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

        第1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古典音樂并不是一個很明確的名詞,在任何朝代,只要是先前的人所流傳下來的音樂,通常情況下,就被認定為古典音樂。也就是說,現在咱們認為的流行音樂在經過千百年后,咱們的子孫后代在重新審視這些流行音樂的時候,他們可能就認為這些被咱們認為是流行音樂的音樂,而在他們看來就會被認定為是古典音樂。所以顧名思義,古典音樂就是對前人音樂的一個統稱。由于古典音樂大多都是歷史悠久,傳唱不衰經得起歷史檢驗和人們喜歡的經典音樂。這種音樂大多意蘊深厚、架構宏大、音律優美、歷史悠久、價值持久、便于傳承,更富有宏大的民族文化和研究價值。而流行音樂就比較容易辨認,流行音樂大多都是通俗易懂便于流傳的歌曲。流行音樂大多都是以當下的時代背景為題材,情感表現更加真實、強烈、簡單、質樸;從歌曲特點上來說,流行音樂大多音域狹窄、歌詞簡單易懂、整體短小精悍。雖然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區分,但從音樂本質而言,無論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都是音樂的一部分內容,在音樂的基礎知識上來說,都是相通的,為了追求情感的表達和音律的優美方面都是一致的。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不斷融合創新的趨勢,使得現代流行音樂增加了許多音樂形式和表達技巧,古典音樂元素更是融入其中。這些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相結合的大膽嘗試和成功案例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對于大學音樂教學中二者的結合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這些例子充分說明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可以表現形式不同,但它們的構成方式、和聲、高音、節奏、表現的內心情感都是一致的。鑒于此,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的結合具有非常好的音樂基礎,只是二者結合力度大小的問題。現在作為大學音樂教師,深入研究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特點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的音樂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協調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二者的音樂元素融合具有深遠影響。

        二、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的價值

        大學音樂教學現在都包括古典音樂教學和流行音樂教學,但二者是被當做兩個不同學科進行教學的,沒有有機結合,使得很多學生對古典音樂都有一種陌生感。不過大學音樂教學中將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有機結合起來的價值相當高的:首先,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完善的理解音樂知識結構和音樂體系。在大學中將兩種音樂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音樂知識,系統把握音樂體系和結構,深刻的理解兩種音樂之間的關系,豐富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術水平、創作水平和鑒賞水平。其次,大學教學中將古典和流行結合起來教學的另外一個價值就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古典音樂屬于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其內涵的儒家思想、為人之道、善惡觀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在其中,學生不僅學校到音樂專業知識,還可以學校的如何為人處世,什么是忠心為國,什么是除暴安良,什么是喜結良緣等等,這些都包含著古典音樂當中。這些道理都被古人智慧的融入到音樂當中,所以學生學好古典音樂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很有幫助。三是可以改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偏見。很多學生都對古典音樂感覺乏味,感覺不好聽,那是學生根本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欣賞。古典音樂大多音律舒緩、作曲婉轉的特點,這對現在生活節奏變快的年輕人來說,根本受不了這種慢節奏,因為他們為了節省時間,都習慣了直來直去的處事風格。流行音樂正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作詞淺顯易懂、節奏明快。久而久之,古典音樂就會被蒙上高雅、脫離社會、落伍、無法欣賞的各種偏見面紗。大學音樂教師如果將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結合起來一起進行教學,就會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各種錯誤認識,意義重大。最后就是可以弘揚民族文化,增強凝聚力。中國古典音樂都是音樂中的精華,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中國現代大學教師如果能夠將古典文化很好的融入到現代教學中,那么學生學習到的將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精華,對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情感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三、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機結合的策略

        在大學生中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大多數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而很少人會對古典音樂感興趣。原因之一大概就是在大學生這個年齡段,他們向往自由,追求個性化,而流行音樂正符合了他們的這種需求;其次就是學生對音樂知識缺乏系統的了解,音樂欣賞能力不高,整體素質達不到一定水平,對欣賞古典音樂造成障礙;再次就是老師對古典音樂教學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根本激發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熱情和欲望。所以大學音樂教師要很好的將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相結合,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一)優化教學內容。在以往的大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總是根據教材講授課本上的音樂知識,教學內容單一,學生無法體會到古典音樂的魅力。現在大學音樂老師可以根據時代的發展,用現代教育理論重新審視古典音樂教材,盡量把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將二者相同的、相通的地方整理到一起進行講授。這樣既能讓學生學習到古典音樂,也不會讓學生感覺學習古典音樂乏味;即可以讓學生系統的認識了解音樂知識結構,又能認識到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是相通的,只不過是表現手法不同而已;既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古典音樂的魅力,也不會感覺到古典音樂離他們那么遙遠。

        (二)采用教學新技術。現在教學工具多種多樣,有平板電腦、多媒體、手機等工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工具。比如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將一些經典古典音樂視頻下載下來播放給學生看;可以將古典音樂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分成小段,下載下來通過微信發到學生們的手機里,讓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欣賞經典;再比老師可以錄制一些小視頻,對某個古典名曲的特意點評,發給學生微信群中,這樣既不乏知識性又不缺少趣味性,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學生們也都可以接受。所以滲透到教學內容中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就需要教師去不斷探索和研究,再比如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再搜索些外國名家名曲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提高學生對古典音樂的欣賞水平。與此同時,也不斷在課程中滲入現代流行音樂元素,讓學生在二者音樂當中尋找出相同和相通的地方,這對學生理解演奏者的情感和意圖有很大幫助。這樣學生自己也會在音樂演奏過程中把握自我情感的表達,增強音樂作品感染力。

        (三)創新教學模式。在以往的大學音樂課程中,教師一般都是自己講解,學生被動接收。這種信息的被動傳遞,導致學生接收水平低,學習效率不高。大學音樂老師要根據課堂氣氛和講授內容不斷調整授課模式,如何讓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是學校老師授課的重點。如果按照以后的老師教,學生聽,下課各奔東西的舊有模式,即便有再好的教材和教學工具,學生也不會學到什么音樂知識。大學音樂教師一定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根據課程情況,在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相同之處,將二者進行結合,并且讓學生自己各唱一段相同知識點的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這樣一下子就會帶動大家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也不會覺得古典音樂那么羞澀難懂。另外大學音樂老師還可以像舉辦音樂會、晚會等形式,安排好相關曲目,讓學生們自練自演,在音樂實踐中讓他們體會二者融合的魅力,找到自己的不足,實現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有機結合的目的。

        (四)提高大學音樂教師綜合素質。大學音樂素質教育這個口號已經被喊了很多年了。音樂素質教育往往只是被停留在口頭上,因為大學音樂教師的素質沒有提高,學生又談提高素質呢?現代的音樂素質教育已經對音樂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教師現在不僅只是會講授一門音樂課程就可以了,現在要求音樂教師對各門音樂課程都要懂,只有這樣,大學音樂教師在音樂講課過程中才能有個整體把握,才能系統的講音樂知識講授給學生,才能將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很好的結合起來進行授課。但當前大多數音樂講師都只是將講課做我自己的工作而已,只要完成授課內容就可以了,并沒有考慮到講課之后能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對學生現在和將來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這是極其錯誤的,音樂教學他是一種文化的教學,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可能是終生的,所以不能把音樂課當做簡單的事情去做。另外就是有的音樂教師音樂知識體系不完整,教授古典音樂的音樂老師,只是研究古典音樂,對流行音樂置若罔聞;而講授流行音樂的,只是關注流行音樂,對古典音樂不管不問。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結合,只懂二者之一的音樂老師,他們就根本達不到駕馭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水平。因此大學音樂教師應該提高自身音樂素質,積極研究二者結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第2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學;古典音樂;流行音樂

        在大學教學中開設音樂教學課程,并將古典與流行結合起來,對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綜合素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總結經驗,探索古典與流行結合的路徑,從而提升其教學效果。

        一、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與流行的關系

        關于古典音樂,至今還尚未有明確的的界定,其概念還比較模糊。但是就人們的一般認識來看,普遍認為具有較強的持久價值的音樂,即為古典音樂。古典音樂能夠得以流傳,說明其自身具有較大的優勢與價值。現代音樂則有明確的界定,在相關的音樂書籍中,就對其進行了明確的定義與界定。所謂流行音樂就是指:具有通俗易懂、易于流傳等特點的大眾音樂。尤其同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等形式的音樂相比,流行音樂中更加強調對現實生活中的質樸、簡單的感情世界,其表現形式更加直接與現實。換言之,流行音樂更加注重演唱者、聽眾的感情宣泄與交流。這也就導致流行音樂往往就比較短小精悍,且音域相對窄小,適合傳唱。這也是流行音樂在現代社會中獲得人們廣泛喜愛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從其表演形式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從其基本構成方式來看是一致的。其主要是在節奏、音高以及和聲等方面都保持較高的一致性。在處理情感表達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二者都是對人們內心世界情感的表達。因此也可以認為,從本質角度出發,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是二者的表現形式存在差異。在當前的高校音樂教學中,可以將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二者有機聯系起來,并進行合理的應用。就當前社會中傳播的音樂實際情況來看,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出現比較明顯的融合的趨勢。有很大一部分古典音樂家都能進行不同程度的革新,并能在其古典音樂中應用一定的流行因素,從而能夠使古典音樂呈現出新的面貌與生命力。比較杰出的代表就是鋼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萊曼。他就在鋼琴演奏中應用了流行音樂的演奏形式,通過實踐證明,應用流行音樂形式演奏古典音樂獲得較好的效果。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的音樂素質還存在一定的缺失與問題,而且大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對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消極的影響。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將古典與流行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的熏陶,培養與提升其音樂素質。在教學中還要盡量協調好古典與流行之間的關系。

