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給孩子的心理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02-0159-03
在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美麗的花朵期待綻放,但他需要來自生命的陽光。如果陽光一直沒有照進這樣的地方,那么含苞未放的花朵也許將永遠不再開放。然而滋養(yǎng)幼兒精神和生命的陽光,就來自于我們的心里、我們的愛、我們的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1]然而,在現實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和智力開發(fā),卻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這樣就造成了幼兒的許多心理問題。如說謊、自私、任性、脾氣暴躁、感情脆弱、攻擊等問題。因此,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要特別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愛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奧秘是愛,愛的教育是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基礎。幼兒有強烈的得到愛、愛別人的需要。通過愛的教育,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并學會從愛別人中得到快樂,提高自我意識。
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造愛的氣氛,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要。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huán)境因素。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成人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則常常自暴自棄,形成一種自卑的心理。為此,我們就要懂得一些對不同的幼兒表露師愛的技巧。如對于比較內向的孩子,關切地說上一句,或輕輕地撫摸一下頭,都是愛的表示。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言行,可以讓孩子快樂一天甚至幾天、幾年、一生。[2]
2.自主自理教育。在幼兒健康成長中,首先應該讓孩子做到的就是能夠自理。從目前中國現狀來看,“412”家庭在不斷增加,已經成為社會的主要家庭結構。由于家人的溺愛,許多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幼兒一日生活管理中,我們要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每天幼兒擦桌椅、吃飯、管理自然角的種植、養(yǎng)植、穿衣、睡覺、疊被子等一系列活動,以及要求幼兒每天幫助教師和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和鼓勵孩子自己克服困難,學會自理。在自主性游戲活動中,尊重幼兒選擇主題、情節(jié)、玩具、角色的自由,尊重幼兒講評自己游戲的自由。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自主性”學習,鼓勵孩子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教師盡量做到不把自己觀點和想法強加給幼兒,引導他們自己做出結論。另外,通過自由活動,鍛煉他們自主交往、獨立思考和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
3.交往教育。交往教育是幼兒社會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交往建立在個人與社會聯系的基礎上,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對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因此,教師應注重孩子的交往教育。第一,教師讓幼兒學習一些語言或非語言的交往方法,豐富幼兒交往策略。第二,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往環(huán)境,提供交往機會。開展各種形式的幼兒活動和親子活動,交往對象從與同班幼兒交往,發(fā)展到與同齡幼兒交往,與異齡幼兒交往,幼兒與家長的交往。第三,以開放式教育拓寬交往空間,將人際關系延伸到社會,開展社區(qū)、家園共建活動,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讓幼兒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在園內大力開展各種角色游戲,如娃娃家、醫(yī)院、公共汽車、餐廳、修理店、舊貨市場等一些主題活動。
4.積極自我意識教育。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幼兒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幼兒對自己積極的認識來源于成人的尊重、認可和夸獎,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這對于孩子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也起到重要作用。教師應學著帶著“愛”去尋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恰如其分地讓幼兒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用肯定的語氣、眼光和神情鼓勵孩子的進步。讓每個孩子相信:“我能行”。讓孩子體驗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二、幼兒心理教育的指導思想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指向幼兒的持續(xù)發(fā)展。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下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是一個可持續(xù)的、長期的發(fā)展過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通過一個或幾個教學活動,教師一次或幾次談話,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一個潛移默化、持之以恒的過程。通過這個漫長的過程,幼兒才能把受到的刺激內化為個性心理的一部分,形成穩(wěn)定的、健康向上的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兒童的生活。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中主動建構,獲得經驗的。在不同的環(huán)境刺激下,兒童有著不同的心理反應和情感體驗。心理健康教育應適時地滿足兒童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游戲和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抓住教育契機,當兒童產生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反應時,用適當的方法幫助兒童解決問題。此外,兒童是有個性的主體,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性格、愛好、興趣和生活背景。因此,較之采用集體活動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更多地貫穿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注重家園配合。家長是幼兒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動的開展若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也不例外。幼兒園可以向家長宣傳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內容、方法和重要性,讓家長對幼兒健康心理有一個初步認識。同時,可以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請幼教專家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專題報告,使家長對其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指導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經常與家長交流、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另外,通過家訪活動,鞏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1.營造道德與文明的環(huán)境氛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感。一位資深教育專家說過“孩子的老師是什么人,在什么人文環(huán)境里成長,幾乎能夠決定他的一生,這個環(huán)境將會造就他的品德、思維和行為模式”。[4]可見在幼兒時期給孩子良好的環(huán)境、良好的教育將直接有益于孩子的一生。作為教師,不但要給孩子作好榜樣,還要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設富有人文情調的氛圍,培養(yǎng)其文明的道德行為習慣和良好的情感修養(yǎng)。教師要盡量以親切的微笑、和藹的面容出現在孩子的面前,跟他們親切地打招呼、交談,盡量避免把生活中的不快帶到孩子中。我們應以樂觀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面對孩子,適度地給給予他們撫愛,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從而獲得愉快、積極的情感體驗。教育幼兒在家里主動關心老人、病人,在園里關心比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與他們友好相處,讓孩子的愛心、責任感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教師要繪聲繪色地給孩子講一些蘊含智慧和哲理的故事,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智慧,培養(yǎng)美德。
