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藝術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不斷得到發展。下面,我以“3的倍數的特征”一課教學為例,具體談談自己在課堂中如何基于探究學習來開展教學的。
“3的倍數的特征”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因數與倍數”中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教材創設團體操表演情境,以解決“參加疊羅漢表演的有多少人”這一現實問題為主線,讓學生在百數表中圈劃3的倍數和用計數器的算珠撥3的倍數,引導學生運用猜想、驗證的方法,通過觀察發現、自主探究,總結歸納出3的倍數的特征。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探究欲望
可預設以下兩個問題情境:第一個情境用于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復習舊知;第二個情境則用于整節課的教學。
首先,創設互動游戲情境,讓學生聽撥珠猜數:數珠響2下,猜一個數;數珠響3下,猜一個三位數。
其次,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先讓學生解決“學校團體操表演中,參加疊羅漢的有多少人”這一問題,再引導學生思考“疊羅漢每組需要3人,參加疊羅漢的可能有多少人”的問題,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列舉的這些數,思考“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怎樣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等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碧K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就給予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被诖?,第一個情境的創設,緊緊抓住3的倍數的特征的前置知識“2、5倍數的特征”與本節課蘊含“3的倍數的特征是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的知識點,巧妙設計“聽撥珠猜數”的游戲:數珠響2下,猜一個數,可能是2、20、11;數珠響3下,猜一個三位數,可能是300、210、201、120、102、111。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的排列組合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被喚醒,并進行有序的思考,不重復、不遺漏說出所有可能組成的數。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初步感受到“數珠的顆數就是這個數各個數位上數的和”這一新知學習蘊含的知識連接點。通過讓學生思考“如果這個數是偶數,它可能是幾”“如果這個數是奇數,它可能是幾”“如果這個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它是多少”等問題,將奇數、偶數和2、5倍數的特征等知識進行了復習回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數學思維也得以培養和發展。
第二個情境通過團體操表演,提出“參加疊羅漢表演的有多少人”這一問題。學生根據“疊羅漢每組需要3人”這一信息,列舉出參加疊羅漢表演的人數可能有15人、18人、21人……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些數都是3的倍數,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參加疊羅漢表演的人數一定是3的倍數”,從而引出這節課要探究的內容——“3的倍數的特征”。這里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為素材創設生活情境,既使學生感到數學是可以親近的,拉近了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又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對數學問題展開積極的探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教師應在教學中創設探究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使學生進入“憤悱”狀態,從而打開思維之閘門,不斷深入探究所學知識。
二、適時啟發質疑,激發探究興趣
1.知識遷移,初步猜想
師(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2、5倍數的特征后):大膽猜想,什么樣的數是3的倍數?
師:科學史上許多偉大的發現和發明都源于人們的大膽猜想,由于猜想,人們產生了創新動力。
(學生由2、5倍數的特征出發作類比,得出“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的初步猜想)
……
2.適時啟發,驗證猜想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是由問題開始的。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啟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探究。
探究自問題開始,問題既是探究學習的核心,又是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本源。本課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猜想,教師可提出問題:“大家同意他的猜想嗎?”由此,引導學生自覺地進入問題解決的探究活動之中。科學不能只是猜想,必須進行探究和驗證。在舉例驗證中,學生發現原來的猜想是錯誤的,是否是3的倍數不能只看一個數個位上的數字是幾就能確定。當前面的猜想被推翻后,學生產生新的認知沖突,激發了學生深入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的欲望。
三、提供研究資料,加強探究體驗
1.借助百數表,合作探究
首先,教師為每個學生準備百數表,讓學生在百數表中找出3的倍數,然后讓學生觀察百數表中這些3的倍數,看能發現什么,再和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發現。學生由于受認知水平的影響,通過小組交流,大多只會發現一些表面的現象,如“百數表中3的倍數,都是隔兩個數出現一次”“百數表中3的倍數個位上的數0~9這10個數字都有可能,沒有規律”“百數表中3的倍數,十位上的數也沒有規律,都是呈斜行排列”……因此,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觀察每一斜行排列的3的倍數,看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在進一步的探究中,發現百數表中每一斜行的3的倍數,有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調換了位置后仍是3的倍數。而將百數表中每一斜行的3的倍數聯系起來看,十位上的數一個比一個多1,個位上的數一個比一個少1,這是不是巧合呢?教師再次追問:“想一想,百數表中每一斜行上3的倍數,雖然個位上的數依次少1,十位上的數依次多1,但是這些數的什么沒變?”學生帶著問題觀察發現,每一斜行上的數的個位與十位上的數字之和是不變的,都是3的倍數,由此產生新的猜想:“3的倍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
皮亞杰認為:“一切真知都應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重新構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上述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充足自由探究、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先引導學生個體獨立進行探究,找出百數表中3的倍數,看看能發現什么。然后在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上,教師立足于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合作討論,充分交流自己的發現,發表不同的意見。在探究學習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又要恰當、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這里的引導,不是指教師簡單地給出方法和結論,而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究的主體。
在全班交流匯報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發現,提出貼近學生思維實際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如“百數表中每一斜行上3的倍數,雖然個位上的數依次少1,十位上的數依次多1,但是這些數的什么沒變”等問題,從而讓學生一直處于問題思考狀態之中,積極地進行探究,最終發現數學規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即讓學生“跳幾下”就“夠得著”,這樣的問題既給了學生思維的方向,又給了學生思維的動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2.借助計數器,操作驗證
