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齡化的原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引言
人口問題對于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影響舉足輕重,在人口問題中,人口老齡化問題尤應重視。人口老齡化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持續上升的現象,在社會里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一般用65歲或60歲為老年人口的年齡起點,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7%以上,或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在10%以上就屬于人口老齡化社會(聯合國,1956&1982)。日本現在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2004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9. 5% 。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日本經濟長期陷人嚴重的衰退之中,日本的經濟問題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面對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危機,20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福利國掀起了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風潮。為應對人口的老齡化,緩解老齡人口的貧困以及分散和降低養老風險,維系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多層次彈性養老保障制度受到西方國家和世界銀行及國際勞工組織等的重視和推崇。
2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與發展趨勢
我國現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妥善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制定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有必要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我國已于1999年進人老齡化社會,表1為我國1999 } 2005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有關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表明,到2100年,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分為3個階段:
(1)從2001一2020年是快速老齡化階段。
(2)從2021一2050年是加速老齡化階段。
(3)從2051一2100年是穩定的重度老齡化階段。
我國現在已經處在快速老齡化階段,2030年到2050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時期,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將日益突出,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總量過多的雙重壓力。2051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4. 37億。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地區差異;聚類分析;分層抽樣
維也納世界老齡問題大會規定: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以上的國家或地區就是“老年型國家或地區”。人口老齡化在19世紀中期最先出現在發達地區,這是該地區生產力發展,公共衛生事業進步,死亡率、出生率下降,實現人口轉變的必然結果。我國在2000年的時候,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就達到了7%,自此之后,該比值一直高于7%,截止2014年年末,中國65歲及以上老人已經達到1.13億,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為10.06%。預計到203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老齡化率將達到25%(CaiandWang,2005),而65歲及以上人口老齡化率將達到14%,未來20-40年將成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張文范,2002)。
人口老齡化是總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的變化過程,是伴隨著人口轉變而發生的一種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人口現象。造成人口老齡化的直接原因是死亡率與出生率的下降,但是人口老齡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聚類分析(ClusteringAnalysis)是對集中的記錄進行分類,由聚類分析工具根據一定的規則,合理地進行分組或聚類,并用顯式或隱式的方法描述不同的類別。聚類的目標是將數據聚集成類,使得類間的相似性最小,而類內的相似性盡可能大。這與抽樣技術中以使得組內差異小、組間差異大進行分層的原則是一致的。
本文首先利用1995-2014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老年撫養比數據做趨勢圖
圖1
圖22014年各省份老年人口比重
由圖1可以看出,1995年-2014年我國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1995年到2010年從17.12%下降到11.9%,就2010年之后稍微上漲一點點,這于國家放開計劃生育政策有關系,但是總體來講,出生率較之前還是很低;而同時人口死亡率的變化比較平緩,但是還是在上升,這于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的崛起有關,國家發展迅速,國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從而使得人均壽命延長;而且也看到老年撫養比也是一直上升的,幅度也比較大,從1995年的9.2%上漲到13.7%,這也表示中國老年化程度的加深。
由圖2可以看出,不同省份的老年人口的比重也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是31個省份中老年人口比重最低的省份,為5.49%,重慶位居31個省份的第一位,老年人口比高達14.12%,從數據來看,2014年未進入老齡化,而重慶已經遠遠超出了7%的標準,可見,中國人口老齡化地區差異是比較明顯的,分析這種差異程度及趨勢,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據是有著現實意義的。
中國31個省份由于區位、資源條件及歷史基礎等方面的原因,經濟的發展有快有慢,同樣,老齡化程度也是存在顯著差異。
本文嘗試采用聚類方法中的系統聚類法,選取2014年中國31個省份的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老年撫養比及各省份GDP占全國的比重,運用SPSS軟件,對各省份進行聚類分析。
因為數據量綱不同將影響聚類分析的結果,所以在分析之前要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進行無量綱處理之后還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因為指標類型中有“極大型”、“極小型”、“居中型”和“區間型”指標。通過聚類圖可將全國31個省份分成5類,具體如表1
由于本文采用的抽樣方法為分層隨機抽樣,即每層中的抽樣都獨立地按照簡單隨機抽樣進行,設總體均值的簡單估計為^st,對于分層隨機抽樣
^st=∑Lh=1Whh=1N∑Lh=1Nhh
V(^st)=∑Lh=1W2h1-fhnhs2h
通過上述公式,得出下列結果:
^st=9.50%
V(^st)=0.00000176
該種方法計算出的結果與利用國家公布的數據:2014年年末總人口136782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136782萬人,得出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10.06%,兩者相差0.56%。
如果直接將31個省份的老年人口比重數據直接地進行簡單的算術平均,即
^==1n∑ni=1yi
V()=1n-1∑ni=1(yi-)2
