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鎮思想文化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鄉鎮 ; 文化站;建設;對策建議
鄉鎮綜合文化站是集網絡培訓、圖書閱讀、遺產保護、廣播影視、文化娛樂、科普推廣、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機構和場所。鄉鎮綜合文化站是老百姓享受農村文化的平臺,雖然現在許多鄉鎮的文化站都已經建立,但是大部分鄉鎮綜合文化站有名無實。從總體上看,農村文化工作仍是一個相當薄弱的環節,不少地方的文化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尤其是鄉鎮綜合文化站出現了嚴重的滑坡現象。如何做好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工作,是每個文化站工作人員要深思的問題。本了一些粗略的思考。
一、明確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工作職責
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背景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顯現出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鄉鎮綜合文化站對促進和繁榮基層文化服務,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積極作用。鄉鎮綜合文化站的主要職能是緊緊圍繞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和群眾性的文化體育活動;根據上級業務部門和鄉黨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結合本鄉鎮實際工作,制定本鄉鎮文化工作計劃,經過領導審核批準,組織實施;及時向廣大群眾宣傳當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健康的文藝節,有針對性地舉辦專題節目;做好文化服務站圖書室內圖書資料的統計、借閱、保管及體育器材的登記管理工作;做好廣播、有線電視實施的維護保養工作;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抓好活動組織工作。
二、鄉鎮綜合文化站的現狀
1.領導重視程度不夠。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作雖然國家相當重視,但是很多地方的基層領導重視程度卻普遍不夠。鄉鎮綜合文化站并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在對基層領導的政績考核中,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并沒有列入考核范圍。領導及相關部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重點、工作中心經濟建設上,而忽略了精神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導致文化站人員得不到應有的位置,文化干部被混崗使用,難以評上專業技術職稱。甚至在有些領導眼里,文化站可有可無,根本就無地位而言。處于這樣的境地,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職能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發揮。
2.鄉鎮綜合文化站功能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改革開放以來, 各級黨委和政府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落實一系列的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項目,特別是各鄉鎮都建設有集科普培訓、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圖書閱讀、科技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在文化站里建立和完善了區域城鄉文化設施共享機制,利用網絡設施,開展遠程教育系統,網絡培訓、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資源。但一些鄉村的設施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有的成了擺設,造成了文化資源的浪費。有的文化站管理不善,閱覽室和電腦室桌子上落滿灰層。使鄉鎮綜合文化站功能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3.鄉鎮綜合文化站隊伍不穩、素質偏低、服務能力不強。專職人員缺少,力量薄弱,影響文化站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從年齡結構上看、年齡老化、缺乏活力、缺編空崗、專干不專和待遇偏低的情況比較普遍,造成隊伍不穩。近年來,調進或分配的新增人員大多是非專業人員,從事文化工作力不從心,鄉鎮綜合文化站隊伍的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都尚不盡如人意。由于受到體制、編制、職稱、待遇等諸方面的因素限制,文化站在人才的調動和引進方面相當困難,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問題也非常突出。文化站干部基本上承擔著大量其他行政工作任務,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農村文化中去,業務技能逐年下降,藝術門類的輔導、文化活動的組織無法勝任的問題比較普遍。
三、做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的措施
