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教學資源的科學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的科學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資源的科學性

        第1篇: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一、巧妙捕捉猜想中生成性資源,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科學探究離不開猜想,組織學生猜想與假設是科學課堂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猜想點燃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猜想時心理自由、思想放松,此時思維開闊、奇思妙想,隨即會迸發會一些非預設性的“意外”,有些臨時生發的“意外”或許正是創新精神培養的良好契機。例如,在教學教科版五年級下冊《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時,我首先創設了問題情境:“土豆在水中是沉是浮?”有的猜想“沉”,有的猜想“浮”,學生猜測后動手實驗得知,土豆放在水中會“沉”。我緊接著提出新問題:“你們有辦法使沉在水里的土豆浮起來嗎?”我組織學生進行假設和猜想,我原本預設的是通過“加鹽”的辦法,沒曾想學生出現了各種預設外的猜想,有的說:“加鹽”,有的說:“掏空做成船”,有的說:“加糖”,看到學生的求異思維激活了,我表揚了他們的想法,贊賞他們善于思考、敢于猜想,并鼓勵他們繼續發散思維,接著有的說“切成薄片”,還有的說“將土豆裝在塑料泡沫上也能浮起來”,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課堂成了孩子們放飛想象的舞臺。猜想往往是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新問題的分析與加工,學生思維活動在沖突中不斷升華,往往會出現一些另類的奇特觀點,這正是學生創新思維的產物,我們要及時把握住這些創新的火花,及時點評鼓勵,激發求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二、靈活捕捉實驗中生成性資源,提高操作能力,培養求是精神

        實驗教學是科學課的重要教學手段,在實驗教學中,學生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錯誤,我們要發揮教學智慧,利用這些生成性錯誤資源,相機開展教學。在科學興趣班教學《吸熱和散熱》這個內容時,我設計安排了這樣一個分組實驗:給同體積的水和油同時加熱,每隔1分鐘測量一次溫度,然后停止加熱,再每隔1分鐘測量出各自溫度。在實驗完畢后,我讓各組學生匯報交流實驗數據,以便分析得出結論。在10組匯報的數據中,有8組數據顯示在給油停止加熱后溫度立即下降,而有2組數據反映在給油停止加熱后溫度繼續升高,而后開始下降,我知道這里面有學生的數據不真實,私自篡改了數據,我首先表揚了2組學生,贊揚了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態度,接著告訴學生:“油在停止加熱時短時間內會持續氧化,所以溫度會繼續上升,然后慢慢下降?!蔽覇柫硗?組的組長:“你們的數據為什么不是這樣?”“我們認為物體一旦停止加熱,就沒有熱量可以吸收,溫度應該會下降,其實我們測量的數據也和那兩組一樣,只不過以為自己實驗出錯了,所以就改寫了原來的數據?!彼麄儾缓靡馑嫉幕卮稹!捌鋵?,油是液體中的一種特例,水和其他液體一般都是停止加熱溫度立即下降。你們今后一定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蔽页脵C教育說。課堂就是允許出錯的地方,我們不必懼怕學生出錯,而要及時發現靈活捕捉學生的實驗錯誤,巧妙利用這種突發性的“節外生枝”,使之成為一種教育資源,用以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培養發展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三、敏銳捕捉合作中生成性資源,提高合作能力,培養集體精神

        第2篇: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一、STEM教育理念

        STEM教學是指以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個學科的基礎的綜合教學。每學期開設4到5個綜合性研究話題,利用四科知識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STEM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更容易激發學生對科學和數學抽象學科的興趣。從STEM教育的成果看,學生可以在科學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已經學到的知識,利用各種設備開展多項實驗,進行科學真理探索。

        二、STEM教育背景下,科學課程改革的舉措措施

        (1)從科學實驗入手,整合四科知識,增強探究性

        小學科學教材從簡易的生活實驗入手,分析周邊的動植物、空氣、水源以及各種材料,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空間。教師可以立足于科學實驗,將相關的數學知識、工程和技術融入其中,進行教學資源整合,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性的研究思想。例如,在“過濾污水”的課題研究中,首先,教師明確“污水處理”話題,對話題需要的知識進行簡單敘述,采用自然池塘的水、生活日常用品、活性炭等為試驗提供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制污水凈化處理器,利用塑料瓶、棉制衣服、紙巾、活性炭包、抹布等不同物質進行過濾,比較各種材料的凈化效果;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總結,拓展污水成分以及凈化污水采用的原理。在“試驗+講解”的模式下,學生會對污水處理產生深刻的印象,強化自身的環保意識,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以科學故事為基,培養學生綜合學科知識思考問題的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樹立遠大的科研理想。科學教材中以科學家的具體事例為榜樣,引導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探究。然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過于注重對科學知識的講解,加強學生的應試能力,對科學家的故事和科學知識的發展史講解不多,無法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教學水平。基于STEM教學理念,教師應開展素質教育,通過科學家發展真理的過程,為學生講解科學研究的意義,突出科學家的品質,讓學生獲得感悟。例如,在“動植物繁衍后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生物學家達爾文為例,向學生展示達爾文發現“進化規律”的過程,讓學生體會科學的奧妙和研究的艱辛。又如,法拉第將電學和磁學知識結合在一起,開創了電磁學的大門,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3)學科整合,增強對數學知識的運用

        數學知識是開展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科學教學中,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用途認知不明,常常按照公式進行生搬硬套,進而出現錯誤,科學課堂應該針對學生的弱項進行補救,讓學生在應用中體會數學知識。例如,在“探究星體”的章節中,教師為學生講解不同類型的星體和運行方式以及星體之間的影響,如潮汐。在講解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星球體積數值之間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星體之間大小的差異。采用數學知識進行簡單計算,既可以考察學生的數學能力,又可以完善科學的教學內容,引發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又如,在“能量轉化”的章節中,教師按照實際生活對學校的耗電量進行計算,讓學生體會節約用電的必要性。以上兩個例子是簡單整合,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進行知識的探索,由已知的知識推出未知的知識。

        (4)課堂聯系實際,拉近科學課程與現實的距離

        小學科學教材中列舉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但這些內容多為引導部分,與教材知識的運用有著差距,降低了學生對科學知識實用性層面的認知。因此,教師應該將科學課程知識內容與生活中的技術、工程進行聯系,讓學生深入了解這些基礎知識的價值。例如,在“氣體力量”的課題中,教師可以舉出自行車胎、氣墊的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氣體的力量,讓學生進行自行車打氣實驗,在打氣過程中深入感受氣體的內在力量。課堂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將為學生提供理解現實問題的新角度,不斷激發個人智慧,成為有創造力的人。