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百數表中3的倍數的特征,提出新的猜想:“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边@是百數表中3的倍數的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的規律呢?帶著這一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借助計數器撥珠,舉例驗證。最后,學生通過正、反兩方面的舉例驗證,歸納總結得出:3的倍數的特征,各個數位上數的和一定是3的倍數。
動手操作、觀察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重要方式。皮亞杰也強調:“兒童只有自發地、具體地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大膽形成自己的假設并努力地去證實,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發展思維。”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創設有利于學生活動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合作實踐的機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知識的構建。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同時,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并從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交流和探究的本領。
四、拓展探究資源,深化知識理解
1.鞏固拓展,應用規律
在學生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后,教師出示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層次,判斷哪些數是3的倍數;第二層次,在每個數的里填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成為3的倍數;第三層次,解決實際問題。在練習中,學生不僅鞏固了3的倍數的特征,而且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引發思考,拓展深化
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累了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但通過觀察發現的3的倍數的特征只是一些表層的特征,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應“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2和5的倍數只看個位上的數就可以了,而3的倍數卻要把各個數位上的數相加?”這一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深層次思考。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將數、數的組成和小棒三者結合起來,通過數形結合的直觀呈現,使學生對3的倍數的特征的理解由表入里、層層深入,深化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五、梳理研究思路,總結探究方法
現在的一些探究學習,探究的目的直指結果,而探究學習應重在探究的過程,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引導他們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因此,在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時,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的思路,即“觀察發現——提出猜想——舉例驗證——歸納總結”的過程,使學生理解研究數的特征的一般方法,并讓學生利用這種方法去研究9的倍數的特征。學生在回顧、梳理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掌握了所學知識,習得了科學的探究方法和探究的策略。
關鍵詞:物理教學 教學語言 藝術性
教學是一種思維和語言同時進行的雙重活動,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個想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首先應當有語言藝術的修養,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影響著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也直接影響到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語言是執教的起碼條件,而高超的教學語言藝術,是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學科的教學語言有其獨具的特征。物理教學語言是教學語言與物理學科特點有機地結合,物理概念、規律就是通過物理語言表達出來的。
一、準確、簡練,具有科學性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學內容的精、簡、活決定了物理語言的高度概括性和科學性。物理學語言的確切、適度、簡潔是物理科學自身的需要,也是物理思維邏輯性的直接體現,它要求教師在講課時,要準確的使用概念,科學地進行判斷,合乎邏輯的進行推理,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則,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概念,都會給學生思維造成混亂。
首先,物理語言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用詞準確、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以及錘煉準確、使語言精煉上。因為語言是思維和客觀的反映,是一切物質概念和規律的外衣,只有用科學性的語言才能逼真地反映客觀真理。所以,在物理教學中要把握住物理語言與自然語言的區別,不能亂用自然語言中的詞語來代替物理語言。例如,說“某物體50公斤重”,這在自然語言中和重量似乎相同,可以通用,而在物理語言中就表示不同的概念,不能互相代替?!肮铩笔琴|量的實用單位,質量和重量雖有聯系,但它們表示的意義不同。應說成是“某物體的質量是50千克或50公斤”。更不允許出現任何“好像、肯定、大概”等之類的模糊語言。在物理定律的描述中,經常會用到“在……范圍內”、“在只有……下,才……”等關聯詞語,在教學中應準確地嚴格區分它們的含義。對此教師要運用自如,還要讓學生掌握運用。例如“在只有重力和彈力做功的條件下,物體的機械能才保持守恒”,不能簡單地說成是“在……下”,而要反復突出強調“只有”、“做功”二字,更不能省去不用。
其次,教師應根據教材要求、難點和關鍵,做到思路清晰明確,建立起物理學科的詞匯“儲存庫”,恰到好處地使用一些有生命力的規律詞語,加強記憶力??筛鶕唧w的教學內容設計好一條思路,安排好課堂情節,使學生在“一波三折”中得到最大的收獲。如光學部分內容比較豐富、抽象,但可把它歸結成一句話:“一個公式、二個定律,三條光線”,將這一、二、三的來龍去脈講清講透,各種類型的題目就會迎刃而解,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在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做到用簡潔的物理語言講課,用簡練合理的最優方法解答習題,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樣做,使學生能夠用精練的物理語言抓住問題的關鍵,簡潔地回答問題,如“成熟的蘋果為什么會落到地面,而天上的星星卻掉不下來”,簡潔的回答是“由于萬有引力的作用”。又如“海市蜃樓與沙漠蜃景是怎樣形成的”,簡潔的回答是“由于光的反射與折射的原因”。
二、生動、形象、傳神,具有啟發性
物理公式、概念及定理的抽象化,是增加學生學習物理難度的主要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教學中盡可能把抽象的知識講得具體、形象、能夠聯系實際,通俗易懂。準確、通俗的語言既能清楚地闡述教師的思維,又能為學生所理解并易接受,而且要象磁石般的引力那樣吸引著學生,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這是物理教師語言的基礎和前提。即從具體實例出發,用對思維和感官有啟發性的聲形并茂、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抽象概括,充分展示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如在講“牛頓第三定律”時,可采用項羽和將士們比力氣的例子:楚霸王為了選大力士,命眾將軍坐在椅子上,看誰能用手把自己舉起來。教師這樣一說,同學們就會各自手搬凳子試圖托起自己,結果和項羽一樣,不管你用了多大的力氣,大家還是坐在原地。最后得出“楚霸王決不能舉起自己”。這就很自然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單獨存在,項羽托椅子的力和椅子向下拉項羽手的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另外,生動的物理語言,還表現在教師應當把學生的聯想或想象調動到教師所講授的事物之上,使之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要注意以誘發的手段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他們獨立的感受與思維提供條件,指引方向,由淺入深,由易入難使他們的聯想與想象力能充分地活躍起來。而且教師也要講求教學的節奏性,一堂課,也像一部作品一樣,是和諧而有節奏的。在內容的難易安排上,要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在講授的情緒與速度上,要疏密得當,有張有弛;在教學的方式和結構上,應是多變與新穎等等。這樣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增強理解和加深記憶。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把概念的東西形象化,從而準確地表現教師的思維,達到教育、啟發學生的目的。而那些枯燥乏味、呆板單調的語言,則會成為抑制學生聽課情緒的信號,增加學生思維的疲勞。
