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培訓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和省政府《關于促進農民就業創業的意見》(蘇政發〔*〕84號)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奮戰四年達小康、全面建設新*”的目標,按照突出“一村一品”、突出農時關鍵季節和突出重點貧困村的原則,圍繞當地特色產業和農民需求,開出培訓新菜單,組織講師團,進村開展培訓,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標任務
全縣2009年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7萬人,每位受訓農民接受3次以上的集中培訓,讓受訓農民每人至少掌握1-2項農業實用技術,使全縣農業從業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二、培訓方式與實施步驟
(一)培訓方式
由縣農林局牽頭,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參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培訓菜單,由各村(居)根據本村(居)農業主導產業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自主選擇需要培訓專業。培訓單位根據各村(居)需要,采用專家和農技人員進村開辦講座、發放明白紙等方式,實施面對面、手把手的培訓。每村(居)全年實施3次面對面專題培訓,每次向受訓農民發放一份明白紙,每場培訓不少于3個小時,每次培訓活動形成一套培訓現場圖片資料。
(二)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從2009年元月到5月底。召開相關工作會議,落實培訓任務;制定并上報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實施方案,擬定新興產業培訓菜單;落實培訓教師;編印技術資料、明白紙等。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從2009年6月到11月底。圍繞提高農民科技水平這一目標,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推廣應用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開展培訓監督檢查、組織現場交流等。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9年12月。按照相關培訓管理辦法進行總結,自下而上逐級開展績效評價,進行項目驗收和檢查,形成驗收總結報告。
三、組織實施與工作機制
(一)組織實施
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堅持“政府推動、部門實施、任務到村、加強監管”的原則組織實施。
1.分解培訓任務。縣農林局、財政局根據全縣鎮村人力資源狀況,將培訓任務分解到村,確定每村培訓人數,確保“村村有培訓”。
2.落實培訓單位。由農林局負責牽頭、縣農干校與鎮農技推廣中心共同組織實施,縣農林局與農干校簽訂培訓合同;縣農干校與各鎮(區)農技推廣中心簽訂培訓合同;鎮農技推廣中心與村(居)簽訂培訓協議,明確雙方職責。
3.確定培訓內容。結合地方實際,根據本地區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要,按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原則確定培訓內容。農林部門會同其他涉農部門圍繞各自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提供培訓菜單,供各村(居)選擇,最終由農民確定培訓內容。
4.組織農民培訓講師團進村開展培訓。根據各村(居)所選培訓菜單,由培訓單位負責組成講師團成員進村開展面對面、手把手的農業技術培訓。第一輪培訓圍繞冬季大棚生產和春耕、春管、春季防疫開展培訓和技術指導,在4月底前完成;第二輪培訓結合夏收夏種、抗災防疫等開展培訓和技術服務,在8月底前完成;第三輪培訓要根椐秋收秋種、農產品營銷以及來年的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等開展培訓和指導服務,在11月底前完成。培訓結束后講師團成員要加強跟蹤服務指導。
(二)工作機制
縣農林局負責全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組織協調、宣傳發動、監督檢查等工作;縣農業干部學校負責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具體實施,包括制訂實施方案、選派教師、開展技術培訓、全程管理等,并協助相關方面做好監督檢查、績效評價等工作。
1.行政首長負責制。農民培訓工程實行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制,組長定期召集成員單位負責人研究和解決農民培訓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2.承擔培訓任務單位法人負責制。縣農業干部學校承擔培訓的具體實施,培訓單位的法人對培訓實施和資金使用負責。對培訓實施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混亂、弄虛作假套取財政補助資金、培訓質量存在嚴重問題等行為的,將嚴肅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責任。
3.目標責任合同制。縣農林局與縣農業干部學校簽訂目標責任和培訓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確保培訓任務按期保質完成,農干校與各鎮區簽訂相應的培訓合同。
4.網上公示制。通過江蘇農民培訓網,在每月5日前將上月培訓情況上報,定期公布培訓任務完成情況,隨時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各鎮(區)每月25日及時報送培訓進度。
5.檢查監督與驗收制。對全縣培訓情況,縣農林局半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監督,重點監督培訓開展情況及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確保財政補助資金足額用于農民培訓。12月底進行總結驗收,并形成驗收報告。對通過檢查驗收并取得優秀成績的培訓單位予以表彰;對不合格的培訓單位取消培訓基地資格,3年內不得承擔培訓任務,并按照培訓合同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三)培訓資金管理
1.培訓工作以村(居)為單位進行組織,培訓資金管理要核算到每個村(居)、每場培訓。各村(居)通過點菜單選定培訓內容后,培訓單位要以村(居)為單位制訂每場次的培訓預算,報縣農林局、財政局審核批準后執行。
2.省級補助資金必須確保40%用于發給農民的教材及資料費,其余40%用于支付教師的講課費、交通費、誤餐費及后續跟蹤服務等,20%用于宣傳監督檢查和年終考核評比費用。任何方面不得再提取任何管理費用、工作費用。
3.縣財政局在培訓項目實施單位開展培訓前預撥項目經費的30%用于前期準備工作。每場培訓結束后,培訓單位要形成培訓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培訓經費支出明細、參訓人員數量、培訓經過等情況,經縣農林局審核后,集中到縣財政局統一報帳,報帳資料中必須提供教師講課費(包括交通費、誤餐費)發放清單、購買資料及印刷資料的詳細清單。
4.培訓資金實行報賬制管理,管理單位為縣財政局。財政局要嚴格審核培訓預算,嚴把報賬關。對預算結余和報賬結余資金,可繼續用于增加培訓場次支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
把農民培訓工作納入各鎮(區)目標管理考核內容。縣農林局負責實施工作的組織協調和具體管理。建立行政領導責任人制度,簽訂任務合同,明確職責,一級對一級負責,逐級落實責任,哪個環節出問題,要追究相應行政領導的責任。各相關部門要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各類資源的整合力度,廣泛動員農業推廣、教學、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專業協會以及廣大農民積極參與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二)強化監管
建立農業部門、縣農業干部學校和講師團的工作目標責任制,明確責權,層層落實,強化培訓的監督檢查;縣農林局通過電話聯系和實地檢查等方式對培訓質量進行督查,并配合財政、審計等部門,加強對培訓補助資金使用的管理,確保專款專用,防止濫用挪用;縣農林局對培訓實施中的有關信息,除需保密外,均應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建立和完善培訓工作績效評價機制,對培訓工作開展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對績效差的單位和個人實行滾動淘汰。加強講師團成員的管理與考核,實行掛牌服務,向農民發放聯系監督卡,全程接受農民的監督,將農民滿意度和跟蹤服務作為考核講師團成員工作業績的主要指標,并對講師團成員的補貼預留20%,待年終考核通過后支付。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省人民政府關于2016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精神,圍繞創建省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縣,以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職業技能和創業發展能力為核心,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全縣計劃培訓人員750人,具體目標任務如下:
