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天然氣行業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北達科他州放空燃燒天然氣的光芒在太空之中清晰可見,但這一勝景正在慢慢消失。在如火如荼關于美國是否應該大規模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全國性討論聲中,大型石油公司正紛紛減少在北美地區的油氣投資。
原因很簡單,美國狹小的國內市場難以滿足站在頁巖氣生產商背后焦急等待利潤的投資者,失去進入更大市場的可能性,迫使一部分焦急的投資者選擇離場。如果將美國頁巖氣產量的井噴比作一場革命,那么這場革命過后的2012,一系列“后遺癥”正折磨著利益格局發生變化的產業版圖。
“革命后遺癥”
2月1日,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公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財報。盡管得益于較高的煉油利潤率,公司利潤增長了6%至99.5億美元,但是報告期內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還是出現了5.2%的下降。
埃克森美孚的數據只是冰山一角。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數據,2012年美國天然氣產量的增幅可能只有大約4%,為最近幾年以來的最低值。
產量增幅減緩意味著新增鉆井數量減少了,也就是說,市場對于頁巖氣的投資在減少。
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北美頁巖氣行業經歷了一股“撤資熱潮”。2012年7月,加拿大最大的天然氣公司――加拿大能源公司宣布減少頁巖氣板塊17億美元的投資。而根據加拿大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Randy Eresman的話來判斷,這可能只是加拿大能源公司在頁巖氣領域撤資的一個開始。
加拿大能源公司并非個案,僅在此之后的一個月內,其他北美頁巖氣開發大軍中的成員也都不約而同的開始采取類似行動。英國天然氣集團宣布,鑒于北美天然氣價格持續低迷,撤資13億美元。德克薩斯州本地企業――EXCO資源公司宣布撤資2.7億美元。澳大利亞能源巨頭必和必拓也決定以25億美元的低價出售去年剛剛以47億美元收購的頁巖氣資產。
“正是大型油氣公司在投資上的減少,影響到了油氣行業上游的勘探開采,才造成了美國國內天然氣產量的增速放緩。”美國能源專家Gail Tverberg女士向《能源》雜志記者說,“而這一問題的根源,正是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長期低于成本價這一不正常現象。”
在歐洲,天然氣價格在10-11美元每百萬英熱單位之間,亞洲地區則可以達到15美元。3美元每百萬英熱單位,這是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的一個常規值,漲幅波動甚至都不會超過0.5美元。最低時,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只有1.9美元每百萬英熱單位。而僅僅在距今不到四年的2008年,Henry Hub的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還高達15美元。
這就是頁巖氣革命給美國帶來的最直接的現狀,一個自由市場經濟釋放出的強烈信號。美國天然氣行業可能會因為持續低價而面臨種種危險。
盡管水力壓裂法使得頁巖氣開采成本降低到了幾乎和常規天然氣一樣的水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力壓裂法給環境帶來的破壞也逐漸被人們所重視。環境成本的上升已經讓頁巖氣的開采重新感受到了成本攀升的壓力。
為了節約成本,避免頁巖氣井出氣量在一到兩年后會出現大幅度下降的現象影響生產。開采者們往往會將油氣井的開采點安排得盡可能的密集,這無形中又加大了短時間內市場上的天然氣供應量。最終導致了閃耀宇宙的放空燃燒和激烈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大討論。
“口水仗”背后的利益之爭
美國狹小和飽和的市場無法消納過剩的天然氣供應量。頁巖氣生產商為了收回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而選擇將剩余天然氣以LNG的方式出口到價格更高的歐洲和亞洲市場。這看起來不僅符合自由市場經濟的原則,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為何會在美國引起巨大的爭議呢?
美國能源部掌握著限制、審批美國國內天然氣出口的權利。根據美國能源部針對出口液化天然氣所做的研究報告,如果開放出口美國國內天然氣,每年可以帶來超過3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但是,這項潛力巨大的生意卻遲遲無人問津,美國政府的限制和出口成本的額外開支等因素成為了解決美國國內天然氣供應過量問題的絆腳石。
“頁巖氣革命為美國帶來的不僅是大量的能源供應,更重要的是為美國的制造業帶來了一個降低成本的最好機會。”長期研究美國經濟的大學學者Tyler告訴《能源》雜志記者,“經濟危機的影響尚未結束,美國需要制造業的發展來帶動經濟,增加就業率。”
世界第二大化學品生產公司――美國陶氏化學公司是反對美國出口液化天然氣的“急先鋒”。公司總裁George Biltz直言美國國內的低廉氣價對于制造業是巨大的優勢:“低廉的價格使得國內制造業擁有比國外競爭對手更多的優勢,將天然氣更多的保持在國內最能符合國家整體利益。”
當然,George Biltz先生似乎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陶氏化學公司正忙于在美國國內大量新建工廠,一旦美國大量出口LNG,天然氣價格上漲,陶氏的利益將會直接受害。
陶氏代表了整個美國制造業的心聲和現狀。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區與石油價格掛鉤的高氣價,美國天然氣價格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這被認為是一個復興美國制造業的最好機會。而這就意味著美國必須控制天然氣的出口,因為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計,美國出口天然氣之后國內氣價的漲幅也會在1美元以上。這對于現在享受著幾乎是世界最低氣價的美國制造業來說是最不希望看到的。
除了來自制造業的壓力,新建出口設備帶來的巨大成本也讓天然氣生產商們望而卻步。美國傳統上一直是LNG進口國,缺乏LNG液化生產設備。目前美國生產的所有LNG都來自于阿拉斯加州,除此之外,美國別的州再沒有別的出口設備。
尋找建設LNG出口終端的過程可能會持續一年以上,花費超過1億美元。而隨后的建設成本則高達70億美元。這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美國能源部還履行著嚴格的LNG出口審批的情況下,這筆投資的收益幾乎是不可預期的。
還有來自民間的潛在力量阻礙著LNG的出口。環保主義者認為,出口會更進一步刺激天然氣的開采和水力壓裂法的應用,這對環境――尤其是水資源的破壞將可能會是毀滅性的。產業工人們則擔心出口會打擊剛剛復蘇的制造業,讓自己重新進入失業的狀態。
霧霾壓城之下,中國的能源產業正面臨史無前例的轉型壓力。
自2013年初《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將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65%以下起,國家關于調整能源結構的產業政策密集出臺,鼓勵光伏入戶、發展可再生能源、鼓勵新能源汽車、重啟核電建設等等消息讓人目不暇給。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更是在年初報告,稱如果中國采用合適的政策和措施來扶持和引導可再生能源產業,到2040年,中國就有望告別燃煤發電。
今年6月,更是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要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同步加強能源輸配網絡和儲備設施建設;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
需求催生產業機會
有關數據顯示,自2010年起,我國能源消費總量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能源消費第一大國。到201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28.52億噸油當量,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22%,近10年增長率保持在8.6%的水平,遠高于美國、歐盟、俄羅斯聯邦和日本各國增速水平。最主要的特點在于,我國煤炭產量全球第一,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2012 年煤炭消費占比68.5%,石油消費占比17.7%,天然氣消費占比4.7%,核能和水電占比分別為0.8%和7.1%,可再生能源占比1.2%。2013 年煤炭石油天然氣占比分別為65.7%、18.9%和5.6%。
“語出驚人”的WWF報告最核心的觀點,就是中國應采取一系列提高能效的措施――向服務經濟轉型、限制高耗能產業、為家電和工業設備頒布嚴格的節能標準。這些“組合拳”將使2050年全國用電量比按照現有增速測算的基準值降低49%。這個愿景能不能實現?我們還是先從近期著眼來看。據招商證券有關研究報告統計,《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文件中,對未來中國能源產業的發展設立了三個約束條件:
能源消費總量控制:2015 年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制,能源消費總量40 億噸標煤;
單位GDP 能耗:2015 年單位GDP 能耗比2010 年下降16%;
單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2015 年單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2020 年,單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
這些約束條件意味著,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的比重將從2010 年的4.4%提高至2015 年和2020 年的7.5%和10.3%;非化石能源占比將從2010 年的8.6%提高至2015 年和2020 年的11.4%和15%;而煤炭消費占比從2010 年的68%下降至2015 年的62.5%,到2020 年下降至56.1%。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這一測算結果,2015 年煤炭消費量25 億噸標煤,2020 年煤炭消費26.3 億噸標煤,2014-2020 年煤炭消費復合增速僅為1%;而2015 年天然氣消費量3 億噸標煤,2020 年天然氣消費量4.8 億噸標煤,2014-2020年天然氣消費復合增速為13%,一升一降,暗藏產業機會。
政府之手獎懲并舉
在大氣污染治理“國十條”的硬約束下,各地燃煤鍋爐、燃煤電廠的“煤改氣”項目紛紛上馬,尤以京津冀地區程度火熱。
以北京為例,當地發改委于2013年11月的名為《關于切實落實氣源和供氣合同確保“煤改氣”有序實施的緊急通知》的文件中指出,北京計劃到2016年,基本完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改造。為達成上述目標,北京市政府更提出在2017年前全面關停包括國華熱電廠、石景山熱電廠、高井燃煤熱電廠等在內的燃煤電廠,同時建設完成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大燃氣熱電中心。