則結果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比重為9.56%,這樣計算的方差為0.00039??梢钥闯?,兩種方法得出的均值比較接近,但是分層抽樣的方差明顯小很多。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將聚類分析與分層抽樣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高抽樣的估計效率,這對于一些大型調查,例如全國型調查,可以在節省成本的同時提高估計的精度。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除了最后一類老年人口比重為6.78%之外,其余四類都高于7%,最高一類竟達到14.6%;另外,受各地區經濟差異影響,我國31個省市間的老齡化化程度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這就要求國家的政策制定者要考慮到這些差異,從而更公平地分配公共資源,促使國家更和諧地發展??傮w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老齡化程度問題越嚴重;沿海地區,老齡化問題比非沿海地區老齡化問題嚴重;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老齡化程度越低。
關鍵詞:我國人口;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影響;初探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15-0079-01
國際上對老齡化社會的定義是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1982年對人口進行第三次普查之后,我國開始對出現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及人口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將會對我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諸多方面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至于影響的程度有多大,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不少研究人員開始對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問題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然而研究的成效并不是很理想。本文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了初次探究,以期能夠為廣大研究人員提供價值性的參考。
一、我國出現人口老齡化的原因
1.老年人口死亡率較低,平均壽命延長
我國老年人口的相對比例和絕對數量與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和壽命長度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加上我國科學技術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得到明顯的下降。由于老年死亡率隨之下降,我國老年人口的平均壽命也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35歲逐步增長到了近年來的七十多歲。老年人口的死亡率逐漸下降及平均壽命的增加使得我國老年人口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比例逐漸增大,從而致使我國出現人口老齡化現象。
2.生育率下降
生育率下降是致使我國出現人口老齡化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半個世紀之前,由于政策、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致使我國人口數量大幅度增加。對此,為了控制我國人口數量激增的情況,1973年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實現降低人口數量增長態勢的目的,從而降低我國人口的出生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由1978年的18.25‰和12‰降至2005年的12.40‰和6.51‰。由于出生人數減少使得少年兒童比重下降,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相應上升,從1964年的3.56%增加到2005年的7.68%,可見,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逐漸增多,進而導致我國出現人口老齡化的現象。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對消費造成的影響
(1)老年人口消費規模及比重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增長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從1900年2004年老年人口比例增幅高達1.95%,老年人的消費比重也呈增加趨勢,消費上升了0.54個百分點,與0-64歲人口的消費率相比,老年人口的消費增幅度較快。我國出現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也會使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額得到相應的提高。
(2)老年人口的消費機構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們對生活質量提出較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第三產業的發展,如老年人福利單位、醫療衛生事業、家政服務業、醫療器械、治療老年人慢性疾病的行業、養老院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2.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和勞動力年齡結構造成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影響我國的勞動力數量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出現開始下降,從而造成我國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構成勞動力的最基本要素就是勞動力,可見勞動力數量的多少以及其勞動力在總人口中占據的比例,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據相關預測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例在2050年將會降低到最小值。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總撫養率,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便會呈現預測的峰值。所以,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將會受到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嚴重影響,對此,需要國家盡早做好預防措施,用一種樂觀的心態積極地迎接人口老齡化現象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和挑戰,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現提供可靠的保障。
關鍵詞:老齡化;中國經濟;勞動力短缺
截止2015年12月,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22億,占到總人口的16.1%,根據聯合國關于老齡化社會的定義: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我國目前已完全步入老齡化時代。據聯合國預測,到2032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突破20%,2049年將突破30%。盡管已經開放了二孩政策,但我國的老齡化問題將依然長期存在。我國人口眾多,經濟體制復雜,老齡化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問題。下面,筆者用簡單的經濟學理論,談一談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老齡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從供給需求看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首次下降,當年勞動年齡人口(16-59歲)減少34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也下降了0.6個百分點。到2015年,當年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8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至66.3%,中國勞動力減少正呈加速態勢。