        三、結語

        第3篇: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程資源庫;牛羊生產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4-0031-03 

        一、翻轉課堂及研究現狀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也被稱為顛倒課堂或顛倒教室,教師事先錄制授課視頻,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觀看,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出問題,進一步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課前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輔助來完成知識的學習,課中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而完成知識、技能的融合,顛覆了傳統教學課中教師傳授知識,課下學生內化知識的模式。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保障下,翻轉課堂正引領著全球自下而上的課堂教學改革。 

        (二)翻轉課堂研究現狀 

        翻轉課堂于2007年,由美國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創立。學生在家通過教學平臺上的音頻、視頻完成自主學習,課堂轉變成師生互動的場所,主要是答疑解惑、操作指導等。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翻轉課堂教學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及數字化學習為基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早期的翻轉課堂主要在美國各個學校進行,涌現出了許多不同的模型,如哈佛大學模型、斯坦福大學模型、河畔聯合學區模型、可罕學院(又名可汗學院)模型、林地公園高中模型等。翻轉課堂的推動得益于開放教育資源(OER)運動,開發型優質教育資源的大量涌現,促進了翻轉課堂的推廣和應用。2012年初,我國引入了翻轉課堂的概念,對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深入探討,如張金磊建構的游戲化翻轉課堂模式,將游戲化學習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并通過教學案例證明了游戲化翻轉課堂的有效性;鐘曉流等則是將翻轉課堂與太極思想、認知理論深度融合,構建出太極環式翻轉課堂模式;宋朝霞構建的翻轉課堂則是將翻轉課堂教學理念融入項目式教學中。 

        二、牛羊生產課程翻轉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 

        (一)翻轉教學的必要性 

        牛羊生產是農業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培養牛羊健康養殖的能力,為滿足牛羊生產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按照現代畜牧業的改革發展需求,實行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在人才培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理實一體化課程學習場所多為養殖場、飼料加工廠,操作對象多為牛羊等活體動物,老師的操作和學生的訓練要求一遍通過,每次都要規范,不好反復學習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課程學習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建設資源共享型的課程資源庫,進行翻轉教學設計,解決學生難以課前學習、難以反復學習、難以拓展學習的困難,實現課程數字化學習(e-Learning),無疑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良好途徑。 

        (二)翻轉教學的可行性 

        隨著計算機網絡迅猛發展,數字化學習在高校中得到廣泛應用,作為網絡學習工具的智能手機和電腦等終端設備的普及,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手段。課程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的牛羊生產課程2008年獲評國家級精品課程,以精品課程為依托,結合教育部國家示范(骨干)院校課程資源庫項目建設,牛羊生產建設團隊與輝山乳業、上海牛奶集團、西來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緊密合作,共同建立了互動共享型的牛羊生產課程資源庫,將行業動態、企業最新技術、教學資源和職業崗位培訓等內容整合其中。學生通過登錄牛羊生產課程資源庫,進行自主學習,師生間或同學間可以有效溝通,教師可以針對性的點評和指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構建基于課程資源庫的牛羊生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一)搭建共享型牛羊生產課程資源庫 

        根據牛羊生產課程教學目標和共享型課程資源庫的開發標準,依托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引進的德實教學平臺,建設共享型牛羊生產課程資源庫。課程資源庫引進牛羊生產相關行業、企業的新需求、新技術,建設系統完整的課程資源,包括:課件、動畫、視頻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試題庫、作業系統、在線考試系統等。資源具有通用性、易用性、交互性、科學性和可擴展性,能滿足高校師生、社會學習者的課程教與學的需求,可以為不同學歷起點的學習者提供優質學習資源;課程資源庫建立了完善的與學習者的互動機制,課程學習平臺既是師生交流與互動的平臺,也是牛羊養殖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的專業培訓平臺,見圖1。 

        ■ 

        圖1 牛羊生產課程資源建設示意圖 

        (二)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方案 

        所謂的翻轉課堂就是將傳統教學中獲取知識和內化知識模式進行翻轉,在課前獲取知識,讓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源自行掌握。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并強化技能訓練,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 

        本文以牛羊生產課程中的“奶牛場的場區規劃布局”為例,設計基于共享型課程資源庫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教師確定任務目標,分別進行課前學習任務、課上強化技能指導、學生反饋評價等環節的教學,見圖2。 

        ■ 

        圖2 基于課程資源庫的牛羊生產翻轉教學模式 

        1.課前學習 

        課前,教師首先設定“奶牛場的場區布局”這一任務的學習目標:了解奶牛場場址選擇要求,熟悉奶牛場的功能區劃分,掌握奶牛場的規劃布局技術,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教師根據典型案例、視頻動畫等學習資源,以學習任務為中心制作學習課件,并將相關資源和學習任務傳達給學生。學生登錄牛羊生產課程資源庫,觀看規模化、集約化奶牛場的圖片、視頻,進行相應學習任務的自學,了解奶牛場規劃布局的基本常識,調研校內外實訓奶牛場,測量規劃奶牛場各個功能區的布局。這一環節,教師下達的學習任務的過程與學生學習過程相互獨立,不受時間、空間因素的限制,師生通過課程資源庫平臺互動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交流解決問題,輔助學生完成任務。這一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習的自主性,學生自主尋找學習資源,制訂學習計劃,安排學習時間,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

        2.課上技能指導 

        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完成知識內化,二是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活動效率。課堂上,先由團隊成員匯報“奶牛場的場區布局”這一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任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以此了解學生對任務的實踐過程,包括成員之間的分工、協作情況,然后針對疑難問題進行引導,提供資源支撐,啟發團隊協作。任務完成后,通過團隊內部互評、團隊間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考核技能任務完成情況,并制訂每個團隊的下期任務。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也使學生在翻轉課堂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 

        3.學生反饋評價 

        學生的反饋評價包括對于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學習過程包括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技能展示等環節。學生利用課程資源庫學習的過程、為完成“奶牛場的場區布局”做的準備都在課程資源庫教學平臺的后臺有實時記錄。學習效果通過課程平臺的在線測試評價,包括任務完成情況、測試成績、團隊合作精神、崗位職業素質等體現,從學生的知識能力獲取、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職業道德素養等進行全面評價。因此,翻轉課堂的考核由師生雙方共同進行,不斷總結評價學習情況,不斷調整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四、基于課程資源庫的牛羊生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思考 

