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前教育心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途徑 體驗情感 欣賞
職業中專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有相當部分要在幼兒園任教,而音樂活動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又占較大比重,如:音樂游戲、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活動、歌唱活動、節奏游戲、集體舞、幼兒早操等等,這些活動都與音樂有關,因而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只有懂得欣賞音樂,才能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做到得心應手。欣賞音樂是聽眾對音樂情感內涵進行體驗,也是聽眾自己的感情與音樂表現的情感相互交融,產生共鳴的過程。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深深地感覺到學前教育學生應當學會把握體驗情感的途徑,再從生活中體驗到的情感用于欣賞音樂,這是欣賞音樂的前題和基礎,也是將來從事教學基本功的積累。
一、體驗情感的途徑
(一)從自己周圍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
李白聽蜀僧彈琴,能夠進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的境界;坡聽客人吹洞簫,能夠聽出“如怨如幕,如泣如訴”;白居易聽舟中婦人彈琵琶,托爾斯泰聽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都聽得淚濕青衫。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從社會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與音樂發生了共鳴的緣故。古代人尚且知道欣賞音樂與親身經歷有關,現代人一樣。當時只有十二歲的鋼琴家郎朗在彈奏肖邦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時,因為太年輕,不能理解這首曲子所表達的情感,于是他父親對他說:“你彈奏時腦子里就想著你對你媽媽的愛,你把你渴望見到她的心情放到演奏里去就行了。”最終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生活是藝術的源泉,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豐富學生的生活情感體驗才能為欣賞音樂打下基礎,才能讓學生體驗生活的美妙,體驗人間的至善,體驗人生的快樂。對音樂的理解和學習過程應該從整體的情緒感受中獲得印象后,帶著強烈的興趣和渴望更深入理解、更完美體現的愿望,再進行具體分析和對相關概念、知識和符號的學習。在平時要多積累生活中各種情感體驗,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只有這樣才會在在欣賞音樂時與自己的情感產生共鳴時,以達到了官能欣賞、情感欣賞的境界。讓學生懂得欣賞音樂并不神秘,多讓學生感知生活、體驗生活,把生活中體驗到的情感運用聯想、想象、移情等方法進行欣賞音樂。如,在欣賞雷雨聲的《春天來了》這首作品時正值春季。上課前,我布置了題目:春天來了,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里想的是什么?為什么喜歡春天?上課時,提問了部分同學,就因為春天就在他們的身邊,是可視可聽可觸摸的真實世界:早上六點多來學校的沿途中看到了小草探出翠綠的頭;小樹開始發新芽了;校園里迎春花開得鮮艷奪目;看到辛勤的農民伯伯在忙著耕作;還聽到小鳥在清新的田野里歌唱;晚自習回去還聽到青蛙大合唱,所以才會使學生在欣賞時想象自己變成一只小鳥在濃濃的春意中歌唱、跳躍,所以才有許多同學都發表了很多的見解。這時我故意提問了一個學過小提琴的同學“你如果是音樂家,你怎樣用聲音來表達熱愛春天的感情呢”,他思考了片刻,便歡快地哼唱了起來,同學們便鼓掌起來。就是因為學生對春天有了感性認識,所以這節欣賞課上得較成功。
當欣賞的音樂是學生熟悉的內容時,他們表現出來的那份熱情、那份渴望為課堂增添了不少自信,而學生的積極配合,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個方面;但也應該看到也有極少數的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當然就談不上自己的情感變化了。這樣的學生就很難欣賞音樂,因為對周圍的一切無動于衷,他的聯想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這些學生一般是內向型的,不容易與外界的人或物進行溝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關注這些學生,要培養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從自己周圍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
(二)從電影、電視中獲得情感體驗。
欣賞音樂,要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體驗,這是學生獲得藝術經驗的最基本的方式和基礎,也只有在體驗生活情感的過程中去感觸、去探索;體驗也是培養興趣的基礎,因為良好的情感體驗總會伴隨著興趣的生成,而興趣好奇心,才是學習的內在要求,是促進學生獲得發展的真正動力。如今電影、電視在生活中是如此普遍,從中獲得情感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好方法。情感豐富的人在看電影電視的過程中,情緒會隨著故事的發展而起伏,為主人公的命運擔憂,為劇中人物不幸而流淚,這就說明了劇中人物的形象與我們產生了共鳴。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假如學生看過歌劇《白毛女》,一定會被楊白勞忠厚老實,辛勤勞動而又蒼老無力的形象所感動,因為學生從屏幕上感性認識了楊白勞,對他的命運發生變化有了直觀的感受,這種感受包括楊白勞的外表、動作、語言、行為、表情有了一個完整的理解,這時他低沉緩慢唱段的音樂語言,就與楊白勞的形象相吻合,此時的視覺形象就轉化為聽覺形象。音樂教學大綱中兩次提到“情感體驗”,認為要“在音樂中體驗情感”和“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情感運用到欣賞音樂之中”,而對于十六七歲的職業中專學生來說,我認為后者更為可取。因為他們生活閱力淺,情感體驗較淺顯,欣賞他們從沒感受過情感的音樂很難引起音樂與自己的情感共鳴,沒有了共鳴就沒了興趣,而沒有了興趣,欣賞音樂也將成為一句空話。所以說情感生活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再返回來去感受音樂的情緒,也許會產生質的飛躍。在情感生活中除了感受自身生活環境之外,從電影電視中得到情感體驗是條較好的途徑。
(三)從文學作品中吸取營養,拓展情感體驗渠道。
音樂與文學作品雖為不同的藝術形式,但二者同屬形象思維的范疇,音樂形象常以模擬象征等手法把人們的生活現象用音響表達出來,在音樂教學領域借助文學作品的表達手段讓學生眼觀耳聞,產生聯想,擴展思維到身臨其境般的氣氛中,才會更好地理解音樂情感。在欣賞音樂之前,不妨講個有關音樂內容的故事,讓學生把視覺、聽覺都調動起來,營造與音樂作品相適應的氣氛,對學生的心里及情感產生深刻的影響,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理解音樂作品,激發學習興趣和欲望。對于當今多媒體高度發達的社會來說,人與媒體的接觸越來越多,而往往忽視了情感培養。從文學作品中吸取營養,拓展情感培養不失為一個情感體驗的渠道。而散文、詩歌就是極具抒情性的文學作品,它能最真切、細膩地表達人們心中的感情。在欣賞音樂之前,讓學生用富有表情的聲音朗讀與所欣賞的音樂有相似意境的散文、詩歌、這樣學生在欣賞樂曲之前,就有了感受音樂的基礎,就有了與樂曲產生共鳴的媒介基礎。
二、從生活中體驗到的情感用于欣賞音樂
從生活中體驗到的情感直接用于欣賞音樂,只能是表面性的東西,只是培養學生對音樂興趣的一種手段。關鍵是要讓學生能運用簡單的欣賞音樂的方法――聯想、想象。音樂思維主要包括聯想和想象,聯想是腦海中過去已形成的表象的再現,想象是以記憶原形為線索重新改造組合而創新生的形象。前者由此物達彼物,后者由此物生彼物,它們互相聯系,密不可分,從而開闊了欣賞思路。
由于學生各自生活閱歷、藝術修養、思維方式的差異,對同一作品允許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解釋,只要情感體驗基本一致,就達到了欣賞的目的。音樂欣賞既是輕松愉快的藝術享受,也是苦思冥想的腦力勞動。高爾基說:聽音樂要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的積累來補充,可見多聽、多想、多看、多分析,并不斷總結欣賞經驗,認真學習欣賞知識,就會逐漸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我們知道,音樂是用聲音塑造形象的聽覺藝術,音樂要直接原本地再現現實生活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作曲家在實踐過程中不約而同地借助聯想,間接地再現現實生活,學生在欣賞音樂時,也同樣可運用聯想、想象來更深刻地感覺音樂。處于職業中專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想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在生活中體驗到的各種各樣的情感、豐富多彩的人物、動物等形象,無不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里,當所欣賞的音樂形象與他們心目中的形象產生吻合時,臉上就會露出會心微笑。如,在欣賞《魚美人》中的《水草舞》時,因為學生在現實中見過水草在水中搖弋的形象,所以欣賞這段音樂時,有許多同學用手、身體當做水草,柔美地按節奏、律動起來。所以,從生活中體驗到的情感用于欣賞音樂是音樂欣賞教學的一種途徑。
