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經濟的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信息經濟;網絡信息經濟;網絡信息資源管理
一、信息經濟與網絡經濟
在經濟理論中,信息是一種公共產品。申農把信息定義為不確定性的減少,這便是信息經濟學的起點。而作為網絡經濟的起點,計算機網絡是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聯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信息經濟是以高技術為物質基礎,信息產業起主導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識、智力的一種新型經濟。對于網絡經濟的含義分為兩類:第一類認為網絡產業即為網絡經濟,網絡經濟就是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產業群;第二類認為網絡經濟包括社會再生產各環節在內的一個總體經濟的概念。二者都是對新經濟形態的描述,表達的對象是一致的,主要是看問題的角度和強調的重點有區別,信息經濟強調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在經濟中的重要性,而網絡經濟強調信息及其技術與經濟的網絡化特征和效應。
二、網絡經濟的內涵
從經濟形態和規律角度來看,網絡經濟是一種新經濟形態。作為信息經濟的產物,與傳統物質經濟不同,網絡經濟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基礎經濟形態和結構。網絡經濟更關心信息商品、版本劃分、網絡效應、路徑依賴、鎖定、正反饋、電子版權、競爭與合作、信息政策等這些在傳統經濟領域和信息經濟初期沒有的新事物、新規律。
從產業經濟的發展變化來看,網絡經濟的主體是網絡及其相關產業。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CREC)1999年的研究報告把以因特網為核心的網絡經濟分作:網絡基礎結構層(Internet Infrastructure)、應用基礎結構層(Internet Applications Infrastructure)、網絡中介服務層(Internet Intermediary)、互聯網商務應用層(Internet Commerce),每一個層次都有其代表產業和公司。
從商業模型的角度來看,網絡經濟促生了電子商務和虛擬市場。一般來說,電子商務就是指計算機與電子網絡基礎上,利用現代電子設備和軟件實現商業交換和業務管理的全過程。虛擬市場是伴隨著因特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市場環境,是網絡環境的產物。在虛擬市場中既有對現實市場的模擬,又有全新的交易規則和交易體驗。根據梅特卡夫原則,因特網的價值會隨著用戶的增加而呈平方級的增加,所以網絡經濟對社會實際的經營活動影響潛力不可估量。
三、網絡經濟對經濟理論的影響
網絡經濟對經濟理論的影響源于網絡改變了社會信息交流的模式,進而改變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運動規律。在這些改變中,較明顯的有2個方面。
(一)挑戰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在工業社會中,邊際收益遞減是普遍的經濟規律在網絡經濟中邊際收益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顯現出遞增趨勢,這種特征來源于信息的共享性和信息產品與信息服務消費的非競爭性。網絡經濟的主要產品是信息產品,它可以零邊際成本大量復制生產,而每一份信息產品的價值并不因此而降低,從而在信息產品生產領域,網絡經濟表現出強烈的邊際收益遞增特性。
(二)對市場均衡、壟斷等產生重大的影響。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有著特殊的成本結構: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產出規模越大,平均成本越低。在網絡經濟中,供求難以均衡或即使均衡也不穩定的特點不僅使市場充滿了不穩定性和風險,也增加了確定信息產品和服務價格的難度,產品的價格更多地由市場的需求曲線和市場結構所決定。
四、國內外網絡經濟學學科發展綜述
國外網絡經濟學研究起步早,并且已經取得了許多階段性成果。謝伊提到網絡經濟產品區別于傳統經濟產品的四個重要特征:互補性、兼容性和標準;消費外部性;轉移成本與鎖定;生產的顯著規模經濟性。他以博弈論為分析工具,按產業類別講述了軟件產業、硬件產業、電話、廣播、信息市場及其它網絡產業。
國內學者將網絡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進行了比較。紀玉山等指出網絡經濟是一種知識經濟,網絡經濟不會改變和取論經濟學揭示經濟本質的規律,但在經濟現象形態上會拓展應用經濟學研究的新領域。周朝民針對網絡經濟這一新興現象進行理論探討。他認為網絡經濟學較之傳統經濟學,特別是西方經濟學,有其獨特的理論基礎。黃宗捷等(2001)介紹了網絡經濟和網絡經濟學、網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的關系、電子商務、網絡經濟的十大瓶頸等。濮小金、司志剛介紹了網絡經濟的概念、特征、基本理論,網絡產品生產、營銷、網絡壟斷和競爭,網絡經濟對社會的影響及網絡安全問題等。
五、存在問題
沒有將網絡經濟學與網絡實務區分開來,大部分學者的著作內容有關網絡實務,不講隱藏在網絡經濟背后的經濟規律和原理,網絡經濟學學科內容與名字相去甚遠。
已有的研究是零散的,沒有系統化。個別教材或教學也講了網絡經濟學原理,但宏觀的多,微觀的少,不系統、不完整。宏觀知識多,微觀知識少,并沒有形成一個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和概念體系,也不適應經濟形勢發展需要。
我們應把與相關學科交混、粘結在一起的網絡經濟學從這些學科中剝離出來,確定網絡經濟學獨特的研究對象、目的、任務、方法和理論框架應該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針對國內外網絡經濟學教材偏重實務、很少講原理的現象,國內外學者應抽出隱藏于網絡經濟背后的規律、定理和原理。研究中要更側重于微觀,并且重點應放在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微觀經濟學未探討或未做深入探討的問題上面,對網絡經濟產品的特征進行詳細論述。網絡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內容、定理、規律等,是不可能在短期內規范出來的,需要在長期的實踐和學術爭鳴中形成。因此十分有必要介紹解釋網絡經濟現象的不同觀點。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經濟;信息經濟;電子商務
近幾年,網上購物已經發展成為人們生活進行購物形式的主旋律。各大商業網站在近幾年雙十一和雙十二的購物狂歡節的設定,促使各大商業網站的銷售量逐年增加。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式多樣化,電子商務依托的媒介形式有很多,例如微信、微博等形式。網絡經濟與信息經濟、電子商務之間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此,本文筆者作出如下論述:
一、網絡經濟與信息經濟、電子商務的概述
1.網絡經濟
從經濟學的范疇來講,網絡經濟是信息產業中的部門經濟。網絡經濟包含的范圍很廣,其主要是指通過通信網絡、電子計算機網絡等各個網絡部門所進行的一切經濟活動。這些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進行網絡建設所需要花費的費用和網絡建設所賺取的收益,在網絡所購買到的商品所進行的生產、交易的過程。網絡經濟從更加寬泛的角度來講,網絡經濟就是在現代技術的通訊網絡和電子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各種網絡資源的合理配置的綜合性全球信息網絡的經濟活動。全球范圍內的經濟活動不僅包括一些生活用品的生產與銷售,也包括一些金融活動和一些非物質的經濟形式。網絡經濟是網絡型的經濟活動。
2.信息經濟
伴隨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和提高,經濟形勢不僅存在于傳統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的形式,新型的經濟形式即是信息經濟。信息經濟的產生于近幾年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在一般情況下,信息經濟有兩種含義,一種信息經濟是指信息社會的經濟,是建立在社會經濟角度理解和闡述的。另一種信息經濟是指信息的相關部門的經濟。
3.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的主要是指通過因特網所進行的商業交易活動,目前主要包括微信和微博等形式所進行的商品銷售以及相應的貨物配送和售后的客戶服務。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繼支付寶中的余額寶的產生之后,各種電子銀行、證券等金融商務如雨后春筍般產生和發展。電子商務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其所構成的電子商務逐步向多元化和系統不斷豐富的經濟交易形式。
二、網絡經濟與信息經濟、電子商務的關系分析
1.網絡經濟與信息經濟、電子商務的聯系
(1)信息經濟包含網絡經濟
網絡經濟的形成概念中其信息產業為其形成的主導產業經濟。網絡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以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由此可見信息經濟中信息是一種經濟資源存在于網絡經濟中。信息經濟與網絡經濟在電子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推動下,促使其發展方向和目標相同。
(2)電子商務是網絡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
網絡經濟的形成的過程中,其互聯網使其發展主要依托的媒介,電子商務作為其運營過程的主要經濟形式。電子商務包含的內容較廣,其內容涵蓋了各種商品的生產、銷售等過程以及各種金融行業的交易與服務。電子商務所涉及的層面較廣,主要是針對互聯網中的各種交易過程接觸到的層面。
2.網絡經濟與信息經濟的區別
(1)網絡經濟是一種較為新型的經濟形式