2.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是多方面影響、多種行為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結果,這種整體性決定著心理教育必須通過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協同培養(yǎng)。而各種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心理必須在幼兒日常生活中進行。
首先,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制訂各種活動目標,仔細分析教材,領會其內涵。不僅要有知識技能、習慣養(yǎng)成方面的目標,還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養(yǎng)目標,以充分體現一個活動指向多個目標的教育新觀念。其次,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自理能力、團結合作精神。再次,在自主性游戲和自由活動中,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往的條件,鼓勵幼兒團結協作、克服困難、禮貌待人,提高幼兒社會適應的能力。在各種活動中,應尊重幼兒意愿,發(fā)展幼兒獨立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讓每一個幼兒真正成為各種活動的主體。[5]
3.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意志力和良好性格。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他的著名教育詩中寫道“一般人說,我是母親,我是父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們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蛇@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現在的獨生子女,不是“小皇帝”,就是“掌中寶”,父母更是怕不能送給孩子這樣的禮物,這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賴心理的根源。教師不僅要幫助家長改變這種教育理念,更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堅強意志。首先,在家里要求父母給孩子訂立作息制度,加強常規(guī)訓練。家長要提醒并監(jiān)督幼兒按時睡覺、起床、入園,制定看電視、玩耍游戲及看書學習的時間表,讓孩子天天堅持,不輕易打亂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其次,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抗挫折能力的訓練。教師要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成敗,讓孩子從小就有“輸得起”的意識。鼓勵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有淚不輕彈,學會勇敢,懂得成功來之不易;再次,教育孩子做事要專心,有始有終。孩子一件事未做完,不要去打擾他。在家里吃飯時不亂跑、不玩東西,吃完后,碗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擦干凈嘴等。安排的事情要按時完成以后才能去玩。在孩子完成任務后,教師對他們進行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鍛煉他們的意志。
雖然說性格是受遺傳影響,但更多的則是決定于后天的養(yǎng)成教育,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決定時期。冰心曾深刻指出“提到童年,總使人有此向往,不論童年生活是快樂,是悲哀,人們總覺得都是生活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許多印象,許多習慣,深刻地刻畫在他的人格及氣質上,而影響他的一生”。[6]為了使孩子能用良好的性格,克服未來生活中的困難,家長、老師就要使孩子在充滿陽光,溫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幸福地度過童年。家長、老師給予孩子以積極的榜樣作用,對孩子施以積極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
4.家園合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的教育工作,向家長介紹幼兒的保育教育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1]家庭是人生活及培養(yǎng)人的最早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在強調幼兒園教育重要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獨生子女的成長環(huán)境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父母的情感、精力、物質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如果這些資源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就能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我們可以通過家長會或家訪,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常識。[7]如“家長教育子女時矛盾心理”,“糊涂之愛”,“父母教育模式對幼兒健康人格塑造影響”等。另外,我們可以通過“家園聯系簿”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狀況,并指導家長如何對幼兒進行健康心理教育。通過“家長問卷”了解幼兒在家真實表現。以改善“親子關系”為切入點,開展家庭教育咨詢,交流家教經驗,切磋家教藝術,讓更多家長從傳統(tǒng)家教觀念中走出來。通過這些活動,使教師和家長配合默契,步調一致,使幼兒健康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實。
總之,在對幼兒進行健康心理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地探索新思路,尋求新方法,努力尋找新的健康教育與管理方式的結合點,采取以情育人,以境育人,以理育人的管理方式。不斷調整、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通過豐富的活動使幼兒心理得到健康的發(fā)展。為優(yōu)良的人格素質的養(yǎng)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兒童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好比一個“陽光工程”,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讓每個幼兒心里都照耀進陽光,就能讓他們生命中的鮮花在愛和溫暖中盡情綻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顧榮芳.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論[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3]劉晶波.師幼互動行為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胡伊淇.幼兒園良好心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9,(1).
[5]余玉惠.幼兒健康心理教育初探[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10).