三、選材精當、合適補充,具有教育性
教師作為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靠得是言傳身教和為人師表。因此,同樣的話,同樣的事例,由教師講給學生,就必須考慮該怎樣講才能點燃學生心靈之火,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首先,作為一名物理學科教師很好地將愛國主義貫穿在自己的教學中,避免生搬硬套和單純的說教。比如現代物理學家幾乎為洋人所壟斷,定理定律的奠基人多為外國學者,所以光講外國學者如何如何,這對長國人志氣,實為難題。因此要想辦法尋找與外國科學家有關的中國學者,因我國也有眾多的國際大物理學家的弟子,如原國家科協主席周培源是愛因斯坦的學生,原江蘇省物理學會理事長施士元是居里夫人的學生。這樣,通過講述外國科學家的豐功偉績,交錯講述包括我國學者的潛在貢獻,既傳授了物理史知識,又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感和自信心,培養他們的愛國使命感。
其次,根據教材內容和物理學家的貢獻適當介紹一些相應的物理學史,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勇于探索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如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錢學森為報效祖國,不惜優厚的待遇,沖破種種阻撓歷經整整五年才回到祖國,對中國的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作出了巨大的開拓性的貢獻。居里夫人為紀念自己的祖國將她發現的一種元素命名為“釙”。同時還要通過一些分組實踐活動,運用互動互助的行為導向法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因為物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就能發展起來的。正如宇宙飛船能安全從太空回到地球一樣,那是眾多科學家和科技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再次,滲透一些歷史的和現代的物理知識,在適當的地方開設一些“窗口”可以引導學生向窗外的世界望一望,那怕僅僅是一瞥,都會開闊他們的眼界,讓學生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科學的強烈欲望,還可以促使他們從小立志為科學獻身。如通過“泰坦尼克”號至今還沉睡在大西洋彼岸的歷史事件,讓學生明白它不僅僅是表達了《我心永恒》的一段愛情故事,更重要的是引發學生對那艘在當時最大、最豪華,而且也是第一次出海就失事的世界巨輪產生的疑惑。為了尋找1912年在大西洋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和船上的珍貴財寶――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尋寶探險家布洛克除發現一些堅守崗位的乘務員遺骸外,還從沉船上打撈起一個銹跡斑斑的保險柜,不料其中只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畫……一方面體現了船上所有工作人員格盡職守的奉獻精神,另一方面告誡人們要尊重客觀規律,大西洋海面冰山移動的時空觀是造成此次巨輪沉沒的原因。
四、語言和非語言手段巧妙有機地結合,具有直觀性
物理學是以觀察、實驗與科學思維高度集中概括的形式反映客觀世界的本質屬性的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盡量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識。即運用語言和圖像、模型等非語言手段有機結合的形象化物理語言,采用多媒體立體化教材和相應的課件,以及可以幫助學生互動、自學的網頁,把抽象的物理問題轉化為形象直觀問題,從而使學生便以觀察、思考、理解和記憶。
在物理教學中,積極發揮形象化語言的作用,充分運用圖像、圖片、模型即演示等輔手段,會對學生改變單一的思維習慣,拓寬思路產生積極影響。如用電力線來描述電場,用磁力線來描述磁場,用發電機模型來演示交流電的產生等都是為了增強形象直觀性。同時,結合教學內容滲透一些電教媒體原理教學手段,有水到渠成之效。有許多物理概念比較抽象,運用電教媒體動畫可化抽象為形象,突破難點。例如“波的干涉”這一概念就是一個教學難點。首先,用《振動合成》投影片,從振動的合成講波的疊加和波的不相干性,讓學生深刻理解波的干涉演示,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用線疊波紋投影片化動為靜,將干涉現象停留在銀幕上,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用《波的干涉原理》投影片講干涉現象的產生。最后,用紅綠兩色互補原理制作的《波的干涉圖樣》投影來講解穩定干涉的條件。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而且能夠深刻理解波的干涉的概念。
總之,語言是人類生活中最難得可貴的一種藝術和能力,特別對教師來說,更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教師若沒有好口才,就像鳥兒沒有羽翼。但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更要認識正確運用學科語言進行教學的重要性,克服自己隨意性的語言,不能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應該嚴格自我要求,加強自身訓練,努力提高物理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從而使物理教學力求具有科學性、啟發性、形象性和教育性。
參考文獻:
[1]張世忠.物理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論文摘要: 隨著高校擴招規模的不斷加大和專業設置的逐步完善,藝術設計類專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目前全國一些普通高等學校相繼開設了藝術設計類專業,藝術設計類專業已發展成為高校專業設置的一個重要部分。藝術設計類學生是當代大學生群體中比較特殊的一部分。了解和尊重藝術設計類大學生的人格特點、心理特征,尋找合適的載體,提出相應的對策,對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入學背景
藝術設計類學生是當代大學生群體中比較特殊的一部分。他們既有當代普通大學生所具有的共同特點,又有其比較鮮明的特殊性。藝術設計類學生大多是以美術高考的形式進入大學,入學的成績由專業課測試成績和普通文化課成績兩部分構成,他們入學時的文化課平均成績比其他專業的大學生要低,入學前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都表現出一定的獨特性。
美術生的考前學習過程往往比較辛苦,繪畫基礎要經過系統的高強度訓練,在通過所報考的高校的美術專業考試后,還要在高考中達到所報考高校的文化課分數要求,這樣方能被錄取。進入大學后,美術生的專業有了很大的拓展,一般分為純美術類專業和設計類專業兩類。純美術類又分為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專業。設計類專業分為藝術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多媒體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動畫等專業。本文中提到的藝術設計類學生主要是指以上的設計類專業的學生群體。
二、藝術設計類學生的特點分析
(一)專業課程學習興趣濃,文化理論課程學習欠缺。
普通的文理科考生面對的只是文化課的學習,因此所有的壓力基本上都來源于高考。而藝術生要同時學習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由于從小就進行專業課程的訓練,許多藝術設計類學生忽視了文化課程的學習,導致文化基礎薄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類的考生,高考成績錄取分數線比普通考生低很多,這使很多藝術生對高考放松了要求。
(二)個性突出,自律性差,不受約束。
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點要求具備一定的個性化,但不是放任自流。很多藝術設計類學生以專業要求為借口,夸大個性特征,自我意識較強,不愿受約束和控制,忽視對自身道德素質與修養的培養與提高,對學校一些規章制度或約束產生抵觸等情緒,使高校在對其管理時比較困難。
(三)經濟條件好,依賴性強。
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習成本較高,無論是普通學習用具的成本還是學費,都比普通大學生高出一倍甚至更多。這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普遍較好,再加上目前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溺愛,他們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導致獨立自主能力較弱。
(四)積極要求上進,意志力薄弱,心里承受能力比較差。
藝術設計類學生善于想象,并有抱負、有理想,積極要求上進。學校大小活動積極參加、熱情參與,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肯定、理解、支持。但一些學生經受不住失敗的考驗,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試成績不合格,就會自暴自棄,產生厭學情緒,出現曠課、遲到、早退、逃學等頹廢現象。