1.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和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建設工作。領導對文化工作的真正重視,是搞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的關鍵。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群眾文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納入日程,與各項中心重點工作掛鉤,要精心策劃,傾力組織 。支持鼓勵農民自辦文化的具體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群眾性文化社團組織、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定期舉辦農民讀書活動、農民文藝匯演、區城性體育比賽,為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展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制定管理制度對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實行從業資格制度和表彰獎勵制度。
2.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功能作用。落實好鄉鎮綜合文化站設施建設,保障各項文化活擁目展。各級黨委和政府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落實一系列的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項目,以各級政府為主導作用,以鄉鎮為主要依托,以村組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加大力度。要把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成為集科普培訓、文藝演出、廣播影視、宣傳教育、圖書閱讀、科技推廣、網絡培訓、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
3.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隊伍建設。要做好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工作,基層文化人才是關鍵。要選好站長要選有敬業精神和業務水平的站長,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是農村文化工作的領頭雁,直接影響農村文化工作的開展。鄉鎮領導要對文化站人員實行專職專用,讓他們有充足時間,充沛的精力做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工作。不斷提高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4.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綜合文化站要結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的民族文化特色,組織開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高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斷創新文化活動內容、形式,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先進性、廣泛性、趣味性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鄉鎮綜合文化站充滿生機和活力。可以開展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家庭評比活動。結合相關節慶日舉辦文化節、藝術節、讀書節、體育運動會等活動;開展集娛樂、健身、休閑為一體的群眾廣場舞比賽。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來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他們享受文化生活帶來的樂趣,讓基層群眾成為文藝大舞臺的主角。
四、建立健全管理體制
鄉鎮綜合文化站要完善相關系列管理體制。要加強縣對鄉鎮文化工作的管理、指導職能,并將文化工作納入鄉鎮工作目標考核的內容,要明確責任目標,加強工作考核。要結合本鄉鎮的實際情況,制訂鄉鎮綜合文化站相關配套規章制度,要建立健全競爭、激勵、約束機制和崗位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日常工作各項制度。建立監督制度,總結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各種問題。以省、市、區相關會議的精神為指導,將鎮制度細化落實。通過建立健全新的管理制度,不斷增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的管理能力,才能不斷激發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建設活力。
總之,鄉鎮綜合文化站是農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是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課堂。只要政府關心、領導重視、社會支持、部門協作,鄉鎮文化建設就能充分發揮文化的社會教育功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農民文化素質、農村文明程度,完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
參考文獻:
[1]方亮.我國農村文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03.
[2]葛慧君.切實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今日浙江,2009.02.
一年來**文化站在文化局的指導下,在鎮委、鎮府的直接領導下,結合本站的實際情況,積極發展和管理社會文化事業,能圓滿志完成各級領導交給的任務。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認識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同志在去年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其中一重要思想就是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并強調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社會主義文化”。這一文化構想,為21世紀的中國描繪了一幅全新的文化藍圖,指明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也明確了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二、圍繞鎮委、鎮府的中心工作,同時做好文化工作
