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構音訓練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視唱練耳 音程 聽覺訓練
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習中最基礎的課程之一,也是報考音樂學院、師范院校音樂系(學院)或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必考課程。“音樂基礎課中聽覺訓練的重要意義,為國內外各種教學體系所認同。以聽覺訓練為主線,貫穿于視唱練耳教學的三個環節,即視唱、聽覺分析和聽寫,這已經成為共識。”①音程是構成樂曲的最小單位,音程的聽覺訓練是視唱練耳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音程的聽覺訓練包括旋律音程與和聲音程兩個部分,其中旋律音程的聽覺訓練是聽唱旋律的基礎,和聲音程的訓練則是聽唱和弦的基礎。因此,音程的聽覺訓練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筆者在多年的中職音樂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通過不斷學習及探索,針對入學時音樂素質較為薄弱的音樂專業學生,摸索出了一些有關音程聽覺訓練的方法。
一、由小到大、由近及遠依次進行音程訓練
音程的聽覺訓練最好從二度開始,依次到三、四、五、六、七、八度等。這是因為二度是最小的音程,結構最簡單,較容易掌握。同時,旋律音程的模唱與聽辨應該先于和聲音程的模唱與聽辨進行。具體的做法為:
1.唱、背熟悉的音調,來幫助學生記憶各類旋律音程的音調特點與音響色彩。下面以大、小三度為例進行介紹。②
大、小三度均包含三個音級。大三度含有2個全音,小三度含有1個全音、1個半音。五線譜上兩音相距一線或一間(譜例1)。
旋律音程的大小三度,其音調特點在于它既不同于二度的級進,又不同于四度以上的大跳進,而形成獨特的小跳效果。音程的聽覺訓練特別是旋律音程,就必須先通過唱、背一定數量包含所訓練音程的熟悉音調(或樂曲片段),從感性上幫助學生記憶并確立該旋律音程的音調特性,逐步建立固定的內心聽覺,最終形成唱準這些旋律音程的技能。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背唱一些熟悉的音調,以達到我們的訓練目的(譜例2、譜例3③)。
2.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旋律音程的構唱訓練
(1)構唱指定音程
音程是兩音之間的音高距離,要唱準各類旋律音程,關鍵在于正確掌握各類音程兩音之間的音高趨勢。如唱上行大三度時,要求根音穩定,冠音有傾向高的趨勢;唱下行大三度時,要求冠音相對穩定,根音則有傾向低的趨勢。唱上行小三度時,要求根音穩定,冠音有傾向低的趨勢;唱下行小三度時,要求冠音相對穩定,根音則有傾向高的趨勢(譜例4)。
以上的練習一般可以采用指定根音由下向上構唱指定音程;或指定冠音由上往下構唱指定音程(譜例5),以達到訓練目的。
(2)“搭橋”模進構唱旋律音程
調內級進音比較容易被各類程度的學生尤其是初學者掌握,那么“搭橋”法就是結合已經學過的小音程為基礎,采用類似“搭橋”的方法進行模進構唱大音程的練習(譜例6)。
(3)直接模進構唱旋律音程
運用直接模進構唱旋律音程時要注意音程之間的對比效果,(譜例7)是三度音程模進,要求學生構唱時要重點記住典型音程的效果,如此例就要重點記住do—mi大三度及la—do小三度的效果。
(4)利用音程轉位構唱旋律音程
視唱練耳的教學應與基本樂理滲透進行,在構唱大音程時,可以利用小音程的轉位來進行,既方便構唱又可以起到鞏固復習小音程的作用(譜例8)。
(5)作節拍、節奏變化來構唱旋律音程
為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可以在簡單模式的基礎上,適當做一些節奏、節拍變化來進一步構唱旋律音程(譜例9—1、譜例9—2)。
二、遵循唱、聽、記結合及先易后難的訓練原則
在視唱練耳教學與實踐中,唱、聽、記是緊密關聯、不可分割的三個練習環節,音程的聽覺訓練同樣離不開這三方面的綜合訓練。聽、唱結合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構唱與視唱相結合,二是構唱與聽辨相結合。
【關鍵詞】腦卒中; 康復;
言語功能
腦卒中后語言障礙是多見主側半球額下回后部病變,以及延伸至鄰近的皮層下室同白質病變.(Broca) 失語稱前部失語,失語常伴偏癱,有時伴偏身感覺障礙,無視野缺損是接受綜合康復的最常見類型。這類患者表述費力,屬非流利性,對于自己不能表達非常重視,出現錯誤表現不同程度沮喪.(Wenicke)失語稱后部失語,多見主側半球顳上回后部病變,Wenicke失語病人無偏癱,但有感覺障礙和視野缺損.急性腦卒中后患者語言障礙發生率高達47.7%,語言障礙發生,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疾病康復和生活質量[2],現對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的50例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效果較好,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的腦卒中患者,入選標準:①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3],并經MRI或經頭顱CT證實;②意識清楚,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及運動障礙,但能配合康復師及護士進行康復訓練;③入院3至7d,生命體征穩定無明顯聽及及理解力障礙,無嚴重癡呆、精神障礙入選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5072歲,平均59.8歲,腦出血20例,腦梗死30例,首次發病35例,復發15例。
1.2方法
1.2.1呼吸訓練:呼吸氣流量及呼吃氣流的控制是正確發音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控制音高,發音及音量,對語調、重音、音節、節奏形成也有影響,方法:讓病人充分放松,保證正確坐姿,鼻吸氣,嘴呼吸,呼氣前要停頓,逐漸增加患者的肺活量,注意增強患者呼氣的壓力及呼氣時間,治療師在患者呼氣未可給予輔助。
1.2.2構音器官功能訓練:進行舌、唇、軟腭、咽喉與下頜的單獨運動,交替運動等,幫助改善口面肌肉的控制,可進行吹氣訓練。
1.2.3增強構音肌肉動覺訓練:可利用冰、軟毛刷等刺激口面肌肉和軟腭,也可利用手指按壓,牽拉抵抗口面肌肉,進行發音訓練時,教患者利用視覺(照鏡子)和聽覺(聽錄音)內容由簡單到復雜,由元音到輔單[4]。
1.2.4評價方法:于入院時及出院前通過語言交流評估患者語言功能恢復情況。采用漢語構音障礙檢查發。[5]
1.2.5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3.0檢驗。 轉貼于
2結果
患者康復訓練5-10次,能簡單發音,無完全無法發音,住院15-26天出院,康復訓練前后患者言語功能比較,見表1
3討論
言語障礙指個體利用語言如口語、書面語及手勢語等進行交際活動過程中出現的言語功能障礙,不僅包括失語癥還包括神經科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言語功能障礙,如構音障礙[1]。
語言障礙有一個自然的恢復過程,但速度很慢,程度也不理想,與肢體運動障礙,吞咽障礙相同,如果不積極地進行功能訓練,就會錯過恢復的最佳時期,影響最終恢復程度和生活質量,急性腦卒中后語言功能障礙,臨床上常未引起足夠重視,久之會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礙,降低生活質量,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構音器官功能訓練,增強構音肌肉動覺訓練,可使口、面部、舌、喉等肌群得到鍛煉,可有效地提高相應肌群運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有利語言功能恢復,本研究如果示:訓練后患者吞咽功能顯著優于訓練前,提示有針對性系統的語言功能訓練可以改善患者言語功能,使患者盡早建立良好的語言交流能力,減少并發癥,提高生產質量。
參考文獻
[1]朱鏞連.王新德《神經康復學》 人民軍醫出版社
[2]馬素萍.納娜.王海艷 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復.《護理學雜志》 2007.22(19) 68.