(五)思維活躍,較感性,重感情。
藝術設計類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感官敏銳,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平時生活中注重感受新鮮事物,以高度的敏感性進行學習和創作,普遍比較重感情,喜歡結交朋友。
三、針對藝術設計類學生特點的教育對策
針對藝術設計類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我有如下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很多高校對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教育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恰當與不完善之處。一些高校老師對藝術類學生存在偏見,認為他們都是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難以管教,因此對他們放松教育,甚至不愿意教他們。其實恰恰相反,對于藝術設計類學生,只要我們努力付出,掌握他們的思維和學習規律,就能夠教育好他們,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其的思想與素質教育。
(二)調整教育模式,加強文化課程的教育投入。
很多高?;蛩囆g院校過于強調學生專業課程的教育和投入,而忽略了理論課程的投入,過于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缺少對學生文化修養和藝術理論修養的教育,甚至有些教師認為,設計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學習理論沒有用處。其實不然,只有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三)改善外部環境,摒棄歧視觀念。
藝術類學生和普通學生一樣,都需要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環境往往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轉變,不可否認,現如今許多高校對藝術生都抱著一種嫌棄與鄙視的態度,因此各高校應該從學校大環境抓起,積極引導廣大師生對藝術設計類學生持有一個理解與支持的態度,摒棄以前的陳舊觀念。
(四)科學配備專職學生管理教師隊伍,考慮專業對口。
目前很多從事藝術設計類學生專職管理工作的教師(如:輔導員、班主任等)不是藝術類專業出身。學校應該在專職學生管理教師隊伍的配置上適當考慮專業的對口性。盡量挑選思想覺悟較高,政治素質過硬,并有著相同專業背景的教師來擔任學生管理工作,這樣才能使工作更加有目的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引導學生。
(五)投入真情實感,走進學生內心,進行情感性引導與教育。
藝術設計類學生普遍比較感性,重情重義,以此將其作為藝術設計類學生管理的切入點,進行培養和教育,得到可喜的收獲,這一點我有深刻的體會。
四、結語
以上是我在藝術設計類學生管理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總結,雖然工作還有待于繼續探索和創新,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站在一個客觀求實的角度,對藝術生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誤解;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苛求;多一點支持,少一點輕視,那么藝術設計類學生的明天一定會變得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一、有利影響
1.有利于區域特征尺度差異的理解
根據空間尺度大小分析區域地理事象,分析地理學的重要思想。把一個區域放置于多大尺度的背景來分析,其復雜程度是有差別的。僅從視覺感受來說,觀察到的地物特征就不相同:視野越開闊、越遠,觀察尺度越大,觀察到的地物細節越粗略,其特征越抽象和概括。義務教育地理教材的區域特征表述因區域尺度大小而不同,呈現給學生的是較為合理的空間結構體系。教材對大洲、大區、國家、國家各級分區、局地等尺度漸小的區域的表述,表現出由宏觀到微觀、由一般性到特殊性、由抽象到具體、由概括到詳盡等特點,符合空間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區域特征尺度差異的理解。
2.有利于不同尺度地理空間思維靈活性的培養
區域的劃分具有層次性,存在從屬和嵌套的關系,大尺度區域是小尺度區域研究的背景和依據,小尺度區域所呈現的特征是大尺度區域特征的具體化和細化。利用教材表述的這種特點,結合教師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按尺度“大小”分析概括區域的整體性,總結地理空間的有序性規律,并靈活轉換分析的尺度以深入了解地理過程和現象,提高地理空間思維的靈活性。若能使學生的空間思維在球觀、域觀和局地觀之間靈活轉換,養成良好的空間思維習慣,會使他一生受益。空間素養良好的人,會自覺變換尺度認識世界,因地制宜分析或大或小的問題。例如,在看待現代諸如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的產生時,就懂得既要在區域、局地尺度上分析原因,又要在全球尺度上尋求解決方案。
二、不利影響
1.不利于區域地理教學中綜合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養
義務教育地理教材以典型案例的形式組織區域地理的學習內容,弱化了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減少了區域案例的數量,教材容量十分有限,對能力的要求卻大大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大多采用歸納、比較、綜合等方法探究教材中的區域案例,歸納區域特征、認識地理差異、了解地理成因,從而“掌握學習和研究不同尺度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自主建構認知體系,并在以后獨立認識一個新的區域時,知道如何獲取需要的區域地理知識和闡釋一個地區的區域特性。而后面這個過程更為重要,所需要的正是演繹與遷移能力。教材對同一尺度不同區域特征表述的差異使學生在綜合分析并構建認知體系時會產生混亂,理不清思路,很難構建適合遷移的知識體系,自主構建的積極性也大打折扣。這樣一來,認知方法無論在同一尺度不同區域間遷移,還是在不同尺度同一地點間遷移,都很難進行。
2.不利于區域特征認知結構的構建
荷蘭學者認為,足夠的地理知識是學生成功發現和探索世界的基礎,要提供給學生清楚明確的地理事實和概念上的框架。到了高三總復習,由于課時少、時間緊、任務重,對區域地理的復習必須以典型區域為例,并與系統地理相整合,在高考的維度下整合提升。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區域是典型的,但區域特征知識是零散的,分析尺度、表述維度、概括程度等都存在差異,學生即使掌握了大量具體零散的區域知識,在實際應用時,思維方式也會被記憶中的某個知識點左右,而如果這個知識點是片面的、不具有普遍性的,回答問題的角度自然就被限制在某一個方向上,甚至出現錯誤的結論,這就是遷移能力僵化的表現。如果一個學生的雙基越扎實,這種負遷移作用就會越??;自主建構合理的地理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可以系統整合、內化所學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地理素養。
3.不利于區域特征教學評價的標準化
教學評價是我國地理教育教學中的難題,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還沒有地理表現標準,評價方法始終以筆紙測驗這種終結性評價為主。新課程理念又認為,學習評價的重點不在于識記知識的準確性,而在于使用技能的熟練度,更在于探索問題的多角度性和思維的合理性、靈活性。這對以筆紙測驗為主的評價方式提出挑戰,組編怎樣的試題能體現過程和思維評價?我國初中地理教材在微觀尺度上的區域特征分析案例很少,表述也是殘缺不完整的,這對整合構建特征知識體系造成干擾,使學生在分析具體問題的維度和準度方面存在缺陷,很難形成“標準化”的答案。
綜上所述,地理教師在區域地理教學中應注意不同尺度區域特征表述的差異和不同尺度區域特征表述的重構與轉換,提升學生空間思維的靈活性和綜合思維能力。
一、以多媒體為手段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對物理規律理解起來比較抽象、難懂,實際教學效果也不很理想。而采用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手段,則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如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來展現浮力產生的物理過程,該動畫情景中的小木塊開始只受到前后、左右的液體壓力,這時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為平衡,此時小木塊靜止不動,但這時如果在加載上、下表面液體的壓力時,小木塊會緩慢向上運動。此時活潑的動畫效果,直觀的圖形,快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液體對物體上下兩表面壓力差是浮力產生的原因,從而很容易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輕松掌握了本節的重點。
