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美術教學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術教學是打開審美大門的鑰匙,是溝通學生與審美對象的橋梁。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判斷力,才會以更大的熱情追求美和創造美。能夠欣賞美和創造美是全面發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才能,美到處都有,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發現”美是一種審美的能力,我們要使學生真正認識美、發現美、欣賞美,從而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
一、提高審美能力的意義
l.提高審美能力,可以幫助一個人形成一種抵制丑惡、向往美好的心靈,使自己的格變得高尚優美,并陶冶其情操。如果一個人審美能力低下,那么他就喪失了基本的辨別美丑的能力,就會容易受丑惡現象的影響,不利于其形成高尚的健康的心靈。
2.通過提高審美能力,可以加深其對審美的認識,準確把握審美的標準,正確理解審美判斷、審美趣味、審美思想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可以幫助我們在審美的過程中準確把握事物的內在本質。
3.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感及培養我們的興趣愛好,幫助其營造一個良好的精神上的家園,使其在學習中得到精神的放松,從而提高其心理素質,緩解壓力,提高學習效率。
二、美術欣賞與音樂結合起來
現代教育論認為:教學活動是一種雙向的“知識對流”而不是單向地灌輸。所以雖然音樂是一種藝術門類中最為抽象的藝術,但音樂同樣也是表達情感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如在進行中國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賞教學時,通過蘇州彈詞《新木蘭辭》地放送,請同學們進行瀏覽式欣賞兩張圖片,注意營造一種藝術氛圍,利用聲音的比擬,使學生接受音樂信息的同時,可以在頭腦中使學生直觀的了解認識我國傳統繪畫技法的多樣性,如采用工筆重彩人物作品與線描人物作品比較欣賞,工筆人物與寫意人物作品比較欣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傳統繪畫以線造型的藝術特色,特選了風格迥異的作品進行比較(一般用實物投影或換燈片)。如梁楷的《潑墨仙人》與曾鯨的《李白行吟圖》進行比較欣賞,一簡一繁,各將其妙。學生從中強烈的感受了中國傳統線條的多樣性、生動性,以及一種韻律美,從而激發起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
三、倡導獨立的審美個性,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對同一作品進行審美時,由于學生不同,學生的心境、經歷以及常識和經驗的不同,會對同一作品產生不同的理解與審美意味。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倡導學生應該有自我獨特的審美視角,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與美術作品產生共鳴,從而使審美想象力得到應有的發展。比如我在構建欣賞課時,讓學生對《金黃色的莊稼和柏樹》進行欣賞。我只是簡單介紹了作者概況及作品的社會時代背景,然后讓學生感受作品.要求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思考:畫了什么內容?如何畫的?色彩與筆觸有什么特點?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鼓勵學生都說一下自己的個人見解。學生們有的看到了色彩的明麗與單純,有的看到了強烈的油彩和多變的筆觸帶來的沖擊力量,有的感受到一種令人激動的情懷,有的看到了作者用色塊大膽地表現自然之美,有的體會到了一種生命的吶喊與釋放,有的則感受到朵朵花兒如火一般點燃了生命的強光……可見,倡導學生獨立的審美個性,可以使學生的審美形成多元化、復雜化及深刻化。從而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審美感覺和參與美術課的積極趣味,并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是一切中學學科教學的基本源泉,而在現階段的初中美術欣賞中,多媒體教學模式為我們創造了豐富的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不僅可形象生動的將圖像進行富有色彩的展示,而且可以通過細膩柔和或清新悅耳的音樂,創造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可以充分感覺到美術的藝術氣息,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潛在的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喚醒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感悟,激發學生追求美的內心沖動。例如在欣賞著名畫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將梵高的作品展示,之后播放一段溫和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教師在逐步對梵高本人以及《向日葵》這幅畫的創作背景進行富有深情的介紹:在1888年的法國南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一位畫家在畫室中全神貫注的創作,這幅著名的《向日葵》就是如此誕生,整幅畫猶如閃爍著熊熊烈火,艷麗、華美,同時又給人以厚重、細膩、和諧之感。如此講授,不僅可以給學生創設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學習環境,充分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達到有效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
五、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主觀能動性
通過學生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主動的參與,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自身的潛能,是在初中教學活動中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美術欣賞課中,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一人講授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指派題目或任務,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主體地位,而教師的工作主要是在一旁進行引導,指導學生要從哪些欣賞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
初中美術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學習,引導學生的審美感向,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完善與創新,以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郭凱.初中美術審美教學有效開展路徑探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1(1).
