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氣切術后的康復護理范文

        氣切術后的康復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氣切術后的康復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氣切術后的康復護理

        第1篇:氣切術后的康復護理范文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有明顯增加趨勢,喉癌由于腫瘤發生部位的特殊性不僅對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影響,而且還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因此,醫護人員密切配合,患者積極主動參與,針對喉癌術后患者特點實施康復護理,起到幫助和指導患者最大程度的自理和恢復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效果。

        1 臨床資料

        本組13例均為男例,發病年齡41~76歲。其中全喉切除術10例,部分喉切除術3例。全組病例中喉癌手術伴頸淋巴結清掃術6例。

        2 喉癌患者術后康復護理特點

        2.1 護理對象:喉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患者,其生理功能障礙會出現的喉狹窄、頸部永久性氣管造瘺、進食誤咽、聲音的改變、失音、失去大部分嗅覺功能等不同程度傷殘和并發癥,對醫療護理依賴性增強,是急需給予醫學和護理干預的群體。

        2.2 護理目的:首先要完成與一般護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減輕病痛和促進健康。此外還要預防殘疾,減輕殘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和活動能力,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2.3 護理內容:重視心理護理并使心理護理貫穿康復護理的始終。喉癌患者術后有其特殊的、復雜的心理活動,甚至精神、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康復醫護人員應理解、同情患者,時刻掌握康復對象的心理動態,及時、耐心地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強調自我護理及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在病情允許條件下,訓練患者進行自理,即“自我護理”。對患者及其家屬要進行必要的康復知識宣傳,通過耐心地引導、鼓勵和幫助,使他們掌握“自我護理”的技巧,從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強調功能訓練,學習和掌握各有關功能訓練技術。配合康復醫師及其他康復技術人員對殘疾者進行功能評價和功能訓練。根據患者的不同性質和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貫穿康復護理的始終。

        3 喉癌患者術后康復護理對策

        3.1 心理護理

        3.1.1 解除患者術后心理壓力:喉癌患者術后由于交流障礙、外表形象的改變、進食功能受到影響,自尊心受到削弱,因而屬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所以有效的心理治療對喉癌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減輕軀體功能障礙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影響。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接觸患者,用真誠、和藹的語言關心和體貼患者。要患者盡快擺脫不良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相信奇跡會在自己身上發生。安慰時應真誠熱情,不能敷衍搪塞和哄騙。

        3.1.2 術后不良心態的干預:對有氣管造瘺口者,解釋氣管造瘺口的作用、重要性和護理方法,減輕其恐懼感。對焦慮者,主動接觸患者,鼓勵表達情感,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和溫暖,正視現實并正確認識喉癌當前治療效果和前景。對于預后悲觀的喉切除者,講解喉的生理、解剖、手術方式,告知半喉切除可以很快恢復發音功能;全喉切除者可以通過電子喉、安裝發音管等恢復發音功能和語言交流能力。

        3.1.3 爭取患者家屬及社會的支持:適時的安慰可以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消除顧慮。護理工作要為患者創造交流的機會,動員親屬給予患者精神及生活上的人力支持。指導患者要積極尋求支持,如參加腫瘤患者座談會,并積極參加各種抗癌活動。讓腫瘤患者,保持心態的樂觀,情緒的穩定,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不但可以鞏固療效,同時也是臨床治療的繼續,使其逐步回歸社會有積極作用。

        3.2 自我護理: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患者的潛能,協助患者完成獨立的自我照顧。改變一切由護士代勞,患者缺乏主動參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訓練的“替代護理”,為最大限度地讓患者參與ADL活動,護士則最小量給予的幫助的“自我護理”,使患者逐步實現自我照顧,獨立生活。喉全切除術患者將要終身帶管或在頸部留下一永久性瘺口,因此不可能終身、永久性的得到“替代護理”。“自我護理”訓練內容包括:很好地掌握自我護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關飲食的注意事項,氣管套管的清潔、消毒、取放及滴藥,正確發聲的練習方法,內套管的取放與清潔消毒,敷料的更換,瘺口小口罩的制作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等。如術后頭2天,氣管套內血性分泌物較多,應以吸痰為主,避免氣道內分泌物刺激患者咳嗽誘發傷口出血、加劇傷口疼痛。第三天開始,向患者宣教早期自主排痰的好處,教會患者正確排痰方法,鼓勵患者自主咳嗽。在患者坐起咳嗽間隙,教會家屬正確扣背的方法;保持造瘺口清潔,進行造瘺口自我護理指導,教會患者定時刷洗氣管內套管,學會消毒、安裝;頸部造瘺后鼻腔正常加溫、加濕、除塵功能消失,應防止肺內感染及氣管內痰液濃縮或干痂堵塞,教會患者蒸汽吸入,向氣管內滴入生理鹽水以及佩帶頸部護罩;無喉者頸部造瘺口和護罩與眾不同,需自我修飾掩飾頸部;飲食上加強營養,多食含高蛋白、維生素,易吞咽、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暢通,忌食帶碎屑、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嗆咳。