[關鍵詞]教育技術學前兒童啟蒙教育影響
學前兒童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學前兒童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兒童將來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對學前兒童發展年齡特征的研究表明,學前教育是人的教育“社會化”的起始階段,是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基礎道德素質、世界觀和人生觀逐步形成的最佳時期。抓緊和抓好學前兒童教育工作,夯實學前兒童的知識基礎,是造就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對兒童的一生將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做好學前兒童教育工作并不是個容易的工作,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耐心細致,因材施教,結合學前兒童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教育技術來做好學前兒童的教育工作。
蘇聯心理學家安贊可夫主張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法造成一個愉快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由于學前兒童年齡較小,在課堂上隨意性強,自律性較低,所以沒有符合學前兒童心里特征的教學手段很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結果往往是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學習效果不佳。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等高科技的教學手段正不斷的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不斷地影響著教育教學的發展。
一、教育技術的發展有利于課堂教學手段的革新
由于廣大學前兒童的知識基礎淺薄,所以學前兒童教育,屬于啟蒙教育階段,其主要目的是讓學前兒童明白善與惡,對與錯、美與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學知識,為學前兒童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打下基礎。以前老師們對學前兒童的教學手段主要是通過在課堂上講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入課堂,或者通過一些音樂、掛圖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學前兒童的智力和見識大為提升,傳統的故事、掛圖等手段已經吊不起學生的胃口,所以傳統的教學手段必須與時俱進,進行革新。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及應用,促進了教育思想的飛躍和教育觀念的更新
從信息傳播以及教育傳播的發展過程,我們不難看出,教育內容的傳遞要依賴一定的傳播技術,而傳播技術水平對教育的效率和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教育技術的進步,無疑對教育的發展有著直接正向作用。
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知識的總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識爆炸的出現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提高學習效率,只能靠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隨著人口的增漲,需要受教育的人越來越多,而傳統的教育方式又適應不了人炸所代來的普及教育和擴大教育規模的要求,因此,必須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達到目的。為了解決傳統教學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較抽象、受時間空間的局限較大、施教范圍小和表現手法少等許多弊端,人們將新技術引進教育領域,研制出新的教學工具。廣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滿足于書本上的知識和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而是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構建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隨著以通信技術、視頻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興起、凝聚著現代傳播技術的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不斷涌現,人們開始借助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等理論來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利用問題。
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以實現擴大教育規模、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教育改革為目標。現代教學傳播媒體的應用促成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人們對于許多教育教學問題的新思考。與傳統教育方式相比,現代教育技術有其自身的優勢。
現代教育技術教材具有多媒體的特點:這些教材有幻燈片、投影片、無聲電影片等視覺教材;有錄音帶、唱片、CD片等聽覺教材;有電視片、有聲電影片、激光視盤、計算機教學軟件等視聽結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這些教材主要是用圖像和聲音來表現教育教學內容,并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之觀其形、感之色、聞其聲,使教學生動活潑,提高廣大學前兒童認識與記憶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師角色的影響
過去,人們對教師的角色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諸如“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科學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傳播者”等等,甚至還有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梢娫谌藗兊男哪恐薪處煹牡匚皇嵌嗝吹闹匾?。在傳統教學中,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正如韓愈所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相對學生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也是權威的象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一個優秀的教師常常是學生學習的偶像,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師的角色從其特征、職能等方面將發生變化。教師不在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信息源,教師的權威意識也將逐漸失落。教師的職業將變得普通而平凡。教師角色的變化,并不是說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師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對教師角色的要求更高了。這個新的角色,使教師的職能更趨向多元化。首先,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以及言傳身教、作為學生榜樣的角色沒有變化,而且應發揮得更好。其次,教師應逐漸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引導者。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知識信息總量的增加,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逐漸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知識的探索者和能力的進取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判斷學生的需要,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師應該成為教學軟件的設計者、制作者,成為教學工作的研究者,成為終身不斷學習的學習者。
一、心理學教育的內涵及研究范圍