1、職業農民培訓550人。培訓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400人、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50人、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100人。對培訓合格者頒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證書》,對培訓合格并經認定的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認定并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率達到60%以上。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電商人才(以下簡稱“電商人才”)培訓200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對培訓合格者頒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證書》。
(三)獎補標準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獎補資金實行直補培訓機構的辦法,具體獎補標準是: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按人均3000元、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訓均按人均1000元,電商人才培訓按人均2000元。獎補資金的具體撥付、使用和管理要求,按照省財政廳、省農委制定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執行。
(四)實施范圍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在全縣各鄉鎮實施,重點培訓范圍是美麗鄉村中心村、貧困村的新型職業農民。各鄉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分解情況見附件1。
二、重點工作
(一)確定培訓對象
1、職業農民。職業農民培訓主要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三類。生產經營型主要培訓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等,涉及茶葉、獼猴桃、中藥材、高山米、蔬菜、筍用林、畜牧等七個產業;專業技能型主要培訓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的工人和雇員;專業服務型主要培訓統防統治植保員和村級動物防疫員。培訓對象遴選條件:長期穩定從事農業,有培訓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齡不超過60周歲,其中生產經營型培訓對象的家庭人均純收入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倍以上,且產業達到一定生產規模(見附件3)。培訓對象遴選遵循立足產業、農民自愿的原則,由縣農發委按照個人申請、村委推薦、鄉鎮初審、縣農發委確定的程序擇優確定。2014、2015年已培訓的職業農民今年不再培訓。
2、電商人才培訓。主要培訓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中,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和退伍軍人等。培訓對象遴選條件:已開展或有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愿望、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有電腦和智能手機應用基礎。培訓對象遴選由縣農發委按照職業農民遴選程序擇優確定。電商人才與職業農民培訓對象不得重復。
(二)確定培訓機構
根據《市2016年新型農民培訓實施辦法》規定,結合我縣實際,擇優確定縣農廣校作為全縣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見附件2),同時將職業學校作為職業農民培訓理論教學基地,共同組織培訓。縣農廣校負責學員整個培訓期間教學實踐管理,制定培訓計劃,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臺賬,職業學校負責制定學員理論教學期間管理辦法,全程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
(三)明確培訓內容
按照農業部推介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范》要求,科學安排培訓內容和課程,培訓內容要符合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廣泛征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需求,鼓勵采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點單式”培訓。培訓內容分為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兩部分。
1、職業農民培訓。公共基礎課重點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素養、涉農政策法規、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生態環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品牌化經營、市場營銷、“互聯網+”農業、現代農業經營與管理等內容。專業技能課重點培訓農業綠色增產增效攻關模式、良種良法配套、農信農機農藝融合、一控兩減三基本、農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儲藏保鮮加工等技術技能。
2、電商人才培訓。公共基礎課參照職業農民培訓內容安排。專業課重點培訓農產品電子商務知識、網絡店鋪建設、產品包裝、客戶服務、網絡店鋪營銷等內容。
(四)創新培訓方式
1、職業農民培訓。實行分類型、分專業、分階段、參與式、重實訓、強服務的培訓方式。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15天,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7天。為提高培訓效果,原則上每期培訓班不超過50人;結合農業生產周期、農時季節和農民對技術需求等,分時段培訓,每段培訓時間不超過2天;注重實踐技能操作,理論課和實踐課時間按1:2安排;做到系統知識培訓與跟蹤指導服務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傳統培訓方式與現代培訓手段相結合。
2、電商人才培訓。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7天,其中理論和實際操作培訓5天、參觀學習2天。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學員的參與性、互動性和實效性。
(五)做好考試考核和認定發證工作
培訓結束后,培訓機構采取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相結合方式,對學員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報縣農發委審定。對考核合格者,由培訓機構頒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證書》。對培訓合格的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按照省農委皖農科[2015]125號文件要求,進行新型職業農民認定,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對培訓合格的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電商人才進行統計造冊。
三、進度安排
按照立足產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注重實效的原則,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按照以下步驟有序推進實施。