從供給角度來看,勞動力短缺將導致我國潛在產出增長率的下滑。假設在2022年,我國總勞動力是8億,勞動力每年減少1000萬,中國產出的勞動力彈性是0.5,即意味著我國勞動力的增長率為-1.25%,潛在產出的增長率將下降0.6個百分點。從需求角度來看,由于老年人預期收入較低以及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的特點,為確?;镜纳畋U?,大部分老年人將控制自己的消費需求,導致社會總消費需求減少,消費增長乏力。因此,老齡化將同時造成市場供給和需求的不足,經濟增長得到抑制,中國經濟增長下滑,形成L型增長曲線。
(二)其他方面影響
1、技術創新減緩。老齡化社會產生的同時,勞動力的年齡結構也會變化,勞動力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引起技術進步率下滑。
2、工資、物價上漲。勞動力人口的下降,導致工資加速上漲,引發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物價也將大幅度上漲。
3、資本積累下降。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引起全社會醫療支出的增加,導致全社會儲蓄率的下降,全社會儲蓄減少,資本增長率就將下降。
4、養老金缺口的壓力。據統計,截止2015年,我國養老金虧空已達到3000億人民幣,而且數字還在逐年擴大,給國家資產負債表帶來一定壓力。
5、房價下降。經濟增長率的下滑和年輕人絕對數量的減少,將導致住房剛性需求下降,對房價預期產生影響,最終導致房價下降。
二、影響分析――不會產生災難性影響
(一)“人口紅利”消失的影響
有人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支撐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我國豐富的勞動力供給,即“人口紅利”。因此,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引發了人們對增長速度的擔憂。事實上,除“人口紅利”之外,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還有三個重要原因:全球化紅利、改革紅利和低收入向高收入的自然增長。可以預見的是,今后一段時間內,這三個條件將依然存在。因此,“人口紅利”的消失不會給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
(二)對勞動力供求情況的影響
今年一季度,全國用人單位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分別減少了22.9萬人和0.5萬人,需求人數下降速率超過求職人數,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約為1.07,我國勞動力市場需求略大于供給。同時,隨著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將從低邊際生產率的第一產業轉移到高邊際生產率的二、三產業。另外,勞動力質量對勞動力數量的替代、機器對人的替代,也將部分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因此,雖然我國勞動力的供給開始步入下行通道,但勞動力的需求也在相應減少,未來較長時期內,勞動力供給總體上仍然充足。
(三)對資本積累的影響
在宏觀經濟學理論中,資本、勞動力和生產率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尤以資本的貢獻最為明顯。高投資的資金來源,是高儲蓄率,儲蓄者多于消費者,有利于國民儲蓄的增加。當前,盡管銀行存款利率被人為壓低,但由于我國的金融市場還不夠健全,股票等市場的投資風險仍然較大,居民的投資選擇渠道進一步收窄,更傾向于將可支配收入存進國有銀行,從而引起儲蓄率升高。因此,我國的人口結構并非形成高儲蓄率的根本原因,老齡化對資本積累和投資的影響作用有限。
(四)對養老金缺口的影響
盡管老齡化會加劇我國的養老金缺口,但我國政府依然擁有足夠多的政策選擇。當前,國家對養老金問題高度重視,沒有置之不理、避而不談,而是有序推進國企改革、延遲退休、養老金并軌等多項改革措施,養老金問題已經得到一定控制。在未來,更多的政府凈資產、更高的居民儲蓄率、更寬松的退休政策和更大的財政結構調整空間,將使我國能夠更加自由地選擇合適方法,來面對逐年提升的養老金需求,我國因為老齡化而陷入養老金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五)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有人認為,老齡化將會使得城鎮的住房需求大幅度減少,我國將出現住房大量過剩的局面,進而導致房地產行業崩盤,實體經濟崩潰。但事實上,由于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家庭規模的小型化,對住房的剛性需求將持續存在,并且在未來30年內仍將處于相對旺盛的狀態。因此,在2045年以前,老齡化將不會導致中國城鎮住房需求崩潰。等到2045年,由于家庭規模小型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空間變得有限,老齡化對城鎮住房需求的負面作用開始顯現,將把城鎮住房需求拉入下行通道。
三、老齡化的積極意義
在我們看到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產生溫和負面影響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老齡化給我國經濟帶來的一些積極效應。第一,老齡化給低端制造業帶來的“用工荒”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沖擊,使低端制造業企業產生業績下降的預期,反而能促使企業加強產品研發力度、強化品牌意識、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管理水平,通過提高企業競爭力來促進產業升級并倒逼經濟轉型。第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持續轉移,有助于推進農業的機械化和大型化,從而進一步置換出勞動力,加速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第三,老齡化引起的低端勞動力工資的上漲,會推動我國收入偏低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能力的增強,從而優化我國當前的收入分配結構,進一步改善民生。
從國家發展的規律來看,老齡化問題必將是我國未來時期內需要認真面對的科學性難題。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催生了“銀發經濟”,直接影響了日本的產業布局。我們要多學習國外的相關經驗,主動面對、科學分析、提前規劃,為國家層面制定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同時號召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新的人口結構特點中尋找改革發展的機會,把老齡化問題對社會和經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中國經營報,2016年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養老金 計劃生育 人口紅利
一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現在已經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全國老齡辦的預測表明中國在這一時期平均每年增加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大大超過總人口年均0.66%的增長速度。到203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3.51億。
計劃生育政策對人口的控制,造成了我國長期的生育率下降。而生育率下降是造成人口老齡化的決定性因素。我國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并處于較低的水平,必然導致我國快速地人口老齡化。計劃生育政策使人口結構呈現出“八四二一”的特殊人口結構。所以,現在我國面臨著人口控制和人口老齡化的進退維谷的兩難局面。我國目前還處于“人口紅利期”。所謂“人口紅利”指的是這一時期內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兒與老年撫養負擔均相對較輕,總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重的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