[3]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
聽力的訓練在學生音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學生的聽覺好,會為音樂的各方面的素質提高提供幫助,也是衡量鑒賞能力的標準。從單音、音組、節奏型的模打、模唱,音階的構唱,音程性質的聽辨結構,節奏的聽力訓練,琴語的聽力訓練,運用游戲培養學生的節拍感六方面,研究音樂教學中聽力訓練的方法。
關鍵詞:
音樂;聽力;鑒賞;方法
在音樂領域,讓學生通過耳朵的聽來發現音樂的美并鑒賞音樂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想讓學生具備一個優秀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必須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聽力。同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與音樂的特點,從音樂的各要素認識開始,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對他們進行聽力訓練。
一、單音、音組、節奏型的模打、模唱
在音樂教學中會發現,在教學音的高低時,一些學生對兩種不同的音的認識有困難,因此只有教會他們分辨高低音,才能進一步教學模唱練習。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當給他們聽《動物狂歡節》時,曲中的各種樂器表達了不同的動物叫聲,當學生們聽到中長笛吹出小鳥的旋律時,自然就想起小鳥在枝頭歡唱;當聽到深沉、有力的旋律出現時,他們認為雄壯有力代表的是獅子……到了這種學習的境界,說明學生們已經接受了音樂,他們的想象力得到了發揮。接下來,讓學生們跟著音樂動起來,無論是什么動作,都會得到老師的鼓勵:有的聽到了小鳥的音樂,就像小鳥一樣呼扇著翅膀;有的聽到了獅子的音樂,就像獅子一樣威風凜凜地搜尋食物。接下來,教師告訴學生,音有高也有低的,小鳥的音樂尖,這就是高音,而獅子的聲音雄厚,這就是低音。然后,教師在鋼琴上彈出兩個不同音高的音階,讓學生辨別哪是高音哪是低音,他們很快就能分辨出來。
二、音階的構唱
音階訓練是音樂聽力練習的重要環節,在聽力訓練中,音階的構唱是不是正確決定了音程的位置感覺。所以,在練習之前,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音階,讓學生跟著鋼琴唱出這些音階,然后告訴他們不同的音階在五線譜上的位置,使他們產生位置的感性認識,再用隔音模唱的方法對他們進行訓練。比如,當學生唱了do以后默唱re,這個re并沒有出聲音,當唱mi后再默唱fa,當然,這個fa也沒有發出聲音,依此類推。再反過來從高音do向回默唱,方法相同。通過這樣的聽力練習,學生的音位感提高了,為后面的學習聽、辨音程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三、音程性質的聽辨結構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旋律音程的模唱,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音程的距離感。接著,再定位一個do音,因為這個do是旋律音程的第一音,也是大調音階的主音,教師可用鋼琴向上彈出do-re,再向上彈出do-mi、do-fa等,依此類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音程間的距離。當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再向學生解釋什么是大二度、大三度,什么又是純四度、純五度、純八度等……學生在教師一步步的引導下進行聽力訓練,很快就掌握了知識。而教師的這種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聽力訓練,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聽辨音程的能力。
四、節奏的聽力訓練
在開始的時候,教師給出一定的節奏,讓學生說出節奏是疏還是密。接著,再讓學生進行小節的節奏模仿,跟著音樂把歌詞按節奏念出來,也可以用跺腳的節奏念歌詞,通過長時間的訓練來鞏固學生的節拍感。
五、琴語的聽力訓練
教師在課前都會對學生進行固定音樂語言的訓練,這樣有利于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讓學生在每節課上都要唱,而且長時間不會變,這樣能形成相應的技能。在上課時,教師開始彈起12345671,彈完之后學生自動起立,當再彈13531時,學生唱出老師您好,當彈1351時,學生會安靜趴在桌子上休息一分鐘等。當然,教師還可以用鋼琴彈,學生用口琴來回答。在口琴課上,教師經常彈奏一些學生熟悉的音節讓學生模仿,久而久之,學生的聽音能力與模擬能力都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六、運用游戲培養學生的節拍感
如果教師將音樂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坐溝通的橋梁,那么音樂教學難的問題就解決了。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來幫忙。教師運用游戲的方法,把教學內容以一種有趣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玩游戲中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就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學習《大鹿》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讓學生來演故事中的角色,接著再學唱《大鹿》,并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來表演、進行比賽。這樣,學生為了取得勝利,學習會很認真,課堂氣氛非常好,達到了教學目標。
七、結束語
總之,音樂教學中的音樂聽力訓練非常重要,教師把聽力訓練不失時機地貫穿到教學之間,讓學生在聽中增強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聽音樂的愛好。
作者:李明芬 單位:福建省龍海市石碼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阿布力米提江•買買提.怎樣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J].音樂大觀,2014(12).
【關鍵詞】口腔刺激治療法;語言障礙;言語障礙;腦癱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個月內由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我國為2‰左右[1]。不但運動功能的發展受阻,也伴有其它的行為異常和語言障礙,多并存有不同程度的吸吮、吞咽及咀嚼障礙,而出現張口、伸舌、流涎的癥狀,語言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語言障礙是指在上下文中口語和非口語的過程中詞語應用出現障礙。代表的語言障礙是腦卒中和腦外傷所致的失語癥和大腦功能不全所致的語言發育遲緩。口部運動治療是指利用Rood療法和本體感覺刺激技術(PNF)遵循運動機能發育原理,促進口部(唇、舌、下頜)的感知覺正常化,抑制口部異常運動模式,并建立正常的口部運動模式的治療過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2年3~2012年12月我院就診的腦癱患兒100例,男62例,女38例;病程6個月。100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語言訓練,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口部運動治療。
1.2.1基本條件 專業治療師采取一對一的訓練,在安靜、寬敞、安全的治療室內進行,每次治療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2.2①口腔操:A.顳肌+咬肌+口輪匝肌按揉20min,增強顏面部肌肉力量,改善和提高唇的活動范圍和力量。B.下頜按揉訓練:增強下頜靈活性。C.地倉、廉泉穴點按,治療流涎。口腔內部舌的靈活性訓練:②用口腔訓練工具促進唇外展、撮攏,閉合,咂唇;促進舌的前伸、后縮、前后交替、向左、向右、上抬、下降、弾響等運動。通過觸覺刺激技術提高舌的感知覺,進而利用本體感覺刺激技術提高舌肌力量和促進舌后側緣的穩定,然后在此基礎上阻斷舌的異常運動模式,采用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促進舌在言語中的正常運動模式的產生,最終達到舌運動靈活、穩定、有力。舌的五大基本模式[2]:馬蹄形上抬模式、舌后部上抬模式、舌兩側上抬模式、舌尖上抬和下降模式、舌葉輕微上抬模式。③呼吸訓練:腹式呼吸及深吸氣后吹氣訓練。呼吸弱的可在呼吸末向前下方輕輕按壓腹部來延長呼氣的時間和增加呼氣的力量。④刺激:(1)咽部冷刺激:用冰凍棉簽蘸少許水,輕輕刺激軟腭、 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囑患兒進行空咽動作。(2)喉上抬:讓患兒微低頭抬高舌后部,做吞咽動作或將喉頭向上推拉,促進吞咽。(3)閉鎖聲門練習:患兒雙手壓住桌面或墻壁的同時,練聲發“啊”。⑤構音訓練:按照構音檢查結果對患兒進行正確的構音訓練。從雙唇音(b、p、m、w)到軟腭音(g、k、h)齒音、舌齒音(t、d、s、n、z)方向進展,訓練按單音節單詞句子短文的順序進行。