您們好!我是XX學生的家長,首先我要感謝學校這么久以來對我孩子的關心、照顧和教育。不可否認,在學校的細心管理和教師的指導教育之下,我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有較為明顯的進步。我相信不止是我的孩子,其他家長的孩子也都是一樣的。學校和教師對孩子們所付出的一切,我相信這也是眾多孩子的家長都有目共睹的。
在此,我以一個家長的身份向學校的領導提出一些建議,望學校的領導能夠積極采納,如有不當之處也請學校的領導能夠包涵。
首先,我作為孩子的家長,希望孩子在學校的生活能夠得到更加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正處于學習的階段,不僅是對知識的學習,也是對生活各方面能力的學習。而且,孩子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學校度過,學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師跟孩子的接觸也是比較多的,也更容易及時發(fā)現孩子的不足之處。另外,畢竟學校教師人數有限,不可能每一個孩子都專門分派一個負責教師,因此,我希望學校能夠對能力有所差異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生活管理教育。對于還有不足之處的學生,一定要多給與指導和關心,不能只關注優(yōu)秀的學生。
其次,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問題。作為一名家長,我明白,很多時候教師的話比我們做家長的話更有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是心理成長的初始階段,成長的好壞對他們以后的心理變化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希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都能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多跟他們交流、溝通,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同時,還要給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如學校不能體罰學生,多進行德育教育;教師也不能因為個人原因或是孩子的成績好壞而定義對一個孩子的態(tài)度,就算成績不好也還是有別的優(yōu)點,作為教師就應該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并以此對孩子進行鼓勵,博得孩子的喜歡和信任,這樣孩子也能夠更加服從教師和學校的管理。
“六一”兒童節(jié),究竟該怎么過?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關教育專家表示,“六一”兒童節(jié),關鍵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快樂。一些心理教師也建議,“六一”兒童節(jié)作為孩子的節(jié)日,要讓孩子從心眼里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那么,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家長,甚至整個社會,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因興趣而歌、為快樂而舞,把兒童節(jié)的快樂真正還給孩子呢?
尊重孩子們的興趣是第一要務。在過往的兒童節(jié)慶祝大戲中,我們不難發(fā)現這樣一些怪現象:文藝表演和各種比賽,大多是由園長、校長和教師設計,少數孩子獲得了展演和表現自我的機會,而大部分孩子只能淪為觀眾;一些領導到幼兒園、學校視察時,說的祝賀之詞大多是孩子聽不懂的“官話”;父母舍得給孩子買昂貴的玩具作為禮物,卻吝于抽出幾分鐘陪陪孩子……這些兒童節(jié)慶?;顒樱蠖嗍浅赡耆税醋约旱囊庠负头绞皆O計的,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顧及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搞不搞活動,而在于是否真正尊重兒童,能否讓兒童自主活動。百余年前,譚嗣同在其《仁學》中就以“不失自主之權”一語點明了現代人的本質,陶行知等教育家也強調兒童是主人、朋友。然而,兒童的主體意識至今并未在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心中真正扎根。說穿了,就是沒有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視角考慮問題,設計活動。這是孩子不買賬、不快樂的根源之一。
當然,巧妙運用教育契機,挖掘孩子們心中的美好愿望,放大他們心中的快樂,也是兒童節(jié)的應有之義。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對少年兒童進行遠大理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是社會的共識,但是成人往往忽視孩子們的自主意識,把很多成年人認為好的內容和方式強加給孩子們,忽視孩子們的快樂意愿,不僅難以收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還會使孩子們感到厭煩。我們知道,兒童是較容易獲得快樂的,只要學校、家庭把節(jié)日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孩子自主支配,讓他們自主選擇表演節(jié)目,或到社區(qū)服務,或到書店或圖書館看書,或選擇郊游,一句話,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想玩的任何一種玩法,孩子們就會在持續(xù)的參與中體驗快樂和滿足。從這個意義上說,“六一”兒童節(jié)不僅僅是兒童的節(jié)日,還應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一個反思自我的契機:看看自己的教育行為有沒有考慮到兒童的利益?有沒有想當然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兒童?有沒有放下浮躁與功利,真正做到尊重兒童、為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保護兒童、尊重兒童、發(fā)展兒童,是“六一”兒童節(jié)設立的初衷,也是兒童節(jié)應有的精神。這種精神,應當延續(xù)并體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這,不僅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應樹立的兒童觀,更是全社會都需要樹立的以兒童為本位的兒童觀。