關鍵詞:美術教學;環境教育;理論實踐
從理論的角度出發,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結合環境教學具有獨特的優勢,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保護環境意識,還可以全面發展美術教學的實際意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教育目標。
一、在美術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理論研究
目前,在進行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美術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的講授,忽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的教育。通過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滲透環境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并提高學生的審美觀,讓學生在審視周邊環境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最終達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完成美術教學任務,這樣也宣揚了在美術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滲透環境教育,構建教育目標
只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把環境教學完美地融入美術教學過程中,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國在美術教學中融入環境教學的認識相對較晚,且美術教學擁有特殊的獨特性,在基礎理論上,仍然處于借鑒與不斷摸索階段。根據初中美術課程的特點,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廣泛地吸取多方面的獨到見解,不斷地總結與實地探究,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二)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融入環境教學的意義
在初中時期,美術課程基本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審美意識,在學生原有的藝術素養上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所以這一階段就是美術教育與環境教育相結合的重要階段。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滲透環境教學,并不是只把環境教育加入到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而是要深入探究美術教學對環境教學的作用,才能做到兩者有機地融合。
二、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環境教學的實際意義
(一)以美術教學為基礎,挖掘環境教學的目的
貫徹環境教學的實際意義,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擴展與研究,為美術教材提供素材與資源,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懂得如何保護環境。此外,美術教學是以美術的課程目標為基礎,以要求與準則為載體,擴展學生的思維。在美術教科書中滲透環境教學,使其充分發揮環境教學的實際意義,培養學生重視周邊環境,主動親近自然,愛護自然的態度,讓學生從根本上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結合生活實際,加強環境教育
現如今,雖然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對環境教學有一定程度的涉及,但是,在美術教材中對環境教育的篇幅過于分散與局限,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中學美術教師應當適當地選擇一些身邊的、有針對性的例子,把環境教學有機地融入美術教學中,讓學生從自身的感受來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所以,在生活中樹立環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充分認識到環境與藝術的關系,有針對性地把藝術與環境結合起來,讓美術實際化。
(三)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強化美術教學
游戲對于學生有著獨特的吸引力,所以,美術教學中適當地加入游戲教學,讓學生在游樂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寓教于樂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進行游戲教學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理念。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讓學生對游戲中的環境教學內容有了基礎的認識,且通過游戲進行教學,能夠在無形中培養學生對環境的認識,從而改變學習態度,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構架與環境中各種相輔相成的因素。如在進行角色游戲時,教師根據環境教育的目標讓學生通過游戲了解環境對生命的意義,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周邊環境的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積極鼓勵學生研究環境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由教師引導,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不斷地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體驗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學習美術,來保護現有的生活環境,并付諸行動,從而達到將美術與環境完美切合。
在美術課程中滲透環境教學,讓學生在環境教育中了解環境,走進環境,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所以在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上,充分挖掘美術教材中的實際內容,從教材中發現美術的本質,通過科學合理的辦法,將美術教育與環境教育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實現美術教學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關 鍵 詞:美術教育 專業基礎課 創作能力
高校美術教育專業一般在學生高年級時才進行創作教學,甚至有的學校一直到畢業前夕,需要學生完成畢業畫展時才開設一些創作課程,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美術創作懷有極大的恐懼心理,甚至有的學生不理解什么是美術創作。同時,長期以來,基礎課教學中教材、教法較單一,教師思想觀念、教學方法手段相對陳舊等,也導致學生在學習中一直注重描摹對象,忽視自身創作欲的表現,以惟妙惟肖為最終評價結果。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有一些改變,但是,仍然有一些高校的美術基礎教學還在延續老一套的方法。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都要求對人才的培養需要更注重其創造能力。因此,美術教育教學在強調廣泛學習美術各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積極強調對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
創作離不開創造性思維,一個人必須能夠有不同于他人的想法,其作品才可能有自己的個性。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在文藝創作、科學發現或技術革新等創造性活動中所持有的思維過程。它是在現成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加以構思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是思維和想象的有機統一。WWW.133229.cOM有研究證明,高年級小學生就已經能對自己已獲得的表象作出真正創造性的改造,使之產生自己直接經驗中從未有過的新的結合。中學生抽象思維進一步提高,在渴求創造的愿望推動和鼓勵下,創造想象日益占優勢。作為比中學生知識面更寬廣的高師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充分發揮創造想象,努力培養自己的創作能力是完全可以和必要的。當然,這絕不是說,美術教學連基本功的訓練都不要了,而是要提倡把創作能力的培養融入到所有的各項美術教學內容當中去。高校的美術教育應使學生擺脫教材教法的相對單一、僵化及過多的描摹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學習的同時,始終帶著創造的心態,用獨特的視角、方位,探索的思路、想法,去觀察、體驗和思考,并能夠以獨特的藝術方法表現出內心所感、所想、所悟。