        (一)自主學習、無界溝通得以實現 

        通過共享型的牛羊生產課程資源庫,學生可以實現自主學習,隨時互動交流,學習不再受到時間、地域等條件的制約,親身體驗崗位工作的真實環境與流程,教師通過網絡實現與學生無界溝通。 

        (二)翻轉教學效果顯著 

        基于課程資源庫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流程與學習方式,以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鍛煉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協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是一種優質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在牛羊生產課程學習的實踐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度極大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也顯著提高。 

        (三)注意問題 

        牛羊生產課程資源庫依托于互聯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因此課程新資源要及時補充,資源要形象,有吸引力。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師生及時溝通、交流。 

        [ 參 考 文 獻 ] 

        [1] 余曉永,張倩,蔡之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 

        第4篇: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關鍵詞】生成性資源 課堂活動 教學活動設計

        在德育課的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教學的實踐性的特點,更多地讓學生參與,避免簡單地灌輸,更多地使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方式,與職業活動、學生活動相結合。利用學生在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形成動態課堂,這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哲學與人生》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特點,在把握《大綱》精神的基礎上,根據《哲學與人生》各單元理論要求,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貫穿于理論學習之中,與學生實際密切結合起來。我們以《哲學與人生》第一單元的課堂活動為例,談談我們利用課堂生成性資源對哲學課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考。

        一、以《哲學與人生》第一單元教學活動為例

        《哲學與人生》第一單元內容為《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探討的理論問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客觀世界運動的規律性等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這些觀點和方法是指導學生在人生選擇和人生實踐中,堅持從主客觀條件出發,正確進行人生選擇,尊重規律,自強不息,從而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

        (一)競拍活動設計

        圍繞本單元內容,我們設計了一次人生目標競拍活動?;顒映绦蛉缦拢?/p>

        1.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并推選出各組的組長;

        2.由組長統計小組各成員5年內的個人目標,每個成員限提出一個目標;

        3.各小組在小組成員所有目標中,選出一個小組目標,并以小組名義寫在黑板上;

        4.以展出的小組目標為拍賣的標的,每組的競拍資金為6000元,500元起拍,每次喊價加500元。喊價最高的為買家,組長為競拍人。

        5.寫出本次競拍活動的感想。

        (二)競拍活動過程

        活動開始后,各小組的組長開始統計本組成員的個人目標。對于即將面臨實習就業的中職二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于自己的未來都進行過設想,寫出個人5年內的目標,應該是不太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提出要實現的目標太多,只寫一個太少。鑒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實際,結合專業特點、家庭環境,寫下一個最符合實際的個人目標。

        接下來的一步是小組成員討論氣氛比較熱烈的一個環節:每個小組提出一個小組目標。小組成員必須綜合成員目標,經過討論,認真思考,寫出一條最符合實際的小組五年內實現的目標。并要求組長談談最后為什么會確定這個目標。

        通過這兩個環節,讓學生理解本單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即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在會計班的教學中,會計班的學生寫出了如下的目標:①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②五年內存二十萬;③周游世界;④考取專科本科文憑;⑤找一份會計工作,工資不斷提高。

        當各小組將本組的小組目標寫在黑板上進行展示時,各組成員都會把所有目標進行比較。這時,對于競拍哪個目標,各組都已經得出了自己的結論。競拍結果可能出現有些小組如愿以償,有的小組沒有拍到想拍的,而有的小組居然拍到了兩個目標,有的小組經過深思熟慮放棄競拍,競拍過程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競拍結束后,我們將各小組的競拍結果列出來。逐個目標進行分析。例如,對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這個目標,我們進一步引導,對于會計專業的中職畢業生來說,什么才是理想的工作呢?月工資是多少?什么崗位?工作地點在哪里?工作環境要求?發展前景如何?通過這樣引導分析,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實現理想工作這一目標。而對于五年內存二十萬,周游世界這樣的目標,教師也不應該進行否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物質追求,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學生獲得物質享受的合理性。我們給學生做了一個很簡單的算術題,目前一名中職生的基本工資大概是2000元左右,然后列出每月的伙食、房租、水電、話費、日用開支等,學生通過自己計算,已經非常清楚,五年內存二十萬、周游世界的目標是不太現實的問題,把學生從幻想中拉到了現實,這時開始有學生嘲笑寫出這些目標的同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一棍子撲滅學生對生活的熱情,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了許多的驚喜,五年內拿到二十萬也是有可能的事情。關鍵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人的發展也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的,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并且不斷努力。學生們在這樣的思想碰撞中,才能更加腳踏實地地考慮,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必須付出努力。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們有的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有的則明白了要給自己一個更好的定位,重新設定自己的目標。

        而當我們關注到競拍的結果時,有一個小組花了2500元拍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1000元拍到了考???、本科文憑,總共耗費小組資金3500元拍到兩份目標,他們說,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又有了文憑,相信五年后的自己會更加優秀。有的小組開始互相埋怨,意見不統一,有的小組猶豫不決,最后什么也沒拍到,有的小組甚至最后否定了小組目標,放棄競拍。對于這樣的小組,我們給予更多的理解。人在做選擇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猶豫不決將有可能失去機會,互相埋怨將更不利于團隊合作,而當認為目標不切實際果斷放棄,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但一旦確定好目標,就一定要努力。對于那些什么也不拍,認為存了6000元的小組,我們給予的提醒是:你們放棄了一次機會,而這樣的機會或許你再也不會碰到。

        因此,競拍人生目標的活動,讓學生懂得用哲學思維來規劃自己的人生。學生不光理解了本單元的內容,而且明白了人生選擇的現實性,從而達到了本堂課的目的。而在課堂活動的各個環節,學生都會產生我們在課堂設計時沒有預想到的情況,而利用好這些生成性資源,可以使得課堂更加動態,同時為我們今后的教學設計提供更多的思路。

        最后,我們讓學生寫下這次競拍活動的感受,有學生這樣寫道:通過這次拍賣,我認識到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愿望、夢想。也覺得部分人的愿望是無止境的。這次拍賣后,讓我知道了人的一生要踏實一點,別過分浮夸。我覺得這次拍賣活動很特別,因為它使我認識到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從而讓我發現,若要實現某個夢想、達到某個目標,必須要量力而為,要實現這些目標都要努力,沒有東西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我希望以后在課堂上有更多這類型的活動,這樣可以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要實現愿望就必須努力。

        二、對《哲學與人生》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考

        讓教學活動為我們的教學服務,這是我們設計教學活動的初衷。我們在設計《哲學與人生》的教學活動中,更多考慮的是,如何讓教學活動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人生,真正地把哲學課堂從教師的“授”轉變為學生的“SHOW”。而每次在活動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更加開拓了我們教學的思路。因此在設計哲學課的教學活動時,必須考慮到以下幾點:

