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網絡媒體如何盈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媒體如何盈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媒體如何盈利

        第1篇: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由金融危機帶來的傳媒業廣告危機應當成為一次對傳媒業過分依賴廣告的生存模式進行深刻反思的機會,至少對于將所有收益系于廣告的網絡媒體行業是當務之急。

        擺脫對廣告的生存依賴最關鍵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媒體形式的優勢,互補性地控制每一種性的經¬營成本,聯合創造覆蓋消費者接受心理和使用習慣的傳媒平臺;而不是直觀地進行單一媒體形式的差異化生存和單純的競爭性發展。

        單純由技術引領的傳媒變革是喧賓奪主的,文化才是傳媒產業的核心和根本。技術只是手段,它本身并不提供傳媒發展的驅動力,只是在技術進步的過程中,用不斷創新的技術手段滿足蓄勢待發的文化需求。

        伴隨互聯網的興起,網絡媒體也成為一個新興市場,成為資本和創業者爭相追捧的領域。但是,廣告與內容是一對瓜分注意力的矛盾,互聯網與廣電是爭奪消費者的一對矛盾,多元化與專注是企業經¬營的一對矛盾。當金融風暴導致的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各行各業的時候,上述所有矛盾都集中到網絡媒體這一個行業領域中來。盡管金融風暴是資本的災難,而不是互聯網的,但作為依靠資本力量建立起來的網絡媒體,如何在這些矛盾中尋找出路?是否需要重新解構自身,才能利用業已成熟的互聯網消費者基礎和傳統媒體產業互補共進,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廣告依賴:金融危機暴露的結構性難題

        金融風暴來襲之后,傳媒業遇到的最嚴重的問題是廣告的萎縮,或者說金融危機投影在傳媒業就是廣告危機。傳媒業原¬本與金融風暴并不直接相關,銀行和金融機構都不是媒體的重要客戶,但由金融信貸危機導致的制造業的大面積破產和房產、汽車、奢侈品等大額消費行業的急劇萎縮,這些都是媒體廣告的直接客戶和主要客戶群。無論傳統的廣電媒體還是新興的網絡媒體,都遭遇了廣告客戶量的遞減和單一客戶廣告預算的削減。有媒體報道,《商業周刊》廣告頁減少了38%,Forbes 減少19%,《財富》則銳減68%,而網絡媒體的視頻細分產業更是在現金流的困境中掙扎。

        如果說廣電媒體的廣告業務量原¬本就是隨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除了廣告廣電媒體尚有其他收入來源可以過冬的話,對于相當一部分網絡媒體而言,因耗費大量硬件和帶寬資源以及投資人的投資,造成其所有的目的都集中于注意力和點擊量,廣告幾乎就是網站運行的唯一收入來源,所以廣告業務收縮帶給網絡媒體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在局部范圍內幾乎是滅頂之災。當然這種影響帶來的并非都是負面結果:在金融風暴之前,雨后春筍般新生的諸多網絡媒體良莠不齊,有不少單純謀求Ƭ取點擊率換得廣告收益的垃圾網站混跡其中,大大降低了網絡媒體的平均價值,因此廣告危機從客觀上抑制了這些不健康網絡媒體的生存和進一步滋生。

        一般來說,經¬濟衰退或者經¬濟蕭條會首先引起企業客戶對廣告、人力資源等開支的壓縮和削減,因為這些是經¬營成本;其次才輪到生產成本,包括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原¬材料耗費和生產流程的技術改造等。但毫無疑問,互聯網十幾年來突飛猛進的發展給了網絡媒體的創業者們過于樂觀的信心,所以經¬濟困境下的廣告危機實際上是網絡媒體的結構性難題。當注意力經¬濟理論確立并得到廣泛認可之后,不單單網絡媒體,依賴廣告收入已經¬成為整個網站行業的盈利基礎。用免費的服務博取眼球,再由廣告收入來填補成本的開銷,并獲取盈利。其實這種依賴廣告的模式并非由網絡媒體創造,電視媒體很早就采用了這樣的方法。在部分網絡媒體由此成為“成功案例”之后,很多平面媒體也開始學習和采用,接近于免費的象征性收費在近幾年的報紙和期刊發行中漸漸成為一種風氣。所以,由金融危機帶來的傳媒業廣告危機應當成為一次對傳媒業過分依賴廣告的生存模式進行深刻反思的機會,至少對于將所有收益系于廣告的網絡媒體行業是當務之急。

        在筆者看來,媒體與廣告的關系并不那么友好。媒體的發展最需要的是關注甚至信任,而關注和信任是靠媒體內容對讀者的長期影響來實現的。從注意力角度來看,媒體承載的內容與廣告是一對矛盾,注意力的分配在內容和廣告上不是雙贏,而是零和博弈,此厚彼薄、此消彼長;從廣告價值上看,廣告量和單位廣告價值也是成反比的,因為受眾的注意力總量不可能無限制挖掘,作為廣告載體的媒體廣告數量越多,受眾對媒體內容的關注度越低,每一則廣告的價值也越低。

        也許只有在平面媒體上這個矛盾的表現不是很明顯。比如著名時尚類雜志《時尚》和ELLE,在不減少內容的情況下增加廣告,直接反映在雜志厚度的增加上。但由于平面媒體是一種“買回家”的產品,所以越厚反倒越受人歡迎¬,注意力從內容的分配向廣告的轉移并不明顯。到了電視媒體,內容和廣告對注意力的爭奪已經¬開始敏感起來,專門有機構統計和研究了人每天在電視上花費的關注時間,這個時間不可能隨著廣告的增加而增長,所以廣告的增長必然擠壓內容。矛盾到了網絡媒體身上表現得就更為突出。對于門戶而言,首頁最值錢,廣告的商業價值隨著廣告所在網頁層級的提高而遞減。但首頁和各頻道的主頁是吸引讀者和網民的主要工具,內容與廣告在這里形成激烈的沖突;多謀求一小塊面積的廣告,內容就缺少一小塊表現的面積,內容的條目本都已經¬極盡壓縮,盡量用最短的標題傳遞出最震撼最吸引人的效果,遑論為廣告讓出地盤。

        去廣告化:數字混媒時期的共同體攻略

        廣告對現代傳媒業迅速啟動消費市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為了現代媒體事實上的衣食父母,以至于我們無法將廣告的影響從媒體身上徹底拿開。但廣告也是一位狠心同子女爭奪利益的“父母”,它與傳媒內容和消費者注意力的矛盾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和解決。如果不能去廣告化,如何擺脫對廣告的生存依賴?包括網絡媒體在內的整個傳媒行業都面臨一種緊迫性――在這次金融風暴帶來的廣告危機中,找到整個行業的新增長點,脫離對廣告的高度依賴性。

        媒體對廣告的生存依賴是一種結構性矛盾,類似的矛盾其實也存在于其他行業。以汽車產業為例,當成本優化到一定程度時,價格和質量就開始對立起來,甚至成為一個零和博弈。出色的汽車制造商對此的解決方案是用品質的提升和品牌文化的塑造來獲取利潤空間,如保時捷;而陷入困境的制造商則正好相反,如克萊斯勒。網絡媒體并不是沒有做過解決這個矛盾的嘗試,最近幾年在網絡媒體和戶外新媒體上開始興起的被稱為“窄¬告”的精確傳播模式就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努力。分眾模式和搜索模式這兩個精確傳播的主要模式,經¬過幾年的市場檢驗,前者已經¬衰落并且逐漸被投資人拋棄,后者在盈利性上曾引以為傲的競價排名產品也在“三鹿門”和虛假醫藥事件之后倍受責難。因此,窄¬告雖然加強了目標客戶的針對性,但歸根結底也是一種廣告,并不能成為網絡媒體擺脫廣告依賴的有效方法。

        筆者認為,擺脫對廣告的生存依賴最關鍵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媒體形式的優勢,互補性地控制每一種性的經¬營成本,聯合創造覆蓋消費者接受心理和使用習慣的傳媒平臺;而不是直觀地進行單一媒體形式的差異化生存和單純的競爭性發展。鳳凰衛視是傳統媒體通過互補的不同角色建立自由生存空間的成功案例。到目前為止,鳳凰衛視已經¬建成一個同時擁有周刊、出版、互聯網(包括博客)、流媒體的傳媒共同體,在金融風暴大幅度影響廣告收入的同時,對金融、經¬濟更密切的關注使得受眾人群和對傳媒內容的需求有增無減,所以鳳凰的及時報道、正確解讀和深入分析極大地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優勢,從而從整體上形成了一個不被廣告危機所桎梏的強勢媒體。

        雖然網絡媒體沒有傳統媒體在行業內部進行垂直整合的習慣力量,但卻具有個性鮮明、思維開闊的創新能力。我們不難發現,在網絡媒體的影響和實踐下,“媒體”一詞的意義實際上已經¬被變革和拓寬了,甚至可以廣義地認為互聯網除卻技術后臺以外的一切表現形式都可以作為一種新媒體而存在。社會學家已經¬告訴仍然在徒勞地追求穩定性的人們,“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現代性的最大特征不是資本,不是產能和效率,也不是時尚或者科技速度,而是前所未有的流動性。類似于IT極客的虛擬化手段、利用現有信息化基礎和不同類型網站建立的交互平臺,都是去廣告化的夢想照進網絡媒體現實的可能途徑。一個有彈性的生態鏈將大大有助于網絡媒體成為先于其它行業走出金融危機陰影的行業,一個行業內不同角色的共同體也會大大增強它應對不同危機和風險的抵抗能力。