1.3 評價方法 在治療前后分別采用進行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法構音障礙檢查法,分為構音器官檢查和構音檢查。中國康復S-S法[3]進行語言發育遲緩檢查,測查包括交流態度、符號-指示內容關系、基礎性操作3部分,其中口語理解和表達分按發育年齡折算為發育商,計算公式:發育商=測得的發育年齡/患兒的實際年齡)*100 發育商≥70為正常。語言發育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 檢驗
2 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3 結論
口腔按摩結合口部運動治療對腦癱患兒言語障礙的療效顯著。
4 討論
腦癱患兒多伴有全身、軀干或肢體運動障礙,這種障礙會影響到發音器官的運動功能。腦性癱瘓兒童的口唇、舌、下頜、軟腭、鼻咽等構音器官運動障礙,會直接影響言語的清晰度。其異常表現為:①不隨意的下頜上抬運動、口唇運動、張口、伸舌等所致言語清晰度低下。②不能進行口唇開合,撅嘴,齜牙等交替運動或運動范圍受限,速度低下等所致言語清晰度低下。③舌運動能力低下,或有不隨意運動所致構音運動的準確所致言語清晰度低下。④下頜開合困難,輪替運動速度低下所致言語速度緩慢,清晰度低下。⑤可見鼻咽腔閉鎖功能不全所致鼻音過重。
本研究顯示,口腔按摩結合口部運動治療對腦癱患兒言語障礙的療效顯著;同時,語言理解和言語表達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顯示口腔按摩結合口部運動治療在改善口運動與構音能力的同時,一方面提高了言語表達水平,另一方面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地言語提示、技能學習也可以明顯提高語言理解能力。理解和表達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
參考文獻:
[1] 沈曉明.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08
關鍵詞:標準化命題;視唱練耳教學;中職音樂專業;教學對策;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3-0034-02
隨著數字化音樂教學的逐漸興起與普及,近年來全國各獨立音樂學院的招生考試中視唱練耳及樂理的筆試部分試卷已由傳統的命題形式(填空題、寫作題、選擇題等)逐漸轉化為完全的標準化命題,即整張試卷全由選擇題組成,判卷也和文化考試一樣由答題卡機器閱卷完成。2010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全國藝術高校視唱練耳&樂理試題大賽獲獎試卷匯編--視唱練耳卷》和《全國藝術高校視唱練耳&樂理試題大賽獲獎試卷匯編--樂理卷》,這兩本試題集已經充分說明了這種數字化的考試潮流。近年,筆者的多名學生陸續參加中央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多所國內獨立音樂學院的本科招生考試,學生反饋無論是樂理還是視唱練耳中的筆試部分基本由選擇題組成,特別是今年中央音樂學院和四川音樂學院的本科招生樂理與視唱練耳筆試試卷選擇題為100%。
標準化命題給中職音樂專業的視唱練耳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如果教學上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手段,無疑會影響一部分專業拔尖,想沖刺獨立音樂院校學生的專業成績。為了使這批優秀學生能在入學考試中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同時也是為了跟上數字化視唱練耳教學的步伐,筆者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學習并積極探索針對標準化命題下的視唱練耳教學對策,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逐步的實踐和改進,總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視唱練耳聽覺訓練的方法。現以音程與和弦聽覺訓練為例簡單地加以概括和介紹,請各位同行給予指正。
視唱練耳中的聽覺訓練包括構唱與聽辨兩個部分,在訓練的過程中,構唱練習與聽辨練習必需互相結合、交叉進行,無論是唱或聽,每項練習均應做到唱中有聽,聽中有唱。并結合音程與和弦的性質,通過聽唱和構唱從音響上來獲得對各類音高距離各異的音程及和弦的性質和種類的判斷,繼而結合標準音a1來準確判斷具體的音高組成。具體的教學可以由聽唱(模唱)、構唱、聽辨(選擇辨析性質和選擇辨析具體音高)及練習測試等步驟完成,
1聽唱練習
在琴上彈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等各類音程(旋律與和聲兩種類型)或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等各類和弦(分解與柱式兩種類型)作音調及音響效果的比較,讓學生仔細傾聽并模唱,以熟悉各類音程與和弦的音響(如例1和例2)。
例1:音程訓練
旋律音程
和聲音程
例2:和弦訓練
分解和弦
柱式和弦
"音程的聽覺訓練最好從二度開始,依次到三、四、五、六、七、八度等。這是因為二度是最小的音程,結構最簡單,較容易掌握。同時,旋律音程的模唱與聽辨應該先于和聲音程的模唱與聽辨進行。" 和弦的聽覺訓練可以根據和弦由音程疊置而構成的特點,將一些音程與和弦穿插并結合訓練,如純五度與大、小三和弦原位;六度與大小六和弦、四六和弦;三全音與減三和弦的原位和轉位;增五度、減四度與增三和弦的原位與轉位。從順序上先是三和弦,再是七和弦的主要類型,最后可以介入少量的四聲部和弦連接(中央音樂學院入學考試各專業必考題型)訓練。
2構唱練習
音程與和弦的構唱練習是聽覺訓練中的關鍵一步,也可以作為練耳和視唱的橋梁,使兩者能夠相輔相成。通過構唱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音程與和弦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其音高的傾向性。構唱練習一般要求學生要做到以下幾點:1)、音準;2)、可以進行調內模進;3)、以某音作根音、冠音向上或向下準確構成指定音程、以某音為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或七音構成指定的和弦(如例3或例4)。
例3:和聲音程的構唱練習
例4:和弦的構成練習,最好結合調性進行訓練。
需要指出的是"構唱分解和弦,必須把前后音融合在一起,以獲得和弦的整體感,唱時應比較大、小三和弦的不同效果" 。在指定音作為和弦的根音、三音或五音構唱指定和弦時,可先用"la"輔助構唱,由基本音級逐步過渡到變化音級,再用固定唱名構唱,這樣由淺入深地進行就可以達到較好地訓練效果。
3聽辨練習
經過適當的聽唱和構唱練習后,就可以進入聽辨練習階段,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前一階段的學習掌握情況,即對音程與和弦性質、音響特點的辨識度及內心聽覺的形成情況;另一方面這種訓練也帶著強烈的實戰效果;最重要的是聽辨往往要結合模唱及聽覺記憶,因此對于參加只省音樂聯考的學生還是有志于參加獨立音樂學院學校本科招生考試的學生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訓練。
進行聽辨練習的教學主要是對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針對每次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掌握情況,利用專業打譜軟件準備好練習的題目,并用ppt來進行播放,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其具體的訓練筆者基本圍繞以下幾種進行,見例5--8。
例5:根據教師彈奏的具體音響選擇指定的音程類型(以大三度為例)。
例6:音程聽辨(比較每組題的前兩音比后兩音寬、窄還是一樣寬)
1、( ) A. 寬 B. 窄 C. 一樣寬
2、( ) A. 寬 B. 窄 C. 一樣寬
3、( ) A. 寬 B. 窄 C. 一樣寬
