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級地質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加強交流引導
學生入校后先進行3周的軍訓,然后就接觸到“地質學基礎”這門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如下情況:對課程學習的目的和作用不明白;課程的內容多,學生缺乏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許多知識掌握不了;由于以上因素影響,學生會有些迷茫,學習積極性不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會導致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影響課程教學和學習效果,甚至造成退學。筆者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加強交流引導。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一新生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和好奇,對未來充滿憧憬和迷茫。不少學生被動地選擇了現在的專業,缺乏對專業的了解和興趣,甚至還帶有一絲失落和專業情緒。這時他們需要的是真誠的交流和正確的引導,需要被“領進門”。在交流過程中,他們可以逐漸認識到地理科學專業的內涵和作用,了解自己將來可以做什么,然后確立個人的奮斗目標,并規劃和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師生見面交流會是較為有效且可行的引導方式。課程學習之初召開以專業為單位的師生見面交流會,首先向學生總體介紹本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安排、往屆學生的學習和就業等情況,然后詳細介紹專業課程及授課教師,最后學生與教師交流互動。通過見面會,可以讓學生認識地理科學專業,確立奮斗目標,明白課程設置的目的和意義,了解各課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更好地學習。另外,“地質學基礎”課程講授時通過舉例說明,讓學生理解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性,了解地質學與地貌學、水文學、中國地理、土壤學、生物地理學、地球化學等后繼學習內容之間的緊密聯系也是有效方法。
精選授課內容
國家對大學本科教育要求之一是“厚基礎”。在進行“地質學基礎”課程教學時,應根據地理科學專業特點和學習目的,從地質學課程豐富的內容中精選出主要內容,并著重加強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學,把握主次,突出重點,讓學生學習起來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由于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地球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發展歷史和演化規律,因此筆者認為在地理科學專業“地質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應以礦物、巖石、構造運動、地史為主要授課內容,拓展開來即礦物、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板塊構造、地質構造、地震、地質年代、地殼歷史研究方法、地殼演化簡史(表1)。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了青海省省情以及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的實際情況實踐了這一授課內容,表現為授課條理清晰,學生容易掌握這門課程的框架和主要內容,效果較好。目前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地質學基礎”課程課堂教學選用了宋春青等編寫的《地質學基礎》作為教材[3]。該書特點是內容較為翔實,閱讀材料較多,但學生學習時也抱怨閱讀量大,抓不住重點,定價太高。考慮到授課內容順序安排、編者的個人偏好、地質學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因素,筆者向學生介紹了教材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并推薦了夏邦棟主編的《普通地質學》,以及陶曉風和超主編的《普通地質學》作為參考教材,推薦了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的《地質學原理》中譯本以及許靖華編著的圖書等作為補充,推薦了國內著名的地學期刊編輯部的網站,如《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巖石學報》、《地質論評》、《第四紀研究》等作為學習的延伸。
改革教學方法
教學進度表是安排課程教學內容和進度的一種表格,它的填寫對于教學有一定意義。筆者主張將教學進度表電子化,即制成Excel表格形式,教師填寫好后,通過網絡發送給相關人員審核、打印并集中簽字蓋章。這樣填寫方便,更改容易,省時省力。雖然已經確定了授課的主要內容,也安排了教學進度,但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還會出現重點不突出,過于注重細枝末節的問題。作為年輕教師,精力充沛,責任感強,有實踐“傳道、授業、解惑”的強烈沖動,試圖將自己所學對學生傾囊相授,知識面擴展得太大。另外由于經驗缺乏,往往把握不好該講多少講多深,出現本該多花時間講的沒有講透講明白,而應該少講的卻講多了。這可能造成學生對重難點的把握和知識點理解的困難,并導致自己面對的是一雙雙迷茫的眼睛。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旁聽了多位教師的課程講授,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揣摩、體會、總結和積累,獲得一套較為有效的方法,教學效果大為改觀。筆者講課中按照預先的方案開展,根據學生的反應情況適時調整,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發揮。在講授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信息傳達的技巧性和有效性[4]。多媒體是一項圖、文、聲、像結合的信息傳遞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5]。多媒體對于地質學課程教學的優勢在于[6]:圖片、動畫和錄像等使枯燥的地質現象更加生動、形象,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加深學生對復雜地質現象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減少教師在課堂上板書和畫圖的時間,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改善了教室的空氣狀況,減少了粉塵對人體的危害。鑒于此,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也采用了多媒體手段,將之前靠板書無法展示的大量圖片、影像內容生動呈現在學生眼前。
目前許多課程的教學采用了多媒體手段,但部分教師或過于迷信多媒體,或產生了惰性,或缺乏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解和技巧。筆者認為:多媒體在形象展示圖片動畫的同時,主要起到提綱或展示主要授課內容的作用,幻燈片上不適宜出現大篇幅的文字;授課不是讀幻燈片的過程,而是教師將幻燈片上展示的主要內容通過通俗形象的語言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使其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多媒體教學不是授課的唯一手段,授課時除了用幻燈片展示圖片和其他內容外,可靈活利用黑板邊講邊畫來講授一些基本原理,還可利用實物,如典型的標本教學;課堂授課與作學術報告面對的對象不同,講授方式也應有區別[4],不宜快速翻動幻燈片,要對許多重要內容強調和重復,慢下速度來讓學生記筆記;可以讓學生拷貝多媒體課件,便于學生學習。在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教材依賴性強,一旦教師授課內容安排與教材不符,就覺得不正常,很不適應。這時要和學生溝通,改變他們對教材的看法,讓學生不迷信書本,教材只是一本參考書,并告訴學生將怎樣安排課程內容的學習。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也是基本目標之一,即所謂的“授之以漁”,畢竟大學四年不是其學習階段的全部和終結,而僅僅是學習的開始。筆者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認真做到預習、聽講和筆記、復習、作業這四個步驟,然后根據個人情況閱讀相關書籍和文章,觀看相關影視資料來開闊視野;要求學生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打牢基礎;鼓勵學生盡量用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方法;通過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地質實例,讓學生領會各部分知識間的聯系,讓學生朝著能力培養和學以致用方向努力。鑒于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將來有學生從事中小學教育,筆者通過簡單的例子說明很多問題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中小學教師應引導孩子們思想火花的迸發,以此讓學生領會更為合適的教育理念。#p#分頁標題#e#