        二、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與流行結合的作用

        (一)豐富學生知識體系

        豐富的知識對促使大學生得到綜合素質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音樂教學能夠有效輔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大學音樂教學中,通過將古典與流行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習更多的音樂知識,從而能夠使其知識體系更加豐富。大學音樂教學中,通過將古典和流行結合起來,也可以促進學生思想意識、思維能力與藝術審美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將古典與流行結合起來,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與特點,在表現形式、受眾等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積極的對其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進行探索與改進,可以采用現代流行音樂的表現形式,來對古典音樂進行改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完善課堂教學活動

        教師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將古典與流行結合起來,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形式等進行整合。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度解讀,并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應用多種教學工具,從而不斷完善其課堂教學活動。這也可以使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將古典與現代結合起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資源整合,并能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學形式,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的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相關的知識,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并實現高校開設音樂公共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

        三、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與流行的結合路徑分析

        (一)完善大學生對古典音樂認知

        就高校當前的音樂教學情況來看,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加傾向于學習現代流行音樂知識,對古典音樂還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認為古典音樂的藝術價值較高,但是在現代音樂欣賞中已經過時。因此,在教學中學生對古典音樂教學不感興趣,缺乏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大學音樂教學是為了能夠全面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并能促進其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認識,并積極的引導大學生轉變對古典音樂的態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火車站、汽車站的時候是否通過這樣的樂曲(播放尼基•肯尼基的《回家》),聽到這樣的旋律與音樂是不是就更加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是不是會產生立刻回到家的想法呢?”接著,教師就可以向學生介紹,這個被廣為流傳與播放的樂曲就是尼基•肯尼基的《回家》,是典型的古典樂作品。這樣通過設問以及潛移默化的教學方式,逐漸引起和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使其逐漸開始喜歡古典音樂,并使其在古典音樂教學中也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升其音樂素養。

        (二)實現古典與流行音樂教學內容結合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變化,人們的審美情趣等都會出現一定的變化,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的變化,古典音樂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積極地進行創新。在當前的演奏中,比較經典的就是女子十二樂坊在其演奏中對其曲風進行的再演繹與改變,以及對其演奏樂器進行的創新。古典音樂能夠流傳至今,說明其自身具備了較高的藝術價值,但是要想使其能夠不斷傳承下去,就需要及時對其演奏方式、表現形式進行轉變,從而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并能夠通過實現古典與流行的有機結合,從而促進音樂的不斷發展。

        (三)改進完善傳統音樂教學形式

        要想在大學音樂教學中促進古典與流行的結合,不僅要使音樂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還要對其教學形式進行改進與創新。要轉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可以在教學中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將相關的音樂素材、資料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夠實現聽、唱結合;同時,還可以加強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四)調動學生音樂融合與創新積極性

        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能夠對教師提供的音樂素材進行深入的理解與體驗,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古典與流行有機結合對策的心理與認知。另外,還要使學生在其學習的過程重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從而可以有效的擴展其視野,并能激發其參與音樂教學的積極性。

        四、結語

        在大學階段開設音樂教學課程,對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也就要求在其教學中能夠實現古典與流行的有機結合。就當前的大學音樂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不斷對其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二者之間的關系。并能夠合理的應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對其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完善,對其教學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從而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文利.大學音樂教學中古典與流行的結合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0).

        [2]葉波.淺論大學音樂素質教育中古典與流行的有機結合[J].戲劇之家,2015,(02).

        第3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一、中國古典音樂的分析

            (一)中國古典音樂的概念

            中國古典音樂是眾多音樂形式中的一種音樂類別。中國古代的音階分為:宮、商、角、變微、徽、羽、變宮,稱為七聲音階,就是現代音樂中的C、D、E、F、G、A、B。七聲音階通常以雅樂和燕樂作為主要載體。通常在宮廷的祭祀活動或者朝會儀禮中會采用雅樂。雅樂起源于我國周代,起初用于祭祀天地、祭祀祖先、宮廷朝會、軍事大典等。燕樂指的是在中國隋唐時期到宋朝時期的宮廷宴請所用的歌舞音樂,具有很強的娛樂欣賞性,又稱宴樂。宴樂由聲樂、舞蹈、百戲、器樂等幾種音樂形式組成,其中舞蹈、歌唱音樂在隋唐時期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燕樂中的樂器有箜篌、方響、篳篥、羯鼓、琵琶、笙、笛等。

            (二)中國古典音樂的特點

            中國傳統古典音樂通常具有抽象、深邃和虛幻的特點,可以使人體悟到真實的高山流水、山竹花鳥,隨著緩緩的音樂應運而生,通過這種深邃的音樂可以將千古纏綿不絕的生命呼喚顯現在人的眼前。那種說不清、道不盡的唯美感覺,就是中國古典音樂所崇尚的一種淡泊、典雅、含蓄、委婉之美,也是中國古典音樂獨具之美。中國古典音樂注重的是心靈和心理上的感覺,就是通過音樂將生命的體驗和領悟表現出來,最能體現的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生命意蘊。中國古典音樂,無論是在心靈上亦或是在感情上,所崇尚的都是一種同大自然的交織相應,顯現的都是詩情畫意般美的意境。

            中國古典音樂注重對情感的反映,通過樂曲可以使聽眾得到一種主觀上的感受,通過樂曲也能夠展現出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及人類情感世界。中國古典音樂通過作曲者對情感的捕捉,再配上旋律、聲調、詞、曲等綜合形式,把作品呈現出來。中國古典音樂可以通過旋律、聲調、詞曲等元素的變化展現作品的內涵意境所在。中國古典音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使聽眾在聽覺和感官上得到一種自然美、人性美、社會美的意境感受。

            二、鋼琴演奏的分析

            (一)鋼琴樂器的表現力

            鋼琴是眾多西方樂器中演奏的表現力最為豐富的樂器之一,素有“樂器之王”的美譽,演奏起來非常引人入勝。沒有任何一種樂器,可以獨自將宏大的氣勢表現得豐富多彩、絢麗輝煌。鋼琴的音域很廣,可以達到6到7個八度,通過力度由弱到強的變化,表現多彩的變化,足以同一支交響樂隊相媲美,鋼琴演奏者可以獨自一人通過鋼琴創造出一個完美的作品,塑造一場生動的畫面。

            (二)鋼琴演奏的音色特點

            在數以百計的音樂彈奏中,鋼琴演奏具有其獨特的美學效應和發音特色。鋼琴具有獨特的如歌般的清脆悅耳的靈透的音色,可以將演奏者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對于鋼琴的演奏,要求必須具有純熟的彈奏技藝,加上演奏者對于音樂深層內涵的理解。鋼琴演奏出的音色時而優美甜蜜,時而咆哮憤怒,時而微微細語,時而奔騰豪放,其音色的變化具有極為廣闊的空間和延展性。鋼琴所獨具的音色之美,是其他樂器無法比擬和仿效的。

            三、中國古典音樂同鋼琴演奏結合所產生的美學效應

            通過中國古典音樂同西方樂器鋼琴的結合就產生了一種全新的音樂——中國鋼琴古典音樂。中國鋼琴古典音樂同以往所說的單獨鋼琴音樂不同,同單獨的中國古典音樂也不同,它是一種通過鋼琴所演奏出的中國古典音樂,是一種全新的音樂藝術表現手法,是一種東西方的藝術相互結合所產生的結晶。中國古典鋼琴音樂演奏具有極強的復雜性,演奏者除了要對音樂深入理解,還要在演奏時極為投入,把握和領會中國古典音樂真正的靈魂及內涵。只有把中國古典音樂與鋼琴發音極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彈奏出極具中國神韻和靜雅風格的中國古典鋼琴音樂。

            中國古典音樂同西方的音樂,在情感和意境表達、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上都有很大區別,中國古典音樂追求的是“神”“韻”“意”的傳達和表現,音樂所要展現的是意境和內涵。通過與鋼琴的結合,能夠很好地彌補中國樂器所演繹的不足,更好地將中國古典音樂通過鋼琴的音色表現出來,完美地展現出中國古典音樂的內涵。

            (一)對于意境美的表達

            鋼琴具有極為立體化的音色,可以將中國古典樂曲的意境很好地詮釋出來。在中國古典音樂作品中,無法找到純粹的寫實之物,大多是用來歌詠和抒情之作,無論是借景抒情還是借情敘景,都是一種在心理上的感情抒發。下面筆者以幾首作品為例,對中國古典音樂用鋼琴彈奏表達意境美做更深入的分析。

