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繪畫課程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繪畫教學;分析;建議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尤其在繪畫藝術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為繪畫大師們提供了無限的創作靈感,貢獻了無數經典作品。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及思想的革新,繪畫教學中產生了傳統文化缺失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沒有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繪畫教學的重要性。
1 中國傳統文化對繪畫教學的重要意義
1.1 中國傳統文化是繪畫教學的文化基礎
在繪畫教學的最初階段,是對繪畫技法的相關教學,可以說是繪畫學習的技術基礎。然而繪畫藝術的最終發展是一種藝術的創造,所以在繪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至關重要。“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的文化儲備才是藝術創作的基礎。隨著我國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不再以文化課單一指標的考量決定學生的未來,但在此背景下,文化課水平依然影響藝考生考試的整體成績。進入大學后,一些學生也會因為文化知識的匱乏而影響繪畫的學習,制約他們繪畫水平的提高。所以,無論在哪一階段的繪畫教學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把中國傳統文化帶到繪畫教學之中,為學生繪畫水平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2 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促進繪畫教學的完善
隨著素質教育的有序開展,教學實踐中的各個學科都在進行創新建設,不斷進行學科的完善。藝術類教學雖然覆蓋面不及常規教學,但也肩負著藝術人才的培養責任,同樣需要進行教學的革新。將傳統文化引入繪畫教學,能夠充實繪畫教學的內容,完善繪畫教學的課程體系,為繪畫教學工作提供了發展的契機。
1.3 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實現繪畫教學人才培養目標
近年來,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藝術創造受到各方思潮的沖擊,動搖了傳統文化在繪畫教學中的基礎地位。西方文化的輸入,讓部分國人輕視甚至否定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在繪畫中的傳承面臨危機。中國不僅是一個經濟大國,也逐步向文化強國這一目標邁進,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國的一張最具特色的名片,是國家軟實力提升強有力的文化支持。[1]繪畫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繪畫人才,更高目標是通過人才的培養,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揚,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藝術影響力,推動世界繪畫藝術的共同繁榮。所以,在繪畫教學中確立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是培養我國藝術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我國文化復興的重要保證。
2 分析繪畫教學中傳統文化相關問題
2.1 繪畫教學中缺乏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在藝術生高考中,我國把文化課成績同專業成績一樣作為升學的考量,這樣做的初衷當然是想讓藝考生們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2]但實際上,由于藝術考試對文化課成績的分數線設置較低,導致教師、學生以及家長都忽視了文化課的教學和學習,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主了解和主動學習更加難以實現。然而在大學階段的繪畫教學中,類似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因為大學中對于學生的教學和管理相對來說比較寬松,學生又缺乏自發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相關教學管理的約束,傳統文化的普及更加難以實現。
2.2 繪畫教學中偏重于技法教學
隨著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壓力不斷加大,高校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繪畫技法,導致高校的繪畫教學產生急功近利的弊病。如此一來,學生接受的繪畫教學往往是偏向于西方的,[3]使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繪畫中出現了斷層的現象。雖然西方的相關造型技法有著不可忽視的優點,但中國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繪畫者獨有的藝術源泉,是我們都應該掌握并傳承的。
2.3 傳統文化的教學形式單一枯燥
在繪畫教學中,雖然有部分學生進行了傳統文化的學習,但是學生們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普遍接受的是“填鴨式”的教學,并沒有建立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而且教學過程往往枯燥單一,學生參與感不強,沒有產生期望的效果。
3 把中國傳統文化引入繪畫教學的建議
為了提高繪畫教學的質量,培養更加優秀的繪畫人才,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帶入繪畫教學實踐刻不容緩,必須讓社會、學校、繪畫教師以及學生產生應有的重視。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3.1 完善相關考試政策
在藝術院校以及相關藝術類專業招生時,除了對考生專業水平的考察,還應該注重對其文化知識的考量,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通過詳細的研究和嚴謹的判斷,適當增加文化成績占藝考成績的比重,在政策上引起繪畫老師和學生的重視。
3.2 更新高校藝術類專業課程設置
與高中階段的藝考改革相呼應,高校的繪畫教學工作也必須作出調整。一方面,增加與中國傳統知識相關課程,以選修或必修的課程形式讓學生們進行傳統文化的集中W習,提高繪畫專業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通過考試的形式約束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在校園內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傳統文化的普及。例如,開設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展,讓學生們自發地了解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融入繪畫創作中,而通過展覽的形式可以讓更多的同學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主動了解和使用。
3.3 提升繪畫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作為繪畫教學的一線工作者,繪畫老師應該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在繪畫教學的實際工作中,繪畫教師除卻這一本職身份,也應該是一名繪畫創作者,[2]必然要具備一個創作者應有的素質。我們講“言傳身教”,也就是說在對繪畫知識的日常講授之外,繪畫教師更要以身作則,把傳統文化融入作品的創作中。
3.4 強化繪畫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應用
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歷史文物,不能將它束之高閣,而應該在繪畫教學以及繪畫實踐中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利用,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在繪畫教學中,繪畫教師可以把代表性強的以傳統文化為靈感而創作的作品介紹給學生,詳細向學生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讓學生了解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產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并將其融入創作的強烈愿望。
4 結語
在這個文化多樣、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傳承的困難。同時,在對繪畫的研究和教學中,我們不斷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以及對繪畫教學的指導意義。經過相關研究,以科學的方法將中國傳統文化帶入繪畫教學,促進繪畫教學的完善,培養更具文化底蘊的繪畫人才,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復興。
參考文獻:
