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業素質培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高職教師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職業素質缺乏統一認識和統一理念的指導,職業素質在課程中的融入缺乏整體的設計與規劃。如何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其實體現著對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不同價值取向。只有在理念清晰的情況下才有助于找到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手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使得職業素質融入課程的隨意性非常強,缺乏系統性,甚至取決于教師的個人興趣取向,自發形成,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第二,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培訓的內容,以及培訓的方法和途徑缺乏整體設計與規劃。隨著國家示范高職院校的建設,各類機構舉辦的師資培訓班、研修班、論壇紛至沓來,宣講世界各種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經驗。由于各國的職業教育所承擔的社會功能不同、發展程度不同、社會認可度不同,這些理念和經驗不同程度地給大家造成了困惑和迷茫,急需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職教師師資培訓體系,因此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培訓的內容,以及培訓的方法和途徑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高職教師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第一階段為學習和研討階段
1.樹立職業素質教育理念
現代教師應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立足我國的過去,對當今教育的發展、教育對象的變化有全新的認識,更新教學觀念才能有清晰的思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才市場特征日趨明顯,職業化的最大特征就是要求從業者具有強烈的職業意識,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目前我國從業者的總體職業素質偏低,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對職業素質的培養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落實。隨著社會對從業者職業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應適應這種時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根據高職教育人才規格提出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基本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要求,教師更應該充分挖掘和培養高職教育學生的職業性特征,樹立以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專業技能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公共基礎素質為基礎的高等職業素質教育思想。
2.職業素質教育內容培訓及職業素質
教育內容與各個專業及各門課程有機結合的研討。職業素質(ProfessionalQuality)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影響和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歷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狀況等)。根據職業素質的概念,職業素質教育的內容應主要包括高職學生應具備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職業禮儀素質、職業核心能力素質、心理素質、就業與創業意識及能力、身體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等。
在高職院校開設的各個專業及各門課程中滲透職業素質教育是實現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職業素質教育內容與各個專業及各門課程教學結合的方式方法是開展職業素質教育的決定性條件。只有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根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課程改革為著力點,引導學生堅持學習職業知識、技能與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統一,堅持適應社會職業需要與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統一,才能真正提高教師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真正落實職業素質教育。以下以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幾門公共基礎課為例,說明基礎素質課程中滲透職業素質的設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可在、教育部有關精神的指導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原則,以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全面職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質培養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相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程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識、能力、情感、行為四者相統一;突出職業道德訓練和突出企業文化教育;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將傳統教育方式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機融合,著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質、職業核心能力。
就業與創業課程應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借鑒職業發展理論,在分析各專業相關職業崗位特點的基礎上,開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設計。即以培養學生的就業與創業能力為主線設計教學方案,以基礎的就業創業技能訓練和面向學生專業特定崗位上的就業創業技能訓練相結合搭建實訓平臺,以職業規劃、就業指導、職業發展三大教學模塊完成教學內容的整合,強調學生知識技能的“實用、夠用”。各模塊之間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共同形成完整的職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及活動既相對穩定,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使職業指導課程既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又具有系統性。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僅要關注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行為引導,更應著眼于其職業生涯發展中應具備的良好的職業心理素養。因此,構建“準員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有意識地結合本專業、行業員工所需具備的職業心理素質,有針對性地加強自我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崗位心理素質要求相結合,在各課程單元教學中結合各專業、行業的特點設計職業崗位心理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認知,掌握科學的心理調適方法,面對就業競爭、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保持積極的心態。
(二)第二階段為職業素質教育教學競賽
這一階段為職業素質教育教學競賽,主要通過滲透職業素質教育內容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修訂競賽、滲透職業素質教育內容的課程設計競賽、滲透職業素質教育內容的教學實施競賽等活動,促進廣大教師開展職業素質教育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組織實施能力,業務素質、工作理念和技術技巧,將設計落實到課堂。同時,根據各項競賽的動態測評中出現的問題,再動態調整測評指標體系,動態調整具體的培養內容,再測評、再調整,使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能力達到螺旋遞進的效果。
(三)第三階段為總結及獎勵
由教師全員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對培訓及競賽工作進行總結,并對培訓教師和接受培訓的教師中成績優異者進行表彰獎勵。總結和獎勵是高職教師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培訓模式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前面兩個階段的工作加以總結、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績,找出問題,得出經驗教訓,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摸索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的發展規律,用于指導下一階段工作,明確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推廣經驗,提高工作效益。獎勵作為激勵的一種手段,能進一步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們自我完善的積極性。獎勵作為一種對人們行為的評價,在行為前它具有前饋作用,即提示和引導人們行為的方面;在行為后它具有正反饋作用,即鼓勵人們保持和發展這種行為,促使更加進步;獎勵還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法,而且是在具體、生動、愉快的狀態下進行的,因而更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高職教師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培訓模式中正確地使用這一手段,可以充分體現院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對教育工作者的敬重,對高職教育發展的期望,也充分體現了我們社會千百年來崇學重教的優良傳統,意義重大。
三、結語
關鍵詞 :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教學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3-0031-03
2007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支持師資培訓工作,建立教師社會實踐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教育部、財政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政策的推動下,在中央與地方財政的支持下,我國已在近百所高校設立了國家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或省級培訓基地。以江西省為例,目前,江西有2個國家級職教師資培養基地、8個省級基地,相關的培訓已開展6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系統完整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教學評價體系至今尚未形成。筆者依據教學評價的概念以及功能,對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探討。
教學評價的概念