            1.由王建中改編的現代鋼琴曲代表作《梅花三弄》通過改編之后,使人們可以透過音樂感受到梅花的時而動態、時而靜態的美,并且可以感受到通過傲骨之梅所創造出的意境,從而更加深刻地表達出作者高潔冷峻的情操。改編后的《梅花三弄》不僅再度發揮了原創的藝術之美,并且在原作旋律的基礎上,更好地詮釋了原作的精神內涵。

            2.由陳培勛改編的現代鋼琴曲之作《流水》,改編之后,使這首作品更加凸顯出作品所要展現的流水之動態和人類同自然界之間相互依賴的意境。聽眾可以通過鋼琴彈奏感受到作品所描繪的流水潺潺的小溪和波濤彭湃的江河,正是作曲者所要抒發的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之情。

            3.由黎英海改編的現代鋼琴曲《陽關三疊》,通過改編之后,成為一首三段式結構的重奏曲。這首改編曲既保留了原作唐代琴歌的音樂特色,又加入了鋼琴的特色,融入了一些不同類型的音色,使作品更加豐富,使人能夠感覺到更多的層次感,作品改編后,非但沒有失去古曲的特色,還增添了音樂的充實感,使旋律線條的音樂更能適應現代鋼琴的演奏。

            由以上幾首古曲改編后的代表作來看,在旋律和音調上仍然具有傳統音樂的古樸特點,又在旋律和音調上做了新的創造和發展,使作品不僅能適應現代鋼琴的演奏,更創造出了一種深邃久遠與現代派融合的意境,彰顯了古典音樂的古雅內涵,又使樂曲顯得更加余韻無窮。

            (二)對于情感美的傳遞

            通過鋼琴演奏出的中國古典音樂可以更生動地傳遞出作曲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之美,透過音樂的聆聽仿佛能感受到作曲者在向人們描述著一個遠古的故事。無論何種藝術作品都有其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附著在作品里,聽眾能夠在欣賞樂曲的同時,感悟到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歡樂或是悲傷、幸福或是憂郁,都能夠在享受樂曲的同時深刻地體會和感受到。

            1.感受樂曲美妙情感

            對于樂曲美妙境界的感受,是通過鋼琴彈奏出的音符來傳遞的,無論歡快的還是低沉的樂曲都能夠帶給人全新的體驗,使聽眾跳出現實世界,暫時“停留”在樂曲里進行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更多地感觸樂曲中的人與事物。

            2.感悟樂曲情感之內涵

            透過中國古典鋼琴音樂,能夠更深層次地挖掘到作曲者的思想意圖,從而產生一種情感共鳴,感悟到作品中的靈魂所在,充分感受到作品中鮮活的人物及情感。透過中國古典鋼琴音樂,可以把作品中某一時期的情感灌注其中,充分展現作曲者所要表達的意圖。

            3.靈魂的震撼體驗

            中國古典鋼琴音樂可以拉近聽眾與作曲者的距離,排除時間的距離,實現兩者間的時空對話,靈魂交流。鋼琴所發出的的音色,可以使聽眾體驗到作品當時所處的環境,從而通過對聽眾靈魂的碰觸,感受到一種全新的震撼。在人類的靈魂深處,都存在著某種最為真實的情愫,恰巧通過音樂可將其喚醒,通過音樂使靈魂得到一種全新的震撼體驗。

            (三)對于旋律美的表現

            對于音樂而言,其線條之美感是由旋律構成的。音樂透過旋律直接影響聽眾的聽覺感官,使其直接獲取到一幅臆造的景象盤旋于腦海。例如《漁舟唱晚》,透過顫音、滑音、跌宕起伏的旋律可以使聽眾仿佛置身一艘出海的漁船之上,感受到漁船被海水擊打的水浪和漁家的歌唱縈繞在耳畔,擊浪聲、歡歌聲美妙地相互交織在一起……中國古典鋼琴曲在旋律上力求保留古典滑音、顫音,還加入了新的創造,在旋律上賦予了新意。通過對于音色變化、音樂力度和節奏的把握,使樂曲在旋律上更加豐富生動、起伏跌宕。通過鋼琴演奏,不僅能表現出樂曲的古典之神韻,還能夠融入西方的復調方法,使樂曲更加具有旋律上的線條變化之美,使樂曲更具表現力等。鋼琴演奏更能夠幫助欣賞者加深對原作的理解,激發其對美好事物、情感或生活的體驗,進而展開對其的追求及創造。

            (四)對于古雅典范美的詮釋

            中國古典音樂通過改編成鋼琴曲,可以在保留原曲目的基礎上融入西方音樂的曲式結構,形成一種全新的具有古雅之美的樂曲。中國古典樂曲通過改編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其古雅典范之美,聽眾可以透過鋼琴美妙絕倫的飄逸質感,呈現古曲的淡泊幽靜的古雅之美,更加拓寬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學意境。中國古典音樂通過改編成鋼琴曲,會將原有的淡雅從容、從俗到雅的平和幽靜展現得淋漓盡致,使這種唯有中國古典音樂獨具的博大、深邃、廣袤的情懷得到一種極致的展現。如改編后的《梅花三弄》更加深刻體現了原曲的內涵精神,在樂曲的前奏上使用了低音八度的裝飾音,使樂曲的音域更加渾厚遼闊,呈現出一種遙遠的古雅之美;在樂曲的部分,改編者利用翻滾的音色凸顯出梅花的孤傲之雅;在樂曲的結尾上,利用小二度的旋律使整個樂曲的基調變得輕松幽靜,表現出古曲的格調及變化創新,讓聽眾感受到梅花不懼嚴寒的高尚品格,同時又美麗孤傲的淡泊風雅之感。整個樂曲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旋律較和緩,在緩慢的樂曲中描繪出梅花的透明清秀;第二部分略見活躍之感,利用高音與低音的對比刻畫出梅花的淡雅之美;第三、四部分則情緒高昂,顯示梅花的剛烈氣質;第五、六部分又轉入平靜舒緩,讓聽眾聯想到梅花的典雅之風。這六部分通過鋼琴跌宕起伏的演奏給聽眾一種意猶未盡之感,梅花的超凡脫俗的氣度及渾然天成的淡泊之美被一一呈現出來,極致地反映出東方藝術的古雅之美。

        第4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關鍵詞:《貓和老鼠》;古典音樂;兒童音樂啟蒙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4-0105-02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日益創新,作為孩子家長越來越用科學嚴謹的視角來看待早期的啟蒙教育的重要性,音樂啟蒙更是家長們幾乎必選的啟蒙方式之一。音樂對人的智商、情商、記憶、認知等等方面都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正基于此,孩子的家長們在早期音樂啟蒙中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就美國動畫而言,聲音主要的用途更主要用于增加角色個性的描繪,用音樂預示即將發生的事及控制情緒的轉換。這樣的作用,常常可以在迪斯尼動畫電影或是動畫片中看到。《貓和老鼠》又叫《湯姆和杰瑞》,它從1940年問世以來,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卡通之一,故事內容簡單,基本沒有語言,都是通過背景音樂來表達故事角色的思想活動。在《貓和老鼠》這部作品中,古典音樂與動畫處于并列和相互的關系,不再是音樂服務于動畫,而是兩者合二為一,這使觀眾第一時間感受到視覺與聽覺相統一的沖擊力,對孩子啟蒙教育影響較大。

        一、古典音樂的內涵

        古典音樂作為音樂形式中的一種,具有很強的文化影響力。從廣義上看,古典音樂在西方很多國家發展得都比較快,而且有一些知名的作曲家,尤其是歐洲的創作藝術,更是在古典音樂的歷史上增添了很多文化特色。一般來說,音樂按照發展的階段來分有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兩個大類。現如今,我們對古典音樂的定義一般是從中世紀的格里高利圣詠開始,一直到19世紀結束前所創作的音樂,我們統稱為西洋古典音樂。一般人印象中的古典音樂往往會被認為是西方音樂的代名詞,也有人認為古典音樂是經典和高雅的代表,這些看法并不全面。古典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古典音樂指的是從西方中世紀格里高利圣詠開始至今,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音樂,包括了巴洛克音樂時期、古典主義音樂時期、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等不同時期、不同體裁的音樂;而狹義的古典音樂則指的是一種帶有古典音樂風格的音樂,是以海頓、貝多芬、莫扎特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

        古典音樂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大量古典音樂大師為人類留下的寶貴音樂作品在許多動畫片中被引用。由于這些音樂的加入,使得原本枯燥單調的動畫賦予生機,也使得虛擬的卡通形象更加立體生動。

        二、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

        一般來說,在動畫創作中的前期美術設計制定部分,尤其是角色場景的設計都會直接涉及到造型、色彩、聲音彼此間的搭配,這些在當今的動畫制作中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且被廣泛認知和接受的部分。但如果考慮在前期結合一定的古典音樂,創作者很可能從心理學視角將古典音樂要素的色彩引入,進而體現出畫面的音樂韻律感,甚至音樂的畫面感。在影片中色彩的冷暖變化甚至同一個場景中不同色彩之間的搭配也是有節奏韻律的,角色造型、場景制作的高低胖瘦厚薄遠近實虛,也是有節奏韻律的。《貓和老鼠》通過對各種交響樂和管弦樂的使用來表現劇情,而湯姆和杰瑞的動作也和音調的變化同步。沒有任何語言,在通過畫面編配的大量的背景音樂的襯托下,人們只需要根據湯姆貓和杰瑞鼠滑稽的表情以及夸張的動作,就能夠被深深的吸引,從而盡情地感受每一集故事的幽默和風趣。

