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效課堂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就構成教學活動的要素而言,活動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以課程內容為中介,以一定的目標為追求,共同參與到同一活動中去,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即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的一種復雜的現象,那么如何設計這一教學活動使得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能夠實現其目標便成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在以行為主義占主導地位的學習理論支配教學實踐時期,學習被看作是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建立或習慣的形成,強調當學習者對特定刺激進行適當的反應時,應當對學習結果進行適當強化。并認為環境對學習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這里學習等同于刺激與反應行為的結果。在行為主義者看來,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提供一系列有序的刺激項目即學習項目,學生從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出發,通過刺激—反應—強化的步驟開展學習,從而獲得要求他們學習的知識。正是以行為主義理論為指導,程序教學成為了高校課堂的基本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單元,嚴格按照邏輯順序將其信息轉換成一系列的問題與答案,從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梢?,在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中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于提供教學。由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只強調行為,注重學習環境對學習的影響,把學生作為知識灌輸對象而忽略了學生內在認識結構和學習能力,因此,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于人類學習過程的解釋是不完整的。隨著對人類學習過程認知規律研究的不斷深入,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末逐漸興起,并深刻地影響著現代教學模式的變革。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自己原有經驗、知識、概念、技能、信仰、習慣等因素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主動、積極的意義構建過程。其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構建、自主探究和自主發現,并要求將這種自主學習、基于情境的合作學習和基于問題解決的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從上述學習認知出發,構建主義對教學提出了以下主要觀點:(1)明確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教師的角色已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意義構建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構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2)重視原有知識經驗。教師應當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他們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這一思想強調教學不是知識的簡單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3)提倡合作學習。事物的意義緣于我們的構建而存在,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因此,教學要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使得學生了解哪些與已不同的觀點進而獲得更全面看問題的視角,對事物的理解也會更加豐富且全面,這就是合作學習的理念。(4)倡導情境教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來實現意義構建的過程。因此,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構建。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構建四個部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教學資源,創造有利于學生構建意義的情境,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和協作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并最終通過意義建構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由此可見,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幫助學習者形成新知識意義的構建過程,而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是有效實現這種意義構建的關鍵。案例教學雖然比構建主義出現的早,但它與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相一致,故近幾十年來被廣泛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一種成功教育方法。案例教學通過案例形式模擬或再現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景,讓學生把自己納入案例情境中,并組織和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調查、閱讀、分析、討論和交流,從而理解和構建某些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在實施中,可分為引入案例、分組討論、課堂案例分析、效果評價四個基本環節。引入案例就是教師圍繞當前學習主題的要求運用案例來創建一定的問題情境,其中包含了某些教學疑難問題的解決過程與方法。引入的案例應著眼于學生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即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并為學生提供帶有啟發性的內容,激發學生完成課程任務的興趣。學生通過認真閱讀、分析和思考案例的基本信息,設身處地進入案例所呈現的情境,生產自己的認識,形成獨立見解。分組討論中,學生相互之間交流,相互啟發,加深各自的理解,使原來多種意見相互矛盾且觀點紛呈的案例討論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獲得對當前所討論案例較為豐富且全面的理解。課堂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共同完成。教師可以提供一個能夠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案例的腳手架,包括模型、揭示或線索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獨立地去思考、去探索以便找到合理的結論或找出充分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觀點。探索起始先由教師啟發引導,然后鼓勵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指導,以幫助學生沿著分析案例、理解案例、做出推理、形成認識的構建路徑攀升。對學習效果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分析和理解案例的能力、對小組協作討論所作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案例的理解和知識的形成。從上可以看出,案例教學明確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獨立探索,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形成對問題的認識和解決方案。案例教學非常重視情境對問題認識的作用,通過創造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地進入問題所呈現的情境。案例教學倡導教學的合作互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產生認識,形成觀點,最終通過意義建構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總之,案例教學突出主體性、探究性、創造性的教學理念,強調知識的生成性和創造性、教學過程的開放性、教學氛圍的情景性以及與其它教學模式相交融的教學原則。案例教學不僅表現為一種教學方法,其實質上體現著一種新教育思想和新教學觀念。
二、中國高校案例教學中的實踐偏差