        3.3 貫穿康復護理始終的功能訓練

        3.3.1 吞咽功能訓練:術后第四天,咽喉黏膜基本恢復,鼓勵患者每隔3小時做3~5分鐘的吞咽活動。吞咽時可將少量唾液緩緩下咽,這種早期活動幫助咽喉肌群提前恢復協調動作;單純聲帶切除者,術后7天開始經口進食。部分喉切除或全喉切除者,術后10天開始進食訓練:進食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講明經口進食是克服誤咽,順利拔除鼻飼管的必要過程,是重新建立喉括約肌功能不可缺少的步驟,然后,讓患者取端坐位,頭低30度下頜內收,反復練習吞咽方能成功。初次嘗試經口進食時,由軟食開始練起,如香蕉、軟蛋糕、米粑等黏性容易形成食團的固體食物。囑患者將食物充分咀嚼成團吞到舌根部時屏氣,同時用食指堵住氣管造瘺口,再將食物咽下并持續做幾次吞咽動作,以使食物全部通過咽部。吞下一口應清理口腔1次。吞咽后囑患者咳嗽,以咳出殘留在咽部的食物殘渣。應少量多餐,小口慢咽,最好給糊狀飲食,禁用流質飲食,更不能先飲水。當固體食物吞咽成功后可逐漸練習流質飲食,待患者完全經口進食進水自如無嗆咳時,方可拔出鼻飼管。

        3.3.2 舌部運動訓練:囑患者張口,用舌尖舔下唇上唇,抵壓硬腭部,每隔5分鐘做1次,分別在早晨、中午、下午共做3次。

        3.3.3 語言康復訓練:讓患者恢復喉的語言功能。根據發聲學的基本原理,發現患者雖不能再維持正常的說話方式,但仍具有發音的能力,只是換一種發音的方式。食管發音訓練:術后7~ 10天鼓勵患者堵管說話,以食管語言代替正常語言,其原理是將咽下的空氣,由食管沖出,以環咽肌作為聲門。經咽部和口腔涮節,發出有效的聲音,然后經咽腔、口腔、舌齒、唇、鼻腔等參與呈現語音聲。先發“a、o、u”音,以后數數,最后講話,一般白天練習,開始每天l~2次以后逐漸增加。食管發音無嗆咳的憂慮,但對大多數患者需系統的特別訓練才能逐步掌握。發音裝置使用訓練:開始主要教加壓呼氣,在教加壓呼氣的同時用手堵住氣管口,使氣流通過發音裝置進入下咽部而發音。堵氣管要做到嚴密而不漏氣,又不至因用力過大使食管段變形妨礙瓣膜的開啟和氣流的通過,反復訓練,可找出最佳發音狀態和氣流控制瓣膜開關。如安裝Blom―Singer發音器,能獲得較好的發音功能,但其最嚴重的并發癥為誤吸,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脫管。還有就是電子喉和人工喉。電子喉用簡單的電子裝置貼在無喉者左頸或頦部,使聲音從口腔發出,是無喉者非手術發聲最簡單易學的良好方法。人工喉是將呼出氣流引出,沖擊橡皮膜使之振動發音,這種聲音從口腔傳出。

        4 討論

        第2篇:氣切術后的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 切管切開;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265-01