4、( ) A. 寬 B. 窄 C. 一樣寬
5、( ) A. 寬 B. 窄 C. 一樣寬
例7:和聲音程聽辨(教師在鋼琴上彈出一個音程,請學生根據音響選擇相應的選項),其中1--3題為性質聽辨,4--6題為音程具體音高的聽辨(預給標準音a1)
1、( ) A. 大三度 B. 純四度 C.小三度 D.增四度
2、( ) A. 純五度 B. 大六度 C.小七度 D.小六度
3、( ) A. 小六度 B. 純五度 C.增四度 D.大三度
4、( )
5、( )
6、( )
教師彈奏的實際音響:
例8:和弦聽辨(教師在鋼琴上彈出分解和弦或柱式和弦,學生根據具體音響選擇準確的選項),1--3題為分解和弦,4--6題為柱式和弦性質聽辨(根據近年來考試題型來看,音程與和弦的聽記題基本上以判斷性質為主。)。
1、( )
2、( )
3、( )
4、鋼琴彈奏的和弦名稱是( )
A. 大六和弦 B. 減六和弦 C.小四六和弦 D.增三和弦
5、鋼琴彈奏的和弦名稱是( )
A. 減三和弦 B. 大三和弦 C.小三和弦 D.增六和弦
6、小小七和弦是鋼琴彈奏中的( )
A. 第一個 B. 第二個 C.第三個 D.第四個
教師實際彈奏的音響:
以上的幾類有關音程與和弦部分的課堂訓練方法必須遵循由簡入繁的原則,以聽唱與構唱練習作為聽覺訓練的先行手段,在著手與聽辨的訓練,同時應以螺旋式訓練形式展開,在不斷復習鞏固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
在聽覺訓練的其他幾個方面如單音、音組、節奏、旋律以及一定調式的和弦連接等,在平時的課堂訓練中要注意不同的音組、節奏、旋律等比較練習,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節奏訓練,可以結合節拍與節奏型,借用朗讀歌詞、念節奏的方法來掌握各種基本節奏型及其變形節奏,筆者常采用的是巴斯利節奏訓練法(例9)、帶音高的節奏誦讀練習等方法。
例9:
4綜合練習測試
僅僅是課堂上零星的訓練還不足以讓學生真正了解這類標準化考試,只有把標準化的考試形式用于學期中期和末期學業檢測和音樂專業學生技能比賽中去,通過實際的操練使得學生逐漸熟悉并適應這種視唱練耳的考試模式,以避免因為沒有接觸過這種考試模式而影響學生實際水平的發揮。同時,考慮到實際招生考試的實際情況,在考試中應盡量避免用鋼琴直接彈出音響,可以選擇利用現有的數字錄音設備,把考試的音響事先錄好,考試中用進行播放。這樣便能達到全真模擬的效果。
5小結
視唱練耳是音樂專業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報考音樂學院、師范院校音樂系(院)或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必考課程。
音樂視唱練耳與樂理本科招生考試標準化命題的推廣與普及,預示著數字化音樂科技走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同時給音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中職音樂專業學生的課堂教學的需要。以上文本中結合譜例,以聽覺訓練中的音程與和弦訓練為例,從"聽唱練習、構唱練習、聽辨練習及綜合練習測試等"幾個階段著手,結合多媒體數字化教學,這是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與音樂素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和設計應用的視唱練耳課堂教學方法的幾種形式。當然,這些只是筆者面對數字化音樂教育及標準化考試背景下進行的一些初步嘗試與教學實踐,雖已取得一些成效(如今年筆者有5名學生分別參加了四川音樂學院和西安音樂院的本科招生考試,除主項外,由樂理、視唱和練耳組成的小三門有一個特別的合格分數線,這5名學生全部通過專業考試),但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與檢驗。視唱練耳的教與學是一個相對漫長而復雜的過程,視唱練耳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是十分豐富的,作為一名音樂理論教學工作者理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博采眾長,不斷創新,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為高校和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具有較高音樂素養的的音樂后備軍而努力耕耘。
參考文獻
[1]尤家錚,蔣維民.和聲聽覺訓練[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尹正文.視唱練耳教學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趙易山.全國藝術高校視唱練耳&樂理試題大賽獲獎作品匯編--視唱練耳卷》[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04
關鍵詞:高中音樂特色班;視唱練耳;構唱音程;細分節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110-04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建立在聲音基礎之上的藝術享受,所有音樂都是通過耳朵傳到大腦的,無論聲樂還是器樂都要以視唱練耳為基礎。德國音樂教育家米切爾曾經說過――“視唱練耳對于學音樂的人來說猶如畫家的眼睛”,足以說明視唱練耳在音樂學習中的重要性。
高中音樂特色班作為一個日漸擴展的藝術學習群體,在他們當中有絕小部分是“真正的音樂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但絕大多數則是初涉“樂壇”者,更有甚者完全是因為文化基礎不佳才中途“轉行”來學音樂,而且在近幾年來報考音樂的考生中此類學生的比例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這樣的生源現狀使得本來就為人們所“談虎色變”的視唱練耳教學變得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作為音樂教師怎樣為高中音樂特色班的“音樂生”搭起視唱練耳入門學習的橋梁,拉近學生與視唱練耳學習的心里距離,探尋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法已是迫在眉睫。
一、解讀“概念”,細析“價值”
1、概念的解讀
視唱練耳主要分為視唱和練耳兩部分,是培養學生具有全面綜合音樂能力的重要課程。如果用更形象、更直觀的語言文字來概括“視唱練耳”那就是“唱”和“聽”,而這“唱”與“聽”在視唱練耳入門實際教學的訓練中又具體落實在“音高”和“節奏“”的融合訓練上。雖然音高(主要體現于音程關系)和節奏不是課程訓練的最終目的,但它們是進行音樂表現最基本的因素。
視唱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能訓練,是通過視覺看譜,然后將樂譜中的各種音樂形象通過人聲加以再現。通俗的理解就是用人聲清晰、準確、生動地把樂譜上的音樂唱出來。練耳則是用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辨別能力、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對音樂的內心聽覺。主要包括模唱音高、固定音名,聽記音程、節奏和旋律等內容。
2、價值的細析
作為音樂高考學生,在高中階段通過各種系統的訓練獲得相對穩定的音高概念和節奏感,能有感情、流暢地唱出視唱旋律,進行聽唱、記錄單音、音程及旋律,為藝術高考中在視唱練耳這一“拉分”學科打下扎實的基礎這是學習最直接的目標,但這僅僅是短期的的學習目標。我們更應該在主觀上引導學生認識視唱練耳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更是聲樂、器樂乃至所有與音樂有關的學習的基礎。這門課學習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影響學習者的音樂素質修養。如果把學習音樂的過程比作金字塔的話,視唱練耳學科就是底盤,底盤越大,金字塔就會越牢固。也就是說,視唱練耳課學得越扎實,其它音樂專業的學習才能進行得順利和深入,脫離了視唱練耳,音樂的學習都將會是空中樓閣。
二、落實基礎、循序漸進的“構唱音程”
構唱,即是指在只有標準音的情況下,找到所給的音程的冠音或根音的準確位置,然后再按要求唱出指定的音程。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指定任何一個音為標準,要求學生根據要求找到冠音或者根音。音程,是指兩音之間音高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兩音的距離。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雖然音高(主要體現于音程關系)和節奏不是課程訓練的最終目的,但它們是進行音樂表現最基本的因素,橫向的音程是構成旋律的基本要素,可見,準確構唱音程的訓練顯得尤其重要。在教學音程模唱與構唱時,要先進行各種音程的模唱,模唱訓練要從協和的狹音程開始,當學生基本掌握以后再進行寬音程的訓練。