一、在素描、色彩臨摹寫生中嘗試創作
設置素描、色彩基礎訓練是為了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因為任何創造性的構想都要通過精湛的技法手段得以實現。因此,藝術創作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基礎訓練這塊肥沃的土壤,基礎訓練是藝術創造表現的語言,它們相互依托。在訓練中盡量融入創作能力的培養是可以的。例如:在基礎素描的教學中,可以嘗試加進一些能讓學生開啟創作能力過程的具體可行的方式、方法。臨摹可以說是藝術的再度創作過程。我們熟知的吳昌碩先生的“石鼓文”,便是吳老前輩對前人的“石鼓文”再度創作而成的不朽之作。所以我們在臨摹名家作品時,要求不僅能在臨摹中學習、研究,體會畫家當時的心境、創作動機以及畫中各種表現技法,還應對這張畫大膽地加以改變。無論是對其造型,還是畫面的色彩,都可以盡量融入自己的構想,融入自己的體會與經驗。不管成功與否,藝術表現“可貴者膽”,也就是要學生大膽地、不斷地去思考、想象,從而使學生將潛在的創作能力自我發現、自我挖掘、自我表現出來。
在素描寫生和色彩寫生訓練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寫生練習,嚴格一些講,不是去畫對象本身,而是畫對象傳達給我們的深刻感受,不僅僅是單純的外形描繪,也絕不是學會一些無限細節的羅列、拷貝式的描繪、說明圖一樣的記錄,這些都不應該是課程教學的真正目的。應該讓學生能動地、創造性地通過藝術的諸多形式和表現手法,去表現、抒發,根據藝術的規律和審美要求重新安排組織畫面。寫生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試驗和獨創,在原有寫生的基礎上,把自己對生活中許多事物的理解和喜歡的美的東西添加到畫面中去。學生還可以為自己的作品設立一個有主題、有思想內容、有情節的構思等,使其對社會、自然和人類生活的理解認識。通過自己的創造意識反映出來,也使他們在這一行動中,拓展創作能力空間。正如黑格爾所說,“藝術家通過這一形式以豐富的創造力、想象力,直接地表現了他們自己的心靈。”雖然我們培養的是未來的美術教師,但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一種心靈的體驗以及創造力的表現卻是一致的。
二、在設計基礎課程中結合未來工作體驗創作
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是未來中小學美術教師的主要來源,中小學的美術教學中可能有許多內容是需要他們在高校學習時高度重視創作能力的培養才可能勝任的,因為許多教學內容極富創造性。有的中小學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材料,通過粘貼,合理地編排次序,就能做出非常精致的作品。有的則只能依葫蘆畫瓢,進行仿制,這其實就是沒有良好的創作能力的結果,更深一步分析,他們在高校做學生的時候就沒有得到相應的訓練。因此,高校的相應課程就應該在教學中融入創作能力訓練的內容,要求學生勤動手、巧用手制作,更應要求他們學會勤動腦巧動腦,學會構思,把創作能力的培養融合到教學和學習中去,以更能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就業形勢的逐步嚴峻,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也有許多可能從事其他的職業。針對這種趨勢,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緊密結合實踐訓練,在實踐訓練中激發他們的創作能力。比如學校所在地區有一些企業生產家電玻璃面板,面板上需要設計一些合適的紋樣,不僅要符合工業產品制作工藝的要求,更要有創意,使產品既要符合大眾的審美品位又能充分展示個性。我們即時了解到這個信息,和公司進行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在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企業產品的設計當中去。把一些好的學生作品在公司的車間里現場制作,使得他們在短時間里看到自己的作品轉化為產品的樣品,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和成果展示方式,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和心理刺激,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
心理學認為,成就動機是一種推動人去從事、完成自己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并使之達到某種理想地步的內部力量。對學生來講,適時地舉辦一些中小型作業、作品展,利用櫥窗,把學生在基礎課上帶有創作性練習的作品加以肯定和宣傳,從而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創作欲望,激發學生的創作力。鑒于此,在與實踐基地合作的過程中,公司還為教學提供一定的資金,用來獎勵優秀作品。公司會將學生完成的產品樣品進行市場調研,如果符合市場需求,形成規模生產,將對學生的就業和經濟收入都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就不僅僅是針對某個個人,而是對周圍甚至所有美術專業的學生都產生刺激,因為這將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量地滲透創作課題內容,使這一過程始終充盈創作的氣氛,意識到了只有自己用心創作出的作品,才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三、在中國畫基礎教學中灌輸創作的意識和觀念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中國畫基礎課程一般都以白描作為主要教學內容,而白描課程教學大體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傳統經典線描作品的摹寫;一部分是白描寫生的練習,而白描寫生是中國畫認識生活、收集創作素材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國畫練習造型能力和寫實技巧的主要手段,它是有別于西方素描的一種獨特的繪畫表現形式,白描寫生更是成為中國畫學習的必經過程。中國文化是寫意的,中國畫更是寫意的,在白描的過程中,感情就一直和筆的運動融合在一起,創作能力的培養也應該一直貫穿在其中。生活中的動物、植物千變萬化,想全部描畫下來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寫生的過程中要體會物情、物理、物態,有機取舍,集中概括,發現物象美的所在,運用學過的表現方法來組織畫面,啟發學生的創作能力,不用他人的框框去硬套生活,尊重自己的感受。如可以在同類的花叢中選擇理想的形象,移花接木,有的花枝葉子形狀結構松散,可以有意整理它們的聚散等;又如有些葉子有許多葉筋,可以只畫主筋,不畫副筋。這些過程的訓練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創作能力,在反復的白描寫生中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灌輸創作的意識和觀念。
單純的白描寫生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因為限于水平,他們還無法在進行白描寫生時“看”到制作出的最終效果,無法享受到最終的美所帶來的愉悅。因此,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白描寫生稿制作成色稿或根據寫生稿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學生,一方面讓學生理解白描寫生與創作的關系,懂得在寫生時取舍實際就是一種創作訓練;另一方面,使學生感覺到從寫生到創作的距離并不遙遠,一張好的寫生稿就有可能是一張很優秀的創作稿,消除學生對創作的恐懼心理,樹立他們創作的信心。
