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什么是誠信教育

        (一)誠信的含義

        中華傳統美德被世界各國所認同,并紛紛效仿。在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里,誠信是“齊家、治國、平天下”所需要遵守的重要道德準則。古代先輩們非常重視誠信,也對誠信有許多敘述。論語中的“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都體現了古代人們對誠信的理解與定義。我國歷史上,誠與信是兩個詞。兩者之間在中華傳統美德中既有本質的區別又有緊密的聯系,但是我們在現代社會的生產生活中,誠信二字已經被人們用作一個詞。“誠”主要是指人們本身的道德修養,以人本身為中心;“信”則用于人與人之間的承諾,是一種實際行動。在現代社會,我們常用誠信來表達一種做人處事的誠實守信,“言必行,行必果”的狀態。從古至今,人們都以誠信來判定這個人的好與壞,是否值得真心交往,是人們待人處事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是一個人本身的素質體現,也是人與人交往必備的基本準則。

        (二)小學生誠信教育

        小學生的年齡多在6~13歲,這個時間的孩子,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都在快速地成長,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習慣,對他們來說非常的關鍵。小學生的誠信教育需要學校、老師、家長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完成,單方面努力是不能全面教育孩子誠信發展的。小學誠信教育就是要小學生理解誠信是什么,誠信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深刻地意識到誠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也包括很多方面:誠實待人、不欺騙、考試不作弊;有責任心、守時、對于承諾的事要說到做到;勇于承擔責任,犯錯之后不推卸責任,積極改正等等。

        二、誠信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的誠信教育書籍也樣式繁多,《訓蒙文》《千字文》《白鹿洞洞規》等都是我國古代教育人們誠信做人的書籍。近代的陶行知前輩也對誠信有獨到的見解,“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可見從古至今,誠信教育在我國的重要地位,這也是我國教育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學校是直接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主要環境,班級里的氛圍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為了獲得可持續化發展,誠信教育要擺在所有道德教育的首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也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這段時間里,人們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如管理方式不科學、管理過于書本化、管理過于單一等。

        (二)誠信教育的必要性

        誠信教育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種傳承,誠信教育在我國傳統美德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體現出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是我們為人處事的根本,也是我們判斷一個人可靠程度的重要準則。誠信教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針對當今社會的發展,小學生的誠信教育問題已經極大的引起了國人的注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都以誠信為基本原則,只有誠信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跟社會共同發展,共同進步。誠信教育是塑造學生優良品質的前提,在當今社會,外表上的美已經不再真實,只有心靈上的美才是不可更改,不能表演出來的。只有正確健康的心理素質,把小學生培養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優良品格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國社會的發展,讓我國的綜合國力穩步提高。誠信教育是發展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誠信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社會主義穩固、可持續性發展的內在需求。

        三、結束語

        第2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同時,提出了三個“充分認識”的要求,即,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建設誠信社會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性;充分認識誠實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須從小培養,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充分認識誠信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必須作為學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認真抓緊抓好。誠信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現就學校開展誠信教育活動階段總結如下:?

        一、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的認識學校的根本任務在于育人,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做人”,培養學生成為追求高尚的公民。因而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堅持講“誠信”和“誠信教育”。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輸送大批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校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求:“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講誠信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是切實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落腳點,也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質,教會學生做人的著力點。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處處離不開“誠信”,否則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會讓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的事也可以不辦。

        學生學習的目的是讀書做人,成就再大的事業也必須從學做人開始。對于學生來說,講“誠信”,是一封無字的介紹信。講“誠信”,一是要求誠實守信,有錯就改,養成良好的處世立身品格;二是對待他人信守承諾,答應別人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慎重,認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做到的才答應。跟教師、家人、同學、朋友相處,時時處處離不開誠信,保持誠信的立場,老老實實學習,堂堂正正做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與老師、同學真誠相待、和睦相處。?

        二、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的要求

        (1)切實加強領導。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這一活動,充分認識誠信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素質實踐,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2)制訂教育計劃。學校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制訂具體實施的計劃,在調查分析基礎上分層次有重點地制訂各年級段學生誠信教育的基本目標、要求和主題。?

        (3)營造活動氛圍。學校利用宣傳欄、板報、廣播等各種形式向全體教師、學生宣傳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要求和重要意義,并擴展到社區和學生家庭,營造誠信教育的良好氛圍。?

        (4)教師率先垂范。開展誠信教育,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行為是關鍵。學校領導和教師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開展誠信教育首先要確立誠信立教意識、確立學校領導和教育工作者是服務者的觀念,通過各種制度建設及對家長、學生承諾等方式樹立學校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把誠信教育落實到全體教師的教育行為上,發揮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

        誠信教育的內容很廣泛,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抓起,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對誠信的體驗,積累經驗,為誠信道德提升提供基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具體的誠信教育的內容是:

        (1)文明禮貌教育。文明禮貌是誠信品質的外在表現。文明禮貌教育,包括各種場合的文明禮儀,文明的行為舉止,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等。通過外在的文明禮貌行為實踐養成誠信的內在品質。?

        (2)遵紀守法教育。自覺遵守社會、學校紀律和法規,是一個人良好社會信譽的標志。遵紀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種社會法規、教育法規和學校的各種紀律、規章制度,培養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個人的社會信譽意識等。?