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約2400年前的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曾在《靈魂論》里對心理現象作了系統的闡述,我國的荀況、王充也有許多杰出的論述,但心理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要從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算起,至今只有一百多年。心理教育就是以心理知識的傳授為契機,以心理能力的培養為目的的教育。它研究的范圍很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又包括:認識過程(感覺、知覺、思維、想象);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又包括: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氣質)。
二、心理學教育和教育教學的關系
心理學教育和教育教學的關系是密切的。教育教學所面對的是人,所教育的知識都要通過人的內因起作用,而人的學習過程是心理現象的某一心理特征或個性心理的變化。教育教學中的學習、能力、注意力、興趣、品德等方面都是心理的反映或特征。人一生的學習、接受都是心理變化過程。心理學教育將是帶動其它學科的先導學科,這門科學的研究和運用已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在美國,心理學被視為科學的七大部類(理化、數學、環境、技術、生命、社會經濟和心理學)之一,蘇聯和其它許多國家中,心理學已作為一門課程在中學開放,我國雖稍稍落后,但也于2001年在廣東開展了中學生心理學教育的試點工作。由此可見心理教育定會在未來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三、心理學教育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心理學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可以讓學生了解心理現象產生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調整心理狀態,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有的放矢的發展自己、完善自己。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氣質、能力、性格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也難一下子論述清楚,現在就心理學對教育教學中教育者及教法的影響作簡單分析。
1.心理學教育對教育者的影響
教育改革取決于教育者的思想和水平。一個真正合格的教育者,必須明了學生心理形成、發展和變化的規律,才能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才能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這就要求教育者必須自己先學好心理學,把心理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如果一個教育者要教育學生有高尚的動機,健全的情感,頑強的意志,完美的人格,正確的自我意識,科學的學習方法,那么他先須具有這些品質。否則,他的教育就會流于教條。所以,一個教育者只有認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具備了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理念,具有了心理教育的知識水平,那教育教學工作才起到應有的作用,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否則,素質教育就只能是空想。
2.心理學教育對教法的影響
許多思想家、教育家對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有許多精辟的合乎規律的見解。如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孟子反對“揠揠苗助長”;荀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名言。這都是教育教學中心理現象的積極探索。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巴甫洛夫的“觀察、觀察、再觀察”,“不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這些名言不但從心理學角度說明了心理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而且為教育者制定教法和措施起了導向作用。
①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學生的感覺、知覺都有規律,很少有孤立的感知覺。教師在教學中要掌握基本規律,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做好觀察準備,提出觀察的方法,制定觀察計劃和做好觀察記錄并整理觀察結果。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有良好的觀察力。
②讓學生有良好的記憶品質,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
從事任何活動都要有記憶,如果沒有記憶,就不能進行學習和勞動,不能認識環境和事物,生活難以想象。記憶是智力活動的基礎,在實踐中作用是巨大的。教育者在教學中要了解記憶規律,把無意識記、有意識記、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結合起來,消除影響記憶的因素,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具體實施到學生時,根據中學生特點,要讓學生明確識記目的任務,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然后指導學生運用正確識記方法,正確地復習和練習,加深理解,最后培養學生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當然教師要根據學生個別差異,讓學生合理使用大腦,做到身心健康。
③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學生所學的主要是理性知識,良好的思維能力是學習得以成功的得要條件,教育者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思維的技能技巧,讓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獨立性和批判性、邏輯性、靈活性和敏捷性得到綜合發展。教師要強調啟發式的教學法,加強學生的言語訓練,注意運用心理定勢的積極作用,發展求異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教育者要掌握想象的固有特點,以無意想象為基礎,發展學生的有意想象,尤其創造想象。發展學生想象,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獲得感性經驗,不斷豐富表象。其次引導學生思考,再次要讓學生學好知識,發展想象力。然后讓學生多參加活動,豐富生活經驗。此外,還要培養學生大膽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并敢想敢做。
④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腦興奮、抑制相互作用的結果,某區域的興奮與抑制會引起近區域的抑制和興奮。教師掌握了這一原理,就可以巧炒地運用注意規律,把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結合起來交替使用,創造情境,變換方式,讓課堂有緊張、有輕松,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⑤掌握意志品質的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愛迪生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他堅強的意志?!睙o數的事實證明了“有志者,事竟成”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由此可見意志的重要性。教育者必須學好心理學,掌握學生意志品質的特點,如果違反規律進行教育教學,不但會影響教育效果,甚至還可能造成被動局面。例如:初中生自制力有限,欠缺抗拒誘惑能力??刂魄榫w沖動的能力差,易沾染不良習氣,行為固執。精力充沛,毅力較差。承受挫折力差,做事易半途而廢。他們幼稚性突出,處處表現自己的獨立、能干和勇敢,卻又常把魯莽、冒險、頑皮、頂撞、破壞紀律誤為勇敢。易受暗示,模仿他人,自以為是。初中二年級表現尤為突出,這是學生心理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是初二現象的根源。教育者掌握了這一特點,就能引導教育并有效地解決問題,讓學生的心理逐步完善,收到良好的效果。
⑥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及心理問題,因材施教
個性心理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這需要教育者和學生的溝通了解。教育者如果能讓學生發揮出潛能,表現出獨特的個性,那就是找到了學生成才的鑰匙。
此外,教育者還要了解一些學生心理異常和心理缺陷的原因,找到心結的關鍵,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個別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境界。