案例教學被運用在我國高校課堂教學實踐中,由于一些教師對案例教學存在著理論上的認識誤區,導致實踐中案例教學偏離了方向。(1)單純地將案例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忽視學生行為的轉變。案例教學明確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課前應保證事先對案例做充分的準備。根據教師事先布置的案例問題,學生對案例進行認真地閱讀和分析,必要時還要查閱相關資料與書籍甚至進行一些實地調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案例分析與討論中來。這是由于一個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能力和從案例討論中學習的能力,與其準備的數量與質量有著直接的聯系。一些教師雖采用了案例教學的方式,但學生普遍存在主體意識缺乏。一直以來應試教育扼殺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性,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與記憶知識,而不是積極主動地思考。因此,相當多學生事先不進行準備,不主動發言,即使在課堂上被提問,或未緊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問;或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廣度。案例教學事實淪為了教師案例講述為主,個別指定學生發言的獨角戲。如果學生仍然熱衷于自己傳統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學過程之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案例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2)一些教師把案例教學與教學舉例混為一談,單純為吸引學生興趣、增強理論說服力而引入案例。案例教學非常重視情境對學習的作用,通過創造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地進入問題所呈現的情境。引入案例就是圍繞當前學習主題的要求來創建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將自己納入案例情境中,并組織和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調查、閱讀、分析、討論和交流,從而理解和構建相關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選取應考慮到學生既有的知識水平,并能為學生提供帶有啟發性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然而,很多教師把案例教學更多的局限于舉例講解范疇,教學只停留在為案例提出解決方案的層面,缺乏深入探究案例背后的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充其量只是理解了幾個具體案例而已,而非觸類旁通,這很難達到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預期。在選擇案例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一些案例選擇缺乏典型性,不能很好地與教材知識點結合,學生對案例的理解不能舉一反三。一些案例缺乏啟發性,不能給學生留下較多的探究空間,結論可以從教材中很容易直接獲得,起不到案例教學中知識生成的效果。一些案例論述模糊,缺乏明確的背景說明,使學生難以深入分析案例。部分案例內容枯燥老化,很難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許多學校雖然重視案例教學的應用,但在案例的搜集、管理與選編等方面仍然比較滯后。(3)一些教師對自己在案例教學中角色認知不準確,教學方法過于簡單。案例教學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者,但又不否認教師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案例選取、教學準備(包括相關理論知識準備和課前學生指導)以及教學流程設計(包括教學環節和流程控制)等工作中體現自己的角色。目前我國高校教師普遍沒有接受過案例教學的系統培訓和學習,案例教學的經驗技術缺乏,往往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經常出現缺位或越位現象?;蜻^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忽視了引導作用,不能對案例討論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控制,片面追求熱烈的課堂氣氛,小組討論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廣度,甚至出現學生討論偏離主題而未能加以引導。或擔心駕馭不了課堂局面而過分嚴格掌控討論過程,教師對學生討論中的片面言論或錯誤之處急于糾正,學生怕說錯,在發言時有顧慮,打擊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使其不能自由充分地展開討論。小組討論過程中也產生搭便車現象,個別學生不努力或不實質性參與,他們最后也會由于小組中其他成員的努力而取得好成績,這不利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
三、結束語
關鍵詞:生本教育;“361”課堂教學模式;高效課堂
2010年6月我有幸參加了在西寧舉辦的生本教育培訓班。生本教育下的課堂是新教育理念下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課堂相比,教學過程、生本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實施不再以教師的“教”為主,而是以學生的“學”為主。受到郭思樂教授的啟發,本人在2012年申請了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化學有效課堂的案例研究》,對于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如何進行生本教育進行了思考和探索,最后確定以“361”化學課堂教學模式來實現高效課堂?!?61”課堂模式是指課堂的30%為教師講授,點撥學生思路,60%為學生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行自主探究學習,10%為隨堂檢測,以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361”課堂教學模式將一節課人為的分為三個方面,但三個方面不是獨立的、分割的,而是一個整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成為積極的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得到發揮,師生、生生互動充分高效,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成功感和滿足感。在課堂檢測環節,檢測的方式是多樣的,要讓至少80%的學生能夠掌握課堂80%的內容,還有一些難點可以通過課后的鞏固來解決。下面我以《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一節的教學為例,談談“361”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學習是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學習。因此,教師要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如在進行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的教學時,我就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首先我把教學地點改在實驗室,上課前一天給學生布置了三道具有開放性的前置性作業:一是“你會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嗎?”二是“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呢?”三是“通過本節課可以解決的問題還有什么?”其次,考慮到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在給學生準備化學藥品時,我還多準備了稀硫酸、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等可能用到的試劑,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課堂開始我讓學生對于前置性作業進行組內交流,學生把與本節有關的知識點進行了交流,總結了本組的不同意見和問題,然后由個別小組在全班進行交流,而我只是在學生知識出現錯誤或是不完善時給予糾正和補充。由于平常的訓練,學生已經形成了這種學習氛圍,所以整個過程很順利,大概用時5分鐘。接下來的時間都是學生探究的時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來完成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備和性質的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出現的思維亮點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如有學生問:“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鈉也可以,那么為什么不能用碳酸鈉制取二氧化碳呢?”這個知識點是碳酸鹽的性質,學生在這樣的探究下就能超前領悟到這些知識,使我非常感動。我馬上講解了碳酸鹽與酸的反應都會產生二氧化碳,并鼓勵學生將碳酸鈉和鹽酸混合觀察現象,自己找出不能用碳酸鈉制取的原因。果然通過實驗現象學生得到了答案,我也及時表揚了這個小組的學生。再如另一個小組的學生又問:“為什么我們組的石灰水變渾濁后又變澄清了呢?”