重視實踐教學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科學[7]。地質學課程的許多內容必須進行實踐才能很好地理解,而且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掌握地質學的各種技能。因此,地質學課程不僅要講授地質學的基本理論,使學生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且也應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比如礦物、巖石、化石、構造等的鑒定和識別,地質圖的閱讀和編繪,偏光顯微鏡的使用,地質羅盤和放大鏡的使用,地質剖面實測等。近年來,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積極協調增加了實驗場地,利用國家支持地方高校建設資金購置了部分實驗標本、器具和儀器,目前“地質學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安排了室內實驗和野外實習。室內實驗內容包括礦物、巖石、化石以及構造的鑒定和識別(表1)。野外實習安排在四川峨眉山-都江堰地區,通過野外路線考察,實測地質剖面,讓學生充分認識實習地區的巖石、地層、化石、構造和地質發展史,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地質圖的閱讀和偏光顯微鏡使用是地質學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完成的課程訓練和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對于地理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一則沒有安排專門的課程教學,在地質學課程中也沒有相關知識內容,二則教學時間有限,三則可能缺乏開設這些實驗的相關條件,導致許多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學生沒能進行地質圖的閱讀和偏光顯微鏡使用訓練。在本科階段對學生進行相關訓練,讓他們掌握閱讀地質圖和使用偏光顯微鏡的技能非常有意義。為此,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購置了地質圖、偏光顯微鏡和礦物巖石薄片,也在新的培養方案中增加了地質學課程實踐教學的課時,擬將地質圖的閱讀和偏光顯微鏡使用納入到室內實驗中。革新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實踐教學的水平和效果也是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特色專業建設突破點之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實施:督促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明確實驗(實習)目的,熟悉實驗(實習)內容,了解實驗(實習)過程;分組實驗實習,既可以減輕部分實驗器材缺乏的矛盾,也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提高教學效果;突出每次實踐課的重點,強化基本功訓練;在實踐教學、作業批改等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查漏補缺或糾正錯誤;對于對地質學較為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進入實驗室學習,也可以視情況引導其參與相關科學研究工作。另外,在課堂和實踐教學中可以借鑒王家生等[8]的建議,挖掘校園內部和校園周圍存在的豐富多彩的地質素材和現象。
關鍵詞: 中職學生 《會計基礎》 教學體會
一、中職學生的特點
中職學生年齡一般為16~18歲,屬于青年早期,是人生認知能力、情感特征形成的關鍵時期。經歷了激烈的初升高比拼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壓力、無奈和沮喪多種情緒的交織下進入職業學校的。與普通中學生相比,由于挫折感和對前途信心不足,其學習動機來自于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其學習狀況總體是被動接受,缺乏內驅力。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與普通中學少數“差生”一樣,學習目的不明確,得過且過,自制力較差,不能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一遇挫折,便畏縮不前,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意志品質薄弱。
二、《會計基礎》教學體會
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和筆者的教學經歷,在教學中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一門課程,首先要對之感興趣,而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好奇心和好勝心。那么怎么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感興趣呢?筆者的做法如下。
1.利用學生對新學科的好奇感,不失時機地將會計在現代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向學生一一說明,切不可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畏難情緒,感覺深不可測,變好奇心為求知欲,變枯燥為有趣。
2.引用現實生活中反響較大的經濟案例,讓學生意識到財會人員身上所肩負的神圣使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樹立學生的信心,打消他們的疑慮,展示歷屆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學有榜樣,這樣近距離學習,親切而有效。
4.介紹《會計基礎》的重要性和在會計實際工作中的作用,讓學生知道本專業的教學計劃,知道在校學習所開的課程,明確在校期間的奮斗目標。
(二)不失時機地設置問題,與學生互動交流。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是教育的主體,變灌輸為啟發,變督促為引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是教學中的藝術。一個教師,如果能在教好一門課的同時,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就不僅是稱職的,而且是優秀的。學生大都不喜歡只是一味自己講、不和學生溝通且自以為是的老師。每講一筆經濟業務,我自己先不急以做答,而是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學生思考,或者列出幾種答案,讓學生選擇。如預提車間修理費1000元這筆業務,我連問幾個為什么,會計分錄是“借:制造費用1000貸:預提費用1000”,還是“借:制造費用1000貸:待攤費用1000”呢?這筆業務使企業負債增加了,還是資產減少了呢?這1000元企業支付了嗎?學生很顯然會想到這1000元沒有支付,只能是負債增加,預提費用增加。每回答對一個簡單的問題,我便贊許鼓勵他們,激發他們潛在的求知欲望,進而使他們獲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讓學生作為主體融入教學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得到心靈的啟迪,智慧的開發,學習效果自然會好。