毋庸置疑,以氣代煤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這不僅利于加快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步伐,更因是治理霧霾的良策而被各地寄予厚望。然而在能源經濟研究院專家胡森林看來,當前我國天然氣嚴重供不應求,如此大舉推進“煤改氣”項目并非樂觀。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經濟研究所項目主任史越瑤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也建議,各地政府及相關企業應該對“煤改氣”進行科學規劃,適度推進以氣代煤項目產業的發展。
胡森林指出,為推進煤改氣,各地政府不一而同的制定了相關配套政策,既有正面的積極鼓勵,又不乏嚴苛的懲罰舉措。由廣發證券提供的資料顯示,各地結合項目完成時間、鍋爐等方面制定了不同的補貼標準或獎勵政策,以湖南省長沙市為例,于今年11月前完成燃煤鍋爐改造要求的單位可以獲得每蒸噸5萬元的補助,而于2015年11月前完成的單位則會獲得每蒸噸3萬元的補助。
“一些地方還制定了針對氣價方面的補貼以及稅收的優惠等一系列補助政策。”在史越瑤看來,盡管各地補貼力度落實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對企業來說至少能夠補貼“煤改氣”項目中改造部分的成本。
當然,對于整改不力的企業,政府出臺的懲罰措施更不可小覷。就拿浙江省紹興市為例,紹興市政府明文規定對于因自身原因導致改造工程未能完成的企業,將實施停產整治,水務、電力部分更加協同配合對企業實施停止服務舉措,直至企業完成改造工程等。史越瑤告訴記者,“其實政府部門對一些未落實整改企業的懲罰措施較為有限,主要考慮懲罰強制執行背后可能會帶來消極影響。”
正是這種獎懲政策結合施行的方式,使各地政府及相關企業對于“煤改氣”項目工程的踐行力度日益增加。但史越瑤仍強調,“一旦獎勵等政策制定,就要求落實到位,以免由‘煤改氣’帶來的高額運營成本,削弱了企業參與改造的積極性。”
“氣荒”難題制約發展
當前,各地相關企業已經陸續開始實行煤改氣計劃,然而,劍指清潔生產的“煤改氣”工程推行起來卻困難重重。胡森林總結道,“‘煤改氣’工程之所以在我國并未取得像歐美國家那樣的效果,主要受限于我國當前的能源結構以及資金技術配置等方面的重重攔阻。"
“富煤、少氣、缺油”的資源條件決定了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只能以煤炭為主。國家能源局提出,要在2014年,將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從65.9%降至65%。“不難看出,舉全國之力才能使煤炭的消費占比下降0.9個百分點,足見能源結構轉變之難。”史越瑤說。
另外,國家發改委針對“煤改氣”于去年連發緊急通知,要求“煤改氣”項目不能一哄而上,沒有落實氣源的項目不予批準,未經審批的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各地要對改造項目今后幾年天然氣的供需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在胡森林看來,這些通知側面反映出我國“煤改氣”面臨著“氣荒”難題。
盡管2014年5月,中俄歷經10年談判之后終于簽下了那份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進出口貿易協議,我國更期望借此緩解當前“氣荒”,但胡森林卻對此并不看好,“從能源結構來看,短時間內我國以煤為主的現實根本無法改變。”
其次,天然氣供應無法滿足眾多企業的生產需求也是個問題。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1678億立方米,加上進口氣量,全年供需缺口上升至220億立方米,而2014年的天然氣表觀消費量更將增至1860億立方米。胡森林分析認為,如果全國各地繼續推進“煤改氣”,可能進一步加劇天然氣的供需缺口。
史越瑤還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天然氣的清潔優勢加之政府的鼓勵政策,使得下游需求呈高速增長,并有趕超國內產量的勢頭,“市場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甚至給需求企業的正常生產帶來影響。
此外,“煤改氣”工程不僅給參與改造的企業帶來初期改造設備方面的經濟負擔,更會由于燃氣價格遠遠高于煤炭,使得后期使用上的新增成本尤為驚人。“對于企業而言,沒有政府配套補貼方面的財政支持,推行效果難免大打折扣。”胡森林強調說。
從目前看來,已經投放市場的眾多“煤改氣”項目,在為持續惡劣的霧霾不斷埋單的同時,正逐漸加大我國自身的天然氣整體消費量,這在某種程度上反倒加劇了“氣荒”。一邊霧霾肆虐,另一邊“氣荒”加劇,使得眾多“煤改氣”工程的推進陷入捉襟見肘的尷尬境地。
立足現有資源條件
根據國土資源部2014年1月8日的最新資料顯示,我國天然氣地質資源儲量為60萬億立方米,但年開采量從2000年的270億立方米發展到2013年的1176億立方米,年均增長率只有約11%,預計2017年天然氣產量只有約1785億立方米。以2013年為例,我國天然氣供氣缺口為220億立方米,更有機構預測稱,到2017年,我國天然氣缺口將達到890億立方米。
盡管存在以上困難,但史越瑤認為,對于設備商而言,鍋爐改造涉及的相關設施是直接預見的新增利潤增長點。
其次,對于行業內外的企業來說,若能把握好“煤改氣”帶來的機遇,仍能擁有分食這個“蛋糕”的機會。尤其對于各地的燃氣公司而言,“煤改氣”會直接帶來客戶的定量新增。“如此,無論是新增用戶的接管費,還是后期燃氣的使用費用,都會是企業未來十分可觀的收入來源。”
天然氣行業又可細分為常規天然氣和非常規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致密砂巖氣等),在常規天然氣方面,我國除陸上“四大氣區”仍有相當大的開發潛力外,海上資源如南海、東海、珠江口和瓊東南盆地都值得期待。尤其是廣闊的南海深水區,經初步探測顯示,極有可能沉睡著巨大的天然氣儲量有待開發。在非常規天然氣方面,我國頁巖氣資源與美國相當,約為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的2倍。此外還有大量可開采的煤層氣和致密砂巖氣等。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師于鵬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介紹稱,我國正在開發無水壓裂技術,這將對我國在新疆等缺水地區開采非常規天然氣產生重要影響。
2014年4月1日,由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該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國家鼓勵、支持各類資本參與投資建設納入統一規劃的天然氣基礎設施。此外,有關規劃預計我國煤層氣年產量將達到300億立方米,到2020年,煤層氣和頁巖氣的產能更將達到500億立方米和600億立方米,這將有力彌補相應缺口。
國家從提出“煤改氣”項目,到制定相關規定以鼓勵項目工程有效實施,初衷是治理霧霾,發展清潔能源,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然而“煤改氣”帶來的副作用也在舉國上下大力推進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逐漸顯現。在胡森林看來,對于整個天然氣行業而言,“煤改氣”帶來爆發式增長的需求,也是當前市場對天然氣需求急劇增加的一個縮影。然而,他建議,“面對中國自身現狀,要在用好天然氣以前,把煤炭的文章做好,才能進一步開展‘煤改氣’工作。”
7月中旬,國家能源局對外了《關于規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在該《通知》中對產業準入要求、項目審批程序等內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內容提到“ 年產超過20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油項目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禁止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及以下規模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年產100萬噸及以下規模的煤制油項目”,對煤制氣和煤制油項目產業規模設置門檻,將進一步推動新型煤化工的工業化進程。
2.長距離管道投資超標原因分析
長距離管道投資超標主要指“三超”,即概算超估算,施工圖預算超設計概算,竣工決算超施工圖預算。“三超”產生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投資管理體制弊端。行業的工程造價管理部門不僅要負責本行業定額的修編,造價指數的測定,還要對行業內重大投資項目的投資估算、設計概算、以及施工圖預算進行審查,而行業內的造價管理人員的數量是不足以完成以上這些工作的,因此項目估算、概算、預算投資審查力度不夠,使得工程項目各階段投資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指標時效性與行業性脫節。概算超估算的另一個因素是指標使用問題。目前,各行業基本都有自己內部的指標,但沒有一套指標是完整的,大多需要根據估算編制人的經驗來決定,導致估算偏差的存在。此外指標套用還存在一個時效性的問題,有關投資估算指標精確度太低。
(3)設計深度與定額指標脫節。初步設計階段設計深度與現有概算定額、概算指標不符,是施工圖預算超概算的原因。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編概算套預算定額的情況。根據初步設計圖紙來套預算定額,往往丟項、錯項,不能保證概算能含住預算。
(4)立項決策階段與設計脫節。大多數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都委托給相應的設計部門來完成,由于設計部門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上,而對可研報告的編制往往重視不足其結果導致設計人員往往不從業主角度考慮,不深入現場進行仔細調查研究,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不充分,不能消減不必要的建設支出及打足一次性投資。
3.長距離輸氣管道投資控制
3.1項目決策階段投資控制
選擇合理的工程造價計價方法是項目決策階段投資控制的關鍵因素之一。必須收集盡可能多的已建類似項目的工程造價資料,對擬建項目和已建項目進行比較、分析,重點是地質地形條件、工藝選擇及工藝水平以及設備選型等。如:當擬建管道和已建生產能力相差不大、管網形式相似、生產工藝相近時可考慮采用生產能力指數法計算。
決策階段投資控制的重點因素之二是工藝的初步構想。一般說,長距離輸氣管道設計的目標就是力求使用最合適的管徑、操作壓力、最適用的鋼材及最適宜的壓氣站數,以計算期內最低的年營運成本或計算期內最大的凈現值,獲得管道預定的輸送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的變量數和它們的組合是非常多的,但管道建設及其運行的社會技術及工程運營背景,又決定了這些組合是有限的。在輸量及輸送距離已定的條件下,長距離輸氣管道的可行管徑、壓力、鋼材級別、壓氣站數與長距離輸氣管道的營運成本間的關系是復雜、甚或是難以辨析清楚的,但由于工程技術條件所限定,上述各變量又皆為離散可列的,故而,在選定工程項目凈現值作為取舍標準后,枚舉基礎上組合優化不失為有效算法。
3.2設計階段投資控制
3.2.1方案比選優化設計