        為了搶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重癥監護室應運而生。一些危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可以緩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通氣功能,對患者進行有效的的術后護理和康復指導,能夠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對我科收治的42例氣管切開患者術后進行了全面護理,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42例,都是進入重癥監護室之后進行的氣管切開,其中28例為男性患者,14例為女性患者,年齡在20歲到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歲,留管時間最短的是3周,最長的是10個月。平均留管時間是9周。患者由于基礎性疾病死亡的有6例,沒能拔管,存活患者42例,在重癥監護室平均住院為18天,在住院期間這42例患者均沒有發生并發癥。

        2護理措施和方法

        2.1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尤其要觀察患者呼吸的情況,同時要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做好心理護理,重癥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就是呼吸困難,所以盡早的進行氣管切來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措施,這42例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之后,及時給與氧氣吸入,并且進行氣管切來,在做氣管切開之前要向患者解釋氣管切開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家屬的支持,讓患者以及家屬放心。

        2.2 保持環境整潔

        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時間,所以我們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靜,同時還要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潔,地面每天要清潔最少兩次,定時給病房通風,保持患者病房的清新,同時有條件的要使用加濕器,確保患者室內適宜的濕度,同時還要對病房進行空氣消毒。

        2.3 保持

        患者在氣管切開之后要采取側臥位,并且要隔一段時間變換不同的,這樣可以避免患者發生壓瘡,同時床頭要抬高30到45度,在給患者進行翻身的時候,要注意患者的頭、軀干等部位,避免患者因為通氣而發生窒息。

        2.4 氣管導管通暢

        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并且有發紺、煩躁等現象,要第一時間考慮是否有堵管現象的發生,如果發生堵管,要及時的清除堵管物,確保導管的通暢。

        2.5 及時洗痰

        患者在進行器官切開之后,最大的問題在于排痰,要把氣道中的痰液及時清除,這對患者來說非常重要,對患者進行洗痰一定要嚴格按照程序,避免引起患者感染,在給患者洗痰之前,要給與患者純氧2到3分鐘,并且要用聽診器聽患者痰鳴音,確定患者痰液的位置,之后再用吸痰管在無菌條件下洗痰,,在洗痰的過程中,動作一定要輕柔、快速。

        2.6 濕化氣道

        當患者進行氣管切開之后,就會喪失氣道濕化的能力,很容易導致患者氣道阻塞,引起再次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所以要對氣道進行濕化,在濕化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患者分泌物的粘稠性以及量的大小,一般采用下面兩種方法間接濕化法和持續濕化法。

        結論

        本組的42例氣管切開后的患者經過上述全面的護理,基本沒有出現氣管切開并發癥,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對氣管切開后的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這就需要我們不僅有較高的業務知識,還要有工作責任心。

        參考文獻

        [1]解瑩.氣管套管感染的預防[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6,15(4):180.

        [2]江東紅,曾清.氣管切開患者ICU內肺部感染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3):178-179.

        [3]宋志芳.現代呼吸機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242.

        [4]陸以佳.外科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26.

        [5]王希芹,趙美紅.伊諾舒在人工氣道濕化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華臨床護理學雜志,2007,4(87):3122.

        [6]楊暉,劉偉,李玉蘭,等.機械通氣患者行肺段沖洗的護理配合22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8):12.

        [7]張燕,丁彤,鄭紅.交通事故喉創傷的臨床護理[J].創傷外科雜志,2001,(02).

        [8]魏聿平,江學成,曹淑琴,張佳“.護理學風險評分系統”的應用[J].東南國防醫藥,2008,(02).

        第3篇:氣切術后的康復護理范文

        1術前護理

        術前健康教育,手術前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的口頭交流,讓患者了解手術的目的、術前注意事項及康復訓練的目的和重要性。如有吸煙、嗜酒史者應勸其戒煙、戒酒,停用某些可能對手術有影響的藥物,治療諸如足癬、鼻竇炎、呼吸道炎癥等容易導致感染的疾病,確定感染完全治愈后方可手術。同時,控制易導致感染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一定要在術前1d控制血糖在6~7mmol•L-1以下。術前常規開始應用廣譜抗生素。