不同研究者對教學評價有著不同的理解。唐文中認為,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評價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分析、比較,并給以價值判斷的過程。吳文侃在《比較教學論》中指出,教學評價是依據一定教學目標和標準,對教學活動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為教學決策服務的一種活動。李秉德則認為,教學評價就是通過各種測量,系統地收集證據,從而對學生通過教學發生的行為變化予以確定。
依據上述各學者的觀點可以歸納出,教學評價的過程具體涵蓋三個方面:一是教學評價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為檢驗目的;二是教學評價需要通過有效的評價技術手段進行各種測量;三是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為教學活動服務。
筆者認為,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相關教學活動,使培訓學員具備某專業課程任課教師的能力;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教學評價則是指通過各種有效的評價技術手段對培訓后的學員是否具備某課程任課能力進行檢測,進而推動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
教學評價的對象
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宜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合作互動式教學模式,既能吸引培訓學員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又能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克服自律性不高、理論基礎薄弱等問題。那么,整個教學活動就應包含三個不同的評價對象:培訓學員、授課教師以及課堂教學。
(一)培訓學員
培訓學員不僅是培訓過程的主體,其行為變化更是教學效果的集中體現。故對培訓學員進行全面評價是整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教學評價的核心。通過對培訓學員的全面評價,可以使學員正確了解自身知識結構的變化,也可以使學員總結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努力方向,為今后的學習提供有益的參考。
(二)授課教師
授課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同時也是教學評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授課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員的知識,而且能夠通過自身魅力改善培訓學員的精神面貌、提升人格魅力。通過對授課教師的科學評價,一方面可以督促其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評價結果也可以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師教學能力和效果的主要標志,評價課堂教學質量是衡量教學工作優劣的主要方面。通過對職業教育師資培訓課堂教學的評價,有助于針對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的功能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的反饋,其結果集中體現了教學效果。教學評價對教和學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診斷功能
診斷功能是教學評價的基本功能。同醫生看病一樣,通過全面的總結性考查,不僅能夠了解培訓學員對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對哪些知識還需要進一步學習,而且還能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鑒和幫助。
(二)激勵功能
全面、科學的教學評價可以對教師和學生起到正面的激勵強化作用。研究表明,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并加以評價,可以激發學習動機,推動課堂學習。
事實證明,沒有定期的評價,要讓學生一貫保持應有的學習動力,是不切實際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學員,自律性不高,而且培訓時間又短,對其進行科學適用的教學評價不僅會成為培訓學員努力學習的推動力,而且會對課堂效果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同樣,對于授課教師而言,沒有科學的教學評價,就缺乏動力、缺乏激情。
(三)調控功能
評價的結果信息可以使教師及時知道自己的教學情況,也可以使學生得到學習成功或失敗的體驗,從而為師生調整教與學的行為提供客觀依據。授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評價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根據測驗、考試等結果來調整學習方法、改變學習策略、增強學習自覺性。
當前,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教學評價不僅為以后修改教學計劃、改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同時也使教學活動越來越接近預期的目標。
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其他培訓有極強的針對性、目的性,即在培訓結束后必須通過國家級或省級的某項考試,但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沒有明確要求各培訓基地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在目前的各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或多或少存在著學員上課不積極、培訓結業容易等寬進寬出現象。
教學評價具有診斷、激勵以及調控的功能,而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對象又有著自律性不高、理論基礎薄弱以及培訓時間短等特征,那么構建科學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教學評價體系就是必然的趨勢。應以不同的評價對象為切入點,構建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教學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一)以培訓學員為對象開展教學評價
學生是教學活動評價的核心。他們不僅是培訓過程中的主體,其行為的變化更是教學效果的集中體現。依據評價功能的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diagnostic evaluation)、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和總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診斷性評價,也稱前置性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和體力等狀況進行摸底測試,以便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準備狀況,判斷其是否具有實現新的教學目標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為教學決策提供依據,使教學活動適合學生的需要和背景。
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學員不同于在校學生。他們有不同的工作經歷,在這個前提下,對其進行診斷性評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更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通常情況下,各培訓基地可以在培訓初期通過填寫調查問卷來了解培訓學員的基本情況及培訓需求,以便更好地制定授課方案,確定教學方法。同時,也可以對培訓學員進行難度較低的前期摸底測試,通過統計圖表等技術手段,分析確定培訓學員的知識水平層次,為今后培訓的重點指明方向。
在培訓期間,宜采用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指在教學進行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測定。非正式的單元測驗和作業是形成性評價的主要手段,在督促培訓學員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律性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調整教學方案,改進教學過程,提升學習效果。
有過工作經歷的培訓學員理解力強,更容易通過對案例材料的聯想、比較、分析、綜合、推理、抽象和概括,形成自己的判斷。通過案例討論、小組討論的形式布置作業,或以某個論題論述自身觀點作為小測試部分,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調查顯示,綜合運用案例分析加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在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實踐中受到培訓學員的普遍認可。
最后,培訓結束后宜采用總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又稱后置性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時為把握活動最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通常以考試為具體形式。以江西省為例,2011年之前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本是以崗位培訓或轉崗培訓為主。2011年之后,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由轉崗培訓轉為“雙師型”培訓,提高了培訓要求。“雙師型”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又需要具有工程技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那么,“雙師型”師資培訓的目的就是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具備教師和工程技師雙重職業素質和能力。而對于檢驗培訓是否能夠達到要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培訓學員通過考試獲取教師資格證和相關技能證書。在雙重考核下,不僅可以提高現有“雙師型”師資比例,還可以幫助改善當前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存在的結業考試容易、考核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二)以授課教師為對象開展教學評價
授課教師在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起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在培訓結束后,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授課教師進行總結性教學評價,有利于授課教師在培訓中發現自身教學方法等方面的不足,為更好地開展后期培訓提供有益的參考。
(三)以課堂教學為對象開展教學評價
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在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結束后,應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性教學評價。由于課堂教學體現了教師教學能力和效果,因此是教師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情況下,對于課堂教學和授課教師的調查可使用同一份問卷。
結語
在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構建教學評價體系對增強培訓效果、培訓質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依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概念、教學評價的對象以及教學評價的功能,對不同的評價對象,采用的評價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對培訓學員,適合綜合運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對授課教師和課堂教學適合采用總結性評價。
參考文獻:
[1]唐文中.教學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0.