(三)運用多媒體,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好奇感,激發求知欲。在《會計基礎》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尤為重要,因為本課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講課時經常要前后貫穿,并涉及眾多的憑證、賬簿、會計報表,用傳統的口述、板書很難表達清楚。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和電子教案進行演示。這樣,步驟清晰,學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記憶,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我們可以把重點、難點、練習題、板書要點等設計制作成課件,存入計算機網絡中,以便學生查閱,使其能更好地鞏固知識點。
(四)加強模擬教學,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會計基礎》這門課程的操作性比較強,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這就必須進行模擬訓練。因此,我們應該配備一套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總賬和常用明細賬及各種簡單報表,對學生進行模擬訓練,給學生發放大量的原始憑證,讓學生自己填制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編制科目匯總表,登記各種總賬和明細賬,編制各種會計報表,動手裝訂憑證,依次完成整個會計環節,教師現場指導。學生只有通過真正的業務操作模擬,才能更好地了解會計核算的程序,深化對各類賬簿,表格、憑證的認識和理解,并掌握其正確的填制方法。學生通過模擬訓練,不僅增長了許多會計實際工作的基本常識,還提高了實際操作技能。
(五)教學內容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
關鍵詞:初中地理;興趣激發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99-02
興趣是人們對一定事物有趨向心里特征,是帶有感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我任教的學生中,基礎較好,但是,地理課對他們而言是一門全新的科目,培養興趣是非常必要的。地理課的內容是最令人感興趣的,但是宏觀廣大而復雜的地理環境使學生難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記憶,從而使其成為一門較難學的課程,形成了地理課培養學習興趣的困難點。我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學中,作了一些探索,充分挖掘地理知識的趣味性和抓住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里談一談幾點體會:
1.精心設計課堂引言
地理教師應注重新課導言的藝術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學法,巧妙地選擇地理知識的結合點,用生動的描繪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欲狀態。如講海水的鹽度時,可這樣導入新課:"不知你是否見過浩瀚的大海,是否在海灘上尋覓海貝,盡情玩耍。這時你用手掬起一把海水,仔細品嘗海水的味道。你會發覺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那么,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接著按教材內容往下講,經過這樣的導入,學生興趣盎然,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心理準備。又如,在講地震時,可用低沉的語言說:"2008年5月12日14點多,一場空前的、慘絕人寰的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了,無辜的汶川地震帶上的人民陷入了這場劫難。僅僅幾十秒鐘,地震釋放的能量使數萬多人罹難。經濟損失慘重。"這時,同學們都迫切地想知道為什么會發生地震,怎樣才能預報地震,并把地震帶來的災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2.巧借古詩文教學
初中生的學習往往帶有強烈個人感彩,對任課教師的喜歡與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態,那么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更要加強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例如:運用高超,精湛的教學技術:幽默風趣,具有號召力的語言表達:賞心悅目的板書: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版圖等。如果你能用幾分鐘的時間在黑板上畫出一副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圖,那么,學生肯定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另外,初中生的思想處在一個分水嶺,他們更需要我們去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那么,我們應該用心靈去關心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經歷體驗,家庭等方面,成為他們生活上的良師益友,學生自然就會感激你和喜歡你,從而"愛屋及烏"而喜歡地理課程。把古詩名句中優美的詩情畫意,結合地理知識的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之感,由此創設聽課之最佳境界,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基矗如講氣候時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講氣候垂直分布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講地球公轉自轉時用"醉時不覺乾坤轉,醒來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天河";講地形地勢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講滄桑之變時用"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吳空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等,都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3.引用歌謠諺語教學
地理教學中恰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引用"一山不存二虎"諺語講解生態平衡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特點,言簡意賅,富有啟發性。引用"不違農時"、"搶季節"諺語,可使學生充分理解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征。講內蒙古時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溫帶草原的遼闊、壯麗。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4.穿插趣味故事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根據講授內容恰當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如講授"地球在宇宙中"一章時,學生對"宇宙"的概念是難以理解的,但教師只要把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的故事一講,然后問"孫悟空是不是到了天邊呢?沒有,他翻百個跟頭也不能到達天邊。這樣給學生形成"無限大"的概念。"天"就是"宇宙",那么"宇宙"就是無限大的空間,無限長的時間。又如講"日界線"時,可先講一對孿生姐妹出生的故事。問為什么妹妹反比姐姐大一歲?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思想特別集中,對跨越"日界線"的日期變更情況容易理解,掌握得牢。
