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能源的發展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F127;F2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S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對能源的使用也在不斷升級,從原始的薪柴,到煤炭、油氣等化石能源,再到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始終是人類社會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助推力。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近年來顯現出來的傳統化石能源隨著人類過度使用急劇減少、化石能源的開采、燃燒及冶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等負面問題已經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亟待破解的課題。
一、我國新時期新能源經濟發展現狀
我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達到15%、2030年達到20%。
一是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豐富的資源量。其中:水電技術開發量為6.6億千瓦,到“十二五”末只開發了30%;風電技術開發量102億千瓦,目前已開發量為1.5億千瓦;截至2016年太陽能發電量662億千瓦時,占儲量的萬分之0.16。從數據顯示,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但目前開發程度低,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是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逐步擴大。水電方面,我國對于水電的整體布局,主要是西部地區對于水電新能源的利用較高,水電事業的發展為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帶來較大影響,有力的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到2016年,全國水電裝機3.3億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風電方面,風力發電是新能源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我國西北、西南、東北及沿海地區風資源都非常豐富,國家九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大多分布在這些地區,2016年我國風電并網裝機1.19億千瓦,我國風電已經連續7年領跑全球;在光伏發電方面,中國已經擁有較為完全的光伏設備制造及光伏發電產業鏈,整個產業鏈中主要包括光伏發電開發系統與光伏組件等設備系統,該條產業鏈已經占領世界光伏市場。
三是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日趨成熟。水電方面,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300米及以上混凝土雙曲拱壩。風電領域,1.2-5兆瓦風機已實現批量生產。在光伏領域,正在依托國家光伏領跑者基地,推動光伏產品先進性指標提升。由此看,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產業制造能力已經位居世界首位,成為制造強國。
二、對于新時期下我國新能源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能源經濟產業發展的不夠規范
基于產業發展不規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影響。企業較容易一哄而起,新能源的進入門檻較低,加之我國政府的鼓勵政策多,這使得大批量的企業開始積極涌入新能源領域中,這其中摻雜著許多濫竽充數的企業,在市場中難免出現惡性競爭的現象或是低價競爭的現象,這使產品的質量被降低,影響到我國企業的自身形象。
(二)對于新能源經濟產業的管理體制尚不完善
新能源經濟發展方面管理制度上的缺失,嚴重阻礙著經濟產業的發展,日益呈現出電網建設與新能源發展之間的不協調現象,不能夠對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增加的成本進行及時的傳導工作,以及對于電網企業沒有較為強制性的要求與監管,正是因為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導致在新能源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發電設備被閑置的現象。加之風電具有的不穩定性,電源結構不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新能源的浪費。
(三)新能源技術基礎過于薄弱
對于新能源的發展而言,國內還未能全面掌握核心技術,部分裝備的重點的構件還需要進口國外的構件,對于新能源的技術還不能夠進行創新,導致這種情況的實際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首先,對于中國而言,把新能源科研力量主要分布在大學或是科研院所,缺乏專業的創新平臺做新技術的研發工作。其次,中國企業的發展規模較小,沒有相適應的研發能力,加之沒有大型設備供應商,對于有經濟規模的企業而言,他們的研究開發能力不足,與發達國家的研究開發不能夠相提并論。
三、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積極促進新能源經濟建設
(一)對于新能源經濟發展進行制度創新,并完善保障機制
為促進新能源經濟建設需要為新能源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并制定與之協調的制度體系。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財政補貼制度進行完善,主要包括用戶補貼,投資補貼等,緩解新能源經濟產業中投資成本較高的情況,對于新能源經濟發展的投資融資制度進行完善,積極爭取風險投資資金對于新能源經濟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完善新能源的保障機制,促進其發展。
(二)對于新能源經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統籌工作
我國需要大力對新能源資源進行評估調研,在做好統籌規劃的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地方特色的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規劃目標,合理分配好中國的能源,積極促進經濟發展的新能源需要明確中國新能源的發展思路。
(三)重視新能源的研發工作,創新新技術
首先中國需要加大對于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工作,使新能源技術能夠為大規模生產提供支持;其次,積極引進先進的國外設備技術,基于引進的基礎上經濟做好創新工作,使其成為屬于中國新能源技術;最后,在社會上建立技術創新平臺,促進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交流,以積極促進新能源科技成果的發展。
四、結語
發展新能源經濟能夠促進中國產業的發展,在資源與經濟發展的方面而言,中國已進入推動新能源發展的成熟階段,盡管在目前中國與國外之間新能源技術差距較大,但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新能源經濟會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參考文獻:
[1]陳航.新常態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淺析[J].中國統計,2015(9):55-56.