        古典音樂在《貓和老鼠》中應用十分廣泛。在動畫片中,音樂的配樂是為劇情的需要服務的,它往往能夠根據劇情的發展,場景的過渡,畫面的轉移,卡通人物的情緒變化來運用相對應的音樂元素,從而在揭示主題、渲染氣氛、表達情感、塑造形象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如在名為《好萊塢音樂廳》的一集中,湯姆貓化身為交響樂團的指揮,身著燕尾服,手拿指揮棒,派頭十足,而老鼠杰瑞這時也趕忙來湊熱鬧,也想來指揮這場音樂會,而湯姆貓對于老鼠杰瑞的到來卻完全不歡迎,其惡劣的態度惹惱了老鼠杰瑞,從而老鼠杰瑞進行一系列報復行動,使得湯姆貓為了演出的順利進行而疲于奔命,無暇顧及指揮,最后老鼠杰瑞如愿成功指揮全場而告終。在這一集中所用到的樂曲是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所創作的《蝙蝠序曲》。《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樂曲以一個速度為小快板的全奏開始,熱烈而歡騰,而此時湯姆貓隆重登場,指揮范兒十足。在湯姆貓的指揮下,樂曲也逐漸舒展開來。在整個樂隊輕柔的伴奏下,雙簧管奏出充滿生機的主題,流露出明顯的喜劇色彩。老鼠杰瑞也適時登場。在交響樂團的演奏中,指揮是至關重要的,而在本集中,更引人關注的則是湯姆和杰瑞的激烈交鋒,而它們之間的火花也與整首樂曲的演奏契合起來。當老鼠杰瑞決定實施行動來對付湯姆貓時,全曲進入最,在波爾卡舞曲的歡快節奏下,速度越來越快,情緒也愈加激昂,全曲也在這熱烈的氛圍中告終。

        再如在名為《貓的協奏曲》的這一集中,湯姆貓化身為鋼琴演奏大師,為我們傾情演繹著弗朗茲·李斯特的《升C小調匈牙利狂想曲2號》。在湯姆貓進行演奏的同時卻無意中吵醒了置身于琴箱中安睡的小老鼠杰瑞,從而展開杰瑞的一系列報復行動。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具有濃烈的匈牙利民族特點,飽含著李斯特對于祖國的深厚情感。在湯姆貓和老鼠杰瑞的斗智斗勇中,樂曲由開始的沉重壓抑逐漸進入歡快跳躍的部分,樂曲的速度越來越快,力度也越來越強,仿佛帶領著我們進入了一場狂歡派對。一如既往的是湯姆貓不敵老鼠杰瑞,在一番征戰中,湯姆貓已無力招架,整場表演則在一派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在《貓和老鼠》中還有許多很經典的古典音樂作品。比如在名為《飛行貓》的一集中,湯姆貓為了捉住金絲雀和老鼠杰瑞無意中學會利用裙傘做成了飛翔的翅膀,當他得意且悠然地飛起來時,我們耳中能聽到歡快的圓舞曲調,這時我們聽到的樂曲,正是“鋼琴詩人”肖邦所創作的《降E大調華麗圓舞曲》,這首身心都在跳躍的圓舞曲在此時為湯姆貓插上了翅膀。這些悅耳的樂曲和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著孩子們,潛移默化,并伴隨著孩子們的童年,成為孩子們音樂啟蒙的第一課。

        三、《貓和老鼠》中古典音樂對兒童音樂啟蒙的效果

        (一)聽覺注意力的培養

        從一定層面上來說,動畫對兒童啟蒙的影響不僅僅因為其中畫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不能小視音樂在其中的作用。在《貓和老鼠》這部作品中,對兒童聽覺注意力培養的影響非常明顯,能讓兒童感受到來自視聽兩個層面的藝術沖擊。例如,在《貓和老鼠》作品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湯姆拼命追趕杰瑞的場景,而在這一場景里面少不了急促的鋼琴聲、猛烈的鼓聲和響亮的鑼聲,再配合頻繁的色彩變換和場景切換,能讓兒童對動畫片有種別樣的注意,尤其是能跟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產生感染,增強兒童的聽覺注意力。

        古典音樂中不同作品、不同場景、不同樂器都可以產生很大的聽覺差異,對于兒童啟蒙而言,好聽的音樂對于兒童以后的教育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音樂美感的認識與判斷。在《貓和老鼠》這部作品中,不同的樂器種類以及各種樂器的不同演奏風格等等,都在刺激著兒童的聽覺,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影響著他們的心靈,這就是音樂啟蒙的魅力。

        (二)音樂形象的初步建立

        兒童對音樂的認知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音樂啟蒙教育時期音樂的熏陶作用、規范性等都會對兒童音樂形象的建立產生很大影響。相信《貓和老鼠》對兒童的影響范圍應該是以億為計量單位的,這種影響絕不僅僅是杰瑞和湯姆之間的斗智斗勇,而是其中近乎完美的聲音效果,尤其是二位主人公與背景古典音樂之間的契合度非常高,高興時、搞惡作劇時、悄悄做事時等等場景靈活生動的音樂,能讓兒童聽到音樂,即使不看畫面也能想象到會是怎樣一個場景。這就是音樂產生的效果。

        音樂形象屬于哲學中的美學范疇。我國兒童音樂啟蒙教育與歐洲國家存在很大差別,其中之原因也少不了宗教音樂背景的影響差異問題。在《貓和老鼠》的作品中,音樂是作品的靈魂部分,其作用甚至超過畫面的效果,湯姆的出現經常有種“偽紳士”的感覺,而老鼠杰瑞的出現常有一種明星閃亮登場的范兒,音樂貫穿于作品之中,兒童通過其中的音樂能產生情感的變化和對美的認識,建立良好的音樂形象。

        (三)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音樂對于兒童啟蒙時期的教育非常有幫助,能有效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一般而言,兒童年齡到3歲之后就開始識別不同旋律之間的差異,4歲之后就有音樂的節奏感,5歲之后就能分辨聲音的響度和美感,6歲之后就能有音樂的欣賞和協調能力,7歲之后的韻律感和節奏感都進一步完善,9歲之后對音樂的美感認知基本形成,并具有一定的音樂辨別和判斷能力。因此說,不同階段的兒童對音樂的認知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啟蒙時期的音樂教育影響著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貓和老鼠》的作品中,實現了人物形象與音樂虛幻的完美融合,人物的喜怒哀樂都與背景音樂相協調,讓兒童在觀看的時候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置身于動畫之中,去學習、思考、領悟其中的音樂與動作之間的關系。在兒童音樂啟蒙時期,對于音樂的感覺以及對于肢體的協調性的控制都是在發展的,兒童的注意力和興趣都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變化,能在心靈上產生想象力和感染力,并逐漸形成抽象思維,產生有意識的心理動機。

        四、結語

        科學的實踐已經證明音樂啟蒙教育對于兒童的成才至關重要,音樂會影響到兒童的智商、情感、思維、能力等等很多方面,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對兒童進行音樂啟蒙教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兒童啟蒙音樂的發展越來越傾向于潛移默化的影響,注重對兒童音樂審美的培養。首先,《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能影響兒童音樂啟蒙的整體意識。其次,《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能影響兒童音樂啟蒙的節奏意識。再次,《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能影響兒童音樂啟蒙的欣賞意識。最后,《貓和老鼠》中的古典音樂能影響兒童音樂啟蒙的審美意識,一些經久不衰的曲目帶給兒童足夠的美感,視聽效果通過神經傳遞到孩子的心里,能引導孩子客觀理解音樂的整體性美,達到音、心、形的完美統一,使兒童確立正確的音樂審美和世界審美。

        參考文獻:

        [1]謝嘉幸,徐緒標.音樂教育的研究與實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劉冬昕.古典音樂在迪斯尼動畫片中的運用[J].電影文學,2012(01).

        [3]王曉璐.動畫片中音樂的藝術魅力[J].藝海,2010(09).

        [4]李剛,孫麗娟.動畫與古典音樂的聯姻[J].文藝爭鳴,2010(18).

        [5]閆飛.論古典音樂與青少年藝術修養的提升[J].新西部下半月,2010(08).

        [6]陳斌.在多元化的交融中凸顯民族個性——新時期中國動畫電影音樂發展的思索[J].當代電影,2011(02).