        分眾曾在一片批判聲中創造出一個關于“新媒體”的神話,但我們注意到,它實際上只是創造了一個不具備任何技術含量和非資本壁壘的廣告平臺。分眾作為媒體的意義并不真實,面對金融危機暴露出很明顯的不可持續性。但是,當新浪將其收歸旗下之后,我們發現,這場并購居然是一場網絡媒體對現實媒體(不是傳統媒體)的強勢整合;而且在新浪的重新塑造之后,被整合的分眾也有理由擺脫廣告模式的困局,回歸媒體的內容核心。

        在網絡媒體的范疇,網頁、視頻已經¬成為“傳統”,還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在互聯網世界層出不窮。以“第二人生”為開端的三維互聯網形式為人與人的交流、溝通和產品的展示創造了體驗豐富的途徑,而蓬勃的網絡游戲產業和以“體驗城市”為代表的嵌入式旅游和商業表現平臺又為媒體與電子商務的結合開創了發展的契機。在互聯網的繼續發展過程中,已經¬存在和即將誕生的各種互聯網創新產品,只要它們具有相同的受眾或者客觀上類似的群體特征(包括興趣愛好、生活觀念、社會角色、心理狀態等),就完全可以成為網絡媒體多元化多角度創新的一部分。這就是網絡媒體具有廣泛意義的共同體。

        結構主義認為,“科學史不過是科學理論的墓地史而已”,媒體的發展何嘗不是如此?這并不是說被甩在時代身后的每一種傳統都成為了一堆廢物,而是要說:成為廢物的,不是媒體形式本身,而是過去時代的生存模式和方法。從傳媒的技術發展角度來看:首先,視頻網絡媒體的普及使用彌補了消費者從傳統媒體無法獲取的內容數據庫查詢和精確搜索缺陷;其次,電視劇、電影都開始將網絡媒體的傳播納入到發行計劃當中,而傳統電視領域不可能接受的網絡短劇通過網絡媒體成為消費者喜愛的內容形式;再次,平面媒體通過網站和電子雜志的收費發行成為流行和有效的新增長點,為數不少的博客作者也充實到原¬來單純由記者編輯¬擔任的平媒作者隊伍當中,多角度的觀察和思考大大鞏固了平面媒體的既有優勢;在未來,3G的大范圍推廣使用和對舊的通信平臺的替換也將使手機真正成為橫跨網絡、廣播電視和平媒終端的綜合設備。

        據今年一季度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汽車消費大國。這是一個市場規模和市場能力大幅度提升的顯著信號,隨著中國優勢的不斷加強,包括傳媒行業在內的中國的很多消費性行業都將陸續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以企業原¬有的內容和資產為基礎打造新時期的品牌優勢,然后通過全方位的傳媒衍生產品和相關細分產業的拓展經¬營為盈利手段,就有能力在后金融危機時期擺脫長期以來對廣告的生存依賴。

        彰顯文化力量:網絡媒體的主流化生存

        2008年6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當總書記也成為網友》,充分表明了在信息公開、決策民主的大趨勢下,網絡媒體在中國信息傳播領域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地位。

        據CNNIC數據,2008年中國博客數量已經¬過億,占網民總數近二分之一的比例;發表人群比例和受眾比例表明,博客這種自發表自傳播的網絡媒體在信息傳播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而且觀察發現,與互聯網早期階段七嘴八舌、烏煙瘴氣的BBS不同,博客的發表和傳播途徑絕大部分是通過綜合門戶網站和垂直門戶的推薦和宣傳,完全獨立域名和獨立傳播的博客屈指可數。博客文章的來源是廣大博主的觀察、思考和生活體會,但文章要引起讀者興趣、收獲廣泛關注,卻必須依靠綜合門戶的頻道編輯¬和專業網站編輯¬的認可和推薦。因此,新浪、鳳凰等綜合性門戶對社會、娛樂和類新聞博客的傳播具有相當強的控制力,而賽迪、CSDN等網站則起到技術博客的樞紐作用,其它如房產、汽車的行業博客也都以行業門戶網站為傳播平臺和信息中心。無論是雪災還是抗震救援,無論是反擊西方媒體的不實報道還是對奧運時事的密切跟蹤,各大網站相關頻道的博客文章都對以新聞為中心的傳播起到了很好的補充和輔助作用,對眾志成城、凝聚民心的中國精神功不可沒。

        有傳媒學者認為,“影響傳媒業的基本面有三個:制度面、市場產業鏈和技術面”,“傳媒業發展的的基本現實是,技術引領傳媒產業和傳媒的變化”。筆者認為還有兩個更重要的“面”:文化面和需求面。單純由技術引領的傳媒變革是喧賓奪主的,文化才是傳媒產業的核心和根本。技術只是手段,它本身并不提供傳媒發展的驅動力,只是在技術進步的過程中,用不斷創新的技術手段滿足蓄勢待發的文化需求。在新聞環境不斷開放、國際地位迅速提升的當代中國,網絡媒體的發展為老百姓的關注和熱情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表現舞臺,既形成了一個統計民意、體察民意的高效通道,也彰顯了蘊含其中的中國社會的文化力量。

        由網絡媒體引發的傳媒產業變革并不會總是陽光明媚、一帆風順,自從廣播電視將我們的世界帶進傳媒時代以來,消費社會的需求使大眾傳媒豐富的視覺、聽覺符號和文本蜂擁而至,前現代時期彌足珍貴的音樂、繪»¬、文字墮入了日常生活如大海般的符號世界。那些曾經¬存在于讀者想象當中的高不可攀的別樣生活,因此變得觸手可得。到了網絡媒體時代,視頻、博客等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使每一個普通人都有了彰顯自己的機會和空間,但這種從網絡傳來的別樣生活越來越缺乏審美層次和審美高度,在與生活休戚相關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淪為低級趣味和無聊消費。一而再、再而三的各種“門”事件和屢次不光彩的人肉搜索,將這種低級趣味的傳播敏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2篇: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關鍵詞:網絡媒體;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206

        1 國內網絡媒體發展歷程

        中國網絡媒體走到今天,大約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1999),技術媒介階段。準確的說,在這個階段投身、鼓吹“第四媒體”的傳媒人、學者專家僅僅看到了互聯網作為一種可能的新的傳播媒介,將會給傳統媒體運作帶來哪些挑戰,而事實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任何內容網站均沒有在互聯網這樣一種新的“媒介”上,真正包裝出“媒體產品”來。

        第二階段(2000-2001),信息倉庫階段。這個時期典型的代表是新浪網。以體育社區起家的四通利方轉型為全面的“互聯網內容供應商”。這個“供應”很有特色,其主要手法為大量轉載、引進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其核心能力是快、全和網絡再分類。第二階段的“第四媒體”還不成其為“媒體”,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媒體產品”,但它已經摸索并建立了向“媒體”過渡的幾個重要核心能力,包括信息如何在網上再分類,網上信息如何合理排版以及怎樣建設網絡讀者的閱讀粘度等等。

        第三階段(2002-),準媒體階段。“準媒體”的概念是,已經具有初步的媒體生產制造能力和一定的公眾傳播效能。這個階段的主要表現特征是:網絡媒體的及時性、海量性和交互性正在為傳統媒體服務;網絡媒體的部分個案報道和某些運作手法開始顯露“新媒體”的威力;部分領域出現了相當規模和比較成熟的網絡原創。

        2 如何解決網絡媒體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進一步規范和加強了對互聯網的管理,相繼出臺了有關規定和辦法,但多數是屬于行政性的,而且部門之間缺乏相應的協調和有效的監督,換言之,對網絡媒體的監督主要依賴網絡媒體的自律。

        網絡媒體在報道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網絡輿論氛圍營造等方面以其報道的迅捷性、社會影響的覆蓋面、交互式的傳播效應,顯示出“主流媒體”的姿態。但網絡媒體的局部成功并不能掩蓋其自身的種種問題,也并不代表網絡媒體已經能完全擔當起一個獨立媒體的社會責任。相反,中國網絡媒體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畸形的發展,對網絡媒體規律的認識還不夠,并且形成了一種畸形的格局。這種格局卻在某些方面正好適應了中國的輿論信息環境,因此實現了某些方面的快速增長,而片面的發展是畸形的發展。隨著網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只有深入認識中國網絡媒體的不足,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網絡媒體體制,中國的網絡媒體才能真正迎來自己的春天。