(l)輸氣線路方案優選。結合線路所經地區的地形、地貌、交通、人文、經濟等條件,以及天然氣氣源和市場情況,在保證管道安全的前提下,線路力求平直順,節省投資,提高效益;結合近、遠期天然氣市場分布,線路盡量靠近大用戶,并為遠期天然氣用戶的培育和發展提供條件,提高效益;線路應避開軍事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盡量沿現有公路敷設,方便管道的施工及管理,避開不良工程地質區及高地震烈度區,保證管道運行的安全可靠。
(2)輸氣工藝方案優選。對于自壓輸送首站氣源壓力情況,根據設計輸氣量進行多流量、多管徑組合的水利計算,產生多種壓力、管徑配合模式。考慮通常情況下有一半比例天然氣被分輸,采用等徑和變徑兩種方案進行計算比較,得出數據來進行優化選擇。
(3)線路鋼管選擇。對于大口徑管線鋼管可供選擇的制管方式有螺旋縫埋弧焊鋼管、高頻電阻焊鋼管、直縫埋弧焊鋼管和無縫鋼管等。國內外天然氣長輸管道多采用螺旋縫埋弧焊和直縫埋弧焊兩種鋼管,兩種鋼管在技術特性方面各有所長。
(4)管材選擇。輸氣管道應要求材質強度高,塑性及韌性好、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抗腐蝕能力;易于加工制造且成本低廉。按照上述要求,對管材鋼種進行計算和篩選,并且對以上幾種材質的技術性能先后進行調研和考察。著重從強度、韌性、可焊性、抗震性、經濟性幾個方面考慮材質的選用。
3.2.2價值工程應用
在長距離輸氣管道的設計過程中,價值工程方法應用于設備、材料的選用方面。包括鋼材的選用、焊材的選用、防腐材料的選用、截斷閥的選用、天然氣壓縮機的選用等。在滿足項目所需功能的前提下,研究對比選用國產的還是進口的。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有時會引起一次投資的增加,但從項目整個壽命周期來看,會降低項目的運行成本,經過計算比較,選擇比較經濟的新技術、新材料。
3.2.3限額設計
限額設計應用的具體步驟是:第一,要將限額按線路和站場部分單位工程進行分解,在路由方案確定的情況下看其合理否;第二,應按各單位工程的分部工程再進行分解,即管道部分、土方部分、防腐部分、穿越部分,看其是否合理。若以上的分解分析得到滿意答案,則說明該限額可行。若以上的分解分析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則說明該限額不可行,必須修改或調整限額。通過層層限額設計,實現了對投資限額控制和管理,也就實現了對設計規模、設計標準、工程數量各個方面的控制,實現了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切斷了三超現象的根源。
3.3施工階段的投資控制
由于施工階段周期長,影響因素多,材料價格波動大,所以對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至關重要。
(l)投資控制月結算控制。對于工程中出現的超出現有定額范圍的情況,應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立即組織編制《補充定額》,明確計價標準。認真審核工程預結算,剔除其中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額、高取費用、不切合實際和簽證、不合理的技術措施等增加的費用,使預結算真正體現工程實際造價。
(2)工程材料、設備價格的控制。設備材料招投標非常有利于項目實施階段的投資管理。目前我國管道鋼的生產廠家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形成了競爭的態勢。通過招投標達可以到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
(3)對設計變更嚴格管理。在變更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中,除應加強變更工程的定價及單價合理性分析外,還應加強工程總造價的管理和控制,注意由此引起的其它索賠和反索賠的可能性,并保證工程總造價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加強對設計變更的管理,首先要保證合理的設計周期,使設計單位有合理的時間按業主委托的任務、投資限額等嚴格把關,精心設計,杜絕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的現象發生,盡量減少和防止重大設計方案變化和重大設計變更,對必須發生的變更,應盡量提前實現,變更發生得越早,損失越小。
關鍵詞 天然氣凈化工藝;設計要點;發展目標;生態環境質量;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 TE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0-0124-02
作為一種蘊藏量巨大、清潔環保性良好的重要資源,天然氣生產工藝水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有著深遠的意義。未經處理的天然氣組成成分較多,包含著有機硫化合物、硫化氫等,容易對生產過程中的金屬材料帶來較大的腐蝕作用,影響天然氣的利用效率。因此,需要采取可靠的工藝對天然氣進行有效的凈化處理,避免這種能源使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對天然氣凈化工藝有必要的了解,確保相關生產裝置的安全運行,提高生產過程中天然氣凈化效率。
1 原料氣分離系統的工藝設計要點及優化
做好天然氣凈化工藝流程中的原料氣分離工作,可以為天然氣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其中,在胺法裝置使用的過程中,受到原料氣攜帶的各種污染物的影響,很容易使這種裝置操作中出現溶液發泡、相關設備熱阻增加等現象,為該裝置實際工作效率的提高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常見的污染物有:固體雜質、氣田水、防凍劑等。這些污染物的存在,容易對天然氣凈化工藝中的吸收塔帶來一定的干擾,容易引起吸收塔發泡的問題。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發展現狀,運用脫硫脫碳工藝設計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充分考慮到各種污染物瞬間流量可能會加大的問題,采取必要的優化措施提高該工藝生產水平。這些優化措施包括:1)結合生產裝置的結構特性,第一級采用重力分離的方式;2)第二級采用過濾分離方式。在這樣的工作機制影響下,過濾分離器的工作負荷可以在重力分離器的作用下得到有效降低,瞬間流量容易增大的污染物粒徑將會在這些分離器與相關液體的作用下沉降分離,避免了凈化工藝使用中污染物進入某些重要的生產裝置中。
2 胺液吸收塔和再生塔的工藝設計要點及優化
2.1 工藝設計要點
胺液吸收塔和再生塔工藝設計要點主要包括:1)合理地控制塔盤板間距,避免胺液使用中出現起泡現象,同時為了減少這些塔的維修成本,需要嚴格控制塔人孔間距,一般保持在800mm左右;2)采取可靠的計算方法計算出浮閥數,確定工藝流程開展中浮閥塔盤鼓泡面積;3)對吸收塔設置一定數量的貧液進口,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增強生產工藝使用過程中的調節效果,最大限度地滿足硫化氫的凈化度;4)優先選用浮閥塔,提高實際工作開展中的處理效率;5)按照一定的方式在吸收塔底設置一定高度的共軛環填料,避免吸收塔正常工作中底部出現漩渦,影響生產工藝的凈化效果。
2.2 吸收塔與再生塔的主要優化措施
作為吸收硫化氫、二氧化碳的主要生產設備,吸收塔在實際的工作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為天然氣凈化工藝順利地實施帶來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優化措施,提高吸收塔的工作效率。主要的優化措施包括:1)根據天然氣中各種組成成分的不同,選擇每路不同的控制量;2)加強氣液比的控制,選擇雜質較少的進料天然氣;3)借助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胺液比純度。
再生塔實際工作過程中容易出現攔液現象,可能損害其中的底部塔盤。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優化措施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的優化措施包括:1)根據再生塔的結構特點,將壓力平衡系統設置在塔的底部,避免再生塔生產過程中產生真空;2)安裝可靠地自動式調節閥,確保再生塔工作中內部壓力的動態平衡性,并將氮氣作為塔中主要的平衡介質。
3 胺液過濾和惰性氣體保護系統的工藝設計要點及優化
3.1 胺液過濾保護系統的工藝設計要點及優化
為了保證天然氣凈化工藝實際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優化胺液過濾保護系統的工藝設計。其中,主要的設計要點是:在過濾器的作用下,將溶液中所含的各種有害物質及時地除去;選擇可靠的過濾方式,確保雜質濾除的徹底性;根據雜質粒徑的大小,慎重地選擇可靠的過濾方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為了確保胺液過濾保護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采取這些可靠的優化措施:1)將磁棒置于系統的濾袋中,確保含鐵雜質的有效濾除;2)采用富液全過濾方式,減少過濾設備的占地面積,降低設備的維修成本;3)采用可靠的天然氣軟化水水洗工藝,增加回收處理裝置,增強各種雜質的過濾效果。
3.2 惰性氣體保護系統的工藝設計要點及優化
在一定的條件下,空氣中的氧氣與胺液相互接觸后,容易使生產設備出現胺液發泡現象。因此,需要合理地運用惰性氣體,對胺液儲罐正常使用中進行有效地氣封處理。選用凈化天然氣進行氣封,一定時間內可以達到天然氣生產現場的實際要求。因此,構建可靠的惰性氣體保護系統的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對各種惰性氣體的自身特性有必要的了解。根據行業規范條例的具體要求,合理地運用惰性氣體進行氣封處理,實現天然氣凈化工藝的生產目標。
4 貧液循環泵工藝設計要點及優化
該工藝設計要點為:1)選泵時將其中的富余量作為主要的參數,利用可靠的計算方法對貧液循環量進行合理地計算,確定出符合實際生產需要的揚程大小;2)工藝設備使用過程中,為了減少溶劑損耗,可以采用機械密封法,同時為了延長貧液循環泵的使用壽命,工藝設計中宜采用離心泵;3)運用貧液循環泵時,技術人員應該充分地考慮天然氣凈化工藝的實際要求,確保這種循環泵的參數設備能夠達到生產現場的實際要求。
貧液循環泵工藝設計優化的措施主要包括:1)為了保證天然氣處理廠生產現場蒸汽系統運行的高效性,應該選用可靠地設備增強貧液循環泵工作過程中的節能效果,相關的研究報告指出,選用背壓式汽輪機作為循環泵的原動機,可以實現設備運行過程中的節能環保發展目標;2)為了降低設備使用過程中的電能消耗率,應選用可靠的水力透平泵;3)將貧液循環泵安裝在貧液空冷器之后,減少設備的投資成本。
5 結論
采用可靠的凈化工藝,有利于提高天然氣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因此,相關的技術人員需要明確天然氣凈化工藝設計要點,采取合理的優化措施增強這些凈化工藝的實際作用效果,為天然氣資源實際應用范圍的擴大提供可靠地保障。具體工作開展中需要對天然氣凈化工藝要點進行必要的分析,從而完善相關生產系統的服務功能,提高現代化天然氣工藝生產水平,促使天然氣生產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具備更大的競爭優勢,為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賈曦.淺析天然氣凈化工藝設計的要點及優化[J].化工管理,2015(36):169.
[2]黃志偉.天然氣高壓輸配系統應急儲備工藝優化設計及工程化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11).