1、唱準音階式音程
所謂音階式音程,即指我們常說的自然大小調音階,大、小二度旋律音程構成的自然大、小調音階。自然大調第III至第IV、VII至I音級之間是小二度,其他相鄰的關系都是大二度,因此,進行旋律大、小二度的訓練,最常用的辦法是從唱音階起步。
在多年的音樂班視唱練耳教學中,發現在音樂老師眼中最普通的七個音階,對于剛入門的音樂學生、甚至于學習樂器多年的學生事而言如果沒有經過一定時間的針對性訓練,并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能將do、re、mi、fa、sol、la 、si(七個音階)唱準,所以在視唱練習中唱準音階是最基礎的音程構唱練習和最必須的音高訓練方法。
(1)“手勢隨唱”解決音階“結構”難點
教學過程中,在唱大小調音階時,學生往往在唱音階的時候會唱著唱著就偏低了,而自己又沒感覺到“跑調”。 而如果在學生演唱時教師能隨著音階的上下行劃出相應的手勢進行提示,學生的演唱音準會好很多。這是因為初入門學生不清楚音階各個音之間的關系,沒有注意音的傾向性結構導致的。教師在組織學生演唱自然大調音階音前要先對音階作簡單地“結構”分析,如:第I級(主音)和V級(屬音) 即,1和5音要平穩、傾向性強,唱時應有傾向高的趨勢;第IV級(fa)應向第III級(mi)靠近,第VII級(si)應向第I級(do)靠近。同時,在演唱中教師可進行直觀的“手勢隨唱”,使得學生在演唱時能夠根據教師手勢給出的音高路線自主地作出相應的音高暗示,這樣演唱音階的效果就會明顯好很多。有時候也可以將手勢路線更加直觀地反映到黑板上,使得學生能直觀地“看到”各級音之間的距離和關系,對音階大小二度音程的結構排列結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教學中,也可以引導學生邊唱邊用手勢劃出音階結構路線,不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學生唱“唱不準音階”的問題就基本能夠有效地解決。
(2)“分層輪唱”鞏固音階音高概念
當學生能較穩定地唱準音階時,可以采用分層輪唱的方式進行音階演唱從而激發學生演唱的興趣,在無形中向學生提出了對音準更高的要求。最初學生會在節奏上出現銜接不到位、兩個小組演唱音量或速度不協調等狀況,但是經過老師提醒、手勢指揮等往往幾次練習下來一般兩個小組的分層輪唱的音響效果基本能體會到。期間教師可以根據演唱的效果向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加快速度、給點強弱、再加個聲部小組等等。由于這些要求都是根據學生的演唱狀態進行隨機的調整,所以學生基本能夠較好的完成,而且學習的熱情會越來越高漲,這樣的整個教學似乎就是一個“接龍游戲”和“小組PK”,學習的效果不言而諭。
2、構唱交替式旋律音程
唱準音階是音高訓練的基礎,那么構唱交替音程則是視唱的旋律基礎。在唱準自然大小調的音階的基礎上,嘗試大小三、度和四、五度音程的交替式旋律音程構唱。
學生經過音階的上下行演唱練習,對音階各音已有一定的音高的概念和了解了各個音之間的關系,所以相對學習比較容易。但是在開始接觸時,就讓學生自己構唱還是有難度的,所以在演唱前教師要在鋼琴上先彈奏出要求構唱的交替音程,使學生清楚音程的大致走向和構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速度、構唱方式上進行即興調整,比如: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唱do ,第二組構唱mi,第一組再在mi的基礎上往下構唱re,而第二組則在re的基礎上構唱fa,按照這樣的方式循環構唱,學生在游戲PK中主動構唱上下行的大小二度、大小三。在構唱初期由于學生只顧構唱可能會忘記節奏速度,那么教師此時就可以暫時充當指揮隨時提醒各組學生平穩的構唱,當分組構成能較流暢的進行時,教師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鍛煉和鞏固學生內心對音高的概念。比如在構唱時要求根據教師用手勢即興給出的速度和力度構唱,或許在訓練過程中學生會出現跟不上節奏,但此時這恰恰是調動和激發他們學習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會減少重復訓練帶來的枯燥感。
3、構唱獨立式旋律音程
獨立式旋律音程,即指給出一個指定音按要求分別向上或者向下唱出相應的音程,如:【譜例三】
(1)間斷琴聲引領
作為視唱練耳入門教學,訓練獨立構唱八度以內各個性質的音程中,大小二度三度,經過前期的訓練大部分學生都在教師的鋼琴間斷性引領下可以帶過練習。如,老師鋼琴上給出根音sol,要求學生往上構唱大二度la,教師在學生構唱前可以用琴聲輕輕點下la音。一般大二度、大小三度都沒有問題,一部分學生對于小二度的音高概念相對模糊,不夠穩定。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多用mi、fa和si、do的音階感覺去引導學生構唱小二度,在學生構唱結束時教師再次在鋼琴上彈奏出準確地旋律音程,以給學生校對和鞏固音高。
(2)搭橋接力跨越
對于剛剛建立形成一定音高概念、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直接構唱三度以上的其他大跨度的音程的構唱有一定難度。在前期掌握了四種(大二、小二、大三、小三)最基本的音程相對音高位置后,其他音程都可以用它們搭橋,尤其是三度音程運用的較多,因為三度音程較二度音程還有一個優勢――快捷。如純五度1 5,用三度狹音程疊置1 3 5來唱,如果仍有困難則可以用基本音級上行1 2 3 4 5來唱。其他大跨度音程如大小六度、大小七度也可以套用這種方法。在平常的教學中也可以嘗試用接力法練習,如唱3-6時(純四度)可唱為3-5-6,唱16(大六度)時可唱為1356,都是在二度三度的范圍內。如果經過搭橋、接力訓練學生大跨度音程的構唱,學生較好的構唱出、四、五度和大小六、七度,那么就是學生音高訓練的一個跨越。
三、由淺入深、生動激趣的“細分節奏”
如果說構唱能較好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音高概念,使得學生能較快的尋找到音高的位置和準確地唱出唱名,那么培養學生較敏銳的節奏捕捉能力和準確的反饋能力,就不得不提及我們在節奏訓練中常用的“細分節奏”訓練法。
所謂細分節奏是指把單位時間片段進行不同層次分割的方法,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復雜。對于音樂基礎并不扎實的高中音樂特色班的學生而言就必須從基礎做起循序漸進地進行節奏細分練習。
1、細分節奏的類型
(1)同時值而不同分
在同為兩個全音符的時值內,我們可以將其一次分進行簡單的分割,它反映出的時值關系為1:2:4:8。【譜例四】:
(2)同分卻不同時值(譜例五)
結構相似,如果沒有給出既定的速度,那么念出或者打出它們的節奏型可以完全一樣,但細看其音值、記譜方法卻是大不一樣。類似的這些節奏很多,如:二分與四音符、切分音型以及譜例五中各種時值的附點音型等等。
【譜例五】:
2、節奏訓練的方法
(1)基本型節奏訓練法
在節奏訓練初期,應該讓學生有更多時間細心練習基本的節奏型。因為只有掌握了基本節奏型,才可以擴展更大的學習范圍。一般節奏訓練要從最基本學生最容易把握和體驗的四分音符開始,然后到回歸到全音符、二分音符、再細分到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繼而融入附點音符、切分音符等。
在節奏訓練中經常有學生認為很難學好,覺得常用節奏型種類太多、太繁雜,學習缺乏積極性。但事實上,仔細分析上文中提及的節奏細分法方就不能發現其實很多節奏型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的,每一個節奏型都是在一個固定節拍單位中根據時值的等量代換而變換形成的,甚至可以說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發現基本節奏型之間的關聯,便可以順藤摸瓜,通過學習一個節奏型而帶出多個不同節奏型。如:上述譜例四中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之間的關系,都是成倍縮小音的時值關系。學生可以在練習時采用左右手分工分步走的訓練方式:第一步左手拍打單位拍,右手敲打節奏型。這樣可以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拍位感,讓學生能掌握好每個節奏型在小節里所處的位置,增強他們對節奏整體的記憶力。第二步,右手敲上聲部(a)或(b)(b),左手輕拍下聲部(b)(c)(d)。從而訓練學生熟悉各種節奏型,要求學生從頭到尾、絲毫不差地熟練整組的節奏組合訓練。也就是學生最難把握的心手配合的節奏型訓練,即,雙手交替,敲擊練習。通俗說就是右手打上聲部,左手打下聲部,心里默打單位拍。一開始由于學生對兩手交替拍打節奏的音響效果沒有實踐體驗,所以可以分來那個組演示和敲擊練習,等熟練之后,可以與同學分工敲打節奏,通過類似的練習方法,學生可以自如地掌握相對復雜的基本節奏型,然后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復雜節奏練習。