關鍵詞 初中生 心理錯位 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不僅僅是社會發(fā)展對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還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初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及思想理念形成的重要階段。而學習作為學生心理健康建設的最佳場地,應通過多種路徑引導學生構建健康、正確的心理,同時要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本文重點剖析初中學生心理錯位的原因,探討針對性解決對策。
1健康的心理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
一方面,健康心理是初中生保持積極追求的內在動力。只有學生具備健康心理,才可保持主動接受教育、積極改進和完善自我心理狀態(tài),進而為接受學科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初中教師應不斷深入學習心理學知識,認識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并遵循一定心理規(guī)律開展學科教育。同時,在日常教學中能更全面的認識學生,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并要給予學生信任;此外,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日常學習的高層次需求,并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自我人格完善,讓學生更好的健全人格,進而保持良好的神追求,建立正確、健康的價值理念。
另一方面,健康心理是初中學生保持良好求知欲的基礎。初中學生年齡基本在15歲左右,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特殊階段。在心理上熱情而有抱負,理想主義鮮明,對客觀現實了解不深;因內心的抱負、理想,往往會想入非非,而現實往往會給予他們截然相反的認識,以致于憂心忡忡、情緒反復,在行為上多變。而健康心理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讓學生自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知識的欲望,提升個人知識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引起學生心理錯位的主要因素
2.1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而父母則是第一個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身心、人格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性格、文化素養(yǎng)、道德水平、行為準則等,都會基于言行或者家庭教育對孩子產生影響,重知識教育,而輕社會道德、心理培養(yǎng)是當前我國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通常學生常會受到這兩個不當教育方式的影響,(1)溺愛性教育;(2)專制性教育。其中,前者都以孩子為中心,事事順其,嬌養(yǎng)放縱,以致于孩子出現自戀性、缺乏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意識;而后則對孩子實施“高壓”教育,父母在工作、生活上如不順心,就不顧孩子的興趣喜好或學習能力,強制為其設計學習和發(fā)展軌道,期望能考出好成績,滿足家長的私愿,一旦不如意就會責罵、埋怨,甚至不聞不問。這些都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而引發(fā)心理錯位。此外,家庭破損、不和睦,子女難以得到父母關懷和教育,再加上家庭感情淡漠,給孩子心靈帶來很大傷害而逐步出現心理問題。
2.2人為生活接觸的影響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諸多外來價值理念對中學生的思想理念和價值意識產生消極影響。在價值意識上,趨向功利化,使得學生難以建立正確理想,而單單追求實際利益不思進取,甚至有些學生為圖享受而作出違法違規(guī)的行為。當前,隨著互聯網、移動通訊的發(fā)展,某些不良風氣、文化等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腐蝕、毒害。比如:網絡暴力游戲、等。此外,社會不良人士的誘導和教唆,使一些青少年逐步形成惡習,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2.3學校教育中引導的缺失
學校在學生健康心理構建上有著重要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但因有些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滯后,影響到學生建立心理的構建。當前,有些中學仍以中考升學率為教學的重點,對德育、心理教育未能給予重視,這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在影響到學生正確品德形成。有些教師對師德修養(yǎng)不夠重視,未能做到為人師表。此外,還有些教師未能及時轉變教學掛念,仍以自我為教學主導,未能尊重學生個性,在對待學生心態(tài)上不正確,對于學習良好的學生存在偏袒,而對學習不佳或有錯誤的學生,則冷漠歧視,甚至體罰,這些都給學生心靈帶來極大損害。還有的在處理實際問題上,感情用事,易挫傷學生自尊,不但不能讓學生得到有效教育,反而使其出現逆反心理。
3如何構建W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針對當前初中學生心理錯位發(fā)生的原因及影響,應從這幾方面著手為學生構建積極、健康的心理:
(1)構建穩(wěn)定、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應強化家校合作,多和學生家長聯系溝通,一同研究,在教育學生方式和對策要達成一致??赏ㄟ^定期開展家長會議給予家長指導,在家訪中班主任要切實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心理狀況,及時和家長溝通,引導家長說理教育為主,讓其建立健康教育環(huán)境觀念,并學會一些中學生心理教育知識,滲透到家庭教育。
(2)強化教師的師德培養(yǎng)。中學領導應重視師德培養(yǎng),通過培訓、集體會議等方式開展師德教育,關鍵還是教師自身要不斷提高自我修養(yǎng),增強師德水平,轉變教學理念,主動關愛學生,保護學生心靈,平等對待學生,并要尊重學生的個性。
4總結
總之,在新課改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今天,應充分重視初中學生心理錯位的問題,了解學生心理產生錯誤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措施,幫助學生構建健康的心理,主要從家庭環(huán)境建設、教師師德培養(yǎng)及學科心理教育滲透等方面進行,進而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自珍.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與心理咨詢[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255-257.