【關鍵詞】物聯網,校園智能管理、相關分析。
引言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裝置(RFID)、紅外感應器、GPS、氣體感應器等各種裝置與互聯網連結起來的一個巨大網絡,目標是通過互聯網產生萬物互聯的效果,從而極大地方便人們的生活。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也正日益完善各自的信息化平臺,物聯網技術初步融入到校園的日常管理事務中。物聯網校園管理平臺在高校中的運用,既可以優化整合校園資源,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為高校節能減排做出貢獻,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質量。因此,筆者著力調查江蘇大學在物聯網智能管理方面的成果及現狀,擬定其發展方案。
研究江蘇大學的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統,首先要對我校的許多功能區域分類,分別是教學活動區域(包括圖書館)、學生宿舍、生活功能區域(食堂浴室等必要的校內功能設施)三類。
先來看教室資源的使用問題,除了在每周固定的課程有安排教室以外,學生也可以去教務處申請借用教室,并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學校的管理系統對教室資源有一個全局性的把控,通過統一調度才使每天的課程、活動都井然有序的進行。
再來看整個教學樓的供水供電問題,首先,所有教室都沒有安裝熱敏、光敏傳感器開關,仍然使用傳統的開關。這就導致在晚間許多空教室亮著燈。從物聯網智能管理層面來看,我校教學區域的能耗管理就存在盲點,浪費的電能不在少數。下面我們援引一個來自江南大學的例子,江南大學在2008年開始建設數字化低碳校園,之前具體到一棟教學樓一個月的電能消耗是73000度,在整個系統成型且正常運轉之后,每月的電能消耗僅僅為41000度,僅僅一個月,一棟教學樓就省下了30000余度電,醒目的數字也正說明江蘇大學在能源節約方面確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與電能問題一樣,用水問題也是類似,我們的教學樓用水,主要是廁所用水和飲用水供給,平常一直在教學樓學習,我們偶爾就能發現一些諸如水龍頭漏水,廁所異常沖水的情況,這些情況肯定不在少數,甚至還有更嚴重的水管漏水事故。可是學校也并沒有對于日常用水的一個數字化流量監督、報修機制。一旦發生漏水事故,最快也得到下月抄水表時才能發現問題,那時巨量的浪費已經造成了,與其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檢修,我認為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教學區域還存在一些細節問題。比如,傳統的失物招領方式找回效率低,許多東西都堆積在了一個小小的房間里無人認領;比如,有些教室里存在許多嚴重損壞的椅子,壞了一個學期也沒有修理,有時甚至影響到學生上課;再比如,投影儀,教室電腦的日常維護,以及學生熱水灌水機擺放的位置等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物聯網智能管理系統來統一管理的。
除此以外,學生宿舍與教學樓一樣,同樣缺乏一套有效的物聯網能耗監控管理系統,在此也不再贅述。不過宿舍作為學生們大學生涯的家,也有一些特殊的問題。宿舍電費的查詢和充值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江蘇大學已經開通了一個微信企業號,它可以用于一卡通充值,電費查詢等功能,已經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管理的雛形,然而具體分析這個企業號的功能,還僅僅只可以查詢剩余的電量。充值電費,繳納宿舍開水費等等一系列日常的宿舍生活基本功能仍未實現,只能在學校中散落的幾臺圈存機終端上才能完成這些業務,這些細節雖小卻也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學生的日常生活。
最后,學校的食堂浴室體育館等功能設施的信息化管理現狀也是一個盲區,與教學區域、宿舍區域相比,這些區域主要提供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服務,而且多是外包給一些企業,所以一些管理上的問題會比較復雜,不可能完全受學校統一調度。但是,如果學校可以能整合這些區域的服務信息,實時在互聯網上,對提高這些校園服務的質量也是有所脾益的。另外,這些設施比較容易出現擁堵狀況,學校采取的分時上課分時就餐等方法,有一定效過但未能解決根本問題。
總結而論,江蘇大學的物聯網信息化管理仍然處在起步嘗試的階段,引進了許多時下普適的信息管理方式,但缺乏特色,缺乏自主創新的精神,在物聯網智能校園管理上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3、建議和發展方案:本方案集思廣益,既借鑒了其他學校先進的信息管理模式,也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采納了江蘇大學各級本科生、研究生、教師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1、完善整個校園水電能耗的物聯網智能管理調度系統,這個系統需要軟硬件雙方面的支持。首先,要完成所有硬件設施安裝,即給每個可能發生浪費的環節都裝上傳感器,監督每一分水每一分電的流向,給所有給水管網、變電所裝上傳感器,實時監控這些關鍵位置的水電流量,一旦發現異常,可以立即派人修理,以防止出現更大的損失。再之,為建設綠色校園、貫徹低碳理念,我們可以在教室、走廊安裝上高靈敏度紅外加光敏的節能開關,實現“人來燈開,人走燈滅”。在這樣一個由數不甚數的傳感器所聯系的萬物互聯的狀態下,整個校園的能源消耗細節盡收眼底。這樣的管理系統在建立初期的投資會比較大,但從長遠來看,既節約了資源,又可以防患于未然,使一些潛在的威脅無所遁形,有百利而無一害。
2、完善網上報修機制,讓在校大學生更多地承擔起公共責任,發現問題后很方便的就可以通過網絡報修,不管是教室的椅子、燈、投影儀,還是水管漏水、熱水灌水機故障等等都可以。學校后勤部門實時監控網絡報修平臺,對報修信息進行及時的處理并反饋。
3、食堂、澡堂進行流量監測,讓所有大學師生通過網絡就可以實時了解各個食堂各個浴室在每時每刻的擁擠,避免了這些公共服務設施的擁堵現象,提高這些設施的運行效率。
4、校園生活必要繳費充值查詢等功能通過網絡管理進一步簡化,讓師生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搞定這些生活中的瑣碎。
5、借鑒優步、滴滴打車的資源整合經驗,給所有的校園公交安裝GPS定位系統,并且實時監控車載人數。目前,許多校園公交司機為了多載些學生,往往會在始發站等上很久,運行效率很低,但是有了這個軟件就不同了,假設A行走在路上,離始發站都很遠,卻想搭乘校園公交,這時A只需要在公交線路附近打開手機上的校園公交APP,自己的位置和搭車需求,就可以收到校園公交的實時回應,這時A就可以以逸待勞地在路邊等車了。
作為深圳市陸地方舟新能源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規劃總經理,劉曉靜受邀出席了2014年11月17日舉行的“中國高新技術論壇”,并進行了“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的主旨演講。
劉曉靜針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進行的演說,獲得國內外嘉賓的關注,他代表陸地方舟對新能源汽車走入人們的生活和今后在人們生活中處于的地位,以及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趨勢及電動汽車普及對人們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私家車新能源化
據悉,2014年7月9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會議還指出,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公布車型目錄。讓更多人選擇綠色出行,為可持續發展增添能量。
劉曉靜認為,無論從新能源汽車企業角度還是從政府的角度,都對新能源汽車能早日完成使命取代傳統汽車寄予厚望。