        目前我國傳媒業市場規模龐大,而且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網絡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只要采取合理的政策,定能促進中國網絡業健康、快速、持續的發展。(1)成立網監會,提供政策層面和操作層面的有效支持。網絡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需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而網監會的成立可為網絡媒體的成長提供更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也有利于確保網絡業市場良好秩序,實現競爭與發展的公平有序。(2)成立獨立于政府機構的第三方管理機構。獨立于政府機構的第三方的管理機構是傳媒業市場乃至網絡業市場正常運轉的有力保障。這一管理機構通過對網絡傳媒業務的有效跟蹤、信息等路徑,給廣告主和受眾提供指導性參考,而且還能避免網媒在廣告市場上的惡性競爭,進而促進網絡企業苦練“內功”,不斷提升自我競爭力,達到提升中國網絡業整體質量的目的。(3)規范市場秩序,構建完備的網絡業市場。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依法依規,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整頓、規范市場,堅決打擊違法違規的行為,以進一步規范網絡業市場,為致力于健康成長的網絡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4)網絡企業要準確定位適合自我發展的商業運行模式。不同類型的網絡企業面臨不同的受眾、廣告主和特色,也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和商業運行模式。目前,大部分網絡企業的商業運行模式仍不穩定,因此,網絡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發展實際,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5)加大投入,著力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應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更多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在促進網絡媒體健康發展的同時,實現其普惠價值的實現。

        3 未來我國網絡媒體發展預測

        3.1 網絡媒體走向

        調查發現,我國未來的網民群體將更加智能化,更加社會化,呈現出多樣化的需求。網絡業界人士都在思考并關注其未來發展的出路。要而言之,我國未來網絡媒體發展表現為兩大最突出的方向:一是網絡的發展表現出主流應用的特點,并將逐步實現對人民生活內容的全覆蓋。從其自身所具備的優勢來看,它是理想的傳播工具,具有數字化、一體化、即時性、互動性、自由開放型、信息海量等優勢。2004年Web2.0的概念被提出,并日益興旺。Web2.0特別強調用戶創新內容。數億網民不僅成為了信息的源頭制造者,同時也成為了輿論形成的必然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講,Web2.0的出現促進了網絡媒體的娛樂化。二是移動通訊工具與互聯網的結合已經使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大眾傳播媒體,手機已經成為迷你型電腦。人們通過手機不僅可以通話,還可以上網、閱讀新聞、收發Email、游戲娛樂、訂購商品與服務,等等。如果中國手機上網能否普及的話,手機報、手機電視、手機出版等新的媒體形態將改寫傳媒業。

        3.2 網絡媒體的路徑選擇

        (1)注重大規模協作。協作的新前景是融合分散的人體和組織才能的能力。未來的幾年,新的大規模協作生產模式將替代傳統的公司層級制成為經濟中財富創造的主要引擎。因此,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網絡運營商、官方、企業甚至是競爭對手的多方協作,將使得網絡媒體節約成本,集合集體智慧體獲取更多的資源優勢,從而實現網絡媒體盈利。(2)整合傳統的資源。整合力是衡量未來媒介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指標之一,整合力是指對呈現環節之前的信息生產、獲取和組織等三個環節所能獲取的資源內化的能力,網絡媒體就目前而言,主要需要在內容的整合,即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資源等一切優質資源。(3)清晰的市場定位。專業化、特色化,制作自己的資訊欄目內容,從而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網絡媒體應在資訊的選擇應用性、情感認同與價值認同等與個性化發展相關的方面提升核心競爭力,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提升用戶的個人品位,并以此為準制定與之匹配的盈利模式。(4)注重品牌的建設。網絡媒體的成長與發展應在降低用戶選擇網絡媒體產品時的辨識成本方面更加努力,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樹立品牌的過程。對于網絡媒體來說,樹立好的品牌與特色,并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兼容并掌控人們心中所思所想,從而贏得更多的受眾份額。

        參考文獻:

        [1]唐·泰普斯科特,安東尼·威廉姆斯.維基經濟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2]羅蘭德· 沃爾克.網絡新聞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3:31-32.

        [3]吳飛.大眾傳媒經濟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4]尼葛洛·龐迪.數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2-1.

        [5]陳力丹.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社,2006:79-83.

        [6]喻國明.整合力競爭,未來傳媒競爭的制高點[J].傳媒,2005(08).

        [7]杜子德.網絡媒體發展機遇難得[J].中國傳媒科技,2006(10).

        第3篇: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網絡視頻 商業模式 創新

        一、背景

        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互聯網分析師瑪麗·米克在其的2012年最新互聯網趨勢報告中闡述了這樣的事實,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在用戶方面,截止2012年底,智能手機用戶已經達到10億的規模,在50億手機用戶的基數下,未來智能手機用戶增長的潛力非常巨大。在流量方面,2009年12月份移動流量占所有互聯網流量的1%,而到了2012年流量占比達到13%。在移動終端方面,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銷量早已經超越了PC機的銷量。在操作系統方面,原本占據市場份額90%以上的微軟英特爾現在已經掉到了35%左右,而IOS和安卓操作系統所占市場份額已經瓜分了其余的65%。在市場價值方面,移動市場從2008年的7億美元上升到12年的190億美元,增長了27倍。各方面的數據表明,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它將以它有別于傳統互聯網的方式影響整個世界。

        網絡視頻行業正處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中,如何在移動時代中更好的發展自身業務,獲得盈利是視頻網站亟需解決的問題。2012年是視頻網站風起云涌的一年,優酷土豆的合并、愛奇藝PPS的并購、騰訊搜狐愛奇藝共同組建的內容合作同盟。都預示著視頻行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競爭階段,視頻網站與傳統衛視的競爭也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各大視頻網站都陸續的召開了資源推介會與央視和傳統衛視一樣走上招標之路。

        二、行業現狀

        現有的網絡視頻主要是由四大門戶網站的視頻部分(如新浪視頻、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和網易視頻)和專業的視頻網站組成(包括優酷土豆、愛奇藝PPS、樂視網、酷6網等)。網絡視頻憑借其特有的傳播優勢滿足了年輕網民多樣化的視聽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把網絡視頻作為企業營銷的重要一環。盡管網絡視頻行業目前還是花錢賣吆喝的階段,隨著政府政策的調整和市場需求的多元化,讓各大視頻網站都看到了盈利的曙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與視頻網站來到了新的起跑線上,筆者覺得相較于傳統媒體,網絡視頻發展的前景越來越好,一旦傳統媒體沒有了體制內的優勢,網絡視頻必將能在市場上掀起波瀾。而如何才能在這塊疆土上開墾,商業模式的創新將是關鍵所在。

        傳統媒體的優勢在于其強大的內容資源制作能力和品牌美譽度,據有關資料顯示,觀眾對傳統媒體的信任度明顯高于網絡視頻,正是因為這樣,網絡視頻的整個廣告價值得不到釋放,品牌的忠誠和美譽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積月累的內容積淀才能增長起來,而視頻網站的發展不過是短短的五年時間,這樣的結果也是理所當然的。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了網絡視頻一個契機,自制高質量內容的增加(比如優酷視頻在2012年自制節目《曉說》和《老友記》,點播量已經過億)和渠道優勢的整合,將會為網絡視頻于傳統媒體競爭增添籌碼。

        三、商業模式創新

        隨著網絡基礎建設的完善,4G網絡和三網融合的到來,網絡視頻于傳統媒體產業的合作必將深化,目前階段,電視臺能提供相對成熟和完善的節目制作,并且擁有更加專業的制作團隊和節目資源,與網絡視頻的合作能夠拓寬播放渠道,從而達到共贏的效果。

        現有的網絡視頻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廣告盈利占主要比例,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將是未來幾年各大視頻網站的攻堅對象。而且在視頻網站傳播價值并沒有被認可的情況下,完全依靠廣告盈利規模的增長使得視頻網站的運營風險增大,如何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筆者在這里提供一下幾點思路供大家參考。

        在節目內容方面,移動互聯網時代與互聯網有著本質的不同,雖然很多人認為移動互聯網僅僅是PC互聯網的一個延伸,但就目前的用戶規模和流量數據來看并非如此,移動互聯網大于取代PC互聯網成為社交和獲取信息的主流渠道。而目前所有的傳統媒體和視頻網站都還是基于PC互聯網的經驗來制作節目內容,并沒有重視開發制作移動端的專屬節目內容,挖掘更適合移動終端播放的節目產品,筆者曾工作過的一家移動視頻公司正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制作專屬于移動終端的節目內容,因為這個領域之前并沒有人探索,所以大家也都在摸索的過程,創新的模式本來就源于勇敢的嘗試與探索。

        在盈利模式方面,目前仍然是以廣告盈利為主,但是隨著版權意識的增強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版權保護將深入人心,拿韓國來說,用戶觀看節目內容都是需要付費的。相信在未來的幾年里,付費視頻的趨勢將會使盈利的另一個增長點,把主動權交給節目制作者。讓節目制作者能夠取得大部分的盈利,培養用戶的付費意識。所以,視頻網站和傳統衛視可以嘗試挖掘制作高質量的收費節目內容,在移動端嘗試版權收費模式。當然付費模式需要慢慢的培養。

        在傳播渠道方面,視頻網站與傳統媒體進行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以增強自身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傳統媒體的內容資源的運營模式,盡可能的以平臺的身份去挖掘原創的節目內容,而不僅僅是自己閉門造車。創意與創新不僅僅是商業模式需要的,更是節目內容需要的。

        參考文獻:

        [1]肖志輝.移動互聯網研究綜述[J].電信科學,2009.