[2] 劉輝.淺談對初中生心理偏差的引導[J].現代閱讀,2013(22):35.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針對性,起到激發(fā)其內在的動力。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雙重教育管理,爭取家長的支持,讓家長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有所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把被動的講授式變成學生喜于去探究,樂于去學的教學方式,使我們的孩子成為社會型人才,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提高認識;主動探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現在很多的社會現象也告訴我們對于孩子們的心理是值得關注的!我們教育的成功與否并不是再看這個孩子的成績而是越來越傾向于對這個孩子的性格,態(tài)度,品行的考察。作為一名班主任,平時和孩子接觸的也非常多,接觸了各式各樣的孩子,也讓我更加的認識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1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針對性
對于班級的每一位學生,我們是否真正的了解了每個孩子的特點以及他們背后的故事,在孩子純真的外表下,我們又是否能看到他們內心的脆弱那?可能因為你的不小心的一句話就會給一個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那?那年是我上班的第一年,年輕我有些自以為是,認為粗暴的管路就可以擺平一切,可是事情就不是我想的那樣。這一天我讓同學們把父母的聯系方式寫下來,有事我可以及時和家長溝通,可是她只寫了姥姥的聯系方式,不假思索的我便很嚴厲的問她“你怎么沒又寫父母的聯系方式那?”,她一句話也不說開始掉起了眼淚,此時的我不知所措,一個這樣簡單的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什么要哭?我過于嚴厲?還是我傷害到了她?上百個問號在我頭腦中瞬間閃過。事后我才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離異,由爺爺撫養(yǎng),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母親的工作環(huán)境也不好,從來不會向外人提及到自己的父母,而且對這類話題非常的敏感,性格偏執(zhí),喜歡攀比,總是和同學說不到幾句話,有時還會在角落里偷偷掉眼淚,在描寫媽媽的作文中更也只是草草幾筆。對于這類孩子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首先我們就要先走進他們的生活,深入去了解她的各個方面的情況,做到無所不知,有的放矢,而不是對這種情況為什么會發(fā)生而一無所知。其次我們就要謹言慎行,注意自己的言辭,保護他們易碎的心靈,我們要著重培養(yǎng)他們自信、自強、獨立,從而克服自卑、自責,鼓勵他們從自己的生活中走出來,讓他們感受到身邊的愛是無處不在的,并且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從而培養(yǎng)他們自尊心。此時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學專業(yè)知識,樂于看,善于說、喜于聽,敢于做。除此之外,還要耐心細致的說教,不厭其煩的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最后我們應給予美好的期待讓孩子知道老師是對自己有期望值的,從而起到激發(fā)其內在的動力,努力改變自己,在老師期盼的目光中逐漸走出困擾。
2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雙重教育管理,爭取家長的支持
同學、老師之外接觸最多的就數孩子的父母,他們是否給孩子傳遞出正能量也是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因數之一。但是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吃的好,睡的好就是健康,這是狹隘的認識。事實上,孩子身上存在心理問題,如說謊、狡辯、不承認錯誤、避重就輕等行為。但是,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是因為工作或活計忙而顧不上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曾經有一個這樣的男孩,在我看來是一名不愛說話,性格內向,但從不給班級和老師帶來麻煩的孩子,可是,這個孩子突然有幾天居然沒有來學校上課,孩子的父母焦急的找到我,告訴我說孩子沒去學校的幾天不知道孩子去了哪里了,他們找了好幾天也沒找到,三天之后孩子回來說在一個網吧呆了三天三夜。這出人意料的結果,誰也沒有想到孩子會在網吧呆了三天三夜,事后我對這個孩子進行家訪發(fā)現家里面給配了一臺電腦,家長十分無奈的說:“唉!老師,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什么也聽不進去,在家上也比出去上強,管不了了!不敢說也不敢管!別再跑了!”聽完這話,真是有了幾分無奈,我深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對于孩子這樣的行為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卻什么也不能做那?問題的關鍵就是缺乏有限的溝通,家長不能夠掌握對孩子疏導心理問題的技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一味的打、罵是根被解決不了問題的,反而會使問題更加的嚴重!所以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還要定期為家長們開展這樣的講座、宣傳讓家長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有所提高。
3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
其實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未必是這一節(jié)課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把每一節(jié)課都滲透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讓孩子們時時都接受到書本、老師、同學的正能量。比如在我的語文課《長江之歌》中,課文有些枯燥、無趣、孩子們也沒有見過長江的磅礴氣勢,更難理解作者的所要表達的感情。這個時候就要克服掉孩子厭學的情緒狀態(tài),我便找了一些有關長江的視頻,孩子看到了、聽到了也感受到了長江的雄偉,自然而然的打消了他對這節(jié)課消極的心理,這節(jié)課的氣氛變得熱烈、寬松,孩子們你一句我?guī)拙涞恼劯邢?,把被動的講授式變成了學生喜于去探究,樂于去學。由此可見,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不僅僅要看他的成績,那樣的教育是失敗的,我們要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家長以及各個學科的教師聯合起來在實踐中使我們的孩子成為社會型人才,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4總結
總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了解孩子,才能使心理教育有針對性,起到激發(fā)其內在的動力。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雙重教育管理,爭取家長的支持,讓家長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有所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把被動的講授式變成學生喜于去探究,樂于去學的教學方式,使我們的孩子成為社會型人才。
作者:李葉 單位:遼寧省鞍山市青華小學
參考文獻
[1]孫利芳,馬艷艷.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雙重教育管理[J].心理健康教育,2014,(8):255.
[2]童立君.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體會[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1.
[3]張青青.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雙重教育管理的創(chuàng)新[J];成功(教育);2012年05期.
[4]黃源華;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01期.
怎樣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才稱得上良好呢?一個良好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通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征:父母與各自的原生家庭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家庭成員間互相信任、支持、相愛;家庭中每個成員都受到尊重;家庭成員互相鼓勵獨立思考,樂于聽取不同意見;每個家庭成員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每個家庭成員都樂于與家人分享喜怒哀樂;家庭成員注重一起努力的過程甚于結果;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正面、積極的心態(tài)。在擁有良好心理環(huán)境的家庭中,家庭成員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互愛互助,這里流淌的空氣是快樂的,它會讓成員們更多的想呆在其中,愿意為了家庭付出更多。
那么該如何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呢?怎么做才能讓家庭中充滿著快樂的空氣,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呢?