5.利用地理漫畫教學
教學中結合講授內容,選用適當的地理漫畫作輔助,既生動形象、寓意深刻,豐富課堂活動,易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如在講解森林資源利用問題時,選用一幅"小鳥的悲哀"的漫畫。畫面上,小鳥哀求:"請把我帶走吧!"然后找學生回答:這幅圖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由于濫伐森林,造成了環境嚴重惡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動物失去了理想棲息地,產生了生存危機,所以,小鳥要伐木工人把它帶走。
6.采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教學
【關鍵詞】斷層帶;高滲透環氧;化學灌漿;地質缺陷
0 前言
水庫總庫容4450萬m3,攔河壩壩高105.26m,水庫正常蓄水位944.5m。
1 工程地質
壩區基巖主要為灰黑色凝灰質粉砂巖、凝灰質砂巖與硅質巖夾頁巖、淡灰色凝灰巖,屬厚至巨厚層狀夾薄層狀構造,泥質、沉凝灰質結構,接觸式膠結,物理力學性質不穩定,兩岸巖層均傾向山內偏上游,斷層及節理裂隙較發育。
對工程影響較大的斷層主要有以下三條:
①F56 斷層:產狀為N80°~90°W,SW∠70°~75°,順河床發育,穿壩軸線基礎而過。斷層破碎帶寬11m 左右,影響帶寬1~2m。
②F3 斷層:產狀為N38°~48°W,SW∠43°~62°,于壩軸線斜切河谷,左岸交切于F39 斷層,斷層破碎帶寬3~4m、影響帶寬1.5~3m。
③F39 斷層:產狀為N60°~70°W,SW∠70°~75°,斷層破碎帶寬2~4m、影響帶寬1.5~2m。
處理斷層帶地質缺陷是大壩基礎的關鍵,斷層帶地質缺陷處理的效果直接影響大壩的安全,大型斷層帶地質缺陷處理采用的材料、設備、施工工藝以及效果檢查是斷層帶處理的主要施工關鍵環節。
2 斷層帶化學灌漿處理方案
2.1 材料
斷層帶化學灌漿采用高滲透環氧,高滲透環氧化灌漿材料主要牌號及物理性能見表1,具有粘度小、強度高、可操作時間長、滲透性能好等優點,可灌入滲透系數K=10-6cm/s的風化巖石、泥化夾層及軟弱破碎巖土中,然后固結,使泥土巖性化,達到防滲補強加固之目的。
2.2 設備
斷層帶化學灌漿采用意大利大流量高壓化學灌漿電動泵。其技術參數見表2。
2.3 斷層帶灌漿施工工藝
河床段壩基斷層帶化學灌漿,潛孔鉆造孔,環氧樹脂材料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施工時先施工上、下游排,再施工中間排,分Ⅰ、Ⅱ序施工。
(1)布孔:按設計要求在F39、F56、F3三個斷層帶平行于壩軸線布置上、中、下三排孔,排距為1.25m、孔距1.5m,梅花形布孔,每排分Ⅰ序、Ⅱ序孔。
(2)鉆孔:鉆孔采用履帶式潛孔鉆機,孔徑Φ75mm。
(3)洗孔:水管放至孔底沖洗,待沖洗回水變清后停止,孔底沉積物厚度不應大于0.2m。
(4)壓水試驗:灌漿孔灌前進行簡易壓水,簡易壓水可結合裂隙沖洗進行,壓力不大于灌漿壓力的80%。
(5)灌漿:灌漿方式采用自下而上逐段進行;灌漿段長采用Ⅰ序孔第一段2m、以下各段為4m;Ⅱ序孔第一段2m、以下各段為5m。漿液配制按漿材標示的比例分別稱取質量比主劑:固化劑=25:1.6,混合物溫度控制不超過40℃。灌漿壓力Ⅰ序孔采用第一段0.6MPa、第二段0.8MPa、以下各段為1.0MPa,Ⅱ序孔采用第一段0.7MPa、第二段0.9MPa、以下各段為1.1MPa。
(6)灌漿結束標準:灌漿段在最大設計壓力下,注入率不大于0.02L/(min?m)后,繼續灌注30min或達到凝膠時間。
Ⅰ序孔:當單位吸漿量≥50L/m,并進行一次或多次待凝、復灌在0.6MPa的穩定壓力下,當注入率≤10L/h時,進行有壓屏漿4h結束灌漿。或當單位吸漿量≥50L/m,未進行待凝復灌的孔段在0.6MPa的穩定壓力下注入率≤0.6L/h時,進行有壓屏漿4h結束灌漿。當在0.6MPa的穩定壓力下,進漿量很小或幾乎不進漿時,盡快通知設代進行灌漿參數調整。
Ⅱ序孔:當單位吸漿量≥50L/m,并進行一次或多次待凝、復灌在0.8MPa的穩定壓力下,當注入率≤6L/h時,進行有壓屏漿4h結束灌漿,或當單位吸漿量≥50L/m,未進行待凝復灌的孔段在0.8MPa的穩定壓力下注入率≤0.6L/h時,進行有壓屏漿4h結束灌漿。當在0.8MPa的穩定壓力下,進漿量很小或幾乎不進漿時,盡快通知設代進行灌漿參數調整。
當單位吸漿量≥50L/m后仍未達到結束標準時,進行待凝6~8h,復灌單位吸漿量≥5L/m后仍未達到結束標準的,進行再次待凝,如此循環,當單位吸漿量≥100L/m,即可結束。
灌漿結束后采用孔口塞進行閉漿待凝
(7)封孔:灌漿結束后待漿材固化后采用0.5:1的水泥進行灌注,孔口段小于3m時可采用干硬性丙乳砂漿人工封堵搗實。
(8)特殊情況處理:①灌漿過程中發現冒漿、漏漿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嵌縫、表面封堵、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待凝等方法進行處理。②灌漿過程中發生串漿時,如串漿孔具備灌漿條件,一機一孔同時進行灌漿;或塞住串漿孔,待灌漿孔灌漿結束后,再對串漿孔進行掃孔、沖洗,而后繼續鉆進或灌漿。③灌漿過程中,漿液溫度突然升高,且漿液粘度有很大增加,立即停止灌漿,更換新漿液繼續灌注。④灌漿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應盡快恢復灌漿,恢復灌漿后,注入率明顯減小,用水泥漿液置換,待凝24h后掃孔復灌。⑤在鉆進過程中遇到破碎地帶,應鉆進―灌漿―鉆進,如此循環,遇有涌水可先灌注周邊孔或采用水溶性聚氨酯灌注先進行防滲,然后進行環氧加固處理。
3 化學灌漿效果分析
壩基河床斷層化學灌漿單位耗漿量統計見表3,壩基河床斷層化學灌漿單位耗漿量分序統計見表4,壩基河床斷層化學灌漿檢查孔統計見表5。
采用高滲透環氧化學灌漿處理大壩基礎斷層帶,材料符合處理的要求,設備是目前社會先進設備,從施工工藝及效果檢查來看化學灌漿處理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效果良好。
【關鍵詞】巧記 詞匯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1-
記單詞是學生學英語的一個薄弱環節,如何幫助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最高效率地牢牢記住所學的詞匯,只有解決了效率的問題,才能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要向效率要時間,而不是用時間補效率,這是我們英語教師要致力研究的課題。那么,應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記詞匯記憶的能力,下面是我多年教學實踐的點滴策略。
一、音形結合記憶法
所謂“音形結合”是指單詞的讀音應該和單詞的拼寫相結合,根據讀音規則分析各個音素和代表各個音素的字母或字母組合,從而掌握正確的拼寫形式。用這種方法記單詞,不必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反復拼記單詞,就能記住它的拼法。
二、卡片記憶法
卡片記憶法是一種應用廣泛、簡單易行的方法。將每課出現的生詞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正面寫詞形、詞性、音標、搭配、例句等,背面寫漢語。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利用一切零散的時間,如課間、坐車、等人、睡覺前等時間。記憶時可以看著漢語想英語,也可以看著英語想漢語。把記過的單詞卡片積累起來,隔一段時間將它們分門別類進行歸納,暫時記不起來的挑出來個別記憶,效果特別好。
三、歸類記憶法
隨著學習的深入,詞匯量不斷擴大,可以把所學單詞分門別類來記憶,如按動物、植物、文具、交通工具、時間、數字、顏色、運動等進行分類記憶,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個記憶群。可以找一本分類詞典作為參考,每類可以打印成一張厚紙卡片,便于隨時查找記憶。
四、聯想記憶法
利用詞與詞的類似之處進行對比,利用其差異之處進行分析,不僅能加深對新詞的印象,同時又復習鞏固了舊詞。
①同音異形異義詞聯想。如:I-eye,no-know,for-four,to-too-two,there-their 等。
②同(近)義詞聯想。如:family-home-house,look-see-watch,speak-say-tell等。
③反義詞聯想。如:come-go,big-small,new-old,light-heavy,light-dark,open-close等。
④搭配聯想。如:look at-look after-look like-look the same等。
另外,事物聯想的方法也很有效。看到某事物馬上就聯想到這種事物的英語單詞,如看到教師,馬上聯想到teacher;看到吉普車,馬上聯想到jeep 等。有的詞可以用形想義,如:eye把兩個e看成兩個眼睛,bird把b和d看成兩個翅膀。有的詞可以用聲想義,如:gong(鑼),coo(咕咕聲)。音譯詞更是如此,如吉普(jeep),酷(cool),摩登(modern)等等。