四、強調教師教學在創作能力訓練中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主導意識的加強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要依賴相應的教材內容;另一方面還要依賴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跟上時代的要求,不論是年輕的教師還是已經工作多年的教授都應該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更新觀念,選擇得當的教學方法。教師對學生思維的導向,切不可呆板教條,界定了框框,必然束縛學生思維的馳騁和個性才能的發揮。其次,教師講課應用實例時,要注意新穎性和科學性,不能盲目和片面,這樣,學生才能從中吸取有意義的啟示和鮮明的借鑒。同時,尤其應強調將創作能力及早地融入到基礎教學當中去,起步越早,創作能力的培養就會越成功。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身上本來無意識的東西,變其成為有意識的東西。在作業布置及作業的評定上要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逐步走向充滿創造力的廣闊空間。尤為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哪怕是在習作中有那么一點點創作的成分都應給予肯定并加以引導,這些都將對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新課改;美術課;教學理念;藝術素質
美術課既能陶冶學生情操,也能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還能增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可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美術課沒有受到應有重視,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教師,應該積極適應新課改要求,大膽變革、不斷探索,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下面是我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幾點做法,僅與大家共勉。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美術課在教學工作中處在弱勢地位,廣大師生認為美術課教會學生一些繪畫技能就行,正是由于此觀念的影響,學校領導對美術課不重視,教學設備嚴重不足,教學場所是教室,教學內容是教材。正是因為這些陳舊的教育觀念,背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也很難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如今是信息化、知識化的快節奏時代,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我們必須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擺脫應試教育影響,讓美術教學快速步入素質教育軌道。因此,在學習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教材時,我采取了這樣的措施:
1.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改變不平等師生關系,改變自己是課堂主角,自己主宰課堂的錯誤做法,而是與學生一起參與教學活動,一起成長,使自己由知識傳授者徹底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不再把“傳道、授業、解惑”作為教學的目的,而是通過多種渠道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美術學習的策略。
2.增進師生情感交流
長期以來,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死氣沉沉,學生沒有激情,沒有創造力,就像蘇聯的教學論專家斯卡特所說的那樣:我們的教學過程很合理、很有邏輯,但是給學生的情感卻很少,這樣培養出學生就不是完整的“人”。因此,在學習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教材時,我特別注重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態度、情感、態度滲透到教學內容當中,使美術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的舞臺。
二、提高自身藝術素質
我們的傳統美術教學是教師畫完示范圖后,學生根據教師的畫法自悟自畫,可是,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深入開展,對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還要有多方面文化修養,這就要求我們美術教師用飽滿的熱情、高度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投入教學當中。因此,在學習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教材時,我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運用多種方法提高自身藝術素質。為此,采取了這樣的措施:
1.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
美術是專業性較強的一門學科,我們教師必須對美術理論、專業技能技法、美學、美術史等專業知識有系統的了解,“站得高,望得遠”,我們的專業水平必須達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學習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術教材時,我常常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專業書籍,向有經驗的老師求教等等。
2.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因此,在學習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術教材時,我總是認真備課、聽課,向其他老師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博眾家之長,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說:“游戲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有效途徑。”馬可連柯也提倡讓孩子通過游戲認識事物。興趣也是我們參與活動和認識事物的積極傾向,是學習與創作的動力,在我們的美術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因此,在學習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教材時,我總是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課堂吸引力,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美術。為此,采取了這樣的措施:
1.誘發學生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個人積極探索新鮮事物的傾向,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動力,一個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有創新精神。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常常根據學生特點,運用恰當措施,誘發學生好奇心。例如,在學習《在美術世界中遨游》時,我這樣問學生:什么是美術?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問題,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運用游戲教學法
有人錯誤地認為美術課就是圖畫課,教師示范,學生臨摹就行了,其實,這種呆板的方法是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因此,在學習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術教材時,我常常把游戲寓于繪畫當中,以此激發學生繪畫的積極性。因為游戲是青少年喜愛的活動,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常常創編美術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完成美術學習。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色彩帶給我們的感受,我讓一名學生走上講臺,背對老師,下面的學生根據老師出示的不同詞語出示不同色的卡紙,讓講臺上的學生猜,學生正是在有趣的游戲中掌握了枯燥的色相知識。
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美術教師,只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由發散思維,才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因為,美術教學具有獨特性,要想上好美術課,就應該盡快適應新課改教學理念,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相信,在我們教師的努力下,我們的初中美術課一定會更加多姿多彩,我們的學生一定會越來越喜歡上美術課。