一、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孩子會深受影響。一方面,父母要進行自我重塑,不斷克服并修正自身之不足,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在心理方面,父母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讓自己能以一種穩(wěn)定積極的態(tài)度出現在家庭中。這是成功實施家庭教育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家長要為孩子樹立符合生活實際的榜樣。因為一味地以名人、杰出精英和好學生為孩子樹立榜樣,容易造成孩子感覺對智力標準的過分強調和對成名成“家”的過分渲染,無疑是在孩子的本性上建設一個社會我。這不但造成孩子在重壓之下困頓與迷茫,而且會令孩子因達不到單一的角色目標而面臨極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引起孩子對榜樣的迷失與逃逸,甚至是抵制家長的做法。
二、家庭中要有足夠的心理支持
家庭對兒童積極而健康的關懷與愛護之情是形成對兒童積極有效的家庭心理支持的最基本的條件與最根本的動力所在。這種積極而健康的關愛之情,決不是指對兒童的嬌寵、溺愛,而是建立在對兒童的尊重、信任、理解、負責基礎上的關心與愛護。只有在這樣的情感基礎上形成的對兒童的家庭心理支持才是積極而有效的。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其年齡特征與需要的心理支持是有區(qū)別的。
新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研究認為,兒童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2歲以前的兒童主要是滿足生理的需要,發(fā)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因而對此階段的兒童,家庭應注意提供滿足其生理方面需要的食品與衣物和獲得信任感方面的親昵、微笑、積極簡單的語言交流等心理支持。2~4歲的兒童主要是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慮,因此家庭應為其提供較為寬松、自由的活動場所。4~7歲時期的兒童主要是發(fā)展主動性和克服內疚感。對這一時期的兒童,家庭應為其積極自主參與各種生活與游戲活動提供鼓勵、贊揚等方面的心理支持。7~12歲時期的兒童主要是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對這一時期的兒童,家庭應與學校配合,向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方面的活動任務,并支持其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而努力去完成好各種任務。
三、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家庭成員間的理解與信任是形成良好心理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發(fā)現,由于家庭成員之間,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以致各自都對對方的行為不理解與缺乏應有的信任。家庭成員間只有更多地從對方所處的現實出發(fā),與對方形成平等地位的接觸與溝通,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必要的信任,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家庭心理支持,也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出良好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
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我們需要傾聽,有效的傾聽是良好溝通的一半。好奇好問是兒童的天性。家長應正確對待兒童提問,保護兒童好奇心。當兒童提出問題時,家長要耐心地認真傾聽,不要打斷兒童的講話,不要不加思索地做出某種結論性的評價或簡單應付。你以消極、漠視、專制式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的提問,很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對于他們來說,父母的傾聽是最好的關注。孩子期望我們傾聽他們的心聲,渴望被理解。傾聽不是在縱容孩子,不是寵壞孩子,傾聽是一種從精神和感情上關懷孩子的重要方式,能夠在家長與孩子間開出一條通往相互理解的道路。父母耐心的傾聽,能夠增強孩子對身邊世界的安全感,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深深的、無保留的愛,讓你與孩子間的情感紐帶更緊密,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接受你的正確意見和建議。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家長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對方,注意強調孩子的長處,有選擇地突出孩子言行中的積極方面,從而使孩子擁有改變自己的內在動力。家庭中要想培養(yǎng)出積極向上的氛圍,必須掌握一些與孩子交談的技巧。我們要反對那種“你真聰明”、“真漂亮”、“這次你做得最棒了”式的評價性或評估性的表揚;倡導那種對具體的事實進行描述,重點在孩子如何做以及做了什么,肯定做事的內容勝過于評價的描述性表揚,比如“今天你能把家里的地拖了,媽媽真開心,媽媽謝謝你”。我們要反對那種“你真愚蠢”、“你怎么做事不用腦子”式的帶有強烈打擊性的批評;倡導那種善意的、尊重對方的、針對具體的事情以提建議的方式促使孩子改變的建議式批評,比如“如果你可以考慮試一試……,可能會讓你……”“如果……就更好了,你覺得呢?”。
四、要給孩子立家規(guī)規(guī)范言行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教育專家指出,制定家規(guī)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是一種預防孩子不聽話的有效方法。那么,怎樣制定家規(guī)才符合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同時又能讓孩子更加順利且愉快地執(zhí)行家規(guī)呢?首先,給孩子立規(guī)矩時,信號要明確。家長要以溫和平等的方式明確告訴孩子制定家規(guī)的目的、意義和內容。其次,給孩子立規(guī)矩,千萬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guī)范約束孩子,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能夠明白,讓孩子容易遵守。第三,根據孩子的特點設置合理的獎懲,而且獎懲一定要及時。第四,牢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母想讓孩子遵守規(guī)矩,自己就要以身作則守家規(guī),而且立下的規(guī)矩,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不能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第五,制定家規(guī)時,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要讓孩子有安全感,不要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孩子,在他情緒不好或者哭鬧反抗時,父母不要為了威嚴而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第六,規(guī)矩不是絕對不能夠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寬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晚睡一個小時等等———會讓孩子更加自覺地遵守規(guī)矩。