        第3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比較研究;誠信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理論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書《禮記?祭統》有云:“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宋學家朱熹乃是大儒,他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將誠信作為民族安身立命的傳世之寶。更有無數人因誠信二字名留青史,如《北齊書?堯雄傳》,“雄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新唐書?曹華傳》曰:“華雖出戎伍,而動必由禮,愛重士大夫,不以貴倨人,至廝豎必待以誠信,人以為難”。“故參知政事吳興李公,以誠信質直事孝宗。”,《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銘》。

        然而,國內外教育理論研究學界對誠信教育的研究雖多,卻仍有不足。就國內而言,近十年對誠信及相關教育的研究得到了高度的重視,有關結果數量過萬。這些研究絕大部分不外如此三類:一,弘揚國粹,對傳統文化特別是孔孟二說中的素材進行挖掘,與新時期特點相結合;二,對比國內外誠信教育研究的異同,進行比較研究從而完善本國的誠信教育;三,跨專業領域研究,以社會學、心理學等研究方法和思路來觀照誠信教育。國內誠信研究有所成就,但仍存在以下不足。時間上存在滯后性,誠信教育研究與誠信研究不同步。誠信教育研究分布極不均衡,研究對象集中在高等教育中,小學教育研究有很大缺憾。

        國外的誠信教育研究的階段性比較明顯。在萌芽階段,誠信教育研究“美德化色彩”較強。確立發展階段則以“契約化”為主要特征。近現代西方誠信教育研究進入繁榮期后,各種誠信研究結果在實際教學中得到踐行,在實踐中得以完善,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西方誠信研究的研究對象大致可歸為兩類:主觀主義之誠信與客觀主義之誠信、作為社會美德的誠信與作為個人美德之誠信。對作為個人美德之誠信的研究分支林立,形成了三個理論派別,即自我整合誠信理論、身份認同誠信理論和廉潔誠信理論。三者皆將個人美德的誠信認定為個人美德。

        針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趨勢,本文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研究方法依靠誠信測量表、問卷,具有片面性、表面化。這是對誠信教育之概念的內涵、各個組成要素及相互關系缺乏系統、深入的分析所致。由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過程,可以將誠信教育分為誠信認知教育、誠信情歌教育、誠信意志教育和誠信行為教育等。誠信教育中的大部分問題在于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的沖突。也就是說個體能夠認識到誠信行為的重要性和意義,但執行上有一定的困難。根據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間的矛盾指向不同,可進一步將知行沖突分為誠實知行沖突和守信知行沖突。個體由道德認知到道德行為的轉化過程既是連續的,也是中斷的。這一過程的分類有四,根據認知與行為間對應關系的不同又可進行四種分類。知行轉化的過程理論較為繁復,并且與實際操作、學生情況等難以量化的要素關系緊密,這就給研究方法的量化、深化及信度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其次,研究對象過于集中,分布不均。國內外有關研究俱以成年人為主,將目光集中在高等教育中。相較而言,對兒童、青少年的誠信教育有所不足。然而就個體誠信發展的階段來看,兒童及青少年階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我國教育制度來講,就是基礎教育階段的誠信教育十分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小學低年級的誠信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小學一年級、二年級――小學低年級――是學生乃至個人誠信發展的開始階段,是學生誠信教育的最佳時期。錯過這一時期,誠信教育工作將事倍功半。然而誠信教育研究在這一階段的不足導致了實際教育工作中理論的缺席。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科學發展觀的今天,這一研究缺陷應盡快彌補,并向西方誠信教育研究學習,讓理論的繁榮發展與實踐齊頭并進,使二者在這一過程中得以相互學習和補充。

        最后,誠信教育研究對實際教學工作的評價和指導難以落到實處。誠信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大把大把大部頭的理論論述,而是對誠信教育的實際工作有所幫助,有所促進。與國外林立的理論派系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相比,我國的誠信教育研究顯得比較單薄。國內學術界尚未形成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理論與實際情況的差距較大。我國教育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高素質師資力量的缺乏和教師培訓機制的表面化則加劇了這一問題。

        綜上所述,比較中西誠信教育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國內誠信教育的研究應在積極吸收西方先進理念的同時結合國內教育情況的實際,研究要落到實處,注意地區間的差異;研究方法需結合理論進一步改進;改善研究對象分布不均,關注兒童、青少年的誠信教育。

        參考文獻:

        [1]葉曉青.初中歷史教學中誠信教育的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2013,(第7期).

        [2]郭欣,王曉波,楊帆.傳統文化與青少年文明素養:高校誠信教育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第z1期).

        [3]汪波.童謠與小學生誠信教育研究[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0,(第11期).

        [4]趙利平,剛.關于農村青少年學生誠信教育的研究與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第32期).

        [5]林興嵐主編.誠信教育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8.

        [6]肖周錄,王永智,許光縣著.誠信教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03.

        [7]宗山編.誠信教育青少年學習讀本.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10.

        [8]當代西方大學學術誠信及學術誠信教育研究綜述[J].首都教育學報,2009,(第9期).

        第4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誠實守信一直是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但是不知何時起,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了假唱、盜版、論文抄襲、網絡詐騙、食品安全問題,甚至出現路邊老人跌倒,旁邊無人攙扶的現象。不可否認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在帶來物質文明、觀念開放的同時,道德滑坡、精神污染、自私、冷漠等現象也與之俱來。這些缺乏誠信的現象也在影響著現在的小學生們,他們中不誠信的現象也令人擔憂。

        廣州市在2007年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對6所小學的14個班級、600余名學生(五六年級學生占500余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98.7%的小學生承認自己說過謊話,89%的小學生都曾抄過別人的作業;而小學生坦言,47%的父母有過不誠信行為,38%的小學生表示無法與父母坦誠交流。

        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在重視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今天,學生的這種不誠信的狀況難道不值得我們這些教師思考嗎?