[2]吳文侃.比較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李如密.現代教學理論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張祖忻,等.教學設計—原理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近年來,數字圖書館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全流通服務、新媒體服務等創新服務不斷涌現,國家提出的建設書香社會和全民閱讀倡導更是助推圖書館發揮更大的社會功能和價值。在新形勢下,要適應“互聯網+”的信息環境和圖書館創新服?盞囊?求,必須加強和提升圖書館員的職業素質。
2新時代圖書館員的職業素質構成
圖書館員的職業素質是指館員在從事圖書館工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養,包括職業精神、職業態度、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其中職業精神和職業態度是個人主觀范疇,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屬于個人客觀范疇。因此,員工的職業精神和職業態度更比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重要。
2.1館員職業精神
館員的職業精神是指館員對圖書館職業的思想認同和精神自覺。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的員工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較強的職業價值感、責任感和自豪感,在工作中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服務意識。職業精神是館員職業素質最重要的元素,良好的職業精神是館員做好圖書館工作的思想基礎和前提。
2.2館員職業態度
館員的職業態度是指館員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選擇性態度。具有良好的職業態度的員工工作積極主動,謙虛好學,能動性強,工作成效高,發展潛力大。與之相反,觀念不準確、心態不健全的員工,工作推諉搪塞,被動敷衍,主動性差,工作效能低下。良好、穩定的職業心態是館員必備的職業素質,是做好圖書館工作的關鍵。特別是在與讀者交流的過程中,態度將直接關系到服務的效果和成敗,關系到圖書館整體的形象。
2.3館員職業知識與技能
新時代圖書館員的職業知識與技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圖書情報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計算機網絡知識與技能、一定的外語水平與實踐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與應變能力。其中,計算機網絡知識與技能是“互聯網+”時代館員重要的、必備的職業要求。計算機網絡知識與技能已經與圖書情報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傳統的手工編目、典藏、檢索、借閱等已經實現計算機操作;而在信息服務和讀者溝通過程中,更是無時不刻地需要運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新媒體技術。優秀的館員業應該同時較好的掌握四個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并且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成為一個綜合能力強、工作適應性高的多面手。
3提升館員職業素質的措施
新形勢下,館員職業素質要求越來越豐富、標準越來越高。而因歷史形成的原因,我國圖書館員隊伍長期以來存在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高素質專業人才缺乏等突出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因此,要全面的、整體的提升館員職業素質不能一蹴而就,要立足圖書館人力資源建設的現狀,認真規劃,分類、分步實施,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重點突出,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面提高。
3.1集中式學習
采取講座、觀摩等形式開展館員集中學習培訓是常用的職工培訓方法,是館員繼續教育的一種常見形式,它適合于對全體員工開展普及式的知識、業務技能的培訓提高。集中培訓要針對業務工作的實際,制定好培訓目標與內容,堅持定期開展,要有計劃、有考核。集中培訓的內容不宜太偏窄、太專深,應偏重于圖書情報知識和常規業務技能、基本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讀者服務禮儀規范與溝通技巧等,力求通過培訓實現全體館員基本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的整體提升,實現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水平和質量的整體提升。
3.2分散式培訓
采取送出學習培訓等定向方式的培養是針對特定員工的一種職工培訓方法,也是館員繼續教育的一種常見形式,它適合于對個別員工、重點員工開展分散式的關鍵知識和關鍵能力的培訓提高。特別是近年來伴隨數字資源的普及及其信息服務手段的不斷更新,數字資源供應商攜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各種數字資源知識與使用技能培訓越來越專業化,參加這類培訓學習對于館員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和服務能力越來越顯得重要。再比如,現代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日新月異,對圖書館技術部工作人員形成持續的壓力,技術部工作人員需要經常性地參加各種專業培訓和業務交流學習,及時地掌握最新的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才能勝任本職工作,維護好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智能管理系統和計算機與網絡系統。
3.3實踐中學習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最好的途徑。一個善于在工作中學習的人往往能實現學習與工作互動雙贏,成為事業的成功者。圖書館的業務工作具體而瑣碎,實踐操作性都很強,館員要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善于觀察、善于總結,做工作的有心人,立足于本職崗位的特點和要求,學會在工作中學習和提高。同時,要發揚員工之間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形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3.4自主性學習
自主性學習是相對于“被動性學習”、“機械性學習”和“他主性學習”而言的主動性學習過程。館員的自主性學習的形式主要包括晉級晉升和學歷培訓,它是改善館員隊伍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的主要途徑。要鼓勵館員積極參加圖書館學會的學術交流、研討,積極申報和從事科研項目研究,踴躍發表學術論文,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提升專業技術職別,勇挑重擔;要鼓勵館員積極參加學歷教育,特別是在職學歷教育,提高學歷層次和水平,改善館員隊伍學歷結構。
現將公司二×年度《員工培訓計劃》印發給你們,通過培訓,旨在提高員工的服務意識,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提高公司整體管理和服務水平,掌握服務操作技能,打造品牌、全面塑造“××”的職業團隊,實現企業的跨越發展。
請各部門除按計劃認真落實好部門自培訓外,組織員工參加公司公共培訓課,妥善安排好日常工作,做到日常工作和培訓兩不誤。有授課任務的同志,請你們認真做好備課,確保培訓效果。
特此通知。
××××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二×年×月××日
附:××××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二×年度員工培訓計劃
××××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二〇〇×年度員工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服務意識、文化素質和管理服務水平,掌握酒店式服務操作技能,打造品牌、全面塑造“××”的職業團隊,實現企業的跨越發展。
二、培訓原則
統一計劃、統一內容、統一考核、分散實施。
三、培訓方式
全員參加,分階段、分層次的實施。
1、入職培訓:對200×年新進員工進行針對性培訓,物業基本情況、服務禮儀、禮節、管理與服務技巧等。
2、上崗培訓:上崗前針對各部門、各崗位職責、工作標準及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和考核。
3、在崗培訓:針對不同對象,又針對地開展系列化、正規化的培訓。
培訓方法:集中授課,公開討論,分析案例總結學習體會。
考核方法:口試/以現場提問方式,檢驗員工對培訓內容的掌握程度;
筆試/每階段培訓結束后,進行閉卷考試,以檢查員工對所培訓內容的接受能力和培訓效果。