最后,家規(guī)教育應該堅持長期不懈。家長不要憑著自己的主觀意愿和情緒好壞來對待孩子是否遵守規(guī)則。家規(guī)如果變了質,就會流于形式。家規(guī)教育具有持久性的特點,好的效果在于堅持。立下規(guī)矩,讓孩子和家長漸漸建立起穩(wěn)定和諧的家庭秩序,這會讓我們的家庭氛圍更理性,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從而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協調一致
對兒童形成家庭心理支持與學校等其他形式心理支持的協調統(tǒng)一,有助于強化兒童的積極行為,有益于更進一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若家庭心理支持與學校等其他方面的心理支持發(fā)生分離時,就會削弱心理支持對兒童成長的作用。因此,家庭父母應及時了解學校等其他方面對兒童的心理支持情況,密切配合學校等其它方面給兒童提供適時有效的家庭心理支持,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家庭心理支持在兒童健康成長中的作用。
高爾基曾說過,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但教育孩子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為了孩子主動積極地健康發(fā)展,家長應在家庭中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用關懷、理解、賞識、激勵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適應21世紀的創(chuàng)新人才。
參考文獻
[1]魏曉霞.父母的教育意識[J].早期教育,1993,(6).
[2]班華.心育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3]朱國仁.制造天才)))21世紀嬰幼兒潛能開發(fā)[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
[4]羅健君.要重視家庭心理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3(52).
[5]黃吳靜,韓峰.班杜拉觀察學習的過程理論及其在榜樣教育中的應用[J].高等函授學報2008,21(11).
關鍵詞:父母離異;教育;家長
我擔任班主任工作23年了,每屆新生,班里總有幾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做好這些孩子的思想工作,是班級管理是否成功的關鍵。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容易使孩子產生不良心態(tài),如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tài),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fā)展。對這樣孩子的管理教育,指望從家長那里得到較大幫助是不現實的,因為他們大多無法得到來自正常家庭父母所給孩子的愛。在對孩子的管理上,有的父母雙方相互推卸,結果誰也不管子女;有的家長管教不得法,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又打又罵;有的家長在經濟上對小孩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結果造成孩子好逸惡勞、揮金如土;有的家長在失去配偶之后,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導致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等等。
為了做好對這些學生的管理,在工作中我不斷總結經驗,每接一屆新生都為這樣的學生建立檔案,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在不傷害他們自尊心的前提下,更多的給他們以關心。
首先,有一些父母離異后無人管教導致性格內向不擅交流,我就多組織活動,拉近他們和同學的距離,讓他們體會到集體、同學、老師對于他們的關愛。讓他們負責班級里事務的管理。同時我和科任教師們一道平時主動地接近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多注意孩子的言行,發(fā)現有異常的苗頭,及時跟孩子談心,了解情況之后,及時疏導。平時多做個別交流,堅持以正面鼓勵為主。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發(fā)現孩子有了心理、行為方面的點滴進步,及時地給予表揚,增強其自信性。在孩子生日時,我會購買小禮物贈送給他,和他們一起唱歌、游戲,進行祝福。使他們感到大家的關心和愛護。
其次,在學習上多給他們一些幫助。對于他們在學習上要偏愛這些學生,經常詢問他們學習中的困難,并利用業(yè)余時間為他們補缺補差。多年來,無論是作業(yè)批改,還是課上提問,我會有意識地多給他們些機會,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步。每帶一屆學生,我就要把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單親家庭的孩子讓班上學習成績最優(yōu)秀的學生去主動幫助他們,促進他們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事實表明,當他們學習很好時,對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有促進作用。
再次,提高家長對孩子的管理藝術。每年我很珍惜我局舉辦的家長學校的機會,請家長來參加學習,并在會后及時與他們溝通交流,讓他們總結教育孩子的得與失。讓他們明確教育孩子的目的。到目前為止,我班的學生家長先后有不少人在局舉辦的家長學校上發(fā)表演講,用自身實例去教育別人,并有幾人在家長學校報刊上發(fā)表文章。另外通過家長會、個別家訪,讓家長明確孩子不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我們國家、社會的未來,要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生長的環(huán)境具有特殊性,作為家長更要從各方面進行教育和呵護。但光給孩子良好的物質條件不是一個好家長,而從孩子成長的各方面來關心、教育、引導孩子的這才是一個好家長。只有讓家長在思想上明確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才可能讓家長使用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一、留守兒童人數增多,加大教育難度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如何教育好這些留守兒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對的一個難題?!傲羰貎和逼毡槎即嬖谝韵乱恍﹩栴}: 1.