        造成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很多,究其原因主要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社會上缺乏誠信的現象層出不窮。比如社會諸多領域存在的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之弊政,重形式、講包裝、中看不中用的種種“假貨”,“假藥不治病,假酒要人命”的損人利己的假偽欺詐等,這些都大大影響了社會誠信氛圍的形成。小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們所能感受到的社會誠信道德氛圍,將直接影響到他們誠信觀的形成。

        第二,家庭教育忽略了誠信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家長重孩子的文化成績,輕孩子的品德發展。另一方面,家長素質不高,不能以自身的行為影響子女,甚至對孩子的道德行為的建立起到反作用。如家長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誠信是導致部分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第三,學校的道德建設觀念薄弱,應試教育主導小學生的一切學習和生活,而且教師對學生養成誠信品質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生養成誠信品質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評價手段還存在著貼標簽的現象,其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學校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培養良好的誠信道德品質,建設誠信教育的陣地,進而以學生影響家長,為共創誠信社會發揮先導作用、示范作用。

        第四,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同時也處于身體心理不成熟期,情緒波動較大,也容易受周邊環境和事物的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就格外重要。正確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而不良的行為習性反而會危害孩子的一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說的是從小培養怎樣的習慣,習久成性,就會形成怎樣的品性。

        我認為,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必須從長遠著眼,從細處著手: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成為誠信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老師是學生們最信任的人,一個講誠信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講誠信的學生。教師要做到誠信,并善于運用榜樣的力量,去做好育人工作。教師每天都和學生在一起,教師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業務能力、學習水平、工作作風……甚至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印在學生的心里。因此,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但要做到“教書有術盡心,育人有方耐心”,而且要時時處處謹慎行事,率先垂范。

        二、開展多種德育活動,在活動中進行誠信教育

        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優良品格的形成、陶冶情操,促進智力發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在教學時,我們要針對學生在道德實踐的模糊程度,精心設計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潑的道德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思考,親身嘗試中探索。另外,我們還要讓他們在實際活動及時看到自己的成績,受到成功的鼓舞。我們把“以德治校,誠信育人”作為教育理念,在學生中開展“我與誠信有個承諾”簽名活動,對社會、對學校、對老師、對同學、對自己做出承諾: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不偷盜,不浪費糧食,節約水電,講究衛生,愛護一草一木……我們還結合課文教學,進行“無人售水”、“無人免費借雨傘”的誠信實驗,然后組織學生展開激烈的誠信辯論。旨在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學生透過現象,提高對誠信的認識,加深對誠信精神的理解,真正讓誠信成為時時、事事、人人的行為準則。

        三、營造誠信的班級氛圍

        建立班級學生的誠信檔案。建立誠信檔案,使每一個孩子在班級都有了一個信用記錄,包括學習習慣上的誠信表現(如考試是否作弊;作業是否抄襲;有沒有謊報學習表現等)和行為習慣上的誠信表現(如不與同學、老師撒謊;班級圖書及時、完整歸還;做錯事情是否勇于承擔責任等)。同時對于不誠信的行為要是非分明、獎罰分明。如可在班級中協商決定:做錯了事,只要誠實地說出來,就可以減免處罰,否則要加倍懲罰,因為錯而隱瞞,便是錯上加錯。讓孩子意識到:犯了錯誤只有主動承認并糾正,才是最聰明的做法,這樣不僅不會受罰,還會因為誠實而受到表揚。這除了要求老師密切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外,還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地體諒孩子的苦衷。面對他們的錯誤,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一通了事,而要使他們既明辨是非,愉快地改正錯誤,又能擺脫苦惱。這樣,孩子自然會樂于將所犯的全部錯誤誠實地告訴大人。

        第5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論文摘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誠信在個人素質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笠。高中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關健時期,而高中生則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與希望。高中生的誠信狀況,是衡量其今后是否能成為國家合格人才的標準之一。

        一、高中生誠信現狀及表現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學生的誠信或道德問題,這其中包括普通百姓、專家學者甚至政府官員,當然學生本身、家長以及教師對這個問題也都尤為關注,由此凸顯出學生誠信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人們對學生誠信或道德問題的關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業中的誠信問題。在目前的教育體制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高考的壓力迫使學生不得不注重對學習成績的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與自身的各項利益都有著緊密關聯。成績好的學生能夠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得到比較積極的評價或反饋;而成績不好的學生所得到的評價或反饋中則以消極的居多。這些也迫使學生不得不重視自己的學習成績,也促使他們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好的成績,從而能夠得到更多正向的評價或反饋。一些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每到作業和考試的時候只有試圖去抄襲別人的答案;尤其是在比較重要的考試時,作弊現象可謂是屢禁不止,一些學生為了得到較好的成績,采取夾帶、偷看、收買別人的答案甚至偷盜試卷等不誠實的手段這不僅會影響到他們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還會妨礙整個青少年群體的健康發展。

        (二)日常行為中的誠信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所表現出來的誠信與否,也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能夠做到誠信就可以了,但事實恰好與此相反,要想提高自己的誠信水平,需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同時還要持之以恒。“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只有從一些看似“小”的事情上做到誠信,才有可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誠信水平。但在實際生活中,仍有不少人不能做到這一點,比如亂闖紅燈、隨地吐痰等。除此之外,學生在經濟、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表現也不盡人意。不少學生為了獲取較多的零用錢,不惜欺騙自己的父母,甚至老師和同學。在人際關系上,主要是同學彼此之間不很信任,不愿意說真話。學業誠信確實很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誠信也不容忽視,因為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人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讓人在德智體等各個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思想品德中的誠信問題。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必不可少的。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年輕一代要在揚棄的基礎上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思想品德觀。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強調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誠實守信、樂于助人、敢于奉獻的精神和作風仍然必不可少。如今,不少中小學生都不完全具備或養成上述優秀的品質。在學校,鋪張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至于艱苦樸素的作風,更是很少學生能夠養成了。