抽查/工作中,不定時隨機抽查員工對培訓內容的接受程度。
四、培訓內容及時間安排
㈠公共課程培訓
了解企業發展過程、企業現狀,熟悉××企業《員工守則》和各項管理制度,恪守職業道德,掌握服務技能,增強服務意識,發揚團隊精神,實現企業理念。
內容
時間
授課人
參加對象
結合公司新一年工作計劃進行企業理念、企業精神、企業宗旨、職業道德、培訓教育
一月中旬
全體員工
結合春節休假結束收心,進行企業各項規章制度的培訓
二月中旬
全體員工
結合一季度季度測評工作,進行團隊精神、服務理念及服務技巧的培訓教育
三月下旬
全體員工
結合××大廈驗收工作,進行物業管理政策法規及相關法律常識的培訓教育
四月中旬
全體員工
結合××大廈進駐,進行大廈物業、設備以及業主基本情況介紹,實地培訓講解
五月中旬
班長以上管理人員
結合××大廈業主入住,進行公共契約、住戶守則、管理規章及員工守則等溫貝的培訓教育
六月上旬
入駐××大廈全體員工
結合上半年工作總結,進行職業道德的培訓教育
七月中旬
全體員工
結合××大廈項目部近2個月工作實際,進行物業管理基本知識的培訓
全體員工
結合物業公司三季度季測評,對員工進行素質培訓
九月下旬
全體員工
結合9個月來物業管理服務的實際,進行案例分析培訓
十月中旬
班長以上管理人員
結合119消防日,進行消防知識、大廈消防器材等方面的教育培訓
十一月上旬
全體員工
年終工作總結,排問題,找差距,并著手200×年的計劃工作安排
十二月下旬
全體員工
二〇〇×年度公共培訓計劃安排表
㈡崗位課程培訓
熟悉個崗位職責、工作流程、操作規范及管理制度,提高服務水平、業務技能,增強服務意識,努力做好各自工作。
1、崗前培訓計劃安排表
時間
內容
方式
負責人
考核
4-8小時
公司概況、員工守則
面授
各部門
負責人
一個月
員工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標準、工作紀律、獎懲制度、禮貌用語、操作技能、業務知識
個別輔導、自學實踐
部門主管
班組長
由主管領導對其進行上崗考核鑒定
三個月
了解物業基本情況及相應崗位操作規程、工作標準、工作技能、主要機具使用養護、訓練
實際操作
實操實練
培訓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部門主管
班組長
機能知識書面考試,實操水平工作表現等具體業務考核版權所有
2、在職培訓計劃安排表
時間
內容
方式
負責人
考核
每月上中旬各一次每次2小時
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法律常識、消防知識、本崗位專業知識
集中討論學習
各部門
負責人
每半年一次本崗位專業知識書面考試
每月末二次每次2小時
思想道德、法律等教育交流、案例分析、總結一個月工作
集中學習討論
各部門
負責人
每年末進行一次崗位知識考試
半年一次
設備操作演練
集中交流
部門主管
現場考核打分
每年一次
綜合培訓
等級評定
績效考核
1、知識改變命運,奮斗成就未來
2、培訓學藝,鑒定上崗,腳踏實地,喜氣洋洋
3、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是企業成功最好的捷徑
4、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行業整體素質
5、不為后退找借口,要為前進創條件
6、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7、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生產人員素質,保證建設工程質量
8、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加強自愛自律行為
9、技能靠培訓,資格要鑒定,上崗必持證
10、教育培訓是基礎,鑒定頒證是手段,規范管理是目的
11、懶惰等于將自己淘汰勤勞的人沒有時間悲哀
12、知識從學習中獲取,素質從改善中進步
13、生命中最值得投資的是自己,給自己最佳的投資是學習
14、培訓是企業生產力,是倍增的職業能力
15、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總是更重要
16、保證培訓與鑒定工作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
17、培訓鑒定多一分嚴謹,工程建設少一分隱患
18、培訓鑒定投入越多,生產建設隱患越少
19、筑知識長城,興企業效益
20、虛心是學問的向導,恒心是知識的保管
21、培訓下苦功,鑒定拿高分
22、培訓規范化,鑒定標準化,管理現代化
23、培育禮儀員工,創造團隊精神
24、扎扎實實搞培訓,認認真真抓鑒定
25、企業給員工最好的福利就是學習培訓
26、培訓員工是企業成功最好的捷徑
27、立足基礎,注重觀察,細心觀察,科學總結
28、培訓鑒定給一分照顧,工程質量多一分憂患
29、企業給員工最好的福利就是學習
30、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努力是無限的
31、培訓是途徑,鑒定是手段,提高是目的
32、培訓出能人,能人要培訓
[關鍵詞]鄉村;英語教師;培訓
職業培訓是教師職后專業提升及職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之一。為了完善教師培訓,提高鄉村教師的專題素質,2010年,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共同下發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的通知,啟動了“國培計劃”的實施工作。“國培計劃”的實施對于提高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推動鄉村教育教學改革,更好服務于鄉村教育教學活動,促進鄉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有重要意義。自“國培計劃實施以來,鄉村教師的培訓現狀及需求如何?如何使培訓與鄉村教學實際相結合?本文結合桂林師專“國培計劃”英語學科項目實施的情況,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聽課、查看學員總結等方式,分析鄉村英語教師培訓的現狀及培訓需求,并對鄉村英語教師職業培訓提出相應對策。
一、鄉村英語教師培訓現狀
2015年,桂林師專參與“國培計劃”實施的英語學科項目包括: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和送教下鄉項目,共六項,以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為主;學員構成為:桂林市和百色市的鄉村小學英語教師,共計428人。筆者通過參與該項目的管理、問卷調查、聽課、訪談、查閱學員總結等形式,對鄉村英語教師現狀及培訓情況有了一定了解。
(一)鄉村教師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在以上六項“國培項目”實施前,我們對項目縣的鄉村英語教師現狀進行調查得知,鄉村小學英語教師師資力量較薄弱,相當部分是轉崗或兼職英語教師,有的是語文、數學老師轉崗教英語,有的是音樂老師轉崗教英語。他們參加的培訓以轉崗培訓為主。存在英語專業基礎亟待提高的問題。
(二)鄉村教師參加培訓機會參差不齊。項目縣邊遠鄉村的教師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后,很少有機會參加培訓。原因是學校邊遠,師資缺乏。教師如果去參加培訓,就會造成無人代課的情況。近縣城的鄉村小學的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較多。原因是學校近縣城,資源共享的機會多。也有學員談到,由于縣教育局在培訓人員安排上統籌不夠,有的學員參加了好幾次培訓,有的一次機會也沒有。
(三)鄉村教師對培訓效果的認識莫衷一是。絕大多數鄉村英語教師對參與培訓活動,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具有一定的愿望。有的學員談到,他們很愿意參加培訓,出來接受新觀念,開闊視野。但也有學員認為參加培訓用處不大,因為鄉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在培訓中獲得的新觀念,新方法回到鄉村學校用不上,反而帶來很大的反差和失落感。
(四)培訓內容不符合鄉村英語教育教學實際。以往的培訓存在教學手段過于前沿或現代化的問題,鄉村英語老師通過培訓后,難以將這些內容用于教學實踐。此外,部分學員反映,以往參加過的一些培訓,培訓方式比較單一,通常采用講座形式,培訓理論課時多,拓展活動少。
二、鄉村英語教師培訓需求
在對桂林師專2015年“國培計劃”英語學科項目的學員進行訪談中,我們了解到鄉村教師的培訓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項目設置需求。隨著“國培計劃”的深入開展,參加培訓的鄉村英語教師數量在不斷增多。調查和訪談顯示,國培計劃項目中“送教下鄉”和“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是鄉村教師普遍歡迎的。送教下鄉項目,集中在項目縣城某學校進行培訓,對大多數學員而言,學習生活都相對方便。鄉村教師訪名校項目,集中在桂林市幾所名校進行跟崗培訓,這個項目形式受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普遍歡迎,這類鄉村教師年輕,思想活躍,勇于改革,加上沒有家庭方面的負擔,他們迫切希望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觀念。
(二)培訓內容需求。鄉村英語教師對培訓內容的要求包括:1.根據鄉村與城市教學條件差異,適合鄉村教師教學的培訓內容2.結合鄉村英語教學實際,涉及鄉村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培訓內容。3.少理論,多實踐和互動環節的培內容。4.同課異構,促進教學的培訓內容。5.課件、微課制作的培訓內容。