另外,“私家車日趨新能源化也日益成為當前市場正在發展的重要標志。”劉曉靜指出,新能源純電動車最先投入使用的是由政府扶持的公共交通,而陸地方舟研發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產品,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新能源汽車標準,進入公共交通,使人們的出行更加舒適、更加健康。《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在高交會“新能源汽車及車聯網主題館”中采訪得知,陸地方舟純電動大巴刷新了國內續航里程和內部乘坐空間的記錄。
企業協同發展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政策方針,思考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U46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1-0037-01
一、前言
出于動力安全環保視點思考,我國和許多發達國家都要求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就目前而言,汽車排放的CO2急劇增加,加快了地球變暖的趨勢。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出于對環境的要求和資源的多樣化,各國加強了對本國新能源汽車工業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培育并形成本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方針。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中,廢棄新能源汽車當地推行目錄,堅決破除市場維護是其提出的一大重磅方法。另外,還提出加快充電設備建設的系統化方法,著力掃除推行妨礙,以及“擬定新能源汽車公司準入方針”,引進出產和研制新力量等政策。
國務院要求,各地區要嚴格履行全國一致的新能源汽車和充電設備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不得自行擬定、出臺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車和充電設備標準。
很久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受當地維護,不能形成市場競爭機制。國務院今年以來屢次強力打破這一弊端,撤銷新能源汽車當地推行目錄更是對癥下藥。
2013年9月四部委印發《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政府機關、公共機構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物流、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
2014年和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補助標準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分別下降10%和20%;純電動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公交車標準維持不變。
汽車剖析師崔東樹以為,在新能源汽車推行中,基礎設備先行至關重要。相比購置稅優惠等,消費者需求的是完善充電樁等基礎設備,改進基礎的準入環境。
據研究,1度電的鋰電池,價格3000元左右,重約10公斤,充放電次數2000次以上。一輛較高配置續航200公里的電動汽車25萬元左右,其中鋰電池40度電,成本12萬元左右,其他部分13萬元左右。一度電跑5公里,按電價一度電0.55元計算,一公里0.11元。而同類別汽油車,一公里耗油0.8元左右,兩者相比一公里節約0.69元。這類車按所裝鋰電池測算工況總行駛能力達到40萬公里以上,40萬公里節約27.6萬元。如果國家2014年補貼4.75萬元,濰坊市補貼4.75萬元,個人繳納購車款15.5萬元,考慮到國家減免購置稅,比同類車型貴5萬元左右。綜合考慮,行駛40萬公里后,節約22.6萬元。但充電時間較加油時間長,且充電設施不完善。
三、國外政府新能源汽車工業扶持方針的重要方法及其特征
1、金融危機前的特點
(一)稅收和補貼是各國政府選用的重要方針
電動汽車比傳統內燃機汽車的生產成本高,為補償差價,國外政府通常選用稅收和補貼方針分別就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和消費者的采購及使用成本進行減免。當前,稅收和補貼方針已成為各國政府支持電動汽車工業發展的最重要方法。
(二)大力支持工業創新
為促進電動汽車工業快速發展,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對產業初創期的方針扶持。與普適性方針相比,該類方針不僅提出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而且有時效性和優惠的產量限制指標,從而補償市場機制的短期失靈。
2007年美國乙醇協會(ACE)了《美國各州乙醇燃料發展報告》,總結了美國乙醇燃料發展的現狀和政策。美國能源基金會(2006) 總結和評估了促進混合動力汽車產業的政策,并啟動了混合動力汽車科研及政策研究。2008年在美國舉辦的國際純電動汽車會議上,與會廠商探討了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發展以及普及純電動汽車政策措施等內容。
2、金融危機后國外政府公布的方針
金融危機后,各國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焦點集中在兩個方面,大力開展先進電池等技術的研發和鼓勵采購新能源汽車。
(一)大力支持研發
2009年9月,美國提出撥款20億美元支持汽車電池技術等的研制和配件工業的發展,快速生產出全球最輕便、最經濟和最持久有效的汽車電池,使美國電動汽車、生物燃料和焚燒技能等方面站在國際前沿。
2009年1月,韓國公布了《新增長動力規劃及發展戰略》,將綠色技術、頂尖產業融合、高附加值服務等3大范疇共17項新興工業確定為新增長動力。在綠色運輸方面,提出著重發展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等核心技能,實現汽車零部件和材料國產化,2013年步入綠色汽車國際四強。
(二)大力推動電動汽車走向市場
2009年4月1日開始,日本開展“綠色稅制”,取消消費者在采購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時的多項稅收。美國為鼓勵消費者采購電動汽車將提供總額高達7500億美元的稅收抵免。英國政府也于2010年度預算案中提出“綠色復蘇”方針,推動電動汽車普及和基礎設施建設。
四、汽車新能源發展的思考與分析
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汽車產業由大到強離不開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扶持。目前,我國應在綠色交通發展和新興產業變革的大形勢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著力創造新模式、培育新市場。
技術創新上,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力度。我國的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現象十分嚴重,而這些零部件占整車成本的70%以上。相關的技術團隊缺乏,人才供應不足,很多技術已被市場淘汰,嚴重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全面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尤其是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控技術等方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研發能力。另外,擺脫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單一技術研究,將研究內容不僅僅停留在汽車本身的相關技術,而應擴展到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層面,明確統籌規劃方向,整體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
