種方式招聘從業人員。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使勞動力供給下降從而導致勞動力價格上升,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據統計,2007年,玻璃企業的人均工資30元/天,到2010人均工資達60元/天;住宿餐飲業的人均工資20元/天,到2010人均工資達40元/天;建筑業從業人員工資人均40元/天,到2010年達到80元/天,均增長1倍。

        2.人口老齡化使企業和政府的養老支出增加。對政府來說,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對養老金、退休金,醫療保障的需求均會擴大,引起老年退休金、養老金、醫療衛生支出、老年福利設施和老年服務等支出上升。這也就意味著政府消費基金的增加。對企業來說,企業同樣也要負擔一部分離退休金、醫療費用和社會養老基金,加大產品成本。另一方面,政府為了緩解養老支出的財政壓力,會加大稅收,同樣加大企業的生產成本,打擊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3.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結構的影響。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醫療保健以及護理服務等產品的主要消費者。特別是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現代社會,老年人在滿足了物質消費的前提下,也會追求家庭服務、心理咨詢、休閑旅游等非物質消費。隨著老年人占的比例不斷上升,社會對老年消費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老年人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差異,衍生出了特殊的市場需求。這些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消費正作用于現存的消費結構,促使其發生改變。

        4.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壓力增大。聞喜縣老年人口的近70%分布在農村。同時,農村剛剛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還很不健全,農民的養老、醫療社會保障還有待加強。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農村的養老、醫療等方面的壓力相對城鎮將更加突出。

        5.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障資金需求影響。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障資金需求壓力急速膨脹。老年人是醫療衛生資源的主要消費群體,是醫療保障制度的重點對象。據統計,老年人的人均醫療費用支出是年輕人的3-5倍。2010年聞喜縣老年人口醫療費用約占全縣gdp的0.5%。預計到2020年將占到1.2%,2030年將達到3.1%。同期的老年人口將增加1倍,醫療費用將增長5倍。2050年老年人口醫療費用將占gdp的8%~9%。老年人口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gdp的增長速度。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加劇社會醫療保障費用支出的壓力。

        轉貼于

        6.人口老齡化對長期照料服務需求的壓力增加。長期照料服務是指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和臨終關懷等綜合服務。老年人長期照料服務是人口老齡化過程中解決起來難度最大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據推算,全縣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數量2010年達1400多人,2020年超過2500人。目前,縣老年人服務機構能夠為老年人提供的床位卻很少,其中的長期照料服務床位更是少的可憐。長期照料服務專業性較強,涉及到醫療、康復、護理、心理、臨終關懷以及管理等多學科內容。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決不了的,尚需大力發展長期照料服務機構。

        四、促進人口老齡化與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高度重視社區老年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社區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功能。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縣政府應該整合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各種資源,構建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社區服務籌資體系,并從政策優惠、服務機構設置、人員職業化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以便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2.大力發展銀色產業。老齡產業還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口的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老年人口的養老金、退休金不斷提高,從2005-2007年,國家連續三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企業月人均養老金從714元提高到963元,2010年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月養老金超過1200元。老年市場商機無限,購買力非常可觀。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如果能充分利用現有的前景廣闊的市場,將會創造許多新的工作機會,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給經濟發展帶來強大的動力。因此企業開發產品時要針對老年人的需求,根據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喜好,研制適合他們的產品。同時還要重點發展老年服務業,興建養老機構,包括醫療服務機構、保健機構、增加老年服務項目等。

        3.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雖然人口老齡化,使得青年勞動力數量下降,老年人體力上的衰退,但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在實現了老年人的價值,增加了他們收入的同時,也有效地彌補了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缺口,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可以返聘退休或退二線低齡老齡人,到適合或展示其特長的崗位,繼續發揮余熱。

        4.引導老年人樹立現代生活理念。充分發揮老年人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文化活動。鼓勵老年人調節好心態,增強心理上的自力意識,生活上鍛煉自己的自力能力;鼓勵老年人勞逸結合,加強身體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老年人學習新事物,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尋找精神寄托,充實晚年生活;鼓勵老年人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樹立現代生活理念,充分享受現代文明成果。