總之,心理學揭示了各種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的活動規律及青少年心理活動的發展規律,這些規律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是教育理論的基礎,任何教育教學研究都不能忽視研究對象的心理活動特點,每個教育者要明確思想,積累經驗,完善心理教育,讓心理學教育真正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先導,有效的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創新教育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6-0187-01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體現在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上,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創新人才。因此,實施創新教育已成為時代的要求。為了培養具有信息素養的21世紀創新型人才,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習的順利開展;注意展現信息技術發展、信息技術創新和信息技術應用中蘊藏的人文精神,有意識地設計人文及社會的教育主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課堂為陣地,以新課標為指導,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學會獨立思考,突出創新意識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即通過學校各種教育途徑和形式,培養學生發現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對原有知識(事物)的"有中生新"和準備"無中生有"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樣,以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就成為實施創新教育的先頭兵。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區別信息技術課與單純的計算機課,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課與單純的計算機課,無論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上,還是在教學模式上都有一定區別。
1.1在教學內容上,計算機課的教學只局限于理論知識,只注重引導學生熟悉了解相關軟件的應用。而以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課,它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更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必備的軟硬件條件和積極健康的信息內容,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營造良好的信息氛圍。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操作實踐中去,并在操作中不斷發現問題。因此,通過這門學科的學習,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具有較好的作用。
1.2在教學目標上,計算機課側重于鍵盤的操作和軟件的應用。而信息技術課以"信息處理與交流"為主線,按照"信息的獲取與評價-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信息的與交流信息的存儲與管理"的邏輯線索呈現學習內容。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分析鑒別信息、傳輸處理及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并逐步內化為創新意識。再次,在教學模式上,計算機課以教師為主,忽視學生創新意識。信息技術課則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 創新就是要求異,不要雷同。信息技術課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首先要抓住學生對計算機好奇的心理,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動力,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有序地學習相關知識,給他們營造一個能夠思考的學習氛圍,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2.1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接受知識的限度,引導學生拓寬思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如利用問題法讓學生用計算機查一查自己出生那天是星期幾?畫圖時能不能不用"橡皮"把畫布擦干凈?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新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自去體驗這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實踐,從而引發了創造思維。實踐證明,靈活的教學方法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也確實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
2.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中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而教師的主導作用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教師要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感受和需要,給學生創造學習的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計算機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計算機,運用計算機,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發揮才智的環境。
3.采取循循善誘施教,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學生在進入學習情境后,師生間要進行溝通,使學生了解學習的目標和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在任務的學習階段中,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指導者,多給學生以鼓勵,讓學生都能自由地、大膽地去完成任務,教師要走進學生當中,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還要主動地全面觀察了解學生、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共性問題,教師要及時提醒和指導。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通過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體驗成功與失敗,正確評價自己的認知活動,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探索問題的最終解決。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告訴學生,應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如向教師同學請教,翻書本、查資料,或在軟件中的幫助,還有上網請教等,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鑒別信息、處理信息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建立客觀評價體系,鞏固學生創新成果
教學是過程,考核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應用的過程中,掌握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的思想與方法,形成交流與評價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提升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為學生能終生學習和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正確的評價體系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總之,創新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情況下,提出的一種教育模式,信息技術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交互友好,開放的實踐環境,有利于組織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上機實踐中主動地探索,積極思考,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身為信息技術學科教師,責無旁貸地承擔著探索、改革、創新、為國家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任。只要我們善于做教學研究的有心人,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天地,鼓勵各種思維方法自由發展并加以引導,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實施創新教育,我們一定能夠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關鍵字:職業學校;體育;體育教學;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1、 引言