產業政策上,制定分階段、分類別的發展規劃。各種產業政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隨著全球的發展趨勢時時改變,根據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相應的調整,將主要目標由政府干預逐步向市場調解過渡。因此,我國政府應提出一些比較靈活的產業政策,根據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制定分階段、分類別的規劃。
五、結束語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一個嶄新的趨勢,將逐步替代傳統汽車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流。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長遠看來潛力巨大,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必須著眼于長遠發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細化各項優惠政策和鼓勵機制,不斷總結經驗,發現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從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完善產業政策、加快產業升級等方面著手。
參考文獻
[1] 陳柳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0, (3).
[2] ,蔡厚清.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武漢金融, 2010, (4).
[3] 程廣宇.國外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分析及啟示[J].中國科技投資,2010, (5).
[4] 王祖德.由國內新能源汽車熱引發的思考[J].汽車工業研究,2010, (5).
作為一項長期持續的大型環保公益項目,“綠色駕駛?菁英訓練營”從倡導綠色駕駛、低碳生活到傳播“源頭低碳”意識,每一屆活動都通過不同的主題逐步深入地對環保理念進行倡導和宣傳。
此次探訪之旅走進了我國新能源發展典范城市――山東德州和新疆達坂城。作為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德州通過對太陽能的廣泛應用,每年可節約超64萬噸煤和20億度電,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71萬噸、二氧化硫1.6萬噸。而在未來,這里將被逐步打造成為中國的“新能源之都”。
在德州探訪期間,來自全國的記者和環保人士感受到了太陽能為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他們使用隨處可見的太陽能生活設備、乘坐太陽能電動車游覽城市并入住“微排”主題酒店,不僅能遠離平日生活中依賴的石油、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還能充分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魅力,深切體會“來自未來的力量”。
在“中國風谷”――達坂城,科技使無形的風轉換為巨大的能量,我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場就建造于此。在這里,巨大的風車延綿在道路兩側數十公里,達坂城山口吹過的風如同一只強壯的手臂,撥動巨大的槳葉順勢旋轉。自然的偉大力量不僅將震撼參與活動的每一個人,也讓我們看到新能源未來的廣闊前景。
在新能源探訪和體驗的同時,一汽-大眾奧迪還邀請了活動探訪城市的當地領導、環保先鋒與熱心網友,共同探討新能源利用給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變化,以及新能源在中國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此外,綠色駕駛技巧大賽作為“綠色駕駛?菁英訓練營”活動的保留項目,也貫穿了這次新能源探訪之旅的全程。奧迪專業的駕駛教練現場傳授低碳、高效的駕駛技巧,菁英車主、環保人士和明星也共同參與到競賽環節。
奧迪品牌環保大使、北京國能中電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白云峰表示:“近年來傳統的化石能源危機不斷,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多種形式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正在逐步顯示出其強大的經濟優勢和環境優勢。作為長期堅持環保、積極投身綠色公益事業的汽車企業,一汽-大眾奧迪此次將關注點聚焦到了新能源領域,著實體現出了國內高檔車第一品牌的前瞻性視角和強烈的企業社會責任感。”
奧迪A4L作為“綠色駕駛競賽”環節和“新能源探訪之旅”的全程用車,在不同行車環境下展現出的非凡適應力,以及在競賽過程中不斷突破的最低油耗數據,讓我們在驚喜之中也找到了一個綠色的答案。
為了獲得更低的油耗,很多參賽隊關閉了車上不使用的電子設備,盡可能保持平直勻速駕駛,通過關閉車窗和天窗來減小風阻,一路上都不敢有絲毫懈怠。確實,在駕駛過程中,每一個節油技巧和操作細節都至關重要。正如“綠色駕駛競賽”的參與者所說,節油不是即刻體現,而是在于點滴的積累,不經意間的一腳油門就會使之前的省油措施前功盡棄。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本屆一汽-大眾奧迪“綠色駕駛?菁英訓練營”新疆站最終產生了全程綜合油耗4.3L/100km的驕人成績。
摘要:電動汽車屬于新能源汽車,其發展有助于緩解現今社會發展所出現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在國家政策助推下,海南作為新能源示范島,其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通過對海南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實際調研,并在此基礎上對該行業進行相關分析,最后,對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的發展做出相應的預測。
關鍵詞:海南;電動汽車;行業分析
隨著汽車擁有量逐年增加,汽車廢氣排放及對石油資源的過度消耗所引發的環境、能源問題日益嚴重。控制汽車廢氣污染及尋找相應的替代能源已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當前以“節能減排”為主導的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在國內外形勢的助推下,已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國際旅游島省份,海南積極推廣新能源電動汽車在諸多領域的應用,海南電動汽車行業在此種社會背景下有了一定的發展。
一、海南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及國家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戰略產業規劃背景下。經過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和努力,海南省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果。電動汽車的推廣需多方面的配合協作,相關部門通過新增投資、建設電動汽車產業園區等政策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業。據資料顯示,在電動汽車總量上,海南截止2012年底共投放運行1052輛電動汽車,在具體類型車的數量上,公交和出租乘用車領域投放的電動汽車數量較多,分別為597和430輛,而在公務通勤車、景區專用車和純電動專用車方面,目前海南投放的電動汽車較少,甚至為零;電動汽車種類分布方面,混合動力公交車的推廣較為成功,幾乎占了所有新能源電動汽車的一半,純電動乘用車(出租車)的推廣力度也較好,達到27%,至于景區專用車、通勤車等數量較少,只占到總數的9%左右,這可能和不同種類車型的需求量大小有關。