(三)培訓方式需求。調查顯示,在國培計劃,訪名校、頂崗置換、送教下鄉和網絡研修項目中,超過60%的學員希望參加名校的跟崗或送教下鄉。在培訓形式上,85%的學員希望同課異構及課堂教學展示,70%的學員希望專題研討與交流互動,55%的教師希望專家授課。
(四)培訓團隊需求。構建完善的培訓團隊,提高培訓團隊的綜合素質,這是落實“國培計劃”,提高鄉村教師培訓效果的重要條件。調查發現,鄉村教師最需要的培訓者是優秀的一線教師和教學名師,90%的教師希望一線優秀教師擔任培訓教師,65%的教師希望教學名師擔任培訓教師,也有25%的教師希望高校教師擔任培訓教師,另外有不到10%教師希望學校領導、教育行政主管領導擔任培訓教師。
(五)保障條件需求?!皣嘤媱潯钡膶嵤┖袜l村教師培訓效果提升,促進教師隊伍職業發展,離不開相應的保障條件,主要包括培訓時間、管理方法、培訓經費等。調查表明,80%的學員希望在學期工作時間內參加培訓,以擺脫繁瑣的教學任務和家庭瑣事,進行7――10天的脫產培訓;30%學員表示短期培訓可在寒假或暑假進行。80%以上的學員傾向于每次培訓時間不超過10天。在培訓管理方式上,85%的學員認同學分制管理,同時還希望根據學院的具體情況實行人性化管理。
三、鄉村教師職業培訓的有效對策
為促進教師培訓發展,結合培訓工作需要和“國培計劃”的要求,我們根據鄉村教師培訓現狀及需求分析,從以下方面人手,采取對策。
(一)重視調查研究,科學實施培訓項目。鄉村英語教師培訓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工作,為促進“國培計劃”有效實施,我們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了解學員的基本情況和培訓需求,明確培訓的目的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在教師培訓隊伍、培訓場地、資金、設施等方面做好準備工作,為鄉村教師培訓提供條件,有利于鄉村教師職業培訓和培訓效果提升。
1.重視培訓前的調查研究,了解培訓需求。我們在培訓前對學員開展問卷調查,并與項目縣教育局進行座談對接,了解他們對培訓的愿望和建議,并對這些意見和建議整理歸類,制定有效的培訓方案,提高培訓的針對性,提升鄉村英語教師培訓效果。
2.明確培訓目標,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目標非常關鍵的內容,首先要明確“為什么培訓”,并深入學習“國培計劃”文件的精神實質,準確把握培訓目標和要求,了解培訓需求和參與教師的基本情況。有針對的制定培訓計劃。重視培訓成果轉化,推動鄉村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探索出具有針對性、時效性的鄉村教師培訓方案,并創新培訓內容、形式和途徑,推動鄉村英語教師培訓工作順利進行。
3.注重教師培訓隊伍質量和課程資源的開發。為了讓學員在培訓期間能了解到國內前沿的教學理念,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我們聘請區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桂林市教科所小學英語教研員、區教育局小學英語教研員、桂林市一線小學高級教師組成培訓團隊。她們將自身多年實際教學與教研員的經驗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帶領學員對新課標進行了全面的解讀,并將許多實用的技巧現場演示給學員。她們豐富的知識面、扎實的基本功、風趣幽默的授課風格,帶動學員思考,引領學員前進。
(二)精選培訓內容,合理設置培訓方案。在明確培訓目標的前提下,精選設計培訓內容和形式,加強培訓過程的管理,有效組織鄉村教師培訓的各項活動。
1.緊跟目標制定培訓計劃,科學合理安排培訓內容。課程設置以學員需求為主線,以“兩部分,三維度”的形式展開,分別是專題講座、課堂教學觀摩和同課異構實踐兩部分,著眼于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三維度。培訓內容模塊包括專業理念、課程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等模塊及相關專題。
2.圍繞計劃采取形式多樣的培訓形式和方法,注重學以致用。在培訓形式和方法上,根據學員的具體特點,精心設計培訓形式,采用“參與式專題v座+名師課堂觀摩+同課異構展示+學員實踐匯報+后續跟進”的“多樣交融”的培訓模式,增加互動和體驗活動,突出鄉村英語教師主體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形成互動的培訓場景,并通過相互交流和反思,加深對培訓活動的感悟,總結經驗,讓鄉村英語教師相互學習和進步,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創建“學員討論QQ群”,為學員們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既可以交流學習期間的總結、心得、體會,也可以探討、交流學習過程中的疑問,還可以分享學習期間的各種音像、課件資料。邀請授課專家人群,解答和指導學員的困惑及問題,鞏固訓后的效果。
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形式和方法,幫助學員轉變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同時強化他們的英語語言素養,提高他們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和教學活動設計的創新能力,提升他們的教學科研能力。
(三)采取多元化考核評價方式。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由授課專家、一線教師及管理團隊組共同組成考評小組根據學員的表現進行全面客觀地評價??己顺煽冇蓪W員的出勤情況20%,課堂參與40%,展示及任務20%,總結性成果20%構成。
關鍵詞: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1C-0048-05
為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1〕14號)和省教育廳、省財政廳頒發的《關于“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加強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蘇教師〔2012〕35號)等相關文件的要求,江蘇圍繞全省師資建設,特別是職業院校師資建設重點工作,全面規劃和統籌國培、省培等項目任務,合理安排各項目培訓計劃,科學優化項目培訓內容與方式,狠抓過程管理與質量監控,切實提高全省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成效。
一、“十二五”江蘇推進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專業化的背景及主要成績
職業學校教師和管理者素質提升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基礎,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總體而言,“十二五”期間江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仍然面臨著“量缺”和“質低”的問題。全省職業學校專業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生師比遠遠超出教育部規定的20∶1左右的標準,個別學校生師比高達27、28∶1,部分專業甚至超過30∶1。2011年,全省308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到92.46萬人,但專業教師數僅為4.4萬人,難以較好地滿足常規教學和管理需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大量教師難以適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要求。一方面,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普遍缺乏專業素質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普通高校畢業的教師普遍缺乏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藝,其共同不足是缺乏企業背景和經歷,不具備“雙師”素質。