體育教學在職業學校教育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職業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比較傳統單調,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的進行體育教學的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體育教學創新研究已經成為國內外很多專家和教授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對于體育教學創新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體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意義
(1)創新教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源泉
學生的智力的發展需要體育教學活動的幫助和支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僅僅讓學生只是參與體育活動,還要通過使用創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運動的基本機理和形態結構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創新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在創新教學示范和輔導教學中,要注重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提高學生的學習智力,積極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保證學生能夠對知識達到感知認識。
(2)創新教育注重多樣化教學
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利于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不同的教學模式能夠起到不同的教學效果,達到不同的教學目的。有些教學模式取向于從師生關系進行教學,有些教學模式取向于學生之間關系進行教學,有些教學模式取向于從教學內容進行開展教學,有些教學模式取向于從實踐和理論結合方面進行教學的開展,不同的創新教學模式具有不同的出發點,能夠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進行創新教學內容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多樣性以及可接受性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教學創新能力,保證教學創新過程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增加學生的教學課程的可選擇性。(3)創新教育具有模塊自主性特點
體育教學的創新不應該只注重于教師和教學方面的創新式發展,還必須要建立自主創新模塊,保證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創新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具備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方案。從教學整體性出發,聯系不同要素的關系,綜合進行創新發展,保證學生和教師能夠協同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傳授過程中,教師要調節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知識與身體活動的關系等幾種關系。
3、體育教學中的創新
3.1課程資源創新
不斷的進行課程資源的創新對于體育教學課程的科學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結合不同地區的課程資源各自的教育優點,從而能夠發揮出體育課程教學的地方特色和地方優勢。做好體育教學的基礎保障工作,完善學校體育場地以及體育器材設施,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維出發,創新器材的使用功能,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特點,從根本出發,不斷的實現體育教學基礎條件的創新發展。除此之外,要不斷的進行體育教學資源的創新和優化,實現合理的規劃設計,保證學校運動資源的科學多樣性,對運動項目實現根本上的創新,豐富體育教學資源,開展新型項目,從而從根本上保證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科學的體育課程資源。
3.2教學內容創新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大綱下,教學內容的單調影響了體育教學的發展。因此,必須要進行體育教學內容的創新才能夠滿足體育教學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隨時根據學校的條件以及學生的需求進行自主的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并且根據外在條件的變化及時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創新,體現出體育教學的自主性和創新性。除此之外,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創造出適合學生的不同教學內容,例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開展體育游戲活動,結合當地體育特色開展相關聯的運動,結合現代體育內容開展特色休閑與娛樂體育活動,保證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夠擁有輕松和諧的氣氛。由于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的不斷創新,能夠是學生擁有更高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
3.3教案創新
教案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體育課教學效果,傳統體育課教案遵循統一模式、有其固定規格,在一層不變的教案背景下,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F階段,注重教案改革,推崇創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隨時更新教案。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老師制定新穎、科學的教學思想,將教學思路貫穿到具體實施的體育教學教案中,從整體上調節課堂氣氛和效果,營造一種即寬松又活潑的范圍。教師在編制教案時,需要特別注意學生的需求,把學生作為教學主線是體現課改和課改創新的亮點。
3.4教學方法創新
傳統教學方法倡導老師為主體,由老師制定教學計劃,學生只負責接收,新的教學方法則是改變傳統教學思路,強調方法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目的是將枯燥的體育項目表現為有樂趣、有活力的項目;將傳被動傳授教學轉變成主動尋求知識教學。方法創新對體育老師要求相對較高,老師應該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創新,平時與學生溝通,有創新的勇氣。當然,創新的同時也要將傳統教學的優勢繼承下來,取其補短,不斷將教學方法與學生掌握情況對比分析,找到最適合學生接受、學習的新方法。只有創新,才能讓體育更具活力,才能發揮體育教學的功能,體現職業學校的體育精神。
4、結語
職業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教育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核心,應該以創新教學為起點,著重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創新思維實踐能力以及理論能力、基本創新操作能力。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應該積極創新體育教學方式和方法,優化體育教學整體架構,針對性的進行體育教學內容的創新,保證體育教學必須要保持創新的活力和動力,從而實現體育教學應有的價值,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饒興蓮.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中創新教育應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1(01).
[2]張桂新,雷霆,李多多,金曉明.在體育教學中采用“創新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驗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0(04).