網絡經濟的整體的運行過程中,從其產生到現在的發展程度,其已經形成一種完全符合自身的運行規則和運行規律。其形成的經濟形態與傳統方式的經濟產業形態有所不同。傳統產業經濟形態包括農業、工業、信息和知識經濟產業。這些傳統的經濟心態的涉及面以及所跨的地理領域與網絡經濟相比,沒有其涵蓋面大。網絡經濟的處理程序簡單迅速,促進了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進步。網絡經濟給國際各個行業提供了聯系和互相了解的平臺信息,為國際中各種商業交易能夠在網上進行,提高了商業交易的工作效率。由此,網絡經濟于新的時代而言,其具有自身發展的新型經濟形式特點。
(2)網絡經濟與信息經濟產生的時間不同
網絡經濟和信息經濟不是在同一時期或者同一時間產生的,網絡經濟是在信息經濟發展一段時間之后所產生的一種經濟形態。信息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網絡經濟的形成和發展。網絡經濟的涵蓋內容中包含信息經濟中的信息。網絡經濟在進行全球的信息大融合的過程中,信息量的巨大促進了信息經濟的不斷提高。網絡經濟和信息經濟產生的過程中,盡管在產生的時間方面并不一致,但其包含的信息內容是相互融合的,使其信息網絡的建設和發展具有綜合性。
(3)網絡經濟不同于信息經濟的研究出發點
信息經濟的研究出發點主要是建立在對信息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在進行對網絡經濟的研究過程中的出發點主要是建立在對經濟活動主要依托媒介為其研究的主要切入點。
3.電子商務對網絡經濟的推動作用
電子商務在網絡平臺上為市場經濟開辟了重要的經濟運行方式,電子商務將實體市場轉移到網絡中,將大量的信息流通過網絡高速、高質量、高效的呈現出來。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促使市場中各種商品的數據信息通過網絡平臺展現在買家眼前。買家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多家電商的比對,最后進行購買的交易電子單據下達。既減少了買家購物時所需要的時間,又提高了買家購買產品的質量。電子商務物流的運行情況,電子單據有準確的跟蹤信息,為買家提供物流更為放心的信息數據。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和對其內容的不斷豐富,能夠對網絡經濟的發展有推動作用。電子商務的涵蓋內容包括國際商務交易的金融和產品交易,對電子商務的信息量的擴大和電子商務的經濟形勢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網絡經濟整體經濟體系的進步和發展。
三、網絡經濟推動信息經濟和電子商務的發展
進入21世紀以后,信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促進了信息經濟的高速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提高和高速普及,促使了網絡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電子商務在網絡經濟的帶動下不斷發展,促進了國際信息的融合與國際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是給人類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突破。電子商務在市場經濟競爭體制中,其已經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競爭機制。電子商務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網絡和信息。電子商務的資源優勢配置,即是對信息的處理、整合、分析的過程。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信息經濟的發展和網絡經濟的發展都會起到推動和引導的作用。網絡經濟與信息經濟、電子商務之間的關系是交錯相容的,其為互相扶持的關系?,F代社會的發展是完全面向網絡經濟的發展形勢,信息經濟與電子商務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系。網絡經濟在電子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的推動下,其整體綜合技術能力的提升,促使網絡經濟各種經濟形式的不斷發展,從而實現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的迅速提高。
四、結論
我國經濟水平在不斷提高,網絡經濟作為一種區別于傳統經濟的經濟形式,需要從我國具體的國情出發,對我國具體的經濟形式進行深入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在電子商務的經濟內容和商業經濟的媒介上進行研發和創新。我國在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其市場潛在的市場營銷的機會很多,值得很多創業者和已成型的電子商務企業進行研究和開發。電子商務為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提供了企業在推動自身的發展的前提對市場不同領域的關注和開發。網絡經濟時代下的信息經濟內容包含大數據的信息內容,信息包括很多市場發展的各種數據,能夠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對市場的開發提供更為準確的信息依據。在我國政府提供很多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更新電子商務的應用媒介,提高電子商務媒介的高級智能應用,推動網絡經濟的迅速發展,從而帶動信息經濟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周靜.網絡經濟下電子商務新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5,11(03):121-125.
[2]殷佳迪.網絡經濟對稅收的影響極其應對措施分析――以C2C電子商務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5,13(26):266.
[3]張晨必.試論我國外貿經濟管理與電子商務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0(32):151.
[4]毛海英.淺談網絡經濟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的影響[J].科技廣場,2014,09(10):151-153.
關鍵詞:網絡經濟 基本屬性 原基生產 原基材
網絡經濟的基本屬性闡釋
網絡經濟的基本屬性問題關系網絡經濟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對這一問題的科學解答,是我們推動網絡經濟沿正確道路發展的前提和條件。我們曾經認為網絡經濟是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經濟;也曾認為網絡經濟是由信息產業和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或是以人力資本為主要推動要素的經濟等等。
但是,作為對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基本屬性問題的認識,上面的解答顯然是不夠深刻的。對網絡經濟基本屬性問題的科學解答,首先需要從哲學的層面來解決一般方法論問題,即對客觀存在必須把握其本質和內容,必須掌握普遍的聯系和內在的發展。其次應從經濟層面來解決兩點:第一,網絡經濟仍然是以物質資料生產為核心的,物質資料生產決定交換、分配和消費。而消費,特別是物質消費是生產、交換、分配的前提和基礎,供給和需求仍然是網絡經濟不可回避的中心問題。第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中心,金融運作和金融創新在網絡經濟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創新是網絡經濟的基礎。再次應從科學技術的層面來解決動力問題??茖W理論的發展所推動的技術革命和不斷的技術創新是網絡經濟的突出特征,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具體表現,它構成網絡經濟的起點。所以,對網絡經濟基本屬性問題具有前瞻性的科學解答,是把一般方法論、經濟性問題、科學技術性問題有機統一起來而形成的。
根據上述要求,筆者認為,網絡經濟的基本屬性依然是以物質資料生產為基礎,與傳統經濟所不同的是,網絡經濟的物質資料生產是原基生產。所謂原基生產,是建立于技術革命和金融創新基礎上的,以滿足人的物質需求為基點的多樣化消費,并以原基生產為內核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活動及關系的總和。該基本屬性有三個要點:技術革命、金融創新的結果和過程是網絡經濟的必要條件和基礎,但不等于網絡經濟本身,目前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電子貨幣、電子商務等是網絡經濟的先導,是網絡經濟基礎建構的表現;物質需求是人類需求的基礎,不論社會經濟形態如何變化,這一性質不會改變。所不同的是新的社會經濟形態必然使物質需求的范圍更寬、要求更高,物質需求的供給將更充足,物質財富不斷地涌現,非物質需求在總需求中的比例不斷提高,新的非物質需求多樣化;原基生產是網絡經濟的內核,原基生產決定網絡經濟的交換、分配、消費的活動及關系。
網絡經濟基本屬性的內在規定性
網絡經濟基本屬性就是原基生產。那么,原基生產的內在規定性就是科學解答網絡經濟的關鍵。為便于內在規定性的研究,本文設定原基生產就是以原基材為勞動對象的生產,并且假定:原基材不存在科學技術的障礙,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能發現并實現原基材;原基材的產生不存在社會機制和社會倫理的制約;原基材及生產是一個有序的、漸進的、長期的過程。所謂原基材是一種同質的勞動對象,是用所有物質都可以轉化而成的,具有一般通用性的、同質的物質材料,或者說有無限多樣性使用價值的產品。從定義中可以看出:原基材是勞動對象,因而不是最終消費品,是中間產品,是一種生產資料;與傳統種類繁多的中間產品或生產資料不同,原基材質上是完全相同,因而只有一種;原基材可以由所有物質(任何物質)產生或獲得;原基材有無限多樣性的使用價值,可生產所有最終消費品。
設:B代表原基材,B的同質集合為:
B={b1,b2,b3,... ,}bn(1)
式中,b1,b2,b3,... ,bn為原基材的物質材料(產品)因素,且有b1=b2= b3=...=bn,即b1,b2,b3,... ,bn完全同質。(1)式為原基材的數學表達式。
從相互聯系中能更進一步理解B,又設M代表非原基材,C代表最終消費品,M和C的集合分別為:
M={m1,m2,m3,...},mn
C={c1,c2,c3,...},cn
式中,M所代表的非原基材就是用于生產原基材的物質材料因素,但不包括滿足有效需求的最終消費品,m1,m2,m3,...,mn為若干不同形態的物質材料因素;C表示由原基材形成的最終消費品,c1,c2,c3,...,cn為若干不同形態的最終消費品。B、M、C的關系有公式:
{m1,m2,m3,...},mn={b1,b2 ,b3,...},bn={c1,c2,c3,...,cn}
即:M=B=C(2)
(2)式表達了兩個方面的原理:
原理一,所有非原基材M 可以向微觀層面轉化或備制(記為M-B)為同質的原基材B,原基材B又按有效需求重組或構造(記為B-C)所有最終消費品C。以符號M-B代表轉化或備制,B-C代表重組或構造,這一原理又如圖1所示。
原理二,若設B的基本單位為Xo,即b1=b2 =b3=...=bn=Xo,則重組(B-C)某一數量的一種或若干種C的基本單位總量和M 的基本單位總量與B的基本單位總量相等,(2)式又可表示成:
MXom=NXo=CXoc (3)
(3)式中,MXom代表M 的基本單位總量,NXo代表B的基本單位總量,CXoc代表最終消費品C的基本單位總量。(3)式可視為價值形式,也是一種價值觀。
原基材這一范疇是理解原基生產,進而科學解答網絡經濟關鍵點。它的提出有著革命性意義,從自然和社會看,自然資源的匱乏和自然環境的惡化,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已為人類社會提出了許多嚴峻的課題,迫切需要從傳統生產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原基材范疇提供了必然的方向和思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原基材范疇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內在要求的具體體現;理論意義上的原基材范疇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基本慨念,它與現實存在較大的時空距離,可以把它看作一個極值。原基材范疇的重大意義在于指出了一條清晰路徑, 使我們能透視現實,進而把握未來。必須強調的是,原基材的提出是有充分科學依據的。物質內部共性就是原基材,換言之,如果物質內部存在共性,那么這個共性我們就稱之為原基材。只是我們對這個共性即原基材,還處于逐步認識的過程中。
原基材為勞動對象,將根本改變社會生產的樣式。從生產力角度看,勞動對象的變化對勞動力提出了全新要求,原基材消除物質資源稀缺性,物力資本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人力資本的決定意義突顯出來;勞動對象的變化比勞動資料的變化更具有決定意義,原基材之前,不論勞動資料怎樣變化,人們始終依賴于現成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而原基材之后,依賴性已不存在,勞動資料的內容和結構將發生巨大的變革,高科技、信息、金融、網絡、知識等成為基本的生產工具,并獲得空前的拓展空間。隨之,原有的基于物力資源的管理必然轉變為基于人力資源、技術、信息和滿足需求的管理。新的勞動對象,使勞動力、勞動資料、管理均產生質的變化,最終導致生產力的飛躍。從生產關系角度看,勞動對象的變化進而生產力的飛躍使直接生產關系徹底改觀,經濟結構會發生巨大改變,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以及供給和需求將實現高度的統一和均衡。 轉貼于
通過上面的分析,進一步定義原基生產就是:主要以人力資本為主體的勞動者,借助計算機、網絡、信息、金融、高新制造技術和設備等勞動手段,直接按消費者的需求,備制原基材,從而構造最終消費品的活動。原基生產包含四層含義:生產的第一要素是具有相應科學技術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合格勞動者,主要是人力資本;最主要的生產工具一是計算機、網絡、信息等技術和設備;二是金融,即金融機制、金融技術、金融工具和專用設備;三是高新制造技術和設備,主要是網絡數字終端制造技術和設備等。從生產力發展標志這一視野,把新的經濟形態稱為網絡經濟,應當說是恰當的。原基材的備制(M-B),就是按最終消費品的有效需求量的原基材需求量,把具有最低使用價值和最小社會(含企業)成本的物質材料還原為一般通用性的物質材料。最終消費品的構造(B-C),就是按最終消費者的特殊的、個性化的、有效的需求,直接重組原基材成為最終消費品。
網絡經濟與原基生產的內在聯系
從經濟運行來看,原基材、原基生產的具體意義在于:所有物質都可以直接轉化為原基材,物質資源稀缺性不復存在,社會生產將徹底改變,其意義非同尋常;直接生產過程表現為原基材備制和最終消費品構造兩過程;最終消費品的價值實現信息和最終消費品的內部技術結構參數是主要經濟信息, 信息依靠網絡來完成其運動。從對原基材和原基生產的研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基生產與傳統生產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原基生產實現了人類物質資料生產的飛躍,把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建立在人類智慧和科學技術知識之上。從這個意義講,新經濟、知識經濟、網絡經濟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內涵。未來的經濟都是新經濟、知識經濟、網絡經濟,但網絡經濟更具有階段性、技術性特征,需深入研究。網絡經濟與原基生產有著天然的聯系,這種聯系表現在:
原基生產是網絡經濟的本質和內容。網絡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首先是以一定的交換關系和消費關系的變化,以交換和消費方式、行為的多樣性及變異性表現出來。這些多樣性及變異性始終都是圍繞科學技術發展和以物質需要為基礎的人的需求來展開的,它們是網絡經濟的外在形式。而原基生產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直接產物,是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內在要求,也是物質生產方式運動的必然方向,因而是網絡經濟的本質和內容所在。
原基生產對網絡經濟具有決定性。在經濟運動中,生產決定交換、分配和消費,交換、分配和消費對生產起反作用。雖然現代經濟活動中非物質生產的供給和需求大比例提高,但上述規定并沒有改變。原基生產決定著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數量和方式,原基生產的性質決定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性質。從宏觀經濟運行來看,原基生產決定網絡經濟的走向、基本性質、進程和階段特征,決定經濟總量和經濟運行方式。
原基生產是網絡經濟的核心系統。網絡經濟是一個龐大的經濟系統,這一系統表現出異常的復雜性、多樣性、變動性和開放性等特征。按再生產的過程和環節劃分,網絡經濟系統由原基生產系統、交換系統、分配系統和消費系統四個子系統構成,其中,原基生產子系統是網絡經濟系統的中心子系統。按供給和需求的結構和層次劃分,網絡經濟系統由物質供給-需求子系統、非物質供給-需求子系統構成,物質供給-需求子系統是主體,原基生產是該子系統的基礎。按環境因素劃分,網絡經濟系統由自然子系統、技術子系統、社會子系統構成,原基生產體現了三個子系統的共同要求。可見,網絡經濟的核心系統就是原基生產系統。
原基生產是網絡經濟形成的標志。網絡經濟的產生過程遵循事物發展的一般過程規律,由萌芽期、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組成。這四個時期的進程取決于原基生產的發育狀況,只有當傳統生產被原基生產取代,原基生產成為主導,網絡經濟才真正形成,并逐步成長和成熟起來。目前,網絡經濟正處于萌芽期,但未來形成期的到來是必然的。通過對網絡經濟和原基生產相互關系的探討,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原基生產是網絡經濟的內核。
以原基生產為內核的網絡經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經濟的格局,并且經濟運行機制和方式也得以改觀,經濟關系和活動的內在聯系和運動發展也根本不同,經濟關系的變化很多,現簡單列舉一些主要的表現:
物質資源稀缺性被物質豐盈性所代替,生產的物質資源可能性邊界及地域性限制不復存在,物質生產的選擇成本傾向于零。生產要素中,物力資本作用傾向于零。收益遞減規律適用范圍縮?。蝗肆Y本作用傾向于無窮大,收益遞增規律適用范圍增大。所有制關系中所有權的主要內容是知識和信息,是以對新知識和信息的占有、支配、使用和受益為基本特征的所有關系。
參考文獻
1.張小蒂,倪云虎.網絡經濟概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2.鄧杰.假如網絡也有生命[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芝加哥學派的著名反壟斷專家RobertBork指出:“只有在對下列問題作出確定的回答時,反托拉斯法才能是合理:該法的價值目標是什么?反托拉斯法官按照一個或者幾個價值的指導行事?如果基于幾個價值,在價值之間產生沖突時如何處理案件?只有在價值目標問題解決以后,才能形成前后一致的實體規則體系?!痹趥鹘y實體經濟條件下,反壟斷法主要以自由公平的競爭利益為價值取向。但在網絡經濟條件下,競爭價值日益受到沖擊。
網絡經濟效應對效率價值的需求
傳統反壟斷法也追求效率的法律,但傳統競爭理論認為,市場能在完全競爭條件下達到有效的資源配置,反壟斷法的核心價值是競爭,通過競爭能夠實現效率、消費者利益、自由、公正等價值。
但是,“網絡經濟效應”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網絡外部性”,是網絡經濟中最特有經濟現象和本質特征。“當一種產品對用戶的價值隨著采用相同的產品、或可兼容產品的用戶增加而增大時,就出現了網絡外部性?!本W絡外部性是一種正外部性,即某個網絡的參與者越多,這個網絡的價值就越高。網絡經濟顯現出明顯的邊際效益遞增性。例如,隨著入網人數增加,信息網絡平均成本明顯遞減,其邊際成本也隨之慢慢遞減,但隨入網人數的增加,網絡的收益卻同比例增加;越大網絡規模,就越高邊際收益和總收益。
由于網絡經濟效應的存在,網絡經濟中若以競爭為核心價值會引起難以調和的沖突。網絡經濟中,由一個福利最大化的壟斷者壟斷可能是最優的結果,完全競爭并非最優結果反而是次優結果。況且,在網絡經濟中除了壟斷和競爭是否有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之外,限制競爭的行為也可能具有經濟效率。因此,在一定情況下過分強調競爭的價值反而會背離了反壟斷法所要實現的效率目標,不僅不能解釋為何要干預過度競爭與惡性競爭,也不能解釋為何反壟斷法能容忍壟斷狀態、市場高度集中和適用除外領域的存在。
因此,網絡經濟效應所帶來的主要特點是對效率的重要性以及效率的考察方式和以前不一樣。網絡經濟并不是要否定競爭價值的重要性,但要以效率為核心價值,競爭是手段,消費者利益是最終結果。
知識型經濟對創新價值的追求
網絡經濟是突出的知識型經濟和創新型經濟,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創新是網絡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網絡立法,包括反壟斷,對創新價值的追求也越來越突出。