二、優化實驗教學,彌補傳統演示實驗的不足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在物理學的產生和發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學生通過對實驗的仔細觀察和認真分析,可以對物理規律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運動定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用實驗來演示物理運動規律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傳統演示實驗受到時間、空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些實驗不能做、不便做,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將復雜的、抽象的物理實驗過程采用多媒體技術形式模擬展現出來,這樣有利于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將抽象思維轉換為直覺形象的思維,更能理解物理規律的來龍去脈,再現物理規律的誕生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將傳統實驗中不能表現的許多物理現象和物理運動過程,大至宇宙空間的天體、星象的宏觀運動;小至原子及原子核內部微觀粒子的運動,都能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動畫的形式,形象、生動、直觀的模擬表現出來,其效果異常精美,便于理解。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彌補了傳統演示實驗教學的不足,也優化了物理實驗教學,同時也增強了課堂實驗教學的氣氛,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本質。
三、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藝術
新課程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研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是、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可見,新課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加強理論修養,刻苦鉆研科學知識外,還應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去實驗、去總結和思考,進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鑄就日趨成熟的、個性化的、精湛的教學藝術。
一、教學藝術及其特征
教學藝術是指教師嫻熟地運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規律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創造性、審美性、表演性等基本特征。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借鑒、交流、總結、反思和提煉的基礎之上提高,既不能教條式的模仿,也不能把自己的經驗年復一年的照樣使用,只有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制宜地去創造、去革新,按照美的規律及原則進行教學,師生共參與,才能使教學藝術始終處于一種創造的狀態中,以其激情的魅力給人以美感,給人審美享受。
二、教學藝術的主要功能
(一)陶冶功能:教學藝術的陶冶功能是一種自然的、生動的、生活化的、目標明確的教育功能。教學藝術高效的陶冶作用,都是教師有意識而又不動聲色地施加定向教育影響的結果。
(二)轉化功能:教學藝術的轉化功能包括老師引導學生把人類已知的科學真理轉化為學生自己掌握的真知,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三)諧悅功能:教學藝術的諧悅功能即是指能夠使教學氛圍和諧,課堂情緒愉悅,它的重要因子是教學的趣味性。
(四)整體功能:教學藝術是一門非常綜合的藝術,它融合了各種藝術表現手段,以大量的信息全方位地訴諸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品德、知識、技能、智力、心理、個性、和審美傾向等諸方面的發展。
三、掌握好常見的課堂教學藝術
(一)教學情境的創設藝術
創設教學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出于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創造出師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統一、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氛圍。
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認為“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里進行的”,可見教學情境創設對于課堂教學起著很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審美的樂趣、創造的樂趣、道德向上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和自我需求的活動。以“形”為手段,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智慧的源泉,促使學生合理地使用大腦,從而產生探究與創造的樂趣。
從教學引入藝術上來看,基本的形式主要有:故事引入,激發學生興趣;創境引入,激發學生興趣;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思維。
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藝術的呢?一般的方法是:設置懸念,以疑激趣;思想交流,情動心弦;激勵參與,啟導有方;師生互動,共掀。
結課的形式與方法很多,有自然式結課,總結概括式結課,鞏固練習式等,也有別出心裁的結課方式:巧設懸念,再激思趣;妙置情境,引領遐思;以情激情,打動心扉;拓展延伸,啟發思維;游戲激趣,加深理解等等。
(二)教學環境中的應變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復雜過程,作為教師就應時刻把握住課堂變化的脈搏和發展趨向,及時地采取靈活有效的應變策略,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的的圓滿達成。一旦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偶發事件,教師應注意沉著冷靜地了解分析,以愛護學生為前提,迅速作出恰如其分的處理。同時注意分析和發掘其中的積極因素,并盡量做到趁機誘導,化消極為積極,變阻力為動力,使其成為啟迪學生智慧、磨練學生品質、激發學生情感,使全體學生都受到教育的一次機會。再就是要將時間和效益在課堂教學應變中有機地統一起來,做到費時少、收效大,而不應讓偶發事件喧賓奪主以至沖淡了課堂教學的主題。
教學環境中的應變藝術主要包括了:把握課堂機遇的藝術、處理課堂失誤的藝術、解決課堂意外的藝術。把握課堂機遇的藝術主要體現在把握課堂機遇的要領和方法上。要及時判明課堂機遇,面對機遇態度從容,迅速將其融入課堂;伺機而動,投情入境;抓住契機,巧妙施教;隨機引導,深化認識。
課堂失誤包括語言失誤、板書失誤、操作失誤、行為失誤等,處理時應沉著冷靜、及時巧妙、自然得體、嚴肅誠懇。處理課堂失誤的措施有:反誤為機,幽默糾錯;以誠改錯,巧用資源;轉換話題,巧妙回答。
課堂意外包括學生行為失當、教學環境失常、學生問答出乎意料、教師教育行為失當等,處理時應及時冷靜、積極主動、機智靈活、真誠自然。處理課堂意外的具體方法有:心胸開闊,幽默解圍;視情而動,見機行事;把握時機,化害為利等。
(三)課堂教學中的其他藝術
教學藝術的具體種類還有很多,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提問的藝術、板書的藝術、教學啟發藝術、教學布白藝術、教學幽默以及教學媒體的運用藝術等等。
課堂教學藝術種類繁多,以上所述僅僅是教學藝術的幾個方面,而不是全部。教學的對象是充滿靈氣、富有智慧的人,所以任何教學藝術,無論多么高超精湛,都必須是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這是一切教學藝術的根本法則。
參考文獻:
[1]鄔墉銓.課堂新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論文摘要:高校課堂教學是教育人的主要方式。高校是教學藝術的圣地.高校教學藝術是由高校教師、大學生和教學內容這三要素綜合決定的.高校教學藝術有著與中小學教學藝術不同的特征,它兼備固有的流暢性、開朗性、思辮性、幽默性和激勵性.
大學,是教學藝術的圣地,在這里誕生了許多教學藝術大師,從梁啟超的旁征博引到魯迅的詼諧深刻,從嚴濟慈的激情洋溢到唐敖慶的一根粉筆下的美妙推導,從錢鐘書的淹博態肆到川大繆越的清疏淡遠,從方漢奇的嫻熟典雅到吉大孫正幸的揮灑自如,從金正昆的生動精練到韓慶樣的激揚鮮活,等等。學子們在這些大師與名家的課堂里,如坐春風,如沾化雨;如沐清泉,如飲甘露;若臨碧波猶品仙樂,若騰白云俯千里澄江,若凌五岳擁如簇群峰,令萃萃學子感受其真理殿堂之奧妙,人類思想之宏大,道德境界之崇高;領略歷史的斑斕、透析現實的異形,預測未來之輝煌。在教學藝術中會意,在教學藝術中去思考創造,在教學藝術享受中成才。大學,不是大樓之謂也;大學,是大師之謂也。當年清華校長梅貽琦的這句名言,之所以膾炙人口,歷久彌新,一個重要的歸因,是有學術大師的教學藝術魅力,而且高深的學術,恰恰是通過這些大師的教學藝術,使學子們得以窺視、得以領略、得以博采精華,站在偉人肩上,晾望到自己為社會、為人類拼搏進取的目標。大學,之所以成為青年學子向往的圣地,就是因為這里有教學藝術大師澆灌出綻開著催人成才魅力的教學藝術的奇葩。
可是,當今大學也不時聞有另一種校園調侃:好教師有三大標準:第一,能叫學生課堂上少打磕睡;第二,考試能讓學生及格;第三,不拖堂,能讓學生吃上飯。甚至某大學發生有一成績頗佳的女同學突然提出退學,追尋緣起,令人驚愕,其言直抒心底:當年我在中學時,是老師的講課藝術使我熱愛讀書,大學后,老師的課簡直使我昏昏欲睡,與其在這受煎熬,還不如早一點參加實際工作。盡管此種事例鮮見,但它足以令人震撼!