        1. 教學活動設計應靈活開放

        當教學活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時,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在進行活動設計時,我們都會根據每個單元的不同內容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營造愉悅的氛圍,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同時要利用好生成性資源,有效進行引導,使得這些資源為課堂所用。

        比如說,在競拍活動中,學生對競拍非常感興趣,躍躍欲試。而真的開始競拍時,有些小組不敢競拍,擔心其他同學笑話,有些小組在說明競拍理由時,擔心說不好,不敢暢所欲言。隨著活動的不斷推進,氣氛不斷融洽,教師及時給予評價,給予鼓勵,使學生融入活動中,開始學會思考,師生雙方在這種氛圍中進行探究或自發討論。

        2. 教學活動設計必須進行充分預設

        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也必須進行充分的預設,預留“彈性空間”。在實施過程中,要預設可能出現的偶發事件,如學生會提出什么疑問,教師應如何作答,應如何引導、歸納。而對生成性資源的關注和整理,也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提供了思路,這也是對教師教育機智的一種考驗。

        在競拍活動中,我們要考慮到學生最有可能會寫出哪些目標,在分析這些目標時,我們應當如何進行引導。競拍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考慮競拍的結果:①各小組各自拍下自己的小組目標――這個很有可能。②某些小組可能拍到一個以上的目標;③流拍,不參與競拍;④某些小組競拍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標;⑤幾個小組競爭一個目標。對于這些結果,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解釋。只有充分預設,才能在課堂活動中出現偶發事件時,使活動不發生偏差,導致活動失敗、失去意義。

        3. 教學活動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個性空間

        沒有個性就沒有人才。而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的利用,就是對學生個性的最好保護。我們的教育不是讓學生努力成為和別人相同的人,成為討別人喜歡的人。個性也不是我們拍一拍腦袋為學生想出來,我們只需要做的是在課堂中創造環境、設置條件、營造氛圍,讓學生有廣闊的心理空間和心靈自由。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中,應該傳輸給學生的是塑造正確的情感的方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個體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在本文的課堂活動中,學生寫出了各自的目標并競拍,在激烈的競爭中,就是一種個性的展示,而學生最后寫下的感想,更是一種心靈碰撞后人生觀的升華。這些活動環節,都隨時產生了許多的教學資源,教師如果把握得當,能夠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4. 教學活動過程中評價標準應多樣化

        每個學生的成功肯定充滿個性,每個學生的發展也必然有各不相同的道路。評價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評價應該是基于學生的成長和成功來實施的,評價措施的運用,也應該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在競買活動過程中,學生在競買前要說自己的目標,競買后要談談為什么競買這個目標,放棄的也要說明理由,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顒雍髮懙母惺埽步o予及時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功感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改正。附《課堂活動設計表》

        【參考文獻】

        [1]黎奇主編.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第5篇: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關鍵字:化學教學;生成性資源;教學評價

        文章編號: 1005–6629(2012)5–0010–04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1 問題的提出

        “動態生成”作為新課程的價值取向,是由其倡導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所決定的?!皠討B生成”充分體現了教學的豐富性、開放性、靈動性和藝術性。動態生成的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和智慧,呈現著流動美和創造美。所謂化學課堂動態生成性資源,就是指在化學課堂教學進程中,師生圍繞一定教學情景開展探究、交流、互動時,由學生即時產生、非預設的新問題、方案、思路等資源。這種資源直接聯系和影響著生成性化學課堂教學。

        在現實化學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堅持“有序總比無序好”的觀念,將注意力集中在完成預設教學任務上。當出現動態生成性資源時,要么消極回避,視而不見,按既定教學設計行事,避免節外生枝;要么越俎代庖,迂回往預設上引導,很少讓學生表達真實想法。這些處理方式使得課堂教學中很多真實、有意義的生成資源仍然被“邊緣化”。因此,認識生成性資源的價值,并合理利用,對提升化學課堂教學實效很有意義。

        2 動態生成性資源的教學價值判斷

        化學課堂中動態生成的內容較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成性內容都有進一步探究的必要。如何篩選出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呢?筆者認為可依以下基本特征去判斷:首先,生成性內容與核心知識存在怎樣的關系?其次,生成性內容是否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再次,生成性內容是否有助于學生養成批判、質疑、實事求是等科學思維習慣與科學品質?具體而言,生成性資源可能具有如下幾方面的教學價值:

        2.1 建立知識聯系,促進對核心知識的理解

        學生帶著大量已有知識、觀念與經驗走進課堂。這些知識、觀念、經驗可能成為學習的起點,促進學習正遷移。也可能產生負遷移作用,動態生成一些與學習內容相抵觸、相矛盾的判斷和觀點,阻礙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導致無法同化和順應所學新知識。課堂教學中教師及時發現這類生成性資源的價值,采取有效措施,可強化生成性資源對核心知識理解的促進作用,克服阻礙作用。

        案例1 “溴乙烷的性質、制備”教學過程片段

        [問題]如何從含有水的溴乙烷中得到純凈的溴乙烷?

        [結論]加入適量氯化鈣固體,加熱蒸餾得到純溴乙烷。

        [學生]老師:含水乙醇加新制生石灰,蒸餾得到無水乙醇,為什么溴乙烷中又改為氯化鈣做吸水劑呢?(相當部分學生同感困惑)

        案例是在“溴乙烷的性質、制備”的課堂中發生的。學生通過醇的學習,對于加氧化鈣做吸水劑的印象特別深刻,因此在質疑研究過程時產生了“新的問題資源”。此困惑表明學生沒有把鹵代烴在堿性下易水解的性質與選擇吸水劑建立聯系,沒有覺察到醇和鹵代烴性質的差異。教師若敏銳抓住和利用此資源,將有助于學生建立起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系,加深教學重點內容理解。

        2.2 提出不同見解,實現課堂互動

        生成性資源是個體知識與經驗、理解與思維的體現,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若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合作互動,啟發學生提出不同觀點或假說,并且展開反駁、辯護、評價與質疑,既可有效地實現學生知識與經驗、理解與思維的互補、互糾與增殖,又能保護學生的個性特征,還能使教學在生成性資源不斷展開的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

        案例2 “乙醇的性質”教學過程片段

        [情景]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制取乙烯,氣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后,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結論]乙醇消去反應產生乙烯,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生甲]高錳酸鉀褪色并不能說明產物就是乙烯,可能是乙醇。

        [生乙]可能是二氧化硫。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和強氧化性,加熱過程中乙醇與濃硫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生丙]可能是乙醚吧,乙醇分子間脫水可以形成乙醚。

        [教師]那我們如何用實驗說明有乙烯生成?