關鍵詞心理健康 語文教育 人格 素質
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是在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意志品格、良好習慣和健康個性等心理品質方面的要求和培養,這種以人為本,追求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學,自然成為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
一、營造和諧氛圍,優化心理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堅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边@一精辟見解不僅強調了師生交往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師怎樣才能善于與學生交往。
1、以朋友的身份走進課堂。試想:一位擺著架子,整天板著臉不與學生溝通的教師,怎能讓孩子們沒有心理負擔地與你接觸?又怎會使他們學會與人交往呢?小學生心理狀態還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會產生心理壓力,這時,就更需要教師做他們的知心人,耐心傾聽他們傾訴,敞開心扉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減輕壓力。那樣,他們才能逐漸學會與人溝通,敢于面對挑戰,適應社會。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間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發言必將積極許多,因為他們沒有太多顧慮。他們在語文課上回答問題是完全不拘束的,膽子特別大,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沒有了心理負擔,思考的環境也輕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2、以長輩的身份開導學生。教師的身份應是多重的,教師的責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關系讓學生有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然而學習上的困難等還會使他們產生憂慮。如有的孩子,父母對其學習的期望值很高,這些學生每次考查前都會憂心忡忡,怕萬一“失手”,該如何是好?教師此時就應以長輩的姿態出現,告訴學生成績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我們平時學習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檢查,況且,語文這門功課不是一個分數或等第所能測量出來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學得能力,學到本領,不要太在乎這一兩次成績,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會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會的。細心開導,孩子們逐漸會對此憂慮慢慢減輕。然而,解開了束縛后,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佳。
二、提高自身修養,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
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動都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的,教師的人格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與個性品質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注意利用人格的張力感染和教育學生,去消除學生的心理、情緒和學習障礙,以逐步增強學生對人、對社會、對自然強烈的責任感和建設未來的使命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不僅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養,力求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以作文為渲泄,保持陽光心境
為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老師、家長、同學都可以是傾訴的對象。然而這些人不一定就會那么及時地,時地隨時隨地地傾聽你的訴說。從而,作文本便成了學生最忠實的聽眾。在作文教學中,我經常會設計一些便于學生表達內心情感活動的作文題目,例如《老師,我想對您說》、《媽媽,您聽我說》、《今天我真高興》等等。鼓勵學生要在作文中講真話,表真情。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寫日記,隨時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緒影響和干擾時,及時地在日記中渲泄出來,從而擺脫消極的心理體驗,使自己的心境始終保持活潑、開朗、穩定、充滿朝氣。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適時進行疏導、教育。
四、挖掘教材榜樣,培養健康人格
新教材極為重視人的發展,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把握關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導學生從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自然地得以滲透。教材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既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它不僅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還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這是一條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榜樣,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五、搞好實踐活動,滲透心理教育
【關鍵詞】創新教育;開放式教學;教學評判目標;能動性
一直以來,傳統教學賦予了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天職,把不斷地給學生講授“是什么?如何做?”作為教師的任務,而較少地研究怎樣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精神尤為重要。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按照語言的學習規律真正掌握這門外語?筆者認為:創新教育實施的內容是在課堂教學內努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造性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創造性的源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著眼點就是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結合近年的一些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探索創新教育。
一、建立互動的教學模式,實施開放式教學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為中心的概念。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組織形式都必須向學生的實際需要開放。總之,課堂教學的內容不能僵化,形式要務求多樣,一切都應該滿足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建立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
1、教學內容的開放
現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信息交流便捷快速,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日益廣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搜集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有利于個性培養和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內容。比如在講解大學英語(-)Understanding Science一課時,筆者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分組搜尋一些科技發展中出現的新名詞。上課時,每一組都選派一組長用英語來講解、介紹這些新名詞。通過學生自身這種開放式的交流,學生學習起來不僅感覺興致高漲,而且記得特別快,并且更直觀地理解了科學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這種教學內容的開放,可以結合不同的課文,做出相應的調整。既可以是搜羅某類詞匯,也可以是查找某一文化概念或歷史現象的相關資料,還可以是就某一題材,讓學生自行發揮想象,續寫或改寫課文的故事。比如,在講解Valentine Story這篇課文時,筆者布置讓學生以女主人公的口氣來改寫這篇故事,并選出個別佳作,讓學生表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通過改寫,學生對故事敘述視角的轉換(shift of narrating perspective)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2、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的開放
所謂教學過程的開放,就是要打破一些課堂教學法的常規,打破傳統的質量評價觀念。首先,在教學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進行多手段、多模式的教學。制作PowerPoint課件,有條件的前提下,在語言教學中穿插一些英語原聲影音內容,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出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鼓勵學生的參與。具體的落實,可以小到對單詞的講解,大到對整篇課文的評價,并適時地給予引導。比如:講解grin(笑)這個詞時,筆者先讓學生列舉出英語中可以表示“笑”這個概念的其他詞匯,例如:smile, laugh, giggle, chuckle, smirk,beam等。接著讓學生找出這些詞匯在意思上的差別,從而讓他們理解英語的動詞,有些表示的是一些比較寬泛的概念(如上例中的smile),有些則可以細微地描情述狀(如grin是表示咧嘴開心地笑)。接下來,讓他們思考,漢語中通常是怎么表達動作的細微差別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加深對詞義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啟迪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自己總結出語言的規律和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讓他們感受到學習和思考的樂趣??傊?,教育的創新根本在于教師的創新,教師的創新意識和觀念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基礎。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讓英語教學的課堂成為一個真正的交流的場所和思考的陣地。
二、依據創新教育思想確立全新的課堂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