        2術后康復護理

        2.1指導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平臥時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外展15~30°,足趾朝上,為防止患肢內收,可在兩腿間放置梯形枕,同時將軟枕墊于患肢小腿處,抬高20°~30°以減輕水腫。側臥時采用健側臥位,不可兩叉,需在兩腿間墊軟枕,患肢膝關節高度不超過髖關節,使髖關節和同側下肢在水平線上,防止內收內旋預防假體脫位[1]。放置便盆時,讓患者合理使用健側肢體,護士站在患側將髖關節及整個患肢托起,同時囑患者健肢屈曲,用力抓住骨科床拉手,上身及臀部做引體向上,使臀部抬起足夠高度,并注意保持患肢位置,避免患肢的內旋及內收動作。給女患者使用喇叭口式的尿壺,避免過多使用便盆。

        2.2引流管的觀察和護理

        髖關節手術后,傷口內放置負壓引流管的目的是吸出滲出液,以利于軟組織對假體進行包裹,避免傷口內積血,導致感染及術后血腫形成。護士應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扭曲、受壓。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色,術后引流量小于50ml•d-1可拔除。

        2.3術后肌力鍛煉

        肌力鍛煉是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方案中的重要內容[2]。護士應幫助患者實施規定的鍛煉項目,術后當天患者即可以進行踝關節屈、伸運動,每個動作做5s,然后放松,再重復練習。手術后第1d,除加強踝關節背伸、跖屈運動外,護士應幫助患者進行被動活動,如腿部肌肉按摩、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和上肢肌力練習。上身及臀部可做引體向上運動1~2次•h-1。術后第2、3d髖外展并增加髖、膝關節的屈伸訓練。加強腿部肌肉等長、等張收縮訓練及關節活動,上、下午及睡前各練習20~30min。引體向上運動3~4次•h-1,盡量獨立完成,注意運動量應由小到大,活動時間由短到長,所有床上活動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狀態下進行。開始時患者或許不能完成上述動作,但應鼓勵患者堅持鍛煉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活動。如果術前髖關節屈曲明顯,應配合下肢牽引鍛煉腹肌、股四肌及臀肌,以幫助術后完全伸直髖關節。

        2.4離床功能鍛煉

        術后患者病情穩定,可逐漸延長半臥位的時間,為離床作準備。下床方法是先移至健側床邊,健腿先離床并使腳著地,患肢外展,屈髖<45°,由護士協助抬起上身使患側腿離床腳著地,再拄雙拐站起。上床按相反方向進行,即患肢先上床。離床活動第1d上下午各拄拐站5~10min(視個人體力),無不適時在床邊行走數步,行走時,應先邁健肢,用健側下肢負重。護士應在旁守護,觀察有無虛脫發生。第2d開始拄拐在室內行走,距離逐漸增加,時間逐漸延長,每次不超過30min,上、下午及睡前各一次,行走時患肢始終保持外展15~30°左右,不能負重,護士及家人應在旁守護,防止意外發生。

        2.5自立能力練習

        護士要鼓勵患者床上進行力所能及的生理活動,如:洗臉、梳頭、進食等,離床后即訓練洗臉等站立狀態下的活動,以增進食欲,改善生活質量,增強自信,促進機體康復。

        2.6正確使用拐杖

        準備合適的雙拐杖,高度及中部把手與身高、臂長相適宜,拐杖底配橡膠裝置(防滑),拐杖頂用軟布包裹(減少對腋窩的直接壓力),練習利用雙拐杖和健腿支撐站立,患肢不負重狀態下行走。

        3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預防

        3.1關節脫位預防

        3.1.1髖關節活動度的訓練患者必須保持關節適當的活動范圍才能完成功能性的活動。術后引流管拔除便可進行髖、膝關節屈曲練習、髖關節伸展和旋轉訓練,以訓練髖關節的活動度。屈伸訓練應逐漸由被動向主動加輔助到完全主動練習。術后3~7d開始髖關節活動度的鍛煉,目的是改善關節活動范圍,動作如下:①直腿抬高運動,患者平臥,患肢伸直向上抬起,要求足跟離開床面20cm以上,在空中滯留5~10min,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宜。②屈髖屈膝運動,患者平臥位,移去膝下軟枕,醫護人員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起足跟,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情況下進行屈髖屈膝鍛煉,但屈髖不能大于90。③髖關節伸直訓練,患者平臥位,屈曲健側髖膝關節,做患者髖關節主動伸直動作,充分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④髖部外展訓練,患者平臥位,使患者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復原位,以上動作10~20次/組。可以通過肌肉力量訓練來維持功能性關節活動范圍及功能性活動,如:坐、站、轉移等[3]。