[1] 劉勁蓬.淺析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當代繪畫中的借用[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4(02):114-117.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 美術 教學
一、把握高中美術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征與要求
通過深入學習《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理解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和價值追求;比較高中新課程與原高中美術欣賞課、義務教育課程的區別,抓住普高美術課改的關鍵所在;把握美術新課程的定位、課程的性質、以及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設計、評價指標的特點和要求,以學生為本、以學校為本,有效開展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實驗教學工作,構建有特色的高中美術課程體系。
課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課程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是義務教育的延續。高中美術課程既要體現基礎教育的特征,又要與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和專業院校的美術課程相區別。與義務教育的區別在于,它適度地向美術本體回歸,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方面要求更高,相對學習面可能更窄,不必像義務教育階段那樣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點水般的學習;與專業院校的區別在于,它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要求方面必須與學生的興趣、時間和條件相適應,學習的難度,尤其是技能學習的難度要相對低。
課程的性質:強調了課程的人文學科的特征,通過課程學習傳承美術文化,形素養;調節心理狀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拓展發展空間,有助于更好地規劃人生。因此,高中美術課程不是單純的美術技能課程,而是通過學習美術知識,形成美術的意識和多種能力,從而提高“美術素養”。
課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術課程要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特點,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美術課程理解祖國優秀藝術,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提高美術素養;強調創新精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倡質性評價,促進個性發展。選擇性是此次高中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學生有權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和發展需要選擇課程內容,學校和教師可根據美術教學設施的條件、美術教師的特長等因素來選擇開設的模塊。
課程結構設計:首次采用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實行選修制和學分管理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和個性發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設置了5個內容系列和9個學習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體現了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個性化特點。
課程目標設計: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課程目標,教師實施課程更具可操作性。美術課程各內容系列的“成就標準”,各模塊及每課的“教學目標”也應該按照三個維度來設計。
課程的評價:建立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要求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情況,制訂具有開放性的、能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師教學以及推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指標。并要求教師轉變在教學評價活動中的角色,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及時記錄教學體會、教學成果及需要改進之處。
二、設計有學校特色的美術課程開設模式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由9個學習模塊構成,在9個模塊中,選一個模塊,修習18個學時可獲得1個學分,每個高中學生在三年內必須修習3個學分。鑒于“美術鑒賞”對高中生形成美術鑒賞能力、提高美術素養具有主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建議在3個學分中采取“1+2”的選擇策略,即鼓勵學生先選修“美術鑒賞”,以獲得1個學分,再在其他內容系列中任意選修兩個模塊獲得另外2個學分。
學校課程設置方案參考:
高一年級
高二年級
高三年級
課
程
安
排
上
學
期
美術鑒賞
繪畫
工藝
……
美術鑒賞
雕塑
設計
……
設計
繪畫
……
(為高考報考專業做準備)
下
學
期
電腦繪畫電腦設計
書法
篆刻
……
攝影攝像
……
(學校能開設的其他美術模塊)
備
注
1. 課程開設既要考慮到一部分學生高一年級選修音樂,高二選修美術課程的需要.同時也需要考慮部分學生高一至高三美術課程繼續深入學習的需要。
2. 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學校教學條件,注意整合學校師資與教室的條件,盡可能多提供學習模塊。
3.每個學校的師資與教學條件不同,開設的課程內容也會有所不同,但必須遵守1+2或更多的模塊教學要求,滿足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要求。
當前學校開設模塊教學的情況是:多數學校選擇在高一開課,也有個別計劃在高二才開課,每周一課時。都開設了“美術鑒賞”模塊,有兩個以上美術教師的學校則開設了二至三個模塊,最多教師選擇開設的模塊有“繪畫”,累計排序下去的有“電腦繪畫電腦設計”、“設計”、“書法”,從調查情況也看到,教師較擅長傳統美術技法及現代媒體技術。選課方案由學校制訂,學生基本沒有選課的主權。因此,在推進高中美術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選課指導。
(1)各學校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學校在學生選課前應該及時提供課程設置說明和選課指導說明。美術教師通過舉辦作品展、講座、座談等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認識不同美術模塊的特點,增強模塊選擇的興趣和積極性。
(2)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也可通過一些調查、小測試等方式,發現學生的特長,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學習和發展的模塊。
(3)召開班長或美術課代表會議,組織指導學生根據學校設課和自身情況確定個人高中階段的課程修習計劃,并及時選定每學期課程。讓學生自行填寫學習自愿,由班長或美術課代表進行人數的協調與合理搭配,并將名單提交任課教師進行合理分配。
高中美術課程選課指導1
領域:藝術
科目:美術
系列:美術鑒賞
模塊:美術鑒賞
專題:
課程類型: 必 修
學
分:一學分
學
時:18學時
開設學段:高一、高二
評價方式:論文或研究報告、考察報告、作品分析、美術鑒賞水平測試等
課程內容簡介:
1. 鑒賞基礎:學習美術語言及鑒賞方法;從美術與自我、美術與社會、美術與自然等方面認識美術的價值和作用。
2. 鑒賞學習活動:鑒賞中外古代、近現代優秀美術作品。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網絡等途徑檢索與搜集與美術相關的文字、圖象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
3. 考察活動: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參觀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調查、考察美術現象,寫出考察報告。
選擇建議:
本模塊是高中階段美術必修課程,每一位同學都必須選擇。通過鑒賞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能了解中外美術發生發展的基本軌跡;了解美術在不同區域的文化含義、歷史變遷和風格特征,獲得相關的美術知識;學會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學會對美術現象作出判斷;了解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審美與鑒賞的能力。
評價方法:學習態度30﹪;學習效果(美術考察或美術鑒賞論文)70﹪。
咨詢教師:
高中美術課程選課指導2
領域:藝術
科目:美術
系列:繪畫雕塑
模塊:雕塑
專題:
課程類型: 選 修
學 分:1學分
學 時:18學時
開設學段:高二、高三
評價方式: 考 查
作品展示、自評、互評