這是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時的常見現象,而在初中很多教師都會回避這個問題,我并沒有遏制學生的探究欲望,而是給予他們引導,又講解了溶洞的形成,使學生理解了這個知識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剛剛解決了問題,又一個關于石灰水的問題來了,“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一樣組成里都含有氫氧根,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那么它能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呢?”這個問題也已經超出了本節的范圍,涉及到堿的化學性質了,以學定教是我的教學思路,我把它作為一個生成的教學資源納入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一下,看到學生將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并沒有什么明顯的現象,學生露出了疑惑的眼神,此時我適當地進行了提示,“如果可以反應,那么溶液的成分會不會發生變化呢?”然后繼續引導學生,“我們可以通過對照實驗來檢驗:分別向氫氧化鈉溶液和通過二氧化碳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觀察現象?!蓖ㄟ^實驗對照,學生得出了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結論。在他們實驗的基礎上,我繼續追問:“你們覺得氫氧化鈉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能敞口放置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的生成物可能是什么?”學生積極討論,有了前面的知識鋪墊已經不難得出結論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講授及點撥時間基本在12分鐘左右,學生的實驗探究及小組討論大概24分鐘左右,在課堂的最后,我利用4分鐘左右的時間對本節的重點知識進行了檢測,設計了5道不同難度的題目,從二氧化碳的制取到化學性質的檢測,發現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效果非常不錯。而且,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不停地運轉,由于這些亮點,使得這節課的容量非常大,也真正體現出了高效課堂的容量大、思維量大、訓練量大的特點。
生本教育的課堂要求教師“充分地相信學生,全面地依靠學生”,通過實踐我確信學生是有能力得到正確答案的。教師不能簡單地包辦代替,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要盡量給學生思考和活動的機會,巧妙地通過一些教學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多思善問,使學生在循循善誘中主動、活潑地參與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我會從“361”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開始,真正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高效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借助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之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就是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高年級的小學英語教學之中,學習的難度有所加大,學生面臨的挑戰有所加強,因此依然需要教師利用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保持住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激發出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方式和方法多種多樣,筆者在此著重對多媒體設備的運用進行介紹。
多媒體設備是為促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提升教學的效率和實效而配置的教學器材。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應該要多多運用教學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工作,借助多媒體設備提升教學的效果。因為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一種形象而生動的印象,并且借助一些有趣的畫面甚至是聲音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案例分析一】
例如,進行四年級上冊unit 2 In a toy shop 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一些毛絨玩具的圖片展示出來,并且在這些圖片的旁邊配上一些有趣的話語。假設教師展示的是一只熊貓玩具,如下:
師:誰可以告訴我,這是什么?用英語怎么說?
生:一只熊貓,是panda。
師:很好。對,是一只panda,那么大熊貓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1:大熊貓喜歡吃竹子。
生2:大熊貓是白色的,還有黑色。
……
師:很好!那我們一起走進玩具商店,走進動物玩具的世界,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好不好?
生(齊):好!
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保持住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善于運用多媒體設備協助教學,以提升教學的效率和時效性。
二、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得以順利、有效開展的關鍵因素,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居于主體地位。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一旦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凸顯,學生才能夠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學生在獲得這種感覺后就會更加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進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構建有效課堂。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僅僅是要學生成為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教學的發展過程中更好地融入并且更好地獲取知識。
【教學案例分析二】
例如,進行四年級上冊unit 2 In a toy shop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在導入學習之后可以這樣開展教學,如下: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商店里的玩具,那么有誰愿意來給我們講解一下你平時在商店中看到的玩具呢?
生1:我們最喜歡的兔子“rabbit”,這種動物在玩具商店里白白的,還毛茸茸的;還有“rabbit”喜歡吃胡蘿卜,我也喜歡吃胡蘿卜。
生2:還有“tiger”,森林之王!
生3:還有那個“beer”,長得可漂亮了。
……
這樣,學生不僅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而且學生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同時學習效果加強、主體性地位被凸顯,教學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合理的評價
學生的表現固然重要,但仍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合理、有效的評價。教師的評價看似三言兩語卻對學生具有重大的影響。學生可能因為教師的一句話或者是一個詞語而更加努力;也可能因為教師的肯定而獲得自信心;也可能因為教師的一句話而感動進而擺正學習的態度。這樣有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所以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給出評價,并給予合理的鼓勵。
【教學案例分析三】
例如,進行四年級上冊unit 2 In a toy shop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后,教師就可以當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
師:剛才同學們在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的時候都能夠充分地發揮、調動自己的聯想能力,能夠迅速地跟上老師的步伐。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能夠把對自己想到的動物進行描述并且加以一定的修飾,能夠讓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你所介紹的動物的一些特點。這些都是讓老師非常欣慰也很感動的地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之中能夠繼續發揚,能夠繼續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老師非常期待大家在今后學習之中的精彩表現,也相信大家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給老師以驚喜的!