(一)精心制定方案(3月中旬前)。制定實施方案。按照《市2016年新型農民培訓實施辦法》要求,結合實際,及時分解落實培訓任務,認真制定整體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點工作、進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實施方案報省農委、省財政廳及市農委、市財政局備案。制定分專業培訓方案。按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范》要求,圍繞創建省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縣,由縣農發委牽頭組織縣農廣校和產業專家等共同制定分專業培訓方案。方案要按規定時間(15天或7天)和分階段(7次或3次)培訓要求制定,主要明確每期培訓班的培訓機構及培訓具體時間、地點、內容、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內容,以便培訓機構實施。分專業培訓方案及培訓機構承擔任務情況報省市農委備案。三是制定教學管理方案。縣農廣校、職業學校要根據專業培訓方案,制定每期培訓班教學管理方案。方案主要反映組織領導、學員名單、教學計劃、培訓管理及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內容,報經縣農發委批復后實施,做到“一班一案”。
(二)認真開展培訓(3月中旬至11月中旬)。縣農廣校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分專業培訓方案和教學管理方案開展培訓,嚴格培訓時間進度和質量。遴選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和教學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深受農民歡迎的專家、教授、農技推廣人員,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優秀管理和技術人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為授課教師,每期培訓班至少聘請一名省級專家。電商人才培訓師資主要聘請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講師團成員,并根據需要擴大聘請師資范圍。認真選擇教材,并保證參訓學員人手一套省級以上統編教材(公共課教材10種以上和專業技能課教材3-5種)。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每期培訓班建立5項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確定一名班主任,負責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課制度(每期培訓班縣農委安排人員上第一堂課,宣講政策,并了解培訓機構培訓工作安排和學員需求等情況);學員培訓考勤制度(實行學員每天簽到);滿意度調查制度(每期培訓班最后一堂課,縣農委安排人員組織學員開展滿意度評價,了解培訓實施效果),培訓臺賬制度(建立培訓臺賬、培訓過程影像資料等培訓檔案)。
(三)驗收總結階段(11月下旬-12月底)。抓好驗收工作。培訓機構在完成培訓任務后,要及時向縣農發委提出驗收申請,縣農發委會同縣財政局組織驗收,對驗收合格的出具驗收報告,對存在問題的待整改后再驗收,直至合格;抓好認定工作。培訓結束后,及時開展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并為新型職業農民建立檔案,落實跟蹤聯系服務和扶持政策;抓好總結工作。縣農發委在項目驗收基礎上,認真做好總結工作,并按照省農委、省財政廳關于績效評價的部署和要求,對年度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自查自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以分管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農業、財政、人社、教育、職業學校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領導組(見附件4),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縣農發委,統籌協調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落實解決培訓工作遇到的問題,確保培訓工作有序開展。
(二)注重培訓質量。依托與安農大的校縣合作平臺,聘請安農大、省農科院、合師院、合工大等相關專業教師為外請專家,職業學校、縣農發委中級職稱以上在職人員為培訓骨干老師,縣內鄉土人才和龍頭企業負責人作為培訓輔導員,共同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師資庫。建立以部、省統編教材為主,其他正規出版教材和地方編印教材為補充的教材使用格局,保障教材質量。支持培訓機構將實訓基地建設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農業企業基地等結合,確保每個專業建立一個實訓基地,增強實踐實訓能力。
(三)強化監管督查。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納入對各鄉鎮和有關單位的考評內容,加強對實施情況的跟蹤調度,確保按照、按質和按量完成,達到預期效果。加大對項目資金的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項目資金主要用于課堂培訓、實訓、參觀交流、聘請師資、信息化手段利用和后續跟蹤服務等相關支出。同時,建立項目資金審計制度,堅決杜絕“擠、占、騰、挪”項目資金現象,切實把民生資金管好用好。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昌盛為中心,以普及農業提高前輩技能和非農財產技藝為重點,執行就業培訓與創業培訓相結合,指導培訓與技藝培訓相結合,務工培訓與務農培訓相結合,采取培訓技能主干、培育專業強人、培養示范典型、建立推行基地、普及科技效果等辦法,經過辦班培訓、集中講座、光盤學習、田間指導、技能承包、觀賞學習等方式,大力開展農民培訓,具體提高全市農業科技程度和農民科技文明本質,改變傳統農業發展方法,為加速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和現代農業建立供應人才和智力支撐。
二、目的任務
全市百萬農民大培訓活動分市、縣、鄉三級開展。
市級培訓活動共舉行短期培訓班80期次,開展基層巡回講座520場次,制造電視專題節目、講座75期次,制造發放光盤12000張,制造收集專題節目、信息、常識150期次;縣級培訓活動共舉行短期培訓班440期次,開展基層巡回講座5300場次,制造電視專題節目、講座550期次,制發光盤106000張,開展鄉村勞動力陽光培訓960期次,開展農民職業技藝培訓22期次,組織觀賞學習109次;鄉級培訓活動對比市、縣級培訓活動由各地辨別確定目的任務。全市累計培訓農民到達100萬人次。
三、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首要包括:基層農業技能人員、鄉村基層黨員干部、鄉村財政人員、農民、農業財產化龍頭企業治理人員、農民專業協作組織治理人員等。
四、培訓內容
全市百萬農民大培訓,要著眼于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著力于農業生產技能程度、非農財產技藝、運營治理理念、信息獲取手段和市場掌握才能不時提拔,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現代農業發展。一是培育提高前輩的農業運營治理理念。量體裁衣,因情制宜,增強指導,積極扶持,努力推進農業規劃化、規范化、集約化、生態化、特征化、品牌化、專業化運營。二是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重點進行培訓。圍繞農業品牌創新工程,抓好品牌農業、規范化生產、三品一標、農產物安全等方面相關常識培訓。圍繞設備農業拓展工程,抓好提高前輩合用農業維護地設備建立、設備蔬菜技能等方面相關常識培訓。圍繞生態農業推行工程,抓好生態農業、輪回農業、沼氣建立、秸稈氣化、太陽能應用等方面相關常識培訓。圍繞農業生產前提改善工程,抓好測土配方施肥、地盤整治、中低產田革新、高規范農田建立等方面相關常識培訓。圍繞地盤流轉加快工程,抓好鄉村地盤承包運營權政策律例、機制形式、發展偏向、規劃運營等方面相關常識培訓。圍繞農業鄉村嚴重工程項目開展培訓,共同農機補助、農產物監測系統建立、沼氣工程等項目標施行,抓農機運用和維修、沼氣生產工及沼氣物管員、基層監測員培訓,為嚴重項目標施行供應人才保證。三是推行提高前輩的農業生產技能配備。圍繞農業服務系統發展開展培訓,抓好基層農技推行人員、村級農業技能推行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常識更新培訓,為農業生產服務系統供應人才支撐。圍繞優勢農產物和主導財產開展適用技能培訓,以保證首要農產物有用供應和添加農民收入為目的,抓優秀種類、技能的引進推行,結合農時時節,采取各類方式,大力開展農業適用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生產才能和運營程度,培育一批有文明、懂技能、會運營的新型農民。
(二)統籌城鄉發展。大力宣傳統籌城鄉發展的嚴重意義和各級黨委、縣政府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各項政策、辦法,包括鄉村宅基地流轉、鄉村承包地治理、農民進城落戶等方面。重點增強農民非農財產技藝培訓,大力施行鄉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圍繞人力資本市場需求,增強鄉村勞動力二三財產職業技藝培訓,開展鄉村勞動力自立創業才能培訓,積極指導鄉村勞動力向非農財產轉移,鼓舞鄉村勞動力到外埠務工、創業,推進鄉村居民向城鎮轉移。