課程內容簡介:
雕塑學習內容主要了解雕塑語言、類型和制作方法,并選擇泥、陶、石膏以及運用金屬、草木、織物、廢棄物等自然物、人造物進行綜合材料的創作實踐。通過雕塑的學習能掌握和運用雕塑的藝術語言和制作技巧,進行雕塑作品的基本創作和學會如何欣賞雕塑作品。
選擇建議:
雕塑學習是提高造型能力、動手能力、空間表達能力,理解雕塑作用和藝術價值的一種有意義的美術學習活動。對希望提高自己認識空間、表現空間能力的同學和有志于將來進入大學相關專業學習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考試說明:學習態度30﹪;作品創作70﹪。
咨詢教師:
比較項目
人 美 版
人 教 版
美術課標適用性
知識
價值
注意選取適合高中生理解的素材來構成知識體系,知識背景、知識內涵較豐富,重視知識的提煉和升華,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豐富的知識背景與知識內涵,重視宏觀與微觀的比較分析,知識要點展示明確,有較強的可讀性與可操作性。
能力
價值
關注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
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利用課程資源能力的培養。
情意
價值
學習導向明確,注重以多種導入方式吸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注重培養學生學習主體的意識,以豐富的圖片資料和欣賞點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內容結構及呈現方式
結構
設計
結構清晰,主次突出,內容和形式結合較好,圖片設計適中,符合學生學習過程的心理特點。
結構清晰,主次突出,情境創設靈活,圖片的文字點評有詳有略,符合學生自主閱讀的心理特點。
課題
設計
課題的呈現富有文彩,注重視覺美術語言的表述,又注意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課題文字富有文彩,呈現的形式既突出主題,又富有人文特征。
活動設計
活動欄目豐富,注重創設學生學習的多元情境,將活動設計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有較強的生動性和吸引力。
如:思考與討論、知識窗、名家論述,人物故事,學習活動,藝術實踐,自我評價。
活動欄目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將活動設計融于實踐情境中去,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如:思考與探究、小辭典、小資料、背景資料、練習題、擴展練習、推薦參考書目。
其他說明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術鑒賞》、《繪畫》、《篆刻》、《雕塑》、四本。教材開本小,文本較薄。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術鑒賞》、《繪畫》、《篆刻》、《書法》、《工藝》、《電腦繪畫電腦設計》六本。教材開本大,文本較厚。
三、深入研究教材,合理重組教學內容
高中美術教師普遍反映教科書內容容量大,教學內容組織困難,18學時難以完成一個選修模塊的教學任務;配套的教輔資源缺乏,現有的資料性教參很難滿足教師教學設計參考的要求,而且還不齊全。以下試比較其中兩個版本的教材,分析當前高中美術教材的特點。
普通高中《美術》人美版和人教版教材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到,高中美術新教材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學本,并針對學生發展的需求增加了大量的、多樣化的活動性學習內容,體現了課程選擇性的特點。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學本,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建議根據課標內容要求、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認真研究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選取共性的課題或基本的基礎知識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并結合校本課程資源、有廣州地區特色的原生態美術文化資源,對新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刪減、補充、合理重組。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學習出現在教材上的所有內容,可組織學生開展分層、分組、分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前課外主題
性閱讀自學等多形式的學習活動。
新課程實施以來較突出的問題是:不重視課堂常規教學、教學過程隨意性較大,表現在教學設計文本粗略,忽略對課外作業情況的評價或分析,無課題板書,吝于圖解、示范,不出示經典作品的題目、作者,無明確的作業練習要求,教學語言表述忽略美術術語的運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強教學設計;要把握教學重點,不要隨意選取,偏離教材的主要內容,如美術語言、美術基本知識、美術創作方法和美術發展規律等基礎性內容。此外,對于配套的教參輔助材料缺乏的情況,建議區內教學資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種當地課程資源,開發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術課程。
四、研究教學方法,改革課堂教學
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近成熟狀態,更注重閱讀理解和判斷,而不是盲目聽從;更注重主動學習和探究,而不是被動接受;更注重知識的組織和歸納,而不是知識的片斷;故在高中美術教學的方法和過程中,要更注意學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發揮,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組織與歸納,注重技能訓練,做到理解與練習相結合。特別提倡“搜集資料閱讀欣賞討論探索實踐創造評價延伸”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注重以小組方式進行問題、主題、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時提倡師生共同構建一個平等、開放、互動的教學氛圍。
針對目前高中美術教學仍以傳授式教學為主的狀況;教師可根據模塊特定的內容和目標而采用學習指導側重點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體驗法、實踐法、比較法等,也可以大單元的方式,設計融表現與鑒賞為一體的教學活動。還可以借用一般教學模式如經驗學習模式、比較發現模式、探究學習模式、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等。
根據上述分析,對高中新課程美術課堂教學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1)突出美術是視覺造型藝術的學科特點,在教學全過程中要貫穿藝術觀念和美術術語的學習與運用。
(2)認識美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要將鑒賞與體驗、鑒賞與動手實踐相結合,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3)重視解讀試驗教科書,可從學生經驗出發,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內容,引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4)建立師生平等、互動的關系,關注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既尊重學生對美術作品發表的個人意見,又鼓勵學生運用特殊的工具材料進行獨特的創作。
(5)加強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豐富美術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鼓勵以嶺南、廣州地方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作為案例研究的突破點。
五、改進和完善美術課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標準要體現多主體,開放性的特點。并針對模塊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形式的評價方式,如分數或等級、評語、等級或評語相結合、學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建議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參考以下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的結合的評價表:
《3D動畫設計——夢幻汽車》作業要求暨評價表
作業要求(評價指標)
A
B
C
D
E
優點
不足
汽車造型富有創意:美觀而富有想象力(20%)
20
18
16
14
12
汽車結構合理,并有一定的復雜性(30%)
30
27
24
21
18
材質、燈光具有仿真性和想象力,貼圖適宜(20%)
20
18
16
14
12
動畫關鍵禎設具有豐富性(10%)
20
18
16
14
12
場景設計生動而有趣(10%)
10
9
8
7
6
關鍵字:素描;色彩;動畫專業;教學