五、構詞法記憶法
借前綴或后綴之助,制造出派生詞是英語很重要的構詞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運用于名詞、形容詞和動詞。與之對應,通過分析詞根、前綴、后綴、合成等記憶單詞,可以使詞匯量迅速增加。如否定前綴un-,in-,im-,il-,ir-,non-,dis-,mis-,mal-等,使延伸出來的派生詞變成反義詞。如:Balanceimbalance,happyunhappy,agreedisagree;其次,名詞或動詞加上適當的后綴,便可以得到形容詞派生詞, 如dependdependent;最后,名詞或形容詞加上動詞性的后綴,可以得到動詞派生詞,加上副詞性后綴(僅限-ly),則得到副詞派生詞,如:fright(名詞)frighten(動詞);modern(形容詞)modernize(動詞);beauty(名詞)beautify(動詞);year(名詞)yearly(副詞);quick(形容詞)quickly(副詞)。還有動詞變名詞的后綴,如-er(work+er=worker)。兩個詞合起來成為一個新詞,如class+room=classroom。常用的詞根、前綴、后綴詞典附錄中都有,可以作為資料進行收集閱讀。
六、邏輯記憶法
通過詞本身的內部邏輯關系,詞與詞之間的外部邏輯關系記憶單詞。這種方法避免了一個字母一個字母記憶單詞的弊病,應該在有一定詞匯量以后使用。
①把幾個字母看作一個單位來記憶。這里所說的幾個字母主要指字母組合。如:以字母組合“ight”為單位,可以記憶light,right,fight,night,might,sight,tight等等。這種方法網上有介紹。
②新中有舊。如:cambridge可以看成cam+bridge,cleave 可以看成c+leave。
③字母加減記憶法。以某個單詞為基礎,加、減、換、調一個字母或幾個字母就成了另一個新單詞。具體方法如下:前面加字母,例如:is-his,ear-near/hear。后面加字母,例如:hear-heart,you-your,plane-planet。中間加字母,例如:though-through,tree-three,for-four。減字母,例如:she-he,close-lose,start-star。換字母,例如:book-look/cook,cake-lake/wake/make/take。調字母(即改變字母順序),例如:blow-bowl,sing-sign,from-form等。
七、圖表圖像記憶法
利用圖表進行記憶,效率高,記憶持久。可以找一本英語圖解詞典如牛津詞典作為參考。盡量把單詞形象化,形象越離譜效果越好。如drown是溺水的意思,總體可以看作是“down”,“r”是人的漢語拼音首字母,如果想象成一個人正在往水里掉就很容易記住。
八、比較記憶法
英漢比較。如:mama,cigar,beer,bar,fee,cool等。
單復數比較。如:right-write,eye-I等。
詞的陰陽性比較。如:actor-actress,host-hostess等。
九、利用互聯網及電子產品提高記憶效率
現在,互聯網十分普及,不少同學家里有電腦,有條件的家長還給學生買了MP3、MP4、電子詞典,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現代設備幫助記憶單詞。可以將教材、《新概念》、新英語900句之類的視頻、音頻資料拷入播放器,這樣可以利用零星時間學習英語,也可以在網上下載記憶單詞的軟件加以運用,如有聲有色學音標、有道詞典、奇跡英語等,還可以上好的英語學習網站,如大耳朵學習。
十、聯想記憶法
記憶單詞最好不要孤立地記,要盡可能地和有關東西聯系起來記憶。如聯系所學的課文大概意義,聯系上下文,聯系單詞和搭配,聯系故事情節。還可以通過選擇難度適宜的英語文章、故事等記憶單詞。可以注意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英語,如看電視節目、體育比賽、廣告、商標記憶特定領域的單詞,看電器設備上的英語,各種警示語、標語等,還可以聆聽外文歌曲,耳濡目染,日積月累,反復回想,自然牢記。例:奔騰pent,聯想legend,方正founder,電池battery,香波shampoo,藥品包裝上的OTC(Over the Counter的縮寫,非處方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所處的環境,所見到、所摸到的事物,聯想相關的英語單詞。例如:打球時聯想到:ball,(play)basketball,(play)football,(play)volleyball,playground等等;吃飯時聯想到:dining-room,(have)breakfast,(have)lunch,(have)supper等等;睡覺時聯想到:bed,bedroom,gotobed,sleep,gotosleep,fallasleep等等。如果長期堅持下支,效果就會很好。看到書桌時聯想到:desk , book, pen, pencil, pencil-case, pencil-box, pencil-sharpener, eraser, 等等。
十一、讀音規則記憶法
它就是按照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組合、輔音字母及輔音字母組合在開音節和閉音節的讀音規律記憶。例如:ea,ee,er,ir,ur,or分別能發[i:][:][:]等。還有些固定的字母組合,例如:tion發[]或[],ture發[],ing發[i],ly發[li],ty發[ti]和各種前綴、后綴,例如:a-,re-,un-,dis-,im-;-ed,-ing,-ly,-er,-or,-ful,-y等都有其比較固定的發音。掌握了這些規則,記單詞時就不必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記憶了。
十二、瞬間記憶訓練法
教育心理學者研究“痕跡理論”所得出的結論指出:“凡是已經識記過的事物都有在大腦組織中以某種形式留下痕跡”。記憶痕跡在腦中的儲存分三種情況: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間記憶儲存時間很短,但在記憶過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這個基礎上,只要稍經啟發,就能引起聯想和回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困此,在教新單詞時,先向學生明確記憶指標,例如,在教新單詞時,要求學生在一、二分鐘內記熟所學的新單詞,然后聽寫,也可以通過搶答或個別提問的方式由老師讀單詞,學生口頭拼寫,或是老師講出單詞中文意思,學生讀出生詞,反之,老師讀單詞,學生講出中文意思等形式進行訓練。學生為了達到要求,快速記憶,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朗讀記誦,強力記憶的愿望可以提高記憶的效率。開始只有部分學生達到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基本上每位學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績差的學生,瞬間記憶的效果也很好。這種訓練,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信息接納量,提高了記憶效果。
十三、加深感知印象法
記憶是靠外界環境對大腦進行刺激并形成痕跡的,大腦神經受到的刺激越深,記憶的持久性越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力使學生對所要記憶的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為長時記憶打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現新詞。這樣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強烈的再現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學生興趣。示范朗讀單詞的輕重、同化、連讀、尾音以及爆破音、破擦音變化;用彩色粉筆在黑板寫出難記的生詞,使字體變得特別大,或者其它方式呈現形成明顯對比。有時一個單詞以其音、形對錯對比形式出現。如 suggestion 的兩個讀音,讓學生進行對比選擇;而教 quite 時寫成 quiet 或 quilt,quit 讓學生指出其錯誤。有時將單詞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如museum(博物館)se挑著兩桶滿(m)滿(m)的油(u);照相前擺好 pose(姿勢)。新奇的方式、與社會生活相貼近的聯系會起到強烈的刺激作用,激發興奮感,加深感知印象。另外,還可以利用錄音機、投影儀,甚至實物呈現等多種媒體相結合,引導學生同時使用多種感官感知,使大腦同接受來自眼睛、耳朵、肢體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加強記憶力。