參考文獻:
[1]孫琳.對基礎教育中美術教學現狀的透視與思考.泰安師專學報,2008(02).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改革傳統美術教學
一、傳統初中美術教學所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多數美術教師仍然使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過分強調學生的模仿意識、模仿能力、作業結果。而忽視了對學生審美、合作意識的培養,課堂往往被視為孤立的、個體化的活動,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大多缺乏交流合作,導致學生的競爭意識扭曲。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實現新課改下初中美術教育的初衷。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在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初興,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由于合作學習能有效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大面積提高學生技能,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以及良好的認知能力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相比于傳統美術教學來說,可以更好改善課堂內的氣氛,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認知等。并且逐漸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策略之一,這些都不是傳統教學方式所具有的。
三、初中美術合作教學的策略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與新課改的改革方向相符,現在的教學方法不能以學生的發展作為主體思想,初中美術教學不能與新課改的目標相適應。而合作教學提倡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順應了新課改的思想。以下探討在初中美術教學現狀下,如何正確使用合作教學完善教育體系。
(1)正確選擇合作學習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形式。合作教學的形式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課前協作式、課內討論式與課后研討式。
①課前協作式。課前協作式是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在課前將一個任務分解成多個子任務交給合作小組里的各個成員,通過匯總每個小組成員的任務結果組成完整的任務。比如畫一幅畫之前,讓小組成員各自圍繞畫面構思其中部分。
②課內討論式。在課內通過小組成員經過明確分工后,發表各自看法、意見最終完成學習任務的合作方式稱為課內討論式。課內討論式可以讓學生針對問題自由發表看法,也能吸收他人的看法。
③課后研討式。課后研討式是為了完成學習的需要、課內沒有解決或了解的問題所做出的課后合作學習、互相幫助,能夠很好提升整體學習氛圍。
不同的合作學習形式適用于不同的學習內容,在初中美術教育中,需要老師根據教材的要求,合理計劃采取何種合作學習形式才能正確發揮其作用。
(2)正確建立初中美術教育中合作學習的目標。合作學習的目標貫穿合作學習的全過程,是教師制定和開展合作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合作學習目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
(3)合理設計合作學習過程。確立了合作學習的目標后,應該針對其設計出合理的合作學習過程。包括小組活動如何展開、小組的活動時間、教師的講解時間等內容。只有制定了科學的合作學習過程,教師才能充分把握合作學習的進程,全面考慮合作學習的需求。從而對合作學習做出調整,促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
(4)保證人人參與。初中美術教育注重的目標是鍛煉學生美術時間能力與審美能力的培養,理論的傳授是次要的。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提升學生的動手性、創造性,發現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所以應該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手能力、話語能力的活動中來,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持續地發展。
(5)改變教師角色地位。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作為一個示范者、引導者、傾聽者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而不是以教學者的身份指點與評價合作教學的過程。教師對自己角色的多重塑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使學生愿意參加到合作學習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6)合理把握課時。學生要成為教學的主體,需要足夠的參與時間。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教學課時,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便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準,在課堂教學里少講,精講才能留出更多學生參與的時間。
四、結束語
初中美術教學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其教學重要性不易被初中階段的學生理解,而這只能靠初中美術教育工作者來引導解決。總之,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沒有合作的課堂教學,不是優秀的課堂教學。合作學習,正是新課改所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合理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可以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動手能力與審美能力。激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不僅如此,教育工作者還應不斷探討研究,發現更加有效改善美術教學現狀的方式。
參考文獻:
[1]蔣若淑.美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探討[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0(07)
[2]肖慶華.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新課程(中學版),2011(01)
[3]葉娜.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學生之友(小學版)上,2012(01)
>> 基礎美術教育中的環境教育滲透研究 美術教育的研究 幼兒美術教育研究 對中美兩國小學美術教育的比較研究 基礎美術教育“互動式”教學策略研究 高師美術教育專業與基礎美術教育的“對接”之思考 基礎教育中的美術教育 淺談基礎教育中的美術教育 淺談農村美術教育研究 當代美術教育觀念研究 縣直小學美術教育現狀研究 初中美術教育實踐研究 中國傳統美術教育研究 方法學與美術教育研究 中德當代美術教育比較與分析 中國與日本兒童美術教育比較 劉海粟、徐悲鴻美術教育模式比較 中外美術教育觀念比較分析 管窺當代河南農村基礎美術教育 中學美術教育基礎教學方法新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015-9-28]
[5] Melanie Hall.Teachers are the happiest workers in Britain, says survey[N].Education News. [2013-4-29]
[6] 人力Y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 [2016-08-30]
[8] 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9] 胡知凡.全球視野下的中小學美術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0.