大學教學藝術有其固有的特征,而每一種特征都從一定的維度上展現了大學教學的藝術美。正是這些特征的有機組合,使大學教學藝術呈現出整體上的絢麗多姿,色彩斑斕,令學子們體驗到它博學通達之芳馨,雋永綿長之醇厚,集真善美于一身的恒久魅力。
1)流暢美。語言是信息的載體。作為教學藝術創造者的大學教師,其有聲語言的流暢性,當屬首要特點。
大凡被公認為教學藝術大師的教學語言,或如高山瀑布飛瀉而下,或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其音如洪鐘、渾厚圓潤。在我國大學教壇中享有非凡盛譽的唐敖慶,身為量子化學家,幾乎講過大學所有化學課程,即使全國的理論化學研討班,面對全國同行,幾黑板的數學推導,連續個把月,講課也從不帶講稿,永遠是一支粉筆、一張口,伴隨先生幾十年。那種準確、清晰和流暢,成為我國大學半個世紀的教壇美談。北師大梁燦彬教授,他從第一次講課至今幾十年,亦從未拿過講稿,包括連講四小時的研究生課仍如此,在全國同行有著很高的聲譽。
語言的流暢美,使有效信息仿佛駛入了開往拉薩的快速列車,使學子在不經意間領略了知識高原上最富特色的雪山湖泊的風采,而忘卻了顛簸、缺氧之慨。
2)開朗美。東晉采菊老人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此境之美,屢見于大學教學藝術大師的課堂上。
大學,是引導學生在科學殿堂中領悟學科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圣地。幫助學生較順利地理解與掌握這些最精華的東西,乃是教師職業的中心任務。為什么這些教學大師在學科知識傳授中,恰當的演示,巧妙的比喻,一個得體的手勢,隨景而生,信手拈來,課堂中常常會爆出哄堂大笑、熱烈的掌聲呢,因為它如一道閃電,擊穿了原理中最難理解之處,使學子茅塞頓開,憤徘中得到貫通,迷惘中得見燈塔。
在人體解剖學課堂上,一位老師講腎的被膜時將腎的纖維囊、脂肪囊、腎筋膜喻為一個人穿了襯衣、棉衣和外衣三層衣服。在講淚腺、淚囊、淚水管以及鼻淚管與下鼻道關系時說,為什么人悲傷時淚多鼻涕也增加,真是鼻涕一把淚一把;學子們大笑中輕松地掌握了此中人體結構關系。
3)思辨美。與基礎教育課程相比,大學課堂一個重要特點是更系統化、更理論化。它體現在優秀大學教師的教學中,則內容線條更加清晰,許多學科的知識在某個章節中得到綜合運用,在推導中,環環得扣,層層深入,山重水覆之后,云開日見,始見“芳菊開林耀?!碑數虏剂_意根據愛因斯坦的P=/h入,推導出卜腳=扮mv,由此定量給出微觀粒子的波長時,人們無不得到推導的邏輯美,尤其是三年后被美國Dva sos n(戴維遜)Gemr re(革末)電子衍射實驗所證實,學子們更領略到這種邏輯美的現實性!
4)幽默美。大學教育盡管兼有實驗、見習、實習等專業實踐,但仍以理論學習為主,是比較典型的腦力勞動領域。如何使艱苦的腦力勞動變得輕松愉快、減少精神與心理疲勞,要求教師能夠超越平鋪直敘而在平靜的知識海洋中激起情感飛揚的浪花,在帶領學子于知識的海洋里披波斬浪的同時,能夠使律動于心弦上的吟唱,在課堂上響起心靈奏鳴曲—來自心底的歡暢表達,由衷的認同和熱烈的獎賞導師的向導精神。教學藝術大師與名家們的成功實踐證明,這種共鳴形式常常是開懷的笑聲和爆出的陣陣掌聲。學子們在這種課堂氣氛中不僅得到人類的真理,而且得到藝術的享受、健康心靈上的滋養,而這種功能的獲得,常常是教學藝術的幽默性使然。
幽默,是教師教育機智的體觀,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閃光。費因曼,大洋彼岸加州理工學院(Cla-et hc)著名學者。作為科學家,他是195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作為教師,他被副院長古德斯坦贊為他那一代與古德斯坦們這一代最偉大的教師。費因曼擅長將一個枯燥無味的物理概念或假說“包裝”得非常精美。他講狄拉克反離子理論時,幽默地對學生說:“當你遇到一個外星人時,他想和你握手,你一定要留心他是用左手還是右手和你握?!绷硪淮沃v課在涉及相對論時提到星系。他說,銀河系中有110顆星,這通常被看成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其實呢,就是1000億,比美國財政赤字還小,現在我們應當叫它“經濟”數字了!
至于我國“禮儀第一人”金正昆的禮儀課,更是幽默詼諧。北京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韓慶祥的市場營銷課常常是令學員們忍俊不禁,笑聲陣陣。復旦大學外語教授陸谷孫提出,上一堂課至少讓學生大笑三次。
上述諸教學藝術名家連同陸先生的“三笑論”及其實踐,無不閃現著教學藝術的異彩。
5)激勵美。在充滿著理想與青春激情的大學生心中,有著強烈的自我實現渴盼。大孚教師作為知識領航人和創新指導者,激勵青年學子攀山敢于登頂敢于摘星、入水促其“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既是為師者的責任,更是教學藝術。教師此時的一句話往往如一束火把,點燃了學子理想的干柴,成就了人類科學史上的星座。
“大家知道水的分子式是H20,誰知道化學家的分子式是什么,”課堂在沉默了大約10分鐘之久,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C3H3”。接著解釋說’,Clear Head,CleverHands,Clena Habit,清醒的頭腦,靈巧的雙手,整潔的習慣,是化學家必備的品質?!闭莿倧拿绹鴼w來不久的張資琪講給廈門大學大一生的這番話,為學子摘星搭梯、遠航示塔,成就了一位著名化學家,他就是前中科院院長盧嘉錫。
教師在探究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時,往往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試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卻忽視了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問題。事實上,同樣的教學內容因教師教學語言水平不同,其授課效果是不一樣的。那么,教師的教學語言在講臺上如何精心施工呢?這就要注意課堂教學藝術,而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方面就是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本文就物理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作一初步探討。
一、物理教學語言的特點
所有的教學語言都是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的,應有思想性、科學性、通俗易懂、準確、精煉、生動形象、富有趣味、富有啟發性。物理教學語言也不例外,具體有以下特點:
1.物理教學語言的主導性
物理教學的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聯想什么,以及表達什么,關鍵在于教師怎樣利用教學語言進行引導。教學語言主導性的強弱,是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如何的一個重要標志。善于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師的教學語言,總是能溝通師生的思維,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共鳴,制造出良好的教學氣氛,調節教學節奏的張弛,從而帶領學生進入教學意境,探索未來世界的奧秘。提高教師教學語言的表達水平,是有效控制課堂的基礎條件。
2.物理教學語言的科學性
物理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應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用最簡練的語言表現最豐富的內容?!币笤谡Z法上用詞恰當、簡潔明快、干凈利索。語言的準確性是物理教學語言科學性的核心。要求教師準確地掌握物理知識及其方法,說明物理現象及其本質。教師教學語言的精煉,是指教學的語言表述要做到言簡意賅。優秀物理教師準確、精煉的語言“像敲釘子――聲聲入耳”。在教學中應注意避免言不及義的廢話和不必要的重復,不說不著邊際的空話,不講套話,不說半截子話,不要口頭禪。有些學生把在教學中常用“這個”、“那個”、“也就是說”、“嗯”、“啊”、“是不是”等多余字詞的教師,稱為“哼哈先生”,這也反映了學生對教學語言的要求。物理教學語言的科學性,還要求推理富于邏輯性,論述問題富于系統性,要做到語言本身要準確,不能含糊其辭;要清晰,不能前言不搭后語、似是而非、模棱兩可。
二、物理教學語言藝術的功能
教學藝術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它是依靠其整體發揮其巨大教育作用的,教學藝術整體功能的發揮依靠其內部結構的最優化組合,教學藝術的整體功能的全面發揮,構成教學藝術神奇的綜合魅力,在學生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審美效應。
物理教學語言藝術是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教師要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物理教學語言藝術的陶冶功能、轉化功能、愉悅功能和啟智功能。
1.抑揚頓挫,感染力強――發揮教學語言藝術的陶冶功能
由于教學藝術情理交織的特點和感染力很強的審美形式,使之形成鮮明的情景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不可忽視的全方位的潛在教育作用。“只有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才起了滴水穿石的作用”,這就是教學藝術陶冶功能。因此,物理教師的講解要抑揚頓挫,教學語言應該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節奏感。將表情、手勢、停頓、操作等無聲語言與聲調、輕重音等有聲語言恰當地配合起來,使教師的講解有聲有色,更能激發學生的智力活動,從而使課堂氣氛有節奏、有旋律、有起伏,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不斷地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在教學過程中,重要之處,適當提高聲音,促其注意;關鍵之處,稍作停頓,使其感悟;需熟記的內容,不妨和以聲韻,以利記憶。這樣,就可以增強感染力,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2.生動形象,直觀性強――發揮教學語言藝術的轉化功能