美術基礎課程一般意義上來講即是素描和色彩課程。對于動畫專業而言,素描更多的是培養造型能力,不論二維還是三維動畫或是游戲動畫,都是以造型能力的培養為先決條件。色彩則是色彩搭配能力和動畫背景、場景的繪制能力。首先從素描教學在高職類藝術設計專業的作用以及針對動畫專業要求如何開展教學這兩方面論述,接下來再對色彩課程如何加強與動畫專業銜接,更好地服務于專業要求等方面展開論述。
1 素描教學
(一)高職不同專業對素描的不同要求
一般高職類藝術設計大專業需要素描課程的是環境藝術、平面設計、數字媒體、動漫設計、產品造型等專業。因為這些專業都需要基礎的造型能力,需要在素描課程中進行訓練和提高,同時這些專業對素描課程的需要又有區別,例如平面類專業注重畫面的構成多一些,素描n程的重點是平面形體的重新組合和再創造;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更加注重空間中形體節奏和韻律,光影和結構素描的相結合,形體結構與空間的相結合;數字媒體及動漫設計專業不僅注重形體空間造型,還要注重畫面構成,對于學生進行素描訓練的重點不僅要有人物各形體的造型能力培養,還要有場景空間透視能力的塑造,以及畫面分鏡頭構成語言方面的訓練。對于數字媒體專業方向的素描課程要求更多一些,這不僅要求教師能夠有針對性的引導,還要與其他專業區分開,不能籠統的按照一種素描教學方案實施。
(二)素描在動畫專業方面的重要性
動畫是數字媒體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同樣是科技、影視、繪畫、音樂、建筑、戲劇等諸多領域知識的高度統一。在一部動畫片中,繪畫設計是動畫片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創作者進行動畫創作的基礎條件之一。作為一個優秀的動畫設計者,其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對于空間的把握,場面的經營位置,以及繪畫節奏的理解,都是跟素描的培養分不開的,而此時所說的素描應該是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素描,是更加貼近動畫專業或數字媒體藝術方面的素描訓練,這也是本文下面所要探討的核心問題。
(三)以動畫專業方向為例,素描課程的建議
1、學生的學習觀念上
對于學生在學習觀念上的調整,一般進入高職校的學生都經過了高考美術考試,對于美術應試都有著根深蒂固的觀念,尤其是在素描繪畫上,形式和內容都很程式化。而考入高職院后進行專業學習時,首先要讓學生拋棄那種應試美術觀念,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放在專業方向上,而不是應試效果上的突出。此時動畫專業的素描課程核心能力培養應該是造型能力和形象設計能力以及速寫表達能力。
2、教師的教學理念上
加大專業方向的介紹,讓學生明白動畫專業或數字媒體專業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性,在繪畫上多鼓勵學生大膽的表現,積極性和持續性的訓練,以學生的實踐過程為重點,放低對結果的看重,主要在入門的引導和興趣的培養為重。此時可以更多的引入一些動畫影片創作的花絮以及國內外優秀動畫人創作手稿和視頻教程的賞析。
3、實際教學操作上
加大對專業方向上投入,更多的從人物造型,形體塑造,結構把握,比例準確,動態優美,以及場景的繪制,透視的練習等方面上的訓練。可以通過大量的臨摹已有的優秀動畫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四視圖、動態畫、人物效果圖等方面入手,從專業要求出發,更加貼近專業方向。還可以通過觀看實際的案例獲優秀的動畫影片,通過截圖分析動作,臨摹動作,來達到理解創作意圖以及鏡頭運用。通過視聽結合的觀賞優秀動畫影片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貼近專業,培養專業素養和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影片中的風格、色彩、畫面、音樂、動作表演、鏡頭等等都是一種學習。為后續的課程開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當然這種有針對性的動畫專業素描課程開設最好是本專業的老師來進行。其實,在此擴展開來說就是對該專業的所有課程安排的統一性、目的性要求,承前啟后的連貫性要求。所有的課程開設都是為專業服務,包括文學賞析、音樂賞析等等。
4、在課程延展方面
可以通過命題四個漫畫創作的形式,一個主題一個漫畫,培養其故事性和繪畫表達能力相結合,圖文并茂,畫面組織能力和鏡頭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對想象力和造型能力的綜合創造能力的培養。其次,進行寫生。人物寫生或場景寫生,然后對寫生完的素材再創造,人物上進行提煉,概括,達到符合動畫人物造型的形式,場景上也是不斷的精簡或藝術手法上處理,更符合動畫背景需要。這樣就可以使得整個課程更加貼近專業,符合專業培養的要求。
2 色彩教學
把色彩課程融入動畫專業課程的學習中來,加強與動畫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本文將在下面的段落中主要探討如何有效的集合專業特色上好色彩基礎課程。
(一)動畫專業色彩教學
針對一些院校擔任基礎課程的老師大都是偏向純繪畫領域,缺少對動畫專業的了解,不明確色彩基礎教學在動畫專業上的目的,不善于根據動畫專業天特點進行施教。在教學中,大都是按照純繪畫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對于專業側重點不夠突出和明確,致使與專業脫節,最好的辦法則是動畫專業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基礎課程教學,其次讓美術基礎教師采用一些方法加深對動畫專業的了解,通過閱讀動畫相關書籍,熟悉動畫專業培養計劃,明白基礎課程在動畫專業上的幫助和作用,更多的與專業教師溝通聯系,聽取專業課程上課的內容,結合實際制定與動畫專業聯系密切的、合理的教學計劃和內容,從而改變基礎課程教學偏離專業的現象。
(二)具體的問題和對策
新生入校應該盡快拋棄應試美術高考的訓練思維和作畫方式,專業上的要求則是更加準確性、嚴謹性、統一性,甚至是線條的簡潔,表現力強,能夠適應動畫制作的需要。以色彩學習為例,無論哪種專業的色彩教學大都習慣以水粉技法為主,而以水粉技法練習為主實施教學在動畫專業中的意義不大,因為水粉技法對于多數美術基礎差的學生來說,短時間內掌握有一定的難度,水粉技法在實際動畫創作和動畫設計中應用較少,實用價值不大。
針對上述的原因,動畫專業的色彩教學應該簡化傳統型的水粉教學,可適當加大或偏向水彩技法的教學,增加彩鉛或水溶性彩鉛或馬克筆的教學內容,哪怕是教學嘗試。水彩技法對繪畫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更容易掌握,而且水彩技法能達到動畫專業對學生色彩能力的要求,彩鉛和馬克筆技法難度更低些,更容易學,也很實用,并且在動畫創作中被廣泛應用。其次,拋棄單調的以靜物為主的寫生教學,加大人物和動物和場景的寫生內容。有條件的同樣可以采用數字繪畫教學,配合傳統手繪教W,這樣更有利于開展后續專業課程。并且在色彩基礎課程中適當加入場景設計或創作效果圖等環節,針對性更強,這方面的開展可以從優秀動畫影片中背景的臨摹開始,目標明確,收效快。還能加強學習動畫鏡頭語言和畫面節奏感,感受色彩在動畫中的重要作用。為后續動畫專業學習實實在在的打下基礎。
通過色彩基礎課程的練習加強對于色指定的訓練。這方面的學習需要額外作為一個單元進行,這就需要培養學生把握色調、色彩塑造、整體觀察的能力訓練,還要加強對色彩基礎原理,色彩搭配的學習,了解色彩物理、生理、心理、視覺、象征、聯想等方面的表現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可以通過優秀的動畫影片來分析人物和場景的色指定,如何運用色彩表達和劇情相符的主觀情感,刻畫人物性格,以及渲染場面氣氛和推動影片故事發展的。在豐富整個動畫畫面視覺感受上,畫面情節表現上,塑造動畫場景與角色生動鮮明的形象上又是如何達到的。
在實際臨摹中,可以建議學生選擇宮崎駿影片的御用背景畫師男鹿和雄參與繪制的較為新的動畫影片《輝夜姬的物語》中的背景,這部動畫影片是以日本最古老的故事《竹取物語》為題材。由高x勛督繼《我的鄰居山田君》之后時隔14年的電影新作,于2013年11月23日公開上映。對于男鹿和雄的繪畫風格在繼承前面的同時,在《輝夜姬的物語》中又有所突破,畫面色彩依舊唯美,但更多的是得心應手的色彩處理,游刃有余的色彩掌控,更加的隨心所欲一些,藝術感更強。擔任美術的是男鹿和雄,對于他所參與的宮崎駿影片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例如《龍貓》、《紅豬》、《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等優秀動畫影片,這些影片的背景都可以借鑒,進行臨摹和欣賞。相信只要能把二維的背景效果處理好了,三維的背景自然也會輕車熟路的順利進行的。
3 總結
根據上述對美術基礎課程的論述,以及對動畫專業教學的要求和建議,不難看出,素描教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涉及動畫制作過程的各個環節。在動畫專業教學過程中,素描課程的教學也應該根據專業和行業制作結合起來,合理、科學、有效的建構教學體系,安排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貿然進行毫無章法可言,一切從專業角度出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能力,對各種動作的敏銳的感知能力,能快速準確的捕捉對象的能力,以及概括和描繪能力。這將是動畫專業素描課程的發展方向。而對于動畫專業色彩的訓練更是必要也是必須進行的課程學習,是動畫專業課程的組成部分,不可忽視,動畫色彩應用中,有客觀的色彩表現也有主觀的色彩表達和夸張的色彩表現,這都需要我們在基礎的色彩訓練中不在以簡單的客觀色彩再現為主,而是要根據動畫專業特點和設計需要繪制符合劇情發展、渲染氣氛和動畫角色性格特征的色彩。這樣的彩色才是專業需要的,也是真正的動畫色彩。綜上所述對專業教學和動畫行業都將是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龔著劍,基于本科動畫專業手繪基礎教學創新研究,科教導刊,2010年2月(中).
[2]李麗娟,關于高職素描教學的探討,科教文化,2011年1月(中旬刊).
[3]吳云初 ,動畫基礎技法,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5-1.