[10] DCMS.The Culture White Paper.[EB/OL].https://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10799/DCMS_Arts_and_Culture_White_Paper_Ac
cessible_version.pdf[2016-03]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感知與欣賞;淺析
對美術教學中的感知能力與欣賞能力來進行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更是為了通過美學的這種鍛煉來提高個人的身心修養。用藝術來渲染學生的內心世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與藝術品味,也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水平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初中生的美術教學活動總體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加以改進的話能夠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我國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
整體上來說,我國對于美術教學的開展從形勢上來說是逐漸加大比重的,現在全國范圍內的初中基本上都普及了美術教育教學,不過這也僅僅是從表面形式上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成果方面還有很多不足。我們調查發現,我國初中生的美術教育教學雖然覆蓋的范圍比較廣泛,但是在美術教育的師資力量與課時分配等方面參差不齊,沒有達到一個比較均衡的水平。在一些條件好的初中學校里,美術教育的課程更專業化,涉及到的內容也更全面和豐富,老師的從業資格更高,對學生的美學感知與欣賞指導都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
不過在一些普通的初中學校里,受到應試教育的限制和師資力量的制約,課程內容較為簡單,沒有更深層和豐富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引起不足夠的重視。
二、影響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感知與欣賞的主要因素
1.教師本身的美學素養與教學理念
美術教育教學和常規的語文、數學的知識教育有所不同,它尤其要對學生的感知能力、欣賞水平進行提高和培養,這就需要老師本身對美學的審美觀念、美學理論、欣賞角度和審美感受等等比較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這不像具象化的概念那樣可以生搬硬套,也不像普通的文化知識可以表面化的理解。因此,需要老師本身對美學審美水平、欣賞水平等都有較好的理解和領悟。
2.學校的政策導向作用
初中各門課程對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初中是各學科打基礎強化學習能力的階段,特別是涉及到升重點高中,涉及到考大學,所以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們都特別看重初中教育。但是,美術這類相對而言對考試升學沒有多大影響的學科向來不太受重視。因此,若想要提高初中生的感知與欣賞能力,就需要學校制定更為合理的教學規劃,保障學生可以認真、系統的獲得相關教育培養。
3.學生群體的認知與熱情
當前初中生群體的性格特點更加趨向于自我,因為都是00后,而且大部門都是家里的獨苗,這就造成孩子的成長環境中形成了自我的觀念行業意識,對任何事的判斷和選擇都是以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做判斷。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利用好初中生的這種心理就很難贏得學生群體的認可。如果學生們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師的美術教育教學活動,再好的師資力量和教育教學資源也無法發揮作用。因此,充分考慮初中生的群體性心理特征因材施教非常重要。
三、如何做好初中美術教育教學工作
1.豐富課堂內容和形式設計
對美術感知能力與欣賞水平的教育,單純依靠課本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建議充分利用多媒體系統來完成教學規劃,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投影和集體觀賞討論來了解一幅作品存在的藝術魅力與藝術特色,從而建立起學生群體的審美習慣與審美能力。國內外美術作品的經典之作、大家之作數量繁多,通過在課堂上實地開展觀摩考察,可以讓學生們對美術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展話題討論,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相信會有更好的教學成果。
2.融入生活化的美術元素進行教學
美術藝術無處不在,如果只是拿出一些經典美術大師的作品來解讀,難免有些枯燥乏味。如果能夠融入一些生活中的元素想必會好很多,像現在的初中生普遍都有很深的網絡文化情結,喜歡動漫、喜歡cosplay、喜歡各種時尚新穎的設計,這些都是和美術有直接關系的。如果老師能夠把一些美學的理念、審美觀念、概念和流派的內容融入到這樣的生活元素中進行講解,想必也能激發學生們的熱情與積極性。
3.在考試環節適當的加重對學生美學素養的考察很重要
傳統的中學美術教育過于注重知識性內容的考察,這對學生來說沒有實際意義。不如增加對學生審美素養、審美形態的考察,從而激發學生對美學作品的領悟和解讀,提高學生善于從多角度去審美和思考。在考試的題目設計上有所偏重,教育機構也要適當的提高美術考試成績在考高中、考大學中的比重,這才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與動力的最好方法。
結語:對初中生進行美術教育教學,要從課堂內容、教師觀念和素質養成等多個方面來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只有提高學習美術課程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注重對美術感知和欣賞的培養,才能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提起足夠的重視來。以調整美術教育教學的結構和模式為主導,對于提高學生的感知與欣賞能力更有效果。
參考文獻:
[1] 宋東清,徐建奇,劉電芝.合作學習中“責任擴散”效應的分析及教學對策[J]. 教育科學研究. 2003(02)
[2] 陳曙光,周興國. 新課程的意識要求:從教學意識到課程意識[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7(02)
[3] 尹少淳. 基礎美術教育改革正在進行時——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改革綜述[J]. 中國美術教育. 2002(04)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遍校園,有關新形勢下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課題研究是每一位教師都在關注的話題。依據新課程改革要求,嘗試對初中美術課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人文精神的滲透以及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等問題展開具體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美術;教學思考;多媒體手段
素質教育觀念全面普及的今天,美術教學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初中美術教學必須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教學方法,以適應新課程教學改革需要。那么,開展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究竟應當如何體現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提升美術教育質量呢?