但是,這個有利于發展經濟的“人口紅利期”卻是短暫的,當這個短暫的時期過去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將更加嚴峻。
二 中國養老金的現狀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2012年7月披露研究結果,目前我國養老金缺口大約1.3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消息一經公布,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我國的養老金正面臨嚴峻的“空賬”局面。
我國的養老金“空賬”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為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1991年國務院決定改革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經過探索試點,各地逐步建立起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養老保險體系。改革前雖然沒有個人賬戶,但國家已經通過企業稅收及利潤上交等方式拿走了養老保險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這些資金用于其他事業,個人賬戶建立后不能再向這部分職工“追繳”養老金,從而形成個人賬戶“歷史欠賬”。
三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金負擔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使養老金負擔加重,我國現行養老保險體系的供養比例和資金支付壓力很大。這是由一個簡單的事實造成的:1980年我國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的供養比是13?1,1990年為10?1,而到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銳減到3?1。隨著人口紅利期的結束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重,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局面,“現收現付”的養老體系將面臨巨大的支付壓力。養老金的“空賬”問題將愈發嚴重。我國必須在人口老齡化到達更嚴重的程度之前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據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的統計,2008年底,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2.79%,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7%,2050年將超過30%。有專家預計,如果不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在未來30年時間里,我國城市養老金“空賬”規模將達到6萬億元。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可有效避免養老金收不抵支風險。如果賬戶做實,便有資金進行投資以“保值增值”,賬戶空轉不利于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
參考文獻
[1]張習營.我國人口老齡化淺思.科技信息,2010
[2]孟元元.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商品與質量,2010
關鍵詞: 人口老齡化 計劃生育政策 政策調整
2005年1月6日是國家有關當局所確定的“13億人口日”。當天零點后,在北京婦產醫院出生的第一個嬰兒幸運地成為我國的第13億個公民。雖然,這兩種命名都是象征性的,但是 “13億”這一標志卻意味著我國的人口總數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歷史性高度,同時,它也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發展將面臨更加艱巨、更加復雜的問題。
1 目前我國人口發展的突出問題——人口老齡化加劇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對社會的發展也起著促進或延緩的作用。經過30年的努力,我國在人口控制的問題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績。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的統計,在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后,我國人口總和生育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現在1.8%左右,這種生育率的下降讓我國13億人口日到來推遲了整整4年。從另一方面來看,隨著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發展也使得人口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
人口老齡化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總人口年齡結構發生變化的過程。按國際通用標準,60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便可以稱為“老齡化社會”。美國《紐約時報》指出,我國的老齡化速度太快,從而飛速經過了這個原來西方社會可以建立起一個中產階級的時間段。聯合國的統計數據也表明,我國的老齡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根據我國老齡協會提供的數據,我國老齡高峰將于2030年左右到來,并持續20余年。到2l世紀中期,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過4億,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則會達到3億左右。我國人口的老齡化不僅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而且這種人口老化趨勢也超過了國家經濟社會的現代化的發展速度。我國社會的人口是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綜合國力不強、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前提下進入老齡化的。這種情況與發達國家老齡化是截然相反的,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工業化完成之后經濟達到高度的發展水平之下才出現。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還存在著區域失衡的特點。我國各地區老齡化程度自西向東呈階梯上升,地區間差距較大。東部沿海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過8%,其中上海達就到11.46%。而西部地區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區仍是典型的年輕型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的差異,進一步加劇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因此,老齡化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人口問題,同時它也成為了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
那么,13億人口大國的養老問題該如何應對?目前,國家有關部門以及眾多人口學學者都提出通過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制來緩解這股銀色浪潮的洶洶來勢。但是,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障體制卻面臨著資金嚴重短缺、體制不健全等問題。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我國養老保障的短缺金額到2010年將達1 100億美元,而未來30年內將會出現3.7萬億的資金缺口。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在研究報告《銀發中國——中國養老政策的人口和經濟分析》中指出,即使在我國的城市也有近一半的勞動力人口享受不到公共養老體系的保障。全國職工有近3/4的人沒有任何退休保障。報告還指出,目前我國的社會養老基金的運作是拆東墻補西墻的現收現付制,即是用現在工人的稅來養活目前的退休人員,不做任何基金積累。雖然,目前我國正努力促使“現收現付”制向基金積累制轉換,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養老基金仍然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到2004年,我國全國養老保險欠費達到了450多億元,在全國范圍內,許多省市都面臨著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情況,甚至是積累虧空。加之農村養老問題也日益提高到政策議程上來,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面臨著艱巨的挑戰。