        第5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關鍵詞】皮亞佐拉;探戈音樂;創作特征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4-0063-02

        探戈音樂盛行于19世紀的阿根廷,歡快、熱情、深邃、詼諧的音樂表達受到大眾的普遍關注。早期探戈音樂的由來是淪為殖民地的阿根廷迎來了眾多外來人口的遷入,引進的外來音樂文化被當時的阿根廷民眾所接受后并得以逐步發展。因此,探戈音樂出身卑微,發展初期只是流行于平民百姓生活中的街頭巷尾,不被上流社會所接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探戈音樂發展的進步,使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喜愛探戈音樂,揮戈音樂也成為了一種具有高度藝術性的高雅的音樂藝術。

        一、皮亞佐拉的藝術生平

        說起探戈音樂,皮亞佐拉是當之無愧的探戈音樂革命者和探戈大師。皮亞佐拉1921年3月11日出生于阿根廷馬德普拉塔,4歲便跟隨父母移民到美國紐約,8歲學習手風琴,13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使皮亞佐擔任了探戈大師加德爾拍攝的一部探戈音樂電影的配角和伴奏,在與大師加德爾的合作過程中,皮亞佐拉深深愛上了探戈音樂,從此便與探戈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早年皮亞佐拉的音樂學習涉及古典音樂、爵士音樂以及探戈音樂,這也為皮亞佐拉后期的新探戈音樂的研究奠定了音樂基礎。1937年,皮亞佐拉家族遷回阿根廷,并在著名鋼琴演奏家阿圖爾?魯賓斯坦的鼓勵下,拜著名作曲家希納斯特拉為師,受到了正規的鋼琴、作曲等專業的訓練和學習。他積極投入到演奏中,建立了站立式手風琴演奏方法,突破了傳統探戈的理論結構束縛,建立新形式的探戈音樂,將古典音樂的精髓與探戈音樂有機地融合。并于1955年組建“布宜諾斯艾利斯八重奏”探戈樂團,采用兩把小提琴、低音提琴、大提琴、鋼琴、電吉他新的樂器編配形式,改變了傳統探戈的音響。1973年,皮亞佐拉《自由探戈》的創作受到歐洲乃至全世界聽眾的普遍喜愛,這一時期成為皮亞佐拉創作的高峰期。1978年重新組建了五重奏探戈樂團,并進行世界巡演。1983年他舉辦一生中最重要的“皮亞佐拉作品專場音樂會”。1990年,皮亞佐拉在巴黎身患重病,并于1992年7月4日病逝于布宜諾斯艾利斯。

        二、皮亞佐拉探戈音樂的創作特點

        皮亞佐拉一生共創作了大量的探戈作品。例如著名的《自由探戈》、《偉大的探戈》、《再見諾尼諾》、《天使組曲》、《狂人之歌》等。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在植根于阿根廷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突破了傳統的探戈音樂模式,融入了古典音樂和爵士音樂的元素,他的探戈音樂既不拘泥于傳統音樂的作曲技法,又不乏嚴謹的音樂思維。因此,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是多元化、多層次的音樂語言表達。

        (一)古典音樂與爵士音樂的融會貫通

        由于在皮亞佐拉的音樂生涯中對于古典音樂的學習和研究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這為皮亞佐拉的創作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他在結合古典音樂的作曲技法的同時,融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印象主義、現代主義、新古典主義等新興音樂的技術手段,結合非傳統作曲技法,大膽創新,融入新的音樂語匯,使他的新探戈在傳統探戈的音樂基礎上,和聲更顯立體化、多樣化,音響效果豐富多變,大大增強了音樂表現力。同時,他還融入了爵士樂中的切分節奏、半音進行和即興的演奏方式,使古典音樂和爵士音樂有機結合,這也為皮亞佐拉對于樂器編制的優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他使用木吉他、低音提琴等富有爵士色彩的樂器,突破傳統探戈音樂的樂器編制,為爵士音樂元素的融合提供了音響需求。這一新穎的創作技法和樂器編制巧妙地結合,和聲進行變幻莫測,使音樂充滿張力,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

        (二)復雜的節奏型

        探戈音樂的風格特點由它特殊的節奏型決定,傳統的探戈音樂廣泛使用附點音符和切分節奏,但沒有形成固定的節奏模式。皮亞佐拉的新探戈音樂在傳統探戈的節奏基礎上,大量使用強弱拍倒置,使音樂更加活躍、動感。例如《自由探戈》中的低音織體3+3+2節奏的使用,將原本4/4拍八個八分音符的基本劃分改變為3+3+2的劃分形式,產生三個節拍重音,強化弱拍的地位和節奏重音。皮亞佐拉的作品還大量使用復拍子類型節奏技法,打破了傳統音樂的節奏規律,形成了與眾不同的聽覺感受。

        (三)復調技法的運用

        復調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獨立意義的聲部同時進行,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多聲部音樂。皮亞佐拉的探戈創作運用了復調的創作技法,突破單聲部旋律的單一性,使探戈音樂由單聲部進行拓展為更加豐富和立體的多聲性音樂。例如皮亞佐拉的《遺忘》中的部分樂節采用了復調的對位技法,在他為探戈樂團創作的《組曲》中,第二樂章也大量使用了賦格形式。多聲部復調音樂的創作手法為皮亞佐拉的新探戈音樂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發展方向,復調音樂形式不僅為他的室內樂作品提供了更清晰的音樂思路,而且多聲性音樂的立體化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三、皮亞佐拉的新探戈音樂產生的影響

        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無論從理性的作曲技法還是感性的情感表達都對探戈音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的探戈音樂大多以樸素的生活為題材,例如《再見諾尼諾》是皮亞佐拉表達了對已故的父親諾尼諾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的音樂真實地反映了阿根廷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追求,寬廣的胸懷、對人性的剖析、敢于直面生活、對生命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淋漓盡致的表達,受到阿根廷人民的熱愛和推崇,并震撼著一代又一代音樂人。皮亞佐拉還將班多鈕手風琴發展為探戈音樂的主奏樂器,它圓潤的音色和別具一格的演奏方式賦予探戈音樂更獨特的音樂魅力。

        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以新穎的音樂元素和真實的內心情感表達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關注。他的探戈不僅是狹義的音樂體裁,更是一種寬廣的民族音樂文化。迷幻、憂郁、分裂、感性的細膩表達和豐富的音樂語匯扣人心弦,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期待和遐想。如今作為高雅藝術的探戈隨著審美價值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皮亞佐拉的探戈藝術在全世界已經占據重要的地位,在20世紀的音樂領域,他的新探戈音樂為其他藝術領域帶來了深刻的啟發,也為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陳軍.阿斯多爾?皮亞佐拉和他的探戈音樂[J].音樂探索,2007,(02):72-75.

        [2]袁佳.阿根廷音樂初探[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4,(04):88-94.

        [3]倪佼.皮亞佐拉新探戈音樂的創作特征[J].大舞臺,2014,(08):149-150.

        [4]楊博華.皮亞佐拉探戈音樂初探[J].音樂創作,2013,(08):171-173.

        [5]金鑫.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J].大舞臺,2011,(09):79.

        [6]常林,朱泓.皮亞佐拉音樂創作中的探戈元素歷史淵源與風格特點之探究[J].音樂創作,2014,(08):172-174.

        第6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關鍵詞]迪斯尼;音樂電影短片;古典音樂

        動畫電影《幻想曲》由迪斯尼于1940年創作推出。當時沃爾特?迪斯尼打算每隔幾年就重新推出《幻想曲》新版,但直至60年后這一構想才得以實現。為慶祝千禧年的來臨,迪斯尼便決定將原版《幻想曲》進行修輯,再重新配樂,迎接新世紀。于是《幻想曲2000》誕生了,它是《幻想曲》(1940年版)的續片,從內容上可以說是一件十足的藝術品。它仍沿用沃爾特將動畫與古典音樂結合的思想,是古典音樂、傳統動畫與先進科技精彩融合的藝術作品。改頭換面的《幻想曲2000》被搬上超大銀幕,將觀眾的視聽享受帶到了更高的境界。每個短片的情節總能和抽象的古典音樂那么貼切地結合在一起,每個畫面的剪切都能和音樂節奏配合得恰到好處,想象力豐富,詼諧又不失風度。其一共八段動畫音樂電影短片,結合迪斯尼最經典的動畫場面搭配世界知名的音樂集合而成。其中的《魔法師的學徒》是《幻想曲》(1940年版)的保留樂章,而其他七個段落全是2000年嶄新的創作。

        各個短片的故事可看見動畫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內容包羅萬象,有飛天的鯨魚、調皮的鶴、為愛犧牲的玩具小士兵、現代紐約的日常生活以及帶來滿山春意的春神等等,風格迥異。在這部充滿想象的影片中,我們不僅能觀看到感人的動畫片,還可以欣賞到貝多芬、格什溫等偉大音樂家的不朽樂章,是喜愛古典音樂的覺上的一頓饗宴。此片是迄今為止,把世界名曲形象化的最佳影片。經典的交響樂與經典動畫交相輝映,八個動人的故事,八段華麗樂章,卡通人物與音樂家同時登場,視覺聽覺幻覺全面升華。

        《幻想曲2000》中的短片簡解:

        1.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Symphony No.5)

        《幻想曲2000》首先登場的是貝多芬的《命運》,本段落只是一個開場,純粹用一些幾何圖形的聲影變化,畫面十分超現實,色彩的多樣和紛繁已然顯現出這2000年之際的翻新確乎有著新時代的氣象。