【譜例六】:
(2)“錯位型”節奏訓練法
學生對于常規節奏型的練習一般不需要很長的訓練時間,而對于相對比較復雜的“錯位型”節奏則需要教師更加注重教學的方式和進度。
從譜例七中不難看出,這種節奏的復雜性是由于對于原有的時值進行兩分、三分和四分的進一步劃分的結果。這就對學生的節奏穩定性和均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樣是用雙手同時進行兩個聲部的練習時,第一和第三聲部相對比較容易,可是第一和第二聲部就會變得有些困難,而第三合第四則會更加難,因為這兩個聲部的節奏由于分值劃分的不同它們每個音都是錯位的,所以我這里把類似于這種節奏叫“錯位型”節奏。
對于這種節奏進行訓練時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可以分聲部訓練,即把學生分成不同的聲部,每個聲部練習自己聲部的節奏,然后再“合奏”。 也可以與同學分工敲打節奏,通過類似的練習方法,學生可以自如地掌握相對復雜的基本節奏型,然后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復雜節奏練習。為了增加訓練的趣味性,可以在訓練中選擇一常見的打擊樂器,也可以從日常的生活用品中或者用“現成”的樂器進行演奏,從而使學生能獨立的用雙手完成最難把握的心手配合的節奏型訓練,即,雙手交替,錯位節奏練習。如上述譜例七中的細分節奏訓練中我們可以融合“樂器”進行練習:
四、聽唱結合的實踐摸索
視唱練耳的學習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從事音樂實踐活動的能力,為音樂實踐服務。經過一定時間的音高、節奏的訓練和學習,學生已經為視唱練耳的實踐做好了基本的準備,接下來我們就要指導學生“實戰演習”了。一開始可以先以一段學生耳熟能詳的旋律作為教學的模板,它可以是一首歌曲或者是其他音樂體裁的主旋律,其標準是學生必須對它非常熟悉,能夠隨時哼唱,且難度較低(比如:《送別》《小星星》《故鄉的親人》等等),這樣容易讓學生對于旋律聽記感興趣、有信心,而且有利于之后逐漸加大難度。 然后,逐漸對旋律中的音高、節奏、節拍、速度等要素進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改變,讓學生了解前后旋律之間有些什么樣的關聯,以及去發現旋律前后是怎樣變化的, 從而輕松地掌握各個要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學生自信,也能激發了他們的興趣,這是有助于整個訓練進程的。
【教學實例】:以學生比較熟悉的聲樂作品《花非花》為教學模板,介紹教學中的具體步驟:
第一步:教師用鋼琴彈奏旋律片段,先要求學生模唱,然后再讓學生嘗試按正確節奏唱出準確音高,最后要求學生記寫下來。由于旋律短,音域跳度小,這對于學生來講,是極其簡單的。
第二步:音高不變,速度改變。教師給出的速度可以加快一倍或放慢一倍,而彈奏旋律的速度不變,從而使得音樂記譜時值擴大或縮小一倍,由于旋律走向音高都沒變化,難度偏小,同樣可以先模唱,讓學生去感受前后的不同之處,嘗試去先記錄節奏,再填上音高,一般學生在二到三遍都可以完成。
【譜例八】將旋律各音的時值縮小一倍
第三步:音型改變,節奏也改變。事實上,這已經是一條較為簡單的新的四二拍子四小節旋律。其中包含基礎的一拍兩拍節奏型,也融合了切分和附點節奏型,而且樂音走向也有一定起落。
由于這樣的形式以學生熟悉的作品為基礎,先減少了學生內心對聽音記譜和視唱的恐懼心理,克服其畏難的情緒。與此同時,又在音型與節奏型上做不同程度的變換,由易到難,形成各種不同的變奏形式,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調動了課堂氣氛,又有計劃有層次地進行了簡單旋律的視唱和聽記的各項訓練。
雖然很多人認為視唱練耳這門課學生自身天賦占的比例很大,這一點確實不可否認。但在實踐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很多適合學生的方法,使學生在后天的練習中得到較大的提高。以“構唱音程”和“細分節奏” 為主要訓練法的視唱練耳入門教學在只是搭建起了音樂特色班學生通向視唱練耳專業系統學習的橋梁,為初入門的音樂學生提供音高音準與常規節奏的的基礎訓練方式。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少講解理論,多些實踐訓練,在實踐教學的形式上我們也要多注重方式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中開展以熟帶新、巧改歌譜、我來作曲你填等。從而從內心深處觸發學生對視唱練耳的學習熱情,為進一步深入地掌握視唱練耳專業技能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馮建華.音樂高考視唱練耳的教學規律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
【關鍵詞】中學音樂 聲樂教學 教學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
一、如何建構先進的聲樂藝術教學理念
一要打破傳統的“三種唱法”的思想禁錮。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努力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結合。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幫助學生修飾自己的聲音,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質,使學生的演唱自如、流暢、美麗、動聽,千萬不能去造“聲音”。
二要扎根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沃土。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源遠流長,聲樂藝術理論日臻完善和系統化。早在2000多年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就有了聲樂教學理論的記載: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聲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宮,徐呼中徵,疾不中宮,徐不中徵,不可謂教。這即是說,教唱歌應先看學生的基本條件,強調教以正確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另據《史記?師乙篇》所載: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貫珠。這說明在當時歌唱就要求氣息運用流暢,歌唱如線貫珠。中國的京劇唱腔,聲區統一,字正腔圓,既能婉轉如歌,又能抒發悲壯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時候,強勁有力,穿透力強,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組的c-e,甚至更高。此種唱法及其訓練之道,能否借鑒于中國聲樂演唱訓練,的確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三要借鑒“西洋唱法”的先進經驗。人類發音器官的結構和發聲原理是相同的,絕對沒有哪位歌唱家的發音器官比別人多一個或少一個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在進行聲音訓練時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鑒的地方。“西洋唱法”歷史悠久,除語言和音樂風格與我們有區別外,在嗓音訓練方法和聲音美學方面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過去有人說,“西洋唱法”聲音宏亮、寬廣、渾厚,有較強的戲劇性,不宜表現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到底如何借鑒“西洋唱法”中的先進經驗,中西結合,達到發展我國聲樂藝術的目的,我們的先輩和廣大聲樂工作者已經作出了長期的、艱苦不懈的探索,也總結出了許多豐富的經驗,總的來說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聲樂教學中,根據學生聲音特點,因材施教,廣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進的訓練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將美好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嗓音運用于風格不同的中國作品的演唱中。