2 計劃生育政策——人口老齡化的催化劑
根據西方人口學理論,只有生育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才會影響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也取決于上述兩種因素。其中死亡率下降對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是雙向和分段的,死亡率初期的下降會導致人口年輕化,而后期下降則會促進老齡化。但是生育率的下降則會直接促使人口的老化。所以,生育率下降是人口老齡化的決定因素。對于生育率和死亡率變動的根本原因,許多西方人口學家則認為是社會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現代化所導致。所以,人口的老齡化可以說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
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出現,同樣也是受生育率和死亡率變動的影響。其中生育率的下降則是我國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而這種生育率的下降正是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自從20世紀7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推行以來,我國人口生育率便大幅下降。根據《2002年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主要統計數據》可知,我國2002年的出生率為12.86‰,比1973年的出生率下降了15.21‰,而我國少年人口比重也急劇下降,從39.7%下降到24.9%。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國的老齡化并不完全是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因為即使沒有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我國的人口也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老化。但是計劃生育政策卻是中國較之西方發達國家提早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口老齡化的催化劑。
3 新時期人口政策調整的思路
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人口總和以及生育率都被控制到了更替水平以下。然而,就在我們進入低生育水平的同時,我們也步入了人口老齡化時代。因此,我們在積極建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以外,還應該重新審視只注重控制人口數量計劃生育政策,必須對計劃生育政策做出調整,為其注入新的內容,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3.1 “控制人口數量”與“優化人口年齡結構”兩手抓
經過30多年的人口控制工作,我國人口的總和生育率已降低到了1.8,顯著低于人口更替水平,這宣告我國人口的成功轉型。盡管由于人口年齡結構和人口慣性等因素作用,人口總數還將繼續增長一段時間,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預示著人口增長速度將繼續放緩。因此,在控制人口數量的前提下,我國人口政策應該逐步重視“優化人口年齡結構”。筆者認為,正確處理“人口數量”以及“人口年齡結構”之間的矛盾,是緩解人口老齡化的關鍵所在。具體的做法是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在人口生育率過低的地區有計劃的放松可生育二胎的范圍。目前,我國的生育率轉變在農村地區還是不充分、不徹底,生育率水平普遍比較高;另一方面,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生育率水平卻過低,如北京和上海,總和生育率已經降低到1.0以下。因此,我們必須要采取措施,在生育率高的地區仍然要嚴格控制人口數量,而在生育率低的區域可以適當放松,刺激生育率回升,以達到優化人口年齡結構的目的。2004年上海市推行了《上海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新條例擴寬了可以生育二胎的人群范圍。條例推行之后,上海并沒有出現申請生育二胎的,市民的生育意愿也并未因此改變。相關調查表明,上海市民生育觀念上逐步發生了變化,大部分市民在生育問題上都會全面考慮事業發展、經濟負擔等因素。華東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桂世勛教授認為,新的政策是在人口數量控制和緩解老齡化之間找出平衡點,這有利于調節人口結構。根據上海的調整情況,我們可以預示,通過調整獨生子女的計劃生育政策來優化人口年齡結構是可行性的。
3.2 重視人口素質的提高
老齡人口比重上升的結果會帶來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是勞動力來源的基地,在總體人口中處于核心地位。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的多寡及其在總人口所占比重的大小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關鍵因素。因此,為了緩解未來勞動年齡人口短缺的形勢,國家的人口政策重心應逐步轉向以提高人口素質為主,必須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支出,鼓勵全社會各種力量投資辦學,并從政策上予以傾斜。通過提高勞動人口的素質來豐富勞動力資源,增強單位勞動力創造財富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必須高度重視出生人口素質,重視出生缺陷和殘疾人口問題,降低新生嬰兒的死亡率。這對保證未來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3.3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調整既要以兒童、老人為出發點,同時也必須關注成年人問題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實際上都是圍繞著政策對象進行調整的。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速度快,我國人口政策的制定,長期以來以嬰幼兒、老人為主要出發點,較為重視兒童成長和老年人問題。但是,從人口發展是動態的,今天的成年人群體也就是明天的老人群體。因此,出于對問題前瞻性的考慮,現時我們也應該重視成年人的問題。特別是在如今失業現象嚴重、下崗人口增多的情況下,我們尤其應該把人口充分就業、勞動力充分利用作為制定人口政策的出發點,把增加就業人口規模作為政策目標,保護勞動年齡人口的個人利益。
我國人口老齡化熱潮既是一種客觀的發展趨勢,也是具有其深刻的歷史和制度根源。解決老齡化問題,既靠我們大力發展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也要求我們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客觀地對我國現行的人口政策進行調整,以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李競能.現代西方人口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 顧寶昌. 綜論人口態勢——與實踐的對話[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3 周皓.低生育率條件下的中國人口控制[J].人口與經濟,2000(5)
4 杜鵬.中國人口老齡化過程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5 李建新.不同生育政策選擇與中國未來人口[J].人口研究,1997(1)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
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我國老年人口比例開始上升,少年兒童人口比例相對降低,人口老齡化進程起步。1982年、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口比例繼續上升,分別達到了7.63%、8.59%,相同年份的少年兒童人口比例逐漸下降,從33.59%降至28.4%。