針對現狀,省、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教育規劃綱要,全面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出臺一系列的制度文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創新培訓工作機制,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和兼職教師聘用政策,著力加強職業學校師資和管理干部隊伍建設。一是適應職業教育穩定規模的要求,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根據省級教育、人事部門統一部署,市、縣根據省定編制標準,明確地方職業學校教師編制,解決生師比過高的問題。二是滿足職業教育教學提高的要求,明確職業學校教師素質要求。2012年起,省教育廳先后制定各大類主要專業“雙師型”教師標準,完善了“雙師型”教師認證和職稱評審制度;開通中職教師正高級職稱評審;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特級教師標準和五年制高職校名師標準并組織開展了評選。同時,注重加強中職教師的師德建設,完善師德規范,嚴格考核管理。三是加快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創新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及管理模式。積極探索和建立“產教結合、研訓一體”的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新模式。2012年,成立省“職業教育教師培訓中心”,打造教師培訓發展新平臺。中心以“服務行政、統籌資源、優化管理、發展教師”為理念,堅持“打造公共項目、開發公共產品、提供公共服務”的定位,著力提高職業教育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能。在全面落實國培計劃,完成專業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企業實踐等各項任務的基礎上,每年度組織完成近7000人的省級面授培訓。各培訓基地不斷創新培訓形式,豐富培訓品類,提高培訓質量。各地從地方實際出發,組織開展國培、省培未能普及到的專業或類別培訓。
五年間,江蘇完成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4171人,組織完成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3967人。其中,出國研修101人,骨干校長及相關培訓374人,專業帶頭人培訓172人,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1846人,青年教師企業實踐581人。
組織完成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省級培訓26759人,年均超過5300人。其中,出國研修1500余人,新課程/專業帶頭人培訓5809人,骨干教師培訓5052人,技能競賽專題培訓4638人,管理者培訓3975人,其他專項培訓2810人;另外,教師網絡培訓2975人。
二、“十二五”江蘇創新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工作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提出的重點支持提高教師素質、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工作要求,積極構建國培、省培、市培和校培聯動機制,積極調動和統籌各方力量,指導各培訓基地強化重點和特色項目建設,加強培訓前、中、后的全程管理,著力于實現全省中職教師培訓的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
(一)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和優化培訓項目安排
全省教師培訓項目在落實國家、省關于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總體要求和任務的基礎上,突出圍繞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工作和重大工程安排年度教師培訓項目和計劃,遵從“服務教育行政中心工作,破解課程教學改革現實難題,滿足學校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基本指導思想,按照從“校培、市培再到省培、國培”的培訓項目頂層設計思路,科學規劃設計,堅持“按專業、分類別”逐級提升培訓層次。特別是,在各項目中貫徹、突出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落實國家對合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引導廣大教師逐步建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建立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以此構建教師培養、培訓、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據。
各年度職業學校教師主要包括出國研修、集中式基地培訓、網絡培訓等形式的9大類、180余項培訓。其中,國家級培訓3類、111項,達750余人;省級集中培訓6類、70項,達6600余人;省級網絡培訓近3000人。尤其是,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進展,設置了“指性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及教學模式改革研訓”,加大了德育課教師、班主任、團委書記等對象的培訓力度;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及適應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專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要求,設置創業教育指導與管理者培訓等。2015年首次實施網絡培訓,共開設9門課程,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兩期共培訓2975人次,經考核,培訓合格率達99%,培訓反響較好。
(二)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培訓項目實施和管理規范化
完善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制度,使培訓工作各環節有章可循,是提升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整體水平、滿足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的重要保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工作高度重視對教師培訓的政策引導和制度規范,出臺了《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國家級和省級培訓管理辦法》《江蘇省中職校新入職教師培訓管理辦法》《江蘇省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優秀項目、優秀個人、優秀單位評選管理辦法》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工作的政策文件,嚴格機構遴選、項目準入、經費使用等各個環節要求,強調把考核驗收作為強化培訓效果的重要抓手,保證培訓工作高效穩妥推進,著力推進教師培訓組織、實施、考核等規范化、科學化,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要求各院校制定符合校情的教師培訓規劃及教師培訓制度,重視制度建設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
教師培訓中心成立由行業、企業、示范職業院校、本科院校、科研機構、行政部門等專家組成的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專家委員會,充分利用和發揮各有關單位專家優勢,圍繞培訓需求、項目設置、過程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加強培訓項目的頂層設計和持續優化。為確保培訓項目的落實到位,省教育廳、培訓中心多次召開由省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指導委員會專家、高等職業學院和大市職教師資培訓負責人、培訓項目負責人等參加的專家聯席會,充分聽取專家們的咨詢意見;組織進行嚴格的省培項目基地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三)實施過程監控,強化教師培訓的質量改進
教師培訓中心著力完善國培、省培項目執行情況的報告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和督導問責制。在省教育廳師資處領導下,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省職業教育教師培訓指導委員會部分專家分批次對省培、國培項目基地的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查調研與評估。在培訓項目開班前,組織國家級、省級培訓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參加培訓者培訓班,加強對高職教師培訓工作的認識,明確培訓任務和職責;在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參加座談會、隨堂聽課、問卷調查、電話隨訪等多種形式加強培訓項目的質量監控。近三年來,完成全部項目的學員滿意度問卷測評以及培訓過程資料收集、整理;組織項目基地分項目類型進行了多次專題總結與評估,完善學員培訓過程管理要求和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協議等規范;加強基地管理,優化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分年度針對培訓項目、課程內容、學習形式、師資水平等方面開展中期巡視和結業檢查等,實施國培學員培訓結業考核,并進行國培成效調查和反饋。針對國培、省培項目,綜合過程管理、結果評價等多方面因素,經省教育行政部門同意,進行了省培優秀學員、省優秀培訓項目、優秀培訓管理者的評選、總結與表彰。