十四、“重現”增強記憶力法
關鍵詞:知識分類;學習過程;地理教學
一、安德森知識分類及學習模型
當代認知心理學安德森知識分類理論強調以“命題”和“產生式”表征知識。“命題”是知識及其屬性、知識種屬關系等形成的關系結構,主要指陳述性知識;“產生式”強調知識系統之間的因果關系與行為過程等,即程序性知識。知識特點差異必然產生不同的學習過程,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對知識的內在加工過程,一般包括知識的獲得、知識的保持與知識的應用三個階段[1]。本文采用了我國學者邵瑞珍、皮連生等根據加涅、安德森等人的學習理論提出的廣義知識學習過程模型(如圖1)[2]。
二、不同類型知識教學策略
1.地理陳述性知識教學策略
地理陳述性知識具有靜態性特點,一般可以運用遷移、類比等方法使學生形成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結。以廣義知識學習過程模型為依據,將地理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概括為圖2[2]。
根據地理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嘗試提出地理陳述性知識教學策略。
(1) 促進注意與預期的策略。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可分為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類。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注意品質發展的策略有如下方面:一是熏陶地理學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通過新聞事件、教學視頻等網絡信息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習意義的認知,培養地理學習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對地理學習有意注意品質的發展。二是創設情境,加強知識復習。復習與鞏固知識是增強知識記憶的重要環節,信息技術攜帶的知識量巨大,短時間內可呈現諸多所需知識,知識復習效率高,在增強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回憶再現知識,降低知識遺忘的概率。三是培養地理學習積極性。學生開始學習地理具有自覺目的性,信息技術帶來的多樣化教學手段、豐富的內容呈現方式、各式新鮮事物等將靜態、單調的教材知識轉化為動態的靈動事物,增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學生在興趣驅使或熟練操作的支持下,不需要意志努力便能輕松學習地理,促進學生有意后注意品質發展的同時也增進其它兩種注意品質的優化。
(2)促進原有知識激活的策略。原有知識的激活需要新知識與原有知識之間存在某種相似或相關元素,經常采用的是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策略。多媒體信息技術一般可以通過微視頻、動畫、呈現引導性資料與案例等方法激活W生原有知識,與語言呈現先行組織者的不同在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將知識活化,增強知識的生動性,便于將學生迅速帶入學習準備狀態。
(3)促進選擇性知覺的策略。選擇性知覺指的是當面對眾多客體時,能夠把知覺對象從各種情境中優先區分出來,進而促進知覺對象進入長時記憶。一般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知的知識都包含在教學重點、難點內容以及知識框架中,促進學生選擇性知覺也就是如何使重難點知識、知識框架等突出顯現在學生感知情境中,便于學生提取。
可以通過多媒體直接呈現教學重難點;將重難點知識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突出顯示;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知識復述效率,擴大學生工作記憶的容量。
(4)促進新信息進入原命題網絡的策略。新舊知識間建立非人為的、實質性的聯系是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的核心,這種聯系的建立有利于新命題網絡的形成。可以依靠信息技術中微視頻、動畫、投影引導性資料與案例等多媒體手段,對學生的原有知識進行激活,促進其與新知識的聯結;也可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比與同化等。
(5)促進認知結構重建與改組的策略。隨著新知識滲入原命題網絡,學生認知結構會融合新知識進行重建或改造,這是促進知識融合、聯系,形成長時記憶,加強記憶的長久性與牢固性的過程。可利用思維導圖和概念圖加強知識復習與認知網絡構建。信息技術促進各種軟件的創建,思維導圖在復習時可以促進學生回憶知識,促進其發散性思維;概念圖與思維導圖都可以將知識構建成網絡體系,知識網絡的呈現便于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重建與改組。
(6)根據線索提取知識的培養策略。對知識產生需要時,會將知識從記憶系統中提取出來,為避免知識提取失敗,需要增強記憶的準確性。可運用思維導圖、概念圖等完善認知結構,引導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與概念圖;運用信息技術將重難點知識整合成表格、圖形等,如用具體形象的地理圖表反映地理數據等,有助于表象編碼,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提取。
2.地理程序性知識教學策略
地理程序性知識是一種動態知識,根據廣義知識學習過程模型可將地理程序性知識學習過程概括為圖3[2]。
按照安德森的學習理論,程序性知識指的是“產生式”,產生式是一組條件(原因)產生行為結構的程序步驟,本質上是知識與它們之間的因果聯結關系形成的關系結構[3]。程序性知識是在陳述性知識命題表征的基礎上轉化而成的,因此,知識學習的前四個步驟基本相同,對應了相同的教學策略。在此,嘗試提出地理程序性知識后兩個學習環節的教學策略。
(1)促進知識向技能轉化的策略。知識向技能的轉化實際上即為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培養策略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依靠信息技術支持地理實踐、實驗教學。二是依靠信息技術完善過程性知識教學。三是經常總結、及時反饋,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概念圖,借助思維導圖明晰知識結構,運用教育“云平臺”進行答疑、測評、交流[4],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等。
(2)促進技能在新情境中應用的策略。通過變式練習增強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練習可以滲透于教學整個過程,如學習氣候時,可以讓學生利用電子白板將氣候名稱與氣候特點、分布地區等進行匹配,學生與教師共同檢測結果,及時反饋信息;網絡學習平臺為變式練習提供了諸多的舉一反三試題,如“考A啦”軟件,提供教學重難點的微視頻和變式練習、高考題等,并且具有較好的解析指導,學生可隨時利用網絡跟進學習進度,加強練習與交流;利用信息技術創設不同條件進行訓練,練習的熟練程度易于學生形成自動化的關于行為步驟的程序性知識。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地理教學內容、方法與策略等不斷革新,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優勢輔助地理教學成為提升教育教學效果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知識分類理論促使教師深入認識地理知識,理解不同知識的特點;分析學習過程模型利于從細節處著手對學生信息加工程序進行理解,從而尋求方法促進學生各學習環節的推進。同時,需要強調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地位,而不能替代教師語言、教材、實物媒體等成為教學主導教具。將信息技術優勢與知識分類理論、學習過程模型理論進行有機整合,以知識分類理論與學習過程模型理論為基礎,構建信息技術輔助地理教學的策略,對于提高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洪芬芬.陳述性地理知識的教學模式選擇與教學策略[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2:24-27.
[2]竇洪庚.知識分類學習理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10):5-8.