【關健詞】優化;時間;提高;效率
筆者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優化課堂時間安排,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并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的把教師教的過程變成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變成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過程。這樣教育目標才能得到較好落實,真正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筆者試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些膚淺的看法:
一、導課時間短而精
一個好的導入既能省時又能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為了能更好地優化導課程的時間安排,教師應認真的專研教材、教參,筆者在教學中經常用到以下三種方法:1.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在教學的第一時間創設問題情境,制造懸念,激感,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產生如饑似渴的學習愿望,把學生引入到知識探究中。筆者在教“浮沉條件”一節時,創設一個問題情景,“小明學習了浮力一節后,對《科技探索》中的潛水艇感興趣,他很想知道用鋼鐵做的潛水艇是如何實現上浮和下沉的?”通過這樣簡短的問題情景,馬上激發了學生對潛水艇是如何實現上浮和下沉的探究的欲望,從而節省了導課的時間。2.精心設計問題,溫故導入。對于前后知識有聯系課題,精心設計好問題,既能溫故前面的基礎知識,又能輕松引學生入新課中。筆者在教“歐姆定律”一節時,利用剛學過的電流、電壓、電阻知識設問:①小明家有一盞調光燈能調燈的亮度是改變了電路中的什么?②調光燈是通過旋鈕的調節實現調光的,旋鈕的調節又改變了什么?③你又有什么方法來調節光的亮度呢?通過三個問題既對前面知識進行了復習和回顧,又引出了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與探究。從而使得復習舊知識的時間縮短,通過問題層層遞進,很自然引導學生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電阻、導體兩端的電壓的關系。3.直接引入法。有對于完全新的課題,也可開門見山,直接引入。筆者在教“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時,直接告知學生今天這一節課我們要學習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盡可能的使導課時間要短些,精辟點。
二、把握講課時間,做到精講
教師要掌握整個知識網絡,抓住知識的主線,理清講課思路,做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注意教學語言的簡潔和語速的適當。把握講課時間,做到“三個精講”。重點知識精講、疑難點精講、好的思路方法精講。要確保精講時間,將重點、核心問題安排在關鍵時間段來解決。初中學生在一節課中的前15分鐘左右思維比較活躍,注意力比較集中,接受新知識比較容易。教師應想方設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課前充分的備好課,把重點、難點分解后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解決。把好的思路和方法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解題時能在第一時間就用正確思路思考問題,用正確的方法解題。同時要做到“三個不講”,避免浪費更多的課堂時間?!叭齻€不講”是指絕大部分學生不能理解的知識不講,大部分學生已掌握的內容不講,學生通過自學就會的知識不講。課堂時間應該屬于大部分學生的,至于個別學生的提升和查漏補缺應利用課后的時間。
三、激發興趣,合理安排學生的自主、有效學習時間
學生有效的學才是課堂教學的效果。管理課堂時間重點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興趣,合理安排全體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
合理安排好時間,給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使學生既很好的掌握知識,又提高了全體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人的思維在動手基礎上會跟活躍,而物理教學只有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所以物理課堂教學要重視給學生提供動手機會,既培養了動手操作能力又發展了他們的思維。教師可以把一些原理和方法比較簡單的小實驗改為學生課堂實驗,如覆杯實驗、易拉罐做小孔成像等。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課堂實驗,如研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給學生四人一組準備一塊平面鏡、兩枚跳棋子和刻度尺。教師引導示范,學生邊實驗邊觀察,很快得出了平面鏡成像的規律。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縮短了教學課堂時間。把一些探究性、開放性的實驗改為學生課后實驗,例如制作土電話、桿秤,在講完摩擦力的內容后,布置“自行車中的物理原理”在課后探究。
四、有效控制好學生課堂作業時間,要做到精練
好的課堂教學除了要做到精講還要做到精練,教師應根據每一節課的特點和需要,在課堂上留出1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當堂訓練。這樣既可檢測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和技能是否掌握,又可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把知識應用于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能有效控制好學生課堂作業時間,要做到精練。教師應在課前精心選擇好課堂練習的試題,選題上一定要注意練習題的分量和針對性,要有梯度,重點要突出,要與本節課學的知識內容緊密結合,盡可能的按照知識點歸類,注意知識的遷移和延伸。練習的內容是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練習的形式則應多樣化,可小組討論一人發言交流;可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導,選取多個代表交流發言;學生間不允許進行討論,獨立完成后老師面批。要做到當堂作業當堂清。通過恰當的課堂練習,既滿足學生學到知識的成就感,又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
關鍵詞: 英語教學 三維導學案 兩段式教學
“三維導學案和兩段式教學”在我校已經實施三年,處在一線的老師最能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在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模式、積極交流探索、關注細節、勇于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學校的英語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英語是一門語言實踐課,作為語言實踐課,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況將對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或者學生記筆記為主,學生很少有機會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他們像一只只“口袋”被動地接受著老師的“傾倒”。這種學習剝奪了學生參與的機會,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發展,扼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新課標把英語教學本質定位為交流使用,強調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這樣的定位強調了學生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令許多教師困惑的是:學生參與的機會多了,課堂熱鬧了,可教學效果仍然不盡如人意,學生的能力仍未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我校通過“利用三維導學案、開展兩段式教學”改變這一現狀,我試結合“三維導學案和兩段式教學”的實踐,談談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
一、利用教師設計的三維導學案,通過參與兩段式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兩段式”課堂教學活動就是將課堂的40分鐘分成兩個階段,即第一階段――檢測、復習、鞏固、歸納;第二階段――生成、獨學、合作、掌握。