二、海南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PEST分析行業能否順利發展與其所處的軟硬環境是分不開的,作為獨一無二的生態旅游島,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的發展有有其特定的發展環境,海南具備特有的政治、經濟、自然、技術條件為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賦予相應的優勢。
(一)政治環境分析。海南電動汽車的推廣走的是由政府導向往市場導向發展的方向,政策的引導對于海南電動汽車的推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國家政策方面,國務院出臺了相關舉措來促進海南朝生態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祥和的綠色和諧島嶼方向發展,同時倡導加強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工作,實施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在省級政策方面,為了支持海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海南對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企業稅收優惠,在保稅區內的企業,其財政、稅收、金融、海關等方面實行更為優惠的政策。國家和省級的政策指引與優惠是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發展的助推劑。
(二)經濟環境分析。電動汽車在海南能否良好發展,經濟環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電動汽車的生產運營需要完善的產業配套,海南已經形成的產業發展規模以及日益完善的電動汽車配套技術和資金的持續投入,使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擁有一定的產業優勢。汽車產業作為海南的重要產業之一,擁有良好的政產學研合作平臺和體系相對健全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因此,在經濟環境方面,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的發展具備一定的以產業優勢為依托的經濟優勢
(三)自然環境分析。海南特殊的地理環境是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發展的有利因素。目前。電動汽車的營運主要受制于充電續航里程不長、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因素的影響。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總長約有600多公里,東西,南北距離分別約為200和250公里,這與新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適航水平相吻合。恰到好處的自然環境特點有利于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的發展。
(四)技術環境分析。電動汽車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相關汽車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在國家科技部及海南省科技廳的指導下,海口市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在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下,海南在國際旅游島和生態省建設中對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提出更高要求,加大對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力度,推動電動汽車的示范運營,進而形成新能源汽車技術優勢。同時,海南獨一無二的熱帶氣候,其濕熱環境為新能源汽車定型試驗和性能評價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提升產品可靠性、優化產品技術和提高產品性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術環境。海南豐富的太陽能與風能資源,為充電領域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技術的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相應的技術環境支撐為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海南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預測
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自2008年以來,與之相應的技術逐漸成熟,產品的開發日益多元,配套設施日益完善。與此同時,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由于其自身具備的特性,在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整體行業在曲折中前進。結合國內外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海南目前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對海南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做出相關的預測。從短期來看,雖然電動汽車在海南的發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該行業在海南發展尚屬于起步階段,依然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在企業投資方面,盡管海南省制定了相關的產業規劃以及優惠政策來吸引投資,但全國整體對該行業的投資已從幾年前的亢奮走向低谷階段;其次,在技術方面,目前電動汽車目前尚不具備普及推廣的條件,電池技術、安全問題、配套設施等是制約電動汽車推廣普及的關鍵要素;再次,在消費者接受度方面,由于電動汽車的銷售價較傳統汽車高,除了政府補貼運營的公共領域之外的普通領域較難進行推廣銷售,消費者的接受度是影響海南電動汽車行業消費市場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從產品的生命周期角度考慮,處于導入期的電動汽車在市場上的需求是有待提升的。因此,短期內海南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主要在于克服行業發展存在的發展問題,整個地區行業的市場有待觀望。從長期來看,首先,在大環境方面,據EIA 的國際能源展望,世界能源市場消耗量 2005 年到 2030 年預計增加 50%。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居全球第二,減排的壓力將越來越大。在能源和環境壓力下,新能源電動汽車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其次,在具體行業環境方面,隨著行業配套設施完善,新能源汽車產量增加后又會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推動技術改進,產業將獲得全面發展;再次,海南新能源示范島建設的目標指引對海南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將有大的推動作用;最后,從產品的生命周期角度,長期電動汽車的發展應處于成長期乃至成熟期,海南的電動汽車行業發展也順應相應的整體行業發展規律,電動汽車的供給和需求具有大的增長潛力。因此,海南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在長期是值得期待的。