        第8篇: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一、美國“逐步退休政策”實施簡介

        (一)“逐步退休政策”有明確的政策規定

        逐步退休政策由一系列的條件和相關的政策條款組成,包括申請者的資格與條件、期限及逐步退休期間的工作量、各種待遇、權利與義務、單位對教師的支持服務等。

        1.在申請者的條件中,許多用人單位明確規定了申請逐步退休的教師年齡一般在退休前15年為限,并同時滿足在本單位工作10年~15年,甚至20年。

        2.逐步退休期間,教師的工作量通常少于正常上班教職員工的工作量,一般情況下前者為后者的二分之一。這些教師在選擇自己的工作任務時有很大的自,如他們可以選擇半年休假半年上班。或選擇全年上班而平時工作量較小。與之相應的是教師的工資待遇和其承擔的工作量完全掛鉤,即成正比關系.

        3.參與逐步退休的教師必須遵守這一政策的實施程序。具體地說,教師必須先提出申請,并履行逐級審批的規定手續,而且還要與用人單位正式簽訂一份具有法律意義的書面合同。

        (二)“逐步退休政策”的成功之處

        1.“逐步退休政策”有助于教師的合理流動。逐步退休政策給予教師個體更大的自,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安排自己的事務,如在工作、生活和休閑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尤其是對于那些具有一定職業發展興趣的教師來說,該政策給他們提供了重新選擇新職業的機會,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做最能發揮自己潛質的工作或研究項目。因此,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合理流動。

        2.“逐步退休政策”有助于優化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逐步退休政策的實施,在一定意義上解決了教師隊伍老齡化和某個年齡階段教師斷檔問題,使整個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及其與之相適應的專業化穩定性等得到進一步優化。政策的實施可以有效促進“新教師入口,,暢通和“職業流動傾向教師出口”也暢通的雙向機制。

        3.“逐步退休政策”對教師個人與單位都是雙贏的。對于老年教師來說,逐步退休有效地解決了因強制退休使他們從完全的工作狀態到完全放下工作的“心理落差”而帶來的失落,可以使他們逐漸從職業生涯中淡出,同時也有助于他們“發揮余熱”而使良好的組織文化得以傳承。而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可以優化財力用途,把它用到招聘新教師或者其他更有用的地方。另外,政策的實施也使得用人單位對人力資源規劃的預見性大大增強,從而增加了用人單位教師隊伍發展的可控性,真正實現了“人本”管理。

        二、我國幼兒教師老齡化問題分析

        (一)公辦幼兒園教師隊伍老齡化問題已非常嚴重

        在我國上世紀90年代末取消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分配,實行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以后,有相當數量的城鎮公辦幼兒園,在10年~15年間沒有進過新的幼兒教師。據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我國公辦幼兒園教師隊伍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40歲~55歲教師已經占到了45%左右,其帶來的問題,不可小視。比如,這些中老年教師不能很好地組織開展動作類活動,尤其是體育、舞蹈等活動,長此下去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教育的質量。

        (二)我國“一刀切”式的退休制度嚴重阻礙了教師的合理流動

        “一刀切”式的退體制度是造成農村及鄉鎮幼兒園教師老齡化問題的主要原因。由于人事制度原因,在農村及鄉鎮義務教育布局調整過程中。迫使不少原先從事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的中老年教師轉崗到農村幼兒園,加劇了農村公辦園幼兒教師的老齡化趨勢。如果按照現行的退休制度,這部分人到退休年齡(男60歲,女55歲)還需要至少10年以上。由于他們占著當地學區幼兒教師的編制,客觀上阻塞了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進入到幼兒教師隊伍的“人口”,因而造成了老的“出不去”,新的“進不來”的尷尬局面。另外,年齡偏大的教師恰恰處于“被遺忘”的年齡階段,在各類活動中,比如推薦上公開課等,很少被想起,職業倦怠也因此而產生,在自己升職無望但又想在別的方面體現自身價值的老師,還產生了“流動傾向”,甚至無心干好本職工作。

        (三)目前我國退休制度建設相對滯后于實踐層面的下位政策

        據我們了解,近80%以上的縣城公立幼兒園,幾乎采取同樣的辦法應對教師隊伍的老齡化問題,那就是“適當放寬對中老年教師的崗位管理”,特別對那些由于身體原因、家庭負擔以及自身在單位發展出現“瓶頸”的那部分教師給予“特殊照顧”:一是對于身體因年齡增長而出現健康問題的中老年教師,從班里撤出來安排在辦公室、保健室等一些相對“清閑”的崗位上;二是對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或是家里有中考、高考孩子的中老年教師,在請假方面適當寬松條件,并把他們安排在保育員崗位,以減少因教師請假對教育教學的影響:三是對那些年齡偏大在本單位升職無望而自己又想在別的方面體現自身價值的教師,有些用人單位允許他們以“請假”或“停職”形式,到一些私立幼教機構聘任教學或行政管理崗位。因此,從政策層面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已經具有現實性基礎。