開展文化工作的同時,必須以鎮委、鎮府為中心、結合實際積極開展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一年來,我站在春節期間積極配合鎮委、鎮府舉行了我鎮歷史上首次的煙花焰火晚會,觀眾觀看人次有一萬多人,豐富了春節期間的文化活動,使人民群眾有一個喜慶祥和的節日。在體育方面圓滿,成功地組織舉行廠礦,村、部門的男子籃球賽,受到鎮委、鎮府的好評;今年中旬,組織乒乓球愛好者與鄰鎮及市有關部門進行多場友誼賽;春節期間,組織電影隊在圩鎮、部分村以及廠礦連續放映七場電影,觀眾平均每場有600人次,既滿足人民群眾和打工一族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需要,又達到健康的宣傳效果。貫徹執行二一三一工程,每月每村放映一次,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三、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
按照“開放搞活,扶植疏導,面向群眾,供求兩益”的精神,結合我鎮的客觀實際和當前文化市場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按照《文化市場管理條例》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明確經營指導思想,守法經營,使文化市場管理走上軌道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健康有序地發展。
1、抓好演出隊伍的管理
演出隊伍的演出是必須經市演出公司安排到我鎮演出,部分是帳蓬演出,隊伍差不齊,素質有好有壞,單憑演出目錄是不能發現問題,必須進行演出跟蹤,才能有效地檢查演出質量。一年來,我站在派出所的配合下,認真抓好文化市場的管理工作,多次查處了一部分無證演出的劇團,馬戲團以及無證演出團,凈化了文化市場。
2、抓好新型娛樂場的管理——網吧
新型娛樂——網吧,部分外省、市、縣及本省已有部分青少年對網吧已達到癡迷的程度,嚴重地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站在鎮委、鎮府以及公安部門的支持下,對全鎮娛樂場進行了登記、造冊,掌握有效證據,在文化局的協助下,按文化管理條例查罰了三間無證經營的網吧、視吧,使文化市場健康發展。
3、做好防火防患的安全工作
文化娛樂場是給人休閑、娛樂的場所,做好防火措施是確保人身安全的主要依據。一年來,多次檢查轄區范圍的娛樂點,對存在安全問題的娛樂點進行停業整改,經驗合格后方準營業。如浪峰網吧,存在消防器材不足,地面鋪設地毯,電源線過細,嚴重地存在安全隱患,經檢查整改后,落實了安全措施,達到了安全要求。
四、存在問題
一年來,我站在鎮委、鎮府的領導下,雖然圓滿地完成鎮委、鎮府的中心工作,取得一些成績,但文化事業的發展還遠遠達不到基本要求,文化站的硬件設施還未能有效地解決,缺少舉辦文藝演出的場地和基本設施,農村文化陣地完全設有發揮,群眾的素質偏低,文化創新思想較為保守,嚴重地障礙了經濟開發。
五、2003年工作計劃
繼續堅持以同志“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以十六大精神為動力,遵循“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和同志在十六大提出的“以時俱進”的創新思想,團結務實,銳意進取,努力實現開拓創新、積極健康、豐富多彩,服務人民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
1、多匯報、多請示,爭取領導的支持,把文化事業的發展放在日常的議事日程上來;文化事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當地政府以及社會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投入,領導重視,是行之有效的最好辦法,是解決文化設施的重要依據。
2、加大力度,爭取農村文化陣地能發揮作用,使農村文化百家爭鳴,農村文化是提高群眾素質的發源地,爭取農村陣地的發展,是引導農村文化進入千家萬戶,形成健康的精神糧食,逐步提高農民的文化函養素質。
3、抓好文化市場的管理,使文化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一、我縣文體系統隊伍基本概況
截止2014年11月,我縣文體系統工作隊伍具體如下:
1、縣文體局機關現有工作人員13人。其中局長1人,副局長2人,主任科員1人,副主任科員1人,科員4人,工勤人員1人,事業編人員3人;本科學歷6人,專科學歷4人,高中及以下學歷3人。
2、縣文化館現有工作人員9人。其中本科學歷3人,專科學歷5人,高中及以下1人;副研究員(作曲)1人,中級館員1人,三級編導1人,三級演員1人,助理館員3人,其他2人。
3、縣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3人。其中管理員1人,助理館員2人;本科學歷1人,高中及以下2人。
4、縣民歌展演團現有工作人員42人。其中團長1人,副團長1人,團長助理1人,辦公室主任2人,演出人員37人。
5、黎苗文化傳承人102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99人。
二、我縣文體隊伍建設的主要成效
(一)深入了解人才狀況,不斷改進人才工作。我局一直以來十分重視人才工作,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斷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穩定文化人才隊伍。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全局文化人才工作和鄉鎮文化人才隊伍狀況進行調查摸底。經調查,廣大干部思想素質較高,工作認真負責,能積極為文化工作服務,但也存在干部創新意識不強、業務知識不牢固等問題。根據我局實際,樹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職成才”的理念,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堅定、結構合理、政績突出的黨政領導干部隊伍,培養造就一支奮發有為、業務精通、素質較高的機關干部隊伍,打造一支才藝過人、業務過硬、特色鮮明的鄉鎮文化人才隊伍,為我局開展全縣文化工作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持和組織保證。