傳統經濟中壟斷地位一旦形成,市場中的競爭力量就會消減,壟斷與競爭呈此消彼長的關系。但是網絡經濟中的產品多是知識產品,網絡經濟中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知識與技術創新的競爭。企業為達到攫取壟斷利潤的最終目的,用新思想、新技術轉化為新產品去占領和擴大市場。“但繼起的創新又使持久的壟斷永不可能出現。創新對壟斷的這種正反作用,使得創新的頻率不斷加快,新的市場規模和市場容量不斷出現。”圍繞新產品、新標準進行的競爭,始終是企業追求的主要目標,也是企業據此形成市場支配地位的主要手段。,網絡經濟除了知識產權和創新因素以外,幾乎不存在傳統經濟中的規模經濟、必要資本等難以克服的進入障礙,使壟斷企業面臨較大競爭壓力,并使競爭與壟斷間呈現出較高頻率的交替性和互為強化與激化關系。雖然壟斷在特定的條件下有壓制和排斥競爭的一面,但在網絡經濟市場中更有促進競爭、把競爭引向高級化的一面。這是一種與傳統壟斷市場結構不同的新型壟斷市場形態,可稱之為競爭性壟斷。
創新的商業含義是生產質量更好成本更低的產品,這和反壟斷法中效率的價值目標出現一個競合。因為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在這樣一個接連不斷創新過程中,才能夠保證經濟持續不斷發展。創新與效率是不相矛盾的,創新是形式,效率是實質,對創新的追求其實也就是從側面對效率的追求。創新不但為占支配地位企業提供了強大壓力和動力,并且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體驗。尤其在網絡經濟、創新經濟背景下,創新速度是越來越快,令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和可替代性增強,也使企業的競爭激烈程度超出一般預測能力。網絡經濟中,創新與競爭的關系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競爭可以提升質量,創新可以使競爭向高層次發展。二是當競爭和創新發生矛盾時,創新價值一定情況下可以高于競爭價值。保護創新,最終是對人的重視,對消費者利益的重視。
因為知識產權是維護創新的,一般來說,維護創新的方式就是給予專有使用權。反壟斷法意在消除獨占,而知識產權保護意在消除競爭,兩者雖有矛盾,但在保護消費者利益、促進創新、提高效率目的是統一的。高度壟斷與競爭是網絡經濟的基本特點,企業是靠創新爭奪壟斷地位,所以在網絡經濟中重點不是消滅壟斷,而是抑制壟斷對創新的消極影響。
可見,評判網絡經濟中的壟斷是否合理的標準是創新價值,針對網絡經濟的反壟斷法其價值目標除了以效率為核心之外,其重心還在于創新。對有益于創新,有益于加速技術更新換代的市場壟斷,反壟斷政策要放松監管力度,即忽略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價格因素,可對這樣的市場集中予以鼓勵和支持。
(作者單位:1.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2.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關鍵詞]新經濟;經濟增長方式;經濟轉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031
經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經濟改革,我國的經濟發展態勢始終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并且在世界上被公認為世界經濟第三大國。但我國傳統的經濟時代中經濟增長方式是憑借能源的消耗為支撐的,這樣的經濟生產方式是一種粗放型的經濟生產,因此眾多專家和學者認為傳統經濟時代中的經濟增長方式一定要進行改革轉型,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是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必然要求,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國際經濟的格局發生較大動蕩的形勢和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壓力都迫使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要進行改革轉型,同時也要考慮新經濟時代條件下經濟增長方式的改革與轉型問題,以便實現新經濟時代中經濟的持續性發展。
1“新經濟”的含義
新經濟與傳統經濟有較大的區別,新經濟是一種以網絡經濟作為核心內容的,以知識要素作為有效驅動力的,以信息技術作為重要基礎的新型經濟,新型經濟簡單地可以總結為“新經濟是網絡經濟與知識經濟的綜合”。新經濟含義中所提到的知識經濟則是指建立在時代科學技術核心基礎之上進行生產、儲備、使用以及消費的經濟形式,知識信息是知識經濟的重要載體。在當代新經濟迅猛的發展形勢下,人力資源逐漸成為新經濟的核心構成要素,正因為新經濟是一種知識經濟,所以在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掌握先進技術的技術型人才和具有大量知識儲備的知識型人才在新經濟的發展中必將成為核心供給者。關于網絡經濟可以做如下簡要概述,網絡經濟是一種建立在信息網絡基礎上的現代化經濟,其中消費、信息資源、現代通信、生產交換和電子計算機等在網絡經濟中相互交織滲透,網絡經濟除具有傳統經濟所具備的全球化的性質外,還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并且網絡經濟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強大優勢在全球的各個國家受到廣泛的青睞。
2新經濟的本質特征分析
與傳統經濟相比,新經濟將網絡經濟與知識經濟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充分運用網絡的有利途徑和知識的創造性等兩者的優勢創造更多財富,滿足人類在生存和發展進程中所需要的物質需求。新經濟的本質特征具備正反饋性、適者生存性和追求市場壟斷等特性,同時新經濟注重經濟競爭中時間價值的主導地位。
21新經濟的正反饋性分析
傳統的舊經濟是一種負反饋性質的經濟,價格與生產產品的數量正相關,消費者與價格的高低和產品生產的數量負相關,這種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負反饋機制對市場的均衡發展起到調節作用。對新經濟而言因為其正反饋的特性不存在均衡市場的性能,在新經濟的發展中,更高報酬和更高效率的創造依賴于需求量的增加,使得供給方進一步下調價格,促進需求的進一步增加,供給和需求在新經濟中表現的關系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是正反饋機制促進新經濟發展的一種自我實現效應。
22新經濟的適者生存性分析
由于信息成本與交易成本均較高的緣故,傳統的舊經濟市場處于一種被分割的狀態,使得在市場競爭中處于相對劣勢的企業能夠保持不被淘汰,但在新經濟形勢中經濟市場的競爭法則就有所差異。新經濟形勢下經濟市場的競爭是一種優勝略汰、適者生存的經濟市場,市場競爭規則類似于達爾文式的競爭規則,這種新經濟的適者生存的特征屬性是新經濟本質屬性的體現,新經濟下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與傳統經濟相比降低很多,使得經濟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有效,在新經濟下具有市場優勢的企業必將把處于經濟競爭市場劣勢的企業淘汰,從而實現新經濟市場下優勢企業的市場壟斷,追求企業的最大效益。
23新經濟的追求市場壟斷分析
新經濟下生產出來的知識產品與信息產品具有很低的邊際成本和很高的固定成本,這一新經濟的內在屬性就直接決定了新經濟是一種追求市場壟斷的經濟形式,新經濟只有通過這種壟斷市場的力量才能夠在經濟市場上獲得利益,若新經濟生產出來的知識產品與信息產品不能形成有力的市場壟斷力量,那么其產品的價格存在被壓制到邊際成本的風險,難以與極高的固定成本相適應,新經濟的這種壟斷是某些產品生存的客觀需要,這種新經濟下壟斷的打破需要借助新的經濟創新。
24新經濟的時間價值性分析
在傳統的舊經濟中,生產某種產品所花費的時間決定了產品的價格高低,但是在新經濟形勢下,新經濟產品的價格高低的決定因素已不是在社會勞動中花費時間的長短,其價格的高低受到新經濟產品在生產出來的短時期的排他性。新經濟在時間方面的價值與傳統經濟相比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新經濟下的時間價值在新經濟產品的市場經濟競爭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對產品價格起到決定性作用。
3新經濟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分析
31新經濟下經濟增長方式分析
傳統舊經濟的增長由社會分工、資本積累以及國民技術的動態技術進步和儲蓄等因素決定,而新經濟形勢下經濟增長的方式有所變化,企業的創新成為新經濟增長的決定要素。新經濟增長方式決定因素的轉變,說明企業微觀方面的創新活動在企業經濟增長方面的貢獻要比傳統經濟形式中資本儲蓄與社會分工貢獻大,因此在新經濟形勢下,企業經濟的發展方式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在考慮傳統經濟中資本積累、社會分工等宏觀因素的同時,也要加大對新經濟時代中經濟增長轉型具有重要貢獻的創新性等微觀因素的考慮,在微觀的基礎上對新經濟下經濟增長方式進行深入研究,發展和建立一套符合新經濟時代經濟增長和增長方式轉型所需要的新增長理論。
32新經濟下經濟增長轉型所需社會經濟條件
新經濟下經濟增長轉型需要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作為基礎,以為新經濟時代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提供有利條件,需要的社會經濟條件可以簡要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需要提供良性的發展所有權,在新經濟中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知識是一種可供多人同時使用、擁有的非競爭性知識,因此知識的配置與生產就不能由市場的競爭力量進行決定,否則新經濟所帶來的價值大大降低或難以受益,因此必須創造知識所有權;二是發展風險融資,新經濟時代存在結構性的資金短缺和極大的投資風險問題,風險金融的發展是新經濟發展的有利保障;三是發展企業創新,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需要經濟方面創新的有力支持,任何經濟體都離不開創新能力l展這一微觀基礎的支持。
4結論