        二、高中生誠信問題存在的原因

        1、高中生自身的特點。高中生一般處于16-19的年齡階段,正在向成熟的青年期邁進,因而思想具有極大的可塑性。他們朝氣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接觸的社會面不斷拓寬,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對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很感興趣,心理上呈現一種社會化趨勢。同時又受自身學識和社會閱歷所限,缺乏社會生活經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之中,思想容易走向片面和極端化,感情容易沖動,如果不能用正確的認識去指導自己的行動,也可能因一時的沖動而導致盲目的不理智的行為,因而需要及時的引導。

        2、思想政治課教學對誠信教育重視不夠。教師在誠信道德教育中居于主導地位,責任重大。由于升學率的壓力和主觀認識上的偏差,很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對思想政治課的文化功能情有獨鐘,而忽視誠信教育,特別是自從高考3+ x改革后,政史地三科綜合,思想政治課的地位有所下降,家長、學校、學生本人都越來越不重視思想政治課,這使得思想政治課教師的積極性大大受挫,他們很少再去研究德育工作的效率,而更關心的是本學科在高考中名次、成績。這種認識上的錯位其結果必然損壞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工作乃至整個學校德育的運轉。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強化誠信教育的主要對策

        1、挖掘教材中有關誠信教育的內容,強化誠信教育。教材是學習誠信道德的主要材料,是落實誠信教育的基礎。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中心任務就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依托,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國家意志、民族精神和科學文化知識在教育行為中的表現,它包括了教師教育過程中所利用的主要素材和基本手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師與學生開展誠信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本知識源,可以說,教材是教育過程的核心組成部分。

        2、高中政治課教師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誠信道德素質。首先,教師要用自己的誠信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其次,教師要樹立學生是誠信教育主體的觀念。再次,教師要講究教學藝術,提高誠信教育的效果。最后、教師與學生在合作交往中平等交流。

        第6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誠信是當前社會對于個人的一個最為基本的道德要求和底線,每個人都應該講求誠信,作為祖國未來希望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力求做到誠信為本,然而我們卻發現當前大學生不誠信現象日益嚴重,這種越來越嚴重的現象警示我們應該加強高校學生的誠信教育,做好高校學生教育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本文首先介紹了當前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然后分析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后根據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加強高校學生教育信用體系建設的一些建議。

        一、大學生誠信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隨著我國大學的逐步擴招,大學生隊伍越來越壯大了,在這種數量劇增的同時也帶來了層次不齊的“質量問題”,其中誠信問題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當代大學生不講誠信的現象越來越多了,這種不良風氣嚴重影響著我國高校教育的良性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造成了極大的阻礙。有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大學生誠信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高校學生誠信缺失最為主要的一個表現就是惡意拖欠學費現象的存在,在讀高校學生繳納學費是大學生的義務,但是還是存在一部分學生惡意拖欠學費,惡意拖欠學費并不是這些學生自身無法繳納學費,絕大部分惡意拖欠學費的學生都具備繳納學費的能力,他們都是拿著父母交給他們用來繳納學費的錢來用作它用,或者自己高消費花掉,或者是美其名曰做生意來拒繳學費,這種現象的盛行還帶動了低年級的學生,形成了一種不良榜樣,進而導致惡性循環的形成,惡意拖欠學費的學生越來越多,嚴重的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學校的正常運轉。

        在學業方面的不誠信現象時有發生,這種不誠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不上課,另一個則是考試作弊現象,現在大學中盛行著一句話“考試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正是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導致很多學生不去上課,大量曠課現象的出現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為了獲得“60分”又不得不在考試過程中作弊,形成了這種惡性的循環,導致學業不誠信現象的普遍出現。有悖于學校的日常行為規范,比如當前大學生常見的酗酒、打麻將、打架、吸煙等現象都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

        二、大學生誠信問題成因

        導致當前大學生誠信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總的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當前大學生自身修養差是其自身的原因,也是導致誠信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

        由于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較大,很多大學生認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必須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而誠信與自己日后的求職和工作沒有太多的聯系,不需要太在意。盡管有時他們也會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但由于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再加上學業與就業的壓力、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困惑等,使大學生感到更加不適應,此外,很多大學生都是上了大學才開始獨立生活,他們的社會閱歷較淺,道德心理還不成熟,缺乏對社會和個人、現實與未來、善惡與美丑之間關系的理解和認識,缺乏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再加上當前大學生網上生活的加劇,流行于網絡上的一些不良反例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誠信表現,為大學生的誠信做出了反面榜樣,最終使得大學生形成了錯誤的誠信觀念.

        2.誠信教育效果缺乏合力

        學校是教育的主體力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家庭、社會對學生的潛在影響。在現代社會,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多種教育渠道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經常出現效果的互相抵消,使誠信教育缺乏一個必要的生存土壤。這主要表現為家庭誠信教育缺失甚至家庭引導具有負面效果,社會用人機制重能輕德,媒體虛浮夸大以及政府的誠信危機等,都在消解學生的誠信意識。

        3.誠信教育體系尚不完善

        雖然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一項傳統美德,但是對于誠信教育的制度體系還是存在很大的缺陷,這種不健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制度法規上存在漏洞,這些漏洞的存在就給大學生提供了不講誠信的可能性,其次,在大學學生管理上不存在誠信檔案的建立,對學生的約束力自然不足,再次,對于違反誠信的學生不存在必要的懲罰制度,使得學生總是無所顧忌,最后,對于大學生誠信的監督管理也不存在較為完善的機構組織建設。