        “乙醇的性質”教學中學生的質疑,也許就是教師原先預設的下一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被學生提前激發。學生的提前襲擊也是一種生成資源,教師在“欲擒故縱,佯裝不得其解”中把問題拋還給學生,激發了學生之間的“斗智”活動,學生依據各自的視角,提出不同的見解。不同觀點間相互碰撞、補充、完善、總結,自發地達成了乙醇性質的學習目標。

        2.3 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認識

        學生學習的過程正如科學家探究自然的過程,存在“試誤”特征,是在不斷消除錯誤的道路上前進的。學生學習過程中生成的一些“錯誤”,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因為“錯誤本身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環節”。

        一些看似簡單的課堂問答、課后作業、練習測試,在日常教學反饋中往往被學生“脫口而錯、順手而錯”。對于錯誤,一味消極地避免或簡單強調,往往事與愿違。針對學生錯誤,教師若主動地把它作為“一種促進學生情感、智力發展的價值資源”去關注,與學生一起剖析、總結產生錯誤的原因,并根據錯誤資源的性質、成因不同,采用不用的處理方法,從而有效減少和避免學生出現類似的錯誤。

        3 動態生成性資源的利用

        如何巧妙地把握和利用來自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與困惑,讓這些有意義資源進入課堂成為教學的“生長點”,是探索課堂教學往縱深發展的有意義舉措。

        3.1 即時處理和延時處理

        教學中生成性資源主要來自課堂活動,因此從利用時間上可分為即時處理和延時處理。即時處理指當生成性資源有利于本節課教學目標達成,并且能夠當堂實施的,教師捕捉后應及時利用,趁熱打鐵維持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延時處理指課堂中出現一些難以及時回答的問題(或是學習了后續相關知識后才能解釋清楚,或是需要花大量時間才能解決,或是其思維要求超出學生接受能力),或是對本節課的學習沒有積極作用,價值不大的資源,教師可不予利用,或移到課下單獨解決,或移到后續知識學習后解決,這樣就解決了教師因利用學生資源而影響課堂教學的矛盾。

        案例3 “亞硝酸鈉和食鹽的鑒別”教學過程片段

        [實驗]氯化鈉、亞硝酸鈉溶液分別滴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

        [結論]向亞硝酸鈉中先后滴加硝酸銀、稀硝酸時看到先有沉淀生成,后來沉淀溶解。

        [甲組]我們還看到紅棕色氣體產生。

        [討論]紅棕色氣體是什么?怎么產生的?

        [生1]二氧化氮氣體;亞硝酸銀溶解于稀硝酸產生亞硝酸,亞硝酸不穩定分解產生二氧化氮。2HNO2= NO+NO2+H2O

        [生2]不一定。因為硝酸中的氮是+5價,亞硝酸根離子中氮是+3價,硝酸有強氧化性,可以氧化亞硝酸根產生二氧化氮。

        [追問]如何證明亞硝酸的不穩定性?亞硝酸根離子的還原性如何用實驗證明?

        [實驗]向亞硝酸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向亞硝酸鈉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結論]兩種情況應該都有。(學生情緒高漲)

        課堂中甲組同學觀察到的“實驗意外”現象,是教學預設之外可遇不可求的動態資源。“意外”包含了亞硝酸不穩定性、亞硝酸鹽具有還原性和硝酸具有氧化性知識的運用。這一及時組織學生思考、爭辯、假設、實驗的“推波助瀾”的熱處理方式,使“意外”不僅成為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和學習新知識的生長點,而且培養了學生細致觀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

        巧妙的熱處理能使課堂增色,但冷處理并非就是敗筆,畢竟課堂教學受時間、內容、目標層次要求等多種因素的制約。

        案例4 “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教學過程片段

        [實驗]測定濃度為0.1 mol·L-1的Na2CO3溶液pH。

        [結果] Na2CO3溶液的pH約11。

        [學生] Na2CO3/是鹽,為什么會有堿性呢?

        [教師] Na2CO3俗名純堿,應該呈堿性(學生肯定)。為什么作為鹽的Na2CO3呈堿性呢?我們將在以后學習,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進行研究。

        《化學(必修1)》中碳酸鈉教學的目標定位是了解其重要性質,認識其工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學生質疑碳酸鈉堿性雖然是“追根問源”的價值資源,但其原理出現在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教師將這一問題“淡出”延時,雖然問題好像回到學生這邊,但給學生后繼自主探究播下種子。

        3.2 問題放大和問題縮小

        根據生成性資源的重要性,處理方法可分為問題放大和問題縮小。問題放大指課堂中出現的生成性資源落在本節課的知識、方法、能力目標范圍內,與重點教學內容吻合時,就可將生成資源加以引伸,使小問題被逐漸放大,成為教學可利用資源,以便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問題縮小指課堂中生成資源對達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無多大價值,教師可將其影響適當縮小,一帶而過,不花過多時間處理。也就是說,處理要開闔有度,這樣既不損害學生的積極性,又使課堂教學在教師的掌控之中。

        案例5 “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教學過程片段

        [情景]用鐵作陰極、石墨作陽極電解飽和食鹽水;用酚酞試液、淀粉碘化鉀試紙檢驗電極產物。

        [甲組]濕潤淀粉碘化鉀試紙先變藍后褪色怎么回事?

        [乙組]我們錯將鐵接在陽極,石墨接在陰極,陽極附近出現紅褐色混濁。這是為什么?

        [回應甲]藍色褪去與氯氣過量有關,過量氯氣可將碘單質氧化為碘酸。

        [回應乙]請全體同學分析乙組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

        [總結]鐵作陽極材料,失去電子轉化為亞鐵離子進入溶液,亞鐵離子與溶液中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氫氧化亞鐵,氫氧化亞鐵被氧化成為紅褐色氫氧化鐵。

        [實驗]全班按照乙小組實驗(將錯就錯)。

        [跟進1]若陽極換成銅,陰極為鐵,電解質溶液為硫酸銅會怎么樣?

        [跟進2]若陽極是粗銅,陰極為純銅,電解質為硫酸銅溶液又會如何?