教師培訓中心在項目實施前深入調研,編制年度培訓計劃,要求全省職業學校通過《教師培訓管理信息平臺》填報年度教師培訓需求,根據培訓需求和教育部任務指標安排年度培訓任務;在項目評選中引入競爭擇優機制,實行培訓項目招標制,嚴格項目評審,遴選高質量、符合高職教師需求的項目施訓。建設并完善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強化從學員報名管理到項目實施的過程管理,再到項目評估與結果管理等,利用信息系統落實和強化職業學?!督處熍嘤柟芾磙k法》等系列文件要求,著力推進以全省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綜合管理系統為信息紐帶,構建連接地方管理部門、中等職業學校、培訓基地的服務管理體系,加強信息的橫向溝通,增進基地與地方管理部門、中職學校以及教師的互動,提高服務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同時,充分發揮綜合管理系統的功能整合優勢,推進培訓專家庫建設、學員網絡評價、管理數據分析等工作。
(四)創新培訓模式,著力提升教師培訓實際成效
我省對于以講授型為主和以實踐型為主的培訓進行分類管理,積極創新培訓模式,提升參訓教師的培訓體驗,革新培訓手段和模式,積極探索理論傳授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集中授課與師生互動相結合、分組交流和自我研修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等方式,采取分階段、模塊化培訓課程,分為集中授課、小組在線研修和個人自主研修等,形成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鼓勵培訓單位開發網絡培訓課程,開展網絡研修。教師培訓中心重點根據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和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領域,自2014年立項先后投入近200萬元通過自主開發的方式,開設了語文、數學、加工制造、交通運輸、信息技術、財經商貿、旅游服務以及班主任等“8+1”門、共計近千學時的網絡教師培訓,不僅創新了培訓形式,為廣大教師參與培訓提供更多機會,創造在崗學習的便利條件,而且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習互動和反饋,有效控制學習和作業進度,提高過程監控成效。
教師培訓中心重點對由省級部門負責實施的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進行了改進、論證,先后組織近50家企業完成了5個年度近60個專業共計近1000人的企業實踐培訓。根據確保專業對口、突出專業優勢的原則,為每個企業配對了牽頭院校,由院校、企業共同擬定培訓方案,分段組織實施,并強化項目、任務在教師實踐培訓中的引領作用;嚴格學員考勤和紀律,及時處置突況,確保培訓工作有序、高效開展。其中,江蘇護理職業學院、江陰人民醫院承擔的“護理專業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對所探索的“三三三”研訓模式進一步深化,不僅構建了校―企―校多方聯動的機制,而且形成了一批文本、圖片、視頻以及微課等資源,初步實現了教師培訓與教學實踐的充分結合,為探索產教融合式教師培訓和學習模式積累了寶貴經驗。該項目成果獲得省教學改革研究成果二等獎。
(五)完善保障體系,確保教師培訓項目有效運行
教師發展是辦好教育事業的根本保證,辦好職業教育的核心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省教育、財政等部門對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給予了高度重視,在資金投入、時間安排等方面形成了制度保障。我省將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納入全省教師教育培訓工作的總體工作進行統籌安排,省財政安排了O鈄式稹F渲校自2011年起省財政每年對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和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在中央財政資金外分別按照0.9萬元/人和1.8萬元/人予以省財政補貼,每年度資助金額達到800余萬元;每年單列省級培訓專項資金近1500余萬元。同時,建立市、縣、校分級投入、分層實施的多級培訓體系,為廣大教師創造了更多學習和發展機會。
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的項目管理制度,在項目設計、項目申報、培訓形式、管理責任、項目評價等環節明確具體要求和措施。在項目設計方面,以“雙師型”教師職業素養、專業水平、教學能力等的提升為重點,提出明確學習任務;在項目申報方面,探索申報、審批制,由符合項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等自主申報;在培訓形式方面,推進集中授課、企業實踐、網絡學習等多種形式,通過專家引領、小組研修、互動交流,體現多樣、開放、靈活的特點,以適應教師專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訴求;在管理責任方面,采用項目負責人制,加強對培訓項目的組織和管理。教師培訓中心開發了專門用于全省教師培訓管理的信息化平臺――江蘇省中職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系統,集成于“江蘇教師教育網”,完成了全省中職教師全部信息的入庫以及省培網上報名、管理工作。
(六)推進督查考核,構建教師培訓項目評價機制
教師培訓中心注重加強培訓成果總結和問題改進,每年度組織培訓基地等有關單位編寫《年度教師培訓工作總結匯編》《教師培訓簡報》《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專題調研報告》,組織編寫《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年度規劃》。2015年下半年,省教育廳成立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十三五”規劃專項調研小組,深入高職院校、承擔培訓任務高校以及行業企業開展為期兩個多月的專項調研。調研小組主要采取專題座談會、個人訪談、網絡信息反饋等多種形式就“十二五”期間教師培訓成效與問題、“十三五”培訓需求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廣泛聽取意見,初步形成《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十三五”規劃專題調研報告》和《初步方案報告》。
在項目評價方面,采取過程管理和績效評估辦法,通過過程抽查、查閱材料、問卷調查、學員訪談、專家評議等方式,建立質量監測和反饋機制。在國培、省培項目的質量與成效方面,無論是從對項目執行情況的專項督查、調研座談會以及中期成果匯報,還是從中職教師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學員滿意度測評調查來看,所有項目計劃落實和組織實施的總體情況良好。近年來,省級培訓平均參訓率達98%;國家級培訓平均參訓率達90%。各培訓基地高度重視,組織嚴密,管理規范,從課程設計、報名管理、考勤制度、師資配備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達到《培訓管理辦法》的要求,取得良好成效?!敖K教師教育網/中職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平臺”中的學員滿意度測評的“參培率、參評率和好評率”等三項綜合考評指標均超過95%。
三、江蘇職業學校教師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建議
近年來,我省各地、各培訓單位高度重視,組織管理規范,在課程設計、學員管理、師資配備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逐年改善,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在總體上,還存在著以下突出問題:第一,培訓工作的計劃性有待進一步增強。一是國家、省、市、校雖然建成了職業教育教師培訓的基本框架和網絡,但分層培訓的定位、分工有待加強統籌規劃和設計。二是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對教師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尚不平衡?!皩W校發展教師、校長成就教師”的理念未能形成普遍共識,在執行培訓計劃上各地的執行力度表現不一。三是學校普遍缺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突出地表現在對教師派遣缺少統籌規劃,對教師參訓要達成的目標并不清晰。第二,培訓工作的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國培、省培計劃與市、縣、學校的教師培養培訓及日常工作安排未能建立有效的銜接機制,學校對派遣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資格把關不嚴。二是培訓項目、課程設置及其實施對教育教學實踐、教師發展需求的有效關注還需進一步提高,需要進行科學改進和優化。三是培訓形式相對傳統、單一,師資和教學資源不夠多元化,有待強化整合企業資源。第三,培訓工作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強化。一是培訓管理的系統性制度和相關政策亟待完善,教師參加培訓的相關保障制度和激勵制度有待進一步健全。二是亟需制定與行業、企業合作的教師教育培訓制度,缺乏適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要求和推進培訓工作創新的有效制度基礎。三是對培訓基地工作的績效考核制度不健全,成效評價、信息反饋和改進措施等還不完善。第四,培訓工作的創新性有待進一步改進。一是教師培訓總體上在內容模塊化、管理規范化等方面程度還不高,亟待健全培訓工作手冊等標準化制度文件。二是培訓的學員評價和效能考核尚不健全,教師崗位的后續培養與工作銜接有待完善。三是教師培訓的數字資源還很缺乏,培訓管理信息化剛起步,需要進一步加快培訓工作的信息化進程,完善教師學習電子檔案。