【關鍵詞】美術 校本選修 興趣 特長 特色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008-02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在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形勢下,高中階段階段的美術教育,處在十分尷尬的地位,有的甚至淪為邊緣學科,致使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很不樂觀。
自2012年秋始,省教育廳出臺方案,推進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把更多的課程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課程開發權交給老師,把更多的課程設置權交給學校",實現學生"共同基礎、個性發展",這是美術教育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近幾年,筆者一直在嘗試實踐高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編寫了《風景速寫》《校園創意美工》二冊選修教材,積累了些許經驗與感受。認為要把美術校本課程開發做好、做大、做強,首先應考慮學生興趣,吸引學生選課,校本課程才能從無到有;其次考慮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滿足學生特長凸顯和人生規劃,有針對性的建設一批美術課程;最后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需求,打造精品選修課程。
興趣――從選題到教材編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術"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就其分支來說,就有書法、素描、版畫、速寫、漫畫等進二十來個分支,相對于單一的國家課程,具有十分豐富的學科課程開發資源。與其他文化學科相比,美術學科重操作而不依賴嚴密的邏輯,重多樣而不強求統一的標準。美術學科的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能激發學生興趣。在課改形勢下會變成的熱門課程,成為學生熱捧的課程。
課程開發首先是選題,教師可以依師生雙方的興趣,進行選題。確定選題以后,就要制定課程綱要。這里包括確立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安排課程實施建議,制定評價方式。本人編寫的校本教材《風景速寫》目標定位:掌握一般的構圖要領和透視知識,嘗試藝術創作,表達藝術感受和思想,提升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課程主要內容是掌握構圖要領、透視規律、空間層次感、畫面經營和表現技法等知識。俗話說,蛇無頭不行,有了這個課程綱要"頭",就可以自編教材了。我依據綱要設計了概述(常用的工具、取景與構圖、透視規律),風景速寫的表現技法(常見景物"樹、橋、船、亭子"的臨摹),課外實踐寫生三章共10節教材。有了綱要指引,充實教材內容就容易多了。從開課的情況看,學生對這門課程都比較感興趣,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不少同學以前沒有真正繪畫過,通過課堂作業的表現,發現自己其實也能畫畫,而且畫的不錯。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這門課的興趣。課堂上學生表現出來的創意也使得這門課的開展非常具有意義。
特長――課程品質化的提升方法
目前,我們美術組已嘗試開發了《藏書票制作》《風景速寫》《名家名作品評》《漫畫》《篆刻》《校園版畫》《創意拓印》《校園創意美工》等8門校本選修教材。這些美術校本課程內容廣泛、題材多樣,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和拓展學生思維。但反觀這些課程,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受教師開發能力的影響,課程比較粗糙,課程的教學內容、形式距離真正的"三級課程"還有一大段差距,二是有些課程美術特色不明顯,距離滿足學生特長凸顯和人生規劃有較大差距。從目前開發的美術課程來看,課程內容劃分不清,培養目標指向模糊,課程特征不夠明顯。
為彌補不足,可以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整合、補充,使得美術校本課程系列化、規范化。必修課程中的"欣賞"與"繪畫"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美術校本課程的可以開發以培養審美能力為主的"欣賞類"課程,以及培養藝術專業技能的"繪畫類"課程。"欣賞類"課程注重關注學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可以以觀賞美術作品為主,側重于作品內容的理論闡釋與形式解讀,以美術作品、藝術風格、作品主題、表現形式與技術語言為教學重點,對中西方美術的流派、主題、種類等進行欣賞,從而達到理解美術文化,養成一定的美術鑒賞素養。已有的《名家名作品評》校本課程就是此類,但也僅此一門,無法滿足培養全體學生審美素養的需要,建議可以在這類課程上做些補充。"繪畫類"課程注重關注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以臨摹美術作品為主,側重于學生對繪畫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技法的提升。學生專注幾個內容學習,由"博而雜"變成相對"專而精",從而有可能形成相對熟練的某種技能。《漫畫》《篆刻》《校園版畫》《創意拓印》等課程盡管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性,但也不能滿足學生特長凸顯和人生規劃。校本課程開發應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可以開發拓寬發展空間,幫助規劃人生的專業性較強的課程,比如《色彩》《素描》《速寫》《設計》等課程,以此來培養學生完整扎實的繪畫基礎和美術基本功,圓一些特長生的藝考夢。
特色――課程精品化的必然之路
事實證明,對于低段的學生而言,其真實的“表達需要”和“表達興趣”,一般不在于表達本身,而在于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對象。美國教育學家早期寫作實驗證明,幾乎所有學寫作的孩子都需要從繪畫開始。科學家們都認為,兒童繪畫參與大腦半球間相互關系的協調,在這方面繪畫與思維和語言的聯系特別重要。 對于低段的孩子而言,“說”比“寫”容易,而“畫”又比“說”要容易。
鑒于此,探索一種新型的習作形式——繪畫日記,為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低段的習作架起一座橋梁。參考《浙江省小學語文教學建議》,努力“立足于讓學生從敢于表達到善于表達”,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習作的幸福指數。
一、巧用繪畫悄然起步,炫出習作別樣精彩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保證,可以把繪畫日記的指導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利用語文課堂教給學生記寫繪畫日記的方法和正確格式等,讓習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這樣使學生不自覺地喜歡繪畫日記,保證了指導的有效性,從而為習作能力的系統提升邁出了寶貴的第一步。
一年級《繪畫日記起步》(孩子邁入小學大門一個月后第一次習作課),首先出示繪本《蚯蚓小弟的日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示其中一則,在共同閱讀中發現蚯蚓小弟有一個好方法,遇到不會寫的字可以寫拼音,可以用圖畫來代替。接著指導學生寫繪畫日記,請看其中一個教學片段:
師:剛才我們說的都是蚯蚓小弟日記中的內容,那寫內容之前他先寫了什么?(蚯蚓小弟先寫了日期、星期、天氣)
師:是啊,這些日期、星期、天氣就叫做日記的格式。
師:那要是我們今天要寫日記,該怎么來寫日記的格式呢?先寫——日期:5月27日,星期一。
師:什么天氣呀?(晴天!)
師:這“晴”字咱們還不會寫呢,可怎么辦呢?(可以畫個太陽公公!出示“太陽”)
師:要是下雨天呢?(在云朵下面畫上小雨點兒!出示“雨點”)
師:下雪天呢?(出示“雪花”)
師:小朋友們可真能干,用各種漂亮的圖畫寫成這日記的開頭!
然后,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想寫什么,有一個小朋友說,我想寫昨天在肯德基過生日。師生共同完成:昨天,爸爸、媽媽在肯德基為我過生日。我很高興。“昨”,不會寫,就用拼音。“爸爸、媽媽”不會寫,就用兩個男女的頭像來代替。“肯德基”不會寫,教師隨機剪下肯德基票上的老爺爺,一貼。“高興”,用什么表示呢,畫一張笑臉吧……呵呵,真有趣!