        3.1.2臥位練習練習屈髖肌的最好辦法是髖關節半屈曲位主動或主動抗阻力屈髖練習。主動抬腿能同時訓練髖關節屈曲活動范圍和肌力,仰臥位或健側臥位髖、膝關節伸直后進行髖關節內收、外展運動(抗阻力或不抗阻力),仰臥屈膝雙下肢外展位進行膝關節靠攏和分開運動可鍛煉關節內外旋。注意內收及內旋一定要注意幅度不可太大,以防脫位發生。

        3.1.3坐位練習術后7~10d護士可指導和協助患者進行坐位訓練。首先,協助患者把術側肢體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時雙手后撐,髖關節屈曲不超過80°。由于坐位時髖關節最容易出現脫位和半脫位,因此,術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為主,坐的時間相對較短,不可坐低位椅凳。每日可坐4~6次,但每次不能超過半小時,坐位時練習包括伸髖肌、屈髖肌和屈髖位內外旋練習。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有0.2%~6.2%的患者發生脫位[4],常發生在術后即刻搬運過程中或術后10~12w內,患者常感到腹股溝或臀部疼痛,矯正脫位是困難的,最好的辦法是預防。如:術后臥位時穿丁字鞋,不過度屈髖屈膝,不做下肢交叉動作,不坐低凳,使用高的扶手椅子和高的廁所坐位,遵守小于90°原則,有規律地練習屈伸下肢,因此,應教育接受全髖置換術的患者避免使其假體超過自身的極限。為了維持股骨頭在髖臼內即預防關節損傷,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屈髖不能小于90°,即上身不要向前彎腰超過90°。②手術側膝關節的抬高不要超過同側髖關節。③膝關節或踝關節不要交叉。④臥位及翻身時患肢應保持在外展位。⑤坐位時不要向側方彎腰。

        3.2深靜脈血栓的預防

        深靜脈血栓(deepvenousthromdosis,DVT)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據報道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高達47%[5],它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預防的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髖關節術后DVT的高發期是術后1~4d[6]。只有術后仔細觀察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肢體腫脹程度、膚色、溫度、淺靜脈充盈情況及感覺都可以反映下肢靜脈回流情況。術后傷口周圍輕度腫脹是正常現象,如出現肢體遠端向近心端發展的凹陷性水腫并伴淺靜脈充盈、皮膚青紫或潮紅、患肢疼痛,多為靜脈淤滯所致。術后應認真聽取患者主訴,對比觀察雙下肢膚色、溫度、腫脹程度和感覺,如有異常及時匯報醫師。目前,常用的有力學預防,如早期下肢抬高和早期肌肉收縮練習,按摩大腿肌肉,給患肢穿高彈襪(長度從足跟到大腿根)等都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3.3肺部感染的預防

        由于患者術后精神狀態差,仰臥位,易發生吸入性肺炎。護士應鼓勵患者多做深呼吸運動,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排痰、擴胸運動。必要時做霧化吸入防止發生肺部感染。

        3.4泌尿系感染的預防

        泌尿系感染是最常見的院內感染,此類并發癥可增加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感染(并非直接感染)。為了降低術后泌尿系感染的發病率,放置導尿管時注意無菌操作,動作輕柔。導尿管固定的位置應低于恥骨聯合,防止尿液逆流;麻醉清醒后拔除尿管,拔除時放盡氣或水,不可強行牽拔。拔除后囑患者多飲水,沖洗尿道,預防泌尿系感染。

        3.5預防壓瘡

        術后患者抵抗力差,活動少,臥床時間長,易出現骨突部位褥瘡。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給予相應的指導,給患者定時叩背、翻身,按摩受壓部位的皮膚,保持床單位的平整干燥、清潔柔軟;骨突部位置軟墊;增加營養,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