一、多媒體手段的應用
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是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舉,同時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趨勢。組織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創造性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上升到一個新階段。
以八年級《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一課教學為例,備課時,教師可根據主題內容進行教學資源搜索,選用《蒙娜麗莎》《自畫像》《宮娥》等文藝復興時期圖片制作成專題,對這些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現方法進行評述。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展示,學生不僅可以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還可以對文藝復興時期生活場景、歷史人物、時代背景有詳細了解,從而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立體的認識。
多媒體手段具有形象直觀、豐富生動的特c,采用多媒體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美術興趣、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拓寬思維廣度與深度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華而不實的課件、喧賓奪主地濫用多媒體,只會分散學生注意力,無益于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在借助多媒體手段開展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適度與適量的原則,切實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有策略地選用多媒體技術,以免本末倒置、適得其反。
二、人文主義精神的滲透
“以人為本”是貫穿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注重人的發展、培養人文主義精神也是美術學科的重要思想之一。美術教師應當將初中美術課程教學上升到人文學科的高度,變狹義的美術教育為廣義的美術教育,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豐富美術情感。
例如,在對一些中外優秀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美學與歷史學、地理學、風俗學、文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知識相互結合,滲透人文主義教育,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以王羲之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欣賞為例,教師除了從美術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之外,還可以結合書法家王羲之的生平經歷、藝術修養、文學造詣以及蘭亭自然風光介紹等角度切入,從而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學藝術作品的喜愛,升華美術情感。
美術課程在培養學生人文主義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行之有效的人文主義教育滲透對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具有重要的意義。細看現階段初中美術課堂人文素養培養方面的教育,不難發現,教師的關注明顯不夠。人文性的影響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般的教育,教師應當對這方面的教育引起必要的重視,加強對人文主義培養的教學策略研究,促使學生感受美術跨越學科帶來的巨大人文力量,實現美術課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
三、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
縱觀當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現狀,筆者發現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教學評價標準單一,缺少多元評價體系。這種以考試成績簡單化分學生美術水平的評價方式挫傷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造成了損害。
為進一步轉變教學評價不利局面,美術教師應當采取等級評價與書面評語相互結合的方式,依據不同學生學習情況實施多元評價。以100分、60分等考試分數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評價標準必須轉變,可以嘗試使用“優秀、良好、一般”這樣的等級評價標準實施教學評價。出于不打擊學生學習興趣這一目的考慮,即便個別學生美術作品完成效果不佳,教師也不要直接批評,而是采用激勵性評價,委婉地給予建議。例如:“你的想法非常不錯,但是色彩運用方面較為一般,老師認為如果色彩再豐富一些、構圖方面增強一點,那么出來的效果一定非常優秀。”這些激勵評語可以增強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信心,為下一次美術學習鋪墊良好的心理
建設。
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組織學生對教師展開評價、學生之間互評、學生自評,從學生處獲得課堂教學實施的情況反饋,同時讓學生在評價他人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培養審美能力和評價能力,起到互相交流的學習效果。
以上是筆者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的幾點體驗與感受,以期與諸位教學同行共同探討新教學理論,促進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 初中美術教學 新課改 合作學習
大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美術教學,過分強調培養學生的模仿意識和模仿能力,過分注重學生的個人作業和學習結果,還沒有認識到對合作意識與技能的培養的重要性;學生也養成了一種扭曲的競爭意識和與之相應的利己行為,同學之間缺少關心,更缺少互助協作。這種教學模式既不適合初中美術課程的特點,又很難完成初中美術教學目標。因此,對傳統的美術教學進行系統的改革至關重要。下面談談我在新課改中的點滴體會和做法。
一、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教師授課過程看,初中美術教師授課過程過于形式化,先進行課堂導入,然后是繪畫知識與技巧講解,臨摹,最后考核,幾乎每節美術課都沒有脫離這個模式,致使過程形式化、單一化;從教學觀念上看,相當數量的教師缺乏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只是教師按部就班地照教材授課,而不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和接受能力,很少考慮學生如何學學得好的問題。這種枯燥的單向信息傳遞很難保證溝通的效率,也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合作學習的提出及實施的必要性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作為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中,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目前我國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以具體學科的實驗研究為主,而在中學美術教學,特別在初中美術這一非重點學科中的研究與應用很少。