(二)開展人才培訓工作,培養文化人才。今年以來,我局開展了一系列培訓活動:一是開展群眾路線學習活動22次,學習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系列講話精神、省級和縣級文件精神等,通過學習宣傳,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人才工作,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促進干部工作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二是舉辦體育場地普查、文物普查、文化共享工程暨農家書屋培訓等業務培訓班,提高工作人員業務能力。三是開展以文化示范村骨干為主要培訓對象的舞蹈、民歌創作、織錦、攝影等培訓班,共18期,培訓人數達661人次,同時派出輔導老師到各鄉鎮、村輔導80多人次,受到了群眾的高度贊揚。
(三)狠抓隊伍建設,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是年初組織制定和實施《自治縣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文體行動綱要2014》,對我縣2014年文體工作進行全面計劃,按職能將工作任務分解到人,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將工作目標實行量化管理,使文體各項工作得到有效開展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二是進一步建立健全《自治縣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內部制度匯編》中的21項制度,強化隊伍規范管理。三是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使我局工作、隊伍建設形象良好、作風扎實、工作效果明顯、辦事效率提升,努力打造人民群眾滿意的單位。
(四)發揮文化人才最大成效,開創文體工作新成績。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元旦、春節期間組織舉辦了文藝演出、迎春游園、萬人迎春健身環營根河長跑賽等系列文體活動;黎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節期間,組織舉辦了《奔格內·待內典》三月三主題歌會、中外書畫作品展覽、黎苗歌舞串燒、萬人打柴舞、瓊劇展演、通宵電影放映、農民籃球錦標賽等多項活動;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組織舉辦了“云湖杯首屆荷花節”和“云湖書畫創作基地揭牌儀式”;七一組織全縣機關健身隊舉辦《慶七一·頌黨恩》文藝晚會;國慶期間,聯合縣委宣傳部舉辦了慶祝建國65周年“愛國歌曲大家唱”歌唱比賽。二是積極組織文化下鄉活動。開展文藝下鄉演出活動40場,受益人數達3萬多人次,送瓊劇下鄉演出14場,送書下基層活動33次,贈送各類圖書雜志1.5萬余冊,送電影下鄉活動1198場次,觀看人數達40多萬人次,電影放映點遍及全縣各鄉鎮、行政村、村小組,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益服務目標;協助省瓊劇團和省歌舞團在我縣三月三廣場演出《晉宮風云》《玉喬龍》等4場大型古裝瓊劇和原創黎族舞蹈詩劇《黎族故事》;在全縣分東西南北4個片區,每季度舉辦一場由片區內鄉鎮聯合進行的文藝專場演出活動,全縣共舉辦16場,每月在縣城組織一場由每個鄉鎮輪流承辦的黎苗文化示范村文藝隊專場演出,至10月份己有8個鄉鎮組織了8場專場演出,積極組織各鄉鎮、各文藝示范村開展各種文藝交流演出活動,截止10月底,全縣共開展各種文體活動200多場,極大的豐富了城鄉群眾文化生活。三是文藝創作碩果累累。民歌展演團到黑龍江省黑河市參加由國家文化部主辦的第五屆中俄文化大集匯演及全國春雨工程邊疆行惠民演出活動,表演打柴舞和黎族婚禮等黎苗歌舞;舞蹈《花屐舞》在全省“三八”節舞蹈比賽中再獲金獎;健身舞《是個好地方》參加全省“中國彩票杯”鄉鎮惠民比賽,獲三等獎;現代雙人舞《咱們倆》在全省第十三屆東西南北中文藝匯演中獲二等獎。四是體育競技屢創佳績。在2014年省少年兒童游泳錦標賽中,獲12枚金牌、14枚銀牌、29枚銅牌和女子團體總分第四名、男子團體總分第五名;在2014年省少年田徑錦標賽中,獲3枚金牌、1枚銅牌;在省趣味體育運動會中,獲7個二等獎及團體總分第三名。
三、存在問題
雖然我們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對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是:
(一)編制少,人員配備不足。行政人員編制僅9人,除去3個領導職位,7個內設崗位工作人員不足1人,加上人員結構老化,另外,文體活動、文化惠民活動越來越豐富,許多工作難以開展;縣文化館缺文化干部;縣圖書館缺工作人員,隨著借閱書籍人數不斷增長,為滿足群眾需求,圖書館每天晚上及周末都免費開放,工作人員缺乏、壓力大;體校編制長期得不到解決,田徑、沙灘排球等體育布局項目訓練只好外聘教練。
這就要從充分了解我縣農村文化的發展現狀入手,我們承德縣現有人口42萬,而我館的人員只有10名,且專業人員只有6名,如果按人均是七萬分之一,靠我們自己是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并且縣內沒有一個專業的民辦劇團。花會人員新老不能交替,也日漸衰落。農民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見到熱鬧,看到劇團花會的演出。隨著農村文化廣場的興建,一年到頭最活躍的文化活動是農閑季節中老年婦女為主力的健身秧歌隊。就是這些也是近兩年才剛剛興起。達到一定水平的文藝演出,在農村簡直是鳳毛麟角難得一見。面對當前農村文化生活普遍的不景氣,怎樣才能了解農民的心聲,制定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計劃和措施呢?我們認為