        4出院指導

        4.1自行上、下床指導

        出院前2d,護士指導患者在家人協助下行離床活動并演示,指導患者利用雙上肢及健側下肢的支撐自行上、下床以便出院后自理。

        4.2指導

        家庭座椅不能太低,勿坐沙發、矮凳,桌椅最好有扶手,坐位時身體不前傾,不蹺二郎腿,不盤腿,3周內屈髖小于45°,以后逐漸增加屈髖度數,但避免大于90站立或坐下時首先伸直患肢,用雙上肢在座椅扶手上支撐軀體起立或坐下,站立時患肢外展,不能將患肢交叉于對側,生活中不使用蹲便器,彎腰不超過90°,勿臥于健側,如果臥于健側,雙膝間放一軟枕。

        4.3日常活動指導

        指導患者正確更衣(如:穿褲子時先穿患肢再穿健肢)、穿襪(伸髖屈膝進行)、穿鞋(穿無需系鞋帶的鞋)。注意合理調節飲食,保證營養,避免體重過度增加。戒煙、酒,拄拐時盡量不單獨活動,棄拐外出時,使用手杖,一方面自我保護,另一方面向周圍人暗示,以防意外發生,進行一切活動時,盡量減少患髖的負重力度。

        第4篇:氣切術后的康復護理范文

        [關鍵詞] 斷指再植;放血治療;手指末節

        [中圖分類號] R473.6[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7(c)-102-02

        由于斷指再植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再植技術得以全面普及和提高,我國的斷指再植無論在數量和質量始終居世界第一[1]。其中在末節以遠斷指再植中,經常會遇到無法吻合靜脈的斷指再植,此類再植指體術后需通過指端創面放血法解決靜脈回流問題。術后的觀察、護理非常重要,處理不當導致再植失敗。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23例斷指在顯微外科術后護理常規的基礎上,行指端創面放血治療,借以維持再植指的血液循環,解決血液回流障礙問題,取得滿意的效果。

        1臨床資料

        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采用指端放血治療無靜脈斷指再植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齡18~52歲,均為機器壓砸傷。其中,拇指7例,示指8例,中指5例,環指3例。斷面在指末節以遠。缺血時間2~6 h。手術方法:由于殘斷端無法找到正常靜脈,采用適當縮短指骨后,均采用雙側動脈吻合,非優勢側指動脈(即較對側稍細之動脈)吻合中下端靠指根部處以結扎,同時以指端一側切一約0.5 cm×0.5 cm創面,深度至真皮層,以創面滲血為度。

        2護理

        2.1環境

        術后住單人病房,室內空氣每日紫外線消毒1次。限制探視人員,預防交叉感染。注意保暖室溫在20~25℃,濕度50%~60%。避免冰冷手指或物品直接接觸再植指,尤其是冬天。術后用60 W照明燈照射再植的手指,燈距為30~45 cm,24 h維持,一般需1周左右。使肢體血管擴張。

        2.2飲食

        進食富含營養易消化飲食,少食脹氣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禁食辛辣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室內禁止吸煙,因香煙中的尼古丁成分能引起小動脈痙攣影響再植肢(指)的成活。

        2.3

        絕對平臥1周,絕不可提前下床活動。上肢外展,禁止患側臥位,以防肢體受壓,影響靜脈回流。抬高患肢10~15 cm,以利于靜脈回流。加強夜班巡視,防止發生熟睡后移動或壓迫患肢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2.4指端創面放血護理

        注意:①術后傷指用無菌敷料包扎成喇叭狀,然后將無菌紗布剪成約4 cm×3 cm 小紗布塊,輕輕填塞在患指周圍,以便敷料浸濕后及時更換(僅更換指端周圍滲透血的小塊紗布),并用石膏托固定患肢。更換敷料時,堅持無菌操作,避免感染,及時擦凈創面周圍血跡。②術后2~3 d創面滲血會逐漸減少乃至停止,此時可再于創面周圍注射肝素0.1 cm,幾分鐘后創面會繼續滲血。一般局部注射肝素2~3 d即可維持創面滲血3~5 d,此時側支循環基本建立[2]。局部注射肝素鈉量一般為0.1 cm,注射量過多,創面滲血太快,肝素以不稀釋為宜。③放血時間一般3~5 d,但應根據離斷部位而定。停止放血應嚴格觀察:以停止放血2 h指腹顏色、張力及充盈度無改變,可停止放血。