四、總結
電動汽車行業是在日益嚴峻的環境、能源問題下發展起來的,海南省作為全國的生態島,電動汽車行業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有了一定的發展。本文通過對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的發展現狀進行概述,同時對電動汽車在發展的政治、經濟、技術、自然環境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預測短期內電動汽車行業在海南的發展主要在于克服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行業的市場有待觀望;長期內,海南電動汽車行業的供給和需求具有大的增長潛力,其長期發展較為樂觀。
參考文獻
[1]夏德建. 電動汽車研究綜述[J]. 能源技術經濟, 2010(07)
【關鍵詞】低碳經濟 現狀 長效機制
一、前言
低碳經濟是在全球能源資源匱乏、環境氣候變化等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被提出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低碳經濟逐漸被世界各國廣泛接受,并注重低碳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證應用研究,甚至被視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作為依托傳統重工業發展起來的淄博市,盡管經濟曾一度快速增長,但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發展經濟模式是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在低碳經濟熱潮的大背景下,研究淄博市的低碳經濟的發展情況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工作。
本文對淄博市低碳經濟發展的研究,剩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為文獻綜述;第三部分是淄博市低碳經濟發展現狀;第四部分是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
“低碳經濟”是在2003年首次出現在政府文件中,在英國能源白皮書《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中被提出。國內的學者對該話題做了許多研究。諸如莊貴陽(2005),付允(2008),潘家華(2010)等等學者對低碳經濟概念做了界定。潘在比較分析了國內外各種定義之后認為, 低碳經濟是指在一定碳排放約束下, 碳生產力和人文發展均達到一定水平的一種經濟形態, 旨在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 Global shared vision)。莊貴陽,潘家華,朱守先(2011)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以低碳產出、低碳消費、低碳資源和低碳政策為維度的衡量指標體系。尹希果,霍婷(2010)從低碳經濟與經濟增長、低碳經濟實現的制度安排和不同國家的低碳經濟進程三個方面,對國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此外,邢繼俊,趙剛(2007),付允,馬永歡等(2008),莊貴陽,任力(2009),程天權,楊志(2012),王凱偉,毛星芝(2012),鄭佳佳(2013)等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探析了內涵、評價、發展路徑和模式。
以上研究大都是對理論概念進行研究,從整個國家層面上進行分析探索。毫無疑問,各個地區的發展狀況是不同的,有著自己的發展現狀和進程。于是,針對某一個具體地區進行分析就顯得意義重大。
三、發展現狀
淄博市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可以參考近幾年能源結構,經濟結構和環境狀況等相關數據。
一是以煤炭和原油為主要能源,經濟“高碳”特征明顯。目前,煤炭、原油在全市一次性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高達97.4%,其中煤炭占55.6%。盡管近些年來淄博市的能源消費結構已經有所調整,但是煤炭和原油的消費總量均仍在不斷上升。
二是淄博市二次產業比重大,支柱產業能耗水平較高。淄博市重化工業結構特征十分明顯,2009年規模以上重工業增加值所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3.3%。在重工業中,十大高耗能行業在經濟結構中占較大比重,能源消耗水平較高。2009年,十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9.7%,而能源消費占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90.2%。這說明,高耗能行業耗能較高,而產出相對較低。
三是淄博市能源強度較高。近年來,淄博在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節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使得淄博單位GDP能耗逐年降低。2009年,淄博市的萬元GDP能耗是1.68噸標準煤,與2005年的指標相比下降了19.76%,降幅比全省平均降幅水平高出1.25個百分點,但單位GDP能耗仍與全省平均水平的指標相比高出了57.2%。
四是淄博市生態環境面臨嚴峻形勢。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淄博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在污染物總存量增量大,這種情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同時,隨著淄博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新增污染物排放量還將大幅增加,短期內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十分困難,環境惡化的趨勢仍將存在,環境風險防范任務也很艱巨。
四、對策建議
一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推廣節能減排。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加速新能源產業發展,優化能源利用結構。包括大力推廣利用低碳能源;積極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著力推進新能源支撐項目建設。三是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包括大力發展質量優良、生產效率高、可以循環進行生產的生態農業模式;努力構建生態工業鏈條;積極發展綠色服務業。四是推進低碳型生活方式,建設低碳城市。比如構建低碳交通和倡導低碳生活。五是構建長效機制,加大監督與扶持力度。完善相應法規標準和考核體系;構建綠色財政稅收體系。
參考文獻:
[1]莊貴陽.中國經濟低碳發展的途徑與潛力分析[J].國際技術經濟研究, 2005,(11).
[2]莊貴陽.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困難與障礙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9,(7).