【機械能和內能】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
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
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
10.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方式有:動能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內能也稱熱能)
2.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3.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4.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5.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
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6.物體吸收熱量,當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
物體放出熱量,當溫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
7.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8.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
9.比熱(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
10.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相同,比熱就相同。
11.比熱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12.水的比熱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
13.熱量的計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是物體比熱,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t0是初始溫度;t是后來的溫度。
②Q放=cm(t0-t)=cmt降
1.熱值(q):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熱值。單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qm;(Q放是熱量,單位是:焦耳;q是熱值,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單位是:千克。
3.利用內能可以加熱,也可以做功。
4.內燃機可分為汽油機和柴油機,它們一個工作循環由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沖程。一個工作循環中對外做功1次,活塞往復2次,曲軸轉2周。
5.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的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6.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簡單機械和功】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
2.什么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或寫成。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
(2)費力杠桿:L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于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3.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盤山公路也是斜面)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有/W=
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電路】
1.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2.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4.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等。
5.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6.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7.電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斷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8.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9.串聯: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串聯。(電路中任意一處斷開,電路中都沒有電流通過)
10.并聯:把電路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叫并聯。(并聯電路中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1.電流的大小用電流強度(簡稱電流)表示。
2.電流I的單位是:國際單位是:安培(A);常用單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使電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4.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1.電壓(U):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壓U的單位是:國際單位是:伏特(V);常用單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測量電壓的儀表是:電壓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使電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4.實驗室中常用的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5.熟記的電壓值:
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對人體安全的電壓是:不高于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1.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么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2.電阻(R)的單位:國際單位:歐姆();常用的單位有:兆歐(M)、千歐(K)。
1兆歐=103千歐;1千歐=103歐。
3.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電阻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
4.變阻器:(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
(1)滑動變阻器:
①原理: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②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③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2A表示的意義是:阻值是50,允許通過的電流是2A。
關鍵詞:低碳經濟;理論基礎;經濟學價值
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對發展低碳經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效研究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創建完善的低碳經濟理論基礎體系。而低碳經濟的經濟學價值是造福于人類,有著巨大的影響。自從低碳經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后,主要是從意義和途徑對低碳經濟進行研究,而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沒有得到研究,幾乎處于空白。而在創建低碳經濟理論體系時,必須要保證低碳經濟具備著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低碳經濟在具備著理論基礎后,也要對低碳經濟的經濟學價值進行有效研究,以此促進低碳經濟的長遠發展。
一、 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分析
1.經濟學奠基。在早期許多經濟學思想中,都相應的含有低碳經濟思想,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隨著GDP的產生,人們就已經走入一個誤區,認為經濟學研究主要是研究一個國家GDP的增加。而在世界主義經濟學研究中,并根據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不僅是關注一個國家的經濟,也對世界經濟發展、人類發展進行研究。世界主義經濟學是造福人類,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全球思想中的低碳經濟理念,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相關學科比較和發展。低碳經濟的四種經濟體系主要包括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生態經濟是由生態學和經濟學相互結合,對生態系統、經濟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發展的規律進行有效研究。循環經濟是將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進行有效結合,構成有效的經濟系統,是自然和經濟和諧發展。按照生態經濟,對經濟發展進行有效指導。綠色經濟的提出在20世紀英國學家皮爾斯在《綠色經濟藍皮書》中提出。具備著平衡的經濟發展模式,對人的生存環境和人體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低碳經濟主要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造福于人類。四種經濟模式都體現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及高效率。生態經濟是讓人類需要服從生態規律,促進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節約資源,對生態化進行循環。綠色經濟是通過節約資源,減少自然資源消耗量。這些與低碳經濟相關學科都會讓人類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以高碳的排放量。
3.站在氣候經濟學基礎上分析低碳經濟。在《氣候經濟學》中就說明了氣候與經濟之間有著密切關系,而且隨著溫室效應現象日益加重,全球經濟的發展受到重要影響。低碳經濟表明了世界經濟發展與全球生態環境有著密切關系,減少自然資源消耗,減少碳的排放量,以此促進經濟發展。
4.站在資源環境經濟學基礎上看待低碳經濟。資源環境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讓人類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使世界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也保護了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環境經濟學是對環境污染對經濟造成影響,所產生的損失進行有效估算。并讓破壞者明白自身的破壞行為是需要付出不同程度的經濟代價。另外,資源環境經濟學可有效制定排污指標轉讓的金額。低碳經濟是在資源環境經濟學基礎上,將自身的理論體系進行構建和完善。
二、低碳經濟理論的初期構想
低碳經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對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研究。低碳經濟會涉及到較廣的范圍,有著廣泛、綜合的視野。在研究低碳經濟時,首先要將傳統經濟學為基礎,將各類實證分析方法進行熟練掌握。并要對各個國家和地區碳排放量進行全面了解,并要充分了解針對碳排放量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其次在環境經濟學基礎上,要有效分析低碳經濟所波及到范圍,并對碳循環及成本進行分析。最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超標,大都是由少數國家在排放二氧化碳時,沒有合理控制,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超標。因此,在構建低碳經濟理論體系時,可通過相關制度學對經濟理論進行分析。
三、 低碳經濟的經濟學價值分析
1.促進消費方式的轉變。低碳經濟可以有效改善“刺激消費”和“低碳經濟”之間的矛盾。通常發達國家和地區居民是經濟消費的主要人群,使消費逐漸轉化為享受消費。在現今世界,如果在促進經濟發展時,依然是利用物質消費手段進行促進,那么就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加快了自然資源的消耗。這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會產生巨大的危害。低碳經濟的提出和發展,能夠有效促進消費方向向良性方向發展,能夠使物質消費逐漸向精神消費轉變和發展,讓精神消費取代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2.低碳經濟豐富了經濟學內容。為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也相應產生了與低碳經濟相關工具。比如碳交易、碳期貨及碳貨幣等方面。而且這些概念都得到較為成熟的發展,而且還得到不斷的豐富。并且相關的經濟學科也對低碳經濟相關工具進行重點研究,在此過程中,可以進一步豐富經濟學內容。
3.完善國際經濟學體系的經濟合作。低碳經濟的產生與發展,并隨著低碳經濟衍生的相關理論,都是國際經濟的主要部分,將國際經濟學的研究范圍進行有效拓寬。經濟學理論和國際經濟學之間有效相應關系,經濟學理論是國際經濟學的研究基礎,國際經濟學的研究促進了經濟學理論的延伸和應用。在對國際經濟學進行研究時,可以利用相關理論,對本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將本國的國家收入和支出進行平衡,建立完善的貿易和金融體系,保證貿易金融體系能夠與本國經濟發展相適應。將低碳經濟的相關理論融合在國際經濟學體系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促進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4.低碳經濟合理解決了環境問題。低碳經濟能夠有效解決環境問題。人們在交易環節中,為了減少交易中的各項支出,利用低碳經濟理論通過界定產權的相關辦法減少支出。在交易支出中,政府機制會受到限制,無法發揮處于更大作用。在處理各國之間的溫室氣體環境問題時,并且溫室氣體也無法界定產權,這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環境問題。這時就可以利用低碳經濟中的相關工具,比如碳交易、碳貿易及碳關稅等工具,對各國之間的環境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總結
在低碳經濟研究中,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對發展低碳經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時就需要從各個方面研究分析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保證低碳經濟具備著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分析低碳經濟的經濟學價值時,低碳經濟可以促進消費方式的轉變,豐富經濟學內容。并可以完善國際經濟學體系的經濟合作,解決各國之間的環境問題。在對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和經濟學價值研究中,可有效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作者單位:商丘經濟貿易學校)
參考文獻
[1]方大春,張敏新.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J].資源與環境,2011,36(07):556-559.
[2]丁斯奧.關于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價值探索[J].商業經濟,2013,34(02):113-115.