[3]諸佳.某含硫天然氣凈化裝置運行方案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15(5).
【關鍵詞】低碳經濟 發達國家 中國經濟
2009年12月7日,關注世界氣候變暖問題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的低碳經濟成為大會關注的焦點,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初步作出了減排的承諾。中國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耗大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這一承諾無疑為我國未來的發展確定了經濟的發展方向――低碳經濟。而如何從中國國情出發發展低碳經濟,很多學者提出了有價值的見解。
低碳經濟(Low-carbon Economy)最先由英國政府提出,是指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種較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減緩氣候變化。金樂琴認為理解低碳經濟需要把握三個重要特性:第一,綜合性。低碳經濟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或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到經濟、社會、環境系統的綜合性問題;第二,戰略性。低碳經濟要求進行能源消費方式、經濟發展方式和人類生活方式進行全新變革,是人類調整自身活動、適應全球生態系統的長期戰略性選擇;第三,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影響涉及人類共同的未來,超越國家的范圍,低碳發展需要全球合作。
一、發達國家積極倡導低碳經濟的原因
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世界主要國家都將刺激經濟的重點放在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智能電網等領域,通過擴大政府投資和私人投資來實現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具體分析,發達國家積極倡導低碳經濟有以下幾點原因。
1、創造就業機會
低碳經濟可以為歐盟創造綠色就業崗位,緩解失業帶來的困擾及社會問題。低碳經濟是指溫室氣體排放量盡可能低的經濟發展方式,其產業表現在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的技術革新,以及在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的新技術的應用。這些低碳產業的推進可以創造一批新型產業工人。研究表明,歐盟僅再生能源行業的就業人數就可以在2020年達到280萬。盡管隨著再生能源的興起,傳統能源行業的就業將面臨萎縮,但兩項比較,再生能源行業仍可創造近40萬個就業機會。另據統計,英國低碳經濟及相關產業每年能創造超過1000億英鎊的產值,為88萬人創造就業機會。
2、降低對能源的依賴,削弱中東、俄羅斯等產油國的貿易地位
根據歐洲能源發展戰略報告,歐洲自身能源資源貧乏、全球能源需求量猛增、價格暴漲、內外市場失衡、能源基礎設施老化、能源研發進展緩慢、環境壓力增大等種種原因導致歐洲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一是為了更新陳舊老化的能源基礎設施,適應不斷增加的能源需求,增加能源投資迫在眉睫;二是目前歐洲的能源進口占其總量的50%,如不采取措施,任其發展,那么在未來的20―30年,其能源進口將達到占其總量的70%,嚴重威脅歐洲的能源供給安全;三是天然氣供給告急,目前歐洲的天然氣主要依靠從俄羅斯、挪威和阿爾及利亞三國進口,按其發展速度,在未來25年中,歐洲天然氣的進口將占其總量的80%,嚴重影響4.5億人的正常生活;四是世界能源需求量猛增,嚴重制約了歐洲的能源進口。從1994年起,世界石油需求量增加了20%,年增長率達1.6%。與此同時,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斷增加,至2030年將增加60%,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五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暴漲。近兩年,歐洲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幾乎增加了兩倍,造成了電價的波動。因而,加強能源研發與創新、提高能效、節省能耗已成為歐洲緊迫的任務。而中東、俄羅斯等地歷來是產油大國,清潔能源的開發和低碳經濟的推行都會降低對石油類能源的需求,同時也就降低了歐洲對中東和俄羅斯等國的依賴,這兩個地區的貿易地位隨之下降。
3、發展低碳經濟實為解決金融危機之策
全球著名管理技術咨詢機構凱捷曾經在2008年研究報告,預測由于信貸緊縮導致歐洲電站、電力線路和天然氣管道建設投資放慢,歐洲能源供應安全將在全球金融風暴后受到嚴重威脅。而對于歐盟來說,既能解決能源需求又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好方法就是發展低碳經濟,加大對清潔能源生產和開發的投資力度,例如風能、太陽能的投資,倡導低碳經濟生產模式,創造出統一的碳交易市場,這一系列舉措都可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經濟走出衰退,與此同時,這些低碳經濟體也會減緩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中國向低碳經濟轉型中的障礙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氣候問題上,中國一直堅持承擔“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正處于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也迫切希望能夠解決能源需求與能源供給的矛盾,但是一些現實問題阻礙了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步伐。
1、貿易結構轉型障礙
在發達國家要求推行低碳標準的強硬態度下,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承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但是這一指標仍然與發達國家的國內碳排放標準有差距。根據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中國發電集團氣候影響排名》,中國十大發電集團2008年的總耗煤量超過5.9億噸,巨大的耗煤量導致了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最大能源顧問公司之一Wood Mackenzie咨詢機構認為2005年到2015年間,中國的碳排放量可能會以每年平均6.4%的速度增長,使得2020年排放量達到2005年的兩倍,而2030年的碳排放量會達到2005年的三倍。
為了更快地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速度,西方發達國家開始醞釀開征碳關稅,若有關征收碳關稅的舉措開始實施,那么中國的出口商品將失去其在國際商場上的價格優勢。以中國出口鋼材為例,假設每生產1噸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噸,按照法國的碳關稅標準,中國的鋼材在出口到法國時還要再繳納每噸鋼34歐元的碳關稅,失去了價格競爭優勢的中國鋼材將被法國拒之門外,若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也效仿美法兩國,那么中國的出口將再次面臨艱難局面。
2、資源結構轉型障礙
我國的資源結構呈鮮明的“富煤、貧油、少氣”和“新型能源短缺”特征,在中國能源探明儲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氣占0.6%,這樣的能源資源結構決定了中國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單位能源燃煤釋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氣的近兩倍,因此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會產生更高的碳排放強度。
過去20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促進能源結構的多樣化和均衡化,與1952年相比,2008年,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比重從95%下降到68.7%,石油消費由3.37%提高到18%,天然氣消費由0.2%提高到3.8%,水電、核電和風電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則由1.61%提高到9.5%。但是中國仍然面臨不小的能源結構轉型挑戰:一是能源的有限供給與經濟發展日益擴大的能源需求之間的矛盾;二是能源的大量使用與環境形勢日益加劇之間的矛盾;三是政府的利益驅動與新能源重復建設、盲目上馬的矛盾。
3、體制結構轉型障礙
在能源行業,石油天然氣產業的價格長期由國家行政管制,市場化水平較為滯后,難以調動社會資源促進能源行業“清潔化、低碳化”。雖然煤炭和電力領域經過十多年的漸進式改革,煤炭市場的政府定價至2010年初徹底退出,電力市場價格初步實現了市場化,但是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深度不夠,對市場的調節作用欠缺。
另外,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快速發展階段,人口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對能源的需求和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長,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參考情景下,中國在2006―2030年間需要在能源部門累計投資3.7萬億美元,能源基礎設施所采用的技術、設備一旦投入使用,將對溫室氣體排放產生長期影響。
三、中國的低碳之路
1、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認為,美國等發達國家視低碳經濟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征收碳關稅的可能性極大,碳關稅的征收很可能導致新一輪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興起,因此,積極調整國內產業結構、發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產業成為我國的當務之急。比如,互聯網作為一個人類虛擬空間不斷擴大的載體,不僅以大容量、高速度的方式提供了功能強大的信息交互平臺,而且是一種低能耗、零污染的低碳產業。還有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都是中國未來的產業政策方向。
2、優化能源利用
在煤、石油、天然氣三種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核能、風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等屬于無碳能源,在我國未來能源開發中,應實現基礎能源體系多元化,優化能源利用率。工業是中國能源消費的重點領域,因此,應重點加強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節能降耗,進一步完善工業行業能效標準和規范,強制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產業,完善能效市場準入制度。目前,我國也正在實施節約石油、替代石油、熱電聯產、余熱利用、建筑節能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廣泛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加快淘汰老舊汽車、船舶,積極發展公共交通,限制高耗油汽車,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加快燃煤工業鍋(窯)改造等。實施綠色照明工程,推進高效能電器的應用。推廣農村省柴節煤爐灶、節能房屋技術,淘汰高耗能老舊農機、漁船,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
3、建立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制度
目前我國低碳技術項目的投資主要依靠政府臨時撥款和政府貸款,以及國際機構的捐款和貸款,金融機構對低碳技術項目的支持非常有限,銀行的信貸放款規模不能滿足低碳技術發展的資金需求。面對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盡快構建與低碳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碳金融制度,建立由銀行貸款、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組合而成的碳金融體系。
【參考文獻】
[1] 金樂琴、劉瑞: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J].經濟問題探索,2009(1).
[2] 王仕軍:低碳經濟研究綜述[J].開放導報,2009(5).
[3] 王文軍:低碳經濟發展的技術經濟范式與路徑思考[J].云南社會科學,2009(4).
[4] 李友華、王虹: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9(6).