        [2]曾建.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合作競爭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

        [3]余曉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思考[J].電信網技術,2008.

        第4篇: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各種各樣的媒體加入且分割市場,傳統媒體增長乏力。敏感的人已經嗅到了變化的氣息,聽到了競爭的號角。開始靈動奔跑,把全部力量用于雙腳,雙手和大腦。不能等到挑戰,我們必須改變,從內核和表面全面對接,與世界和時代高度接軌。

        07年春天,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在行業內都發生了一些如同驚雷的事件。4月初北京電視臺大張旗鼓地對外公布了其“新媒體”戰略,在奧運前比肩上海文廣,從手機電視、網絡電視和短信,彩信業務方面突破,與來自電信,戶外,互聯網等行業的合作伙伴一起實現跨媒體經營。

        3月底,央視也把央視網絡從過去的一個部門建制轉化為網絡媒體中心,顯示了央視進軍新媒體的決心。而兩年前上海文廣傳媒集團異軍突起,在跨媒體多行業屢屢有所斬獲,墻內開花墻外也香。相比較來說,紙媒在這方面表現得較為遲緩,盡管已經有一些紙媒開始實行數字化,想盡力向數字轉型,但是用老鍋炒新菜,沒有從戰略上尋求傳統紙媒和新媒體之間的利益點,也沒有從工具、戰略、原料上和過去做一個清算和集納,能烹制出靚湯嗎?

        報紙領導為什么不太重視在網站上投入和招兵買馬呢?是意識滯后?還是掌握新技術的手段缺乏?顯然都不完全是。有人在說網絡媒體的盈利模式問題,事實上,新浪網的廣告模式、TOM網的無線增值,網易的游戲和阿里巴巴的會員模式等都是可以借鑒的范本。還有一些正在探索路上或即將走上贏利的模式等待我們去發現觀察。我們報紙的贏利模式呢?90%以上靠的是廣告,盡管也有些其他的實業補充,但是相對于廣告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究竟是哪種媒體形態贏利模式多,一比較就出來結果了。

        第5篇: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論文摘要 隨著信息傳播數字化的推進,網絡媒體轉載傳統媒體侵權因所涉范圍廣、關系復雜演變為社會熱點難題,其中,商業網站因管制相對空缺,是轉載侵權的“重災區”。本文選取爭議較多的商業網站轉載紙媒新聞作品現象為切入點,多角度探析轉載亂象、失范致侵權的原因,并對尋求“破繭之路”提出一點意見,以小見大,為深入研究做拋磚引玉之用。

        論文關鍵詞 商業網站 轉載失范 紙媒 版權危機化解

        自2006年國內紙媒訴商業網站第一案——《新京報》狀告TOM網未經授權轉載其25000余篇稿件、圖片后,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轉載版權糾紛不斷升溫。相比網絡媒體快、廣、微的傳播優勢,報業因載體、受眾范圍、傳播途徑受限、難以提供開放的討論平臺等自身因素,在占領市場的角逐中處于弱勢。2008年6月,中國版權協會在的《報紙與網絡版權調研報告》中稱,報業經營整體性下滑已成不爭事實,而網絡媒體長期廉價甚至零成本轉載紙媒的原創新聞作品是促使報業萎縮的重要因素。

        一、商業網站的定義及特征

        2005年信息產業部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五條將國內登載新聞信息的網站分為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兩種,其中,“非新聞單位設立的轉載新聞信息、提供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信息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如新浪網、騰訊網等為商業網站。學界對于商業網站無統一定義,認可度較高的說法是:進行商業經營的互聯網絡。

        綜合各家觀點,具有三個基本特征:(1)盈利性,區別于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屬新聞單位設立的新聞網站,其核心是在非政府背景下,依托公司化管理吸引網民點擊閱讀,從而獲取由流量、廣告、收費手機報及其它服務帶來的收益;(2)無新聞采訪權,具限制性的登載權。只有具備“必要的場所、設備和資金”、相應“專職新聞編輯人員”和健全“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章制度”等條件的商業網站才能獲得登載新聞網站時政性新聞信息的權利,且必須注明新聞信息來源且不得歪曲原信息內容。(3)信息整合性,通過對轉載咨詢的再加工達到盈利性的目標,但與新聞網站相比,編輯隊伍專業化不夠,審核程序較簡略,因而新聞侵權的現象時常發生。

        二、商業網站轉載侵權現象

        (一)轉載紙媒新聞作品須支付報酬

        新聞作品滿足獨創性、可復制性、可感知性等三個成為作品的條件,除時事新聞外均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2006年前,盡管法律未對網絡媒體轉載紙媒作出直接規定,但當時的《著作權法》將報刊間相互轉載視為法定許可情形,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外不須取得其同意,只需按照25元/千字的標準支付報酬即可,且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業報刊等還可適當降低。而2000年《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又將新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歸為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故間接規定了轉載付費。2006年后,《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出臺,這部專門規范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政法規在整合前法規定的基礎上,于第二條明確要求: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他人作品的,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外,須支付報酬。由此推之,商業網站轉載紙媒應遵照規定支付報酬。

        (二)轉載侵權現象歸納

        通過《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的文意可將轉載定義為:已公開發表的作品被其它媒體再次傳播、的現象。《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將侵犯著作權罪最高刑定為七年,在世界范圍內屬較嚴厲的規定,但網絡媒體屢禁不止,非法轉載紙媒新聞作品的行為、方式、方法層出不窮,但透過現象,本質上都是以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形式表現:(1)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指未經法律或權利人的授權許可非法轉載紙媒新聞作品的行為;(2)侵犯保護作品完整權,對作品進行縮減、刪節,歪曲作品內容、原意,“標題黨”行為等;(3)侵犯署名權,轉載未標明作者姓名、原文出處;(4)侵犯修改權,未經授權隨意對作品內容進行改動;(5)侵犯獲得報酬的權利,指轉載或行使復制權、改編權、匯編權、翻譯權等未支付合理報酬等。現實操作中,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與侵犯署名權、獲得報酬權等有重疊,亟待法律的進一步規范。

        三、轉載亂象原因分析

        部分學者將商業網站長期的“拿來主義”推向其“無新聞采訪權,具限制性的登載權”的特性上,轉載紙媒成為必然途徑,且商業網站出于盈利性的本質驅動,轉載亂象、侵權變成情有可原,故因通過賦予商業網站采訪權來遏制該問題。這種觀點存在邏輯錯誤,商業網站不能自采新聞,只能轉載紙媒或新聞網站的原創信息,但不等于可不按規定轉載;且現階段大多數網絡媒體自身硬件不達標——技術人員缺乏、內部管理混亂,外部立法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為保證信息傳播真實、可靠,提高網絡媒體可信度,采取限制商業網站采訪權屬權宜之計。目前,商業網站轉載紙媒失范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一)部分條文規定模糊、操作性弱

        《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規定,轉載“信息網絡上已經發表的關于政治、經濟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不需征得權利人許可,不需支付報酬,但關于政治、經濟問題的時事性文章如何界定,模糊不詳,導致現實操作難的問題。法律界一般遵照《細則》第五條對“時事新聞”的界定:“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新聞界在此基礎上做廣義理解,不排除含有議論、抒情式的報道。兩方理解沖突的另一面是對于時事新聞界定的理論猶疑,隨之而來的現實司法亂象也給群眾的認知造成了困擾,如“北京地鐵瀑布”照片引發的版權爭議等實例就反映了現實窘境——轉載方很可能因缺乏法律背景知識,沒能判斷出轉載信息是時事新聞而惹上官司。

        (二)維權難問題助長“亂”轉氣焰

        權利人維權意識不到位,取證、訴訟環節、賠償機制等各環節的制度設置漏洞導致維權難,間接助長了非法轉載的現象:一是依托網絡能達到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影響范圍廣等效果,部分紙媒望借此“東風”擴大自身影響力,而部分著作權人維權意識較薄弱,甚至以被網絡媒體的轉載率、點擊量作為評定作品優劣的風向標,助長了非法轉載的氣焰;二是“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訴訟程序規定,加之我國域名登記不完全、不準確的現實,使處于信息劣勢的維權者常遇取證難問題;三是個體訴訟成本高,侵權懲罰較低。在現實物價下,個體權益受損者訴訟耗費的時間、精力、費用等折算起來遠超出了勝訴取得的稿酬。不僅如此,失范轉載數量大、范圍廣,若缺乏專業機構的支持,零散的個體很難孤立承擔。

        (三)付費機制空缺使維護獲得報酬權成本高

        實際操作中,在無法定授權的許可下,轉載一方想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許可需經大海撈針式的尋找、等待,尤其是在海量轉載的情形下,因尋找權利人成本過高,一般不被考慮;另一方面,如果僅憑著作權人個人協商、定價、簽協議,再經郵寄、匯款等約定形式收取報酬,那么,轉載方越多,著作權人獲取報酬的成本將越高。轉載方支付費用與權利人獲取費用均存在高成本的現象,側面反映了現行付費機制不完善的問題。