(三)鄉村綜合配套變革。深化鄉村產權準則變革(鄉村集體地盤一切權、集體建立用地運用權、鄉村林權、鄉村地盤及果樹承包運營權、鄉村房子一切權等確權頒證工作)、鄉村地盤股份協作制、鄉村社區資產股份協作制、鄉村資金合作協作社、鄉村集體財富積聚機制、基層民主治理與創新等方面政策辦法的宣傳,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思想看法,推進鄉村綜合配套變革,加速社會主義新鄉村建立。
(四)新民居建立。大力宣傳新民居建立的嚴重意義和各級黨委、縣政府推進新民居建立的各項政策、辦法。宣傳各級新民居建立的規劃、方案和各類新民居建立的形式、典型。鼓舞指導廣闊農民群眾積極參加新民居建立。
(五)農業財產化運營。圍繞龍頭企業提拔和農產物加工業強大,抓好農業財產化運營、農民專業協作社建立、龍頭企業發展、農副產物加工業發展、各級扶持政策、龍頭帶舉措用、好處聯合機制、農產物基地建立、打造財產鏈經濟等方面相關常識培訓。
五、培訓方式
(一)舉行培訓班。舉行短期培訓班,就單項專業常識、專業技能進行系統培訓,讓受訓人員做到結實把握、純熟運用。
(二)開展基層巡回講座。在縣、鄉、村舉行專題常識講座,讓受訓人員把握常識要點和技能方法。
(三)創辦電視專欄。在市、縣電視臺創辦農民科技培訓專欄,制造科技講座、信息傳達、典型示范、產物宣傳等相關專題節目,擴展農業科技普及范圍。
(四)光盤教育。市、縣兩級購置、制造光盤,下發到村和重點農戶,經過觀看光盤讓受訓人員把握相關常識和技能。
(五)現代長途培訓。應用黨建網、鄉村黨員干部現代長途教育網、城鄉一體化網、農業信息網等收集,制造專題節目,相關信息、常識,到達培訓目標。
(六)播送板報。首要應用村級播送和板報,結合本地主導財產,結合農時時節,有針對性地播放、登載相關常識和技能,提高本地農民科技本質和農業生產科技程度。
(七)典型示范。圍繞培訓內容,在各個方面大力培養典型,充分發揚典型帶舉措用。積極指導已有的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等成功典型參加全市農民科技培訓,充分師資力氣。還市、縣、鄉、村圍繞相關財產,在栽種、養殖、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積極培養典型,依托典型帶動,充分調動廣闊農民信科技、學科技、用科技熱情和積極性。
(八)大篷車活動培訓服務。市、縣、鄉成立農業科技服務大篷車,公開服務德律風,為廣闊農民供應德律風征詢和上門服務。
(九)現場指導。市、縣、鄉各級農業主管部分,布置農業技能人員或延聘農業專家深化田間地頭,為廣闊農民開展現場技能指導。
(十)技能承包。市、縣、鄉各級農業主管部分,布置農業技能人員或延聘農業專家,對栽種、養殖等重點場(戶)開展技能承包服務。
(十一)觀賞學習。縣、鄉、村三級要組織村干部、農民、龍頭企業治理人員、農民專業協作組織興辦人員比及周邊提高前輩典型觀賞學習,坦蕩眼界、拓寬思緒、靈通訊息,學習新理念、新形式、新技能。
六、時間布置
市百萬農民大培訓活動共分三個階段:
(一)預備階段(2012年11月20日—2012年11月30日)。具體做好各項預備工作,包括制訂方案、成立組織、制造方案、布置課程、組織師資、購制材料、確定場地等。
(二)培訓階段。(2012年12月1日—2013年5月15日)。市、鄉、村各級具體開展各類方式的農民科技培訓活動,圓滿完成各項培訓任務。
(三)總結階段。(2013年5月16日—2013年5月31日)。具體總結培訓階段開展的工作、獲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收成的經歷以及對今后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計劃和建議。
七、保證辦法
(一)增強組織指導。市百萬農民大培訓活動指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嚴密共同,構成工作合力。各單位之間要增強聯絡與協作,特殊要增強與新聞媒體和四家收集的聯絡與協作,構成強壯的宣傳培訓氣氛和收集掩蓋格式。指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縣政府農辦)要做好科技培訓活動各項詳細工作的協調組織。各縣(市)區和各有關部分也要成立響應的指導組織和做事機構,組織開展好全市百萬農民大培訓活動。
(二)增強責任落實。各級各有關部分要堅持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目的責任制,層層分化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各縣(市)區要依照《市百萬農民大培訓施行方案》中的目的任務(任務分化表附后),制訂具體詳細的施行方案和培訓方案。市指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依照《市百萬農民大培訓施行方案》中的目的任務(任務分化表附后),制訂詳細培訓方案。各級各單位施行方案和培訓方案于12月10日前,報市指導小組辦公室。
(三)增強宣傳發起。各級宣傳部分、新聞單位要做好宣傳發起工作,大力宣傳科技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主要效果,宣傳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活動的嚴重意義,宣傳提高前輩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營建廣闊農民群眾信科技、學科技、用科技、傳科技的濃重氣氛。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精神,根據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和農民培訓需要,圍繞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主要內容,廣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為提高我鎮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從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目標任務
1、全鎮年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全鎮任務2740人(8220次),全年分三輪實施培訓,每位受訓農民接受三次集中培訓,使受訓農民每人至少掌握1-2項農業實用技術,從而提高我鎮農業從業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2、全鎮年農民創業培訓任務135人,其中農民經紀人任務數25人,專業經濟合作社負責人任務數10人,村干部任務數25人,農民創業培訓普通班任務數55人,農民創業培訓重點班任務數20人。創業培訓采取能力模塊結構的培訓模式,分集中授課、生產實踐、跟蹤指導三個部分進行,針對不同產業、行業,以短期集中培訓為主,通過集中培訓、生產實踐、跟蹤指導,使80%以上的學員創業獲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培養一批品德好、服務好、管理精、善經營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隊伍;培養一批信息靈、經營活、素質高的農民經紀人隊伍。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任務數見(表一),農民創業培訓任務數見(表二)。
三、實施步驟
農民培訓堅持“政府推動、部門實施、任務到村、加強監管”的原則組織實施。
第一階段:召開相關村支書及村主任工作會議,制定農業實用技術及農民創業培訓實施方案,擬定培訓菜單,落實培訓任務,編印技術資料、明白紙等。
第二階段:按方案組織實施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堅持以村集中培訓為主,農民創業培訓堅持區農干校集中培訓,鎮負責選派學員及跟蹤服務指導有機結合的方式,提高培訓成效。
第三階段:根據農民培訓項目管理辦法和考核文件進行總結,開展績效評價,形成書面材料報區農林局。
四、實施要求
1、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一是各村按鎮下達培訓任務和提供的培訓菜單,根據村特色及多數農民的要求,確定培訓內容,簽訂《省農民培訓工程項目實施協議書》,全年分三輪進行培訓,二是各村要按所確定的任務、時間、內容組織農民集中參培,鎮農業服務中心牽頭,聯系區農林局科教站(區農干校)派講師專家講課,每次培訓不少于2小時;三是形成一套培訓材料,每個班次拍攝培訓現場圖片資料3張以上,村委會負責填寫《年區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民登記表》。
2、農民創業培訓
農民創業培訓由區農干校分頭集中培訓(時間、地點、內容另行通知),各村必須按照任務指標,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落實選送參培人員。農民經紀人培訓班主要對象為45周歲以內的農民經紀人及村組干部;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培訓班主要對象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及后備人員;創業培訓班主要對象為45周歲以內的種養大戶、村組干部或外出打工返鄉人員。同時要注意選送大學生村干參加農民創業培訓,每位參訓人員都要制定培訓后的創業方案,擴大創業規模。
四、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
鎮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本鎮農民培訓的組織領導、宣傳發動、綜合協調、檢查監督工作;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具體實施,包括實施方案制定,組建講師團、開展技術培訓、培訓的全程管理等,并協助做好監督檢查、績效評價等工作。