教學的實質就是引導學生把人類已知的科學真理轉化學生的真知,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學藝術高效率的轉化功能標志著教師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因為精湛的教學藝術,可以迅速高效地完成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智能的開發和品德的形成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既活潑、有趣、逼直,又深入淺出、易于接受。語言直觀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師能深入淺出地選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味,降低學生思維的難度,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幽默可親,趣味性強――發揮教學藝術的愉悅功能
教學的趣味性乃是教學藝術的愉悅功能的重要因子。教學藝術的愉悅功能直接促進學生樂于學習,教學藝術的愉悅功能從多方面影響學生的學習。原蘇聯教育學家米?期洛特夫說過: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課堂講解中運用幽默,可以控制學生的注意;可以使講解的內容變得有趣,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融洽師生間的關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規律的特征,解決教學的難點,還可以巧妙地處理偶發事件,使教學轉入正規。
4.巧于點撥,啟發性強――發揮教學藝術的啟智功能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它指明了教師要抓住恰當的時機進行啟發、點撥。啟發式教學的目的是要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其首要條件就是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啟發性。這要求教師的講課語言要跟當時學生的思想聯系起來,與學生的接受水平盡量貼近,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靈活機動地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形式,使學生接受所學的內容。巧妙設問,巧設導語,布設懸念,引導小結,師生互動,積極參與,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
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形象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顯示形象。在閱讀訓練時,引導學生再造想象,運用多種表象去補充視覺表象,從而把課文所描繪的事物或現象展現在眼前,使抽象的語言文字成為可感知的畫面。
直觀演示。通過觀察小實驗、實物的圖表等,把抽象的語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觀事物聯系起來。它引導學生從感性具體出發,建立抽象概念,它還是直覺思維形成的基礎?!吧鷦拥闹庇^不僅是藝術認識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是哲學和科學認識的必經途徑;但哲學和科學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概括,而藝術則從生動的直觀到形象描繪?!保ㄗⅲ狐S濟著,《教育哲學》第228頁)
形象描述。運用形象化語言,具體說明字、詞、句、段、篇等基礎知識,或聯系語言的豐富表現,學習聽說讀寫的規律性知識。
創設情境。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包括創設有利于聽說讀寫訓練的情境,以及引導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文字等。
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形象性,必然要對小學生進行形象思維的訓練。“如果說邏輯思維是在思維過程中主要借助于抽象概念的話,那么形象思維則是在思維過程中主要伴隨著具體形象或映象?!保ㄗⅲ喝A崗著,《美學論要》第93頁,)以“得意洋洋”(五、六年制第三冊《美麗的公雞》)的詞義教學為例,可以這樣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形象思維的訓練。先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彩圖,讓學生說說圖上公雞的神態——昂起頭,張大嘴巴,圓睜雙眼,挺著胸脯,撲打翅膀,翹起尾巴。再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公雞是怎樣想的——“自認為很美麗”,“要比漂亮我第一”;說說公雞是怎樣做的——“整天”唱,找啄木鳥、蜜蜂、青蛙“比比誰美”。最后,讓學生說說平時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得意洋洋”這個詞語,引導學生聯系公雞驕傲自滿的形象,認識“得意洋洋”這個詞的感彩,明確使用的范圍。
每個詞語都是概括化了的。以上的詞義教學,借助事物的形象,引導小學生實現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發展過程,從而明確概念。在認識發展的過程中,事物的形象成為小學生抽象概括的感性支柱,促使他們順利地登上概括思維訓練的臺階。小學生的思維,需要形象的伴隨,形象又促進小學生思維的深入與展開。
二、情感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藝術里,教師的情感居主導地位,對學生的情感起誘發和培養的作用,具有推動力。首先,教師創設情感性教學情境和氣氛,以情感人,使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融洽和諧,產生共鳴,置學生于一種情感激發、陶冶的氣氛之中,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動,激發奮發向上的情懷。其次,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里,始終伴之以雙向的情感交流。這具有特殊的意義。作者寫文章是“情動而辭發”,教師溝通學生與課文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的聯系,學生才能“披文以入情”。情與理是密切相關的,文章一般是情與理并重,學生也是動情才能曉理。最后,情感具有消除疲勞、激活創造力的作用。充滿情感的教學與學習,其主體往往樂學不疲,其樂無窮,并且思維敏捷靈活,富有創造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藝術里,學生的情感活動是以感知教材內容為基礎的。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的感覺、知覺和表象,這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情感因素,而在知覺、表象基礎上進行的想象活動更推動情感活動的自由擴展和抒發。這是因為,情感和形象是緊密聯系的??陀^事物的形象能引感,情感的激發使形象更鮮明,而鮮明的形象又將推進情感的激發。情感和形象就是這樣相互促進。學生在掌握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形象,就能深入理解有關詞句所特有的感情。這樣學習語言文字,有別于單純訓練語言技巧。學生在閱讀訓練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明晰形象,引感,領會意境,從而使教材的思想內容化為春風甘霖,滋潤小學生的心田,塑造美的心靈。
三、直覺性
所謂直覺,就是“一種不經過分析、推理的認識過程而直接快速地判斷的認識能力。比如,在幾種方案面前可以憑直覺判斷優劣,觀看一部作品后可以憑直覺判斷它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等。格式塔心理學認為直覺是對整體情境的把握。近代認知心理學則把直覺看成一種再認識過程,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具有問題解決意義的答案過程。直覺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高度發展的表現。由于人們的知識、經歷、性格等各不相同,各人直覺判斷的可靠性、準確性也有較大的差別。直覺實際上是一個人的全部心理能力和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以及已有知識、經歷、環境影響、個體特征等等在短時間內的整體顯示?!保ㄗⅲ褐芰x澄,《科學創造與直覺》第115頁至116頁,)“可以把靈感、猜想、預感等心理想象看作是直覺思維的表現。”(注:《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第554頁,)直覺思維在科學發明創造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翱梢哉f,直覺作為人的一種心理現象,作為一種認識過程,作為一種腦的機能,貫穿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延伸于創造活動的所有領域。”“凡有直接的綜合判斷這種思維活動的地方,凡有創造性認識與行為的地方,都有人的直覺活動存在。”(注:朱作仁主編,《教育辭典》第389頁。)小學語文教學藝術也不例外,教與學雙邊的直覺活動活躍,形成了直覺性的特點。