教學指導思想的轉變,決定了其評價體系和質量目標必須進行相應地調整。什么樣的教學是高質量的教學?傳統的教學質量觀是以傳授知識量的多少為評判標準,并以學生掌握程度(通常參照筆試成績)為評估依據。而創新教育,則不以一時的知識點或謂為考核點的掌握為目的,是為培養學習者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服務的,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應該落實在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開發上。引導學生認清語言學習的規律和正確的學習方法比語言點的傳授更為重要。與此同時,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也應有相應的變革。新四級考試加大了聽力的測試并刪除了單純的語法詞匯題,正是對創新教育思想以及確立全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的體現。筆者認為,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的測試,僅僅以筆試成績為依據是不夠的,今后應適時引入并加大口試和面試成績的比重,這樣才能更為全面、更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教學環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老師依照知識點設計問題,學生的回答只是教學環節中的預設一環,他們的思維活動被限定在既定的框框內,沒有創新和獨特性。依照創新教育的精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思考、自由交流的機會。反映到語言教學上,教師設計的問題,應以思想和語言交流為根本目的,盡量少作或不作預設的標準答案。事實上,我國最早的教學著作《學記》,已經揭示出了教學必須啟發學生思考的道理。《學記》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其大意是,教師要誘導,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要多鼓勵學生,不去壓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啟發學生的心智,但不要灌輸現成的概念或結論。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會和諧融洽,學生才會感到學習是輕松愉快的,才肯積極地思考,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宋代教育家朱熹也闡述了相識的觀點。他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做一個引路人:“指引者,師之功也。”盡管教師地位重要,但終究不能代替學生來思考。由此可見,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至關重要。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有不同意見,讓學生多發問,多思考,并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多向思維。例如,筆者在講解American Dream 一課時,布置給學生的討論題為:Do you think integrity, hard-working and determination are enough to make one succeed? 結合課文的內容,主人公Tony只身來到美國,白手起家,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似乎是上述觀點的最佳佐證。但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很多學生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而且他們的回答確實既有新意,又言之有理。比如,有學生認為,成功需要依靠許多品質,并不僅僅是單憑勤奮、堅持就能夠做到的。很多其他的品質,比如樂觀、向上以及善于學習的能力更為重要。結合到Tony本人,他不斷創造機會并把握機會的能力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成功。從學生眾口不一的回答中,我感覺到他們在實實在在的思考。而且,把思考的結果用英語表達出來,既是語言學習的一次實踐,又是對學習成果的一次實實在在的檢驗。
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學生不甚了解的文章書本,要使他們運用自己的心力,嘗試去了解?!薄盁o論成功與否,嘗試都比不嘗試有益得多;其故就是在運用了一番心力,那一番心力是一輩子要運用的。”因此,語言教學中,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體系都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為根本出發點,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而不是單一的受眾,也只有如此,大學英語教學才能擺脫應試教學的模式,回歸語言教學的本質。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加以貫徹實施。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參考文獻
[1]牛津應用語言學叢書.《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英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心理健康;作用;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8-0058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民族的昌盛和社會的進步。真正的健康不僅指生理機能的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以“健康第一”為指導的學校體育不但要提高學生生理機能健康,還要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體育教學活動對學生心理健康有什么作用呢?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分析
心理健康是指人們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它包括智力發展、情緒穩定、道德高尚、意志堅強、人際關系和諧、年齡心理一致等方面。心理健康的學生能調動自身潛能,迎接生活中的挑戰及學習中的壓力和挫折,并積極樂觀地投入學習和生活。
身為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尋求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筆者查閱有關資料得知,目前大約有32%的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學生的心理品質大多存在明顯的弱點,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定、自卑、逆反、意志力差、早戀、人際關系不好、暴力傾向、心齡不一,而且抗挫能力、意志力和團結協作精神較差。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個性發展還不成熟,遇到挫折,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并產生心理障礙。我國的獨生子女日益增多,家長溺愛和不良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中學生的意志品質?,F在農村學校留守學生較多,這些學生的家長為了生計長期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代管,或依靠親戚朋友照顧,還有部分寄宿在學校。留守學生長期缺乏親情的關愛會產生情緒不穩、焦慮不安、自卑、暴力傾向等不良心理問題。學習壓力過大,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非常關注考分,有的中學生一到考試就緊張,聽到考試就害怕,唯恐成績不好,經常自責、自卑,長期以往就會失去自信,造成意志力較弱。
三、體育教學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體育教學活動能很好地調節學生的情緒狀態,從而改善心理健康。學生在繁重的學習后,如能參加一些輕松的體育活動(如:舞蹈、太極拳、健美操),歡快的情緒會油然而生,達到陶冶情操、振奮精神的效果。其次,體育項目一般都具有一定難度和競爭性,學生在參加鍛煉時,總有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不但可以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克服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又能培養機智勇敢、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優良品質。還有,在體育活動中,學生可以用表情、身體動作等方式進行交往,隨著活動時間和次數的增多,彼此之間就會增進友誼,消除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同時,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同裁判、觀眾、同伴相處時增強了自我控制和約束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和團體意識,培養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諧了人際關系。
四、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體育教師要促進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激勵學生正確對待不同壓力,調整好心態。在體育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要鼓勵自卑、膽怯的學生,善于發現其閃光點,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進行九年級立定跳遠測驗時,有一名學生叫王碩,因身體瘦弱、導致成績不理想,情緒非常低落,筆者了解情況后,多次找該生談心,并明確地指出他的技術并不比別人差,只是先天素質差造成的成績不好,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加強下肢及腰腹肌肉的力量練習,準能取得好成績。在我的指導和鼓勵下,該生經過努力,最終取得了優異成績,自信的笑容又留在了他的臉上。在體育教學中設置形式多樣的集體項目,給學生合作交流機會,優化人際關系。如拔河比賽、長跑比賽、接力賽、球類比賽,齊心協力游戲等,培養同學之間的互助友愛,以及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鍛煉個人意志,培養耐挫能力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體育教學中要滲透性教育,引導中學生情感健康發展。在教學中要搞好心理和生理基礎知識的教育滲透,科學合理地組織男女同學一起進行體育運動,如太極拳、武術操、舞蹈類等項目。讓青春期的中學生在群體活動中更好地展現性別魅力,充分展示出青春健美形體及活力,提高其審美觀,在體育活動中分散已萌動的性意識,避免早戀,自然渡過性危險期。
總之,中學體育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形態的發育,改善人體機能,提高運動能力,還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作用:能很好的消除中學生的逆反心理;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信心;有利于情緒的改善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能改善人際關系,使學生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保持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對中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以體育教學為載體,利用體育項目多樣性的優勢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機會,注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搞好中學生心理和生理知識的教育,避免早戀情況的發生。此外,教師要關愛、激勵學生,讓他們在興趣中參與,在快樂中提高,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武漢教育出版社,2002.
[2] 聞 君,金 波.心理醫生[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3] 王 冰.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4).