在這節日記起步課中,教師用學生感興趣的蚯蚓小弟引入,展現它的日記,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日記的格式以及繪畫日記的特色,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日記寫作指導,如寫完整的一句話,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如何把一件事寫完整等。繪畫日記教給了孩子運用文字和圖畫共同表達的方法,滿足了孩子的表達欲望,“重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課程標準》),使他們在起步階段就對習作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尋常習作煥發出誘人的精彩,為習作之路奠定可喜的情感基調。
二、結合繪畫有效積累,關注習作輕松轉身
《課程標準》中提到,“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可見,閱讀和生活是學生積累詞句的重要途徑,是寫話的一個可行性的建議。而低段學生因寫字能力有限,碰到感興趣的詞語卻難以表達,難以記錄。如何讓低段學生有效積累詞句,為寫話教學作好鋪墊呢?在教學實踐中,寫畫結合就是最佳途徑,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巧分層次,化難為易。
1.單用圖畫。適用于難寫的詞語或馬上就能意會的詞語。如“開門見山”,旁邊畫兩扇門,中間畫一座山,畫簡意明。
2.拼音+圖畫。比如,一個詞(或詞組)中有一個不會寫的字,難以用圖畫表示,就用拼音代替;而另外的字(或詞)則容易把它畫出來,就用圖畫代替。如“眨眼睛”,“眨”寫拼音,然后畫一雙眼睛。
3.文字+圖畫。如遇到能寫出其中的一些字,而其余的能用繪畫來表達的情況可以采用,如,“日月如梭”其中“梭”可繪圖表示。
下面是我們分別在“教給積累記錄方法”前及三個月后對實驗班一(1)班和非實驗班一(2)班各50人設置的場景:面對“六一”節跳蚤市場買玩具的“柜臺”, 進行調查測試。
從表一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驗班的學生初步掌握了利用繪畫積累、記錄詞句的方法后,對起步習作有了濃厚的興趣,并且有了習作的自信。由此可見,這是一個習作起步的好方法,是通向習作的幸福大門。
從表二中,我們發現,實驗班采用繪畫的方法積累詞句,其習作表達的有效性明顯高于非實驗班。可見,學生在邊畫邊寫的快樂中尋求到了適合自己的表達空間,為輕松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依托繪畫自然寫話,激活習作輕舞飛揚
低段學生喜愛繪畫,有憑借繪畫表達情感的意愿。根據這一特點,將繪畫資源引入寫話中,啟發學生表達,激活蘊含的快樂元素,讓原本“厚重”的習作在繪畫中自然輕松,就像那漫天的柳絮,自在地、輕輕地飛舞。
近年來在人文素質教育和綜合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的情況下,眾多高師院校雖也加大了包括文學和藝術等課程在內的人文學科的教學力度,但并沒有真正從文藝類課程對師范生的重要作用方面來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和課程設置。筆者首先選取國內多所高師院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上網搜集他們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情況,發現多數院校開設的包括教育學、教育管理、小學教育、初等教育、學前教育、音樂教育、特殊教育等十多個本專科層次中,其相關文藝類課程,尤其是文學類課程偏少且零散,而各類教育理論課程多,且有向精深的專業化發展的趨勢。以筆者為中心的課題小組,通過采訪、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了湖北省幾所高師院校文藝類課程的教學現狀,結果發現在受調查的420名不同教育專業的學生中,有43.7%的學生對現有課程中的文藝類課程設置不滿意。雖然這些院校對各教育類專業學生開設了諸如音樂、美術、繪畫、書法、中國傳統文化等專業必修課或選修課程,但在課程的總體設置上還是明顯偏重于教育教學理論的灌輸,文藝類課程相對偏少,設置不全面,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設置比例也不太合理,隨意性大。就文學類課程來看,有的院校教育類專業完全沒有開設文學類必修課程;有的只開設了兒童文學;有的只開設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或中國古代與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卻忽略外國文學;有的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多達96學時。就藝術類課程來看,受調查的幾所院校普遍較重視音樂、美術、繪畫等課程,而對影視、戲劇和表演重視不夠。筆者認為應該在高師院校各教育專業中較為全面系統地、有計劃和步驟地開設文藝類專業必修課程,并且應該使它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并嚴格地貫徹執行。盡管我們不能具體明確地規定到底應該開設多少門文藝類課程才算全面,每門課程應該開設多少學時才算合理,但是對于所有的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一些最基礎的,與他們的教育專業和方向、未來的教育工作相關的文藝類課程應該全面開設,對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應該有所了解和掌握。
二、高師教育專業文藝類課程教學體系的建構
在高師院校各教育專業設置一個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文藝類課程體系,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的性質。文藝類課程應是每一個教育類專業學生必學的專業基礎必修課程。該課程旨在向師范生“傳授相關的文藝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對文藝作品及其相關活動的欣賞、創造”[2];其次因“文藝各門類的審美特性具有一致性與相通性,它們雖采用的媒介不同(線條、色彩、聲音、肢體動作等),但都是通過塑造出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以審美愉悅”[3],因此其眾多課程可以“整合在審美教育的同一框架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建立一個具有整體性、系統性、邏輯性的課程體系和系統,同時作為一門具有多元性和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中需要匯聚多方面的力量和教學資源來共同完成。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和安排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操作:
1.按專業區別對待
文藝類課程雖內容豐富、類別龐雜,但據其特點我們可以簡單地分為文學和藝術兩大課程系列。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安排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結合各教育類專業學生所學的具體專業和方向的需求,課程的設置和具體安排要因學生所學的專業和方向而有所區別、調整和側重,不是所有的教育專業學生同時開設門類、內容、學時完全相同的文藝類課程。比如兒童文學這門文學課程,對于學前、小學、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一定要開設,且課時量要有所保障,但對于教育學、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中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不開設。而中外文學作品選讀、書法、音樂、美術等課程應該面對所有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但課時量應該有所區別,對于藝術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可相應提高音樂、美術、舞蹈、聲樂、器樂、繪畫、表演等課程的課時量,而小學和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可適當提高書法、繪畫、演講、朗誦等課程課時量,對于教育學、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中學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可增設攝影、陶藝等藝術類選修課程同時,又需適當增加中西文化、中外文學經典賞析等必修課程的課時量,以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深厚和廣闊的知識文化背景。
2.按年級科學設置
類別豐富的文藝類課程,應從整體性原則出發,按年級逐年呈階梯狀系統開設。筆者建議在大學本科階段的前三年同時開設文學和藝術類課程。具體安排如下:一年級可開設包括音樂基礎、美術基礎、書法、聲樂等在內的藝術基礎知識和訓練課程;同時開設藝術概論、文學概論、美學概論、寫作等一些文學理論和實踐入門課程,當然,在向教育類專業學生介紹這些文藝基礎理論時,不必像對中文和藝術專業學生那樣講得深透和具體,其主要任務是介紹文藝鑒賞的方法和正確的審美觀念。二年級建議開設音樂欣賞、美術欣賞、舞蹈與形體、朗讀與演講等藝術欣賞類課程,和兒童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現當代作品選讀等文學類課程,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們的審美體驗,藝術感受和感悟能力。三年級建議開設藝術創作提高類課程,如器樂、表演、繪畫、手工等;同時開設難度稍大的外國文學作品選讀、影視作品欣賞、影視文學、(兒童)文學創作等文學類課程。
3.按課程類別靈活安排