        三、大學生誠信體系建設建議

        針對當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誠信問題以及導致這些誠信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高校學生的教育誠信體系建設:

        1.建立健全誠信長效機制

        誠信機制的建設是加強大學生誠信的基礎,當前各高校應該建立自身的誠信長效機制,這一機制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于那些遵守誠信規范的學生進行必要的獎勵,可以通過各種評優選拔的方式進行,優秀者可以發放一定的獎金,另一方面則是對于那些不講誠信的學生進行必要的懲罰,懲罰可以是通報批評,更為嚴重的可以給與警告或者留校察看等懲罰,最終在學校內形成一種講誠信的風氣,加強對于大學生誠信行為的約束。

        2.提高高校學生的誠信道德意識

        在高校學生心中形成誠信道德意識是做好高小學生信用體系建設的根本目的所在,反過來,高校學生形成了誠信道德意識也就徹底解決了高校學生的不誠信現象,具體的措施可以在學校范圍內或者是小的班級范圍內舉辦各種誠信道德宣傳教育活動,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和有獎問答活動等,逐步的在高校學生心中形成一種講誠信的意識,最終達到知行統一,減少學校內不誠信現象的出現。

        3.誠信氛圍的營造

        一個良好的誠信氛圍對于加強高校學生誠信建設是幫助巨大的,做好大學生學校誠信氛圍營造首先我們應該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誠信氛圍基調,針對每個年級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氛圍,比如出入學的學生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基礎的誠信氛圍建設活動,而對于高年級學生則可以營造一種類似于社會的誠信道德氛圍,其次,校風和學風的建設也是極為關鍵的,在學院的板報和網站上,大力宣傳誠信守信的學生,批評那些不守信用的現象。使大學生形成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最后,學院老師也要定期進行誠信教育培訓,以身作則,做大學生誠實守信的表率,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并由學生監督他們的言行。在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班干部評選、綜合評定、獎學金評定等一定要做到公開公正,做好誠信工作。

        4.建立個人誠信檔案

        對高校每一位學生都建立一份誠信檔案,該學生的任何誠信表現都錄入到誠信檔案中,該誠信檔案作為學生以后評優等的重要依據,進而到達約束學生的目的,加強高校學生的誠信意識。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傳統美德,當然也應該成為高校學生遵循的一個主要道德規范,只有講誠信的高校學生才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麗玫,劉紅委.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3).

        [2]吳秀明.關于大學生誠信問題及誠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學院學報,2004(02).

        [3]楊陽.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著力把握好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04).

        第7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青少年依然不時發生不誠信行為。從心理學角度來審視,只有認清誠信的知行關系,把握青少年道德發展的規律,才能更好地培養誠信品質。學生誠信發展的“知行分離”現象與學生青春期心理發展特點、自尊意識形成和功利主義傾向有關。為促進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需加強外部監督和引導,強化責任心教育,組織“服務學習”活動,以此來架設誠信的知行之橋。

        關 鍵 詞

        誠信品質;知行分離;服務學習

        作者簡介

        吳繼霞,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何雯靜,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杜晶,蘇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部分。《說文解字》記載:“誠,信也。信,誠也。”“誠”的本義是誠實、真誠,引申為真實,強調了誠信的認知成分;“信”的本意是誠實不欺,引申為真實、不虛偽,對應了誠信的行為部分。

        有研究表明,當前中小學生普遍具有對“誠信”的認知,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他們依然不時發生不誠信行為,體現出“嘴上說一套、手頭做一套”的情況,即所謂“言行不一”“知行分離”的現象。知行統一是中國傳統道德教育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我國傳統道德精神的精髓。歷代先哲都把“知”“行”能否統一看作是做人的根本態度和道德理想加以重視。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中小學生誠信出現“知行分離”的現象并非個體品行發展的問題,而是受限于青少年成長中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性,且受到情境因素的重要影響。因此,在中小學生誠信品質培養中提出知行一致的聯接策略,其意義猶如在學生誠信的知行鴻溝中架起一座橋梁,非常關鍵。

        一、誠信的“知”“行”與青少年道德發展

        心理學視角的誠信,是指得到社會認知和肯定的行為規則,也是人們對自身和他人行為、所處的組織和制度以及人類生存的自然秩序、社會秩序和道德的期待狀態[1]9。誠信既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又是中國人特有的行事風格[2]。20世紀之后,社會心理學和道德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我們關注青少年誠信的“知”“行”狀況和道德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論依據。

        (一)誠信的“知”與“行”

        道德認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先決條件,以認知為特征的道德評價和情境知覺共同構成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核心因素。簡而言之,道德范疇下的誠信認知是指人們關于誠信行為、原則和規范的認識和理解。誠信認知的過程,既是對誠信知識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的過程,又是相應的誠信觀念、情感、意志和信念形成與發展的過程。

        德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溫(K. Lewin)認為,行為是個體及其所處情境的函數,要理解和描述行為,人和他所處的情境必須被看成是一個相互依賴的因素群。由此,誠信行為可視為一種社會,是人們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行為準則。個體誠信行為是否發生取決于基礎性的誠信認知水平,以及個體在相互交往的情境中所收集到的線索,通過推理分析是否符合自身的動機和需要從而做出的行為反應。因此,個體具備高水平的誠信認知但并不等于在最終行為決策時一定會做出誠信行為,影響個體誠信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雷斯特(J.Rest)明確提出了道德心理四過程模型,即解釋情境、作出判斷、道德抉擇和實施行為,綜合地考慮知、情、意、行的各種心理活動,較好地詮釋了個體從面對情境到產生行動的合乎邏輯的心理過程,縱向地剖析了這些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及交互作用。因此,在誠信的知行關系上,先“知”而后“行”,只有明確了對與錯、好與壞,才能幫助個體選擇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方式,畝將誠信認知轉化為誠信行為。