        四、版權危機的化解

        新“舊”媒體間沖突的實質是社會公共利益與著作權人私權利的博弈,而解決問題時還應注重社會效益,因而要兼顧版權保護與傳播效率的平衡。商業網站轉載新聞作品是信息傳播、科技發展、社會進步的需要,牽涉到社會公共利益,但處于信息產業金字塔底層的紙媒,承載著提供大部分原創新聞作品的義務,非法轉載使著作權人的創作積極性受打擊,若不進行有效規制,將危及“上層建筑”網絡媒體的進一步發展。從立法、實務兩方面提供版權危機化解的途徑,有益于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接軌過程中的雙贏。

        (一)提高侵權賠償額度,鼓勵權利人維權

        2013年,國務院對2006年頒布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進行了修改,將“一刀切”式的十萬元賠償額度作了區分式的規定:以非法經營額5萬元為臨界點,向上處非法經營額1-5倍的罰款;向下或無非法經營額的,據情節輕重處25萬元以下的罰款。這一改變對緩解因侵權懲罰力度低,訴訟成本高帶來的維權失衡問題有所幫助,利于鼓勵權利受到侵犯者積極與不法行為作斗爭,與此同時,也扭轉了以往違法獲利高于侵權懲罰的局面,對非法轉載者有警示作用。

        (二)用集體管理組織填補付費機制空缺,破個人維權難問題

        效仿、推廣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音樂著作權協會等集體管理組織的運作模式,由權利人與集體管理組織簽訂協議將相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賦予組織代為行使、管控,集體管理組織相扮演“中介機構”的角色,代替權利人與商業網站或互聯網行業協會等商量付酬標準、方式和違約監督機制、懲罰措施,對侵權者進行通知、協商或采取訴訟手段維護權益。這樣既降低了權利人尋酬的成本,使得個人維權難問題迎刃而解,也方便商業網站取得授權,對于新聞作品的廣泛傳播將是一個利好的信號。但在此種模式下,集體管理組織能管控的會員、作品數量等將直接影響到與商業網站或互聯網行業協會等談判、簽訂協議的進程和結果。

        (三)商業網站強化內部審核,尋三贏路徑

        商業網站經營者應意識到對網絡媒體的規范化管理是大勢所趨,要順應“平衡著作權人、社會公眾、網絡服務提供者三者間利益”的立法趨勢,加大內部審核力度,引進先進技術、科學方法細化審核環節,積極探尋與紙媒間的良性合作機制,如通過向紙媒發出格式條款,對于不同意轉載的,及時撤下;在規定時間內未回復者視為默示同意。此外,時事新聞的界定、應否支付報酬等仍是學界熱議的話題,立法時機尚不成熟,有待商業網站的自身判斷,因而轉載時要謹慎,并學會靈活運用“通知與刪除”規則、“避風港”規則等維護自身權益。

        第6篇: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網絡媒體的沖擊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生態環境。特別是近幾年,互聯網輿論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網民數量持續攀升,權利意識不斷提高,熱點話題層出不窮。微博發展迅猛,SNS社群價值凸顯,社會進入“大眾麥克風”時代。

        在網絡海量信息爆炸般增長的年代,傳統媒體在信息量和傳播速度上的劣勢,造成部分受眾的流失。傳統媒體要想在這種新的生態環境中有持續的生命力,就應及時調整自身功能,迅速作出應對之策,其中,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有效進行信息整合對于報紙價值的提升尤為重要。

        由于網絡媒體具有信息容量無限性和信息鏈接的無限性特征,任何一張報紙都無法和這樣海量的網絡新聞競爭。針對網絡媒體的這個特征,報紙對信息量的追求不應是單純的數量,而應當采用整合傳播的方式出奇制勝;報紙記者對網上信息不應是低層次的移植,而應當進行合理整合,以敏銳的目光,對每日每時層出不窮的網上信息進行鑒別、過濾和篩選。在互聯網時代,報紙除了刊載新聞外,將報道重點逐步轉到跟蹤報道、連續報道、專題報道、系列報道等深度報道上來,無疑是一種有力的競爭手段,也是報紙價值提升的重要表現之一。因此,作為傳統媒體的報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借助網絡優勢把自己的“短腿”加長,應該是報紙編輯、記者在新聞實踐中努力探索的一項內容。

        現在,越來越多的媒體對編輯記者有了更高的工作技能要求,那些掌握采、寫、編、評、攝、制、播、錄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全媒體具有即時、滾動、互動、匯聚等特征,要求記者突破傳統思維,充分考慮受眾需求,這也順應了時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擁有全新的服務意識和新聞理念。

        2010年9月,哈報集團在省內媒體中率先進行新聞改革探索,全媒體記者新銳亮相。以全媒體記者為核心,哈報集團旗下的《哈爾濱日報》、《新晚報》等傳統紙媒體與新媒體哈爾濱新聞網省略緊密互動,以圖片、文字、視頻、QQ組合的多媒體形式,立體交叉、全景呈現新聞事件。新推出的全媒體報道將為廣大受眾提供全新的新聞閱覽體驗,擴展報道內涵、實現新聞提速,將傳統的新聞報道帶入一個嶄新的“全媒體時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平面媒體與網絡等新媒體融合,實施文字、圖片、視頻等組合式新聞供給,成為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哈報集團主動把握這一趨勢,實施全媒體戰略,全力進行新聞改革探索。

        打破傳統新聞傳播供給方式,以圖片、文字、視頻組合的多媒體形式為受眾提供更廣泛、權威、快捷的資訊,立體式全景呈現新聞事件,擴展報道內涵、實現新聞提速——哈報集團全媒體記者均配備高清錄像設備,不僅可以用文字、圖片的方式采訪新聞事件,還可進行現場實時視頻攝錄,同時提供文字、圖片、視頻三種新聞產品。《哈爾濱日報》、《新晚報》每天刊發的全媒體新聞稿件均鏈接視頻新聞網址,讀者、網友可登錄哈爾濱新聞網觀看相關視頻、圖片及更詳細的報道,從而為讀者提供更權威、廣泛、快捷的資訊信息,實現全景式、立體式新聞供給,為受眾帶來全新的閱覽體驗。

        兩年來,我們利用網絡資源服務傳統媒體,不斷推動媒體間的相互融合,粗淺地摸索出新媒介環境下傳統媒體的生存法則。

        1.利用網絡發現篩選新聞。以互聯網為首的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快速”和“海量”,然而,網絡傳播方式的匿名性、交互性和開放性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即容易產生虛假新聞。新媒體使網民在虛擬世界里可以自由表達個人意見和意愿,但這種自由卻極易被濫用。同時,在網絡時代,傳統媒體依靠消息類題材建立獨家新聞的優勢已不可能,網絡常常能搶先報道獨家新聞。新聞事實的第一人不再被專業記者壟斷,許多是來自民間的博客和播客。網民們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受眾,他們主動通過網絡獲得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內容,掌握事件發展的動態,同時也可以通過論壇或者博客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者提供極具新聞價值的背景材料。因此,新媒介環境下,傳統媒體編輯記者首先要熟練掌握和運用新媒體工具,發揮傳統媒體在權威性和公信力方面的優勢,對網絡中的虛假新聞進行辨別,敏銳地監測和報道社會變動,承擔起輿論監督的職能。

        第7篇: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說競爭對手多,是因為放眼成都,為人熟知的除中央新聞網站、大鱷級的綜合商業門戶之外,另有中央級網媒的四川頻道,如:新華網四川頻道、人民網四川視窗等;有大鱷級商業門戶的四川分部,如新浪四川、騰訊大成網等;有省級重點新聞網站,如四川新聞網、四川在線;有省會城市打造的都市網絡平臺,如成都全搜索;再如本地商業網站,如華夏城市社區等等,可謂強手林立。說強手優勢足,是因為新華網四川頻道等有其信息的公信權威;騰訊大成網有其即時通訊工具QQ的新聞彈出便利;而成都全搜索構建的城市綜合網絡平臺,則借著成都傳媒集團的強勢推介快速崛起……說模仿復制快,一是以新聞時事類信息提供為主網站之間,每日首頁新聞互相模仿(復制、轉載)快,以至同質化現象極為嚴重;二是以生活服務類信息提供為主的網站之間,從網站架構、營銷理念,到業務范圍、盈利模式等復制也在加快,如全搜索與第四城……除即時通信工具騰訊QQ的新聞彈出方式不易被復制外,技術允許的范圍就是模仿復制觸角可及的范圍。

        物競天擇,唯數一數二者能生存。為什么?四川社科院新聞所所長張立偉就提出一個被稱為“贏利階梯”的品牌規律:“在一個發展成熟的區域性市場中,只能數一數二,不能不三不四”。即任何品牌,都是前兩名遙遙領先,如飲料業的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膠卷業的柯達和富士;快餐業的麥當勞與漢堡王。第三、四名之后,基本沒有勝出的希望,或者只能退居一個更小的細分市場。因此,面對云集成都的如此眾多的網絡媒體,省級新聞網站究竟該何去何從?