1、實行分管領導負責制。鎮成立由鎮長任組長,副鎮長任副組長,農技、獸醫,各村村支書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培訓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農民培訓工程的日常事務。各村要相應成立由村支部書記為組長,分管農業的負責人為副組長,農經員、農技員等村干為成員的培訓領導小組。
2、實行實施單位法人負責制。鎮農業服務中心具體負責本鎮的組織培訓,
3、實行責任目標合同制。按照區培訓要求,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校與各村簽訂《年區實施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4、建立檢查監督驗收制度。鎮政府對本鎮的培訓情況進行半年一次全面檢查監督,重點監督培訓開展情況。12月底進行總結驗收,并形成書面材料上報。
一、工作目標
加強植物、植物產品的產地、調運和市場檢疫,防止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入侵;開展重大檢疫性有害生物定點監測和普查,摸清疫情發生區現狀,為科學防控撲提供依據;采取綜合防控技術措施,基本控制和撲滅疫情發生危害,將為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促進農業生產,保障廣大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重點工作
(一)開展宣傳培訓。一是開展宣傳。要采取以電視、廣播、明白紙為主的宣傳工具,切實做好農業植檢法律法規和農業檢疫重要性的宣傳工作,提高社會關注度,增強疫情防控工作緊迫感和責任感,形成全社會防控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良好氛圍。二是組織培訓。切實加強農業檢疫人員的法制和技術培訓,提高自身監測與防控水平,同時,要加強對進口、調運的企業及科研教學單位相關人員開展檢疫培訓,樹立檢疫的思想意識,提升全社會依法檢疫水平。
(二)實施疫情普查。一是重點對象。主要普查以紅火蟻、葡萄根瘤蚜、桔小實蠅、三葉斑潛蠅、黃瓜綠斑駁病毒和梨樹枯梢病為主的六種重點檢疫性有害生物;同時,兼顧水稻水象甲、瓜實蠅等其他檢疫性有害生物。二是普查方法。針對疫情普點,要應用GPS定位系統,開展定位監測與普查,標注調查地區和疫情“新老”發生區范圍,并且,對各發生地區有關農戶、基地、企業進行摸底調查,登記造冊,為疫情防控提供依據。
(三)加強定點監測。根據本市農作物種植布局,結合歷年監測現狀,今年將采用GPS定位系統,全市設立50個固定綜合監測點、535個單項疫情監測點,并以葡萄根瘤蚜、桔小實蠅、紅火蟻等6大病蟲為主,實施疫情定點定期監測,以便發現與截獲疫情,有利于及時采取綜合防控技術措施,促進農業安全生產。
(四)開展疫情防控。在查清疫情分布范圍的基礎上,要及時采取封鎖、防治、檢疫和檢查等綜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的擴散和蔓延。一是葡萄根瘤蚜防控。按照《葡萄根瘤蚜專項治理三年規劃》要求,加強對葡萄根瘤蚜疫情發生區的封鎖、檢疫和防治,建設好防控和鏟除示范區,力爭在**年底基本鏟除現有發生區。二是桔小實蠅防控。針對本轄區發生的桔小實蠅疫情,制定、細化其防控行動方案,抓住有利時機,切實采取增設誘捕器誘殺、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技術措施,同時,加強技術指導,形成群防群控良好局面,控制擴散蔓延,降低危害程度。三是三葉斑潛蠅防控。根據三葉斑潛蠅疫情發生動態,掌握防治適期,有效組織發生區農戶、園藝場,采取以藥劑防治為主要技術措施,全面封鎖疫情擴散,確保全市蔬菜和花卉生產安全。四是新發現疫情防控。按照《植物檢疫條例》和《**市突發重大植物疫情應急處置預案》的有關規定,新發現的農業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地區,應迅速上報,立即采取封鎖、控制和撲滅等斷然措施,徹底鏟除疫情發生和危害。
(五)加強檢疫監管。一是疫情發生區域監管。各級農業植物檢疫機構應嚴格加強封鎖、監管、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加強執法檢查,防止疫情人為擴散。二是未發生區域監管。沒有發生疫情的區縣,要加大對生產和市場銷售種子、水果、蔬菜、花卉等植物及其產品的抽檢力度,發現疫情和違法違規行為的,要依法處理,防止疫情擴散,以免造成再次發生危害,影響農業生產。
(六)建設阻截系統。按照農業部開展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和市農委開展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監測體系建設的總要求,全面啟動并開展檢疫性有害生物阻截帶和監測體系建設工作。**年全市啟動**市有害生物監測網絡建設,重點建設“**市有害生物預警控制中心”、區縣級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50個以及監測點,有效地開展阻截監測,控制外來疫情入侵,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三、職責分工
(一)市農業植物檢疫機構:主要負責制定全市重大疫情監控方案,具體組織實施植物疫情的監測、防控和撲滅工作,并負責開展技術指導、培訓與檢疫執法工作,及時匯總分析監測結果和防控進展,按時向上級部門上報監控結果。
(二)區縣農業植物檢疫機構:依據本方案的要求,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及時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全面負責各自轄區內植物疫情監測、防控技術、宣傳指導和檢疫執法等工作。
四、工作步驟
根據六種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的特點,重點開展調查、監測、防控和執法檢查等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一)組織發動階段。一是制定方案。制定本市農業植物疫情監測和防控方案,各地結合本轄區實際情況,細化本地工作方案。二是部署工作。召開全市農業植物疫情監控工作會議,全面部署疫情監控撲工作。三是組織宣傳。重點開展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同時,加強對開展植檢重要性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
(二)監測防控階段。一是開展監測。重點對葡萄根瘤蚜等六大有害生物實施全面普查和定點監測,摸清疫情發生動態。二是組織防控。對發生疫情的區域開展綜合防控和撲滅的行政、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和撲滅疫情發生危害。三是聯合監控。牽頭負責全國葡萄根瘤蚜聯合監測和防控協作組工作。四是開展阻截。全面啟動重大疫情阻截帶建設工作,組織開展監控阻截。五是組織培訓。開展農業專職檢疫員和企事業負責人、農民技術培訓。
(三)總結階段。各級農業植物檢疫部門認真總結全年疫情監控工作,形成書面總結材料,及時上報市農業植物檢疫部門。二是總結工作。并召開全市性農業植檢監控工作總結會,重點總結各地疫情監控的主要做法、成效、經驗以及存在的薄弱環節,為下年度有效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要樹立公共植保理念,農業行政部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協調指導和檢查督促,按屬地管理分級實施的原則,建立重大疫情防控責任制,制定本區域調查監測和防控方案,落實有效防控措施,按時間節點和進度有序推進疫情調查、監測和防控工作。
(二)加強部門合作,實施聯合監控。各級農業植物檢疫部門既要主動加強與農業內部的植保、執法、蔬菜、栽培和種子等部門的協作,共同開展疫情監控撲工作,同時,還要加強與林業、出入境檢疫、環保、愛衛會、交通運輸、貿易、工商、公安等部門合作,共同推進調查、監測與防控工作。
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宗旨,以農廣校體系為主要依托,以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業技能為核心,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青壯年農民(主要包括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返鄉創業者)等為重點,以資格認定管理為手段,以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按照政府主導、完善政策、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在農業生產一線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職業農民塑造工程,探索路徑、創設制度、打造模式、積累經驗,促進我省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