內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與人交流;情緒不穩(wěn)定、易沖動、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受到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影響,出現固執(zhí)、偏激、缺乏活力、心理老化等問題;2.學習觀念淡薄,學習目的不明確,成績較差。此外,他們也極易染上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人生觀、價值觀上發(fā)生偏差;3.違規(guī)違紀違法現象多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聚少離多,見面少時間短,溝通方式單一,缺少親情呵護。因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呵護,他們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現象。對于留守兒童問題,班主任應該做的是作督促孩子的父母,務須妥善安排留守兒童的生活;要盡量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即便分身乏術,也要經常給孩子打打電話、寫寫家信,及時了解他們學習、生活、心理上的變化,避免其出現成長危機和道德失范等問題。要求留守孩子的父母,應當選擇合格的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成長予以關注。班主任老師應當及時地和孩子的父母加強溝通交流,及時反應孩子的學業(yè)成績。要讓留守兒童的父母轉變觀念,要認識到不是給孩子一個溫飽富足的生活條件,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讓他們體味到在外打工知識技能的重要性。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應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聘請專職專業(yè)的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課,定期為學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通過心理咨詢與輔導、悄悄話信箱等形式,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使之解開心靈的疙瘩。班主任老師應該多一點愛心、責任心、事業(yè)心,關注這一特殊的群體,幫助留守兒童在學業(yè)、心理問題進行必要的介入和幫助。學校可以建立留守兒童學習小組,建立報告制度,讓老師和學校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建立和完善“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
二、社會發(fā)展,手機進入校園
1.家庭環(huán)境方面
留守兒童的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時間在外打工,使得孩子生活在“單親”或“隔代”家庭之中。這種家庭的共同特征是除了能給孩子帶來衣食無憂的生活之外,他們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時間去顧及孩子的心理和教育。事實上,是不能很好地監(jiān)管孩子。
2.教育方面在學校里
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學習狀態(tài)有明顯的差異,非留守兒童對學都積極上進,而留守兒童絕大多數都表現為厭學、應付教師。這種差異在家庭作業(yè)的完成中尤為明顯。對于家庭作業(yè),非留守兒童能認真并及時完成,而留守兒童則完成得馬虎潦草,更有甚者拖拖拉拉不寫作業(yè)。據調查,隔代撫養(yǎng)的孩子,年邁的爺爺奶奶要么不能輔導和督促孩子學習,要么過分溺愛孩子,造成孩子心理素質低。由父母一方撫養(yǎng)的孩子,父親或母親由于忙于繁忙的家務,不能及時指導他們學習。小學階段教育的兒童正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理應由監(jiān)護人監(jiān)管好好學習,但因缺乏直接監(jiān)護人的有效監(jiān)管,難以形成愛讀書、好讀書的學習習慣,造成學業(yè)耽誤,甚至貽誤終身。
3.心理方面留守兒童
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和關愛,情感得不到滿足,從而心理失衡。具體表現為自卑、脆弱、逆反心理強,甚至厭學、逃學。
二、農村留守兒童小學階段教育問題的對策分析
1.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社會環(huán)境
由于留守兒童心理、情感上的缺失,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更容易迷失自我。因此,應呼吁社會各界,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社會學習環(huán)境。要大力整治家庭、學校的周邊環(huán)境,并加強農村的文化建設,使留守兒童在優(yōu)良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受到積極的影響,接收正能量。
2.學校要加強對留守少年兒童的關愛
學校不僅要完成留守兒童在學校的知識教育及思想教育,更要向留守兒童的校外生活拓展,全面正確地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1)班主任充分發(fā)揮班級管理的作用,在集體中關愛留守兒童。要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及心理健康。尤其是班主任,有更多的機會和學生打交道,要鼓勵班級中其他學生與留守兒童一起學習玩耍,使這些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和同學、老師的情誼,形成正確的生活觀。
(2)學校應充分發(fā)揮家長學校的職能,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上與學校形成合力。
(3)開展關于留守兒童的主題隊會,引導學生理解父母。邀請外出打工已歸的父母參加班會,講講他們外出打工的理由以及在外的不容易,與留守兒童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使留守兒童了解父母的情況,從而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改善農村小學生在校寄宿條件
為了使留守兒童更少地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方便學校的統(tǒng)一管理,政府以及愛心人士要加大力度改善農村小學寄宿條件。讓留守兒童都寄宿到學校之中,一方面使孩子受到好的照顧及教育,減輕家長負擔;另一方面能使孩子與同伴們相互交流,減少因心理及情感上的不足而產生的孤獨感。
4.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力度
(1)外出父母要加強與孩子、教師及臨時撫養(yǎng)人的聯系。這樣不僅能夠知曉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而且能夠給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溝通,使孩子感到父母雖遠,但不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