在新經濟時代,國家經濟的增長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要依據新經濟下時展的需求進行不斷探索。在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過程中要對“新經濟”的含義深入理解,要對新經濟的正反饋性、適者生存性、追求市場壟斷性的特性進行科學把握,要對時間價值在新經濟增長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進行合理掌控,深刻理解新經濟與傳統舊經濟在增長方面的區別,積極創造新經濟發展所需的社會經濟條件,從而實現新經濟時代中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偉杰淺析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和可持續性探究[J].現代商業,2014(24):75-76
[2]林毅夫談經濟增長方式轉型[J].科學發展,2014(2):11-14
企業的經營戰略管理是其發展的主要依據。通常情況下,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實現其發展目標,會在充分考慮當前市場發展的環境之后,對其發展的目標以及公司的產品策略、服務策略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調整。從企業發展的時間方面來講,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是一種具有長遠意義的規劃。而從企業的內部層次角度來說,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則是企業的經營者對自身產品以及服務的一種明確的定位。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為了保證其先進性和科學性,企業一定要對其進行及時的調整。經營發展戰略企業針對一些重大事件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概括來說,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也就是在一個具體的時期內,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了實現其發展目標所指定的一系列的發展計劃。企業的經營管理戰略并非憑空產生,它具有非常嚴謹的科學性,通常來說,一個合理的企業經營管理戰略的確定通常都要分為以下幾個環節。首先,企業的經營者和企業員工一定要明確自身發展的目標和定位。在此基礎上,企業應該明確其生產的產品或服務的具體對象和服務質量。接下來,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一定要對企業的發展環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進行深入的剖析。SWOT分析法是目前企業常用的環境分析方法,其中,S代表企業發展的長處和優勢,這項內容具有明顯的主觀性特點;W代表企業發展的短處,即與其他企業相比,企業在哪一方面或者哪幾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O代表企業發展的機遇,也就是在當前的市場發展環境之下,企業利用何種途徑可以促進自身的發展;T代表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威脅,這種威脅既可能是內部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也有可能是來自外部的市場競爭。通過SWOT分析,企業可以對自身發展的處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了解,趨利避害,拓寬企業的發展空間。在對自身的發展環境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一定要全面地看待問題,要綜合考慮企業發展的社會經濟條件、社會文化理念、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法規等多方面的內容。在進行了一系列的發展環境分析工作之后,也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也就是對之前制定的企業發展宗旨和發展目標進行重新的考量和重新的制定。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的發展贏得更多的空間。最后一個環節也就是企業經營管理戰略的具體實行,經營管理戰略的具體實行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執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網絡環境對于當代企業發展帶來的挑戰
網絡經濟的發展毫無疑問地給傳統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網絡經濟與傳統企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競爭關系。但是,網絡的發展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從一方面來說,網絡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企業的經濟利益空間,但是另一方面,網絡經濟的發展也促使企業不斷對自身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改良和創新,從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的發展。舉例來說,淘寶網是網絡經濟發展中的翹楚,它已經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購物、美食、電影、車票,淘寶的功能類目全面到讓人無法想象,與實體的百貨公司相比,淘寶中所出售的商品種類更多而且價格更加便宜,最為重要的一點,淘寶以網絡的形式出現,對購物流程進行了全面的簡單化,很多人在休息過程中就可以輕松完成購物行為,也正因如此淘寶的發展使實體店鋪的發展變得更加困難。在此情境下,許多公司企業都不得不對自身的經營管理戰略進行全面調整,這在很大程度上使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服務得到了改良,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3網絡環境下的企業戰略選擇
由于網絡經濟與傳統的經濟形式有著非常巨大的差別,因此,網絡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企業應該對自身的經營發展戰略進行全面的調整與創新。筆者認為,企業經濟的發展與網絡經濟的發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的主要關系不應該是競爭對手,而應該是合作伙伴。網絡經濟的發展雖然勢如破竹,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比如說網絡商品的質量問題。許多購物網站中所售賣的產品缺乏質量保障,消費者在購買一次之后就幾乎不會進行第二次購買。而且目前,大量不法分子以網絡經濟的名義實行詐騙等活動,讓很多消費者對網絡消費產生了抵觸心理。所以說,企業與網絡經濟體進行合作勢在必行。以美團網與各商家企業的合作為例。美團網是依托網絡發展的一家網絡平臺公司,里面顯示的內容為全國各個省市地區的美食、酒店、電影等娛樂類目的信息。美團網具有超高的人氣,受到很多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實際上,美團網只是一個推廣平臺,它本身并不具備娛樂、消費等功能,它只是利用網絡傳播信息的速度,將實體企業商家的消費信息展現在更多人面前。利用這種信息平臺,企業可以對自身的產品進行更好的推廣和宣傳,不僅節省了宣傳成本,也加大了宣傳的力度,這種O2O的新型經濟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從另一方面來說,加強實體企業與網絡經濟體的合作也可以被理解為企業的網絡化戰略。在這種發展戰略之下,人們對企業的認識并不僅僅局限于特定的空間范圍。然而,這只是新形勢下,企業調整自身經營管理戰略的一個方面。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使人們的空間距離變得更近,優秀的企業往往會得到不同區域人們的高度認可。因此,筆者認為,在網絡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企業應該實行跨區域聯合的發展策略。以萬達廣場為例,近年來萬達廣場發展態勢都是有目共睹的。為了應對網絡經濟帶來的沖擊,萬達對自身的經營發展戰略做出了全新的調整。萬達最突出的戰略調整表現為其品牌的定位。提到萬達,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質量與品質。萬達廣場所代表的不僅是一種產品服務,也可以體現出人們的生活品質。在網絡經濟的沖擊下,萬達在強化自身品牌文化的同時也拓寬了其發展的地域范圍。萬達廣場的建設已經從一線城市逐步深入到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這種發展策略對城市本身的發展以及萬達的整體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萬達廣場也與網絡平臺開展了積極的合作,萬達影院與萬達美食廣場都與各信息平臺進行了積極的合作。此外,在網絡經濟的發展背景下,為了保持企業發展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企業應該通過對自身產品質量的提高加強自身的品牌影響力?,F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在購買產品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產品的服務,以及產品的品牌文化給他們帶來的心理滿足感。舉例來說,像一些比較出名的奢侈品品牌,他們的價格非常昂貴,但是人們對這些產品仍然趨之若鶩,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奢侈品可以為他們帶來身心的雙重愉悅。因此,企業要想得到長久的發展,就一定要將自身的品牌定位不斷的提高。目前,國內企業對于品牌文化的內涵建設還相對比較薄弱,雖然許多產品的質量水平都非常高,但由于缺少合理的品牌定位,導致這些商品的受眾群體并不明確,產品也得不到良好的推廣,在市場中占據的份額相對較小。
4結語
一、網絡經濟的含義