承擔項目的市縣區立足現代農業發展,圍繞優勢產業,將具有“以農業為職業、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資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等5大特征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青壯年農民,按照產業分類開展綜合素質系統培訓,全省培訓3000人,促進大批量職業農民脫穎而出。各地建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完善培育制度,出臺支持政策,創造有利于職業農民發展的良好環境,確保農業發展后繼有人。
三、實施范圍
(一)農業部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
(二)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市
(三)省級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
四、工程內容
(一)開展職業農民綜合素質系統培訓。各地依托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圍繞優勢產業,將具有“以農業為職業、擁有一定的資源資料、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資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等5大特征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合作組織帶頭人和青壯年農民作為2013年培育對象,按照“理論授課、基地實訓、論壇講評、異地交流、技能鑒定、跟蹤問效”的模式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綜合素質系統培訓,促進大批職業農民脫穎而出。
(二)探索職業農民培育路徑。各地農業部門要總結經驗,積極探索職業農民培育路徑。一是通過培育實踐,不斷探索職業農民培育方式、方法和路徑,并不斷充實熟化,打造出適合我省的職業農民培育模式。二是根據農業產業發展要求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研究提出職業農民認定條件、標準、程序和管理服務內容,分產業制定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認定一批職業農民,進行動態管理。三是實行技術幫扶制度,組織技術推廣、教學、科研人員與職業農民結對子,定期開展技術指導,切實增強職業農民的實際操作能力,幫助發展生產和增加收入。
(三)創新職業農民支持政策體系。各市縣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協調農業、土地、財政、金融、保險等相關部門,在土地流轉、財政支農項目和惠農政策、稅收、金融、保險等方面給予扶持,突破現有政策體制機制方面障礙,創造性地制定和出臺具體辦法和政策制度,探索建立充滿活力的培育工作機制,創造有利于職業農民培育和發展的良好環境,激勵有志青年和農科學生從事農業,推動形成職業農民隊伍。市縣農業行政部門要積極整合項目資源,制定職業農民優惠政策和措施,扶持職業農民發展生產。
五、資金安排
省財政支持職業農民塑造工程1000萬元,用于職業農民培育的關鍵環節——系統培訓。據我省去年試點情況,職業農民培育補助標準為2000元/人,培育基地教學設備改善補助標準為5萬元/基地,實訓基地實訓條件改善補助標準為5萬元/基地。具體如下:
(一)省級配套農業部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共40萬元。
1. 靖邊縣:20萬元,配套農業部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專項資金,開展職業農民培育試點。
2. 楊陵區:20萬元,配套農業部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專項資金,開展職業農民培育試點。
漢濱區、旬陽縣按照安康市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市整體推進安排部署,不單獨配套資金。
(二)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市,共300萬元。
安康市10縣(區)共300萬元。全市統一規劃,省級補助培育任務為全市1000人,按照標準2000元/人實行補助,計200萬元;每個培訓基地教學設施改善5萬元,主要用于添置計算機、投影儀、攝像機等教學器材;實訓基地5萬元,主要用于添置實習操作所需儀器設備、藥品試劑、消耗材料等,計100萬元。
(三)省級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共600萬元。
20個省級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及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各30萬元,共600萬元。其中每個示范點培育職業農民100人,按照標準2000元/人實行補助,計20萬元;培訓基地教學設施改善5萬元,實訓基地5萬元。
(四)職業農民培育系列教材編寫,共60萬元。
陜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20萬元,用于糧食、油料、果業及其它共12冊教材編寫。
陜西省農業雜志社:20萬元,用于蔬菜園藝和特色農業共7冊教材編寫10萬元,書號費用10萬元。
陜西省農學會:10萬元,用于畜牧和特色養殖共7冊教材編寫。
陜西省農干校:10萬元,用于公共基礎共7冊教材編寫。
六、項目申報
(一)申報條件
1. 申報縣農業專業化生產和適度規模經營基礎較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已有一定規模,具備良好的職業農民發育條件。
2. 當地政府高度重視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農業行政部門將其列入工作重點。
3. 項目實行以縣政府牽頭,農業局組織,培訓機構具體實施的運作方式。培訓機構以農廣校為主體,必須有自有教師和外聘師資不少于20人,包括農業、法律、經濟、信息等各個方面,設施條件完善,工作業績突出,管理經驗豐富。個別在農民培訓中優勢突出的農業職業院校也可參與。
4. 農業科技實訓基地以省市認定的現代農業園區或現代農業科技實訓基地為主,能夠代表本地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最高水平,滿足職業農民實訓需要。
(二)申報名額
1. 農業部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要上報2013年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明確組織部門、 實施部門、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等。
2. 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市作為一個整體(包括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已經確定的漢濱區、旬陽縣職業農民示范縣和陜西省農業廳辦公室《關于印發陜西省2012年職業農民培育試點方案的通知》已經確定的安康陽晨職業農民培育基地、石泉縣明星村職業農民培育示范點),由市政府組織統一申報,但各縣(區)政府要上報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組織部門、 實施部門、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
3. 省級職業農民的示范縣要上報2013年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明確組織部門、實施部門、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
4. 除省示范縣和安康市外,西安、咸陽、寶雞、渭南、漢中、商洛、榆林、延安市可推薦上報2個,銅川、楊凌、韓城可推薦上報1個,共19個。
(三)申報程序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和陜西省農業廳辦公室《關于印發陜西省2012年職業農民培育試點方案的通知》精神,凡愿意參與職業農民塑造工程的縣(區),確定1~2個產業或專業,由政府牽頭、農業行政部門組織、 農民教育培訓基地具體實施,認真填寫《陜西省2013年職業農民塑造工程申報書》,經市級農業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省農業廳。安康市填寫的《陜西省2013年職業農民塑造工程申報書》,須經安康市政府審核同意后報省農業廳。
(四)專家評審
農業廳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評審,確定2013年職業農民塑造工程基地名單,并向社會公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充分認識開展職業農民培育的重大意義,加強對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政府主管領導任組長的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具體工作方案,明確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協調相關部門聯合推進工作開展。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該項工作的指導督促,推動工作扎實開展。