        案例中教師考慮到本課時為“電解池知識教學”,甲組同學的“顏色變化”資源的教學價值不大,因此進行問題簡化處理。乙組同學“意外錯接”恰好是本課時后繼教學的絕妙資源,教師采取了“將錯就錯”做法,通過學生出錯——討論——實驗——思考跟進方式將問題逐步放大,巧妙地構建了電解池原理及其應用的核心知識主線。整個過程恰如其分地傳達了教師捕捉生成性資源的敏銳洞察力,處理生成性資源的智慧和藝術,使得問題放大和縮小成為教師有效調控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3.3 教師利用與學生利用

        反思是人特有的一種心智活動,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索行為。教師、學生對教和學的反思,就是對教和學的效果的再認識、再思考,并由此產生策略調整,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因此,從生成性資源反思利用來說,可分為教師利用和學生利用兩種形式。

        3.3.1 教師利用

        “沒有反思,教學就失去了靈魂”。當課堂中“遭遇”了一些阻礙學生知識掌握和理解的資源后,教學后教師要反思導致問題的環節,分析原因,主動采用改進設計、修正問題指向性、控制實驗條件等舉措,避免此類資源的再次出現。預設修正后的二次教學中融入了學生的聲音,增添了教師教學的創新元素,使得內涵更加充實,進一步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案例6 “硫酸的性質”的兩次教學過程片段

        (1)第一次教學

        濃硫酸與銅反應實驗——濃硫酸具強氧化性。

        [預設]銅溶解、溶液變藍、品紅溶液褪色。

        [觀察]銅很快變黑后消失、有白色固體殘留。

        [解釋]銅被濃硫酸氧化為氧化銅;有硫酸銅產生。

        (2)第二次教學

        [第二次]濃硫酸與銅反應實驗——強氧化性、酸性、脫水性。

        [觀察1]濃硫酸與銅不加熱——無明顯現象。

        [觀察2]加熱銅和濃硫酸——銅表面有黑色、但很快溶解;有白色固體沉積。

        [討論1]銅很快變黑后消失;黑色物質可能是什么物質?

        [學生]黑色物質為氧化銅,氧化銅被硫酸溶解;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和酸性。

        [討論2]白色固體是什么物質?如何證實我們的猜想。

        [生甲]無水硫酸銅。倒去上層濃硫酸,在固體中加水,可證實硫酸銅固體。

        [生乙]白色固體是否說明濃硫酸吸水性強于硫酸銅?可否在膽礬固體中滴加濃硫酸證實?

        第一次教學過程中,教師預設學生觀察到銅溶解、溶液變藍、品紅溶液褪色。“銅很快變黑色而后黑色消失,有白色固體”處于預設之外,課中教師雖作了簡單解釋,但感覺迫于應付,資源中的學生思維未能進一步放大。課后教師分析該資源對于理解濃硫酸性質的價值。第二次教學時有意將其納入教學設計,并處理成加熱前后觀察對比,設置討論1得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結果是學生不僅得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還聯系上硫酸酸性對現象進行全面詮釋。討論2教師預設了生甲想法來證明產物硫酸銅,可生乙的快速反問是課堂中的再次生成,利用這一生成資源,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以及“硫酸銅往往不作為干燥劑”的事實。案例表明:有價值的新問題納入二次教學,不僅使之成為了學生智慧的火種,更可成為教學的新亮點。

        3.3.2 學生利用

        對于課堂中不能及時處理的生成資源,如課堂中暫時擱置、冷處理、問題縮小而又有潛在價值的資源,可以由學生課后處理,鼓勵學生自學和查閱資料解決問題,養成自主探究學習習慣。如“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中[學生]為什么碳酸鈉會顯堿性?課后學生查閱資料得知原理是碳酸根水解的結果:CO32-+H2O=HCO3-+OH-。對于學生學習中的一些錯誤資源,教師應分析錯誤產生的源頭,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查錯、思錯和糾錯活動,引導學生應錯悟理,獲得新的啟迪,養成自主析錯的習慣。

        總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能漠視生成性資源的存在,需要恰當評價生成性資源的教學價值,并采用有針對性的解決描述,以實現生成性資源的最優化利用。

        參考文獻:

        [1]陳惠英.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捕捉、利用與開發學生資源[J].教育科學研究,2005,(4).

        [2]胡慶芳主編.精彩課堂的預設與生成[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7.

        [3]鄭學裕.談談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資源的利用和開發[J].化學教學,2007,(6).

        [4]肖桂林.化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妙用[J].化學教育,2009,(7).

        第6篇: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關鍵詞:生成性資源;有效運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其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發展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和生成性。建構主義強調,兒童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的。兒童和成人對于同一數學觀念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別,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但是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就自然會產生許多學習信息與教學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善于捕捉、篩選信息,把握動態生成的機會,巧妙利用生成出來有價值的資源,進行生成性教學。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

        所謂“生成性資源”,是指在特定的教學場景中,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對話、交流時,隨機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情況。其中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和發表的意見、建議與觀點,以及由教學環境和設備所引發的意外情況。生成性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時常出現,但稍縱即逝,所以我們往往會忽略它的存在,其實這些生成性資源對推進教學過程是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當面對這些“不速之客”時,教師應善于及時捕捉,巧妙轉化,順勢引導,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和升華,讓課堂錦上添花。

        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我們應如何有效的去捕捉和運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這份“生成性資源”呢?下面就我個人的思想談談我的拙見:

        一、關注學生,發現問題性資源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惑、疑難或模糊不清的認識,也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即時生成的某些非預設性的問題,都是“問題性”資源,資源稍縱即逝,因此,及時發現極為重要。那么教師如何成為資源的發現者呢?關鍵是教師心中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學生,即要圍繞學生,其突破點在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體態語。比如,學生手撐著臉頰是沉思、感興趣和注意力集中的典型姿態;若學生把一只手放在臉上,手掌拖住下顎,食指伸到面頰,其他手指放在嘴邊,身體略向后移,這說明它可能對你的說法持批判的態度;學生頭部傾斜、洗耳恭聽一陣之后,用手抓撫下巴,這種姿態表示“讓我在想想”……因此讀懂學生的體態語有助于問題的發現。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二、利用錯誤資源的教學價值,引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學習錯誤是學習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錯誤資源的教育價值,引領學生進行反思,形成正確的數學認識。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導致的學生不可預期的行為結果增加的程度?!蔽覀冏非笳n堂教學的生成性,同時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資源,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如:在學習n邊形內角和的知識后,教師設計這樣一道題:一個四邊形剪去40度的角后,剩下圖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生1:用四邊形內角和剪去角的度數,即360°-40°=320°。

        師:哦,你算的還蠻快的,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2: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后變成五邊形,所以內角和(5-2)?180°=540°。