教師利用三維導學案引導學生在第一個階段“自學”新授課內容。上課前,老師先把“導學案”發給每個學生,然后組織學生預習。預習的過程以自學為主,遇到不懂的問題小組成員合作學習探究,課堂中教師分層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個個參與學習,引領學生歸納總結知識。教師備課時要圍繞舊知識,設計檢測題,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分層練習,檢查掌握,了解學生學情,然后從“學情”出發,及時處理指導學生們的疑難問題,如果學生能合作解決,盡量讓學生解決,如果解決不了,教師再點撥甚至當堂訓練,強化練習鞏固,練習時,“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的教學法貫穿課堂始終。然后進入第二階段,教師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引領學生深層次地參與學習,教師設計的練習要有梯度,通過學生深入思考才能完成,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教師有意創設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理解所學英語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師利用教材、圖片、直觀教具、動作表演、卡片、掛圖、實物等,創設形象生動且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情景對話,引導學生練習,挖掘學生潛能,真正發揮英語這一交際工具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在第一階段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三維導學案,鞏固已有的知識,拓展引出新知識,學生掌握練習新知識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循環記憶,練習鞏固,學以致用,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第二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已學知識,隨時隨地靈活取材或根據課文內容創設語言環境。例如課前預習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教師備課時要精選預習練習題,練習體現本課重點、難點、疑點。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帶著疑問認真聽講,主動學習新知識,解決疑難,使學生學習心中有數、有的放矢。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課堂教學,逐步過渡到能用英語進行課堂交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人人參與,人人有收獲。
二、教師在兩段式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成功感。
每個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視和關注,使自我得到發揮,自身價值得到實現。學生希望自己的小成功能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便設法掌握一點一滴知識,一旦證實了自己的成功而產生成功感時便信心大增,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更加努力學習。教師利用三維導學案和兩段式教學時,“分層教學”尤為重要,對于不同程度的同學,在課堂上給予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對他們的丁點進步也給予及時鼓勵,讓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潛能。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整堂課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能力培養,把課堂變為學生實踐練習的場所,從而使他們覺得只要認真完成導學案,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就能學好,這樣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心理優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教師在兩段式課堂教學中利用電教輔助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利用白板、電教設備、英語教材錄音帶、VCD等,采用模仿情景,創設簡單語境進行對話教學,用生動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視覺、聽覺,把抽象教學內容變為直觀形象內容呈現給學生?,F在英語非常接近現實生活,講究實用性,通過簡單真實的情景練習對話,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英語,有利用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同時發揮他們的積極性,鍛煉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高效完成導學案,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確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四、教師在兩段式課堂教學中利用實物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利用實物創設多種情境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英語確確實實是交際工具,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使英語學習具有實效性。在活動參與中,教師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創造生動、逼真的情景,幫助學生把所學內容理解透、學活,使學生對各個知識點、語法的來龍去脈理解清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書本上較為枯燥的東西進一步變“活”,使他們輕松地學習并加以儲存。把語言和它所表達的情景直接聯系起來,做到聽到句子就想到情景,看到情景就能脫口而出,從而不僅能牢固掌握課本內容,還能根據所提供的情境,編出更切合生活實際的會話,真正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使學到的知識得到充分運用,英語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達到教師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學生能富有個性地參與學習,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五、教師在兩段式課堂教學中利用三維導學案檢查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教師要遵循學生學習英語時的心理規律(直觀、有趣、易懂、認真聽課,掌握用法,有效參與、熟練使用、檢測效果)。在三維導學案中,反饋案是檢查教學效果的,及時發現問題、改正錯誤,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檢查和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鼓勵幫助學生克服半途而廢的不良習慣,獲得繼續學習的動力,進一步增強學好和掌握英語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在課堂學習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挖掘學生潛能,增強有效參與,實現由淺層次向深層次的過渡。學生在活動中的有效參與,會大大提高整節課的教學效率。
六、教師在兩段式課堂教學中更新評價,過程激勵,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兩段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這樣他們才會反思自己的成功與不足,進一步提高自己。需要強調的是,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善于鼓勵和表揚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更自信、更積極。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將幫助學生克服“半途而廢”的不良習慣,獲得繼續學習的動力,進一步學好和掌握英語這門課程。
三維導學案下的兩段式課堂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開發學生的智能,課堂上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培養學生獨立地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培養學生自學、實踐和創新的能力,能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幸福,也確實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摘要】近年來,很多英語工作者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面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傳統的因材施教很難進行下去,并且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班級授課制的制約也會導致學生的差異(即學困生、中等生、學優生的差異)被教師以“一刀切”的方式忽視。因此,研究等級分化式的導學案來輔助教材很有必要。本文重在探討如何利用等級分化導學案來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及導學案編撰原則,望能在英語教學領域有所裨益。
關鍵詞 高中英語;等級分化教學案;教學效率
引言
在我國現有的教育模式下,同一班級中“學困生,中等生,學優生”的等級分化很大,所以教師不能再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一味的教材教學會使學優生“吃不飽”,中等生“吃得少”,學困生“吃不消”,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使用與教材配套的等級分化導學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得到相對應的有效能力提高和學習效率的改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蔽覀儽仨殢膶W生的素質差別入手,以優化課堂教學效益為中心,按照新課程的理念與要求改善課堂教學的狀態,盡可能地縮小新課標的總體理念與等級分化教學實踐之間的差距。