(二)狠抓工作落實。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為項目組織單位,要把工作納入本部門重點工作內容,落實相關任務,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積極實踐,大膽創新,扎實做好認定管理,落實農技人員或者農業科研教學人員對職業農民一對一幫扶制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培訓機構負責具體實施工作,要強化師資力量,改善教學設施設備,創新培育方式方法,建立職業農民系統檔案,加強教學管理,落實教學各個環節。實訓基地要積極配合培訓機構,改善設施設備,創造良好實習條件,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關鍵詞] 農機使用 問題分析 計劃方案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210-01
引言
農業立國,科技興邦。而農業要想發展好,科技必先行,在這個大背景下農村科技技術的教育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農村大機器生產的潮流要求我們必須做好農機培訓的工作,打造一個高素質、高能力、高水準高要求的現代化農機技術人才隊伍,以此確保國家農業具有面對新的挑戰的能力,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與進步。
1 農機培訓問題分析
1.1 受眾人群缺乏積極性,不易調動
由于國家交通法律法規政策的調整,使得農用車的管理分工計劃也隨之調整,農村之前的生產器械以拖拉機為主,但是由于市場的滯后性以及拖拉機產生污染多,生產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農民對農機培訓缺乏積極性,參與人數大幅度降低。而且農民農業生產任務重,政府的大力鼓勵也不會自己去參與學習,尤其是家里繁忙的時候,當地培訓人員會大幅下降。
1.2 農業機械培訓教育不足
農業問題一直是國家發展中極其重視的問題,也是國家建設計劃中的重中之重,為此政府每年都會對農業生產提供大量補助,使得農業機械使用范圍越來越廣。而根據相關數據考察,在農村農業生產活動中,農機的實際使用率普遍不高。同時相關機構對于農機培訓的計劃缺乏針對性,沒有從當地農民的實際生產問題出發,現場考察農民的農業生活,農機培訓教育計劃多在農民從事大量農業生產活動時進行,無法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當部分商家試圖推廣農機產品進行部分培訓時,農業機械監管工作難以落實,協調方案效果欠佳,最終使得當地農民不易集中,相關教育工作難以實施。
1.3 基礎設施落后、教師水準較低
由于國家經濟轉型需要,國有企業以及事業單位改革正在計劃,財政政策改革,農機培訓院校收入較低,經費壓力大,使得農機知識教育工作難以深入展開。不少院校在教育培訓時候缺乏大量教學器材,教練車輛老化,難以適應當代農業深入改革的需要,無法滿足新型的教學需求。教師教學方式機械死板,沒有考慮到農民的文化水平與接受能力,同時教學內容過于單調,教學方案僵化,最終使得教學質量差強人意,打擊了農民學習積極性,不利于農村機械化生產的推動與農民自我素質的提高。
1.4 教材同步改革緩慢
在后工業時代,機器的發展日益迅速,技術的改革創新突破每天都在發生,而農村機械的發展更是迅猛。隨著機械的升級改造,相關的教學資料卻遲遲沒有更新,難以實現與農機發展的同步。
2 農業機器生產培訓的現狀的對應方案
2.1 調整改變教學思維
第一、農機培訓工作中,首先要完善對于手扶拖拉機、收割機等等機械的駕駛員的日常常規培訓;第二,和相關部門取得聯系,比如:勞動部門或者人事管理部門等機構。通過彼此之間的合作,擴大自身的業務范圍和輸出勞動力水平,實現合作共贏;第三,根據中央政府下發的相關文件精神,以及開展的工程等所給予的政策環境和物質基礎,聯手其他組織廣泛開展培訓工作,轉變農機校的發展方向,逐步專業化。
2.2 教材的內容、形式和方向的革新
首先,要強化農機校和相關的幾個組織之間的合作共贏態勢,一旦市場出現新的技術和變化,能夠產生聯動效果,實現資料的共享,能夠快速反應,應對。其次,面臨著對高新技術的龐大期待,能夠使教學內容可再生,從而實現科技與教學的共贏;最后,對于教材中文版稀缺的現象,要及時組織人員整理,譯介相關教材資料,以滿足培訓單位進行教學培訓的需要。
2.3 辦學模式的多樣化和豐富化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能夠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其次,合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模式,能夠直觀,直接地向學員呈現所表達的內容,具象化的教學模式,是教學效果最顯著的模式;最后,轉變培訓模式,根據農民的日常習慣,改變教學的時間。
2.4 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
第一,培訓單位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基礎技能,通過這些基礎技能的提高,從而實現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第二,需要鼓勵,或者說刺激教師通過各種方式(自學或者進修)來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也可以由培訓單位進行推送,從而提升教師的自我能力。這些培訓,能夠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不至于在教學過程中相形見絀。
2.5 加大辦學資金投入,提高教學水準
當地教學培訓機構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努力獲得相關部門的財政支持,優化改革辦學院校財政計劃支出,構建統一的良性財政規劃,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獲得更有效率更為充足的的經濟支持,借此補充經費,增加辦學資金,更換老舊基礎設施,改變現有的落后學習條件。在獲得充足的資金的同時也要加強院校資金管理,改革資金使用計劃,針對教學切實需求購買相關硬件。沒有應有的設施,教學活動也會大打折扣,不僅僅使得教師的教學過程內容單調、程式化和過于抽象,也使得農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喪失。
2.6 提升自身職業水準,堅持道德追求
培訓學校的教師一定要牢記自身職業道德要求,在保證高水準的教學同時也要意識到自身職業的獨特性,培訓教師的教學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學生的安危。作為學校的老師,更要樹立自己的道德責任感,不僅僅把新型的高效率的機器使用科學知識普及給每一個受眾,更要教授機器使用的安全知識,保障農民人身安全。
3 結論
在二十一世紀的新形勢下,如何面對科技革命的潮流和可能面對的糧食安全的挑戰,農業機械化科技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機培訓對農民生產效率的提高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更好的處理和解決農業機器生產問題對于我國農業未來的發展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和省“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解放思想,勇于實踐,大膽突破,激發活力,立足縣情,開展好農科教結合工作,做大縣職業高中,為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雄厚的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標
以職高為平臺,積極探索農科教結合的模式,充分整合職高、農業、科技等部門優勢資源,發揮職高在開展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做大做強職高。
三、主要任務
1、加強工作聯系。密切與農業、科技、行業組織、農業大戶、龍頭企業和重點鄉鎮進行聯系,加大整合力度,形成共識,尋找農科教結合的著力點和依托力量。職高要主動上門,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聯系,相互協作,努力形成合力,推動農科教結合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2、加強短期培訓。充實職高的短期培訓力量,學校教師(主要是專業課教師)要積極參與短期培訓的教學組織工作。縣陽光工程、金藍領工程、雨露工程等方面的專項培訓要向職高傾斜,并努力提高培訓質量。通過短期培訓,幫助農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質,教育農民掌握新科技、新品種、新方法。
3、轉移農村勞動力培訓。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領域流動是我國現階段的一個趨勢和規律。人員在不同產業間的轉移,面臨著相對應的培訓任務。職高要在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上扎實開展工作,讓廣大農村轉移的勞動力能擁有較好的城市生活生產知識技能,同時要提供豐富的就業信息,為勞動力有序轉移提供較好的指導和幫助。
四、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課題的領導,縣政府決定成立縣農科教結合改革領導小組。其名單如下:
五、工作要求
1、落實專項經費。所需改革實驗專項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專項用于課改項目的啟動實施。