第一,政府要高度重視。高屋建瓴。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文化的高度重視,對文化投入的不斷增加,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有些領導,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著重經濟輕文化的思想。但隨著十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對干部的去留和升遷問題上,不再以GDP的高低論英雄,還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出,都為文化活動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前所未有的機遇期。有些干部才逐漸轉變了思想。特別是某些鄉鎮干部,他們思想的轉變會直接關系到農村文化生活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們文化工作者工作的展開。直接關系到民生。隨著國家對文化體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文化休閑廣場的加速建設,也為農民的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第二,一專多能,文化館的專業人員要努力學習。
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適應群眾文化發展的需要,我們承德縣文化館要克服專業人員少,被服務人員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這就要求我們的人員具備一專多能。我們不僅要繼續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不斷加強對當前有關國家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還有文化理論和文學知識的積累和儲備。進一步強化對我們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為新農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做出貢獻。我們縣級文化館作為基層的,具有固定辦工場所,具有專業人員負責幾十萬人口文化生活的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我們每年都輪番到市里,省里的對口單位進修,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一專多能。例如:我館有一個舞蹈老師他不僅教舞蹈、還表演、還要主持節目、還要輔導舞臺劇小品等。那么我是音樂聲樂專業畢業,我現在承擔的是文字工作(包括創作演出題材的小品、快板、三句半、散文詩、主持詞等等)還要主持、輔導、演唱、表演等等。最后一位學器樂的。他教薩克斯、古箏、作曲、指揮等等。這就是我館唯一具有演藝能力的三個人。我們的擔子很重,但是學無止境。
第三,輔導培訓農村的文藝骨干。
在農村文化活動中,,擁有著一批優秀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多才多藝的文化帶頭人、文化熱心人。這些人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躍農民文化生活的中堅和主體。在組織發動農村文活動中有著群文專業干部無法比擬的優勢和作用。一方面我們加強對這些土生土長的文化人的尊重意識,盡力為他們搭建和創造展示才藝的平臺和空間。另一方面我們還懷著向他們虛心學習的精神和態度,把他們請到文化館來,共同探討活躍農民文化生活的點點滴滴。并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的為他們解決秧歌、廣場舞、戲曲、聲樂、攝影、書法、器樂等等技藝的提高問題。手把手的有針對性的地教會他們。讓他們一個點帶一個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每年還定期舉辦各類培訓班,如果農民需要,我們還下基層,住農家虛心傳授。隨著各種文藝知識的普及,普遍提高農村農民的藝術造詣,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讓他們按正確的軌道發現美、歌頌美、傳承美。做一個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合格農民。
第四,文化下鄉演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
關鍵詞:農村;農民;體育;建設
中圖分類號:G812.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421(2012)07-895-03
農村體育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內容,是新農村的建設取得全面進步的基礎,是全民健身事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實現全民健身的必要途徑。根據我國十六大及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其中強調“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文體活動,保護和發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農村文化生活的載體和手段,引導文化工作者深入鄉村,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說明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推動農村體育健身,各級政府都為此作出很多努力,農村體育健身工程得到大力的推進,取得了不少成績。
筆者經過親自走訪、實地考察,在湖南農業大學農村學生中發放調查問卷和查閱他人研究成果和文獻的形式展開案例和數據的收集工作。通過嚴謹的調查分析,試圖全面了解湖南農村體育建設的現狀,探討大力發展湖南體育建設的主要對策,從而引導農民抵制迷信,崇尚科學,破除陋習,移風易俗,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和先進的思想觀念,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更好更快的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風文明”建設。
1、湖南農村及農村體育的概況