        生3: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后還可能變成三角形,所以內角和是180°。

        師:如果我剪去一個100°的角呢?如果是五邊形剪去一個角又會怎樣呢?可見,多邊形的內角和取決于邊數,這是有關問題解決的關鍵。

        在以上細節的處理中,我們不難看出,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或背離我們的預設的時候。往往更是考察教師智慧的時候,可以利用生成的“轉折”資源,進行知識的遷移,既達到預設的目標,又能扣緊“生成點”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注重生活性資源的利用,拓展學生的視野

        數學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課堂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把很多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書本,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在“多向互動”和“動態生成”的教學中凸顯知識的活性。數學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等多維度的動態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及時捕捉并靈活利用課堂生成資源,進行恰當的評價和引導,有效地促使和開發課堂教學生成和學生的發展,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如:為響應迎奧運、全民健身的號召,我班學生準備購買乒乓球拍4付。乒乓球若干盒(不少于4盒),加強體育鍛煉。班干部去附近甲乙兩個體育用品店,咨詢同種球拍和用球的價格,結果兩家一致,即每付乒乓球拍20元,每盒乒乓球5元。但兩家商店正在搞促銷,甲店:每買一付球拍贈一盒乒乓球;乙店:按定價的九折優惠。班干部們猶豫了,去哪家買合算呢?

        經過同學的各、自思考和探討。最終的求解達成共識。“買24盒時去兩店購買的款數相同;多于24盒時,去乙店購買合算;少于24盒時,去甲店購買合算?!钡浆F在為止,問題本來就結束了,但教師的一句話,卻驚起了一片波瀾:就本題的方法或結論方面,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或體會可以談一談。

        甲生說:“我就是列出方程5(x-4)+80=(5x+80)90%,得到x=24,然后再帶人數值驗證,沒有采取他們函數的方法。”

        乙生說:“求出解析式后畫圖,也可以直觀確定去哪一家商店購買。”

        丙生說:“老師,您說,我們把買24盒作為是否合算的界線,是否有些奢侈呢?可能是您的題目中數據的問題,反正有點不合理?!苯處煵唤等?,隨即又不禁帶頭鼓起掌來。

        當問及生活中的類似問題時,沉寂了片刻,同學們又爭論起來?!百I2元的黃瓜和2斤的黃瓜要看季節的價格變化,決定怎樣合算?!薄巴獬鲇瓮?,相同的單價,相同的地點,但公司之間的優惠不同,就要想一想合算的問題。”……這時,有同學發言說:“手機費很多人用‘神州行’因為它比‘全球通’便宜。”他的同桌反駁道:“那也要看看打多少電話,電話要是多就是全球通合算?!薄?/p>

        第7篇: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關鍵詞】開發內化,課程資源,有效性

        近兩年,為了高質量順利完成我校承擔的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我校從課堂教學入手,大刀闊斧地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全校范圍內推行“開發內化”教學模式,并針對不同課程擬定不同的教學改革方案。

        所謂“開發”,就是最大限度地喚醒沉睡著的潛能,使每位學生都能自覺地去開掘自己的潛能,找到自己最佳的生存位置,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皟然本褪亲寣W生把學習方法、習慣等都內化為成功素質,從而促進了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潛能,并培養學生成功素質?筆者認為,開發并利用課程資源,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思,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那么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考量兩個要素,一是教師“有效的教”,二是學生“有效的學”。從本質上來講,教師有效的教也會促使學生有效的學?!坝行У慕獭敝傅氖谴龠M學生“學”的“教”,通過教師的教,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坝行У膶W”則綜合考慮幾個因素: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掌握學習方法、內化人文素養等。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福建師大余文森教授說:“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 并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

        對于如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從而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就教學實踐中的一次授課為例(新世紀大學英語第一冊Unit 4 Section A A Doll for Great-Grandmother),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

        1.充分開發教材資源

        教學安排如下:

        Task 1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Task 2 According to Para 4 & 5,draw a picture of GG’s doll and fill in the following table.

        Task 3 Write down the process (7 steps) Meagan and her mother went through in making the doll for GG.

        Task 4 Suppose you are Meagan, write a story about the GG’s lost doll.

        對于第一個教學任務,是文本閱讀的基礎。只有通過自己去閱讀,學生才能最直接地接觸文本(而不是教師講述)。確定每部分大意(已劃分好段落,教師介入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英語語言表達的基礎訓練,而且,通過每部分主要信息的概括,全文主旨也就出來,從而達到了閱讀的整體性。

        第二個任務是文本具體細節的學習。文本非常生動的描述了GG’doll,學生只需閱讀其中關鍵字眼,如face, hair, eyes, body, arms, legs, dress, boots等就能活靈活現的勾勒出娃娃的樣子。同時,學生還能借此展示其繪畫特長,并活躍及豐富了課堂。

        第三個任務也是具體段落的學習。文本很有條理地敘述了制作娃娃的過程,在已給出句子主語的情況下(教師介入),學生能非常迅速地完成任務。

        對于最后一個預習要求,是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走近作者,與作者的生活、創作背景等進行零距離接觸,使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驗作者的審美情趣,從而達到知人論世的目的。

        在課堂上教師充分利用圖片、視頻、實物、報刊、文學作品等不同類型的資源,充分體現了學習資源的多樣性,授課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學習知識更直觀,課堂顯得更生動。

        2. 教師是資源的利用者,更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

        開發教師資源主要體現在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外語水平(包括語言水平和技能、語言理論水平以及外語教學理論水平〕;二是外語教學組織能力和教育實施能力;三是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性特征。而課堂教學有效的教,也正是基于教師自身素養提高的基礎之上。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其次,要努力創造機會出外進修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快地接觸到本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同時,也可以自讀一些與外語教學有關的書籍和期刊??傊?,英語教師所教的內容是外國語言英語,除了對他所教的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有良好的掌握和具備精湛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外,還需具備更多的與教學有關的外國語言、文化、文學的修養和造詣等。

        3. 學生是課程的主體,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首先,學生的經驗是一種資源。學生的經驗實際上就是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知結構和社會閱歷等,這是我們教學的起點,因為新知識的獲取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的探究活動,無需用教材中的范例或教師的經驗來代替。在每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盡量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給每個學生提供探究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自主探究、發現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學習及成功的快樂,讓其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幫助其最大限度的學有所獲。

        總而言之,只有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才能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開發內化教學模式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僅要讓學生學到有利于自己發展的知識與技能,獲得影響今后發展的學習方法和價值觀念,而且要讓教師在課堂里擁有創造的主動權,能充分根據自己的個性、學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發展自己,這才是開發內化教學模式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目標。

        參考文獻:

        [1] Benson &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7.63.