        2.雷斯庇基:羅馬之松。(Pines of Rome)

        《幻想曲2000》第二段則是雷斯畢基的《羅馬之松》,此段的主角則是一群鯨魚,這群鯨魚在大海中遨游,整體呈現出的畫面十分優美,最后鯨魚們甚至騰空起來,飛上藍天,完全擺脫現實世界的束縛。

        3.格什溫: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藍色狂想曲》則完全不同于其他段落的純粹古典音樂,而是爵士味道的近代樂風,背景則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紐約大都會,大膽的用色及線條呈現出大都會生活的光怪陸離,各種人群的不同生活和理想貫穿著全曲,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4.肖斯塔科維奇: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

        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則是描述了玩具的故事,內容則是關于一個獨腳的木偶士兵和一個美麗的玩偶芭蕾女子在惡魔玩偶的壓迫下的愛情故事。用這個取自安徒生童話的傳說,來表達肖斯塔科維奇第二鋼琴協奏曲的一個樂章,使人深深為構思者的敏銳和創意而折服。結果自然是邪不勝正、有情人終成眷屬,本段落的人物迪斯尼則是采用電腦動畫制作,再配合傳統手繪的背景。

        5.圣-桑:動物狂歡節。(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動物狂歡節》則是描述一群正在玩耍的動作一致的鶴,卻因為其中一只鶴迷上了玩溜溜球,使得整群鶴步調大亂,那只鶴玩溜溜球的姿勢十分滑稽,弄得水花四濺,同伴也跟著遭殃。

        6.《魔法師的學徒》則是《幻想曲》。(1940年版)保留的段落,本片由迪斯尼招牌明星米奇主演,片中米奇偷懶亂施法術,睡著后甚至夢到自己指揮海浪、星辰,沒想到驚醒后才發現淹沒大水,結果搞得一團糟。

        7.埃爾加: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威風凜凜進行曲》則是模仿圣經里《諾亞方舟》的故事,這回由唐老鴨來扮演諾亞,當暴風雨來臨前夕趕著一大堆動物登上方舟,后來與洶涌的洪水搏斗,陰差陽錯的意外讓唐老鴨和他心愛的伴侶在上方舟前不小心失散,于是當所有別的動物們在洪水泛濫時甜蜜而親熱的慶幸時,我們的諾亞和他的心上人各自在方舟的一角以淚洗面,悲嘆自己的愛情。最后風平浪靜,有情人意外團聚。在獨自聽到埃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時,我從沒有想到過富于創造力的藝術家能從中提取出那樣多的情節性的啟示。

        8.斯特拉文斯基:火鳥組曲。(Firebird Suite)

        最后一個段落則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組曲》,在這部短片中,愛和生命的主題被直接昭示出來。飄逸的長發,靈動的眼睛,柔美的身軀和絢麗的圖案,從跳躍化作了飛舞,從外形的動作化成了神思的姿態,印證了生命、死亡、重生,這是幻想曲最后想要表達的意境,偉大的生命力是不會被任何毀滅力量所消滅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片中無論是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還是火鳥翻飛燃燒整片天空,呈現的光影變化帶給觀眾視覺上的震撼,為《幻想曲2000》畫上絢爛的休止符。

        第7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關鍵詞】查理德曼;鋼琴作品;鋼琴抒情方式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88-01

        20世紀90年代,查理德曼的鋼琴曲進入中國,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喜愛,查理德曼改編了《梁祝》等中國傳統曲目和《花心》等流行歌曲,使人們開始慢慢喜歡了鋼琴音樂。他那深情款款的演奏方式以及浪漫的音樂風格,掀起了一股熱烈的鋼琴音樂狂潮,得到了不同人群的關注。

        一、音樂情感飽滿、豐富

        查理德曼的鋼琴作品一經問世,就被人們譽為世界通俗鋼琴之王,他以一種親切、平靜的方式,充分地展現了作品清新、溫文爾雅、純潔的藝術姿態。他的鋼琴作品中充滿了浪漫,從接觸音樂的那一刻,他就努力尋求鋼琴與情感的融合。1976年,查理德曼情調性的鋼琴表演風格卷起了一股熱潮,他演奏的《水邊的阿狄麗娜》使他一舉出名。他的演奏充滿朝氣、活力,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富有彈性和詩意。如:他把貝多芬的《致愛麗絲》、肖邦的《E大調練習曲》等作品化繁為簡,增加了這些作品的情感內涵,讓人們聽到時,都會不自覺地被他帶入到親切、安詳和愉快的音樂世界中,因此,他的音樂被授予“情調音樂”的崇高美譽。

        二、音樂內涵豐富,使人浮想聯翩

        查理德曼的鋼琴作品曲調優美、力度柔弱、速度緩慢,充分體現出了音樂的內涵。他的作品大都以精選或改編一些世界名著的優美樂曲或片段而成,看似簡單,簡潔平緩,但是和弦多以全分解開放式排列出現具備深切的情感體驗,獨具個性。他的每一件鋼琴作品都會有一些短小而精煉的樂句,并且為了達到完美的演奏需要具備高技巧的演奏能力,也只有有鋼琴演奏技巧和音樂理論修養的音樂天才,才能達到這種藝術境界。查理德的鋼琴作品是鋼琴技巧、音樂理論修養和情感處理最完美的結合體,他具備很高的音樂理論修養水平,具備改變鋼琴演奏技巧的能力,還具有對鋼琴演奏超人的理解能力。

        三、和聲運用獨具特點,賦予了音樂新的生命力

        和聲音樂中大小三和弦的開放排列分解形式,能夠表現出優美柔情的情感。為了更好地表現鋼琴作品,查理德曼大膽地、創造性地運用大小三和弦的開放排列分解形式,來作為主調音樂的陪襯聲部。幾百年來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地領會到大小三和弦的作用,通常音樂家們為了表現一個很短暫的局部柔情,小小翼翼地用那么一點篇幅,但是查理德曼找到了一種完善表達音樂情感的最絕妙的方法,將《和聲學》中最不起眼的排列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最大限度地豐富和發展了《和聲學》理論,找到了鋼琴與情感的最佳融合點,賦予了《和聲學》新的生命力。一般情況下,多聲部音樂分為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對于音樂創作來說,主調與復調的劃分是相對的。其中,復調音樂能夠展現出和聲的美,聲部相互交織。而主調音樂形象鮮明,旋律突出,悠揚悅耳。在音樂創作中,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相結合的很多。而查理德曼獨特地運用了《和聲學》理論,大量使用了主調音樂的創作手法,使旋律的突出更加強,在旋律的聲部加入了大篇幅的八度演奏,形成了其獨有的創作與演奏風格,充分展現了自身作品的個性。

        查理德曼的鋼琴曲之所以能夠引起轟動,是因為每個人都能從他的音樂中獲得舒適的享受,他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融為一體,以古典音樂為基礎,讓人能夠從他的音樂中達到心靈上的寧靜。同時,查理德曼許多作品都使用分解和弦,在高八度上重復主旋律是他鋼琴音樂的又一個顯著特點,右手八度的使用在作品中經常出現,具有清新、明快的視聽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鋼琴創作、演奏以及音樂成就上來看,查理德曼用現代技法和配樂,獨特的鋼琴抒情方式,充分詮釋了古典鋼琴曲圈內的大忌,改變了世界音樂的格局,贏得了最廣泛的聽眾。在一個《和聲學》的小小排列形式上,為“樂器之王”插上了新的翅膀,找到了讓世人驚嘆不已的音樂新形式,為人們送來美妙無比的鋼琴作品,也指導人們更應該去認真研究《和聲學》博大精神的豐富內涵。

        參考文獻:

        [1]許民.理查德?克萊德曼經典通俗鋼琴曲[M].長春:長春出版社,1999(3).

        [2]王立.克萊德曼演奏的鋼琴輕音樂曲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4).

        [3]黃衛紅.理查德?克萊德曼音樂現象之文化分析[J].華南師范大學,2008.

        [4]吳琳,夏賢智.音樂中審美意識形態存在的狀態及其特征初探[J].大眾文藝,2011(18).