二、正確理解科學的發聲機理建立切合實際的發聲體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樂器,一件能用不同語言表現音樂的奇妙的樂器。人要做到能正確、科學的發聲并利用好嗓音這件樂器表現音樂,了解嗓音生理結構和發聲原理是前提。人的發聲器大體由聲帶(含假聲帶)、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頭腔構成。簡單的發聲原理是:聲帶在氣體的沖擊下產生振動,然后聲帶振動發出聲音,經過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頭腔的共鳴,便發出響亮和動聽的聲音。音質、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鳴腔體調節出的不同結果。要做到自如調節共鳴腔體,必須經過嚴格、正規的訓練。自然的歌唱與人的情緒、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積極配合、協調有極大的關系,甚至是歌唱活動“生死存亡”的關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氣息怎樣運動,路線如何,軟腭在不同音高時的狀態,舌根、舌頭的運動,下巴如何運動,怎樣張嘴,人的身體如何配合等都關系到聲音的好壞。
有的同學急于求成,教師拔苗助長,在短時間內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結果,學生一開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學聲樂時,把中聲區的基礎打牢固,形成正確、積極、良好的歌唱狀態是歌唱訓練的原則性問題。
樹立正確的發聲體系,還有一個歷史問題要克服,那就是唱法問題。過去人們把聲樂分成“民族”和“美聲”兩大類,后來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長時期以來,不管生還是教師,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常常說某某學生適合唱美聲,而某某學生適合唱民歌;嗓門大的、粗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聲”料子,嗓門不大,但優美、細膩、抒情、嘹亮的則是民歌料子。在教學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東西,去“造聲音”。其結果是將音樂教學引入誤區。正確的發聲體系,要尊重實際,尊重民族,尊重發聲的科學原理,切不可人為的、主觀的去認識。更要強調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
三、運用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聲樂教學,難就難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對不同的學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幾條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則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學生即“相才”是關鍵。在開始系統訓練之前,老師對學生必須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個學生,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生理結構、特點、習慣、語言、歌唱條件、發聲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統的訓練方案。
【關鍵詞】 無喉 發音訓練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內容之一。也是患者康復出院后繼續接受護理與自我護理的前提和保證。對于無喉患者的發音訓練及健康教育「1,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康復質量,由于食管發聲不需要任何器械,沒有手術的痛苦,經濟簡便,因此無喉患者容易接受,可作為言語康復的首選。我院自2004年12 月起舉辦四期無喉患者食管發音訓練及健康教育學習班,對22例患者進行訓練,取得一些經驗,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2例喉全切除術后患者,均為男性,年齡46-75(63.25±3.22)歲。其中功能性頸淋巴結清掃術 5 例,術后輔助放射治療的 11例。手術后時間1個月-24個月。
2方法
2.1心理康復 患者喉全切除術后,呼吸通道的改變、失語、帶管出院;部分患者擔心腫瘤復發、精神高度緊張,發音功能的喪失,失去語言使患者社會交流障礙,影響他們的工作、學習、日常生活,部分人就因此不能繼續工作提前退休,負性情緒增多;容易產生情緒不穩定,憂郁、煩悶,悲觀等心理障礙。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術后的心理康復尤其重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知識背景和心理承受力,選擇適當形式,進行心理護理,以交談、請手術康復期的患者現身說法、講課,指導他們在心理上盡量保持平和,學會自我調解。組織無喉朋友活動、讓他們多接觸,盡快學會講話,參加工作和社會活動,重新融入社會。因此良好的心理狀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對疾病康復有著積極意義,使患者面對現實,正視未來生活。指導家屬給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顧,營造良好的氛圍,并接受患者外觀形象及言語交流的方式。呼吁整個社會對無喉者多一些關愛。
2.2造瘺口護理 ①每日用消毒液清除附著于造瘺口的痰痂,氣管內套管的取出、清洗、消毒方法及更換氣管墊方法,逐步學會咳痰。②造瘺口佩帶護罩 無喉患者由于呼吸通道距離縮短,吸入的空氣直接進入氣管。因此為了防止灰塵異物進入氣管,應該在頸部帶專門的護罩,以起到保護呼吸道的作用。③修飾頸部無喉者頸部的造瘺口及護罩,有些與眾不同,容易引起周圍人注意。因此需要患者自我修飾。④室內濕度 喉全切除術后,由于呼吸改在頸部造瘺口,正常的加濕作用隨之消失。為防止肺內感染及氣管內痰液濃縮結成干痂,應保持室內濕度。空氣干燥時,可采用加濕器或蒸汽吸入方法,并通過氣管套管適當滴入生理鹽水。
2.3定期復查 喉癌復發和轉移多發生在治療后的2年內,因此要警惕腫瘤復發,定期到醫院復查。復查時間一般為出院后的第3個月,第6個月,第12個月,以后每間隔半年復查一次。如有異常出現頸部腫快、呼吸困難、咳血等,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2.4發音訓練:食管發聲原理「2及方法
2.4.1食管音形成原理:食管發聲的過程為兩個階段,即進氣階段和排氣階段:先把空氣攝入食管上段,并于該處形成一貯囊,發聲時,利用腹壓把空氣排出食管,引起食管上端粘膜振動,發出基音,此聲音為食管聲。再通過配合構語和共鳴器官的協調作用,就形成了食管語。
2.4.2食管發聲訓練方法:采用集中學習,每天定時訓練,由醫生、護士及無喉教師任教,講解喉及食管發聲原理,無喉言語康復方法及有關知識,無喉教師示范并指導訓練。半年內定期舉行聯誼活動,以增進交流,提高發音技巧,糾正錯誤發音。學會食管發聲的根本就是掌握如何使食管進氣和排氣的方法。
2.4.2.1進氣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吸氣法,另一種是注氣法。①吸氣方法:其中吸氣法每次進氣量大,進出氣體快,講話過程中較連貫,以上22例患者都是學習吸氣法。每次練習時全身放松,,頭微向后仰,下巴稍前傾,口張開,將軟腭向后上方提起,舌根放低,形成匙狀,是口腔、咽部與食管形成一暢通的空氣路徑,同時作提肩、收腹動作,造成食管內負壓,快速經口、鼻吸氣,使空氣進入食管。②注氣法:是造成口、咽腔的高壓,使高壓向食管低壓強行灌注沖開咽食段的過程。閉合口腔,舌尖頂住齒齦,舌面逐漸抬高貼向硬腭,使口腔壓力增高,咽內收閉合,迫使空氣進入食管。③排氣發聲:空氣的排出是一個從高壓向低壓的過程,空氣進入食管后,食管內就產生正壓,這時胸廓收縮、軟腭及舌根復位,食管內氣體自下而上排出,沖擊食管粘膜,使其振動,發出聲音,即打嗝音。
2.4.2.2辯別正確食管音的方法:用手輕貼頸部食管振動部位,同時做打嗝動作,如果手指感覺有振動,就說明已發出了食管音。
2.4.2.3發音訓練的時間選擇:盡可能的早期訓練,恢復言語功能。大約術后1-2個月,即可開始食管發音訓練,請無喉教師現場指導,增強信心。
2.5日常生活
2.5.1飲食 進食是人們攝取營養的主要途徑,富含營養及均衡的飲食結構是患者身體盡快康復,免疫力提高的重要條件。在飲食和健康的新概念中,蔬菜、水果及蛋白質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在保證充足營養的同時,多食蔬菜、水果,并多飲水,少食油炸及辛辣食物。