在以東廬中學的講學稿為前身的導學案教學模式下,我轉變了思維方式,合理開發、利用、整合了課程資源,將以前的導學案教學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細化,我稱之為等級分化導學案,即為適合同一班級不同等級的學生而制定的分級導學案。
首先,我參照了中國教師報的李炳婷前輩的研究方案,她對這個問題研究的非常深刻,非常具體。
第一,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努力使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達到最高效率化,這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條件。
第二,對課程資源的合理整合和對教材的進一步開發。例如,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為例,我把每一個單元分成五課時,共五個單元二十五課時,每一個課時分成三種模式,標注哪一部分是學優生所用,哪一部分是中等生所用,哪一部分是學困生所用,利用此種等級分化導學案,引領不同等級的學生把自己該掌握的知識,課前解決,把握每一課時的重點,區別出哪些是有待鞏固的新知識,并加深課后的強化訓練。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等級分化導學案編寫堅持的原則會與以往有所不同,等級分化導學案會要求教師在編寫過程中做到:①把問的權利還給學困生。我們知道,學困生的特點就是對很多問題掌握不透徹,所以要徹底改變教師問、學生答的現況,讓學困生掌握問問題的主動權。②把讀的時間還給中等生。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都是老師講解45分鐘,這無疑就擠占了學生的時間,中等生的特點是能基本掌握學習技能,所以把時間還給中等生就是讓其多讀,在讀中發現問題。③把講的機會讓給學優生。學優生能高度總結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雖然教師的精講是為學困生和中等生提供學習機會,但對于學優生來說,表達自己的認識、注重彼此間情感的交流更為重要。
第三,為了使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高效率達成,教師應根據三種學生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如reading部分我們采用背景知識預知(三種等級學生)、話題討論(中等生、學優生)、詞語辨析(學優生)、文章skimming和scanning(三種等級學生)、ppt等進行教學,對整個單元由簡到繁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獲取知識。
第四,英語教師要仔細考慮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以“不增不減,恰當選擇”為原則,努力使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最高。在等級分化導學案教學中可以采用學優生、中等生,學困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互幫互助,組織搶答,輪答,小組合答等多種活動形式使每個教學環節有趣而記憶深刻。
最后,導學案的最后一部分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難易程度及數量各不相同的習題,在導學案每個題頭應標注出不同學生所做的內容,并通過講評使不同等級的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此外,對布置的課后作業,也要分等級要求。對于學困生一要題量少,二要題目簡單,以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初步建立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中等生要重視對本課時語法的準確把握,能運用一般規律;學優生要偏重于對情感目標的深化和理解,注重訓練口語技巧和表達能力以爭取更快的發展。課后,教師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也要通過筆試、口試及利用課余與學生的交談中了解和發現不同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矯正導學案教學所出現的漏洞并進行補救,防止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吃得少或學困生吃不消的問題發生。
綜上所述,利用等級分化導學案,可以幫助高中英語教師對高中英語教學方式有一個全新的改變,把培優補差當作自己的份內事,走在課改前列。在此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養成自學習慣,利用等級分化導學案使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我堅信,經過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研究過程,不斷改進等級分化導學案,終會改變以往因材施教,學生掉隊的教學情況,從而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魯蓉蓉.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海外英語,2010年07期
[2]范光亞.分層教學在英語有效性教學中的運用[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3]吳幫來.分層教學之我見[N].學知報,2010年
[4]于立新.論分層教學之利弊[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作者簡介】
關鍵詞:一案到底;初中政治;有效教學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學方法,注意教學案例的層層剖析和集約化運用,能使整節課思路清晰、邏輯嚴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同課異構”中兩種不同的教學設計比較
下面是在某同課異構中,兩位教師對“(粵教版)七年級5.1生命寶貴”的教學設計比較。
教師A:【教學設計】
首先,采用2011年的熱點“7?23”動車事故案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對時政的關注和對新課的興趣。
然后,采用多個生命事故的案例分析,說明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
接著,采用課本“探究園”中的情景體驗“生命需要堅強和勇敢”,具體介紹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跡,升華學生的情感,形成正確價值觀。
最后,采用“世博會英國種子館6萬粒種子”的新聞,倡導關愛生靈、敬畏生命的理念。
教師B:【教學設計】
首先,多媒體展示“688米?69天?33人”這組數字,讓學生猜猜這組數字代表哪一新聞事件?以時事導入,設下懸念,扣人心弦。
接著,播放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銅礦礦難事故中礦工在井下生活69天的珍貴視頻,與學生一起探討這次智利創造生命奇跡的原因,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感悟到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
然后,繼續播放采訪智利獲救礦工的視頻,自然得出創造生命奇跡還來自于家庭、政府乃至國際社會的支持和鼓舞,讓學生感悟到我們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評選一名班級“生命之星”,并配上簡短的頒獎詞。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體驗、感悟、反思、生產。
教師A的教學設計內容全面、詳細、新穎、豐富多彩,但從實際的教學操作和效果來看,大量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呈現給學生,導致他們產生視覺和精神疲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整節課的內容,從而使教學效果銳減。
教師B的教學設計采用“一案到底”的方法,新課引入扣人心弦,新課設計層層深入,引人入勝,結尾余味無窮,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落實了行動,升華了感情,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二、“一案到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對比“同課異構”中兩位教師的教學設計,筆者認為,在初中政治課堂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學方法更能提升教學效果。
1.“一案到底”――邏輯嚴密,形散神聚
“一案到底”的教學方法將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合起來,優勢明顯。以上述A、B兩位教師的教學設計為例,教師A采用了5個教學案例,可謂豐富多彩,但紛繁復雜,難以協調,難以講透。教師B采用“智利礦難事件”一案到底,逐層輻射全課,設計的問題均與具體情境相關,步步為營,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使教學過程清晰簡潔,論述嚴謹,達到形散而神聚的教學境界。
2.“一案到底”――全盤謀劃,事半功倍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與特定的教學環境存在一種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動態關系,使學生的認知、動機、態度、情感等都在特定的學習環節中產生,是最好的教育策略。如上述教師B采用的“智利礦難事件”,有效地激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和持續的新鮮感,能有序、高效地推進課堂生成性教學,使課堂充滿活力與生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一案到底”――合作探究,多維發展