        2.5血管危象的觀察處理

        術后1周內嚴密觀察患指腹顏色、皮溫、張力、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指端出血情況。一般24 h內每30 分鐘觀察1次,24~72 h內每小時觀察1次,72 h至1周每2小時觀察1次。正常情況下皮膚色澤紅潤,溫度、張力適中,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正常:①指體膚色:再植指體膚色應與健指一般紅潤,皺紋明顯,指腹豐滿。如由潮紅轉蒼白,為動脈痙攣或栓塞所致,由潮紅變暗紫說明靜脈回流受阻。②指體溫度:正常或略高于健側1~2℃,若僅吻合1條指動脈,指溫低于健側1~2℃。如果指溫下降4~5℃,應考慮有血循環危象的發生。③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正常指壓甲床后,1~2 s內恢復充盈。如果指動脈供血不足其充血緩慢,供血障礙時消失,靜脈回流不暢時充盈加快。④指腹張力:靜脈栓塞時,張力增高,而動脈痙攣時張力降低。⑤放血顏色:顏色鮮紅說明血運正常,顏色暗紅為靜脈淤血,無血或少血為動脈痙攣。血循環危象的處理:根據臨床觀察指標,判斷是靜脈危象還是動脈危象。分析原因鑒別血管痙攣與栓塞形成。較為簡便有效的方法:罌粟堿30 mg肌內注射,觀察30 min,如果緩解為血管痙攣。處理方法:拆除張力大的縫線,取舒適給予止痛。避免躁動,升高室溫,用溫熱的洗必泰清洗皮膚縫合處。若無血循環恢復則應該疑為血管栓塞,報告醫師進行手術探查。如指體顏色發紺、溫度降低、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加快,表明靜脈淤滯。如指體變得蒼白、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減慢,表明動脈痙攣或栓塞。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

        2.6疼痛護理

        疼痛刺激機體引起生理變化,可誘發血管痙攣,同時影響睡眠,加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手術成功率,對術后疼痛應給予預防性用藥,而不是疼痛難以忍受時給藥,術后預防性給藥,口服曲馬多1片,每日3次,加重時,給予杜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

        2.7解痙抗凝藥物應用

        按醫囑及時正確給予解痙抗凝藥。如:罌粟堿、雙嘧達莫、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全身使用肝素應特別注意,以防有嚴重出血現象。需定時檢測出、凝血時間 。全身使用肝素生理鹽水500 ml加肝素鈉12 500 U靜滴,24 h維持,滴速一般為5~7滴/min,應用3~5 d,以延長凝血時間,利于指端創面持續滲血,可根據指端創面滲血情況適當調整滴速(用輸液泵),若創面滲血較快,可適當降低滴數,否則,可適當增加滴速,但最快不要超過10滴/min。

        2.8心理護理

        患者傷后心理和情緒變化較大。所以做好心理疏導。護士應耐心向患者講述成功病例。取得患者的配合,以增強信心。

        2.9康復護理

        再植指成活術后2周后在不影響血循環的情況下,指導患者按摩患指,自指尖開始,向下輕輕揉捏指間關節,每天3~5次,每次5 min左右,這樣起到軟化關節及腱鞘的作用。術后4~6周拆除石膏后指導患者行患指主動屈伸動作,動作應緩和,用力恰當,每日10~15次,每次10 min左右。術后7周后可作對抗阻力活動。盡力主動屈伸手指活動,同時活動次數由少到多,循序漸進,可應用各種輔助器械和物體,增加鍛煉時的興趣和效果。用分指板主動練習手指外展活動,用手指夾物練習手指內收,用手握梳子、捏皮球等練習關節屈曲,并增加肌力。

        3出院指導

        出院時教會患者如何功能鍛煉并講述堅持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4結果

        經過精心的治療護理,23指成活20例,成活率為87.0%。隨訪3個月~1年,成活手指外觀滿意,皮膚紅潤,手指主動屈伸活動靈活,活動度接近正常水平,持物功能達到正常生活要求,指端皮膚兩點辨別覺為4~8 mm。

        [參考文獻]

        [1]朱家愷.顯微外科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6,29(1):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乱码中字幕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成人 | 亚洲国产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 五月天丁香小婷婷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 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