        三、解決我國幼兒教師老齡化的積極策略

        (一)園內人文關懷,實行“老中青”教師配班制

        首先在幼兒園內,領導者在組織管理方面,尤其是在班組安排、學科課程安排等方面,應統籌考慮教師的年齡特點。可以考慮安排老教師組織與指導諸如語言、社會、科學等活動,讓青年教師多擔任一些體育活動、舞蹈活動等教學任務。另外,幼兒園應創造條件,保持中老年教師的青春活力。借鑒部分園所的管理經驗,40歲以上的教師每天擇時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如形體訓練,一是有助于她們身體健康;二是有助于保持她們愉快的心情。增進她們的心理健康;三是有助于她們保持專業青春的延續,減少因身心等原因造成的“職業倦怠”問題。

        (二)整合學前教育人力資源,發揮中老年教師專業成熟的優勢

        借鑒“校企聯合”模式,鼓勵大中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與幼兒園共同培養幼教師資。比如,選擇那些在公辦幼兒園工作時間長、業務水平高、教育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參與到幼兒教師職前培養過程中來。一方面可以發揮他們實踐性知識豐富的優勢,指導在校生把學前教育理論應用于教育實踐中,并有效地物化成自己的“條件性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目前大中專院校由于學生規模過大,教育見習、實習指導不到位而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等問題。

        (三)實行“逐步退休”制度,有效促進幼兒教師隊伍的合理流動

        借鑒美國教師“逐步退休”政策,制定切實可行的申請條件和嚴格的實施程序。如教齡在15年~20年、年齡在40歲以上的在編在崗教師。可以申請“逐步退休”。實行“逐步退休”制度,可以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老教師“出不去”,新教師“進不來”的問題。另外,鼓勵公辦園中老年教師到民辦幼兒園聘任教學園長或教學主任崗位。一方面可以解決因年齡增大而產生的“職業倦怠”問題,有效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使他們感覺到自身價值的實現:另一方面,能夠對民辦幼兒園起到“智力支持”作用,從教學、管理等方面帶動民辦園走上“規范化”道路。進而提高民辦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促進學前教育的均衡化發展,使人們可選擇的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增加。有效緩解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旺,姚敏.美國高校教師逐步退休政策[J].比較教育研究,2013,(1):27—31.

        [2]羅貞培.農村教師老齡化現狀及對策[J].廣西教育,2008,(10).

        [3]賈建國.我國城鄉教師流動制度創建的制度阻力探析[J].教育科學,2009,(5).

        [4]張銘凱.教師流動“難為”之因與“作為”之經[J].中國教育學刊,2013,(1).

        [5]謝婧,蘆貞娟.美國幼兒教師培訓新進展及其啟示[J].文教資料,2008,(6).

        [6]王大磊.美國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及其對我國師資隊伍建設的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9,(4).

        [7]禹旭才.美國教師資格標準與職前培養的新進展[J].教師教育研究,2008,(1).

        第9篇:老齡化的對策范文

        >>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影響研究 南通市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的影響和對策 論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挑戰 承德市人口老齡化現狀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老齡化背景下的社會保障思考 論城市化進程中人口管理的創新 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與人力資本投資 淺析我國人口老齡化立法及社會保障 中國人口老齡化及社會保障問題 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及其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影響分析 浙江省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路徑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模式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權利研究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 新疆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城市化進程中的新農村社會保障對策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3-02-2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1年中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EB/OL].http:///tjfx/fxbg/t20120427_402801903.htm,

        2012-04-27.

        [4]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第3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5] 鄔滄萍.中國特色的人口老齡化過程、前景和對策[J].人口研究,2004,(1).

        [6] 章光日,顧朝林.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被動城市化問題研究[J].城市規劃,2006,(5).

        [7] 文軍.“被市民化”及其問題——對城郊農民市民化的再反思[J].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 | 一级爱视频欧美国产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