關鍵詞:天然氣處理廠;施工階段;監理控制;要點
中圖分類號:P61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中國陸上石油天然氣主要有三個大的產區,一是新疆、二是陜西、三是四川。幾個主產區地質條件不同,最終形成的商品天然氣的流程也不同。按照天然氣組分及處理流程劃分,天然氣處理分為凈化和處理兩種,前者需要對井口天然氣深加工,對其進行脫硫、脫水等工藝,難度相對較大,對于后者,由于天然氣僅含水、輕烴等、處理工藝相對凈化廠要簡單一些,但盡管如此,處理廠工程建設仍然有以下特點:建設規模大、工期短、工藝復雜、施工難度大、施工環境惡劣等。筆者以陜西氣區為例,對天然氣處理廠的工藝安裝施工監理工作進行簡要說明。
針對處理廠工程特點及對監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 現場監理應做到:在施工階段要將工程施工質量、進度處于受控狀態;在整個建設過程中不能出現因監理不作為、失職出現任何質量問題而造成質量隱患或返工;在施工過程中加強進度控制,確保按照計劃工期完工并達到投產條件。要實現這個目標應該從監理人員工藝理論準備、施工技術準備、施工現場質量控制及現場管理文件編寫、施工過程資料審查與整理四個方面進行準備、控制。
監理人員工藝理論準備
對處理廠這種大型工程,安裝監理應該對本工程的設計依據、設計意圖及工藝流程進行認真的研讀、學習,也就是監理工藝理論準備。只有明白這些理論知識才能在這個復雜的天然氣處理系統中找到切入點并駕馭全局。
天然氣處理廠工藝理論主要包括設計處理依據及處理工藝流程。設計處理依據主要是為滿足商品天然氣長距離輸送的水、烴露點的要求及國家相關要求,確保下游用戶使用的天然氣是干燥、純凈的。所謂水、烴露點是指天然氣在一定壓力下析出第一滴水、烴時的溫度【1】。由于天然氣不含硫,所以對天然氣進行升壓、低溫脫水,脫烴之后成為商品天然氣。
處理流程以某處理廠為列進行說明,集氣干線的來氣首先進入清管區,進行簡單過濾;再經集氣區預分離器,先對天然氣集輸過程中產生的段塞流捕集,然后對原料氣進行氣液分離;經過集氣區后再進入增壓站,由2.4MPa增壓至6.1MPa,然后進入預冷換熱器的管程,利用外輸的冷干氣對原料氣進行預冷,夏季溫度降低至2.0℃(冬季溫度降低至-9.0℃);再進入丙烷蒸發器,與液體丙烷進行換熱降溫,夏季溫度降低至-5.0℃(冬季溫度降低至-15.0℃);經丙烷降溫后的原料氣進入低溫分離器,進行聚結分離脫出輕烴和水,確保外輸氣水、烴露點,最后經預冷換熱器的殼程至配氣區外輸【2】。
對天然氣處理廠工藝理論的學習就知道脫油脫水裝置、增壓站、集配氣是處理廠的核心生產區域,其它輔助生產設施均以核心區域展開。這樣就對工程質量控制有了全面的認識并以核心生產區域為監理工作重點,在現場監理工作中做到控制重點工序及關鍵施工部位。
施工技術準備
施工技術準備主要包括建設方組織的圖紙會審及施工單位施工組織設計等管理資料的報審。根據處理廠工程的特點,工藝安裝監理應做好工藝施工圖紙審查及施工管理資料的審查。
圖紙審查。
工藝施工圖紙審查側重審查氣路、放空、排污等工藝管線走向、標高及布局的合理性,避免在開工后出現工藝管網“打架”的現象或在投產后使用不方便的情況發生,確保管線以最經濟、合理地走向布管。
施工管理資料的審查。
處理廠工程是重點工程,對施工管理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科學性要求很高,因為施工管理資料不僅是保證工程質量、進度及投資按照預定目標實現的基礎而且還是向上級領導展示監理項目管理規范化、科學性的載體。
審查處理廠管理資料時應該側重施工組織設計編寫的規范性及質量保證體系全面性、工期保證措施是否合理、完善等。監理人員在審查管理資料的時要細心,仔細同時還應加強監理理論及專業知識學習,避免一些習慣性問題的出現。
施工現場質量控制措施
處理廠工程具有建設規模大、工期短、工藝復雜、施工難度大的特點,全面開工之后施工現場有三十多個機組分布在各個工藝區塊內施工。這就要求監理人員在現場質量控制采取有針對性措施,結合處理廠建設經驗應采取以下針對性的措施:
重視現場巡查,每次巡查都要以某個工藝區塊為重點檢查對象,以管件、閥門安裝及工藝流程核查為重點,將發現的質量問題解決在現場巡查過程中。
施工機組多、工藝區塊多就要求現場監理不但要勤跑、多跑施工現場還要做到對流程熟記于心,這樣才能檢查出管件、閥門使用是否正確,特別是帶有方向的閥門是否安裝正確等問題。
嚴把氣路大口徑管線焊接質量。
處理廠氣路管線最大直徑DN1000,最小直徑DN300,這些管線組焊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整個處理廠的安全、平穩的運行,所以現場監理必須將氣路大口徑管線焊接質量作為日常工作中的重點來進行控制。對焊接質量的控制,應首先要清楚焊接的概念。焊接是指通過加熱或加壓,或兩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達到結合的一種方法。按照外加能量的不同可將焊接分為熔焊和壓焊兩大類【3】。現場焊接主要使用的是熔焊,熔焊是將待焊處的母材金屬熔化并使用填充材料形成的焊縫【3】。由此可知現場控制焊接質量的最根本問題就是焊材的選定及熔池尺寸的掌控。焊材選定要與管材材質相融合,熔池尺寸的掌控決定了焊縫的外觀尺寸,只要抓住最根本的問題焊接質量不會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
重視大型設備吊裝前設備基礎與進場設備底座的復核,避免在吊裝過程中發現設備基礎與設備底座不相符,造成工期延誤、人力及物力浪費。
4、努力提高監理指令的執行力。
在現場管理時不僅要用規范、數據說話還要讓施工單位管理者清楚所承擔的工程質量責任重大且為終身制,促使施工單位管理層在以后的施工過程中真正的做到用“用心去管理”,現場的質量問題慢慢的減少。這樣會形成良性循環,不但使施工質量得到保證,而且使現場監理對工程質量管理很“輕松”。
四、現場管理資料的編寫、施工過程資料審查與整理
1.現場管理資料主要是監理工程師通知單、聯系單及平行檢驗記錄、旁站記錄等的編寫。
天然氣處理廠工程的特點要求監理監理工程師通知單、聯系單及平行檢驗記錄、旁站記錄等的編寫必須要編寫規范、嚴謹、準確并要與監理日志要形成完整的閉合。
2施工過程資料審查與整理。
施工過程資料是整個施工過程的再現,對保證工程質量和質量責任可追溯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過程資料必須與工程同步且內容真實有效。在審查工序報驗資料時首先與監理日志上記錄的數據進行核對,如果相符合繼續審查資料的準確性,包括設備名稱、施工及驗收規范、實測數據的有效性、允許的誤差范圍等進行認真的檢查,檢查合格后進行簽署。
處理廠的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對于技術、專業素質要求都較高。監理工作只是項目管理的一個方面,需要全方位、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綜合考慮安全、質量、經濟、運營等各種因素,同時也需要監理公司向項目管理的層面及時跟進,同國際接軌,成為行業乃至國內一流的企業。
參考文獻
【1】《天然氣加工工程》石油工業出版社諸林主編
【2】長慶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蘇里格氣田第四天然氣處理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自國家作出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決策以來,西起塔里木東抵上海的“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工程成了燃氣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它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序曲工程,是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該項工程將于2001年開工,2003年建成送氣。它的建成對于加快新疆以及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將促進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有效地治理大氣污染。
廣東地區(尤其是深圳市)經濟增長較快,能源需求量較大,然而省內能源匿乏,能源自給率僅為10%;同時目前南海天然氣在數量和時間上均難以滿足需求。因此,1999年底國家正式批準廣東LNG試點工程總體項目一期工程立項,各項籌建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己進入了LNG接收站和輸氣干線的招商階段。
深圳市早在1986年就開始為迎接南海天然氣而積極準備,規劃做了一輪又一輪,方案討論了一次又一次,隨著MG項目的啟動,深圳天然氣夢真要成為現實了。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的天然氣時代正伴隨著21世紀的鐘聲向我們走來。
一、天然氣資源情況
我國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全國第二輪資源評價結果認為:我國有38×1012米3(38萬億米3)的天然氣資源量,其中陸上30×1012米3,海域8×1012米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和近海海域(約占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80%)。至今累計探明了2.3×1012米3的天然氣儲量,探明率僅為5.8%。“八五”以來的近十年間,我國探明天然氣儲量年均以1200×108米3以上的速度增長;年產氣量平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長。1999年全國天然氣生產量為252億米3,預計2000年生產天然氣300億米3,到2005年可達到400—450億米3,到2010年將達到700—800億米3。
全球天然氣探明儲量比過去20年增長了一倍,截止到2000年1月1日,世界天然氣探明儲量為5146萬億立方英尺(145萬億米3),前蘇聯、中東、亞太地區的天然氣探明儲量都呈上升趨勢,僅俄羅斯和中亞三國就擁有剩余可采的天然氣儲量達58×1012米3,每年可向我國提供數百億米3的天然氣資源。