湖南是我國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之一,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省總人口數為6327.42萬人,位居全國第7,其中農村人口為4587.63萬人,占了總人口的70%,可見湖南人口的構成仍以農村人口為主。為徹底貫徹中央精神,湖南省政府在《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中提出“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高農民健康水平”,同時在《湖南省“十一五”體育發展規劃》也指出:“堅持體育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以人為本,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在《湖南省體育事業“十二五”規劃》更明確指出:要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徑工程”,要在市(州)、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四級均建體育健身場地設施,還明確規劃到2015年,全省各縣(市、區)建1個全民健身中心,建10處以上健身路徑等。
通過“十一五”期間的規劃和建設,湖南全省上下都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更以全民健身日為契機,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湖南省人民群眾體育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全省總人口的28.6%,位居全國的上游。全民健身工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人民群眾健身設施條件大為改觀,一大批“路徑工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被群眾譽為“民心工程”。“十二五”期間,湖南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視社會事業發展、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戰略部署,同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升級,這也為體育事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湖南省廣大人民群眾對體育的需求也更加強烈,體育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離不開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各級政府對體育的功能和作用的認識在不斷的深化,全省體育事業發展所需的各種條件和環境都得到進一步改善。
2、湖南農村體育建設存在的基本問題
2.1 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對農村體育建設投入經費較少湖南是我國的農業大省,比起相鄰的廣東沿海和東南沿海,湖南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而經濟是社會發展的根基,同樣也是農村體育發展的基礎,農村體育建設發展的水平取決于經濟發展所能提供的物質條件與個人經濟收入。以及在此基礎上引發的人觀念、思維與行為方式等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對體育事業的經費投入以及個人的體育消費水平。湖南經濟具有典型“城鄉二元結構”,城鄉差距和物質差距并存,農村人口的人均收入只占城鎮人口的1/3左右,且農民基本不享受社會福利,而城鎮居民享受到了各種福利和補貼,實際的城鄉差距更大。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農村集體收入用來體育建設的經費很少、農民個人收入用來體育消費也很少。同時政府資金對農村體育建設的投入力度不大,資金投入集中在少數示范村,覆蓋面不大。表1是對來自不同地區和村落的本校90名農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的結果統計之一。
從表1可以看出,嚴重滯后的城鎮化水平,制約著農民的行為取向和生活方式,近郊農村,由于交通、經濟等方面的優勢,在體育建設方面走在農村前列。但是,筆者進一步詢問被調查者,發現其公共體育場地多數是該村學校或者周邊廠家所建的籃球場。一般農村和偏遠農村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勞動形式仍然是以重體力勞動為主,文化和體育生活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享受,能夠投入到其中的個人收入幾乎沒有。
2.2 農村體育建設基礎薄弱。基本活動場所和器械缺乏調查資料表明:占我國國土面積16.5%和29.92%的城市人口擁有場館比重占78.8%,占國土面積83%和70%以上的農村卻只擁有20.20%。盡管農村地域廣、體育潛力大,但目前農村體育建設的物質基礎比較薄弱。多農村居住地以村落和姓氏宗族為主,甚至還有相當多的山區農民是單門獨戶,部分村寨交通落后、信息封閉,過著傳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由表1也可以分析出,多數農村都沒有體育建設規劃,沒有體育建設基礎,缺少基本的活動場所和運動器材。
2.3 農村體育建設意識淡薄,組織機構欠缺 農閑時候,多數農村缺乏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電視、閑聊、紙牌與麻將為他們主要的消遣方式。農村人口普遍文化素質不高,體育價值觀念與城鎮人口有一定的差異。體育作為一種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的耗能消費運動,在農村還沒有普及開來,甚至被誤解和排斥。雖然多數湖南農村居民無論是在潛意識里還是表意識里,都對傳統體育活動的休閑娛樂價值予以認同和接受。但仍有不少農民朋友,特別是老年朋友,認為自己常年勞作,那已經是一種足夠的鍛煉,不需要再在農閑的時候給自己找事情做,體育意識淡薄。同時,農村體育服務隊伍結構以及其整體素質與農村體育發展的要求也不相適應。據調查,湖南省鄉鎮政府沒有體育領導機構的占45.6%,沒有鄉鎮干部分管體育工作的占48.7%,沒有農村體協及其他農村體育組織的占83.4%,這足以說明湖南農村體育組織管理機構還很不完善。就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而言,湖南全省共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2000余名,其中農村只占1/10,平均數萬農民才擁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顯然不能滿足要求,農村體育骨干隊伍貧乏,極大地制約了農村體育的發展。