從廣義上講,網絡經濟是從經濟的角度對未來社會的描述。從工業社會的產業經濟向未來社會的網絡經濟的轉化是一種經濟的變遷。在農業經濟時代,很多產品都直接進入市場,中間環節較少。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社會分工逐漸細化,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見面的交易方式越來越阻礙了生產率的提高,由此產生了商業這一中間機構,傳統商業把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時空上分割開來,這大大促進了工業企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的發展,但同時由于層層的中間環節,交易成本也隨之增加,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某一程度卜產生隔閡。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對話,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可以使交易雙方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更大的活動范疇,可見,網絡經濟應是沒有時空、地域限制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見面的經濟,即社會化了的經濟。
網絡經濟不是信息經濟,也不是服務經濟,而是兩者的結合。沒有信急技術支持的服務經濟不是網絡經濟。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經濟并不等于信息產業。信息經濟不只是產業經濟,也不是信息技術在各個產業中的應用,信息經濟是一種生產方式,是與工業經濟時代不同的生產方式,而網絡生產方式則是在更高程度上的直接經濟。從全局的角度來看,網絡經濟將對以工業經濟為主的國民經濟全局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二、網絡經濟呼喚新型的企業管理
一種新經濟形態的出現,所受震撼最大的莫過于企業,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在網絡經濟環境下生存的。網絡經濟要求企業走出工業經濟的長廊,跨過網絡經濟的門檻,成為網絡經濟下的一個元素。企業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和管理內容等都要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個躍進的過程是艱巨的、痛苦的。它要求企業的運作方式不斷地發生變化,這當中最突出的當屬企業管理。盡管生產型企業著重于企業內部的網絡化改造和商業型企業著重于將企業變為虛擬社區在網絡經濟中的最終發展方向是不一樣的,但是企業管理如果能針對網絡經濟作出適當的調整,無論是對于企業拿到網絡經濟的入場券,還是促進網絡經濟的繁榮,都是有益的。
三、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的特征
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管理模式有別于傳統經濟環境下的企業管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化這是指企業管理充分利用網絡工具。管理是集體勞動的產物,在網絡經濟環境下的企業也離不開管理。企業管理網絡化主要表現在:
(1)由于網絡技術的應用,企業的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之間組成了局域網絡,管理者作出決策的原始數據、信息絕大部分都來自網絡。
(2)管理者傳達企業的決策信息也是主要通過網絡。
(3)網絡增進了企業上下級之間的溝通,融洽了組織中的氛圍。顯然,網絡化的實質是企業信息流的網絡化,聯系越廣、越有效,信息就能得到越多和越好的共享,使企業內部信息流路徑更短、速度更快,最終加速推動了企業內部物質流的運轉。這方面的典型應用是愛立信公司。愛立信公司為了使自己成為全球同步的研究整體,共享企業內部的信息資源,已將分布在全球20多個國家的40多個研究中心的1.7萬多工程師聯在一個單一的網絡中。這種專家網絡的整體效應已成為該公司的競爭優勢之一。
2.企業管理的能級將逐漸減少,管理幅度將變大。這個特征是很容易理解的。由于在網絡經濟下,企業管理具有網絡化的特征,企業內部信息流動的環節勢必減少。因此,原先的許多部門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我們不難推斷出這樣的結論,企業信息流動環節的減少將直接導致企業管理組織結構圖的扁平化。它的另一種表現就是企業組織結構圖中上一層的管理范圍的擴大,即管理的幅度變大了,高層管理者將面對更多的被管理者。
3.企業管理程序的智能化、自動化管理能級的減少。一方面使信息流動更暢通管理行為旨在實施企業勞務、財務、物務、事務的管理,其工作的自動化支撐系統主要有計算機輔助辦公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撐系統、辦公信息系統、智能管理系統等。企業管理軟件和常用的企業管理分析工具,將使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管理手段日趨先進,企業管理更加高效。
四、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的創新
1.解放思想,樹立創新管理理念。面對企業管理創新全球化的趨向,企業必須樹立創新管理理念;沒有管理理念的創新,就不會有企業的創新;創新管理理念,就是創新思維方式。
(1)企業領導者,應成為創新的倡導者。長期以來,我國一些企業的領導者,思想保守僵化,缺乏創新管理理念,不能從計劃經濟的侄桔中解放出來,致使企業得不到發展,以至頻頻破產。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企業,由于企業領導者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抓住了商機,創新了事業,使企業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可以說,企業領導者的創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命運。企業管理者應該在戰略和經營目標、人力資源,管理手段等方面,突顯出“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能本管理、建立虛擬企業、實施合作戰略”的創新趨向。
(2)創新觀念的主要內容。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主要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牢固地樹立“市場”的觀念,正確處理好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市場的關系,明確企業發展的方向;2.樹立投人產出、成本收益的理性投資觀念,用科學發展觀引領企業的持續發展;3.大力推行專業化管理,培養職業經理層,儲備技術和管理人才,增強企業的潛能和發展后勁;4.樹立民主咨詢和科學決策的觀念,避免因個人經驗、個人獨斷等人為的因素造成決策失誤,導致企業的損失甚至破產。面對從業人員素質低、企業經營實力不強、管理水平差、不能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現狀,必須樹立“適者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發展靠科技的新觀念,通過不斷開創新思維、新方法,抓住發展機遇。
(3)培育創新企業文化,創建良好的文化氛圍.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把“企業精神”融化到全體員工的思想和行動中,使企業的發展目標與員工的幾個人奮斗目標高度默契,使員工把追求企業目標當成追求個人目標去實現。
企業領導者,不僅自己要有創新意識,而且還要倡導創新,鼓勵廣大員工實施創新,使廣大員工樹立起創新意識。通過組織各種創新活動,建立創新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創新積極性,在企業內部形成人人推崇創新的良好氛圍。
2.開拓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指在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能使企業得以長期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它是企業獨有的,適應市場需要的,能形成可持續參與市場競爭的優勢。企業間競爭的實質,就是核心競爭力的較量,具備了強勢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能夠在競爭中取得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把握競爭的主動權。網絡的發展,全球化競爭態勢的加劇,以及合作戰略的實施,促使企業必須進行經營結構的調整,突出主業,強化管理,增強核心競爭力。
(1)擴展戰略資源。我國有許多國有企業,曾經實力雄厚,但在實施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由于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認識不足,盲目跨進了一個無法發揮核心競爭力的行業,致使付出子慘重的代價。對于已具有一定優勢能力的國有企業,在充分認識自身長遠發展優勢能力的基礎上,可通過兼并、收購、重組、聯合的方式,擴展戰略資源,挖掘企業內部潛能和社會資源,有條件的還可以通過聯合來利用國際戰略資源,并把它們優化配置到有利于企業長期生存和發展的規劃上來。
(2)集中戰略資源。經營狀況一般的企業,需要對經營領域進行調整,剔除那些非營利和沒有前景的業務,通過關閉、合并、出售、合作等方式集中戰略資源,形成既富有前瞻性又具有競爭力的主力,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努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核心競爭力的培植,取決于企業知識與服務的創新能力,而知識和服務的創新則源于文化觀念與產權制度的變化,并通過管理創新建立起與新的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發展戰略、組織形態、運作機制、管理模式、營銷體系等。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言,“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組織的社會,其中心職能是管理,只有管理才能使今日的所有組織成為有效”。要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制定健全的規章制度,明確職能分化,制定標準定額,使員工自覺地從“要我這樣干”轉變為“我要這樣干”,減少工作和生產的隨意性。通過加強管理,使企業管理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第二,要強化“知識管理”意識企業依靠的本質是知識,因此,必須考慮如何去獲得知識、傳遞知識和利用知識。要把管理對象從以人、財、物等”硬件”為重點,轉變到以知識和學習等”軟件”為重點。知識資本是企業的重要資產,隨著知識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種資產會更加重要,企業在未來的活動中面臨的共同挑戰,就是對所需知識的界定、積累、生產、共享以及管理。