在新課程理念下,自主探究成為教學活動的核心,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自主地參與學習并獲得不同的發展。如上述教師B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本課的核心,通過分析、探究、引導,使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讓學生“借題發揮”,展開討論,激活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深層理解生命寶貴,懂得珍愛和善待生命。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效實現了情感遷移和知識內化,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獲得了多維發展空間。
4.“一案到底”――精簡資源,提高效率
“一案到底”的教學,對材料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提煉,發揮材料的最大效能,從而用足材料。在上述教師B的教學中,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多,但教師B采用“智利礦難事件”創設情境,并對情境進行深層挖掘。這不僅精簡課堂,去除臃腫,還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師生對話和課堂生產,提高了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獲取知識提供高檔次的階梯,能更有效地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思考與交流,體驗知識發生與發展的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熙龍.中學思想品德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2]樓江紅.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03.
關鍵詞:語文教育學;案例教學法;程式要訣
現代教育中的語文教育學課程是中文師范專業學生一門重要課程。在語文教育學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語文教育活動能力進行培養,進而提高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信心,和學生的素質教育能力。近年來,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使得語文教育學的教學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變革,語文教育學中,開始采用案例教學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因此,在語文教育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程式要訣進行探討,十分重要。
1對案例法形成正確的認識
在語文教育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對“案例”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所謂案例,就是一個具體的事件,在這個具體的事件中,含有詳細的問題和教學情境。案例具有的主要條件有:①問題:教學案例中是一定要包含問題的,如果沒有問題,只是對一個事件的單純敘述,那么只能稱其為事件,而不是案例;②選擇事件要具有典型性:在選擇案例的過程中,所選擇的事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利用典型的事件,才能夠對某一道理進行反應,進而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③在語文教育學教學工作中,應用案例教學,所選擇的案例必須是真是發生的事件,而不能是老師主管隨機捏造的故事,只有真是的案例采具有說服力,才能讓他人信服。一個教學案例所包括的三個重要條件如上,那么對這些教學案例進行研讀,就是要對案例中的問題和事件進行分析,教師對案例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就能在課堂上準確的使用案例,也就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指導,進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因此,語文教育學課堂教學的效果與教育學老師對案例的掌握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努力掌握案例教學中的各種信息,能夠引出案例中的額問題,進而對案例中的背景及教學觀點進行研究,調動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對案例進行整體設計,需要針對教學任務和目標進行規劃與設計,將案例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案例教學的設計與常規的課堂設計之間存在不同。案例教學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還應該將案例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材料,并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筆者在對語文教育學的教學過程中,將案例法教學應用其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問題,一方面要對教學案例的類型進行確立。語文教育學的課程教育中,要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評審,教師將案例中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為學生講解,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分析與決策,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案例的具體內容,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在對教學案例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優勢會存在教師無法控制的現象,如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偏離主題,導致教學質量顯著下降。故而,在語文教育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教師提出了有關案例問題主要有如下三種:(1)教學案例中的重要問題種類有哪些?(2)案例中老師對問題的解決措施有哪些?(3)你又怎樣的應對措施?學生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2努力發揮案例教學的引導作用
在語文教育學教學的過程中,將案例法教學應用其中,能夠對學生的教學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引導作用。對案例進行研討,是案例教學法應用的重要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還應該重視學生之間的研討作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對語文教育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主要措施進行探討。2.1建立高效的學習小組。在語文教育學中,學生要對所選的案例進行有效的探討,學生建立學習小組,促進小組件的交流,進而有效保證了小組的學習質量。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隨意對小組人員進行安排,保證小組成員中的能力、性格和性別平均,組間能力相當。這樣就能夠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加深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學生的觀點能夠充分融合,并讓每個小組的觀點不斷完善和成熟。2.2對課堂教學節奏進行控制。在語文教育學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要對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進行強調,但是如案例閱讀時間果過分強調二者之間的互動,就會使教學節奏變得異常混亂。因此,需要教師準確的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充分利用教學時間(學生閱讀案例時間和研討案例的時間),這就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將案例教學真正落實到實處。2.3重視教師的輔助作用。案例教學法應用在語文教育學課程教學中,需要教師對教學工作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教師需要找出案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起到引導的作用,對學生的分析結果和學生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避免出現個別學生“壟斷”發言的局面產生。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育學教學過程中,將案例教學方法應用其中,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對語文師范專業的學生來說,意義十分重大。案例法教學應用在語文教育學中,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語文素養,為語文師范專業學生的日后語文教學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指導,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語文教學人才。
作者:李偉 單位:山東省蒙陰縣岱崮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范蓓蕾.案例法與語文教育學教學方法變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120-122.