2.4 流動人口比例大,體育活動組織困難,傳統體育項目后繼乏人 農村人口的流動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雙重的。積極作用有:首先可開闊農民視野,提高其文化素質與增強市場經濟意識,不造成居民流動,就不可能有居民的開化,還可以提高居民文化程度和覺悟,使其養成文明習慣和需要。第二是可促進經濟發展,并使農村人口本身生活水平得以改善。農民外出經商或務工,可以學習到一定的技術,取得一定資金等。也有負面作用如:一是使農村優秀力量大量流失,而使農村日漸走向衰落。二是無序的流動把各種農村社會負擔轉嫁給未流動人口,形成不合理的負擔,影響社會穩定。在當前湖南省農村人口的流動,正面作用是主要的。但是對于農村體育建設來說,人才的大量流失,青壯年常年在外,使得體育建設缺少了強有力的建設力量和參與群體,不少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農村出現了“38、61、99”,也就是所謂的“留守村”,留在農村的主要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組織體育活動很難。同時,農村的一些傳統項目,舞獅、劃龍舟、踩高蹺、本土武術等有著悠久傳統歷史文化的活動后繼乏人。
3、湖南農村體育建設的對策
3.1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經費投入,提高體育場地設施的保有量“倉瘭足而知禮儀”,在全面建設實現小康社會的新時代,農村經濟基礎決定著他體育建設的進度和步伐。一方面加強農村經濟發展,留住農村優秀人才和青壯年勞動力,保證了農村體育建設的主力軍和體育活動的參與主體。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體育建設經費的投入,確保村村有場地,戶戶有器具,人人有參與,那樣才能達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湖南2010年實現了建設1000個農村示范村的目標,此項工作要求給每示范村投入10萬元左右體育設施建設資金,以此契機,湖南省1/6的行政村爭取建立了標準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其中包括標準的籃球場、室外乒乓球臺,有的配備了健身路徑和其他健身設施。一方面可以盤活和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完善體育的投入機制,在大體上,就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支持為輔的經費投入格局。經濟發達地區更要充分利用現有人力、物力、財力繼續建設、升級和完善現有體育場地設施,欠發達的山區則可通過“爭取上級支持,結合本級投入,采用聯誼幫扶和對口支援”的方式促進簡易實用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
3.2 貫徹國家條例,完善農村體育建設的組織結構,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各縣、鎮(鄉)政府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黨與國家關于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方針、政策,切實貫各項法規政策并將農村體育建設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計劃。同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還需不斷健全鄉村體育的各項政策和制度,從上而下自成體系。成立農村體育工作基層領導小組,由鎮(鄉)政府直接領導的、各村干部、農民體協負責人員、中小學校的領導、鄉鎮企業的負責人組成,全面領導與指揮農村體育工作。這樣在總體上把握農村體育發展態勢,才能開拓出適應農村發展需求的農村體育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完善農村體育組織結構,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要充分發揮各級行政部門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采取“一個為主五個依靠”的政策,即以政府行為為主,依靠社會各部門,依靠基層,依靠社會各協會,依靠企業和個人資助,通過宣傳、試點示范、經驗總結和逐步推廣等措施,推動農村體育服務的逐步形成。
3.3 以傳統節慶體育項目為基礎,帶動農村體育 發展農村體育,要有本土觀念,不能貪大求洋,一味追求高標準,盯著現代化。要立足鄉村實際,立足農民需求,立足本地特色,穩步發展,逐步提高。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是土生土長的運動形式,它根植于農村,趣味性強,簡便易行,功效顯著,符合農民健身習俗和需要,可以挖掘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整理、包裝和推廣。對于外來運動項目,也可以通過弱化和異化手段,經過改良后來滿足農民所需,只要能滿足農民所需、提高農民興趣、積極健康的原則,都可以進行改良。要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樣”的大原則,根據不同群體群眾的需求和愛好,組織一些群眾們喜聞樂見的、簡單又實用的體育賽事活動。在湖南省東南西北不同的方位、山水路場不同的地域、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培育一些有湖南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動品牌。目前岳陽的汨羅、華容和株洲等地的標準龍舟,沅陵、漢壽和永州等地的傳統龍舟,永順和瀘溪等地的少數民族龍舟賽等,在全省、全國乃至國際上影響都很大,需要我們更加統籌安排,精心組織,形成多個有影響的傳統賽區,輻射周邊,提高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