        求存與圖強之路

        目前四川地區已有的網絡媒體是“戰國七雄并起”狀態,且都緊緊著眼于新聞或生活類信息的提供,但這種提供卻是亦步亦趨的緊跟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商業網站之后:關注于國際國內、首頁上求多求全、內容又大同小異,區域性色彩(即新聞著眼的地方性、信息提供的區域化)并不明顯。且各站首頁新聞信息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故四川社科院研究員趙志立就曾戲言:鼠標所及之處,各網多無異。鼠標究竟滑向哪家?一取決于讀者習慣,二取決于看客心情,三取決于機緣巧合,四取決于鼠標游移。雖是戲言,卻有道理。故論者以為,四川在線不妨以此為突破口,避開同質化,不走尋常路:目光緊盯四川新聞類信息,關注緊鎖四川服務類信息,頁面呈現出與川相關的諸般信息,讓四川真正上線,讓四川時時在線,做成代表四川區域門面的網絡門戶。核心一點,要讓想感知與了解四川的省外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區域特色鮮明的四川在線、要讓想知悉四川省內每日大事、要事、趣事、怪事、美事的省內人首先選擇的也是四川在線――做的就是宣介四川的網絡門面。

        要做足做強區域性的網絡門面,就要凸顯區域特色,四川的特色是什么?除了每日發生于川內的新聞或發生于川外的與川相關的信息外,川菜、川劇、川茶、川酒、川妹子等等的最新近況,如“川茶新熟味正濃,蓋碗端出巴山風”等都可以挖掘出來,配以圖片,擺上臺面,殆諸位看官以我蜀中的風土人情。

        四川在線要做成區域性網絡門面的資源無疑是豐富的、條件無疑是充沛的:川報集團旗下以《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等為首的九報一刊的龐大采編隊伍源源不斷的供給著川內每日巨細信息。只需圍繞凸顯區域門戶特色的核心,將報紙媒體的專刊信息與四川在線的專業頻道對接,同時主頁之上的頭條新聞及各版塊、各欄目、各頻道主要新聞的選擇與編發上力求避免與同城網媒如四川新聞網、大成網、新浪四川、成都全搜索等主頁的同質化,以與眾不同求關注,以特色鮮明求點擊,以代表四川求發展,就能在“七雄并起”的激烈競爭中趟出一條差異化圖存圖強的新路來!當然,這就必須要求保證三點,一是要做好專稿,經集團報業采編的重要獨家信息,網站轉發使用時可以注明轉研究員載權限,以保證其點擊率與關注度(這也是避免各網同質化的必然選擇)。二是要做好專欄,作為網站首頁主要欄目的時事新聞欄,不妨專打區域“消息樹”的牌,其間盡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即穿插編發各類新鮮、驚爆的區域外新聞于其中),域外信息可另歸域外專欄。三是要做好專題,針對某一特定時段里某一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綜合了最新動態、深度觀察、意見集錦、觀點交鋒,以及網友跟帖的專題往往能引人入勝,滿足讀者的認知欲、知情權、參與權與表意權。

        另外,網絡時代亦是讀圖時代,圖片的形象、具象可以使網絡讀者的閱讀更直觀、更便捷,而不必有文字閱讀的視覺疲勞與思維轉化,故圖片報道的點擊率常常在文字報道之上。因此,網站不僅要給時事新聞配發足量的優質圖片,而且要在本站原創圖片大幅度增加的基礎上,將川內各種娛樂、文化、活動、風土、人情編發成“奪人眼球”的圖片新聞,配以解說(圖多字少),讓圖片靚起來、炫起來、吸引出點擊與關注來!

        新聞網站也是服務平臺

        縱觀國內,但凡是辦得較為成功的網站,都不是僅以提供新聞取勝,更大程度是以提供受眾需要的各類信息為主,如阿里巴巴專供國內各類商品信息,成都全搜索專供成都市內各種消費類信息,都是以服務類信息做大做強,因此論者以為,這就要求區域性網絡門戶轉變思路,努力從傳統的“一對多:雜貨鋪式寡頭提供”轉向現代的“多對多:超級市場式互動選擇”。即是遵循網絡閱讀和參與、需求的運行機制之上,努力為讀者提供一個能學習與識見、能娛樂與消遣、能享受服務與選擇消費(包括網上網下兩種消費)的多動能平臺。四川在線能做什么?不妨將區域市場與門戶網站緊密粘合,為川內川外的讀者搭建起在四川的衣食住行全搜索、全接觸、全知曉的網絡服務平臺。

        吃喝玩耍樂、衣食住用行的全方位服務信息平臺如何搭建?分出板塊:如吃在四川――四川各地美食有哪些、美食門面何處尋、美食價位一覽表,甚至可以包括代表性的川菜如何烹飪制作、代表性的川菜烹飪學校是哪些?還可以介紹與推出川中系列名酒等等。又如住在四川――分為長住短住,短住包括:四川各地酒店預訂,哪些聲名在外、哪些經濟實惠、那些時段正在打折酬賓,等等;而長住則包括:四川各地房市行情一覽、成都各區房市行情一覽、川內房市行情交易的變化與走勢,以及代表性的房地產商有哪些、服務質量靠前的物業公司又是哪些、甚 至可以包括最具投資潛力的樓盤介紹等等。又如行在四川――包括在川買車、川內長途出行、川內旅游等,輔之以讀者意見在線反饋,讀者問題及時解答等,以服務型導出群展型、群展型帶出實用性,實用性牽出點擊率,拉來推介實體廣告贊助的同時,也可以使特色辦出來、流量搞上去、收益多起來。

        當然,還可以通過報業集團領導小組的協調,借來報紙各專刊專版的關系、圈子、資源的東風,“把小戰士扶上馬,送一程”!包括介紹圈子、拉攏資源、尋求廣告、擴大利潤等等。為保證部門之間的利益協調,網站頻道或板塊經營成熟之后的利潤可與報紙專刊階段性共享。

        特別值得指出的兩點,一是必須要盡可能多、盡可能細的聚集各類服務信息作群展,把各行各業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商家、商鋪等聚集在網站對口的專業服務頻道里,之所以強調群展型的群聚與數量,就是為了突出服務的精細的同時,給讀者盡可能多的選擇。一旦讀者在網站獲得了信息的實用與實惠,后口耳相傳的圈子傳播力量無窮。二是前期不要定位在盈利的目的上,這就不僅包括商家商鋪的信息匯集與上網短時間內不收費用,而且將大部分實用性信息的長期作為公益性提供。同時以做品牌、樹形象的網站公關宣傳為首要目的,這一點要像新浪四川的品牌塑造學習,不吝惜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通過報紙、電視、知名網站、城市框架媒體、戶外廣告、車載視頻、車身廣告等多種媒介形式進行名牌宣介,讓四川門戶形象深入人心。實用性帶來的便捷優勢、群展型帶來的多重選擇、互動性提供的意見反饋,必然帶來網站的人氣上升、流量增大、點擊增加,這就為吸納廣告,增加效益奠定了強勢的讀者基礎。

        做大話語平臺

        網絡作為媒介存在的同時,又是一個媒介域(集合各種媒介的場域),其上供給信息的媒介“多”、種類“雜”、數量“闊”,這就使得讀者選擇增多,閱讀速度加快,附帶要求增加,不僅呈現出瀏覽式、跳躍式、快餐式等網絡閱讀新方式,而且渴望在閱讀理解中表情達意,使自我情緒得到宣泄、自我思想得到表達,自我價值得到體現。這就給區域性網絡媒體尋求轉型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這個閱讀與表達的規律,論者認為四川在線至少需要在傳受的互動中注重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無論是集團報業新聞的無縫對接,還是轉發其他媒體的川內新聞,網站都須立足讀者的網絡閱讀習慣,即有網站編輯須將信息縮短、抖散、打薄,以醒目、扯眼、短小之呈現形式,方便瞬時閱讀,而不應是生搬硬套的簡單遷移。二是網站主頁新聞的每日更新速度不宜太快,數量不宜太多,要做好信息的篩選把關,避免做信息疊加掩埋產生的“必然浪費90%”的無用功,也避免網友對海量信息產生的不以為然或極度恐慌。三是每篇信息的末尾,可以用支持、反對等表情式,或柱狀圖式,或兩三讀者調查問式,或導入論壇等多種形式吸引讀者互動,而這種及時互動正是官方性網站如人民網、新華網等普遍所乏者。四是在本地新聞的信源上,網友主動表達或積極爆料產生的“網友曝”要謹慎選發,此舉或適得其反,影響網站的公信力,但可以經采訪或核實之后編發,以補源自網絡的信息信度不高之短,從而保證網站可信度與影響力。

        這里,我們特別提出要做好互動,一是此舉可以更好的滿足讀者的話語表達,二是亦可以更好的了解讀者的現實需求。前者之優,優在網友是可以爆料新聞、宣泄情緒、表達各種針對時事的觀點意見;而優在媒體又可以尋找新聞線索、集納網絡輿情、表達社情民意,實現黨報及其子報、子網表達民聲,代言民聲、監督輿論的社會職能。后者則可以通過信息收集與反饋,改進與完善,迅速提升服務平臺的質量與效率。這個互動,可在社區與論壇的留言跟帖、回復解答中完成,也可直接在服務欄目的各個信息之末留下觀點、意見,以待商家與網編的回饋與改善。