199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31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按照國際通行標準,成為人口老年型國家。此后,伴隨建國后第一次出生人口高峰人口陸續進入老年,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達到1.94億,占總人口的14.3%,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
從未來發展看,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不容樂觀,根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的預測,我國老年人口今年年底將突破2億,占總人口的14.8%;2025年突破3億,比重達21%;2033年突破4億,比重達27.7%;2053年達到峰值4.87億,比重達34.8%。整體來看,快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成為我國本世紀上半葉人口發展的最大特征,同時也構成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伴隨世界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人口老齡化成為全球性發展趨勢。自1865年法國最早進入老年型社會以來,特別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后,歐洲國家及美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也先后進入老年型國家行列。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總數達6.09億,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世界人口轉變為老年型人口。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近9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老年型國家。據預測,從2010年至2050年,世界人口數量將由69億增加到93億,老年人口數量由7.6億增加到20.3億,老齡化水平由11%提升到22%,老年人口增長將達到全球人口增長的53%。分區域看,發達國家老齡化進程繼續深入發展,老年人口數量從2.68億增加到4.18億,老齡化水平由21.7%上升到31.9%。發展中國家的老年人口由4.90億增加到16.13億,老齡化水平從8.7%上升到20.2%。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全球性趨勢。
在我國,伴隨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生育率水平不斷下降,平均預期壽命將不斷延長,人口年齡結構必然老齡化,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則加速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使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提前至少二、三十年,老齡化水平提升3-4個百分點。計劃生育在客觀上對人口老齡化起到了助推作用,也是造成我國“未富先老”的重要原因。
人口老齡化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一系列重大挑戰
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和前提。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將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客觀上要求經濟社會結構也隨之改變,使經濟社會結構變化同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相協調。否則,必然產生各種結構性沖突和矛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本質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協調、不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社會基礎相對薄弱的條件下快速發生的,并將在相當長時期內超前于現代化發展,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城鄉統籌發展和民生保障等領域產生的影響是全面、深刻、復雜的。
一是在經濟持續發展方面。人口老齡化將成為深刻影響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基本面的一個長期基礎性因素。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國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水平,在尚未實現富裕、經濟承載能力尚不強大的情況下,面臨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老齡化沖擊。人口老齡化不僅改變勞動力結構、降低國民儲蓄和資本積累、改變國家稅源結構,而且提高養老的經濟社會成本、影響金融系統的安全,加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難度,將逐步加劇實體經濟與資本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增加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系統性風險。長遠來看,人口老齡化對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總體影響是負面的、分階段的。從現在到2020年,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逐步顯現。若不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從2021到2030年,受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影響,我國年均潛在經濟增長率將下降1.9個百分點。2030年之后,人口老齡化伴隨人口負增長,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更為顯著和深刻??紤]到我國國情,人口老齡化可能會加大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難度。
【論文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經濟發展;經濟影響
一、中國人口發展的現狀
1.我國是一個人口規模龐大國家
我國擁有13億的人口, 約占世界總人口的21%。
2.流動人口規模龐大
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 中國國內人口流動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據專家預測,農村勞動力中還有1/3可能轉移出來,成為流動人口。
3.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我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已經升高到118.06,嚴重偏離了正常值106。
4.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國目前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占8.87%。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
人口老齡化,是指一個地區( 或國家)老年人口增長的趨勢。它以老年人口系數作為衡量的指標,指的是一個地區60歲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的數量在該地區人口總數中所占的百分比。如果老年人口系數越大, 說明其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就越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國目前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按照國際老齡化標準來看,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三、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老齡化社會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老齡化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主要突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現在我國的退休養老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僅僅覆蓋了少數的國企職工和城市人口,而廣大農村地區的老年人群陷入了著既不能依靠國家養老,又難以依靠子女養老的兩難境地。