進口LNG有著廣泛的資源基礎,1998年全球LNG進出口貿易量達8249萬噸(1130億米3),主要出口國包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文萊、卡塔爾等,LNG出口能力合計達1億噸以上。由于LNG貿易屬于買方市場,資源供大于求,中國進口LNG將有多個來源可供選擇。在2000—2005年間,亞太地區的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印尼都有新增LNG供應能力的項目,此外,還將涌現阿曼和也門兩個LNG新出口國。我國天然氣進口在2005年將達到50—120億米3、2010年達到210—260億米3,2020年達到537—1037億米3,進口天然氣屆時將成為中國天然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國近中期利用天然氣項目
目前我國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和近海海域,天然氣開發利用受到地區性的限制,:到目前為止建成輸氣管線只有13000多公里,且主要以地區性干線為主,如陜一京輸氣管線和崖13-1一香港輸氣管線等。為滿足我國經濟發達、能源短缺的東部及東南沿海地區的需求,今后十年內我國將新建六項天然氣利用工程,形成六個區域性輸氣管網。計劃建設的這六項工程分別是:
1)已經開工的澀北一西寧一蘭州管道
管線全長950公里,年輸氣能力,20億米3,計劃2001年10月建成。國家已將該項工程列為重點工程項目實施。
2)重慶忠縣一武漢管道
主管線全長703公里,管徑700mm,年輸氣能力30億米3,計劃2002年建成,主要供湖北、湖南省用氣,中遠期部分供江西省。
3)新疆輪南一上海管道
管線全長4200公里,管徑1500mm兩條。管線計劃2003年建成,2005年一期規模達產,供氣量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別為42億米3、74億米3、108億米3,2010年達到199億米3。
4)陜北一北京復線
在已建成的陜京管線上,增建加壓站,提高輸氣壓力,將原輸氣能力由20億米3/年,增加到30億米3/年。供應河北、山東兩省,保證對北京的供氣量。管線計劃2002年建成。
5)俄羅斯一東北一華北一華東管道
管線全長4091公里,其中中國境內2131公里。規劃從俄羅斯進口300億米3/年,中國境內利用200億米3/年,其中,東北地區100億米3/年;環渤海地區l00億米3/年。輸送到韓國100億米3/年。
6)引進LNG和利用海上油氣資源的管道
包括廣東LNG項目,渤西南氣田向膠東半島供氣,東海春曉氣田向浙江供氣,南海氣田向海南和廣西供氣。
待這六項工程建成后,將把這些管道所在區域性管網連接起來,形成產、運、儲、配、銷五位一體,橫穿西東、縱貫南北的天然氣輸送網絡,這樣全國的天然氣利用程度也將從現在的百分之二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七以上。
三、廣東LNG工程項目
廣東LNG工程項目包括:接收站和輸氣干線項目(以下簡稱站線項目),以及燃氣電廠、城市燃氣、獨立工業等用氣項目。
1、項目規模
一期工程規模年進口300萬噸LNG,接收站站址位于深圳秤頭角,通過輸氣干線,向惠州和深圳前灣2個新建燃氣電廠,深圳3個現有燃油改燃氣電廠,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4個城市燃氣,以及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新建燃氣電廠和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供氣,目標是2005年投產。
二期工程,新增年進口200萬噸LNG,引入南海天然氣15億米3/年,實現近海天然氣和進口LNG兩種資源互補,除增加向已有項目供氣外,輸氣干線延伸向珠江三角洲的惠州、肇慶、江門、中出和珠海等城市供氣,計劃2008年投產。
LNG接收站也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設置兩座13.5萬米3儲罐,
二期再增加一座約10萬米3的儲罐。接收站配備高壓開架式海水氣化器,并設高壓浸沒燃燒式氣化器作調峰和備用。氣化能力:一期1200米3/小時LNG;二期2000米3/小時LNG。接收站港址內建可停靠13.6萬米3LNG運輸船的專用泊位一個,棧橋長450米,停泊水域設計水深為—13.2米。主泊位旁建一工作船泊位。
該項目的輸氣干線一期主干線起自秤頭角接收站出站端,經坪山、東莞、廣州,到達佛山,全長215.4公里,年輸氣量約為40億米3。一期還包括兩條支干線,坪山惠州電廠支干線長32.6公里,坪山至前灣電廠、美視電廠支干線共長78.8公里。二期主干線起自珠海市的橫琴島,經珠海、中山、江門、鶴山市,最終到達佛山,全長181.7公里,年總輸氣量82億米3,包括南海15億米3天然氣。
2、投資
接收站和輸氣干線一期投資約51億元人民幣;二期投資21億元人民幣。資本金30%由參股各方自有資金注入。資本金以外部分的融資方案在可研階段研究確定。
3、股份
本項目為中外合資項目,項目發起方包括:中國內地發起方、中國香港發起方和外商合作伙伴。參股比例中,中國內地發起方占64%,香港發起方占6%,外商合作伙伴參股30%。在中國內地發起方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占33%,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占14%,廣東省電力集團公司占6%,廣州市煤氣公司占6%,東蕪市燃料工業總公司占2.5%,佛山市燃氣總公司占2.5%。香港發起方中,香港電燈公司和中華煤氣公司各占3%的股份。
4、用戶
廣東LNG工程項目其供氣范圍覆蓋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區,用戶包括以下四大方面:1、珠江三角洲九個城市的燃氣供應,包括民用和工業用戶。一期覆蓋深圳市、東莞市、廣州市和佛山市,二期增加惠州市、肇慶市、江門市、中出市和珠海市。本項目將供氣至各城市門站。2、新建電廠經可行性研究和廣東省電力供應情況確定,本項目將供氣至電廠;3、油改氣電廠,一期包括深圳南山電廠、美視電廠、月亮灣電廠,本項目將供氣至電廠;二期項目包括佛山得勝電廠和沙口電廠,初步考慮由城市燃氣管網供氣。4、香港用戶,包括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燈)電廠用氣和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煤氣)的城市燃氣。
5、下階段工作計劃
廣東LNG工程項目,在完成接收站和輸氣干線項目外商合作伙伴選擇后,將進行一期工程有關用氣項目和站線項目可行性研究,進一步落實天然氣市場,落實項目建設條件;競爭性選擇LNG資源,談判簽定上游購氣及運輸原則協議;下游售氣原則協議和融資原則協議,并且探討國家試點政策支持。目標是2002年一季度向國家上報總體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目前已進入了接收站和輸氣干線項目外商合作伙伴選擇階段,已有27家外商取得了標書,將于近期開標。
四、深圳市天然氣利用的準備
深圳市目前采用液化石油氣管道供氣,經過二十年的建設,已實現了全市東西大聯網,考慮到天然氣即將到來,液化石油氣場站、管網如何適應天然氣的需要,如何銜接等問題,我們早在1996年就委托有關設計院做好了至2010年天然氣的規劃工作。
1、規劃指標
用氣人口
根據《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以及深圳特區2010年規劃功能分區資料,預測2010年深圳市用氣人口如下:
2010年深圳市用氣人口預測表單位:萬人
耗熱定額
通過隨機抽樣調查,考慮到深圳市的地理位置,生活水平以及特殊的人口組成,我們確定2010年深圳市的居民耗熱定額為:
戶籍人口:人均耗熱定額3135.0兆焦/人·年
暫住人口:人均耗熱定額2926.0兆焦/人·年
氣化率
2010年深圳市(特區內外)全部氣化,居民氣化率100%,其中管道氣和鋼瓶氣的氣化率如下表:
氣化率一覽表
供氣規模
根據用氣人口、耗熱定額、氣化率、工業及公福用戶以及燃氣空調、燃氣汽車的應用,確定2010年的供氣規模為:天然氣77448萬米3/年,折算為民用戶數為153萬戶。
2、輸配系統
天然氣輸配系統由城市門站、城市高壓管網、高中壓調壓站、中壓管網及庭院管網組成。其工藝流程為:
城市門站2座:坪山門站西麗門站
門站區占地1公頃,地下管束儲氣區占地面積3.3公頃,坪山門站的設計壓力為7.0MPa,西麗門站的設計壓力為3.5MPa,最大小時供氣能力為37.6萬米3/小時。
門站的工藝流程為:長輸管線的來氣,進入城市門站后,用氣低谷時,部分經過濾后送往地下管束區進行儲存,部分經過濾、調壓到1.6MPa計量出站,送往城市高壓管網。用氣高峰時,來氣和儲存在地下管束的天然氣一起,經調壓、計量后,送往城市高壓管網。
高中壓調壓站20個:分南山、羅湖、鹽田、布吉、坪山、沙井6個組團。包括南油、松坪山、華僑城、西鄉;梅林、清水河、羅芳;沙頭角、鹽田;龍華、布吉西、布吉、橫崗;龍崗北、龍崗東、坪山、葵涌、大鵬、沙井、松崗等20個高中壓調壓站。
高中壓調壓站占地面積為3250米3,設計壓力為1.6MPa,工藝.流程為:來自高壓管網的天然氣,以不小于1.6MPa的壓力進入各調壓站,在調壓站內進行過濾、調壓穩壓至0.3MPa,計量后出站供應各類用戶。
壓力級制
經對高—中—低壓三級供氣系統及高—中壓二級系統技術經濟比較,確定深圳市的壓力級制為高中壓兩級系統,即高壓管網輸氣,中壓管網配氣。
從秤頭角接收站出來的輸氣干線壓力為7.0MPa,進入坪山門站后以3.5MPa的壓力進入西麗門站,坪山門站與西麗門站分別調壓至1.6MPa進入城市燃氣高壓管網。高壓管網的供氣壓力為1.6MPa,中壓管網供氣壓力為0.3MPa,通過庭院管網小區地下式調壓箱或樓棟掛墻式調壓箱后以0.1MPa的壓力進入樓棟或用戶調壓器。
管網系統
天然氣高壓管網全長242公里,具體走向詳見“深圳市天然氣門站、調壓站、用氣組團分布圖”,管徑選擇DN600。