        第8篇: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是由一群充滿激情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傳媒人和新銳組成的團隊。1999年1月1日由當時的浙江日報創建。2002年底,又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廣電集團和省對外傳播中心三家網站整合重組成全新的新聞網站。目前網站的日訪問量和經營總量在國內同類網站中位居前列。

        經過幾年的努力,浙江在線初步具備了主流媒體的社會優勢。我們同時緊隨最新技術潮流,大膽創新傳播手段,使浙江在線逐步成為全省網絡新聞傳播的領頭羊、網上輿論宣傳的主平臺。

        從1999年創辦初在國內首家推出網上高考查分一炮打響、創下全國首例以后,我們借助傳統媒體的力量,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又奪得全國網絡新聞宣傳上不少“第一”。

        ――2005年5月17日,浙江在線和浙報集團聯合推出全國第一家省級手機報。目前收費用戶已經超過25萬,為國內省級單一手機報發行量第一。

        ――2005年9號臺風“麥莎”襲擊浙江時,我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記者發自“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大量文字、圖片報道;第一次利用手機彩信發稿平臺采用了網友手機拍攝的臺風現場圖片;第一次利用遠程系統即時上傳臺風消息;也是國內第一個準確臺風登陸時間和地點消息的媒體。麥莎臺風報道以快捷、全面、豐富的原創新聞取勝,國內大批新聞網站和傳統媒體紛紛轉發浙江在線的報道。

        ――2005年7月,浙江在線對省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了網上視頻直播,這在浙江省人大歷史上是首次,在全國,對省級人大常委會進行網絡直播也是第一次。全國數百家媒體對這次網絡直播活動進行報道,不少境外浙江籍僑民在BBS留言,認為是家鄉民主政治生活中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

        ――2006年2月,浙江在線推出全國第一家網上數字報,全貌呈現的數字化報紙版面可以隨意翻閱,版面上圖文可通過網頁清晰閱讀,同時,新聞可以轉化成語音收聽。當時,中國“當代畢升、激光照排之父”王選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數字報。

        ――2006年省“兩會”期間,浙江在線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代表委員博客”,此后,國內眾多網站紛紛仿效。

        我們在新媒體傳播上所作的努力,并不是像有些人分析的那樣,是新媒體革了傳統媒體的命。以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來界定新老媒體的形態差異,既費力又沒有意義。在人類近代傳播史上,從報紙到廣播,從電影到電視,從網絡到手機,每一次傳播技術的重大變革都會帶來所謂的新媒體。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媒體與老媒體都是相對的。如果一定要為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作一個特定的說明,那么,我們可以看到,新媒體擁有數量龐大且年輕的受眾。截至今年6月,我國上網用戶總數已達1.62億,年輕一代在他們還沒有習慣于報紙閱讀前,已習慣于網絡的閱讀方式。其次,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所不可比擬的互動性。IPTV、網絡社區、論壇、博客、即時通訊、手機短信、手機報等媒體新形式的出現,極大地調動了用戶的主動性,信息反饋得及時,為新媒體積聚了旺盛的人氣。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媒體回歸了媒體的真正的屬性―――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此外,新媒體從理論上可以說實現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所有傳播形式。網絡媒體既可以制作類似報紙的專題,也有文字直播、視頻直播,還有flas,更有用戶交互的論壇。這些全方位、立體式、無疆界的信息轟炸,所造成的傳播效果,是傳統媒體無法實現的。還有,如果說,傳統媒體受到了地域或時間的限制的話,新媒體就極大地擺脫了時空的限制。

        所以,新媒體的海量、快捷、互動、無界、多媒體等特點決定了新媒體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此外,互聯網在文化形態上表現出來的開放、自由、平等、民主等概念還會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日益顯現出來。

        但是,作為新媒體的從業人員,我們更多的是清醒地看到新媒體的不足和傳統媒體的固有優勢所在。

        首先,傳統媒體擁有強大的訓練有素的專業采編隊伍和內容制作能力以及龐大的媒體內容。目前國內新聞從業人員中的精英幾乎都在傳統媒體,目前網上的新聞,幾乎都是傳統媒體采集制作的。

        第二,傳統媒體具有強大的品牌優勢,在用戶中有至高的公信力。這是一個信息的時代,在各種訊息撲面而來讓人眼花繚亂的時候,傳統媒體依托其固有的深刻性、準確性及權威性,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仍將從各種新媒體中脫穎而出,其歷史積淀的用戶誠信度,在短時間內,是新媒體無法超越的。

        第三,傳統媒體目前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擁有著比新媒體大得多的用戶群。

        第四,傳統媒體的經營能力和財務實力有著相當的積累。反之,新媒體無不都是處于很不確定的投入期和培育期。其盈利模式的探索尚在起步階段,盈利能力更是不能與傳統媒體相比。更大的難題是作為母體的傳統媒體對于新媒體的投入遵循著這樣一個鐵律:不做新媒體肯定不行,大投入也肯定不行。因此,至今為止,成功的新媒體都是大投入的商業網站,而非傳統媒體創辦的新聞網站。

        我認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各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可能誰替代誰,誰吃掉誰。首先,新媒體的出現并未改變內容制作本身,而只是改變了內容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內容生產到目前為止還是傳統媒體的強項,新媒體的傳播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當然,新技術也會對傳播本身帶來新的傳播形式,如WEB2.0概念的“自媒體”和“互媒體”等等。第二,傳統媒體需要借助新媒體拓展內容發行渠道以求新的發展,因此,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才是大勢所趨。

        我的結論是:社會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各種傳媒并存將是長期現象。即使將來各種新媒體高度發達了,互聯網也不可能成為社會信息傳播的唯一渠道。跨媒體時代或媒體融合時代可能會到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出路,就是優勢互補、新舊融合,最后達到“網即是報,報即是網”的境地。至少在目前,新媒體能做的就是讓傳統媒體的聲音傳得更遠、放得更大。

        媒體的融合與發展,既是挑戰,也是發展的良好機遇。這既需要我們以變求新的戰略眼光和魄力,也需要我們堅守陣地和保持優良傳統的耐力。

        從曾經的報人有幸成為新老媒體之間聯接點的新聞網站的一員,我想談一談新媒體人的使命及我們的追求。

        首先是要傳承。決不要以為新媒體具有取代其他媒體的歷史任務,這個任務是不存在的。相反,網絡媒體需要更大程度地和其他媒體合作、融合,需要更多地依靠傳統媒體,更好地利用傳統媒體的優勢來發展自己。在今天的現實條件下,網絡媒體的發展更是和傳統媒體息息相關。不僅傳統媒體豐富的信息資源是網絡媒體不可或缺的、雄厚的人力資源是網絡媒體必須依靠的,而且在歲月的磨練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傳播經驗也是網絡媒體需要借鑒的。如果沒有傳統媒體訓練有素的采編隊伍,而是需要網絡媒體自建隊伍,單是這一項,那將是一個多大的投入?融合合作、相互支持、取長補短,是我們必須走的道路。即便今天是在人們看來有影響的網絡炒作,也有不少是在網上發表后,經傳統媒體的整合、提煉,加以犀利尖銳的評論再在網上流傳開來的。

        中國一代一代的傳媒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職業經驗,樹立了高尚的品德榜樣。媒體在發展,但有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是永遠不變的。新媒體人因其年輕,更需要這方面的傳承。新媒體人應該具備傳統媒體編輯的功力和本事,應該發揚傳統媒體采編人員的優良傳統,具有較高的理論和政策水平,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有豐富的知識和扎實的學識水平、文字功底,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了解全局的能力,有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有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職業精神。

        第二要創新。創新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今天,在世界傳媒產業急劇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中,創新決定著傳媒業的發展方向。各種因素與市場相互交叉,各種媒體及媒體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在這種特殊的條件下實現媒體轉型和應對媒體的挑戰,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供依賴。此外,從微觀層面上講,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每一個媒體在其自己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所面臨的環境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套用,這就決定了我們更需要創新。

        采編本領需要創新,使網上的新聞作品更具公信力和權威性;采編手段需要創新,有更多的網上表現手段使傳播更加生動有效;編排形式需要創新,讓網民更方便有序地閱讀;經營能力需要創新,有更多的財力服務于網站的發展。

        第三要建設。新媒體發展的關鍵在于新技術的應用。網絡是高度依賴信息技術的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快得驚人。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的最大優勢在于技術優勢,網絡技術使信息傳遞的時間縮短,它可以消除信息傳遞的空間障礙,還能消除因受眾身份地位差異而造成的心理與社會障礙。一句話,就是誰擁有新技術,誰就擁有未來。

        我們要有更好更安全的信息平臺,把傳統媒體的聲音放得更大,傳得更遠;我們要有更多的傳播方式,如3G時代的視頻傳播等,讓更多的人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資訊;要打造直接服務網民的民生和娛樂平臺,讓更多的網民喜歡我們的網站;要有更具親和力的互動平臺,讓更多草根的聲音出現在網上。