由于文藝類課程類別龐雜,具有多元、開放的特點,因此,在課程的具體設置安排上必須要打破原有教學的僵化模式,整合各方面的師資力量與資源,按照教學內容分階段、由不同教學院系(如藝術學院、文學院和教育學院等)的專業教師共同授課,集體完成該課程體系的教學任務,而每一個教師只負責講授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內容和課程,這樣在提高了各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基礎上,保障了整個文藝類課程體系總體教學目標的實現。但在各門課程教學設置安排之前,各教學院系應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共同確定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教學重難點等,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而不能由任一個教師獨斷、隨意安排。且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各教學院應對教師的授課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任課教師對原定的教學計劃不可隨意更改。但同時需注意的是無論由多少個教學院系、多少位教師共同授課,一定要注意既避免重復,又要相互關聯貫通,同時要重視對任課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考核的規范性。在考核過程中各教學院要相互通氣,統一標準,嚴格要求,避免因標準不統一而導致教學和考核的混亂。
4.按學生需求合理延伸
繪畫藝術治療是以繪畫活動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它通過繪畫讓患者產生自由聯想來穩定和調節情感,在追求藝術美的過程中治愈精神疾病。[1]對繪畫藝術治療包括以下幾層含義:(1)繪畫藝術治療以繪畫為中介;(2)繪畫藝術治療以藝術理論和心理學為哲學基礎;(3)繪畫藝術治療中涉及三種要素:治療師、患者和藝術作品;(4)繪畫藝術治療行為的最終結果是要達到解決問題、調節情緒沖突、完善人格等。
藝術治療在國外也是一個全新的、尚在摸索中的行業,藝術治療作為法定專業的歷史也不過幾十年。英國國民衛生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ystem)于1946年設立了第一個藝術治療的職位,但是,實際上一直到1981年這個行業才在健康服務領域獲得正式認可。[2]然而藝術的治療價值,卻早已被承認。例如,早在古代部落里,就透過儀式化的藝術,來反映并調和團體的情緒和精神生活。
藝術治療的專業萌芽于20世紀初期,運用病患的繪畫來進行診斷與分析,真正的成長則起因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精神病治療運動,受到弗洛伊德(Freud)和榮格(Jung)二位大心理學家的影響。到上世紀40年代,由于Margaret Naumburg的努力,才真正建立了運用藝術的表達作為治療的模式。由于藝術治療先驅的努力,終于在上世紀50年代后期至上世紀60年代初期間,建立了藝術治療的獨特專業地位。
二、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概要
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標準》內容的框架由: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四部分組成。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分成四個學習領域,即“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
《標準》將義務教育美術課程總目標表述為: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21世紀課程與教學出現了重新整合態勢,形成了“課程教學”的理念。正如張華老師所說:“教學是一個產生基本的課程效應的社會情境。”[3]因此,要達到《標準》要求,就必須借助美術教學這種手段。
綜上所述,《標準》為繪畫藝術治療在義務教育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繪畫藝術治療在義務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對錯之外另有一片天地,在繪畫的創作領域中每個人都享有完全的自由。因此,繪畫藝術治療是在隨興的涂鴉中,去搭起一座通往內在世界的橋梁,實現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平衡,以增進面對問題的信心與能力。“患者”可以在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中享受藝術創作的樂趣,并且得到支持、舒解,進而作自我探索、力量找尋、完善人格以及生命的整合。而今繪畫藝術治療的意義,具有探索經驗,啟發思考,升華感情,提升自我觀念,增進認知和改善行為的功能。[4]
四、繪畫藝術治療在義務教育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20世紀藝術治療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艾迪絲·克萊瑪(Edith Kramer)。她依據藝術創造活動本身所固有的治療特質,在給眾多兒童治療的實踐經驗中,建立了新的藝術治療的觀點。她認為,藝術創作活動本身就具有治療的效用;藝術治療借助藝術環境和行為,幫助個體宣泄存在于潛意識中的問題和不良情緒,個體不會設防或阻抗,并且是安全的。[5]該學說為繪畫藝術治療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并為繪畫藝術治療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提供了理論基礎。
藝術治療的應用日益擴展,最常用于身心障礙者的“治療”以及教育輔導,作為藝術治療分支的繪畫藝術治療更是如此。筆者于2006年3—7月份對一位受試者進行了跟蹤實驗,實驗受試者為陜西西安一所普通小學的一名小學生,該受試者是一個智力正常而性格內向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該受試者的繪畫藝術治療師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其實更多的是充當著繪畫藝術教育老師的角色,她更多的是關注繪畫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不是繪畫所生產的產品——藝術作品。并且為該受試者提供了盡可能多的美術媒材。在整個的美術心理觀察和輔導過程中,該受試者都是在一種安全的環境(教室)中,隨著思緒的飛揚,盡情沐浴在繪畫的海洋里。經過對該“患者”將近半年的教育與觀察,發現該受試者的性格已經有較大的改變,可以較大膽地進行師生交流了。可見非語言在對語言的干預方面,繪畫藝術治療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這也就是說,藝術作為一種視覺語言,有助于“患者”(學生)在“治療師”(老師)的引導和促進下,身心在逐漸完善,人格也在進一步地完善。
在義務教育的美術教學中,學生可以以繪畫藝術治療互動的小團體方式進行繪畫學習。師生的互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所形成的人際交流。這也就是繪畫藝術治療的一種常用方式。師生在交流過程中建立起心理聯系,進行著思想、文化傳遞。要實現師生互動的美術教學活動,我們可以采取情感策略和教學策略。同時,每堂課皆有各種美術創作活動、體驗與分享。這其實是繪畫藝術治療的各種“治療”方式在美術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應用。如果能將繪畫藝術治療的更多方法應用于義務美術教育的各學段,這無疑對完善中小學學生的人格、健全他們的身心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結語
應該看到,現今的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社會現象和所接觸的學生,與20年前的環境和當年的學生特質有著相當大的差別。因此,應鼓勵美術教育工作者在繪畫的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發展學生個性,不設任何條條框框,久而久之養成學生的自治、自尊、自信、自強以及獨創、革新等良好的自我心理,使盲從、依賴、自卑、因循等不良的心理得到矯正;盡可能滲透繪畫藝術治療的方法以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讓學生達到心理上的完善,進而整合生命,完善人格。
參考文獻
[1]閆俊、崔玉華:一次集體繪畫治療嘗試,《中國臨床康復》,第7卷第30期
[2](英)卡洛琳·凱斯(Caroline Case) 苔薩·達利(Tessa Dalley)著,黃水嬰譯,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出版
一、強化訓練
林風眠的繪畫教學,首重基本功的訓練。為此,杭州藝專的素描課給所有的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親自任教這門基礎課程,并一再告誡學生,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畫家,如馬蒂斯和畢加索,都具有非常高超的寫實能力,如果沒有堅實的寫實基礎,想要去變形、創新是不可能的。林風眠晚年曾總結:“藝術之道,基礎要嚴格,創作要自由。”林風眠雖然十分重視學生繪畫基本功的訓練,但也并不贊成刻板地用功。據李霖燦回憶,林風眠對畫得太“緊”的學生,時常對其說“放松一點,隨便一點”,有時竟說“亂畫嘛”,“畫不出來,就不要畫,出去玩玩”。這些看似不合邏輯的教導,其實飽含著諸多哲理。須知,畫為情生,無情即無畫。因此,他從不主張呆板的訓練,而是在致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加以引導,并通過激勵,使學生自覺自愿地投入訓練。在林風眠的支持和鼓勵下,他的學生大都具備扎實的素描基礎,在作畫時,盡管表現手法不一、構圖形式不同,但均未脫離對象,并且往往能不拘成法,勇于在藝術上大膽進行嘗試和創新。