深圳市液化石油氣管道供氣起步于1982年,在“全面規劃、分區建設,逐步聯網”的管道氣建設原則指導下,充分考慮了將來天然氣的轉換,管網按天然氣的設計要求進行建設,通過近二十年的不斷完善,經歷了小區中央氣化站建設,區域性氣化站建設,氣化站聯網供氣三個發展階段,目前已建中壓管網1200公里,其中市政管400公里,配氣管800公里,實現了東西大聯網,各區均有一個或幾個主干環網,其它干管相互成環,中壓次干管成枝狀布置。中壓主干管以各調壓站為中心,形成相對獨立的供氣區。為天然氣轉換奠定了良好基礎,這種小區氣化模式為東南沿海地區做好天然氣轉換工作提供了借鑒并得到國際煤聯的高度評價。至2010年,中壓主干線將達到1418公里,中壓次干線達到992公里。
3、調峰與事故應急日調峰
根據供氣規模和儲氣系數,2010年日調峰用氣量為110萬米3。由于高壓氣源的優勢,深圳市采用了高—中壓天然氣供應系統,利用城市高壓管網儲氣是比較理想的儲氣方式。通過對城市高壓管網儲氣、高壓球罐儲氣,管束儲氣及加壓管束儲氣等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利用高壓管線和城市門站不加壓管束聯合儲氣的輸儲氣方案較為合理。其中,高壓管線規劃242公里,門站管束18公里,儲氣能力可達到110萬米3。滿足日調峰用氣量的需求。
以上方案并沒有考慮廣東LNG長輸干線的儲氣量,而利用長輸管線末段儲氣來調節城市日不均勻用氣是目前各種儲氣方式中最為經濟的。如果在與供氣方簽署供氣協議時,能夠爭取到利用長輸管線的部分儲氣量,門站可以不建儲氣設施,將大大減少工程投資。
季節調峰
深圳市季節儲氣系數為5%,2010年總儲氣規模為6000萬米3。經對深圳市地質情況的調查,深圳不具備建造地下儲氣庫的條件,因此季節調峰儲氣量必須由LNG接收站解決。
事故應急
由于深圳市擁有工藝、設備先進的羅芳、梅林、南油等區域氣化站。因此,計劃將原有的區域性氣化站保留氣化能力,增設混氣裝置,生產代用天然氣,做為事故備用氣源。
羅芳氣化站平面圖
4、轉換工程
液化石油氣與天然氣應用上的不可互換性,決定了今后深圳市使用天然氣,必然要進行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的轉換工作,因此,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轉換工程在整個深圳市天然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應給予重視。
轉換原則
深圳市天然氣轉換工程應符合下列基本原則:
a盡可能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同時考慮經濟合理。
b轉換周期及區域劃分與天然氣供氣計劃協調一致。
c轉換工作按照從氣源點由近及遠,分區分期轉換。區域的劃分考慮管網所涉及的供氣情況,人力及財力等因素。各區域內置換時,遵循壓力順序,由高到低逐級轉換。
d置換要做到安全可靠。每次實施前要精心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并預先做好用戶的宣傳咨詢工作,做好各項安全措施,在實施中逐一落實。
e在分區域轉換中,要保持轉換區與鄰區的管網安全斷開,置換完后要嚴格檢查,防止泄漏。
f輸配系統(包含管道、閥門、調壓器及表、灶具)均應滿足天然氣壓力級制的要求。
g在安全地點設置放散點。置換中在放散點取天然氣樣品檢驗,當氣體成份基本上與天然氣成份相符時即為合格。
由于目前深圳市燃氣管網輸送的是氣態液化石油氣,輸配系統為中壓一級管網系統,管材為無縫鋼管和PE管,樓棟調壓器或用戶調壓器后為鍍鋅鋼管和少量鋁塑復合管,因此置換工作包括中壓管網改造及用戶改造兩部分。
管網改造
采用分區置換的原則,將全市特區內的羅湖、福田、鹽田、南山及特區外的寶安;龍崗六個行政區劃分為20個轉換區,各區界限管道上設置分斷閥門,相互不影響供氣。(1999年深圳市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是將全市所有的國產閥門更換為進口直埋閘板閥。利用這一機會,我們有目的地對管網進行改造,適當地在各轉換區
之間增設了分斷閥門。)
轉換工作按從氣源點由近及遠,壓力級制由高至低,分區分期轉換。轉換區與其它區分隔后,將轉換區內的液化石油氣降至低壓并放散燃燒,增設小區地下式調壓箱或樓棟掛墻式調壓箱后再輸入天然氣進行置換,當氣體符合天然氣成份要求時,停止放散,中壓管網升壓至0.3MPa,經小區地下式調壓箱或樓棟掛墻式調壓箱調壓至0.1MPa進入樓棟調壓器或用戶調壓器。
用戶改造
為不影響用戶供氣,對轉換區內的居民用戶每戶發放一個液化石油氣鋼瓶作為過渡氣源,而對于工商用戶則采用臨時瓶組供氣。由于深圳市樓棟及用戶調壓器全部采用進口設備,入口壓力范圍為0.025MPa—0.1MPa,因此只需將出口壓力調至2000Pa即可,而不需更換。流量表除少部分工商用戶使用國產大流量表外,絕大部分均采用進口設備,且按天然氣參數設計選型,也不需更換,這樣大大地節省了轉換費用。故轉換時只需集中力量對燃氣器具進行改造或更換。用戶改造時必須做好摸底調查、實施方案及組織機構等工作,制訂好各項安全措施,做好用戶的咨詢、宣傳工作,確保置換工作順利進行。
5、深圳市天然氣利用工程進度
為加快深圳市城市天然氣利用工程進度,我們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制定了深圳市城市天然氣利用工程總進度表:
機構設置與規劃審批2000.1.3l—2001.8.16
項目資金研究2000.7.31—2002.5.31
城市燃氣市場研究2000.7.3—2001.12.7
工程研究2000.10.23—2002.8.23
全市城市燃氣項目可研2001.3.12—2002.4.5
施工建設2002.1.14—2005.11.6
五、結論
新世紀來臨之際,隨著“西氣東輸”及廣東LNG等工程的啟動,天然氣時代正在到來,天然氣的利用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正積極做好技術準備,迎接天然氣時代的到來。
參考文獻
[1]深圳市規劃國土局等主編,深圳市燃氣專項總體規劃(1996—2010)
[2]賴元楷,積極推動廣東珠三角地區天然氣轉換計劃的實施,廣東燃氣,2000(1);3—8
[3]賴元楷,借西氣東輸工程東風推動廣東LNG工程順利進行,廣東燃氣,2000(3);14—15
項目位于昭陽工業園區內,總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可用開發土地3.8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1.8平方公里,物流園區用地約0.5平方公里,商業用地約1平方公里,住宅用地約0.5平方公里。
項目包括片區內路網、綠化、路燈、消防設施及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估算總投資8.2億元,可滾動投資開發。
每畝土地成本約12萬元,現工業及物流用地土地出讓掛牌基準地價為15萬元/畝,商業用地地價約40萬元/畝,住宅用地地價約30萬元/畝,隨著北部新區共享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項目開發優勢必將進一步顯現,土地增值空間大,投資效益比較優越。
片區建成后預計整體投資開發出讓土地后可實現收益5.2億元。后續管理預計每年可實現收益3000萬元以上。
投資方式:采取合資、合作、獨資和其他方式
聯系人:卯昌平 張朝瓊
電話:13608702388 13578081001
電話(傳真):0870-28338550870-2152610
新疆和田市10兆瓦并網光伏示范電站建設項目招商
和田市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年有效利用小時數1491小時(效率80%),太陽輻射年總量6041.70-6414.07MJ/m2,項目建設地經測算水平面年太陽輻射量1.60MW?h/m2,方正面(傾角40度)太陽輻射量1.79MW?h/m2,為全國高日區之一,具備建設大型太陽能光伏電站的資源條件。
和田市10兆瓦并網光伏示范電站建設項目共安裝58880塊170Wp太陽能電池組件,160臺智能匯流箱,40臺280KW并網逆變器,10臺$9-1250/35變壓器。項目建設期1年,年發電量1491萬千瓦時,項目靜態總投資約49940萬元,動態總投資51493萬元,單位千瓦動態投資51493元。本項目全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8.73%,投資回收期為10.69年。目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尋求國內外企業投資合作。
聯系人:羅全
電話:0903-2022621
加拿大企業尋中國石油鉆探和石油化工企業合作
該公司位于加拿大多倫多,成立于1991年,主要提供用于油氣提煉、石油化工、發電和鋼鐵行業的機械設備及零件。目前該公司主要業務在中東地區。
1.該公司目前正尋找中國石油鉆探和石油化工領域的企業進行合作。該公司一個在伊朗的客戶企業目前有一個工程供投標,他們希望能尋找中國企業合作,要求在石油鉆探和石油化工行業具有一定的經驗,并能對該工程提供部分或全部融資支持。該公司持有上述工程的全部技術資料和細節情況。
2.該公司也在尋找化工產品的中國買家,產品包括:PVC、低密度和高密度聚乙烯(LDPE、HDPE)、硫磺,等。產品主要來自中東。
有興趣與該加拿大公司合作的單位請聯系中國貿促會駐加拿大代表處獲取其聯系方式。郵件主題請注明“與加拿大公司合作(中東工程)”。
聯系人:鈕良良(先生)
電話:1.416.363.省略
約旦2010年國際石油和天然氣項目招標
約旦自然資源局(NaturalResourcesAuthority)將對2010年國際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項目進行公開招標。中標者將采取產品分成協議模式與約旦政府共同開發境內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此次招標將于2010年12月19日開始,截止2011年3月20日。授標者應將向約旦自然資源局提供包括公司基本信息、財力證明、開發初步計劃等資料。詳情見約旦自然資源局網站nra.gov.jo
聯系人:MaherHiiazin博士
電話:00962-6-5811808
傳真:00962-6-5811866
郵箱:mahhil@nra.gov.省略
馬達加斯加ACOD公司尋麻風樹種植計劃合作伙伴