        我們對互聯網的前景非常樂觀,但要實現這個目標,任務還非常艱巨。究竟能不能在競爭當中找到我們自己的路子,我認為在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上還需要我們深刻探討,找出更多的有規律性的東西,我想隨著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這一步一定能實現。

        科學家預料,“互聯網將改變世界”。

        第9篇:網絡媒體如何盈利范文

        收入與核心用戶的流失,讓人們看到了傳統電視和網絡電視力量的此消彼長。尤其是網飛公司憑借《紙牌屋》(House of Cards)、《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等多部原創劇集在全球范圍內取得現象級成功,一些評論家和媒體將其視為美國傳統電視“凜冬將至”的信號,并且認為這種網絡電視帶來的痛感很快將傳遍全球電視產業、形成顛覆性的效果。

        但是,即便是在網飛公司誕生并壯大的美國,這樣的結論可能也過于夸大了。

        一戰現形

        今年2月底,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觀眾可以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網絡觀看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直播。這是奧斯卡直播86年來首次脫離電視機的局限,以流視頻形式走向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設備等多種終端。對于這一具有紀念意義的改變,連《時代周刊》都特意打出大標題昭告天下。各方對奧斯卡的流媒體直播頗為樂觀,畢竟一場勝利才符合網絡電視興起的大趨勢。

        但結果相當出人意料。3月2日當晚,無數試圖通過電腦和移動設備收看流媒體直播的觀眾最終只能在失望和暴躁中度過他們的奧斯卡之夜。無論是通過網絡機頂盒還是手機客戶端,無論是電視付費用戶還是廉價網絡媒體用戶,也不管是在美國本土還是海外,直播信號要么不斷暫停緩沖,要么完全無法載入。社交媒體上,針對頒獎典禮的實時評論中夾雜著無數怨氣沖天的留言。“一整晚都在盯著什么都沒有的電腦屏幕生悶氣。”一名觀眾在推特上說,“現在我宣布,奧斯卡最差表現獎的得主是――網絡電視!”

        轉播方對于網絡擁堵之類的技術問題并非沒有心理準備――事前,ABC電視臺已經將在線直播的收看權限制到部分城市的部分付費用戶,而且還因為分銷合約問題,同時將時代華納、DirectTV等全美四大頂尖電視節目供應商的付費用戶排除在外。只是即便如此防范于未然,實戰依然折戟沉沙。

        奧斯卡全球同步直播是網絡電視的一場硬仗,本應是它進一步蠶食傳統電視的大好契機,結果卻打得灰頭土臉。很多人突然意識到,在美好的承諾和充滿故障的現實之間,網絡電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它還沒有準備好與傳統電視爭奪直播市場和黃金時段市場。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這場失敗并不能抵消網絡電視在其他方面的成功,卻足以讓一些人冷靜下來,也讓人們猛然回憶起傳統電視的好處,意識到它雖然談論起來不夠時髦,但依然擁有網絡電視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些數據非常直觀地體現著這些優勢。尼爾森市場調查公司(Nielsen)進行的一項比較研究顯示,美國共有2.83億傳統電視觀眾,每月人均收視146小時;通過電腦和移動設備收看數字視頻的觀眾約有1.55億,每月人均收視僅為13小時。2013年,作為新舊電視媒體的兩大代表,HBO公司營收49億美元,只稍稍高于網飛公司,但HBO的營業利潤為17億美元,網飛只有2.8億美元。即使很多付費用戶被網飛所吸引,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并不會因此取消傳統的有線節目訂閱。

        傳統電視網資歷深厚、根基龐大,比較收視總人數或利潤總額對新興流媒體公司來說并不十分公平。有鑒于此,美國著名資訊網站BuzzFeed根據全美多家頂尖科技、媒體和娛樂公司最近一次提交的年報,計算出了各自的雇員人均年凈收益,希望借此觀察各大行業巨頭的運行效率。結果令人頗感意外:除了蘋果公司以接近50萬美元的人均凈收益高居榜首外,排在第二的是傳媒跨國公司21世紀福克斯(21st Century Fox)。這家由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于去年6月分拆后才成立的新公司2013財年凈收入71億美元,雇員人均凈收益接近28萬美元,超過了谷歌(27萬美元)、Facebook(23.6萬美元)和微軟(22萬美元)。另一家傳媒集團維亞康姆(Viacom)雇員人均凈收益也達到23萬美元。

        根據年報,21世紀福克斯的收入主要來自節目出售、電影分銷、廣告和付費電視。有線電視網收入占據了總利潤額的70%,大量付費電視用戶更是貢獻利潤的生力軍。其中,節目分銷和播放權許可收入增長最快。

        就像媒體評論所說的那樣,傳統電視網總是在適當的時候提醒我們,它們生命力依然強健,“依然能在錢海里游泳”。

        在同一項調查中,2013年表現堪稱完美的網飛公司雇員人均凈收益僅為5.56萬美元,在盈利效率上與幾大有線電視網無法相比,而2013財年已經是這家流媒體服務提供商迄今為止表現最好的一年, 股價飆漲了近300%, 總收入達到44億美元。根據BuzzFeed的計算,不僅網飛公司,利潤回報率偏低幾乎是所有網絡電視公司的盈利特點。

        網絡媒體之短

        對于用戶來說,新興的流媒體服務商有著廣為人知的優點,比如原創內容形式新穎、節目發行模式靈活、用戶體驗自由主動、捆綁服務較少、收費較低等等,因此其吸引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的速度極快。

        但如果因此斷言傳統電視的衰落,頗有些“以己之長攻人之短”的意思。事實是,網絡媒體本身的弱項也很明顯。

        首先是硬件和技術。技術催生了媒體的更新換代,本質上也正是技術革新驅動了以流媒體為主的網絡電視的崛起。反之,網絡電視當前最重大的局限也來自技術層面。這是從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網絡電視的悖論。今年2月24日,由于客戶頻繁投訴流媒體速度過于緩慢,網飛公司不得不向寬帶服務商康卡斯特(Comcast)支付額外費用,該交易導致更多的網絡內容提供商必須另外付費才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服務;3月2日,事后調查證明,奧斯卡頒獎典禮全球直播中的技術故障問題出在流媒體的內容傳輸網絡,而非寬帶供應商;3月10日,由于熱門劇集《真探》(True Detective)收視太過火爆,HBO旗下的在線視頻網站HBO GO服務器多次崩潰……這類事例層出不窮。

        “網絡電視還沒有能力像傳統電視一樣應對如此多的觀看人流。在傳統電視多年統治之下,網絡內容傳輸和服務提供商有時候會忘記,觀眾數量過多對他們而言不是福音,而是負擔。”《大西洋月刊》的高級編輯扎克?西沃德(Zach Seward)說。要成為傳統電視的可靠替代者和更主流的傳輸方式,網絡電視需要在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持上做出重大改進。而在那些沒有寬帶覆蓋的地方,有線和衛星仍然會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唯一的傳輸網絡。

        其次是內容。這向來是網絡電視的一大硬傷,網絡電視劇甚至曾是低成本、粗制作的代名詞。即便是幾乎紅遍全球的《紙牌屋》,很多主流劇評人也認為它遠遠稱不上制作精良,尤其是與HBO制作的經典劇集(比如《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黑道家族(The Sopranos)、《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等)相比。“只能說它是一個學習美國政治體系如何運作的好途徑。”著名劇評人維拉?帕斯金(Willa Paskin)說,“它的成功更多受益于平臺和商業運作。”

        最后是服務質量。屏蔽廣告、發送分享、快進快退……互聯網電視靈活主動的觀看體驗是傳統電視無法提供的。但在這一點上,網絡內容服務提供商跟傳統的有線電視并不是那么格格不入。一些網絡電視公司為了拿到內容播放權,經常不得不犧牲掉那些原本的優勢,比如撤掉“跳過廣告”功能。而且,比起這種服務質量上的被動妥協,當前更主流的趨勢是雙方的相互借力。去年年底,網飛公司主動與美國幾大有線電視運營商接觸,希望將其應用軟件加入到后者的機頂盒中,以便通過傳統的有線網絡來傳輸自己的付費節目和服務。說到底,“有線網絡+機頂盒”的服務質量在當前網絡條件下比單純的流媒體更加可靠。

        如何避免“被網飛”

        有一種觀點認為,綜合來看,盡管網絡電視媒體現在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和底蘊來打造真正高水準的劇集,服務質量也較為薄弱,但從商業運營角度看,有一些因素比內容和質量更重要,它們會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比如成本、經營便利和盈利靈活性等等。

        網絡電視媒體中以商業運營見長的莫過于網飛公司,以至于“網飛”曾被人當作動詞使用,意思是“顛覆曾經的主流商業模式”,因為它先是毫不留情地顛覆了美國老牌影碟租賃公司百事達(Blockbuster),繼而又對HBO步步緊逼。但是,由技術驅動的變革趨勢100%都是喜新厭舊型的,當前環境下的商業模式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經得起時間考驗了。它們變得更容易被顛覆,任何人、任何企業都不能幸免,即便是正當風生水起的網絡電視。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 | 日韩少妇AV在线不卡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