第三,以顧客的需求為追求目標。企業管理經過傳統生產導向到工業化技術導向的演變以后,目前已開始全方位顧客需求導向導向進化。可以想象,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在網絡技術支持的交易模式下,誰能有效地吸引顧客,誰能為顧客提供最滿意的產品和服務,誰將最終成為競爭的勝利者。企業的經營理念,向顧客需求導向的演變,已成為發展企業管理的必然趨勢。
3.創新經營目標,用戶至上,注重承擔社會責任。企業管理的目標就是要做到企業的利益能與社會的責任統一。一個優秀的企業,首先要有社會責任的意識,自覺地認識到,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對社會的貢獻,其目標的定位應超出經濟的范疇。所以,具備了這種視野和認識,就會把自己在經濟行為中資源的配置、環境的保護,自覺地納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體系之中,把實現企業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相統一,把實現企業利潤的前提延伸得更遠,通過社會利益的實現來保證企業經濟利益的實現,這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高境界追求。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求,它應成為企業的主動行為。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不僅要對股東負責,而且還要高度重視其他相關利益者的利益;企業不僅應使顧客滿意、員工滿意和投資者滿意,而且要讓社會滿意。為此,第一,要強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主動意識。第二,國家應健全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監督和約束機制。政府應從維護社會利益和保證社會運轉的需要出發,以社會公眾利益代表和社會公眾管理者的身份,通過國家立法和行使政府權力的形式,建立規范明確的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有關法律、法規約束體系,并強化執法力度。第三,社會應充分發揮媒體和消費者協會、工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監督體系,以形成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社會氛圍。
4.組織結構創新,構建授權型、扁平化企業組織。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提高了信息資源的共享性,使信息的獲得和溝通變得十分順暢,企業的基層人員可以通過網絡與高層管理人員直接溝通,這為企業組織的扁平化奠定了基礎。
授權型、扁平化的組織模式,因中間層次少,上下信息傳輸容易,且較迅速準確,便于上下通達,可使下層的管理者更容易了解上層管理者的意圖,所以,可以賦予其較大的管理幅度與權限。授權型、扁平化企業組織與集權式的“直線職能制”相比,能較快地對外界環境變化做出反應,符合現代管理的需要。
應該看到,組織扁平化的必然結果,是決策重心的下移。管理學家湯姆?彼得斯在《管理的革命》中提出了超越放權的思想。他認為,“對于激勵,要采用充分授權的方式實現,使每個人在自己的每項工作中都具有完全的決策權;公司所有員工都將忠誠于自己的工作,完美的完成工作將成為一種巨大的動力;他們不再接受什么命令,而是按照顧客的需求進行工作?!边@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杜絕了請示匯報過多、遇事議而不決等消耗精力的現象。
我國企業,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企業,應加大改革力度,精簡機構,增大管理幅度,減少管理層次,使企業組織向授權型、扁平化轉化。
一方面,企業要充分認識網絡的影響和作用,宣傳和認識網絡帶來的好處。企業領導層可以通過網絡,更好的與員工溝通,聽取每一個人的想法,就每個下屬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成就和名譽提出建議;可以幫助人們發現并運用新的信息源,幫助人們聯系實施工作計劃所需的資源等;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分公司,可以把每天的經營狀況,通過網絡準確、自動地匯總到總公司的數據庫,實現企業內部數據匯總的自動化,還可以通過網絡隨時查詢總公司的相應數據庫;領導也可以通過網絡把有關指示和工作安排,迅速下發到各部門、各公司,從而提高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企業要加強內部局域網的建設和信息網絡化的建設,同時還要對員工加強網絡知識的培訓,使他們真正掌握網絡操作技能,發揮網絡管理載體的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5.建立良好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為了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企業應完善用人機制,通過開發人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帶動技術和生產的發展;通過企業的發展動力、收入報酬、感情紐帶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企業豐富人力資源。要著力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造就心情舒暢、有助于激發創新能力的寬松環境,增強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成就感以及團隊精神。同時,還要把好用人關,堅持“德才兼備”的標準,在用人上,把具有相應能力的人安排在相應的職位上,充分發揮人的現有能力,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做到人盡其能、能盡其用。
在科學管理中,激勵要以外在的激勵為主;在文化管理中,則要以內在的激勵為主,工作中的挑戰性和成就感是主要激勵因素,著重滿足員工的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企業的領導者,還要為員工提供足夠的物質獎勵,讓他們的付出與報酬相匹配,以此來保證他們忠于職守。只有同時用好物質和精神兩種激勵,才能使效果更加明顯。
由于員工的需求、個性、期望、目標等個體變量和個人價值不同,所以要根據員工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在正確評估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給職工以合理獎懲,以保證職工行為的良性循環;通過批評來激發職工改正錯誤行為的信心`和決心;通過思想、文化教育和技術知識培訓,提高職工的素質,增強其進取精神,激發其工作熱情;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激勵氛圍,以達到充分挖掘員工潛在能力,展示個人才能的目的。
五、結束語
在網絡經濟時代,伴隨著信息網絡的飛速發展,整個經濟格局充滿無限活力,但同時也將帶來許多新的不確定因素,這給網絡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帶來新變革。這種新變革要求企業必須按照新經濟發展的需要及時調整企業管理方略,根據新的企業生存原則創新企業的運行機制。誠如此,方能成為新經濟大潮的“弄潮兒”,在21世紀的全球化和網絡化經營中高唱凱歌,創出更加輝煌的經營業績。
參考文獻:
[1]土全勝等編著:電子商務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
[2]林毅夫劉明業:新經濟形勢下的網絡經濟與中國的對策
[3]李欣杜榮康進軍:新經濟下企業答理發展趨勢研究,經濟師,2004~7
一、正確理解網絡會計的含義及其特征
所謂網絡會計,是指在互聯網環境下對各種交易中的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記量和披露的會計活動。網絡會計實質上是建立在網絡環境基礎上的會計信息系統。網絡會計針對不同的披露對象可以分為三個類型:
一是關于企業內部網。企業的內部網實現了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優化了企業內部的資源配置。采用“防火墻”技術與互聯網隔離可以使會計數據得到安全、保密的保障。
二是關于企業外部網。企業外部網是在Intemet的基礎上,對一些有選擇的合作者開放或提供有選擇的服務。
三是關于互聯網。互聯網傳播的空間巨大,但披露的信息有嚴格的限度。越來越多的企業在Intemet上擁有自己的網站。要進行嚴格控制。
網絡會計與傳統會計相比具有以下表現特征:
首先是即時化:傳統會計往往是通過核算后的數據,來事后分析此項業務的優、缺點。而網絡會計則在業務事項發生時,會計信息系統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網、企業外部網以及互聯網直接采集有關的數據信息,實現會計和業務一體化處理。這樣會計核算便從事后的靜態核算轉化為事中的動態核算。
其次是多元化:傳統會計往往為遵守會計的一慣性原則,不但在會計信息的處理上貫徹,,連會計決策時往往也會把自己局限于一條路上。而網絡會計則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企業不僅可以提供規范的最低標準的會計信息,還可以提供所有可能的會計方法作為基礎的多元化會計信息。
再次是降低成本。從而實現利潤最大,財務狀況最優,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客戶。
最后是商業性:在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將具有重大程度的開放性,會計信息作為商品走向市場。
二、必須解除對于網絡經濟沖擊會計基本假設的幾點誤解
(一)首先,要明確網絡技術創新是否挑戰會計基本假設
人類社會按照社會經濟的主導技術而劃分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網絡經濟;而按照經濟的本質屬性又劃分為自然經濟、商品經濟和產品經濟。按照經濟的本質屬性的劃分方法對于研究經濟環境對會計發展的作用更加有意義,這主要因為:
第一,對于經濟的主導技術因素(即象征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的本質屬性二者而言,后者對會計理論和會計業務的影響更深。
第二,網絡技術的創新使社會經濟從傳統工業經濟轉換到網絡經濟時代的直接經濟。
這種轉換不但克服了迂回經濟中間環節的大量物耗,大大降低了有關的交易成本,而且這種轉換并沒有實質性地改變資本增值運動的本質特征。
(二)其次,要明確虛擬企業是否挑戰會計基本假設
虛擬企業是美國的米切爾和貝爾于1994年3月率先提出的。是利用電子信息打破聯合企業間的時空間隔,屬于臨時性的結盟且分合迅速,目的在于利用變化多端的市場機會。虛擬企業呈現出明顯的不確定性。但是虛擬企業作為一個虛擬的臨時性的合作組織形式,無法提出一個完整的供不應求目標的概念。
(三)再次,要搞清電子貨幣是否挑戰會計基本假設
人類進入網絡經濟時代。經濟生活中出現了電子貨幣這一新鮮事物,電子貨幣又稱數字現金,是在銀行電子技術高度發達基礎上出現的無形貨幣。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在貨幣發展史中,黃金到紙幣的轉變是一種足值貨幣到符號貨幣的轉變,而紙幣到電子貨幣的轉變僅僅是一種符號貨幣到另一種符號貨幣的轉變。
三、網絡時展網絡會計還應解決好的有關問題
論文摘要:分析了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新技術革命影響企業規模經濟的新效應、新途徑,歸納出在新經濟時代高科技企業規模經濟的新特點,提出了高科技企業規模經濟的六個新概念,即“小就是好”的新型規模價值觀、規模經濟的虛擬性、規模經濟的動態性、規模經濟的開放性、規模經濟的效率性、規模經濟的模糊性,為指導高科技企業的規模決策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一、新技術革命影響企業規模經濟的新途徑、新效應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技術革命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十分巨大,其中對企業規模經濟的影響力和影響途徑也產生了如下重要變化:
1.新技術裝備之“柔性”淡化了規模經濟效應。以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與傳統技術之最大區別在于:新技術之“新”主要體現在大量取代和大幅度擴充了人腦的功能,形成了具有人工智能和自適應能力的柔性生產系統?;趧傂缘摹⒐袒募夹g系統而得出的影響規模經濟的原因,如生產規模的大導致組織協調成本上升,品種的頻繁更換導致生產準備、結束費用提高等,在柔性生產系統中已變得微不足道。由于現代技術中“軟技術”的比例越來越高,因此技術含量的高低、技術貢獻的大小不能簡單地與技術裝備的數量、價格掛鉤;新技術革命使企業平均規模變小、使許多行業內不同規模企業之間成本差異變小已呈明顯趨勢。
2.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直接影響成本的作用強化。技術影響成本的渠道,分直接渠道和間接渠道兩類,其直接渠道通常是指由于采用了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而導致的成本變化。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新技術革命重點領域就包括新材料、新能源,這些領域每次產生的新成果都會導致一次“成本革命”,即大幅度、迅速地降低成本,不斷涌現的新成果導致生產成本呈現“階梯狀跌落”現象頻繁發生。相比之下,技術影響交易成本與組織成本這種間接渠道對成本的影響幅度和影響速度遠遠小于直接渠道對生產成本的影響程度。因此,在新技術革命的環境下考慮“技術一一成本”關系時應將直接的“跌落成本”放在首位。
3.人際交流手段和管理技術的空前進步導致交易成本和組織協調成本大幅度下降。無論是古典經濟學還是新古典經濟學,他們在討論規模經濟問題時都基于一個假設,就是信息不完全,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導致企業發生大量的外部交易費用和內部組織協調費用,當這兩部分費用在總成本中占到一定比重時,就會對企業的“規模——成本”特性產生重大影響。這一假設在工業經濟時代是基本符合實際的,但到了知識經濟時代就逐漸站不住腳了,這是因為新的信息技術革命使人類獲取信息的手段空前進步,每個人都有可能以足夠快的速度獲得足夠完備的信息,并能以足夠快的速度和利用非常便捷的工具與他人交流,使交易費用無論距離多么遙遠、交易內容多么復雜都能降到極低水平,使內部管理費用在不同規模的企業都能大幅度降低。信息經濟的這種“零成本、低物耗、高收益”特征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經濟學用以分析企業規模經濟現象的基礎。
4.網絡技術突破了傳統的空間觀念,使孤立的討論企業內部規模經濟變得毫無意義。新技術革命最有代表性和突破性的成果就是智能化的信息網絡技術,它使得人類在現實世界之外構建了一個虛擬的網絡世界,人們利用網絡,既可以傳遞信息,又可以從事各種社會和經濟活動,從而產生了所謂的“網絡經濟”。這種網絡經濟既是一種全天候運作的經濟,也是一種全球化經濟,它把地理空間因素對經濟活動的制約降低到最小程度;網絡經濟又是一種“虛擬經濟”,它把一部分經濟活動轉移到以信息網絡構筑的虛擬空間進行;網絡經濟還是一種“直接經濟”,它使得處于網絡兩個端點上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直接聯系,使社會經濟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由于上述“網絡經濟效應”越來越強烈,故處于網絡時代的任何一家企業都不能將自己孤立于網絡之外,必須把自己看作網絡上的一個節點,將企業規模經濟問題放在網絡經濟的框架內進行研究。
5.新技術的快速多變特征和“新技術革命”的沖擊效應改變了傳統的時間觀念,使討論靜態經濟規模變得毫無意義。由新技術支撐的新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與傳統工業經濟相比,它的經濟節奏大大加快,其典型表現是技術創新和開發周期縮短、技術淘汰率提高、產品更新換代和技術更新速度加快,且每一次較大的技術更迭都會迅速打破原有的競爭格局,對經濟形成一定的“技術沖擊效應”。因此,我們再也無法孤立、靜止地去研究某種技術關系或技術條件下的規模經濟現象,只能將技術看作一種時間效應,將技術在一定時段內變化趨勢的預測結果作為研究規模經濟的基礎。
二、高科技企業規模經濟的新概念、新特點
新技術革命催生了一大批高科技企業。這些高科技企業(在我國也稱“高新技術企業”)十分典型地體現了新技術革命的時代特點,上述關于新技術影響企業規模經濟的新途徑、新效應,在高科技企業里表現得十分明顯,導致在高科技企業里的規模經濟現象與采用傳統技術的企業相比有著顯著的區別。筆者將關于高科技企業規模經濟的新概念、新特點歸納為如下六個方面。 1.“小就是好”的新型規模價值觀。在工業經濟時代,大型企業是最高效的企業組織模式,企業規模大就能使產品成本低、產品質量好,使企業駕馭市場的能力強,于是,“大就是好”成為了一種占主流地位的規模價值觀。然而,當社會跨人知識經濟時代后,大型企業易患的“大企業病”將變得更加突出且危害更大,如反應遲鈍和決策效率低使企業不能適應多變快變的市場環境,多層次金字塔型組織和龐大的官僚機構扼殺技術創新。相比之下,規模較小的高科技企業在新經濟時代卻越來越體現出明顯的優勢,如市場適應能力強、生產經營慣性小、內部機制有利于創新,特別是技術進步縮小了規模對成本的影響,由先進的小型設備組成的柔性制造系統同樣能以極低的生產成本制造出高質量的產品。因此,企業規模價值觀應由“大就是好”向“小就是好”轉變,企業的組織規?!盀榱藦姶蠖冃 笨赡艹蔀橐环N流行的工作思路。
2.規模經濟的虛擬性。當企業組織規??s小以后,如果遇到超出自身規模實力的市場機會時,企業是否需要通過擴充組織規模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呢?答案是:大可不必。在網絡經濟時代,小型企業照樣可以經營大項目,其辦法很簡單,就是利用國際互聯網來放大自己的經營規模。也就是說,企業可以同時“變小”又“變大”——組織實體變小為適度規模,同時通過網絡整合外部資源以形成較大的經營規模,于是出現了諸如“網絡企業”“電子空間企業”“虛擬企業”等新名詞。這種跳出物質實體空間到網絡虛擬空間來放大企業經營規模的思路和做法,筆者將其稱之為規模經濟的虛擬性,其實質是給規模經濟現象賦予一種全新的空間概念。
3.規模經濟的動態性。在新古典經濟學所構建的規模經濟分析模型中,假定技術因素和其它經濟變量在足夠長的時間跨度內處于相對靜止狀態,不考慮它們的時間效應和動態影響。這種分析方法在技術變動速度不快的環境下,其分析結果與實際活動的差距是不大的。但是,這種靜態假設用在高科技企業就行不通了,其原因在于高科技企業的技術變化速度很快,很難分清技術的邊界。因此,必須以一種動態性概念來理解高科技企業的規模經濟問題:高新技術的快速多變特征和新技術革命的沖擊效應,不能保證企業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處于靜態或“線狀”變化特征,企業最佳規?;蜻m度規模的選擇范圍不是一條“線”,而是具有一定“彈性帶寬”的區域;在這一區域內,“規模——成本”特性既可能產生“階梯狀突變”,也可能產生“連續狀漸變”。按照此種動態性概念,高科技企業的生產經營系統必須具備較高的“柔性”和“自適應”能力,應盡量采用“軟手段”來調整規模,而不是依賴新建、改建、擴建等“硬手段”來調整規模。
4.規模經濟的開放性。在傳統規模經濟理論中,是將企業內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規模經濟這兩個本來緊密聯系的復雜問題按封閉性假設作一個簡化處理,割裂兩者的聯系并將它們分別放在相對封閉的空間來討論各自的特點。此種做法用在開放程度較低的市場環境中是可行的。然而,高科技企業目前所處的市場環境,不但其專業化分工和協作關系十分復雜,而且它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市場,這種開放性與工業經濟時代的市場開放性相比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巨大變化:一是開放的空間范圍更大,是一種全球化的開放;二是開放的深度和關聯度更大,是一種涉及社會經濟生活方方面面的全方位、高關聯度的開放。當經濟空間的開放程度達到這種高度時,任何一個企業想要割裂自己與外界的聯系去討論內部規模經濟問題是毫無價值的,必須跳出企業這個小圈子來認識規模經濟現象,用“聚集經濟”“企業集群規模經濟”等新概念來指導自己的規模決策。
5.規模經濟的效率性。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追求的目標已不是單純的利潤目標,而是綜合的、可兼顧社會利益與企業利益的、可持續發展的廣義效益目標,高科技企業就更是如此。因為企業目標體系的改變,所以我們必須相應地改變關于規模經濟的評價標準,用一種關于規模經濟的“效率性”標準來取代傳統的“贏利性”或“成本性”標準。這種“效率性”標準,是成本降低率、市場占有率及其增長率、企業知名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