[3]付允,馬永歡等.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
關鍵詞:新能源;產業;連云港
中圖分類號:F29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7-0172-02
2009年6月國務院通過江蘇沿海發展規劃,連云港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連云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這次危機中,一定要找準產業定位。而新能源正是適合連云港發展的重要產業,因此,連云港要借此重大戰略機遇,結合當前形勢,在新一輪發展中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
一、新能源的定義
長期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對于“新能源”的定義比較含混,范圍不夠清晰,人們對于“新能源”的認識存在著一些爭議,一些觀點趨向過于狹義化。本文中認為這個“新”不僅區別于工業化時代的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利用形態,而且區別于舊式的只強調轉換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側的綜合利用效率;只強調企業自身經濟效益,不注重資源、環境代價的舊的傳統能源利用思維模式。
傳統能源生產利用形態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轉換系統加大,中間損失增加,環境污染加劇,資源浪費嚴重。特別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問題和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還有就是安全問題,大電網和超高壓輸電為供電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造成大面積停電事故頻發等問題,脆弱的電網成為和敵對勢力要挾的把柄。再則,這種規模化的能源大生產格局,無法調動社會和民眾的積極性來參與節約和優化系統能源,使能源的經營者成為孤家寡人和眾矢之的。因此,人類需要在能源問題上尋找到一條新的出路,需要有多種新的能源轉換和利用形態,建立多源新的能源供應體系,創造多維的能源交易機制來解決人類文明的動力問題,減少污染排放,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這就是 “廣義新能源”。
二、國際能源產業情況展望
1.全球能源的消費量將持續增長。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預測結果,隨著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世界能源需求量將繼續增加。預計,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將達到105.99億噸油當量,2020年達到128.89億噸油當量,2025年達到136.50億噸油當量,年均增長率為1.2%。
2.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隨著世界能源消費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塵顆粒物等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和全球氣候的影響將日趨嚴重。據EIA統計,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215.6億噸,2001年達到239.0億噸,預計2010年將為277.2億噸,2025年達到371.2億噸,年均增長1.85%。
面對以上挑戰,未來世界能源供應和消費將向多元化、清潔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
3.新能源在各種能源消費量比重中逐步增大。世界大部分國家能源供應不足,各國努力尋求穩定充足的能源供應,都對發展能源的戰略決策給予極大的重視,其中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尤為引人注目。化石能源的利用會產生溫室效應,污染環境等,這一系列問題都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圍內升溫。從目前世界各國既定能源戰略來看,大規模的開發利用新能源,已成為未來各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可再生能源發展很快,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新能源作為能源政策的基礎。從世界新能源的利用與發展趨勢看,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展最快,產業前景最好,其開發利用增長率遠高于常規能源。風力發電技術成本最接近于常規能源,因而也成為產業化發展最快的清潔能源技術,風電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年增長率達27%。
國際能源署的研究資料表明,在大力鼓勵可再生能源進入能源市場的條件下,到2020年新能源(不包括傳統生物質能和大水電)將占全球能源消費的20%。
三、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1.中國新能源產業存在著科技創新水平相對落后,大型設備制造能力薄弱。國家“十一五”規劃指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實行優惠的財稅投資政策和強制性的市場份額,鼓勵生產和消費新能源。國家政策和規劃要求,運用科技創新手段來加快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整合現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資源,完善技術和產業的服務體系,加快人才的培養,全面提高新能源技術的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創新技術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和推廣,促進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2.中國新能源產業集群在低端的鎖定情況表現非常嚴重。一方面,高端一旦出現一些好企業,跨國公司就可能進行收購、并合,以此來保持其在中國的優勢。另一方面,企業由低端向高端發展難度很大,集群升級更加困難重重。
3.新能源市場潛力巨大。在中國現有能源供給的約束條件下,中國面臨著能源供需結構性矛盾,能源自給安全壓力以及巨大的環保壓力。發展替代能源,實現傳統能源之間、傳統能源和新能源之間的替代是解決中國能源供需瓶頸,供需結構性矛盾以及減輕環境壓力的有效途徑。
發展新能源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間,在現有的能源和資源邊界的約束下,新能源這一有助于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瓶頸問題的產業,孕育著重大投資機會。
四、連云港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根據《江蘇省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連云港市電力發展十一五規劃》、《可再生能源法》,連云港市結合自然地理等條件,以及全市跨越發展戰略定位,不斷加大新能源建設力度。截至目前,核電裝機212MW,占比達到62.8%,生物質發電與利用、太陽能制熱和發電、風能發電等其他新能源利用占2%。連云港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正逐漸壯大,但除去核電,其他能源形勢總體規模仍偏小,尚未形成完整配套的產業鏈。
(一)新能源建設情況
1.核能發電。國家在“九五”開始建設田灣核電站,按8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規劃。目前1號、2號機組2007年已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按照國家核電發展規劃,田灣核電站將最終建設8臺1000MW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同時,連云港市還加緊建建抽水蓄能調峰電廠的有關研究,并積極向上級申報,力爭與核電二期工程同步實施、配套建設。
2.風力發電。目前,連云港市陸上風電場規劃兩處,南區灌西鹽場――燕尾港一線沿海灘涂及濕地,一期10萬千瓦項目于2007年11月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已由華電集團和中能聯合有限公司共同投資開工建設;北區贛榆縣一線海堤外側區域,可建規模10萬千瓦。目前,測風工作已完畢,正在編制項目可研報告,爭取“十一五”末開工建設。
海上風電場規劃在贛榆縣秦山島附近水深-5米~-15米區域建設50萬KW海上風電場,在灌云縣開山島附近水深-5米~-15米區域建設50萬KW海上風電場,中廣核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正在兩處區域開展前期測風工作。
3.生物質能利用。目前,連云港市已有多處生物質能利用項目。在贛榆、東海、灌云、灌南等4個縣各建有一處生物質發電項目,總裝機規模114MW,年可利用秸稈類農田廢棄物約90萬噸。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建設一處垃圾焚燒熱電項目,裝機規模18MW,建成后可日處理垃圾900噸。此外連云港市還在爭取年產1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
4.太陽能利用。連云港市太陽能光熱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現已形成較好的技術與產業基礎。目前已有太陽雨、蘇陽、響亮、利民、昊升、天馬、三金等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36家,品牌60多個,年產量近150萬平方米,總產值約15億元。連云港市的光熱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五、壯大連云港市新能源產業的對策
1.搶抓機遇,摸準最新產業政策。連云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連云港已成為江蘇實施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和沿海開發戰略的主要承擔者,國內外市場要素合理銜接的戰略要點,在江蘇乃至全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國在氣候問題上面臨巨大壓力,中央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在減排溫室氣體問題上的大國責任,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將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消息表明,關于新能源扶持計劃的政策和聲音近期密集出籠。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近期也表示,擬定中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計劃力度將比現有政策“大得多”,且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將尤其受到鼓勵,該振興計劃可望于近期完成草案制訂。