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論,還是業務能力等方面受益頗多?,F把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教務主任,教研組長為成員的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領導小組。校長高度重視,親自安排部署。再按學科教學結構分為若干基層培訓小組,以教研組長為基層培訓小組的組長。學校繼續教育領導小組、教研組的基層培訓小組及教師都將擬定出各自的培訓達標計劃,培訓措施及培訓經驗。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學有目標,學有收獲。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繼續教育的文件,使全體教師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想認識和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并制訂了學校教師繼續教育的規劃和相關的制度,從組織上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得到了落實和保證。
二、轉變觀念,樹立新思想。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現代教育觀,就是要把“教師說學生聽”,“教師灌學生記”“教師管學生服從”的陳舊教育方法重新審視,轉變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使學生重視弘揚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影響了素質教育的進行。觀念的轉變,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
三、按照上級部署,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1、職業道德教育:
利用每周的政治學習時間,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樹立教師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識別大是大非的能力,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規范教師自身的的言行、尊重學生、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要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增加協作精神,健全人格,提高教師們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和社會變革的能力。
2、信息技術培訓。
為讓我校教師盡早地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充分用好我校教育資源,制定了學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達標計劃,采取分類培訓,分步達標,平時訓練,假期定級培訓的方式,把信息技術的培訓與學科教學的培訓充分結合起來,提高教師的基本技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全體教師皆能基本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能用計算機上網查找資料,編寫教案,制作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和開展教育科學研究。
3、學科教學業務技能培訓。
進一步抓好抓實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教學效果檢測等教學環節的常規培訓。盡最大的努力,創造更好的教學條件,讓更多的教師采用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的手段與形式,提高課堂效果。
另外,進一步加強各類活動課及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探討研究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方法,緊密結合教育教學任務,撰寫經驗總結,改進小學教育教學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師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著力培養我校各學科的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積極認真選派骨干教師參加省市、縣級有關培訓,提高培訓者的能力和水平,為造就和培養我校一批教學骨干教師創造良機,扎實穩步地開創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四、保證時間,落實經費
學校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十分重視,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做到時間保證,對教師參加省、市、區各級教研活動,教師參加學歷進修、集中輔導等學校均能為教師保證時間,同時學校在繼續教育經費上也得以保證,讓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使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在我校順利地開展下去。
一、培訓目標和培訓重點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力爭使我校教師具有以下素質: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之具有綜合教育的能力和銳意創新的能力;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使之具有鮮明的教育、教學個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進一步拓寬文化視野,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為學科骨干,為教師的成長和成功鋪設方便之路。培訓以抓師德、抓教改、抓科研為主要途徑,樹立典型,引導中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逐步構建校本培訓模式,形成校本培訓體系,建立校本培訓機制,使校本培訓逐步科學化、規范化、系列化。
(二)培訓重點
1、全面實施課堂觀察這一新的聽評課模式,努力探索有效教學與有效教研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形成山門中學教研特色。
2、強化教學教研工作負責制,強化教研組長學科教學、教研與質量報告工作制度,實施各年級教學質量分析與反饋負責制工作,形成質量監控,努力做好每個環節的質量關。
3、以質量為核心,充分發揮教研職能。
各教研組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實施高考學科質量目標管理責任制,切實把高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充分發揮教研骨干的引領、指導作用,以培優扶中補差為主線,以教學過程監控為動力,深入班級、教師、學生,探索提高升學成績的科學方法,努力提升單科優良率和及格率,力爭各門學科各項比率指標有新突破,特別是會考的通過率和高考的上線率。
4、推進校本培訓工作,強化組內培訓制度,組內抓好外出學習后回訓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師資素質水平。
5、各教研組要有計劃舉辦學科傳統競賽項目,為培養學生特長發展提供條件。
6、做好校級課題申報立項工作,做好已立項課題的過程性工作,開好課題主持人會議,抓好課題成果提煉與總結工作。
7、落實教研組工作評價制度,教師教研工作量化考評制度,及時總結各教研組工作特色與成效。
二、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
(一)主要內容
1.師德培訓:以實踐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大力弘揚“敬業、愛生、奉獻”的師德風尚,貫徹執行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組織教師學習先進教師的經驗,開展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教師自我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堅持依法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