2.社會老齡化使得作為社會財富生產者的勞動人口將相應減少,由此降低整個社會的財富生產能力。我國的許多企業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需要供養的退休職工大于在職職員,這就成為企業生產與發展的重大負擔。
3.與此同時,社會老齡化必然導致人們必須儲備更多的資金來應對老年醫療的需要,這樣就會降低社會的消費能力。
4.社會老齡化對社會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國家財政也帶來了挑戰。在老齡化的過程中,我們慢慢會發覺,養老設施變得越來越缺乏而育兒設施會變得越來越富余。同時全社會的醫療費用也將大大增加,財政就要承受更大的負擔。
四、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速度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有不利的影響,即由于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國家必須增大稅收和財政預算來確保社會保障制度,這樣就會加大企業的成本,影響企業在擴大再生產方面的投資。
(1)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勞動力的供給方面。中國現階段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仍在增加。據專業人士預測,從現在到2020年,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將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從1998年勞動年齡人口7.9億增加到2020年的9.2億。因此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面對的將是勞動力過剩,就業難的問題。
(2)人口老齡化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
因為年長勞動者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不如年輕人,因此勞動力的老齡化容易給技術更新和行業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困難。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和發展變得十分被動。
2.人口老齡化對社會分配的影響
在人口老齡化和現代化的影響下,老年人與中青年一代人之間在利益分配的矛盾可能會更突出一些。退休人口的快速增加導致了社會保險費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在職人員逐漸感覺到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和醫療費用的壓力過大,于是出現了兩代人之間究竟“誰養活誰”的說法,反映了我國當前代際矛盾的特點。
3.人口老齡化對社會儲蓄和投資的影響
就對儲蓄的影響而言,首先由于工作年齡人口的相對減少和老年消費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社會和個人儲蓄能力相對下降。其次,國家、企業和個人增加對養老保險的投入,也可能會減少在職員工的實際收入水平。再次,人口老齡化會使社會總的消費人口增加和個人消費時間延長,因此也可能導致社會儲蓄的下降。
就和社會投資的關系而言,老齡化使社會的儲蓄出現相對或絕對下降,因此國家或銀行的投資必然受到影響。人口老齡化對投資的影響并不是一種簡單的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應該是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
4.人口老齡化為市場發展提供的機遇
(1)老齡化為消費品市場提供的機遇
老年人的消費需要一般體現為保健、實用和方便。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老年人口占社會總的消費份額的比重在不斷提高,而且由于老年人消費的特殊性,因此整個社會的消費結構也要發生明顯的變化。我國老年市場雖然有所啟動,但幾乎還是一塊未被開發的領域。我們更應該看到,在人口老齡化的后期,有關老年醫療保健的市場將會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2)我國老年市場發展的人口學與經濟因素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如何通過政策調整緩解這種現狀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建立了基于系統動力學的河南省老齡化系統模型,然后利用GM(1,1)灰色模型對系統中部分因素進行預測,再將預測值導入模型,從而對2012~2020年河南省人口總量、老年人口量和老齡化系數進行預測。最后,通過政策模擬,預測了不同政策情況下老年系數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計劃生育政策和醫療投入對老齡化系數的影響比較大。因此,政府應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制定相應措施。
關鍵詞:老年系數;GM(1,1);系統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8003303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高,醫療衛生條件也得到改善,人口發展出現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以及人口壽命延長等現象,這必然導致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出現。人口老齡化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標準,老齡化社會指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簡稱老齡化系數)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7%。老齡化系數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反應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老齡化系數的高低取決于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2002年河南人口老齡化系數為7.38%,2011年老齡化系數上升至8.61%,河南正處于老年型社會的行列。由此帶來的勞動力缺乏、老年撫養負擔加重、財政壓力等都給社會帶來消極的影響。如何在一定的政府調控下實現河南老年人口量和人口總量的有機結合,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大多數學者只是對全國老齡化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區域的老齡化研究卻很少。杜鵬等利用聯合國最新數據對中國和亞洲各國人口老齡化進行比較,提出在未來60年內中國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呂盛鴿等利用生命表理論、聯合國平均預期壽命增長模型及年齡移算法對北京市人口老年化系數進行預測,結果表明在預測期內老齡化系數一直呈上升趨勢。包玉香等運用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方法對人口老齡化對區域經濟效應進行分析,得出人口老齡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雙重效應存在的結論。
2 研究方法概述
2.1 GM(1,1)模型
GM(1,1)表示灰色模型是一階方程,含有1個變量。設系統數列為:X(0)(k)={X0(1),X0(2),…,X0(n)},
第一步對該序列作一次累加生成(1-AGO)得:
(1)
第二步對X(1)作緊鄰均值生成得:
(2)
第三步建立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
(3)
其中,-a為發展系數,b為灰色作用量。
方程3的時間響應式為:
(4)
第四步求出X(1)的模擬值
(5)
第五步還原求出X(0)的模擬值
(6)
第六步檢驗誤差,并求出相對誤差的值。
2.2 系統動力學的建模機理