        (二)青少年道德發展的階段性與特殊性

        在青少年道德發展研究領域,皮亞杰(J. Piaget)根據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提出了兒童道德發展的兩階段學說。他認為兒童的道德判斷與其思維發展密切相關,而在10~11歲這一期間,道德思維產生了質的變化――年幼兒童的道德判斷以后果為依據,而年齡較大的兒童,其道德判斷則多以目的為依據。這即是說判斷一件事物是否符合道德與誠信,必須首先具備相應的認知,這是進行道德判斷的基礎。在兒童生命的早期,道德認知的標準是由成年人制定的規則(即他律階段);當兒童進入到10~11歲時,道德認知逐步內化,與兒童的自我需求和自我認識逐漸融合到一起。

        在皮亞杰(J. Piaget)研究的基礎上,科爾伯格(L. Kohlberg)提出了個體道德發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認為在7~16歲之間,兒童和青少年的道德發展是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道德發展的規律遵循由外而內,由被動灌輸、單純遵守,逐步向規則內化、自我要求而發展,最終樹立自我規則并趨于認同普世價值。而初中生的年齡階段大體是11、12歲到14、15歲,正處于道德發展的重大轉變時期。這是一個充滿了成長與矛盾的時期,在發展心理學上又稱為“困難期”“危機期”和“反抗期”。這一時期是初中生品德發展的動蕩性時期,既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時期,也是世界觀萌芽時期,更是開始以道德信念和理想來指導自己行為的時期。因此,中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必須遵循青少年道德發展的階段性和特殊性規律,把握住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關鍵時期,促成青少年誠信價值觀由童年期的外部約束轉化為內在的自我認同,才能真正地將誠信的“知”與“行”統合起來。

        二、中小學生誠信發展中存在

        “知行分離”現象

        “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是一直以來德育提倡的道德行為準則,但學生中欺瞞老師同學、考試作弊、找人作業等現象依然不時發生。這不禁讓我們提出了疑問:青少年是否具備了正確的誠信觀?如果已經具備,為何在實際情境中卻做出了不誠信的行為?

        (一)“獎”與“懲”:誠信“知行分離”之例

        研究表明,當學生處于集體情境時,如果因不完成任務將會遭受懲罰,他們會為了逃避懲罰而做出不誠信行為。有的學生在學校里會為了避免窘境而不愿意承認自己被同伴孤立或者是被其他人欺負[3];許多學生為了避免心理上的打擊都保守著許多自己或者有關他人的秘密[4]。但如果面對的是激勵性獎勵時,并不會為了獲得獎勵而做出不誠信行為。這與一般的認識存在差異,為什么是懲罰會導致不誠信行為的發生,而獎勵卻不一定會誘發不誠信行為呢?

        這是因為:在集體情境下,雖然做出不誠信行為有被其他人發現的風險,但是不能完成任務遭受的處罰會導致不愉快的體驗,為了避免因懲罰而導致心理上的打擊,個體寧愿承擔被同伴發現的風險做出不誠信行為;而在獎勵性的情境下,如果不完成任務只是不會受到獎勵,并沒有損失其他東西,則個體就不會做出不誠信行為。欺騙理論認為,欺騙行為僅是為避免消極后果的一種習得性反應。因此,個體在集體情境中時,不會為了獲得利益而做出不誠信行為;相反,在個體情境中時,為了獲得獎勵,不誠信行為的發生幾率會大為增加。這是因為在集體情境下時,由于杰出表現而獲得獎勵時會受到群體中其他人的關注。如果是由于不當行為而獲得獎勵,一旦有周圍伙伴看到真實行為的話,即使獲得獎勵也會感到不光彩;但若群體中的監督機制消失了,即使采取了不正當的手段而獲得獎勵,也不會有其他人看到。

        同樣的獎懲條件,在外部情境不同時,產生的影響卻截然相反。這說明青少年的誠信知行不僅以誠信認知為準則,還受到外部情境的影響。這也反映出當今道德教育只關注誠信意識的灌輸,缺乏將意識轉化到行為的實踐教育。當青少年遇到了現實困境,由于沒有實踐經驗的指導,很容易做出有悖道德規范的不誠信行為。到了初中階段,青少年的誠信知行表現會由于情境約束力、獎懲條件的不同而發生改變。而處于個體情境仍堅守誠信知行,要求個體必須具有較高的自我道德要求;但在集體情境之中時,為了保持良好形象,更多的學生會選擇不能做出違背誠信的行為――相較于老師的表揚或者批評,青少年更在意自己在同伴們中的口碑。

        (二)成長的變化與“知行分離”的心理學之因

        首先,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對誠信知行存在重要影響。個體進入青春期以后,心理的發展跟不上生理的迅速成熟,體現出幼稚與成熟、沖動與控制、獨立與依賴錯綜并存的階段性特點。青少年生理上的變化,使其不自覺地將關注的焦點從客觀世界轉向自己的主觀世界,使思想意識再一次回歸自我。這一時期的青少年雖然能明確自己與他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但卻較難弄清自己關心的焦點與他人關心的焦點是否存在不同及其差別所在。大量研究均表明,小學高年級學生及初中生會特別關注自己在同伴面前的表現,這與青春期自我蓬勃發展的同時又渴望得到他人認可的心理是一致的。因此學生在集體情境中表現出較好的誠信品質,卻在個體情境中為了獲得獎勵做出不誠信行為的狀況,這樣的選擇在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看來可能是自我價值最大化的最佳方案。