2、完善培訓基地。縣農業局陽光培訓、就業局金藍領培訓、扶貧辦雨露培訓等,每年將培訓總指標的50%以上調劑到縣職高培訓基地。培訓主要在南巖鎮、圭峰鎮、葛溪鄉、清湖鄉四個試點鄉鎮開展進行。
3、制訂序時進度表。領導小組每年3月、9月各召開一次工作調度會,審定實施方案,明確部門和人員職責,落實專項資金、專項指標。
農業污染源普查是摸清農業污染底數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是做好農業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全面掌握全縣境內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業等農業污染源的數量、地區分布、主要污染物的種類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措施、治理現狀和治理成本等情況,為農業環境污染防治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重要依據,為制定“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提供決策參考。
二、普查時點、對象、范圍和內容
(一)普查時點。
普查時點:20**年12月31日。
時期資料:20**年度。
(二)對象和范圍。
普查對象包括全縣所有種植業污染源、畜禽養殖業污染源和水產養殖業污染源。
種植業污染源主要針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蔬菜作物的生產區開展肥料、農藥和農膜(專指農用地膜)和秸稈污染調查。
畜禽養殖業污染源以舍飼、半舍飼規模養殖單元為調查對象,針對生豬、耕牛、蛋雞和肉雞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和污水開展調查。
水產養殖業污染源以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圍欄養殖、工廠化養殖等有飼料、漁藥、肥料投入的規模養殖單元為調查對象,針對魚、蝦等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開展調查。
(三)普查內容。
1、樣本的基本情況,包括經濟規模及用水排水情況等;
2、產、排污情況,包括肥料、農藥施用情況,農用地膜使用和秸稈處理情況,飼料餌料投放情況,畜禽養殖糞便及其它主要污染物產生、殘留和排放情況等;
3、養殖業污染治理情況,各種污染治理設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況、投入和運行情況等。
(四)普查污染物種類。
種植業:不同作物種植模式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各種生產投入品,如有機肥、無機化肥、地膜的種類和作物秸稈等。
畜禽養殖業:包括生豬、耕牛、肉雞、蛋雞的飼養量以及糞便等。
水產養殖業:不同水產種類及其飼料、藥物、肥料等。
三、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
(一)普查技術路線。
采取面上調查和分類抽樣實地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參考全縣各級農業統計資料,測算全縣農業源污染物產生、排放數量等情況。
(二)普查步驟。
1、準備階段:成立機構,落實經費,開展宣傳,進行組織動員,制訂普查方案和各類技術規范,逐級開展普查培訓,同時選擇有代表性的鄉鎮和產業類別開展污染源產排污系數的測算工作。
2、全面普查階段:按抽樣技術要求對各類污染源進行實地調查,組織填報調查表,完成數據審核、錄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檔案,進行審核驗收。
3、總結階段:建立全縣農業污染源數據庫,開發利用普查成果,總結驗收普查工作。
四、組織領導與職責分工
由于農業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圍廣、影響因素多、內容復雜、普查任務重,技術性要求高,工作難度大,根據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要求,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多方共同參與”的原則,我縣農業源污染普查工作由縣農業局牽頭,水利局、環保局配合。成立以縣政府副縣長寇榮峰為組長的全縣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由縣農業局局長陳智慧和縣水利局局長曹正中擔任,成員由周京平、任懷遠、封瑛、趙成海、王本軍組成。領導小組下設:
1、辦公室:
主任由縣農業局副局**組成,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主要負責此次普查工作方案審定、組織發動、工作指導與協調、進度檢查、經費籌措、總結表彰等工作。
2、種植業普查組:
種植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實施,組長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組成。主要負責此次普查工作的方案制定、技術指導;普查人員的培訓和產排污系數測算等工作的組織實施;數據收集、審核、匯總上報以及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工作總結撰寫等。
3、畜牧業普查組:
畜禽養殖業污染源普查由縣畜牧獸醫總站組織實施,組長由縣農業局副局長趙成海擔任,成員由**組成。主要負責畜牧業普查工作的技術指導,普查人員的培訓和產排污系數測算等工作的組織實施;數據收集、審核、匯總上報以及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工作總結撰寫等。
4、水產養殖業普查組:
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由縣水利局組織實施,組長由縣水利局副局長**擔任,成員由**組成。主要負責水產養殖業普查工作的技術指導,普查員的培訓,普查工作的組織實施;數據收集、審核、匯總上報以及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工作總結撰寫等。
成立農業污染源普查技術專家組和技術咨詢指導組。
技術專家組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畜牧獸醫總站技術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技術方案審定、成果驗收和普查技術指導等工作。技術咨詢組由參加過培訓的相關技術人員組成,主要負責普查人員的技術培訓,并對全縣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進行技術指導,普查數據審核、抽樣驗收等工作。
縣農業局為普查工作的牽頭單位,普查獲得的原始數據由縣農業局統一收集并完成電腦錄入工作。
這次普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技術要求高,縣農業、水利行政與技術部門除了自身要高度重視之外,還必須充分發動社會力量,選擇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員作為備選普查員,逐級進行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成為正式普查人員。
所有污染源普查對象都必須按時、如實填報普查數據,確保基礎數據真實可靠,虛報、瞞報、拒報、遲報,或偽造、篡改普查資料的,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此次普查得到的普查對象資料嚴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與其完成**總量消減計劃掛鉤,不作為對普查對象實施處罰和收費的依據。
五、保障措施
(一)質量保證。
縣上普查機構根據國家的統一規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控制責任制,設立專門的質量控制崗位,并對污染源普查實施中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污染源普查數據的質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環節,按一定比例抽樣,抽查結果作為評估全縣及各鄉鎮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優劣的依據。數據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必須重新調查。
(二)宣傳動員。
縣級普查機構要按照本實施方案的要求,深入開展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工作,為污染源普查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根據普查不同階段宣傳的重點,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精心策劃,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確保宣傳效果。要突出主流新聞媒體的作用,組織開展一些有影響力的宣傳活動,把宣傳動員工作貫徹整個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終,形成一個全民支持、全民參與的氛圍。