2.5.2運動鍛煉對于喉癌患者來說,適當運動可盡快恢復體力,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進行運動鍛煉,要根據個人情況及愛好,選擇合適的項目。頸肩部功能鍛煉,對部分患者在喉全切除的同時需作頸淋巴結清掃術。術后頸、肩部肌肉受損,患者因疼痛及不適不愿活動,導致肌肉萎縮,上肢活動受限,影響生活質量。及時進行功能鍛煉可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2.5.3獨自外出 應隨身攜帶安全身份卡。在卡上寫清楚姓名、年齡、地址、聯系電話,并特別注明全喉切除術,呼吸口改在頸部,若吸氧,應將氧氣管插入頸部氣管造瘺口。
3 結果
自2004年12月始我院舉辦四期喉全切除術后患者食管發音訓練及健康教育學習班的22例參加食管發音培訓班的患者中,10例發音良好,5例發音成功,5例中途放棄學習,2例未能發音。總有效率達到了70%。對于新的呼吸通道口-氣管造瘺口絕大多數人(20/22)能自行護理,呼吸量基本足夠,有3人訴經常多痰咳嗽;1人瘺口紅腫;僅有1人訴吞咽慢;全部病例吞咽順利。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提高了全喉切除術后患者的生存質量 。
4 討論
對喉癌患者進行心理康復、發音訓練以及日常生活健康指導是臨床治療、護理的延續,可以使患者恢復體質、戰勝病痛、延長生存,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使他們最大限度的回歸社會。因此,喉癌的康復治療、護理不可忽視。
護士在對病人進行教育過程中,學習積極性增高,工作責任感加強,專科護理質量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社會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承認。
由于本組喉全切除的患者大部分來自郊區或農村,經濟上不富裕,交通不方便,由于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方言,他們外出到省城學習食管發音存在許多困難,常常需要兒女等陪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開設的培訓班時間定在周末,以方便家屬的陪同。通過集體講課,個別輔導后,讓患者回家后繼續練習基本功,打好基礎后,繼續下一階段的食管發音訓練學習。這樣方便了患者,也達到學習的目的和效果。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要做好調性訓練,首先在基本練習中就要進行系統訓練。基本練習中的調性訓練一般可從調式音階訓練、調式音程訓練、傾向性訓練和調式和弦訓練四個方面入手,結合靈活的節奏組合、音程組合方式進行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訓練。
一首樂曲無論屬于哪一種調式總是存在著一個作為中心的音(即主音),和弦的構成、曲調的進行及收束的形式都圍繞這個中心進行。視唱練耳的訓練目標之一,就是要建立良好的調性感覺。同時,良好的調性感覺又對視唱練耳能力的提升有積極的幫助。
一、調式音階訓練
調性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良好的音高感(即音準)。雖然在視唱練耳的基本練習中無法明確聲帶振動的頻率。但音的物理屬性會使人對它的高低產生不同的感覺(包括音高、音色等方面)。這種感覺在音高的運動、變化中會更加明顯。因此,要建立起良好、有序的音高感,首先就要把各個孤立的不同高度的音按照一定的關系組織起來讓人感知,這樣才能幫助人按規律建立起音準座標,調式音階恰好就能起到這種作用。
1.調式音階的構成。調式音階是指調式中的各音級按順序從主音到主音依次排列。不管是西洋大、小調式還是我國的五聲性調式。調式音級均分為穩定音和不穩定音兩種,不穩定具有傾向于穩定的特性。在運動的過程中,不穩定音都傾向于穩定音,并對穩定音形成一定的支持。正是調式音級的這種穩定和不穩定相互依存的動靜規則及其在相互關系作用下形成對調中心音(即主音)的傾向與肯定才構建起穩固的調式體系,并顯示出其嚴謹而豐富的內涵。
2.聽、唱調式音階。調式音階的基本訓練包括兩個方面——構唱與聽辨,這兩個方面必須始終緊密而有機地結合。其中,構唱是聽辨的前提,必須領先。練習構唱時,可以先模唱,即聽到音響效果后,再把聽到的音唱出來,建立一定的音高印象后再構唱。建立調式音準一般先從掌握調式自然音入手。
二、調式音程訓練
單個樂音的高低除了因振動頻率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音高體驗外,人們在辨析它的時候往往是結合了音色、音強等因素一起來綜合判斷的。而音高區別于音色的重要一點是,它使人可能承認某一個聲音是另一個聲音的三度音或四度或別的幾度音,即可使人確定聲音在高度上的相互關系。一個八度包含了十二個半音的基本音高,要想在短時內準確地記住其音高并能精確地對它們進行聽辨,對于一般的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一旦我們把兩個樂音聯系到一起時,要判斷其中一音的音高就容易多了,這就是旋律音程的體驗。
1.熟悉調式音程的結構與特點。在一個調中,八度以內的自然音級上,可以構成十四個自然音程。其它任何兩個調式的自然音級上所構出的音程都在這十四個音程的范圍之內。因此,做調式音程的訓練就要先依次掌握好這十四個音程。訓練旋律音程感,首先要熱悉各調式音程的結構及其特點。比如:大二度由兩個半音構成,音調上顯得優美、安靜、肯定。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用心體會各個音程在自己內心引起的感覺,找準特點、總結規律,最后形成能力。
2.聽、唱調內各旋律音程的模進。熟悉調式音程的結構與特點必須要結合調內音程模進練習。訓練的進程一般有兩種:第一,按音程的協和性來訓練,從極完全、完全協和音程純八、純四、純五度開始到不完全協和音程大三、小三、大六、小六度,再進入不協和音程大二、小二、大七、小七、增四、減五度。第二,按音程距離的遠近來訓練,從二度音程開始逐步遞增至八度音程。訓練時要注意兩點:(1)唱準音高。(2)聽、唱的同時注意體會和掌握各音程的名稱及與之相對應的色彩、性質及聽覺上的距離感及其在調式中的地位。在比較中充分感受音程的調式感與色彩感。
3.調式音程訓練中的音階輔助練習。這是訓練學生養成“用調式音階搭橋構建音程”的習慣。以C大調為例,具體做法是:先聽C大調的主音,再在主音的上方奏出另一音(按二、三、四度的順序),聽后將主音和另一音唱出來(可用“啦”或唱名模唱),隨之唱出兩音之間的音階,并說出這兩音所構成音程的名稱。接著,再訓練從上方主音開始往下聽、唱音階中的各音,方法同上。這種訓練可以利用調式音階鞏固音程的音準和結構,建立音程的調式感,了解各音在音階中的身份地位,使學生了解每一個音程都是一個有機結合體中不同作用的一分子,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三、傾向性訓練
這種訓練是利用調式音級穩定或不穩定的特性,以及不穩定音在調內的傾向性進行練習,在運動的過程中建立調式音級的概念,穩固調式感。
1.導音訓練。調內各音級中導音是最不穩定的音,它強烈地傾向并支持主音。訓練時既要保證音高的準確,又要注意導音的傾向性及主音的穩定性。訓練可先從下方主音開始,然后從下方主音開始,構唱時既要唱準導音到主音之間的半音關系,又注意從不穩定到穩定的解決感。這種訓練也可以變換音程組合方式,或改變節奏組合模式,以增加訓練難度和趣味性。
2.聽、唱調內不協和音程的解決。調內不協和音程本聲音響上的緊張、刺耳,有進行到和諧悅耳的音程需求。此外,調內的不協和音程往往也是不穩定音程,它還有進行到穩定音程的傾向性。在基本練習中聽、唱不協和音程的解決,除了有利于掌握不協和音程的音準外,更利于建立調式感覺。調式感正是在這種穩定與不穩定的相互依存中得以確立的。
四、調式和弦訓練
由于調式和弦牽涉到和弦的性質、特點、功能、轉位、構成和弦各音級在音階中的地位等內容,因此訓練起來要復雜一些。也正因為如此,調式和弦的訓練對建立調式感覺尤其重要。
1.聽、唱調內和弦分解。這是調式和弦訓練最基礎的部分,首先可以按級數依次做分解和弦的聽、唱練習。有一定基礎后可改變分解方式,加大難度訓練。有時根據情況,也可按和弦的性質分類訓練。先練大三和弦,再練小三和弦等等。訓練時要注意和弦的級數及其調式功能屬性。
2.聽、唱調內和弦解決。調內和弦解決,主要是指屬七、導七的解決。構唱時可以按順序從下往上唱,也可上下行結合唱,或者擴大音程隔音唱等等。構唱時在注意音準的同時,要唱出七和弦各音對主和弦各音的不同傾向,以及從不協和到協和、從不穩定到穩定的感覺。
3.聽、唱調內和聲連接。訓練聽、唱調式和弦一般從古典和聲學開始,把正格進行、變格進行先分開練習,最后練習完全進行。特別要強調的是,基本練習中的各項調性訓練必須與視唱教學的進程緊密結合,按順序在每一個調上扎扎實實進行訓練,循序漸進。同時,每一種基本練習都可以根據訓練的進程適當用改變節奏組合或音程組合方式來增加難度,提高訓練要求,完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