那次是上“等比數列的前項和”一課,我是通過求Sn=1+2+22+……+2n-1這一實例,來講解如何用“錯位相減法”推導公比不為1的等比數列前項和的公式。
師:記Sn=1+2+22+……+2n-1①
2Sn=2+2+22+……+2n-1②
②-①得:Sn=2n-1
然后引出一般的公比不為1的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Sn=。這時候一個學生舉手提了個問題。
生1:對前面這個實例,我有個更簡單的方法,前面加個1,使得:
Sn=1+1+2+22+23+……+2n-1-1
=2+2+22+23+……+2n-1-1
=22+22+23+……+2n-1-1
=23+23+…+2n-1-1=…=2n-1
(眾生嘩然)
師:這位學生的方法很巧妙。那誰來說說它的特點,能不能也用它來推導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公式Sn呢?(于是讓學生在下面自由討論,不一會兒,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2: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加個1后,使得1+a1+a2+an-1(n≥2)
生3:不對。如果這樣,對一般的an,加個x后,使得:x+a1+a2+…+an-1=an
即:1+Sn-1=an ①
由①得:x+Sn-1=an+1 ②
②-①,得:an=an+1-an
an+1=2an
所以,這種理解只能適用于q=2的情況。
師:精彩!那么怎么理解才更好呢?
生4:加個1后,使得1+a1+a2+…+an=2(1+a1+a2+…+an-1)(n≥2)這樣的話,對一般的an,加個x后,使得:
x+a1+a2+…+an=q(x+a1+a2+…+an-1)(n≥2)
x+a1=qx即x
所以,Sn+a1+a2+…+an-
+a2+…+an-=
師:你們的掌聲呢!(眾生鼓掌)
師:再請同學們想想,這種方法推導過程中的實質是什么,為什么會有前兩項的和正好是第三項?
生5:通分以后正好可以約掉一項。
師:哦,那么我們是不是還可以這樣推導……
生6:老師,我知道了:分子分母同乘以q-1,使得:
Sn
(又一次掌聲!)
師:很好!下面我把上面這個式子變化一下,把它展開,大家看看又有什么新發現。(師在黑板上板書)a1+a2+…+an
q-1
生7:哦,是等比定理和合比定理!我們由等比數列的定義,得:=…=q
q-1=…=q-1
=q-1
即:Sn
師:Good!等比數列前項和的公式除了書上的方法,同學們又發現了這么多的方法可以推導。只不過,書上的方法在思維特點上更好些,也容易記些,而且也是另一類數列的求和方法。不管如何,同學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和老師一起創造了一堂高質量的課,謝謝大家?。ㄩL時間的掌聲)
由這個案例可以看到,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表現,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思維推理,激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能力,成為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而這其中,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是新課改課堂教學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那么如何引導?以這堂課為例,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
1教師對教材的研究
關注學生怎樣思考了,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這需要教師自己首先要掌握教材中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以及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才能在如何提問、如何講解、如何激勵、如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上做到張弛有度、得心應手。
我在備這堂課時,就曾思考: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還有其他方法嗎?我一邊研究,一邊查閱資料,并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虛心請教,收集到了五六種不同的方法。我把這些方法吃透,研究他們各自的特點、相互的關系,然后再來上這堂課。所以對學生的提問了然于胸,甚至希望能有學生提出來。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儀要備教材。而且要備課外相關的知識。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后,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整和重組。由于強調開放式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提到了日程,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了。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哥找、開發、制怍、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還要學會和用脫代信息技術,以豐富教學內容。
2教師“講”的藝術
新課程也需要教師“講”,但要講究個藝術。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講:”、“說什么”和“怎么講”這三個問題。
上面這堂深,我的“講”主要是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狀得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比如,在第一個學生“竹外生枝”的提問后,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但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讓大家自由討淪,讓學生自已去尋找答案。在學生找到第一種、第二種新方法后,我沒有急于表揚總結,而是鼓砌學生去思考問題的實質,從而又得到了新的方法。這樣,讓學生沉浸在不斷獲得新知的喜悅中,大火提高了教學效率,對學生的影響應該是深遠而積極的。
3教師的提問技能
作為現代教師,在反思自已的教學行為時,應該反復自問:這一節課中哪些提問是有效的?哪些提問是多余的?哪些設問需進一步改進?
這堂課,我所提出的四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是承上啟下的,都帶有啟發性質,學生很容易接受并為尋找問題的答案而投入學習。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有針對性,以激發學生對問題的必趣和思考;要便于學生操作、有層次性,以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能提供知識獲得的科學途徑和策略,有助于學生促進知識間的遷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還要能促使學生有計劃地學習,并合理制訂自己的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正確評價自已學爿的態度、辦法、過程、結果,使學生積累學習的經驗,并引導學生糾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學生評價和測節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教師提問時要注意師生之間多次質疑、交流、評價,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如參與程度、交往環境、思維狀態、情緒反映、生成狀態等,對于學生對問題思考引發新的有效問題進行及時地再組織利用。
4教師的激勵
恰當地使用鼓肋性語言,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是激發學生求知興趣的有效方法。但是課堂上的激勵要做到“適時適度”:一是要適時,一堂課只有40分鐘,沒有那么多時間來讓你盲目地激勵;二是要適度,“只有能節制的人才會重視實際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課堂教學應陔是師生一段充滿真情的生命歷程,正確運用肯定和獎勵,采川適當的競爭方法,避免過泛的鼓勵性語言,慎用批評,才能創造出完美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