從“教”的角度來看,教師從備課設計教學方案到課堂教學都充滿直覺判斷。特別是在幾個重要的教學工作環節,直覺思維特別活躍,生機勃勃。這幾個重要的教學工作環節是:
科學地加工處理教材。小學語文教材按一定的體系進行編排,邏輯順序嚴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鉆研教材,有別于閱讀一般的文章材料,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重在實際運用,可以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科學地加工處理,包括合理地組合,適當補充,進行科學的再加工,使之成為適合教學活動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的直覺判斷,就像導演處理劇本一樣,進行艱苦的再創造,發揮創造性。至于對相同的教材,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充分發揮其效能,則更需要教師的直覺思維。
巧妙地駕馭課堂教學。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具有嚴密的邏輯順序,結構完整而又合理,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步步登攀。編制課時授課計劃時,教師要靈活安排教學環節,而且要有預見性,包括教學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和估算各個環節所需要的教學時間等,進行周密的考慮,防患于未然。對教學過程出現的突發性事件,教師更要靈活地處理。這都要求教師面對復雜多變的課堂教學進行直覺判斷,適時調整,使教學方案更切合教學實際,順利實施,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藝術地開啟學生的心扉。小學生的認識有它的發展規律。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一般要引導他們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從抽象思維再到具體的實踐。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既可以進行順向的思維訓練,也可以進行逆向的思維訓練。一旦學生的思路受阻,思維處于停滯的狀態,教師就應進行直覺判斷,巧妙地給予啟迪、開導、點撥,幫助他們突破停滯,獲得新的發展。
從學的角度看,在小學語文教學藝術里,學生直覺思維活躍。有的提出種種問題,有的猜測答案,有的提出不同的看法,等等。有時教師提出問題,只說到一半,有的學生就脫口而出,說出答案。學生思路敏捷,反應迅速,一掃“滿堂灌”的沉悶氣氛。
四、審美性
藝術美是藝術的一種重要特性,它是現實生活的能動反映。同其他藝術一樣,小學語文教學藝術也具有審美性,應從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不同種類的藝術各有不同的審美特性。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審美特性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功利性。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審美是以效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它有十分明確的目的性,為突現課堂教學目標服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沒有美,當然談不上教學藝術,但如果只有藝術的美,而沒有效益,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只有既具有藝術性又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教學藝術。
有一位教師教學《舍身炸暗堡》的第四段,讓學生上臺表演“站”、“托”、“頂”、“拉”的動作,模擬的神態和竭盡全力的高喊,還安排了幾個學生端著“機槍”對準“”掃射。然而,學生表演時拖拖拉拉、羞羞答答、裝模作樣,滑稽可笑,遠不能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這段課文是故事的,也是全篇的重要部分,集中表現了為革命而獻身的高貴品質。教師采用“以演助讀”的方式,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促使他們深入體驗角色的情緒變化,似乎也符合“形象性”與“情感性”的特點。但是,由于機械套用,表演失“真”,事與愿違,學生不感到愉快,違背了審美性的特點。
綜合性。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表現手段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它的教材內容豐富多樣,涉及面廣。它可以調動其他種類藝術的表現手段為自己所用,包括線條、色彩、語言、教學副語言、音響節奏和造型等。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表現手段的高度綜合性達到一種新的歷史水平。人們感知教學藝術的器官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覺等。因此,它對學生美感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包括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感受等。
同一性。這是指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的統一,即審美主體的對象化、審美對象的主體化。教學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同生產活動一樣,“不僅為主體產生對象,而且也為對象產生主體”。但是,教學又與生產不同,它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這種同一性,既適用于教師,又適用于學生。由此才成為教學藝術區別于其他藝術最重要的審美特征。
教師既是創造、實施教學藝術的審美主體,同時又是學生審美的對象,成為審美客體。在課堂教學的大多數情況下,教學藝術主要是通過各項教學活動表現出來的,從而成為實施教學藝術的創造主體;與此同時,它又成為學生審美的對象,使教學藝術的審美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取得美育的效果,從而使教師成為審美客體。小學語文教師在對教學藝術的長期不懈探索追求中,既創造了教學藝術的風格,又不斷發展了自身和學生的審美感。
學生是審美的主體,各項藝術性的教學活動是他們審美的對象、審美的客體。通過審美對象,才能給學生以特定的審美感受,才能培養美感。學生在參與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積極投入聽說讀寫的實踐性活動,必然要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反映審美意識。這時,學生就成為教師的審美對象,教師從中獲得信息和反饋;他們也成為其他學生的審美對象,讓其他學生從中得到啟發,開拓思路。學生從審美的主體轉換為審美的客體,也就推動了各項藝術性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五、創造性
(一)獨創性。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獨創性,體現在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從教材處理、教學手段的選擇、課堂結構的安排,到教學方案的實施和評價等,無不凝聚著教師獨創性勞動的心血。在課堂教學里,教師高超教學藝術的展現,正是教師用創造性精神開拓出的優美藝術境界,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靈活性?!盎睢笔墙虒W藝術的靈魂。在課堂教學里,教師猶如演員進入藝術創作的角色,往往會隨著自己情感、興致、靈感等的產生和作用,進行即興發揮,并順乎教學情境之自然或必然,產生錦上添花的功效。在課堂教學里,會出現一些突發性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意外地提出各種問題。對此,迅速而恰當地處理,不但能使各項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有時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課堂教學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課堂教學里,情況是千變萬化的,根據反饋的信息,有時需要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使之更切合教學實際。教學既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章可依、有序可循的,又是靈活應變的。教學藝術的靈活性與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并不矛盾。任何計劃,無論多么周到、嚴密,都不可能把客觀實際存在的問題都預計在內。有計劃而又不拘泥于計劃,善于靈活應變,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