2.結合實際,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連云港要借此重大戰略機遇,結合當前形勢,走適合自己的路,才能在新一輪發展中抓住機遇,形成自身的發展特色。所以,連云港市要在溫總理對本市的戰略定位基礎上,將新能源產業與民生需要、港口建設、工業布局等結合起來,充分考慮新能源產業與上下游產業的關聯性,突出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留足產業發展空間。同時,要對新能源的關聯產業做好深入的研究,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不斷引進新能源設備制造、新能源技術研發等,拓展產業空間,延長產業鏈,做強做大新能源產業。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新能源產業基地。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要強化政策引導,針對新能源生產、新能源設備制造及配套材料等,建立投資、價格、稅收、補貼、加速折舊等方面的經濟激勵政策,促進現有新能源類企業做大做強;擴大招商引資,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引進能源設備生產制造企業,加強與院校及科研單位的技術合作,不斷延伸、完善和壯大新能源產業鏈;出臺有關專門的優惠政策,鼓勵有實力的民間企業集團加盟新能源生產和建設,加快引進新能源基地建設所需的各類人才,抓緊做好有關人才儲備,為形成新能源生產基地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連云港市要壯大新能源產業,必須吃準國家產業政策,抓住新一輪產業調整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區位、資源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才能真正做強做大新能源產業。
參考文獻:
[1]《江蘇省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可再生能源法》、《連云港市電力發展十一五規劃》.
[2]黃樹香.新能源界定范疇探討[EB/OL]國研網,2009-7-14.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產業;財稅政策;財政補貼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態壞境日益惡化,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在這種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和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新能源汽車的基本特征及發展現狀(一)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及特征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告定義,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者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各類別產品。
新能源汽車使用非常規燃料作為動力來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優點,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我國在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由弱變強,三類新能源汽車分別完成了功能樣車、性能樣車和產品樣車試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鏈。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存在著諸多障礙,主要表現為產業化的不發較慢,傳統汽車關鍵技術落后的制約,持續開發投入不足,市場化扶植和激勵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財稅政策2010年6月1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根據通知中的標準,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補助5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助6萬元/輛;中央財政還根據試點城市私人購買數量和規定的標準給予補助。
2010年工信部牽頭制定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此規劃清晰和具體的描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其中,在財政上要加大補貼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和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的節能汽車推廣;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推廣試點城市應安排專項配套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建設充電設施、開展電池回收,其中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財政資金的50%。在稅收上要加大減免力度,2011-2020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動力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消費稅和車船稅,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享受國家有關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2011-2020年,企業銷售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增值稅稅率調整為13%。新能源及其關鍵零部件企業按研究開發費用的100%加計扣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以上頒布的一系列有關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構建了一個有利的財稅政策環境,為促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以及提升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政策支持。
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財稅政策建議(一)以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的形式推動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規模的產業鏈條。而且新能源汽車研發費用大,成本較高,單純依靠汽車生產企業的力量還比較薄弱,政府財政補貼就成為推動其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私人購買、登記注冊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車實施直接價格補貼,對生產新能源汽車的生產企業進行補貼。
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并適當考慮規模效應和技術等因素,依據新能源汽車與同類傳統汽車的基礎差價對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進行專項補貼,推動國內汽車企業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的組織生產。
(二)加大政府公務車采購力度,發揮政府采購的導向作用我國目前約公務用車數目較多,每年消耗經費較大,政府汽車采購每年遞增的速度較慢,占政府采購總量的比例不高,而且采購的汽車多數為大排量汽車。因此,政府采購公務車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新購公務車應優先購買節能環保型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出臺更有利的實施細則及標準,把新能源汽車列入政府采購清單中。不僅要采購新能源出租車和公交客車,而且要把新能源轎車納入公務用車的采購清單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以免稅、減稅帶動產業的發展首先,應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發展的所得稅稅收優惠,加大生產新能源汽車研發費用的稅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額度內實行投資抵免企業當年新增所得稅優惠政策。其次,調整現行的消費稅政策,提高大排氣量汽車的稅率,降低小排氣量汽車稅率,對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地新能源汽車實施零稅率,幫助提高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車船稅、車輛購置稅等特定稅種,免征純電動汽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普通混合動力汽車車輛購置稅和消費稅,對于新注冊純電動汽車和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免征車船稅,普通混合動力汽車減半征收車船稅等。
參考文獻:
[1]陳柳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中國市場,2010,2.
[2]徐麗紅.發揮政策功能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國財經報,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