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SD),被譽為“政策實驗室”,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Jay 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創立。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從系統內各變量的因果關系出發,分析各種因素之間構成的因果反饋,從復雜的現象中分析出這些現象的內在原因及形成機制。通過獲得主要變量隨時間變化的解析表達式,并確定如何對系統實施最優控制,使政策變量有效控制系統狀態的發展變化。系統動力學具備處理時間滯延、信息回饋、非線性問題、動態性復雜的能力和優點,經多年發展漸漸發展為一門體系完備的學科,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經濟、生態、企業管理等復雜系統決策的實驗和制定。
3 人口老齡化系統SD模型
3.1 人口老齡化系統邊界的設定
根據人口統計學原理,生育和死亡是引起人口變動的兩大基本原因,為預測河南老齡化系數,初步選取青少年人、成年人、老年人、總人口量、出生率、死亡率和女性比例等指標序列,并用牛眼圖表示(圖1)。
牛眼圖又被稱作邊界圖,內生變量放在中心,外生變量放在環外,能明顯的表示出建模者對這個系統邊界的界定,能顯示模型的重點和需要的輸入。青少年、成年、老年等7個內生變量放在內環,生育率、死亡率、女性比例等5個外生變量放在外環,系統排除在外的變量遷移率放在環以外的地方。牛眼中心變量較多這是一個好的標志,表明需要的輸入與內生變量之間是相對平衡的。
3.2 人口老齡化系統因果關系圖
系統邊界確定后,就可以用因果關系圖(Causal Loop Diagrams)來描述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果關系圖中的因果鏈可標明影響作用性質的正負,正號表明箭頭指向的變量將隨箭頭源發的變量的增加而增加,減少而減少,而負號則表示變量間與此相反的關系。通過對人口老齡化系統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分析,可建立因果關系圖(圖2)。
系統中主要的反饋回路有:
正反饋回路:青少年成熟成年人成年女性出生青少年
負反饋回路:老年人死亡老年人
3.3 人口老齡化系統SD流圖
系統設計的變量主要有狀態變量、目標變量和控制變量三種,本模型具體包括:
(1)狀態變量: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是人口總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2)目標變量:老齡化系數,是系統研究的最終目標,不同的控制條件會產生不同的目標結果。
(3)控制變量:計劃生育政策和醫療投入是為協調老齡化現狀而調整的手段。
系統動力學流圖可以反映出因果關系圖中沒能反映出來的變量性質和特點,使系統各指標之間的作用機制更加清晰,通過數學邏輯關系式量化,實現仿真目的。人口老齡化系統的SD流圖見圖3。
4.1 數據處理
本模型仿真時間設為2002~2020年,其中2002~2011年的數據均來自《河南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2012~2020年,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數據由GM(1,1)預測得到。建立GM(1,1)模型,預測得到生育率、女性比例和出生率數據(見表1)。
模擬結果表明,生育率、女性比例和死亡率的相對誤差都在3%以內,說明GM(1,1)模型的擬合度非常好,可以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將表1中的數據代入模型。
4.2 模型有效性檢驗
以2002年的數據作為狀態變量初始值,模型的仿真時間設為2002~2020年,取DT=1。應用SD建立的人口老齡化系統的仿真模型并運行,仿真結果對比見表2。
表中數據顯示,模擬數據的相對誤差均控制在10%以內,模型預測值與實際值擬合度較好。系統動力學模型的誤差范圍在10%之內是合理的,此模型運行結果符合要求,證明所建立的SD模型是可行的。
4.3 政策模擬
政策模擬是通過改變SD模型中的某些政策變量來分析政策對系統的影響。計劃生育政策是人口研究必須考慮的現實基礎,20世紀70年代以后,計劃生育政策使我國人口增長速度減緩,隨之帶來人口老齡化、人口性別比不平衡等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對人口未來發展狀況進行預測研究,為決策者提供必要的參考,以推動河南省人口結構的優化。而老年醫療投入則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其壽命,在此基礎上探索適合河南省發展的老年人醫療投入,從而為緩解人口老齡化對河南省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因此,應從計劃生育和醫療投入兩方面,利用政策模擬分析不同的政策對河南省人口結構的影響。一方面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從2012年開始實行一對夫妻生兩個孩子的生育政策;另一方面從2012年開始改變醫療投入將醫療投入分別增大20%、減小20%。本模型模擬的是在其他政策不變的情況下,放寬生育政策,將醫療投入分別增大20%和減小20%時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
圖4 不同政策下人口總量預測值圖4表明,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增加20%醫療投入將使人口總量增加,減小20%醫療投入將使人口總量減少。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對河南人口總量的影響最大。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后,2020年河南人口總量將迅速增至11050.6萬人。由此可見,計劃生育政策影響河南總人口的數量變化。
圖5 不同政策下老年人數預測值 圖5表明,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對老年人口數量的影響較小、增加20%醫療投入將提高使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而減小20%醫療投入將減小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速度。增加20%醫療投入,202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增至1013萬人;減小20%醫療投入,201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增至977.02萬人。由此可見,醫療投入影響老年人的數量變化。
圖6 不同政策下老年系數預測值圖6表明,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增加20%醫療投入,減小20%醫療投入對老年系數的變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2012年開始實施相關政策,放寬計劃生育的情況下,2020年老年系數將達到8.95%;減小20%醫療投入的情況下,2020年老齡化系數將達到9.26%。兩種政策的實施將減小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增加20%醫療投入的情況下,2020年老年系數將達到9.57%,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加快。
5 結論
通過SD模型仿真分析可以看出,老年系數增加一方面受到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醫療投入的影響。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將在短時期內減緩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增大醫療投入將加快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減少醫療投入將減小老年系數的增長速度。因此,政府應從計劃生育和醫療投入兩個方面著手對河南人口老齡化問題該制定相應措施,從而減緩人口老齡化現狀,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鄔滄萍,杜鵬等.中國人口老齡化:變化與挑戰[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6.
[2]杜鵬.中國和亞洲各國人口老齡化比較[Z].人口與發展,2009,(2):7580.
[3]李揚,劉慧.北京市人口老齡化的時空變化特征[Z].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11):131137.
[4]包玉香.人口老齡化的區域經濟效應分析基于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J].人口與經濟,201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