馬達加斯加ACOD公司擬尋求麻風樹種植計劃合作伙伴。該公司在馬國中西部批了一塊面積為12000公頃的區域,計劃發展麻風樹種植并生產麻風樹植物油。該區域坐落于馬國中西部邦古拉法(Bongolava)地區,距地區首府Tsiroanomandidy約40公里,周邊共有20多個村莊,勞動力充足。邦古拉法(Bongolava)地區有一條國道通過,路況良好,其中區府Tsiroanomandidy距馬國首都約210公里。
ACOD公司計劃首期在該區域種植6000公頃麻風樹,分三年進行,每年種植2000公頃。預計到第6年可收獲麻風樹種子進行植物油生產,每年可產出1400萬升生物燃油,并可附屬產出2.1萬噸渣餅和1200噸丙三醇。按每升生物燃油0.4歐元計算,加上附屬產物收益,預計每年收入696萬歐元。
從2007年起,該公司首先在40公頃試驗地上進行種植,并取得了成功。
該計劃目標消費群為石油消費者,如客貨運經營者,農村小型發電站,使用機械化生產的農村合作社和農業公司以及從事農村基礎設施維護和建設的中小企業等。
現該公司面向社會各界尋求合作伙伴,合作方式包括資金入股、技術入股、設備入股等。有意者可直接聯系:
聯系人:ANDRlAMOSEHERIZO(總經理)
從記者的采訪看,領先的跨國公司的中國分支結構中“綠色經濟”已經由概念導入階段轉入到前瞻性的研究和實際的戰略調整的執行層面,有些已經開始創造效益,而目前大多數本土企業對低碳經濟還處于認知階段。
從全球看,據麥肯錫所做的一項“企業如何看待氣候變化”的調查顯示,世界各地很多企業目前并未將對此類問題的重視轉化為實際行動。36%的全球高管表示,其所在企業在制定整體戰略時很少甚至從未將氣候變化考慮在內。大約40%的高管表示,其所在企業在開發新產品、規劃投資、制定應對監管的戰略或采購時亦很少甚至從未將氣候變化考慮在內。
企業普遍認為,推動向低碳經濟過渡的監管方案在性質和出臺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為了抑制現有行業企業的價值所面I臨的風險,相關政策可能會向這些企業妥協;氣候變化是一個長期問題,公司到時候將有時間采取反應措施。
可以肯定的是經濟和競爭的全球化將迅速加速縮小企業間在低碳經濟上的差距。
風險VS.機遇
據由英國政府為適應氣候變化而成立的一家獨立公司――節碳基金和麥肯錫的調查顯示,準備充分、積極主動的公司有機會使其價值增加80%,而準備不足或因循守舊的公司可能有65%的價值面臨風險。行業不同,低碳經濟對于其影響的程度將有所不同,總體來說每個行業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創造價值或價值風險的影響,某些行業的影響會更加明顯。對此,節碳基金的首席執行官Tom Delay表示,氣候變化將掀起商界革命。現在開始準備和制訂新策略,企業可成功獲取轉型為低碳經濟的豐厚回報。按兵不動所帶來的財政風險實在太大,不容小覷。我們可預見上兆美元的企業價值正在變動:主動出擊且準備充分的企業將可獲利,而定位不準或猶疑不決的企業反而會被淘汰。
如此巨大的價值變動,企業對于未來投資的重點將有所改變,企業財務策略也將發生變化。“那些能重新定位,抓住低碳未來機遇的企業將成為贏家。”
匯豐銀行氣候變化優質業務中心主管Nick Robins也表示:深信氣候變化會對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尤其是新興市場。長遠來說,企業只有能真正面對挑戰、并能確實把握氣候變化帶來的商機,才算真正成功。
對此,受訪的CFO們均坦誠表示,只有確定了低碳經濟助推企業價值的因素,才能真正實現企業向低碳經濟方向轉變。
價值驅動力
節碳基金研究報告顯示,四個彼此相關的價值推動因素是“執行”的重要條件:定向監管,為了鼓勵或強制實現轉變,出臺一些具體的監管措施,比如頒布產品的最高排放標準等;消費者行為,消費者喜好的變化會影響市場對不同產品的需求。低碳替代產品的供應情況也會影響消費者行為;技術創新,技術上的突破將對某些行業具有重要意義,那些能以最低成本獲得最先進技術的公司將會獲得成功;碳成本,決策者已開始向某些企業的CO2排放施加“碳成本”。這將影響各個企業在經營方面的競爭特色。這些推動因素不僅影響到成本,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會影響相對成本和競爭優勢,以及對不同類型產品的需求轉變。這些影響合在一起,便會形成價值創造機遇或者造成價值風險。
在任何行業中,監管、技術和消費者行為變化都是推動與氣候變化有關的變革的關鍵因素。這些推動因素相互關聯,但監管政策通常是變革的啟動力量,它們往往對行業有直接影響,同時也是促進技術創新、消費者行為轉變的動力。
監管之外,公司的準備以及向新經濟形勢過渡的速度也將對價值轉變起重要作用。比如,汽車廠商如果能盡早采取措施并投資于將來的低排放車輛技術,則可以使其銷量增加,并且避免價值風險。在石油和天然氣生產中,鑒于所預測的需求降低,如果廠商避免過度增加產能投資,則可以避免許多價值風險,同時把握新業務領域中的機遇的幾率也會相應增加。
在Tom Delay看來,公司為轉向低碳經濟所作的準備工作實際上就是創造和保持價值。然而,所要求的變革步伐越快,公司也越難以做好準備和難以避免那些會導致價值風險的成本。這使得公司在提前預測和準備方面要承擔較大的責任。決策者也將承擔重大責任,因為他們需要盡早公布減排政策框架的目標水平和性質,最好是按不同部門來這樣做,以便公司可以放心地采取果斷行動。
作為企業,執行減排的重要策略是將氣候變化應對事宜納入業務戰略中。對與氣候變化有關的關鍵價值推動因素,以及在一系列與本行業有關的假設情景下執行的深度減排對公司的影響執行綜合戰略評估。實施轉向低碳經濟的戰略,包括義無反顧地轉向經營模式和產品的減排,同時為將來建立靈活的選項,包括新技術或資本的可獲得能力。與監管機構密切合作(而不是采取抵制的態度),共同確定既能實現必要減排又能創造最大價值創造機會的監管舉措。
其實,對于碳成本,大多數行業的許多企業都有機會通過削減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來節省成本,從而獲利。同時,企業的成本競爭力也將加強。當企業能夠因減少碳排放而獲得碳排放配額時,減少碳排放量對企業來說則尤為有利可圖。此外,優化現有的資產和產品,重新定位資產組合以及在碳交易中獲利都可以對企業在面對氣候變化向低碳經濟的轉型中獲得正面的價值收益。
節碳商機
節碳基金的專家通過深入分析鋁材、汽車、啤酒、建筑、消費電子以及石油與天然氣六大產業,估計節碳將給這些行業帶來市值總合約達7萬億美元的商機。這些行業的變化值得CFO關注。汽車工業:由新技術引領的轉變
在接下來的40多年內,汽車乘客的公里數預計要翻一番左右。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汽車的減排量可能需要高達80%。
這會刺激車輛設計和動力系統方面的進一步技術創新,包括內燃機的改進、混合動力技術甚至電動力或氫動力車輛。這還可能使生物燃料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盡管土地使用壓力可能會對其潛力造成限制。汽油價格的持續走高(這可能反映了碳成本)或許會讓消費者進一步轉向更小型和更具能效的車輛。汽車公司將很有可能投資于進一步的技術創新和車輛設計。那些能以最低成本降低車輛排放同時又能滿足消費者偏好的公司將會獲得成功。如果不這樣做,則會帶來重大的價值風險。
鋁工業:向低碳能源轉型
鋁工業繼續保持著強勁增長勢頭,但鋁是碳密集度最大的商品之一,每噸鋁的總排放量高達20tC02e。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一部分,這個排
放水平很有可能需要降低。整個價值鏈的碳成本負擔可能成為推動變革的關鍵因素。這會為碳密度較低的企業,比如利用水電或核電的企業帶來重大優勢。
任何地區性的碳價格不對稱也會在被監管地理區域中造成價值風險,除非及時對進口產品的關稅進行調整。此外,對初級鋁的需求也可能顯著轉向回收材料(回收材料的能耗低90%)或者日益增多的低碳型替代材料。成功的公司會迅速轉向碳密集度較低的經營模式,并且順利完成回收方面的投資。碳密集度較高的經營模式可能面臨重大的價值風險。
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隨著需求萎縮和替代性可再生能源的興起,部門的核心業務將發生大規模的轉變
石油及天然氣消費要對全球CO2e排放總量中的約30%負責。如果不采取行動,這些排放到2050年有望翻一番。該行業自身也負有重大的排放責任(占全球C02e的5%左右)。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要求,石油及天然氣消費量可能需要在接下來的20年中達到頂點,隨后必須大幅度降低。一系列旨在減小石油及天然氣慣常需求水平同時促進可再生能源供應的措施可能會對該行業造成間接影響。而對該行業的自身經營所施加的碳成本則可能為其帶來直接影響,這種影響尤其與下游煉制經濟相關。
在新興的毗鄰業務領域(比如碳的捕獲和封存或可再生能源)中可能會有良好機遇,但這種機遇的規模尚不確定,因此本報告未包括它們。通過預測需求變化和妥善管理新的資本開銷,同時進行旨在使經營過程中的碳密集度低于平均水平和旨在實現多元化的投資,成功的企業將可以抑制價值風險。
如果不采取這些行動,則會造成重大的價值風險。
建筑隔熱行業:通過推動能效改善來實現積極的需求轉變
建筑的排放當前占全球總排放的21%左右,因此它將是減排行動的關鍵重點。據預測,發展中地區的建筑業在長期內仍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旨在推行最低能效標準的定向監管將可能推動該行業的變革。這種監管應大力推動對建筑隔熱材料的需求。
然而,全面施加的碳成本可能使基本原材料的價格上升,從而造成消極風險。成功的行業廠商會調整自己的定位,從而在發展市場中實現高增長,并且開發具有更高利潤的高附加值產品,同時減小產品的碳排放。如果不實現更高的增長,則會因為原料成本的上升而導致一定的價值風險。
消費類電子產品行業:需求可能積極轉向電子通訊和控制設備
消費類電子產品行業在近些年來一直保持著強勁增長勢頭,但電子設備的激增也使得電力需求和相關的排放呈現出不相稱的增長趨勢。定向監管可能會推行產品能效措施,比如限制最高待機功率或降低電池的熱耗。這會給廠商帶來某些成本,但在行業廠商有所準備的情況下,這些成本可能并不算高。
與此同時,如果消費者在減排方面走在前列,那么這可能推動那些可以減少出行的通訊設備以及可以管理家庭能耗的電子控制設備的需求增長。那些投資于產品減排以及使低碳生活方式成為可能的產品設計的公司將會獲得成功。沒有準備的公司可能喪失重大的發展機遇,并且面臨一定的價值風險。
啤酒行業:原料成本的上漲和對包裝的定向監管可能造成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