[3]成曉彤.有關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的分析[J].學術論壇,2013,37(15):109-112.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改革
《水文地質學基礎》是高職院校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水文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礦山地質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主要研究在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以及人類活動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質的時空變化規律,并研究如何運用這些規律興利除害,為人類服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水文地質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為以上4個專業的專業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參與地下水的觀測、進行地下涌水的處理等提供理論依據,因此,搞好這門課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據統計,云南省有5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專業。筆者所在的學校自2005級開始在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礦山地質專業中招收高職全日制脫產和函授大專學生,到2010年已有三屆畢業生、三屆在校生。先后有10個教學班開設了《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筆者一直承擔該課程的教學工作。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在高職院校《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對《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性質和地位認識不足在高職教育中,資源與測繪大類的專業少,開設《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專業更少,學習本門課程的人數少,課程在專業以外的認知度低。在筆者所在的學校,制定高職人才培養方案時,《水文地質學基礎》應作為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還是專業主干課,曾在相關教師中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最終根據教育部教育司2005年版的《高職高專專業概覽》才塵埃落定。
使用的教材多為高等學校教材,與高職教育的要求不相匹配高職教育主要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有夠用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工作適應性,強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要“素質高,上手快,技能強”。高職教育與高等教育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是不同的。培養目標的不同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同,但是,在高職實際教學中,《水文地質學基礎》主要選用的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教材,學科理論介紹多,實際應用介紹少。
適合課堂教學的電子課件少,教師多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單一《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專業性強,盡管近年來多媒體電子課件在網絡上隨處可見,但關于《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課件少之又少。要做好一件成熟的實用的電子課件,需要大量的資料和圖片,但由于專業性較強,這方面的資料往往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般人很難找到相關資料,再加上水文地質工作目前主要是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實施,高職教師參與很少,導致現在的課件以羅列教材中的內容為主,質量不高,適用性和吸引力不強。
教師大多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單一在實際教學中,《水文地質學基礎》的任課教師大多采取單一的講授形式,教學仍然是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整個教學過程都在教室里完成。學生沒有機會到實地考察,將理論與生產實際對應,因此,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接受教師傳授的現成知識上,學習圍繞課本和考試,沿襲著“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的傳統學習方式。講授方式單一,課程缺少吸引力,導致本門課程枯燥無味;學習方式單一,學得快,忘得快,導致課程學與不學一個樣;再加上有些學生本身對所學專業認識不清,更是降低了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體會
筆者從2006年開始講授《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到2010年,已經完成了10個教學班的教學工作。經過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和完善教學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體會。
根據專業特點,確定教學目標高職院校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水文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金屬礦開采技術專業、礦山地質專業的學生學習《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為水文地質專家或專門從事水文地質科學研究的專業人員,而是讓他們掌握水文地質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能夠將水文地質理論和技術應用于其今后的工作領域,成為既熟悉本專業業務,又掌握水文地質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技能型人才。對這些專業的學生進行水文地質教育,應該面向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水文地質與勘查、金屬礦開采、礦山地質等工程領域的應用,以掌握基本理論、突出實踐應用為目的。因此,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講清《水文地質學基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重點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實踐性和實用性教學。
根據教學目標,增加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教學筆者所在學校屬于企業辦學,隸屬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在學生實習實訓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學院兼職講課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結合集團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筆者重新編寫了高職《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突出了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嘗試進行課程改革。首先是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在2006、2007級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的《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講授中,嘗試性地引入討論式教學和現場教學。在講授“巖石中孔隙”時,先講清基本理論,然后通過布置課外作業的方式,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或相關書籍查閱砂巖、泥巖、泥質灰巖中孔隙的異同,最后讓學生結合《普通地質學》、《巖石學》等課程展開討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對2007級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的學生進行生產實習動員時,筆者結合實訓基地的情況,向學生介紹了即將實習的工作區的水文地質情況,并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收集實習礦區的水文地質資料。這一嘗試在學生一年后的畢業論文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筆者參與評閱的12份畢業論文中,有多達11份介紹了實習礦區的水文地質情況,有的還提出了礦山巷道涌水的處理方案。在給2008級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專業的學生講授“大氣降水入滲機制”時,恰逢降雨,筆者便直接將學生帶到一個建筑施工工地,通過地表的一個新鮮垂直剖面給學生介紹此部分內容,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熱情。其次是積極與實訓基地的工程技術人員溝通,建議實訓基地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學生進行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的過程中注意介紹水文地質的內容,包括地下水量的計算、地下涌水的處理、礦山巷道水的處理等,增加課程對實際工作的參與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方式的改變和調整,大大增強了課程的吸引力,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制作ppt演示文稿,增加課程講授的直觀性和吸引力從2008年開始,筆者將教學講義的部分章節做成ppt演示文稿,利用多媒體將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圖片和動畫展示出來,大大提高了課程講授的直觀性和吸引力。
《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思路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創新型國家對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職教育必須向培養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轉變和發展。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強調實用性和技能性,這就要求在高職課程建設中充分考慮課程的實踐性環節。
應進一步明確高職院校《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目標高職院校開設《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目的是學習水文地質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其應用。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職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要根據現在和將來的實際應用及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近年來,各種地質災害頻發,不斷地提醒人們必須加強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才能增強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水文地質學基礎》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類課程,有責任在人類改造自然的進程中對其研究領域的知識進行普及和介紹,讓更多的人了解其學科性質和內容,因此,在教學目標中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至關重要。
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增加課程的直觀性和吸引力《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如果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的心理相違背,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必須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枯燥的理論形象地展示出來,增加課程的直觀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水文地質的具體教學內容、(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環、巖石中的孔隙與水分、地下水的賦存、地下水運動的基本規律、毛細現象與包氣帶水的運動、地下水的化學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補給與排泄、地下水系統、地下水的動態與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地下水資源、地下水與環境)學習目標及學生特點等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多媒體形式進行教學。例如,在講流網時,可引入如何判斷礦區的潛水含水層和地表水的補給關系的內容,利用動畫模擬地下水的流動方向,從而判斷它們之間的補給關系。這些直觀的演示可以加深學生對流網的認識,并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器官的功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用有限的時間獲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識。若能結合專業特點以及課程內容設計一些課件,會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應增加《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教學針對《水文地質學基礎》課程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增加實踐性、開放性教學環節是該課程改革的重點。要實現這一目標,僅靠高職院校自身力量是不夠的,高職院校要緊密聯系行業企業,實施校企合作,與企業實現資源共享,聘請行業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將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多年在生產一線積累的水文地質理論和經驗帶進課堂,將水文地質學基礎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實際工作的事例帶進課堂,增加教學的針對性和實踐性。若能在學生實習實訓時,請帶實習實訓的工程技術人員針對具體工作面對水文地質學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講解,整個課程的教學就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