        其次,自尊意識對誠信知行也存在重要影響。國內外諸多研究表明,自尊作為自我系統的重要特質,不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而且作為一個中介性人格變量,對個體的認知、情感和社會行為均存在廣泛的影響。誠信的結構中包含對自我是否誠實和守信的判斷與評價,對自我的誠實和守信程度會影響到對自我的評價和態度,個體言行與自己的真實感受越一致,對自我越能真實地接納,則對自我的評價和認識就更加完善和積極。雖然當代青少年普遍認同誠實、正直、守諾等誠信的基本品質,知道“誠實守信很重要”;但在實際行動中卻會出現另一種表現,這也是因為青少年的自尊意識尚在發展之中,還不能很好地對自己的行為實施有效監控。

        再次,功利主義傾向對誠信的知行統一也存在著影響。個體面對情境時做出相應的行為是基于綜合分析行動所帶來的傷害或利益的總和,最終做出行為決策的過程。如果在個體情境下做出不誠信行為不會被發現,那么就沒有所謂的傷害性后果;而在集體情境中一旦被周圍的人發現,這一后果可能就會導致更為糟糕的結果,因此相較于在集體情境下,在個體情境中更容易出現不誠信行為。

        三、如何架設誠信發展的知行之橋

        青少年對誠信的認知和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有著靈活多變的特點,在各項情境反應中,他們會依據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反應,行為反應更具有現實性,從而可能造成知行脫節。布拉西(Blasi)認為,道德判斷與行為之間的連接橋梁是道德自我。道德自我主要包含三種成分:自我同一性、道德責任判斷、自我一致性。自我同一性的需求使個人的誠信行為和誠信觀念前后一致,維持自我一致性是誠信行為的動機。而學校是推行誠信品格養成教育的有效載體[1]251。因此,如何通過加強學生的道德自我的培養,在誠信的“知”與“行”之間建構有效的聯接,學校可考慮從以下方面加強對中小學生誠信教育的實施與指導。

        (一)加強外部監督和引導,促進學生自主性發展

        中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尚在發展之中,意志行動的自律性相對比較薄弱,行為更多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此外,同伴關系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越來越重要。因此,加強外部監督和引導,比如,班集體監督機制的設置,以及加強青少年在自律能力方面的學習和引導,都可以有效地改善知行不協調問題。

        自我決定連續體理論認為,社會環境可以通過支持自主、勝任、關系三種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來增強人類的內部動機、促進外部動機的內化、保證人類健康成長。[5]因此,學校在進行學生誠信教育時,可以通過設置有效的教學機制,激發學生對誠信品質養成的重視,從而促成學生對誠信的知行合一的主動追求。

        現今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形式往往側重于學習成績,疏于對青少年自我認識和自我成長的引導。一旦在現實生活、學習競爭中獲得了與認知、動機愿望等不符合的不良體驗,則易造成他們在知、情、行之間的不一致、不協調。這種自我認識、自我情感和自我行為之間的落差也表明青少年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種種的內心困惑。在學校德育中加強對中小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充分認知自身的不足、學會尊重他人等內容的教育,不僅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誠信觀,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也能起到引導作用。

        (二)加強責任心教育,促進學生自我反思

        責任心是一種重要的人格特質,是個體在其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對自己所承擔責任的自覺意識和積極履行的行為傾向。責任感則是個體對待任務的態度。責任感落實到日常工作、學習中就是責任心。責任心是誠信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誠信從其根本而言,本身就是一種責任,特別是誠信行為,更需要對責任心的認識。一個沒有責任意識的人無法使人信賴,也難以與人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6]

        在當今的很多家庭中,中小學生作為獨生子女在大家庭的呵護下成長,往往很難意識到應該感恩家人對自己的付出。這使得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習慣性認為“別人應該為我做”,卻很少反思自己應該為別人做些什么。缺乏責任感,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了社會問題。

        青少年只有具備了必備的責任意識,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做到誠實守信。加強對中小學生的責任心教育,促進青少年對自身責任的反思和成長,是誠信知行合一的必經之途。

        (三)通過“服務學習”,促進學生誠信知行合一

        中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實際是學生在各種真實誠信情境的作用下,由內部激起對誠信認知的認識并做出符合誠信準則的正確決策,從而建構自身誠信經驗結構的過程。這不是單靠教育灌輸就可實現的。當代中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從家庭走向世界,與社會的聯接越來越緊密,在此過程中對個人與社會、現實與未來、社會的光明與黑暗、小事與大事之間的關系如不能做出全面、辯證的理解和認識,就容易將觀察和了解到的一些消極現象和陰暗面當作社會本質。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可以通過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具體問題為案例幫助他們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加深認識,從而促進誠信從認知到行為的轉化。

        西方倡導的“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證明,通過將社區服務活動的實施與學生培養結合到一起,以此促進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形成。其中,志愿者服務活動就是一種典型的“服務學習”。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階段,長期組織志愿者服務活動被證明對學生的親社會行為的培養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有利于青少年服務他人與公民意識的培養和個人發展[7]。還有研究認為:志愿者項目的質量(例如,給青少年志愿者的自由度、挑戰性和對工作的享受程度)、項目的長度(12周或更長的項目效果是好于短期的項目)、年紀(在一些情況下,年紀較大的青少年收益更多)都證明是志愿行為對親社會行為的有效影響的因素[8]。依此類推,通過學校組織有意義的志愿服務活動,學生在“服務學習”狀況下,能建立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之間的緊密關系,真正形成知行一致的誠信價值觀。

        總之,中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培養學生誠信知行合一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需要良好的社會誠信氛圍,更需要學校與家庭樹立正確的誠信教育觀,并提供條件促進青少年自身的實踐經驗積累和主動的自我成長,通過多方位的共同作用,方能將誠信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有效促成誠信的知行融合。

        參考文獻:

        [1]吳繼霞.誠信品格的養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吳繼霞,黃希庭.誠信心理學研究的理論思考[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7-13.