二、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林風眠既強調素描與寫生的基本功,也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志趣,因而能因材施教。他的學生回憶說:“那時林風眠教室的空氣最自由、最活潑,一會兒是笑聲,一會兒是歌聲,同學的畫風面貌互異,選他課的學生也最多。”0這正是因材施教的結果。吳冠中曾深情地回憶:“林風眠老師任校長時,杭州藝專對西方現代藝術采取開放態度,因之年輕的同學們很早就體會到繪畫中形式美的重要性,練基本功的同時就著意講究色彩、線條、節奏、韻律……我們感激青年時代的有益的教學指導,幼苗占理論研究的成長靠了園丁智慧和辛勤的培養。”這種“園丁智慧”便是不僅在花園中栽培牡丹或玫瑰,也栽培其他奇花異草,從而營造出萬紫千紅的氣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他經常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基礎、氣質、藝術愛好以及課堂中的表現,來分別予以指導。據洪毅然回憶,林風眠在知道他視力不好,感到“觀察難比別人詳明深細而苦惱時”,便對他寬慰道:“所短亦未必無其所長,近視者,其實反而更利于刪減不必要的細節嘛。”隨后又勸告他:“繪畫雖屬視覺藝術,然非僅取決于視力之銳敏,而其主要取決于心靈之純真與修養之超卓。”林風眠的這番教導,使其學習信心大增。著名詩人艾青早年曾考入杭州藝專就讀。林風眠在看了他的畫后,認為他有藝術天才,就徑直建議他去法國留學,不必再在學校里學了。艾青回憶,正是在林校長的建議下,他才下定決心赴法留學,從而開闊了眼界,汲取了更多的藝術養分。他深深為林風眠的見解、氣度和膽量所折服。林風眠的因材施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藝術素質好、有藝術才華的學生,他會用熱情的話語去肯定和鼓勵;對于畫風太過拘謹、理性的學生,他則與之輕松地談話,使學生的精神松弛,甚至建議學生在創作時少量飲酒,從而能更好地表露出自己的藝術個性。
三、啟發引導
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往往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從而逐漸喪失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如此,學生只會一味模仿教師或他人的藝術風格,缺乏藝術個性,甚至失去自由表達的創新能力。林風眠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重視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從而獲得了廣泛好評。他的教學方式活潑,從不向學生灌輸自己的藝術觀點,而是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據林風眠的學生回憶,在教學中,他沒有固定的模式,尤其反對手把手的教學,總是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實踐,然后再總結經驗。在課堂教學中,他尊重學生的藝術個性,從不采用整齊劃一、按部就班的教學法。他常常對學生的作業逐一提出意見,有的多說幾句,卻不大動手改畫。0他還時常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風格,提出方向性的建議,讓學生自己去體悟,然后得出自己的結論,再力圖改進。在林風眠所教的班級中,學生既有較強的寫實能力,每個人的作品又保有各自的面貌和特點,從來不是“千人一面”的。他還時常鼓勵學生,應放開膽量進行創作,反對刻板拘謹的畫風,支持學生跳出舊有的框框,走出屬于自己的藝術道路。旅法著名畫家趙無極早年曾在藝專求學,他回憶自己在掌握了一定的繪畫基礎后,就不再喜歡模仿自然的西洋畫法和程式化的中國畫法,但“當我異想天開,有不同看法的時候,林風眠教授鼓勵我,要有勇氣向傳統繪畫進行挑戰。他庇護我,而且反對惡意中傷我的人,無形中,我發現在作畫時,產生了更多的主意和更多實際的東西”。
【關鍵詞】幼兒美術教學;生活化模式;問題;建議
幼兒美術教學生活化模式主要是將美術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思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在生活中學習美術知識的能力。教師要注重把握幼兒的心理特點,設計與生活相關的趣味美術課堂,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下進行美術學習,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一、幼兒美術生活化的意義
幼兒美術的生活化,主要是將美術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在培養幼兒繪畫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生活中發現美,感知美,深化幼兒對美術的理解。幼兒生性單純,好動,有發現美的天性,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能夠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對生活元素的融入,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順應了幼兒的發展心理,對幼兒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結合實際生活能夠充分的發掘幼兒的潛能,拓展幼兒的思維,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幼兒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幼兒創新能力培養不足
幼兒美術教育主要是培養幼兒的美術思維和對美的認知,對幼兒的繪畫能力要求并不嚴格。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照老師的畫,這就嚴重的阻礙了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幼兒由于年齡較小,對事物充滿好奇,有些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在美術作品中會經常加入自己的想法,但是在不少的幼兒園中教師對幼兒這種美術作品根本不認同,認為現實生活不符合,出現了不尊重幼兒繪畫成果的現象,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幼兒繪畫的積極性,對幼兒創新思維的培養十分不利。
(二)教學內容雜亂,缺乏針對性
幼兒美術教學對幼兒的繪畫能力要求較少,但是重視幼兒的情感表達和美術思維的培養。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幼兒機構中對美術教學沒有明確的規范,幼兒園運用的都是自選的美術教材,有些教學內容就是重復再現,缺乏針對性,對幼兒的美術學習起不到幫助作用。由于我國對幼兒教育事業規范不嚴格,甚至還有的幼兒園將美術劃分為興趣課程,幼兒學習美術需要另行收取費用,這也導致了有些幼兒沒有進行系統的美術學習,缺乏針對性的美術練習,對幼兒的健康成長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三)教學環境受限,美術生活化涉及較少
美術創作源于生活,因此環境對美術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幼兒非常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但是我國大多數的幼兒機構的美術教學一般都是在幼兒園內完成的,并且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師畫,學生學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的教具也都與現實生活不太符合。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教學較為隨意,對幼兒美術的重視程度不夠,經常是照著資料進行教學,很少添加生活題材,這些都使得幼兒美術教學缺乏生活化,嚴重的影響幼兒美術思維的培養。
三、幼兒美術教學生活化模式的開展策略
(一)在教學內容中增加生活元素
教師是幼兒美術教學的引導者,對幼兒美術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幼兒美術教學的生活化,豐富教學內容的生活元素對幼兒美術思維和情感體驗都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添加幼兒能夠理解的生活元素,首先讓幼兒將生活有美術結合起來,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美術,然后在進行繪畫,在繪畫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繪畫成果,對幼兒的一些奇怪的想法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在教學中還可以和幼兒進行課堂討論,讓幼兒自己分析其繪畫作品中都有哪些生活元素,促進幼兒對美術的認識。
(二)尊重幼兒的發展差異,因材施教
幼兒的成長受多種原因的影響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充分的了解幼兒的特點,經常和家長給進行溝通,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幼兒做不同的指導,保證教學內容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模式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將教學內容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美,感知美,最后創造美。在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美用語言表達出來,最后在進行繪畫。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加幼兒的情感體驗,對幼兒美術教育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