        [2] 趙作斌. 《大學成功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M]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3] 徐繼存、段兆兵、陳瓊. 《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 學科教育,2002(2)

        第8篇: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等待;生成性資源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雙方之間的思想不斷得到碰撞,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并且逐一解決這些問題,實現課堂的“動態生成”,而在這個過程中,既包含有學生正確的資源認識,也包含有一些錯誤的認識,在課堂上,這些信息都需要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才能細致地捕捉,更好地開展教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等待”生成性資源捕捉現狀

        1.教師教學方法傳統,難以捕捉生成性資源

        新課改之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許多教育教學的理念也并沒有真正落實。例如,捕捉生成性資源的應用就沒能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發揮和應用。在課堂上,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十分被動,教師也沒有樹立捕捉生成性資源,輔助教學的意識,導致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生成性Y源捕捉困難。

        2.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影響生成性資源捕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傳統,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極為被動。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使得小學生的天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壓制,不利于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也使得他們在課堂上不愿意發言和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由于這樣的原因,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極為有限,教學反饋的機會不多,影響生成性資源的捕捉。

        二、生成性資源捕捉對數學教學發展的重要性

        1.通過生成性資源捕捉進行教學反饋,調整教學方法

        數學課堂上教師做好生成性資源捕捉,也是教學反饋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進行教學反饋的方式十分單一,多是通過大型考試或者是單元測試來完成的。這種教學反饋的方式較為單一,也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生成性資源的捕捉,必須要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完成,這就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教師能夠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性資源、差異性資源和問題性資源,能夠及時了解班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研制出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2.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學生在課堂上捕捉生成性資源,有助于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生大部分都較為活潑好動,在課堂上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而生成性資源的捕捉促使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在課堂上教師所講解的知識是學生所喜歡的,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三、巧用教學“等待”,捕捉生成性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教學應用

        1.捕捉錯誤性資源,鍛煉學生思維

        在課堂上想要讓學生不犯錯是不可能做到的一件事情,對于學生的錯誤,在課堂上教師不能輕易地忽視,而是要學會捕捉,并將其在課堂上捕捉到的資源巧妙地加以利用,讓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這樣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是遇到類似的事情,必然會有所警醒,降低犯錯的機會,鍛煉學生能力。

        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的知識時,學生對于自己之前學過的“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知識已經遺忘了,在學習分數乘法的相關知識時,也很容易出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學生很容易就會產生知識的混亂,做題的時候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所以,教師應當及時捕捉錯誤性資源,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哪些情況下會出現失誤,學生可能會想到小數點的位置不對、知識理解不充分等,這樣也能鍛煉其他學生的數學思維。

        2.抓住問題生成新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生的思維活躍,他們的腦海中好似裝著一本《十萬個為什么》,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不少學生可能也難免會因為好奇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知識時,教師可能會告訴學生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一種圖形,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能就會因此產生質疑,既然三角形是最為穩固的,為什么在生活中,門窗等不采用三角形,反而要采用長方形和其他的一些圖形來建造。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所學過的知識,聯系他們的實際生活來思考原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生成性資源在課堂上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及時捕捉這些教學資源,使其更好地為數學教學服務,促進小學數學的教學發展,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謝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利用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6).

        第9篇:教學資源的科學性范文

        一、影視資源滲透語文教學的現實可行性

        1.語文上的可行性

        主要表現在影視和語文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首先,影視藝術與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體來看,影視藝術吸收了文學通過事物的一切表象和聯系來反映生活的功能,把詩的抒情、散文的紀實、小說的敘事和戲劇文學的沖突等不同體裁的文學特點融化到影視藝術中,同時還借用文學描寫和敘述的語匯和結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這一切。

        (1)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原為建筑學用語,意為裝配、安裝,因影視藝術的創作與建筑有相似之處,便借用來指影視作品中的鏡頭、畫面和聲音的剪輯組合。蒙太奇手法在語文上就相當于字、詞、句的排列組合方式,字、詞、句的排列方式不同、順序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含義。

        (2)鏡頭語言

        影視語言和文本語言也有一定的聯系。影視藝術在教育方面真正起到教化作用的是它的本質特征――視聽語言,影視藝術是用其自身所特有的視聽語言塑造出生動的影視藝術形象所產生的感染力,從而對學生的情感和認知產生了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產生的作用。作為電影基本單位的鏡頭語言常常具有豐富的表意性。

        首先,影視中的聲音和畫面就相當于語文教學上的基本詞匯,由詞組成短語,再由短語組成句子表達不同的含義。一部影視作品也是由若干聲音和畫面的片斷組接和剪輯而成的。

        其次,影視資源也可以在聽說、閱讀、寫作、綜合實踐課等多方面與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和滲透。

        2.物質上的可行性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學校的辦學條件勢必會越來越完善,為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需要,國家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學校教學硬件設施得到不斷更新,投影儀、錄音機、影碟機、電腦多媒體等教學設施相繼進入課堂,這為將來影視作品引入語文課堂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影視資源滲透語文教學的可行性提供了物質上的保證。

        3.政策上的可行性

        各級教育部門對中小學藝術教育的日益重視為影視資源滲透語文教學的可行性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證。

        4.師資上的可行性

        目前,不少高等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開設了影視技術課、影視藝術課、影視文化課和影視欣賞課等不同層次的影視課程,培養了不少具有一定媒介素養的影視方面的人才,這就勢必為將來影視資源在中小學的某些學科中滲透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證。

        5.主體上的可行性

        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求新求異的心理特點,開展這方面的教育,相信他們會對影視藝術課程比較喜歡和感興趣,這也為影視資源滲透語文教學的可行性提供了主體上的支持。

        二、影視資源滲透語文教學的理論可行性

        學習理論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對學習規律和學習條件的系統闡述,主要研究人類與動物的行為特征和認知的心理過程,揭示了人們學習活動的本質和規律。

        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創設,巧妙的情境創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而且能創造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教學內容、學生生活體驗與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強化學生、文本、教師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借助影視資源能創設一定的語文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更易于激起情感上的共鳴,體驗會更加深入;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化抽象為形象。影視資源的特點是圖、文、聲、像并茂,把學生帶入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愿學、會學和樂學。這給傳統的語文課堂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淑妇性爱视频 | 在线观看你懂的亚洲 |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一区 | 亚洲看片在线看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馆 | 免费偷拍一区2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