        [3]Seiter J S,Bruschke J,Bai C.The acceptability of deception as a function of perceivers’culture,deceiver’s intention,and deceiver-deceived relationship[J].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2,66(2):158-180.

        [4]Vrij A,Akehurst L,Soukara S,Bull R.Will the truth come out The effect of deception,age,status,coaching,and social skills on CBCA scores[J].Law and Human Behaviour,2002,26(3):261-283.

        [5]Ryan R M,Deci E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68-78.

        [6]吳繼霞,黃希庭.誠信結構初探[J].心理學報,2012(3):354-368.

        第8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1.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的必要性

        在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中,對于提升小學生素質教育和健全小學生品格的教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學生與班主任接觸的時間使最長的,在教學中開展活動最多的,所以班主任在小學生的心里是全能者,無所不能。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言語和行為中就會深刻地影響著小學生的行為舉動。小學班主任要對德育教育重視起來,要有責任心,使學生邁好人生的第一步,為以后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小學班主任在平時的管理中要樹立德育教育的意識,在教學管理的工作教師要起到表率的作用,給小學生們做榜樣。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班主任要積極的迎接各種挑戰,在實踐的基礎上勇于創新,以新的模式進行德育教育的發展。

        2.小學班主任加強德育教育的措施

        2.1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懂得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為重要原則。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較敏感,自尊心很強,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要愛護和尊重。所以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要將學生向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充滿愛心的對待學生,從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平等對待學生,做到一視同仁,不能特別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不能苛責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通過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學生才能感受到尊重和關心,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順利地將德育教育來戰開展.

        2.2采用巧妙的批評方法

        在進行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注意批評學生的方法。在對學生批評時要先揚后抑的原則,注意語氣和態度,采用適當的詞語進行批評。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會遇見學生做錯事情需要批評的,所以教師的批評方式和技巧對學生是有很大影響。班主任在批評學生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語言技巧,可以先進行表揚,然后在根據具體事情通過委婉的語氣將學生的不足核問題提出來,使學生了解到自己問問題所在,才能夠認真的進行改正,使得學生心悅誠服。還有教師在進行批評是不要在全班面前進行,這會使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對班主任產生抵觸情緒,造成批評的逆反效果。

        2.3班主任要與家長保持有效溝通

        由于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完成的。然而德育教育只是依靠教師和學校是不能夠完成的,這就需要學生家長的有效配合。只有教師與家長有效的溝通才能建立以學校、班級、家庭為流程的德育教育方式。班主任?c家長的德育目標要保持一致,班主任要是家長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等告知家長,讓家長能夠了解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裝填,以便有針對性的開展德育工作。另外,班主任還可以制定“素質報告手冊”與家長開展密切的聯想,要求家長在家庭中配合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

        2.4通過開展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第9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網絡;小學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當前階段,網絡教學已經成為現代化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我國教育部門頒布的一些關于英語教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將網絡技術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結合。我國中教育相關部門、院校、英語教師必須需要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設出必要的學習條件,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探究網絡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學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高學生實際英語聽力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育階段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重視對于小學生實際英語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全部是剛剛開始接觸英語,獲取英語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來自于英語教學中的聽。為此,教師需要予以重視。從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通過聽過來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實際英語語言能力。過去傳統教學過程中,主主要是通過教師閱讀課文,學生在座位上聽、學生普遍對于學生英語的興致不高。但是小學英語如果在網絡環境下教學,教師就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自身生動形象的教學特點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運用網絡資源下載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例如網絡英語歌曲和一些簡單易懂的詩歌,或者是一些比較具備吸引性的英語小故事。教師需要定期咱班級中組織一些的英語聽力的比賽項目,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聽力能力來進行適當的修改英語教學內容的教學進程。教師這一做法,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出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能力,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對于課堂知識的學習,學生不僅明白了自己的房要自己收拾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還進一步的培養了學生的英語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全面提升了對于英語知識內容的渴求,從根本上切實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2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表達能力

        當前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進行實際英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在過去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實際英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方式非常多,如英語教學內容的大量朗讀、英語故事表演等。但是,這種教學活動是非常容易受到時間和空間環境的限制的。英語表達能力只能夠在英語課堂中進行鍛煉這無疑是一種傳統教學的弊端。但是教師要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的廣泛性,通過互聯網的聊天軟件與一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人進行密切深入的交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運用網絡自身的便捷性,利用各種各樣的英口語表達音源來全面檢測和具體評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的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表達能力,還可以精準的把握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教學。

        3運用網絡環境進行學生實際書寫英語的能力

        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答案運用郵件的形式發給自己,進行一一的糾正教學。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寫的文章,在班級中集體討論,幫助學生可以學習其他學生寫作的長處,盡可能的避免其他學生已經出現的錯誤。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書寫熱情,還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實際的寫作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網絡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英語教學資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聽”“說”“寫”的能力,系統的提升英語學習能力。教師在網絡環境下不僅可以更加科學的進行英語知識的教學,還可以更加精準的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全面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發展。

        作者:田野 單位: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第二十一小學

        參考文獻:

        [1]沈麗芹.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J].才智.2015(3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中文专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字幕高清 | 永久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 在线看免费Av免费 | 亚洲五月天激情在线视频 | 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