開篇
(1)“讀”具特色——低年級學生數學讀圖能力的培養 薛全蘭
課改縱橫
(4)《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教學設計與評析 閔愛紅
(6)數學語言與教學 陳家梅(特級教師)
(7)為數學化教學搭建“腳手架” 方孔券
(9)在“做”中探究、生成、反思——談“做數學”的實踐與體會 李強
(11)小學數學分類思想的意義和教學策略 段麗莎 顧九華
(13)歡聲笑語綻放精彩 張志紅
(15)“趣”而“趨”:給孩子幸福的數學作業 孫保國
(17)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細節問題回顧及策略調整 董金霞
(19)引導學生的數學思考走向直觀的有效策略 吳愛林
教苑時空
(21)以活動為載體促進智慧生成——“認識角”教學設計與評析及反思 倪晉貴
(22)“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仇步川
(23)巧用材料關注經驗——“筆算乘法”教學案例與反思 沈新
(24)“可能性”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溫桂珠
(25)“用字母表示數”教學設計與反思 朱冰
(26)教學設計,我們關注細節了嗎? 賀艷
(27)數學文化教育典例——“有趣的七巧板”教學例談 石丹
(29)“映日荷花別樣紅”——“分數化小數”教學案例對比及反思 趙春玲
(30)課堂有效互動促進思維優化——關于提高課堂對話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徐玉平
(32)在過程中體驗在親歷中建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例談 張云波
(33)在“尋找相等關系”中形成列方程的模型 張琳娜
(34)運用有序思考策略提高學生思維質量 曹敏華
(35)思維教育:數學教學的追求——數學公開課教學感悟略談 陳昌萍
(36)讓計算練習不再枯燥——“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練習教學片斷及反思 馮曉萍
(37)讓學習成為學生的自主需求——聽特級教師黃德忠執教“統計與可能性”一課有感 許廣碧
(38)課堂教學需要“慢”的藝術 高明春
(39)讓“美麗”的數學不再“冰冷”——淺談課堂教學生成的精彩處理 宣建
(40)在交流中進發出思維的火花——“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學案例 吳靜芬
(41)精彩數學課堂演繹真正有效 劉雪林
(42)淺談數學課堂中的問題引領教學法——以“圓的面積”教學為例 劉全姑
(44)以主題圖為依托,使學生張開發現的翅膀 朱艷艷
(45)呼喚高效的課堂提問 石衛娟
&n
bsp; (47)有效導入精彩無限——淺談課堂有效導入的創設 繆亞紅
(48)淺析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方法和建議 李燁挺
(50)如何開發和利用小學數學習題 莫洪宣
(51)談角、垂線、平行線及三角形的教學 莫翠娜
(52)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魯永華
(53)計算教學要把握好“三度” 羅柳青
(54)回歸樸實,課堂后二十分鐘同樣精彩 陶花
(55)巧用情境,讓計算教學變得魅力無窮 蔡守江
(56)創造性運用教材教學應用題 廖延芳
(57)數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和思考 張新
(58)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例析 于海云
(59)讓學生不再“聽”數學 侯小卿
(60)小學數學高品質課堂踐行 王靜
(61)優化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的探索與嘗試 汪迎英
(63)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初探 李榮
(64)中年級學生數學作業常見問題及糾正策略 林希光
(66)小學數學中的簡單速算與巧算 陳銀珠
(67)高效課堂的引路石——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時目標擬定的思考 張小紅
(69)淺談小學探究型數學作業的教學 方逸
(70)生本理念下課堂練習設計“三性” 王浩
(71)養成習慣提升悟性 季國林
(72)淺談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誤區 周建超
(73)用好教材,提高課堂實效——有效教學的一點反思 蔣靜
綜合平臺
(74)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質疑能力 王寶清
(75)從克服心理障礙人手培養學生數學思考能力 蔡錦民
(77)莫道都是粗心惹的禍——談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孔淼森
(78)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訓練 李少娟
(79)開發素材性教學資源發展實踐型作業能力 靳穎
(80)淺談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張素華
(81)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的有效策略 姜海強
(82)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幾點思考 姚齊梅
(83)經驗: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載體 馬紅艷
(84)差錯,讓兒童的思維落地 王加林
(85)數學練習課要抓“實”善“練” 孫妍
(86)數學日記:解讀學生心靈的工具 陳小芳
(87)智慧理答;讓課堂更精彩 相輝
(88)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探討 胡全會
(89)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兩
點思考侏建成 朱建成
(90)探尋數學課堂的動態生成策略 丁江立
(91)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經驗反思 李紅才
(9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思考 張穎
(93)淺談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汪靜
(94)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小學數學學習 徐春林
(95)關于數學課堂資源的思考——從數學課堂中的錯誤談起 王瑾
(96)數學課堂因“問題”而精彩 陳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