通過合作學習,首先,學生能樹立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更為重要的是學會在合作中獲得進步的持續的自我發展方法,從而能在未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通過合作學習的多邊互動機構,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掘教育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調動教學體系中的各個資源,使課堂教學在師生密切配合協作的過程中達到最優教學效果。最后,合作學習不僅能強化傳統教學中的認知功能,而且能促進學生的品質發展,不同特點的學生通過完成共同的任務和目標這一合作過程,其思維、辨識、分析、表達及創造力都能得到全面的培養。
1.確定初中美術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
有關于合作學習形式的研究成果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學科和內容。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考慮采取什么樣的合作學習形式。其主要形式包括小組長發言式,推選組員發言式,各抒己見式。經過各個小組學習后,在全班進行交流(一個小組為主,其余的小組補充質疑),達成共識,達成一致,教師做最后總結。
設計合作學習的目標。學習目標在合作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貫穿于合作學習的全過程,是引導教師設計和開展合作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合作學習的過程設計,要考慮的是合作學習過程的整體,包括教師講解的內容和時間,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間,小組開展活動等因素。這樣,就能從整體上把握合作學習的進程,根據合作學習活動的需要靈活調整,為合作學習有效性奠定基礎。
2.獨特審美及視角策略。
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每位學生不同的審美體驗,小組中如果不能達成統一意見,則可以開展小組內容的評比或者辯論,要求每位同學都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思路,鼓勵具有創新性的觀點出現。面對不同審美體驗,教師絕不能采取壓制策略,而應該采取鼓勵策略,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創新意識。
3.人人動手策略。
初中美術課程注重的是美術實踐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而不是美術理論的傳授。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所以合作學習應該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動手參與的機會,而不能產生話語霸權乃至動手霸權。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把這一點同其他幾點策略很好地聯系起來,在合理分組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小組成員內部的差異性,以及如何分配小組任務,等等。
4.教師有效調控策略。
引導學生建立并強化“主體意識”。遵照“生本教育”觀,學生在教育中處于主體地位,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在合作學習整體設計構架下,啟發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從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感知入手,學習創作、表達、實踐自我展現的過程,最終在精神層而體驗到文化的價值和情感的傳遞,得到情感的共鳴和人格的完善。把握課時,留足時空,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學生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獲得足夠的參與時間。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能有效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激活他們在學習上的主動性,發揚團隊合作精神,自覺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成功的學習理論,非常值得我國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鑒。
5.面對教材,要靈活處理。
新課改后的初中美術課本有了很大的改動,從全體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材的選材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傾向于全體學生發展的需要。我們肯定地說教材的指導思想很好,但僅僅一本薄薄的美術課本,讓其完成“面向全體學生”的任務談何容易。僅從課本的選材出發,從農村學生角度考慮,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使學生僅靠教材內容認識不到美術的“美”,體會不到美術課的樂趣所在。例如,初一下冊課本第四單元的活動四《表演插花大賽》,對于農村孩子來說,他們不可能買來這么多的鮮花、花泥、花盆來試插(除非他們家是開花店的)。這時就要求教師能夠靈活處理教材內容,我們雖然買不到教材中提到的那么多那么好的花,但在農村的田野里有野花、野草,這些東西不需要花錢,還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可動員學生收集野花、野草制作花籃。例如,初二下冊《設計、實踐、體驗》課中,要求學生在多次修改和調整的基礎上,繪制完成室內效果圖,不要說學生一節課根本無法完成,就是幾節課也難以完成。這樣的課專業性太強了,沒有一定的專業技能的教師授課就會有很大困難,學生更會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如果這一課由“繪制課”改為“口頭設計課”,讓學生互相交流怎樣設計自己的房間,學生對此既感興趣又能暢所欲言,心情愉悅,又怎么會出現“繪制”中的恐懼與“強人所難”之色呢?再者,美術課屬“精簡”“超薄型”,但里面有相當一部分圖片從中學生的年齡特征來考慮有點空洞無用,或展示別的學校學生制作場景,或出現某種氛圍,學生從課本上對所學的內容僅僅停留在一個很膚淺的、概念型的認識層面上。編者應多展示一些學生作品,或增加一些有關歷史背景知識的介紹及相關圖片資料,把書編得再細一些,更有針對性一些,或者可選擇、可參考的空間大一些,更能體現地域性,以貼近學生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梅玉潔.美術課中如何讓合作學習更有效[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