        第8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關鍵詞】 雙排電子琴;流行音樂

        一、雙排鍵電子琴的產生與發展概述

        電子琴最早是由美國發明家于上世紀20年代末發明,并于30年代制造投放市場的。1959年日本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立式雙排鍵電子琴,取名Electone,它有三層鍵盤。

        我們現在常見并熟悉的雙排鍵電子琴是日本于1991年之后生產的EL 系列。日本是雙排鍵電子琴的主產國,也是相應人才聚集的地方。它的演奏方式使其具有了多聲部用不同音色同時演奏的可能,從而可以模仿龐大樂隊的演奏效果。 聽上去豐富復雜的音樂, 每一個音符卻都是演奏者現場彈奏出來的。

        雙排鍵電子琴是由上鍵盤、下鍵盤和腳鍵盤三部分組成,還有一部分是電子軟件合成部分,采用3.5英寸軟盤或u盤,存入各種音色和節奏。他有上百種音色,如:西洋弦樂音色、銅管音色、木管音色、打擊樂音色、中國民族管弦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等各種不同的樂曲。雙排鍵電子琴上下兩層手鍵盤,一般音色都是以主奏樂器為主,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小號、單簧管、雙簧管、長笛、銅管合奏音色、木管合奏音色、二胡、古箏等;腳鍵盤通常都是以低音樂器為主,如 :低音提琴、定音鼓等。

        二、流行音樂簡介

        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按通常的說法,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后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但是,這樣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屬于流行音樂的音樂如《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馬賽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國》、《東方紅》《南泥灣》等,僅僅因為它們也在群眾中廣泛流傳而都可被劃歸為流行音樂。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音樂的音樂,由于它們流傳不開,這在流行音樂中也為數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樂之外。顯然,流行音樂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樂也不只是流行音樂。

        準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即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創作的音樂。它是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娛樂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工業’現象。(見前蘇聯《音樂百科詞典》1990年版)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

        三、雙排鍵電子琴與流行音樂的融合與相互促進

        介紹了這么多流行音樂的知識,我們了解了許多流行音樂的知識,走出了許多誤區,雙排鍵電子琴也是現代社會應運而生的產物和流行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和其他電子產品一樣,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而更新換代的。雙排鍵電子琴的產生與發展基礎的動力是現代技術和反應當代思潮的流行音樂,盡管它的卓越性能可以勝任西方古典音樂的表演,但是應面向未來,并不是面向過去。他的任務是創造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不是單一繁榮光大古典音樂。一味地迎合古典音樂勢必會限制樂器功能的研制和奏法技巧的開發,也忽視了電子樂器的創作和即興演奏的特點,有悖于雙排鍵電子琴音樂人才的培養目的與使命。所以雙排鍵電子琴應該是反映時代特點并與時展共同進步的樂器。他應站在時代最前沿,完美的結合成流行音樂的代名詞。

        雙排鍵電子琴作品其實很多都是流行音樂作品的改編,不乏很多藝術歌曲的再創造。簡單的說歌曲的類型和唱法沒有必然聯系,不能認為藝術歌曲只能用美聲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通俗歌曲只能用通俗唱法演唱。首先,三唱法的劃分本身就是不甚科學合理的,這一點己被音樂界所公認,沒有任何音樂家會認為三唱法的劃分是完全科學合理的;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種(如果加上原生態唱法和童聲唱法則有幾種),但歌曲的類型遠不止藝術歌曲、民歌、通俗歌曲二三種,還有頌歌、抒情歌曲、進行曲、隊列歌曲、軍旅歌曲、校園歌曲、諷刺幽默歌曲等多種類型;再次,音樂界無數事實證明,同一首歌可以用不同的唱法演唱。著名歌唱家劉秉義演唱過許多臺灣校園歌曲,用的是美聲唱法。香港歌星奚秀蘭演唱過許多民歌,用的是通俗唱法。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雙排鍵電子琴演奏的流行音樂有著它獨特的魅力,有著發展的強大動力,我想這與它以情動人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我們演奏樂器時也講究以情動人。交響樂作為一種表現力豐富、對人的精神有極大影響的豐富多樣的音樂體裁形式,諸如交響曲、組曲、歌劇序曲、音樂會舞曲、協奏曲等等,在音樂藝術形式中它是具有較高品位的高雅的音樂種類。交響樂的演奏需要用到多種樂器,包括鋼琴、豎琴、木管、銅管、弦樂、打擊樂等,而每種樂器的使用又都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用來表現交響樂作品主題、風格及內涵,但不管演奏者使用哪種樂器,運用何種演奏技巧進行交響樂的演奏,都需要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發揮情感在交響樂演奏中的作用。

        從歐美流行音樂在上海的傳播、在港臺的傳播、港臺流行音樂在內地的傳播,以及21世紀的歐美風等方面,論述了歐美流行音樂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影響。其中涉及到了歐美流行音樂,從上海灘傳人后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黎派音樂,所形成的中國流行音樂的第一次高峰。80年代港臺音樂傳人內地后,所形成的中國流行音樂的第二次高峰,無一不與歐美流行音樂的影響息息相關。

        從歐美的爵士樂、新民歌,到崔健所創作的搖滾。從80年代內地的通俗演唱,到外國電影音樂的流傳等,都充分體現了歐美流行音樂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影響之深刻,之久遠。歐美流行音樂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并占有領先地位。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流行音樂也在不斷發展。雙排鍵電子琴不斷 更新的流行元素也使樂器本身增添了許多現代氣息,曲子中也融合了流行的風格,日趨像流行音樂的范疇發展。

        參考文獻

        [1]2004年編著《雙排鍵電子琴基本練習教程》

        [2]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版

        [3]《雙排鍵音樂技術的引進和對中國音樂發展的影響極其趨勢走向》。

        第9篇: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范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音樂,派別林立,異彩綻放。其中阿根廷的現代音樂作品,作為一種氣質獨特的樂曲不僅在拉丁美洲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范圍內也漸漸受到了大家的關注。皮亞佐拉(AstorPantaleon Piazzolla,1921――1992)是阿根廷現代音樂家的代表之一,被譽為“現代探戈的革命之子”。他以阿根廷原有探戈的樂器、節奏、編成等要素為基礎,吸取了古典音樂及爵士音樂等一系列新的要素,創作出了新的探戈形式,開拓了新的探戈世界,在拉美及世界范圍內引爆了一場探戈革命。目前,國內掀起的皮亞佐拉的熱潮是以手風琴為主,他的鋼琴作品還尚少滲透。為了讓廣大的音樂愛好者能夠全面地了解這位不朽的探戈作曲家,以下以他的鋼琴作品為出發點,介紹其音樂創作的背景,分析其音樂作品的特點。

        一、影響皮亞佐拉創作的音樂背景

        在皮亞佐拉的音樂中,繼承了阿根廷傳統的節奏模式,但在旋律的運用上卻與傳統音樂大相徑庭。原有的阿根廷探戈是以歐洲流行的探戈輕音樂作為動機音樂,以波爾卡和華爾茲為主的舞蹈性探戈,而皮亞佐拉的作品則不然,他的探戈是為了聽而寫的音樂。在他的作品中既吸取了巴洛克時期賦格音樂的成分,同時又兼有了美國的流行音樂――爵士樂的要素,這使得探戈音樂在2拍子強烈的節奏感上,既充滿了巴洛克時代的沉重感又兼有了爵士音樂的輕。

        巴洛克音樂是皮亞佐拉音樂的原創動力,皮亞佐拉深信在探戈中加入賦格的形式會讓聽眾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在作曲時吸取了很多賦格的形式,如代表作《賦格與神秘》。但探戈并沒有因皮亞佐拉而進入古典音樂的行列,他的偉大之處是把自己民族的音樂提升到了一個比較精致的高度,同時又擁有著不變的自我準則。

        在皮亞佐拉的作品中,不僅流淌著古典音樂的要素,各種現代音樂的要素也被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其中爵士樂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受皮亞佐拉所生活的紐約城市流行音樂的影響,在其音樂作品中反復地使用爵士樂的切分節奏,這使得樂曲強弱倒置的感覺異常突出,有著強烈的節奏感。同時,皮亞佐拉還特別愛用不諧和音程,如采用突然的變調,在音樂中插入奇妙的噪音,在主旋律中頻繁插入裝飾音,其目的不僅在于裝飾,更多的像是在“游玩”。這些寫法,使探戈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特點。

        二、皮亞佐拉的鋼琴作品的特點

        以下就皮亞佐拉的鋼琴作品中富有特點的音型、節拍和節奏作一些簡單分析。

        1.音型的運用

        皮亞佐拉在使用經過句音型的時候,有著他的獨特之“筆”,他會在一個非常短小的經過句中,把這七個音符全部運用。倘若再對這七個音符仔細研究一下,還會發現這些音程均為三度關系,而這七個音的組合其實是個由三度關系疊置的十三和弦。

        譜例1:《斯坦塔托》(鋼琴小品)

        另外,由于皮亞佐拉從導師金納斯特拉(Ginastera)那里接受了新古典主義的創作技法,因此半音階的經過句在作品中也頻繁地被使用。

        譜例2:《斯坦塔托》(鋼琴小品)

        皮亞佐拉在音階的使用上,還喜歡運用單純的逐個遞進的創作手法。如探戈曲《自由》。

        譜例3:《自由》

        2. 節拍的運用

        在皮亞佐拉的作品中,節拍的運用也是豐富多彩的。如《鋼琴奏鳴曲》(第1首)中,三個樂章的節拍各不相同。在第一樂章中,4/4拍的半音階的第1主題和3/4拍的第2主題混合在一起,使主題產生了復雜的節奏感。在第二樂章中,連續的8個變奏更是頻繁地進行著節拍的切換,主題先從4/4拍開始,逐漸變化為2/4-3/4-6/8-4/4-4/4-4/4-3/4,到最后回歸主題,使得該變奏的形式呈著多樣化的格局。第三樂章則為2/4拍,是以8分音符和16分音符為主的托卡塔形式。

        又如《鋼琴組曲》(第2首)中,首先在“前奏曲”(Preludio)中運用了12/8拍,緊接著在“西西里舞曲”(Siciliana)中則運用了6/8拍和9/8拍的形式,再在“托卡塔”(Toccata)的部分中運用了3/4拍,但值得注意的是左手卻運用了6/8拍,該樂段中這兩種音型交替反復使用,直至全曲結束。

        從上述兩例中,可以發現皮亞佐拉在節拍的運用上,不僅僅使用傳統的單拍子形式(如2拍子、4拍子等),混合拍子在作品中也屢屢出現(12/8拍、6/8拍和9/8拍等),音樂也由此變得復雜且有生機。

        3.節奏的運用

        探戈存在以下幾種基本節奏:

        a.康同貝(Candombe):非洲的奴隸敲擊太鼓進行跳舞的一種儀式的節奏(1870年左右)。①

        b.古瓦希拉(Guajira):18世紀起源于西班牙的3拍子民謠,運用在即興詩和舞蹈中(1800―1850年左右),逐步轉化為6/8拍和3/4拍兩者結合的復雜的節奏型,到1870―1880年左右,轉變成為吉他伴奏,節奏由復雜變為簡單。②

        c.哈巴涅拉(Habamera):最初來源于古巴,后成為面向歐洲為主的意大利民謠,又稱拉•唐桑(La-danza)(1855年-1875年左右),它與黑奴帶來的非洲舞曲等構成了探戈節奏與旋律的原型。③

        d.探戈-昂塔魯斯(Tango-Andalonse):a與c組合而成(即康同貝與哈巴涅拉的組合),是太鼓的節奏和悠揚的非洲舞曲旋律的完美結合,具有強烈的節奏感。

        對于探戈來說,節奏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皮亞佐拉對阿根廷傳統的探戈進行了徹底的革命,產生了一種新的探戈形式(QuintetoTangoNuevo),④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a.皮亞佐拉的音樂中不僅繼承了阿根廷探戈的基本節奏 2拍子反復的強烈的節奏,在此基礎上,皮亞佐拉還對其進行了新的改變。也就是在每拍的后半拍上加上重音,這成為皮亞佐拉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節奏型。

        b. 皮亞佐拉常用的節奏音型是由古巴草原向歐洲流傳的哈巴涅拉以及西班牙的探戈混合而成的音型,原本是4拍子,但皮亞佐拉改變其拍子,使之成為3+3+2的音型。3+3+2=8個半拍,皮亞佐拉還在拍頭的第1拍上注上重音,豐富了節奏感。在《米隆加》(Milonga)的節奏音型中,全部55小節中就有44小節(占80%)運用了該節奏型。

        譜例4:《米隆加》(鋼琴小品)

        如果用音符來表示則為

        現在的皮亞佐拉將該節奏變化為⑤

        c.皮亞佐拉在音樂中還喜歡運用切分音,以前的探戈中并非沒有切分音,但皮亞佐拉在作品中卻頻繁使用,往往與低聲部的固定節奏音型形成一定的對比,從不孤立地單獨使用。因為皮亞佐拉不喜歡非常單一的以一拍一拍形式出現的節奏音型,而是在很長的樂句里加上細致的、微妙的節奏變化,使音樂富有動感,所以切分音就成為了他的所愛。

        基于上述因素,不難發現節奏在皮亞佐拉的音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結語

        追述音樂的發展,探戈音樂與古典音樂在不同的階層孕育和發展,它們有著很大的相異性,皮亞佐拉用他那充滿個性的音樂語言,創造了一種脫胎于民間而風格莊重的紳士音樂,將探戈推到了一個無法估量的高度,給后人留下了豐厚的音樂遺產,成為此領域中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現在,國內對皮亞佐拉手風琴演奏的探戈較為熟悉,但皮亞佐拉的鋼琴音樂還尚少滲透,希望他的鋼琴作品能逐漸被大眾接受和喜愛。

        附錄一:皮亞佐拉的生平介紹

        皮亞佐拉戲劇性的人生可劃分為如下3個階段。

        第1階段:初期(1921年――1953年)

        成長在紐約――對手風琴的無趣――熱衷于手風琴――放棄探戈音樂,寄希望于古典音樂――交響樂《布宜諾斯艾利斯》獲國際大賽的第1名。

        皮亞佐拉于1921年3月11日出生于阿根廷的馬•德•普拉塔 (Mar del Plata)。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1925年,全家移居到了美國的紐約。在皮亞佐拉8歲時,父親花19美元買了一臺手風琴送給他,最初的皮亞佐拉沒有一點興趣,但是到了10歲時,興趣大增,每天要練習很多時間,奠定了作為手風琴演奏家的基礎。1933年,皮亞佐拉在紐約聽了移居匈牙利的演奏家Bela Wilda的演奏后,深受感動,并得到了大師的指點,學習了基礎的和聲和作曲技法。

        1939年,皮亞佐拉作為托羅依羅樂團的手風琴演奏者,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定居下來,但那時的皮亞佐拉始終沒有忘記要成為古典音樂家的夢想,跟隨著名的作曲家希那斯特拉繼續學習,從此奠定了正規的和聲基礎。此時的皮亞佐拉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古典音樂的作曲家,他認為“我讓我自己成為自學的天才,我對探戈的感覺不好,我已經放棄它了。取而代之的,我是個交響曲、序曲、鋼琴協奏曲、室內樂、奏鳴曲的作曲家,每一秒鐘在我的腦海中會投射出上百萬個音符。”于是,皮亞佐拉幾乎完全放棄了探戈音樂,開始探尋新的命運。1951年創作的交響樂《布宜諾斯艾利斯》獲得了法比安•塞維滋基(Fabien Sevitzky)大賽的第1名。也正是由于這首作品,為皮亞佐拉贏得了法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從此創作有了質的飛躍。

        第2階段:中期(1954年―1960年)

        巴黎留學――矛盾中搖晃、掙扎――茅塞頓開,鎖定探戈――探戈革命――《阿帝諾斯-諾你諾》。

        1954年8月,皮亞佐拉到法國跟隨著名的作曲家納第阿•普朗熱(NadiaBoulanger) 學習。在這段時期里,皮亞佐拉在探戈和古典音樂之間搖晃。此時,導師給了影響他一生的珍貴建議:“探戈才是你的真正原創動力。”皮亞佐拉茅塞頓開,決定鎖定探戈。

        在探戈音樂的發源地――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們穿也探戈、行也探戈,整個城市彌漫了狂野激情和悲傷哀怨的情調。20世紀20年代,卡洛斯•卡德爾和他的舞蹈隊將探戈舞帶到了巴黎,改變了探戈只在下層社會中傳播的卑賤出身,從此,探戈征服了巴黎。同時為了迎合上流社會,又對探戈進行了一些修整,淡化了探戈中充滿野性的成分,使之優雅,漸漸成為了一種國際性的舞蹈種類,在世界范圍內擁有了無數的探戈迷。難怪阿根廷前總統卡洛斯•梅耶曾這樣說過,“Tango is happiness!――探戈就是幸福!”探戈的激情和藝術,促使了皮亞佐拉的回國發展。

        1955年7月,從巴黎學成回國的皮亞佐拉組成了8重奏樂團與管弦樂隊,以演奏探戈音樂為主,使得布宜諾斯艾利斯成了一座充滿別樣探戈氣味的城市。1959年,皮亞佐拉的父親去世,皮亞佐拉寫出了著名的代表作《阿帝諾斯-諾你諾》,對于這首作品,他曾說道:“當時,我好像被天使包圍著,使我寫出如此絕妙的音符,我甚至對這一切深感懷疑。”⑥對于這首作品,皮亞佐拉至少采用了二十種不同的配器來演奏,這是一首伴隨了他一生的杰作。自此以后,代表作接連不斷。

        第3階段后期(1961年――1992年)

        九重奏樂團――《自由》――電子樂團――徹底的“自由”

        1971年以后,皮亞佐拉結成九重奏樂團。1974年,他移居意大利,錄成了聞名世界的探戈曲《自由》,全曲先以充滿力量感的節奏出現,強大的力量逐漸轉化為溫柔,最后成為甜蜜。樂曲因有很強的藝術性,博得了大眾的喜愛。1975年,他又組建了電子樂團,從這以后,皮亞佐拉在世界各地進行演奏。1987年8月,在紐約滯留期間寫了鋼琴曲《天鵝》與《前奏曲》(三首)。1990年8月4日,皮亞佐拉突發腦溢血,從此臥病不起,于1992年7月4日去世,享年71歲。

        1馬小蕓.《F代のアルゼンチンのピアノ作品における特柵窩芯卡Dヒナステラとピアソラを中心に》,2006.3:p52

        2、小沼純一.《ピアソラ》.河出房新社,1997:p51

        3、梁毅梅.《探戈大師Astor piazzolla對探戈音樂發展的影響》.四川音樂學院

        4、盤儷湔. 《アストルEピアソラLうタンゴ》. 青土社,1998:p27

        5、小沼純一.《ピアソラ》.河出房新社.1997年:p13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素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 日韩1区2区3区蜜桃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原创 | 午夜性色福利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